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643494U - 贴合治具 - Google Patents

贴合治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643494U
CN215643494U CN202121712829.6U CN202121712829U CN215643494U CN 215643494 U CN215643494 U CN 215643494U CN 202121712829 U CN202121712829 U CN 202121712829U CN 215643494 U CN215643494 U CN 2156434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exible panel
attaching
recess
laminating
ope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71282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占小奇
韩乐乐
赵文
许立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Visionox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fei Visiono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fei Visionox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fei Visiono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71282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6434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6434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64349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贴合治具,用于贴合柔性面板和盖板,贴合治具包括:贴合部,贴合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贴合部的第一表面用于与柔性面板抵接,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中的至少其中一个上设有凹陷部,凹陷部与柔性面板上的开孔相对设置,柔性面板上的开孔位于凹陷部在柔性面板的投影内。在柔性面板受到两侧的盖板与贴合治具挤压时,凹陷部能够降低贴合治具对柔性面板的开孔的挤压力。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贴合治具,能够避免柔性面板开孔周边出现裂纹,提高贴合治具对显示模组的贴合可靠性。

Description

贴合治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面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贴合治具。
背景技术
柔性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显示屏具有自发光、高对比、广视角、低功耗以及柔性特点等,使得柔性OLED具有折叠、大角度弯曲和显示区开孔等特殊产品形态,从而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例如,可以在柔性OLED显示屏的显示区挖孔,用于放置前置摄像头。
相关技术中,显示模组中包括盖板和柔性面板,盖板与柔性面板需要贴合在一起。盖板与柔性面板贴合时,可以通过硅胶垫对其进行支撑。
然而,柔性面板的开孔周边易出现裂纹,降低了贴合治具贴合显示模组过程中的可靠性。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贴合治具,能够避免柔性面板开孔周边出现裂纹,提高贴合治具对显示模组的贴合可靠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贴合治具,用于贴合柔性面板和盖板,贴合治具包括:贴合部,贴合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贴合部的第一表面用于与柔性面板抵接,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中的至少其中一个上设有凹陷部,凹陷部与柔性面板上的开孔相对设置,柔性面板上的开孔位于凹陷部在柔性面板的投影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贴合治具,通过在贴合治具上设置凹陷部,凹陷部形成用于与柔性面板上的开孔对应的避空部,凹陷部与开孔相对设置,且开孔位于凹陷部在柔性面板的投影内。凹陷部能够降低贴合治具对柔性面板的开孔边缘的挤压力,在柔性面板受到两侧的盖板与贴合治具挤压时,避免柔性面板开孔周边出现裂纹,提高贴合治具对显示模组的贴合可靠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凹陷部位于第一表面上,或,凹陷部位于第二表面上。
这样,凹陷部能够降低贴合部对柔性面板的开孔处的挤压力,避免柔性面板开孔周边出现裂纹,提高贴合治具对显示模组的贴合可靠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凹陷部包括第一凹陷部和第二凹陷部,第一凹陷部位于第一表面上,第二凹陷部位于第二表面上;
第一凹陷部和第二凹陷部相对设置。
这样,凹陷部能够降低贴合部对柔性面板的开孔处的挤压力,避免柔性面板开孔周边出现裂纹,提高贴合治具对显示模组的贴合可靠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贴合部的内部设置有连接部,连接部上开设有连通孔,连通孔连通第一凹陷部和第二凹陷部;
第一凹陷部、连通孔和第二凹陷部共同形成贯穿贴合部的通孔;
在通孔的延伸方向上,通孔的孔径不等。
这样,通孔能够降低贴合部对柔性面板的开孔处的挤压力,避免柔性面板开孔周边出现裂纹,提高贴合治具对显示模组的贴合可靠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凹陷部的横截面积与柔性面板上的开孔的横截面积的比例范围为1-2。
这样,凹陷部能够形成足够大的避空部,另外,还避免了凹陷部过大,造成贴合部对盖板与柔性面板的支撑力不足或影响贴合部的强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凹陷部的凹陷深度与贴合部的厚度的比例范围为1/4-1/2。
这样,当凹陷部位于贴合部的第二表面时,可以较好的平衡贴合部对开孔处的支撑力和挤压力。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贴合部为平面结构,贴合部与平面的盖板相对设置,柔性面板位于贴合部和平面的盖板之间。
这样,当盖板为平面盖板时,平面的贴合部可以使柔性面板与盖板之间贴合紧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贴合部包括相互连接的平面段和曲面段,平面段与盖板的平面区对应,曲面段与盖板的曲面区对应。
这样,当盖板为曲面盖板时,曲面的贴合部可以使柔性面板与盖板之间贴合紧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凹陷部位于平面段上。
这样,开孔处位于柔性面板的平面区上,受到挤压时应力较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贴合部为弹性件,或,贴合部的第一表面为弹性面。
这样,贴合部与柔性面板之间挤压时具有缓冲,避免贴合部刚性过大,对柔性面板挤压造成损坏或使柔性面板的可靠性降低。
本实用新型的构造以及它的其他实用新型目的及有益效果将会通过结合附图而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而更加明显易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贴合治具将柔性面板与盖板贴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开孔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贴合治具中凹陷部设在第一表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贴合治具中凹陷部设在第二表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贴合治具中凹陷部设在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贴合治具中通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贴合治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贴合治具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1-贴合治具;
10-盖板;
20-柔性面板;
21-开孔;
30-贴合部;
31-第一表面;
32-第二表面;
33-凹陷部;
331-第一凹陷部;
332-第二凹陷部;
33a-通孔;
34-连接部;
35-连通孔;
41-黑色膜层;
42-粘接层。
具体实施方式
柔性显示模组可以包括盖板和柔性面板,其中,柔性面板上可以开设开孔,以实现柔性面板的特定功能。例如,为了放置前置摄像头而在柔性面板上打孔。柔性显示模组在制备过程中,需要将盖板与柔性面板贴合在一起。在盖板与柔性面板贴合时,可以将柔性面板用贴合治具支撑,然后将盖板与柔性面板贴合。
如图1和图2所示,柔性面板20位于贴合治具1和盖板10之间,由于柔性面板20本身的机械强度较低。并且,柔性面板20的开孔21边缘的结构较为脆弱。另外,在贴合过程中,柔性面板20与盖板10、贴合治具1之间相互挤压,使得柔性面板20同时受到两侧的盖板10和贴合治具1的挤压力,从而对柔性面板20的开孔21周边产生挤压,应力集中在柔性面板20的开孔21位置,容易引起开孔21边缘出现裂纹。其中,图2中的箭头即表明了位于柔性面板20中的作用力。
继续如图2所示,柔性面板20朝向盖板10的一侧可以设有黑色膜层41和粘接层42等。若对柔性面板20打孔形成开孔21,则在黑色膜层41与粘接层42与开孔21相对的位置也需要打孔,各个孔的孔径大小大致相等,以保证入光效果。黑色膜层41与粘接层42上打孔,使得开孔21朝向盖板10的一侧不受其他膜层挤压而处于避空状态。或者,开孔21处的各膜层的平面之间具有段差,即,沿多个膜层的堆叠方向上,不同膜层在开孔21的沿圆周方向的同一侧处为非齐平的结构。柔性面板20上的开孔21朝向盖板10的一侧在贴合过程中会与少量黑色膜层41或粘接层42接触,而受到来自黑色膜层41或粘接层42的较小挤压。并且,贴合治具1是整体结构,在开孔21朝向贴合治具1的一侧与开孔21接触挤压而没有避空,因此,贴合治具1对柔性面板20的开孔21的挤压力较强。
例如,贴合治具1可以为硅胶材质,如图2所示,当贴合治具1与柔性面板20之间产生挤压时,由于柔性面板20的开孔21正对的贴合治具1受力产生形变,贴合治具1的形变部分向开孔21的方向凸出形成图2中虚线框中所示的凸起部而挤压开孔21,柔性面板20的开孔21边缘受挤压可靠性变差,柔性面板20的开孔21边缘的膜层之间容易产生剥离或直接开裂,使得开孔21边缘的柔性面板20可靠性降低,或者开孔21边缘的柔性面板20开裂而形成裂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贴合治具,通过在贴合治具上设置凹陷部,凹陷部形成用于与柔性面板上的开孔对应的避空部,凹陷部与开孔相对设置,且开孔位于凹陷部在柔性面板的投影内。凹陷部能够降低贴合治具对柔性面板的开孔边缘的挤压力,在柔性面板受到两侧的盖板与贴合治具挤压时,避免柔性面板开孔周边出现裂纹,提高贴合治具对显示模组的贴合可靠性。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在附图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部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使固定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者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贴合治具中凹陷部设在第一表面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贴合治具中凹陷部设在第二表面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贴合治具中凹陷部设在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贴合治具中通孔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贴合治具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贴合治具的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贴合治具100,用于贴合柔性面板20和盖板10,贴合治具100在对柔性面板20与盖板10进行贴合时,柔性面板20位于贴合治具100与盖板10之间,贴合治具100对柔性面板20与盖板10起到支撑作用。贴合治具100可以将柔性面板20吸附在一侧表面上,通过贴合治具100将柔性面板20与盖板10之间靠近并贴合在一起。
柔性面板20上开设有开孔21,开孔21的数量为至少一个,例如开孔21的数量可以是1个、2个、3个、4个,本实施例对开孔21的数量不做限制。
如图3所示,柔性面板20与盖板10之间可以设有粘接层42,柔性面板20与盖板10之间可以通过粘接层42连接在一起。例如,粘接层42可以是光学胶(Optically ClearAdhesive,OCA)构成。为了防止柔性面板20漏光,还可以在柔性面板20与盖板10之间设置黑色膜层41,黑色膜层41可以位于粘接层42靠近盖板10的一侧的边缘位置。例如,黑色膜层41可以是油墨形成。
若对柔性面板20上打孔形成开孔21,则在黑色膜层41与粘接层42与开孔21相对的位置也需要打孔,这样,柔性面板20与盖板10贴合时,柔性面板20背离贴合治具100的一侧处于避空状态,或者柔性面板20与粘接层42或黑色膜层41之间存在段差而有少量接触,并产生较小的挤压力。若贴合治具100为整体结构,柔性面板20与贴合治具100接触而受到较大挤压力,因此,柔性面板20受到的挤压力主要是贴合治具100带来的。
贴合治具100包括贴合部30,贴合部3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31和第二表面32,贴合部30的第一表面31用于与柔性面板20抵接。为了减少贴合部30对开孔21处的挤压力,可以在与开孔21处相对的贴合部30上设置凹陷部33,凹陷部33相当于避空部,可以减小贴合部30对柔性面板20的挤压。凹陷部33可仅设置在第一表面31上,凹陷部33也可以仅设置在第二表面32上,凹陷部33还可以同时设置在第一表面31和第二表面32上。其中,凹陷部33与开孔21相对设置。开孔21的数量与凹陷部33的数量可以相等。当然的,凹陷部33的数量也可以大于或小于开孔21的数量,只要开孔21与凹陷部33相对即可。
其中,柔性面板20上的开孔21位于凹陷部33在柔性面板20的投影内,这样,凹陷部33的截面面积比开孔21的截面面积大或凹陷部33的截面面积与开孔21的截面面积大小一致,能够形成足够大的避让空间,从而降低开孔21处受到的贴合部30的挤压力。
在柔性面板20受到两侧的盖板10与贴合治具100挤压时,凹陷部33可以形成避空区,贴合部30即使受力发生形变,形变部分主要集中在避空区,可以减少形变对柔性面板20的挤压力,凹陷部33能够降低贴合治具100对柔性面板20的挤压力。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贴合治具100,能够避免柔性面板20开孔21周边出现裂纹,提高贴合治具100对显示模组的贴合可靠性。
为了通过凹陷部33设置,以减小贴合部30对柔性面板20的挤压力,凹陷部33的设置方式可以包括以下的实施方式:
如图3所示,作为第一种可实现的实施方式,凹陷部33可以设在第一表面31,凹陷部33的开口朝向开孔21。这样,柔性面板20的开孔21在贴合部30上的凹陷部33处完全避空,即使贴合部30在贴合过程中受力变形,变形部分会集中在凹陷部33所形成的避空区内,因此并不会对柔性面板20产生较大的挤压力。因此,该凹陷部33能够降低贴合部30对柔性面板20的开孔21处的挤压力,避免柔性面板20开孔21周边出现裂纹,提高贴合治具100对显示模组的贴合可靠性。该实施方式中,将凹陷部33设在第一表面31,贴合部30的第二表面32可以不设置凹陷部33,在贴合治具与支撑件配合使用时,支撑件支撑在第二表面32,并将贴合治具与柔性面板20抵接。因此,该第二表面32与对其产生支撑的支撑件接触稳定性较好,使得第二表面32在贴合过程中能够得到较好的支撑效果。
如图4所示,作为第二种可实现的实施方式,凹陷部33设置在第二表面32,凹陷部33的开口背离柔性面板20,凹陷部33正对的贴合部30由于厚度降低,其强度减小,从而减小了对开孔21处的挤压力。另外,开孔21周边与凹陷部33正对的贴合部30相互挤压时,凹陷部33正对的贴合部30会朝向背离柔性面板20的方向变形凸出,从而使得开孔21在凹陷部33处于避空状态,减小贴合部30对柔性面板20的开孔21处的挤压,避免柔性面板20开孔21周边出现裂纹,提高贴合治具100对显示模组的贴合可靠性。
该实施方式中,凹陷部33正对的贴合部30的朝向柔性面板20的一侧可以对柔性面板20的开孔21处具有一定支撑,有利于对柔性面板20和盖板10形成支撑力,可以使得柔性面板20的开孔21周边和盖板10贴合的更紧密。其中,图4中的箭头示出了凹陷部33处的贴合部30产生形变的方向。
如图5所示,作为第三种可实现的实施方式,当凹陷部33同时设在第一表面31和第二表面32时,例如,柔性面板20上的开孔21有多个,其中部分开孔21对应的凹陷部33可以位于第一表面31,另一部分的开孔21对应的凹陷部33可以位于第二表面32。如图5所示,另一些示例中,凹陷部33可以包括第一凹陷部331和第二凹陷部332,第一凹陷部331位于第一表面31上,第二凹陷部332位于第二表面32上,第一凹陷部331和第二凹陷部332相对设置。这样,凹陷部33的开口分别位于第一表面31和第二表面32,柔性面板20的开孔21在贴合部30上的凹陷部33处完全避空,不会受到贴合部30的挤压。凹陷部33能够降低贴合部30对柔性面板20的开孔21处的挤压力,避免柔性面板20开孔21周边出现裂纹,提高贴合治具100对显示模组的贴合可靠性。该实施方式中,由于设置了第一凹陷部331和第二凹陷部332,两个凹陷部可以更大程度上的缓解应力。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用户可以根据贴合需要,选择性的设置上述三种实施方式的任一种,本实施例对此并不加以限制。
其中,在第三种可实现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凹陷部331与第二凹陷部332的孔径大小可以相等,这样,第一凹陷部331与第二凹陷部332的制备难度和成本较低。或者,第二凹陷部332的孔径可以大于第一凹陷部331,第二凹陷部332较大可以对开孔21形成较好的避空,第一凹陷部331较小可以对开孔21处形成一定支撑。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凹陷部332不能过大,避免对贴合部30的强度影响过大。本实施例对第一凹陷部331与第二凹陷部332的孔径大小不做限制,只要两者均大于或等于开孔21的孔径大小即可。
参照图5所示,其他一些示例中,贴合部30的内部可以设置有连接部34,连接部34可以位于第一凹陷部331和第二凹陷部332之间。该连接部34可以传递第一凹陷部331和第二凹陷部332之间的应力,避免应力过于集中于第一凹陷部331和第二凹陷部332中的任意一个,从而保证应力可以均匀分布在第一凹陷部331和第二凹陷部332,以提高应力释放的效果。
继续参照图6所示,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连接部34上可以开设有连通孔35,连通孔35连通第一凹陷部331和第二凹陷部332,第一凹陷部331、连通孔35和第二凹陷部332共同形成贯穿贴合部30的通孔33a。
其中,在通孔33a的延伸方向上,通孔33a的孔径可以不等。连通孔35、第一凹陷部331和第二凹陷部332的横截面形状可以均为圆形。在图6中,连通孔35的孔径为L2,第一凹陷部331的孔径为L1,L2小于L1。第二凹陷部332的孔径也可以大于连通孔35的孔径。这样,柔性面板20的开孔21在贴合部30的通孔33a处完全避空,不会受到贴合部30的挤压。通孔33a能够降低贴合部30对柔性面板20的开孔21处的挤压力,避免柔性面板20开孔21周边出现裂纹,提高贴合治具100对显示模组的贴合可靠性。该示例中,由于形成了通孔33a,通孔33a可以更大程度上的缓解应力,而通孔33a中的连接部34可以降低通孔33a对贴合部30的强度影响。并且该通孔33a的孔径不等,通孔33a的沿圆周方向上的同一侧的孔壁并非平面,这样的设置可以有效提高通孔33a的结构强度,从而提高贴合治具整体的机械强度。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凹陷部33的横截面积与柔性面板20上的开孔21的横截面积的比例范围为1-2,例如该比例范围可以为1-1.5。具体,凹陷部33的横截面积与柔性面板20上的开孔21的横截面积的比例可以为1、1.2、1.5、2等,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需要说明的是,凹陷部33的横截面积与柔性面板20上的开孔21的横截面积的比例为1时,凹陷部33与柔性面板20的孔径大小一致,这样,凹陷部33对开孔21的具有较好的避空,且贴合部30的强度较高。
并且,凹陷部33的横截面积与柔性面板20上的开孔21的横截面积的比例范围为1-2时,能够形成足够大的避空部,有效降低降低贴合部30对柔性面板20的开孔21处的挤压力,避免柔性面板20开孔21周边出现裂纹,提高贴合治具100对显示模组的贴合可靠性。当凹陷部33的横截面积与柔性面板20上的开孔21的横截面积的比例范围大于该范围时,凹陷部33过大,造成贴合部30对盖板10与柔性面板20的支撑力不足,导致盖板10与柔性面板20之间贴合面出现气泡或不平整,且影响贴合部30的强度。进一步地,当凹陷部33的横截面积与柔性面板20上的开孔21的横截面积的比例范围小于该范围时,凹陷部33形成的避空部面积较小,无法对柔性面板20形成较好的避空。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凹陷部33的凹陷深度与贴合部30的厚度的比例范围为1/4-1/2,例如该比例范围可以为1/4-1/3。具体的,凹陷部33的凹陷深度与贴合部30的厚度的比例范围可以为1/4,1/3,1/2等,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当凹陷部33的凹陷深度与贴合部30的厚度的比例大于该范围时,对贴合部30的强度影响较大。当凹陷部33的凹陷深度与贴合部30的厚度的比例小于该范围时,会导致凹陷部33对柔性面板20的避空效果较差。
另外,当凹陷部33位于第二表面32时(如图4所示),凹陷部33处正对的贴合部30对柔性面板20的开孔21周边有一定的支撑力,另外,凹陷部33还形成了避空部以减小在贴合过程中对柔性面板20开孔21周围的挤压。凹陷部33的深度越深,凹陷部33正对的贴合部30对柔性面板20的挤压力越小。如此设置,凹陷部33对柔性面板20的开孔21处具有较好的支撑力,另外,凹陷部33对柔性面板20的开孔21周围的挤压力较小,可以较好的平衡贴合部30对开孔21处的支撑力和挤压力。
参加图7和图8所示,贴合部30上的凹陷部33的横截面的形状可以是方形、圆形、菱形、或三角形等,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其中,柔性显示模组的盖板10可以是平面盖板。另一些示例中,盖板10也可以是曲面盖板,例如曲面盖板可以包括相互连接的曲面区和平面区,曲面区位于平面区的边缘。
当盖板10为平面盖板时,为了使柔性面板20与盖板10更好的贴合,作为支撑的贴合部30需要与盖板10的形状配合。因此,贴合治具100的贴合部30也可以为平面的结构,平面的贴合部30与平面的盖板10相对设置。这样,贴合部30可以使柔性面板20与盖板10之间贴合紧密。
当盖板10为曲面盖板时,例如,盖板10包括相连的曲面区和平面区,贴合部30也需要与盖板10的形状配合。此时,贴合部30可以包括相互连接的平面段和曲面段,平面段与盖板10的平面区对应,曲面段与盖板10的曲面区对应。这样,贴合部30可以使柔性面板20与盖板10之间贴合紧密。
具体的,当盖板10包括相连的曲面区和平面区时,柔性面板20的开孔21可以设置在与盖板10平面区相对的位置,这样,开孔21处位于柔性面板20的平面区上,受到挤压时应力较小。相应的,凹陷部33也可以设置在贴合部30的平面段上。
若贴合部30与柔性面板20之间的接触为刚性较强的接触,容易在贴合时对柔性面板20挤压造成损坏或使柔性面板20的可靠性降低。因此,贴合部30可以为弹性件。这样,贴合部30与柔性面板20之间挤压时具有缓冲。另一些示例中,也可以是贴合部30的第一表面31为弹性面,弹性面与柔性面板20之间挤压时具有缓冲。
本实施例中,对盖板10与柔性面板20进行贴合时,可以采用对位工艺,将贴合部30的第一表面31设在在柔性面板20不需要贴合盖板10的一侧,使得凹陷部33与柔性面板20上的开孔21位置相匹配,且柔性面板20上的开孔21位于凹陷部33在柔性面板20上的投影内。再通过贴合工艺,将柔性面板20与盖板10通过光学胶贴合在一起。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者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是另有精确具体地规定。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贴合治具,其特征在于,用于贴合柔性面板和盖板,所述贴合治具包括:贴合部,所述贴合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贴合部的第一表面用于与所述柔性面板抵接,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中的至少其中一个上设有凹陷部,所述凹陷部与所述柔性面板上的开孔相对设置,所述柔性面板上的所述开孔位于所述凹陷部在所述柔性面板的投影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合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部位于所述第一表面上,或,所述凹陷部位于所述第二表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合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部包括第一凹陷部和第二凹陷部,所述第一凹陷部位于所述第一表面上,所述第二凹陷部位于所述第二表面上;
所述第一凹陷部和所述第二凹陷部相对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贴合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贴合部的内部设置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上开设有连通孔,所述连通孔连通所述第一凹陷部和所述第二凹陷部;
所述第一凹陷部、所述连通孔和所述第二凹陷部共同形成贯穿所述贴合部的通孔;
在所述通孔的延伸方向上,所述通孔的孔径不等。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贴合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部的横截面积与所述柔性面板上的开孔的横截面积的比例范围为1-2。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贴合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部的凹陷深度与所述贴合部的厚度的比例范围为1/4-1/2。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贴合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贴合部为平面结构,所述贴合部与平面的所述盖板相对设置,所述柔性面板位于所述贴合部和平面的所述盖板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贴合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贴合部包括相互连接的平面段和曲面段,所述平面段与所述盖板的平面区对应,所述曲面段与所述盖板的曲面区对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贴合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部位于所述平面段上。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贴合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贴合部为弹性件,或,所述贴合部的所述第一表面为弹性面。
CN202121712829.6U 2021-07-23 2021-07-23 贴合治具 Active CN2156434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712829.6U CN215643494U (zh) 2021-07-23 2021-07-23 贴合治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712829.6U CN215643494U (zh) 2021-07-23 2021-07-23 贴合治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643494U true CN215643494U (zh) 2022-01-25

Family

ID=798924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712829.6U Active CN215643494U (zh) 2021-07-23 2021-07-23 贴合治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64349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98666A (zh) * 2022-06-13 2022-08-12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贴合组件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98666A (zh) * 2022-06-13 2022-08-12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贴合组件
CN114898666B (zh) * 2022-06-13 2023-10-13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贴合组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23511896A (ja) ディスプレイモジュールおよび電子デバイス
WO2009025842A1 (en) Laminated display window and device incorporating same
CN111867342A (zh) 一种用于显示模组的散热膜及显示装置的制备方法
CN215643494U (zh) 贴合治具
CN110827690A (zh) 贴合装置
CN111365336B (zh) 显示屏组件的贴合治具及其贴合方法
CN111128018B (zh) 显示屏组件的贴合方法及密封塞
CN111833739B (zh) 贴合装置及贴合方法
CN108010438B (zh) 一种显示模组、显示装置及显示模组的制造方法
CN212135823U (zh) 贴合治具和贴合装置
CN114026529B (zh) 模具、显示装置的制备方法
CN111755630B (zh) 一种压合治具、压合治具的使用方法和显示装置
CN215345216U (zh) 一种柔性电路板及电子设备
CN114678334A (zh) 一种窄边框显示面板及显示设备
US20180231841A1 (en) Rubber Fram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and Assembling Method Thereof
CN221176250U (zh) 贴合治具及贴合设备
CN217386573U (zh) 一种智能镜装配结构及智能镜
JP2002366044A (ja) 液晶表示装置
CN210958679U (zh) 电声器件模组
JP5191158B2 (ja) 表示装置
CN221057090U (zh) 一种显示屏的贴合治具
CN212421069U (zh) 一种终端装配系统及装配保压夹具
CN114871974B (zh) 固定装置及显示面板组装方法
CN216337409U (zh) 一种包边胶带及显示模组
CN220543340U (zh) 触控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