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83819A - 热转印片、中间转印介质与热转印片的组合、印相物的制造方法以及装饰物 - Google Patents

热转印片、中间转印介质与热转印片的组合、印相物的制造方法以及装饰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83819A
CN111683819A CN201980011981.0A CN201980011981A CN111683819A CN 111683819 A CN111683819 A CN 111683819A CN 201980011981 A CN201980011981 A CN 201980011981A CN 111683819 A CN111683819 A CN 1116838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transfer
thermal transfer
transfer sheet
heat se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1198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683819B (zh
Inventor
与田晋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6838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838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6838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838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31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 B41J2/32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using thermal heads
    • B41J2/335Structure of thermal heads
    • B41J2/3355Structure of thermal heads characterised by materia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2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olefi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es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31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 B41J2/32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using thermal heads
    • B41J2/32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using thermal heads by selective transfer of ink from ink carrier, e.g. from ink ribbon or shee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31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 B41J2/32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using thermal heads
    • B41J2/335Structure of thermal heads
    • B41J2/33505Constructional detai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5/00Duplicating or marking methods; Sheet materials for use therein
    • B41M5/26Thermography ; Marking by high energetic means, e.g. laser otherwise than by burning, and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used
    • B41M5/382Contact thermal transfer or sublimation process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5/00Duplicating or marking methods; Sheet materials for use therein
    • B41M5/26Thermography ; Marking by high energetic means, e.g. laser otherwise than by burning, and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used
    • B41M5/382Contact thermal transfer or sublimation processes
    • B41M5/38257Contact thermal transfer or sublima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an intermediate recept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5/00Duplicating or marking methods; Sheet materials for use therein
    • B41M5/26Thermography ; Marking by high energetic means, e.g. laser otherwise than by burning, and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used
    • B41M5/382Contact thermal transfer or sublimation processes
    • B41M5/38264Overprinting of thermal transfer imag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5/00Duplicating or marking methods; Sheet materials for use therein
    • B41M5/26Thermography ; Marking by high energetic means, e.g. laser otherwise than by burning, and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used
    • B41M5/40Thermography ; Marking by high energetic means, e.g. laser otherwise than by burning, and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used characterised by the base backcoat, intermediate, or covering layers, e.g. for thermal transfer dye-donor or dye-receiver sheets; Heat, radiation filtering or absorbing means or layers; combined with other image registration layers or compositions; Special originals for reproduction by thermography
    • B41M5/42Intermediate, backcoat, or covering layers
    • B41M5/44Intermediate, backcoat, or covering lay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2205/00Printing methods or features related to printing methods; Location or type of the layers
    • B41M2205/06Printing methods or features related to printing methods; Location or type of the layers relating to melt (thermal) mass transf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2205/00Printing methods or features related to printing methods; Location or type of the layers
    • B41M2205/30Thermal donors, e.g. thermal ribb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2205/00Printing methods or features related to printing methods; Location or type of the layers
    • B41M2205/38Intermediate layers; Layers between substrate and imaging lay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2205/00Printing methods or features related to printing methods; Location or type of the layers
    • B41M2205/40Cover layers; Layers separated from substrate by imaging layer; Protective layers; Layers applied before imag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5/00Duplicating or marking methods; Sheet materials for use therein
    • B41M5/26Thermography ; Marking by high energetic means, e.g. laser otherwise than by burning, and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used
    • B41M5/382Contact thermal transfer or sublimation processes
    • B41M5/38207Contact thermal transfer or sublima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aspec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B41M5/385 - B41M5/395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5/00Duplicating or marking methods; Sheet materials for use therein
    • B41M5/26Thermography ; Marking by high energetic means, e.g. laser otherwise than by burning, and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used
    • B41M5/382Contact thermal transfer or sublimation processes
    • B41M5/392Additives, other than colour forming substances, dyes or pigments, e.g. sensitisers, transfer promoting agents
    • B41M5/395Macromolecular additives, e.g. bind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Thermal Transfer Or Thermal Recording In General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s And Handling Thereof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够制造层间密合性高的印相物的热转印片、中间转印介质与热转印片的组合、使用了该热转印片的印相物的制造方法、以及被转印体与装饰体的密合性高的装饰物。一种热转印片,其是在基材(1)的一个面上的至少一部分设有转印层(10)的热转印片(100),转印层(10)呈仅由热封层(5)构成的单层构成、或包含热封层(5)的2个以上的层层积而成的层积构成,在转印层(10)呈层积构成的情况下,热封层(5)位于构成转印层(10)的层中最接近基材(1)的位置,热封层(5)含有(i)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55℃以上、数均分子量(Mn)为15000以下的聚酯;和(ii)玻璃化转变温度(Tg)小于55℃的聚酯中的任一者或两者。

Description

热转印片、中间转印介质与热转印片的组合、印相物的制造方 法以及装饰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转印片、中间转印介质与热转印片的组合、印相物的制造方法以及装饰物。
背景技术
作为印相物的制造方法之一,广泛使用了下述热转印方法:将在基材的一个面上设有色料层的热转印片与在另一基材的一个面上设有接受层的热转印图像接受片进行组合,在热转印图像接受片的接受层形成热转印图像。作为热转印方法,已知:升华型热转印方式,通过热敏头等加热单元将热转印片的色料层中包含的色料选择性地转移到热转印图像接受片的接受层;熔融型热转印方式,将通过热敏头等加热单元而熔融或软化的色料层连同层一起转移到热转印图像接受片的接受层。根据这些热转印方法,能够得到在热转印图像接受片的接受层形成有热转印图像的印相物。
伴随着印相物的多样化,希望得到在任意的被转印体(例如卡基材等)上形成热转印图像而成的印相物、而不是在热转印图像接受片的接受层形成热转印图像而成的印相物的要求也很多。针对该要求,提出了一种印相物的制造方法,其使用在基材的一个面上设有包含接受层的转印层、并使接受层位于最外表面的中间转印介质。在使用了中间转印介质的印相物的制造方法中,在位于最外表面的中间转印介质的接受层形成热转印图像,之后将任意的对象物与中间转印介质组合,将包含形成有热转印图像的接受层的转印层转印到任意的对象物上,得到在任意的对象物上设置包含形成有热转印图像的接受层的转印层而成的印相物。
另外,如上所述,由于接受层位于中间转印介质的最外表面,因此在将包含接受层的转印层转印到任意的被转印体上时,该接受层成为直接与被转印体接触的层。因此,为了将包含接受层的转印层以良好的密合性(良好的转印性)转印到任意的被转印体上,需要对接受层采取用于提高与任意的被转印体的密合性的措施。换言之,需要对接受层赋予作为粘接层的功能。
在这种情况下,提出了用于对接受层赋予与被转印体的密合性的各种方案,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为了改善与被转印体的密合性,提出了一种在支撑体上设有剥离层、固化性保护层、中间粘接层、图像接受兼粘接层的中间转印片(相当于中间转印介质)。总之,提出了一种中间转印介质,其具备具有色料的染色性、以及作为粘接层的功能的接受层。另外,如专利文献1中所提出的那样,为了对接受层赋予色料的染色性和对于被转印体的密合性这两种功能,需要:(1)将接受层中含有的具有色料的染色性的成分的一部分置换成具有对于被转印体的密合性的成分;或者,(2)使接受层含有具有色料的染色性与对于被转印体的密合性这两种功能的成分。但是,在前者(1)的情况下,通过含有具有与被转印体的密合性的成分,接受层中具有色料的染色性的成分的含量相应地减少,难以在接受层形成浓度高的热转印图像。换言之,用于提高接受层的色料的染色性的设计自由度降低。另外,在后者(2)的情况下,目前的状况是尚无法对接受层赋予可耐受在要求更高的浓度或更高的与被转印体的密合性的领域中使用的染色性、或对于被转印体的密合性。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35165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是鉴于这种情况而进行的,其主要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制造层间密合性高的印相物的热转印片、中间转印介质与热转印片的组合、使用了该热转印片的印相物的制造方法、以及被转印体与装饰体的密合性高的装饰物。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热转印片在基材的一个面上的至少一部分设有转印层,上述转印层呈仅由热封层构成的单层构成、或包含上述热封层的2个以上的层层积而成的层积构成,在上述转印层呈层积构成的情况下,上述热封层位于构成上述转印层的层中最接近上述基材的位置,上述热封层含有(i)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55℃以上、数均分子量(Mn)为15000以下的聚酯;和(ii)玻璃化转变温度(Tg)小于55℃的聚酯中的任一者或两者。
另外,上述热转印片中,可以在上述基材的一个面上以面顺序设有上述转印层和色料层。
另外,上述热转印片中,上述转印层可以包含抗粘连层,上述抗粘连层位于构成上述转印层的层中距离上述基材最远的位置。另外,上述抗粘连层可以含有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55℃以上、数均分子量(Mn)为20000以下的树脂成分。另外,上述抗粘连层可以含有着色剂。
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中间转印介质与热转印片的组合使用上述的热转印片作为热转印片。
另外,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印相物的制造方法包括下述工序:准备热转印片的工序,该热转印片在第1基材的一个面上的至少一部分设有呈仅由热封层构成的单层构成的第1转印层、或呈包含热封层的2个以上的层层积而成的层积构成且上述热封层位于呈上述层积构成的层中最接近上述第1基材的位置的第1转印层;准备中间转印介质的工序,该中间转印介质在第2基材的一个面上的至少一部分设有呈仅由接受层构成的单层构成的第2转印层、或呈包含接受层的2个以上的层层积而成的层积构成且上述接受层位于呈上述层积构成的层中距离上述第2基材最远的位置的第2转印层;在上述中间转印介质的上述接受层形成热转印图像的工序;将上述中间转印介质与上述热转印片组合,将上述热转印片的上述第1转印层转印到上述中间转印介质的第2转印层上的工序;和将转印有上述第1转印层的中间转印介质与被转印体组合,将上述第2转印层与上述第1转印层一起转印到上述被转印体上的工序,上述热转印片的上述热封层含有(i)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55℃以上、数均分子量(Mn)为15000以下的聚酯;和(ii)玻璃化转变温度(Tg)小于55℃的聚酯中的任一者或两者。
另外,上述的印相物的制造方法中,上述热转印片是在上述第1基材的一个面上以面顺序设有色料层和上述第1转印层的热转印片,在形成上述热转印图像的工序中,使用上述热转印片的上述色料层,在上述中间转印介质的上述接受层进行上述热转印图像的形成。
另外,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装饰物是在被转印体上设有用于装饰上述被转印体的装饰体的装饰物,其中,在上述被转印体与上述装饰体之间且与上述被转印体接触的位置设有热封层,上述热封层含有(i)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55℃以上、数均分子量(Mn)为15000以下的聚酯;和(ii)玻璃化转变温度(Tg)小于55℃的聚酯中的任一者或两者。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热转印片、印相物的制造方法,能够制造层间密合性高的印相物。另外,根据本发明的装饰物,能够提高被转印体与装饰体的密合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热转印片的一例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热转印片的一例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热转印片的一例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热转印片的一例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印相物的制造方法的一例的工序图。
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印相物的制造方法的一例的工序图。
图7是示出比较的印相物的制造方法的一例的工序图。
图8是示出本发明的印相物的制造方法中使用的中间转印介质的一例的示意性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等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能够以多种不同的方式来实施,并不解释为限定于以下例示的实施方式的记载内容。另外,为了使说明更加明确,附图与实际情况相比,有时对各部分的宽度、厚度、形状等进行示意性地表示,但其始终为一例,并非对本发明的解释进行限定。另外,在本申请说明书和各图中,对于与已出现的附图中的上述要素同样的要素赋以相同的附图标记,并适当地省略详细的说明。另外,为了便于说明,使用上或下等术语来进行说明,但上下方向也可以颠倒。左右方向也相同。
<<印相物的制造方法>>
以下,以图5、图6为例,对本发明的印相物的制造方法(下文中称为本发明的印相物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本发明的印相物的制造方法包括下述工序:准备在第1基材(1)的一个面上的至少一部分设有第1转印层(10)的热转印片100的工序;和准备在第2基材(201)的一个面上的至少一部分设有第2转印层(210)的中间转印介质200的工序。
热转印片100的第1转印层(10)呈单层构成或层积构成,其包含热封层5。在第1转印层(10)呈层积构成的情况下,热封层5位于构成第1转印层(10)的层中最接近第1基材(1)侧的位置。
中间转印介质200的第2转印层(210)呈单层构成或层积构成,其包含接受层205。在第2转印层(210)呈层积构成的情况下,接受层205位于构成第2转印层(210)的层中距离第2基材(201)侧最远的位置。即,接受层205位于中间转印介质200的最外表面。
另外,本发明的印相物的制造方法包括下述工序:热转印图像形成工序,在中间转印介质200的接受层205形成热转印图像150(参照图5的(a)、图6的(a));第1转印工序,将中间转印介质200与热转印片100组合,将热转印片100的第1转印层(10)转印到中间转印介质200的第2转印层(210)上(参照图5的(b)、图6的(b));和第2转印工序,将在第2转印层(210)上转印有第1转印层(10)的中间转印介质200与被转印体300组合,将第2转印层(210)与第1转印层(10)一起转印到被转印体300上(参照图5的(c)、图6的(c))。图5、图6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印相物的制造方法的工序图,均为示意性截面图。需要说明的是,在图5所示的本发明的印相物的制造方法中,使用在基材1A的一个面上设有色料层8的热转印片100A、和在基材1的一个面上设有转印层10的热转印片100。另一方面,在图6所示的本发明的印相物的制造方法中,使用了在基材1的一个面上以面顺序设有转印层10和色料层8的热转印片100。
另外,本发明的印相物的制造方法使用了下述热转印片作为上述热转印片100,该热转印片中,热封层5含有(i)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55℃以上、数均分子量(Mn)为15000以下的聚酯;和(ii)玻璃化转变温度(Tg)小于55℃的聚酯中的任一者或两者。
本发明的印相物的制造方法中,通过使热转印片100的热封层5为上述构成,能够对该热封层5赋予良好的密合性。因此,本发明的印相物的制造方法能够制造层间密合性高的印相物。
具体而言,本发明的印相物的制造方法中,不使中间转印介质200的第2转印层(210)与被转印体300直接密合,而隔着包含上述热封层5的第1转印层(10)使中间转印介质200的第2转印层(210)与被转印体300密合,因此,通过上述热封层5的上述效果,能够改善中间转印介质200的第2转印层(210)与被转印体300的密合性。
特别是,本发明的印相物的制造方法中,在将中间转印介质200的第2转印层(210)转印到被转印体300上时,即便在使施加到中间转印介质200侧的能量低于以往的情况下,也能改善中间转印介质200的第2转印层(210)与被转印体300的密合性。由此,能够抑制构成利用本发明的印相物的制造方法所制造的印相物的各构成部件受到损伤。例如,根据本发明的印相物的制造方法,即便在使用容易因能量受到损伤的被转印体300作为被转印体的情况下,也能抑制被转印体300发生变形等。另外,根据能够以低于以往的能量改善中间转印介质200的第2转印层(210)与被转印体300的密合性的本发明的印相物的制造方法,能够抑制所制造的印相物发生卷曲。
另外,通过对构成第1转印层(10)的热封层5赋予密合性的功能,无需对中间转印介质200的接受层205赋予密合性的功能,而能够提高接受层205的设计自由度。具体而言,能够使中间转印介质200的接受层205为特化了色料的染色性的接受层205。
以下,参照图7,对于本发明的印相物的制造方法的优越性,以不使用具备第1转印层(10)的热转印片100而使用了中间转印介质200和被转印体300的印相物的制造方法(下文中有时称为比较的印相物的制造方法)为例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比较的印相物的制造方法中使用的中间转印介质200采取下述构成:按照接受层205位于中间转印介质200的最外表面的方式,在第2基材(201)上设有包含接受层205的单层构成或层积构成的第2转印层(210)(图7中的第2转印层(210)呈仅由接受层205构成的单层构成)。
在比较的印相物的制造方法中,在基材1A的一个面上,使用具有色料层8的热转印片100A在中间转印介质200的接受层205形成热转印图像150(参照图7的(a)),接着,将包含形成有热转印图像150的接受层205的第2转印层(210)转印到被转印体300上,制造出印相物400A(参照图7的(b))。
在比较的印相物的制造方法中,在被转印体300上进行中间转印介质200的第2转印层(210)的转印时,被转印体300与位于中间转印介质200的最外表面的接受层205直接接触。因此,为了改善中间转印介质200的第2转印层(210)对于被转印体300的密合性,需要中间转印介质200的接受层205具有对于被转印体300的良好的密合性(有时也称为粘接性)。另外,在比较的印相物的制造方法中,为了在中间转印介质200的接受层205形成浓度高的热转印图像,换言之,为了形成具有浓度高的热转印图像的印相物400A,需要接受层205对于色料的染色性良好,换言之,需要接受层205含有色料的染色性优异的成分。
但是,通常,在制成仅含有色料的染色性优异的成分的接受层205时,无法对该接受层205赋予充分的密合性,在制成仅含有色料的染色性优异的成分的接受层205时,难以充分满足将中间转印介质200的第2转印层(210)转印到被转印体300上时的第2转印层(210)对于被转印体300的密合性。
另一方面,在使中间转印介质200的接受层205含有色料的染色性优异的成分与对于被转印体300的密合性优异的成分两者的情况下,也考虑成为具有两者的功能的接受层。但是,主要着眼于提高第2转印层(210)对于被转印体300的密合性,增加了接受层205中对于被转印体的密合性优异的成分的含量时,接受层205中色料的染色性优异的成分的含量相应地减少,难以应对要求更高浓度的印相物的形成。另一方面,主要着眼于形成具有高浓度的热转印图像,增加了接受层205中色料的染色性优异的成分的含量时,接受层205中对于被转印体300的密合性优异的成分的含量相应地减少,无法通过被转印体300使接受层205密合、或者难以充分满足密合性。
相对于上述比较的印相物的制造方法,本发明的印相物的制造方法在将中间转印介质200的第2转印层(210)转印到被转印体300上之前的阶段,具有将热转印片100的第1转印层(10)转印到该第2转印层(210)上的第1转印工序。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印相物的制造方法,通过热封层5含有的(i)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55℃以上、数均分子量(Mn)为15000以下的聚酯或(ii)玻璃化转变温度(Tg)小于55℃的聚酯,能够改善构成第1转印层(10)的热封层5的密合性。因此,根据隔着第1转印层(10)将第2转印层(210)转印到被转印体300上的本发明的印相物的制造方法,如上所述,能够改善中间转印介质200的第2转印层(210)与被转印体300的密合性。需要说明的是,这并不否定本发明的印相物的制造方法中使用的中间转印介质200的接受层205具有密合性的功能。
另外,代替本发明的印相物的制造方法中使用的热转印片100而使用了仅将热封层变更为不含上述(i)、上述(ii)的聚酯的热封层的热转印片的情况下,与上述比较的印相物的制造方法相比,虽然中间转印介质200的第2转印层(210)与被转印体300的密合性有时也提高,但其密合性低于由本发明的印相物的制造方法所制造的印相物中的密合性。另外,无法以低于以往的能量使中间转印介质200的第2转印层(210)与被转印体300密合。
具体而言,即使在热封层含有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55℃以上、数均分子量(Mn)为15000以下的树脂或玻璃化转变温度(Tg)小于55℃的树脂的情况下,该树脂不为聚酯时,也无法赋予由上述本发明的印相物的制造方法所带来的各种效果。
以下,对本发明的印相物的制造方法的各工序进行说明。
<热转印片准备工序>
如图1~图4所示,热转印片准备工序为准备热转印片100的工序,该热转印片100在第1基材(1)的一个面的至少一部分设有呈仅由热封层5构成的单层构成的第1转印层(10)、或呈包含热封层5的2个以上的层层积而成的层积构成且热封层5位于呈层积构成的层中最接近第1基材(1)的位置的第1转印层(10)。
(第1基材)
第1基材(1)是热转印片100中的必要构成,其对设置于该第1基材(1)的一个面上的第1转印层(10)进行保持。对第1基材(1)的材料没有特别限定,优选可耐受在第1转印工序中将第1转印层(10)转印到中间转印介质200的第2转印层(210)上时所施加的热,具有不带来处理上的障碍的机械特性。作为这样的第1基材(1),可示例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聚酯、聚碳酸酯、聚酰亚胺、聚醚酰亚胺、纤维素衍生物、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丙烯酸类树脂、聚氯乙烯、聚偏二氯乙烯、尼龙、聚醚醚酮等各种塑料膜或片等。
另外,在第1基材(1)与第1转印层(10)之间设置其他任意的层的情况下,例如在第1基材(1)与第1转印层(10)之间设置脱模层的情况下,为了提高第1基材(1)与其他任意的层的密合性,可以对第1基材(1)的第1转印层(10)侧的面实施表面处理。作为表面处理的方法,可示例出电晕放电处理、火焰处理、臭氧处理、紫外线处理、放射线处理、表面粗糙化处理、化学试剂处理、等离子体处理、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底涂处理、接枝处理等。
对第1基材(1)的厚度没有限定,通常为2.5μm以上100μm以下。
(第1转印层)
如图1、图2所示,在第1基材(1)的一个面的至少一部分设有第1转印层(10)。第1转印层(10)可以呈仅由热封层5构成的单层构成(参照图1),也可以呈包含热封层5的层积构成(参照图2)。以下,在第1转印层(10)呈层积构成的情况下,有时将热封层5以外的层统称为功能层。功能层可以为单层构成、层积构成中的任一种。
图2所示的方式的热转印片100中的第1转印层(10)呈从第1基材(1)侧起依次层积热封层5、作为功能层的抗粘连层6而成的层积构成。呈层积构成的第1转印层(10)不限定于图示的方式,也可以代替抗粘连层6或与抗粘连层6一起使用其他层作为功能层。需要说明的是,在第1转印层(10)呈层积构成的情况下,构成该第1转印层(10)的层中位于最接近第1基材(1)的位置的层成为热封层5。这是因为,在第1转印工序中,将第1转印层(10)转印到中间转印介质200的第2转印层(210)上时,使热封层5位于转印后的最外表面。具体而言,这是因为,在第2转印工序中,将中间转印介质200的第2转印层(210)转印到被转印体300上时,使被转印体300与热封层5直接接触。
(热封层)
热封层5是构成第1转印层(10)并且在转印第1转印层(10)时位于其最外表面的层。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印相物的制造方法中使用的热转印片100中,热封层5含有(i)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55℃以上、数均分子量(Mn)为15000以下的聚酯;和(ii)玻璃化转变温度(Tg)小于55℃的聚酯中的任一者或两者。
上述(i)的聚酯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优选为55℃以上100℃以下、更优选为60℃以上80℃以下。另外,数均分子量(Mn)优选为3000以上15000以下、更优选为6000以上11000以下。
上述(ii)的聚酯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优选为25℃以上且小于55℃、更优选为30℃以上且小于55℃。
本申请说明书中所说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是指依据JIS-K-7121(2012)通过DSC(差示扫描量热测定)求出的温度。另外,本申请说明书中所说的数均分子量(Mn)是指依照JIS-K7252-1(2008)、通过GPC(凝胶渗透色谱)测定的基于聚苯乙烯换算的平均分子量。
作为聚酯,可示例出由多元羧酸和多元醇通过缩聚得到的包含酯基的聚合物等。作为多元羧酸,可示例出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邻苯二甲酸、2,6-萘二甲酸、己二酸、癸二酸、十二烷二酸、壬二酸、十四烷二酸、环己烷二羧酸等。另外,作为多元醇,可示例出乙二醇、丙二醇、丁二醇、戊二醇、己二醇、新戊二醇、1,4-环己烷二甲醇、癸二醇、2-乙基-丁基-1-丙二醇、双酚A等。聚酯可以为三种以上的多元羧酸、多元醇的共聚物,还可以为与二乙二醇、三乙二醇、聚乙二醇等单体或聚合物的共聚物。另外,聚酯中还包括上述聚酯的改性物。作为聚酯的改性物,可示例出聚酯氨基甲酸酯等。
对相对于热封层5的总质量的上述(i)的聚酯和上述(ii)的聚酯的含量没有限定,优选为25质量%以上、更优选为50质量%以上。对优选的上限值没有限定,为100质量%。热封层5含有多种上述(i)的聚酯和上述(ii)的聚酯的情况下,以其总质量为基准。
热封层5也可以在含有上述(i)的聚酯、上述(ii)的聚酯的同时还含有其他树脂成分。作为其他树脂成分,可示例出紫外线吸收性树脂、丙烯酸类树脂、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环氧树脂、聚碳酸酯、缩醛树脂、聚酰胺树脂、聚氯乙烯等。
对热封层5的形成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将上述(i)的聚酯和上述(ii)的聚酯中的任一者或两者与根据需要添加的添加材料等溶解或分散于适当的溶剂中而制备热封层用涂布液。然后,按照在转印第1转印层(10)时热封层位于转印后的最外表面的方式,将该涂布液涂布到第1基材(1)或设置于第1基材(1)上并不构成第1转印层(10)的任意的层、例如脱模层上,进行干燥,由此可以形成。对热封层用涂布液的涂布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以适当选择使用现有公知的涂布方法。作为涂布方法,可示例出例如凹版印刷法、丝网印刷法、利用照相凹版的反向涂布法等。另外,也可以使用除此以外的涂布方法。这点对于后述各种涂布液的涂布方法也相同。
对热封层5的厚度没有限定,优选为0.2μm以上10μm以下、更优选为0.5μm以上2.5μm以下。通过使热封层5的厚度为上述优选的厚度,能够改善形成热封层5时的膜形成的稳定性。
(抗粘连层)
第1转印层(10)也可以包含抗粘连层6。抗粘连层6是本发明的印相物的制造方法中使用的热转印片100的任意构成。需要说明的是,抗粘连层6设置于热封层5上,是构成该第1转印层(10)的层中位于距离第1基材(1)最远的位置的层。通过制成具备包含抗粘连层6的第1转印层(10)的热转印片100,能够抑制在热转印片100的保存中发生粘连等。换言之,能够改善热转印片100的保存性。
特别是,在热封层5含有上述(ii)玻璃化转变温度(Tg)小于55℃的聚酯的情况下,第1转印层(10)优选包含抗粘连层6。
优选方式的抗粘连层6含有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55℃以上、数均分子量(Mn)为20000以下的树脂成分。通过形成优选方式的抗粘连层6,能够进一步改善热转印片100的保存性。
作为抗粘连层6所含有的树脂成分,可示例出聚酯、丙烯酸类树脂、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酰胺树脂等。其中,满足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55℃以上、数均分子量(Mn)为20000以下的条件的聚酯、丙烯酸类树脂、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在能够改善热转印片100的保存性、并且具有对中间转印介质200的良好的转印性的方面是优选的。
对抗粘连层6的形成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以将上述示例的材料溶解或分散于适当的溶剂中而制备抗粘连层用涂布液,将其涂布到热封层5或在热封层5上任意设置的层上,进行干燥,由此可以形成。对抗粘连层6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0.1μm以上5μm以下、更优选为0.3μm以上1.5μm以下。
另外,也可以使抗粘连层6含有各种着色剂。通过形成含有着色剂的抗粘连层6,能够使用本发明的热转印片100制造具有各种设计性的印相物。具体而言,如图5所示,将热转印片100的第1转印层(10)转印到中间转印介质200的第2转印层(210)上,接下来,将第2转印层(210)与第1转印层(10)一起转印到被转印体300上,在所得到的印相物400中,通过使抗粘连层6为着色的抗粘连层6,能够对所得到的印相物400赋予各种设计性。
例如,在使抗粘连层6为含有金属颜料、珠光颜料等的抗粘连层6的情况下,能够对抗粘连层赋予作为光泽层的功能。以该方式能够对所得到的印相物400的热转印图像赋予光泽感。
另外,在使抗粘连层6为含有氧化钛、炭黑等的抗粘连层6的情况下,能够对该抗粘连层6赋予作为基底层和遮蔽层的功能。在具有作为基底层的功能的抗粘连层6中,从热转印图像侧观察所得到的印相物400时,能够改善热转印图像的可见性。另外,在具有作为遮蔽层的功能的抗粘连层6中,能够遮蔽被转印体的质地。另外,在使用玻璃等具有透明性的被转印体制造的印相物中,不希望从被转印体侧观察到热转印图像时等,具有作为遮蔽层的功能的抗粘连层6是合适的。
作为着色剂,可示例出染料、有机着色颜料、荧光颜料、氧化钛、氧化锌、炭黑、氧化铁、铁黄、佛青、全息粉、铝粉末、金属颜料、珠光颜料等。
在图2所示的方式中,第1转印层(10)为从第1基材(1)侧起依次层积热封层5、作为功能层的抗粘连层6而成的方式,但也可以使功能层为从热封层5侧起层积有着色层、抗粘连层6的层积构成。另外,也可以使用2个以上的着色层。作为一例的着色层含有能够表现出上述光泽层的功能、遮蔽层的功能的着色剂。另外,抗粘连层6可以与着色层一起为含有着色剂的构成。例如,也可以为抗粘连层6含有能够表现出作为光泽层的功能的着色剂,着色层含有能够表现出作为遮蔽层的功能的着色剂的构成。抗粘连层6和着色层可以含有相同的着色剂。另外,可以使用2种以上的着色剂作为着色剂。
另外,代替上述抗粘连层6含有着色剂的构成、使用着色层作为功能层的构成等,或者与上述构成一起,也可以为含有着色剂的热封层5。在使第1转印层(10)为仅由热封层5构成的单层构成时,可以使热封层5含有各种着色剂。
另外,为了提高第1转印层(10)从第1基材(1)的剥离性,可以在第1基材(1)与第1转印层(10)之间设置脱模层(未图示)。脱模层是不构成第1转印层(10)的层,是将第1转印层(10)转印到第2转印层(210)上时残留在第1基材(1)侧的层。作为脱模层所含有的成分,可示例出蜡类、硅酮蜡、有机硅树脂、硅酮改性丙烯酸类树脂等各种硅酮改性树脂、氟树脂、氟改性树脂、聚乙烯醇、丙烯酸类树脂、热交联性环氧-氨基树脂和热交联性醇酸-氨基树脂、三聚氰胺树脂、纤维素树脂、脲树脂、聚烯烃、纤维素树脂等。脱模层可以单独含有1种成分,也可以含有2种以上的成分。作为一例的脱模层的厚度为0.1μm以上1μm以下。
优选方式的脱模层含有改性聚烯烃。更优选的是,相对于脱模层的总质量,含有多于30质量%、进一步优选为60质量%以上的改性聚烯烃。根据具有这种脱模层的热转印片100,能够改善第1转印层(10)从第1基材(1)的剥离性,并且能够改善转印层的箔保持性。需要说明的是,通过改善箔保持性,在对热转印片施加了弯曲应力等情况下,能够抑制转印层脱落。对改性聚烯烃的含量的上限没有限定,为100质量%。另外,在合用改性聚烯烃与后述脱模辅助剂或任意的成分时,作为改性聚烯烃的含量的一例的上限值为90质量%或95质量%。
作为改性聚烯烃,可示例出酸改性聚烯烃、氯化聚烯烃等。作为酸改性聚烯烃,可示例出用不饱和羧酸或其酸酐进行了改性的聚烯烃。对改性方式没有限定,可示例出接枝改性等。作为羧酸或其酸酐,可示例出马来酸、马来酸酐、丙烯酸、甲基丙烯酸、衣康酸、衣康酸酐、富马酸、巴豆酸等。
作为形成改性聚烯烃的烯烃成分,可示例出乙烯、丙烯、1-丁烯、2-丁烯、1-戊烯、1-己烯等碳原子数为2以上4以下的烯烃。这些之中,优选丙烯。另外,聚烯烃成分也可以为环状聚烯烃。
更优选的方式的脱模层含有熔点为80℃以上160℃以下、特别是熔点高于100℃且为130℃以下的改性聚烯烃,特别优选含有熔点为80℃以上160℃以下、特别是熔点高于100℃且为130℃以下的酸改性聚丙烯。
另外,含有改性聚烯烃的脱模层也可以进一步含有脱模辅助剂。作为脱模辅助剂,可示例出聚乙烯醇、烷基改性树脂、硅酮改性树脂、聚乙烯蜡、硅油等。其中,从能够维持位于脱模层上的热封层的功能、并且改善包含该热封层5的第1转印层(10)的剥离性的方面出发,作为脱模辅助剂的聚乙烯醇是合适的。
相对于脱模层的总质量,脱模辅助剂的含量优选为5质量%以上且小于70%、更优选为10质量%以上40%以下。
另外,改性聚烯烃也可以为用交联剂进行了交联的改性聚烯烃。
(色料层)
如图3所示,也可以在第1基材(1)的一个面上与第1转印层(10)以面顺序设置色料层8。根据图3所示的方式的热转印片100,能够通过具备第1转印层(10)的热转印片100进行热转印图像形成工序中的热转印图像150的形成(参照图7的(a))。即,能够不使用具备色料层的其他热转印片,而通过具备第1转印层(10)的热转印片100一并进行接受层205上的热转印图像的形成以及第2转印层(210)上的第1转印层(10)的转印。需要说明的是,在图示的方式中,第1转印层(10)呈仅由热封层5构成的单层构成,但也可以为包含热封层5的层积构成。
对色料层8所含有的色料成分没有特别限定,可以适当选择现有公知的色料成分使用。例如,在通过升华型热转印方式进行基于热转印图像形成工序的热转印图像的形成时,色料层8含有升华性染料和粘结剂树脂。
作为升华性染料,优选具有充分的着色浓度,并且不会因光、热、温度等而变色/退色的物质。作为这样的升华性染料,可示例出二芳基甲烷系染料、三芳基甲烷系染料、噻唑系染料、部花青染料、吡唑啉酮染料、次甲基系染料、靛苯胺系染料、吡唑并次甲基系染料、苯乙酮偶氮甲碱、吡唑并偶氮甲碱、咪唑基偶氮甲碱、咪唑偶氮甲碱、吡啶酮偶氮甲碱等偶氮甲碱系染料、呫吨系染料、噁嗪系染料、二氰基苯乙烯、三氰基苯乙烯等氰基苯乙烯系染料、噻嗪系染料、吖嗪系染料、吖啶系染料、苯偶氮系染料、吡啶酮偶氮、噻吩偶氮、异噻唑偶氮、吡咯偶氮、吡唑偶氮、咪唑偶氮、噻二唑偶氮、三唑偶氮、二偶氮等偶氮系染料、螺环吡喃系染料、吲哚啉螺吡喃系染料、荧烷系染料、若丹明内酰胺系染料、萘醌系染料、蒽醌系染料、喹酞酮系染料等。具体而言,可示例出MSRedG(三井化学株式会社)、Macrolex RedViolet R(拜耳公司)、CeresRed 7B(拜耳公司)、Samaron Red F3BS(三菱化学株式会社)等红色染料、佛尔酮亮黄6GL(Clariant公司)、PTY-52(三菱化学株式会社)、Macrolex yellow6G(拜耳株式会社)等黄色染料、Kayaset(注册商标)blue 714(日本化药株式会社)、佛尔酮亮蓝S-R(Clariant公司)、MS blue 100(三井化学株式会社)、C.I.溶剂蓝63等蓝色染料等。
作为粘结剂树脂,可示例出乙基纤维素树脂、羟乙基纤维素树脂、乙基羟基纤维素树脂、甲基纤维素树脂、乙酸纤维素树脂等纤维素树脂、聚乙烯醇、聚乙酸乙烯酯、聚乙烯醇缩丁醛、聚乙烯醇缩乙醛、聚乙烯吡咯烷酮等乙烯基树脂、聚(甲基)丙烯酸酯、聚(甲基)丙烯酰胺等丙烯酸类树脂、聚氨酯、聚酰胺、聚酯等。这些之中,从耐热性、染料移动性等方面出发,优选纤维素树脂、乙烯基树脂、丙烯酸类树脂、聚氨酯、聚酯等。
色料层8也可以含有无机微粒、有机微粒等添加材料。作为无机微粒,可示例出炭黑、二氧化硅、氧化铝、二氧化钛、二硫化钼等。作为有机微粒,可示例出聚乙烯蜡等。另外,色料层8也可以含有脱模剂。作为脱模剂,可示例出硅油、磷酸酯、氟材料等。另外,色料层中也可以含有异氰酸酯、环氧树脂、碳二亚胺等各种固化剂。
另一方面,在通过熔融型热转印方式进行基于热转印图像形成工序的热转印图像的形成时,色料层8含有熔融油墨和粘结剂树脂。作为熔融油墨,可以从公知的有机或无机的颜料、或者染料中适当选择,优选具有充分的着色浓度,并且不会因光、热等而变色/退色的物质。作为熔融油墨的颜色,不限定于蓝绿色、品红色、黄色、黑色,能够使用各种颜色的着色剂。
作为粘结剂树脂,可示例出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聚乙烯、聚苯乙烯、聚丙烯、聚丁烯、石油树脂、聚氯乙烯、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聚乙烯醇、偏二氯乙烯树脂、(甲基)丙烯酸类树脂、聚酰胺、聚碳酸酯、氟树脂、聚乙烯醇缩甲醛、聚乙烯醇缩丁醛、乙酰纤维素、硝酸纤维素、聚乙酸乙烯酯、聚异丁烯、乙基纤维素或聚缩醛等。另外,也可以合用微晶蜡、巴西棕榈蜡、固体石蜡等。另外,也可以合用费托蜡、各种低分子量聚乙烯、日本蜡、蜂蜡、鲸蜡、虫白蜡、羊毛蜡、虫胶蜡、小烛树蜡、凡士林、聚酯蜡、部分改性蜡、脂肪酸酯、脂肪酰胺等蜡成分。
对色料层8所含有的染料或颜料的含量没有特别限定,考虑热转印图像的浓度、保存性等,根据所使用的染料或颜料的种类、粘结剂树脂的种类适当设定即可。例如,相对于色料层8中含有的粘结剂树脂的总质量,升华性染料的含量优选为15质量%以上300质量%以下。
作为色料层8的形成方法,可以将染料或颜料、根据需要添加的添加材料加入到适当的粘结剂树脂中,使其分散或溶解于适当的溶剂中,将所得到的涂布液涂布到第1基材(1)或在第1基材(1)上设置的任意的层上,进行干燥,由此可以形成。对色料层8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通常为0.2μm以上5μm以下。
需要说明的是,图示方式的热转印片100呈在第1基材(1)的一个面上设有单一的色料层8的方式,但也可以为以面顺序设有色调不同的2个以上的色料层8、例如黄色色料层、品红色色料层、蓝绿色色料层、黑色色料层等的构成。
另外,如图4所示,也可以在第1基材(1)的一个面上以面顺序设置上述第1转印层(10)和保护层9(在图示的方式中,在第1基材(1)的一个面上以面顺序设有色料层8、第1转印层(10)、保护层9)。另外,也可以为将图1~图4所示的方式适当组合而成的构成。
(背面层)
另外,也可以在第1基材(1)的另一个面上设置背面层(未图示)。背面层可以适当选择现有公知的热塑性树脂等而形成。作为这样的热塑性树脂,可示例出聚酯、聚丙烯酸酯、聚乙酸乙烯酯、苯乙烯丙烯酸酯树脂、聚氨酯、聚乙烯、聚丙烯等聚烯烃、聚苯乙烯、聚氯乙烯、聚醚、聚酰胺、聚酰亚胺、聚酰胺酰亚胺、聚碳酸酯、聚丙烯酰胺、聚氯乙烯、聚乙烯醇缩丁醛、聚乙烯醇缩乙醛等聚乙烯醇缩醛、它们的硅酮改性物等。其中,从耐热性等方面考虑,可以优选使用聚酰胺酰亚胺或其硅酮改性物等。
另外,除了上述热塑性树脂以外,为了提高滑动性,还优选在背面层中含有蜡、高级脂肪酰胺、磷酸酯化合物、金属皂、硅油、表面活性剂等脱模剂、氟树脂等有机粉末、二氧化硅、粘土、滑石、碳酸钙等无机颗粒等各种添加材料,特别优选含有磷酸酯或金属皂中的至少一种。
背面层例如可以如下形成:将上述热塑性树脂、根据需要添加的各种添加材料分散或溶解于适当的溶剂中,将所得到的涂布液涂布到第1基材(1)的另一个面上,进行干燥,由此可以形成。从耐热性等的提高等方面考虑,背面层的厚度优选为0.1μm以上5μm以下、更优选为0.3μm以上2μm以下。
<中间转印介质准备工序>
如图8所示,中间转印介质准备工序是准备中间转印介质200的工序,该中间转印介质200在第2基材(201)的一个面上的至少一部分设有呈仅由接受层205构成的单层构成的第2转印层(210)(参照图8的(a))、或呈包含接受层205的2个以上的层层积而成的层积构成且接受层位于呈层积构成的层中距离第2基材(201)最远的位置的第2转印层(210)(参照图8的(b))。
(第2基材)
第2基材(201)是中间转印介质200中的必要构成,对设置于该第2基材(201)的一个面上的第2转印层(210)进行保持。对第2基材(201)的材料没有特别限定,可以适当选择在上述热转印片100的第1基材(1)中说明的材料等来使用。
(第2转印层)
如图8所示,在第2基材(201)的一个面的至少一部分设有第2转印层(210)。第2转印层(210)可以呈仅由接受层205构成的单层构成,也可以呈包含接受层205的2个以上的层层积而成的层积构成。图8的(b)所示的方式的中间转印介质200中的第2转印层(210)呈从第2基材(201)侧起依次层积剥离层206、接受层205而成的层积构成。需要说明的是,在第2转印层(210)呈层积构成的情况下,构成该第2转印层(210)的层中位于距离第2基材(201)最远的位置的层成为接受层205。
(接受层)
构成第2转印层(210)的接受层205位于中间转印介质200的最外表面。对接受层205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在中间转印介质的领域中使用的所有接受层205。作为一例的接受层205含有聚丙烯等聚烯烃、聚氯乙烯或聚偏二氯乙烯等卤化树脂、聚乙酸乙烯酯、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或聚丙烯酸酯等乙烯基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等聚酯、聚苯乙烯、聚酰胺、乙烯或丙烯等烯烃与其他乙烯基聚合物的共聚物、离聚物、或纤维素淀粉酶等纤维素树脂、聚碳酸酯等。优选方式的接受层205含有聚氯乙烯、丙烯酸-苯乙烯树脂、聚酯。
本发明的印相物的制造方法中,未采取第2转印层(210)和被转印体300直接相接的方式,而隔着包含上述说明的热封层5的第1转印层(10)在被转印体300上进行第2转印层(210)的转印。因此,对于接受层205,能够不实施用于提高第2转印层(210)与被转印体300的密合性的对策而制成提高了其设计自由度的接受层205。例如,为了形成具有浓度高的热转印图像的印相物,作为中间转印介质200的接受层205,制成主要着眼于色料的染色性的接受层205即可。
对接受层205的形成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如下形成:将上述例示的树脂材料分散或溶解于适当的溶剂中而制备接受层用涂布液,将该涂布液涂布到第2基材(201)上或在第2基材(201)上设置的任意的层上,进行干燥,由此可以形成。对接受层205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通常为1μm以上10μm以下。
(剥离层)
如图8的(b)所示,为了提高从第2基材(201)转印第2转印层(210)时的第2转印层(210)的剥离性,也可以在第2基材(201)与接受层205之间设置剥离层206(有时也称为保护层)。需要说明的是,剥离层206构成第2转印层(210),位于构成该第2转印层(210)的层中最接近第2基材(201)的位置。
作为一例的剥离层206含有蜡类、硅酮蜡、有机硅树脂、硅酮改性树脂、氟树脂、氟改性树脂、聚乙烯醇、丙烯酸类树脂、热交联性环氧-氨基树脂和热交联性醇酸-氨基树脂等。剥离层206可以单独含有1种树脂,也可以含有2种以上的树脂。
对剥离层206的形成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以将上述的树脂溶解或分散于适当的溶剂中而制备剥离层用涂布液,将该涂布液涂布到第2基材(201)上并进行干燥而形成。对剥离层206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0.5μm以上5μm以下。
<热转印图像形成工序>
如图5的(a)、图6的(a)所示,热转印图像形成工序是在上述准备的中间转印介质200的接受层205上形成热转印图像的工序。
具体而言,为下述工序:将中间转印介质200的接受层与具有色料层8的热转印片(100、100A)按照接受层205与色料层8相向的方式重合,利用热敏头等加热单元使色料层含有的色料成分转移到接受层205、或将色料层8转印到接受层205上,由此形成热转印图像150。
热转印图像形成工序中使用的热转印片可以使用上述说明的在第1基材(1)的一个面上以面顺序设有色料层8和第1转印层(10)的热转印片100进行(参照图6的(a)),也可以使用与其不同的具备色料层的现有公知的热转印片100A(参照图5的(a))进行。需要说明的是,图5、图6仅在使用具备第1转印层(10)和色料层8的热转印片进行热转印图像的形成、或者使用与具备色料层8并具备第1转印层(10)的热转印片不同的热转印片进行热转印图像的形成这点上不同,除此以外是一致的。
<第1转印工序>
如图5的(b)、图6的(b)所示,第1转印工序为下述工序:在热转印图像形成工序后,将中间转印介质200与热转印片100组合,将热转印片100的第1转印层(10)转印到中间转印介质200的第2转印层(210)上。经过本工序,按照热封层5位于其最外表面的方式,得到在第2转印层(210)上转印有第1转印层(10)而成的中间转印介质。
对于热转印片的第1转印层(10)的转印,除了使用热敏头等加热器件的方法以外,还可以使用例如烫印方式、热辊方式等。另外,也可以通过除此以外的方式来转印第1转印层(10)。对于利用第2转印工序的第2转印层(210)的转印也相同。
<第2转印工序>
如图5的(c)、图6的(c)所示,第2转印工序为下述工序:将在第2转印层(210)上转印有第1转印层(10)的中间转印介质200与被转印体300组合,将第2转印层(210)与第1转印层(10)一起转印到被转印体300上。换言之,是隔着第1转印层(10)将中间转印介质200的第2转印层(210)转印到被转印体300上的工序。经过本工序,得到在被转印体300上依次层积第1转印层(10)、包含形成有热转印图像150的接受层205的第2转印层(210)而成的印相物400。
对本发明的印相物的制造方法中使用的被转印体300没有限定,可示例出普通纸、无纤维纸、描图纸、木材、聚碳酸酯、丙烯酸类树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树脂、聚氯乙烯等的树脂板(也可以为膜)、铝等的金属板、玻璃板、陶器等的陶瓷板。另外,也可以使用具有规定图像的物质作为被转印体300。另外,也可以使用具有曲率的物质作为被转印体300。
以上,对本发明的印相物的制造方法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的印相物的制造方法中,热转印片100所具有的第1转印层(10)只要满足包含下述热封层5的条件即可,能够在满足该条件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该热封层5含有(i)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55℃以上、数均分子量(Mn)为15000以下的聚酯和(ii)玻璃化转变温度(Tg)小于55℃的聚酯中的任一者或两者。例如,作为中间转印介质200,只要满足包含接受层205的条件就可以为任何中间转印介质。对被转印体300也相同。另外,也可以包括下述工序:使用图4所示的热转印片或现有公知的保护层转印片,在第2转印工序后,在被转印体300上,隔着第1转印层(10)在转印第2转印层(210)而成的印相物400上进一步转印保护层9。
<<热转印片>>
接着,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热转印片(下文中称为本发明的热转印片)进行具体说明。如图1~图4所示,本发明的热转印片100采取下述构成:在基材1的一个面上的至少一部分设有转印层10,转印层10呈仅由热封层5构成的单层构成、或包含热封层5的2个以上的层层积而成的层积构成,在转印层10呈层积构成的情况下,热封层5位于构成转印层10的层中最接近基材1的位置。
另外,本发明的热转印片100中,构成转印层10的热封层5含有(i)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55℃以上、数均分子量(Mn)为15000以下的聚酯;和(ii)玻璃化转变温度(Tg)小于55℃的聚酯中的任一者或两者。
本发明的热转印片100可以直接使用在上述本发明的印相物的制造方法的热转印片准备工序中所准备的热转印片100。因此,此处省略对本发明的热转印片100的具体构成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热转印片100中的基材1、转印层10分别与上述本发明的印相物的制造方法中在热转印片准备工序中所准备的热转印片100中说明的第1基材(1)、第1转印层(10)对应。
上述本发明的印相物的制造方法中,对将热转印片100的第1转印层(10)转印到中间转印介质200的第2转印层(210)上的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的热转印片100不限定于该用途,在将规定的介质转印到规定的对象物(例如任意的物品)上时,能够适用于提高规定的对象物与规定的介质的密合性的用途。例如,在将作为规定介质的保护层转印片的保护层转印到作为规定对象物的印相物上时,还能用于提高印相物与保护层的密合性的用途,即,用作用于将第1转印层(10)转印到保护层转印片的保护层上的热转印片。另外,还能用于除此以外的用途。例如,还能用于使用装饰片作为规定介质的情况;使用包含光泽层、遮蔽层等的单层或层积构成的介质作为规定介质的情况;使这些规定的介质与规定的对象物一体化的情况。
<<中间转印介质与热转印片的组合>>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中间转印介质与热转印片的组合(下文中称为本发明的组合)是上述本发明的印相物的制造方法中说明的中间转印介质与热转印片的组合。
构成本发明的组合的热转印片和中间转印介质可以适当选择在上述本发明的印相物的制造方法的热转印片准备工序中说明的热转印片100和在中间转印介质准备工序中说明的中间转印介质200的构成来使用。
<<装饰物>>
接着,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装饰物(下文中称为本发明的装饰物)进行具体说明。本发明的装饰物是在被转印体上设有用于装饰被转印体的装饰体的装饰物,其中,在被转印体与装饰体之间且与被转印体接触的位置设有热封层5,热封层5含有(i)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55℃以上、数均分子量(Mn)为15000以下的聚酯;和(ii)玻璃化转变温度(Tg)小于55℃的聚酯中的任一者或两者。
根据本发明的装饰物,能够提高构成装饰物的被转印体与装饰体的密合性。
构成本发明的装饰物的热封层5能够直接使用在上述本发明的印相物的制造方法中说明的热封层5。对被转印体300也相同。
对构成本发明的装饰物的装饰体没有限定,可以根据对装饰物所要求的功能而适当选择。作为装饰体,可示例出现有公知的装饰片、形成有上述说明的热转印图像的第2转印层(210)等。
对本发明的装饰物的制造方法也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示例出下述方法:在装饰体的一个面侧涂布上述热封层用涂布形并进行干燥,形成热封层5,隔着该热封层5使被转印体300与装饰体一体化的方法;将在上述本发明的印相物的制造方法中说明的第1转印层(10)转印到装饰体的一个面侧,隔着该第1转印层(10)使被转印体300与装饰体一体化的方法。
本申请说明书中,对构成各层的树脂等进行了示例性的记载,但这些树脂可以是构成各树脂的单体的均聚物,也可以是构成各树脂的主要成分的单体与1种或2种以上其他单体的共聚物或其衍生物。例如,在提到丙烯酸类树脂时,只要包含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的单体、丙烯酸酯或甲基丙烯酸酯的单体作为主要成分即可。另外,也可以为这些树脂的改性物。另外,还可以使用本申请说明书中记载的树脂以外的树脂。另外,构成各层的树脂等可以为1种,也可以为2种以上。
实施例
接着,举出实施例和比较例来更具体地说明本发明。以下,只要不特别声明,则份或%为质量基准。表1中,示出了构成实施例和比较例的热转印片的各层的形成中使用的各涂布液的种类的概要。
(实施例1)
作为基材,使用厚度5μm的带易粘接层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在该基材的易粘接层侧,按照干燥时的厚度为0.2μm的方式涂布下述组成的脱模层用涂布液1并进行干燥,形成脱模层。接下来,按照干燥时的厚度为1μm的方式,将下述组成的热封层用涂布液1涂布到脱模层上并进行干燥,形成热封层,由此得到在基材上依次设有脱模层、热封层的实施例1的热转印片。需要说明的是,热封层构成本发明的印相物的制造方法中所说的第1转印层(本发明的热转印片中所说的转印层)。
<脱模层用涂布液1>
·聚乙烯醇 10份
(PVA-110株式会社KURARAY)
·水 70份
·异丙醇 20份
<热封层用涂布液1>
·聚酯(Tg:60℃、Mn:10000) 20份
(Vylon(注册商标)GK250东洋纺株式会社)
·甲基乙基酮 40份
·甲苯 40份
(实施例2)
将热封层用涂布液1变更为下述组成的热封层用涂布液2而形成热封层,除此以外全部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实施例2的热转印片。
<热封层用涂布液2>
·聚酯(Tg:71℃、Mn:14000) 20份
(Vylon(注册商标)296东洋纺株式会社)
·甲基乙基酮 40份
·甲苯 40份
(实施例3)
将热封层用涂布液1变更为下述组成的热封层用涂布液3而形成热封层,除此以外全部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实施例3的热转印片。
<热封层用涂布液3>
·聚酯(Tg:47℃、Mn:16000) 20份
(Vylon(注册商标)600东洋纺株式会社)
·甲基乙基酮 40份
·甲苯 40份
(实施例4)
将热封层用涂布液1变更为下述组成的热封层用涂布液4而形成热封层,除此以外全部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实施例4的热转印片。
<热封层用涂布液4>
·聚酯(Tg:0℃、Mn:10000) 20份
(Vylon(注册商标)GK180东洋纺株式会社)
·甲基乙基酮 40份
·甲苯 40份
(实施例5)
将热封层用涂布液1变更为下述组成的热封层用涂布液5而形成热封层,除此以外全部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实施例5的热转印片。
<热封层用涂布液5>
Figure BDA0002620400870000221
(实施例6)
作为基材,使用厚度5μm的带易粘接层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在该基材的易粘接层侧,按照干燥时的厚度为0.2μm的方式涂布上述组成的脱模层用涂布液1并进行干燥,形成脱模层。接下来,按照干燥时的厚度为1μm的方式,将上述组成的热封层用涂布液3涂布到脱模层上并进行干燥,形成热封层。接下来,按照干燥时的厚度为0.4μm的方式,将下述组成的抗粘连层用涂布液1涂布到热封层上并进行干燥,形成抗粘连层,由此得到在基材上依次设有脱模层、热封层、抗粘连层的实施例6的热转印片。需要说明的是,热封层和抗粘连层构成本发明的印相物的制造方法中所说的第1转印层(本发明的热转印片中所说的转印层)。
<抗粘连层用涂布液1>
·聚酯(Tg:71℃、Mn:14000) 20份
(Vylon(注册商标)296东洋纺株式会社)
·甲基乙基酮 40份
·甲苯 40份
(实施例7)
将热封层用涂布液3变更为上述组成的热封层用涂布液4而形成热封层,除此以外全部与实施例6同样地得到实施例7的热转印片。
(实施例8)
将热封层用涂布液3变更为上述组成的热封层用涂布液4,形成热封层,将抗粘连层用涂布液1变更为下述组成的抗粘连层用涂布液2,形成抗粘连层,除此以外全部与与实施例6同样地得到实施例8的热转印片。
<抗粘连层用涂布液2>
·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Tg:76℃、Mn:12000) 20份
(SOLBIN(注册商标)CNL日信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甲基乙基酮 40份
·甲苯 40份
(实施例9)
将热封层用涂布液3变更为上述组成的热封层用涂布液4,形成热封层,将抗粘连层用涂布液1变更为下述组成的抗粘连层用涂布液3,形成抗粘连层,除此以外全部与实施例6同样地得到实施例9的热转印片。
<抗粘连层用涂布液3>
·丙烯酸类树脂(Tg:105℃、Mn:15000) 20份
(DIANAL(注册商标)BR-87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甲基乙基酮 40份
·甲苯 40份
(实施例10)
将热封层用涂布液3变更为上述组成的热封层用涂布液5而形成热封层,除此以外全部与实施例6同样地得到实施例10的热转印片。
(实施例11)
将热封层用涂布液3变更为上述组成的热封层用涂布液1,形成热封层,将抗粘连层用涂布液1变更为上述组成的抗粘连层用涂布液3,形成抗粘连层,除此以外全部与实施例6同样地得到实施例11的热转印片。
(实施例12)
代替脱模层用涂布液1而按照干燥时的厚度为0.5μm的方式涂布下述组成的脱模层用涂布液2并进行干燥,形成脱模层,将热封层用涂布液3变更为上述组成的热封层用涂布液1而形成热封层,将抗粘连层用涂布液1变更为上述组成的抗粘连层用涂布液3而形成抗粘连层,除此以外全部与实施例6同样地得到实施例12的热转印片。
<脱模层用涂布液2>
·酸改性聚烯烃(固体成分:30%) 30份
(Hardlen(注册商标)NZ-1015东洋纺株式会社)
·水 35份
·异丙醇 35份
(实施例13)
代替脱模层用涂布液1而按照干燥时的厚度为0.5μm的方式涂布上述组成的脱模层用涂布液2并进行干燥,形成脱模层,将热封层用涂布液3变更为上述组成的热封层用涂布液4而形成热封层,将抗粘连层用涂布液1变更为上述组成的抗粘连层用涂布液3而形成抗粘连层,除此以外全部与实施例6同样地得到实施例13的热转印片。
(实施例14)
代替脱模层用涂布液1而按照干燥时的厚度为0.5μm的方式涂布上述组成的脱模层用涂布液2并进行干燥,形成脱模层,将热封层用涂布液3变更为上述组成的热封层用涂布液1而形成热封层,代替抗粘连层用涂布液1而按照干燥时的厚度为3μm的方式涂布下述组成的抗粘连层用涂布液4并进行干燥,形成抗粘连层,除此以外全部与实施例6同样地得到实施例14的热转印片。
<抗粘连层用涂布液4>
Figure BDA0002620400870000251
(实施例15)
代替脱模层用涂布液1而按照干燥时的厚度为0.5μm的方式涂布上述组成的脱模层用涂布液2并进行干燥,形成脱模层,将热封层用涂布液3变更为上述组成的热封层用涂布液1而形成热封层,代替抗粘连层用涂布液1而按照干燥时的厚度为1μm的方式涂布下述组成的抗粘连层用涂布液5并进行干燥,形成抗粘连层,除此以外全部与实施例6同样地得到实施例15的热转印片。
<抗粘连层用涂布液5>
Figure BDA0002620400870000252
(实施例16)
代替脱模层用涂布液1而按照干燥时的厚度为0.5μm的方式涂布上述组成的脱模层用涂布液2并进行干燥,形成脱模层,将热封层用涂布液3变更为上述组成的热封层用涂布液1而形成热封层,代替抗粘连层用涂布液1而按照干燥时的厚度为3μm的方式涂布下述组成的抗粘连层用涂布液6并进行干燥,形成第1抗粘连层,按照干燥时的厚度为1.5μm的方式将下述组成的抗粘连层用涂布液7涂布到第1抗粘连层上并进行干燥,形成第2抗粘连层,除此以外全部与实施例6同样地得到实施例16的热转印片。
<抗粘连层用涂布液6>
Figure BDA0002620400870000261
<抗粘连层用涂布液7>
Figure BDA0002620400870000262
(实施例17)
将热封层用涂布液1变更为下述组成的热封层用涂布液6而形成热封层,除此以外全部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实施例17的热转印片。
<热封层用涂布液6>
·聚酯(Tg:20℃、Mn:13000) 20份
(Vylon(注册商标)GK150东洋纺株式会社)
·甲基乙基酮 40份
·甲苯 40份
(实施例18)
将热封层用涂布液1变更为下述组成的热封层用涂布液7而形成热封层,除此以外全部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实施例18的热转印片。
<热封层用涂布液7>
·聚酯(Tg:36℃、Mn:11000) 20份
(Vylon(注册商标)GK780东洋纺株式会社)
·甲基乙基酮 40份
·甲苯 40份
(比较例1)
将热封层用涂布液1变更为下述组成的热封层用涂布液A而形成热封层,除此以外全部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比较例1的热转印片。
<热封层用涂布液A>
·聚酯(Tg:72℃、Mn:22000) 20份
(Vylon(注册商标)290东洋纺株式会社)
·甲基乙基酮 40份
·甲苯 40份
(比较例2)
将热封层用涂布液1变更为下述组成的热封层用涂布液B而形成热封层,除此以外全部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比较例2的热转印片。
<热封层用涂布液B>
·聚酯(Tg:84℃、Mn:18000) 20份
(Vylon(注册商标)GK880东洋纺株式会社)
·甲基乙基酮 40份
·甲苯 40份
(比较例3)
将热封层用涂布液1变更为下述组成的热封层用涂布液C而形成热封层,除此以外全部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比较例3的热转印片。
<热封层用涂布液C>
·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Tg:76℃、Mn:12000) 20份
(SOLBIN(注册商标)CNL日信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甲基乙基酮 40份
·甲苯 40份
(比较例4)
将热封层用涂布液1变更为下述组成的热封层用涂布液D而形成热封层,除此以外全部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比较例4的热转印片。
<热封层用涂布液D>
·丙烯酸类树脂(Tg:105℃、Mw:15000) 20份
(DIANAL(注册商标)BR-87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甲基乙基酮 40份
·甲苯 40份
[表1]
Figure BDA0002620400870000281
(中间转印介质的制成)
使用厚度16μ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作为支撑体,按照干燥时的厚度为1μm的方式,将下述组成的剥离层用涂布液涂布到该支撑体上并进行干燥,形成剥离层。接下来,按照干燥时的厚度为2μm的方式,将下述组成的保护层用涂布液涂布到剥离层上并进行干燥,形成保护层。进而,按照干燥时的厚度为1.5μm的方式,将下述组成的接受层用涂布液涂布到该保护层上并进行干燥,形成接受层,由此得到在支撑体上依次层积有剥离层、保护层、接受层而成的中间转印介质。需要说明的是,剥离层、保护层、接受层构成本发明的印相物的制造方法中的第2转印层。
<剥离层用涂布液>
Figure BDA0002620400870000291
<保护层用涂布液>
·聚酯 30份
(Vylon(注册商标)200东洋纺株式会社)
·甲基乙基酮 35份
·甲苯 35份
<接受层用涂布液>
·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 20份
(SOLBIN(注册商标)CNL日信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硅油 1份
(X-22-3000T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甲基乙基酮 79份
(具有色料层的热转印片的制成)
使用厚度5μ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作为基材,按照干燥时的厚度为1μm的方式涂布下述组成的背面层用涂布液并进行干燥,形成背面层。接下来,按照干燥时的厚度为0.15μm的方式,将下述组成的染料底涂层用涂布液涂布到基材的另一个面上并进行干燥,形成染料底涂层。按照干燥时的厚度为0.7μm的方式,以面顺序在该染料底涂层上涂布下述组成的黄色、品红色、蓝绿色色料层用涂布液,形成黄色色料层、品红色色料层、蓝绿色色料层,由此制成具有色料层的热转印片。
<背面层用涂布液>
Figure BDA0002620400870000301
<染料底涂层用涂布液>
Figure BDA0002620400870000302
<黄色色料层用涂布液>
Figure BDA0002620400870000303
<品红色色料层用涂布液>
Figure BDA0002620400870000311
<蓝绿色色料层用涂布液>
Figure BDA0002620400870000312
(被转印体的准备)
准备氯乙烯制的卡基材(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作为被转印体。
(热转印图像的形成)
将上述制成的具有色料层的热转印片与上述制成的中间转印介质组合,利用下述印刷机在中间转印介质的接受层上形成灰度图像(图像灰度:128/256)。
(印刷机)
热敏头:KEE-57-12GAN2-STA(京瓷株式会社)
散热体平均电阻值:3303(Ω)
主扫描方向打印密度:300(dpi)
副扫描方向打印密度:300(dpi)
1行周期:3.0(msec./line)
打印开始温度:35(℃)
脉冲占空比:85(%)
印刷电压:18.0(V)
(热转印片的转印层(第1转印层)的转印)
使用上述印刷机,对各实施例和比较例的热转印片的转印层(第1转印层)施加55/255灰度(能量灰度)的能量,将各实施例和比较例的转印层(第1转印层)转印到形成有上述灰度图像的中间转印介质上。
(中间转印介质的转印层(第2转印层)的转印)
使用卡用层压机(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将中间转印介质的第2转印层与被转印到该第2转印层上的第1转印层一起转印到上述准备的被转印体上。即,隔着各实施例和比较例的热转印片的第1转印层,将形成有图像的中间转印介质的第2转印层转印到被转印体上,得到各实施例和比较例的印相物。印相物的制造在下述4个条件(下述转印条件1~4)下分别进行。
转印条件1:140℃、20mm/秒
转印条件2:150℃、20mm/秒
转印条件3:160℃、20mm/秒
转印条件4:175℃、20mm/秒
(转印性·密合性评价)
对于在上述转印条件1~4下将中间转印介质的转印层(第2转印层)转印到被转印体上而制造的各实施例和比较例的印相物,在整个被转印体目视确认到隔着第1转印层转印有第2转印层。接下来,在这些各实施例和比较例的印相物的表面(第2转印层的表面)粘贴胶带(Scotch(注册商标)Tape BK-24 3M公司),确认剥下该胶带时的第1转印层和第2转印层的状态,基于下述评价基准进行转印性·密合性评价。评价结果示于表1。需要说明的是,在下述评价基准中,将胶带剥下时第1转印层、第2转印层均残留在被转印体侧的情况下,评价为“能够以良好的密合性转印”。
“评价基准”
A…在转印条件1下能够以良好的密合性转印。
B…在转印条件1下无法以良好的密合性转印,但在转印条件2下能够以良好的密合性转印。
C…在转印条件1、2下均无法以良好的密合性转印,但在转印条件3下能够以良好的密合性转印。
NG…在转印条件1~4中的任一条件下均无法以良好的密合性转印。
(耐久性评价)
将各实施例和比较例的热转印片在异丙醇(IPA)中浸渍24小时后,用胶带(Scotch(注册商标)Tape BK-24 3M公司)实施胶带剥离实验,基于下述条件进行耐久性评价。评价结果示于表2。
“评价基准”
A…转印层完全未剥离
B…转印层以点水平略微剥离
C…转印层大幅剥离
(卷曲评价)
对在上述转印条件2、3、4下制造的各实施例的印相物分别进行目视确认,基于下述评价基准进行了卷曲评价。评价结果示于表2。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在上述转印条件2下制造的实施例2的印相物和在上述转印条件2~4下制造的各比较例的印相物,基于上述转印性·密合性评价的印相物的密合性不好,因此排除在卷曲评价的对象之外。
“评价基准”
A…卷曲为1mm以下。
B…卷曲大于1mm且为3mm以下。
C…卷曲大于3mm。
未评价…排除在卷曲的评价对象之外。
(保存性评价)
将切割成10cm×10cm的各实施例和比较例的热转印片与厚度5μ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按照热转印片的第1转印层(转印层)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接触的方式重合。接下来,使用恒定载荷压缩试验机(株式会社东洋精机制作所),对重合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上的各实施例和比较例的热转印片施加1.96MPa(20kg/cm2)的负荷,在50℃干燥环境下保存100小时。目视确认保存后粘连的产生情况,基于下述评价基准进行了保存性评价。评价结果示于表2。
“评价基准”
A…未产生粘连。
B…产生少许粘连,但为使用上没有问题的水平。
C…产生许多粘连,为使用上有问题的水平。
(箔保持评价)
目视确认将各实施例和比较例的热转印片弯折时的转印层的箔脱离的有无,基于下述评价基准进行了转印层的箔保持评价。评价结果示于表2。
“评价基准”
A…完全没有转印层的箔脱离。
B…部分观察到转印层的箔脱落,但为使用上没有问题的水平。
C…大量观察到转印层的箔脱落,为使用上担心产生问题的水平。
[表2]
Figure BDA0002620400870000341
符号说明
100…热转印片
1…第1基材、基材
10…第1转印层、转印层
5…热封层
6…抗粘连层
8…色料层
9…保护层
200…中间转印介质
201…第2基材
205…接受层
206…剥离层
210…第2转印层
300…被转印体
400…印相物

Claims (10)

1.一种热转印片,其是在基材的一个面上的至少一部分设有转印层的热转印片,
所述转印层呈仅由热封层构成的单层构成、或包含所述热封层的2个以上的层层积而成的层积构成,在所述转印层呈层积构成的情况下,所述热封层位于构成所述转印层的层中最接近所述基材的位置,
所述热封层含有(i)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55℃以上、数均分子量Mn为15000以下的聚酯;和(ii)玻璃化转变温度Tg小于55℃的聚酯中的任一者或两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转印片,其中,在所述基材的一个面上以面顺序设有所述转印层和色料层。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热转印片,其中,所述转印层包含抗粘连层,
所述抗粘连层位于构成所述转印层的层中距离所述基材最远的位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转印片,其中,所述抗粘连层含有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55℃以上、数均分子量Mn为20000以下的树脂成分。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热转印片,其中,所述抗粘连层含有着色剂。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热转印片,其中,在所述基材与所述转印层之间设有脱模层,
所述脱模层含有改性聚烯烃。
7.一种中间转印介质与热转印片的组合,其中,该中间转印介质与热转印片的组合中,
所述热转印片为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热转印片。
8.一种印相物的制造方法,其中,该印相物的制造方法包括下述工序:
准备热转印片的工序,该热转印片在第1基材的一个面上的至少一部分设有呈仅由热封层构成的单层构成的第1转印层、或呈包含热封层的2个以上的层层积而成的层积构成且所述热封层位于呈所述层积构成的层中最接近所述第1基材的位置的第1转印层;
准备中间转印介质的工序,该中间转印介质在第2基材的一个面上的至少一部分设有呈仅由接受层构成的单层构成的第2转印层、或呈包含接受层的2个以上的层层积而成的层积构成且所述接受层位于呈所述层积构成的层中距离所述第2基材最远的位置的第2转印层;
在所述中间转印介质的所述接受层形成热转印图像的工序;
将所述中间转印介质与所述热转印片组合,将所述热转印片的所述第1转印层转印到所述中间转印介质的第2转印层上的工序;和
将转印有所述第1转印层的中间转印介质与被转印体组合,将所述第2转印层与所述第1转印层一起转印到所述被转印体上的工序,
所述热转印片的所述热封层含有(i)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55℃以上、数均分子量Mn为15000以下的聚酯;和(ii)玻璃化转变温度Tg小于55℃的聚酯中的任一者或两者。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印相物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热转印片是在所述第1基材的一个面上以面顺序设有色料层和所述第1转印层的热转印片,
在形成所述热转印图像的工序中,使用所述热转印片的所述色料层,在所述中间转印介质的所述接受层进行所述热转印图像的形成。
10.一种装饰物,其是在被转印体上设有用于装饰所述被转印体的装饰体的装饰物,其中,
在所述被转印体与所述装饰体之间且与所述被转印体接触的位置设有热封层,
所述热封层含有(i)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55℃以上、数均分子量Mn为15000以下的聚酯;和(ii)玻璃化转变温度Tg小于55℃的聚酯中的任一者或两者。
CN201980011981.0A 2018-03-16 2019-01-25 热转印片、中间转印介质与热转印片的组合、印相物的制造方法以及装饰物 Active CN11168381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49439 2018-03-16
JP2018049439 2018-03-16
PCT/JP2019/002478 WO2019176323A1 (ja) 2018-03-16 2019-01-25 熱転写シート、中間転写媒体と熱転写シートの組合せ、印画物の製造方法、及び加飾物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83819A true CN111683819A (zh) 2020-09-18
CN111683819B CN111683819B (zh) 2022-03-22

Family

ID=679071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11981.0A Active CN111683819B (zh) 2018-03-16 2019-01-25 热转印片、中间转印介质与热转印片的组合、印相物的制造方法以及装饰物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472196B2 (zh)
EP (1) EP3747660B1 (zh)
JP (1) JP6828848B2 (zh)
CN (1) CN111683819B (zh)
WO (1) WO2019176323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551718A (zh) * 2020-05-13 2022-12-30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热转印片、以及该热转印片与中间转印介质的组合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76688A (ja) * 1989-08-21 1991-04-0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感熱転写材
JPH06240223A (ja) * 1993-02-12 1994-08-30 Daiwa Can Co Ltd 転写用接着剤及び転写印刷缶
EP0767077A1 (en) * 1995-04-06 1997-04-09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Adhesive layer transfer sheet and utilization of the same
EP0943462A2 (en) * 1998-03-17 1999-09-22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Method for forming printed product
JP2001010235A (ja) * 1999-06-30 2001-01-16 General Kk 感熱転写記録媒体
JP2001121831A (ja) * 1999-10-25 2001-05-08 Toppan Printing Co Ltd 接着層転写媒体と感熱転写記録媒体、並びにそれらを用いた画像形成方法
JP2005342974A (ja) * 2004-06-02 2005-12-15 Toppan Printing Co Ltd 接着層構成用樹脂組成物と中間転写記録用被転写体並びに情報記録媒体
JP2006056134A (ja) * 2004-08-20 2006-03-02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熱転写シート及び被転写体
US20060275671A1 (en) * 2005-06-02 2006-12-07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Volume hologram transfer foil, and volume hologram multilayer structure
JP2010018025A (ja) * 2008-06-09 2010-01-28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転写材、転写材と被転写材との組合せ及び転写層の転写方法
JP2011020351A (ja) * 2009-07-16 2011-02-03 Unitika Ltd 転写シート
CN103946033A (zh) * 2011-09-22 2014-07-23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热转印记录介质
CN104619510A (zh) * 2012-09-11 2015-05-13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热敏转印记录介质
CN104802559A (zh) * 2010-08-31 2015-07-29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中间转印介质
CN107020855A (zh) * 2016-01-06 2017-08-08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热转印片
WO2017159870A1 (ja) * 2016-03-18 2017-09-21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中間転写媒体、中間転写媒体と熱転写シートとの組合せ、及び印画物の形成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508276B2 (ja) 1989-07-03 1996-06-19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熱転写記録フィルム
JPH07266727A (ja) 1994-04-01 1995-10-17 Fujicopian Co Ltd 熱転写記録媒体
JP3412147B2 (ja) 1995-04-06 2003-06-03 株式会社タツノ・メカトロニクス 感震機能付き給油装置
JPH08276699A (ja) * 1995-04-06 1996-10-22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接着層転写シートおよびこの接着層転写シートを用いた画像形成方法と画像形成物
JP3963555B2 (ja) * 1998-03-17 2007-08-22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接着層転写シートおよび印画物
JP4467853B2 (ja) * 2001-09-27 2010-05-26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熱転写フィルムと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方法及び画像形成物
JP2004351656A (ja) 2003-05-27 2004-12-16 Fujicopian Co Ltd 溶融熱転写画像記録用の中間転写シート
JP4728637B2 (ja) * 2004-12-21 2011-07-20 株式会社東芝 熱転写記録方法および熱転写記録装置
JP4924805B2 (ja) * 2005-06-02 2012-04-25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体積ホログラム転写箔および体積ホログラム積層体
JP4947627B2 (ja) 2006-05-30 2012-06-06 フジコピアン株式会社 非接触通信媒体のアンテナの端子部の形成方法およびアンテナ形成用の金属蒸着層転写シート
JP2008158219A (ja) 2006-12-22 2008-07-10 Fuji Xerox Co Ltd 電子写真用画像転写シート及び画像記録体
WO2016158497A1 (ja) * 2015-03-31 2016-10-06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熱転写シート

Patent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76688A (ja) * 1989-08-21 1991-04-0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感熱転写材
JPH06240223A (ja) * 1993-02-12 1994-08-30 Daiwa Can Co Ltd 転写用接着剤及び転写印刷缶
EP0767077A1 (en) * 1995-04-06 1997-04-09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Adhesive layer transfer sheet and utilization of the same
EP0943462A2 (en) * 1998-03-17 1999-09-22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Method for forming printed product
JP2001010235A (ja) * 1999-06-30 2001-01-16 General Kk 感熱転写記録媒体
JP2001121831A (ja) * 1999-10-25 2001-05-08 Toppan Printing Co Ltd 接着層転写媒体と感熱転写記録媒体、並びにそれらを用いた画像形成方法
JP2005342974A (ja) * 2004-06-02 2005-12-15 Toppan Printing Co Ltd 接着層構成用樹脂組成物と中間転写記録用被転写体並びに情報記録媒体
JP2006056134A (ja) * 2004-08-20 2006-03-02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熱転写シート及び被転写体
US20060275671A1 (en) * 2005-06-02 2006-12-07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Volume hologram transfer foil, and volume hologram multilayer structure
JP2010018025A (ja) * 2008-06-09 2010-01-28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転写材、転写材と被転写材との組合せ及び転写層の転写方法
JP2011020351A (ja) * 2009-07-16 2011-02-03 Unitika Ltd 転写シート
CN104802559A (zh) * 2010-08-31 2015-07-29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中间转印介质
CN103946033A (zh) * 2011-09-22 2014-07-23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热转印记录介质
CN104619510A (zh) * 2012-09-11 2015-05-13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热敏转印记录介质
CN107020855A (zh) * 2016-01-06 2017-08-08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热转印片
WO2017159870A1 (ja) * 2016-03-18 2017-09-21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中間転写媒体、中間転写媒体と熱転写シートとの組合せ、及び印画物の形成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551718A (zh) * 2020-05-13 2022-12-30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热转印片、以及该热转印片与中间转印介质的组合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472196B2 (en) 2022-10-18
WO2019176323A1 (ja) 2019-09-19
US20210001639A1 (en) 2021-01-07
EP3747660B1 (en) 2022-10-26
EP3747660A4 (en) 2021-05-05
JP6828848B2 (ja) 2021-02-10
JPWO2019176323A1 (ja) 2021-01-14
CN111683819B (zh) 2022-03-22
EP3747660A1 (en) 2020-1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02371B (zh) 中间转印介质、中间转印介质与热转印片的组合、以及印刷物的形成方法
CN108602368B (zh) 印刷物的形成方法
JP2009083146A (ja) 熱転写シート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15193251A (ja) 熱転写受像シート用支持体および熱転写受像シートならびにそれらの製造方法
JP2017039312A (ja) 熱転写シート
JP6706430B2 (ja) シール型熱転写受像シートおよび印画物の製造方法
JPH1142864A (ja) 受容層転写シート用熱転写シート
US20090068456A1 (en) Protective layer transfer sheet
CN111683819B (zh) 热转印片、中间转印介质与热转印片的组合、印相物的制造方法以及装饰物
EP3263352B1 (en) Sublimation heat transfer sheet
JP7283133B2 (ja) 熱転写シート、加飾シートの製造方法、加飾シート、加飾品の製造方法、及び加飾品
JP2009083137A (ja) 保護層転写シート
JP2018171840A (ja) 熱転写受像シート、熱転写シート、受容層用塗工液、熱転写受像シートの形成方法、及び印画物の形成方法
JP7255727B2 (ja) 熱転写受像シートの製造に用いる熱転写シート
JPH07304271A (ja) 熱転写受像シート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US20220118790A1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decorated product, decorating sheet, and decorated product
JP2018058225A (ja) 熱転写受像シート、熱転写シート、受容層用塗工液、熱転写受像シートの形成方法、及び印画物の形成方法
JPH07205560A (ja) 受容層転写シート
JPH0483685A (ja) 熱転写方法
JPH061085A (ja) 染料受容層転写シート及び複合熱転写シート
CN115551718A (zh) 热转印片、以及该热转印片与中间转印介质的组合
JP2019177666A (ja) 熱転写受像シート、熱転写受像シートの製造に用いる熱転写シート
JP2002052844A (ja) 熱転写記録方法
JP2006263987A (ja) 熱転写記録材料
JP2019177665A (ja) 熱転写受像シート、熱転写受像シートの製造に用いる熱転写シー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