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71608A - 一种林下散料栽培红托竹荪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林下散料栽培红托竹荪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71608A
CN111771608A CN202010580244.7A CN202010580244A CN111771608A CN 111771608 A CN111771608 A CN 111771608A CN 202010580244 A CN202010580244 A CN 202010580244A CN 111771608 A CN111771608 A CN 1117716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ltivation
bulk
parts
layer
mix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58024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翟洪平
李崇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izhou Haoguliang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izhou Haoguliang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izhou Haoguliang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izhou Haoguliang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58024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771608A/zh
Publication of CN1117716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7160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8/00Cultivation of mushroom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3/00Protecting pla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8/00Cultivation of mushrooms
    • A01G18/20Culture media, e.g. compost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Myc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食用菌栽培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林下散料栽培红托竹荪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选林;(2)栽培预处理:在垄面上挖深度为10‑12cm的栽培沟,先向沟中洒一层2‑3cm厚的保温料,保温料中覆盖一层4‑5cm厚的栽培散料;(3)栽培:栽培散料上均匀地撒播一层红托竹荪菌种,然后再覆盖一层2‑3cm厚的栽培散料;散料上覆盖一层2‑3cm厚的含有保温料的土壤;土壤表面再覆盖一层遮阴保湿物质;(4)病虫害管理;(5)出菇管理。本发明的栽培方法,采用林下仿野生栽培红托竹荪,提高了林下土地资源的利用率;采用散料直接栽培,节省了菌棒、栽培箱的制作成本;与传统散料栽培相比,明显缩短了出菇时间,出菇快;而且所获得的红托竹荪品质高。

Description

一种林下散料栽培红托竹荪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用菌栽培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林下散料栽培红托竹荪的方法。
背景技术
竹荪(DictyophoraindusiataVent.exPersFisch),又名竹笙、竹菌、竹参等,是寄生在枯竹根部的一种隐花菌类,自古就被列为“草八珍”之一。竹荪营养丰富,子实体所含的19种氨基酸占总重量的40%,其中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35%。竹荪是我国名贵的山野菌,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B1、B2以及多种微量元素,且具有显著的滋补保健作用,被人们称为“雪裙仙子”、“山珍之花”、“真菌之花”、“菌中皇后”。
竹荪中常见并可供食用的有4种:长裙竹荪、短裙竹荪、棘托竹荪和红托竹荪。红托竹荪是贵州的特色栽培食用真菌之一,由于其丰富的营养含量和药用价值,需求量也在与日俱增。目前红托竹荪已实现集约化管理式栽培;但是普遍存在栽培成本高或者生产周期长、或者竹荪病虫害发生率高的问题,品质比不上野生红托竹荪。
如公开号为CN110226454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织金竹荪的仿野生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清理林地内的枯枝落叶和杂草,杀菌后得栽培地;(2)在所述栽培地上翻耕后整畦;所述畦的畦面宽30~50cm,相邻两个畦间隔40~60cm;(3)在所述畦上播种织金竹荪菌种,在所述菌种上覆土和松针,保持土壤含水量为55~65%。杀菌用杀菌剂包括阿维菌素、辛硫磷乳液和二氯异氰尿酸钠。该专利技术是采用培养好的菌棒栽培竹荪,菌棒的培养、制作,增加了栽培成本;另外,采用了辛硫磷乳液和二氯异氰尿酸钠等化学药剂防治病虫害,更不符合现在绿色农业的发展要求。
又如公开号为CN108401786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林地栽培竹荪的方法,采用红托竹荪的栽培原料包括按照质量百分比计的如下组分:桦槁木块70%,桦槁木屑18%,过磷酸钙2%,竹叶5%。大豆杆荚5%。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栽培场地整理:栽培场地通常选择地理位置为坐北朝南,近水源的地方,首先清除栽培场地表面枯枝落叶和杂质,然后除去0.5-1.0cm的表层土壤,栽培场地整理后要求表面平整,然后进行垄的台垄沟的整理,垄宽1.3-1.6米,长度不限,在垄的两侧挖排水沟,排水沟的深度为5-8cm,将开挖排水沟的取出的土放一旁作为覆土备用,排水沟开挖完成后,在排水沟和垄台的表面均匀的撒上一层熟石灰备用;步骤二,栽培:将处理好备用的桦槁木块主料均匀的摆放一层在栽培箱上,形成第一层栽培料,然后在第一层栽培料上均匀的撒上栽培辅料,在栽培辅料上均匀的播撒第一层竹荪菌种,再放第二层桦槁木块主料和栽培辅料,形成第二层栽培料,在第二层栽培料上均匀的播撒第二层竹荪菌种,然后撒上少量的栽培辅料,最后覆盖挖排水沟取出的备用土壤;步骤三,管理:栽培完成后5-7天不需浇水,若遇下雨天则需用塑料薄膜覆盖,防止雨水浸泡;栽培后8-12天检测覆土水分含量,覆土用手捏,若覆土松散不成团,则需补充水分至覆土可用手捏成团,轻轻放下后散开,即覆土水分含量适宜;若覆土可用手捏成团,但放下不散开即水分含量偏高,需加强通风散发水分直至覆土水分含量适宜;如上所述持续管理60-80天,即形成竹荪原基,此时应加强通风并提高空气湿度,当竹荪原基成熟即将开裙时,提高空气相对湿度为95%。该专利公开了采用特制的培养散料栽培竹荪;但是对于林下栽培土壤的温度未进行控制调节,会影响阴冷天气竹荪的生长速度;而且对于病虫害并没有方法进行防治。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林下散料栽培红托竹荪的方法,具体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林下散料栽培红托竹荪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选林:选择遮阴度为60-70%的杉树林,清除林下地面的枯枝落叶和杂草,撒石灰粉消毒,翻耕,深度为17-20cm;然后撒入保温料,翻耕均匀,起垄,垄面宽85-90cm,高8-10cm,垄与垄之间留有10-12cm宽的沟;
(2)栽培预处理:在垄面上挖深度为10-12cm的栽培沟,先向沟中洒一层2-3cm厚的保温料,保温料中覆盖一层4-5cm厚的栽培散料;
(3)栽培:栽培散料上均匀地撒播一层红托竹荪菌种,然后再覆盖一层2-3cm厚的栽培散料;散料上覆盖一层2-3cm厚的含有保温料的土壤;土壤表面再覆盖一层遮阴保湿物质;
(4)病虫害管理:采用诱食剂诱惑天敌防治黄蚂蚁;采用复合灭菌液喷洒防治螨虫害;采用灭蚊灯防治蚊虫;
(5)出菇管理:在干旱天气,向栽培垄面喷洒水保湿土壤湿度在60-70%;栽培后45-50d,向土壤喷洒营养液刺激原基的分化,8-10天即可长出菌蕾;菌蕾长出后再喷洒一次营养液,20-25d后菌蕾成熟开始破壳形成子实体。
优选地,所述保温料按重量份计由8-10份玻化微珠、30-40份珍珠岩、4-6份硫酸钠、3-4份活性白土、15-20份陶粒、1-3份二氧化硅粉、1-3份纳米碳粉、15-20份木屑制成。
优选地,所述保温料的制备方法为:珍珠岩、活性白土、陶粒球磨粉碎、硫酸钠、纳米碳粉球磨混合均匀,球磨过程中加入球磨原料质量0.2-0.5%的浓度为50%的淀粉溶液作助磨剂;将球磨后的原料烘干,再至于1000-1200℃下烧结2-3h,冷却后,与木屑混合均匀制得保温料。
优选地,所述栽培散料的制备方法为:取木屑,加水调节其含水量为40-50%,加入木屑质量0.05%-0.1%白腐菌和木屑质量0.1-0.2%酵母菌,自然发酵3-4天,制得发酵木屑;取吲哚乙酸配制成10mg/L的吲哚乙酸溶液,将吲哚乙酸溶液对壳聚糖按1:3-4的质量比混合,真空冷冻干燥,制得缓释生长剂;将硫酸镁、磷酸二氢钙按等质量混合,制得无机料;将发酵木屑、无机料、缓释生长剂按60-70:3-5:2-3的质量比混合组成栽培散料。
优选地,所述遮阴保湿物质由松针、纳米碳按6-10:1的质量比混合而成。
优选地,所述步骤(4),诱食剂按重量份计由3-6份1-丁醇、10-15份松油、8-10份蔗糖、200份水混合制成。
优选地,所述复合菌液由50%高锰酸钾溶液、烟灰、大蒜素按0.1:3-5:1的质量比混合后稀释1000倍制成。
优选地,所述营养液是由海藻糖、维生素C、竹笋提取液按4-3:2:0.1的质量比混合后稀释500倍制成;其中竹笋提取液的制备方法为:向废弃竹笋头中加入10倍量的80%冷甲醇,匀浆,在2-4℃下浸提12h,滤过,减压回收滤液中的甲醇,制得竹笋提取液。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采用林下空地栽培空地的,不仅提高了林下土地资源的利用率,节省了红托竹荪土壤资源成本,降低了栽培成本;而且林下环境能为红托竹荪提供仿野生的生长环境,有利于提高竹荪的品质。本发明采用保温料处理栽培土壤,保温料具有保温储热的效果,能维持栽培过程中红托竹荪对温度的要求,降低了阴冷天气对红托竹荪生长速度的影响,而且保温料在夜间温度较低会放出储存的热量来促进夜间的生长;采用发酵木屑添加无机料、缓释生长剂组成栽培散料,缓释生长剂在栽培过程中能缓慢释放的生长激素促进菌丝生长,无机盐能协同缓释生长剂促进竹荪(菌丝、子实体)生长,而且无机料还能提高发酵木屑中纤维素酶的活性,促进木屑分解来为竹荪提供营养;采用天敌、复合菌液、灭蚊灯联合防治病虫害,避免了农药的使用,保证了红托竹荪的品质;采用松针、纳米碳组成遮阴保湿物,在遮阴保湿的同时能抗菌,降低空气或喷洒水中的病菌污染竹荪;采用营养液处理原基、菌蕾,可促进原基的分化、加快菌蕾生长,缩短出菇时间。
本发明的栽培方法,采用林下仿野生栽培红托竹荪,提高了林下土地资源的利用率;采用散料直接栽培,节省了菌棒、栽培箱的制作成本;与传统散料栽培相比,明显缩短了出菇时间,出菇快;而且所获得的红托竹荪品质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限定,但要求保护的范围不仅局限于所作的描述。
实施例1
一种林下散料栽培红托竹荪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选林:选择遮阴度为60-70%的杉树林,清除林下地面的枯枝落叶和杂草,撒石灰粉消毒,翻耕,深度为17-20cm;然后撒入保温料,翻耕均匀,起垄,垄面宽85-90cm,高8-10cm,垄与垄之间留有10-12cm宽的沟;
(2)栽培预处理:在垄面上挖深度为10-12cm的栽培沟,先向沟中洒一层2-3cm厚的保温料,保温料中覆盖一层4-5cm厚的栽培散料;
(3)栽培:栽培散料上均匀地撒播一层红托竹荪菌种,然后再覆盖一层2-3cm厚的栽培散料;散料上覆盖一层2-3cm厚的含有保温料的土壤;土壤表面再覆盖一层遮阴保湿物质;
(4)病虫害管理:采用诱食剂诱惑天敌防治黄蚂蚁;采用复合灭菌液喷洒防治螨虫害;采用灭蚊灯防治蚊虫;
(5)出菇管理:在干旱天气,向栽培垄面喷洒水保湿土壤湿度在60-70%;栽培后45-50d,向土壤喷洒营养液刺激原基的分化,8-10天即可长出菌蕾;菌蕾长出后再喷洒一次营养液,20-25d后菌蕾成熟开始破壳形成子实体。
所述保温料按重量份计由8份玻化微珠、30份珍珠岩、6份硫酸钠、3份活性白土、20份陶粒、1份二氧化硅粉、3份纳米碳粉、15份木屑制成。制备方法为:珍珠岩、活性白土、陶粒球磨粉碎、硫酸钠、纳米碳粉球磨混合均匀,球磨过程中加入球磨原料质量0.2=%的浓度为50%的淀粉溶液作助磨剂;将球磨后的原料烘干,再至于1000-1200℃下烧结3h,冷却后,与木屑混合均匀制得保温料。
所述栽培散料的制备方法为:取木屑,加水调节其含水量为40-50%,加入木屑质量0.05%白腐菌和木屑质量0.2%酵母菌,自然发酵3-4天,制得发酵木屑;取吲哚乙酸配制成10mg/L的吲哚乙酸溶液,将吲哚乙酸溶液对壳聚糖按1:3的质量比混合,真空冷冻干燥,制得缓释生长剂;将硫酸镁、磷酸二氢钙按等质量混合,制得无机料;将发酵木屑、无机料、缓释生长剂按60:3:2的质量比混合组成栽培散料。
所述遮阴保湿物质由松针、纳米碳按6:1的质量比混合而成。
所述步骤(4),诱食剂按重量份计由3份1-丁醇、15份松油、10份蔗糖、200份水混合制成。
所述复合菌液由50%高锰酸钾溶液、烟灰、大蒜素按0.1:3:1的质量比混合后稀释1000倍制成。
所述营养液是由海藻糖、维生素C、竹笋提取液按4:2:0.1的质量比混合后稀释500倍制成;其中竹笋提取液的制备方法为:向废弃竹笋头中加入10倍量的80%冷甲醇,匀浆,在2-4℃下浸提12h,滤过,减压回收滤液中的甲醇,制得竹笋提取液。
实施例2
一种林下散料栽培红托竹荪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选林:选择遮阴度为60-70%的杉树林,清除林下地面的枯枝落叶和杂草,撒石灰粉消毒,翻耕,深度为17-20cm;然后撒入保温料,翻耕均匀,起垄,垄面宽85-90cm,高8-10cm,垄与垄之间留有10-12cm宽的沟;
(2)栽培预处理:在垄面上挖深度为10-12cm的栽培沟,先向沟中洒一层2-3cm厚的保温料,保温料中覆盖一层4-5cm厚的栽培散料;
(3)栽培:栽培散料上均匀地撒播一层红托竹荪菌种,然后再覆盖一层2-3cm厚的栽培散料;散料上覆盖一层2-3cm厚的含有保温料的土壤;土壤表面再覆盖一层遮阴保湿物质;
(4)病虫害管理:采用诱食剂诱惑天敌防治黄蚂蚁;采用复合灭菌液喷洒防治螨虫害;采用灭蚊灯防治蚊虫;
(5)出菇管理:在干旱天气,向栽培垄面喷洒水保湿土壤湿度在60-70%;栽培后45-50d,向土壤喷洒营养液刺激原基的分化,8-10天即可长出菌蕾;菌蕾长出后再喷洒一次营养液,20-25d后菌蕾成熟开始破壳形成子实体。
所述保温料按重量份计由9份玻化微珠、35份珍珠岩、5份硫酸钠、3.2份活性白土、16份陶粒、2份二氧化硅粉、2份纳米碳粉、18份木屑制成。制备方法为:珍珠岩、活性白土、陶粒球磨粉碎、硫酸钠、纳米碳粉球磨混合均匀,球磨过程中加入球磨原料质量0.4%的浓度为50%的淀粉溶液作助磨剂;将球磨后的原料烘干,再至于1000-1200℃下烧结2h,冷却后,与木屑混合均匀制得保温料。
所述栽培散料的制备方法为:取木屑,加水调节其含水量为40-50%,加入木屑质量0.06%白腐菌和木屑质量0.2%酵母菌,自然发酵3-4天,制得发酵木屑;取吲哚乙酸配制成10mg/L的吲哚乙酸溶液,将吲哚乙酸溶液对壳聚糖按1:4的质量比混合,真空冷冻干燥,制得缓释生长剂;将硫酸镁、磷酸二氢钙按等质量混合,制得无机料;将发酵木屑、无机料、缓释生长剂按65:3:2的质量比混合组成栽培散料。
所述遮阴保湿物质由松针、纳米碳按10:1的质量比混合而成。
所述步骤(4),诱食剂按重量份计由5份1-丁醇、12份松油、9份蔗糖、200份水混合制成。
所述复合菌液由50%高锰酸钾溶液、烟灰、大蒜素按0.1:4:1的质量比混合后稀释1000倍制成。
所述营养液是由海藻糖、维生素C、竹笋提取液按4:2:0.1的质量比混合后稀释500倍制成;其中竹笋提取液的制备方法为:向废弃竹笋头中加入10倍量的80%冷甲醇,匀浆,在2-4℃下浸提12h,滤过,减压回收滤液中的甲醇,制得竹笋提取液。
实施例3
一种林下散料栽培红托竹荪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选林:选择遮阴度为60-70%的杉树林,清除林下地面的枯枝落叶和杂草,撒石灰粉消毒,翻耕,深度为17-20cm;然后撒入保温料,翻耕均匀,起垄,垄面宽85-90cm,高8-10cm,垄与垄之间留有10-12cm宽的沟;
(2)栽培预处理:在垄面上挖深度为10-12cm的栽培沟,先向沟中洒一层2-3cm厚的保温料,保温料中覆盖一层4-5cm厚的栽培散料;
(3)栽培:栽培散料上均匀地撒播一层红托竹荪菌种,然后再覆盖一层2-3cm厚的栽培散料;散料上覆盖一层2-3cm厚的含有保温料的土壤;土壤表面再覆盖一层遮阴保湿物质;
(4)病虫害管理:采用诱食剂诱惑天敌防治黄蚂蚁;采用复合灭菌液喷洒防治螨虫害;采用灭蚊灯防治蚊虫;
(5)出菇管理:在干旱天气,向栽培垄面喷洒水保湿土壤湿度在60-70%;栽培后56-50d,向土壤喷洒营养液刺激原基的分化,8-10天即可长出菌蕾;菌蕾长出后再喷洒一次营养液,20-25d后菌蕾成熟开始破壳形成子实体。
所述保温料按重量份计由10份玻化微珠、30份珍珠岩、6份硫酸钠、3份活性白土、20份陶粒、1份二氧化硅粉、3份纳米碳粉、15份木屑制成。制备方法为:珍珠岩、活性白土、陶粒球磨粉碎、硫酸钠、纳米碳粉球磨混合均匀,球磨过程中加入球磨原料质量0.5%的浓度为50%的淀粉溶液作助磨剂;将球磨后的原料烘干,再至于1000-1200℃下烧结3h,冷却后,与木屑混合均匀制得保温料。
所述栽培散料的制备方法为:取木屑,加水调节其含水量为40-50%,加入木屑质量0.1%白腐菌和木屑质量0.1%酵母菌,自然发酵3-4天,制得发酵木屑;取吲哚乙酸配制成10mg/L的吲哚乙酸溶液,将吲哚乙酸溶液对壳聚糖按1:3-4的质量比混合,真空冷冻干燥,制得缓释生长剂;将硫酸镁、磷酸二氢钙按等质量混合,制得无机料;将发酵木屑、无机料、缓释生长剂按70:5:3的质量比混合组成栽培散料。
所述遮阴保湿物质由松针、纳米碳按6:1的质量比混合而成。
所述步骤(4),诱食剂按重量份计由6份1-丁醇、10份松油、10份蔗糖、200份水混合制成。
所述复合菌液由50%高锰酸钾溶液、烟灰、大蒜素按0.1:5:1的质量比混合后稀释1000倍制成。
所述营养液是由海藻糖、维生素C、竹笋提取液按3:2:0.1的质量比混合后稀释500倍制成;其中竹笋提取液的制备方法为:向废弃竹笋头中加入10倍量的80%冷甲醇,匀浆,在2-4℃下浸提12h,滤过,减压回收滤液中的甲醇,制得竹笋提取液。
实施例4
实施例4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栽培预处理过程中没有采用保温料,采用的是细土;其余过程相同。
实施例5
实施例5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栽培散料中没有添加缓释生长剂和无机料。
实施例6
实施例6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栽培散料中直接添加的是吲哚乙酸溶液而不是缓释生长剂,是将发酵木屑、无机料、吲哚乙酸溶液按60:3:1的质量比混合组成栽培散料。
实施例7
实施例7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出菇管理过程中没有采用营养液进行处理。
实施例8
实施例8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栽培预处理过程中没有采用保温料,采用的是细土;栽培散料中没有添加缓释生长剂和无机盐;出菇管理过程中没有采用营养液进行处理;其余过程相同。
实验例1
试验地:贵州省黎平县,贵州好菇粮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杉树林红托竹荪种植基地。
试验方法:选择同一区域的杉树林,将林下空地分别分为8个种植区域,每个种植区域100平方米,按照实施例1-实施例8公开的种植方法种植红托竹荪。统计其栽培效果,统计其栽培效果,并从每组收获烘干处理的竹荪中随机选取竹荪,将竹荪粉碎、过筛(0.18mm×0.18mm),采用苯酚-硫酸比色法测定多糖含量;每组测量3次,取平均值。结果如表1所示,从表1中可知,如表1所示。
表1
Figure BDA0002552913040000111
在此有必要指出的是,以上实施例和试验例仅限于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阐述和理解,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作出的非突出实质性特征和显著进步的发明创造,仍然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畴。

Claims (9)

1.一种林下散料栽培红托竹荪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选林:选择遮阴度为60-70%的杉树林,清除林下地面的枯枝落叶和杂草,撒石灰粉消毒,翻耕,深度为17-20cm;然后撒入保温料,翻耕均匀,起垄,垄面宽85-90cm,高8-10cm,垄与垄之间留有10-12cm宽的沟;
(2)栽培预处理:在垄面上挖深度为10-12cm的栽培沟,先向沟中洒一层2-3cm厚的保温料,保温料中覆盖一层4-5cm厚的栽培散料;
(3)栽培:栽培散料上均匀地撒播一层红托竹荪菌种,然后再覆盖一层2-3cm厚的栽培散料;散料上覆盖一层2-3cm厚的含有保温料的土壤;土壤表面再覆盖一层遮阴保湿物质;
(4)病虫害管理:采用诱食剂诱惑天敌防治黄蚂蚁;采用复合灭菌液喷洒防治螨虫害;采用灭蚊灯防治蚊虫;
(5)出菇管理:在干旱天气,向栽培垄面喷洒水保湿土壤湿度在60-70%;栽培后45-50d,向土壤喷洒营养液刺激原基的分化,8-10天即可长出菌蕾;菌蕾长出后再喷洒一次营养液,20-25d后菌蕾成熟开始破壳形成子实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林下散料栽培红托竹荪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料按重量份计由8-10份玻化微珠、30-40份珍珠岩、4-6份硫酸钠、3-4份活性白土、15-20份陶粒、1-3份二氧化硅粉、1-3份纳米碳粉、15-20份木屑制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林下散料栽培红托竹荪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料的制备方法为:珍珠岩、活性白土、陶粒球磨粉碎、硫酸钠、纳米碳粉球磨混合均匀,球磨过程中加入球磨原料质量0.2-0.5%的浓度为50%的淀粉溶液作助磨剂;将球磨后的原料烘干,再至于1000-1200℃下烧结2-3h,冷却后,与木屑混合均匀制得保温料。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林下散料栽培红托竹荪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栽培散料的制备方法为:取木屑,加水调节其含水量为40-50%,加入木屑质量0.05%-0.1%白腐菌和木屑质量0.1-0.2%酵母菌,自然发酵3-4天,制得发酵木屑;取吲哚乙酸配制成10mg/L的吲哚乙酸溶液,将吲哚乙酸溶液对壳聚糖按1:3-4的质量比混合,真空冷冻干燥,制得缓释生长剂;将硫酸镁、磷酸二氢钙按等质量混合,制得无机料;将发酵木屑、无机料、缓释生长剂按60-70:3-5:2-3的质量比混合组成栽培散料。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林下散料栽培红托竹荪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含有保温料的土壤是将保温料与细土按1:10的质量比混合而成。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林下散料栽培红托竹荪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遮阴保湿物质由松针、纳米碳按6-10:1的质量比混合而成。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林下散料栽培红托竹荪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诱食剂按重量份计由3-6份1-丁醇、10-15份松油、8-10份蔗糖、200份水混合制成。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林下散料栽培红托竹荪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菌液由50%高锰酸钾溶液、烟灰、大蒜素按0.1:3-5:1的质量比混合后稀释1000倍制成。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林下散料栽培红托竹荪的方法,所述营养液是由海藻糖、维生素C、竹笋提取液按4-3:2:0.1的质量比混合后稀释500倍制成;其中竹笋提取液的制备方法为:向废弃竹笋头中加入10倍量的80%冷甲醇,匀浆,在2-4℃下浸提12h,滤过,减压回收滤液中的甲醇,制得竹笋提取液。
CN202010580244.7A 2020-06-23 2020-06-23 一种林下散料栽培红托竹荪的方法 Pending CN11177160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80244.7A CN111771608A (zh) 2020-06-23 2020-06-23 一种林下散料栽培红托竹荪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80244.7A CN111771608A (zh) 2020-06-23 2020-06-23 一种林下散料栽培红托竹荪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71608A true CN111771608A (zh) 2020-10-16

Family

ID=727571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80244.7A Pending CN111771608A (zh) 2020-06-23 2020-06-23 一种林下散料栽培红托竹荪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771608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54857A (zh) * 2020-11-03 2021-01-01 毕节市林业科学研究所 一种提高冬荪氨基酸含量的仿野生栽培方法
CN114885749A (zh) * 2022-06-13 2022-08-12 贵州省山地资源研究所 一种竹荪生料栽培方法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85826A (zh) * 2010-05-27 2011-12-21 王子迎 红托竹荪液体发酵用液体培养基
CN103992177A (zh) * 2014-05-20 2014-08-20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杏鲍菇高产栽培方法及其培养基
CN104782670A (zh) * 2015-03-26 2015-07-22 山东省农作物种质资源中心 玉米种子处理剂
CN105075679A (zh) * 2015-09-18 2015-11-25 德化县湖心岛种养专业合作社 一种林地栽培竹荪的方法
CN106069207A (zh) * 2016-08-23 2016-11-09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一种自然林下食用菌复合生态栽培方法
CN106278643A (zh) * 2016-08-22 2017-01-04 山东福禾菌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竹荪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
CN106258477A (zh) * 2016-07-31 2017-01-04 台江县绿谷菌类开发专业合作社 一种竹荪的挂式栽培方法
CN106856914A (zh) * 2017-01-20 2017-06-20 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一种林下间作半夏的高效栽培方法
CN109804765A (zh) * 2019-03-29 2019-05-28 江城中澳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澳洲坚果生物菌肥的施肥方法
CN110226454A (zh) * 2019-07-18 2019-09-13 贵州织金毫米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织金竹荪仿野生栽培方法
CN110810122A (zh) * 2019-12-02 2020-02-21 贵州好菇粮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香菇栽培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85826A (zh) * 2010-05-27 2011-12-21 王子迎 红托竹荪液体发酵用液体培养基
CN103992177A (zh) * 2014-05-20 2014-08-20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杏鲍菇高产栽培方法及其培养基
CN104782670A (zh) * 2015-03-26 2015-07-22 山东省农作物种质资源中心 玉米种子处理剂
CN105075679A (zh) * 2015-09-18 2015-11-25 德化县湖心岛种养专业合作社 一种林地栽培竹荪的方法
CN106258477A (zh) * 2016-07-31 2017-01-04 台江县绿谷菌类开发专业合作社 一种竹荪的挂式栽培方法
CN106278643A (zh) * 2016-08-22 2017-01-04 山东福禾菌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竹荪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
CN106069207A (zh) * 2016-08-23 2016-11-09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一种自然林下食用菌复合生态栽培方法
CN106856914A (zh) * 2017-01-20 2017-06-20 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一种林下间作半夏的高效栽培方法
CN109804765A (zh) * 2019-03-29 2019-05-28 江城中澳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澳洲坚果生物菌肥的施肥方法
CN110226454A (zh) * 2019-07-18 2019-09-13 贵州织金毫米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织金竹荪仿野生栽培方法
CN110810122A (zh) * 2019-12-02 2020-02-21 贵州好菇粮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香菇栽培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王允勇: "竹荪栽培技术及高产措施 ", 《食用菌》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54857A (zh) * 2020-11-03 2021-01-01 毕节市林业科学研究所 一种提高冬荪氨基酸含量的仿野生栽培方法
CN114885749A (zh) * 2022-06-13 2022-08-12 贵州省山地资源研究所 一种竹荪生料栽培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70179B (zh) 一种铁皮石斛的培育方法
CN107371799A (zh) 一种梯棱羊肚菌的栽培方法
CN108401788B (zh) 一种茯苓的栽培方法
CN102972209A (zh) 葡萄园内套种球盖菇的方法
CN102960226B (zh) 一种铁皮石斛组培苗驯化方法
CN106134885A (zh) 引进新西兰海沃德猕猴桃的繁育方法
CN104541969A (zh) 一种双孢蘑菇生长菌剂及利用该菌剂的双孢蘑菇栽培方法
CN105638371B (zh) 一种古茶树的绿色繁殖方法
CN105325211A (zh) 一种优质晚秋黄梨盆景的制备方法
CN111771608A (zh) 一种林下散料栽培红托竹荪的方法
CN113179854B (zh) 一种盐碱地棚室栽培羊肚菌的方法
CN107667758A (zh) 一种蓝莓的种植方法
CN110122135A (zh) 一种白茶的种植方法
CN110122172A (zh) 一种金针菇菌糠培养料及其用于林下灵芝的栽培方法
CN105613036A (zh) 鲜皇竹草熟料菌棒脱袋覆土栽培红托竹荪的方法
CN105613043A (zh) 一种食用菌仿生栽培方法
CN106576912B (zh) 一种人工栽培荔枝菌的方法
CN102972255A (zh) 作物生草管理方法及富硒葡萄田间管理技术
CN107711021A (zh) 一种番茄高产种植方法
CN107455132A (zh) 一种蒜黄无公害软化栽培的方法
CN113207548B (zh) 一种低海拔大田生料栽培红托竹荪的方法
CN105613041A (zh) 鲜巨菌草熟料菌棒脱袋覆土栽培杏鲍菇的方法
CN115669454A (zh) 一种高海拔地区羊肚菌错季低成本高产量的栽培方法
CN111771609A (zh) 一种林下菌棒脱袋栽培红托竹荪的方法
CN109168920A (zh) 一种杨梅种植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1016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