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70557B - 作业装置 - Google Patents

作业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470557B
CN112470557B CN201980049617.3A CN201980049617A CN112470557B CN 112470557 B CN112470557 B CN 112470557B CN 201980049617 A CN201980049617 A CN 201980049617A CN 112470557 B CN112470557 B CN 11247055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ir
main body
carriage
connector
guid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4961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470557A (zh
Inventor
石谷泰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4705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705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4705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705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djusting assemblages of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3/08Monitoring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djusting assemblages of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3/04Mounting of components, e.g. of leadless components
    • H05K13/0417Feeding with belts or tapes
    • H05K13/0419Feeding with belts or tapes tape feeder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djusting assemblages of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3/08Monitoring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 H05K13/086Supply management, e.g. supply of components or of substrat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Supply And Installment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AREA)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Handcart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Abstract

作业装置具有主体部、连接器部、引导件及数据发送部。连接器部、引导件及数据发送部设置于主体部。连接器部与馈送器台车所具有的连接器嵌合。在使连接器与连接器部正对且使馈送器台车朝向主体部靠近时,引导件以使连接器与连接器部嵌合的方式引导馈送器台车。数据发送部在连接器与连接器部嵌合后,通过连接器向馈送器台车发送数据。

Description

作业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过馈送器台车所具有的连接器向馈送器台车发送数据的作业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在基板安装部件来制造安装基板的部件安装装置。向这样的部件安装装置供给部件的零件馈送器被装配于作为其支承台使用的馈送器台车,馈送器台车在地面上移动而与部件安装装置的基台连结。零件馈送器对部件安装装置想要制造的每个安装基板决定动作内容,作为规定了该动作内容的数据的作业数据预先存储于馈送器台车或零件馈送器所具有的存储器。在将零件馈送器的作业数据存储于存储器的情况下,在使馈送器台车与数据管理装置电连接后,从数据管理装置向存储器发送数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63116号公报
发明内容
然而,在上述数据的发送作业中,将馈送器台车的连接器与数据管理装置的连接器连接的作业需要作业者通过手动作业进行,作业性不好。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使向馈送器台车发送数据的数据发送作业的作业性提高的作业装置。
本发明的作业装置具有主体部、连接器部、引导件及数据发送部。连接器部、引导件及数据发送部设置于主体部。连接器部与馈送器台车所具有的连接器嵌合。在使连接器与连接器部正对且使馈送器台车朝向主体部靠近时,引导件以使连接器与连接器部嵌合的方式引导馈送器台车。数据发送部在连接器与连接器部嵌合后,通过连接器向馈送器台车发送数据。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能够使向馈送器台车发送数据的数据发送作业的作业性提高的作业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的作业装置的立体图。
图2A是图1所示的作业装置的俯视图。
图2B是图1所示的作业装置的主视图。
图3是包括由图1所示的作业装置发送数据的馈送器台车的部件安装装置的主要部分侧视图。
图4A是将由图1所示的作业装置发送数据的馈送器台车与零件馈送器一起示出的立体图。
图4B是示出图4A所示的馈送器台车及零件馈送器的其他立体图。
图5A是将图4A所示的馈送器台车与自主行驶车一起示出的立体图。
图5B是示出自主行驶车位于图5A所示的馈送器台车之下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6A是示出通过自主行驶车使图5A所示的馈送器台车靠近部件安装装置的基台的状况的侧视图。
图6B是示出从图6A所示的状况进展,馈送器台车与部件安装装置的基台连结后的状况的侧视图。
图7A是由图1所示的作业装置发送数据的宽型台车的立体图。
图7B是由图1所示的作业装置发送数据的窄型台车的立体图。
图8是示出图1所示的作业装置所具有的内侧引导件的结构的局部分解立体图。
图9A是示出图8所示的内侧引导件处于突出位置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9B是示出图8所示的内侧引导件处于收纳位置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0是示出图8所示的内侧引导件处于突出位置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11A是图8所示的内侧引导件所具有的连杆机构的立体图。
图11B是图11A所示的连杆机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12A是图8的左侧所示的内侧引导件的仰视图。
图12B是示出在图12A所示的内侧引导件中辊被按压的状态的仰视图。
图13是示出图9A所示的内侧引导件在突出位置由锁定销锁定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4是示出图9B所示的内侧引导件处于收纳位置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5A是示出图1所示的作业装置和图7B所示的窄型台车的立体图。
图15B是示出图7B所示的窄型台车与图1所示的作业装置连结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6A是示出图1所示的作业装置和图7B所示的窄型台车的俯视图。
图16B是示出图7B所示的窄型台车与图1所示的作业装置连结后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17A是示出图1所示的作业装置和图7A所示的宽型台车的立体图。
图17B是示出图7A所示的宽型台车与图1所示的作业装置连结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8A是示出图1所示的作业装置和图7A所示的宽型台车的俯视图。
图18B是示出图7A所示的宽型台车与图1所示的作业装置连结后的状态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图2B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作业装置1。作业装置1是将图3所示的部件安装装置2所具有的馈送器台车10作为作业对象而发送数据的装置。首先,对部件安装装置2的结构进行说明。
在图3中,部件安装装置2具有基台11、设置在基台11上的基板搬运装置12、与基台11连结的馈送器台车10、装配于馈送器台车10的零件馈送器13以及装配头14。基板搬运装置12包括一对传送机构,对从上游工序供给的基板KB进行搬运并定位在规定的位置。零件馈送器13在馈送器台车10与基台11连结的状态下,向部件供给口13K供给部件BH。装配头14具有吸附部件BH的吸嘴15,并通过在零件馈送器13与基板KB之间往复移动,将零件馈送器13供给的部件BH装配于基板KB。在应装配于基板KB的所有部件BH由装配头14装配后,基板搬运装置12将基板KB向下游工序搬运。
在这样构成的部件安装装置2中,馈送器台车10用作零件馈送器13的支承台。如图4A、图4B所示,馈送器台车10具有设置有前后左右四个车轮21的基座部22。在基座部22的上部设置有馈送器基座23。
在图4A、图4B中,馈送器基座23在左右侧方具有左右侧板23S,在背面侧(馈送器台车10与基台11连结时接近基台11的一侧)具有背面板23H。在馈送器基座23可装配多个零件馈送器13。在基座部22的左右设置有由图3所示的作业者OP操作的左右手柄24,作业者OP通过操作这些左右手柄24,能够使馈送器台车10在图2B所示的地面FL上行驶。
如图3所示,在基台11设置有连接器11K。在图3及图4B中,在基座部22的背面侧的基台对置面22F设置有与连接器11K嵌合的连接器25。作业者OP在使馈送器台车10与基台11连结时,操作左右手柄24,在使基台对置面22F朝向基台11的状态下使馈送器台车10在地面FL上行驶。然后,在使连接器25相对于连接器11K正对后,使馈送器台车10向基台11靠近。当馈送器台车10位于相对于基台11的一定范围内时,由未图示的传感器检测馈送器台车10的接近,由未图示的连结机构将馈送器台车10与基台11连结。这样一来,当馈送器台车10与基台11连结时,连接器25与连接器11K嵌合(图3)。
当馈送器台车10与基台11连结且连接器25与连接器11K嵌合时,设置于馈送器台车10的控制部10C与基台11的控制装置11C电连接,从而能够在双方之间进行数据的发送。另外,通过使与基台11连结的馈送器台车10从基台11分离,将连接器25从连接器11K拔出,能够解除馈送器台车10的控制部10C与基台11的控制装置11C的电连接。
馈送器台车10相对于基台11的连结及分离,除了如上所述那样可以由作业者OP操作左右手柄24来进行之外,还可以使用图5A、图5B所示的自主行驶车30来进行。在使用自主行驶车30的情况下,成为不经由人工的无人作业。
自主行驶车30如图5A、图5B所示具有在地面FL上行驶的行驶体31和相对于行驶体31升降自如的顶板32,并由未图示的行驶控制部通过无线控制而在地面FL上自主行驶,并使顶板32升降。自主行驶车30在抬起支承馈送器台车10时,在地面FL行驶而进入馈送器台车10的底下空间10S内(图5A中所示的箭头A),使顶板32上升(图5B中所示的箭头B),从而抬起支承馈送器台车10(图5B)。抬起支承了馈送器台车10的自主行驶车30在地面FL上自主行驶,并通过在使连接器25相对于连接器11K正对后向基台11靠近而使馈送器台车10与基台11连结(图6A→图6B)。
与部件安装装置2连结的馈送器台车10根据部件安装装置2的类型,使用左右尺寸不同的两种馈送器台车10中的一方。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两种馈送器台车10中左右尺寸相对较大的馈送器台车10称为图7A所示的宽型台车10A,将两种馈送器台车10中左右尺寸相对较小的馈送器台车10称为图7B所示的窄型台车10B。
接下来,对作业装置1进行说明。如上所述,作业装置1是将馈送器台车10作为作业对象来发送数据的装置。具体而言,进行通过馈送器台车10所具有的连接器25向馈送器台车10发送数据的作业。在此,作为便于说明作业装置1的结构的坐标轴,规定如图1所示的L轴、W轴及Z轴。L轴是向作业装置1的前后延伸的轴,W轴是向作业装置1的左右延伸的轴。另外,Z轴是向作业装置1的上下延伸的轴。
在图1~图2B中,作业装置1具有主体部41、左右的引导件42及数据发送部43。主体部41整体形成为箱状,并在前表面具有与馈送器台车10的连接器25嵌合的连接器部41K。左右的引导件42设置为从主体部41的前表面沿大致水平方向突出。当使连接器25与连接器部41K正对且使馈送器台车10朝向主体部41靠近时,引导件42以使连接器25与连接器部41K嵌合的方式引导馈送器台车10(详细情况后述)。因此,能够使连接器25与连接器部41K可靠地嵌合。需要说明的是,连接器部41K也可以根据连接器25的形状而朝向最佳方向(纵方向、倾斜方向等)配置。另外,连接器部41K也可以设置为不从主体部41突出而收纳于主体部41的内部。
数据发送部43设置于主体部41,通过与连接器部41K嵌合的连接器25将各种数据(例如零件馈送器13的作业数据)发送到馈送器台车10。连接器部41K构成为与宽型台车10A所具有的连接器25和窄型台车10B所具有的连接器25中的任一个均能够嵌合。
如图1所示,在主体部41的前表面的连接器部41K的附近部分设置有连接器锁定部41L。当连接器25与连接器部41K嵌合时,连接器锁定部41L以将连接器25锁定于主体部41的方式动作。
在图1~图2B中,主体部41具有底板部51、中间板部52、上框部53、四个柱部54、横杆部55、两个纵杆部56、两个引导安装板57、车轮止动基座58及多个车轮止动件59。底板部51、中间板部52及上框部53分别具有矩形形状,并从下侧起按照该顺序配置。底板部51、中间板部52、上框部53由向上下延伸的四个柱部54支承各自的四角。
在图1~图2B中,上框部53具有左右两个沿着L轴延伸的前后杆53a、前后两个沿着W轴延伸的横杆53b、以及在两个前后杆53a之间沿着L轴设置的两个中间前后杆53c。数据发送部43安装于中间板部52。连接器部41K与数据发送部43电连接,并从中间板部52与上框部53之间的区域向前方开口。
在图1~图2B中,横杆部55位于中间板部52与前侧的横杆53b之间,并沿着W轴延伸,其两端由前侧的两个柱部54支承。两个纵杆部56沿着Z轴延伸,且上下两端分别由横杆部55和前侧的横杆53b支承。如图8所示,两个引导安装板57的上缘部由中间前后杆53c支承,前缘部由纵杆部56支承。
在图1~图2B中,车轮止动基座58从底板部51向前侧延伸,并位于地面FL上。多个车轮止动件59分别设置于车轮止动基座58的上表面。多个车轮止动件59具有与宽型台车10A对应的、左右的外侧车轮止动件59a和与窄型台车10B对应的、左右的内侧车轮止动件59b。由于宽型台车10A的左右车轮21的间隔比窄型台车10B的左右车轮21的间隔大,因此左右的外侧车轮止动件59a的沿W轴(左右)的间隔比左右的内侧车轮止动件59b的沿W轴的间隔大。
在图1~图2B中,左右的引导件42具有与左右尺寸不同的两种馈送器台车10(宽型台车10A及窄型台车10B)对应且左右间隔不同的两种(外侧引导件61及内侧引导件62)。在该两种左右的引导件42中,左右配置的一对外侧引导件61对应于左右尺寸相对较大的宽型台车10A,左右配置的一对内侧引导件62对应于左右尺寸相对较小的窄型台车10B。这样,作业装置1与作为馈送器台车10的、宽型台车10A和比宽型台车10A左右尺寸小的窄型台车10B对应。
左右的外侧引导件61具有比宽型台车10A所具有的左右侧板23S的间隔稍大的间隔,并在宽型台车10A靠近主体部41时,以宽型台车10A的连接器25与作业装置1的连接器部41K嵌合的方式引导宽型台车10A的左右侧面(左右侧板23S的外面)。另外,左右的内侧引导件62具有比窄型台车10B所具有的左右侧板23S的间隔稍大的间隔,并在窄型台车10B靠近主体部41时,以窄型台车10B的连接器25与作业装置1的连接器部41K嵌合的方式引导窄型台车10B的左右侧面。
在图1~图2B中,左右的外侧引导件61和左右的内侧引导件62分别以沿W轴的长度(左右的长度)的中间位置与主体部41的沿W轴的长度的中心一致的方式配置。左右的外侧引导件61各自的后侧的部分固定于主体部41的前后的两个柱部54并沿大致水平方向延伸,左右的外侧引导件61各自的前侧端部(前端部)向主体部41的前侧突出地延伸。左右的外侧引导件61各自的前端部位于馈送器台车10的左右侧板23S的高度。
在图8~图9B中,经由呈直线状延伸的导轨71以及在导轨71上移动自如的滑块72而在主体部41所具有的两个引导安装板57分别安装有内侧引导件62。导轨71安装于引导安装板57的内面侧(朝向主体部41的中心的一侧),滑块72在导轨71的内面侧移动(滑动)自如。导轨71和滑块72构成为单元(滑动组件)。
内侧引导件62安装于滑块72。因此,内侧引导件62能够与滑块72一体地沿着导轨71移动(滑动),并能够在从主体部41向前方突出的位置(突出位置,图9A)与收纳于主体部41的位置(收纳位置,图9B)之间移动。
如图8~图9B及图10所示,左右的导轨71分别以前端部(前侧的端部)朝向下方的方式倾斜设置。左右的内侧引导件62分别以前端部未被朝向主体部41按压的状态通过自重位于突出位置。位于突出位置的内侧引导件62的前端部位于馈送器台车10的左右侧板23S的高度。
在图10~图11B中,在左右的内侧引导件62的前端部安装有作为抵接构件的辊73。在内侧引导件62的前端部以大致沿上下延伸的方式设置有辊支承轴73J,辊支承轴73J穿过辊73。因此,辊73在内侧引导件62的前端部绕辊支承轴73J旋转自如。
在图12A、图12B中,内侧引导件62沿着L轴延伸。在内侧引导件62的前端部(在图12A、图12B中为纸面上侧的端部)设置有沿着L轴延伸的长孔62K(也参照图11A、图11B),辊支承轴73J穿过长孔62K。因此,辊73能够与辊支承轴73J一起在辊支承轴73J能够在长孔62K内移动的范围内相对于内侧引导件62的前端部移动少许量。
在图10~图12B中,在左右的内侧引导件62各自的下表面侧设置有连杆机构74和锁定销75。连杆机构74与辊支承轴73J连结,锁定销75沿着W轴延伸并通过连杆机构74在其轴向上移动。即,锁定销75沿W轴移动。
在图10~图12B中,连杆机构74具有主臂81和副臂82。主臂81的中央部由摆动支承轴81P支承。摆动支承轴81P设置于内侧引导件62的下表面侧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即,摆动支承轴81P设置于内侧引导件62的沿着L轴的中央部。主臂81在相对于内侧引导件62的下表面平行的面内绕摆动支承轴81P摆动自如。
在图10~图12B中,副臂82的一端侧与辊支承轴73J枢接,副臂82的另一端侧通过枢轴82P与主臂81的前侧的端部枢接。如图12A、图12B所示,主臂81大致沿着L轴延伸,副臂82相对于L轴(即相对于主臂81)倾斜地延伸。
在图12A、图12B中,锁定销75通过锁定销安装轴构件75P与主臂81的后侧的端部枢接。在内侧引导件62形成有从内侧引导件62的侧面向下方延伸的锁定销引导部62H(也参照图8、图10~图11B)。
在图12A、图12B中,锁定销75沿着W轴朝向外侧(远离主体部41的中心的方向)贯通锁定销引导部62H。以下,在锁定销75的左右端部中,将贯通锁定销引导部62H的端部称为外侧端部75T。
在图11A~图12B中,在内侧引导件62的下表面设置有弹簧按压构件76。弹簧按压构件76具有向下方延伸出的凸缘部76F,凸缘部76F位于沿W轴与锁定销引导部62H对置的位置(图12A、图12B)。
在图11A~图12B中,复位弹簧77被锁定销75的靠凸缘部76F的位置穿过。复位弹簧77在主臂81与凸缘部76F之间压缩设置,锁定销75成为被复位弹簧77向从主体部41观察的左右的外侧(图12A、图12B的纸面向左)施力的状态。
在内侧引导件62位于突出位置且未对辊73作用向后方的按压力的状态(将内侧引导件62的该状态称为“初始状态”)下,锁定销75的外侧端部75T位于比滑块72的侧面向外侧伸出的位置(伸出位置)(图12A)。位于伸出位置的锁定销75的外侧端部75T从前方与主体部41所具有的引导安装板57的前缘57E抵接(图10及图13),内侧引导件62相对于主体部41被锁定。
如上所述,副臂82相对于主臂81倾斜地延伸。因此,当处于初始状态的内侧引导件62的辊73被向后侧按压时(图12B中所示的箭头P),辊支承轴73J在长孔62K内向后方移动,枢轴82P借助副臂82沿着W轴移动(图12B中所示的箭头M)。由此,由于主臂81绕摆动支承轴81P摆动(图12B中所示的箭头R),因此,锁定销75一边压缩复位弹簧77一边沿与枢轴82P移动的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图12B中所示的箭头D),锁定销75的外侧端部75T位于不从滑块72的侧面向外侧伸出的“非伸出位置”(图12A→图12B)。
当通过向后侧按压处于初始状态的内侧引导件62的辊73而使锁定销75的外侧端部75T位于非伸出位置时,内侧引导件62相对于主体部41的锁定被解除。因此,内侧引导件62随着该按压而在导轨71上向后方滑动(图9A→图9B),从而位于收纳位置(图9B及图14)。
另外,当从内侧引导件62向后方滑动了的状态起解除内侧引导件62的按压时,内侧引导件62通过自重向前方移动(图9B→图9A),从而返回到突出位置(图9A)。当内侧引导件62返回到突出位置时,至此锁定销75借助复位弹簧77的作用力而位于伸出位置,外侧端部75T与引导安装板57的前缘57E抵接。因此,内侧引导件62再次成为被锁定的状态(图9A、图10及图13)。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位于突出位置的左右的内侧引导件62分别通过设置于内侧引导件62的锁定销75锁定于主体部41,当设置于前端部的、作为抵接构件的辊73被朝向主体部41按压时,锁定销75向解除上述锁定的方向动作而能够向收纳位置滑动。
在想要由作业装置1向馈送器台车10发送数据的情况下,馈送器台车10在连接器25被设为与连接器部41K正对的姿态后靠近主体部41。此时,使馈送器台车10靠近主体部41的是作业者OP或自主行驶车30。
在此,在靠近主体部41的馈送器台车10为窄型台车10B的情况下(图15A→图15B),在后侧的左右车轮21登上左右的内侧车轮止动件59b时,相对于主体部41的进一步接近被限制。然后,与此同时,连接器25与连接器部41K嵌合(图16A→图16B)。通过使连接器25与连接器部41K嵌合,窄型台车10B成为与作业装置1连结的状态(图15B及图16B)。在窄型台车10B向主体部41靠近时,由于左右侧面(左右侧板23S的外面)由左右的内侧引导件62引导(图16A→图16B),因此,窄型台车10B的连接器25相对于作业装置1的连接器部41K可靠地嵌合。
另一方面,在靠近主体部41的馈送器台车10是宽型台车10A的情况下(图17A→图17B),在后侧的左右车轮21登上左右的外侧车轮止动件59a时,相对于主体部41的进一步接近被限制。然后,与此同时,连接器25与连接器部41K嵌合(图18A→图18B)。通过使连接器25与连接器部41K嵌合,宽型台车10A成为与作业装置1连结的状态(图17B及图18B)。在宽型台车10A向主体部41靠近时,由于左右侧面(左右侧板23S的外面)由左右的外侧引导件61引导(图18A→图18B),因此,宽型台车10A的连接器25相对于作业装置1的连接器部41K可靠地嵌合。
在靠近主体部41的馈送器台车10是宽型台车10A的情况下,宽型台车10A一边通过背面板23H向后方按压在左右的内侧引导件62各自的前端部设置的辊73,一边向主体部41侧移动。由此,左右的内侧引导件62各自的连杆机构74以使锁定销75的外侧端部75T位于非伸出位置的方式进行动作,(图12A→图12B),左右的内侧引导件62相对于主体部41的锁定被解除。因此,左右的内侧引导件62被宽型台车10A的背面板23H按压而从突出位置向后方移动(图9A→图9B),并在连接器25与连接器部41K嵌合时位于收纳位置。因此,不会因左右的内侧引导件62而妨碍向主体部41侧靠近的宽型台车10A的行进。
如上所述,当连接器25与作业装置1的连接器部41K嵌合时,成为馈送器台车10的控制部10C与作业装置1的数据发送部43电连接的状态,能够从数据发送部43向馈送器台车10侧进行数据发送。当成为能够进行数据发送的状态时,数据发送部43等待由作业者OP操作(或自动地),向馈送器台车10发送所需的数据。从数据发送部43发送的数据存储于馈送器台车10的控制部10C(或零件馈送器13)所具有的未图示的存储器。
当数据发送部43向馈送器台车10侧的数据发送结束时,馈送器台车10被从主体部41拉开。此时,将馈送器台车10从主体部41拉开的是作业者OP或自主行驶车30。当宽型台车10A从主体部41被拉开时,至此由宽型台车10A向后方按压而位于收纳位置的左右的内侧引导件62分别通过自重向前方滑动,返回到突出位置。然后,当内侧引导件62返回到突出位置时,由于通过复位弹簧77使得锁定销75突出到伸出位置而与引导安装板57的前缘57E抵接,因此,内侧引导件62再次成为锁定于主体部41的状态。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作业装置1中,通过在使连接器25与连接器部41K正对的状态下使馈送器台车10向主体部41靠近,能够使连接器25与连接器部41K嵌合。此时,由于馈送器台车10通过从主体部41突出地设置的左右的引导件42引导左右侧面,因此连接器25与连接器部41K可靠地嵌合。因此,不需要以往所需要的通过作业者OP的手动作业进行的连接器间的连接作业,从而能够提高向馈送器台车10侧发送数据的作业(数据发送作业)的作业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作业装置1中,具有与左右尺寸不同的两种馈送器台车10(宽型台车10A和窄型台车10B)对应的两种左右的引导件42(外侧引导件61和内侧引导件62),在使两种馈送器台车10中的任一种靠近主体部41的情况下,馈送器台车10都由与馈送器台车10对应的一方的引导件42(外侧引导件61或内侧引导件62)适当地引导。因此,尽管是一台作业装置1,却能够对左右尺寸不同的两种馈送器台车10进行作业(数据发送),在这方面也能够使数据发送作业的作业性提高。另外,由于不需要准备多个作业装置1,因此在成本方面也有利。另外,由于不需要通过作业者OP的手动作业进行的连接器间的连接作业,因此在由自主行驶车30搬运馈送器台车10,且自动地(无人)进行馈送器台车10相对于部件安装装置2的基台11及作业装置1的连结及分离的情况下,能够获得更好的效果。
至此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可以进行各种变形等。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朝向主体部41靠近的馈送器台车10的左右侧面进行引导的左右的引导件42具有左右的外侧引导件61和左右的内侧引导件62,但这是由于左右尺寸不同的两种馈送器台车10成为了作业装置1的作业对象。因此,在成为作业对象的馈送器台车10的种类为一种的情况下,作业装置1只要具有一种与馈送器台车10的左右尺寸对应的左右的引导件42即可。
工业实用性
提供一种能够使向馈送器台车发送数据的数据发送作业的作业性提高的作业装置。
附图标记说明:
1 作业装置
2 部件安装装置
10 馈送器台车
10A 宽型台车
10B 窄型台车
10C 控制部
10S 底下空间
11 基台
11C 控制装置
11K、25 连接器
12 基板搬运装置
13 零件馈送器
13K 部件供给口
14 装配头
15 吸嘴
21 车轮
22 基座部
22F 基台对置面
23 馈送器基座
23H 背面板
23S 侧板
24 手柄
30 自主行驶车
31 行驶体
32 顶板
41 主体部
41K 连接器部
41L 连接器锁定部
42 引导件
43 数据发送部
51 底板部
52 中间板部
53 上框部
53a 前后杆
53b 横杆
53c 中间前后杆
54 柱部
55 横杆部
56 纵杆部
57 引导安装板
57E 前缘
58 车轮止动基座
59 车轮止动件
59a 外侧车轮止动件
59b 内侧车轮止动件
61 外侧引导件
62 内侧引导件
62K 长孔
62H 锁定销引导部
71 导轨
72 滑块
73 辊
73J 辊支承轴
74 连杆机构
75 锁定销
75P 锁定销安装轴构件
75T 外侧端部
76 弹簧按压构件
76F 凸缘部
77 复位弹簧
81 主臂
81P 摆动支承轴
82 副臂
82P 枢轴。

Claims (6)

1.一种作业装置,具备:
主体部;
连接器部,其设置于所述主体部,并与馈送器台车所具有的连接器嵌合;
引导件,其设置于所述主体部,并在所述连接器与所述连接器部正对且所述馈送器台车朝向所述主体部靠近时引导所述馈送器台车,以使所述连接器与所述连接器部嵌合;以及
数据发送部,其设置于所述主体部,并在所述连接器与所述连接器部嵌合后,通过所述连接器向所述馈送器台车发送数据,
所述作业装置与作为所述馈送器台车的宽型台车以及左右尺寸比所述宽型台车小的窄型台车对应,
所述引导件包括:
在所述主体部的左右配置的一对外侧引导件,其在所述宽型台车靠近所述主体部时引导所述宽型台车;以及
在所述主体部的所述左右配置的一对内侧引导件,其配置在所述一对外侧引导件之间,并在所述窄型台车靠近所述主体部时引导所述窄型台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作业装置,其中,
在所述宽型台车被所述一对外侧引导件引导而靠近所述主体部时,所述一对内侧引导件被所述宽型台车按压而收纳于所述主体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作业装置,其中,
在所述主体部设置有一对导轨,
所述一对内侧引导件分别沿着所述一对导轨滑动,由此在从所述主体部突出的突出位置与收纳于所述主体部的收纳位置之间移动自如,
在所述宽型台车被所述一对外侧引导件引导而靠近所述主体部时,所述一对内侧引导件各自的前端部由所述宽型台车朝向所述主体部按压,所述一对内侧引导件从所述突出位置向所述收纳位置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作业装置,其中,
所述一对内侧引导件以所述各自的前端部朝向下方的方式倾斜而设置,在所述各自的前端部未被朝向所述主体部按压的状态下,所述一对内侧引导件通过自重而位于所述突出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作业装置,其中,
所述一对内侧引导件分别具有:
锁定销,其在所述一对内侧引导件位于所述突出位置时,使所述一对内侧引导件分别相对于所述主体部锁定;以及
抵接构件,其设置于所述各自的前端部,
当所述抵接构件被朝向所述主体部按压时,所述锁定销向分别释放所述一对内侧引导件的方向动作,从而所述一对内侧引导件能够分别向所述收纳位置滑动。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作业装置,其中,
在所述主体部设置有一对导轨,
所述一对内侧引导件分别沿着所述一对导轨滑动,由此在从所述主体部突出的突出位置与收纳于所述主体部的收纳位置之间移动自如,
所述一对内侧引导件分别具有:
锁定销,其在所述一对内侧引导件位于所述突出位置时,使所述一对内侧引导件分别相对于所述主体部锁定;以及
抵接构件,其设置于所述一对内侧引导件各自的前端部,
当所述抵接构件被朝向所述主体部按压时,所述锁定销向分别释放所述一对内侧引导件的方向动作,从而所述一对内侧引导件能够分别向所述收纳位置滑动。
CN201980049617.3A 2018-09-20 2019-08-02 作业装置 Active CN11247055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75512 2018-09-20
JP2018-175512 2018-09-20
PCT/JP2019/030385 WO2020059319A1 (ja) 2018-09-20 2019-08-02 作業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70557A CN112470557A (zh) 2021-03-09
CN112470557B true CN112470557B (zh) 2023-02-03

Family

ID=698869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49617.3A Active CN112470557B (zh) 2018-09-20 2019-08-02 作业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997796B2 (zh)
JP (1) JP7308390B2 (zh)
CN (1) CN112470557B (zh)
DE (1) DE112019004747T5 (zh)
WO (1) WO2020059319A1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066757A (ja) * 2007-11-26 2008-03-21 Fuji Mach Mfg Co Ltd 回路部品供給システムおよび回路部品装着システム
JP2008103592A (ja) * 2006-10-20 2008-05-0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電子部品実装装置及びパーツフィーダ交換用台車
JP2009231734A (ja) * 2008-03-25 2009-10-08 Yamaha Motor Co Ltd 表面実装機および表面実装機用の保護カバー
JP2013073948A (ja) * 2011-09-26 2013-04-22 Hitachi High-Tech Instruments Co Ltd フィーダカート及び電子部品装着装置
EP2695505A1 (en) * 2011-04-08 2014-02-12 Micronic Mydata AB Tape feeder and method for moving a carrier tape towards a picking position in a component mounting machine
WO2017130345A1 (ja) * 2016-01-28 2017-08-03 富士機械製造株式会社 ユニット交換用台車
JP2018014364A (ja) * 2016-07-19 2018-01-25 Juki株式会社 電子部品供給装置、電子部品実装装置、及び電子部品供給装置の制御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608100B1 (ko) * 2004-03-23 2006-08-02 미래산업 주식회사 표면실장기의 트롤리 교체장치
DE102008045582A1 (de) * 2007-09-06 2009-04-3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Kadoma-shi Bandschneidevorrichtung und Bandzubringer-Wechsel-Schlitten
US9669980B2 (en) * 2012-03-13 2017-06-06 Fuji Machine Mfg. Co., Ltd. Feeder management system of component mounting apparatus
JP6500211B2 (ja) 2014-09-19 2019-04-17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部品準備指示システムおよび部品準備指示方法ならびに携帯端末
EP3223593B1 (en) * 2014-11-17 2020-07-22 FUJI Corporation Tape feeder and component mounting apparatus
CN107409484B (zh) * 2015-03-03 2019-12-31 株式会社富士 带盘保持装置
JP6467634B2 (ja) * 2015-06-09 2019-02-13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部品実装システム及び部品実装システムにおける部品実装方法
CN108353527B (zh) * 2015-11-17 2020-06-02 株式会社富士 安装处理方法及安装系统
US10356970B2 (en) * 2016-02-23 2019-07-16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eeder exchanging carriage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103592A (ja) * 2006-10-20 2008-05-0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電子部品実装装置及びパーツフィーダ交換用台車
JP2008066757A (ja) * 2007-11-26 2008-03-21 Fuji Mach Mfg Co Ltd 回路部品供給システムおよび回路部品装着システム
JP2009231734A (ja) * 2008-03-25 2009-10-08 Yamaha Motor Co Ltd 表面実装機および表面実装機用の保護カバー
EP2695505A1 (en) * 2011-04-08 2014-02-12 Micronic Mydata AB Tape feeder and method for moving a carrier tape towards a picking position in a component mounting machine
JP2013073948A (ja) * 2011-09-26 2013-04-22 Hitachi High-Tech Instruments Co Ltd フィーダカート及び電子部品装着装置
WO2017130345A1 (ja) * 2016-01-28 2017-08-03 富士機械製造株式会社 ユニット交換用台車
JP2018014364A (ja) * 2016-07-19 2018-01-25 Juki株式会社 電子部品供給装置、電子部品実装装置、及び電子部品供給装置の制御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308390B2 (ja) 2023-07-14
CN112470557A (zh) 2021-03-09
US20210187677A1 (en) 2021-06-24
US11997796B2 (en) 2024-05-28
WO2020059319A1 (ja) 2020-03-26
DE112019004747T5 (de) 2021-06-02
JPWO2020059319A1 (ja) 2021-08-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073560B2 (ja) ユニット交換用台車およびそのセット方法
JP2019011667A (ja) 開口枠の連結構造
EP3739658A1 (en) Battery pack for electric work vehicle
JP4670787B2 (ja) 電子部品実装装置及びパーツフィーダ交換用台車
CN112470557B (zh) 作业装置
JP5163377B2 (ja) 電子部品実装装置およびパーツフィーダ交換用台車
JP4831028B2 (ja) 部品実装用装置の台車位置決め機構及び部品実装用装置用の台車
JP2003176021A (ja) 液晶パネルの搬送移載装置
JP2018026448A (ja) パーツフィーダ及び製造作業機
CN114450179B (zh) 牵引装置以及附带牵引装置的无人搬运车
JP7129594B2 (ja) フィーダ台車
CA2885758C (en) Printing apparatus
JP5998988B2 (ja) バッテリユニット交換装置
JP7285397B2 (ja) 部品実装装置
JP2020040510A (ja) 牽引装置
TWM595070U (zh) 推車輪組之折疊收納系統
JP2745214B2 (ja) 被運搬物等の持ち上げ移動装置
JP7257491B2 (ja) 部品供給ユニットをセットする方法または退出させる方法
CN115707195A (zh) 部件搭载装置以及台车
JP2022082736A (ja) ユニット交換用台車
JPH0650416Y2 (ja) 台車搬入搬出装置
JP2015136972A (ja) 台車装置
CN113979145A (zh) 自动化叠料设备rgv对接整体布局
KR20230074148A (ko) 파츠 피더 및 부품 장착 장치
KR200299703Y1 (ko) 자동차 도어 조립용 록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