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963C - 片状零件取出装置 - Google Patents

片状零件取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963C
CN1130963C CN97108754A CN97108754A CN1130963C CN 1130963 C CN1130963 C CN 1130963C CN 97108754 A CN97108754 A CN 97108754A CN 97108754 A CN97108754 A CN 97108754A CN 1130963 C CN1130963 C CN 1130963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king
flat parts
fetching device
parts
sheet par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71087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11161A (zh
Inventor
齐藤浩二
安田太郎
松井浩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iyo Yud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iyo Yud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iyo Yud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iyo Yuden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2111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111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096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963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djusting assemblages of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3/02Feeding of components
    • H05K13/028Simultaneously loading a plurality of loose objects, e.g. by means of vibrations, pressure differences, magnetic field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djusting assemblages of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3/02Feeding of components
    • H05K13/021Loading or unloading of container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djusting assemblages of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3/0084Containers and magazines for components, e.g. tube-like magazines

Abstract

一种片状零件取出装置,当使第1取出构件3与第2取出构件4以互相的平面面接触的状态作相对上下移动时,与两取出构件3与4的平面面接触的片状零件P利用导向面3b与4b而被慢慢引导到中央,该片状零件以长度方向进入由槽3a与4a构成的通道T内并以同方向状态靠自身重量在该通道T内向下方通过。该装置能以规定方向1个个取出存放室内散状放置的方柱状的片状零件并导向下方。

Description

片状零件取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以规定方向1个个取出存放室内散状放置的方柱状的片状零件并导向到下方的片状零件取出装置。这种片状零件取出装置可用作为松散材料的送料机等的片状零件供给装置中的零件取出机构。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作为现有的这种片状零件取出装置,公开在日本发明专利申请公开1994年第232596号公报上。
在该公报上公开的片状零件取出装置,具有:散状放置许多片状零件的存放箱;可上下动作地贯通存放箱下面的零件取出管:配置在零件取出管内侧的零件运送管。
这种片状零件取出装置,通过使零件取出管上下动作,就可将存放箱内的片状零件1个个以长度方向送入到零件取出管内,并使取出后的片状零件靠自身重量通过零件运送管而通向下方。
但是,所述的现有技术的片状零件取出装置,由于是以圆柱形状的片状零件为取出对象的,故在处理如图2(a)与图2(b)那样的方柱状的片状零件时是极其不合适的。
也就是说,在图2(a)与图2(b)所示的方柱状的片状零件的情况下,除了长度方向的两端面外,必须使4个侧面的方向一致来取出,而上述装置不能进行控制这样的取出状态。
为控制取出状态,容易想到如下一种方法:使所述零件取出管与所述零件运送管的内孔截面形状与片状零件的端面形状一致。但对于在零件运送管外侧使零件取出管上下动作的上述装置,由于将方柱状的片状零件送入到零件取出管的概率很低,故有频繁产生不能取出零件之虞。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稳定且有效地以规定方向1个个取出方柱状的片状零件并可导向到下方的片状零件取出装置。
为实现该目的,本发明是以规定方向1个个取出存放室内散状放置的方柱状的片状零件并导向到下方的片状零件取出装置,其特点在于,具有:配置在存放室下部、以面接触状态相对移动的2个取出构件;形成在2个取出构件之间的、当所述2个取出构件以面接触状态相对移动时以规定方向1个个取出存放室内的片状零件并靠自身重量而通向下方的通道。
本发明的所述目的及其以外的目的、特点、效果,通过如下的说明与附图就可明白。
附图的简要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1实施形态的片状零件供给装置的侧视图。
图2(a)与图2(b)是片状零件的立体图。
图3是图1所示的片状零件供给装置的局部放大的纵剖视图。
图4(a)与图4(b)是表示导向构件配置形态的取出构件的局部剖视图。
图5是图1所示的取出构件与零件导向体的立体图。
图6是图1所示的片状零件供给装置的局部放大的侧视图。
图7是图1所示的片状零件供给装置一部分剖切后的局部放大的俯视图。
图8是与图3对应的动作说明图。
图9(a)至图9(e)是零件取出作用的说明图。
图10是与图7对应的动作说明图。
图11(a)与图11(b)是表示导向面形状变形例的取出构件部分的剖视图。
图12是表示取出构件形状变形例的取出构件的立体图。
图13(a)与图13(b)是表示取出构件动作变形例的取出构件的纵剖视图。
图14(a)与图14(b)是表示取出构件形状变形例的取出构件的纵剖视图与立体图。
图15是表示取出构件形状变形例的取出构件的立体图。
图16是本发明第2实施形态的片状零件供给装置的侧视图。
图17是图16所示的片状零件供给装置的局部放大的纵剖视图。
图18是图16所示的片状零件供给装置的局部放大的俯视图。
图19是图16所示的取出构件与管的局部立体图。
图20是表示图16所示的管与零件导向体及皮带导向体位置关系的局部立体图。
图21是图16所示的片状零件供给装置的局部放大的侧视图。
图22是图16所示的片状零件供给装置一部分剖切后的局部放大的俯视图。
图23是与图16对应的动作说明图。
图24(a)与图24(b)是图16所示的片状零件供给装置的局部放大的纵剖视图及其动作说明图。
图25(a)至图25(d)是零件取出作用的说明图。
图26是与图22对应的动作说明图。
图27(a)与图27(b)是表示振动作用机构一例子的隔板的主视图和取出构件的后视图。
图28(a)与图28(b)是图27(a)与图27(b)所示的振动作用机构的动作说明图。
图29(a)与图29(b)是表示振动作用机构另一例子的隔板的主视图和取出构件的后视图。
图30(a)与图30(b)是图29(a)与图20(b)所示的振动作用机构的动作说明图。
图31(a)与图31(b)是表示取出构件形状变形例的取出构件局部的纵剖视图与沿其b-b线方向的剖视图。
图32是表示取出构件形状变形例的取出构件局部的纵剖视图。
图33(a)与图33(b)是表示取出构件上端槽形状变形例的取出构件局部的主视图。
图34(a)与图34(b)是表示取出构件动作变形例的取出构件的纵剖视图。
发明的较佳实施形态
图1至图10表示本发明适用于片状零件供给装置的第1实施形态。
同图中的符号1是框架,2是料斗,3是第1取出构件,4是第2取出构件,5是第1零件导向体,6是第2零件导向体,7是皮带导向体,8是皮带,9是前后一对皮带轮,10是零件挡块,11是使第2取出构件4上下动作的取出构件上下动作机构,12是使皮带8间歇移动的皮带运送机构,13是使零件挡块10向前后往复移动的零件挡块变位机构。
框架1具有支承后述的各构成设备的作用。如图1所示,在框架1的下面,设有插入定位孔内的2个安装销1a,而该定位孔设置在装置安装者(图示省略)一侧。
如图1及图3所示,料斗2的侧面系脱自如地固定在框架1上。该料斗2具有存放室2a、开闭自如地遮住该存放室2a上端开口的盖板2b及在存放室2a底面贯通形成的取出构件用的贯通孔2c。料斗2至少前面是透明的,可从外部肉眼确认存放室2a内的零件量。贯通孔2c的横截面形状与使第1取出构件3与第2取出构件4的互相平面面接触时的横截面形状大致一致。
在所述存放室2a内,散状放置许多具有如图2(a)所示那样的长度>宽度>高度关系的方柱状的片状零件P,例如,以片状电容器、片状电感器及片状电阻器等为代表的片状零件P的1个种类。片状零件P具有外部电极和内部导体等,可通过后述的永久磁铁M来吸附。放置在该存放室2a内的片状零件P随着零件的供给靠自身重量沿底面倾斜而移动到下方。当然,若改变后述的通道T的横截面形状,也可以如图2(b)所示那样的具有长度>宽度=高度关系的方柱状的片状零件P为取出对象。
如图1、图3及图5所示,第1取出构件3做成具有规定宽度、厚度及长度的长方体形状。该第1取出构件3以其下端固定在第1零件导向体5上、其上端稍低于所述贯通孔2c上端的位置关系垂直地贯通、配置在该贯通孔2c内。另外,在与第2取出构件4面接触的第1取出构件3的平面上,在其宽度方向的中央形成有规定宽度及深度的横截面呈コ字形的槽3a。此外,在第1取出构件3的上端,形成由1/4球面左右曲面构成的导向面3b,该导向面3b的最深部分与槽3a上端连续。
如图1、图3及图5所示,第2取出构件4做成具有与第1取出构件3相同宽度及厚度和短于第1取出构件3长度的长方体形状。该第2取出构件4以其下端与第1零件导向体5连接、其上端稍低于所述第1取出构件3上端的位置关系垂直并上下可动作地贯通、配置在所述贯通孔2c内。另外,在与第1取出构件3面接触的第2取出构件4的平面上,在其宽度方向的中央形成有与第1取出构件3的槽3a相同宽度及深度的横截面呈コ字形的槽4a。此外,在第2取出构件4的上端,形成由1/4球面左右曲面构成的导向面4b,该导向面4b的最深部分与槽4a上端连续。
顺便说明一下,形成第1、第2取出构件3、4的槽3a与4a,以使2个取出构件3与4的平面面接触的状态构成垂直的通道T。该通道T的横截面形状与片状零件P的端面形状相似,能以长度方向且以面积最大面的一侧朝向第1取出构件3而另一侧朝向第2取出构件4的姿势1个个将方柱状的片状零件P取出并使其靠自身重量通向下方。另外,对构成导向面3b及4b的曲面的曲率没有特别的限制,但如果要朝向所述通道T平滑地将存放室2a内的片状零件P导出,最好片状零件P的6面中任何一面都具有不进行面接触的曲率值。
如图1、图3及图5所示,第1零件导向体5位于皮带8的上侧,且其侧面固定在框架1上。该第1零件导向体5与所述通道T的下端连续,且在内部具有于通道中心有规定曲率的弯曲通道5a。该弯曲通道5a从侧面看具有小于90度的角度范围,其横截面形状与所述通道T的横截面形状大致一样,或比它稍大。即,弯曲通道5a可使来自通道T的片状零件P靠自身重量通向下方,当靠该自身重量通过时,可将片状零件P的姿势从垂直变化到近似于水平的状态。另外,弯曲通道5a的皮带附近部分,与皮带表面平行地进行开口,以便从该弯曲通道5a向皮带8平滑地进行零件导出。
另外,在第1零件导向体5上,垂直地设有由横截面呈コ字形薄板构成的导向构件5b。导向构件5b的下端固定在弯曲通道5a的上端开口,上部插入、配置在第2取出构件4的槽4a内。该导向构件5b在第2取出构件4上升时遮掩该第2取出构件4与第1零件导向体5之间所产生的间隙,起到使在所述通道T内移动的片状零件P导向下方的作用。
图4(a)与图4(b)表示所述导向构件5b的配置形态,图4(a)的配置形态是,导向构件5b的外面与取出槽4a的内面接触,而图4(b)的配置形态是,在取出槽4a的内面设置相当于导向构件5b壁厚的凹槽4c,在该凹槽4c内嵌入导向构件5b。在任一种情况下,导向构件5b的壁厚比所述通道T与片状零件P之间的间隙薄。另外,在导向构件5b的上端,为防止与片状零件P的卡住而设有倒角部或圆角。
如图1、图3、图5及图7所示,第2零件导向体6位于皮带8的上侧,其侧面固定在框架1上。该第2零件导向体6,在下面具有与所示弯曲通道5a的下端连续的横截面呈コ字形的直线槽6a。该直线槽6a的下面开口,由皮带8封住而成为运送通道X。该运送通道X的横截面形状与所示弯曲通道5a的横截面形状大致一致,从而可随着皮带的移动以长度方向的定向状态使来自该弯曲通道5a的片状零件P运送到前方。另外,在直线槽6a的前端,形成有将最前面的片状零件P取出到外部用的零件取出口6b。此外,在直线槽6a的前部侧面,形成有贯通后述的零件保持销13f用的孔6c。
如图3及图7所示,皮带导向体7位于皮带8的下侧,其侧面固定在框架1上。该皮带导向体7,在上面具有稍大于皮带8宽度及厚度的规定的宽度及深度的直线槽7a。该直线槽7a宽度方向的中心与所述第2零件导向体6的直线槽6a宽度方向的中心一致。
如图1、图3及图7所示,皮带8是由合成橡胶或软质树脂等形成的非磁性,且由环状平皮带或牙轮皮带构成。该皮带8在皮带导向体7的前后位置中卷绕在转动自如地支承在框架1上的一对皮带轮9上,并将其上侧部分置于皮带导向体7的直线槽7a内,利用卷绕张力而将同部分以可移动的状态与第1、第2零件导向体5与6的下面接触。
如图1及图7所示,零件挡块10由与所述第2零件导向体6的直线槽6a深度相等的厚度的非磁性的长方形板构成。该零件挡块10的一端通过销10a而支承在挡块支承构件10b上,在直线槽6a的前侧位置,就可与皮带表面平行地转动。另外,零件挡块10由挂设在与挡块支承构件10b之间的螺旋弹簧S1向图7中逆时针方向附加力,从而在将其一面与零件取出口6b的前端抵接(参照图10)后确保所期望的零件停止位置。此外,在零件挡块10的与最前面的片状零件P相对的位置,被设置成长方体形状的稀土类永久磁铁M的N、S极中的一方与最前面的片状零件P接触。在图示例子中,显示了如下的结构:作为永久磁铁M,高度与零件挡块10的厚度大致一致,且宽度大于片状零件P的宽度,但该永久磁铁M的高度也可低于零件P的高度,宽度也可小于片状零件P的宽度。
顺便说一下,在图示例子中,为能方便地将存在于运送通道X内的片状零件P排出到外部,安装有转动自如地支承零件挡块10的挡块支承构件10b,且通过销10c而将其一端向上侧方向转动自如地安装在第2零件导向体6的前部。该挡块支承构件10b通过使其前部与设置在第2零件导向体6前端的板弹簧10d卡合而可使零件挡块10保持成与皮带表面平行的状态。另外,通过解除与板弹簧10d的卡合而使挡块支承构件10b向上方转动,就可使零件挡块10离开皮带8。即,如果利用挡块支承构件10b向上方转动而使零件挡块10向上方地离开皮带8,就可将存在于运送通道X内的片状零件P从其前端排出到外部。
如图1及图3所示,取出构件上下动作机构11包括:操作杆11a;转动自如地支承操作杆11a的支承销11b;限定操作杆11a转动界限位置用的定位块11c及向图中顺时针方向对操作杆11a附加力的扭力弹簧S2。
操作杆11a的中央部通过销11b而转动自如地支承在框架1上,且其顶端转动自如地与第2取出构件4卡合。该操作杆11a可上下方向转动,在待机状态,利用扭力弹簧S2的弹簧力而使第2取出构件4的下端与第1零件导向体5的上面压接。
在该取出构件上下动作机构中,如图8所示,通过在操作杆11a端部施加外力(参照图8中的空心箭头),就可使该操作杆11a以销11b为中心逆时针方向转动,并可使第2取出构件4从下降位置移动到上方。另外,在图8状态,通过解除在操作杆11a端部上的力,而利用扭力弹簧S2的弹簧力使第2取出构件4从上升位置向下方移动,就可回复到图3的待机状态。
如图1及图6所示,皮带运送机构12包括:操作杆12a;转动自如地与该操作杆12a连接的中继杆12b;转动自如地与该中继杆12b连接且与前侧皮带轮9同轴而可转动的回转作动拨叉12c;转动自如地设在该回转作动拨叉12c上的卡合爪12d;同轴地固定在前侧皮带轮9上的棘轮12e;限定操作杆12a复位位置用的定位块12f;限定操作杆12a转动界限位置用的定位块12g;对操作杆12a向图中逆时针方向附加力的螺旋弹簧S3;将卡合爪12d与棘轮12e的齿根部压接的扭力弹簧S4。
操作杆12a的中央部通过销12h而转动自如地支承在框架1上。该操作杆12a可上下方向转动,在待机状态,利用螺旋弹簧S3的弹簧力而与定位块12f抵接。另外,在棘轮12e的周面,以规定的角度节距交替设置齿根部与齿顶部。
在该皮带运送机构12中,通过在操作杆12a端部施加外力(参照图1中的空心箭头),就可使该操作杆12a向顺时针方向转动,且可通过中继杆12b使回转作动拨叉12c向逆时针方向转动。而且,可使与回转作动拨叉12c的卡合爪12d卡合的棘轮12e与前侧皮带轮9一起向逆时针方向转动规定角度,从而可使皮带8仅按转动角的距离移动、具体地说按大于片状零件P长度的规定距离前进。另外,通过解除在操作杆12a端部上的力,而利用螺旋弹簧S3的弹簧力通过中继杆12b使回转作动拨叉12c转动复位,就可使该回转作动拨叉12c的卡合爪12d以顺时针方向移动到相邻的齿根部,再使其卡合。
如图1、图6及图7所示,零件挡块变位机构13包括:同轴地固定在前侧皮带轮9上的凸轮13a;用销13b转动自如地支承在框架1侧面的挡块作动杆13c;对挡块作动杆13c向前方附加力并将其作动突起13c1与凸轮13a周面压接的螺旋弹簧S5;通过销13d而水平动作自如地安装在第2零件导向体6前部的销作动杆13e;对销作动杆13e向图7中顺时针方向附加力的螺旋弹簧S6;贯通于设置在直线槽6a前部侧面的孔6c的零件保持销13f;对零件保持销13f向外方附加力的螺旋弹簧S7。在凸轮13a的周面,以与棘轮12e同一角度交替设有齿根部与齿顶部。另外,对于螺旋弹簧S6与S7,力的关系设定为S6>S7。
如图6所示,在挡块作动杆13c处于前方位置的待机状态,挡块作动杆13c的作动突起13c1利用螺旋弹簧S5的弹簧力而与凸轮13a的1个齿根部压接。因此,如图7所示,利用螺旋弹簧S6向图中顺时针方向对销作动杆13e附加力,零件保持销13f与螺旋弹簧S7相抗衡而被压入直线槽6a内,且利用该零件保持销13f将从最前面的第2个片状零件P压在直线槽6a的内面而保持同一位置。另外,靠挡块作动杆13c的按压,零件挡块10与螺旋弹簧S1的弹簧力相抗衡而向前方变位(从零件取出位置向前方离开的零件取出位置),最前面的片状零件P以由永久磁铁M吸附的状态而与零件挡块10一起向前方变位,并离开第2个片状零件P。
在该零件挡块变位机构13中,在凸轮13a与先前叙述的皮带运送机构13的棘轮12e一起以规定角度节距向逆时针方向间歇转动的过程中,利用该凸轮13a的齿根部与齿顶部的起伏,可使挡块作动杆13c从待机位置向规定角度的后方转动,并可使其从后方转动位置回复到待机位置。
当挡块作动杆13c从待机位置向后方转动时,如图10所示,零件挡块10靠螺旋弹簧S1的弹力与零件取出口6b的前端抵接而确保零件停止位置。与此同时,销作动杆13e后端的作动突起13e1靠挡块作动杆13c与螺旋弹簧S6的弹簧力相抗衡而被压入内方,并向图中逆时针方向转动,零件保持销13f靠螺旋弹簧S7的弹簧力向外方移动,第2个片状零件P的保持被解除,可定向运送在运送通道T中的片状零件P。
下面,就上述的片状零件供给装置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
靠吸附喷嘴等将最前面的片状零件P从零件取出口6b取出时,取出构件上下动作机构11的操作杆11a的端部与皮带运送机构12的操作杆12a的端部由该吸附喷嘴等的一部分或其它驱动设备同时按压。
在第2取出构件4处于下降位置的状态,如图3所示,该第2取出构件4的上端处于低于第1取出构件3上端的位置。此时的第2取出构件4上端与第1取出构件3上端的距离大于片状零件P的长度,在两者的台阶部分进入有少量的片状零件P。进入该台阶部分的片状零件P的姿势是各种各样的,如图9(a)与图9(b)所示,几个片状零件P的最大面积的面与露出该台阶部分的第1取出构件3的平面面接触。
这里,当按压取出构件上下动作机构11的操作杆11a端部时,如先前所述,利用该操作杆11a的转动,第2取出构件4仍以与第1取出构件3面接触的状态而从下降位置上升规定的行程,并且其上端稍进入存放室2a内。
在第2取出构件4从下降位置直线移动到上升位置的过程中,如图8所示,利用该第2取出构件4而将进入台阶部分的片状零件P提升到上方,且存放室2a内放置的零件受到分离作用。
另外,在相同过程中,如图9(c)与图9(d)所示,与第1取出构件3的平面面接触的片状零件P利用上升的第2取出构件4的导向面4b而慢慢被导向到中央,且以长度方向进入到由槽3a与4a构成的通道T内,靠自身重量保持同方向地向下方通过该通道T内。
在第2取出构件4处于上升位置的状态,如图8所示,该第2取出构件4的上端处于高于第1取出构件3上端的位置。此时的第2取出构件4上端与第1取出构件3上端的距离大于片状零件P的长度,在两者的台阶部分进入少量的零件P。进入该台阶部分的片状零件P的姿势是各种各样的,如图9(e)所示,几个片状零件P的最大面积的面与露出该台阶部分的第2取出构件4的平面面接触。
这里,当解除在取出构件上下动作机构11的操作杆11a端部的按压时,如先前所述,利用该操作杆11a的复位,第2取出构件4仍以与第1取出构件3面接触的状态从上升位置下降规定的行程而复位。
在第2取出构件4从上升位置移动到下降位置的过程中,如图3所示,因第2取出构件4的下降而使放置的零件整体下降,在两取出构件3与4的台阶部分再进入少量的片状零件P。
另外,在相同过程中,如图9(c)与图9(d)所示,与第2取出构件4的平面面接触的片状零件P,利用相对上升的第1取出构件3的导向面3b而慢慢被导向到中央,且以长度方向进入到由槽3a与4a构成的通道T内,靠自身重量保持同方向地向下方通过该通道T内。
这样,片状零件P进入由两取出构件3与4的槽3a与4a构成的通道T内,就用第2取出构件4的上升过程与下降过程的两过程来进行。以长度方向且以面积最大面的一侧朝向第1取出构件3而另一侧朝向第2取出构件4的姿势1个个将方柱状的片状零件P进入到通道T内。
以长度方向1个个进入通道T内的片状零件P,一边用导向构件5b导向一边靠自身重量向下方通过该通道T内,且保持同方向地进入弯曲通道5a内。进入弯曲通道5a内的片状零件P,一边靠自身重量随曲率而向下方通过该弯曲通道5a,一边将其姿势从垂直状态变化到接近水平的状态。通过弯曲通道5a后的片状零件P,其一端部与皮带8的表面抵接,后续的片状零件P以长度方向与其后面相连(参照图3)。
此外,当按压皮带运送机构12的操作杆12a端部时,因中继杆12b与回转作动拨叉12c的转动,故与卡合爪12d卡合的棘轮12e与前侧皮带轮9一起向逆时针方向转动规定角度,皮带8就移动与该转动角对应的距离,具体地说,向前方移动大于片状零件P长度的距离。
在皮带8向前方移动规定距离的过程中,一端部与皮带8表面抵接的片状零件P,因与皮带8的摩擦阻力而被引出到前方,并横放在皮带8上,下个的片状零件P的一端部与皮带8的表面抵接(参照图8)。
由于每按压操作杆12a,即每从零件取出口6b取出最前面的片状零件P,就重复皮带8的间歇移动,故在弯曲通道5a内相连的片状零件P被依次引出到前方。由此,多个片状零件P因第2零件导向体6的直线槽6a而受到定向作用,排成一排,并保持这种定向状态而与皮带8的间歇移动一致地被运送到前方。
另一方面,当皮带运送机构12的棘轮12e与前侧皮带轮9一起转动而皮带8向前方移动时,利用与其同方向地转动规定角度的零件挡块变位机构13的凸轮13a,而使挡块作动杆13c向后方转动,并从后方转动位置进行复位。
当利用从凸轮13a的齿根部到以顺时针方向相邻的齿顶部的路径而使挡块作动杆13c向后方转动时,如图10所示,利用弹簧力使零件挡块10向后方变位,其后端面与零件取出口6b的前端抵接来确保所期望的零件停止位置。即,由皮带8运送的片状零件P,其最前面的片状零件P与零件挡块10抵接后停止,在长度方向无间隙地排成一排,最前面的片状零件P由永久磁铁M的磁性吸附到零件挡块10。另外,由于皮带8每1次的向前方的移动量大于片状零件P的长度,故零件停止后利用与零件接触面的滑动而仅使该皮带8稍稍前进。因此,万一在运送通道X内的片状零件之间产生间隙,也可迅速使该间隙消失。
另外,当利用从凸轮13a的齿顶部到以顺时针方向相邻的齿根部的路径而使挡块作动杆13c复位时,如图7所示,利用销作动杆13e的转动复位,零件保持销13f的顶端突出到直线槽6a内而保持第2个片状零件P。与此大致同时,零件挡块10向前方变位而离开零件取出口6b的前端,并且最前面的片状零件P以由永久磁铁M吸附的状态与零件挡块10一起向前方变位而离开第2个片状零件P,在最前面的片状零件P与第2个片状零件P之间强制性地形成间隙C。
如图7所示,由吸附喷嘴等取出最前面的片状零件P以如下状态进行:零件挡块10向前方变位而使最前面的片状零件P完全离开第2个片状零件P,所以,即使最前面的片状零件P与第2个片状零件P因湿气等影响而粘住或卡住,也能简单地消除这种情况,从而可不受第2个片状零件P的干扰而以稳定的姿势取出最前面的片状零件P。
这样,采用如图1至图10说明的片状零件供给装置,由于使第1、第2取出构件3与4以互相平面面接触的状态作相对移动,故能以长度方向且以面积最大的面的一侧朝向第1取出构件3而另一侧朝向第2取出构件4的姿势1个个取出存放室2a内散状放置的方柱状的片状零件P。
在上述取出机构中,由于方柱状的片状零件P以规定姿势进入到通道T内的概率极高,故可防止进入出错,而稳定且有效地以长度方向1个个将方柱状的片状零件P取出导向下方。
此外,在图1至图10所示的实施形态中,示出了由曲面构成的导向面3b与4b,若要以更高的概率实现零件进入到通道T,则也可在导向面3b与4b、取出槽3a与4a的边界部分设置如图11(a)所示那样的倾斜面F或如图11(b)所示那样的台阶G。那么,刚要在导向面与槽的边界部分停止的片状零件P,受到了以图中箭头所示那样的因自身重量而产生的旋转力,从而可使该片状零件P容易地落入通道T内。当然,所述的倾斜面F与台阶G既可是局部的,也可在导向面与槽的边界部分整体设置。
另外,在图1至图10所示的实施形态中,第1、第2取出构件3、4使用长方体形状,但如图12所示,第1、第2取出构件21与22也可用横截面呈半圆形且在互相的平面上具有槽21a与22a的零件。另外,如图示例子,如果使形成于两取出构件21与22上端的导向面21b与22b的最大外形与取出构件21与22的外形一致,则可从两取出构件21与22的上端消除平整部分。那么,可防止片状零件P停在两取出构件21与22的上端,并不会徒劳地可将存放室2a内放置的片状零件P取出到最后1个。
此外,在图1至图10所示的实施形态中,是仅使2个中的1个取出构件4向上下方向作往复移动的示例,但如图13(a)与图13(b)所示,即使使2个取出构件23与24作交替的上下移动,也可进行与上述同样的零件取出。要使取出构件23与24作交替上下动作,可适当利用使转动自如地连接两取出构件23与24的环以其中央为支点作正反旋转的机构等。顺便说一下,图中符号23a与24a的在两取出构件23与24的接触面形成的槽23b与24b,是在两取出构件23与24的上端形成的导向面。这样,由于将取出构件23与24的各自的上下移动的行程做小就可以了,故可使所述装置的高度尺寸做小。
此外,在图1至图10所示的实施形态中,第1、第2取出构件3、4使用长方体形状,但如图14(a)与图14(b)所示,也可将一侧的取出构件25做成圆柱形,在另一侧的取出构件26上设置与取出构件25周面相同曲率的曲面,并在该曲面的宽度方向中央设置横截面呈コ字形的槽26a,同时,在该槽26a的端部设置由1/4球面左右曲面构成的导向面26b。
圆柱形的取出构件25,其周面的一部分露出存放室2a内而转动自如地配置在料斗2的孔2c′内。另外,固定侧的取出构件26,其上部露出存放室2a内且其曲面与安装构件25的周面面接触而配置在2c′内。欲使可动侧的取出构件25向规定方向转动,则可适当利用与皮带运送机构12相同的棘轮机构等。设在固定侧的取出构件26上的槽26a的宽度稍大于片状零件P的宽度尺寸,深度稍大于片状零件P的高度。在图示的例子中,构成仅用在取出构件26上设置的取出槽26a以长度方向1个个取出片状零件P并靠自身重量使其通向下方的通道。
这样,通过使圆柱形的取出构件25向图中顺时针方向间歇转动或连续转动,可把以与该取出构件25周面接近面接触的状态接触的片状零件P利用相对逆旋转的取出构件26的导向面26b慢慢导向到中央,以长度方向把该片状零件P送入到通道内,并可使其以同方向状态靠自身重量通向下方。即,由于零件的取出由取出构件25的旋转动作来进行,故与使取出构件作上下动作的情况相比,可将装置的高度尺寸做小。另外,在所述圆柱形的取出构件25的周面中央,如图15所示,如果设置横截面呈コ字形的槽25a,则可利用该槽25a来校正进入通道的片状零件P的方向。
图16至图26表示本发明用于片状零件供给装置的第2实施形态。
同图中的符号101是框架,102是第1隔板,103是第2隔板,104是透明板,105是开闭盖,106是第1取出构件,107是第2取出构件,108是管,109是管支架,110是零件导向体,111是皮带导向体,112是皮带,113是前后一对皮带轮,114是零件挡块,115是挡块支承构件,116是操作杆,117是取出构件作动杆,118是皮带运送拨叉,119是中继杆,120是回转作动拨叉,121是卡合爪,122是棘轮,123是凸轮,124是挡块作动杆,125是销作动杆,126是零件保持销。
框架101起到支承后述的各构成设备的作用。如图16所示,在框架101的下面,设有可插入定位孔内的2个安装销101a,而该定位孔设置在装置安装者(图示省略)一侧。
第1、第2隔板102和103与遮住这些表面的透明板104一起固定在框架101上。由用框架101、第1隔板102与第2隔板103及透明板104所围成的空间形成纵截面呈5角形的规定宽度的存放室R。另外,在存放室R的上端开口,安装有开闭自如的开闭盖105。
在所述存放室R内,散状放置许多具有如图2(a)所示那样的长度>宽度>高度关系的方柱状的片状零件P,例如,以片状电容器、片状电感器及片状电阻器等为代表的片状零件P的1个种类。片状零件P具有外部电极和内部导体等,可通过后述的永久磁铁M来吸附。放置在该存放室R内的片状零件P随着零件的供给靠自身重量沿底面倾斜而移动到下方。当然,若改变后述的管108的横截面形状,也可以如图2(b)所示那样的具有长度>宽度=高度关系的方柱状的片状零件P为取出对象。
如图17及图18所示,第1隔板102具有构成存放室R底面的倾斜面102a和与其连续的垂直面102b,该垂直面102b与第2隔板103的垂直面103b抵接。另外,在倾斜面102a的宽度方向的中央,形成有宽度稍大于片状零件P宽度和深度稍小于片状零件P高度的横截面呈コ字形的槽102c。再在垂直面102b的宽度方向的中央,形成有可上下动作地放置第1取出构件106的横截面呈コ字形的槽102d。
如图17及图18所示,第2隔板103具有构成存放室R底面的倾斜面103a和与其连续的垂直面103b,该垂直面103b与第1隔板102的垂直面102b抵接。另外,在倾斜面103a的宽度方向的中央,形成有与第1隔板102导向槽102c相同的槽103c。再在垂直面103b的宽度方向的中央,形成有以固定状态放置第2取出构件107的横截面呈コ字形的槽103d。
如图17至图19所示,第1取出构件106具有稍小于第1隔板102槽102d的宽度及深度的宽度及厚度,且上下可动作地放置在该槽102d内。另外,在第1取出构件106的上端,形成有与第1隔板102的倾斜面102a相同角度的倾斜面106a。再在倾斜面106a的宽度方向的中央,形成有与第1隔板102的导向槽102c相同的槽106b。此外,在与第2取出构件107面接触的第1取出构件106的平面上,沿其宽度方向的中央形成有宽度稍大于管108的宽度和相当于管108的厚度1/2的深度且带有角度地与槽106b连续的横截面呈コ字形的槽106c。此外,在第1取出构件106的下端,垂直设置带头的操作杆106d,在该操作杆106d上安装有垫圈106e与螺旋弹簧SP1。该第1取出构件106,从上端的倾斜面106a低于第1隔板102倾斜面102a的待机位置上升到上端的倾斜面106a高于第1隔板102倾斜面102a的位置,再从上升位置下降到待机位置的动作为1个循环进行动作。
如图17至图19所示,第2取出构件107具有与第2隔板103槽103d的宽度及深度大致一致的宽度及厚度,且以固定状态放置在该槽103d内。另外,在第2取出构件107的上端,形成有与第2隔板103的倾斜面103a相同角度的倾斜面107a。再在倾斜面107a的宽度方向的中央,形成有与第2隔板103的导向槽103c相同的槽107b。所述的倾斜面107a及槽107b与第2隔板103的倾斜面103a及槽103c无台阶地连续。此外,在与第1取出构件106面接触的第2取出构件107的平面上,沿其宽度方向的中央形成有宽度稍大于管108的宽度和相当于管108的厚度1/2的深度且带有角度地与槽107b连续的横截面呈コ字形的槽107c。
顺便说一下,在第1、第2取出构件106与107上形成的槽106c与107c,以2个取出构件106与107的平面进行面接触的状态构成垂直的通道(无符号)。该通道是贯通配置管108用的,其横截面形状与管108的横截面形状相似。
在图示例子中,示出了第2取出构件107与第2隔板103另体构成的结构,但在由耐磨性优异的金属等材料形成第2隔板103的情况下,第2取出构件107也可与第2隔板103一体形成,而取消取出构件107。
如图17至图19所示,管108由具有小于片状零件P厚度的壁厚的方管构成,且插入在第1取出构件106与第2取出构件107的相互接触面上所形成的通道,其下端部利用管支架109(参照图20)而固定在第2隔板103上。该管108具有下端与零件导向体110抵接而上端稍低于第2取出构件107的槽107b与107c的边界线的那样的长度。另外,管108具有与片状零件P端面形状相似形状的方形内孔。即,图示例子的管108可以长度方向且以面积最大的面的一侧朝向第1取出构件106而另一侧朝向第2取出构件107的姿势1个个取出方柱状的片状零件P,且仍以那样的姿势可使取出后的片状零件P靠自身重量通向下方。若在管108的内孔上端设置圆角(参照图11)或倒角部,则片状零件P进入到该管108可平滑地进行。
如图17、图20及图22所示,零件导向体110位于皮带112的上侧,固定在框架101上,以便与第2隔板103的下面接触。该零件导向体110与所述管108的下端开口连续,在内部具有于通道中心有规定曲率的弯曲通道110a,且在其下面具有与该弯曲通道110a无台阶连续的横截面呈コ字形的直线槽110b。弯曲通道110a从侧面看具有小于90度的角度范围,其横截面形状与所述管108的横截面形状大致一致或比其稍大。即,弯曲通道110a可使来自管108的片状零件P靠自身重量通向下方,并可在靠该自身重量通过时将片状零件P的姿势从垂直变化到接近水平的状态。另外,弯曲通道110a的皮带附近部分,与皮带表面平行地进行开口,以便从该弯曲通道110a向皮带112良好地进行零件导出。
另一方面,直线槽110b通过利用皮带112来封住其下面开口而成为运送通道Y。该运送通道Y的横截面形状与所述弯曲通道110a的横截面形状大致一致,该运送通道Y可使来自弯曲通道110a的片状零件P以沿长度方向定向的状态随皮带移动向前方运送。另外,在直线槽110b的前端,形成有把最前面的片状零件P取到外部用的零件取出口110c。再在直线槽110b的前部侧面,形成有贯通后述零件保持销126用的孔110d。
如图17、图20及图22所示,皮带导向体111位于皮带112的下侧,其侧面固定在框架101上。该皮带导向体111,在上面具有直线槽111a,其宽度及深度稍大于皮带112的宽度及厚度。该直线槽111a的宽度方向的中心与所述零件导向体110的直线槽110b宽度方向的中心一致。
如图16、图17、图20至图22所示,皮带112是由合成橡胶或树脂等形成非磁性的、且由环状的平皮带或牙轮皮带构成。该皮带112在皮带导向体111的前后位置中卷绕在转动自如地支承在框架101上的一对皮带轮113上,并将其上侧部分置于皮带导向体111的直线槽111a内,利用卷绕张力而将同部分以可移动的状态与零件导向体110的下面接触。
如图16、图21及图22所示,零件挡块114由与所述零件导向体110的直线槽110b深度相等的厚度的非磁性的长方形板构成。该零件挡块114的一端通过销114a而转动自如地支承在挡块支承构件115上,在直线槽110b的前侧位置,就可与皮带表面平行地转动。另外,零件挡块114由挂设在与挡块支承构件115之间的螺旋弹簧SP2向图22中逆时针方向附加力,从而在将其一面与零件取出口110c的前端抵接(参照图26)后确保所期望的零件停止位置。此外,在零件挡块114的与最前面的片状零件P相对的位置,被设置成长方体形状的稀土类永久磁铁M的N、S极中的一方与最前面的片状零件P接触。在图示例子中,显示了如下的结构:作为永久磁铁M,高度与零件挡块114的厚度大致一致,且宽度大于片状零件P的宽度,但该永久磁铁M的高度也可低于片状零件P的高度,宽度也可小于片状零件P的宽度。
如图16、图21及图22所示,挡块支承构件115的一端通过销115a而转动自如地安装在零件导向体110的前部,因与设在零件导向体110前端的板弹簧115b的卡合而使所述零件挡块114保持成与皮带表面平行的状态。另外,通过解除与板弹簧115b的卡合而使挡块支承构件115与零件挡块114一起向上方转动,就可使零件挡块114离开皮带112,从而可将存在于运送通道Y内的片状零件P从其前端排出到外部。
如图16及图17所示,操作杆116通过销116a而转动自如地支承在框架101上,且可上下方向转动。该操作杆116的复位位置,由设在框架101上的挡块127来限定。
如图16及图17所示,取出构件作动杆117位于操作杆116的下侧,并通过销117a而转动自如地支承在框架101上,可上下方向转动。该取出构件作动杆117由挂设在与操作杆116之间的螺旋弹簧SP3向图17中顺时针方向附加力,且其一端与操作杆116的下面抵接。因来自该取出构件作动杆117的按压,故也向图17中顺时针方向对操作杆116附加力,其上面与挡块127抵接。另外,在取出构件作动杆117的后端,设有具有U字形或コ字形开口的卡合部117b,该卡合部117b被插入、卡合在第1取出构件106的操作杆106d头部与垫圈106e之间。
在图示例子中,由所述操作杆116与取出构件作动杆117构成使第1取出构件106以规定行程作上下动作的取出构件上下动作机构。
如图16所示,皮带运送拨叉118通过与操作杆116共用的销116a而转动自如地支承在框架101上,且可上下方向转动。该皮带运送拨叉118由挂设在与皮带导向体111之间的螺旋弹簧SP4向图16中顺时针方向附加力,其一端与挡块128抵接而限定复位位置。另外,皮带运送拨叉118的转动界限位置由设在皮带导向体111上的挡块129来限定。
该皮带运送拨叉118与所述操作杆116的互相的操作端部通过螺旋弹簧SP5而上下相对。即,若在操作杆16的端部施加向下的力,则可通过螺旋弹簧SP5而将该力传递到皮带运送拨叉118的端部。
顺便说一下,所述挡块127与129由圆板和将其固定在偏心位置用的螺钉所构成,通过使圆板的方向变化,就可对操作杆116的复位位置和皮带运送拨叉118的转动界限位置进行微调整。例如,若改变挡块127的圆板的方向,操作杆116的复位位置下降到图16的下侧,则可使第1取出构件106的待机位置(下降位置)向上方变化。另外,若改变挡块129的圆板的方向,皮带运送拨叉118的转动界限位置位于图16的右侧,则可使后述的皮带移动量增加。
如图16及图21所示,回转作动拨叉120转动自如地支承在前侧皮带轮113的轴上,且通过中继杆119而与所述皮带运送拨叉118连接。
如图16及图21所示,卡合爪121通过销121a而转动自如地支承在回转作动拨叉120上,且由安装在销121a上的扭力弹簧SP6向图21中逆时针方向附加力,在待机状态,其顶端与棘轮122的1个齿根部卡合。
如图16及图21所示,棘轮122同轴地固定在前侧皮带轮113或其轴上,以便可与前侧皮带轮113一起转动。在该棘轮122的周面,以规定角度交替设有齿根部与齿顶部。
在图示例子中,由所述皮带运送拨叉118、中继杆119、回转作动拨叉120、卡合爪121及棘轮122构成以规定角度使前侧皮带轮113间歇转动的皮带运送机构。
如图16及图21所示,凸轮123同轴地固定在前侧皮带轮113或其轴上,以便可与前侧皮带轮113一起转动。在该凸轮123的周面上,以与所述棘轮122相同的角度节距交替设有齿根部与齿顶部。
如图16、图21及图22所示,挡块作动杆124通过销124a而转动自如地支承在框架101上,且可向前后方向转动。该挡块作动杆124由挂设在与皮带导向体111之间的螺旋弹簧SP7向图21中逆时针方向附加力,在待机状态,其作动突起124b与凸轮123的1个齿根部卡合,并使零件挡块114向前方按压移动而保持在离开零件导向体110前端的零件取出位置(参照图22)。
如图21及图22所示,销作动杆125通过销125a而转动自如地安装在零件导向体110的前部上,可与皮带表面平行地转动。该销作动杆125由挂设在与零件导向体110之间的螺旋弹簧SP8向图22中顺时针方向附加力,其一端与零件保持销126抵接,在待机状态,另一端设置的作动突起125b突出零件导向体110的侧面。
如图22所示,零件保持销126通过螺旋弹簧SP9而可移动地插入零件导向体110的贯通孔110d。因螺旋弹簧SP9与所述螺旋弹簧SP8的力的关系设定为SP9<SP8,故销作动杆125在未由挡块作动杆124按压的待机状态,零件保持销126受到销作动杆125的按压而其顶端突出到导向槽110b内,将处于同位置的片状零件P按压、保持在导向槽内面(参照图22)。
在图示例子中,由所述凸轮123、挡块作动杆124、销作动杆125及零件保持销126来构成使零件挡块114在零件取出位置与零件停止位置转动变位的且零件挡块114处于零件取出位置时使零件保持销126突出到导向槽110b内的零件挡块变位机构。
下面,就所述片状零件供给装置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
在由吸附喷嘴等将最前面的片状零件P从零件取出口110c取出时,如图23空心箭头所示,操作杆116端部被该吸附喷嘴等一部分或其它驱动设备按压到下方。
在第1取出构件106处于下降位置的状态,如图24(a)所示,第1取出构件106的上端倾斜面106a处于比第2取出构件107的上端倾斜面107b低的位置,在两者台阶部分进入少量的片状零件P。
这里,当操作杆116的端部向下方按压时,由于取出构件作动杆117的转动,故第1取出构件106以与第2取出构件107面接触的状态沿第1隔板102的槽102d而从下降位置上升规定的行程,如图24(b)所示,其上端倾斜面106a向上方高于第1隔板102的倾斜面102a而稍许进入存放室R内。当解除对该操作杆116端部的按压,则由于取出构件作动杆117的复位,故第1取出构件106从上升位置下降规定的行程而回到图24(a)的状态。
在第1取出构件106从下降位置移动到上升位置的过程中,通过第1取出构件106而进入台阶部分的片状零件P向上方被提起,且存放室R内放置的零件受到分离作用。另外,在第1取出构件106从上升位置移动到下降位置的过程中,放置的零件整体随第1取出构件106的下降而下降,在台阶部分再进入少量的片状零件P。
第1取出构件106在上升或下降的过程中,进入台阶部分的片状零件P和存在于两取出构件106与107上端附近部分的片状零件P的姿势是各种各样的,但有几个片状零件P以其面积最大的面的一侧与该槽106b及107b的底面接触的正确姿势进入两取出构件106及107的上端槽106b及107b内,同时,以同样的正确姿势进入上升后的第1取出构件106的槽106c内。
即,如图25(a)所示,当片状零件P以正确姿势进入处于下降位置的第1取出构件106的上端槽106b时,如图25(b)所示,在该第1取出构件106上升的过程中,该片状零件P一边由槽106b导向一边滑落到管108的上端开口,从而进入该管108内。
另外,如图25(c)所示,当片状零件P以正确姿势进入第2取出构件107的上端槽107b时,在第1取出构件106上升或下降的过程中,该片状零件P一边由槽107b导向一边滑落到管108的上端开口,从而进入该管108内。
又,如图25(d)所示,当片状零件P以正确姿势进入处于上升位置的第1取出构件106的侧面槽106c时,在该第1取出构件106下降的过程中,该片状零件P一边由槽106c导向一边滑落到管108的上端开口,从而进入该管108内。
当然,除此之外也可用定时方法使放置的零件P进入管108内,在任何情况,可以长度方向且以面积最大的面的一侧朝向第1取出构件106而另一侧朝向第2取出构件107的姿势使方柱状的片状零件P逐个进入到管108内。
这样,进入管108内的片状零件P如图24(b)所示,以原来姿势靠自身重量在管108内向下方地通过,且同方向地进入弯曲通道110a内。进入弯曲通道110a内的片状零件P在该弯曲通道110a内随曲率而靠自身重量通向下方,并将其姿势从垂直变更到接近水平的状态。在弯曲通道110a内通过后的片状零件P,其一端部与皮带112的表面抵接,后续的片状零件P以长度方向与其后面相连。
另一方面,在向下方按压操作杆116的端部时,在其下侧的皮带运送拨叉118的端部也受到按压力,通过中继杆119的转动而使回转作动拨叉120向图23中逆时针方向转动。并且,通过卡合爪121而使棘轮122与前侧皮带轮113一起向同方向转动,皮带112就移动与该转动角对应的距离,具体地说,仅向前方移动大于片状零件P长度的距离。当解除对操作杆116端部的按压时,皮带运送拨叉118、中继杆119及回转作动拨叉120就不会使棘轮122逆转动地复位。
在皮带112向规定距离的前方移动的过程中,如图24(b)所示,一端部与皮带112表面抵接的片状零件P因与皮带112的摩擦阻力而被引出到前方,并横放在皮带112上,后面的片状零件P的一端部与皮带112的表面抵接。
由于每按压操作杆116,即每从零件取出口110c取出最前面的片状零件P,就重复皮带112的间歇移动,故在弯曲通道110a内相连的片状零件P被依次引出到前方。由此,多个片状零件P因零件导向体110的直线槽110b而受到定向作用,排成一排,并保持这种定向状态而与皮带112的间歇移动一致地被运送到前方。
此外,当前侧皮带轮113与皮带112的间歇移动同步转动规定角度时,凸轮123也与该前侧皮带轮113一起向同方向转动,且因凸轮112的齿根部与齿顶部的起伏而使挡块作动杆124向后方转动,从后方转动位置进行复位,挡块作动杆124的作动突起124b移动到凸轮123相邻的齿根部再卡合。
当利用从凸轮123的齿根部到以顺时针方向相邻的齿顶部的路径而使挡块作动杆124向后方转动时,如图26所示,利用向后方转动的挡块作动杆124而将销作动杆125的作动突起125b压入内侧,该销作动杆125向图26中逆时针方向转动,并且,零件保持销126利用螺旋弹簧SP9的弹簧力进行移动而脱离孔110d。
与此同时,解除挡块作动杆124按压的零件挡块114因螺旋弹簧SP2的弹簧力而向后方转动,并且其后面与零件取出口110c的前端抵接,确保所期望的零件停止位置。即,由皮带112运送的片状零件P,其在最前面的片状零件P与零件挡块114抵接后停止而向长度方向无间隙地排成一排,最前面的片状零件P由永久磁铁M的磁力吸附到零件挡块114。另外,由于皮带112每1次的向前方的移动量大于片状零件P的长度,故零件停止后利用与零件接触面的滑动而仅使该皮带112稍稍前进。因此,万一在运送通道Y内的片状零件之间产生间隙,也可迅速使该间隙消失。
另外,当利用从凸轮123的齿顶部到以顺时针方向相邻的齿根部的路径而使挡块作动杆1124复位时,如图22所示,解除挡块作动杆124按压的销作动杆125因螺旋弹簧SP8的弹簧力而向图22中顺时针方向转动,零件保持销126受到销作动杆125的按压而其顶端突出到直线槽110b内,且压在槽内面而保持处于同位置的第2个片状零件P。
与此大致同时,因挡块作动杆124的按压而使零件挡块114向前方转动,从而离开零件取出口110c的前端,并且最前面的片状零件P以由永久磁铁M吸附的状态与零件挡块114一起向前方变位而离开第2个片状零件P,在最前面的片状零件P与第2个片状零件P之间强制性地形成间隙C。
如图22所示,由吸附喷嘴等取出最前面的片状零件P以如下状态进行:零件挡块114向前方变位而使最前面的片状零件P完全离开第2个片状零件P,所以,即使最前面的片状零件P与第2个片状零件P因湿气等影响而粘住或卡住,也能简单地消除这种情况,从而可不受第2个片状零件P的干扰而以稳定的姿势取出最前面的片状零件P。
这样,采用如图16至图26说明的片状零件供给装置,由于使第1、第2取出构件106与107以互相平面面接触的状态作相对移动,故能以长度方向且以面积最大的面的一侧朝向第1取出构件106而另一侧朝向第2取出构件107的姿势1个个取出存放室R内散状放置的方柱状的片状零件P,使其进入配置于两取出构件3与4间通道内的管108内。
在上述取出机构中,由于方柱状的片状零件P以规定姿势进入到管108内的概率极高,故可防止进入出错,而稳定且有效地以长度方向1个个将方柱状的片状零件P取出导向下方。
此外,在图16至图26所示的实施形态中,示出了使第1取出构件106沿第1隔板102的槽102d而上下动作的结构,但如果做成一边使第1取出构件106沿其宽度方向微振动一边使其作上下动作,则可防止在第1取出构件106上滞留有片状零件P,并可更有效地使零件进入到管108内。
图27及图28是振动作用机构的一例子,如图27(a)所示,仅以振动量(图28(a)的L1)扩大第1隔板102的槽102d的宽度,在该槽102d的内面相对地设有一对突起102e。另外,如图27(b)所示,在第1取出构件106的背面相对地设有分别与一对突起102e滑动接触的一对波形凹部(具有波形面的凹部)106f。
如果使所述的第1取出构件106从图28(a)的下降位置沿第1隔板102的槽102d上升,则可利用波形凹部106f的波形面与突起102e滑动接触时的左右变位,并可施加微振动,以使上升的第1取出构件106以图28(b)箭头所示那样的轨迹移动。当然,在第1取出构件106下降时,可施加同样的微振动。如果所述L1的尺寸设定得小于片状零件P的高度,则片状零件P不会嵌入相当于L1的间隙。
图29及图30是表示振动作用机构的另一例子,如图29(a)所示,仅以振动量(图30(a)的L2的2倍)扩大第1隔板102的槽102d的宽度,在该槽102d内的宽度方向的中央设有销102f。另外,如图29(b)所示,在第1取出构件106的背面设有以插入销102f的状态滑动接触的波形槽(具有波形面的槽)106g。另外,对于第1隔板102,为使埋设在相当于上述L2间隙用的附加弹簧的可动隔板102g与第1取出构件106两侧面接触地而设置在滑动槽102d的上部。
若使所述第1取出构件106从图30(a)的下降位置沿第1隔板102的槽102d上升,则可利用波形槽106g的波形面与销102f滑动接触时的左右变位,并可施加微振动,以使上升的第1取出构件106以图30(b)箭头所示那样的轨迹移动。当然,在第1取出构件106下降时,也可施加同样的微振动。由于可由可动隔板102g吸收第1取出构件106向左右变位时的间隙,故片状零件P不会嵌入相当于L2的2倍的最大间隙。
另外,在图16至图26所示的实施形态中,示出了在第1取出构件106的上端设置倾斜面106a的结构,但也可在除了该倾斜面106a的槽106b以外的平坦部分,在担心有因静电等因素紧贴而使片状零件P不能移动的的情况下,将倾斜面106a1做成图31(a)与图31(b)所示那样的曲面,以避免与相同面的片状零件P的面接触。当然,第2取出构件107及第1、第2隔板的倾斜面也可做成同样的曲面,另外,即使在倾斜面设置许多细微的台阶或突起,也可获得同样的效果。
此外,在图16至图26所示的实施形态中,示出了在第1取出构件106的上端倾斜面106a设置一定倾斜角度的槽106b的结构,但如图32所示,若将槽106b1做成带有台阶的结构,则可促进片状零件P沿槽106b1而滑落的作用,可有效地使零件进入管108内。当然,也可在第2取出构件107及第1、第2隔板的导向槽上设置相同的台阶。
又,在图16至图26的实施形态中,示出了第1取出构件106的槽106b与槽106c的边界线与零件取出方向正交的结构,但在担心于该边界线部位滞留有片状零件P的情况下,如图33(a)所示,也可将槽106b2的底面做成不与上端倾斜面106a平行,或如图33(b)所示,在槽106b3的底面具有扭转角,并使各槽106b2及106b3的底面与槽106c底面的边界线BL倾斜。这样,利用倾斜,可使刚要在同部位滞留的片状零件P成为不稳定的状态而使其从同部位后退,从而可有效地使零件进入管108。
又,在图16至图26所示的实施形态中,示出了仅使2个中的1个取出构件106沿上下方向作往复移动的结构,但如图34所示,即使使2个取出构件106与107作交替的上下移动,也可使所述的零件进入同样进行。要使取出构件106与107作交替的上下移动,可适当利用使转动自如地连接两取出构件106与107的环以其中央为支点作正反旋转的机构等。这样,因可将取出构件106与107的各自的上下移动的行程做小,故可使所述装置的高度尺寸做小。
在以上所述的各实施形态中,示出了利用设置在连接导向体上的弯曲通道5a或110a来变更片状零件P姿势的结构,但即使将各弯曲通道变成垂直通道,原样地使来自通道T或管108的片状零件P靠自身重量垂直地通过而与皮带表面抵接,也可由前进的皮带引出该片状零件P并使其横倒,从而可同样地进行姿势变更。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形态中,示出了以由皮带进行运送零件的结构为片状零件供给装置,但即使通过用固定零件封住直线槽6a或110b的下面开口而形成运送通道,且从该运送通道的后面吹入空气,或从该运送通道的前侧吸入空气,也可进行所述同样的零件运送。

Claims (17)

1.一种片状零件取出装置,系将存放室内散状放置的方柱状的片状零件以规定方向1个个取出并导向下方的片状零件取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配置在存放室下部的、以面接触状态作相对移动的2个取出构件;
在2个取出构件之间形成的通道,所述2个取出构件以面接触状态作相对移动时以规定方向1个个取出存放室内的片状零件并靠自身重量使其通向下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状零件取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2个取出构件分别具有平面,各自的平面以面接触的状态相对地且直线地作往复移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片状零件取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2个取出构件的移动方向是上下方向,且一侧的取出构件的上端通过另一侧的取出构件的上端而作往复移动。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片状零件取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2个取出构件的相对的往复移动的距离大于片状零件的长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状零件取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2个取出构件分别具有曲面,各自的曲面以面接触的状态作相对的旋转移动。
6.如权利要求1、2、3或5所述的片状零件取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道由在所述2个的取出构件中至少一个的接触面上形成的槽所构成。
7.如权利要求1、2、3或5所述的片状零件取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道的横截面形状是与所述片状零件的端面形状相似的。
8.如权利要求1、2、3或5所述的片状零件取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通道内设有对零件移动进行导向的导向构件。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片状零件取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向构件是具有与所述片状零件端面形状相似的内孔的管。
10.如权利要求1、2、3或5所述的片状零件取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2个取出构件中的至少一个上,设有对所述片状零件向所述通道上端进行引导的导向面。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片状零件取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向面是曲面。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片状零件取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向面是倾斜面。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片状零件取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向面是具有台阶的倾斜面。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片状零件取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导向面上设有与所述通道上端连续的槽。
15.如权利要求1、2、3或5所述的片状零件取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对移动的取出构件施加振动的振动作用机构。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片状零件取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振动作用机构由波形面和随取出构件的移动而与所述波形面接触并作相对移动的突起所构成。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片状零件取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波形面设在取出构件上,所述突起设在支承取出构件的部分上。
CN97108754A 1996-12-17 1997-12-17 片状零件取出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30963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8337247A JPH10178297A (ja) 1996-12-17 1996-12-17 部品供給装置の部品取込機構
JP337247/96 1996-12-17
JP337247/1996 1996-12-1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11161A CN1211161A (zh) 1999-03-17
CN1130963C true CN1130963C (zh) 2003-12-10

Family

ID=183068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710875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30963C (zh) 1996-12-17 1997-12-17 片状零件取出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4) US6062423A (zh)
JP (1) JPH10178297A (zh)
KR (1) KR100277371B1 (zh)
CN (1) CN1130963C (zh)
HK (1) HK1017968A1 (zh)
TW (1) TW402163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78297A (ja) * 1996-12-17 1998-06-30 Taiyo Yuden Co Ltd 部品供給装置の部品取込機構
JPH11220290A (ja) * 1998-02-03 1999-08-10 Taiyo Yuden Co Ltd チップ部品取込装置
JP3259680B2 (ja) * 1998-04-07 2002-02-25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チップ状電子部品供給装置
JP3459786B2 (ja) * 1999-02-18 2003-10-27 富士機械製造株式会社 バルクフィーダおよびチップ供給システム
JP2001026316A (ja) * 1999-05-12 2001-01-30 Fuji Mach Mfg Co Ltd 整列供給装置
US6237804B1 (en) * 1999-05-17 2001-05-29 Van Collin Peery Pill dispensing apparatus
JP3498692B2 (ja) * 1999-10-18 2004-02-16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チップ部品の供給装置
JP4587556B2 (ja) * 2000-07-03 2010-11-24 太陽誘電株式会社 電子部品供給装置
DE10236425B4 (de) * 2002-08-08 2009-10-01 Bernd Schechinger Richt- und Fördergerät für Kegelrollen umfassend einen Aufgabetrichter mit nachgeschalteter Rollenzuführeinheit sowie Richt- und Fördermittel
US7066350B2 (en) * 2002-08-21 2006-06-27 Aylward Enterprises, Inc. Feeder tube for filling containers with pills
WO2005003002A1 (ja) * 2003-07-08 2005-01-13 Asahi Seiki Co., Ltd. 細部品の供給装置
JPWO2005072042A1 (ja) * 2004-01-26 2007-09-06 ドーヴァー テクノロジーズ 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電子部品自動装着装置及び部品在庫管理装置
DE102005018651A1 (de) * 2005-04-21 2006-10-26 Uhlmann Pac-Systeme Gmbh & Co Kg Vorrichtung zum Orientieren und Weitertransport von Schüttgut
US7523594B2 (en) * 2005-08-24 2009-04-28 Greenwald Technologies,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ackaging solid pharmaceutical and/or nutraceutical products and automatically arranging the solid pharmaceutical and nutraceutical products in a linear transmission system
JP4617244B2 (ja) * 2005-11-08 2011-01-19 富士通株式会社 部品供給装置及び部品供給方法
US7464803B2 (en) * 2006-07-24 2008-12-16 Eastman Kodak Company Orientating apparatus
DE102006035268A1 (de) * 2006-07-31 2008-02-07 Dr. August Oetker Nahrungsmittel Kg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dosierten Abgeben eines schütt- oder rieselfähigen Gutes
FR2933631B1 (fr) * 2008-07-10 2010-08-27 Jean Yves Delattre Dispositif de distribution automatique de composants
DE102012209503A1 (de) * 2012-06-05 2013-12-05 Balda Medical Gmbh & Co. Kg Spendervorrichtung für Festkörperportionen sowie Verfahren zum Spenden von Festkörperportionen
CN106392528A (zh) * 2015-07-31 2017-02-15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工件供给装置、机器人以及机器人系统
US10179705B2 (en) * 2016-11-16 2019-01-15 Sensata Technologies, Inc. Feeder and method for feeding components into an assembly line
CN106829333B (zh) * 2016-12-27 2018-11-16 重庆润跃机械有限公司 齿轮的运输装置
TWI619658B (zh) * 2017-06-09 2018-04-01 All Ring Tech Co Ltd Electronic component sorting method and device
CN107187892B (zh) * 2017-06-12 2023-04-18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隔管上料装置及穿线设备
CN110510374B (zh) * 2019-10-14 2021-02-12 杭州富阳新堰纸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包装过程中用于筛选整理的装置
CN112317486B (zh) * 2020-10-16 2021-08-31 苏州煊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的花盆清洗装置
US11738418B2 (en) * 2020-12-10 2023-08-29 Air Way Automation, Inc. Fastener delivery arrangement and related method
CN115072358B (zh) * 2022-05-18 2024-01-30 科来思(深圳)科技有限公司 自动排杯装置
CN115092646A (zh) * 2022-05-18 2022-09-23 科来思(深圳)科技有限公司 震动式物料仓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922290A1 (de) * 1979-05-31 1980-12-04 Boucherie Nv G B Vorrichtung zum orientieren von werkstuecken, insbesondere buerstenkoerpern
US4343997A (en) * 1980-07-14 1982-08-10 Siemens Medical Laboratories, Inc. Collimator assembly for an electron accelerator
US4457451A (en) * 1980-09-29 1984-07-03 Sony Corporation Apparatus for feeding electric circuit elements
US4459743A (en) * 1980-12-05 1984-07-17 J. Osawa Camera Sales Co., Ltd. Automatic mounting apparatus for chip components
JPS59148400A (ja) * 1983-02-14 1984-08-25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チツプ部品の取付装置
JPS62140030U (zh) * 1986-02-26 1987-09-03
JPH05247882A (ja) * 1992-02-28 1993-09-24 Hoechst Gosei Kk ガラス繊維紙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07176893A (ja) * 1993-12-20 1995-07-14 Tdk Corp 角チップ部品供給方法及び装置
JP3430604B2 (ja) * 1993-12-28 2003-07-28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チップ部品供給装置
JPH07212085A (ja) * 1994-01-24 1995-08-1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チップ部品供給装置
JP3663651B2 (ja) * 1994-06-15 2005-06-22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チップ部品供給装置
EP0805620B1 (en) * 1996-05-01 2002-02-20 Pop Man Corporation Apparatus for feeding chip components
JPH10178297A (ja) * 1996-12-17 1998-06-30 Taiyo Yuden Co Ltd 部品供給装置の部品取込機構
JP3579234B2 (ja) * 1997-12-09 2004-10-20 太陽誘電株式会社 チップ部品供給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11161A (zh) 1999-03-17
US20020011398A1 (en) 2002-01-31
KR100277371B1 (ko) 2001-01-15
US6290095B1 (en) 2001-09-18
US6655547B2 (en) 2003-12-02
JPH10178297A (ja) 1998-06-30
KR19980064157A (ko) 1998-10-07
US20010052446A1 (en) 2001-12-20
US6062423A (en) 2000-05-16
TW402163U (en) 2000-08-11
HK1017968A1 (en) 1999-1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0963C (zh) 片状零件取出装置
CN1220118C (zh) 图像读取设备
CN1376288A (zh) 集成电路卡片编程模块、系统和方法
CN1269122A (zh) 零件安装机
CN1264149C (zh) 盘驱动器
CN1774167A (zh) 元件安装机的带进料器和用带进料器自动设定带的初始位置的方法
CN101035725A (zh) 基板输送装置
CN1787954A (zh) 薄板支撑体
CN1819416A (zh) 线性电动机装置
CN2795166Y (zh) 在图像阅读设备中的给纸器
CN1181689A (zh) 片状零件供给装置
JPH10208844A (ja)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用コネクタ端子の実装装置
CN1691886A (zh) 电子器件供给装置
CN1611427A (zh) 零件排列装置
CN1207168C (zh) 盖的供给装置
CN1138265C (zh) 盘再生机的盘运送装置
US20070059075A1 (en)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film cartridge and for feeding plate material
CN1183024A (zh) 片状零件供给装置及其所使用的吸附盘
CN1262162C (zh) 电子部件安装装置
CN109994573B (zh) 电池片规整叠片装置
CN1768562A (zh) 盘式部件供应装置
CN1190703C (zh) 胶片盒的制造系统和方法
CN1600658A (zh) 衬底搬进搬出装置和方法及衬底搬送装置和方法
JPH06183568A (ja) 包装容器の自動供給装置
CN1136568C (zh) 具有换盘功能的盘复制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31210

Termination date: 2013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