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20605B - 燃料供给装置 - Google Patents

燃料供给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020605B
CN112020605B CN201980027739.2A CN201980027739A CN112020605B CN 112020605 B CN112020605 B CN 112020605B CN 201980027739 A CN201980027739 A CN 201980027739A CN 112020605 B CN112020605 B CN 11202060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uel
lid body
fuel tank
boss
fuel supp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2773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020605A (zh
Inventor
林宣博
冈园哲郎
松本哲平
佐南容久
阿江和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isan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ens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nso Corp filed Critical Dens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20206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206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0206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2060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59/00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fuel-injection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2M39/00 -F02M57/00, e.g. rotary cylinder-block type of pumps
    • F02M59/44Details, components part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the apparatus of groups F02M59/02 - F02M59/42; Pumps having transducers, e.g. to measure displacement of pump rack or piston
    • F02M59/48Assembling; Disassembling; Replac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37/00Apparatus or systems for feeding liquid fuel from storage containers to carburettors or fuel-injection apparatus; Arrangements for purifying liquid fuel specially adapted for, or arranged on,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2M37/04Feeding by means of driven pumps
    • F02M37/08Feeding by means of driven pumps electrically driven
    • F02M37/10Feeding by means of driven pumps electrically driven submerged in fuel, e.g. in reservoir
    • F02M37/103Mounting pumps on fuel tank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59/00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fuel-injection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2M39/00 -F02M57/00, e.g. rotary cylinder-block type of pumps
    • F02M59/44Details, components part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the apparatus of groups F02M59/02 - F02M59/42; Pumps having transducers, e.g. to measure displacement of pump rack or pist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Abstract

燃料供给装置(1、1a)具备:泵单元(20、20a),载置于燃料罐的底壁(2d),用于将燃料罐的内部的燃料喷出到外部;盖体(10),以堵塞形成于燃料罐的上壁(2a)的开口(2b)的方式安装于上壁,形成有燃料的喷出口;以及连结支柱(30),将盖体与泵单元进行连结。连结支柱具有:树脂制的上侧支柱部(310),构成为与盖体分体的构件,连接于盖体;以及下侧支柱部(330),相对于上侧支柱部以能够在连结方向及其相反方向上滑动的方式嵌合。盖体与上侧支柱部的连接部具有在对连结支柱的泵单元侧施加了交叉方向的力的情况下应力集中的应力集中部(127)。

Description

燃料供给装置
关联申请的相互参照
本申请基于2018年4月27日申请的日本申请号2018-85914号,在此引用其记载内容。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燃料供给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燃料供给装置,该燃料供给装置作为从燃料罐向内燃机供给燃料的燃料供给装置,具备:泵单元,配置于燃料罐内的底壁;盖体,堵塞形成于燃料罐的上壁的开口;以及连结支柱,将泵单元与盖体进行连结。盖体具有燃料的喷出口,安装用于将朝向滤罐的流路进行开闭的阀装置、用于进行与泵单元的电连接的连接器。连结支柱具有沿着罐的高度方向、即上下方向配置的上支柱和下支柱。上支柱形成为与盖体成一体,下支柱以能够滑动的方式安装于上支柱。这两个支柱构成为通过在燃料供给装置安装于燃料罐内的状态下在上下方向上滑动来能够追随燃料罐的膨胀和收缩。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16647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此,在专利文献1的燃料供给装置中,为了抑制在产生了燃料罐的过度的压缩时盖体破损,设为在下支柱的下端侧设置应力集中部来使应力集中部比盖体更早破损的结构。然而,在由于随着燃料的摇动产生的泵单元的摇动而对连结支柱施加了交叉方向的力的情况下,与形成于下支柱的下端侧的应力集中部相比应力集中施加到盖体,有可能在形成于下支柱的应力集中部破损之前盖体破损。因此,在燃料供给装置中,期望一种能够灵活地应对所应用的燃料罐的大小、且抑制盖体的损伤的技术。
本发明能够作为以下的方式实现。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提供一种从燃料罐供给燃料的燃料供给装置。该燃料供给装置具备:泵单元,载置于所述燃料罐的底壁,用于将所述燃料罐的内部的燃料喷出到所述燃料罐的外部;盖体,以堵塞形成于所述燃料罐的上壁的开口的方式安装于所述上壁,形成有所述燃料的喷出口;以及连结支柱,将所述盖体与所述泵单元进行连结,该连结支柱具有:树脂制的上侧支柱部,构成为与所述盖体分体的构件,连接于所述盖体;以及下侧支柱部,相对于所述上侧支柱部以能够在从所述盖体向所述泵单元的连结方向以及与所述连结方向相反的相反方向上滑动的方式嵌合,盖体与上侧支柱部的连接部具有应力集中部,在对连结支柱的泵单元侧施加了与连结方向交叉的交叉方向的力的情况下,应力集中于该应力集中部。
根据该方式的燃料供给装置,盖体与上侧支柱部的连接部具有应力集中部,因此例如在由于随着起因于车辆的碰撞的燃料的摇动产生的泵单元的摇动而对连结支柱施加了交叉方向的力的情况下,应力集中部可以比盖体的其它部分优先破损。因此,能够抑制盖体损伤,能够抑制燃料从燃料罐泄漏。
本发明还能够以除了燃料供给装置以外的各种方式来实现。例如,能够以燃料供给装置用的盖体、燃料供给装置用的连结支柱、燃料供给装置的制造方法等方式来实现。
附图说明
关于本公开的上述目的及其它目的、特征、优点会通过参照附图并下述的详细的描述会变得更明确。在图中,
图1是示出作为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燃料供给装置的正视图,
图2是示出燃料供给装置的截面图,
图3是示出将燃料供给装置安装到罐的途中的情形的说明图,
图4是示出将燃料供给装置安装到罐的途中的情形的说明图,
图5是示出将燃料供给装置安装到罐的途中的情形的说明图,
图6是示出盖体的立体图和示出连结支柱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示出上部支柱部的正视图,
图8是示出上部支柱部的立体图,
图9是示出上部支柱部的俯视图,
图10是示出上部支柱部与下侧支柱部的嵌合部的平面图,
图11是示出盖部的后视图,
图12是主要示出盖部的底面的立体图,
图13是放大示出突出收容部及突出部的附近的台部和上部支柱部的连接部分的截面图,
图14是示出盖部的仰视图,
图15是放大示出第一凸台部的截面图,
图16是放大示出第一凸台部与第一卡合部的连接部分的截面图,
图17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燃料供给装置的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A.第一实施方式:
A1.整体结构:
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燃料供给装置1是安装到燃料罐2来使用的,从燃料罐2供给燃料。在图1中,示出了安装于燃料罐2的状态的燃料供给装置1。在本实施方式中,燃料罐2搭载于未图示的车辆,燃料供给装置1将燃料罐2内的燃料供给到未图示的高压泵。由燃料供给装置1供给到高压泵的燃料通过高压泵被高压化后被供给到向车辆的内燃机喷射燃料的喷油器。在本实施方式中,燃料罐2由树脂形成。此外,燃料罐2也可以由金属代替树脂来形成。燃料罐2具有中空状的构造,在内部收容燃料。在燃料罐2的上壁2a形成有开口2b。在上壁2a,在开口2b的周围形成有向上方突出的突出部2c。开口2b被燃料供给装置1的一部分堵塞。在图1中,示出了作为相互正交的3个轴的X轴、Y轴以及Z轴。在燃料供给装置1安装于燃料罐2的状态下,X-Y平面是与水平面大致平行的平面。Z轴是与铅直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向。-Z方向相当于铅直下方。在本实施方式中,X轴方向是+X方向和-X方向的总称。同样地,Y轴方向是+Y方向和-Y方向的总称,Z轴方向是+Z方向和-Z方向的总称。此外,图3以后的图中的X轴、Y轴以及Z轴均对应于图1的X轴、Y轴以及Z轴。
燃料供给装置1具备盖体10、泵单元20以及连结支柱30。盖体10具有圆板状的外观形状,以堵塞开口2b的方式安装于上壁2a。在本实施方式中,盖体10由聚缩醛(POM)形成。此外,也可以由聚苯硫醚(PPS)代替聚缩醛来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盖体10、泵单元20以及连结支柱30构成为各自分体的构件。
盖体10具备凸缘部12、台部11以及连接部13。凸缘部12具有圆板状的外观形状,外径大于开口2b的内径。凸缘部12通过使凸缘部12的一个面与突出部2c的上方端部接触来堵塞开口2b。凸缘部12在外周部具有卡合爪121。卡合爪121与燃料罐2的突出部2c卡合。台部11具有从凸缘部12的一个面向连结方向延伸的筒状的外观形状。上述的“连结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是指从盖体10向泵单元20的方向(-Z方向)。台部11在燃料供给装置1安装于燃料罐2的状态下被插入于开口2b。连接部13形成为在凸缘部12的与形成有台部11的面相反侧的面,向与连结方向相反的方向突出。连接部13暴露于燃料罐2之外。连接部13起到各种装置彼此之间的连接、装置的收容等作用。连接部13具备阀装置收容部14、燃料蒸气排出口15、电连接器16以及燃料喷出口17。阀装置收容部14具有有底筒状的外观形状,如图6所示那样收容阀装置400。在本实施方式中,阀装置400控制将未图示的滤罐(Canister)与燃料罐2内进行连接的燃料蒸气流路的开闭。此外,作为阀装置400,也可以使用控制用于向燃料罐2供给燃料的燃料供给流路的开闭的阀装置。燃料蒸气排出口15与连接于滤罐的管连通,将从阀装置400排出的燃料蒸气引导到所述管。图1所示的电连接器16具有未图示的多个金属接头,在所述金属接头中,将电连接于未图示的ECU(Electronic Control Unit:电子控制单元)的布线与电连接于泵单元20的布线相互电连接。作为连接于电连接器16的布线,例如挠性布线相当于此。燃料喷出口17与设置于台部11的燃料供给端口140连通。在燃料供给端口140安装有与泵单元20连接的未图示的管的端部。燃料供给端口140将从泵单元20供给的燃料送到燃料喷出口17。燃料喷出口17通过未图示的管连接于高压泵,将从泵单元20供给的燃料喷出到高压泵。
泵单元20载置于燃料罐2的底壁2d,将燃料罐2内的燃料喷出到燃料罐2的外部。泵单元20具有在燃料罐2载置于底壁2d的状态下以水平方向(X轴方向)为中心轴方向的大致圆柱的外观形状。因而,能够将燃料供给装置1称为泵横置类型的燃料供给装置。泵单元20具备图1所示的副罐21、图2所示的燃料泵22以及图1和图2所示的燃油表传感器(sendergauge)23。此外,在图2中示出了图1的II-II截面。
副罐21具有将下侧构件211和上侧构件212组合而成的结构。下侧构件211由树脂形成,具有平盘状的外观形状。在下侧构件211设置有多个流入孔211a。流入孔211a构成为将下侧构件211在厚度方向(上下方向)上贯穿的贯通孔。在下侧构件211的下方侧的外表面设置有朝向下方突出的多个突部211b。各突部211b从上方与燃料罐2的底壁2d接触,由此在下侧构件211与底壁2d之间确保燃料的流入间隙。燃料罐2内的燃料通过该流入间隙流入多个流入孔211a。
上侧构件212由树脂形成,具有倒杯状的外观形状。上侧构件212的外缘部被固定于下侧构件211的外缘部。在上侧构件212设置有在上下方向上贯通的未图示的贯通孔。流入下侧构件211的多个流入孔211a的燃料通过所述贯通孔流入上侧构件212内并从上侧构件212的上侧流入并贮存于上侧构件212内。在此,在下侧构件211与上侧构件212的边界部分配置有未图示的滤网。滤网具有扁平的袋状的外观形状,起到将燃料进行过滤的作用。滤网的外缘被下侧构件211和上侧构件212夹持。滤网例如由多孔质树脂、织布、不织布、树脂网以及金属网等发挥过滤功能的材料构成。通过上述的未图示的贯通孔从下侧构件211流入上侧构件212的燃料在通过滤网被过滤之后贮存在上侧构件212中。
图2所示的燃料泵22是电动泵,将在图1所示的副罐21内贮存的燃料经由在图1中未图示的管喷出到燃料供给端口140。燃料泵22经由未图示的布线来与电连接器16连接。由此,对燃料泵22供电,并且燃料泵22的动作是由与电连接器16电连接的ECU进行控制。燃料泵22例如也可以由叶片泵或摆线泵等电动泵构成。
燃油表传感器23具有浮在燃料罐2内的燃料的液面的浮子231,利用连接于所述浮子231的臂232的角度来探测燃料罐2内的燃料的余量。燃油表传感器23经由未图示的布线来与电连接器16连接。由此,由燃油表传感器23探测出的燃料的余量被通知到ECU。
连结支柱30将盖体10与泵单元20进行连结。连结支柱30具备上侧支柱部310和下侧支柱部330。
上侧支柱部310在载置了燃料罐2的状态下,相对于下侧支柱部330位于上方。在本实施方式中,上侧支柱部310由聚缩醛形成。此外,也可以由聚苯硫醚代替聚缩醛来形成。上侧支柱部310在上方的端部处与盖体10连接。关于上侧支柱部310与盖体10的连接方式,稍后详细说明。在上侧支柱部310形成有钩部329。在钩部329挂上将燃料泵22及燃油表传感器23与电连接器16进行连接的未图示的多个布线。由此,多个布线被钩部329捆住。通过这样多个布线被钩部329捆住,能够避免在将燃料供给装置1安装到燃料罐2时多个布线被卡在燃料罐2,而且,抑制在将燃料供给装置1安装到燃料罐2之后各布线的位置随着燃料的摇动而大幅变化。在上侧支柱部310的下方的端部附近形成有卡合孔316。
下侧支柱部330相对于上侧支柱部310以能够在连结方向及其相反方向上滑动的方式嵌合。下侧支柱部330的上侧的一部分被收容于上侧支柱部310的内部。通过下侧支柱部330向上方滑动,下侧支柱部330的被收容于上侧支柱部310的范围增大,作为连结支柱30整体的连结方向的长度(高度)变小。此外,上述的连结方向相当于图1中的-Z方向。通过这样下侧支柱部330相对于上侧支柱部310以能够滑动的方式嵌合,连结支柱30的长边方向的长度伸缩自如。下侧支柱部330在连结方向的端具备旋转板部332。下侧支柱部330在旋转板部332处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与泵单元20卡合。旋转板部332具有在X-Z平面上扩展的平板状的外观形状。旋转板部332以能够以旋转轴Ax为中心进行旋转的方式安装于泵单元20中的上侧构件212的侧壁。因燃料罐2的膨胀和收缩所产生的应力经由插装于旋转板部332的下端与燃料罐2的底壁2d之间的未图示的插装构件从底壁2d被传递到下侧支柱部330。通过下侧支柱部330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与泵单元20卡合,连结支柱30相对于泵单元20的连接角度可以变化。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角度是指连结支柱30的长边方向相对于泵单元20的长边方向所成的角度,在图1的状态下大约为90度。利用如上述那样连结支柱30相对于泵单元20的连接角度可以变化,在将燃料供给装置1安装到燃料罐2时,在燃料罐2内配置泵单元20和连结支柱30。关于将燃料供给装置1安装到燃料罐2的方法,稍后叙述。
A2.燃料供给装置1向燃料罐2的安装:
使用图3~图5说明燃料供给装置1向燃料罐2的安装方法。预先将盖体10与连结支柱30进行连接,另外,将连结支柱30与泵单元20进行连接,组装好燃料供给装置1。关于盖体10与连结支柱30的连接的详情,稍后叙述。连结支柱30与泵单元20的连接是通过使设置于旋转板部332的背面的图6所示的卡合部333与副罐21的上侧构件212卡合来进行的。
首先,如图3所示,以使泵单元20与连结支柱30的连接角度比较小的方式使连结支柱30旋转来倾斜,在该状态下将泵单元20从燃料罐2的开口2b插入到燃料罐2内。此时,以泵单元20的长边方向与铅直方向(Z轴方向)平行的姿势插入泵单元20。
接着,如图4所示,在泵单元20的大部分被收容于燃料罐2的内部之后,以使泵单元20的长边方向与水平方向(X轴和Y轴)平行的方式改变泵单元20的姿势,并且使旋转板部332以旋转轴Ax为中心进行旋转来使连结支柱30的长边方向与铅直方向(Z轴方向)平行。
如图5所示,在泵单元20载置于燃料罐2的底壁2d的状态下,下侧支柱部330的长边方向的长度比从燃料罐2的底壁2d到开口2b(突出部2c的上方端部)的长度长。从该状态起将盖体10和上侧支柱部310向下方按下,由此成为图1所示的状态。此时,盖体10的凸缘部12载置于燃料罐2的突出部2c,凸缘部12的卡合爪121与突出部2c的外周表面卡合。在该状态下,利用未图示的盖构件将凸缘部12和突出部2c一并覆盖,由此完成燃料供给装置1向燃料罐2的安装。
A3.连结支柱30的详细结构:
如图6所示,连结支柱30除了具备上述的上侧支柱部310和下侧支柱部330以外,还具备保持器(retainer)340和螺旋弹簧350。上侧支柱部310还被称为上支柱。另外,下侧支柱部330还被称为下支柱。
A3-1.上侧支柱部310的结构:
如图7~图9所示,上侧支柱部310构成为与盖体10分体的构件,具有中空的箱状的外观形状。上侧支柱部310具备主体部314、连接部320以及突出部311。主体部314具有筒状的外观形状,在内部收容保持器340,并且收容螺旋弹簧350和下侧支柱部330各自的上方的一部分。与连结方向交叉的方向(以下称为“交叉方向”)、例如水平方向上的主体部314的截面积沿着连结方向逐渐变小。换言之,主体部314的截面积沿着与连结方向相反的方向逐渐变大,在所述相反的方向的端部(上方端部)最大。在主体部314的连结方向的端部形成有开口315。另外,在主体部314中,在连结方向的端部附近形成有上述的卡合孔316。如图10所示,在卡合孔316处卡合有图6所示的保持器340的爪343。由此,保持器340以被收容于上侧支柱部310的内部的状态安装于上侧支柱部310。如图10所示,在主体部314中,在开口315的附近的端部形成有锥面317。锥面317构成为削掉(研磨)主体部314的一部分后出现的面。在锥面317,主体部314的厚度沿着连结方向逐渐变小(变薄)。在将燃料供给装置1安装到燃料罐2时,在从图3所示的状态起进一步使燃料供给装置1向下方移动的情况下,在上侧支柱部310中最接近突出部2c的部分为锥面317。但是,通过形成有锥面317,能够抑制上侧支柱部310与突出部2c碰撞,能够抑制上侧支柱部310和燃料罐2的损伤。
如图7和图8所示,连接部320形成于主体部314的上方端部。连接部320用于将上侧支柱部310连接到盖体10。如图8和图9所示,连接部320在从Z轴方向观察时具有弯曲成圆弧状的平面形状。在连接部320,除了形成有上述的钩部329以外,还在外缘形成有向+Z方向突出的壁部328。连接部320的+Z方向的端部、即壁部328的上方的端面在上侧支柱部310与盖体10连接的状态下与台部11接触。在此,壁部328中的外周侧的端部Se1具有与盖体10的台部11的外缘、更详细地说后述的壁部110a的外缘的形状大致相同的外观形状。同样地,壁部328中的内周侧的端部Se2具有与后述的壁部110a的阀装置收容部14侧的外缘大致同样的外观形状。
如图8和图9所示,连接部320的交叉方向的中央部与突出部311连接。在连接部320的交叉方向的两端形成有第一卡合部321和第二卡合部322。换言之,第一卡合部321与第二卡合部322以隔着突出部311的方式配置。第一卡合部321与盖体10的后述的第一凸台部111进行卡扣卡合。第二卡合部322与盖体10的后述的第二凸台部112进行卡扣卡合。通过第一卡合部321与第一凸台部111进行卡扣卡合、并且第二卡合部322与第二凸台部112进行卡扣卡合,能够容易地将上侧支柱部310与盖体10进行连接。第一卡合部321和第二卡合部322具有彼此大致同样的结构,因此以第一卡合部321为代表来进行说明。
如图8和图9所示,第一卡合部321具备多个爪部324和基部325。多个爪部324在沿连接部320的厚度方向形成的插入孔327的周围隔开间隙326以环状排列。各爪部324均具有薄的板状的外观形状,以从插入孔327的周围朝向插入孔327的中心、且朝向连结方向(-Z方向)的方式配置。各爪部324的宽度随着去向插入孔327的中心、且随着去向连结方向(-Z方向)而逐渐变窄。在基部325形成有上述的插入孔327。在插入孔327处插入第一凸台部111。基部325由形成有插入孔327的平面部Sa和存在于插入孔327的周围的壁部328构成。基部325在插入孔327的周围与多个爪部324连接。
如图8和图9所示,突出部311在上侧支柱部310中连接于上侧支柱部310的+Z方向的端部、换言之连结方向的相反方向的端部。突出部311具有包括从平面部Sa向与连结方向相反的方向延伸的筒状壁面部Sb以及形成于筒状壁面部Sb的与平面部Sa相向的一侧的端部的上壁面部Sc的箱状的外观形状。突出部311在上侧支柱部310与盖体10连接的状态下,被收容于设置于盖体10的后述的突出收容部110。由此,突出部311作为将上侧支柱部310连接到盖体10时的定位部发挥功能。在突出部311中的筒状壁面部Sb和上壁面部Sc形成有在厚度方向上贯穿的多个贯通孔312。通过这样设置贯通孔312,使突出部311的刚性比构成突出收容部110的后述的壁部110a的刚性低来使其脆弱化。在上侧支柱部310与盖体10连接的状态下,突出部311的筒状壁面部Sb与壁部110a接触。因此,在从下侧支柱部330向上侧支柱部310沿交叉方向施加了应力的情况下,通过所述接触以及通过后述的卡扣卡合的接触来吸收应力。但是,在施加的力大的情况下,如后述那样卡扣卡合被解除,并且脆弱化的突出部311损伤,由此上侧支柱部310与盖体10的连接被解除,上侧支柱部310从盖体10脱开。由此,抑制大的力持续地传递到盖体10,能够抑制盖体10的损伤。另外,如后述那样,在上侧支柱部310与盖体10连接的状态下,突出部311的上壁面部Sc不与台部11(壁部110a的底部)接触。因此,在从下侧支柱部330向上侧支柱部310沿+Z方向施加了应力的情况下,抑制突出部311与台部11接触,抑制应力传递到盖体10,能够抑制盖体10的损伤。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从下侧支柱部330向上侧支柱部310施加大的力的情况”,如下情况等相当于此:燃料罐2收缩,由于所述收缩而从燃料罐2的底壁2d经由泵单元20向下侧支柱部330沿Z轴方向施加大的力的情况;在车辆的碰撞时等,泵单元20与燃料罐2内的燃料一同地大幅摇动而对下侧支柱部330施加交叉方向的力的情况。此外,作为燃料罐2收缩的情况,例如如下情况等相当于此:在将阀装置400设为关闭状态的状态下继续供给燃料而燃料罐2内成为负压的情况;在随着外部环境的温度的上升而燃料罐2内的压力上升的情况下,将阀装置400设为打开状态来进行泄压,之后,在将阀装置400设为关闭状态之后温度下降而燃料罐2内的压力下降从而成为负压的情况。
如图7和图8所示,在突出部311中的上壁面部Sc的内壁形成有弹簧引导构件313。弹簧引导构件313具有柱状的外观形状,以贯穿螺旋弹簧350的轴孔的方式配置,对螺旋弹簧350压缩和伸长时的移动方向进行引导。弹簧引导构件313在上侧支柱部310的内部空间与连结方向平行地配置。
A3-2.下侧支柱部330的结构:
如图6所示,下侧支柱部330除了具有上述的旋转板部332和卡合部333以外,还具有筒部331。在本实施方式中,下侧支柱部330由与上侧支柱部310相同的树脂材料形成。筒部331具有筒状的外观形状,在连结方向的端部形成于旋转板部332和卡合部333。在筒部331的+Z方向的端部形成有开口337,在筒部331的内侧形成有以开口337为端的圆筒状的内部空间。在该内部空间,螺旋弹簧350以在连结方向上伸缩自如的方式被收容。即,筒部331对螺旋弹簧350的伸缩进行引导。在筒部331的外表面形成有沿着连结方向延伸设置的多个肋334。另外,在筒部331,在+Z方向的端部附近形成有沿交叉方向(X轴方向)延伸设置的节部335。节部335形成为肋,架设在多个肋334。节部335在连结支柱30最伸长的状态下与设置于保持器340的内侧的下方端部的未图示的爪部抵接,抑制下侧支柱部330从上侧支柱部310脱开。在筒部331的下端形成有向水平方向(沿着X-Y平面的方向)突出的凸缘状的突出部336。在罐要超出最初的设计范围地过度收缩的情况下,连结支柱30也大幅收缩。此时,上侧支柱部310的下端与突出部336碰撞,连结支柱30的过度的收缩得以抑制。由此,在燃料罐2要收缩而底壁2d要向+Z方向移动的情况下,通过连结支柱30来抑制所述移动,能够抑制燃料罐2的过度的收缩。
A3-3.保持器340和螺旋弹簧350的结构:
如图6所示,保持器340具有薄的筒状的外观形状。保持器340被收容于上侧支柱部310的内部空间。保持器340的外周面具有与上侧支柱部310的内周面大致同样的形状。在保持器340的外周面,在连结方向的端部设置有上述的爪343,与上侧支柱部310的卡合孔316卡合。在保持器340设置有沿连结方向延伸设置的狭缝341。在保持器340的内部空间,收容有收容了螺旋弹簧350的状态的下侧支柱部330的上侧的一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保持器340由金属形成。作为金属,例如也可以使用铝、不锈钢等任意的金属。保持器340提高上侧支柱部310的刚性,并且抑制在上侧支柱部310与下侧支柱部330相互滑动时由于摩擦而产生异声。保持器340和下侧支柱部330由互不相同的材料形成,因此抑制在相互摩擦时产生异声。
螺旋弹簧350沿着连结方向配置于下侧支柱部330的内部空间。螺旋弹簧350的下端与下侧支柱部330内的内部空间的底部接触。螺旋弹簧350的上端与上述的突出部311的上壁面部Sc的内壁接触。
A4.盖体10的详细结构:
如图11和图12所示,盖体10构成为与上侧支柱部310分体的构件。在台部11,除了具备上述的阀装置收容部14、电连接器16以及燃料供给端口140以外,还具备突出收容部110、2个肋区域130a、130b、第一凸台部111以及第二凸台部112。
突出收容部110向连结方向(-Z方向)开口,构成为形成于台部11的内部的凹状的空间。突出收容部110由壁部110a形成。壁部110a包括具有与突出部311的筒状壁面部Sb的外壁(外表面)同样的形状的内壁面。突出收容部110收容突出部311。壁部110a中的外周方向的端部Sf1在上侧支柱部310与盖体10连接的状态下,与图8所示的上侧支柱部310中的上述的端部Se1接触。端部Sf1和端部Se1具有同样的俯视形状,彼此的外周面共面。另外,壁部110a中的阀装置收容部14侧的端部Sf2在上侧支柱部310与盖体10连接的状态下,与图8所示的上侧支柱部310中的上述的端部Se2接触。端部Sf2和端部Se2具有同样的俯视形状,彼此的外周面共面。因而,从下侧支柱部330传递到上侧支柱部310的Z轴方向的力从端部Se1、Se2传递到端部Sf1、Sf2。另外,如上述那样,端部Se1和端部Sf1共面,因此能够抑制在将燃料供给装置1安装到燃料罐2时燃料供给装置1被卡在燃料罐2的突出部2c等。
在图13中,放大示出了上侧支柱部310与盖体10连接的状态下的壁部110a的附近。另外,在图13中,示出了上侧支柱部310与盖体10连接的状态下的图12所示的XIII-XIII截面。如图13所示,在上侧支柱部310与盖体10连接的状态下,盖体10的壁部110a的端部Sf1、Sf2与上侧支柱部310的连接部320的端部Se1、Se2接触。另一方面,如图13所示,在上侧支柱部310与盖体10连接的状态下,在突出部311的上壁面部Sc与由壁部110a划分的凸缘部12之间设置有空隙ΔH。因而,能够抑制从下侧支柱部330传递到上侧支柱部310的Z轴方向的力从突出部311传递到凸缘部12,能够抑制盖体10的损伤。此外,如图13所示,保持器340的上端部不与突出部311接触。因而,在施加了Z轴方向的应力时,由于由金属制成而具有高的刚性的保持器340与突出部311的上壁碰撞,能够抑制突出部311破损。
如图14所示,2个肋区域130a、130b均位于阀装置收容部14与台部11的外周缘之间。2个肋区域130a、130b均在上侧支柱部310与盖体10连接的状态下,与上侧支柱部310所接触的面(以下称为“抵接面”)Ar1接触。具体地说,肋区域130a是包括燃料供给端口140的区域,与抵接面Ar1在接近第二凸台部112的位置接触。肋区域130b与抵接面Ar1在接近第一凸台部111的位置接触。2个肋区域130a、130b以隔着抵接面Ar1的方式配置。抵接面Ar1在图中被示为圆弧状的区域,但实际上是上述的上侧支柱部310的壁部328的+Z方向的端面所接触的部分的环状区域。在2个肋区域130a、130b形成有分别向-Z方向突出的彼此交叉的多个肋。通过具有这样的2个肋区域130a、130b,盖体10的刚性提高。2个肋区域130a、130b的总面积比抵接面Ar1的面积大。因此,即使在抵接面Ar1从上侧支柱部310向盖体10施加了力(压缩载荷)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与抵接面Ar1接触的2个肋区域130a、130b来将传递到盖体10的力分散到盖体10内,能够抑制盖体10的损伤。此外,在由抵接面Ar1包围的区域、具体地说突出收容部110的周围的区域也形成有肋。
如图12所示,第一凸台部111和第二凸台部112具有从台部11向连结方向(朝向泵单元20的方向)突出的柱状的外观形状。第一凸台部111及第二凸台部112比肋区域130a及肋区域130b更向连结方向(-Z方向)突出。
图15示出了第一凸台部111的沿着Z-Y平面的概略截面。如图12和图15所示,第一凸台部111和第二凸台部112均具有从台部11向连结方向突出的柱状的外观形状。如上述那样,第一凸台部111与上侧支柱部310的第一卡合部321进行卡扣卡合,第二凸台部112与上侧支柱部310的第二卡合部322进行卡扣。第一凸台部111和第二凸台部112具有同样的结构,因此以第一凸台部111为代表来进行说明。
如图15所示,第一凸台部111具备端部127、端部侧部126以及根部125。在第一凸台部111的内部形成有沿连通方向延伸的轴孔128。
端部127位于第一凸台部111的连结方向的端。如图12和图15所示,端部127具有在内部形成有轴孔的梯形柱状的外观形状。因此,交叉方向(与X-Y平面平行的方向)上的端部127的截面沿着连结方向逐渐变小。在上侧支柱部310与盖体10连接的状态下,卡扣卡合的第一卡合部321的爪部324与端部127接触。上侧支柱部310与盖体10的卡合是主要通过该端部127与爪部324的接触来实现的。因此,在对上侧支柱部310施加了应力的情况下,在盖体10中应力集中于端部127。即,端部127作为应力集中部发挥功能。
端部侧部126相当于第一凸台部111中的除了端部127以外的其它部分的端部侧的部位。根部125相当于上述的其它部分的与端部侧相反侧的部位。端部侧部126和根部125均具有在内部形成有轴孔的圆柱状的外观形状。如图15所示,端部侧部126的壁厚小于根部125的壁厚。根部125在连通方向上与端部侧部126相连,在与连通方向相反的方向上连接于台部11的肋区域130b的底部。
在此,说明端部侧部126与端部127的连接部分。如上述那样,端部127具有梯形柱状的外观形状,其外表面在最靠+Z方向的圆环状的(在中央设置有圆形的孔的圆形的)外表面S2处与端部侧部126的外表面S1连接。另外,端部侧部126的外表面S1是圆筒状的面,在所述面处与端部127的圆环状的外表面S2连接。也就是说,端部侧部126的外表面与端部127的外表面的连接是通过互不相同的面(外表面S1及S2)彼此的连接来构成的。通过所述结构,在对第一凸台部111施加了力的情况下,能够使端部127容易破损。具体地说,在从爪部324向端部127施加了力的情况下,以面彼此的连接部分为基点产生龟裂,之后,端部127破损而容易从第一凸台部111脱开。通过如上述那样端部127作为应力集中部发挥功能,在经由下侧支柱部330对上侧支柱部310施加大的力的情况下,端部127优先破损而第一凸台部111与第一卡合部321的卡合被解除。其结果,上侧支柱部310与盖体10的连接被解除,能够抑制施加到上侧支柱部310的力传递到盖体10,能够抑制盖体10的损伤。此外,在比使端部127损伤的程度的力小的力施加到上侧支柱部310的情况下,力经由上述的突出部311传递到突出收容部110(壁部110a),以包括2个肋区域130a、130b的盖体10的整体来对抗所述力。
在图16中,放大示出了上侧支柱部310与盖体10连接的状态下的、第一凸台部111与第一卡合部321的连接部位的截面。如图16所示,在所述状态下,第一凸台部111被插入到插入孔327。爪部324的连结方向的端部接触于第一凸台部111的端部127、更具体地说端部侧部126的外表面S1与端部127的外表面S2的连接部分。另一方面,在端部侧部126与基部325(插入孔327)之间形成有空隙G1。另外,在根部125与基部325(壁部328)之间形成有空隙G2。因而,在从下侧支柱部330向上侧支柱部310传递了力的情况下,所述力不会传递到端部侧部126和根部125,从爪部324传递到端部127。由此,应力集中于端部127,端部127比其它部位优先破损来吸收应力。此时,第一凸台部111与第一卡合部321的卡扣卡合被解除,上侧支柱部310与盖体10的连接被解除。另外,如上述那样,在台部11与突出部311之间设置有空隙ΔH,因此抑制上侧支柱部310的突出部311在+Z方向上与台部11碰撞。在此,在传递到上侧支柱部310的力非常大而其大小为无法通过端部127的破损来吸收的程度的大小的情况下,由于多个贯通孔312而脆弱化的突出部311在与壁部110a碰撞时变形来吸收力的一部分。因而,在该情况下也抑制对凸缘部12传递力。特别是,第一凸台部111及第二凸台部112比肋区域130a及肋区域130b更向连结方向突出,因此台部11中应力集中而破损的部位是与包括台部11的大部分、凸缘部12以及连接部13的部分相距较远的位置,因此能够更可靠地抑制对凸缘部12传递力。
根据以上说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燃料供给装置1,上侧支柱部310构成为与盖体10分体的构件,因此在使用与所应用的燃料罐2的大小相应的连结支柱30的情况下,能够选择使用适于所述连结支柱30的盖体10。因而,能够灵活地应对所应用的燃料罐2的大小、且抑制因经由连结支柱30施加到盖体10的应力产生的盖体10的损伤。另外,在需要根据燃料罐2的配置场所的布局来准备盖体10的情况下,只要去除连结支柱30而仅新变更盖体10即可,能够实现制造成本的低廉化。另外,上侧支柱部310构成为与盖体10分体的构件,因此与将它们一体化的结构相比,尽管组装后的大小相同,但是能够使组装前的各个构件小型化。因此,能够使在各构件的成形时产生的树脂块变小,能够缩短冷却时间来实现制造时间的缩短化。此外,能够使上侧支柱部310的制造用的模具小型化,能够抑制包括模具制造的成本在内的燃料供给装置1的整体的制造成本。另外,上侧支柱部310构成为与盖体10分体的构件,因此能够将上侧支柱部310和盖体10由各自不同的种类的树脂形成。例如,能够由耐酸性优异的树脂、例如聚苯硫醚形成盖体10,由经济性优异的树脂、例如聚缩醛形成上侧支柱部310。
而且,盖体10与上侧支柱部310的连接部具有作为应力集中部的端部127,因此例如在由于随着起因于车辆的碰撞的燃料的摇动产生的泵单元20的摇动而对连结支柱30施加了交叉方向的力的情况下,端部127可以比盖体10的其它部分优先破损。因此,能够抑制盖体10的其它部分、即台部11中的除了2个凸台部111、112以外的部分、凸缘部12以及连接部13损伤,能够抑制燃料从燃料罐2泄漏。
另外,与爪部324进行卡扣卡合的2个凸台部111、112中的端部127作为应力集中部起作用,因此在对下侧支柱部330、上侧支柱部310的下方部分施加了交叉方向的力的情况下,能够经由爪部324对端部127传递力。此外,端部还具有通过卡扣卡合来将上侧支柱部310与盖体10进行连接的功能,因此与设置不具备所述连接功能而仅具有应力集中功能的专用部位的结构相比,能够降低盖体10和上侧支柱部310的制造成本。
另外,2个凸台部111、112中的端部侧部126的壁厚小于根部125的壁厚,端部侧部126的外表面与端部127的外表面的连接是通过互不相同的面S1、S2彼此的连接来构成的,因此在经由爪部324对作为应力集中部的端部127施加了力的情况下,与所述外表面的连接是通过单一的面构成的结构相比,能够使端部127容易破损。因而,能够更可靠地抑制盖体10的其它部分、即台部11中的除了2个凸台部111、112以外的部分、凸缘部12以及连接部13损伤。
另外,在2个凸台部111、112与爪部324进行卡扣卡合的状态下,在2个凸台部111、112与基部325之间形成有空隙G1、G2,因此即使在由于燃料的摇动等而对连结支柱30施加了力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从基部325向2个凸台部111、112传递力。因此,能够抑制应力施加到2个凸台部111、112中除了端部127(应力集中部)以外的位置,能够更可靠地抑制盖体10的其它部分、即台部11中的除了2个凸台部111、112以外的部分、凸缘部12以及连接部13损伤。
另外,上侧支柱部310具有突出部311,盖体10具有突出收容部110,因此在将盖体10与上侧支柱部310进行连接时,能够容易地定位。
另外,上侧支柱部310与盖体10的连接部的交叉方向的截面比上侧支柱部310与下侧支柱部330的连接部的交叉方向的截面大,因此在由于燃料的摇动等而对下侧支柱部330施加力时,能够将所述力分散地传递到盖体10中的更大的范围。因而,能够抑制盖体10的损伤。
另外,台部11具有比盖体10与上侧支柱部310的抵接面Ar1大的肋区域130a、130b,因此在从上侧支柱部310向盖体10施加了力的情况下,能够将所述力分散到更大范围的肋区域130a、130b。因而,能够抑制盖体10的损伤。
另外,将上侧支柱部310和盖体10构成为彼此分体的构件,因此能够容易将阀装置400安装到盖体10。即,能够首先在盖体10的阀装置收容部14安装阀装置400,之后对盖体10连接上侧支柱部310。由此,能够提高阀装置400的安装性,能够谋求作业的效率化。
B.第二实施方式:
图17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燃料供给装置1a在具备泵单元20a以代替泵单元20的方面不同于第一实施方式的燃料供给装置1,其它结构同样。此外,在图17中,示出了安装于燃料罐2的状态下的燃料供给装置1a。此外,在图17中省略了燃料罐2。另外,在图17中,追加示出了将泵单元20a与盖体10的燃料供给端口140进行连接的管40。
泵单元20a作为整体具有以铅直方向(Z轴方向)为中心轴方向的大致圆筒形的外观形状。泵单元20a所具有的功能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泵单元20同样,因此省略其详细的说明。由于泵单元20a的外观形状是如上述那样的形状,因此燃料供给装置1a的Z轴方向的长度(高度)大于第一实施方式的燃料供给装置1的长度(高度)。因此,燃料供给装置1a是安装到比较大的燃料罐来使用的。这样,在Z轴方向的长度(高度)大的情况下,当由于因车辆的碰撞等产生的燃料的摇动而对泵单元20a施加了大的力时,大的力矩施加到远离泵单元20a的位置的上侧支柱部310。但是,由于如上述那样在与盖体10的台部11的大部分、凸缘部12以及连接部13相距较远的位置配置有作为应力集中部的端部127,所述部分优先破损,因此能够更可靠地抑制盖体10的其它部分、即台部11中的除了2个凸台部111、112以外的部分、凸缘部12以及连接部13损伤。
以上说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燃料供给装置1a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燃料供给装置1同样的效果。
C.其它实施方式:
C1.其它实施方式1:
在各实施方式中,应力集中部是2个凸台部111、112的端部127,但是也可以代替端部127而将上侧支柱部310与盖体10的连接部分中的其它部分设为应力集中部。例如,也可以设为省略2个凸台部111、112和2个卡合部321、322的结构,将突出部311设为应力集中部。在所述结构中,突出部311也通过设置多个贯通孔312而被脆弱化,因此在从下侧支柱部330向上侧支柱部310施加了大的力的情况下,能够优先破损。因此,抑制大的力传递到盖体10,能够抑制盖体10的破损。另外,例如也可以将爪部324设为应力集中部。在所述结构中,也可以通过减小爪部324的厚度等来使爪部324容易优先破损。并且,在各实施方式中,在盖体10与上侧支柱部310的连接部分设置有应力集中部,但是也可以设为在燃料供给装置1、1a的其它部分设置应力集中部的结构。例如,也可以在下侧支柱部330设置应力集中部。另外,也可以将盖体10与上侧支柱部310的连接部位设置多个,使应力分散于各连接部位。例如,也可以将上述的由凸台部与卡合部形成的卡扣卡合构造在交叉方向上设置多个,使应力分散于各卡扣构造。
C2.其它实施方式2:
在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端部127容易破损,端部侧部126的外表面与端部127的外表面的连接是通过互不相同的面(外表面S1及S2)彼此的连接来构成的,但是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将这些外表面的连接通过单一的面来构成。即,也可以使端部侧部126的外表面与端部127的外表面一体化。在所述结构中,也能够在从下侧支柱部330向上侧支柱部310施加了大的力的情况下从爪部324向端部127传递力。
C3.其它实施方式3:
在各实施方式中,在凸台部111、112与卡合部321、322的基部325之间设置有空隙G1、G2,但是也可以省略这两个空隙G1、G2中的至少一方。即,也可以使端部侧部126与基部325(插入孔327)相互接触。另外,也可以使根部125与基部325(壁部328)相互接触。
C4.其它实施方式4:
在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省略突出部311和突出收容部110。在所述结构中,也能够通过凸台部111、112与卡合部321、322的卡扣卡合来将上侧支柱部310与盖体10进行连接。
C5.其它实施方式5:
在各实施方式中,上侧支柱部310与盖体10的连接部的交叉方向的截面比上侧支柱部310与下侧支柱部330的连接部的交叉方向的截面大,但是本发明不限定于此。这些截面也可以是彼此相同的大小。另外,上侧支柱部310与盖体10的连接部的交叉方向的截面也可以比上侧支柱部310与下侧支柱部330的连接部的交叉方向的截面小。
C6.其它实施方式6:
在各实施方式中,2个肋区域130a、130b的总面积大于抵接面Ar1的面积,但是本发明不限定于此。2个肋区域130a、130b的总面积也可以与抵接面Ar1的面积相等,另外,2个肋区域130a、130b的总面积也可以小于抵接面Ar1的面积。并且,在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省略2个肋区域130a、130b。
C7.其它实施方式7:
在各实施方式中,燃料供给装置1、1a也可以具备利用连结支柱30的内部的空隙的超声波发送器。具体地说,例如也可以设为如下结构:在下侧支柱部330的内部的空隙的下端配置超声波发送器。然后,将形成于从下侧支柱部330到上侧支柱部310(突出部311)的内部的沿Z轴方向延伸的管状的空隙用作超声波管,探测来自液面的反射波。在所述结构中,也可以在下侧支柱部330和上侧支柱部310的任一个中设置用于将燃料导入到内部空间的孔。
C8.其它实施方式8:
在各实施方式中,凸台部的数量是2个,但是不限于2个,可以是任意的数量。另外,在各实施方式中,2个凸台部111、112以隔着突出收容部110的方式配置,但是也可以以突出收容部110为基准配置于相同的方向。此外,在凸台部的数量为多个的情况下,也可以如各实施方式那样以夹持或包围壁部110a的方式配置凸台部。通过这样,能够在接近由突出收容部110和突出部311定位的部位的位置将盖体10与上侧支柱部310进行连接,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所述连接。
C9.其它实施方式9:
在各实施方式中,燃料供给装置1将燃料罐2内的燃料供给到喷油器,但是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将燃料供给到搭载于车辆内的其它燃料罐。另外,燃料供给装置1与燃料罐2一同地搭载于车辆,但是不限于车辆,也可以搭载于自动双轮车、船舶等任意的移动体。另外,也可以安装于固定设置的燃料罐。
本公开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其宗旨的范围内能够以各种结构实现。例如,各实施方式中的与在发明内容的栏中记载的技术特征对应的技术特征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的一部分或全部、或者为了达到上述的效果的一部分或全部,能够适当进行更换、组合。另外,如果该技术特征在本说明书中并没有说明是必需的,则能够适当删除。

Claims (4)

1.一种燃料供给装置(1、1a),从燃料罐(2)供给燃料,其特征在于,具备:
泵单元(20、20a),载置于所述燃料罐的底壁(2d),用于将所述燃料罐的内部的燃料喷出到所述燃料罐的外部;
盖体(10),以堵塞形成于所述燃料罐的上壁(2a)的开口(2b)的方式安装于所述上壁,形成有所述燃料的喷出口;以及
连结支柱(30),将所述盖体与所述泵单元进行连结,
所述连结支柱具有:
树脂制的上侧支柱部(310),构成为与所述盖体分体的构件,连接于所述盖体;以及
下侧支柱部(330),相对于所述上侧支柱部,以能够在从所述盖体朝向所述泵单元的连结方向以及与所述连结方向相反的相反方向上滑动的方式嵌合,
所述上侧支柱部包括:
-突出部,其在与所述连结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突出,并且包括筒状壁面部;以及
-位于所述突出部两侧的第一卡合部和第二卡合部,
所述盖体包括:
-插入于所述燃料罐的所述开口的台部,所述台部在与所述上侧支柱部对置的面具有收容所述突出部的突出收容部;
-与所述台部的外周表面连接且与所述燃料罐的外表面接触的凸缘部;
-向所述连结方向突出的第一凸台部;以及
-向所述连结方向突出的第二凸台部,
所述第一卡合部包括:
第一基部,其具有供所述第一凸台部插入的第一插入孔;以及
第一爪部,其形成在所述第一插入孔的周围的位置,并且在所述第一凸台部与所述第一爪部进行卡扣卡合的状态下,在所述第一凸台部与所述第一基部之间形成有径向空隙,
所述第二卡合部包括:
第二基部,其具有供所述第二凸台部插入的第二插入孔;以及
第二爪部,其形成在所述第二插入孔的周围的位置,并且在所述第二凸台部与所述第二爪部进行卡扣卡合的状态下,在所述第二凸台部与所述第二基部之间形成有径向空隙,
所述第一凸台部的端部和所述第二凸台部的端部形成为应力集中部,所述应力集中部形成在所述盖体与所述上侧支柱部的连接部,在对所述下侧支柱部施加了与所述连结方向交叉的交叉方向的力的情况下,应力集中于该应力集中部,
多个贯通孔形成在所述突出部的所述筒状壁面部,使所述突出部的刚性比所述突出收容部的刚性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台部包括;
-形成于所述端部侧相反侧的根部;以及
-形成于所述根部和所述端部之间的端部侧部,
所述端部侧部(126)的壁厚小于所述根部(125)的壁厚,
所述端部侧部的外表面与所述端部的外表面的连接是通过互不相同的面(S1,S2)彼此的连接来构成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侧支柱部与所述盖体的连接部处的与所述连结方向交叉的交叉方向的截面,比所述上侧支柱部与所述下侧支柱部的连接部处的所述交叉方向的截面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台部具有肋区域(130a,130b),该肋区域形成有向所述连结方向突出的多个肋,
所述台部具有所述盖体与所述上侧支柱部彼此接触处的抵接面(Ar1),以及
所述肋区域具有比该抵接面宽大的面积。
CN201980027739.2A 2018-04-27 2019-04-09 燃料供给装置 Active CN11202060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85914 2018-04-27
JP2018085914A JP6992669B2 (ja) 2018-04-27 2018-04-27 燃料供給装置
PCT/JP2019/015406 WO2019208192A1 (ja) 2018-04-27 2019-04-09 燃料供給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20605A CN112020605A (zh) 2020-12-01
CN112020605B true CN112020605B (zh) 2022-06-14

Family

ID=682953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27739.2A Active CN112020605B (zh) 2018-04-27 2019-04-09 燃料供给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118551B2 (zh)
JP (1) JP6992669B2 (zh)
CN (1) CN112020605B (zh)
WO (1) WO201920819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968738B2 (ja) * 2018-03-28 2021-11-17 愛三工業株式会社 燃料タンク用蓋
JP6918733B2 (ja) * 2018-03-28 2021-08-11 愛三工業株式会社 燃料タンク用蓋
DE112019001005T5 (de) * 2018-03-28 2020-11-12 Aisa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Deckel für kraftstofftank
JP7083734B2 (ja) * 2018-10-15 2022-06-13 愛三工業株式会社 燃料供給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45884A (en) * 1989-10-24 1990-08-07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Modular fuel delivery system
FR2719629B1 (fr) * 1994-05-05 1996-07-26 Marwal Systems Dispositif d'aspiration/jaugeage de carburant pour véhicule automobile.
US5762049A (en) * 1997-06-27 1998-06-09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Fuel supply apparatus for motor vehicle
US6260543B1 (en) * 2000-05-19 2001-07-17 Visteon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Fuel delivery module with integrated filter
US6367650B1 (en) * 2000-05-25 2002-04-09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Fuel tank cover assembly for fuel tank
JP2002031003A (ja) * 2000-07-18 2002-01-3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燃料供給装置
JP4359806B2 (ja) * 2001-06-29 2009-11-11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燃料供給装置
JP3849512B2 (ja) * 2001-12-06 2006-11-22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燃料タンクの燃料供給モジュール取付構造
US6964264B2 (en) * 2002-03-18 2005-11-15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Fuel supply apparatus
JP3911434B2 (ja) * 2002-04-03 2007-05-09 愛三工業株式会社 リザーブ容器ユニット
JP2003293875A (ja) * 2002-04-03 2003-10-15 Aisan Ind Co Ltd リザーブ容器ユニット
JP3929809B2 (ja) * 2002-04-03 2007-06-13 愛三工業株式会社 リザーブ容器ユニット
JP3941012B2 (ja) * 2002-08-22 2007-07-04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燃料供給装置
US6837222B2 (en) * 2002-09-19 2005-01-04 Denso Corporation Fuel supply apparatus
WO2004046537A1 (ja) * 2002-11-20 2004-06-03 Sanoh Kogyo Kabushiki Kaisha フューエルセンダーのフランジカバー
US6890190B1 (en) 2003-02-27 2005-05-10 Siemens Vdo Automotive Corporation Steel fuel flange with plastic strut mounts and grounded struts
US7074058B2 (en) * 2003-02-27 2006-07-11 Siemens Vdo Automotive Corporation Steel fuel flange with plastic strut mounts
JP2005083303A (ja) * 2003-09-10 2005-03-31 Aisan Ind Co Ltd フューエルポンプの振動緩和構造
JP4123520B2 (ja) * 2004-01-19 2008-07-23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燃料供給装置
JP4179179B2 (ja) * 2004-02-03 2008-11-12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燃料供給装置
JP2005226524A (ja) * 2004-02-12 2005-08-25 Denso Corp 燃料供給装置
JP4258849B2 (ja) * 2004-10-04 2009-04-30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燃料供給装置
JP4313289B2 (ja) * 2004-11-24 2009-08-1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燃料タンクのポンプモジュール構造
US7124748B2 (en) * 2004-12-16 2006-10-24 Visteon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Fuel delivery assembly for dual lobe fuel tank
US7168416B2 (en) * 2005-03-23 2007-01-30 Denso International America, Inc. Multi-point grounding plate for fuel pump module
US7527042B2 (en) * 2005-04-05 2009-05-05 Ti Group Automotive Systems, Llc Electrostatic charge control for in-tank fuel module components
JP2006299940A (ja) * 2005-04-21 2006-11-02 Denso Corp 燃料供給装置
JP4356897B2 (ja) * 2005-06-07 2009-11-04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燃料供給装置
US7222610B2 (en) * 2005-08-31 2007-05-29 Denso Corporation Fuel feed apparatus having small sized structure
US7237538B2 (en) * 2005-09-09 2007-07-03 Ti Automotive Fuel Systems Sas Modular fuel delivery assembly
JP2007239682A (ja) * 2006-03-10 2007-09-20 Denso Corp 燃料供給装置
EP2010406A1 (en) * 2006-04-13 2009-01-07 Continental Automotive Systems US, Inc. Flange-strut interface permitting location selection of struts
DE102008005358A1 (de) * 2007-02-13 2008-08-14 Vdo Automotive Ag Fördereinheit
DE102007045178A1 (de) * 2007-09-21 2009-04-02 Robert Bosch Gmbh Kraftstofffördermodul
US20100096528A1 (en) * 2008-10-22 2010-04-22 Denso International America, Inc. Fuel pump module snap-in support rod attachment
US20100096533A1 (en) * 2008-10-22 2010-04-22 Denso International America, Inc. Fuel pump module snap-in support rod attachment
DE102010039546A1 (de) * 2010-08-20 2012-02-23 Robert Bosch Gmbh Kraftstoff-Fördereinheit mit asymmetrischer Führungsstange
DE102011082418A1 (de) * 2010-09-13 2012-03-15 Denso Corporation Kraftstoffzufuhrgerät
DE112010006003B4 (de) * 2010-11-17 2017-06-01 Aisan Kogyo K.K. Kraftstofftank und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desselben
JP5826660B2 (ja) 2011-02-17 2015-12-02 愛三工業株式会社 燃料供給装置
US9599076B2 (en) * 2011-03-03 2017-03-21 Denso International America, Inc. Fuel tank locking ring mounted fuel pump controller
US8671915B2 (en) * 2011-03-18 2014-03-18 Denso International America, Inc. Fuel pump module including a flange groove rod attachment
CN103339365A (zh) * 2011-03-24 2013-10-02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燃料供给装置
US8695421B2 (en) * 2011-03-31 2014-04-15 Denso International America, Inc. Fuel pump module including a horizontal sender gauge
US8936008B2 (en) * 2011-03-31 2015-01-20 Denso International America, Inc. Flexible fuel module protected umbrella valve
US8616184B2 (en) * 2011-03-31 2013-12-31 Denso International America, Inc. Fuel pump module including a reservoir having multiple zones
US8882472B2 (en) * 2011-03-31 2014-11-11 Denso International America, Inc. Fuel pump module including a jet pump having multiple tubes
US8464693B2 (en) * 2011-03-31 2013-06-18 Denso International America, Inc. Fuel pump module including a reservoir with multiple walls
JP2013029049A (ja) * 2011-07-27 2013-02-0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車両用燃料供給装置
DE102012208517A1 (de) * 2012-05-22 2013-11-28 Robert Bosch Gmbh Spritzgussteil, insbesondere Speichertopf für ein Kraftstofffördermodul sowie Verfahren zum Sichern eines Speichertopfs an einem Tankflansch
JP6192939B2 (ja) * 2013-01-22 2017-09-06 愛三工業株式会社 燃料タンク内部品の結合構造
JP5799979B2 (ja) * 2013-06-07 2015-10-28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燃料供給装置
DE102013220885B4 (de) 2013-10-15 2019-05-09 Continental Automotive Gmbh Fördereinheit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JP2016029267A (ja) * 2014-07-25 2016-03-03 愛三工業株式会社 燃料供給装置
JP6258158B2 (ja) * 2014-08-26 2018-01-10 愛三工業株式会社 燃料供給装置
JP6215155B2 (ja) * 2014-08-26 2017-10-18 愛三工業株式会社 燃料供給装置
JP6282558B2 (ja) * 2014-08-26 2018-02-21 愛三工業株式会社 燃料供給装置
US9539893B2 (en) * 2014-09-29 2017-01-10 Spectra Premium Industries Inc. Fuel delivery module for low-profile fuel tank
JP6287749B2 (ja) * 2014-10-13 2018-03-07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ジェットポンプ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燃料供給装置
JP6476722B2 (ja) * 2014-10-13 2019-03-06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燃料供給装置
JP6390412B2 (ja) 2014-12-18 2018-09-19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タンク蓋ユニット及び燃料供給装置
US10703194B2 (en) * 2015-01-22 2020-07-07 Ti Automotive Technology Center Gmbh Stiffening assembly for a fuel tank
JP2016151224A (ja) * 2015-02-17 2016-08-22 京三電機株式会社 燃料供給装置
JP6583031B2 (ja) 2016-02-10 2019-10-02 愛知製鋼株式会社 磁気マーカの施工方法及び作業車両
JP6695707B2 (ja) * 2016-02-19 2020-05-20 愛三工業株式会社 燃料供給装置
JP6390681B2 (ja) 2016-03-14 2018-09-19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燃料供給装置
JP6414113B2 (ja) * 2016-03-24 2018-10-31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燃料供給装置
US10259313B2 (en) * 2016-03-30 2019-04-16 Walbro Llc Fuel pump assembly with removable supports
US10549631B2 (en) * 2016-03-30 2020-02-04 Walbro Llc Fuel pump assembly with removable and/or movable supports
JP6388001B2 (ja) * 2016-04-20 2018-09-12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燃料供給装置
JP6394636B2 (ja) * 2016-04-28 2018-09-26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燃料供給装置
US10247597B2 (en) * 2016-07-28 2019-04-02 Nissan North America, Inc. Fuel pump assembly
US10215614B2 (en) * 2016-07-28 2019-02-26 Nissan North America, Inc. Fuel sender assembly
KR102113741B1 (ko) * 2017-11-06 2020-05-21 가부시키가이샤 덴소 연료 펌프 모듈
JP6874779B2 (ja) * 2018-02-01 2021-05-19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燃料供給装置
JP6918733B2 (ja) * 2018-03-28 2021-08-11 愛三工業株式会社 燃料タンク用蓋
JP6968738B2 (ja) * 2018-03-28 2021-11-17 愛三工業株式会社 燃料タンク用蓋
DE112019001005T5 (de) * 2018-03-28 2020-11-12 Aisa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Deckel für kraftstofftank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20605A (zh) 2020-12-01
US20210033053A1 (en) 2021-02-04
US11118551B2 (en) 2021-09-14
WO2019208192A1 (ja) 2019-10-31
JP2019190410A (ja) 2019-10-31
JP6992669B2 (ja) 2022-01-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020605B (zh) 燃料供给装置
US10280883B2 (en) Fuel supply device
JP3283240B2 (ja) 燃料供給装置
JP6840895B2 (ja) 燃料タンク用蓋
US6854451B2 (en) Fuel feed apparatus having vibration damping structure
CN108603468B (zh) 燃料箱用盖构件
US10907593B2 (en) Fuel supply device
CN111919023B (zh) 燃料箱用盖
US7112278B2 (en) Fuel filter having double layer structure
US6941808B2 (en) Drawing and gauging device for a motor vehicle fuel tank
US8992190B2 (en) Fuel feed apparatus
US8746277B2 (en) Fuel feed apparatus
US7703443B2 (en) Fuel supply devices
JP2006153018A (ja) 液中燃料圧力調整器組立体
JP7221068B2 (ja) 燃料タンク内支柱の取付構造
JP4268095B2 (ja) 燃料ポンプモジュール
JP2000018113A (ja) 燃料ポンプ装置
JP2020063672A (ja) 燃料タンク用サブタンク
JP7171465B2 (ja) 伸縮連結構造
JP2009091926A (ja) 燃料供給装置
JP7214584B2 (ja) フィルタケースの結合構造
JP3326242B2 (ja) 液体タンクの内部配設ポンプの支持構造
JP2020063673A (ja) 伸縮連結部材
CN100513767C (zh) 供油装置
JP2019173629A (ja) 燃料供給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705

Address after: Aichi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after: AISA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Address before: Aichi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before: DENSO Corp.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