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26529B - 模具、显示装置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模具、显示装置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26529B
CN114026529B CN202080000342.7A CN202080000342A CN114026529B CN 114026529 B CN114026529 B CN 114026529B CN 202080000342 A CN202080000342 A CN 202080000342A CN 114026529 B CN114026529 B CN 11402652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ening
display panel
flexible display
mold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0034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026529A (zh
Inventor
刘少奎
青威
刘兴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40265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265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0265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2652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3Cov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37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37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 G06F1/1652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the display being flexible, e.g. mimicking a sheet of paper, or rollabl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8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integrated I/O periphera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35 - G06F1/1675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8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integrated I/O periphera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35 - G06F1/1675
    • G06F1/168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integrated I/O periphera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35 - G06F1/1675 the I/O peripheral being an integrated camera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017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with operator interface uni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21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relating to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2102/301Details of OLEDs
    • H10K2102/311Flexible OL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模具(1),用于挤压具有通孔(31)的柔性显示面板(3),以将所述柔性显示面板(3)贴附在盖板(2)上。所述模具(1)包括由弹性材料构成的主体部(11)。所述主体部(11)一侧的表面(3)为用于向柔性显示面板施加压力的挤压面(19)。所述主体部(1)具有至少一个空心结构(13)。每个所述空心结构(13)在挤压面(19)具有第一开口(131)。每个所述第一开口(131)对应柔性显示面板(3)的至少一个通孔(31)。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的制备方法。

Description

模具、显示装置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实施例显示装置制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模具、显示装置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部分曲面显示装置的制备过程中,可先制备出平面的柔性显示面板(Panel),以及刚性的、具有所需形状的曲面的盖板(Cover Glass),之后将柔性显示面板设于模具(Pad)和盖板之间,再使模具向盖板运动,从而挤压柔性显示面板使其“贴在”盖板上,形成与盖板匹配的曲面,并与盖板粘结。
现有的部分柔性显示面板中直接设有通孔,以供设置摄像头、麦克风等外部设备,但这样具有通孔的柔性显示面板在被模具挤压时,容易在通孔处产生裂纹,引起不良(如导致柔性显示面板失效)。
发明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模具、显示装置的制备方法。
第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模具,用于挤压具有通孔的柔性显示面板,以将所述柔性显示面板贴附在盖板上,所述模具包括由弹性材料构成的主体部,所述主体部一侧的表面为用于向柔性显示面板施加压力的挤压面;其中,
所述主体部具有至少一个空心结构,每个所述空心结构在挤压面具有第一开口,每个所述第一开口对应柔性显示面板的至少一个通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挤压面包括中心区和连接在中心区的至少一个侧边外的边缘弯折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口设于中心区;
所述中心区为曲率半径在1000mm至1250mm之间的凸弧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所述第一开口对应一个通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口不小于其对应的通孔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为通孔在柔性显示面板用于朝向模具一侧的表面的开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口的形状与其对应的通孔的第二开口的形状相同,且所述第一开口的尺寸大于其对应的通孔的第二开口的尺寸。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的几何中心重合且所有对应的边均相互平行时,所述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中相对应的边间沿法线方向的距离在0.5mm至1.2mm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空心结构为在挤压面上开口的凹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凹槽的深度在0.5mm至2mm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凹槽的底面大于第一开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凹槽的底面的形状与第一开口的形状相同;
所述第一开口在凹槽的底面的正投影为第一投影,所述第一投影的几何中心与凹槽的底面的几何中心重合,所述第一投影和凹槽的底面所有对应的边均相互平行,且所述第一投影和凹槽的底面中相对应的边间沿法线方向的距离在0.2mm至2.5mm间。
第二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的制备方法,其包括:
将具有通孔的柔性显示面板设置在盖板和上述任意一中模具的挤压面间,使所述第一开口和其对应的通孔相对;
使所述模具与盖板相对接近,挤压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以将所述柔性显示面板贴附在盖板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模具为具有以上形状相同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的模具;
当所述柔性显示面板被设置在盖板和模具的挤压面间时,所述第一开口的几何中心比其对应的通孔的第二开口的几何中心更靠近柔性显示面板的几何中心。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口的几何中心位于其对应的通孔的第二开口的几何中心与柔性显示面板的几何中心的连线上,其与所述第二开口的几何中心间的距离在0.5mm至1mm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将具有通孔的柔性显示面板设置在盖板和模具的挤压面间之前,还包括:将所述柔性显示面板贴附在柔性的承载膜上,使所述承载膜和其上的柔性显示面板预变形;
所述将具有通孔的柔性显示面板设置在盖板和模具的挤压面间包括:以使所述承载膜位于柔性显示面板更靠近模具一侧的方式,将具有通孔的柔性显示面板设置在盖板和模具的挤压面间。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公开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公开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通过参考附图对详细示例实施例进行描述,以上和其它特征和优点对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在附图中: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模具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些相关技术的模具进行挤压时引起柔性显示面板裂纹的示意图;
图4为使用本公开实施例和相关技术的模具进行挤压时对柔性显示面板的压力的模拟分布图;
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模具的第一开口与柔性显示面板的第二开口的尺寸关系对比示意图(不代表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的绝对位置);
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模具在空心结构处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模具在空心结构处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制备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9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制备方法中将柔性显示面板与承载膜贴合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制备方法中柔性显示面板与承载膜贴合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制备方法中柔性显示面板与承载膜贴预变形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制备方法中将柔性显示面板设于模具与盖板间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制备方法中挤压过程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制备方法中将承载膜分离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制备方法中将柔性显示面板设于模具与盖板间时,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的相对位置关系的示意图;
1、模具;11、主体部;12、连接结构;13、空心结构;131、第一开口;19、挤压面;2、盖板;3、柔性显示面板;31、通孔;311、第二开口;4、承载膜。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模具、显示装置的制备方法进行详细描述。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更充分地描述本公开实施例,但是所示的实施例可以以不同形式来体现,且不应当被解释为限于本公开阐述的实施例。反之,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在于使本公开透彻和完整,并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理解本公开的范围。
本公开实施例可借助本公开的理想示意图而参考平面图和/或截面图进行描述。因此,可根据制造技术和/或容限来修改示例图示。
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各特征可相互组合。
本公开所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特定实施例,且不意欲限制本公开。如本公开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列举条目的任何和所有组合。如本公开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个”和“该”也意欲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另外清楚指出。如本公开所使用的术语“包括”、“由……制成”,指定存在所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其群组。
除非另外限定,否则本公开所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和科学术语)的含义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还将理解,诸如那些在常用字典中限定的那些术语应当被解释为具有与其在相关技术以及本公开的背景下的含义一致的含义,且将不解释为具有理想化或过度形式上的含义,除非本公开明确如此限定。
本公开实施例不限于附图中所示的实施例,而是包括基于制造工艺而形成的配置的修改。因此,附图中例示的区具有示意性属性,并且图中所示区的形状例示了元件的区的具体形状,但并不是旨在限制性的。
第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模具1,用于挤压具有通孔31的柔性显示面板3,以将柔性显示面板3贴附在盖板2上。
参照图13,在显示装置制备过程中,可先制备出平面的柔性显示面板3(Panel),以及刚性的、具有所需形状的盖板2(Cover Glass),之后将柔性显示面板3设于本公开实施例的模具1(Pad)和盖板2之间,再使模具1向盖板2运动,从而挤压柔性显示面板3使其“贴在”盖板2上,形成与盖板2匹配的形状,并与盖板2粘结。
本公开实施例的模具1适用的柔性显示面板3本身已经具有显示功能,而盖板2则相当于显示装置的“外壳”,起到保护柔性显示面板3并使其形成所需形状的作用。
其中,柔性显示面板3一方面是柔性的,故可在力的作用下弯折变形为所需形状;另一方面,该柔性显示面板3上还具有至少一个贯穿的通孔31,通孔31可用于供摄像头、麦克风等外部设备穿过。
例如,可参照图15,柔性显示面板3上具有一个长形通孔和一个圆形通孔。
当然,柔性显示面板3上通孔31的具体位置、数量、形状、尺寸等,都可根据需要调整,在此不再详细描述。
具体,柔性显示面板3可为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面板等任何能实现柔性显示的显示面板,在此不再详细描述。
应当理解,柔性显示面板3实际可包括多个相互叠置的不同的结构层,例如,柔性显示面板3必然包括用于进行显示的显示层(如具有有机发光二极管的显示层),且还可包括触控层(TP)、散热层(SCF)、偏光片(POL)、背膜层(Back film)以及将不同层粘结起来的粘结层(OCA)等其它结构层,而这些结构层同时也起到“封装”显示层的作用。
应当理解,柔性显示面板3中不同的结构层的面积可以不同,从而柔性显示面板3不同位置包括的具体结构层可不同。但是,所有的结构层都应是柔性的,以使柔性显示面板3整体为柔性。
同时,以上通孔31,应当是穿过柔性显示面板3整体的,或者说是穿过柔性显示面板3在孔31所在位置具有的所有结构层的。
本公开实施例的模具1包括由弹性材料构成的主体部11,主体部11一侧的表面为用于向柔性显示面板3施加压力的挤压面19。
本公开实施例的模具1包括主体部11,该主体部11由弹性材料构成。弹性材料是指在受力时能发生较大的弹性变形,且在受力失后可基本恢复原来形状的材料。
例如,弹性材料可为压缩弹性变形率至少为10%的材料,其具体可为硅胶等橡胶材料。
参照图1、图2,主体部11的一个侧面是用于对柔性显示面板3施加力而进行挤压的面,该面在不受力时,应当具有与对应的盖板2基本匹配的形状,从而可将柔性显示面板3挤压贴附在盖板2上,并形成所需形状。例如,参照图1,挤压面19可以是中部基本为平面,侧边缘为弯折曲面的形式。
其中,主体部11具有至少一个空心结构13,每个空心结构13在挤压面19具有第一开口131,每个第一开口131对应柔性显示面板3的至少一个通孔31。
参照图1、图2,本公开实施例的模具1的主体部11内有部分位置是“空的”,即是没有弹性材料存在的空心结构13,且空心结构13还连通至挤压面19,从而在挤压面19上形成第一开口131。而且,第一开口131应与柔性显示面板3上的通孔31对应,即,当柔性显示面板3被以正确的方式设置在主体部11与盖板2间时,每个通孔31对应的挤压面19处都应具有以上“第一开口”,或者说,通孔31直接对应的不是主体部11的实体,而是对应主体部11的空心结构13。
参照图3,在一些相关技术中,模具1的主体部11的挤压面19上没有开口(当然也没有空心结构),从而在挤压过程中,柔性显示面板3在通孔31对应主体部11的实体,这样,当主体部11发生弹性变形时,主体部11会有一部分被“挤到”柔性显示面板3的通孔31中,对通孔31处(具体是通孔31周边)的柔性显示面板3造成较大的压力,从而导致柔性显示面板3在通孔31周边处产生裂纹,引起不良。
当然,应当理解,以上裂纹,可以是在柔性显示面板3的显示层中产生的,也可以是在一个或多个其它的结构层(如以上各起到封装作用的结构层)中产生的。
参照图13,由于本公开实施例的模具1的主体部11在对应通孔31处设有第一开口131,故在挤压过程中,主体部11不会对通孔31(具体是通孔31周边)的柔性显示面板3造成挤压,或者是造成的挤压较小,因此柔性显示面板3在通孔31周边区域的受力较小,可避免柔性显示面板3在通孔31周边区域处撕裂,降低不良率。
例如,参照图4,其中示出了在采用本公开实施例的模具1(具有第一开口131)和相关技术的模具(没有第一开口)进行挤压贴合的过程中,柔性显示面板3的通孔31的周边区域受到的最大压力的分布模拟图。可见,不论对于以上长形通孔或圆形通孔,当采用采用本实施例的模具1后,其周边区域的受力均有明显的降低。
在一些实施例中,挤压面19包括中心区和连接在中心区的至少一个侧边外的边缘弯折区。
参照图1、图2,对应边缘为曲面的显示装置,模具1的挤压面19的中部(中心区)可以是基本平坦的,而各侧的边缘部(边缘弯折区)则为向模具1后方弯折的曲面。因为在曲面显示装置的制备过程中,柔性显示面板3更容易发生裂纹问题,故更适用本公开实施例。
当然,应当理解,对应不同的曲面显示装置,本公开实施例的模具1的挤压面19可仅在一侧有曲面的边缘弯折区,也可在两相对侧有曲面的边缘弯折区,也可在三侧有曲面的边缘弯折区,也可在四侧均为曲面的边缘弯折区。
或者,如果用于制备平面显示装置时,模具1的挤压面19也可没有边缘弯折区。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开口131设于中心区;中心区为曲率半径在1000mm至1250mm之间的凸弧面。
通常而言,柔性显示面板3上的通孔31是位于平坦的中部的,而不是位于曲面边缘处,故第一开口131也相应的位于中心区。同时,为保证挤压面19各位置均能与盖板2良好的贴合,故该中心区可以不是平面,而是稍有弯折(曲率半径R在1000~1250mm)的凸弧面(即中心区也是中部凸出而四周较低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第一开口131对应一个通孔31。
其中,每个第一开口131对应一个通孔31是指:第一开口131的数量与通孔31的数量相同;而且,当柔性显示面板3被正确的设置模具1与盖板2间时,每个第一开口131与其对应的通孔31都有至少部分区域相对设置。
当柔性显示面板3中有多个通孔31时,挤压面19上的每个第一开口131可同时对应多个通孔31,但这样,各柔性显示面板3的通孔31之间的区域必然是对应第一开口131的,故柔性显示面板3的这些位置就无法受到主体部11的实际挤压了,可能造成这部分柔性显示面板3与盖板2贴附不良。为此,可以是每个第一开口131仅对应一个通孔31,从而每个第一开口131都不必相应的通孔31大太多。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开口131不小于其对应的通孔31的第二开口311,第二开口311为通孔31在柔性显示面板2用于朝向模具1一侧的表面的开口。
参照图5,每个通孔31在柔性显示面板2朝向模具1一侧必然也会形成开口,即第二开口311。而主体部11的每个第一开口131均不小于其对应的通孔31的第二开口311,即空心结构13的开口(第一开口131)应比通孔31的开口(第二开口311)更大,从而通孔31的第二开口311应“不超出”第一开口131,可更好的避免主体部11变形后被挤到通孔31中,进而更好的避免柔性显示面板3撕裂。
当然,通常而言,柔性显示面板3中的通孔31在深度方向的各位置的形状和尺寸应相同,故通孔31任意横截面的形状和尺寸均与第二开口311相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开口131的形状与其对应的通孔31的第二开口311的形状相同,且第一开口131的尺寸大于其对应的通孔31的第二开口311的尺寸。
如前所述,第一开口131应当比通孔31的第二开口311“更大”;但同时,主体部11的第一开口131的位置实际无法对柔性显示面板3进行有效的“挤压”,故若第一开口131超出第二开口311太多,则会导致柔性显示面板3在通孔31周边的大量区域实际不受挤压,影响柔性显示面板3与盖板2的贴附效果。
进一步的,在挤压贴附过程中,柔性显示面板3和主体部11,实际都会发生一定的变形,从而第一开口131、第二开口311的尺寸和位置也都会有一定的变化。
在此情况下,为了既保证第二开口311不超出第一开口131(以尽量降低柔性显示面板3的通孔31的周边区域的受力),同时又使第一开口131尽量的小(以尽量减小柔性显示面板3不受挤压的区域的面积),故可参照图5,将第一开口131和第二开口311设计为“相同形状”,但让第一开口131比第二开口311“更大”,或者说,第一开口131相当于“放大后”的第二开口311。
当然,应当理解,图5只是示意性的表明第一开口131和第二开口311的尺寸大小关系,而并不表示二者的真实位置关系。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第一开口131和第二开口311的几何中心重合且所有对应的边均相互平行时,第一开口131与第二开口311中相对应的边间沿法线方向的距离在0.5mm至1.2mm间。
参照图5,当第一开口131和第二开口311形状相同时,若将二者的图形以相同的方向放置,并且保证二者的几何中心重合,则第一开口131和第二开口311的相应边之间在各位置的垂直距离d应当是相同的。
经研究发现,以上垂直距离d在0.5~1.2mm时避免裂纹和保证贴附的效果均较好。进一步的,以上垂直距离d可在0.5~1mm,进一步可在0.6~0.8mm,进一步可在0.7mm等。
例如,当柔性显示面板3上具有一个长形通孔和一个圆形通孔时,参照图1,本公开实施例的模具1中第一开口131的数量也是两个,分别为长形和圆形,以分别对应长形通孔和圆形通孔。
当然,当柔性显示面板3上通孔31的具体位置、数量、形状、尺寸等改变时,模具1中第一开口131的具体位置、数量、形状、尺寸等也可相应调整。
当然,如果模具1中的第一开口131不与通孔31一一对应,也是可行的。例如,可以是一个第一开口131对应多个通孔31,或者是,部分通孔31没有对应的第一开口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空心结构13为在挤压面19上开口的凹槽。
如前,空心结构13处实际是没有柔性材料的空缺,故若空心结构13为贯穿主体部11的孔,则会对主体部11本身的强度等造成较大的不利影响。为此,可参照图2、图6、图7,空心结构13为具有一定深度的凹槽,而不是贯穿的孔,从而尽量降低空心结构13对主体部11本身强度的影响。
在一些实施例中,凹槽的深度在0.5mm至2mm间。
显然,若凹槽“过深”,则会对会主体部11的强度造成较大的影响;而若凹槽“过浅”,则几乎相当于不存在,降低柔性显示面板3受力的效果不够明显。经研究发现,以上凹槽的深度h可在0.5~2mm,进一步可在0.6~1.5mm,进一步可在0.8~1.2mm。
在一些实施例中,凹槽的底面大于第一开口131。
参照图6、图7,第一开口131相当于凹槽的“顶部”,而凹槽的“底部”可比其“顶部第一开口131”更大,即,凹槽可以是“上小下大”的形式。
由此,主体部11中,在凹槽的底部相对第一开口131扩大的区域上方的柔性材料,相当于下方是“空的”,或者说是“没有支撑”的,显然,这部分材料通常是对应通孔31边缘区域的。由此,柔性显示面板3的通孔31的边缘区域既会受到一定的来自主体部11的压力而与盖板2贴附,但同时其受力又不会太大,从而可避免这些位置的柔性显示面板3因受力过大而产生裂纹。
在一些实施例中,凹槽的底面的形状与第一开口131的形状相同;第一开口131在凹槽的底面的正投影为第一投影,第一投影的几何中心与凹槽的底面的几何中心重合,第一投影和凹槽的底面所有对应的边均相互平行,且第一投影和凹槽的底面中相对应的边间沿法线方向的距离在0.2mm至2.5mm间。
类似于第一开口131和第二开口311的关系,凹槽底面也可具有与第一开口131相同的形状(当然也与第二开口311形状相同),但尺寸更大,且其扩大的尺寸(即以上垂直距离d)可在0.2~2.5mm,进一步可在0.5~2mm,进一步可在0.8~1.5mm。
相应的,凹槽底面与第二开口311间的尺寸差(即以上垂直距离d)可在1~3mm,进一步可在1.2~2.5mm,进一步可在1.5~2mm。
其中,实现第一开口131到凹槽底面的尺寸增大的过渡的具体方式是多样的。
例如,可参照图6,凹槽的纵截面为“倒角”形式,即沿深度方向,凹槽的侧壁逐渐向外扩展,从而使凹槽的底面大于第一开口131。
再如,也可参照图7,凹槽纵截面为“阶梯”形式,即凹槽侧壁在特定深度的位置向外扩展。例如,考虑到实际制备工艺等的影响,凹槽纵截面中可仅有“两层”阶梯,其中,在上阶梯h1的深度可在0.5~1mm,而在下阶梯h2的深度也可在0.5~1mm。
当然,本公开实施例的模具1除了以上主体部11外,还可包括其它的结构。
例如,参照图1,主体部11背离挤压面19一侧,可连接有用于与挤压设备(即用于驱动模具的设备)相连的连接结构12等,在此不再详细描述。
第二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的制备方法。
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法用于利用以上的模具1(Pad)将柔性显示面板3贴附在盖板2上,以制备显示装置,尤其是制备曲面显示装置。
参照图8,本公开实施例显示装置的制备方法包括:
S101、将具有通孔31的柔性显示面板3设置在盖板2和上述任意一种的模具1的挤压面19间,使第一开口131和其对应的通孔31相对。
参照图12,将以上具有通孔31的柔性显示面板3置于盖板2和模具1之间,且其中柔性显示面板3和模具1的相对位置可使模具1的主体部11的第一开口131与柔性显示面板3上的通孔31相对。
其中,为保证柔性显示面板3可被贴附在盖板2上,故在盖板2朝向柔性显示面板3一侧,可预先涂布光学胶(如OCA胶),在此不再详细描述。
S102、使模具1与盖板2相对接近,挤压柔性显示面板3,以将柔性显示面板3贴附在盖板2上。
参照图13,使模具1与盖板2相对接近(如将模具1压向柔性显示面板2),从而柔性显示面板3被挤压在模具1的挤压面19与盖板2之间,逐渐变形,最终一侧贴附(如通过以上光学胶年粘结)在盖板2上,另一侧则与模具1主体部11的挤压面19紧密接触。
其中,挤压面19本身具有与盖板2内侧(朝向柔性显示面板3一侧)基本对应的形状,但在挤压过程中其仍然会发生适应性的变形,从而最终柔性显示面板3、挤压面19均形成与盖板2内侧匹配的形状。
之后,参照图14,只要去掉模具1,即可完成柔性显示面板3与盖板2的贴附步骤。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以上第一开口131与第二开口311(通孔31的开口)形状相同且尺寸略大时,则当柔性显示面板3被设置在盖板2和模具1的挤压面19间时,第一开口131的几何中心比其对应的通孔31的第二开口311的几何中心更靠近柔性显示面板3的几何中心。
当以上第一开口131与第二开口311形状相同时,在柔性显示面板3完成设置而开始进行挤压前,参照图15,第一开口131可相对第二开口311有一定的“错位”,具体的,第一开口131的几何中心可以不是与第二开口311的几何中心重合,而是比第二开口311的几何中心更靠近柔性显示面板3(当然也是挤压面19)的几何中心,或者说第一开口131应相对第二开口311“向中部偏移”。
例如,图15示出了在柔性显示面板3完成设置后,从垂直于挤压面19的平面区的方向看到的柔性显示面板3和模具1的结构的相对位置,或者说是柔性显示面板3和模具1在平行于挤压面19的平面区的面上的正投影的相对位置。
可见,第一开口131可比第二开口311更“靠内”,这是因为,在挤压过程中,模具1的主体部11会发生较大的变形,故其挤压面19上的结构通常会相对于柔性显示面板3“向外”扩展和移动,因此,若第一开口131的初始位置比第二开口311更“靠内”,则在主体部11变形后,第一开口131会向外移动并达到与第二开口311“正对”的位置(例如参照图5的相对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开口131的几何中心位于其对应的通孔31的第二开口311的几何中心与柔性显示面板3的几何中心的连线上,其与第二开口311的几何中心间的距离在0.5mm至1mm间。
参照图15,第一开口131可相对第二开口311正好向柔性显示面板3的几何中心偏移,且偏移的距离D可在0.5~1mm,进一步可在0.6~0.8mm,进一步可在0.7mm。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将具有通孔31的柔性显示面板3设置在盖板2和模具1的挤压面19间(S101)之前,还包括:
S100、将柔性显示面板3贴附在柔性的承载膜4上,使承载膜4和其上的柔性显示面板3预变形。
相应的,将具有通孔31的柔性显示面板3设置在盖板2和模具1的挤压面19间包括:以使承载膜4位于柔性显示面板3更靠近模具1一侧的方式,将具有通孔31的柔性显示面板3设置在盖板2和模具1的挤压面19间。
如果直接用模具1对完全处于平面状态的柔性显示面板3进行挤压,容易引起褶皱等不良,比较困难。因此,可参照图9、图10,先将平面的柔性显示面板3与平面的承载膜4(Carrier file)贴附,并通过特定的光学胶将二者粘结(通常承载膜4会比柔性显示面板3更大)。
其中,承载膜4也是柔性的,可以变形,但同时具有一定的强度,从而可基本保持变形后的形状。由此,可参照图11,用多个夹子夹住承载膜4的边缘超出柔性显示面板3大的部分,将承载膜4弯折,使其初步形成与盖板2对应的形状,当然,贴附在承载膜4上的柔性显示面板3也发生相应的弯折,从而完成了柔性显示面板3和承载膜4的“预变形”。
之后,即可参照图12、图14,将以上预变形的柔性显示面板3(和承载膜4)设于盖板2和模具1之间以进行挤压。其中,以上承载膜4应位于柔性显示面板3靠近模具1一侧,即挤压过程中,与挤压面19接触的实际应当是是承载膜4。
其中,由于承载膜4比较薄,弹性变形有限,故若仅在承载膜4中设置开口,通常无法起到减少柔性显示面板3中的裂纹的效果。
当然,在挤压完成后,还可参照图14,也将承载膜4与柔性显示面板3分开,得到柔性显示面板3与盖板2的组合结构。例如,具体的,可用紫外光(UV)进行照射,使承载膜4与柔性显示面板3间的光学胶失效,以使承载膜4分离。
当然,本公开实施例显示装置的制备方法中,还可包括其它必要的制备步骤,在此不再详细描述。
本公开已经公开了示例实施例,并且虽然采用了具体术语,但它们仅用于并仅应当被解释为一般说明性含义,并且不用于限制的目的。在一些实例中,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除非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可单独使用与特定实施例相结合描述的特征、特性和/或元素,或可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描述的特征、特性和/或元件组合使用。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脱离由所附的权利要求阐明的本公开的范围的情况下,可进行各种形式和细节上的改变。

Claims (15)

1.一种模具,用于挤压具有通孔的柔性显示面板,以将所述柔性显示面板贴附在盖板上,所述模具包括由弹性材料构成的主体部,所述主体部一侧的表面为用于向柔性显示面板施加压力的挤压面;其中,
所述主体部具有至少一个空心结构,每个所述空心结构在挤压面具有第一开口,每个所述第一开口对应柔性显示面板的至少一个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其中,
所述挤压面包括中心区和连接在中心区的至少一个侧边外的边缘弯折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具,其中,
所述第一开口设于中心区;
所述中心区为曲率半径在1000mm至1250mm之间的凸弧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其中,
每个所述第一开口对应一个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具,其中,
所述第一开口不小于其对应的通孔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为通孔在柔性显示面板用于朝向模具一侧的表面的开口。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具,其中,
所述第一开口的形状与其对应的通孔的第二开口的形状相同,且所述第一开口的尺寸大于其对应的通孔的第二开口的尺寸。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模具,其中,
当所述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的几何中心重合且所有对应的边均相互平行时,所述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中相对应的边间沿法线方向的距离在0.5mm至1.2mm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其中,
所述空心结构为在挤压面上开口的凹槽。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模具,其中,
所述凹槽的深度在0.5mm至2mm间。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模具,其中,
所述凹槽的底面大于第一开口。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模具,其中,
所述凹槽的底面的形状与第一开口的形状相同;
所述第一开口在凹槽的底面的正投影为第一投影,所述第一投影的几何中心与凹槽的底面的几何中心重合,所述第一投影和凹槽的底面所有对应的边均相互平行,且所述第一投影和凹槽的底面中相对应的边间沿法线方向的距离在0.2mm至2.5mm间。
12.一种显示装置的制备方法,其包括:
将具有通孔的柔性显示面板设置在盖板和权利要求1至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模具的挤压面间,使所述第一开口和其对应的通孔相对;
使所述模具与盖板相对接近,挤压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以将所述柔性显示面板贴附在盖板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模具为权利要求6所述的模具;
当所述柔性显示面板被设置在盖板和模具的挤压面间时,所述第一开口的几何中心比其对应的通孔的第二开口的几何中心更靠近柔性显示面板的几何中心。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第一开口的几何中心位于其对应的通孔的第二开口的几何中心与柔性显示面板的几何中心的连线上,其与所述第二开口的几何中心间的距离在0.5mm至1mm间。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
在所述将具有通孔的柔性显示面板设置在盖板和模具的挤压面间之前,还包括:将所述柔性显示面板贴附在柔性的承载膜上,使所述承载膜和其上的柔性显示面板预变形;
所述将具有通孔的柔性显示面板设置在盖板和模具的挤压面间包括:以使所述承载膜位于柔性显示面板更靠近模具一侧的方式,将具有通孔的柔性显示面板设置在盖板和模具的挤压面间。
CN202080000342.7A 2020-03-20 2020-03-20 模具、显示装置的制备方法 Active CN11402652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0/080324 WO2021184332A1 (zh) 2020-03-20 2020-03-20 模具、显示装置的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26529A CN114026529A (zh) 2022-02-08
CN114026529B true CN114026529B (zh) 2024-04-09

Family

ID=777679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00342.7A Active CN114026529B (zh) 2020-03-20 2020-03-20 模具、显示装置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141983A1 (zh)
CN (1) CN114026529B (zh)
GB (1) GB2606644B (zh)
WO (1) WO202118433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971743B2 (en) * 2021-12-08 2024-04-30 Motorola Mobility Llc Deformable electronic device with deformation estimation system and corresponding methods
CN114898666B (zh) * 2022-06-13 2023-10-13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贴合组件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67092A (zh) * 2019-11-05 2020-02-0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9791B2 (ja) * 1986-08-12 1995-04-05 旭硝子株式会社 ガラス板の曲げ加工方法
DE3640892A1 (de) * 1986-11-29 1988-06-09 Ver Glaswerke Gmbh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biegen einer glasscheibe
FI84805C (fi) * 1990-03-30 1992-01-27 Tamglass Oy Foerfarande och formanordning foer att boeja svaora former pao en glasskiva.
DE4408446A1 (de) * 1994-03-12 1995-09-14 Otto Deuschle Modell Formenbau Folienkaschiertes Kunststoff-Formteil sowie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 dessen Herstellung
JP3487569B2 (ja) * 1995-09-21 2004-01-19 株式会社エンプラス 表示パネル検査用ソケット
DE19848373C2 (de) * 1998-10-21 2000-12-07 Sekurit Saint Gobain Deutsch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Biegen von Glasscheiben mit einer flächigen Biegeform
CN1275886C (zh) * 2002-03-13 2006-09-20 旭硝子株式会社 玻璃板的弯曲成形方法及装置
NZ540561A (en) * 2002-12-13 2007-03-30 Rasmussen O B Laminates of films having improved resistance to bending in all directions an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their manufacture
EP1798206B2 (en) * 2005-12-14 2012-09-26 Asahi Glass Company,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ending a glass sheet
US20090117332A1 (en) * 2007-11-03 2009-05-07 Solfocus, Inc. Monolithic glass array
GB2486231B (en) * 2010-12-07 2013-04-03 Gkn Aerospace Services Ltd Composite structure
CA2773810A1 (en) * 2011-04-04 2012-10-04 Curver Luxembourg Sarl Storage container
KR20140002470A (ko) * 2012-06-29 2014-01-0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디스플레이 장치의 제조방법, 디스플레이 장치의 제조장치
KR20140010504A (ko) * 2012-07-12 2014-01-27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윈도우 성형 장치 및 그를 이용한 윈도우 성형 방법
KR101996437B1 (ko) * 2012-10-16 2019-07-05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투명 보호창, 이를 포함하는 가요성 표시 장치 및 투명 보호창의 제조 방법
CN104071970B (zh) * 2013-03-28 2016-12-28 富泰华精密电子(郑州)有限公司 曲面玻璃成型方法及其采用的模具
CN106458683A (zh) * 2014-05-15 2017-02-22 旭硝子株式会社 玻璃物品以及玻璃物品的制造方法
CN105844208A (zh) * 2015-01-30 2016-08-10 旭硝子株式会社 盖构件和具有其的便携式信息终端、以及保护玻璃的制造方法
CN110199341A (zh) * 2017-01-24 2019-09-03 夏普株式会社 柔性显示器
CN109754713A (zh) * 2017-11-03 2019-05-14 阳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曲面贴合装置及其贴合方法
CN108198515A (zh) * 2018-02-07 2018-06-2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贴合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07895780U (zh) * 2018-02-11 2018-09-21 上海和辉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面板曲面贴合的治具
KR102429347B1 (ko) * 2018-04-03 2022-08-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자 장치에 부착될 수 있는 보호 필름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보호 필름 패키지
KR102537591B1 (ko) * 2018-04-25 2023-06-02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및 제조 장치
CN108693998B (zh) * 2018-05-11 2021-04-27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曲面贴合装置及曲面贴合方法
CN209344130U (zh) * 2019-04-01 2019-09-03 上海和辉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曲面贴合垫块及贴合装置
CN110043537B (zh) * 2019-05-09 2021-02-0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贴合模具及贴合方法
EP4026814A4 (en) * 2019-09-03 2023-10-25 Agc Inc. GLASS SUBSTRATE ASSEMBLY, COVER GLASS ASSEMBLY AND VEHICLE MOUNTED DISPLAY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67092A (zh) * 2019-11-05 2020-02-0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184332A1 (zh) 2021-09-23
GB202208286D0 (en) 2022-07-20
US20220141983A1 (en) 2022-05-05
GB2606644A (en) 2022-11-16
GB2606644B (en) 2024-06-05
CN114026529A (zh) 2022-02-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597375B (zh) 异形曲面盖板与柔性屏的贴合方法
KR102195371B1 (ko) 곡선 라미네이팅 장치 및 라미네이팅 방법
WO2021098329A1 (zh) 曲面屏贴合装置
CN114026529B (zh) 模具、显示装置的制备方法
CN110827690B (zh) 贴合装置
US10453710B2 (en)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flexible display device
TWI593553B (zh) 用於製造可撓性顯示裝置之設備及使用其製造可撓性顯示裝置之方法
CN109448542B (zh) 显示屏盖板及具有该盖板的显示屏
JP2006507528A (ja) 曲面ディスプレイの製造方法
KR101760701B1 (ko) 휴대단말기용 전면 보호 필름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11681539B (zh) 显示模组及其制作方法、电子设备
CN106954146B (zh) 用于扬声器的硅胶振膜组装结构和制备方法
CN111899637A (zh) 显示面板仿形器具
CN105592392B (zh) 一种扬声器模组及扬声器模组的制造方法
JP4625292B2 (ja) キーシート及びキー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JP2938933B2 (ja) 表示板一体成型法
KR20100063697A (ko) 키 시트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20200021572A (ko) Led 모듈 제조방법
CN215643494U (zh) 贴合治具
US11654670B2 (en) Lamin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display device
JP2009021108A (ja) キートップ板の製造方法
JPH07170031A (ja) フレキシブルプリント配線板の補強板貼り合わせ方法
CN221176250U (zh) 贴合治具及贴合设备
CN115132065B (zh) 贴合方法
CN221409679U (zh) 用于显示面板的支撑模组和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