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15263B - 一种封闭式烹饪腔体及炒菜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封闭式烹饪腔体及炒菜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15263B
CN111315263B CN201880071176.2A CN201880071176A CN111315263B CN 111315263 B CN111315263 B CN 111315263B CN 201880071176 A CN201880071176 A CN 201880071176A CN 111315263 B CN111315263 B CN 11131526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king
wok
cooking cavity
cavity
frying pa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7117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315263A (zh
Inventor
许锦标
何光
何青
曾珞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Aican Robot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Aican Robot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201711081136.X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107894015B/zh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201711081145.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107928382B/zh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201711081495.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107647767A/zh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201711081493.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107822480B/zh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201711083522.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107713716B/zh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201721459045.0U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208693013U/zh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Aican Robot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Aican Robot Group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3152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152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3152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1526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C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 DETAILS OF 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4C15/00Details
    • F24C15/20Removing cooking fumes
    • F24C15/2007Removing cooking fumes from oven caviti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27/00Cooking-vessels
    • A47J27/08Pressure-cookers; Lids or lock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47J27/0802Control mechanisms for pressure-cook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6/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ooking-vesse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6/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ooking-vessels
    • A47J36/32Time-controlled igniting mechanisms or alarm devic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6/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ooking-vessels
    • A47J36/34Supports for cooking-vesse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6/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ooking-vessels
    • A47J36/38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ooking-vessels for withdrawing or condensing cooking vapors from cooking utensi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7/00Baking; Roasting; Grilling; Frying
    • A47J37/10Frying pans, e.g. frying pans with integrated lids or basting devices
    • A47J37/101Integrated li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7/00Baking; Roasting; Grilling; Frying
    • A47J37/10Frying pans, e.g. frying pans with integrated lids or basting devices
    • A47J37/105Frying pans, e.g. frying pans with integrated lids or basting devices electrically heated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7/00Baking; Roasting; Grilling; Frying
    • A47J37/12Deep fat fryers, e.g. for frying fish or chips
    • A47J37/1228Automatic machines for frying and dispensing metered amounts of food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44/00Multi-purpose machines for preparing food with several driving unit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6/00Heating by electric, magnetic or electromagnetic fields
    • H05B6/02Induction heating
    • H05B6/10Induction heating apparatus, other than furnaces,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H05B6/12Cooking devices
    • H05B6/1209Cooking devices induction cooking plates or the like and devices to be use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m
    • H05B6/1227Cooking devices induction cooking plates or the like and devices to be use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m for wok pans and wok pans supports for induction cooking plat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C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 DETAILS OF 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4C14/00Stoves or ranges having self-cleaning provisions, e.g. continuous catalytic cleaning or electrostatic cleaning
    • F24C14/005Stoves or ranges having self-cleaning provisions, e.g. continuous catalytic cleaning or electrostatic cleaning using a cleaning liquid

Abstract

一种封闭式烹饪腔体(100),通过中空的壳体构建一个密封设置的烹饪腔体(100)作为密闭的烹饪工作空间,将主要烹饪设备设于烹饪腔体(100)内部的密闭烹饪空间中,并将辅助烹饪设备设于烹饪腔体(100)外部,实现烹饪功能,壳体上对应主要烹饪设备设有连通烹饪腔体(100)内部和外部的连通口,置于烹饪腔体(100)外部的辅助烹饪设备通过对应的连通口连接设于烹饪腔体(100)内部的主要烹饪设备以实现烹饪功能,从而能够保证烹饪腔体(100)内部直接接触食品的主要烹饪设备的安全和卫生,使涉及到食品安全、卫生和环境保护的工作空间得到保障。

Description

一种封闭式烹饪腔体及炒菜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制造及智能服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封闭式烹饪腔体及实现全封闭烹饪的炒菜机。
背景技术
中国的烹调文化博大精深、方式变化繁多,其中主要烹调技法包括炒、焖、炸、煮、蒸、煎、烤等,各种烹调方式的实质是被烹调物经过不同搭配以及各种预期火候状态后,烹调得到干变万化的具有不同口味物点和风味效果的各种菜式,迄今为止,烹调仍然主要是一种经验和手工为主的技艺,对操作人员技术的要求很高。如今出现了智能化的炒菜机,只要用户向炒菜机内放好食物配料,炒菜机就可以自动完成炒菜的工序,从而让用户可以很方便地享受到美食。现有的炒菜机一般包括用于容纳与投放食物配料的下料装置、炒锅、炒锅翻转机构、炒锅加热装置,辅料自动加料装置以及控制装置等,其工作原理为:将食物配料放置在下料装置中,当炒菜机开始进行炒菜工序时,控制装置控制下料装置将其内部的食物配料投落到炒锅中,这时控制装置控制炒锅加热装置对炒锅进行加热,并且控制装置还会控制炒锅翻转机构翻转炒锅,在炒菜的过程中,控制装置还会控制辅料自动加料装置向炒锅中加入辅料,当预定的炒菜工序完成后,就可以完成炒菜的过程。
但是,本发明人在实施本发明的时候发现,作为智能炒菜机的内部工作空间是一个高温高湿、酸碱度高的环境,配合其工作的结构及电气部件在这样的环境下难持久有效地工作,并且在炒菜机的内部工作空间涉及到食品安全、卫生及环境保护不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封闭式烹饪腔体及实现全封闭烹饪的炒菜机,能够有效解决现有的炒菜机存在的内部工作空间存在的食品安全、卫生和环境保护不足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封闭式烹饪腔体,利用中空的壳体形成密封的所述烹饪腔体,所述烹饪腔体内部设有容纳主要烹饪设备的工作空间,所述壳体上对应所述主要烹饪设备设有连通所述烹饪腔体内部和外部的连通口,置于所述烹饪腔体外部的辅助烹饪设备通过对应的所述连通口连接设于所述烹饪腔体内部的主要烹饪设备以实现烹饪功能。
可见,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封闭式烹饪腔体通过中空的壳体构建一个密封设置的烹饪腔体作为密闭的烹饪工作空间,将主要烹饪设备设于该烹饪腔体内部的密闭烹饪空间中,并将辅助烹饪设备设于该烹饪腔体外部,实现烹饪功能,壳体上对应所述主要烹饪设备设有连通所述烹饪腔体内部和外部的连通口,置于所述烹饪腔体外部的辅助烹饪设备通过对应的所述连通口连接设于所述烹饪腔体内部的主要烹饪设备以实现烹饪功能,从而能够保证烹饪腔体内部直接接触食品的主要烹饪设备的安全和卫生,使涉及到食品安全、卫生和环境保护的工作空间得到保障。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连通口设有密封件以密封所述烹饪腔体。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主要烹饪设备包括炒锅装置,所述烹饪腔体的内部的中部设有容纳所述炒锅装置的烹饪区。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炒锅装置包括炒锅、用于承载并对所述炒锅进行加热的炉体装置、控制所述炒锅旋转的炒锅翻炒装置以及驱动所述炒锅翻转的炒锅工位控制装置。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形成所述烹饪腔体的所述壳体的两侧分别设有用于将所述炒锅装置安装在所述烹饪区中的安装槽。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炒锅装置与所述安装槽的连接处设有密封圈。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辅助烹饪设备包括炒锅工位变换电机或/和炒锅工位检测装置,所述炒锅工位变换电机或/和炒锅工位检测装置分别通过所述安装槽与设于所述烹饪腔体内部的炒锅装置配合安装。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辅助烹饪设备包括用于驱动所述炒锅在所述烹饪区内做升降运动的炒锅升降装置,所述安装槽还作为所述炒锅升降装置具有的连接轴的炒锅升降安装槽,所述炒锅升降安装槽限定了所述炒锅的升降活动范围。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主要烹饪设备包括下料装置,所述烹饪腔体的内部的上部位于所述烹饪区的上方设有容纳所述下料装置的下料区。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下料装置包括用于装放食物配料的容料仓以及用于控制所述容料仓翻转的翻转机构。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形成所述烹饪腔体的所述壳体的两侧分别设有用于将所述下料装置安装在所述下料区中的安装孔。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下料装置与所述安装孔的连接处设有密封圈。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辅助烹饪设备包括下料装置工位变换电机或/和下料装置工位检测装置,所述下料装置工位变换电机或/和下料装置工位检测装置分别通过所述安装孔与设于所述烹饪腔体内部的下料装置配合安装。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主要烹饪设备还包括出菜装置,所述烹饪腔体的内部位于所述烹饪区的下方设有容纳所述出菜装置的出菜区。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形成所述烹饪腔体的壳体前端面对应所述烹饪区设有观察口,所述观察口的外侧设有能够开合的门板,所述门板与壳体的相接处设有密封条。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形成所述烹饪腔体的壳体侧部对应所述下料区设有菜盒导入口;所述菜盒导入口的外侧设有能够开合的门板,所述门板与壳体的相接处设有密封条。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形成所述烹饪腔体的壳体侧部对应所述出菜区设有出菜口,所述出菜口的外侧设有能够开合的门板,所述门板与壳体的相接处设有密封条。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形成所述烹饪腔体的所述壳体的顶部设有用于安装可开闭的顶盖板的顶盖口,所述顶盖板与壳体的相接处设有密封条。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下料区、烹饪区和出菜区依次连通。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下料区、烹饪区和出菜区中对应设置的下料装置、炒锅装置以及出菜装置相互配合设置以完成下料、加热烹饪和出菜过程。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烹饪腔体内部设有的所述工作空间也作为油烟排放聚集空间,设于所述烹饪腔体内部的主要烹饪设备在烹饪中产生的油烟聚集在所述烹饪腔体内部。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辅助烹饪设备包括油烟处理装置,形成所述烹饪腔体的壳体侧部设置用于连接所述油烟处理装置的第一排气口,聚集到所述烹饪腔体内部的油烟气体通过所述第一排气口排出到所述油烟处理装置进行处理。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主要烹饪设备还包括锅盖装置,所述锅盖装置包括锅盖,所述锅盖用于闭合或打开所述炒锅;所述第一排气口与所述锅盖上设有的油烟处理出口对应设置。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炒锅在闭合烹饪过程中产生的油烟通过所述第一排气口排出到所述油烟处理装置进行油烟处理;逸出到所述烹饪腔体内的油烟在所述炒锅打开时通过所述第一排气排出到所述油烟处理装置进行油烟处理。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形成所述烹饪腔体的壳体侧部或底部设有用于与所述油烟处理装置的出烟口连通的排气回流口,经过所述油烟处理装置处理后排出的油烟通过所述排气回流口进入到所述烹饪腔体的内部进行循环油烟处理以实现油烟的零排放。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形成所述烹饪腔体的壳体侧部设置用于连接所述油烟处理装置的第二排气口,逸出到所述烹饪腔体内部的油烟气体以及通过所述排气回流口进入到所述烹饪腔体的内部的油烟气体通过所述第二排气口排出到所述油烟处理装置进行油烟处理。
可见,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将烹饪设备在烹饪过程中产生的油烟产生的油烟集聚在所述烹饪腔体内以避免没有经过油烟处理外排而污染环境,另外将经过油烟处理后的油烟返回到烹饪腔体的内部进行循环油烟处理以实现油烟的零排放,从而能够真正意义上避免油烟对环境的污染。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烹饪腔体内部设有的所述工作空间也作为清洗空间,所述烹饪腔体内部设有用于对所述主要烹饪设备进行冲洗的喷淋件,所述烹饪腔体的底部设有用于连接排水口的开口以将所述喷淋件对所述烹饪设备进行冲洗后的水排出。
可见,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烹饪设备的冲洗系统通过构建一个密封设置的烹饪腔体作为密闭的烹饪工作空间,将烹饪设备设于该烹饪腔体内部的密闭烹饪空间中实现烹饪功能,并在该烹饪腔体内部设置能够对烹饪设备进行冲洗的喷淋件,以及在烹饪腔体的底部设有用于连接排水口的开口以将所述喷淋件对所述烹饪设备进行冲洗后的水排出。采用喷淋件对烹饪腔体内部的烹饪设备进行冲洗,冲洗更全面、效率更高且冲洗效果更好,可以有效保持烹饪腔体内部的工作空间的清洁卫生。而且在密封设置的烹饪腔体的密闭保护作用下,能够限制喷淋件喷出的水以及对烹饪设备冲洗的水在密闭的烹饪腔体内部,不会飞溅到烹饪腔体外部以影响到烹饪功能实现等问题。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喷淋件包括设于所述烹饪腔体的顶部并与所述下料装置相对的下料装置喷淋件,通过所述下料装置喷淋件对所述下料装置进行直接冲洗。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下料装置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与所述下料装置的腔体内部连通的开口;当通过所述下料装置喷淋件对所述下料装置冲洗时,所述下料装置喷淋件喷出的水通过所述下料装置的顶部开口对所述下料装置的腔体内部进行冲洗后,通过所述下料装置的底部开口流出。
可见,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设于所述烹饪腔体的顶部并与所述下料装置相对的下料装置喷淋件对烹饪腔体内部的下料装置进行直接冲洗,能够有效提高下料装置的清洁效率和效果,使下料装置保持清洁卫生。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当通过所述下料装置喷淋件对所述下料装置进行冲洗时,驱动所述炒锅的锅口朝向所述下料装置喷淋件和下料装置,所述下料装置喷淋件喷出的水通过所述下料装置的顶部开口对所述下料装置的腔体内部进行冲洗后,通过所述下料装置的底部开口流出并通过所述炒锅的锅口落入到所述炒锅内,以对所述炒锅的内腔进行间接冲洗。
可见,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利用下料装置喷淋件对烹饪腔体内部的下料装置进行直接冲洗时,将炒锅翻转到锅口与所述喷淋件、下料装置相对,从而能够使下料装置喷淋件喷出的水对所述下料装置进行直接冲洗后落入到所述炒锅内,以对所述炒锅的内腔进行间接冲洗,进一步提高对烹饪设备清洗的效率。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喷淋件包括设于所述烹饪腔体的侧部或者底部的炒锅喷淋件,驱动所述炒锅翻转到锅口与所述炒锅喷淋件相对时,通过所述炒锅喷淋件对所述炒锅的内腔进行直接冲洗。
可见,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烹饪腔体的侧部或者底部的炒锅喷淋件,在需要对炒锅的内腔进行清洗时,将炒锅翻转到锅口与所述炒锅喷淋件相对,通过所述炒锅喷淋件对所述炒锅的内腔进行直接冲洗,从而能够提高炒锅内腔的清洁效率和效果,使炒锅的内9空保持清洁卫生。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通过所述喷淋件对所述炒锅的内腔进行冲洗过程中,所述炒锅在炒锅翻炒装置的驱动下绕自身的中轴线旋转以配合冲洗。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当通过所述喷淋件对所述炒锅的内腔冲洗后,驱动所述炒锅翻转到锅口朝向所述烹饪腔体的底部开口的位置,从而将冲洗后的水倒出落入到所述烹饪腔体的底部开口以排出。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烹饪腔体的底部开口通过排水装置连接所述排水口,且所述烹饪腔体的底部开口与所述排水装置密封连接。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烹饪腔体的底部设有排水导向腔,所述排水导向腔的出口构成所述烹饪腔体的底部开口以连接所述排水口。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排水导向腔的出口通过垃圾处理器连接所述排水口,且所述排水导向腔的出口与所述垃圾处理器的入口密封连接。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下料装置喷淋件包括高压喷淋头,所述辅助烹饪设备包括顶部喷淋水管和顶部喷淋头开关,所述下料装置喷淋件通过所述顶部喷淋水管连接外部水源;所述顶部喷淋头开关用于控制所述下料装置喷淋件的开和关。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炒锅喷淋件包括高压喷头,所述辅助烹饪设备包括侧部喷淋水管和侧部喷淋头开关,所述炒锅喷淋件通过所述侧部喷淋水管连接外部水源;所述侧部喷淋头开关用于控制所述炒锅喷淋件的开和关。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当所述炒锅喷淋件固定在所述烹饪腔体的侧部时,所述烹饪腔体的底部开口靠近设有所述炒锅喷淋件的侧部,且所述炒锅喷淋件设于所述烹饪腔体的底部开口的上方。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通过将炒锅喷淋件设于所述烹饪腔体的底部开口的上方,这样可以在利用炒锅喷淋件对炒锅的内腔进行直接冲洗时,所述炒锅的锅口同时朝向炒锅喷淋件和烹饪腔体的底部开口位置,这样可以在冲洗的过程中同时将冲洗内腔的污水排出,进一步提高冲洗效果和效率。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烹饪腔体的底部开设有供落下到所述出菜区的污水排放出去的出菜区排污口;或,所述烹饪腔体的底部设有出菜托盘和冲洗件,所述冲洗件设于所述出菜托盘的顶面的一端,所述出菜托盘的顶面从所述一端到另一端逐渐向下倾斜,所述出菜托盘的顶面的另一端与所述烹饪腔体的底部开口连接。
作为上述改进方案一,通过在处于烹饪腔体内部的出菜区开设出菜区排污口,可以将喷淋件对烹饪设备冲洗后积聚到所述烹饪腔体底部的污水排放出去,从而可以保持所述烹饪腔体的内部更清洁卫生。
作为上述改进方案二,通过烹饪腔体的底部设有出菜托盘和冲洗件,利用冲洗件对烹饪设备冲洗后积聚到出菜托盘上的污水进行冲洗并顺流通过排水口排出,从而可以保持所述烹饪腔体的内部更清洁卫生。
本发明实施例对应提供了一种实现全封闭烹饪的炒菜机,所述炒菜机包括如上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封闭式烹饪腔体。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炒菜机通过设置上述的封闭式烹饪腔体,通过中空的壳体构建一个密封设置的烹饪腔体作为密闭的烹饪工作空间,将主要烹饪设备设于该烹饪腔体内部的密闭烹饪空间中,并将辅助烹饪设备设于该烹饪腔体外部,实现烹饪功能,壳体上对应所述主要烹饪设备设有连通所述烹饪腔体内部和外部的连通口,置于所述烹饪腔体外部的辅助烹饪设备通过对应的所述连通口连接设于所述烹饪腔体内部的主要烹饪设备以实现烹饪功能,从而能够保证烹饪腔体内部直接接触食品的主要烹饪设备的安全和卫生,使涉及到食品安全、卫生和环境保护的工作空间得到保障。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炒菜机包括外壳以及设于所述外壳内部的内壳,所述内壳的腔体内部形成所述密封的烹饪腔体。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炒菜机将包括下料装置、炒锅装置、锅盖装置和出菜装置的主要烹饪设备设于密封的所述烹饪腔体内部,并将辅助所述主要烹饪设备实现烹饪功能的辅助烹饪设备设于所述烹饪腔体外部且由所述外壳和内壳之间形成的空间区域;所述炒锅装置包括炒锅以及用于承载并对所述炒锅进行加热的炉体装置、控制所述炒锅旋转的炒锅翻炒装置以及驱动所述炒锅翻转的炒锅工位控制装置。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辅助烹饪设备包括炒锅工位变换电机和炒锅工位检测装置,所述炒锅工位变换电机和炒锅工位检测装置分别设于所述内壳的两侧壁的中间部位,并分别与设于所述烹饪腔体内部的炒锅装置配合安装。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辅助烹饪设备包括下料装置工位变换电机和下料装置工位检测装置,所述下料装置工位变换电机和下料装置工位检测装置分别设于所述内壳的两侧壁的上部位置,并分别与设于所述烹饪腔体内部的下料装置配合安装。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辅助烹饪设备包括油烟处理装置,所述油烟处理装置位于所述内壳的后壁的上部位置,所述油烟处理装置通过油烟管道与所述烹饪腔体内部对应所述锅盖的位置设置的所述第一排气口连接。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辅助烹饪设备包括辅料装置,所述辅料装置设于形成所述烹饪腔体的内壳的下方且远离所述烹饪腔体的底部开口,所述辅料装置包括辅料瓶,每一所述辅料瓶通过辅料管与所述锅盖的排烟口连通。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辅助烹饪设备包括垃圾处理器,所述垃圾处理器设于形成所述烹饪腔体的内壳的下方并于所述烹饪腔体的底部开口密封连接。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辅助烹饪设备还包括电气、电路、电源及传输线以及管道部件。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还包括左右机架,通过所述左右机架与所述内壳连接以将所述内壳固定在所述外壳内部。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内壳的两侧壁顶部设有连接上沿口,所述左右机架的顶部分别设有对应与所述连接上沿口连接的第一连接孔位;所述内壳的前壁两侧分别设有连接前沿口,所述左右机架的侧部分别设有对应与所述连接前沿口的第二连接孔位。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外壳包括分别与所述左右机架连接固定的底板、左右侧板以及后板,所述外壳还包括用于开合所述内壳的菜盒导入口和出菜口的中门板、用于开合所述内壳的顶盖口的顶盖门板以及用于开合所述内壳与所述底板之间构成的容置辅料装置的辅料区的辅料仓门板。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中门板和所述辅料仓门板可一体成型。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左右机架分别设有下料装置安装位和炒锅装置安装位,所述下料装置安装位和炒锅装置安装位分别对应所述内壳上用于将所述下料装置安装在所述下料区的安装孔以及用于将所述炒锅装置安装在所述烹饪区的安装槽。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辅助烹饪设备还包括炒锅升降装置,所述炒锅升降装置设于所述左右机架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炒锅装置安装位。
可见,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实现全封闭烹饪的炒菜机通过将各功能部件以密封的烹饪腔体为核心组合成一体,将下料装置、炉体装置、锅盖装置等直接接触食材的主要烹饪设备设于烹饪腔体的密闭空间内,并在烹饪腔体内部设置喷淋件对烹饪设备进行冲洗,从而水、烟气阻隔在这个密封烹饪腔体内部,将冲洗后的水进行处理后统一排放以及避免油烟排放污染环境。另外将辅助所述主要烹饪设备实现烹饪功能的辅助烹饪设备(包括配合其装置工作的电气、电路、电源及传输线、管道部件等均设于烹饪腔体外部)设于所述烹饪腔体外部且由炒菜机外壳和内壳之间形成的空间区域,从而能够使得炒菜机的内部涉及到食品安全、卫生和环境保护的工作空间得到保障。
附图说明
图1是基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封闭式烹饪腔体集合多个功能系统的一种实现全封闭烹饪的炒菜机的结构总成框图。
图2a是基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封闭式烹饪腔体的冲水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2b是基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封闭式烹饪腔体的油烟处理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2c是基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封闭式烹饪腔体的下料加热烹饪系统以及辅料自动添加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炒菜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炒菜机并显示了采用下料装置喷淋件对下料装置和炒锅进行喷淋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提供的炒菜机的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炒菜机的电气结构框图。
图7是图4至图6示出的下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与图9展示了图7示出的下料装置在清洗时其设有的仓门的开闭状态。
图10是图7中的下料装置装有多仓格配料盒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炒菜机在清洗其内部的下料装置时的水流动示意图。
图12是将图10示出的多仓格配料盒放入到容料仓或从容料仓取出的示意图。
图13是图10示出的多仓格配料盒倒扣时的示意图。
图14~图16展示了图13示出的下料装置粘附有食物配料残渣的部位。
图17~图20分别展示了图4示出的下料装置喷淋件的不同类型以及排布方式。
图21展示了图4示出的下料装置喷淋件的喷射角度。
图22~图23展示了图4示出的下料装置与下料装置喷淋件相互之间的设置关系。
图2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炒菜机的立体图。
图25是图3示出的内壳的后视图。
图26是图3示出的内壳的前视图。
图27是图3示出的锅盖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8是图27示出的锅盖驱动装置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9是图27与图28示出的锅盖控制机构的部分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0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油烟处理装置以及第二油烟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1是图3示出的自动洗锅装置的立体图。
图32是图3示出的自动洗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3是图31与32示出的自动洗锅装置洗锅的状态图。
图34示出了图31与图32中的清洗管与炒锅炒锅内侧壁的具体位置关系。
图35是图3示出的排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6是图3示出的炒锅位于倒水工位的状态图。
图37~图38是本实施例提供的另一油烟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9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全封闭炒菜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0是图39中所述炒菜机中的门板和顶盖板处于打开状态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41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一种全封闭炒菜机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2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一种全自动炒菜机的局部结构的右视图。
图43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一种全自动炒菜机的局部结构的左视图。
图44是图39示出的油烟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5是图39示出的油烟处理装置的油烟流向示意图;
图46是图39示出的油烟处理装置的局部剖面图;
图47是图39示出的油烟处理装置安装有油烟过滤层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48是图39示出的油烟处理装置的局部结构的侧视图;
图49是图39示出的所述炒锅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0是图49示出的所述炒锅移动控制装置的侧视图;
图51是图39示出的所述炒锅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2是图49示出的所述炒锅移动控制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3是图49示出的所述炒锅移动控制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4是本发明提供的另一实施例的油烟处理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5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炒菜机的主视图,显示了下料装置的喷淋冲洗系统;
图5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炒菜机的主视图,显示了下料装置的喷淋冲洗系统;
图5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炒菜机的电气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8是图55示出的下料机构上翻转后的状态示意图;
图59是图55示出的下料机构下翻转后的状态示意图;
图60是本实施例的洗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炒菜机的局部结构示意图,显示了烹饪腔体的内部结构;
图62是图61示出的出菜托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63是图61示出的智能炒菜机的俯视图;
图64是图63示出的智能炒菜机的剖面图;
图65是图64示出的保护罩和冲洗件两者的装配示意图;
图6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炒菜机的简化图。
图6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烹饪腔体的立体图;
图6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烹饪腔体的仰视图;
图6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烹饪腔体的侧视图;
图70是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烹饪腔体的后视图。
图71~图7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炒菜机实现密封的烹饪腔体和其他功能装配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参考图1、图2a~图2c,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封闭式烹饪腔体,利用中空的壳体形成密封的所述烹饪腔体100,所述烹饪腔体100内部设有容纳主要烹饪设备的工作空间,所述壳体上对应所述主要烹饪设备设有连通所述烹饪腔体内部和外部的连通口,置于所述烹饪腔体外部的辅助烹饪设备通过对应的所述连通口连接设于所述烹饪腔体内部的主要烹饪设备以实现烹饪功能。其中,所述连通口设有密封件以密封所述烹饪腔体。
当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封闭式烹饪腔体应用到具体的实施环境(例如,炒菜机)时,炒菜机通过将各功能部件以密封的烹饪腔体为核心组合成一体,将下料装置、炉体装置、锅盖装置等直接接触食材的主要烹饪设备设于烹饪腔体的密闭空间内,并在烹饪腔体内部设置喷淋件对烹饪设备进行冲洗,从而水、烟气阻隔在这个密封烹饪腔体内部,将冲洗后的水进行处理后统一排放以及避免油烟排放污染环境。另外将辅助所述主要烹饪设备实现烹饪功能的辅助烹饪设备(包括配合其装置工作的电气、电路、电源及传输线、管道部件等均设于烹饪腔体外部)设于所述烹饪腔体外部,从而能够使得炒菜机的内部涉及到食品安全、卫生和环境保护的工作空间得到保障。另外,当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封闭式烹饪腔体应用到具体的实施环境(例如,炒菜机)时,基于该封闭式烹饪腔体,可以构建炒菜机的各种功能系统以完善炒菜机的更多功能,从而实现全封闭式的多功能炒菜机。
其中,图2a~图2c显示了以密封的烹饪腔体为核心组合的各个主要功能系统,包括冲洗系统、油烟处理系统、下料加热烹饪系统以及辅料自动添加系统。
如图2a所示,所示冲洗系统包括密封设置的烹饪腔体100以及设于所述烹饪腔体100内部的烹饪设备,还包括设于所述烹饪腔体100内部以对所述烹饪设备进行冲洗的喷淋件,所述烹饪腔体100的底部设有用于连接排水口200的开口101以将所述喷淋件对所述烹饪设备进行冲洗后的水排出。其中,所述烹饪设备包括炒锅1,所述炒锅1在炒锅工位控制装置15的驱动下翻转到锅口10与所述喷淋件相对时,通过所述喷淋件对所述炒锅1的内腔进行冲洗。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烹饪设备还包括设于所述炒锅1上方的下料装置2,所述烹饪腔体100内部的中部设于用于容纳所述炒锅1的烹饪区,所述烹饪腔体100内部位于所述烹饪区的上方设有用于容纳所述下料装置2的下料区,所述下料区与所述烹饪区连通。所述喷淋件包括设于所述烹饪腔体100的顶部并与所述下料装置2相对的下料装置喷淋件21,通过所述下料装置喷淋件21对所述下料装置进行直接冲洗。具体的,所述下料装置2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与所述下料装置2的腔体内部连通的开口;当通过所述下料装置喷淋件21对所述下料装置2冲洗时,所述下料装置喷淋件21喷出的水通过所述下料装置2的顶部开口对所述下料装置2的腔体内部进行冲洗后,通过所述下料装置2的底部开口流出。其中,在通过所述下料装置喷淋件21对所述下料装置2冲洗前,先使所述炒锅1在炒锅工位控制装置5的驱动下翻转到锅口10与所述下料装置喷淋件21和下料装置2相对,然后通过所述下料装置喷淋件21对所述下料装置2进行冲洗时,所述下料装置喷淋件21喷出的水通过所述下料装置2的顶部开口对所述下料装置2的腔体内部进行冲洗后,通过所述下料装置2的底部开口流出并通过所述炒锅1的锅口10落入到所述炒锅1内,以对所述炒锅1的内腔进行间接冲洗。当通过所述下料装置喷淋件21对所述下料装置2以及炒锅的内腔冲洗完成后,所述炒锅1在炒锅工位控制装置15的驱动下翻转到锅口10朝向所述烹饪腔体100的底部开口的位置,从而将冲洗后的水倒出落入到所述烹饪腔体100的底部开口101以排出。其中,优选的,当通过所述下料装置喷淋件21对所述下料装置2冲洗时,所述下料装置喷淋件21的出水中心轴与所述下料装置2的中心轴、所述锅口10的中心轴重合。所述下料装置喷淋件21固定在所述烹饪腔体100的顶部,所述下料装置喷淋件21的出水中心轴与水平面的夹角呈90°。
在另一实施方式或作为对上述实施方式的改进,所述喷淋件包括设于所述烹饪腔体100的侧部或者底部的炒锅喷淋件11,当所述炒锅1在炒锅工位控制装置5的驱动下翻转到锅口10与所述炒锅喷淋件11相对时,通过所述炒锅喷淋件11对所述炒锅1的内腔进行直接冲洗。作为优选的,当所述炒锅喷淋件11固定在所述烹饪腔体100的侧部时,所述炒锅喷淋件11的出水中心轴与水平面的夹角呈0~45°;当所述炒锅喷淋件11固定在所述烹饪腔体100的底部时,所述炒锅喷淋件11的出水中心轴线与水平面的夹角呈45~90°。另外,当所述炒锅喷淋件11固定在所述烹饪腔体100的侧部时,所述烹饪腔体100的底部开口101靠近设有所述炒锅喷淋件11的侧部,且所述炒锅喷淋件11设于所述烹饪腔体100的底部开口101的上方。这样,可以在利用炒锅喷淋件11对炒锅1的内腔进行直接冲洗时,所述炒锅1的锅口10同时朝向炒锅喷淋件11和烹饪腔体100的底部开口101位置,这样可以在冲洗的过程中同时将冲洗内腔的污水排出,进一步提高冲洗效果和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下料装置喷淋件21包括高压喷淋头,所述冲洗系统还包括设于所述烹饪腔体100的外部的顶部喷淋水管211和顶部喷淋头开关(图未示),所述下料装置喷淋件21通过所述顶部喷淋水管211连接外部水源;所述顶部喷淋头开关用于控制所述下料装置喷淋件21的开和关。
进一步的,所述炒锅喷淋件21包括高压喷头,所述冲洗系统还包括设于所述烹饪腔体100的外部的侧部喷淋水管111和侧部喷淋头开关(图未示),所述炒锅喷淋件11通过所述侧部喷淋水管111连接外部水源;所述侧部喷淋头开关用于控制所述炒锅喷淋件11的开和关。
可以理解的,上述下料装置喷淋件21的顶部喷淋头开关和炒锅喷淋件11的侧部喷淋头开关可以共用同个开关,例如采用多向阀来实现同时控制所述下料装置喷淋件21和炒锅喷淋件11的开和关。
可见,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烹饪设备的冲洗系统通过构建一个密封设置的烹饪腔体作为密闭的烹饪工作空间,将烹饪设备设于该烹饪腔体内部的密闭烹饪空间中实现烹饪功能,并在该烹饪腔体内部设置能够对烹饪设备进行冲洗的喷淋件,以及在烹饪腔体的底部设有用于连接排水口的开口以将所述喷淋件对所述烹饪设备进行冲洗后的水排出。采用喷淋件对烹饪腔体内部的烹饪设备进行冲洗,冲洗更全面、效率更高且冲洗效果更好,可以有效保持烹饪腔体内部的工作空间的清洁卫生。而且在密封设置的烹饪腔体的密闭保护作用下,能够限制喷淋件喷出的水以及对烹饪设备冲洗的水在密闭的烹饪腔体内部,不会飞溅到烹饪腔体外部以影响到烹饪功能实现等问题。
如图2b所示,所述油烟处理系统包括设于所述烹饪腔体100内部的炒锅装置(包括炒锅1)以及用于与所述炒锅1的锅口10相配合以打开或闭合所述炒锅1的锅盖12,所述锅盖12设有排烟口120,所述排烟口120通过油烟管道121与设于所述烹饪腔体100的外部的油烟处理装置3的进烟口31连通。
所示炒锅装置还包括用于承载并对所述炒锅1进行加热烹饪的炉体装置51,所述炒锅1在闭合烹饪过程中产生的油烟通过所述排烟口120排出到所述油烟处理装置3进行油烟处理;逸出到所述烹饪腔体100内的油烟在所述炒锅1打开时通过所述排烟口120排出到所述油烟处理装置3进行油烟处理。
作为优选的,所述油烟处理装置3的出烟口32与所述烹饪腔体100内部(腔体设有排气回流口130)连通,经过所述油烟处理装置3处理后排出的油烟通过出烟口32进入到所述烹饪腔体100的内部进行循环油烟处理以实现油烟的零排放。作为更优选的,所述油烟处理装置3的进烟口31还直接与所述烹饪腔体100的内部连通(腔体设有排气口140),所述烹饪腔体100内部的油烟通过排气口排出到所述油烟处理装置3进行油烟处理。这样,烹饪过程中逸出到所述烹饪腔体100内的油烟以及从所述油烟处理装置3处理后回流到所述烹饪腔体100的内部的油烟可以通过该排气口排出到油烟处理装置3进行油烟处理。
作为优选的,所述油烟处理装置包括3包括第一油烟处理装置301和第二油烟处理装置302,所述第一油烟处理装置301的进烟口31一方面与所述锅盖处设置的排烟口120连通,另一方面直接与所述烹饪腔体100的内部连通(腔体设有排气口140),所述第一油烟处理装置301的出烟口通过油烟管道303连通和所述第二油烟处理装置302的油烟入口连接,所述第二油烟处理装置302的出烟口32与所述烹饪腔体100内部(腔体设有排气回流口130)连通。因此,烹饪腔体内的油烟通过所述第一油烟处理装置301进行初次油烟处理后,会继续通过所述第二油烟处理装置302进行再次油烟处理后再返回所述烹饪腔体内部,不对外排放油烟,从而提高油烟的处理效果和效率,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油烟零排放。另外,所述第一油烟处理装置及二次油烟处理装置的冷凝收集的油水气均通过排水腔随水经垃圾处理器40排出。
如图2c所示,所述下料烹饪加热系统包括设于所述烹饪腔体100内部的下料装置2、炒锅装置和出菜装置,其中,所述炒锅装置包括炒锅1、用于与所述炒锅1的锅口10相配合以打开或闭合所述炒锅1的锅盖12、用于承载并对所述炒锅1进行加热烹饪的炉体装置13、控制所述炒锅1旋转炒菜的炒锅翻炒装置14、驱动所述炒锅翻转的炒锅工位控制装置15以及控制所述炒锅朝所述锅盖12定向移动的炒锅升降装置(置于烹饪腔体外部,图未示)。其中,所述烹饪腔体100内部自上而下地依次设有容纳下料装置2的下料区、容纳炒锅装置的烹饪区以及容纳出菜装置的出菜区。当需要进行下料烹饪时,通过所述下料装置2导入并添加将食材添加至炒锅1内(炒锅1在炒锅工位控制装置15的作用转到下料工位锅口10正对所述下料装置2),然后将炒锅1翻转到炒菜工位(锅口正对锅盖12)并在炒锅升降装置的作用下实现闭合而进行加热翻炒。在炒菜结束后,将炒锅1翻转到出菜工位(锅口正对出菜区的菜盘900)以出菜。可以理解的,在该下料烹饪加热系统中,也可以采用锅盖12为可定向移动以闭合炒锅1的结构和方式。
如图2c所示,所述辅料添加系统包括设于所述烹饪腔体100外部(优选为设于所述烹饪腔体100的下方且远离所述烹饪腔体100的底部开口101)的辅料装置4,该辅料装置4包括辅料瓶(图未示),每一所述辅料瓶通过辅料管41(以及辅料泵42)与所述锅盖12的排烟口120连通以实现在整个烹饪过程中自动添加辅料(液态调味料)。
下面,将结合多个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封闭式烹饪腔体应用到具体的实施环境(例如炒菜机)中的具体实施结构、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工作原理进行详细描述和说明。
实施例一
请参见图3,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实现全封闭烹饪的智能炒菜机,其包括外壳1a、设于所述外壳1a内部的内壳2a、炒锅1、炉体装置13、炒锅工位控制装置15、炒锅翻炒装置14、第一油烟处理装置7a及主控装置900。所述内壳2a具有密闭设置的烹饪腔体100,所述烹饪腔体100内设有所述炒锅1、所述炉体装置13、所述炒锅工位控制装置15以及所述炒锅翻炒装置14。所述内壳2a与所述外壳1a之间形成有油烟处理区500,所述油烟处理区500处设有第一油烟处理装置7a,所述第一油烟处理装置7a的进气端与所述烹饪腔体100的内部连通,以用于对所述烹饪腔体100中的油烟进行处理。所述炉体装置13用于承载并对所述炒锅1加热;所述炒锅工位控制装置15用于驱动所述炒锅1上下翻转;所述炒锅翻炒装置14用于控制所述炒锅1绕所述炒锅1的中轴线旋转以进行炒菜。所述炉体装置13、所述炒锅工位控制装置15、所述炒锅翻炒装置14以及所述第一油烟处理装置7均与所述主控装置900电连接,以接收所述控制装置根据预设的菜谱指令而发出的控制指令,并根据所述控制指令执行相应的操作。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炉体装置13、所述炒锅工位控制装置15以及所述炒锅翻炒装置14的具体结构请参考现有技术(例如专利公开号为:CN103126515A,名称为“可编程控智能炒菜机”的专利;或专利公开号为:CN103110339A,名称为“适用于全自动炒菜机的炒锅装置”的专利等),在此不对它们的结构进行具体限定以及不作展开描述。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智能炒菜机炒菜的过程为:在进行炒菜时,所述炉体装置13根据所述主控装置900的控制指令对所述炒锅1进行加热,而且所述炒锅工位控制装置15根据所述主控装置900的控制指令对所述炒锅1进行翻转,所述炒锅翻炒装置14根据所述主控装置900的控制指令对所述炒锅1进行旋转,从而翻炒所述炒锅1内部的食材。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智能炒菜机可以通过所述外壳1a的外侧上设置有的人机交互界面8a来实现对所述智能炒菜机的控制,所述人机交互界面8a与所述主控装置900电连接。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外壳1a与所述内壳2a形成为一箱体式结构,其中所述外壳1a的下半部为方块状结构,所述外壳1a的上半部为梯台状结构,上述的人机交互界面8a设置在所述梯台状结构的斜面上,这样方便用户对所述人机交互界面8a的操作。
在上述发明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智能炒菜机内部还可以设有用于根据所述主控装置900的控制指令向所述炒锅1内加入各种调味料的调味料自动加料装置(图未示)以及用于根据所述主控装置900的控制指令自动向所述炒锅1内投放食物配料的下料装置(图未示)等,以上装置结构请参考现有技术(例如专利公开号为:CN103126515A,名称为“可编程控智能炒菜机”的专利等),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其中,所述下料装置2设于所述烹饪腔体内并位于所述炒锅1的上方,所述喷洗装置所具有的下料装置喷淋件21设于所述烹饪腔体内并位于所述下料装置2的正上方。此外,所述烹饪腔体100内位于所述炒锅1的下方设有出菜区,所述出菜装置设于所述出菜区中,所述内壳2a内部位于所述烹饪腔体100的外部(优选为烹饪腔体的下方)还设有供容纳各种调味料容器的调味料盒(辅料装置)。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在所述外壳1a与所述内壳2a之间形成有的所述油烟处理区500设有所述第一油烟处理装置7a,并将所述炒锅1、所述炉体装置13、所述炒锅工位控制装置15以及所述炒锅翻炒装置14均设置在所述烹饪腔体100内,这样在所述智能炒菜机进行炒菜的工作时,由于所述内壳2的内部为一密闭的烹饪区,因此所述炒锅1产生的油烟只会集聚在所述烹饪区内而不向所述外壳1内部的其他地方扩散,同时所述第一油烟处理装置7a可以对所述烹饪区内(甚至是直接对所述炒锅1内)的油烟进行油烟处理,因此,本发明能够有效对烹饪区产生的油烟与外壳内部的其他地方隔离,并能够对外壳内部的油烟进行及时处理,因此可以保证外壳内部清洁,并可以避免油烟污染炒菜机内部的相关装置设备,进而可以保证炒菜机内部的相关装置设备的正常工作。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进一步地,请参见图1,所述炒菜机还包括锅盖12以及用于驱动所述锅盖12以盖合/离开所述炒锅1锅口的锅盖驱动装置10aa,所述锅盖12设于所述烹饪腔体100中,所述锅盖驱动装置10aa设于所述外壳1a内部并与所述主控装置900电连接。其中,所述锅盖12盖合/离开所述炒锅1锅口的具体工作原理为:当需要所述锅盖12盖合所述炒锅1锅口时,所述炒锅1翻转机构根据所述主控装置900的相关控制指令驱动所述炒锅1进行翻转,以使得所述炒锅1的锅口朝向所述锅盖12,此时,所述锅盖驱动装置10aa根据所述主控装置900的控制指令驱动所述锅盖12向所述炒锅1锅口的方向运动,以使得所述锅盖12盖合所述炒锅1锅口;当需要所述锅盖12离开所述炒锅1锅口时,所述锅盖驱动装置10a根据所述主控装置900的控制指令驱动所述锅盖12向远离所述炒锅1锅口的方向运动,以使得所述锅盖12离开所述炒锅1锅口。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请参见图4至图10,所述下料装置喷淋件21均通过顶部喷淋水管211和顶部喷淋头开关9b与水源连通,所述下料装置喷淋件21设于所述内壳1a的顶部的内侧壁上,且所述下料装置喷淋件21对准位于其正下方的所述下料装置2;所述炒锅1设于所述下料装置2的正下方,所述排水装置13a设于所述炒锅1的下方。所述下料装置2包括用于装放食物配料的容料仓40b,所述容料仓40b的顶端面开设有供对应的下料装置喷淋件21喷出的水落入的喷水入口401b,所述容料仓40b的与底端面设有供食物配料/水落入到所述炒锅1内的下料口402b,所述下料口402b处设有对应的仓门403b;所述下料装置2还包括用于对应控制所述仓门403b打开和关闭的仓门驱动机构41b。所述炒锅工位变换电机6b、所述炒锅工位检测装置7b、所述仓门驱动机构41b以及所述顶部喷淋头开关9b均与所述主控装置900电连接,以接收所述主控装置900根据预设的菜谱指令而发出的控制指令,并根据所述控制指令执行相应的操作。
本发明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为:当所述全自动炒菜机完成出菜工序后,所述炒锅工位检测装置7b将检测到的所述炒锅1的翻转角度数据发送给所述主控装置900,所述主控装置900根据此时接收到的翻转角度数据控制所述炒锅工位变换电机6b驱动所述炒锅1的翻转,使得所述炒锅1的锅口对准所述下料装置2的所述下料口402b,并且所述主控装置900还会向所述仓门驱动机构41b发出相应的操作指令,请参见图5,使得所述仓门驱动机构41b根据该操作指令控制所述仓门403b打开,此时所述主控装置900控制所述顶部喷淋头开关9b打开以向所述下料装置喷淋件21供高压水,使得所述下料装置喷淋件21向下方的所述下料装置2进行喷洗,其中,所述下料装置喷淋件21喷出的水从所述喷水入口401b落进到所述容料仓40b中,并将所述容料仓40b内的配料残渣从所述下料口402b冲洗下来,并且从所述下料口402b冲洗下来的水还会对粘附在所述仓门403b上的配料残渣进行冲洗,冲洗下来的配料残渣与水落下到位于所述容料仓40正下方的所述炒锅1内。当所述下料装置喷淋件21停止喷水后,请参见图5,所述主控装置900根据此时接收到的翻转角度数据控制所述炒锅工位变换电机6b驱动所述炒锅1翻转,使得所述炒锅1的锅口朝向所述排水装置13a,以使得所述炒锅1内部的水与配料残渣落下到所述排水装置13a中进行过滤处理,最后通过所述排水口200排放出去,从而完成对所述下料装置2的清洗。由上分析可见,请参见图11,所述炒菜机在清洗所述下料装置2时的水流示意图为:下料装置喷淋件21-下料装置2-炒锅1-排水装置13a-排水口200。
可以理解的是,在向所述容料仓40b放入食物配料之前,所述炒菜机也可以对所述下料装置2进行清洗,清洗过程请参考上述内容,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顶部喷淋头开关9b通过水管与所述下料装置喷淋件21连通。优选地,所述顶部喷淋头开关9b为设于所述内壳1a内部或外部的水泵,所述水泵可以从所述全自动炒菜机的内壳1a的外部或内部设置有的清洗液供应装置(图未示)吸入清洗液,并向所述下料装置喷淋件21供应清洗液,以使得所述下料装置喷淋件21喷出的清洗液冲洗所述下料装置2。可以理解的是,所述顶部喷淋头开关9b还可以为设于所述内壳1a内部或外部的电动阀。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炒锅工位变换电机6b具体结构请参考现有技术(例如专利公开号为:CN103126515A,名称为“可编程控智能炒菜机”的专利;或专利公开号为:CN103110339A,名称为“适用于全自动炒菜机的炒锅装置”的专利等),在此不对其结构进行具体限定以及不作展开描述。
由上分析可见,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所述全自动炒菜机具有对所述下料装置2清洗的功能,从而可以让所述下料装置2保持清洁卫生。
下面结合图4至图10对本发明实施例做进一步描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所述炒菜机还包括与所述主控装置900电连接的翻转机构11a,且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所述容料仓40b具有容纳空间404b;其中,所述容纳空间404b用于容放装有食物配料的多仓格配料盒20b,所述多仓格配料盒20b的每一个仓格具有与所述下料口402b一一对应的盒口200b,且每一个仓格用于装放相同或不同的食物配料。当所述多仓格配料盒20b放进所述容纳空间404b时,所述多仓格配料盒20b的每一个盒口200b一一对准所述容料仓40b的每一个喷水入口401b,所述下料口402b、所述仓门403b以及所述仓格的数量均为多个且相互之间一一对应。其中,当所述多仓格配料盒20b收容到所述容纳空间404b时,请参见图4,所述炒菜机处于下料工序,所述翻转机构11a控制所述下料装置2实现上翻转,以使得所述容料仓40b中的所述多仓格配料盒20b发生倒扣,请参见图10与图13,从而使得所述多仓格配料盒20b内部的食物配料倒落在所述仓门403b上(此时所述仓门403为关闭状态),并使得所述下料口402对准所述炒锅1;这样当所述全自动炒菜机处于下料工序时,所述仓门驱动机构41b控制对应的仓门403b打开,以使得倒扣的所述多仓格配料盒20b中的食物配料从对应的所述下料口402b落下到所述炒锅1中。而当所述多仓格配料盒20b从所述容料仓40b中取出后(此时所述全自动炒菜机完成出菜工序),所述主控装置900根据预设的菜谱指令而向所述翻转机构11a发出翻转控制指令,以使得所述翻转机构11a控制所述下料装置2实现上翻转,从而使得所述下料口402b对准所述炒锅1且所述喷水入口401b对准所述下料装置喷淋件21,这样在对所述下料装置2进行清洗的过程中,请参见图9,可以使得所述下料装置喷淋件21喷出的水从所述喷水入口401b落下到所述容料仓40b中,并通过所述下料口402b落下到所述炒锅1中,从而可以将所述容料仓40b中的食物配料残渣冲下到所述炒锅1中。当所述顶部喷淋头开关9b停止供水时,这时通过使得所述炒锅1翻转,以使得所述炒锅1内的积水与食物配料残渣全部倒向所述排水装置13a,通过所述排水装置13a过滤处理后将污水通过所述排水口200排放出去。此外,所述内壳1a的一侧面设有供所述多仓格配料盒20b进出所述容料仓40b的菜盒导入口32a(参考图26),所述容料仓40b设有供所述多仓格配料盒20b进出所述容纳空间404b的配料口407b,所述多仓格配料盒20b收容到所述容纳空间404b的过程或所述多仓格配料盒20b从所述容纳空间404b取出的过程为:请参见图12,所述主控装置900控制所述下料装置2下翻转,以使得所述配料口407b对准所述进出口,此时可通过所述菜盒导入口以及所述配料口407b将所述多仓格配料盒20放进到所述容纳空间404b或从所述容纳空间404b中取出。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下料装置2的各个部件的位置关系(例如所述容料仓40b的顶端面与底端面)是会随着所述下料装置翻转而变化的。
此外,翻转机构11a及所述仓门驱动机构41b请参考现有的仓门驱动技术(例如专利公开号为:CN103126515A,名称为“可编程控智能炒菜机”的专利等),在此不展开描述。示例性地,所述仓门驱动机构41b包括与所述仓门403b一一对应的电机(图未示),所述电机固定于所述仓40b的底部,所述电机与所述仓门一一对应驱动连接并与所述主控装置900电连接。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容纳空间404b用于容放四仓格配料盒20b(即所述多仓格配料盒20b具有四个仓格),所述下料口402b和所述仓门403b的数量均为四个。其中,用户可以根据不同的菜肴搭配主料和配料,并分装在一个四仓格配料盒中的不同仓格中(A仓格、B仓格、C仓格、D仓格),这样,所述下料装置2根据所述全自动炒菜机的控制程序,按预设的次序及烹饪的时序投放不同仓格中的主配料,对每一道中式菜肴最多可以有24种投料次序的组合变化。中式菜肴的主配料的搭配是中式菜肴烹饪工艺的一部分,通常是一至三种主主料,再搭一些配料组成一道中式菜肴的主料配方,例如,“炒手撕包心菜”菜肴的主料是包心菜,配料可以是干辣椒、大蒜头等。“青辣香干肉丝”菜肴的主料是青辣丝、肉丝、香干丝,配料可以是大蒜头、红辣椒等。中式菜肴的主配料分装在一个包装中的不同仓格中,其分装方法主要是依据各主配料是否能同时下锅来决定的,可以将可同时下锅的主配料分装在一个仓格中。如采用标准四格仓规格的包装器具来分装任一道中式菜肴的主配料,就意味着最多可以分四个时段来投放四组主配料,对每一道中式菜肴最多可以有24种投料组合变化(abcd,abdc,acbd,acdb,adbc,adcb,bacd,badc,bdac,bdca,bcad,bcda,cabd,cadb,cbad,cbda,cdab,cdba,dabc,dacb,dbac,dbca,dcab,dcba)。这个功能己能够满足大多数家常菜肴的中式菜肴烹饪工艺需求。如果将所述多仓格配料盒20b的仓格数加大,则可以适应更加复杂的烹饪工艺需求,例如六仓格或八仓格,以适应高端的商用全自动炒菜机的投料需求,即所述多仓格配料盒20b可设置包括四仓格、六仓格或八仓格。需要说明的是,任一道中式菜肴的主配料采用标准包装,根据不同的菜肴烹饪工艺需求搭配主料和配料,分装在一个包装中的不同仓格中,这是实现中式菜肴自动炒菜机产业化的关键点之一。由此形成一个从上游的农产品专业化生产、就地的初加工(清洁,分切)、消费地的分装、流通、自动炒菜机消费的完整链条,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不同于现在的菜场消费初级农产品、产生大量生活垃圾的传统方式。采用标准包装的另一个实用性在于,农产品可以真正的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工厂化生产,对于食品的安全保障更有回溯的机制。
对上述技术方案作进一步改进,请参见图7至图10,所述容料仓40b包括为中空的方块状的下料壳405b和用于承载倒扣后的所述多仓格配料盒20b的骨架406b;其中,所述骨架406b具有一个横骨架4060b、一个纵骨架4061b以及四个侧边架4062b,所述侧边架4062b首尾依次连接形成矩形框架,所述横骨架4060b设置在其中两条相对的侧边架4062b的中间之间,所述横骨架4060b的两端与该两条侧边架4062b一一对应连接;所述纵骨架4061b设置在所述矩形框架的另两条相对的侧边架4062b的中间之间,所述横骨架4060b的两端与该两条侧边架406b2一一对应连接;此外,所述横骨架4060b的中部与所述纵骨架4061b的中部交叉连接,即所述骨架406b为“田”字形框架。这样,所述横骨架4060b与所述纵骨架4061b将所述矩形框架围成的矩形的中空区域分隔成四个矩形的所述下料口402b;此外,所述下料壳405b的一侧面设有所述配料口407b,所述下料壳405b的底端面呈开口状,所述下料壳405b的顶端面开设有四个与所述下料口402b一一对应的所述喷水入口401b,这样在所述下料装置喷淋件21冲洗所述下料装置2的过程中,通过每一个所述喷水入口401b可以对设于所述下料口402b处为打开状态的所述仓门403b进行冲洗,而且所述下料壳405b的侧端面靠近其底端面的边缘与所述侧边架4062b一一对应连接,即,所述下料壳405b与所述骨架406b相互连接形成为所述容纳空间404b,且所述下料壳405b的其中一个侧端面开设有所述配料口407b。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所述多仓格配料盒20b收容到所述容纳空间404b后(即此时所述全自动炒菜机处于下料工序),请参见图10与图13,所述翻转机构11a控制所述下料装置2实现翻转,以使得所述容料仓40b中的所述多仓格配料盒20b发生倒扣,此时,所述多仓格配料盒20b倒扣在所述骨架406b上,且所述多仓格配料盒20b内部的食物配料倒落在所述仓门403b上,然后通过控制所述仓门403b的打开可以将所述多仓格配料盒20b中的食物配料倒落到所述炒锅1中。此外,当所述多仓格配料盒20b从所述容料仓40b中取出后(即此时所述全自动炒菜机正运行在清洗工位),所述翻转机构11a控制所述下料装置2实现翻转,以使得所述下料口402b对准所述炒锅1的锅口且所述喷水入口401b对准所述下料装置喷淋件21。请参见图14与图15,当所述多仓格配料盒20b倒扣在所述骨架406b上时,所述骨架406b与所述仓门403b会粘附有食物配料残渣,因此需要对所述下料装置2进行冲洗,冲洗的过程请参考上述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容料仓40b还可以为其他结构,例如可以为顶端面开设有多个所述喷水入口401b以及底端面开设有多个所述下料口402b的中空的圆柱状结构,还可以为顶端面开设有多个所述喷水入口401b以及底端面开设有多个所述下料口402b的圆台状结构,在此也不做具体限定。
请参见图7至图10,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下料装置2还包括为中空结构的导料壳;所述导料壳的顶部呈开口状并与所述骨架406b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导料壳的底部开设有导料口420b,所述导料壳的底部相对于所述导料壳的顶部收窄,这样便于将食物配料与水导向到下方的所述炒锅1内。示例性地,所述导料壳包括四块导料板42b,四个所述导料板42b的第一端与四个所述侧边架4062b一一对应连接,所述导料板42b与其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向所述矩形框架的中轴线(所述中轴线垂直于所述矩形框架的所围成的平面)弯折,相邻的两块所述导料板42b的侧边相互连接,这样,所述导料板42b相互连接形成为为倒梯台状结构的腔体,其中,所述导料板42b的第二端相互围成供从所述下料口402b落下的食物配料/水落入到所述炒锅1内的导料口420b,即所述腔体两端喷水入口401b。当所述仓门403b打开时,倒落在所述仓门403b上的食物配料或是落入到所述容纳仓中的水会从所述下料口402b落下到所述导料板42b形成的腔体中,由于所述导料板42b的第二端向所述矩形框架的中轴线弯折,即所述腔体为倒梯台状结构,这样落下到所述腔体中的食物配料或水会沿着所述导料板42b落向所述导料口420b,从而使得食物配料或水更加集中的落到位于所述导料口420b正下方的所述炒锅1中。当所述全自动炒菜机处于下料工序时,即所述多仓格配料盒20b倒扣在所述骨架406上且所述仓门403b打开,这样会有食物配料从所述下料口402b落下到所述导料板42b形成的腔体中,并且落下的食物配料通过所述导料板42b导流到所述导料口420b,并通过所述导料口420b落下到所述炒锅1中。请参见图16,由于食物配料与导料板42b有接触,因此会有食物配料残渣粘附在所述导流板上,因此也需要对所述导料板42b进行冲洗,其中,对所述导料板42b冲洗的过程为:从所述容料仓40b落下的水会沿着所述导料板42b导流向所述导料口420b,并通过所述导料口420b导流到下方的所述炒锅1中,从而完成对所述导料板42b的冲洗。
优选的,在利用所述下料装置喷淋件21对所述下料装置2进行冲洗时,先通过所述仓门驱动机构41b关闭所述仓门403b,利用所述下料装置喷淋件21对所述下料装置2的仓门403b和骨架406b进行直接冲洗,冲洗后的水流经所述导料壳的导料板42b流出;然后再通过所述仓门驱动机构41b打开所述仓门403b,利用所述下料装置喷淋件21对所述下料装置2的仓门403b、骨架406b以及导料板42b进行直接冲洗。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请参见图4与图6,所述炒菜机还包括与所述主控装置900电连接的下料装置工位检测装置12b,所述下料装置工位检测装置12b用于检测所述下料装置2的旋转角度,并将检测到的旋转角度数据发送给所述主控装置900。这样,当要将所述多仓格配料盒20b收容到所述容纳空间404b或是将所述多仓格配料盒20b从所述容纳空间404b取出时,所述下料装置工位检测装置12b将此时检测到的所述下料装置2的旋转角度数据发送给所述主控装置900,所述主控装置900根据接收到的旋转角度数据控制所述翻转机构11a驱动所述下料装置2翻转,以使得所述下料口402b对准所述炒锅1、所述喷水入口401b对准所述下料装置喷淋件21,以及所述配料口407b对准所述菜盒导入口,此时可通过所述菜盒导入口以及所述配料口407b将所述多仓格配料盒20b放进到所述容纳空间404b/从所述容纳空间404b中取出。而当所述下料装置2要进行下料工序时,所述下料装置工位检测装置12b将此时检测到的所述下料装置2的旋转角度数据发送给所述主控装置900,所述主控装置900根据接收到的旋转角度数据控制所述翻转机构11a驱动所述下料装置2翻转,以使得所述容料仓40b中的所述多仓格配料盒20b发生倒扣,且使得所述多仓格配料盒20b内部的食物配料倒落在所述仓门403b上,并使得所述下料口402b对准所述炒锅1。
可以理解的是,当所述下料装置2(即所述容料仓40b)为固定式时,本实施例无需所述翻转机构11a,例如:当所述容料仓40b为仓格结构时,即所述容料仓40具有多个用于容放食物配料的仓格,其中,每一个仓格的顶部对应开设有一个供外部食物配料放进到所述仓格的喷水入口401b,每一个仓格的底部对应开设有一个对准所述炒锅1的下料口402b,每一个下料口402b对应设有一个供对应的仓门驱动机构41b控制开闭的仓门403b,且所述容纳仓的喷水入口401b对准所述下料装置喷淋件21;并且所述内壳1a的顶部开设有对准每一个所述喷水入口401b的进出口。这样用户可以直接通过内壳1a上开设有对准所述喷水入口401b的进出口以及所述喷水入口401b向每一个所述仓格喷水,并且在下料装置喷淋件21清洗的过程中,可以直接打开所述仓门403b,而无需翻转所述下料装置2。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请参见图4与图6,所述炒菜机还包括与所述主控装置900电连接的配料盒检测器13b,所述配料盒检测器13b用于检测所述多仓格配料盒20b是否从所述容料仓40b取出,并将检测数据发送给所述主控装置900。其中,在所述全自动炒菜机进行清洗的工序时,当所述多仓格配料盒20b位置检测器检测到所述多仓格配料盒20b从所述容纳空间404b取出时,所述主控装置900就会向所述仓门驱动机构41b发出仓门403b打开指令,所述仓门403b根据该指令打开仓门403b,并控制所述炒锅工位变换电机6b驱动所述炒锅1的翻转,以使得所述炒锅1的锅口对准所述下料口402b(或所述导料口420b),然后控制所述顶部喷淋头开关9b向所述下料装置喷淋件21供水,以使得所述下料装置喷淋件21喷水清洗所述下料装置2。可以理解的是,还可以通过用户人工确认的方式来确认所述多仓格配料盒20b是否从所述容料仓40b中取出,当用户确认好后,用户可以通过所述炒菜机设有的人机操作界面8a输入相应的清洗控制指令来对所述下料装置2进行清洗工作,其中,所述人机操作界面8a与所述主控装置900电连接。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优选地,请参见图17,所述下料装置喷淋件21可以为一个固定式的独立喷头或者多个独立喷头,当采用多个独立喷头时,多个所述独立喷头呈矩阵排列在所述内壳1a内的顶部,且每一个所述独立喷头可以对应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所述喷水入口401b,这样可以使得所述下料装置喷淋件21对所述下料装置2具有更好地冲洗效果。或者,请参见图18,所述下料装置喷淋件21可以为孔管式喷头,所述孔管式喷头可以为一个或者多个。当采用一个时,所述孔管式喷头上的每一排或每一列喷头对准每一排或每一列所述喷水入口401b。当采用多个时呈,所述孔管式喷头成排或成列地设置在所述内壳1a内的顶部,且每一排或每一列所述孔管式喷头相应对准每一排或每一列所述喷水入口401b,这样也可以使得所述下料装置喷淋件21对所述下料装置2具有更好地冲洗效果。需要说明的是,请参见图19,所述孔管式喷水件可具有往复运动的功能,且所述孔管式喷头在移动往返的过程中使其喷头对应所述喷水入口401b喷淋,此时所述孔管式喷水件只需要一根。或者,请参见图20,所述下料装置喷淋件21可以为旋转式喷头,其中,所述旋转式喷头的水流更集中,且喷水水压一般比独立下料装置喷淋件21的喷水水压高,因此,所述旋转式喷头具有更好地冲洗效果。当所述旋转式喷头为一个时,所述旋转式下料装置喷淋件21设于所述内壳1a内的顶部且悬空于多个所述喷水入口401b的几何中心上。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请参见图21,所述下料装置喷淋件21的喷射角选为30度、45度或者60度,需要说明的是,所述下料装置喷淋件21的喷射角度还可以为其他数值,但是所述下料装置喷淋件21的喷射角度由所述下料装置喷淋件21与下料装置2的垂直距离来决定。可以理解的是,请参见图22,所述下料装置喷淋件21与所述下料装置2的设置位置应该考虑到所述下料装置2的回转半径,即所述下料装置2在翻转时不能碰到所述下料装置喷淋件21。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优选地,请参见图23,所述内壳1a的顶部开设有顶盖口14b,所述顶盖口14b处设有可开闭的顶盖门板15b,所述顶盖门板15b位于所述内壳1a的内部的内侧壁上设置有所述下料装置喷淋件21,所述下料装置喷淋件21通过设置在所述内壳1a外部的软管与所述顶部喷淋头开关9b连通,其中,所述软管即可以使得所述下料装置喷淋件21与所述顶部喷淋头开关9b连通,同时也可以便于所述顶盖门板15b的打开与关闭。这样,当用户需要通过人工的方式来对所述下料装置2进行清洗时,用户可以打开所述顶盖门板15b,然后可以对所述下料装置2进行清洗。而需要所述全自动炒菜机自动对所述下料装置2进行清洗时,可以合闭所述顶盖门板15b,设于所述顶盖门板15b的内侧壁上的所述下料装置喷淋件21就可以对所述下料装置2进行冲洗。
在上述发明实施例中,优选地,请参见图25、图27、图28与图29,所述锅盖驱动装置10a包括均设于所述油烟处理区500中的锅盖旋转机构100a以及锅盖推拉机构101a,其中,所述内壳2a开设有一开口11a。所述锅盖旋转机构100a包括锅盖轴芯1000a以及轴承1001a,所述锅盖推拉机构101a包括滑动件1010a、与所述主控装置900电连接的驱动电机1011a以及固定在所述外壳1的内侧上的底座1012a;所述轴承1001a的内圈与所述锅盖轴芯1000a的外圈固定连接,所述轴承1001a的外圈与所述锅盖12的中部固定连接,当所述锅盖12转动时,所述轴承1001a的外圈作同向转动,所述轴承1001a的内圈不动,所述锅盖轴芯1000a也不动。所述滑动件1010a包括固定部10102a以及与所述固定部10102a连接的齿条10101a,所述固定部10102a与所述锅盖轴芯1000a连接固定;所述底座1012a设有供所述齿条10101a滑动的滑动槽100120a,所述齿条10101a设于所述滑动槽10120a中;所述驱动电机1011a的转轴上设有驱动齿轮10110a,所述驱动齿轮10110a与所述齿条10101a啮合,因此所述驱动电机1011a通过所述驱动齿轮10110a传动所述滑动槽10120a中的所述齿条10101a,使得所述齿条10101a通过所述开口11a往返于所述烹饪腔体100a与所述油烟处理区500之间,且所述齿条10101a在运动的过程中会通过所述锅盖轴芯1000a与所述轴承1001a而带动所述锅盖12的运动。
具体地,所述锅盖12盖合或离开所述炒锅1的锅口的工作过程为:当要将所述锅盖12盖合所述炒锅1的锅口时,所述驱动电机1011a根据所述主控装置900的控制指令驱动所述驱动齿轮10110a,所述齿条10101a也会受所述驱动齿轮10110a的驱动而在所述滑动槽10120a中进行运动,所述齿条10101a通过所述固定部10102a带动所述锅盖轴芯1000a与所述轴承1001a进行运动,并使得与所述轴承1001a连接固定的所述锅盖12向所述炒锅1的锅口运动,从而使得所述炒锅1盖合所述炒锅1的锅口,此时,在进行炒菜的过程中,所述炒锅翻炒装置14会根据所述主控装置900的控制指令驱动所述炒锅1旋转,由于所述锅盖12的中心是通过所述轴承1001a与所述锅盖轴芯1000a连接的,因此盖合所述炒锅1锅口的所述锅盖12也会绕着所述锅盖12的中心旋转,从而可以保证所述炒锅1的正常旋转。当所述锅盖12要离开所述炒锅1锅口时,所述驱动电机1011a根据所述主控装置900反向驱动所述驱动齿轮10110a,以使得所述齿条10101a在所述滑动槽10120a中反向运动,同时所述齿条10101a通过所述固定部10102a带动所述锅盖轴芯1000a与所述轴承1001a进行反向运动,并使得与所述轴承1001a连接固定的所述锅盖12向远离所述炒锅1的锅口的方向运动,从而使得所述锅盖12离开所述炒锅1的锅口。
优选地,请参见图27与图28,所述锅盖12的中心开设有排烟口120;所述锅盖轴芯1000a为一端开口的中空结构,所述锅盖轴芯1000a的另一端开设有一个供与油烟管道121的进气端连通的油烟口10001a,所述锅盖轴芯1000a设置在所述排烟口120处且不与所述锅盖12接触,所述轴承1001a的内圈与所述锅盖轴芯1000a的外圈连接,所述轴承1001a的外圈与所述锅盖12连接固定。
再优选地,请参见图27与图28,所述锅盖轴芯1000a的另一端还开设有多个供与调味料注入管60a连通的调味料注入口10002a,这样,当上述的调味料自动加料装置根据所述主控装置900的控制指令向对应的所述调味料注入管60a供应某种调味料时,所述调味料注入管60a通过对应的调味料注入口10002a可以向被所述锅盖12盖合的所述炒锅1注入调味料。
其中,优选地,所述油烟口10001a设置在所述锅盖轴芯1000a另一端的中心,所述调味料注入口10002a环绕着所述油烟口10001a。
更优选地,请参见图27与图28,所述锅盖驱动装置10a还包括所述环形紧固件102a,所述环形紧固件102a的中心对准所述排烟口120,所述环形紧固件102a的内圈与所述轴承1001的外圈连接固定,所述环形紧固件102a的底部与所述锅盖12连接,即,所述轴承11001a通过所述环形紧固件102a固定所述锅盖12,同时由于所述环形紧固件102a可以包围所述轴承1001a与所述锅盖轴芯1000a,因此可以起到保护所述轴承1001a与所述锅盖轴芯1000a的作用。
在上述发明实施例中,进一步地,请参见图27,所述锅盖驱动装置10a还包括底座安装件103a,所述底座1012a通过所述底座安装件103a安装在所述外壳1a的内侧上。
进一步地改进上述技术方案,请参见图30,所述第一油烟处理装置7a包括油烟管道121、冷凝管71a、冷凝液收集器72a及与所述主控装置900电连接的管道风机73a;所述油烟管道121的进气端设置在所述锅盖12上设有的排烟口120a处,所述油烟管道121的出气端与所述冷凝管71a的进气端连接,所述冷凝管71a的出气端与所述管道风机73a的抽气端连接,所述管道风机73a的排气端设置在所述外壳1开设有的第一排气口78a处。所述冷凝管71a的管段上下分布,所述冷凝液收集器72a与所述冷凝管71a的最低处连通,所述冷凝液收集器72a设于所述冷凝管71a的下方。其中,所述管道风机73a根据所述主控装置900的控制指令进行工作,从而在所述第一排气口78a处形成负压,而使得所述炒锅1内的油烟依次通过所述油烟管道121、所述冷凝管71a、所述第一排气口78a而排放出去;由于直接从所述炒锅1内出来的油烟的温度比较高,因此通过所述冷凝管71a可以对高温度的油烟进行降温处理然后在排放出去,避免高温度的油烟损害管道风机73a,并避免排放出去的高温的油烟可能伤害到人的现象。其中,所述冷凝管71a中的冷凝液被所述冷凝液收集器72a收集并排放出去。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油烟管道121由具有耐高温特性的材质制成(例如金属或合金等);所述冷凝管71a可采用金属材质,利用金属的特性可以快速进行冷却降温,冷凝的效率高,效果好。
具体地,所述冷凝液收集器72a连接于所述冷凝管71a中部的断开处或者开孔上。较佳地,所述冷凝液收集器72可包括储液容器(图未示)和排液控制阀(图未示)。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油烟处理装置7a还包括用于冷却所述冷凝管71a的冷却装置。其中,优选地,请参见图8,所述冷却装置包括散热风扇2000a,所述散热风扇2000a设于所述外壳开设有的风扇口中,且所述风扇口对准所述冷凝管71a并与所述油烟处理区500连通。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冷却装置还可以为设于所述油烟处理区500中的冷却水箱(图未示),所述冷凝管71a设于所述冷却水箱内。
优选地,请参见图30,所述冷凝管71a包括沿竖直方向设置的第一冷凝管710a和第二冷凝管720a,所述第一冷凝管710a的进气端与所述油烟管道121的出气端连接,所述第一冷凝管710a的出气端与所述第二冷凝管720a的进气端连接,所述第二冷凝管720a的出气端与所述管道143a风机73a的进气口连接,所述冷凝液收集器72a设于所述第一冷凝管710a和第二冷凝管720a的连接处。
优选地,所述第一冷凝管710a和第二冷凝管720a为蛇形冷凝管。较佳地,所述第一冷凝管710a和第二冷凝管720a呈相互交叉对称分布。所述第一冷凝管710a和第二冷凝管720a交汇于冷凝液收集器72a,所述冷凝液收集器72a连接有排液管。所述排液管竖直向下延伸,用于将冷凝液收集器72a收集的冷凝液体排出至外壳1之外进行处理。在使用过程中,通过管道14a3风机73a使第一冷凝管710a和第二冷凝管720a内产生负压,油烟经油烟管道121进入第一冷凝管710a,一部分的油烟气体冷凝成为液态流入冷凝液收集器72a中,另一部分的油烟气体在负压的作用下继续进入第二冷凝管720a进行冷凝,通过双冷凝管71a的设计,可大大提高冷凝的效率。
在上述发明实施例中,再进一步地,请参见图30,还包括设于所述外壳1内部的第二油烟处理装置12a,所述第二油烟处理装置12a包括油烟过滤器120a以及与所述主控装置900电连接的抽风机121a,所述抽风机121a的抽风口与所述烹饪腔体100连通(所述内壳2a上对应连通所述抽风口设有腔体油烟出口1400a),所述抽风机121a的出风口与所述油烟过滤器120a的进气口连通,所述油烟过滤器120a的出气口设置在所述外壳1a开设有的第二排气口79a处。其中,所述抽风机121a可以将所述烹饪腔体100内的油烟抽送到所述油烟过滤器120a中,油烟通过所述油烟过滤器120a的处理后再排放出去。因此本实施例可以将从所述炒锅1泄露出到所述烹饪区中的油烟进行处理,更进一步地保证不让油烟污染到所述智能炒菜机内部。
作为对上述油烟处理系统的进一步改进,参考图37~38,将所述第一油烟处理装置7a的第一排气口78a改进为与所述内壳2a内的密闭的烹饪腔体100连通(所述内壳2a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排气口78a对应密封连通的排气回流口1300a),使所述第一油烟处理装置7a处理后的油烟气体不直接排放到外界,而是通过所述第一排气口78a排放回到所述烹饪腔体100内,然后由所述第二油烟处理装置12a统一对烹饪腔体100内的油烟废气(包括从炒锅中逸出的油烟气体以及从第一油烟处理装置7a处理后排放到烹饪腔体100的油烟气体)进行二次净化处理后,仅通过所述第二油烟处理装置12a的第二排气口79a排出到外界。
可见,作为本实施例的油烟处理系统,通过在内壳2a内腔设置密闭的烹饪腔体100,并将炒锅装置(包括炒锅和锅盖)设于该密闭的烹饪腔体100内,在烹饪炒菜时通过锅盖将炒锅闭合以使炒锅的内腔形成第一层的密闭烹饪空间,使炒锅1在密闭烹饪时产生的油烟通过锅盖12的排烟口120排到第一油烟处理装置7a进行处理;另外在密闭的烹饪腔体100的第二层密封烹饪空间作用下,即使在烹饪过程中从炒锅1逸出的油烟气体也会被限制在烹饪腔体内并通过油烟净化处理后排出,避免烹饪过程中产生的油烟直接外排以对周围环境所造成的污染。另外,由于相对于厨房空间,烹饪区的容积较小,因此可大大提高油烟净化处理的效率。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方案,将所述一次净化装置7a的管道风机的出气口与烹饪腔体100相通,即经油烟处理区排出的废气排至烹饪腔体100内,二次净化装置可对从烹饪设备中外泄的油烟气体以及一次净化装置7a排出的油烟气体进行二次净化处理,净化效率高和净化效果更好。
请参见图3,所述炒菜机还包括所述排水装置13a以及用于对所述炒锅1进行清洗的自动洗锅装置14a;其中,所述外壳1a的底部与所述内壳2a的底部之间另外形成有排水区15a;所述自动洗锅装置14a设于所述烹饪腔体100内;所述排水装置13a设于所述排水区15a处并位于所述炒锅1的下方,所述排水装置13a的顶部具有与所述烹饪腔体100连通的洗锅液收集口1301a,所述排水装置13a的底部与所述外壳1a设有的排水口200连通;其中,所述自动洗锅装置14a与所述主控装置900电连接,以接收所述主控装置900根据预设的菜谱指令而发出的控制指令,并根据所述控制指令执行相应的操作。
其中,对所述炒锅1进行清洗的工作过程为:当所述智能炒菜机完成出菜过程后,所述翻转机构根据所述主控装置900的控制指令驱动所述炒锅1翻转,以使得所述炒锅1的锅口朝向所述自动洗锅装置14a,所述自动洗锅装置14a根据所述主控装置900的控制指令向所述炒锅1喷水以对所述炒锅1进行清洗,而所述炒锅1内的洗锅液可倒向所述洗锅液收集口1301a而进入到所述排水装置13a中,然后所述排水装置13a内部的洗锅液通过所述排水口200排放出去。
优选地,请参见图31与图32,所述内壳2a的一侧部的靠近所述炒锅1的位置开设有与所述烹饪腔体100连通的安放口17a,所述自动洗锅装置14a设于所述安放口17a处;其中,所述自动洗锅装置14a包括第一驱动单元140a、固定架141a和炒锅喷淋件11;所述第一驱动单元140a与所述主控装置900电连接,所述第一驱动单元140a安装在所述固定架141a上;所述固定架141a设置在所述安放口17a处;所述炒锅喷淋件11包括清洗管1420a和可转动的管接头1421a,所述清洗管1420a通过所述管接头1421a与所述第一驱动单元140a驱动连接,以驱动所述管接头1421a转动并带动所述清洗管1420a转动到所述炒锅1内或转动出所述炒锅1;所述清洗管1420a的一端与所述管接头1421a连通,其另一端封闭;所述清洗管1420a上设置有多个对所述炒锅1的内壁进行冲刷的出水孔14200a。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自动洗锅装置14a对所述炒锅1的清洗工作过程具体为:当所述炒锅1需要清洗时,所述翻转机构根据所述主控装置900的控制指令驱动所述炒锅1翻转,以使得所述炒锅1的锅口朝向所述自动洗锅装置14,此时所述主控装置900控制第一驱动单元140将炒锅喷淋件11中的所述清洗管1420a旋转到所述炒锅1内部(请参见图11,优选方案为所述清洗管旋转至靠近所述炒锅1炒锅的内侧壁且所述出水孔14200a对准所述炒锅1体的内侧壁),此时外部的水等清洗液通过进水口进入清洗管1420a内,再通过清洗管1420a的出水孔14200a喷射到炒锅内壁完成其清洗。当完成对炒锅1的清洗过程后,所述主控装置900控制第一驱动单元140a旋转所述清洗管1420a以远离所述炒锅1,即收起所述清洗管,从而完成整个清洗过程。由此,该用于炒菜机的自动洗锅装置14a不仅能够配合自动炒菜机实现对炒锅1的自动清洗功能,同时结构简单,非常便捷,且自动化程度高,是炒菜机能够连续工作的重要辅助装置。
进一步的,请参见图32,在本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自动洗锅装置14a还包括有管道143a、与所述主控装置900电连接的进水开关144a(例如水泵或水阀),所述管接头1421a的进水口通过管道143a与所外部供水端连接,且所述进水开关144a安装在所述管道143a上。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请参见图31与图32,所述管接头1421a包括转接头14210a和与所述转接头14210a可转动连接的连动接头14211a,所述出水口和进水口均设于所述转接头14210a上,所述第一驱动单元140a与所述连动接头14211a连接,进一步优化第一驱动单元140a与管接头1421a之间的开闭状态,当主控装置900发出放下或收起清洗管1420a时,并在判断所述清洗管1420a到达对应的放下状态时,通过在管道143a上设置有第二驱动单元144a,通过主控装置900控制第二驱动单元144a打开,启动所述清洗管1420a工作,喷洒水,进行清洗工作,因此,第一驱动单元140a通过连接接头以及转接头14210a可以更灵活的控制管接头1421a的开或闭;所述管接头1421a的进水口处设有与所述管道143a连接并通过旋转实现所述管道143a打开或关闭的可旋转密封接口,主要是保证管道143a中的水不会在进水口处出现泄漏等情况;所述密封接口优选为可旋转密封接口,使得管道143a与所述进水口处的连接更加便捷。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1所示,所述出水孔14200a设置多个,且在所述清洗管1420a的一端向其另一端延伸的方向上均匀排列,且至少呈一列,主要是为了清洗时,在出水孔14200a处的水喷洒均匀;同时还在所述清洗管1420a上的出水孔14200a设有水幕喷头,对管道143a中的水实现缓冲作用,水不容易溅撒,更主要是经过水幕喷头后水能形成发散水幕类似浇花洒水,使得清洗效果更好;进一步的,所述出水孔14200a均匀分布在当处于清洗管1420a工作状态时靠近炒锅内壁的一侧,当清洗管1420a放下时,通过主控装置900控制水阀打开,启动所述清洗管1420a工作,喷洒水,进行清洗工作,为了得到更加明显的清洗效果;请参见图34,进一步的将喷水孔均匀的分布是朝着炒锅内壁一侧的前下方,且所述出水孔14200a的出水方向或所述出水孔14200a的轴线方向所在的直线与炒锅内壁的切线构成的夹角为θ(0°<θ<90°),与炒锅的内壁保持一定的切角,这样炒锅内的残渣就会顺着从清洗管1420a喷洒的水流结合到一起保持一致完成清洗,达到最佳的冲洗效果;且在靠近所述出水口的一端不设有所述出水孔14200a,主要是防止清洗管1420a在清洗时将水喷到炒锅以外,同时,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转接头14210a只能改成清洗管1420a水平方向的角度,若有改成清洗管1420a的位置根据炒锅来进行上下左右调整,需要额外的位置调整装置调整整个支架动作,从而改变位置。
如图32所示,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驱动单元144a优选为高压泵,由于清洗食物残渣比较费劲,因此在清洗时利用高压泵对管道143a中的水进行加压,水从清洗管1420a的高压喷水孔射出,形成高压水幕,利用与炒锅内壁形成切角的高压水幕对粘在炒锅内壁的残渣进行高压冲洗,能够迅速将炒菜机清洗干净;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驱动单元140a优选为电机;所述管接头1421a优选为T型的管接头1421a,这样在保持管接头1421a既能完成通水功能,还能够实现旋转功能;所述炒锅喷淋件11还可以包括进液管和进液管开关,所述进液管开关与所述主控装置900电连接,并根据所述主控装置900的控制指令而打开进液管以向锅内注入洗涤液,主要是针对一些难以清洗的残渣需要洗条液才能完成清洗工作。
在上述发明实施例中,优选地,请参见图35与图36,所述排水装置13a包括导流槽130a、蓄水槽131a、过滤装置132a以及排水管133a;所述导流槽130a设于所述蓄水槽131a的上方,所述导流槽130a的顶部具有所述洗锅液收集口1301a,所述导流槽130a的底部具有通向所述蓄水槽131a的导流出口1300a;所述过滤装置132a设置于所述蓄水槽131a的槽内顶部与槽内底部之间,并位于所述导流出口1300a的下方;所述排水管133a的一端与所述蓄水槽131a的槽内底部连通,所述排水管133a的另一端与所述排水口200连通。基于该结构,则炒菜机洗锅冲刷时以及进行倒水时出来的废水能够通过导流槽130a的导向而从上述洗锅液收集口1301a进入蓄水槽131a中,然后在蓄水槽131a中由过滤装置132a进行过滤,经过过滤的水则再经排水管133a排出,从而该排水过滤装置132a能够避免废水的任意排放,进而能够避免对环境的污染。而且,通过设置蓄水槽131a,并在蓄水槽131a内设置过滤装置132a,还能够提升过滤容积,有利于提高过滤效率。
其中,请参见图35与图36,本实施例的导流槽130a在所述洗锅液收集口130a处设有安装凹位134a,该安装凹位134a可用于安装炒锅1炒锅,具体可如图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过滤装置132a将上述蓄水槽131a分隔成上层空间和底层空间,导流槽130a的底部从蓄水槽131a的开口伸入,使导流出口1300a置于上层空间内,排水管133a连通所述底层空间,从而,由导流槽130a的导流出口1300a出来的水先进入蓄水槽131a的上层空间中,然后再经过滤装置132a过滤而进入蓄水槽131a的底层空间中,接着再由排水管133a排出,由此,通过该蓄水槽131a有利于提升过滤容积。具体的,本实施例的过滤装置132a为网状过滤装置132a,而导流槽130a则为漏斗形导流槽130a;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中,过滤装置132a的构造和材料以及导流槽130a的形状可不受本实施例的限制,在其他实施例中,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理选择。
进一步的,请参见图35与图36,本实施例的排水过滤装置132a还包括防溅板135a,该防溅板135a设置于所述导流槽130a的底侧,且导流槽130a的底部穿过防溅板135a。具体的,防溅板135a包括连接板部1350a和延伸板部1351a,延伸板部1351a从导流槽130a设置有安装凹位134a的一侧伸出,连接板部1350a设置于蓄水槽131a的开口正上方,导流槽130a的底部连接板部1350a穿过;而且,延伸板部1351a高于所述连接板部1350a,使连接板部1350a和延伸板部1351a之间形成台阶,台阶位于蓄水槽131a的开口的上方,防溅板135a在台阶处设有通口,该通口位于或靠近上述的导流开口1300a;此外,本实施例的防溅板135a的边缘还设有挡板。由此,炒菜机的炒锅在由洗锅工位转动到倒水工位的过程中所喷溅出来的水能够被防溅板135a接收,并导向上述通口而进入蓄水槽131a中进行过滤,从而能够避免废水喷洒于外而污染厨卫环境。其中,上述延伸板部1351a从导流槽130a设置有安装凹位134a的一侧伸出,其是根据水喷溅的主要方向进行设置,能够更大范围地接收所喷溅出来的水;而设置挡板,则避免防溅板135a所接收的水向其外侧流出,有利于将其所接收的水导向上述通口而进入蓄水槽131a中。
本实施例的排水过滤装置132a在导流槽130a的上述安装凹位134a处可安装炒锅1,本实施例的炒菜机针对该炒锅1可设置洗锅工位(具体可参见图中以虚线表示的炒锅1所在的位置)和倒水工位(具体可参见图中以实线表示的炒锅1所在的位置),其中,在洗锅工位上可对炒锅1进行高压洗锅,在倒水工位上可将炒锅1内的水全部倒出。在本实施例中,炒菜机在执行洗锅程序时,炒锅先旋转至上述洗锅工位,然后炒菜机的洗锅装置放下水幕刷冲刷炒锅1,冲刷出来的水会经导流槽130a导向蓄水槽131a中进行过滤后再排出;炒菜机在执行完洗锅程序后,炒锅再转动至上述倒水工位将其内部的水全部倒出,该炒锅倒出的水同样经导流槽130a导向蓄水槽131a中进行过滤后排出。由此,本实施例的排水过滤装置132a能够避免废水的任意排放,从而能够避免对于环境的污染,而且其还能够提升过滤容积,有利于提高过滤效率。
在上述发明实施例中,进一步地,请参见图24,靠近所述排水区15a的所述外壳1a开设有清洁口,所述清洁口处设有可开闭的清洁门30a。这样,当需要对所述排水装置13a内的各个部件进行清洗时,可以打开所述清洁门30a以对相应部件进行清洗,同时,也可以打开所述清洁门30a来对所述排水装置13a内的对应部件进行维护和替换。
在上述发明实施例中,进一步地,请参见图24与图26,所述内壳2a的顶部与所述外壳1a的顶部的同一位置开设有顶盖口,所述顶盖口处设有可开闭的顶盖门板15b,当需要对所述炒菜机内部进行维护时,可以打开所述顶盖门板15b来进行维护;所述内壳2a的一侧部从上到下依次设有菜盒到入口32a、观察口33a、出菜口34a及调味料放入口35a、所述内壳2a的同一侧部呈开口状且从上到下依次设有可开合的食材下料门320a、可开合的观察门330a、可开合的出菜门340a及可开合的辅料门350a;其中,所述食材下料门320a用于闭合密封所述菜盒到入口32a,所述观察门330a用于闭合密封所述观察口33a,所述出菜门340a闭合密封所述出菜口34a,所述辅料门350a用于闭合密封所述辅料放入口35a。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可开合的食材下料门320a、可开合的观察门330a、可开合的出菜门340a及可开合的辅料门350a可以一体成型为一个总门板1111a,如图26所示。
可以理解的,作为智能炒菜机的内部工作空间是一个高温高湿、酸碱度高的环境,配合其工作的结构及电气部件在这样的环境下难持久有效地工作,并且在炒菜机的内部工作空间涉及到食品安全、卫生及环境保护,而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设计以内壳2a的内部构筑一个密闭的炒菜机工作空间(烹饪腔体),将接触食材的主要烹饪设备置于烹饪腔体的密闭空间内,并在烹饪腔体内部设置喷淋件对烹饪设备进行冲洗,同时将辅助所述主要烹饪设备实现烹饪功能的辅助烹饪设备(包括配合其装置工作的电气、电路、电源及传输线、管道部件等均设于烹饪腔体外部)设于所述烹饪腔体外部。
其中,图26~图27显示了本实施例的烹饪腔体100的具体结构。所述烹饪腔体100内部自上而下地依次设有容纳下料装置的下料区、容纳炒锅装置的烹饪区区、容纳出菜装置的出菜区。所述烹饪腔体100内可通过隔板将所述烹饪腔体100内部分隔成上述若干个区域,通过所述隔板将所述烹饪腔体100内部分隔成不同的功能区域,使应用于烹饪过程的不同功能的装置能够有序分布并且互不干扰,便于各装置的维护。但本实施例优选设置下料区、烹饪区、出菜区连通,即所述下料区、烹饪区、出菜区连之间没有任何隔板,这样利于下料装置、炒锅装置和出菜装置之间的相互配合动作,从而使得下料、炒菜和出菜的烹饪过程自动且井然有序,有效提高烹饪效率和效果,而且能够简化烹饪腔体内部结构,有效减少烹饪腔体的空间体积,从而实现炒菜机的小型化。所述下料区设于所述烹饪腔体100内的上部,所述烹饪区设于所述烹饪腔体100内的中部,所述出菜区设于所述烹饪腔体100内的下部。通过所述隔板将所述烹饪腔体100内部分隔成不同的功能区域,使应用于烹饪过程的不同功能的装置能够有序分布并且互不干扰,便于各装置的维护。所述烹饪腔体100应用于容纳炒菜机内部以容纳其下料装置、炒锅装置、出菜装置和清洗装置,使下料、炒菜、出菜、清洗等工序均能在密闭的烹饪腔体内完成,保证食品安全和卫生。且上述过程中炒菜机产生的油烟能够限制在烹饪腔体内并通过腔体外的油烟处理装置进行净化处理,减少油烟外泄至结构之外的环境所造成的污染。所述内壳2a的侧部设有所述菜盒到入口32a和出菜口34a,所述菜盒到入口32a和出菜口34a的外侧设有能够开合的总门板1111a,所述总门板1111a与内壳2a的相接处设有自吸式密封条,以避免油烟水气外泄。当需要下料或者出菜时,使用者可打开总门板1111a,通过菜盒到入口32a和出菜口34a进行下料或者出菜操作,下料或者出菜完成后,关上总门板1111a使烹饪腔体呈密闭状态。所述下料装置2包括具有翻转机构的料仓,所述翻转机构包括位于料仓两侧的料仓支撑架。所述内壳2a位于下料区设有一用于控制所述下料装置翻转的翻转机构安装在所述下料区中的安装孔1313a以及用于分别收容所述下料装置工位检测装置12b和翻转机构11a的驱动电机11b的安装位1333a,而且安装孔位置利用密封圈加强密闭效果。所述内壳2a位于烹饪区的两侧分别设有一用于控制所述炒锅翻转的炒锅工位控制装置安装在所述烹饪区中的安装孔1212a以及用于分别收容所述炒锅工位变换电机6b和炒锅工位检测装置7b的安装位1222a,而且安装孔位置利用密封圈加强密闭效果。本实施例利用的结构利用内壳形成密闭的烹饪区,利用密封圈加强密闭效果,并将烹饪腔体内部依次设为成若干个功能区域,使整个烹饪过程井然有序并达到充分利用,大大节省了烹饪区体积。由于其功能区域的合理分布,本结构应用于自动烹饪设备时,能够充分实现其自动化性能,使整个烹饪过程实现高度自动化,节约了人力投入。
实施例二
请参见图39与图40,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实现全封闭烹饪的自动炒菜机,其包括机壳(包括外壳1c、设于所述外壳内部的内壳1d)、油烟处理装置3c、炒锅机构、控制装置13c及人机操作界面14c。其中,所述炒锅机构包括设于所述内壳1d内的炒锅20c、炉体装置24c、炒锅翻炒装置25c、炒锅工位控制装置21c以及设于所述内壳1d与所述外壳1c之间的炒锅移动控制装置22c;所述炉体装置24c用于承载并对所述炒锅20c加热,所述炒锅翻炒装置25c控制所述炒锅20c绕所述炒锅1的中轴线旋转以进行炒菜;所述炒锅工位控制装置21c用于控制所述炒锅20c翻转以使所述炒锅20c到达相应的工位进行相应的操作;所述炒锅移动控制装置22c用于控制所述炒锅(具体通过炒菜所述炉体装置)在所述内壳1d内部定向移动以带动所述炒锅20c在所述内壳1d内部定向移动。所述油烟处理装置3c具有的进烟口321c与所述内壳1d的内部连通,所述油烟处理装置3c具有的出气口322c可以与所述外壳1c的外部连通也可以与所述内壳1d的内部连通。所述人机操作界面14c设于所述外壳1c的外侧上(例如可设于所述外壳1c外的顶部或侧面)。所述人机操作界面14c、炉体装置24c、炒锅翻炒装置25c、所述炒锅工位控制装置21c和炒锅移动控制装置22c均与所述控制装置13c电连接,以接收所述控制装置13c根据预设的菜谱指令而发出的控制指令,并根据所述控制指令执行相应的操作。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为了提高所述机壳的气密性能,以防止所述机壳内的油烟直接排出到所述机壳的外面,所述内壳1d内设有密封设置的烹饪腔体100,且所述炒锅机构(除了炒锅移动控制装置22c)整个设于所述烹饪腔体100内,这样所述炒锅20c产生油烟就会集聚在所述烹饪腔体100内。
请参见图39与图42,所述炒菜机还包括进烟管311c及固定在所述内壳1d内部并用于与所述炒锅20c的锅口相配合的锅盖23c;所述进烟管311c的一端与所述锅盖23c贯穿有的一开口(排烟口)连接,所述进烟管311c的另一端密封穿过所述进烟口321c并与所述油烟处理装置3c的内部连通;所述油烟处理装置3c的出气口322c与所述内壳1d的内部(及密闭的烹饪腔体内部)连通。
具体地,所述排烟口(图未示)贯穿于所述锅盖23c的中心,所述锅盖23c与所述进烟管311c的所述一端可转动连接,这样所述锅盖23c可绕所述进烟管311c转动。所述炒锅20c的移动方向与所述锅盖23c的中轴线平行;其中,当所述炒锅20c翻转至炒菜工位时,所述炒锅20c的锅口朝向所述锅盖23c且所述炒锅20c的中轴线与所述锅盖23c的中轴线重合。因此,在需要进行炒菜时先通过炒锅工位控制装置21c将炒锅20c翻转至炒菜工位,使所述炒锅20c的锅口正对所述锅盖23c,通过炒锅移动控制装置22c移动所述炒锅20c使锅盖23c封盖住所述炒锅20c的锅口,之后通过炒锅翻炒装置25c控制炒锅20c旋转进行炒菜操作,这样在炒菜的过程中,炒锅20c内产生的油烟就会集中地通过所述进烟管311c进入到所述油烟处理装置3c中。而在炒菜操作完毕后,需要打开炒锅20c,通过炒锅移动控制装置22c移动所述炒锅20c使锅盖23c与所述炒锅20c分离。
所述锅盖23c包括锅盖板和锅盖密封胆(图中未示出);所述锅盖密封胆包括安装在所述锅盖板上的固定部以及可相对转动地套设在所述固定部的外围的密封条;所述密封条所围成的区域与所述炒锅的锅口的大小以及形状相匹配。因此当所述锅盖23c通过所述密封条将所述炒锅20c的锅口密封住,并且在所述炒锅旋转时,所述密封条随所述炒锅旋转,从而减小了所述炒锅旋转时的阻力。
所述锅盖板上设置有与油烟处理装置3c连通的排烟口;所述固定部上设置有与所述油烟通道口连通的第一连通口;所述锅盖板上设置有与炒菜机的辅料自动加料装置连通的辅味浆料投料口;所述固定部上设置有与所述辅味浆料投料口连通的第二连通口。
作为一种变形实施例,所述锅盖板上设置有公共通道口;所述公共通道口分别与炒菜机的油烟处理装置3c以及辅料自动加料装置连通;所述固定部上设置有与所述公共通道口连通的公共连通口。即上述的油烟通道口和辅味浆料投料口同时由所述公共通道口来实现,通过所述公共通道口可以进行添加辅味浆料或者抽油烟。优选地,所述固定部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锅盖板上。
可见,作为本实施例的油烟处理系统,通过在内壳1d的内腔设置密闭的烹饪腔体100,并将炒锅机构(包括炒锅和锅盖)设于该密闭的烹饪腔体100内,在烹饪炒菜时通过锅盖将炒锅闭合以使炒锅的内腔形成第一层的密闭烹饪空间,使炒锅20c在密闭烹饪时产生的油烟通过锅盖23c的排烟口排到油烟处理装置3c进行处理;另外在密闭的烹饪腔体100的第二层密封烹饪空间作用下,即使在烹饪过程中从炒锅20c逸出的油烟气体也会被限制在烹饪腔体内并通过油烟处理装置(例如在炒锅20c与锅盖23c分离后通过所述锅盖23c的排烟口排出)净化处理后排出,避免烹饪过程中产生的油烟直接外排以对周围环境所造成的污染。
为了便于理解,下面结合图41至图48对所述油烟处理装置3c的结构进行具体说明:
优选地,请参见图41至图48,所述油烟处理装置3c设于所述外壳1c与内壳1d之间,所述油烟处理装置3c包括:箱体32c、风机33c、油烟过滤组件34c、微型制冷器35c、水循环管路36c及水泵37c。具体地,所述箱体32c开设有加水口320c、进烟口321c与出烟口322c,所述箱体32c的内部具有连通所述进烟口321c与所述出烟口322c的油烟通道323c,所述进烟口321c与所述出烟口322c均与所述烹饪腔体100连通。所述风机33c用于将油烟从所述进烟口321c抽入到所述箱体32c内并从所述出烟口322c排出。所述油烟过滤组件34c设于所述油烟通道323c内。所述微型制冷器35c优选为半导体制冷器,所述微型制冷器35c具有的至少一制冷片350c均设于所述油烟通道323c内;所述水循环管路36c,其具有的至少一第一出水口360c均位于所述箱体32c内的上部并位于所述油烟通道323c的正上方,其具有的至少一第一进水口361c均位于所述箱体32c内的下部;所述水泵37c设于所述水循环管路36c中。所述风机33c、所述微型制冷器35c和所述水泵37c均与所述控制装置13c电连接,以接收所述控制装置13c根据预设的菜谱指令而发出的控制指令,并根据所述控制指令执行相应的操作。
本发明实施例的油烟处理装置3c的工作原理为:所述炒菜机在炒菜的过程中,所述烹饪腔体100的炒锅内腔会不断产生油烟。而在所述风机33c的增压吹送作用下,所述炒锅内腔的油烟会通过所述进烟口321c进入到所述油烟通道323c中,然后会被所述油烟过滤组件34c进行过滤处理。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所述微型制冷器35c的所述制冷片350c工作而会使得所述油烟通道323c的温度降低,从而使得进入到所述油烟通道323c内的油烟冷凝,进而使得所述油烟过滤组件34c能够更好地对油烟进行过滤处理。而且所述水循环管路36c在所述水泵37c的作用下,会不断通过所述第一出水口360c向位于所述油烟通道323c内的所述油烟过滤组件34c喷水,这样会进一步使得所述油烟通道323c内的温度降低而使得油烟能够有效冷凝,从而进一步地使得所述油烟过滤组件34c能够更好地对油烟进行过滤处理。而且落下到所述箱体32c内的底部的水会在所述水泵37c的作用下再次进入到所述水循环管路36c中。此外,由于所述进烟口321c与所述出烟口322c均与密封设置的所述烹饪腔体100连通,这样所述炒锅内的油烟通过所述进烟口321c进入到所述箱体32c内进过油烟处理后,残余的油烟会再次通过所述出烟口322c进入到所述烹饪腔体100。而在烹饪过程中从炒锅内逸出的油烟气体以从所述油烟处理装置3c的出烟口322c进入到所述烹饪腔体100的油烟气体在所述炒锅20c打开时,继续通过所述进烟口321c进入到所述箱体32c内进过油烟处理,不断重复上述过程,这样就可以使得所述烹饪腔体100内的油烟能够被有效处理而无需排放到外界,从而实现油烟的零排放。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微型制冷器35还可以为其他现有的微型制冷装置,在此不做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请参见图44,当所述箱体32c内及所述水循环管路36c中的水不足时,可以通过所述加水口320c向所述箱体32c内加水。优选地,请参见图44,所述加水口320c开设于所述箱体32c的顶部,所述加水口320c密封穿过有一加水管325c,所述加水管325c的一端穿入到所述箱体32c内,这样通过所述加水管325c就可以向所述箱体32c内加水。示例性地,所述加水管325c可以与外部的水源连通,且可以在所述加水管325c中设置一个水管阀(图未示),当需要向所述箱体32c内加水时,可以控制打开所述水管阀。可以理解的是,还可以通过所述加水口320c向所述箱体32c内加入油烟清洗液,这样加入到所述箱体32c内的油烟清洗液可以与所述箱体32c内的水混合,然后通过所述水循环管路36c输送到所述第一出水口360c而不断喷向下方的所述油烟过滤组件34c上,从而对所述油烟过滤组件34c进行油烟清洗,这样就无需频繁地对所述油烟过滤组件34c进行更换。
示例性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请参见图47,所述油烟过滤组件34c可以优选为多层设于所述油烟通道323c内的油烟过滤层340c。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较佳地,请参见图44至图46,所述油烟处理装置3c还包括开设有多个喷淋孔380c的喷淋板38c,所述喷淋板38c起间隔作用地设于所述油烟通道323c与所述箱体32c内的顶部之间,以将所述油烟通道323c与所述箱体32c内的顶部间隔开;所述至少一第一出水口360c位于所述喷淋板38c的上方,这样所述第一出水口360c喷出来的水可以落下到所述喷淋板38c上,然后会经过所述喷淋板38c的所述多个喷淋孔380c分散地落下到所述油烟通道323c内,从而达到均匀喷淋的效果。因此通过设置所述喷淋板38c,可以让所述第一出水口360c喷出来的水能够比较均匀地喷淋到所述油烟通道323c中,从而能够对所述油烟通道323c进行更有效地降温。
示例性地,请参见图44至图46,所述油烟处理装置3c还包括为中空结构的冷却体39c,所述冷却体39c具有的第二进水口390c与所述水循环管路36c的出水管段连通,所述冷却体39c具有的第二出水口391c位于所述喷淋板38c的上方,这样所述水循环管路36c的出水管段的水可以通过所述第二进水口390c流入到所述冷却体39c内,然后通过所述第二出水口391c喷落到所述喷淋板38c上。为了使得所述冷却体39c能够冷却所述微型制冷器35c的导热部351c,将所述冷却体39c与所述微型制冷器35c的导热部351c两者接触设置,这样不断流入到所述冷却体39c内的冷水可以不断带走所述导热部351c的热量而使得所述导热部351c能够得到冷却,从而使得所述微型制冷器35c能够更好地进行制冷工作。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冷却体39c可以为箱体结构也可以为弯曲的管路结构等,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当所述微型制冷器35c位于所述箱体32c内时,为了使得所述微型制冷器35c能够有效地进行散热工作,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进一步地,请参见图46,所述箱体32c的顶部开设有散热口324c,所述喷淋板38c的上方设有一与所述散热口324c连通的容纳腔体310c,所述微型制冷器35c的导热部351c及所述冷却体39c均设于所述容纳腔体310c中,这样所述微型制冷器35c的所述导热部351c产生的热量可以通过所述散热口324c排放出去。并且由于所述容纳腔体310c只与所述散热口324c连通,这样所述导热部351c产生的热量也只能通过所述散热口324排放出去而不能进入到所述油烟通道323c中。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容纳腔体310c可以为中空的方体结构或者是中空的圆柱体结构等,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在上述发明实施例中,优选地,请参见图42至图44,所述油烟处理装置3c还包括进烟管311c(可以与下文提到的锅盖23c相配合设置)及顶部开口的喷淋腔体312c,所述喷淋腔体312c的顶部固定于所述喷淋板38c的开设有喷淋孔380c的部位的底部,所述喷淋腔体312c的底部位于所述箱体32c内的底部的上方且开设有通口3120c;所述进烟管311c的一端往所述箱体32内部的方向密封穿过所述进烟口321c,并密封地穿入所述喷淋腔体312c内,所述进烟管311c的另一端穿入所述烹饪腔体100中,这样在所述风机33c的作用下,所述烹饪腔体100中的油烟可以通过所述进烟管311c进入到所述喷淋腔体312c中,然后通过所述通口3120进入到所述箱体32c与所述喷淋腔体312c之间的区域,最后通过所述出烟口322c排出。在所述喷淋腔体312c内,所述进烟管311c的所述一端与所述通口3120c之间形成有一经过延长设置的油烟喷淋通道3121c,这样可以使得进入到所述喷淋腔体312c内的油烟的走过的路径变得更长,更有利于油烟的冷凝及过滤。其中,所述油烟喷淋通道3121c内设有至少一层油烟过滤层340c,所述至少一制冷片350c均设于所述喷淋腔体312c内并分布于所述油烟喷淋通道3121c的正上方。此外,所述油烟喷淋通道3121c的每一段的底部均与所述通口3120c连通,这样从所述喷淋板38c的所述喷淋孔380喷淋到所述油烟喷淋通道3121c内的水可以通过所述通口3120c排放到所述箱体32c内的底部。
示例性地,所述油烟处理装置3c还包括:请参见图44至图46,横隔板314c、第一纵隔板313c、第二纵隔板315c及第三纵隔板316c;其中,所述第一纵隔板313c纵向设于所述喷淋板38c与所述箱体32c内的底部之间,从而将所述喷淋板38c与所述箱体32c内的底部之间的区域分为两部分,所述第一纵隔板313的底部与所述箱体32c内的底部形成有油烟通道口3130c。所述横隔板314位于所述喷淋板38c与所述箱体32c内的底部之间,且横设于所述第一纵隔板313c和一与其相对的箱体32c的侧板之间。这样,所述横隔板314c、所述第一纵隔板313c、所述喷淋板38c及所述箱体32c的相应的内侧壁就可以围成所述喷淋腔体312c。
为了使得所述进烟管311c的所述一端与所述通口3120c之间形成的油烟喷淋通道3121c能够延长,示例性地,请参见图44至图46,将所述第二纵隔板315c纵向设于所述第一纵隔板313c与所述箱体32c的所述侧板之间,将所述第二纵隔板315c的顶部与所述喷淋板38c的底部密封连接,且将其底部与所述横隔板314c的顶部间隔设置;并将所述第三纵隔板316c纵向设于所述第二纵隔板315c与所述箱体32c的所述侧板之间,所述第三纵隔板316的顶部与所述喷淋板38c的底部间隔设置,所述第三纵隔板316c的底部固定于所述横隔板314的顶部上。这样,位于所述第一纵隔板313c与所述第二纵隔板315c之间的所述排烟管的所述另一端,其排出的油烟可以首先通过所述第一纵隔板313c与所述第二纵隔板315之间的区域,然后再经过所述第二纵隔板315c与所述第三纵隔板316c之间的区域,最后经过所述第三纵隔板316c和对应的所述箱体32c的内侧壁之间的区域。此外,所述出烟口322c开设于所述箱体32c的与所述侧板相对的另一侧板上,并位于所述喷淋板38c的下方,且所述通口3120c开设于在所述横隔板314c上,所述通口3120c位于所述第三纵隔板316与所述箱体32c的所述侧板(与所述第三隔板邻近且相对)之间,这样,进入到所述喷淋腔体312c内的油烟可以通过所述通口3120c排出到所述横隔板314c与所述箱体32c内的底部之间,然后依次通过所述油烟通道口3130和所述出烟口322c排放出去。由此可见,通过在所述箱体32c内设置上述几块隔板,可以使得进入到所述箱体32内的油烟的通过路径变长,这样更利于油烟的冷凝和过滤。为了使得喷淋到所述第二隔板与所述第三隔板之间的水能够顺利流向所述通口3120c,所述第三隔板的底部与所述横隔板314c形成有缝隙口3160c。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喷淋腔体312c还可以为中空的圆柱体结构或其他结构等,在此不做具体限定。此外,所述喷淋腔体312c内的所述油烟喷淋通道3121c延长方式还可以为其他设置形式,例如可以为从上到下的螺旋结构或者是在水平面上由内往外的螺旋结构等,在此也不做具体限定。
作为对上述油烟处理装置3c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油烟处理装置3c的基础上增加二次油烟处理装置,通过所述油烟处理装置3c处理后的油烟需经过二次油烟处理装置处理后回流到烹饪腔体100的内部中,即所述所述油烟处理装置3c的出烟口322c通过所述二次油烟处理装置连通所述烹饪腔体100的内部而不是直接连接。具体的,请参见图44至图47,所述二次处理油烟装置包括第一过滤箱317c,所述第一过滤箱317c开设有油烟进口3170c与所述出气口3171c,所述油烟进口3170c与所述油烟处理装置3c的出烟口322c连通,所述出气口3171c与所述烹饪腔体100的内部连通,这样通过所述进烟口321c进入到所述箱体32c内的油烟,会通过所述出烟口322c进入到所述第一过滤箱317c内,然后会通过所述出气口322c重新进入到所述烹饪腔体100中。此外,所述油烟进口3170c与所述出气口3171c之间设置有至少一层油烟过滤层3172c,这样在所述箱体32c内经过处理后的油烟在进入到所述第一过滤箱317c内后,会被所述第一过滤箱317c内的所述油烟过滤层3172c进行过滤处理,从而能够更有效地处理油烟。
较佳地,请参见图44至图47,所述油烟处理装置3c还包括一排水管3173c。其中,所述油烟进口3170c位于所述第一过滤箱317c的顶部,所述出气口3171c位于所述第一过滤箱317c的底部,这样所述进入到所述第一过滤箱317c中的油烟,会从上往下地依次通过设置在所述油烟进口3170c与所述出气口3171c之间的油烟过滤层3172c。此外,所述第一过滤箱317c位于所述箱体32c的下方,所述排水管3173c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过滤箱317c的顶部连接,所述排水管3173c的另一端密封穿入所述箱体32c内并相对于所述箱体32c内的底部凸起,这样当向所述箱体32c内加水而使得所述箱体32c内的水位高于所述排水管3173c的所述另一端的设置高度时,所述箱体32c内的水可以通过所述排水管3173c流下到所述第一过滤箱317c内,并从上往下地通过设置在所述油烟进口3170c与所述出气口3171c之间的油烟过滤层,从而可以有效地对所述第一过滤箱317c进行降温,进而可以有效冷凝进入到所述第一过滤箱317c内的油烟。
其中,落入到所述第一过滤箱317c内的水可以通过所述出气口322c排放到所述烹饪腔体100的底部,然后通过所述外壳1c底部开设有的排水口101c(所述排水口101c与所述烹饪腔体100的底部开口连通)排放出去。需要说明的是,当所述加水口320c开设于所述箱体32c的顶部时,通过所述加水口320c向所述箱体32c内加水,这样在经过所述喷淋板38c后可以均匀地喷淋所述油烟过滤组件34c,这样不仅可以冷却所述油烟过滤组件34c,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清洗所述油烟过滤组件34c,落入到所述箱体32c内的底部的积水的水位较高时,可以通过所述排水管3173c落入到所述第一过滤箱317c中,从而对所述第一过滤箱317c中的油烟过滤层340c进行清洗,然后通过所述出气口322c排放到所述烹饪腔体100中,最后通过所述排水口101c排放出去。为了加强对所述油烟过滤组件34c的油烟清洗效果,可以通过所述加水口320c向所述箱体32c内加入油烟清洗液。
作为上述方案的更进一步的改进,请参见图44至图47,所述二次处理油烟装置还包括出烟管318c及第二过滤箱319c;第二过滤箱319c通过所述风机33c与所述出烟口322c连通,并通过所述出烟管318c与所述第一过滤箱317c的所述油烟进口3170c连通,且所述第二过滤箱319c内设有至少一层油烟过滤层3190c。其中,从所述箱体32c内通过所述出烟口322c排出的油烟会进入到所述第二过滤箱319c中,并在经过所述第二过滤箱319内的所述油烟过滤层3190c的过滤处理后进入到所述第一过滤箱317c再次进行过滤处理,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对油烟的过滤处理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发明实施例的油烟过滤层可以由对油烟具有良好吸附能力的且导热性良好的材料制成,例如可以为钢丝球或者层叠设置的金属丝网等,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由上分析可知,在上述发明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所述油烟处理装置3c,这样可以对炒菜过程中产生的油烟进行有效处理,从而能够有效避免油烟对环境的污染。而且通过油烟处理装置3c装置初步处理后的油烟依次进入二次油烟处理装置的第二过滤箱319c和第一过滤箱317c进行两次过滤处理后再回到烹饪腔体中实现循环处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油烟零排放。
另外,作为对本实施例的油烟处理系统的更进一步的优化设计,参考图54,在上述油烟处理系统的基础上,在所述内壳1d上直接设置第二排气口140c,所述烹饪腔体100的内部通过所述第二排气口140c与所述油烟处理装置3c的进烟口311c连通,从而使所述烹饪腔体100内部的油烟通过可直接通过所述第二排气口140c排出到所述油烟处理装置3c进行油烟处理。这样,烹饪过程中逸出到所述烹饪腔体100内的油烟以及从所述油烟处理装置3c/二次油烟处理装置处理后回流到所述烹饪腔体100的内部的油烟可以通过该第二排气口140c排出到油烟处理装置3c进行油烟处理。因此,作为改进设计,所述炒锅20c在闭合烹饪过程中产生的油烟通过锅盖的排烟口排出到所述油烟处理装置3c进行油烟处理;逸出到所述烹饪腔体100内的油烟在所述炒锅20c打开时通过所述第二排气口140c排出到所述油烟处理装置3c进行油烟处理,进一步提高油烟处理效率和效果。
下面,结合图49至图53对所述炒锅移动控制装置22c的结构进行具体说明: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请参见图49至图53,所述炒锅移动控制装置22c包括主驱动丝杆220c、副驱动丝杆221c、驱动电机222c、同步转动组件224c以及两个移动连接件223c;两个所述移动连接件223c用于与所述炒锅20c的两侧连接;所述主驱动丝杆220c的第一端与其中一个所述移动连接件223c连接,所述副驱动丝杆221c的第一端与另一个所述移动连接件223c连接;所述主驱动丝杆220c的第二端通过所述同步转动组件224c与所述副驱动丝杆221c的第二端连接;所述驱动电机222c用于驱动所述主驱动丝杆220c转动。其中,所述主驱动丝杆220c和所述副驱动丝杆221c保持平行设置。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炒锅移动控制装置22c的工作原理是:驱动电机222c驱动主驱动丝杆220c转动,同时通过同步转动组件224c带动副驱动丝杆221c转动,即驱动电机222c转动会同时驱动主驱动丝杆220c和副驱动丝杆221c转动,主驱动丝杆220c和副驱动丝杆221c分别将转动转化为直线运动带动炒锅20c的左右两侧同步前后运动。本发明实施例采用了双边同步驱动,避免单边驱动造成炒锅20c装置扭曲,同时只需采用一个驱动电机222c,结构简单,降低了成本。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请参见图49至图53,所述同步转动组件224c包括第一同步轮2240c、第二同步轮2241c以及第一同步皮带2242c;所述第一同步轮2240c设置在所述主驱动丝杆220c上;所述第二同步轮2241c设置在所述副驱动丝杆221c上;所述第一同步皮带2242连接所述第一同步轮2240c与所述第二同步轮2241,以使所述第一同步轮2240c转动时带动所述第二同步轮2241c转动。通过所述第一同步皮带2242c将第一同步轮2240的转动传输到第二同步轮2241c,实现了主驱动丝杆220c带动副驱动丝杆221c的转动。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请参见图49至图53,所述同步转动组件224c还包括第三同步轮2243c、第四同步轮2244c以及第二同步皮带2245c;所述驱动电机222c的驱动端子与所述第三同步轮2243c连接;所述第四同步轮2244c设置在所述主驱动丝杆220c上;所述第二同步皮带2245c连接所述第三同步轮2243c与所述第四同步轮2244c,以使所述第三同步轮2243c转动时带动所述第四同步轮2244c转动。本发明实施例不是采用驱动电机222c直接驱动主驱动丝杆220c的方式,而是通过第三同步轮2243c、第四同步轮2244c以及第二同步皮带2245c间接驱动主驱动丝杆220c,能够很好地保护驱动电机222c,延长了驱动电机222c的寿命。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请参见图49至图53,所述炒锅移动控制装置22c还包括固定在炒菜机内部并且相互平行的两条直线滑轨26c;两个所述移动连接件223c一一对应地活动设置在两条所述直线滑轨26c上。具体地,两个移动连接件223c上分别设有滑块(图未示),所述滑块上设有与对应的直线滑轨26c相配合的滑槽(图未示)。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请参见图49至图53,所述炒锅移动控制装置22c还包括设置在其中一个所述移动连接件223上方的限位开关盒27c;所述限位开关盒27c包括设置在炒锅20c上限位置的第一限位开关271c以及设置在炒锅20c下限位置的第二限位开关272c。
通过所述第一限位开关271c和所述第二限位开关272c能够检测炒锅20c是否到达了直线运动方向上的两个极限位置,当到达两个极限位置时,停止所述驱动电机222c,避免损坏了运动机构。
更优选地,所述炒锅移动控制装置22c还包括设置在其中一个所述移动连接件223c上的上位传感器(图未示)和下位传感器(图未示),用于感应炉体上下驱动的位置是否到达系统要求位置。其中,上位传感器用于感应炒锅20c上移时到达关闭锅盖23c位置后,系统控制驱动电机222c停止转动,使得炒锅20c处于该位置进行翻炒动作;下位传感器用于感应炒锅20c下移时到达打开锅盖23c位置后,系统控制驱动电机222c停止转动,使得炒锅20c处于该位置进行工位变换动作。
由上分析可知,上述发明实施例通过利用所述炒锅移动控制装置22c来控制所述炒锅20c进行移动,这样使得炒锅20c在炒菜的过程中能够根据需要移动到预定的位置,从而使得所述炒锅20c能够很好地与全自动炒菜机的其他装置进行配合,提高了炒菜机的自动化。
请参见图51,所述炉体装置24c与所述控制装置13d电连接并用于对所述炒锅20d加热;所述炒锅翻炒装置25d与所述控制装置13d电连接并用于控制所述炒锅20d绕所述炒锅20d的中轴线旋转以实现炒菜。示例性地,请参见图51,所述炒锅翻炒装置25c包括转轴250c、翻炒电机251c和炒锅固定架252c;所述炒锅工位控制装置用于翻转所述炒锅固定架252c;所述炉体装置24c与所述炒锅20c均设于所述炒锅固定架252c内,所述翻炒电机251c固定于所述炒锅固定架28c的底部,所述翻炒电机251c通过所述转轴250c与所述炒锅20c驱动连接,所述翻炒电机251c与所述控制装置13c电连接,这样在接收所述控制装置13c发出的翻炒控制指令时,所述翻炒电机251c驱动所述转轴250c转动,从而带动所述炒锅20c实现度旋转。具体地,所述炒锅加热装置24c为绕设在所述炒锅固定架252c的内侧壁并环绕所述炒锅20c的加热线圈(图未示)。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炉体装置24c及所述炒锅翻炒装置25c的具体结构还可以参考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赘述。
另外,本发明实施例利用密封设置的烹饪腔体作为密闭的烹饪工作空间,将烹饪设备设于该烹饪腔体内部的密闭烹饪空间中实现烹饪功能,并在该烹饪腔体内部设置能够对烹饪设备进行冲洗的喷淋件,以及在烹饪腔体的底部设有用于连接排水口的开口以将所述喷淋件对所述烹饪设备进行冲洗后的水排出。下面进行详细描述。
请参见图55至图59,在本实实施例提供的炒菜机中,还包括供水开关2d、至少一个喷水件3d、炒锅翻转角度检测器6d、下料机构7d、食物垃圾处理器8d以及导流装置9d。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喷水件3d均设于所述烹饪腔体100内并通过所述供水开关2d与水源连通,示例性地,所述至少一个喷水件3d设于所述烹饪腔体100内的顶部以对设于烹饪腔体内的上部的下料机构7d进行直接喷淋冲洗。所述炒锅翻转角度检测器6d设于所述内壳1d内(或置于所述内壳1d与外壳1c之间)并用于检测所述炒锅20c的翻转角度。所述下料机构7d包括下料仓70d及仓门驱动机构71d,所述下料仓70d用于装纳食物配料,所述下料仓70d设于所述至少一喷水件3d的正下方并位于所述炒锅4的正上方,所述下料仓70d的顶端面设有至少一朝向对应的所述喷水件3d的喷水入口,所述下料仓70d的底端面设有至少一在投料/冲洗时对准所述炒锅20c的锅口的下料口,且每一所述下料口均设有仓门;所述仓门驱动机构71d用于对应驱动所述仓门打开和关闭。所述导流装置9d设于所述炒锅20c的下方并位于所述烹饪腔体100的底部,并通过食物垃圾处理器8d连接排水口101c,其用于将从所述炒锅20c倒下的水导流向所述食物垃圾处理器8d的入口81d。所述食物垃圾处理器8d的出口80d与所述排水口101c连通。所述炒锅翻转角度检测器6d、所述食物垃圾处理器8d、所述仓门驱动机构71d及所述供水开关2d均与所述控制装置13c电连接,以接收所述控制装置13c根据预设的菜谱指令而发出的控制指令,并根据所述控制指令执行相应的操作。
本发明实施例的工作过程有以下两种情况:
1、所述智能炒菜机若需要进行炒菜时,可以预先向所述下料仓70d放入食物配料,这样当所述智能炒菜机处于下料工序时,所述炒锅翻转角度检测器6d将检测到的所述炒锅20c的翻转角度数据发送给所述控制装置10;所述控制装置13c根据此时接收到的翻转角度数据,来控制所述炒锅驱动装置21c驱动所述炒锅20c的翻转,请参见图59,从而使得所述炒锅20c的锅口对准所述下料机构7d的所述下料口73d;所述控制装置13c向所述仓门驱动机构71d发出相应的操作指令,使得所述仓门驱动机构71d根据该操作指令打开对应的所述仓门,从而使得所述下料仓70d内的食物配料可以通过对应的所述下料口73d落下到所述炒锅20c中。
2、当所述智能炒菜机完成出菜工序后,所述炒锅翻转角度检测器6d将检测到的所述炒锅20c的翻转角度数据发送给所述控制装置13c;所述控制装置13c根据此时接收到的翻转角度数据,来控制所述炒锅驱动装置21c驱动所述炒锅20c的翻转,请参见图59,从而使得所述炒锅20c的锅口对准所述下料机构7d的所述下料口73d;并且所述控制装置21c还会向所述仓门驱动机构71d发出相应的操作指令,使得所述仓门驱动机构71根据该操作指令打开对应的所述仓门,请参见图55,此时所述控制装置13c控制所述供水开关2d开启以向所述喷水件3d供高压水,使得所述喷水件3d向下方的所述下料机构7d进行喷洗;所述喷水件3d喷出的水从对应的所述喷水入口72d落进到所述下料仓70d中,并将所述下料仓70d内的配料残渣从所述下料口73d冲洗下来,并且从所述下料口73冲洗下来的水还会对粘附在所述仓门上的配料残渣进行冲洗;冲洗下来的配料残渣与水落下到位于所述下料仓70d正下方的所述炒锅20c内冲洗炒锅。当所述喷水件3d停止喷水后,所述控制装置13c根据此时接收到的炒锅20c的翻转角度数据,来控制所述炒锅驱动装置21d驱动所述炒锅20c翻转,请参见图56,使得所述炒锅20c的锅口朝向所述导流装置9d的顶部的开口而进行倒水工作,这样所述炒锅20c内部的水与配料残渣落下到所述导流装置9d中,所述导流装置9d将从所述炒锅20c倒落下的水与食物残渣导流向所述食物垃圾处理器8d,所述食物垃圾处理器8d对混在水中的食物残渣进行处理然后从所述排水口101c排出去,最终完成对所述下料机构7d与所述炒锅20c的清洗。
可以理解的是,在向所述下料仓70d放入食物配料之前,所述智能炒菜机也可以对所述下料机构7d进行清洗,清洗过程请参考上述内容,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供水开关2d可以为设于所述内壳1d内或所述内壳1d外的电动阀体,也可以为设于所述内壳1d内或所述内壳1d外的电动水泵等,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其中,关于本实施例利用下料装置喷淋件3d对下料装置和炒锅进行冲洗的工作过程和工作原理、喷淋件3d的具体设置和结构、下料机构7d的具体结构可参考实施例一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请参见图56、图61、图62、图64与图65,所述炒菜机还包括出菜托盘13d、冲洗件18d及与所述控制装置13c电连接的进水开关17d。所述内壳1d的一侧面开设有邻近所述出菜托盘13d的出菜口102d;所述出菜托盘13d设于所述炒锅20c的正下方并设于所述导流壳体90d的斜上方,而且所述出菜托盘13d位于所述出菜口102d与所述导流壳体90d的顶部之间,通过所述出菜口102d可以向所述出菜托盘13d上放入装菜盘(图未示),以使得装菜盘装纳从所述炒锅20c倒落下的菜肴,并且通过所述出菜口102d还可以从所述出菜托盘13d取出装菜盘。此外,所述出菜托盘13d的顶面从其一端到另一端逐渐向下倾斜,所述冲洗件18d设于所述出菜托盘13d的顶面的所述一端上,并且所述冲洗件18d通过所述进水开关17d与水源连通。当需要清洗所述出菜托盘4d的顶面时,所述控制装置13c控制开启所述进水开关17d,以使得所述冲洗件18d向所述出菜托盘13d的顶面喷水,并且所述冲洗件18d喷出的水会从所述出菜托盘13d的顶面的所述一端流向到所述另一端,这样就可以冲洗所述出菜托盘13d的顶面,并且冲洗完所述出菜托盘13d的顶面的水会流落到所述导流装置9d内,然后通过所述导流装置9d导流到所述排水口101c以排放出去。
在上述发明实施例中,较佳地,请参见图55与图56,所述导流装置9d包括上下两端开口且为中空结构的导流壳体90d。所述导流壳体90d设于所述烹饪腔体的底部并位于所述炒锅20c的下方及所述食物垃圾处理器8d的正上方,且所述导流壳体90d的底部的开口与所述食物垃圾处理器8d的入口81d连通。所述导流壳体90d由其顶部到其底部逐渐收窄,这样当所述炒锅20c进行倒水工作时,可以使得炒锅20c内倒下的水能够集中的流下到所述食物垃圾处理器8d中。具体地,请参见图56、图63与图64,所述出菜托盘13d的顶面的所述另一端延伸到所述导流壳体80d的顶部的开口处,这样从所述出菜托盘13d的顶面落下的水可以通过所述导流壳体80d的顶部的开口流入所述导流壳体80d。
为了防止所述炒锅20c倒落下的水溅射到所述出菜托盘13d上,进一步地,请参见图56,所述炒菜机还包括挡水板14d。所述挡水板14d设于所述出菜托盘13d的顶面所述另一端上,并与所述出菜托盘13d的顶面形成有至少一通水口140d,这样从所述炒锅20c倒落下并溅射出来的水就会被所述挡水板14d挡住,并且冲洗完所述出菜托盘13d的顶面的水可以从所述通水口140d流到所述导流壳体90d的顶部的开口内。
为了能够对所述炒锅20c进行有效清洗,较佳地,请参见图56,所述炒菜机还包括洗锅装置15d,所述洗锅装置15d包括设于所述烹饪腔体100内的洗锅喷头150d,这样通过所述洗锅喷头150d就可以实现对所述炒锅20c的清洗。所述洗锅装置15d还包括设于所述烹饪腔体100外的水管开关151d及进水管152d;所述进水管152d的出水管口与所述洗锅喷头150d连接,所述进水管152d的进水管口152d用于与外部水源连通;所述水管开关151d设于所述进水管152d上并与所述控制装置13c电连接。
优选的,请参见图56,所述洗锅喷头150设于所述导流壳体90d的正上方,并用于对翻转后锅口朝向所述导流壳体90d的顶部的开口的所述炒锅20c进行喷洗,即所述洗锅喷头150d的设置位置能够使得所述洗锅喷头150d对准所述翻转后的所述炒锅20c的所述锅口。当所述智能炒菜机完成出菜工序后,若需要对所述炒锅20c进行清洗,可以通过所述炒锅驱动装置21c翻转所述炒锅20c,以使得所述炒锅20c的锅口朝向导流壳体90的顶部的开口,此时通过开启所述水管开关151d,这样所述洗锅喷头150d就可以向所述炒锅20c内部进行高压喷洗,而喷洗后的洗锅水会落入到所述导流壳体90d内。需要说明的是,当对所述下料机构7d进行清洗后且所述炒锅20c处于倒水工作时,也可以开启所述水管开关151d,这样所述洗锅喷头150d就可以向所述炒锅20c内部进行高压喷洗,从而对所述炒锅20c进行有效清洗。
值得指出的是,所述水管开关151d为电控制的阀体开关。此外,所述洗锅装置15d还可以为其他结构,具体请参考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赘述。
较佳地,请参见图55与图56,所述炒菜机还包括用于固定所述食物垃圾处理器8d的固定装置16d,所述固定装置16d设于所述内壳1d和外壳1c的内部,这样通过所述固定装置16d可以对所述食物垃圾处理器8d进行有效固定。具体地,请参见图55与图56,所述固定装置16d包括固定架160d,所述固定架160d套设在所述食物垃圾处理器8d的外面,所述固定架160d的底部与所述外壳1c内的底部连接,所述固定架160d的顶部位于所述食物垃圾处理器8d的顶部上方并与所述食物垃圾处理器8d的顶部卡接,这样就可以使得所述食物垃圾处理器8d被所述固定架160d有效固定住。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固定装置16d还可以为用于将所述食物垃圾处理器8与所述机壳1进行连接的螺丝连接结构或卡接结构等,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所述食物垃圾处理器8d的固定方式还可以其他形式,示例性地,请参见图55与图56,所述导流壳体90d的底部卡入所述食物垃圾处理器8d的顶部的所述入口81d,这样可以使得所述食物垃圾处理器8d与所述导流壳体90d的底部卡接在一起,从而使得所述食物垃圾处理器8d得到有效固定。可以理解的是,所述食物垃圾处理器8d的所述入口81d与所述导流壳体90d的底部的开口之间的连接关系还可以为:所述食物垃圾处理器8d的所述入口81d与所述导流壳体90d的底部的所述开口的大小一致并相互对准连接,且所述入口81d与所述导流壳体90d的底部的所述开口两者之间的连接采用防水密封设置(可参考现有的防水密封技术)。
在上述发明实施例中,较佳地,请参见图62、图64与图65,所述冲洗件18d包括用于通过所述进水开关17d与外部水源连通的冲洗管体180d,所述冲洗管体180d的外侧壁上开设有一排出水孔1800d,所述一排出水孔1800d朝向所述出菜托盘13d的所述另一端,且所述一排出水孔1800d从所述冲洗管体180d的一端依次排列到所述管体的另一端。其中,所述冲洗管体180d通过在所述外侧壁上开设有所述一排出水孔1800d,这样在冲洗时可以在所述出菜托盘13d的顶面上形成一个冲洗水幕,从而能够更好地对所述出菜托盘13d的整个顶面进行冲洗。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冲洗件18d还可以为喷头等,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进一步地,请参见图61、图62与图65,所述炒菜机还包括一将所述冲洗管体180d罩设在所述出菜托盘13d的顶面的保护罩19d,这样通过设置所述保护罩19d可以有效保护所述冲洗管体180d。所述保护罩19d具有一朝向所述出菜托盘13d的所述另一端的侧壁,所述侧壁的底部与所述出菜托盘13d的顶面间隔设置,这样所述冲洗管体180d喷出的水可以顺利流向所述出菜托盘13d的顶面的所述另一端。优选地,当保护罩19d的所述侧壁的底部高于所述一排出水孔1800d的设置高度时,这样所述侧壁就不会挡住所述一排出水孔1800d的喷水,从而使得所述一排出水孔1800d可以在所述出菜托盘13d的顶面上有效形成一个冲洗水幕。
示例性地,请参见图61与图65,所述保护罩19d包括一为长条形的主保护罩体190d及两个侧限位体191d。所述主保护罩体190d,其将所述冲洗管体180d罩设于所述出菜托盘13d的顶面上,其一侧壁的底部与所述出菜托盘13d的顶面间隔设置;所述主保护罩体190d的所述侧壁朝向所述出菜托盘13d的所述另一端。所述两个侧限位体191d分别设于所述主保护罩体190d的两端上,所述两个侧限位体191d还与所述炒菜机的内壳1d的相对的两内侧壁分别连接,从而使得所述保护罩19d固定于所述内壳1d的内部。其中,优选地,所述两个侧限位体191d均为与所述主保护罩体190d连通的罩状结构,当然,所述两个侧限位体191d还可以为圆柱体结构或者是球状结构等,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在上述发明实施例中,示例性地,请参见图61与图62,所述出菜托盘13d包括一块底板130d及两块侧板131d。其中,所述底板130d由其一端到其另一端逐渐向下倾斜,所述冲洗件18d设于所述底板130d的所述一端上。此外,所述两块侧板131d,分别设于所述底板130d的两侧上,并用于与所述炒菜机的内壳1d的相对的两内侧壁分别连接。所述两块侧板131d可以使得所述冲洗件18d喷出的水,能够集中地从所述底板130d的顶面的一端流向到所述底板130d的顶面的另一端。
在上述发明实施例中,请参见图66,所述炒菜机还包括用于检测菜盘在所述出菜托盘13d上的放置位置的菜盘位置检测器20d;所述菜盘位置检测器20d设于所述内壳上并与所述控制装置13c电连接,所述控制装置13c根据所述菜盘位置检测器20d的检测信号控制所述炒锅驱动装置21c的翻转倒菜工作。其中,当菜盘放在所述出菜托盘13d上且所述炒菜机处于倒菜工序时,所述控制装置13c会根据所述菜盘位置检测器20d的检测信号判断所述菜盘是否对准所述炒锅20c。若是,则所述控制装置13c控制所述炒锅驱动装置21c翻转所述炒锅20c,以使得所述炒锅20c内的食物落入所述菜盘内。若否,则所述炒菜机发出提示并终止倒菜工作。示例性地,所述菜盘位置检测器20d为红外对射检测装置。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请参见图39与图40,所述机壳在所述内壳1d设有所述出菜口102c的所述一侧面还设有门板11c以及与所述门板11c对应的侧门口,所述门板11c可活动地安装在所述机壳上以打开和关闭所述侧门口。通过在所述机壳上设置所述门板11c和所述开口可以方便所述内壳1d内部装置例如所述炒锅机构2c、油烟处理装置3c、自动出菜装置等的维修维护。优选地,所述门板11c设有透明或半透明的窗口110c,以方便用户观察所述全自动炒菜机的工作状况。更优选地,所述门板11c还可以打开或关闭所述出菜口102c,以方便所述自动出菜装置向外送出已装盘的菜。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请参见图39与图40,所述机壳1的顶部设有顶盖板12c以及与所述顶盖板12c对应的顶门口,所述顶盖板12c可活动地安装在所述机壳上以打开和关闭所述顶门口。通过在所述机壳上设置顶门口和顶盖板12,可以方便下料机构的维修维护。
可以理解的,作为智能炒菜机的内部工作空间是一个高温高湿、酸碱度高的环境,配合其工作的结构及电气部件在这样的环境下难持久有效地工作,并且在炒菜机的内部工作空间涉及到食品安全、卫生及环境保护,而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设计以内壳1d的内部构筑一个密闭的炒菜机工作空间(烹饪腔体),将接触食材的主要烹饪设备置于烹饪腔体的密闭空间内,并在烹饪腔体内部设置喷淋件对烹饪设备进行冲洗,同时将辅助所述主要烹饪设备实现烹饪功能的辅助烹饪设备(包括配合其装置工作的电气、电路、电源及传输线、管道部件等均设于烹饪腔体外部)设于所述烹饪腔体外部。
其中,除了采用图61显示的烹饪腔体结构外,该烹饪腔体的结构还可以采用其他结构。例如,图67~图70显示了烹饪腔体100的另一种可选的结构。该烹饪腔体100的内部设有用于容纳炒锅(图未示)及炒锅翻转装置(图未示)的烹饪区2e以及位于所述烹饪区2e下方并用于容纳出菜装置(图未示)的出菜区3e(所述出菜区3位于所述烹饪区2e与所述烹饪腔体的底部之间),所述烹饪腔体100的底部开设有供落下到所述出菜区3e的污水排放出去的出菜区排污口4e,这样当有污水积聚到所述烹饪腔体100内的底部时,所述出菜区排污口4e就可以将所述烹饪腔体100内的底部的污水排放出去,从而可以让所述炒菜机的烹饪腔体内部保持卫生。
较佳地,请参见图67,所述烹饪腔体100的顶部设有用于安装可开闭的顶盖门板(图未示)的顶盖口5e。其中,当需要对所述烹饪腔体100内的装置(例如炒锅或炒锅翻转机构等)进行维护时,可以打开设于所述顶盖口5e处的所述顶盖门板。由此可见,通过在所述烹饪腔体100的顶部开设有用于安装所述顶盖门板的所述顶盖口5e,这样方便对所述炒菜机内的装置进行维护。优选地,请参见图67至图70,所述烹饪腔体100的底部还设有一为中空结构且用于将清洗所述炒锅时落下的污水排放到所述烹饪腔体100外的排水通道结构6e,所述排水通道结构6e的顶端开设有位于所述烹饪腔体100内并用于朝向所述炒锅的污水收集口7e,所述排水通道结构6e的底端开设有排水口8e。当需要清洗所述炒锅时,从所述炒锅落下的污水就会通过所述污水收集口7e流入到所述排水通道结构6e内并被所述排水通道结构6e导流到所述排水口8e排放出去。通过设置所述排水通道结构6e可以便于将清洗所述炒锅所产生的污水排放出去。理想地,所述排水通道结构6e包括一为漏斗状结构的导流壳,这样便于将从所述炒锅落下的污水导流到所述机壳外。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排水通道结构6e还可以为其他结构,例如所述排水通道结构6e可以为中空的且上下两端分别开设有所述污水收集口7e与所述排水口8e的圆柱体结构,或者所述排水通道结构6e可以为中空的且上下两端分别开设有所述污水收集口7e与所述排水口8e的倒金字塔结构等,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请参见图68,所述壳体1的底部还开设有供进水管(图未示)穿入所述壳体1的内部的进水管安装孔9,其中,通过所述进水管安装孔9穿入到所述壳体1的内部的所述进水管用于清洗所述炒锅。优选地,请参见图67与图69,构成所述烹饪腔体100的壳体1e的两侧分别设有一用于将用语控制所述炒锅翻转的炒锅工位控制装置安装在所述烹饪区2e中的第一安装孔10e。其中,较佳地,所述第一安装孔10e可以为所述壳体1e的两侧开设有的用于安装控制所述炒锅翻转的炒锅工位控制装置具有的转轴的转轴安装槽。所述安装槽10e还作为所述壳体的两侧开设有的用于安装驱动所述炒锅定向运动的所述炒锅升降装置具有的连接轴的炒锅升降安装槽,所述炒锅升降安装槽限定了所述炒锅的升降活动范围。所述烹饪腔体100的内部还设有位于所述烹饪区2e上方且用于容纳下料装置(图未示)的下料区11e,且构成所述烹饪腔体100的壳体1e的两侧分别设有一用于将所述下料装置安装在所述下料区11e中的第二安装孔12e。其中,较佳地,所述第二安装孔12e可以为所述壳体1e的两侧开设有的用于安装所述下料装置所具有的转轴的下料转轴安装槽。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二安装孔12e还可以为所述壳体1e的两侧边的内侧壁上设有的用于安装所述下料装置的安装架或者是安装板等,在此不做具体限定。进一步地,请参见图67,构成所述烹饪腔体100的所述壳体1e的第一侧边开设有一用于安装可开闭的门板(图未示)的安装口,且所述安装口的左侧、右侧与底侧均设有密封条14e。其中,当需要对炒锅进行人工清洗时或对所述烹饪腔体100的内部的装置进行维护时可以打开所述安装口处设有的所述门板。此外,通过在所述安装口处设有所述密封条14e,这样可以在所述门板闭合时所述密封条14e可以更好地密封住所述门板与所述壳体1之间的缝隙,从而可以使得所述烹饪腔体100具有更好地密封性,进而保证外部的杂物(例如灰尘)不容易进入到所述烹饪腔体100的内部。所述第一侧边的上端部还设有位于所述安装口的上方的并用于安装人机界面装置(图未示)的第三安装位15e。其中,具体地,所述第三安装位15e可以为所述第一侧边的上端部所开设有的用于容纳所述人机界面的安装槽,或者所述第三安装位15e可以为所述第一侧边的上端部所设有的用于安装所述人机界面的安装板等,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可见,图67~图70显示的烹饪腔体100在前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可见,通过在所述烹饪腔体100的底部开设有所述出菜区排污口4e,这样当有污水积聚到所述烹饪腔体100内的底部时,所述出菜区排污口4e就可以将所述烹饪腔体100内的底部的污水排放出去,从而可以让所述炒菜机机壳的内部更卫生。
可见,在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中,本发明提供的炒菜机通过在外壳内部设置内壳,并在内壳构建一个密封的烹饪腔体,将接触食材的主要烹饪设备置于烹饪腔体的密闭空间内,并在烹饪腔体内部设置喷淋件对烹饪设备进行冲洗,同时将辅助所述主要烹饪设备实现烹饪功能的辅助烹饪设备(包括配合其装置工作的电气、电路、电源及传输线、管道部件等均设于烹饪腔体外部)设于所述烹饪腔体外部,从而保证食品安全和环境卫生。另外,本发明提供的炒菜机基于密封设置的烹饪腔体,将各功能部件以密封的烹饪腔体为核心组合成一体,将下料装置、炉体装置、锅盖装置等直接接触食材的主要烹饪设备设于烹饪腔体的密闭空间内,并在烹饪腔体内部设置喷淋件对烹饪设备进行冲洗,从而水、烟气阻隔在这个密封烹饪腔体内部,将冲洗后的水进行处理后统一排放以及避免油烟排放污染环境。
下面进一步描述本发明提供的炒菜机如何基于将各功能部件以密封的烹饪腔体为核心组合成一体。参考图71~图79,所述炒菜机包括外壳1f以及设于所述外壳内部的内壳2f,所述内壳2f的腔体内部形成所述密封的烹饪腔体100。其中,以内壳2f构建的烹饪腔体的具体结构可以参考前面相关实施例的描述,在此省略。所述炒菜机将包括下料装置10f、炒锅装置20f、锅盖装置30f和出菜装置40f的主要烹饪设备设于密封的所述烹饪腔体100内部,并将辅助所述主要烹饪设备实现烹饪功能的辅助烹饪设备设于所述烹饪腔体100外部且置于由所述外壳1f和内壳2f之间形成的空间区域中。所述炒锅装置20f包括炒锅以及用于承载并对所述炒锅进行加热的炉体装置、控制所述炒锅旋转的炒锅翻炒装置以及驱动所述炒锅翻转的炒锅工位控制装置等,具体结构和功能请参考前面相关描述。所述辅助烹饪设备包括油烟处理装置50f、辅料装置60f、垃圾处理器70f、炒锅升降装置80f、炒锅工位变换电机100f和炒锅工位检测装置200f、下料装置工位变换电机300f和下料装置工位检测装置400f、电气、电路、电源及传输线以及管道部件。
所述外壳1f包括左机架11f和右机架12f,通过所述左机架11f、右机架12f与所述内壳2f连接以将所述内壳2f固定在所述外壳1f内部。具体的,所述内壳2f的两侧壁顶部设有连接上沿口201f1所述左右机架的顶部分别设有对应与所述连接上沿口201f连接的第一连接孔位101f。所述内壳2f的前端面2008f两侧分别设有设有连接前沿口202f,所述左右机架的侧部分别设有对应与所述连接前沿口202f的第二连接孔位102f。通过所述连接上沿口201f和第一连接孔位101f的匹配连接,以及所述连接前沿口202f和第二连接孔位102f的匹配连接,从而将所述带有所述密封的烹饪腔体的内壳2f固定在所述左机架11f和右机架12f上。所述左右机架分别设有下料装置安装位111f,所述下料装置安装位111f分别对应所述内壳2f上用于将所述下料装置安装在所述下料区的下料机构安装孔211f。设于在烹饪腔体内的下料区的下料机构通过支架/转轴分别穿过所述内壳2f的安装孔211f和左右机架上的下料装置安装位111f,并与分别设在下料装置安装位111f上的下料装置工位变换电机300f和下料装置工位检测装置400f连接。所述左右机架分别设有炒锅装置安装位112f,所述炒锅装置安装位112f分别对应所述内壳2f上用于将所述炒锅装置20f安装在所述烹饪区的安装槽212f。设于在烹饪腔体内的烹饪区的炒锅装置通过支架/转轴分别穿过所述内壳2f的安装槽212f和炒锅装置安装位112f,并与分别设在炒锅装置安装位112f上的炒锅工位变换电机100f和炒锅工位检测装置200f。另外,所述左右机架上的炒锅装置安装位112f还用于安装固定用于控制所述炒锅在烹饪区中做定向移动的炒锅升降装置80f,另外,靠近所述炒锅装置安装位112f还设有用于设置炒锅升降限位传感器801f的安装位。
所述外壳1f还包括分别与所述左右机架连接固定的底板13f、左右侧板(图未示)以及后板14f,所述外壳1f还包括用于开合所述内壳2f的菜盒导入口2000f和出菜口2001f的中门板15f、用于开合所述内壳2f的顶盖口2002f的顶盖门板16f以及用于开合所述内壳2f与所述底板13f之间构成的容置辅料装置60f的辅料区的辅料仓门板17f。所述顶盖门板16f与所述内壳2f的顶端面2007f接触位置设有密封条161f,所述中门板15f、辅料仓门板17f与所述内壳2f的前端面2008f接触位置对应设有密封条151f和密封条171f,以实现密封,保证烹饪腔体内部的密封性。可以理解的,所述中门板15f和所述辅料仓门板17f可一体成型。另外,所述内壳2f的前端面2008f的上部设有人机面板安装位500f,用于安装人机操控面板5001f,这样方便用户对所述人机操控面板5001f的操作。
另外,所述炒菜机还在所述烹饪腔体内部设置能够对主要的烹饪设备进行冲洗的喷淋件,其中,包括设于烹饪腔体内的顶部的对下料装置进行直接冲洗的下料装置喷淋件91f,以及设于烹饪腔体内的侧部或底部对炒锅内部进行直接冲洗的炒锅喷淋件92f。关于下料装置喷淋件91f和炒锅喷淋件92f的具体结构以及工作原理请参考前面相关描述。
所述油烟处理装置50f置于所述外壳1f和内壳2f之间且位于所述内壳2f的后端面的上部,所述油烟处理装置50f通过油烟管道501f与所述烹饪腔体100的内部连通(具体为与所述烹饪腔体内部的炒锅装置连通,所述内壳2f在设置锅盖的位置设有油烟处理出口1000f),烹饪腔体内(以及炒锅内)的油烟通过该油烟处理出口1000f排出以通过油烟处理装置50f进行油烟处理。可以理解的,该内壳2f还可以在其他位置设置与所述油烟处理装置50f的腔体油烟出口(图未示)以将烹饪腔体内部的油烟直接通过腔体油烟出口排放到油烟处理装置50f进行油烟处理。另外,该油烟处理装置50f的油烟出口也可以设置为与所述烹饪腔体内部连通,从而将经过油烟处理装置50f处理后的油烟重新返回到烹饪腔体中进行循环处理以实现油烟气体的零排放。所述油烟处理装置50f可以采用的具体结构和处理过程请参考上述相关描述。所述辅料装置60f设于形成所述烹饪腔体100的内壳的下方且远离所述烹饪腔体100的底部开口(底部开口连接垃圾处理器70f),所述辅料装置60f包括辅料瓶,每一所述辅料瓶通过辅料管和辅料泵与所述烹饪腔体内部的炒锅连通(具体通过连通锅盖的连接管,具体结构和实现方式请参数前面相关描述)。所述辅料装置通过添加泵,用辅料管连接辅味料瓶由锅盖处的添加通道向炒锅内添加辅味料,在炒菜的整个过程中均可进行添加。所述垃圾处理器70f设于形成所述烹饪腔体100的内壳2f的下方,并通过垃圾处理器连接件701f与所述烹饪腔体100的底部开口密封连接。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互相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55)

1.一种封闭式烹饪腔体,适用于炒菜机,其特征在于,利用中空的壳体形成密封的所述烹饪腔体,所述烹饪腔体内部设有容纳主要烹饪设备的工作空间,所述壳体上对应所述主要烹饪设备设有连通所述烹饪腔体内部和外部的连通口,置于所述烹饪腔体外部的辅助烹饪设备通过对应的所述连通口连接设于所述烹饪腔体内部的主要烹饪设备以实现烹饪功能;所述主要烹饪设备包括炒锅以及用于闭合或打开所述炒锅的锅盖,所述锅盖设有排烟口,所述炒锅在闭合烹饪过程中产生的油烟通过所述排烟口排出,逸出到所述烹饪腔体内的油烟在所述炒锅打开时通过所述排烟口排出;
所述辅助烹饪设备包括用于驱动所述炒锅在所述烹饪腔体的内部的烹饪区内做升降运动的炒锅升降装置,所述炒锅升降装置控制所述炒锅朝所述锅盖定向移动以实现炒锅的闭合;
所述炒锅升降装置包括主驱动丝杆、副驱动丝杆、驱动电机、同步转动组件以及两个移动连接件;两个所述移动连接件用于与所述炒锅的两侧连接;所述主驱动丝杆的第一端与其中一个所述移动连接件连接,所述副驱动丝杆的第一端与另一个所述移动连接件连接;所述主驱动丝杆的第二端通过所述同步转动组件与所述副驱动丝杆的第二端连接;所述驱动电机用于驱动所述主驱动丝杆转动;其中,所述主驱动丝杆和所述副驱动丝杆保持平行设置;所述驱动电机驱动主驱动丝杆转动,同时通过同步转动组件带动副驱动丝杆转动,所述驱动电机转动会同时驱动主驱动丝杆和副驱动丝杆转动,所述主驱动丝杆和副驱动丝杆分别将转动转化为直线运动带动炒锅的左右两侧同步前后运动;所述炒锅升降装置还包括固定在炒菜机内部并且相互平行的两条直线滑轨;两个所述移动连接件一一对应地活动设置在两条所述直线滑轨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闭式烹饪腔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口设有密封件以密封所述烹饪腔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闭式烹饪腔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要烹饪设备包括炒锅装置,所述烹饪区位于所述烹饪腔体的内部的中部,用于容纳所述炒锅装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封闭式烹饪腔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炒锅装置包括所述炒锅、用于承载并对所述炒锅进行加热的炉体装置、控制所述炒锅旋转的炒锅翻炒装置以及驱动所述炒锅翻转的炒锅工位控制装置。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封闭式烹饪腔体,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烹饪腔体的所述壳体的两侧分别设有用于将所述炒锅装置安装在所述烹饪区中的安装槽。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封闭式烹饪腔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炒锅装置与所述安装槽的连接处设有密封圈。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封闭式烹饪腔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烹饪设备包括炒锅工位变换电机或/和炒锅工位检测装置,所述炒锅工位变换电机或/和炒锅工位检测装置分别通过所述安装槽与设于所述烹饪腔体内部的炒锅装置配合安装。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封闭式烹饪腔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还作为所述炒锅升降装置具有的连接轴的炒锅升降安装槽,所述炒锅升降安装槽限定了所述炒锅的升降活动范围。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封闭式烹饪腔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要烹饪设备包括下料装置,所述烹饪腔体的内部的上部位于所述烹饪区的上方设有容纳所述下料装置的下料区。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封闭式烹饪腔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装置包括用于装放食物配料的容料仓以及用于控制所述容料仓翻转的翻转机构。
11.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封闭式烹饪腔体,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烹饪腔体的所述壳体的两侧分别设有用于将所述下料装置安装在所述下料区中的安装孔。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封闭式烹饪腔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装置与所述安装孔的连接处设有密封圈。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封闭式烹饪腔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烹饪设备包括下料装置工位变换电机或/和下料装置工位检测装置,所述下料装置工位变换电机或/和下料装置工位检测装置分别通过所述安装孔与设于所述烹饪腔体内部的下料装置配合安装。
14.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封闭式烹饪腔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要烹饪设备还包括出菜装置,所述烹饪腔体的内部位于所述烹饪区的下方设有容纳所述出菜装置的出菜区。
1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封闭式烹饪腔体,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烹饪腔体的壳体前端面对应所述烹饪区设有观察口,所述观察口的外侧设有能够开合的门板,所述门板与壳体的相接处设有密封条。
16.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封闭式烹饪腔体,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烹饪腔体的壳体侧部对应所述下料区设有菜盒导入口;所述菜盒导入口的外侧设有能够开合的门板,所述门板与壳体的相接处设有密封条。
1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封闭式烹饪腔体,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烹饪腔体的壳体侧部对应所述出菜区设有出菜口,所述出菜口的外侧设有能够开合的门板,所述门板与壳体的相接处设有密封条。
1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封闭式烹饪腔体,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烹饪腔体的所述壳体的顶部设有用于安装可开闭的顶盖板的顶盖口,所述顶盖板与壳体的相接处设有密封条。
19.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封闭式烹饪腔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区、烹饪区和出菜区依次连通。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封闭式烹饪腔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区、烹饪区和出菜区中对应设置的下料装置、炒锅装置以及出菜装置相互配合设置以完成下料、加热烹饪和出菜过程。
21.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封闭式烹饪腔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腔体内部设有的所述工作空间也作为油烟排放聚集空间,设于所述烹饪腔体内部的主要烹饪设备在烹饪中产生的油烟聚集在所述烹饪腔体内部。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封闭式烹饪腔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烹饪设备包括油烟处理装置,形成所述烹饪腔体的壳体侧部设置用于连接所述油烟处理装置的第一排气口,聚集到所述烹饪腔体内部的油烟气体通过所述第一排气口排出到所述油烟处理装置进行处理。
23.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封闭式烹饪腔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要烹饪设备还包括锅盖装置,所述锅盖装置包括所述锅盖,所述锅盖用于闭合或打开所述炒锅;第一排气口与所述锅盖上设有的所述排烟口对应设置。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封闭式烹饪腔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炒锅在闭合烹饪过程中产生的油烟通过所述第一排气口排出到油烟处理装置进行油烟处理;逸出到所述烹饪腔体内的油烟在所述炒锅打开时通过所述第一排气口排出到所述油烟处理装置进行油烟处理。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封闭式烹饪腔体,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烹饪腔体的壳体侧部或底部设有用于与所述油烟处理装置的出烟口连通的排气回流口,经过所述油烟处理装置处理后排出的油烟通过所述排气回流口进入到所述烹饪腔体的内部进行循环油烟处理以实现油烟的零排放。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封闭式烹饪腔体,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烹饪腔体的壳体侧部设置用于连接所述油烟处理装置的第二排气口,逸出到所述烹饪腔体内部的油烟气体以及通过所述排气回流口进入到所述烹饪腔体的内部的油烟气体通过所述第二排气口排出到所述油烟处理装置进行油烟处理。
27.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封闭式烹饪腔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腔体内部设有的所述工作空间也作为清洗空间,所述烹饪腔体内部设有用于对所述主要烹饪设备进行冲洗的喷淋件,所述烹饪腔体的底部设有用于连接排水口的开口以将所述喷淋件对所述烹饪设备进行冲洗后的水排出。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封闭式烹饪腔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件包括设于所述烹饪腔体的顶部并与所述下料装置相对的下料装置喷淋件,通过所述下料装置喷淋件对所述下料装置进行直接冲洗。
29.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封闭式烹饪腔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装置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与所述下料装置的腔体内部连通的开口;当通过所述下料装置喷淋件对所述下料装置冲洗时,所述下料装置喷淋件喷出的水通过所述下料装置的顶部开口对所述下料装置的腔体内部进行冲洗后,通过所述下料装置的底部开口流出。
30.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封闭式烹饪腔体,其特征在于,当通过所述下料装置喷淋件对所述下料装置进行冲洗时,驱动炒锅的锅口朝向所述下料装置喷淋件和下料装置,所述下料装置喷淋件喷出的水通过所述下料装置的顶部开口对所述下料装置的腔体内部进行冲洗后,通过所述下料装置的底部开口流出并通过所述炒锅的锅口落入到所述炒锅内,以对所述炒锅的内腔进行间接冲洗。
31.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封闭式烹饪腔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件包括设于所述烹饪腔体的侧部或者底部的炒锅喷淋件,驱动所述炒锅翻转到锅口与所述炒锅喷淋件相对时,通过所述炒锅喷淋件对所述炒锅的内腔进行直接冲洗。
32.如权利要求30或31所述的封闭式烹饪腔体,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喷淋件对所述炒锅的内腔进行冲洗过程中,所述炒锅在炒锅翻炒装置的驱动下绕自身的中轴线旋转以配合冲洗。
33.如权利要求30或31所述的封闭式烹饪腔体,其特征在于,当通过所述喷淋件对所述炒锅的内腔冲洗后,驱动所述炒锅翻转到锅口朝向所述烹饪腔体的底部开口的位置,从而将冲洗后的水倒出落入到所述烹饪腔体的底部开口以排出。
34.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封闭式烹饪腔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腔体的底部开口通过排水装置连接排水口,且所述烹饪腔体的底部开口与所述排水装置密封连接。
35.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封闭式烹饪腔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腔体的底部设有排水导向腔,所述排水导向腔的出口构成所述烹饪腔体的底部开口以连接所述排水口。
36.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封闭式烹饪腔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导向腔的出口通过垃圾处理器连接所述排水口,且所述排水导向腔的出口与所述垃圾处理器的入口密封连接。
37.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封闭式烹饪腔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装置喷淋件包括高压喷淋头,所述辅助烹饪设备包括顶部喷淋水管和顶部喷淋头开关,所述下料装置喷淋件通过所述顶部喷淋水管连接外部水源;所述顶部喷淋头开关用于控制所述下料装置喷淋件的开和关。
38.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封闭式烹饪腔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炒锅喷淋件包括高压喷头,所述辅助烹饪设备包括侧部喷淋水管和侧部喷淋头开关,所述炒锅喷淋件通过所述侧部喷淋水管连接外部水源;所述侧部喷淋头开关用于控制所述炒锅喷淋件的开和关。
39.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封闭式烹饪腔体,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炒锅喷淋件固定在所述烹饪腔体的侧部时,所述烹饪腔体的底部开口靠近设有所述炒锅喷淋件的侧部,且所述炒锅喷淋件设于所述烹饪腔体的底部开口的上方。
40.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封闭式烹饪腔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腔体的底部开设有供落下到出菜区的污水排放出去的出菜区排污口;或,所述烹饪腔体的底部设有出菜托盘和冲洗件,所述冲洗件设于所述出菜托盘的顶面的一端,所述出菜托盘的顶面从所述一端到另一端逐渐向下倾斜,所述出菜托盘的顶面的另一端与所述烹饪腔体的底部开口连接。
41.一种实现全封闭烹饪的炒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炒菜机包括如权利要求1~40任一项所述的封闭式烹饪腔体。
42.如权利要求41所述的炒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炒菜机包括外壳以及设于所述外壳内部的内壳,所述内壳的腔体内部形成密封的所述烹饪腔体。
43.如权利要求42所述的炒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炒菜机将包括下料装置、炒锅装置、锅盖装置和出菜装置的主要烹饪设备设于密封的所述烹饪腔体内部,并将辅助所述主要烹饪设备实现烹饪功能的辅助烹饪设备设于所述烹饪腔体外部且置于由所述外壳和内壳之间形成的空间区域中;所述炒锅装置包括炒锅以及用于承载并对所述炒锅进行加热的炉体装置、控制所述炒锅旋转的炒锅翻炒装置以及驱动所述炒锅翻转的炒锅工位控制装置。
44.如权利要求43所述的炒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烹饪设备包括炒锅工位变换电机和炒锅工位检测装置,所述炒锅工位变换电机和炒锅工位检测装置分别设于所述内壳的两侧壁的中间部位,并分别与设于所述烹饪腔体内部的炒锅装置配合安装。
45.如权利要求44所述的炒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烹饪设备包括下料装置工位变换电机和下料装置工位检测装置,所述下料装置工位变换电机和下料装置工位检测装置分别设于所述内壳的两侧壁的上部位置,并分别与设于所述烹饪腔体内部的下料装置配合安装。
46.如权利要求44所述的炒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烹饪设备包括油烟处理装置,所述油烟处理装置位于所述内壳的后壁的上部位置,所述油烟处理装置通过油烟管道与所述烹饪腔体内部对应所述锅盖的位置设置的第一排气口连接。
47.如权利要求44所述的炒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烹饪设备包括辅料装置,所述辅料装置设于形成所述烹饪腔体的内壳的下方且远离所述烹饪腔体的底部开口,所述辅料装置包括辅料瓶,每一所述辅料瓶通过辅料管和辅料泵与所述锅盖的排烟口连通。
48.如权利要求44所述的炒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烹饪设备包括垃圾处理器,所述垃圾处理器设于形成所述烹饪腔体的内壳的下方并与所述烹饪腔体的底部开口密封连接。
49.如权利要求44~48任一项所述的炒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烹饪设备还包括电源、传输线以及管道部件。
50.如权利要求44所述的炒菜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左右机架,通过所述左右机架与所述内壳连接以将所述内壳固定在所述外壳内部。
51.如权利要求50所述的炒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的两侧壁顶部设有连接上沿口,所述左右机架的顶部分别设有对应与所述连接上沿口连接的第一连接孔位;所述内壳的前壁两侧分别设有连接前沿口,所述左右机架的侧部分别设有对应与所述连接前沿口的第二连接孔位。
52.如权利要求51所述的炒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分别与所述左右机架连接固定的底板、左右侧板以及后板,所述外壳还包括用于开合所述内壳的菜盒导入口和出菜口的中门板、用于开合所述内壳的顶盖口的顶盖门板以及用于开合所述内壳与所述底板之间构成的容置辅料装置的辅料区的辅料仓门板。
53.如权利要求52所述的炒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门板和所述辅料仓门板可一体成型。
54.如权利要求50所述的炒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机架分别设有下料装置安装位和炒锅装置安装位,所述下料装置安装位和炒锅装置安装位分别对应所述内壳上用于将所述下料装置安装在下料区的安装孔以及用于将所述炒锅装置安装在烹饪区的安装槽。
55.如权利要求54所述的炒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烹饪设备还包括所述炒锅升降装置,所述炒锅升降装置设于所述左右机架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炒锅装置安装位。
CN201880071176.2A 2017-11-03 2018-11-05 一种封闭式烹饪腔体及炒菜机 Active CN11131526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081136X 2017-11-03
CN201711081136.XA CN107894015B (zh) 2017-11-03 2017-11-03 一种烹饪设备的油烟处理系统
CN201711081145.9A CN107928382B (zh) 2017-11-03 2017-11-03 一种智能炒菜机
CN2017110814955 2017-11-03
CN2017110811459 2017-11-03
CN2017110835222 2017-11-03
CN201711081495.5A CN107647767A (zh) 2017-11-03 2017-11-03 全自动炒菜机
CN2017110814936 2017-11-03
CN2017214590450 2017-11-03
CN201711081493.6A CN107822480B (zh) 2017-11-03 2017-11-03 一种智能炒菜机
CN201711083522.2A CN107713716B (zh) 2017-11-03 2017-11-03 一种全自动炒菜机
CN201721459045.0U CN208693013U (zh) 2017-11-03 2017-11-03 一种炒菜机机壳及炒菜机
PCT/CN2018/113942 WO2019086027A1 (zh) 2017-11-03 2018-11-05 一种封闭式烹饪腔体及炒菜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15263A CN111315263A (zh) 2020-06-19
CN111315263B true CN111315263B (zh) 2022-09-13

Family

ID=66331337

Famil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71120.7A Pending CN111315261A (zh) 2017-11-03 2018-11-05 一种烹饪设备的冲洗系统及实现全封闭烹饪的炒菜机
CN201880071170.5A Active CN111315262B (zh) 2017-11-03 2018-11-05 一种下料烹饪加热系统及全封闭式烹饪炒菜机
CN201880071177.7A Active CN111315264B (zh) 2017-11-03 2018-11-05 一种封闭式烹饪系统及炒菜机
CN201880071176.2A Active CN111315263B (zh) 2017-11-03 2018-11-05 一种封闭式烹饪腔体及炒菜机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71120.7A Pending CN111315261A (zh) 2017-11-03 2018-11-05 一种烹饪设备的冲洗系统及实现全封闭烹饪的炒菜机
CN201880071170.5A Active CN111315262B (zh) 2017-11-03 2018-11-05 一种下料烹饪加热系统及全封闭式烹饪炒菜机
CN201880071177.7A Active CN111315264B (zh) 2017-11-03 2018-11-05 一种封闭式烹饪系统及炒菜机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2) US20200297160A1 (zh)
EP (2) EP3705000B1 (zh)
JP (2) JP7062214B2 (zh)
KR (2) KR102408672B1 (zh)
CN (4) CN111315261A (zh)
WO (4) WO201908602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320243B1 (ko) * 2019-12-11 2021-11-05 와이즈 브라더스 주식회사 회전형 조리 장치
CN112043595B (zh) * 2020-08-25 2022-04-08 北京英茂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清洗有孔包衣锅设备
CN112664991B (zh) * 2021-01-12 2023-06-20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洗涤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集成灶
KR102258933B1 (ko) * 2021-03-16 2021-06-02 신스타프리젠츠 주식회사 조리장치
CN113273880A (zh) * 2021-04-30 2021-08-20 轻工业杭州机电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全自动炒菜机
CN113397395B (zh) * 2021-07-08 2023-04-25 万杰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即食面条制售机水汽循环系统
CN113545676B (zh) * 2021-08-26 2022-05-20 上海发现者机器人集团有限公司 锥形旋转多路分时配送装置
KR102578252B1 (ko) * 2023-04-27 2023-09-13 (주)케이아이테크노 Ai 행동분석 기반 조리로봇

Family Cites Families (7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06118A (en) * 1977-06-06 1978-08-08 Hobart Corporation Food processing apparatus
IT1202549B (it) * 1987-02-13 1989-02-09 Valerio Falavigna Distributore automatico di cibi fritti con depuratore dei fumi di cottura
CN2039538U (zh) * 1988-06-21 1989-06-21 李永太 一种锅盖
US4919950A (en) * 1988-07-27 1990-04-24 Larry B. Harvey Computer controlled, fully automatic, short-order wok cooking system for preparing stir-fried Chinese food
JP3208854B2 (ja) * 1992-08-13 2001-09-17 大日本インキ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紫外線硬化型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光ファイバー
JP3273908B2 (ja) * 1997-09-30 2002-04-15 パーキテック株式会社 高周波誘導加熱式食品加熱装置
US6112645A (en) * 2000-02-16 2000-09-05 Chang; Shien-Fang Automatic cooking machine
CN2493122Y (zh) * 2001-07-13 2002-05-29 李玮 全自动烹饪机
US20040173103A1 (en) * 2003-03-04 2004-09-09 James Won Full-automatic cooking machine
CN1237930C (zh) * 2003-06-06 2006-01-25 罗毅 自动烹饪机
CN2618536Y (zh) 2003-06-06 2004-06-02 罗毅 自动烹饪机
ES2315705T3 (es) * 2003-08-08 2009-04-01 Alto-Shaam, Inc. Horno que incluye ensamblaje de ahumado en combinacion con uno o mas ensamblajes adicionales de preparacion de alimentos.
CN1590853A (zh) * 2003-08-25 2005-03-09 程祥生 油烟吸除器
CN100506128C (zh) * 2003-10-17 2009-07-01 刘小勇 一种自动投料的智能化烹调方法
JP5026081B2 (ja) 2003-10-17 2012-09-12 リュウ、シャオユウ インテリジェント化調理方法
US8276505B2 (en) * 2004-02-18 2012-10-02 David Benjamin Buehler Food preparation system
JP3921478B2 (ja) 2004-10-05 2007-05-30 精宏機械株式会社 炊飯水交換装置とそれを用いる炊飯システム
JP5319922B2 (ja) * 2004-11-22 2013-10-16 リュウ、シャオユウ インテリジェント化調理方法
FR2887420B1 (fr) * 2005-06-22 2007-07-27 Seb Sa Cuiseur a panier de cuisson mobile, comportant un detecteur de debut de cuisson
CN201055262Y (zh) 2006-01-06 2008-05-07 李卫红 全自动烹饪机器人系统
CN101238954B (zh) * 2007-02-07 2011-12-28 蒋克亮 新型炒菜机
CN201022612Y (zh) * 2007-02-07 2008-02-20 蒋克亮 可自动清洗的烹饪机
CN201348300Y (zh) * 2008-11-18 2009-11-18 赖小欣 环保型家庭用油烟净化装置
CN201533754U (zh) * 2009-11-06 2010-07-28 李京生 新型炒菜机
CN101716047B (zh) * 2009-11-06 2012-06-06 李京生 一种炒菜机
CN101718448B (zh) 2009-12-31 2012-11-07 陈艺强 一种冷凝式吸油烟机
EP2702328A2 (en) * 2011-04-27 2014-03-05 Electrolux Home Products, Inc. High efficiency range
CN103126536B (zh) * 2013-02-28 2015-07-15 许锦标 适用于全自动炒菜机的锅盖控制装置
CN103284583B (zh) 2013-02-28 2015-05-06 许锦标 适用于全自动炒菜机的自动上料装置
CN203168901U (zh) 2013-02-28 2013-09-04 许锦标 适用于全自动炒菜机的锅盖控制装置
CN103126513B (zh) * 2013-02-28 2015-05-06 许锦标 适用于全自动炒菜机的洗锅装置
CN103110340B (zh) * 2013-02-28 2015-07-22 许锦标 适用于全自动炒菜机的自动加调味料装置
CN103126515B (zh) 2013-02-28 2016-01-20 许锦标 可编程控智能炒菜机
CN203302843U (zh) * 2013-02-28 2013-11-27 许锦标 适用于全自动炒菜机的自动上料装置
CN103110339B (zh) 2013-02-28 2015-09-23 许锦标 适用于全自动炒菜机的炒锅装置
CN203302842U (zh) 2013-02-28 2013-11-27 许锦标 可编程控制智能炒菜机
CN203302879U (zh) * 2013-02-28 2013-11-27 许锦标 适用于全自动炒菜机的洗锅装置
US10364992B2 (en) * 2013-09-05 2019-07-30 Alto-Shaam, Inc. Ventless oven hood for combination oven providing rapid access
CN103494502B (zh) * 2013-09-30 2015-10-28 沈志敏 自动炒菜机
CN203576262U (zh) * 2013-10-12 2014-05-0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烹饪装置
US10058213B2 (en) * 2013-11-06 2018-08-28 Lucien Fauteux Automated self-contained cooking assembly
CN104814653A (zh) * 2014-01-30 2015-08-05 深圳市繁兴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辐射进行辅助加热的炒菜设备
CN103876640A (zh) * 2014-02-18 2014-06-25 陆新田 自动炒菜机的锅盖机构
CN103976640B (zh) * 2014-06-06 2016-08-24 中山市韩科电器有限公司 具有煎炒功能的电饭煲
CN104019480A (zh) * 2014-06-11 2014-09-03 许锦标 适用于全自动炒菜机的油烟处理装置
CN104257257B (zh) * 2014-10-30 2018-08-24 阮自恒 自动翻菜的无油烟锅
CN204274111U (zh) 2014-11-13 2015-04-22 筷子兄弟科技有限公司 可吸油烟烹饪设备
CN104433821A (zh) * 2014-11-13 2015-03-25 筷子兄弟科技有限公司 自动抽油烟烹饪设备及其方法
CN105686016A (zh) 2014-11-26 2016-06-22 崔晓萌 一种食品加工工作台
CN204654568U (zh) * 2015-03-31 2015-09-23 许锦标 适用于全自动炒菜机的自动上料装置
CN104757883B (zh) * 2015-03-31 2018-06-15 深圳市创新先进科技有限公司 适用于全自动炒菜机的自动上料装置
CN105286489B (zh) * 2015-12-07 2017-07-18 徐宁宁 全能厨艺机
CN105342365B (zh) * 2015-12-16 2018-05-15 张耿 一种炒菜机器人
CN105662107B (zh) 2015-12-30 2017-11-28 翟东梅 一种封闭吸油烟自动炒菜装置
CN105433759B (zh) * 2015-12-30 2017-09-19 温州市锦膳佳环保厨房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炒菜机
CN105459127B (zh) 2015-12-31 2017-10-10 葛武 一种烹饪机器人
CN205548288U (zh) 2016-01-22 2016-09-07 姚孝军 自动炒菜机
WO2017132818A1 (zh) * 2016-02-02 2017-08-10 深圳市南博万设备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全自动烹饪锅
CN205903161U (zh) * 2016-04-14 2017-01-25 深圳市创新先进科技有限公司 嵌入式智能炒菜机
CN105832139B (zh) * 2016-04-29 2023-09-26 长治市潞安合力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智能厨房全自动烹调设备
CN206152542U (zh) 2016-05-31 2017-05-10 德清华梦木制品有限公司 排烟管净化器的鼓风喷雾净化机构
CN105942136B (zh) 2016-06-08 2023-04-28 赵星 一种用于多行业的全自动物料炒制装置
CN106166026B (zh) * 2016-08-18 2018-03-06 叶宗次 一种四驱烹饪炒菜机及炒锅
CN106322475A (zh) 2016-08-28 2017-01-11 彭心倩 一种吸油烟装置和抵近式吸油烟方法
CN206260717U (zh) * 2016-11-25 2017-06-20 重庆龙鼎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扁形茶炒制机
JP3208854U (ja) 2016-11-25 2017-02-23 振源 呂 調理装置
CN106618161A (zh) 2016-12-30 2017-05-10 延健磊 一种基于模块化的智能炒菜设备
US11147418B2 (en) * 2017-04-07 2021-10-19 Henny Penny Corporation Automated fryer
CN107019411B (zh) * 2017-05-10 2022-06-28 佛山市顺德区龙江镇旗龙电器有限公司 多功能炒菜机
CN107028478B (zh) * 2017-06-08 2018-10-16 谢志强 智能烹饪系统
CN107099411A (zh) * 2017-07-05 2017-08-29 泸州市润达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上甑设备及其系统
CN107647767A (zh) * 2017-11-03 2018-02-02 深圳市创新先进科技有限公司 全自动炒菜机
CN107928382B (zh) * 2017-11-03 2019-12-24 上海爱餐机器人(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炒菜机
CN107822480B (zh) * 2017-11-03 2019-09-20 上海爱餐机器人(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炒菜机
CN110671732B (zh) * 2017-11-03 2021-07-02 上海爱餐机器人(集团)有限公司 烹饪设备的油烟处理系统
CN107713716B (zh) * 2017-11-03 2020-04-21 上海爱餐机器人(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全自动炒菜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9086026A1 (zh) 2019-05-09
JP7062214B2 (ja) 2022-05-06
WO2019086027A1 (zh) 2019-05-09
EP3689195A1 (en) 2020-08-05
CN111315262B (zh) 2022-08-09
EP3705000A4 (en) 2021-08-11
CN111315264A (zh) 2020-06-19
KR102355545B1 (ko) 2022-02-08
KR20200075821A (ko) 2020-06-26
CN111315261A (zh) 2020-06-19
KR20200071727A (ko) 2020-06-19
US20200297160A1 (en) 2020-09-24
JP7016553B2 (ja) 2022-02-07
EP3689195A4 (en) 2021-08-04
EP3705000B1 (en) 2023-12-20
US11920799B2 (en) 2024-03-05
EP3705000A1 (en) 2020-09-09
WO2019086029A1 (zh) 2019-05-09
EP3689195B1 (en) 2023-10-18
JP2021501644A (ja) 2021-01-21
CN111315264B (zh) 2022-02-15
CN111315262A (zh) 2020-06-19
JP2021502142A (ja) 2021-01-28
KR102408672B1 (ko) 2022-06-14
WO2019086028A1 (zh) 2019-05-09
CN111315263A (zh) 2020-06-19
US20200271327A1 (en) 2020-08-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315263B (zh) 一种封闭式烹饪腔体及炒菜机
CN111316042B (zh) 一种油烟处理系统及实现全封闭烹饪的炒菜机
CN110801146B (zh) 智能炒菜机
CN109310262B (zh) 一种水槽式洗碗机
CN210204409U (zh) 一种全自动炒菜机
KR20180088205A (ko) 싱크대
CN209789794U (zh) 一种具有可拆卸碗篮组件的洗碗机
CN208973306U (zh) 一种智能炒菜机
KR102411433B1 (ko) 세척 기능이 구비된 에어 프라이어
CN212005799U (zh) 多功能集成厨房加工平台
CN213599451U (zh) 智能油烟处理系统及集成式智能厨房
CN220557955U (zh) 电器设备
CN116876619A (zh) 烘干水槽及其控制方法
CN113974520A (zh) 一种洗碗机和烤箱一体机
CN110720871A (zh) 一种烹调加热炉
CN117678913A (zh) 一种全自动智能打蛋煎蛋机器人
RU2049420C1 (ru) Способ обработки загрязненной посуды и ее хранения и кухонный буфет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A closed cooking chamber and fryer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018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913

Pledgee: Industrial Bank Co.,Ltd. Shanghai Hongkou sub branch

Pledgor: SHANGHAI AICAN ROBOT (Group)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3310000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