CN114312521B - 车辆用座椅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座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12521B
CN114312521B CN202111078930.5A CN202111078930A CN114312521B CN 114312521 B CN114312521 B CN 114312521B CN 202111078930 A CN202111078930 A CN 202111078930A CN 114312521 B CN114312521 B CN 11431252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t
rod
vehicle
holding
shaped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07893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312521A (zh
Inventor
深渡濑修
中野伸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43125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125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3125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1252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7/00Stowing or holding appliances inside vehicle primarily intended for personal property smaller than suit-cases, e.g. travelling articles, or maps
    • B60R7/08Disposition of racks, clips, holders, containers or the like for supporting specific art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3/00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other passenger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3/02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other passenger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f hand grips or straps
    • B60N3/023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other passenger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f hand grips or straps movab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2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 B60N2/4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the seat constructed to protect the occupant from the effect of abnormal g-forces, e.g. crash or safety seats
    • B60N2/4249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the seat constructed to protect the occupant from the effect of abnormal g-forces, e.g. crash or safety seats fixed structures, i.e. where neither the seat nor a part thereof are displaced during a crash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90Details or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91Panels between front sea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90Details or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2/905Details or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the head-rest or seat used as an anchorage point, for an object not covered by groups in B60N, e.g. for a canva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1/00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011/0001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position
    • B60R2011/0003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position inside the vehicle
    • B60R2011/0012Seats or parts thereof
    • B60R2011/0015Back-res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1/00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011/0042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means
    • B60R2011/0049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means for non integrated articles
    • B60R2011/0064Connection with the article
    • B60R2011/0071Connection with the article using latches, clips, clamps, straps or the lik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 Passenger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车辆用座椅具有:前座的一对座椅靠背,沿着车辆宽度方向隔开间隔而配置;及一对保持部,设置于所述一对座椅靠背的背面侧,能够将就座于后座中央的乘员能够把持的棒状构件架设于该座椅靠背间。

Description

车辆用座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用座椅。
背景技术
在日本特开2016-132279号公报中公开了在车辆用座椅的座椅靠背的背面侧设置有辅助把手的技术。该辅助把手沿着前座椅的座椅宽度方向设置,就座于后座椅的乘员能够把持。
一般来说,车辆的前座椅被设为分离座椅,后座椅被设为长凳座椅。因而,设置于前座椅的座椅靠背的辅助把手被分成前座椅的右侧(右侧座椅)和左侧(左侧座椅)。也就是说,在乘员就座于后座椅的中央座的情况下,车辆前后方向的前方侧成为了设置于右侧座椅与左侧座椅之间的间隙,因此不存在专用的辅助把手。
发明内容
本发明考虑上述事实,目的在于得到就座于在分离座椅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后方侧配置的长凳座椅的中央座的乘员能够支承身体的车辆用座椅。
本发明的第一方案的车辆用座椅具有:前座的一对座椅靠背,沿着车辆宽度方向隔开间隔而配置;及一对保持部,设置于所述一对座椅靠背的背面侧,能够将就座于后座中央的乘员能够把持的棒状构件架设于该座椅靠背间。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案的车辆用座椅中,前座的一对座椅靠背沿着车辆宽度方向隔开间隔而配置。在该座椅靠背的背面侧分别设置有保持部,通过一对保持部,能够将就座于后座中央的乘员能够把持的棒状构件架设于该座椅靠背间。例如,在就座于在一对座椅靠背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后方侧配置的长凳座椅的中央座(所谓的后座中央)的乘员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前方侧配置该棒状构件。因而,通过就座于后座中央的乘员把持该棒状构件,乘员能够支承身体。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前座由于沿着车辆宽度方向隔开间隔而配置,所以是所谓的分离座椅,后座是所谓的长凳座椅。另外,这里的前座、后座表示相对的前后关系,前座未必是车辆前部的座位。例如,前座也可以是3排座椅的车辆前后方向的中央座。
本发明的第二方案的车辆用座椅基于第一方案的车辆用座椅,所述棒状构件以在座椅上下方向及座椅前后方向上具有间隙的状态保持于所述保持部。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案的车辆用座椅中,通过棒状构件以在座椅上下方向及座椅前后方向上具有间隙的状态保持于保持部,能够沿着座椅上下方向及座椅前后方向调整棒状构件的位置。即,在一方的车辆用座椅的座椅靠背和另一方的车辆用座椅的座椅靠背中,即使由于斜倚角度、座椅滑动而座椅上下方向的位置、座椅前后方向的位置彼此发生了偏离,也能够通过设置于棒状构件与保持部之间的间隙来调整棒状构件的位置。
本发明的第三方案的车辆用座椅基于第一或第二方案的车辆用座椅,所述保持部具备:载置部,载置所述棒状构件;及罩部,能够相对于所述载置部对向,在与该载置部对向配置的状态下被闭合而抑制所述棒状构件的落下。
在本发明的第三方案的车辆用座椅中,保持部具备载置部和罩部,在载置部载置棒状构件。另外,罩部能够相对于载置部对向,该罩部在与载置部对向配置的状态下被闭合,在该罩部与载置部之间保持棒状构件。
本发明的第四方案的车辆用座椅基于第一或第二方案的车辆用座椅,所述一对保持部具有:收容构件,构成一侧,设置于所述一对座椅靠背中的一方的座椅靠背侧,所述棒状构件以能够沿着座椅宽度方向突出的方式收容于该收容构件;及支承构件,构成另一侧,设置于所述一对座椅靠背中的另一方的座椅靠背侧,支承从所述收容构件突出的所述棒状构件的顶端部。
在本发明的第四方案的车辆用座椅中,一对保持部具备构成一侧的收容构件和构成另一侧的支承构件,收容构件设置于一对座椅靠背中的一方的座椅靠背侧。在该收容构件中,棒状构件以能够沿着座椅宽度方向突出的方式收容。另外,支承构件设置于一对座椅靠背中的另一方的座椅靠背侧。该支承构件支承从收容构件突出的棒状构件的顶端部。
这样,在本发明中,通过棒状构件从设置于一方的座椅靠背侧的收容构件沿着座椅宽度方向突出,棒状构件的顶端部由设置于另一方的座椅靠背侧的支承部支承,从而该棒状构件架设于一对座椅靠背间。由此,在本发明中,就座于后座中央的乘员能够把持该棒状构件,通过把持棒状构件,该乘员能够支承身体。
本发明的第五方案的车辆用座椅基于第一或第二方案的车辆用座椅,所述一对保持部具有:轴部,构成一侧,以车辆前后方向为轴向而设置于所述一对座椅靠背中的一方的座椅靠背的背面侧,支承所述棒状构件的基端部;接受部,构成另一侧,设置于所述一对座椅靠背中的另一方的座椅靠背的背面侧,保持所述棒状构件的顶端部。
在本发明的第五方案的车辆用座椅中,一对保持部具备构成一侧的轴部和构成另一侧的接受部。轴部在一对座椅靠背中的一方的座椅靠背的背面侧以车辆前后方向为轴向而设置,支承棒状构件的基端部。也就是说,棒状构件以轴部为中心沿着车辆宽度方向及车辆上下方向转动。另外,接受部设置于一对座椅靠背中的另一方的座椅靠背的背面侧,保持棒状构件的顶端部。
该棒状构件能够以轴部为中心,以棒状构件的顶端部侧为自由端而转动,因此在由接受部保持了棒状构件的顶端部的状态下,该棒状构件架设于一对座椅靠背间。由此,在本发明中,就座于后座中央的乘员能够把持该棒状构件,通过把持棒状构件,该乘员能够支承身体。
本发明的第六方案的车辆用座椅基于第三方案的车辆用座椅,在所述保持部设置有展开储纳机构,该展开储纳机构能够设为能够使用该保持部的展开状态及不能使用该保持部的储纳状态中的任一状态。
在本发明的第六方案的车辆用座椅中,在保持部设置有展开储纳机构,通过该展开储纳机构,得到保持部的展开状态或保持部的储纳状态。在保持部的展开状态下,该保持部能够使用,在保持部的储纳状态下,该保持部不能使用。需要说明的是,关于这里的“储纳”,仅意味着保持部不能使用的状态,保持部也可以向车室内侧露出。
本发明的第七方案的车辆用座椅基于第三或第六方案的车辆用座椅,所述保持部还具备使所述罩部以能够相对于所述载置部对向的方式相对于所述载置部闭合的闭合机构,所述闭合机构构成为包含:摆构件,若在所述载置部载置所述棒状构件,则摆构件的一端部被所述棒状构件按压而摆构件以沿着车辆宽度方向设置的第一轴部为中心进行转动;及跷跷板构件,若在所述载置部载置所述棒状构件而所述摆构件以所述第一轴部为中心进行转动,则该摆构件的另一端部与该跷跷板构件的一端部抵接,该跷跷板构件以沿着车辆宽度方向设置的第二轴部为中心进行转动,并且该跷跷板构件的另一端部与所述罩部抵接,以沿着车辆宽度方向设置的第三轴部为中心使该罩部向与所述载置部对向的方向转动。
在本发明的第七方案的车辆用座椅中,保持部还具备闭合机构,通过该闭合机构,使罩部以能够相对于载置部对向的方式相对于载置部闭合。在此,闭合机构构成为包含摆构件和跷跷板构件。摆构件被设定成:若在载置部载置棒状构件,则该摆构件的一端部被棒状构件按压,该摆构件以沿着车辆宽度方向设置的第一轴部为中心进行转动。另一方面,关于跷跷板构件,若在载置部载置棒状构件而摆构件以第一轴部为中心进行转动,则该摆构件的另一端部与该跷跷板构件的一端部抵接,该跷跷板构件以沿着车辆宽度方向设置的第二轴部为中心进行转动,并且该跷跷板构件的另一端部与罩部抵接,以沿着车辆宽度方向设置的第三轴部为中心使该罩部向与载置部对向的方向转动。
即,在本发明中,若在保持部的载置部载置棒状构件,则经由摆构件的一端部而摆构件以第一轴部为中心进行转动,摆构件的另一端部与跷跷板构件的一端部抵接,跷跷板构件以第二轴部为中心进行转动。由此,跷跷板构件的另一端部与罩部抵接,该罩部以第三轴部为中心向与载置部对向的方向转动而罩部被闭合。
如以上说明这样,本发明的第一方案的车辆用座椅具有就座于配置在分离座椅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后方侧的长凳座椅的中央座的乘员能够支承身体这一优异的效果。
本发明的第二方案的车辆用座椅具有即使在一对座椅靠背间座椅上下方向的位置及座椅前后方向的位置发生了偏离也能够调整棒状构件的位置这一优异的效果。
本发明的第三方案的车辆用座椅具有通过使一对保持部保持棒状构件而能够将该棒状构件架设于一对座椅靠背间这一优异的效果。
本发明的第四方案的车辆用座椅具有通过使棒状构件从收容构件突出而能够将该棒状构件架设于一对座椅靠背间这一优异的效果。
本发明的第五方案的车辆用座椅具有通过以轴部为中心使棒状构件转动且利用接受部保持棒状构件的顶端部而能够将该棒状构件架设于一对座椅靠背间这一优异的效果。
本发明的第六方案的车辆用座椅具有在使用保持部时能够使该保持部展开且在不使用保持部的情况下能够使该保持部储纳这一优异的效果。
本发明的第七方案的车辆用座椅具有若在载置部载置棒状构件则能够使罩部相对于载置部闭合这一优异的效果。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将会基于下面的附图来详细描述,其中:
图1是从左斜后方且上方侧观察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时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设置于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的保持部的罩部被开放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3是示出设置于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的保持部的罩部被闭合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4是沿着图1所示的A-A线切断时的剖视图。
图5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的变形例1的与图1对应的立体图。
图6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的变形例2的与图2对应的侧视图。
图7是示出将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的主要部分放大而在从左斜后方且上方侧观察时棒状构件突出的状态的主要部分放大立体图。
图8是示出将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的主要部分放大而在从左斜后方且上方侧观察时棒状构件的顶端部被支承的状态的主要部分放大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这些图中适当示出的箭头FR表示车辆用座椅的前方向(就座者朝向的方向),箭头UP表示车辆用座椅的上方向,箭头RH表示车辆用座椅的右方向,箭头LH表示车辆用座椅的左方向。以下,在仅使用前后、上下、左右的方向来说明的情况下,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就表示车辆用座椅的前后、车辆用座椅的上下、面向行进方向的情况下的车辆用座椅的左右。
<第一实施方式>
(车辆用座椅的结构)
首先,对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的结构进行说明。
在图1中示出了从左斜后方且上方侧观察本实施方式中的车辆用座椅10时的立体图。如图1所示,该车辆用座椅10构成为包含在车辆12的车室内14的前部14A沿着车辆宽度方向隔开间隔15而左右配置的一对前座椅16、18。该前座椅16、18分别具备支承未图示的就座乘员的臀部的座椅座垫20(参照图4)、支承就座乘员的背部的座椅靠背22及支承就座乘员的头部的头枕24。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前座椅16、18的座椅靠背22的背面22A侧分别设置有保持部26、28。需要说明的是,保持部26和保持部28是大致相同的结构,因此,在以下的说明中,代表两者而进行保持部26的说明。
保持部26构成为包含罩部30和支承部32。罩部30在俯视下呈矩形平板状。支承部32在侧视下呈大致L字状,构成为包含安装部34和载置部36。
该安装部34固定于座椅靠背22的背面22A,沿着座椅前后方向且座椅宽度方向切断时的截面形状呈形成有将保持部26的后方侧设为开口的切口部38的大致U字状。另一方面,载置部36从安装部34的下端部34A朝向后方侧而沿着大致水平方向延伸出,沿着座椅上下方向且座椅宽度方向切断时的截面形状呈形成有将保持部26的上方侧设为开口的切口部40的大致U字状。
从该载置部36的自由端延伸出朝向上方侧且前方侧弯曲的止动件42。在载置部36能够载置拐杖44等棒状构件,载置于载置部36的拐杖44能够与止动件42抵接。因而,在拐杖44抵接于止动件42的状态下,拐杖44被限制向后方侧的移动。
另一方面,在图2中示出了示出构成保持部26的一部分的罩部30被开放的状态的侧视图,在图3中示出了示出构成保持部26的一部分的罩部30被闭合的状态的侧视图。
如图2所示,在安装部34的上端部34B沿着前座椅16的宽度方向设置有轴部(第三轴部)46。从罩部30的前端垂下的折弯部30A被该轴部46插通,罩部30能够以轴部46为中心沿着上下方向转动。也就是说,罩部30能够相对于载置部36开闭,如图3所示,能够相对于载置部36上下面对。并且,罩部30相对于载置部36面对的状态被设为罩部30的闭合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在罩部30相对于载置部36面对的状态下,从罩部30的自由端延伸出朝向下方侧且后方侧弯曲的止动件48。该止动件48与止动件42上下对向,拐杖44被止动件48及止动件42限制向后方侧的移动。
另外,在安装部34的上部35侧且轴部46的下方侧且后方侧沿着前座椅16的宽度方向设置有轴部(第二轴部)50。沿着大致上下方向配置的长板状的跷跷板构件52被轴部50插通。该跷跷板构件52构成闭合机构33的一部分,以轴部50为中心包含上部(跷跷板构件的另一端部)52A和下部(跷跷板构件的一端部)52B而构成,能够以轴部50为中心沿着前后方向转动。
而且,在安装部34的下端部34A沿着前座椅16的宽度方向设置有轴部(第一轴部)54。在侧视下呈大致L字状的摆构件56被轴部54插通,该摆构件56构成闭合机构33的其他的一部分,能够以轴部54为中心沿着上下方向转动。
在此,摆构件56构成为包含纵壁部(摆构件的另一端部)58和横壁部(摆构件的一端部)60。轴部54贯通于该纵壁部58和横壁部60交叉的部位,横壁部60能够向形成于载置部36的切口部40(参照图1)内收容。并且,横壁部60在侧视下能够在比止动件42低的位置处从载置部36突出。
因而,如图2、图3所示,在横壁部60从载置部36突出的状态下,若使拐杖44载置于横壁部60,则横壁部60会以轴部54为中心朝向下方侧转动。并且,若拐杖44与载置部36抵接,则横壁部60停止转动。
另一方面,如前所述,若横壁部60朝向下方侧转动,则纵壁部58以轴部54为中心朝向后方侧转动。在纵壁部58的顶端设置有朝向后方侧突出的抵接部58A,在抵接部58A的移动轨迹上配置有跷跷板构件52的下部52B。
因而,若摆构件56的纵壁部58的抵接部58A与该跷跷板构件52的下部52B抵接而跷跷板构件52的下部52B朝向后方侧转动,则跷跷板构件52的上部52A以轴部50为中心朝向前方侧转动。
在此,在跷跷板构件52的上部52A的移动轨迹上配置有罩部30的折弯部30A。因此,若跷跷板构件52的上部52A朝向前方侧转动而跷跷板构件52的上部52A与罩部30的折弯部30A抵接,则罩部30以轴部46为中心朝向下方侧转动。由此,罩部30与载置部36面对(被闭合),在由罩部30和载置部36形成的收容部62内收容拐杖44。
并且,如图3所示,设定成在该收容部62与拐杖44之间设置间隙64。通过该间隙64,能够沿着座椅上下方向及座椅前后方向调整拐杖44的位置(后述)。
另外,通过该间隙64,对于根据拐杖44等棒状构件的种类而不同的外径尺寸,某种程度被容许。需要说明的是,在罩部30及载置部36中,也可以在收容部62侧分别设置缓冲构件(图示省略)。通过该缓冲构件,能够吸收在保持部26与保持部28之间产生的位置偏离,并且吸收因振动而产生的拐杖44与罩部30及载置部36的接触音。另外,通过该缓冲构件,能够在收容部62内抑制拐杖44的移动(滑动)。
(车辆用座椅的作用及效果)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的作用及效果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在沿着车辆宽度方向隔开间隔15而左右配置的一对前座椅16、18的座椅靠背22的背面22A侧分别设置有保持部26、28。在该保持部26、28能够以架设的方式配置拐杖44。
在此,在图4中示出了沿着图1所示的A-A线切断时的剖视图。如图4所示,例如,在就座于长凳座椅66的中央座(后座中央)的乘员P的情况下,前方侧成为了设置于图1所示的前座椅16与前座椅18之间的空间(间隔15),因此不存在专用的辅助把手。
因而,如图1、图4所示,通过使拐杖44载置于设置于前座椅16侧的保持部26与设置于前座椅18侧的保持部28之间,在前座椅16与前座椅18之间架设拐杖44。也就是说,在设置于前座椅16与前座椅18之间的空间(间隔15)配置拐杖44。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乘员P能够把持拐杖44,乘员P能够利用该拐杖44来支承身体。
另外,通过在前座椅16与前座椅18之间架设拐杖44,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在长凳座椅66上沿着车辆宽度方向移动的情况下,乘员P也能够利用该拐杖44来支承身体。
另外,如图1、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设定成在设置于前座椅16的座椅靠背22的保持部26的收容部62与拐杖44之间及设置于前座椅18的座椅靠背22的保持部28的收容部62与拐杖44之间分别设置间隙64。通过该间隙64,能够沿着座椅上下方向及座椅前后方向调整拐杖44的位置。
如前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前座椅16、18的座椅靠背22的背面22A侧分别设置有保持部26、28。如图1所示,由于前座椅16和前座椅18独立,所以根据前座椅16、18的车辆前后方向的位置及前座椅16、18的斜倚角度,保持部26和保持部28的座椅前后方向及座椅上下方向的位置有时不同。
另一方面,拐杖44载置于保持部26及保持部28。因而,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定成在保持部26、28的收容部62与拐杖44之间分别设置间隙64,能够吸收保持部26及保持部28的座椅前后方向及座椅上下方向的位置偏离。
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在前座椅16的座椅靠背22与前座椅18的座椅靠背22之间,座椅上下方向的位置及座椅前后方向的位置发生了偏离,也能够调整拐杖44的位置。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保持部26、28具备载置部36和罩部30,罩部30相对于载置部36面对,在由罩部30和载置部36形成的收容部62内收容拐杖44。在这样罩部30相对于载置部36面对的状态下,从罩部30的自由端延伸出止动件48,该止动件48与止动件42上下对向,拐杖44被止动件48及止动件42限制向后方侧的移动。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抑制拐杖44的落下。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保持部26、28还具备闭合机构33。闭合机构33构成为包含摆构件56和跷跷板构件52。如图2、图3所示,摆构件56被设定成:若在载置部36载置拐杖44,则该摆构件56的横壁部60被拐杖44按压,该摆构件56以沿着车辆宽度方向设置的第一轴部54为中心进行转动。
另一方面,关于跷跷板构件52,若在载置部36载置拐杖44而摆构件56以轴部54为中心进行转动,则该摆构件56的纵壁部58与该跷跷板构件52的下部52B抵接,该跷跷板构件52以沿着车辆宽度方向设置的轴部50为中心进行转动,并且该跷跷板构件52的上部52A与罩部30的折弯部30A抵接,以沿着车辆宽度方向设置的轴部46为中心使该罩部30向与载置部36对向的方向转动。
即,在本实施方式中,若在保持部26、28的载置部36载置拐杖44,则经由摆构件56的横壁部60而摆构件56以轴部54为中心进行转动,摆构件56的纵壁部58与跷跷板构件52的下部52B抵接,跷跷板构件54以轴部50为中心进行转动。由此,跷跷板构件52的上部52A与罩部30抵接,该罩部30以轴部46为中心向与载置部36对向的方向转动而罩部30被闭合。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若使拐杖44载置于载置部36,则能够使罩部30相对于载置部36闭合。
除了以上的结构之外,虽然未图示,但也可以在载置部36设置接触传感器等检知拐杖44的有无的检知传感器。在该情况下,例如,作为变形例1,使该检知传感器和车辆12的换挡杆联动,若由检知传感器检知到在载置部36载置有拐杖44且换挡杆被换挡为驻车,则如图5所示,使止动件42闪烁。由此,能够促使乘员注意,避免将拐杖44遗落在车室内14。
另外,除此以外,作为变形例2,也可以设定成:在长凳座椅侧设置就座传感器,使该检知传感器和就座传感器联动,在由检知传感器检知到在载置部36载置有拐杖44且由就座传感器检知到的乘员下车时,鸣响警报。由此,能够进一步促使乘员注意,避免将拐杖44遗落在车室内14。
(第一实施方式的补充事项)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保持部26的安装部34固定于座椅靠背22的背面22A,但不限于此。例如,如图6所示,也可以在保持部70具备展开储纳机构72。具体来说,在该展开储纳机构72中,保持部70的支承部74设置于座椅靠背22的背面22A,能够以沿着前座椅16的宽度方向固定的轴部76为中心沿着上下方向转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使用该保持部70时,使支承部74及与该支承部74一体形成的载置部78转动,使该载置部78沿着大致水平方向配置(所谓的展开状态)。由此,保持部70能够使用,能够在载置部78载置拐杖44。另一方面,在不使用保持部70的情况下,使支承部74及载置部78转动而使载置部78沿着大致上下方向配置(所谓的储纳状态)。由此,保持部70被设为无法使用的(不能使用)状态。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保持部70从座椅靠背22的背面22A突出的状态下,使保持部70沿着上下方向转动。但是,虽然未图示,但也可以在座椅靠背22的背面22A设置凹部,在不使用保持部70的情况下,使得该保持部70向凹部内储纳。在该情况下,通过避免保持部70从座椅靠背22的背面22A突出,能够扩大就座于长凳座椅的乘员的空间。
<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对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关于与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的内容省略说明。
在图7中示出了从左斜后方且上方侧观察本实施方式中的车辆用座椅100的主要部分时的立体图。
如图7所示,在该车辆用座椅100中,在前座椅102的座椅靠背104的背面104A侧沿着座椅宽度方向设置有收容构件106。在收容构件106收容有圆柱状的棒状构件118,该棒状构件118能够相对于收容构件106沿着座椅宽度方向突出。
例如,虽然未图示,但在收容构件106中,沿着座椅宽度方向形成有长孔部,设置有从该长孔部露出的杆。并且,通过使该杆沿着长孔部移动来使棒状构件118从收容构件106沿着座椅宽度方向突出。而且,在长孔部的前座椅120侧以与该长孔部连续的方式沿着座椅上下方向形成有孔部。通过在该孔部收容杆,棒状构件118被限制沿着座椅宽度方向的移动。通过使杆从孔部向长孔部移动,沿着长孔部向离开前座椅120的方向使杆移动,棒状构件118向收容构件106内收容。也就是说,通过手动地使杆移动,沿着座椅宽度方向使棒状构件118从收容构件106突出或向收容构件106内收容。
需要说明的是,除此以外,例如,虽然未图示,但在收容构件106内收容有螺线管,使能够从构成螺线管的主体的壳体突出的柱塞与棒状构件118连结。而且,在车室内设置开关,若将开关接通,则向螺线管施加电压。由此,若将该开关接通,则柱塞从壳体突出,伴随于此,棒状构件118从收容构件106突出。另一方面,若将该开关断开,则不向螺线管施加电压,因此通过复位弹簧而柱塞向壳体内收容,棒状构件118向收容构件106内收容。也就是说,也可以通过开关的接通、断开来使棒状构件118从收容构件106突出或向收容构件106内收容。
而且,虽然未图示,但使开关与侧门、车内相机等联动,若为了乘员乘车而侧门打开时,开关接通,棒状构件118从收容构件106突出。并且,当乘员下车而侧门关闭时,开关断开,棒状构件118向收容构件106内收容。也就是说,也可以自动地使棒状构件118从收容构件106突出或向收容构件106内收容。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棒状构件118以能够相对于收容构件106沿着座椅宽度方向突出的方式收容于收容构件106。关于该棒状构件118的收容状态,可以是以棒状构件118相对于收容构件106不向车室内侧露出的状态收容,也可以是以棒状构件118的一部分向车室内侧露出的状态收容于收容构件106。
另一方面,在前座椅120的座椅靠背122的背面122A侧沿着座椅宽度方向设置有支承构件124。在该支承构件124的与收容构件106对向的一侧形成有沿着座椅宽度方向凹陷设置的大致圆柱状的孔部126。
如图8所示,棒状构件118的顶端部118A能够向该孔部126插入,在棒状构件118的顶端部118A插入于孔部126内的状态下,在前座椅102与前座椅120之间沿着座椅宽度方向架设棒状构件118。
由此,在设置于前座椅102与前座椅120之间的空间(间隔)128配置棒状构件118。因此,就座于长凳座椅66(参照图4)的中央座(后座中央)的乘员P能够把持该棒状构件118,乘员P能够利用该棒状构件118来支承身体。
在此,孔部126的内径尺寸被设定成比棒状构件118的外径尺寸大。也就是说,在棒状构件118的顶端部118A插入于孔部126内的状态下,在该棒状构件118与孔部126之间设置间隙130。通过该间隙130,能够吸收根据前座椅102、120的车辆前后方向的位置及前座椅102、120的斜倚角度而存在于收容构件106与支承构件124之间的座椅前后方向及座椅上下方向的位置偏离。
也就是说,即使在前座椅102的座椅靠背104与前座椅120的座椅靠背122之间座椅上下方向的位置及座椅前后方向的位置发生了偏离,也能够调整棒状构件118的位置。需要说明的是,在形成于支承构件124的孔部126内也可以与保持部26、28同样地设置缓冲构件(图示省略)。
(第二实施方式的补充事项)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如图7、图8所示,在前座椅102的座椅靠背104的背面104A侧沿着座椅宽度方向设置收容有棒状构件118的收容构件106,该棒状构件118能够沿着座椅宽度方向突出,但不限于此。
例如,虽然未图示,但也可以在前座椅120的座椅靠背122的背面122A侧设置以车辆前后方向为轴向的轴部,在该轴部支承棒状构件的上端部(基端部)。在该情况下,棒状构件能够以棒状构件的上端部为中心沿着车辆宽度方向及车辆上下方向转动。需要说明的是,在棒状构件的上端部与轴部之间施加有滑动阻力,设定成在车辆的行驶时棒状构件不摆动。
另一方面,在前座椅102的座椅靠背104的背面104A侧例如设置具备推压闩锁机构的接受部,通过推压而使接受部朝向车辆后方侧突出,由该接受部保持棒状构件的下端部(顶端部)。需要说明的是,接受部不限于推压闩锁机构,也可以是折叠式。
通过以上这样的结构,通过棒状构件的顶端部由接受部保持,该棒状构件架设于一对座椅靠背104、122间。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就座于后座中央的乘员能够把持该棒状构件,通过把持棒状构件,该乘员能够支承身体。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利用轴部支承棒状构件的上端部,棒状构件的下端侧被设为自由端侧。若考虑乘员把持棒状构件的高度,则沿着车辆上下方向的轴部的位置被设定为座椅靠背的上部侧。因此,为了确保棒状构件的转动空间,棒状构件的上端部被支承。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只要能够确保棒状构件的转动空间即可,所以当然也可以是棒状构件的下端部侧由轴部支承。
以上,虽然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当然能够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进行除了上述以外的各种变形而实施。

Claims (3)

1.一种车辆用座椅,具有:
前座的一对座椅靠背,沿着车辆宽度方向隔开间隔而配置;及
一对保持部,设置于所述一对座椅靠背的背面侧,能够将就座于后座中央的乘员能够把持的棒状构件架设于该座椅靠背间,
所述保持部具备:
载置部,载置所述棒状构件;及
罩部,能够相对于所述载置部对向,在与该载置部对向配置的状态下被闭合而抑制所述棒状构件的落下,
所述保持部还具备使所述罩部以能够相对于所述载置部对向的方式相对于所述载置部闭合的闭合机构,
所述闭合机构构成为包含:
摆构件,若在所述载置部载置所述棒状构件,则一端部被所述棒状构件按压而该摆构件以沿着车辆宽度方向设置的第一轴部为中心进行转动;及
跷跷板构件,若在所述载置部载置所述棒状构件而所述摆构件以所述第一轴部为中心进行转动,则该摆构件的另一端部与该跷跷板构件的一端部抵接,该跷跷板构件以沿着车辆宽度方向设置的第二轴部为中心进行转动,并且该跷跷板构件的另一端部与所述罩部抵接,以沿着车辆宽度方向设置的第三轴部为中心使该罩部向与所述载置部对向的方向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座椅,
所述棒状构件以在座椅上下方向及座椅前后方向上具有间隙的状态保持于所述保持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座椅,
在所述保持部设置有展开储纳机构,该展开储纳机构能够设为能够使用该保持部的展开状态及不能使用该保持部的储纳状态中的任一状态。
CN202111078930.5A 2020-09-30 2021-09-15 车辆用座椅 Active CN11431252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66255 2020-09-30
JP2020166255A JP7367649B2 (ja) 2020-09-30 2020-09-30 車両用シー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12521A CN114312521A (zh) 2022-04-12
CN114312521B true CN114312521B (zh) 2024-02-02

Family

ID=808231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78930.5A Active CN114312521B (zh) 2020-09-30 2021-09-15 车辆用座椅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597328B2 (zh)
JP (1) JP7367649B2 (zh)
CN (1) CN114312521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919415U (zh) * 1972-05-23 1974-02-19
JPS61127057U (zh) * 1985-01-30 1986-08-09
JPH0384238U (zh) * 1989-12-19 1991-08-27
KR19980049645U (ko) * 1996-12-30 1998-10-07 박병재 아암 레스트
JP2000211414A (ja) * 1999-01-25 2000-08-02 Joto Kogyo Kk 把手グリップおよびその使用方法
JP2001322471A (ja) * 2000-05-16 2001-11-20 Aron Kasei Co Ltd バリアフリ−用アシストグリップ
JP2013193491A (ja) * 2012-03-16 2013-09-30 Honda Access Corp シートバックグリップの取付構造
CN204472636U (zh) * 2014-12-31 2015-07-15 福建省纳金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公交座椅
KR101716978B1 (ko) * 2015-12-17 2017-03-16 현대다이모스(주) 커버 연동 돌출식 isofix
JP3210085U (ja) * 2017-01-18 2017-04-27 保 和田 高齢者用車載用手すり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697763A (en) * 1926-09-24 1929-01-01 Otho N Hall Lap-robe rack and umbrella case for automobiles
US1670962A (en) * 1927-10-26 1928-05-22 Otho N Hall Storage rail
JPH06286527A (ja) 1993-03-31 1994-10-11 Joto Kogyo Kk 車両用装着可能な収納具
US6405909B1 (en) * 1999-11-17 2002-06-18 Thomas L. Burnett Seat-mounted gun and rod holder
JP2004203284A (ja) * 2002-12-26 2004-07-22 Toyoda Gosei Co Ltd 収納式把持装置
US20050253426A1 (en) * 2004-04-19 2005-11-17 Wesling Kevin F Mounting system for umbrella strollers
FR2879144B1 (fr) * 2004-12-15 2008-05-30 Renault Sas Siege de vehicule automobile comprenant une zone de rangement
JP3131131U (ja) * 2007-02-09 2007-04-19 治郎 奥野 自動車用傘置き
US20110186607A1 (en) * 2010-02-01 2011-08-04 Ward Robert J Hanging system for universal attachment to automobiles
JP2012105752A (ja) * 2010-11-16 2012-06-07 Toyota Boshoku Corp ポータブル機器固定装置
US20120187265A1 (en) * 2011-01-26 2012-07-26 Martin Roy Bakerman Detachable umbrella, walking stick/cane, crutch holder for use on mobility vehicle such as but not limited to electric scooters, electric wheelchairs, wheelchairs and walkers
US8887973B2 (en) * 2011-04-22 2014-11-18 Glenn DeVolder Head rest rifle rack
GB201107061D0 (en) * 2011-04-27 2011-06-08 Bentley Motors Ltd Vehicle seat and trim
US20140246346A1 (en) * 2013-03-04 2014-09-04 Karla Bermudez Franco Pouch storage compartment for a vehicle
JP6400486B2 (ja) 2015-01-16 2018-10-03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
US20160297369A1 (en) * 2015-04-10 2016-10-13 Heinz Strakelijahn Umbrella mounting system
US20170015252A1 (en) * 2015-07-17 2017-01-19 Alberta Tchetgen Storage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919415U (zh) * 1972-05-23 1974-02-19
JPS61127057U (zh) * 1985-01-30 1986-08-09
JPH0384238U (zh) * 1989-12-19 1991-08-27
KR19980049645U (ko) * 1996-12-30 1998-10-07 박병재 아암 레스트
JP2000211414A (ja) * 1999-01-25 2000-08-02 Joto Kogyo Kk 把手グリップおよびその使用方法
JP2001322471A (ja) * 2000-05-16 2001-11-20 Aron Kasei Co Ltd バリアフリ−用アシストグリップ
JP2013193491A (ja) * 2012-03-16 2013-09-30 Honda Access Corp シートバックグリップの取付構造
CN204472636U (zh) * 2014-12-31 2015-07-15 福建省纳金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公交座椅
KR101716978B1 (ko) * 2015-12-17 2017-03-16 현대다이모스(주) 커버 연동 돌출식 isofix
JP3210085U (ja) * 2017-01-18 2017-04-27 保 和田 高齢者用車載用手すり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2057813A (ja) 2022-04-11
US20220097584A1 (en) 2022-03-31
JP7367649B2 (ja) 2023-10-24
CN114312521A (zh) 2022-04-12
US11597328B2 (en) 2023-03-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559608B2 (en) Seat for vehicle
US8172329B2 (en) Electromotive headrest folding apparatus for vehicles
JP2017039468A (ja) 車両用シート及び車両
US10940822B2 (en) Vehicle seat structure
EP2305513A1 (en) Seat device for a vehicle
JP2002144938A (ja) ヘッドレスト装置
JP2007135846A (ja) ヘッドレスト装置
KR101864253B1 (ko) 차량용 시트의 워크인 및 폴딩 장치
CN111619418B (zh) 饮料容器保持装置以及控制台箱
CN114312521B (zh) 车辆用座椅
JP4517295B2 (ja) 車両用シート
JP2016203692A (ja) 車室内構造
JP2008273445A (ja) 車両用ヘッドレスト傾動装置
JP5153640B2 (ja) 自動車の座席のレールをロックするための機構
JP2018202998A (ja) 乗物用シートのロック装置
JP2001334907A (ja) スライド位置検知装置
JP4098196B2 (ja) 乗り物用座席
JP5077200B2 (ja) 車室内構造
JP4278496B2 (ja) 車両のシート構造
CN108657107B (zh) 乘员保护装置
JP2006014950A (ja) 車両用ヘッドレスト
JP2004359158A (ja) 車両用シート格納構造
JP2023044100A (ja) 肩部拘束装置
JP2023044101A (ja) 肩部拘束装置
JP2005152132A (ja) 車両用ヘッドレスト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