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71631A - 线束 - Google Patents

线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71631A
CN112771631A CN201980062965.4A CN201980062965A CN112771631A CN 112771631 A CN112771631 A CN 112771631A CN 201980062965 A CN201980062965 A CN 201980062965A CN 112771631 A CN112771631 A CN 1127716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 harness
electric wire
wire
metal member
condu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6296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771631B (zh
Inventor
索非亚·巴里拉罗
丹治亮
野村康
平井宏树
东小园诚
水野芳正
后藤幸一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7716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716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7716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7163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7/00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01B7/08Flat or ribbon cab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0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2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 B60R16/0207Wire harnesses
    • B60R16/0215Protecting, fastening and routing means therefo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7/00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01B7/40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with arrangements for facilitating mounting or secur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Installation Of Indoor Wiring (AREA)
  • Insulated Conductors (AREA)
  • Details Of Indoor Wiring (AREA)

Abstract

线束具备:电线,具有线状的导体及包覆该导体的绝缘层;及散热部,用于将所述电线固定于金属构件。

Description

线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线束。
本申请主张基于2018年9月28日申请的日本申请第2018-184719号的优先权,援引所述日本申请所记载的全部记载内容。
背景技术
最近的车的倾向表示:下一代的车必须有趣且有魅力并且响应高水准的安全性及舒适性的要求。但是,从技术的观点制造高效率的车主要因电气设备及线束所占的空间增大而成为了关于车辆内部的更舒适的空间进行考虑的妨碍。
对于线束,通常,为了使周围环境及振动的影响降低,通过缠带或保护件(保护片)而全部电线被汇集成尽量紧凑的形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该线束例如通过夹子构件或带夹构件而固定于车身的被安装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07279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6-3423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向车身的配置或安装时,线束被设计成占据尽量小的空间,但由于其长度和形状而依然太大,另外,由于经由所述夹子构件等而固定于车身的被安装部,所以在省空间化上存在界限。另外,若考虑使由通电引起的电线的温度上升处于一定的范围内,则难以减小现状的电线的尺寸(截面积)。
本发明鉴于这样的情况而完成,目的在于提供能够谋求省空间化的线束。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一方案的线束具备:电线,具有线状的导体及包覆该导体的绝缘层;及散热部,用于将所述电线固定于金属构件。
发明效果
根据上述发明,能够谋求省空间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线束的一实施方式的剖视说明图。
图2是本发明的线束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剖视说明图。
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线束的配置例的俯视说明图。
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线束的配置例的俯视说明图。
图5是本发明的线束的又一实施方式的剖视说明图。
图6是本发明的线束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剖视说明图。
图7是本发明的线束的又一实施方式的剖视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说明〕
首先,列举本发明的实施方案来说明。
本发明的一方案的线束(1)具备:电线,具有线状的导体及包覆该导体的绝缘层;及散热部,用于将所述电线固定于金属构件。
在本方案的线束中,由被绝缘层包覆的导体构成的电线通过散热部而固定于金属构件。由此,通过电流在导体中流动而产生的热通过散热部而向作为车身的一部分的车门饰板、加强杆、车顶件等金属构件传递。换言之,通过使电线和车身的金属构件经由散热部而接触,能够使通过通电而产生的热向金属构件中分散。其结果,能够使从使由通电引起的电线的温度上升处于一定的范围内的观点规定的导体的截面积比以往小。另外,由于是不使用以往的夹紧构件等辅助用具而将电线经由散热部而固定于作为车身的一部分的金属构件的结构,所以能够减小线束的车身内部的占有空间。
(2)在上述(1)的线束中,能够设为,所述散热部包含沿着所述电线的轴向而连续或非连续地设置的带体。在散热部包含沿着电线的轴向而连续地设置的带体的情况下,能够使通过向导体通电而产生的热高效地向金属构件分散。另外,在散热部包含沿着电线的轴向而非连续地设置的带体的情况下,通过将电线的一部分设为未经由散热部固定于金属构件的非束缚部分,能够抑制因电线与金属构件的热膨胀之差而在电线上反复作用应力从而该电线损伤。
(3)在上述(1)或(2)的线束中,能够将所述散热部设为包含热熔粘接剂。在该情况下,能够通过热熔粘接剂而简单地将电线固定于车身的金属构件。
(4)在上述(3)的线束中,能够将所述热熔粘接剂设为聚酯系的粘接剂。在该情况下,能够通过聚酯系的粘接剂而简单地将电线固定于车身的金属构件。
(5)在上述(3)或(4)的线束中,优选的是,所述热熔粘接剂含有热传导性填充剂。在该情况下,通过利用含有热传导性填充剂的热熔粘接剂将电线固定于车身的金属构件,能够使通过通电而产生的热向金属构件高效地分散。
(6)在上述(1)的线束中,能够将所述散热部设为铆钉。在该情况下,能够使通过向电线通电而产生的热经由金属制的铆钉而向车身的金属构件分散。
(7)在上述(1)或(2)的线束中,能够将所述散热部设为超声波熔接部。在该情况下,能够通过将电线超声波熔接于金属构件而将该电线固定于金属构件。
(8)在上述(1)或(2)的线束中,能够设为,所述散热部包含粘合剂。在该情况下,能够通过粘合剂而简单地将电线固定于车身的金属构件。
(9)在上述(8)的线束中,优选的是,所述粘合剂含有热传导性填充剂。在该情况下,通过利用含有热传导性填充剂的粘合剂将电线固定于车身的金属构件,能够使通过通电而产生的热向金属构件高效地分散。
(10)在上述(1)~(9)的线束中,能够设为,所述导体具有比基于电线的容许电流而使用JASO D609所规定的式子推定的该电线的导体的截面积小的截面积。在该情况下,通过减小导体的截面积,能够使包含该导体的线束的占有空间比以往小。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详情〕
以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线束。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不限定于这些例示,由请求保护的范围表示,意在包含与请求保护的范围均等的含义及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线束1的剖视说明图。线束1具备电线2和作为散热部的热熔粘接剂层3。电线2具有横截面为圆形的线状的导体4及包覆该导体4的绝缘层5。
导体4由铜、铁、铝等金属制作,用作通信用或电力供给用。绝缘层5能够由聚氯乙烯(PVC)、聚乙烯、聚丙烯等合成树脂、合成橡胶等制作。
热熔粘接剂层3直接设置于供线束1配置或固定的作为车身的一部分的车门饰板、加强杆、车顶件等金属构件6的表面上。换言之,热熔粘接剂层3与金属构件6的表面直接接触。作为构成热熔粘接剂层3的热熔粘接剂,例如能够使用聚酯系的粘接剂、烯烃系的粘接剂。其中,从抑制由绝缘层中的可塑剂引起的劣化这一点来看,作为热熔粘接剂,优选使用聚酯系的粘接剂。电线2通过设置于金属构件6的表面的热熔粘接剂层3而固定于金属构件6。
由于电线2通过直接设置于金属构件6上的热熔粘接剂层3而固定于该金属构件6,所以通过在导体4中流动电流而产生的热通过热熔粘接剂层3而向金属构件6传递。换言之,能够使通过通电而在导体4产生的热经由热熔粘接剂层3而向金属构件6中分散。其结果,能够使从使由通电引起的温度上升处于一定的范围内的观点规定的导体4的截面积比以往小。即,能够使电线2比以往细而减小线束1所占的空间。
电线2的导体4的容许电流能够使用JASO D609所规定的以下的式(1)来算出。
I2r=(T1-T2)/R……(1)
在式(1)中,I是容许电流,r是导体电阻,T1是导体温度界限点,T2是周围温度,R是热阻。另外,R=R1+R2,R1是绝缘体的热阻,R2是表面热阻,能够分别通过以下的式(2)~(3)而算出。
R1=(P1/2π)ln(d2/d1)……(2)
R2=10P2/πd2……(3)
在式(2)中,P1是绝缘体的固有热阻,例如在聚氯乙烯的情况下,P1=600℃/W/cm3。另外,d1是导体的外径,d2是绝缘体的外径。
另外,在式(3)中,P2是电线的固有表面热阻,在d2≤12.5mm时,P2=300+32d2,在d2>12.5mm时,P2=700。
若将周围温度T2设为例如40℃,适当设定绝缘层的厚度{(d2-d1)/2}、流向导体的电流值及该导体能够经受的温度即导体温度界限点,则由于r、P1、P2是由导体的材料等确定的常数,所以能够推定此时需要的导体的外径d1。在本实施方式的线束1中,由于电线2通过以与车身的金属构件6直接接触的方式设置的作为散热部的热熔粘接剂层3而固定于该金属构件6,所以能够使在通电时在电线2中产生的热向金属构件6分散。换言之,在电流值相同的情况下,即使使导体2的外径比以往小,也能够设为导体温度界限点以下。
作为散热部的热熔粘接剂层3沿着电线2而呈带状设置,但其宽度w相对于绝缘层5的外径D能够设为例如1D~10D、优选1D~3D。
在构成热熔粘接剂层3的热熔粘接剂中,为了使热传导性提高,优选含有例如氧化铝、氮化硼等热传导性的填充剂。由此,能够将通过通电而电线产生的热高效地向金属构件6传递,使热向该金属构件6中分散。
需要说明的是,也能够取代热熔粘接剂而使用丁基胶带、丙烯酸泡沫等粘合剂。在该情况下,包含粘合剂的粘合剂层作为将电线2固定于金属构件6的散热部发挥功能。另外,粘合剂与热熔粘接剂的情况同样,优选使该粘合剂含有前述的热传导性的填充剂。另外,也能够取代热熔粘接剂而使用UV固化粘接剂。
图2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线束11的剖视说明图。本实施方式的线束11与图1所示的线束1不同的点在于,在图1所示的线束1中,作为散热部而使用热熔粘接剂层3,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散热部而使用对电线12应用超声波而得到的超声波熔接部13。即,在本实施方式中,不是使用热熔粘接剂层3这一与电线2相独立的构件来将该电线2固定于金属构件6,而是对构成电线12的绝缘层15应用超声波而将该绝缘层15的一部分熔融,使该熔融后的部分向金属构件16附着而设为超声波熔接部13。需要说明的是,在图2中,标号14是由绝缘层15包覆的横截面为圆形的线状的导体。
若对在金属构件16上以与该金属构件16接触的方式配置的电线12通过超声波熔接机(未图示)而施加超声波振动(例如,比20khz大的频率的振动)并将该电线12加压,则与金属构件16接触的电线12的部分熔融,该熔融的部分将电线12和金属构件16熔接。通过超声波熔接,能够实现金属构件16和绝缘层15这些互相不同的材料间的接合。
在图2所示的实施方式中也是,由于电线12通过直接设置于金属构件16上的超声波熔接部13而固定于该金属构件16,所以通过在导体14中流动电流而产生的热通过超声波熔接部13而向金属构件16传递。换言之,能够使通过通电而在导体14产生的热向金属构件16中分散。
图3~4示出了前述的实施方式的线束1、11的配置例,是从与构成线束1、11的电线2、12的轴心正交的方向且与供该线束1、11固定的金属构件6、16的面正交的方向观察时的俯视说明图。
在图3所示的例子中,作为散热部的热熔粘接剂层3或超声波熔接部13包含沿着电线2、12的轴向而连续地设置的带体。在将散热部沿着电线2、12的轴向而连续地呈带状设置的情况下,能够使通过向导体4、14通电而产生的热高效地向金属构件6、16分散。
另一方面,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作为散热部的热熔粘接剂层3或超声波熔接部13包含沿着电线2、12的轴向而非连续地设置的带体。更详细而言,仅在呈波形状配置的电线2、12的直线状的部分设置有细长的带状的散热部。通过将散热部沿着电线2、12的轴向而非连续地设置,将该电线2、12的一部分(在图4的例中是电线2、12的曲线状的部分)设为未经由散热部固定于金属构件6、16的非束缚部分,能够抑制因电线2、12与金属构件6、16的热膨胀之差而在电线2、12上反复作用应力从而该电线2、12损伤。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由于通过将相邻的散热部间设为曲线状的部分而对电线2、12提供了变形的余裕度,所以能够进一步抑制由上述热膨胀之差引起的电线2、12的损伤。因此,在设计上例如呈L字状弯曲而配置电线的情况下,通过将该弯曲的角部的前后设为不设置散热部的非束缚的部分,能够抑制由上述热膨胀之差引起的电线的损伤。
图5是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式的线束21的剖视说明图。线束21具备电线22和作为散热部的铆钉23。电线22具有横截面为圆形的线状的导体24及包覆该导体24的绝缘层25。
本实施方式的线束21与图1~4所示的线束1、11不同,不是利用热熔粘接剂层3或超声波熔接部13通过粘接、熔接而固定于金属构件6、16,而是由铆钉23机械地固定于金属构件26。作为铆钉23,能够使用能够从金属构件26的单侧将电线22固定于该金属构件26的盲孔铆钉等。在盲孔铆钉中,需要预先在金属构件26形成孔,但与通常的铆钉、自冲铆钉等类似的技术相比能够接合广泛的厚度的构件。使用的铆钉的种类能够根据金属构件及后述的绝缘层的延长部的特性、厚度而选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采用基于铆钉23的固定法的情况下,包覆导体24的绝缘层25需要除了设置于该导体24的周围的部分以外还设置用于与铆钉23卡合的延长部25a。该延长部25a从将电线22可靠地固定于金属构件26这一观点来看,优选设置于该电线22的导体24的两侧(在图5中是导体24的右侧及左侧)。
在图5所示的实施方式中也是,由于电线22通过与金属构件26直接接触的铆钉23而固定于该金属构件26,所以通过在导体24中流动电流而产生的热通过绝缘层25及铆钉23而向金属构件26传递。换言之,能够使通过通电而在导体24产生的热向金属构件26中分散。
图6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线束31的剖视说明图。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电线32的导体34包含使多个单线聚集而成的捻线。另外,共用的绝缘层35将并列配置的4条捻线包覆。线束31通过利用盲孔铆钉等铆钉33将绝缘层35的延长部35a固定于金属构件36而固定于该金属构件36。
在图6所示的实施方式中也是,由于电线32通过与金属构件36直接接触的铆钉33而固定于该金属构件36,所以通过在导体34中流动电流而产生的热通过绝缘层35及铆钉33而向金属构件36传递。换言之,能够使通过通电而在导体34产生的热向金属构件36中分散。
〔实验例〕
接着,对确认本发明的线束的散热性的实验例进行说明。
[实验例1]
表1示出了通过超声波熔接而将电线固定于车身的金属构件(钢)的情况下(实验No.1~7)的剥离强度和通电时的电线的温度。另外,为了比较而示出了未固定于金属构件等的电线单独的情况下(实验No.11~13)的通电时的电线的温度。电线的规格及超声波熔接的条件如表1所示。导体由铜制作。
[表1]
Figure BDA0002991939590000111
从表1可知:通过利用作为散热部的超声波熔接部将电线固定于金属构件,与电线单独的情况相比,能够使通电时的电线的温度下降。另外,可知:通过超声波熔接,能够以一定的强度将电线固定于金属构件。
[实验例2]
表2示出了如图6所示那样使用铆钉将具有包含捻线的导体的电线固定于车身的金属构件的情况下(实验No.8~10)的剥离强度和通电时的电线的温度。另外,为了比较而示出了未固定于金属构件等的电线单独的情况下(实验No.14~16)的通电时的电线的温度。电线的规格如表2所示。导体由铜制作。
[表2]
Figure BDA0002991939590000121
从表2可知:通过利用作为散热部的铆钉(盲孔铆钉)将电线固定于金属构件,与电线单独的情况相比,能够使通电时的电线的温度下降。另外,可知:通过铆钉,能够以一定的强度将电线固定于金属构件。可知:与基于超声波熔接的固定相比,在使用铆钉来固定电线时,能够得到大的剥离强度。
前述的各种实施方式的线束不使用以往的夹紧构件等辅助用具地固定于车身的金属构件。另外,线束不是在车内空间中以与车身分离的方式设置,而是以与该车身接触的方式设置。这样,本发明的线束从以往的三维形状变换为二维的设计,其结果,能够节约车内空间,并且能够使制造的自动化容易。在以往的线束中,向车身的固定等基于人工的作业留下了很多,但利用散热部将电线固定于车身的所述实施方式的线束是单纯的设计且不需要很多工序,因此能够容易地谋求自动化。
另外,为了将电线固定于车身,能够采用粘接、粘合、超声波熔接、铆钉等多样的手段,因此能够根据不锈钢、铝、镁合金等构成车身的多样的材料而适当选定电线的固定手段。
另外,根据前述的实施方式,通过使通电时的电线的散热性提高,能够减小该电线的尺寸,另外,能够省略用于将线束固定于车身的夹紧构件等辅助用具的使用,因此能够使该线束的重量减小。由此,能够使车辆重量减小,作为结果,能够使车辆燃料经济性提高。
〔其他的变形例〕
本发明不限定于前述的实施方式,能够在请求保护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
例如,在前述的实施方式中,在金属构件的平坦的表面固定线束,但如图7所示,也能够在金属构件40的表面形成槽41,在该槽41的底面41a固定线束42。在该情况下,在通电时在线束42的电线43中产生的热经由将该电线43固定于槽41的底面41a的热熔粘接剂等散热部44而向金属构件40分散。在槽41内,可以如图7所示那样配置1条线束42,也可以增大槽41的宽度而在该槽41的底面41a排列配置多条线束。
另外,在前述的实施方式中,关于呈波状配置的电线非连续地设置散热部,但在关于呈直线状配置的电线非连续地设置了散热部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由热膨胀之差引起的电线的损伤。
另外,在前述的实施方式中,电线是露出的状态,但也能够在该电线上粘贴由铜、铝等构成的金属片或金属网。在该情况下,通过粘贴金属片或金属网,能够使在通电时电线产生的热的散热性提高。另外,在金属片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噪声的传播。
另外,在前述的实施方式中,在金属构件的表面直接设置热熔粘接剂等散热部,但为了使与电线的紧贴性提高,也能够在该金属构件的表面进行防蚀、粗面化、涂装等表面处理。例如,作为涂装,能够将与构成电线的绝缘层的合成树脂相同的绝缘树脂向供电线固定的金属构件的表面涂装。
标号说明
1 线束
2 电线
3 热熔粘接剂层
4 导体
5 绝缘层
6 金属构件
11 线束
12 电线
13 超声波熔接部
14 导体
15 绝缘层
16 金属构件
21 线束
22 电线
23 铆钉
24 导体
25 绝缘层
26 金属构件
31 线束
32 电线
33 铆钉
34 导体
35 绝缘层
36 金属构件
40 金属构件
41 槽
41a 底面
42 线束
43 电线
44 散热部

Claims (10)

1.一种线束,
具备:电线,具有线状的导体及包覆该导体的绝缘层;及散热部,用于将所述电线固定于金属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
所述散热部包含沿着所述电线的轴向而连续或非连续地设置的带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线束,
所述散热部包含热熔粘接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束,
所述热熔粘接剂是聚酯系的粘接剂。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线束,
所述热熔粘接剂含有热传导性填充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
所述散热部是铆钉。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线束,
所述散热部是超声波熔接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线束,
所述散热部包含粘合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线束,
所述粘合剂含有热传导性填充剂。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线束,
所述导体具有比基于电线的容许电流而使用JASO D609所规定的式子推定的该电线的导体的截面积小的截面积。
CN201980062965.4A 2018-09-28 2019-03-18 线束的固定构造 Active CN11277163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84719 2018-09-28
JP2018184719 2018-09-28
PCT/JP2019/011094 WO2020066071A1 (ja) 2018-09-28 2019-03-18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71631A true CN112771631A (zh) 2021-05-07
CN112771631B CN112771631B (zh) 2022-11-15

Family

ID=699513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62965.4A Active CN112771631B (zh) 2018-09-28 2019-03-18 线束的固定构造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017025A1 (zh)
JP (1) JP7298621B2 (zh)
CN (1) CN112771631B (zh)
WO (1) WO2020066071A1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315641A (ja) * 1995-05-15 1996-11-29 Mitsubishi Cable Ind Ltd フラット電線
JP2003229695A (ja) * 2002-02-01 2003-08-15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電磁波シールド材、及び電磁波シールド付きフラットケーブル
JP2004009888A (ja) * 2002-06-06 2004-01-15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ワイヤハーネスの車体固定構造および固定方法
JP2011065862A (ja) * 2009-09-17 2011-03-31 Toyota Motor Corp ケーブル構造
JP2012234638A (ja) * 2011-04-28 2012-11-29 Auto Network Gijutsu Kenkyusho:Kk 強磁性絶縁電線及びワイヤーハーネス
JP2018055778A (ja) * 2016-09-26 2018-04-05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フラット電線、フラット電線積層体及びフラット電線の固定構造
JP2018107250A (ja) * 2016-12-26 2018-07-05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回路体、回路体の製造方法、及び、回路体の製造装置
WO2018155166A1 (ja) * 2017-02-23 2018-08-30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
JP2018137208A (ja) * 2017-02-23 2018-08-30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032622A (zh) * 1973-07-26 1975-03-29
US4413656A (en) * 1980-09-13 1983-11-08 Raychem Limited Wrap-around device
JPS6321145Y2 (zh) * 1981-03-06 1988-06-10
US4759811A (en) * 1982-01-21 1988-07-26 Raychem Corporation Method for repair or accessing pressurized cable
US4874908A (en) * 1987-07-08 1989-10-17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Wiring harness
GB8723213D0 (en) * 1987-10-02 1987-11-04 Raychem Ltd Terminating electrical cable screen
JP2545467B2 (ja) * 1989-09-26 1996-10-16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電子装置の放熱構造
JPH0745849Y2 (ja) * 1990-05-31 1995-10-18 信越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装着用熱伝導性電気絶縁シート
JP2002249004A (ja) * 2001-02-22 2002-09-03 Yazaki Corp 溶融部材およびワイヤハーネスの配策方法
JP2006004852A (ja) * 2004-06-21 2006-01-05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The 電子部品内蔵コネクタ
WO2006088853A1 (en) * 2005-02-14 2006-08-24 Intier Automotive Inc. Trim panel with wiring harness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CN101263756B (zh) * 2005-09-13 2010-09-01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车辆导体
JP5078572B2 (ja) * 2007-11-27 2012-11-21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銅電線とアルミニウム電線とのジョイント構造およびジョイント方法
EP2637178A4 (en) * 2010-11-05 2017-11-01 LS Cable Ltd. Insulating composition and electric cable comprising same
JP5807477B2 (ja) * 2011-09-22 2015-11-10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
WO2013119515A1 (en) * 2012-02-08 2013-08-15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Application of a continuous substrate with segmented adhesive
JP6020293B2 (ja) * 2013-03-28 2016-11-02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ケーブル付きカーペットおよびケーブル付カーペットの製造方法
TWM518392U (zh) * 2015-11-13 2016-03-01 Kings Metal Fiber Technologies 膠線結構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315641A (ja) * 1995-05-15 1996-11-29 Mitsubishi Cable Ind Ltd フラット電線
JP2003229695A (ja) * 2002-02-01 2003-08-15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電磁波シールド材、及び電磁波シールド付きフラットケーブル
JP2004009888A (ja) * 2002-06-06 2004-01-15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ワイヤハーネスの車体固定構造および固定方法
JP2011065862A (ja) * 2009-09-17 2011-03-31 Toyota Motor Corp ケーブル構造
JP2012234638A (ja) * 2011-04-28 2012-11-29 Auto Network Gijutsu Kenkyusho:Kk 強磁性絶縁電線及びワイヤーハーネス
JP2018055778A (ja) * 2016-09-26 2018-04-05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フラット電線、フラット電線積層体及びフラット電線の固定構造
JP2018107250A (ja) * 2016-12-26 2018-07-05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回路体、回路体の製造方法、及び、回路体の製造装置
WO2018155166A1 (ja) * 2017-02-23 2018-08-30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
JP2018137208A (ja) * 2017-02-23 2018-08-30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066071A1 (ja) 2020-04-02
JPWO2020066071A1 (ja) 2021-11-25
JP7298621B2 (ja) 2023-06-27
CN112771631B (zh) 2022-11-15
US20220017025A1 (en) 2022-01-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867721B2 (en) Wire harness
US10468161B2 (en) Wiring member,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wiring member, and wiring member connection structure
US20150357722A1 (en) Electric wire with terminal metal fitting
JP2018101600A (ja) 配索材及び配索材の製造方法、並びに配索材の接続構造
JP4787535B2 (ja) シールド導電体の取付け構造
JP6110229B2 (ja) シールドハーネス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2105528B (zh) 配线构件的安装结构
CN112771631B (zh) 线束的固定构造
US20190126861A1 (en) Wire harness
JP5424462B2 (ja) シールドハーネス及びシールドハーネスの製造方法
JP6930501B2 (ja) ワイヤハーネス
JP7434043B2 (ja) 扁平電線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端子付き扁平電線ならびにワイヤーハーネス
WO2020066587A1 (ja) ワイヤハーネス
JP6838576B2 (ja) ワイヤハーネス
CN112740341A (zh) 线束
WO2018079135A1 (ja) 配線モジュール
JP7042423B2 (ja) 配線部材の固定構造
WO2021084883A1 (ja) 電線の配置構造体
JP7107298B2 (ja) 配線部材の取付構造
EP2628222B1 (en) Routing structure of a wiring harness
WO2021020129A1 (ja) 配線部材
JP7140031B2 (ja) ワイヤハーネス
WO2022153850A1 (ja) ワイヤハーネス
JP2020149999A (ja) 電磁シールド部材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JP2010055821A (ja) 導電体及び導電体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