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385C - 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0385C
CN1120385C CN98102432A CN98102432A CN1120385C CN 1120385 C CN1120385 C CN 1120385C CN 98102432 A CN98102432 A CN 98102432A CN 98102432 A CN98102432 A CN 98102432A CN 1120385 C CN1120385 C CN 1120385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male
male
reflecting body
belt
mention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81024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02633A (zh
Inventor
佐佐木顺彦
鹿野满
表研次
石高良彦
大泉满夫
高塚智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uropean and southern European Refco Group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ps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915716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H112807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1647779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H1114982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Alps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Alps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2026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026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0385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385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53Reflecting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09Filters, e.g. light shielding masks
    • G02F1/133514Colour filt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42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for double-sided display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该装置可减少液晶厚度的不均匀程度,并且反射体与透明电极层(显示电极)之间的绝缘性足够高。其包括内部设置的反射体、罩光涂层以及滤色层,该反射体具有凹凸面,该罩光涂层形成于该反射体中的凹凸面上,其使该凹凸面保持平整,该滤色层形成于该罩光涂层上,上述罩光涂层的厚度为反射体中的凹凸面的凹部深度的2倍以上。

Description

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下述的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该装置不产生视差造成的混色,对比度较高,具有优良的显示质量,可稳定地进行驱动。
背景技术
一般,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方式包括有称为具有背景光的半透光型、透光型的方式,以及称为反射型的方式。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为只通过太阳光、照明光等外部光以无黑底的方式进行显示的液晶显示装置,该装置多用于比如,薄型的、重量较轻,以及要求较低耗电量的便携式信息终端设备等中。
图10为表示已有的普通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的基本结构的剖面图,但是该装置为特别是单纯矩阵方式的STN型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的实施例。
该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的基本结构是这样的,在带有底部偏振片70的反射板71中的底部偏振片70上叠置有反射模式的STN(Super-Twisted Nematic)方式用的液晶盒72,相位差板73,另外在该相位差板73上叠置有前偏振片74。
上述液晶盒72的基本结构是这样的,依次叠置底部玻璃基板75、滤色层76、底部透明电极层78、底部定向膜79、按照与该底部定向膜79间隔一定距离的方式相对设置的顶部定向膜80、顶部透明电极层81、顶部玻璃基板82,在上述底部与顶部定向膜79,80之间设置有STN液晶层83。
上述相位差板73的作用是通过对透过STN液晶的光的相位差进行补偿的方式,防止显示带有蓝或黄色等。
在上述的已有的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中,朝向前偏振片74射入的光在偏振片74的作用下而形成直线偏振光,当该偏振的光通过液晶层83时,其变为椭圆的偏振光,但是通过采用相位差板73可使其基本形成直线偏振光,通过底部偏振片70可使其变为直线偏振光。偏振的光与通过反射板71反射,与通过液晶层83射入的场合相同,可沿前偏振片74射出。白色显示与黑色显示通过施加电压的方式进行切换,在白色显示的场合,入射底部偏振片70之前的偏振光方向与底部偏振片70中的偏振光轴方向保持一致,在黑色显示的场合,上述两个方向相垂直。
但是,图10所示的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具有下述问题,该问题是其与下述的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相比较,光亮显示在一定程度上仍较暗,该下述的透过型液晶显示装置具有厚度较薄,重量较轻,无需背景光用的电源,可降低耗电量等优点,以及光亮度好的背景光。
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人们考虑通过去除设置于反射板71与底部玻璃基板75之间的底部偏振片70,仅仅采用1块设置于顶部玻璃基板82上的前偏振片74的方式,使施加选择电压时的光亮显示的亮度增加。但是,上述的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具有下述的问题,该问题是指由于偏振片只不过减少1块,因此不仅光亮显示亮度较高,甚至暗色显示仍较亮,对比度降低。
于是,本申请人为了实现显示亮度较高,对比度较高的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在日本专利公开第36720/97号等文献中提出了一种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在该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中,在底侧玻璃基板的相对面上依次设置有反射体、滤色层、透明电极层和定向膜,在上述顶侧玻璃基板的相对面上依次设置有透明电极层和定向膜,同时在该顶侧玻璃基板的外表面上依次设置有第1和第2相位差板和偏振片,在上述上下的玻璃基板中的定向膜之间设置液晶层,另外液晶的折射率的定向异性Δn与液晶层的厚度d之间的乘积Δnd,与上述第1和第2相位差板中相应的相位差R1,R2之间的关系,偏振片的偏振光轴的角度,或第1和第2相位差板的滞相轴的角度限定在特定的范围内。另外,作为上述结构的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中所包括的反射体,由于为了增大视场角,其在上述的底侧玻璃基板表面上形成有微小的凹凸面,另外在该凹凸面上形成有Al膜或Ag膜等的金属反射膜,这样最好采用在该金属反射膜表面上设置有构成反射面的凹凸面的反射体。
但是,上述的其内部设置具有凹凸面的反射体的液晶显示装置具有下述的问题,该问题是指由于上述凹凸面中的凹凸部的作用,液晶层的厚度会产生不均匀,显示质量降低。另外上述反射体内置型的液晶显示装置具有下述的问题,该问题是指如果反射体与透明电极层之间的绝缘性出现问题,绝缘性不够高,在驱动该液晶显示装置时,不能对液晶层施加足够高的电压,从而会对显示造成影响,不能稳定地驱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针对上述情况而提出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该装置可减少液晶层的厚度不均匀的程度,并且反射体与透明电极层(显示电极)之间的绝缘性足够高。
本发明以下述的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作为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案,该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反射体,该反射体内设于两个相对的玻璃基板间,由具有凹凸面的金属反射膜形成;罩光涂层,该罩光涂层形成于上述反射体所述的凹凸面上,使该凹凸面保持平整;滤色层,该滤色层形成在该罩光涂层上,上述罩光涂层的厚度是所述凹凸面凹部深度的2倍以上。
如果采用本发明的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由于通过在内部设置的反射体中的凹凸面上形成罩光涂层,该罩光涂层的厚度为上述反射体中的凹凸面的凹部深度的2倍以上的方式,借助上述罩光涂层使反射体中的凹凸面的凹凸部保持平整,这样可防止由于反射体中的凹凸面的凹凸部,而使液晶层的厚度产生不均匀,可提高显示质量。另外,通过其厚度为上述反射体中的凹凸面的凹部深度的2倍以上的罩光涂层将反射体中的凹凸面覆盖,这样可提高反射体与透明电极层(显示电极)之间的绝缘性,由于在驱动液晶显示装置时,可对液晶层施加足够高的电压,这样不会对显示造成影响,可稳定地进行驱动。
另外,该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的特征还在于,上述罩光涂层包括有红、绿、蓝的有色图案。
如果采用上述本发明的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由于在内部设置的反射体中的凹凸面上直接形成有滤色层,则在反射体与滤色层之间未设置其它的层,从而不会产生视差造成的混色,可获得较高的对比度。
上述反射体中的凹凸面上的滤色层的有色图案排列为,红、绿、蓝这三种原色中的每个象素均按红、绿、蓝的顺序相互沿纵向或横向并列的带型,上述三种原色中的每个象素均依红、绿、蓝的顺序相互呈三角形并列的Δ型,上述三种原色中的每个象素均依红、绿、蓝的顺序相互沿纵向或横向并列的嵌镶型中选择出的任何一种的排列,在上述类型中,最好采用带型。
从提高显示亮度的观点来看,在上述滤色层中的红、绿、蓝三种原色中的每个象素的周围,最好形成黑底。
上述的滤色层可通过下述方法形成,该方法指在反射体的表面上涂敷使颜料分散的滤色层形成用的保护层,而形成图案的颜料分散法,或通过覆层将形成于印刷板上的图案转印到反射体的表面上的印刷法。
由于上述反射体通过在其表面具有微小的凹凸面的反射体用主体件中的微小凹凸面上形成金属反射面,从而在其表面上可具有构成反射面的凹凸面。具有上述微小凹凸面的反射体用的主体件通过对玻璃基板的表面进行氟酸处理的方式形成,也可为这样的主体件,即在于玻璃基板上形成的感光性树脂层的表面上通过转印模形成无规的凹凸面。
当反射体中的凹凸面中的凹凸部过大时,则很难通过上述罩光涂层使反射体中的凹凸部保持平整,这样液晶层的厚度会产生不均匀,另外在形成滤色层时,滤色层形成用的保护膜相对罩光涂层中心呈放射状,厚度不均匀,从而妨碍滤色层的形成。当凹凸面中的凹凸部过小时,由于所获得的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的正反射增大,形成视场角度较窄的显示,这样上述凹部深度最好在0.5~5μm的范围内。在本发明中,凹凸面中的凹部深度指从凸部的顶部至凹部的底部的距离。
另外,上述反射体中的凹凸面的表面粗糙度最好在1μm以下,另外上述凹部的宽度最好在45μm以下。
上述罩光涂层(第1罩光涂层)是采用丙烯系材料等形成的。上述的罩光涂层可采用旋转镀膜等方法形成。
由于当上述滤色层中的基本透光率超过50%时(当厚度过薄时),则液晶显示装置的颜色再现性变差,当上述基本透光率不到50%时(当厚度过厚时),则滤色层的透光率降低,不能获得足够高的亮度,这样最好上述厚度在0.15μm~1.2μm的范围内。
另外,在本发明的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中,从可使滤色层的凹凸部保持平整,提高防止液晶层的厚度产生不均匀的效果的方面来看,最好在上述滤色层上形成第2罩光涂层。该第2罩光涂层是采用丙烯系材料等形成的。该第2罩光涂层的厚度最好大于0.5μm以便使滤色层中的凹凸部保持平整。
最好,上述反射体中的凹凸面沿与玻璃基板的一个方向相垂直的方向并列有下述多个较长尺寸的凸部,以及下述凹部,该多个凸部沿该玻璃基板的一个方向,按照其最顶部保持基本相同的高度的方式保持连续,该凹部设置于这些较长尺寸的凸部之间,每个较长尺寸的凸部的高度和宽度按照任意值设定。如果采用具有这样的凹凸面的反射体,则可抑制沿不需要的方向的光的反射,可使沿特定方向射入的光按照以特定方向为中心的方式高效率地反射。
因此,如果采用下述的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该装置的内部设置有反射体,该反射体具有下述的凹凸面,该凹凸面沿与玻璃基板的一个方向相垂直的方向并列有下述多个较长尺寸的凸部,以及下述凹部,该多个凸部沿该玻璃基板的一个方向,按照其最顶部保持基本相同的高度的方式保持连续,该凹部设置于这些较长尺寸的凸部之间,上述较长尺寸的凸部的高度和宽度按照任意值设定,在该反射体中的凹凸面上形成有其厚度为该凹凸面中的凹部中的深度的2倍以上的罩光涂层,则可减少液晶层的厚度的不均匀的程度,并且反射体与透明电极层(显示电极)之间的绝缘性足够高,此外可抑制来自内外部的不需要的光的反射,可高效率地使必要方向的光反射。
此外,如果采用下述的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该装置的内部设置有反射体,该反射体具有下述的凹凸面,该凹凸面沿与玻璃基板的一个方向相垂直的方向并列有下述多个较长尺寸的凸部,以及下述凹部,该多个凸部沿该玻璃基板的一个方向,按照其最顶部保持基本相同的高度的方式保持连续,该凹部设置于这些较长尺寸的凸部之间,上述较长尺寸的凸部的高度和宽度按照任意值设定,在这样的反射体中的凹凸面上形成有滤色层,则由于在反射体与滤色层之间未设置其它的层,故没有视差造成的混色,另外由于可抑制来自内外部的不需要的光的反射,可高效率地使必要方向的光反射,从而对比度较高。
另外,最好上述反射体为下述的凹凸面,该凹凸面上连续设有多个带槽,该多个带槽的曲面截面形状具有相同的曲率半径,并且沿相同的方向延伸,为使这些带槽发出的反射光不会产生干涉条纹,这些槽的宽度可无规律地发生变化。如果采用具有这样的凹凸面的反射体,可获得下述的显示面,其反射效率较高,亮度较高,从而可使沿与带槽方向相垂直的方向射入的光的反射方向跨过较宽的范围。此外,由于上述反射体中,特别是相邻的上述槽的宽度相互不同,这样可使反射方向跨过较宽的范围。由于如果上述曲率半径大于100μm,通过眼睛可确认该带槽,液晶显示元件的显示质量大幅度降低,这样最好上述曲率半径小于100μm。由于在曲率半径为可见光阶,即小于0.4μm的场合,无法获得有效的反射特性,这样最好曲率半径大于0.4μm。
因此,如果采用下述的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该装置内部设置有下述的反射体,该反射体具有下述的凹凸面,该凹凸面上连续设有多个带槽,该多个带槽的曲面截面形状具有相同的曲率半径,并且沿相同的方向延伸,同时为使这些带槽发出的反射光不会产生干涉条纹,上述槽的宽度可无规律地发生变化,在该反射体中的凹凸面上形成有其厚度为该凹凸面中的凹部深度的2倍以上的罩光涂层,这样可减少液晶层的厚度的不均匀程度,并且反射体有透明电极层(显示电极)之间的绝缘性足够高,此外,沿与带槽方向相垂直的方向看到的显示面的视场角较宽,另外整个显示面较明亮。
还有,如果采用下述的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该装置内部设置有下述的反射体,该反射体具有下述的凹凸面,该凹凸面上连续设有多个带槽,该多个带槽的曲面截面形状具有相同的曲率半径,并且沿相同的方向延伸,同时为使这些带槽发出的反射光不会产生干涉条纹,上述槽的宽度可无规律地发生变化,在该反射体中的凹凸面上形成有滤色层,则由于在反射体与滤色层之间未设置其它的层,故没有视差造成的混色,另外由于可抑制沿与带槽方向相垂直的方向看到的显示面的视场角较宽,并且可使整个显示面较亮,从而对比度较高。
再有,最好上述反射体中的凹凸面为下述的凹凸面,该凹凸面上连续设有多个带槽,该多个带槽的曲面截面形状具有相同的曲率半径,并且沿相同的方向延伸,同时这些带槽沿交叉方向形成,为使这些带槽发出的反射光不会产生干涉条纹,上述相交叉的带槽中的相应的、沿相同方向延伸的槽的宽度无规律地发生变化。如果采用具有这样的凹凸面的反射体,则可提供下述的显示面,其反射效率较高,亮度较高,从而可使沿与相交叉的带槽中的相应方向相垂直的方向射入的光的反射方向跨过较宽的范围。上述相交叉的带槽的交叉方向也可为正交,另外还可按照一定角度交叉。在任意情况下,均具有上述作用,而无论该交叉角度如何。此外,由于上述反射体中,特别是沿相同方向延伸的带槽的宽度相互不同,这样可使反射方向跨过更宽的范围。
因此,如果采用下述的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该装置的内部设置有下述的反射体,该反射体具有下述的凹凸面,该凹凸面上连续设有多个带槽,该多个带槽的曲面截面形状具有相同的曲率半径,并且沿相同的方向延伸,同时这些带槽沿交叉方向形成,为使这些带槽发出的反射光不会产生干涉条纹,上述相交叉的带槽中的相应的、沿相同方向延伸的槽的宽度无规律地发生变化,在该反射体的凹凸面上形成罩光涂层,该罩光涂层具有该凹凸面的凹部深度2倍以上的厚度,并在该罩光涂层上形成滤色层,则可降低液晶层的厚度的不均匀程度,且反射体与透明电极层(显示电极)之间的绝缘性足够高,此外,沿与相交叉的带槽中的相应方向相垂直的方向看到的显示面的视场角较宽,并且整个显示面的亮度较高。
还有,如果采用下述的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该装置的内部设置有下述的反射体,该反射体具有下述的凹凸面,该凹凸面上连续设有多个带槽,该多个带槽的曲面截面形状具有相同的曲率半径,并且沿相同的方向延伸,同时这些带槽沿交叉方向形成,为使这些带槽发出的反射光不会产生干涉条纹,上述相交叉的带槽中的相应的、沿相同方向延伸的槽的宽度无规律地发生变化,在该反射体的凹凸面上形成滤色层,则由于在反射体与滤色层之间未设置其它的层,不会产生视差造成的混色,另外由于沿与相交叉的带槽中的相应方向相垂直的方向看到的显示面的视场角较宽,并且可使整个显示面的亮度较高,这样对比度较高。
上述反射体中的凹凸面的带槽或相交叉的带槽最好产生弯曲。在具有这样的凹凸面的反射体中,由于采用间距和深度为任意值的带槽,这样反射效率进一步提高,另外由于上述带槽的槽方向是弯曲的,这样可提供视场角较宽的明亮的显示面。
因此,如果采用下述的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该装置的内部设置有下述的反射体,该反射体具有下述的凹凸面,该凹凸面形成有上述弯曲的带槽或相交叉的带槽,在该反射体中的凹凸面上形成有滤色层,则由于在反射体与滤色层之间未设置其它的层,不会产生视差造成的混色,又由于可使整个显示面的亮度较高,因此对比度较高。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STN方式的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的
实施例进行具体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的第1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2为表示本发明的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的第2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3为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的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中所包括的反射体的透视图;
图4A至图4F为按步骤顺序表示图3所示的反射体的制造方法的剖面图;
图5为表示本发明的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的第3实施例中所包括的反射体的透视图;
图6为表示本发明的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的第4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7为表示第4实施例的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中所包括的反射体的透视图;
图8为表示本发明的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中所包括的滤色层的带型的有色图案排列的实施例的正面图;
图9为表示本发明的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中所包括的反射体的透视图;
图10为表示已有的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表示本发明的STN方式的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的第1实施例。
在该第1实施例的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中,液晶层3设置于比如,厚度为0.7mm的一对显示侧玻璃基板1与背面侧玻璃基板2之间,在显示侧玻璃基板1的顶面侧依次设置有由聚碳酸酯树脂或聚丙烯酸酯树脂等形成的第1相位差板4a,第2相位差板4b,另外在第2相位差板4b的顶面侧设置有偏振片5。
在显示侧玻璃基板1中的另一面侧形成有由ITO(氧化铟锡)等构成的透明电极层(节段电极)8,在透明电极层8上设置有由聚亚胺形成的定向膜10。
在背面侧玻璃基板2中的另一面侧形成通过氟酸处理而具有微小的凹凸部的凹凸面2a,在该凹凸面2a上形成有金属反射膜14。按照上述方式形成的金属反射膜14的表面具有可呈上述凹凸面2a的外部形状的凹凸面14a,该凹凸面14a构成反射面。
按照上述方式,由形成有微小的凹凸面2a的背面侧玻璃基板2(具有微小的凹凸面的反射体用主体件),以及形成于该微小的凹凸面2a上的金属反射膜14构成,并且在该金属反射膜14的表面上具有作为反射面的凹凸面14a的层称为反射体15。
在上述的反射体15中的凹凸面14a上形成有使该凹凸面14a的凹凸部保持平整的第1罩光涂层17a,另外在该第1罩光涂层17a上依次设置有滤色层16、第2罩光涂层17b,由ITO(铟锡氧化物)等形成的透明电极层(共用电极)9、由聚亚胺等形成的定向膜11。
液晶层3中的液晶按照这些定向膜10,11等的关系,以扭转240°的方式配置。液晶层3通过密封剂(图中未示出)密封于玻璃基板1,2之间。在图1中,标号40表示液晶盒。本实施例中的液晶盒40由显示侧玻璃基板1和背面侧玻璃基板2,以及夹持于这两个玻璃基板1,2之间的部分构成。
在背面侧玻璃基板2上形成微小的凹凸面2a时的氟酸处理条件是:比如将5%的氢氟酸溶液加热至50℃,并将玻璃基板浸泡于水溶液中达10分钟。
构成金属反射膜14的材料可采用由Al、Al合金、Ag或Ag合金形成的材料,但是,若其它的材料仍具有优良的反射性,则可适当采用该材料。
上述的金属反射膜14通过溅射、蒸镀、CVD(化学气相蒸镀)、离子镀、无电场镀等方法,按照膜厚度为1000~2000埃的方式形成。
当反射体15中的凹凸面14a中的凹凸部过大时,则很难通过后面要描述的第1罩光涂层17a使凹凸面14a中的凹凸部保持平整,这样液晶层的厚度会产生不均匀,另外在形成后面将要描述的滤色层16时,滤色层形成用的保护膜相对第1罩光涂层17a中心呈放射状,从而厚度不均匀,因此会妨碍滤色层的形成,当凹凸面14a中的凹凸部过小时,由于所获得的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的正反射增大,形成视场角度较窄的显示,因而上述凹部深度最好在0.5~5μm的范围内,其中以0.7~3.0μm的范围为最佳。此外,上述反射体15中的凹凸面14a的表面粗糙度特别是最好在1μm以下,另外上述凹部的宽度最好在45μm以下。
上述第1罩光涂层17a由丙烯系等材料形成。上述的第1罩光涂层17a可通过旋转镀膜等方法形成。
第1罩光涂层17a的厚度为反射体14中的凹凸面14a的凹部深度的2倍以上。比如,凹凸面14a中的凹部的深度在0.5~5μm的范围内的场合下的第1罩光涂层17a的厚度最好在1~10μm的范围内。当第1罩光涂层17a的厚度不到反射体14中的凹凸面14a的凹部深度的2倍时,不能使凹凸面14的凹凸部保持平整,液晶层的厚度会产生不均匀,显示质量会降低,另外反射体15与透明电极层9之间的绝缘性不足够高,不能对液晶层施加足够大的电压,对显示造成影响,不能稳定地驱动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此外,当第1罩光涂层17a的厚度超过10μm时,则很难形成均匀的膜。
上述的滤色层16由红(下面简称为“R”),绿(下面简称为“G”),蓝(下面简称为“B”)的有色图案形成。上述的滤色层16可通过下述方法形成,该方法指在第1罩光涂层17a表面涂敷颜料分散的滤色层形成用的保护层,而形成图案的颜料分散法,或通过覆层将形成于印刷板上的图案转印到第1罩光涂层17a的表面上的印刷法等。
滤色层16的排列为从R、G、B三种原色中的每个象素均按顺序相互沿纵向或横向并列的带型、上述三种原色中的每个象素均依R、G、B的顺序相互呈三角形并列的Δ型、上述三种原色中的每个象素均依R、G、B的顺序相互沿纵向或横向并列的嵌镶型中选择出的任何一种的排列,在上述类型中,最好采用带型。
滤色层16的厚度最好在0.15~1.2μm的范围内。当滤色层16的厚度小于0.15μm时,则液晶显示装置的颜色再现性会变差。当上述厚度超过1.2μm时,则滤色层的透光率降低,无法获得足够高的亮度。
设置第2罩光涂层17b以便使滤色层16的凹凸部保持平整,提高防止液晶厚度产生不均匀的效果。形成第2罩光涂层17b的材料为丙烯系材料等。该第2罩光涂层的厚度最好在0.5μm以上以便使滤色层16的凹凸部保持平整。
在上述第1实施例的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中,由于通过在内部设置的反射体15中的凹凸面14a上形成第1罩光涂层17a,使该第1罩光涂层17a的厚度为上述反射体15中的凹凸面14a的凹部深度的2倍以上,可使反射体15中的凹凸面14a的凹凸部保持平整,这样可防止因该凹凸面14a中的凹凸部使液晶层的厚度产生不均匀的现象,可提高显示质量。另外,反射体15中的凹凸面14a被厚度为该反射体15中的凹凸面14a的凹部深度的2倍以上的第1罩光涂层17a所覆盖,这样可提高反射体15和透明电极层9之间的绝缘性。由于可对液晶层3施加足够大的电压,所以不会对显示造成影响,可稳定地驱动液晶显示装置。还有,在本第1实施例的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中,由于在滤色层16上形成第2罩光涂层17b,所以使滤色层16的凹凸部保持平整,从而可提高防止液晶层厚度产生不均匀现象的效果,显示质量优良。
图2表示本发明的STN方式的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的第2实施例。
图2所示的第2实施例的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与图1所示的第1实施例的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的不同之处在于:在未进行氟酸处理的背面侧玻璃基板2上设置有反射体25,该反射体25的表面具有作为反射面的凹凸面25a,在该反射体25中的凹凸面25a上,通过第1罩光涂层17a形成有滤色层16。
上述反射体25由感光性树脂层(具有微小的凹凸面的反射体用的主体件)18,以及设置于下述该凹凸面18a上的金属反射膜14构成,该感光性树脂层18的表面通过转印模型形成有无规则的凹凸面18a,在该金属反射膜14的表面上形成有作为反射面的无规则的凹凸面25a。
如图3所示,上述反射体25中的凹凸面25a连续设有多个带槽26...,该多个带槽26...的曲面截面形状具有相同的曲率半径,并且沿相同的方向延伸,同时为使这些带槽26...发出的反射光不会产生干涉条纹,上述槽的宽度无规律地发生变化。
由于与第1实施例的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中所包括的反射体15相同的理由,在上述的反射体25中,凹凸面25a中的凹部(带槽)的深度最好在0.15~5μm的范围内。此外,上述反射体25中的凹凸面25a的表面粗糙度(Ra)最好在1μm以下,另外,上述凹部的宽度最好在45μm以下。
再有,上述反射体25中的曲率半径最好在100μm以下。当曲率半径超过100μm时,可通过眼睛看到该带槽,从而液晶显示元件的显示质量大幅度降低。由于在曲率半径为可见光阶以下的数值,即小于0.4μm的场合,无法获得有效的反射特性,这样最好曲率半径在0.4μm以上。
上述第2实施例的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中所包括的反射体25可通过下述的制造方法制造。
首先,如图4A所示,通过刀锋为比如其半径在30~100μm的车刀等磨削机具31,呈直线状对下述平板状的母模30的表面进行切削,该母模30的表面呈平直状,由比如铜合金或铁合金等形成,同时一边沿与槽方向保持垂直的方向改变给进节距,一边进行磨削,从而形成母模30,该母模30具有下述模具工作面,该模具工作面中的图4B所示的相邻的带槽30a的槽宽度是不同的。
使磨削机具31进行磨削时的给进节距P,比如为13μm的P1、16μm的P2、17μm的P3及18μm的P4四种,在它们以不规则的方式变化的同时,给进该磨削机具。比如,每次给进节距按照依18μm、13μm、13μm、16μm、17μm、13μm、13μm、17μm、13μm的顺序的组,以相同的深度,采用刀刃半径为30μm的车刀,进行切削。另外,磨削用的磨削机具31的刀锋的形状也可不为圆弧面,而为其它的各种曲面形状,但是由于圆弧面最容易实现机具本身的加工,故最好采用该圆弧面。上述给进节距也可不必限定于上述的四种类型的尺寸,其可按照将多种类型的尺寸以不规则的顺序进行组合的方式构成。
另外,通过下述方式,也可形成下述的母模30,该母模30具有模具工作面,该模具工作面中的图4B所示的相邻的带槽30a的槽宽相互不同,而该下述方式为:使给进节距相同,针对每个带槽改变磨削深度,反复对由一定数量的带槽形成的一组槽进行切削。
再有,通过下述方式,也可形成下述的母模30,该母模30具有模具工作面,该模具工作面中的图4B所示的相邻的带槽30a的槽宽相互不同,而该下述方式为:改变给进节距,并且针对每个带槽改变磨削深度,反复对由一定数量的带槽形成的一组槽进行切削。
接着,如图4C所示,将母模30收置于箱型容器32中,使比如,硅酮等树脂材料33流入该容器32中,将其置于常温下,使其硬化,从上述容器32中取出硬化的树脂制品,切除掉不要的部分,获得下述的转印模34,该转印模34具有模具工作面,该模具工作面具有与构成图4D所示的母模30的模具工作面的多个带槽30a相反的、凹凸状的多个倒带槽34a。
然后,如图4E所示,通过将使转印模34的模具工作面压靠于由反射体用的树脂材料形成的树脂层18的表面,而使树脂层18硬化,如图4F所示,这样在其表面上形成下述的带槽35a...,该带槽35a...是通过转印模34的模具工作面转印的,此时便获得在其表面具有由带槽35a...形成的凹凸面18a的树脂层18。
最后,当在上述树脂层18中的、由带槽35a...形成的凹凸面18a上,通过电子束蒸镀等方法形成铝膜,从而形成金属反射膜14时,便获得下述反射体25,其具有下述凹凸面25a,该凹凸面25a上连续设曲面截面形状具有相同的曲率半径,并且沿相同方向延伸的多个带槽26...,同时为使这些带槽26...所发出的反射光不产生干涉条纹,这些槽的宽度无规律地变化。
另外,反射体25也可通过下面将要描述的其它制造方法来制造。首先,将图4D所示的转印模34作为母模,按照将母模34的模具工作面位于上面的方式将该母模34设置于箱型容器中,使环氧树脂流入该容器中,使该树脂硬化,从该箱型容器中取出硬化的树脂制品,切除不要的部分,获得中间模。之后,通过电铸法,将Ni等金属电镀于该中间模的表面,将该电镀金属从该中间模上剥离下来,获得第2转印模。在该第2转印模的内面添加增强部件,将该第2转印模的模具工作面压靠于树脂主体件的表面上,使该树脂主体件硬化,从而获得下述的树脂主体件,该树脂主体件的表面具有多个带槽,该带槽是通过转印图4B所示的母模30的带槽30a后形成的,并且其形状与该带槽30a的相同。
接着,可通过与上述方法相同的方法,在该树脂主体件所包括的带槽中形成金属反射膜,从而获得反射体25。
如果采用具有上述的凹凸面25a的反射体25,由于沿与带槽方向相垂直的方向射入的光的反射方向横跨较宽的范围,这样可提供反射效率较高、明亮的显示面。另外,通过使上述反射体25中的、特别是相邻上述槽的宽度相互不同,可使反射方向跨过较宽的范围。
由于与上述第1实施例的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中所包括的第1罩光涂层17a的厚度相同的理由,第2实施例的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中所包括的第1罩光涂层17a的厚度为反射体25中的凹凸面25a的凹部深度的2倍以上。
在第2实施例的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中,由于其内部设置有下述的反射体25,该反射体25具有凹凸面25a,该凹凸面25a上连续设置有多个带槽26...,该多个带槽26...的曲面截面形状具有相同的曲率半径,并且沿相同的方向延伸,同时为使这些带槽26...发出的反射光不会产生干涉条纹,上述槽的宽度无规律地发生变化。通过下述的第1罩光涂层17a在该反射体25的凹凸面25a上形成滤色层16,该第1罩光涂层17a的厚度为该凹凸面25a中的凹部深度的2倍以上,这样可减少液晶层的厚度不均匀的程度,并且反射体25与透明电极层9之间的绝缘性足够高,还有,从与带槽方向相垂直的方向看到的显示面的视场角较宽,并且可使整个显示面较明亮。
另外,在上述第2实施例中,虽然描述的是反射体25中的凹凸面25a的每个带槽26为直线状的实施例,但是,该反射体25中的凹凸面25a的每个带槽26也可为弯曲的形状。
下面对本发明的STN方式的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的第3实施例进行说明。
该第3实施例的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与第2实施例的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5所示,反射体25中的凹凸面25a上连续设有多个带槽26...(图5中的纵向槽),27...(图5中的横向槽),该多个带槽26...、27...的曲面截面形状具有相同的曲率半径,并且沿相同的方向延伸,同时这些带槽26...和27...相互沿交叉的方向形成,此外为使这些相互交叉的槽分别发出的反射光不会产生干涉条纹,沿相同方向延伸且相邻的带槽的宽度互为不同地形成,另外上述槽呈相邻的略呈方锥状凸部的高度不同的形状。
上述第3实施例的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中所包括的反射体25的制造方法除了下述方面以外,其它方面与第2实施例的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中所包括的反射体25基本相同,该下述方面指:通过车刀等磨削机具呈直线状对母模的表面进行切削,且在沿与槽方向相垂直的方向改变给进节距的同时,进行磨削,另外还沿与该切削方向相交叉的方向进行切削,从而形成下述母模,该母模具有下述模具工作面,该模具工作面中的、沿与相垂直的带槽中的相应的相同方向延伸,并且相邻的带槽的横向宽度是相互不同的。
如果采用第3实施例的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中所包括的反射体25,由于沿与相交叉的带槽26、27中的相应方向相垂直的方向射入的光的反射方向跨过较宽的范围,这样可获得反射效率较高,较明亮的显示面。上述相交叉的带槽26、27的交叉方向也可相互垂直,另外还可按规定角度交叉。无论在哪种场合,均具有上述作用,而不管上述交叉的角度如何。另外,由于上述反射体25中的、特别是沿相同方向延伸的带槽26...或带槽27...中相邻的槽的宽度相互是不同的,这样可使反射方向跨过更宽的范围。
在第3实施例的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中,由于其内部设置有反射体25,该反射体25具有凹凸面25a...,该凹凸面25a上连续设置有多个带槽26...、27...,该多个带槽26...、27...的曲面截面形状具有相同的曲率半径,并且相互交差,同时为使这些带槽发出的反射光不会产生干涉条纹,沿上述相交叉的带槽26...、27...中相应的相同方向延伸的带槽的横向宽度无规律地发生变化,通过下述的第1罩光涂层17a在该反射体25的凹凸面25a上形成滤色层16,该第1罩光涂层17a的厚度为该凹凸面25a中的凹部深度的2倍以上,这样可减少液晶层的厚度不均匀的程度,并且反射体25与透明电极层9之间的绝缘性足够高,还有,从与相交叉的带槽26...、27...中的相应方向相垂直的方向看到的显示面的视场角较宽,并且可使整个显示面较明亮。
还有,在上述实施例中,是以STN方式的装置对本发明的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进行说明的,但是,显然本发明也可采用液晶层的液晶分子中的扭转角设定为90°的TN(Twisted Nematic)方式的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是针对在显示侧玻璃基板的顶面侧设置有2块相位差板4a,4b的实施例进行描述的,但是在本发明的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中,也可设置1块相位差板。此外,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在定向膜10上设置有透明电极层8,但是在本发明的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中,也可设置由二氧化硅或ZnO2等无机材料形成的顶涂层,以便确保定向膜10和透明电极层8之间的绝缘性。
此外,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在滤色层上通过第2罩光涂层形成透明电极层,但是在本发明的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中,也可不通过第2罩光涂层,在滤色层上形成透明电极层。还有,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具有未形成有BM的滤色层,但是在本发明的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中,也可具有在R、G、B三种原色的周围形成有线状的BM的滤色层。
下面通过实施例和比较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限于这些实施例。
试验例
通过在其一面经过氟酸处理的玻璃基板的表面上,以离子镀法形成厚度为1200埃的Al膜的方式,制作其凹凸面中的凹部的最大深度在0.5~10.0μm的范围内的变化的各种反射体。
接着,将所制作的各种反射体分别设定于旋转镀膜器上,在旋转次数在700~1000rpm的范围内,时间为20秒的条件下,在凹凸面上涂敷第1罩光涂层形成用的罩光涂料(商品名称:SS6699L,日本合成橡胶株式会社制造)。之后,通过加热板,使这些反射体在80~100℃的温度下,保持1~3分钟,进行预烘处理,之后采用烘炉,在温度为230~250℃,时间为30~60分钟的条件下进行后烘焙,从而形成厚度不同的第1罩光涂层。
然后,将形成有第1罩光涂层的反射体分别设置在旋转镀膜器上,在旋转次数为1000rpm,时间为20秒的条件下,在第1罩光涂层上涂敷红色用颜色保护涂料(商品名称为:CFPR R-ST,东京应化(株)制造的感光性树脂)。之后,通过加热板,使其在80℃的温度下保持1分钟,进行预烘处理,在形成保护膜(感光性树脂膜)后,在该保护膜上设置光掩模,在曝光量300mJ/cm2的条件对其进行曝光。之后,采用显影液(商品名称:NA3K,东京应化株式会社制造),对其进行一般的显影处理达1分钟,然后,通过纯水对其进行冲洗达1分钟,接着采用烘炉在温度为200℃,时间为30分钟的条件下,进行后烘焙处理,从而形成R的图案。然后,同样对G图案和B图案,除了分别采用绿色用的颜色保护涂料、蓝色用的颜色保护涂料以外,按照与形成上述R图案的方法基本相同的方式,形成G图案和B图案,从而形成滤色层。
之后,将通过第1罩光涂层形成有滤色层的反射体分别设置于旋转镀膜器上,在滤色层上,在旋转次数为700rpm,时间为10秒的条件下涂敷第2罩光涂层形成用的罩光涂料(商品名称:SS6699L,日本合成橡胶株式会社制造)。此后,通过加热板,使其在80℃的温度下保持1分钟,进行预烘处理,之后采用烘炉,在温度为200℃,时间为30分钟的条件下进行后烘焙处理,从而形成厚度为5μm的第2罩光涂层。
此后,采用这些制品制作与图1相同的各种液晶显示装置(试样No.1~27)。构成此处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侧玻璃基板的厚度为7mm。上下的定向膜采用PSI-A-2501(商品名称;旗索株式会社制作),按照液晶分子的扭转角为240°的方式,使顶侧(节段电极侧)的定向膜的定向处理方向(研磨方向)为330°,使底侧(共用电极侧)的定向膜的定向处理方向(研磨方向)为30°。STN液晶采用AP-4132LB(商品名称;旗索株式会社制作)。第1和第2相位差板采用由聚碳酸酯形成的板,相位差分别为450nm,光轴分别在20~30°、90~100°的范围内。偏振片采用NPF-EG1225DU(商品名称;日东电工株式会社制作),吸收轴在85~90°的范围内。另外,液晶盒的厚度为5.2μm。
对所制作的各种液晶显示装置(试样No.1~27)的显示特性进行分析,通过平整性、导通性、显示质量对此处的显示特性进行评价。下面的表1、表2表示其评价结果。
在表1~表2中,在平整性一栏中,○表示第1罩光涂层的表面上残留的凹部的深度(从凸部的顶部至凹部底部的距离)小于0.05μm,Δ表示上述凹部的深度基本为0.05μm,×表示上述凹部的深度大于0.05μm。另外,在导通性一栏中,○表示反射体与透明电极层之间的绝缘性足够高,而在它们之间不实现导通,×表示反射体与透明电极层之间的绝缘性不够高,而在它们之间实现导通。此外,在显示质量一栏中,○表示没有液晶层的厚度不均匀(盒间距不均匀)等的不均匀现象,×表示出现液晶层的厚度不均匀(盒间距不均匀)等的不均匀现象。
                                   表1
 试样No. 反射板中的凹凸面的凹部深度(μm) 第1罩光涂层的厚度(μm)              显示特性
平整性 导通性 显示质量
    1234 0.5     0.30.51.02.0 ××○○ ××○○ ××○○
    5678 1.0     0.51.02.05.0 ××○○ ××○○ ××○○
    9101112 2.0     1.02.04.010.0 ××○Δ ××○○ ××○Δ
    13141516 4.0     2.04.08.010.0 ××○Δ ××○○ ××○Δ
                                       表2
 试样No.  反射板中的凹凸面的凹部深度(μm) 第1罩光涂层的厚度(μm)              显示特性
  平整性   导通性 显示质量
    17181920 5.0      2.05.010.020.0 ××Δ× ××○○ ××Δ×
    21222324 6.0      3.06.010.020.0 ×××× ××○○ ××××
    252627 10.0      5.010.020.0 ××× ××○ ×××
根据上述的表1~表2所示的结果可知,在具有其厚度为下述厚度的第1罩光涂层的比较例的液晶显示装置(试样No.1,2,5,6,9,10,13,14,17,18,20~26)中,其平整性、导通性、显示质量中的至少一个显示特性是不合格的,而上述厚度小于反射体中的凹凸面的凹部深度的2倍。与此相对,在具有其厚度为下述厚度的第1罩光涂层的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试样No.3,4,7,8,11,15,19)中,其平整性、导通性、显示质量全部良好,而上述厚度为反射体中的凹凸面的凹部深度的2倍以上。另外,在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当第1罩光涂层的厚度为10μm(试样No.12,16,19)时,由于导通性会造成对良好的显示质量的影响,故第1罩光涂层的厚度的上限最好为10μm。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第4实施例的STN方式的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进行说明。
图6表示本发明的STN方式的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的第4实施例。在该第4实施例的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中,液晶层43设置于厚度,比如为0.7mm的一对显示侧玻璃基板41和背面侧玻璃基板42之间,在显示侧玻璃基板41的顶面侧设置有由聚碳酸酯树脂,聚丙烯酸酯树脂等形成的一块相位差板44,另外在相位差板44的顶面侧设置有偏振片45。
在显示侧玻璃基板41的相对面侧形成有由ITO(铟锡氧化物)等形成的透明电极层48,在该透明电极层48上设置有聚亚胺等形成的定向膜50。
在背面侧玻璃基板42的相对面侧设置有反射体65,该反射体的表面具有构成反射面的凹凸面65a,在该反射体65中的凹凸面65a上直接形成有滤色层56。在该滤色层56上设置有用于保护滤色层56的保护层(罩光涂层)57。此外,在该保护层57上形成有由ITO(铟锡氧化物)等形成的透明电极层49,在该透明电极层49上设置有由聚亚胺等形成的定向膜51。液晶层43中的液晶根据这些定向膜50,51等的关系,以扭转角为240°的方式设置。上述液晶层43通过密封剂(图中未示出)密封于玻璃基板41,42之间。
上述反射体65包括感光性树脂层(具有微小的凹凸面的反射体用主体件)58,以及金属反射膜54,该感光性树脂层58的表面通过转印模形成有无规的凹凸面58a,上述金属反射膜54形成于上述凹凸面58a上,在该金属反射膜54的表面上形成有构成反射面的无规凹凸面65a。
如图7所示,上述反射体65中的凹凸面65a上连续设置有多个带槽66...,该多个带槽66...的曲面截面形状具有相同的曲率半径,并且沿相同的方向延伸,同时为使这些带槽66...发出的反射光不会产生干涉条纹,上述槽的宽度无规律地发生变化。
如果这些反射体65中的凹凸面65a的凹凸部过大,在形成滤色层56时,滤色层形成用的保护膜相对反射体中心呈放射状,而不均匀,这样会妨碍滤色层的形成。当上述凹凸面65a中的凹凸部过小时,由于所获得的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的正反射增大,形成视场角较窄的显示,这样上述凹凸面65a最好至少满足下述条件中的一个,该条件指:上述凹凸面65a的表面粗糙度(Ra)在1μm以下,凹部(带槽)的深度在0.4~2μm的范围内,凹部的宽度在45μm以下。特别是,该凹凸面65a以满足下述条件之一为最佳,该条件指:上述表面粗糙度(Ra)在0.2~0.8μm的范围内,凹部的深度在0.5~1.5μm的范围内,凹部的宽度在5~30μm的范围内。
另外,最好上述带槽66的曲率半径在100μm以下。当曲率半径大于100μm时,通过眼睛可确认该带槽,从而液晶显示元件的显示质量大幅度降低。在曲率半径为可见光阶以下的数值,即小于0.4μm的场合,由于无法得有效的反射特性,这样最好曲率半径在0.4μm以上。
上述第4实施例的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中所包括的反射体65可按照上述第2实施例的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中所描述的反射体25的制造方法制造,故在下面省略该制造方法的描述。
上述滤色层56由红(下面简称为“R”),绿(下面简称为“G”),蓝(下面简称为“B”)的有色图案形成。上述的滤色层56可通过下述方法形成,该方法指在反射体65的凹凸面65a上涂敷颜料分散的滤色层形成用的保护涂料,而形成图案的颜料分散法,或通过覆层将形成于印刷板上的图案转印到反射体65中的凹凸面65a上的印刷法等。
上述反射体65中的凹凸面65a上的滤色层56的着色图案排列为从图8所示的R、G、B三种原色中的每个象素均依R、G、B的顺序相互沿纵向或横向并列的带型、上述三种原色中的每个象素均依R、G、B的顺序相互呈三角形并列的Δ型、上述三种原色中的每个象素均依R、G、B的顺序均相互沿纵向或横向并列的嵌镶型中选择出的任何一种的排列,在上述类型中,最好采用带型。
另外,从提高对比度的观点来看,在上述滤色层56中,在上述三种原色的每个象素的周围以线状的黑底(下面简称为“BM”)形成图案。在形成这样的BM的场合,最好在形成上述的R、G、B三种原色的图案时,或形成这三种原色的图案之前形成该BM。另外,从提高显示亮度的方面来看,最好在上述三种原色中的每个象素的周围不形成BM。
滤色层56的厚度最好大于反射体65中的凹凸面65a的凹部深度,即在0.4~2.5μm的范围内,其中以0.5~1.5μm的范围为最佳。
形成上述保护层57的材料采用对滤色层56具有较高密封性的PVA、丙烯系树脂等。
在上述第4实施例的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中,通过在其内部设置有反射体65,该反射体具有下述的凹凸面65a,该凹凸面65a上连续设置有多个带槽66...,该多个带槽66...的曲面截面形状具有相同的曲率半径,并且沿相同的方向延伸,同时为使这些带槽66...发出的反射光不会产生干涉条纹,上述槽的宽度无规律地发生变化,在反射体65中的凹凸面65a上形成有滤色层56,这样在反射体65和滤色层56之间未设置有其它的层,从而没有视差造成的混色,另外由于沿与带槽方向相垂直的方向看到的显示面的视场角较宽,并且可使整个显示面较明亮,这样可获得较高的对比度。
另外,在上述第4实施例的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中,虽然针对反射体65中的凹凸面65a的每个带槽66呈直线状的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是该反射体65中的凹凸面65a的每个带槽66也可呈弯曲状。在具有其上连续设有上述弯曲的带槽66...的凹凸面65a的反射体65中,由于带槽的间距和深度是任意的,这样可进一步提高下述反射体65的反射效率,由于带槽中的槽方向是弯曲的,这样可提供视场角较宽的、明亮的显示面。因此,在下述的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中,其内部设置有下述反射体65,该反射体65具有其上连续形成有弯曲的带槽66...的凹凸面65a,另外在该反射体65中的凹凸面65a上形成有滤色层,由于在反射体65与滤色层56之间未设置有其它的层,不会产生视差造成的混色,另外由于带槽中的槽方向弯曲,这样视场角较宽,由于可进一步增加整个显示面的亮度,这样可提供较高的对比度。
下面对本发明的STN方式的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的第5实施例进行描述。
该第5实施例的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与第4实施例的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8所示,反射体65中的凹凸面65a上连续形成有多个带槽66...(图8中的纵向槽),67...(图8中的横向槽),该多个带槽66...、67...的曲面截面形状具有相同的曲率半径,并且沿相同的方向延伸,同时这些带槽66...和67...相互沿交叉的方向形成,此外为使这些相互交叉的槽分别发出的反射光不会产生干涉条纹,沿相同方向延伸且相邻带槽的宽度互为不同地形成,并形成与相邻略呈方锥状的凸部的高度不同的形状。
上述第5实施例的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中所包括的反射体65的制造方法可按照与上述第3实施例的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中所包括的反射体25基本相同的方式制造。
如果采用第5实施例的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中所包括的反射体65,则由于沿与相交叉的带槽66、67中相应方向相垂直的方向射入的光的反射方向跨过较宽的范围,这样可提供反射效率较高,明亮的显示面。上述相交叉的带槽66、67的交叉方向也可为正交,另外还可按规定角度交叉。在任何一种场合,均具有上述的作用,而无论该交叉角度如何。此外,由于该反射体65中的、特别是沿相同方向延伸的带槽66...,或带槽67中相邻的槽的宽度相互是不同的,这样可使反射方向的范围进一步加宽。
在第5实施例的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中,通过在其内部设置有反射体65,该反射体具有下述的凹凸面65a,该凹凸面65a上连续设置有多个相交差的带槽66...,67...,该多个带槽66...、67...的曲面截面形状具有相同的曲率半径,并且沿相同的方向延伸,同时为使这些槽发出的反射光不会产生干涉条纹,上述槽的横向宽度无规律地发生变化,在反射体65中的凹凸面65a上形成有滤色层56,这样在反射体65和滤色层56之间未设置有其它的层,从而没有视差造成的混色,另外由于沿与带槽方向相垂直的方向看到的显示面的视场角较宽,并且可使整个显示面较明亮,这样可获得较高的对比度。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虽然以STN方式的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进行了描述,但是显然本发明也可适用于液晶层中的液晶分子中的扭转角设定为90°的TN(Twisted Nematic)方式的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虽然针对在显示侧玻璃基板的顶面侧设置一块相位差板44的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在本发明的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中,也可设置二块相位差板。还有,虽然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在滤色层56和透明电极层49之间设置有保护层57,但是在本发明的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中,也可在滤色层上直接设置透明电极层。再有,虽然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具有在R、G、B三种原色的周围形成有线状的BM的滤色层,但是在本发明的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中,也可具有不形成BM的滤色层。
下面通过实施例和比较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描述,但是本发明不仅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1
通过旋转镀膜器,在玻璃基板上按照厚度为5μm的方式涂敷丙烯系感光性树脂(商品名称:CFPRCL-017S,东京应化社制造),在80℃下对其进行预烘处理,从而获得感光性树脂层。
接着,制备按照与图3所示的转印模34相同的方式制作的硅酮母模,以50kg/cm2的压力,将该母模压靠于上述感光性树脂层上,将硅酮母模中的凹凸部转印到该树脂层的顶部。然后,在将该硅酮母模压靠于感光性树脂层的状态下,从基板内面侧照射紫外线。
在紫外线照射后,在感光性树脂层顶面上的凹凸面上以蒸镀方式形成厚度为1500埃的Al膜,从而获得凹凸面中的凹部深度为0.9μm的反射体。
此后,通过旋转镀膜器,在该反射体中的凹凸面上涂敷红色用感光性树脂(商品名称:CFPR R-ST,东京应化社制造)。接着,在80℃下进行预烘处理,形成感光性树脂层,之后在该层上设置光掩模,对其进行曝光,此后对其进行显影处理,在200℃下进行后烘焙处理,从而形成R(红)图案。然后,同样对于G(绿)图案和B(蓝)图案,除了下述方面以外,按照与形成上述R图案的方法基本相同的方式形成G图案和B图案,该下述方面指采用分别采用绿色用感光性树脂(商品名称:CFPR G-ST,东京应化社制造),蓝色用感光性树脂(商品名称:CFPR B-ST,东京应化社制造),从而在反射体中的凹凸面上直接形成滤色层。
然后,通过旋转镀膜器,在滤色层上涂敷保护膜形成用的丙烯系罩光涂料(商品名称:SS6699L,日本合成橡胶社制作)。此后,在80℃下对该反射体进行预烘处理,之后在200℃下对其进行后烘焙处理,从而形成保护膜。
实施例2
在按照与上述第1实施例相同的方式制作的反射体中,通过旋转镀膜器,在反射体中的凹凸面上涂敷黑色用感光性树脂(商品名称:CFPR BK708S,东京应化社制造)。接着,在80℃下,对其进行预烘处理,从而形成感光性树脂层,在该层上设置光掩模,对其进行曝光处理,之后对其进行显影处理,在200℃下进行后烘焙处理,从而形成BM(黑底)。
此后,在形成有BM的反射体中的凹凸面上涂敷与上述第1实施例中所采用的相同的红色用感光性树脂。接着,在80℃下对其预烘处理,从而形成感光性树脂层,之后在该层上设置光掩模,对其进行曝光处理,接着对其进行显影处理,在200℃下对其进行后烘焙处理,从而形成R图案。此后,同样对于G(绿)图案和B(蓝)图案,除了下述方面以外,按照与形成上述R图案的方法基本相同的方式形成G图案和B图案,该下述方面指采用分别与上述第1实施例中所用的相同的绿色用感光性树脂,蓝色用感光性树脂,从而在反射体中的凹凸面上直接形成滤色层。
接着,通过旋转镀膜器,在滤色层上涂敷与上述第1实施例中所采用的相同的保护膜形成用的丙烯系的罩光涂料。此后,在80℃下对该反射体进行预烘处理,之后在200℃下进行后烘焙处理,从而形成保护膜。
比较例1
采用凹凸面中的凹部深度为3.5μm的反射体以外的其它条件与第1实施例中的相同,在反射体的凹凸面上形成滤色层,另外在该滤色层上形成保护膜。
其结果是,在反射体中的凹凸面上涂敷滤色层形成用的感光性树脂时,感光性树脂相对反射体中心呈放射状,而不均匀,这样便妨碍了形成良好的滤色层。
比较例2
采用凹凸面中的凹部深度为0.2μm的反射体以外的其它条件与第1实施例中的相同,在反射体的凹凸面上形成滤色层,另外在该滤色层上形成保护膜。
比较例3
与第1实施例相同,在玻璃基板的顶面上形成滤色层,在上述玻璃基板的底面上,通过下述粘接剂设置按照与第1实施例相同的方式制作的反射体,该粘接剂由不会对光的折射率造成不良影响的丙三醇形成。
比较例4
与第2实施例相同,在玻璃基板的顶面上形成滤色层,在该玻璃基板的底面上,通过下述粘接剂设置按照与第1实施例相同的方式制作的反射体,该粘接剂由不会对光的折射率造成不良影响的丙三醇形成。
接着,采用按实施例1~2、比较例2~4获得的反射体和滤色层(CF)制作各种液晶显示板(试样No.1~5)。构成此处的液晶显示板的上下的定向膜采用PSI-2501(商品名称;旗索株式会社制作),按照扭转角为240°的方式进行定向处理。STN液晶采用AP-4132LA(商品名称;旗索株式会社制作)。相位差板采用由聚碳酸酯形成的板。偏振片采用NPF-EG1225DU(商品名称;日东电工株式会社制作)。针对所制作的各种液晶显示板,分析入射光的反射特性、混色状态、对比度,表3表示其分析结果。
此处的反射特性是通过下述方式进行评价的,该方式为:在从设置于反射体中的反射面(凹凸面)上的点光源发出的入射光对于相对反射体表面的垂线保持30°的入射角时,在这里该入射角指沿与凹部长度方向相垂直的方向的入射角度,对反射光的反射角度在0~60°的范围内变化的场合下的反射率进行分析。
另外,表3中的反射率是采用液晶板评价装置(大塚电子社制作的LCD5000机型),将试样No.1~5的反射光的输出分别除以下述基准输出所获得的以百分率(%)表示的数值,该下述基准输出指将以30°的入射角对白色板(具有MgO标准白色面的板)进行照射时的反射角为20°的反射光的输出作为基准的输出值。
另外,混色状态是通过试样No.1~5的反射光的颜色与下述基准色调的差来表示的,该基准色调是以x,y色度图表示无反射体的滤色层的色调的值为基准的数值,上述与基准色调的色差在x,y均在0.4以内时以符号○表示,而超过0.4时,以符号×表示。
                                  表3
 试样No.       采用的反射体与CF、液晶显示板结构   反射率(%) 混色状态 对比度
    1     实施例1(无BM)、反射体内设型     25     ○     5
    2     实施例2(有BM)、反射体内设型     20     ○     4
    3     比较例2(无BM)、反射体内设型     320     ○     5
    4     比较例3(无BM)、反射体外设型     9     ×     2
    5     比较例4(有BM)、反射体外设型     6     ×     2
根据表3和反射特性的测定结果可知,采用下述比较例2中的试样No.5的液晶显示板按照反射率较大,而视场角较窄,即为在±4°的范围内的方式进行显示,在该比较例2中,反射体中的凹凸面的凹部为0.2μm,在该凹凸面上形成有滤色层。另外,在采用下述比较例3,4中的试样No.4,5的液晶显示板中,不但反射率较低,即在6~9%的范围内,而且会产生视差造成的混色,另外对比度也仅仅为2,在该比较例3,4中,反射体与滤色层之间设置有其它的层。
与此相对,在采用实施例1中的试样No.1的液晶显示板中,可确认反射角为20°的反射率足够大而达到25%,另外获得下述的足够大的反射率,该反射率指跨过以30°反射角为中心,至反射角为±15°的范围,特别是±10°的范围的相应反射率,此外还可改善因视差造成的混色状态,对比度也高达5。
按照上面描述的方式,本发明的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具有下述优点,即由于通过在其内设置的反射体中的凹凸面上形成有其厚度为该凹凸面中的凹部的深度的2倍以上的罩光涂层,在该罩光涂层上形成有滤色层的方式,使反射体中的凹凸面的凹凸部保持平整,这样可防止出现因该凹凸面中的凹凸部使液晶厚度不均匀的现象,可提高显示质量。另外,由于反射体中的凹凸面被其厚度为该凹凸面中的凹部深度的2倍以上的罩光涂层所覆盖,所以可提高反射体与透明电极层(显示电极)之间的绝缘性,由于在驱动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时,可对液晶层施加足够大的电压,因此不会对显示造成影响,可稳定地进行驱动。
另外,在上述滤色层上形成有第2罩光涂层的显示装置中,由于通过该第2罩光涂层使滤色层中的凹凸部保持平整,所以可进一步提高防止液晶厚度不均匀的现象的效果。
此外,在本发明的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中,由于在其内部设置的反射体中的凹凸面上形成有由红、绿、蓝的有色图案形成的滤色层,这样在反射体与滤色层之间不设置其它的层,不会产生视差造成的混色,可获得较高的对比度。

Claims (5)

1.一种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反射体,该反射体设于两个相对的玻璃基板间,由具有凹凸面的金属反射膜形成;罩光涂层,该罩光涂层形成于上述反射体所述的凹凸面上,使该凹凸面保持平整;滤色层,该滤色层形成在该罩光涂层上,上述罩光涂层的厚度是所述凹凸面凹部深度的2倍以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反射体具有下述的凹凸面,该凹凸面上连续形成有多个带槽,该多个带槽的曲面截面形状具有相同的曲率半径,并且沿相同的方向延伸,同时这些带槽沿交叉方向形成,为使这些带槽发出的反射光不会产生干涉条纹,前述相交叉的带槽中的相应的、沿相同方向延伸的槽的横向宽度无规律地发生变化。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反射体具有下述的凹凸面,该凹凸面沿与玻璃基板的一个方向相垂直的方向并列有下述多个较长尺寸的凸部,以及下述凹部,该多个凸部沿该玻璃基板的一个方向,按照其最顶部保持基本相同的高度的方式保持连续,该凹部设置于这些较长尺寸的凸部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反射体具有下述的凹凸面,该凹凸面上连续形成有多个带槽,该多个带槽的曲面截面形状具有相同的曲率半径,并且沿相同的方向延伸,同时为使这些带槽发出的反射光不会产生干涉条纹,上述槽的宽度无规律地发生变化。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罩光涂层由红、绿、蓝的有色图案构成。
CN98102432A 1997-06-13 1998-06-12 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20385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57167/97 1997-06-13
JP9157167A JPH112807A (ja) 1997-06-13 1997-06-13 反射型液晶表示装置
JP157167/1997 1997-06-13
JP164777/97 1997-06-20
JP164777/1997 1997-06-20
JP16477797A JPH1114982A (ja) 1997-06-20 1997-06-20 反射型液晶表示装置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31098460A Division CN1284030C (zh) 1997-06-13 1998-06-12 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02633A CN1202633A (zh) 1998-12-23
CN1120385C true CN1120385C (zh) 2003-09-03

Family

ID=2648472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810243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20385C (zh) 1997-06-13 1998-06-12 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
CNB03109846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84030C (zh) 1997-06-13 1998-06-12 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3109846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84030C (zh) 1997-06-13 1998-06-12 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3) US6130736A (zh)
KR (1) KR100300367B1 (zh)
CN (2) CN1120385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08875A (en) * 1996-04-30 1999-12-28 Nec Corporation TN-mod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wherein a leveling layer is formed on the surface of an uneven electrode
JP4223094B2 (ja) * 1998-06-12 2009-02-12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電気光学表示装置
TW442688B (en) * 1998-07-15 2001-06-23 Hitachi Ltd Reflectiv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its manufacture
JP2000047200A (ja) 1998-07-31 2000-02-18 Hitachi Ltd 拡散反射板とそ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製法
US6654082B1 (en) * 1998-09-16 2003-11-25 Optrex Corporatio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element and color display device having particular transflector
TW538279B (en) * 1998-10-23 2003-06-21 Hitachi Ltd A reflective col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KR100421902B1 (ko) * 1998-12-14 2004-09-04 엘지.필립스 엘시디 주식회사 반사형액정표시장치
JP2000284275A (ja) * 1999-03-31 2000-10-13 Hitachi Ltd 反射型液晶表示装置
JP2000298274A (ja) * 1999-04-13 2000-10-24 Alps Electric Co Ltd 反射型液晶表示装置
KR100292049B1 (ko) * 1999-04-15 2001-06-01 구본준, 론 위라하디락사 액정표시장치
JP3576871B2 (ja) * 1999-06-04 2004-10-13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クス型液晶表示装置
JP2001125085A (ja) * 1999-10-29 2001-05-11 Seiko Epson Corp 電気光学パネ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電気光学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TW526357B (en) * 1999-12-22 2003-04-0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Reflectiv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element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JP2001272659A (ja) * 2000-03-24 2001-10-05 Hitachi Ltd 液晶表示装置
TW594218B (en) 2000-07-03 2004-06-21 Alps Electric Co Ltd Reflector and reflectiv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JP2002090730A (ja) * 2000-09-18 2002-03-27 Alps Electric Co Ltd 液晶表示装置並びに半透過型反射体
JP2002116438A (ja) 2000-10-11 2002-04-19 Alps Electric Co Ltd 液晶表示装置
JP4812971B2 (ja) * 2000-10-13 2011-11-09 共同印刷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の電極基材の製造方法
JP2002131749A (ja) 2000-10-24 2002-05-09 Alps Electric Co Ltd 反射型液晶表示装置
US6630980B2 (en) * 2001-04-17 2003-10-07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Transparent flexible barrier f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s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TW548467B (en) * 2001-04-19 2003-08-21 Alps Electric Co Lt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with improved viewing angle property and portable electronic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US6587179B2 (en) * 2001-06-28 2003-07-01 Wintek Corporation High contrast ratio reflective STN LCD structure
EP1271187A3 (en) 2001-06-28 2004-09-22 Alps Electric Co., Ltd. Reflector and reflectiv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JP3955191B2 (ja) 2001-06-28 2007-08-08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反射体および反射型液晶表示装置
EP1279994A3 (en) * 2001-07-27 2003-10-01 Alps Electric Co., Ltd. Semitransparent reflective liquid-crystal display device
KR100806899B1 (ko) * 2001-08-07 2008-02-2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액정 표시 장치
US20060285052A1 (en) * 2001-08-07 2006-12-21 Cheol-Soo Jung Liquid crystal display
JP2003066441A (ja) * 2001-08-30 2003-03-05 Rohm Co Ltd 反射シートを備えた液晶表示素子及び該反射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TR200102665A2 (tr) * 2001-09-24 2003-04-21 Kapkin Koray Değişken görünümlü cam kaplama malzemesi.
FR2830660B1 (fr) * 2001-10-09 2003-12-12 Commissariat Energie Atomique Ecran plat a cristal liquide fonctionnant en mode reflectif et son procede de realisation
TWI336794B (en) * 2001-12-11 2011-02-01 Sony Corp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JP2003202563A (ja) * 2002-01-09 2003-07-18 Alps Electric Co Ltd 液晶表示装置
US6801280B2 (en) * 2002-01-15 2004-10-05 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flective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having multilayer rear substrates
JP3812444B2 (ja) * 2002-01-16 2006-08-2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カラーフィルタ基板の製造方法および液晶表示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JP4101533B2 (ja) * 2002-03-01 2008-06-18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半透過型の液晶表示装置の作製方法
JP4237442B2 (ja) * 2002-03-01 2009-03-11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半透過型液晶表示装置
JP4087620B2 (ja) * 2002-03-01 2008-05-21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液晶表示装置の作製方法
JP4170110B2 (ja) * 2002-04-26 2008-10-2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4133250A (ja) * 2002-10-11 2004-04-30 Alps Electric Co Ltd 反射体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EP1582912A4 (en) * 2002-11-15 2006-04-05 Seiko Instr Inc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NIT
CN1331007C (zh) * 2002-12-12 2007-08-08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电光装置用基板、该基板的制造方法及其应用、以及掩模
JP4159886B2 (ja) * 2003-01-10 2008-10-01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反射体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04295090A (ja) * 2003-03-11 2004-10-21 Seiko Instruments Inc カラー液晶表示装置と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カラーフィルタ基板の製造方法
KR100701074B1 (ko) * 2003-06-12 2007-03-29 비오이 하이디스 테크놀로지 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장치
JP2005202280A (ja) * 2004-01-19 2005-07-28 Alps Electric Co Ltd 反射体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05308789A (ja) * 2004-04-16 2005-11-04 Alps Electric Co Ltd 反射体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JP2005309112A (ja) * 2004-04-22 2005-11-04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反射型色変換カラーフィルタ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反射型表示装置
WO2007063439A1 (en) * 2005-11-29 2007-06-07 Polymer Vision Limited Color filters for a rollable display
JP4306779B2 (ja) * 2007-01-12 2009-08-05 エプソンイメージングデバイス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CN101226299B (zh) * 2007-01-18 2011-07-13 瀚宇彩晶股份有限公司 制作具有光散射效果的彩色滤光层的方法
CN101688994A (zh) * 2007-07-02 2010-03-31 夏普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装置
WO2010098848A2 (en) * 2009-02-25 2010-09-02 Air Motion Systems, Inc. An efficient irradiation system using curved reflective surfaces
CN102033339B (zh) * 2009-09-30 2013-06-12 深圳帝光电子有限公司 直下式超薄液晶显示装置
JP5285160B2 (ja) * 2010-08-17 2013-09-11 株式会社有沢製作所 立体画像表示装置
JP2013050694A (ja) * 2011-07-29 2013-03-14 Sony Corp 照明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
CN102608683A (zh) * 2012-04-13 2012-07-25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反射器的形成方法及使用该方法制备的反射式液晶显示器
US10261360B2 (en) * 2014-10-10 2019-04-16 Sharp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CN106154628B (zh) * 2016-08-30 2019-10-29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具有反射功能的液晶显示面板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12492782A (zh) * 2019-09-12 2021-03-12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金属壳体及其表面的处理方法
CN113741089B (zh) * 2021-08-31 2022-08-23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11322A (en) * 1980-06-23 1982-01-21 Seiko Epson Corp Liquid crystal display element
JPS5713422A (en) 1980-06-26 1982-01-23 Seiko Epson Corp Liquid crystal panel
US4917471A (en) * 1986-08-30 1990-04-1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crystal device
US5705302A (en) * 1989-04-28 1998-01-06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Color filter f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color filter
JP2610698B2 (ja) * 1990-07-17 1997-05-1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反射型液晶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JP3167716B2 (ja) * 1990-11-28 2001-05-2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電気光学装置
EP0551127B1 (en) * 1992-01-10 1997-09-17 Kuraray Co., Ltd. Front projection screen
JPH0667173A (ja) * 1992-08-19 1994-03-11 Sharp Corp 液晶表示装置
US5691791A (en) * 1993-07-30 1997-11-25 Sharp Kabushiki Kaisha Reflectiv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reflector
JP3117588B2 (ja) * 1993-08-27 2000-12-1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用反射板
KR100367315B1 (ko) * 1994-06-01 2003-03-26 스미또모 가가꾸 고오교오 가부시끼가이샤 칼라필터의오버코트용경화성수지조성물
TW343290B (en) * 1994-06-09 1998-10-21 Hitachi Ltd Reflection typ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reflection type col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5936693A (en) * 1994-09-27 1999-08-10 Casio Computer Co., Lt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having a wide view angle
KR100218498B1 (ko) * 1994-11-04 1999-09-01 윤종용 액정 디스플레이용 칼라 필터 기판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3075134B2 (ja) 1995-04-04 2000-08-07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反射型液晶表示装置
JP3256407B2 (ja) * 1995-05-19 2002-02-1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反射型カラー液晶表示装置
JP3112393B2 (ja) * 1995-05-25 2000-11-2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カラー表示装置
JP2768313B2 (ja) * 1995-06-13 1998-06-25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反射型液晶表示装置
US5847791A (en) * 1997-04-01 1998-12-08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Reflectiv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having a dispersive color filt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02633A (zh) 1998-12-23
KR19990006952A (ko) 1999-01-25
CN1284030C (zh) 2006-11-08
US6219120B1 (en) 2001-04-17
CN1515930A (zh) 2004-07-28
US6141073A (en) 2000-10-31
KR100300367B1 (ko) 2001-10-27
US6130736A (en) 2000-10-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0385C (zh) 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
CN1170188C (zh) 半透射液晶显示装置及半透射型反射体
CN1184517C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1234038C (zh) 照明装置和液晶显示装置
CN1900750A (zh) 混合型偏振器及其制造方法和具有其的显示装置
CN1224849C (zh) 微型透镜及制造方法、微型透镜阵列板、电光装置和电子仪器
CN1293406C (zh) 液晶显示器
CN1696802A (zh) 反射型双稳态向列液晶显示装置
CN1821846A (zh) 液晶显示器中的反射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437059A (zh) 照明装置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232875C (zh) 彩色滤光基片及其制法、液晶装置及其制法以及电子机器
CN1402064A (zh) 透射-反射型液晶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677184A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1578915A (zh) 棱镜薄板、使用该棱镜薄板的背光源单元和透射式液晶显示装置
CN1241052C (zh) 用于液晶显示元件的基板
CN1285960C (zh) 照明装置和液晶显示装置
CN1924619A (zh) 光学零件与微型透镜阵列基板及它们的制造方法
CN1896821A (zh) 半透射型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444059A (zh) 滤色器基片与电光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683967A (zh) 彩色滤光面板,带该面板的显示装置及面板制造方法
CN1729420A (zh) 光学基板、使用其的显示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866105A (zh) 显示装置
CN1306328C (zh) 半透射型液晶显示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电子设备
CN1624498A (zh) 滤色片基板、液晶显示板、液晶显示设备及其制法
CN1784617A (zh) 全息照相光学元件及使用它的面光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S. SOUND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ALPS ELECTRIC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10215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TOKYO METROPOLITAN, JAPAN TO: LONDON, THE UK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10215

Address after: London, England

Patentee after: S. Sander 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Alps Electric Co., Ltd.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OUNAN OUWEICHI GROUP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S. SOUND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10818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10818

Address after: Washington, USA

Patentee after: European and southern European Refco Group Ltd

Address before: London, England

Patentee before: S. Sander Ltd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30903

Termination date: 2013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