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973781B - 饰品用紧固部件、饰品用紧固件以及饰品 - Google Patents

饰品用紧固部件、饰品用紧固件以及饰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973781B
CN110973781B CN201910892205.8A CN201910892205A CN110973781B CN 110973781 B CN110973781 B CN 110973781B CN 201910892205 A CN201910892205 A CN 201910892205A CN 110973781 B CN110973781 B CN 11097378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movable
fastening member
coupling
side coup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89220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973781A (zh
Inventor
土桥秀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esif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esif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esifu Co ltd filed Critical Gesifu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9737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737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9737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7378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3/00Hook or eye fasteners
    • A44B13/0029Hook or eye fasten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way of fastening to the support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CPERSONAL ADORNMENTS, e.g. JEWELLERY; COINS
    • A44C5/00Bracelets; Wrist-watch straps; Fastenings for bracelets or wrist-watch straps
    • A44C5/18Fasteners for straps, chains or the like
    • A44C5/20Fasteners for straps, chains or the like for open straps, chains or the like
    • A44C5/2019Hooks
    • A44C5/2033Hooks provided with pivoting closure mea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CPERSONAL ADORNMENTS, e.g. JEWELLERY; COINS
    • A44C5/00Bracelets; Wrist-watch straps; Fastenings for bracelets or wrist-watch straps
    • A44C5/18Fasteners for straps, chains or the like
    • A44C5/20Fasteners for straps, chains or the like for open straps, chains or the like
    • A44C5/2019Hooks

Landscapes

  • Adornments (AREA)
  • Clamps And Clips (AREA)
  • Buckles (AREA)
  • Hooks, Suction Cups, And Attachment By Adhesive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饰品用紧固部件、饰品用紧固件以及饰品。饰品用紧固部件(20),其与被连结部可分离地连结,并且具有:基座部(21),其与饰品(1)的一部分连接;以及可动部(31),其可旋转地支持于基座部(21),并且通过旋转使紧固部件(20)开合。基座部(21)的基座侧连结部(26)相对于与饰品(1)的一部分连接的基座部(21)的连接部分,配置于基座部(21)的长度方向上的相反一侧。在可动部(31)配置于闭合紧固部件(20)的闭合位置时,可动部(31)的可动侧连结部(35)的内周部或外周部与基座部的基座侧连结部(26)的外周部或内周部相互接触或对置,并且基座侧连结部(26)的一部分与可动侧连结部(35)的一部分在基座部(21)的长度方向上相互重叠。

Description

饰品用紧固部件、饰品用紧固件以及饰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饰品用紧固部件、饰品用紧固件以及饰品。
背景技术
以往,通过将链条部件、绳部件等线状部件挂在手腕、脖子上,来将手链、项链等饰品佩戴在身上。一般而言,饰品具备可分离地连结饰品的一部分的紧固部件。例如,有时在饰品的线状部件的一端部和另一端部安装有紧固件,其具备可相互分离地连结的一对紧固部件。
作为基于该方式的紧固件的形态,已知例如日本特开2008-36244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弹簧扣型的紧固件、日本特开平10-137016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2-19946号公报(专利文献3)等中记载的插入式类型以及螺纹式类型的紧固件等。其中,在大量的饰品中采用了弹簧扣型的紧固件。另外,作为其他类型的紧固件,还已知例如图16所示的中间弯折型的紧固件150、以及日本特开2000-166625号公报(专利文献4)中所记载的类型的紧固件。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3624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0-137016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2-19946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0-16662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现有的紧固件操作性较差。具体而言,例如在将饰品佩戴在身上时,或者将饰品从身上取下时等,有时为了进行紧固部件的开合,需要用指尖进行精细的操作。另外,在使形成紧固件的一对紧固部件相互连结时,例如需要进行以下精细的连结操作。在该连结操作中,首先,通过精细的操作打开一个紧固部件来形成较小的开口部(间隙)。在此基础上,使另一个紧固部件对准该较小的开口部插入。特别是在戴手链的情况下,有时必须仅用一只手来进行上述精细的操作。在戴项链的情况下,有时必须在无法直接看到的脖子的后侧进行上述精细的操作。
因此,在对安装于饰品的现有的紧固件进行操作时,使用者有时会感到难以操作紧固部件和紧固件,并且会感到麻烦。因此,现有的紧固件会使佩戴带有现有的紧固件的饰品的使用者感到不便。另外,例如在饰品的线状部件具备设计性的情况下,有时会由于紧固件的结构等而使线状部件的连续的设计性中断。其结果是,也会损害饰品的美观。
进一步地,在图16所示的中间弯折型的紧固件150的情况下,在将第一部件151与第二部件152连结时,需要使第一部件151的第一连结部151a穿过整个可动侧主体部152b而移动至支持部152a附近。但是,可动侧主体部152b的前端部是弯曲的。另外,为了容易进行可动侧主体部152b的旋转操作,突片部152c形成为从可动侧主体部152b突出。因此,中间弯折型的紧固件存在如下特有的缺点:由于第一连结部151a与第二部件152的较长的可动侧主体部152b或突片部152c之间的干涉,容易妨碍第一连结部151a移动到支持部152a。
另外,通常,为了使第一部件151难以挂在第二部件152的可动侧主体部152b上,有时会增大环状的第一连结部151a。但是,在该情况下,会妨碍紧固件150的小型化,特别是第一部件151的小型化。另外,也存在紧固件150大大损害饰品的美观的情况。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容易且顺利地进行紧固部件的开合操作、紧固件的连结操作以及分离操作的饰品用紧固部件。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饰品用紧固部件包括以下方面。即,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涉及的饰品用紧固部件,其特征在于,该饰品用紧固部件与被连结部可分离地连结,该饰品用紧固件具有:基座部,其与饰品的一部分连接;以及可动部,其可旋转地支持于所述基座部,并且通过所述旋转使所述紧固部件开合,所述基座部具有基座侧连结部,所述基座侧连结部相对于与所述饰品的一部分连接的所述基座部的连接部分,配置于所述基座部的长度方向上的相反一侧,所述可动部具有可动侧连结部,在所述可动部配置于闭合所述紧固部件的闭合位置时,所述可动侧连结部的内周部或外周部与所述基座侧连结部的外周部或内周部相互接触或对置,并且所述基座侧连结部的一部分与所述可动侧连结部的一部分在所述基座部的所述长度方向上相互重叠。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涉及的饰品用紧固件,具有作为上述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涉及的紧固部件的第一紧固部件、以及具备所述被连结部的第二紧固部件。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涉及的饰品,具备上述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涉及的紧固部件。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饰品用紧固部件,能够容易且顺利地进行紧固部件的开合操作、紧固件的连结操作以及分离操作。另外,能够稳定地维持紧固件的连结状态。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1中使用的紧固件的侧视图。
图2是从上表面侧观察图1所示的紧固件的俯视图。
图3是示意性地示出形成图1的紧固件的第一紧固部件与第二紧固部件分离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4是示意性地示出将图3所示的第二紧固部件暂时保持于第一紧固部件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5是示意性地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2中使用的紧固件的侧视图。
图6是图5所示的紧固件的俯视图。
图7是图5所示的VII-VII线的截面图。
图8是图5所示的VIII-VIII线的截面图。
图9是示出配置于图5所示的紧固件的扭簧的示意图。
图10是示意性地示出图5所示的紧固件的第一紧固部件打开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1是示意性地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3中使用的紧固件的侧视图。
图12是图11所示的紧固件的俯视图。
图13是示意性地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4中使用的紧固件的侧视图。
图14是图13所示的XIV-XIV线的截面图。
图15是图13所示的XV-XV线的截面图。
图16是示出现有的紧固件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示出具体的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另外,本发明不限于以下说明的各实施例的方式,只要具有与本发明实质上相同的结构且起到相同的作用效果,能够进行各种变形。
在以下的各实施例的说明中,在紧固件连结的状态下将线状部件的一端部和另一端部向相互分离的方向拉动时,将沿着该拉力的方向(换言之,沿着上述被拉动的线状部件的方向)作为紧固件的长度方向和前后方向。在该情况下,紧固部件的长度方向和前后方向是与紧固件的长度方向和前后方向平行的方向。例如,在本实施例1的情况下,在符号(数字)朝着正确方向的状态下观察图1时,该图1的纸面的左右方向为紧固件的前后方向。在本发明的紧固部件例如与饰品的不形成紧固件的部分可分离地连结的情况下,或者与饰品以外的部件可分离地连结的情况下,紧固部件的长度方向和前后方向为沿着向相互分离的方向拉动本发明的紧固部件和直接连结该紧固部件的一侧的部位时的拉动方向的方向。在该情况下,在饰品或饰品以外的部件中,连结紧固部件的部位为被连结部。
另外,将沿着与所述长度方向正交的平面和包含设置于紧固部件的可动部的旋转方向的平面之间的交线的方向,作为紧固件的高度方向和上下方向。在该情况下,在将具备紧固件的饰品以预定的正确的姿势佩戴在身上时,将上下方向上的紧固件靠近皮肤的方向作为下方,将紧固件远离皮肤的方向作为上方。紧固部件的高度方向和上下方向是与紧固件的高度方向和上下方向平行的方向。例如,在本实施例1中,图1的纸面的上下方向为紧固件的上下方向。
进一步地,将与紧固件的所述长度方向和所述高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作为紧固件的宽度方向和左右方向。该宽度方向和左右方向是与紧固部件的可动部的旋转轴平行的方向。在该情况下,紧固部件的宽度方向和左右方向是与紧固件的宽度方向和左右方向平行的方向。例如,在本实施例1中,图1的纸面的正反面方向为紧固件的左右方向。
在本说明书中,在从侧面观察时、从侧面观察紧固部件时、以及从侧面观察紧固件时的情况下,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则表示在本发明所涉及的紧固部件中,从可动部处于闭合位置时的紧固件的宽度方向上的侧面观察的状态。
实施例1
图1及图2是示意性地示出本实施例1的紧固件的侧视图及俯视图。图3是示出该紧固件的第一紧固部件与第二紧固部件相互分离的状态的立体图。图4是示出将第二紧固部件暂时保持于第一紧固部件的状态的立体图。
在本实施例1中,作为饰品的代表性的例子,对饰品是网球手链的情况进行说明。另外,本发明的饰品并不限定于网球手链,还包括网球手链以外的饰品。
本实施例1的网球手链1是佩戴于手腕的饰品。该网球手链1具有作为手链主体部分的链条状的线状部件5(以下,记为链条部件5)和安装于链条部件5的两端部的紧固件11。该紧固件11具有第一紧固部件20和第二紧固部件40。通过将第一紧固部件20和第二紧固部件40连结,能够将整个网球手链1保持为环状。本实施例1的第一紧固部件20是本发明所涉及的紧固部件的一个例子。
网球手链1的链条部件5具有多个小块部6和将相邻的两个小块部6之间连接起来的连结部件7。连结部件7可摆动地安装于小块部6。各小块部6分别具有形成为大致方筒状或大致圆筒状的小块主体部和固定于小块主体部的外表面部的未图示的宝石(例如钻石)。另外,本实施例1的链条部件5是本发明中的线状部件的具体例之一,本发明中的线状部件,只要能够在其两端部分别安装紧固件的第一紧固部件和第二紧固部件,也可以是绳部件等链条部件以外的具有可挠性的部件。
本实施例1的紧固件11由金属形成。该紧固件11的第一紧固部件20安装于链条部件5的一端部5a。第二紧固部件40安装于链条部件5的另一端部5b。第一紧固部件20与第二紧固部件40可相互分离地连结。
第一紧固部件20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基座部21和通过连结轴部30可旋转地支持于基座部21的可动部31(也称为旋转部)。基座部21固定连接于链条部件5。可动部31沿接近或远离基座部21的方向旋转。通过可动部31的旋转来开合第一紧固部件20。另外,基座部21延伸的基座部21的前后方向与第一紧固部件20的长度方向平行。
可动部31在第一紧固部件20被锁闭的闭合位置与全开位置之间以连结轴部30为中心可旋转地保持于基座部21。在此,闭合位置是指可动部31的后述的可动侧连结部35与基座部21的后述的基座侧连结部26抵接的位置。该闭合位置成为可动部31的锁闭方向侧的旋转极限位置。全开位置是指可动部31的后述的操作部34与基座部21的后述的旋转停止部24抵接,使第一紧固部件20成为最大程度地打开的状态的位置。全开位置成为可动部31的打开方向侧的旋转极限位置。
第一紧固部件20的基座部21具有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基座侧主体部22、从基座侧主体部22向上方延伸的基座侧支持部23、以及从基座侧主体部22的远离基座侧支持部23的位置弯曲成钩状或圆弧状地延伸的基座侧连结部26。进一步地,基座部21具有从基座侧主体部22朝着链条部件5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旋转停止部24和从旋转停止部24进一步延伸的第一连接部25。另外,在以下的记载中,有时将弯曲成钩状或圆弧状地延伸的状态仅表达为弯曲。
基座侧主体部22形成为宽度方向的尺寸为固定大小。为了适当地确保强度,该基座侧主体部22具有预定的厚度。在此,基座侧主体部22的厚度是指基座侧主体部22的上表面与下表面之间的上下方向的尺寸。
基座侧支持部23配置在基座侧主体部22的比前后方向的中央部更靠链条部件5侧的区域内。特别是,基座侧支持部23设置在基座侧主体部22的包括靠近第一连接部25一侧的端部的部分上。在此,基座侧主体部22的靠近第一连接部25一侧的端部为远离第二紧固部件40一侧的端部。基座侧支持部23具有在从侧面观察第一紧固部件20时(参照图1)呈圆弧状的上端部。另外,基座侧支持部23具有上下方向的尺寸朝着基座侧连结部26逐渐减小的部分。
基座侧支持部23的宽度方向的尺寸与基座侧主体部22的宽度方向的尺寸大致相同。在基座侧支持部23的左右方向的两侧的侧面部,分别形成有供设置于可动部31的连结轴部30插入的轴承凹部。可动部31的连结轴部30成为可动部31的旋转轴部。通过该基座侧支持部23的左右的轴承凹部与可动部31的连结轴部30的卡合,可动部31可旋转地支持于基座部21。在本发明中,基座侧支持部23是在从侧面观察第一紧固部件20时至少包括可动部31的设置有连结轴部30的范围的部分。特别是在本实施例1的情况下,基座侧支持部23包括从基座侧主体部22向上方延伸并具有圆弧状的上端部的部分。
旋转停止部24出于使可动部31的一部分抵接来限制可动部31的旋转范围的目的,从基座侧主体部22连续地延伸。该旋转停止部24的厚度比基座侧主体部22的厚度薄。旋转停止部24的宽度方向的尺寸大于基座侧主体部22的宽度方向的尺寸。
在旋转停止部24上设置有收容凹部24a。收容凹部24a设置于与可动部31的操作部34的位置对应的旋转停止部24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收容凹部24a形成为能够使旋转的可动部31的操作部34的一部分抵接并将其收容。特别是在本实施例1中,收容凹部24a以可动部31的旋转范围成为约90°的深度形成。在此,可动部31的旋转范围是指从上述闭合位置(参照图1)旋转至上述全开位置(参照图3及图4)的范围。
第一连接部25是固定连接于链条部件5的一端部5a的连接部分。该第一连接部25由矩形框状的薄板片形成。在第一连接部25上设置有与设置在小块部6的小块主体部内的内部空间的形状大致对应的开口窗部。第一连接部25从旋转停止部24连续地形成,并且具有与旋转停止部24相同的厚度和相同宽度方向的尺寸。链条部件5的一端部通过钎焊等熔敷方式固定于该第一连接部25。
另外,在本发明中,将基座部21的第一连接部25与链条部件5的一端部5a连接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也可以使用粘接剂将第一连接部25和链条部件5固定。另外,在本发明中,例如,也可以不设置第一连接部25地形成基座部,并通过熔敷或粘接等将链条部件5的一端部5a直接固定在基座部21的一部分,例如旋转停止部24或基座侧主体部22等上。在该情况下,在基座部21中,通过例如熔敷或粘接等来固定链条部件5的一端部的部位,成为基座部21中的与链条部件5的连接部分。
基座侧连结部26从基座侧主体部22的远离链条部件5一侧的端部朝着上侧的可动侧连结部35弯曲成钩状或圆弧状地延伸。基座侧连结部26的前端部向靠近基座侧支持部23的方向延伸。在此,基座侧连结部26的前端部是指基座侧连结部26中的与连结于基座侧主体部22一侧的端部相反一侧的端部。基座侧连结部26的宽度方向的尺寸与基座侧主体部22的宽度方向的尺寸大致相同。
在从侧面观察第一紧固部件20时(参照图1),在基座侧连结部26的内周侧形成有内侧空间部27。内侧空间部27由基座侧连结部26的内周部和基座侧主体部22的内周部围成。在本实施例1中,从侧面观察时的基座侧连结部26的内周部由基座侧连结部26的弯曲的内周面形成。内侧空间部27能够收容第二紧固部件40的后述的第二连结环42的一部分。
在基座侧连结部26的前端与可动部31的后述的侧方罩部33之间,设置有第二紧固部件40的一部分能够通过的插拔开口部28。该插拔开口部28是指,在从侧面观察第一紧固部件20时,在从基座侧连结部26的前端向可动部31延伸有与前后方向平行的假想直线时,在该假想直线上形成于基座侧连结部26与可动部31之间的空间部分或开口部分。在打开了第一紧固部件20时,插拔开口部28向上侧开放。此时,第一紧固部件20的插拔开口部28与第一紧固部件20的外侧的空间连通。
插拔开口部28的前后方向的大小根据可动部31相对于基座部21的旋转角度而变化。另外,根据可动部31的旋转角度,在从侧面观察第一紧固部件20时,基座侧连结部26的前端被可动部31的侧方罩部33覆盖。此时,暂时无法确认插拔开口部28。
第一紧固部件20的内侧空间部27是配置于比沿着插拔开口部28的前后方向的开口位置更靠上下方向的下侧的空间部。该内侧空间部27与插拔开口部28相互连通。因此,在将第一紧固部件20与第二紧固部件40连结的操作中,沿前后方向的插拔开口部28向上方开放,由此,插拔开口部28成为用于将第二紧固部件40的一部分插入到内侧空间部27中的插入口或入口。在将第一紧固部件20与第二紧固部件40分离的操作中,插拔开口部28成为用于将第二紧固部件40的一部分从内侧空间部27取出的取出口或出口。
本实施例1的基座侧连结部26的长度被设定为,在从侧面观察第一紧固部件20时弯曲的圆弧部分的中心角成为135°以上的大小。另外,也可以将基座侧连结部26形成为使圆弧部分的中心角成为180°以上的大小。该基座侧连结部26形成为,相对于可动部31的后述的侧方罩部33,在第一紧固部件20闭合的状态(参照图1)下,未到达侧方罩部33的位置的长度。在该情况下,在图1的侧视图中,基座侧连结部26的前端部未隐藏于侧方罩部33的宽度方向的内侧。
进一步地,在图1的第一紧固部件20处于闭合状态的侧视图中,基座侧连结部26在基座侧连结部26的前端与侧方罩部33的后述的限制端缘部33a之间形成间隙G。该间隙G的最小值被设定为使得第二紧固部件40的后述的第二连结环42不能插通的大小。间隙G的最小值是指基座侧连结部26与侧方罩部33的限制端缘部33a之间的最短距离。即,上述间隙G形成为小于第二紧固部件40的第二连结环42的粗细。在本实施例1的情况下,第二连结环42的粗细是指与第二连结环42的圆周方向正交的圆形截面的直径。
在基座侧连结部26的外表面部上凹陷设置有卡止凹部26a,其供可动部31的后述的被卡止突部35a嵌入来将可动部31卡止于基座部21。在该情况下,卡止凹部26a形成为中央部最凹陷的凹面状(参照图1和图3)。该卡止凹部26a的最凹陷的中央部位于比基座侧主体部22的下表面的高度位置与基座侧连结部26的前端部的外周面的高度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更靠下方。
第一紧固部件20的可动部31具有在将图1所示的可动部31保持在闭合位置的状态下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可动侧主体部32和从可动侧主体部32弯曲成钩状或圆弧状地延伸的可动侧连结部35。另外,可动部31设置于可动侧主体部32的左右两侧,具有从可动侧主体部32朝着基座部21向下方延伸的侧方罩部33。进一步地,可动部31具有从可动侧主体部32向朝斜上侧弯曲的方向延伸的操作部34(也称为尾部)、从可动侧连结部35向外侧突出的突片部36、以及形成于可动侧连结部35的前端部的被卡止突部35a。
在图1的侧视图中,可动侧主体部32沿着前后方向从与基座侧连结部26的前端部的外周面重叠的位置形成到基座侧支持部23的上方的位置。另外,可动侧主体部32配置于远离基座侧主体部22的位置。可动侧主体部32的宽度方向的尺寸相对于基座侧主体部22的宽度方向的尺寸和基座侧连结部26的宽度方向的尺寸为相同的大小,或者稍大。该可动侧主体部32与可动侧连结部35一起与基座部21的基座侧连结部26抵接,由此将第一紧固部件20锁闭,在从侧面观察时,将基座部21的内侧空间部27与外侧的空间隔断。
左右两侧的各侧方罩部33与可动侧主体部32的左右侧面部相连,并与可动侧主体部32一体地形成。另外,各侧方罩部33在图1中形成为从配置有可动侧主体部32的位置朝着基座侧主体部22向下方垂下的板状。在左右的侧方罩部33之间设置有能够供基座部21的基座侧支持部23插入的间隙。
侧方罩部33中的靠近链条部件5的一端部5a一侧的部分,在从侧面观察第一紧固部件20时与基座部21的基座侧支持部23重叠。另外,该部分形成为通过连结轴部30可旋转地与基座侧支持部23连结的旋转连结部。即,将可动部31可旋转地连结于基座部21的可动部31的旋转连结部由侧方罩部33的一部分形成。
在左右的侧方罩部33的相互对置的内壁面上,与基座侧支持部23的轴承凹部对应地突出设置有圆柱状的连结轴部30。在从侧面观察第一紧固部件20时,连结轴部30配置在侧方罩部33的与基座侧支持部23重叠的旋转连结部的区域内。
进一步地,左右的各侧方罩部33在可动部31被保持于闭合位置时,从侧方侧覆盖形成于基座部21的内侧空间部27的一部分。在该情况下,侧方罩部33形成为在从侧面观察第一紧固部件20时与基座侧主体部22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大小。特别是在本实施例1中,侧方罩部33形成为侧方罩部33的呈直线状延伸的下端缘与基座侧主体部22的呈直线状延伸的下端缘重叠的大小。由此,闭合第一紧固部件20时的美观性良好,紧固件11的外观品质提高。
侧方罩部33具有在将可动部31保持于闭合位置时,在从侧面观察第一紧固部件20时从可动侧主体部32的位置向下方延伸的限制端缘部33a。限制端缘部33a是在前后方向上侧方罩部33的靠近可动侧连结部35一侧的端缘部。在从侧面观察第一紧固部件20时,可动部31具有由侧方罩部33的限制端缘部33a、可动侧主体部32和可动侧连结部35围成的空间区域。在该可动部31的空间区域内,形成于侧方罩部33的限制端缘部33a与可动侧主体部32的下端缘之间的内周侧的角度θ1为90°以下。在图1的由假想线(双点划线)表示的可动部31的部分中,示出了该角度θ1的大小。即,内周侧的角度θ1是指从侧方观察可动部31时,在所述空间区域中由可动侧主体部32和限制端缘部33a夹着而形成的角度。另外,该内周侧的角度θ1可以小于90°,也可以为89°以下。只要能够将第一紧固部件20与第二紧固部件40连结,则该内周侧的角度θ1的下限值没有特别限定。
通过将限制端缘部33a设置于侧方罩部33,使得侧方罩部33的下端部的前后方向的尺寸大于其上端部的前后方向的尺寸。特别是,本实施例1的侧方罩部33形成为,在图1的第一紧固部件20闭合的状态下所述间隙G的最小值使得第二紧固部件40的第二连结环42不能相对于基座侧连结部26插通的大小。
在从侧面观察第一紧固部件20时,操作部34从可动侧主体部32的靠近链条部件5一侧的端部向斜上方突出。通过该操作部34,例如在使可动部31从闭合位置向打开方向旋转时,容易用手指等按压操作部34。因此,能够更容易地进行可动部31的旋转操作。另外,在本发明中,操作部34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定。只要可以用手指等按压可动部31,操作部34也可以形成为与本实施例1不同的形状。例如,通过形成宽度方向上较大的操作部34,可以容易地用手指等按压操作部34。
可动侧连结部35从可动侧主体部32的与操作部34一侧的端部相反一侧的端部朝着下侧的基座侧连结部26弯曲成钩状或圆弧状地延伸。该可动侧连结部35为,其内周部能够与基座部21中的基座侧连结部26的至少一部分的外周部抵接。另外,可动侧连结部35也可以形成为其内周部能够与基座部21的基座侧连结部26的外周面进行面接触。可动侧连结部35的内周部由可动侧连结部35的弯曲的内周面形成。该可动侧连结部35的内周部配置于,在从侧面观察第一紧固部件20时比可动侧连结部35的外周部更靠近作为可动部31的旋转轴的连结轴部30一侧。基座侧连结部26的外周部由配置于与基座侧连结部26的内周面相反一侧的弯曲的外周面形成。基座侧连结部26的内周部配置于,在从侧面观察第一紧固部件20时比基座侧连结部26的外周部更靠近连结轴部30一侧。即,在本发明中,可动侧连结部35的内周部和基座侧连结部26的内周部是配置于靠近连结基座部21与可动部31的连结轴部30一侧的部位。另外,可动侧连结部35的外周部和基座侧连结部26的外周部是配置于与各自的内周部相比远离连结轴部30一侧的部位。
可动侧连结部35被保持为,在可动部31位于闭合位置时,可动侧连结部26和可动侧连结部35至少在前后方向上相互重叠。在该情况下,基座侧连结部26与可动侧连结部35重叠的前后方向为,在将连结状态的第一紧固部件20和第二紧固部件40向相互分离的方向拉动时,第一紧固部件20从第二紧固部件40的第二连结环42受力的方向。
另外,在基座侧连结部26的弯曲的形状与本实施例1不同的情况下,可动侧连结部35也可以形成为与对应于该基座侧连结部26而弯曲的实施例1不同的形状。另外,例如在可动侧主体部32与基座侧连结部26接触时,可动侧连结部35的内周部也可以设置较小的间隙地与基座部21的基座侧连结部26的外周部对置,可动侧连结部35也可以形成为具有这样的形状或大小。进一步地,在本发明中,也可以改变基座侧连结部和可动侧连结部的相对大小,例如可动侧连结部的外周部与基座侧连结部的内周部能够接触或能够对置地形成第一紧固部件。
在从侧面观察第一紧固部件20时,突片部36从可动侧连结部35的弯曲开始的部分朝着外侧向斜上方突出。在该情况下,突片部36在图1所示的第一紧固部件20与第二紧固部件40相互连结的状态下,配置于比较靠近第二紧固部件40的后述的第二连接主体部41a的位置。特别是,本实施例1的突片部36在前后方向上配置于比基座侧连结部26的前端位置更靠近第二紧固部件40的一侧。在此,靠近第二紧固部件40的一侧是远离基座部21的第一连接部25的一侧。由此,能够抑制因突片部36的设置而导致紧固件11的肤感变差。
突片部36形成为,能够与基座侧连结部26和可动侧连结部35一起相对于设置在第二紧固部件40上的后述的插通孔部42a插通的大小。例如,在本实施例1的情况下,突片部36形成为,在从侧面观察第一紧固部件20时,突片部36从可动侧连结部35突出的长度与可动侧连结部35的厚度相同,或者比可动侧连结部35的厚度短。可动侧连结部35的厚度是指可动侧连结部35的内周面与外周面之间的间隔。
在可动侧连结部35的前端部形成有朝着可动侧连结部35的内侧鼓出的被卡止突部35a。该被卡止突部35a具有能够插入到基座侧连结部26的卡止凹部26a的大小。该可动侧连结部35的被卡止突部35a能够插入并保持于基座侧连结部26的卡止凹部26a。由此,在使可动部31移动至闭合位置时,使可动侧连结部35卡止于基座侧连结部26,从而可以将可动部31维持在闭合位置。
被卡止突部35a形成为沿着与可动部31的旋转方向正交的方向呈球面状隆起。与可动部31的旋转方向正交的方向是与大致圆弧状的可动侧连结部35正交的方向。即,在从侧面观察第一紧固部件20时,被卡止突部35a的鼓出面形成为弯曲成圆弧状。进一步地,被卡止突部35a的鼓出的曲面和可动侧连结部35的前端面形成为,在从侧面观察第一紧固部件20时相互平滑地连续的曲面。由此,可以使可动侧连结部35的被卡止突部35a相对于基座侧连结部26的卡止凹部26a顺利地插入和拔出。
另外,在本发明中,将可动部31卡止于闭合位置的卡止部的方式和手段没有特别限定。只要能够将可动部31维持在闭合位置,也可以以其他方式形成卡止部。例如,也可以通过在侧方罩部33和基座侧主体部22上形成相互卡合的凹部和凸部等方式来设置卡止部。进一步地,在本发明中,也可以利用可动侧连结部35与基座侧连结部26之间的摩擦力、或者可动侧连结部35和基座侧连结部26的弹性力等,来使可动侧连结部35卡止于基座侧连结部26而将可动部31维持在闭合位置。在该情况下,将可动部31卡止于闭合位置的卡止手段为基座部21与可动部31之间的摩擦力或者基座部21和可动部31中的至少一方的弹性力。由此,例如即使不设置本实施例1的被卡止突部35a和卡止凹部26a,也能够在闭合位置卡止可动部31。另外,例如也可以通过在可动侧连结部35和基座侧连结部26的至少一方设置磁铁等方式,利用磁力将可动侧连结部35卡止于基座侧连结部26。
本实施例1的第二紧固部件40具有固定连接链条部件5的另一端部的第二连接部41和与第二连接部41一体形成的第二连结环42。第二连接部41具有:具备与链条部件5对应的高度尺寸的第二连接主体部41a和从第二连接主体部41a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板状的第二连接片部41b。在该情况下,第二连接主体部41a具有比小块部6的小块主体部大的高度尺寸。在第二连接片部41b上,沿上下方向贯通地形成有开口窗部,其与设置于小块部6的小块主体部内的内部空间的形状大致对应。
在第二紧固部件40中,链条部件5的另一端部在从第二连接主体部41a离开的位置上通过钎焊等熔敷方式固定于第二连接片部41b。特别是,在本实施例1的情况下,在第二连接部41的第二连接片部41b上固定有链条部件5的两个小块部6。由此,能够容易地用手指拿住第二紧固部件40。
另外,在本发明中,将第二紧固部件连接于链条部件的另一端部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例如,第二紧固部件与链条部件的另一端部也可以通过粘接剂的粘接而连接。另外,第二紧固部件和链条部件的另一端部也可以通过开口环(也称为开口圈)连接。
第二连结环42从第二连接主体部41a的与第二连接片部41b相反一侧的表面的上下方向的大致中央部沿着前后方向延伸。在该第二连结环42上设置有沿上下方向贯通的插通孔部42a。因此,第二连结环42形成为从上方观察时(参照图2)呈圆形的一部分或椭圆形的一部分的环状。在第一紧固部件20与第二紧固部件40连结时,该第二连结环42的一部分挂在第一紧固部件20的基座侧连结部26上并由其保持。因此,在本实施例1中,该第二连结环42是连结第一紧固部件20的被连结部。
另外,本实施例1的第二连结环42具有与圆周方向正交的截面呈圆形的形状,但并不限定于此。在本发明中,第二连结环42也可以具有大致四边形等其他形状的截面。另外,第二连结环42也可以具有能够形成从上方观察时呈U字形等形状的插通孔部42a的其他形状。
在将第一紧固部件20与第二紧固部件40连结时,第二连结环42的插通孔部42a以能够同时供第一紧固部件20的基座侧连结部26和可动侧连结部35双方插通的大小开口。进一步地,插通孔部42a以能够供第一紧固部件20的突片部36与基座侧连结部26和可动侧连结部35一起插通的大小开口。由此,与第二紧固部件40连结的第一紧固部件20能够沿图1中双点划线的箭头所示的方向移动。其结果是,在将第一紧固部件20与第二紧固部件40连结时,能够使第二连结环42难以挂在第一紧固部件20上。由此,例如能够抑制第二连结环42挂在第一紧固部件20的突片部36上而使可动部31向打开方向旋转。
另外,在本发明中,第二紧固部件的形态没有特别限定。第二紧固部件只要具有至少能够供第一紧固部件20的基座侧连结部26和可动侧连结部35插通的插通孔部即可,其形态可以是任意的。例如,第二紧固部件也可以仅由开口圈等环部形成。
在本实施例1中,对从第一紧固部件20与第二紧固部件40相互分离的状态将第一紧固部件20与第二紧固部件40连结的情况下的操作进行说明。首先,用手指或指甲抓住第一紧固部件20的突片部36,或者用手指从上方按压第一紧固部件20的操作部34,使第一紧固部件20的可动部31向远离基座侧主体部22的方向旋转。在该情况下,可动部31远离基座侧主体部22的方向在图1中为顺时针方向。由此,打开第一紧固部件20,沿前后方向配置的插拔开口部28的上侧开放(参照图3)。由于在第一紧固部件20上设置有突片部36和操作部34,因此通过使用突片部36和操作部34中的任一个,使该可动部31旋转的第一紧固部件20的操作能够用一只手容易地进行。此时开放的插拔开口部28成为将第二连结环42收纳到内侧空间部27的入口部。
接着,例如相对于放置在手腕上的第一紧固部件20和第二紧固部件40中的一个,使第一紧固部件20和第二紧固部件40的另一个与之靠近,将图4中双点划线所示的第二紧固部件40的第二连结环42插入到大幅打开的第一紧固部件20的插拔开口部28中。进一步地,使基座侧连结部26插通第二连结环42的插通孔部42a。与此同时,使第二连结环42从插拔开口部28向内侧空间部27移动。接着,使第二紧固部件40的第二连结环42与第一紧固部件20的基座侧连结部26的内周部接触。
由此,能够将第二紧固部件40挂在第一紧固部件20的基座部21上来暂时保持。使该第二紧固部件40暂时保持于第一紧固部件20的操作也能够用一只手容易地进行。另外,在本实施例1的情况下,第二紧固部件40的第二连结环42具有俯视时呈圆形的一部分或椭圆形的一部分的形状。因此,即使以例如相对于前后方向倾斜的姿势保持第二紧固部件40,也能够容易且顺利地进行将其暂时保持于第一紧固部件20的操作。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1中,在将第二紧固部件40暂时保持于第一紧固部件20时,使比较短的基座侧连结部26插通第二连结环42的插通孔部42a即可。例如在图16所示的现有的紧固件150中,需要进行使第一连结部151a较长地插通到整个可动侧主体部152b中的操作,但在本实施例1中不进行这样的操作。因此,在使基座侧连结部26插通第二连结环42的插通孔部42a时,第二连结环42与基座侧连结部26的相对移动难以受到妨碍。因此,即使用一只手也能够顺利地进行暂时保持的操作。
另外,通过将第二紧固部件40暂时保持于第一紧固部件20(参照图4),使得第二紧固部件40难以从第一紧固部件20脱离。进一步地,即使在第一紧固部件20和第二紧固部件40双方均未被手指保持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链条部件5的重量,将第一紧固部件20和第二紧固部件40向相互分离的方向拉动。因此,能够容易且稳定地维持第二紧固部件40的暂时保持状态。
在暂时保持第二紧固部件40之后,使第一紧固部件20的可动部31向靠近基座侧主体部22的方向旋转。由此,使可动部31的可动侧连结部35与基座侧连结部26抵接。使该可动部31旋转的第一紧固部件20的操作也能够用一只手容易地进行。
另外,通过使可动侧连结部35与基座侧连结部26抵接,将可动侧连结部35配置于闭合位置。由此,可动部31的可动侧主体部32堵住第一紧固部件20的插拔开口部28的上方侧来锁闭第一紧固部件20。与此同时,能够使基座侧连结部26和可动侧连结部35至少在前后方向上重叠。由此,将第一紧固部件20与第二紧固部件40连结。其结果是,将网球手链1保持为环状。另外,上述的使第一紧固部件20与第二紧固部件40连结的一系列的操作方法只不过是一个例子。在本发明中,连结第一紧固部件20与第二紧固部件40的操作方法没有特别限定。
此时,在第一紧固部件20中,通过使可动部31的可动侧连结部35与基座侧连结部26抵接,能够限制可动侧连结部35比闭合位置更靠近基座部21。另外,能够将可动侧连结部35从上方插通到设置于第二紧固部件40的第二连结环42的插通孔部42a中。进一步地,能够将可动部31的被卡止突部35a插入到设置于基座部21的卡止凹部26a中,来将可动部31卡止在基座部21上。
不仅能够将基座侧连结部26、还能够将可动侧连结部35插通到第二紧固部件40的插通孔部42a内,由此能够更可靠地连结第一紧固部件20和第二紧固部件40。进一步地,由于基座侧连结部26与可动侧连结部35在前后方向上重叠,因此即使将第一紧固部件20与第二紧固部件40向相互分离的方向用力拉动,基座侧连结部26和可动侧连结部35也难以发生变形。因此,能够稳定地连结第一紧固部件20与第二紧固部件40。而且,由于可动部31卡止于基座部21,因此能够稳定地维持第一紧固部件20与第二紧固部件40的连结状态。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1中,在进行第一紧固部件20与第二紧固部件40的连结操作时,必定使第一紧固部件20的可动部31旋转。由此,能够在连结操作时容易地确认或者无意识地掌握紧固件11的上表面侧和下表面侧的朝向。其结果是,不易发生在网球手链1翻转的状态下佩戴在身上的情况,能够促进饰品的正确朝向的佩戴。
另外,在第一紧固部件20中,在将可动部31保持在闭合位置时,能够通过可动部31的侧方罩部33从左右侧方覆盖内侧空间部27。进一步地,在侧方罩部33上设置有倾斜的限制端缘部33a。由此,可以限制第二紧固部件40的第二连结环42在第一紧固部件20的内侧空间部27内能够移动的区域而使其变窄。
而且,形成于第一紧固部件20的基座侧接触部与侧方罩部33的限制端缘部33a之间的间隙G形成为使得第二连结环42不能插通的大小。由此,在第一紧固部件20与第二紧固部件40的连结时,能够将第二紧固部件40的第二连结环42稳定地紧固于第一紧固部件20的内侧空间部27内。因此,能够防止第二连结环42与可动侧主体部32直接接触。由此,能够抑制第二连结环42向打开方向按压可动部31。
而且,在本实施例1的紧固件11中,连结在一起的第一紧固部件20和第二紧固部件40因链条部件5的重量而受到向相互分离的方向拉动的力。因此,还能够得到容易维持第二连结环42与第一紧固部件的基座侧连结部26抵接的状态这样的结构性的效果。其结果是,例如能够有效地防止第二紧固部件40的第二连结环42因某些原因而向打开方向按压第一紧固部件20的可动部31而使其旋转的事态等。因此,能够使第一紧固部件20与第二紧固部件40难以随意地分离。
另外,即使在可动部31受到意外的外力而旋转到例如图1中双点划线所示的位置的情况下,可动部31也不会因被链条部件5拉动而进一步大幅度打开。进一步地,在该情况下,第一紧固部件20的侧方罩部33与基座侧连结部26的前端之间的最短距离小于第二连结环42的粗细。由此,能够抑制第二紧固部件40的第二连结环42从内侧空间部27拔出,其结果是,能够使紧固件11难以脱落。
接着,对第一紧固部件20和第二紧固部件40从图1所示的第一紧固部件20与第二紧固部件40连结的状态开始分离的情况进行说明。首先,使第一紧固部件20的可动部31向远离基座侧主体部22的方向旋转。由此,打开第一紧固部件20来开放插拔开口部28的上侧。使该可动部31旋转的第一紧固部件20的操作能够用一只手容易地进行。
之后,用手指抓住第一紧固部件20或第二紧固部件40,使第二连结环42从第一紧固部件20的内侧空间部27向插拔开口部28移动。进一步地,使第二连结环42从基座部21与可动部31之间向第一紧固部件20的外侧拔出。由此,仅用一只手就能够容易且顺利地使第一紧固部件20和第二紧固部件40分离。另外,在本发明中,使第一紧固部件20与第二紧固部件40分离的操作方法没有特别限定。
根据本实施例1的第一紧固部件20,仅用一只手就能够容易地进行打开和闭合第一紧固部件20的操作。由此,仅用一只手就能够容易且顺利地进行连结和分离紧固件11中的第一紧固部件20与第二紧固部件40的操作。因此,在本实施例1的网球手链1中,例如与现有的使用弹簧扣型的紧固件以及插入式类型的紧固件的情况相比,能够大幅提高第一紧固部件20的开合时的操作性以及进行紧固件11的连结和分离时的一系列的操作性。因此,例如即使是不善于操作现有的紧固件的人,只要是具有本实施例1的第一紧固部件20的网球手链1,就能够轻松地进行紧固件11的连结操作和分离操作。因此,能够更加轻松且便利地使用网球手链1。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1的紧固件11中,在将第一紧固部件20与第二紧固部件40连结时(参照图1),在可动侧连结部35的内周部与基座侧连结部26的外周部接触的状态下,基座侧连结部26和可动侧连结部35插通在第二紧固部件40的插通孔部42a中。在该情况下,例如在将第一紧固部件20与第二紧固部件40向相互分离的方向拉动时,基座侧连结部26和可动侧连结部35沿着从第二紧固部件40的第二连结环42受力的前后方向重叠。因此,连结状态的紧固件11能够承受更大的拉力。因此,能够更稳定地维持第一紧固部件20与第二紧固部件40的连结状态。
另外,在本实施例1中,能够整体上容易地改变第一紧固部件20的尺寸,而不使第一紧固部件20的操作性降低。例如,容易使紧固件11的第一紧固部件20在长度方向上变长或缩短。因此,例如在饰品的链条部件5具备设计性的情况下,能够与该设计相匹配地容易地调整第一紧固部件20的尺寸,或者容易地调整第一紧固部件20的尺寸和第二紧固部件40的尺寸这两者。因此,能够容易地维持链条部件5的连续的设计性,不易损害饰品的美观。
实施例2
图5及图6是示意性地示出本实施例2的紧固件的侧视图及俯视图。另外,图7及图8是图5所示的VII-VII线和VIII-VIII线的各自的截面图。
本实施例2的链式手链2具有作为线状部件的链条部件8和安装在链条部件8的两端部的紧固件12。链条部件8由连结多个金属制环8a而形成的小豆链形成。
本实施例2的紧固件12由金属形成。该紧固件12具有安装于链条部件8的一端部的第一紧固部件50和安装于链条部件8的另一端部的第二紧固部件70。第一紧固部件50和第二紧固部件70可相互分离地连结。本实施例2的第一紧固部件50是本发明所涉及的紧固部件的一个例子。
形成第一紧固部件50和第二紧固部件70的各部件(除了后述的扭簧75以外)通过对金属板进行冲裁加工或冲压加工而形成。另外,在本发明中,第一紧固部件50和第二紧固部件70的制造方法以及材质等没有特别限定,可以根据目的进行选择。
第一紧固部件50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基座部51、通过连结轴部60可旋转地支持于基座部51的可动部61、以及对可动部61施力的扭簧75。在该情况下,基座部51与链条部件8连接。可动部61通过其旋转而使第一紧固部件50开合。可动部61能够相对于基座部51以沿着宽度方向的连结轴部60为中心旋转。如图5所示,可动部61可以在从可动部61的可动侧连结部65与基座部51的基座侧连结部56抵接的闭合位置到可动部61的操作部64与基座部51的旋转停止部54抵接的全开位置为止的范围内旋转。连结轴部60由与基座部51和可动部61分体的圆柱状的部件形成。
基座部51具有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基座侧主体部52、从基座侧主体部52的左右方向的两侧的侧缘部向上方延伸的基座侧壁部59和基座侧支持部53、以及从基座侧主体部52的远离基座侧支持部53的位置弯曲成钩状或者圆弧状地延伸的基座侧连结部56。进一步地,基座部51具有从基座侧主体部52朝着链条部件8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旋转停止部54和从旋转停止部54进一步延伸的第一链条连接部55。基座侧主体部52的下表面、旋转停止部54的下表面以及第一链条连接部55的下表面形成了没有台阶的单一的平坦面。
基座侧主体部52形成为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薄板状。另外,基座侧主体部52的宽度方向的尺寸在整个前后方向上是固定的(参照图6)。
左右的基座侧壁部59沿着前后方向设置在基座侧主体部52的上表面上。在左右的基座侧壁部59之间形成有空间部。因此,基座侧主体部52和左右的基座侧壁部59的与前后方向正交的截面呈大致U字形(参照图7)。由此,能够在适当地确保基座部51的强度的同时、实现基座部51的轻量化和材料成本的削减。在此,基座侧主体部52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是在上下方向上对置的面。基座侧主体部52的上表面表示朝着上方向侧的面,基座侧主体部52的下表面表示朝着下方向侧的面。
左右的各基座侧壁部59具有高度尺寸固定并沿前后方向连续地形成的连续壁部59a、以及配置于基座侧连结部56侧的端部并且高度尺寸随着靠近基座侧连结部56而逐渐减小的倾斜壁部59b。在此,基座侧壁部59的高度尺寸是指从基座侧主体部52的上表面到基座侧壁部59的上端面为止的上下方向的尺寸。
在实施例2的第一紧固部件50中,连续壁部59a的高度尺寸为从闭合状态的第一紧固部件50的基座侧主体部52的下表面到可动部61的后述的可动侧主体部62的上表面为止的高度尺寸的25%以上75%以下。由此,能够有效地提高基座部51的强度。该高度尺寸的关系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也可以为40%以上且60%以下。另外,通过在基座侧壁部59上配置倾斜壁部59b,可以容易地朝着基座侧连结部56的内周部引导第二紧固部件70的后述的第二连结部72。
左右的基座侧支持部53是具有在从侧面观察第一紧固部件50时呈圆弧状的上端部的部分。基座侧支持部53与左右的基座侧壁部59平行地设置在基座侧主体部52的前后方向上的第一链条连接部55侧的端部上。在该情况下,基座侧主体部52和左右的基座侧支持部53的与前后方向正交的截面呈大致U字形(参照图8)。在左右的基座侧支持部53之间能够插入扭簧75的后述的螺旋部76。
基座侧支持部53的高度尺寸大于基座侧壁部59中的连续壁部59a的高度尺寸。在此,基座侧支持部53的高度尺寸是指从基座侧主体部52的上表面到从侧面观察时呈圆弧状的基座侧支持部53的上端部为止的上下方向的尺寸。左右的各基座侧支持部53的厚度与基座侧壁部59的厚度大致相同。基座侧支持部53的厚度和基座侧壁部59的厚度是指各自的内壁面与外壁面之间的间隔。在左右两侧的基座侧支持部53上形成有沿左右方向贯通的安装孔部。在左右的安装孔部中能够插入安装连结轴部60。
基座部51的旋转停止部54从基座侧主体部52沿前后方向连续地延伸。如图5中双点划线所示,使可动部61的操作部64与旋转停止部54抵接,由此限制可动部61向打开方向的旋转。另外,也可以通过使扭簧75的尺寸为与图5不同的尺寸,使操作部64不与旋转停止部54直接抵接。即,也可以在使可动部61的旋转停止时,通过在旋转停止部54与操作部64之间插入扭簧75的一部分,来使操作部64与旋转停止部54间接地抵接。
该旋转停止部54具有宽度方向的尺寸随着远离基座侧主体部52而逐渐增大的渐增部、以及从渐增部连续地延伸的宽幅部。宽幅部的宽度方向的尺寸在宽幅部的整个前后方向上是固定的。由此,旋转停止部54能够与可动部61的操作部64稳定地抵接。另外,能够防止可动部61的后述的左右的侧方罩部63与旋转停止部54接触。
第一链条连接部55从旋转停止部54向前后方向连续且呈薄板状地延伸。在该第一链条连接部55上穿设有沿上下方向贯通的连接孔部55a。连接孔部55a在俯视第一紧固部件50时呈圆形。能够在该连接孔部55a中插通配置于链条部件8的一端部的金属制环8a。由此,能够将链条部件8与第一链条连接部55连接。另外,在本发明中,第一链条连接部55的形态和与链条部件8的连接方式没有特别限定。
基座侧连结部56从远离第一链条连接部55一侧的基座侧主体部52的端部连续地形成。基座侧连结部56是从基座侧主体部52的端部向上侧弯曲成钩状或圆弧状而形成的。在从侧面观察第一紧固部件50时,在基座侧连结部56的内周侧形成有内侧空间部57。该基座侧连结部56的厚度和宽度方向的尺寸与基座侧主体部52的厚度和宽度方向的尺寸分别大致相同。
在基座侧连结部56的前端与可动部61的侧方罩部63之间,设置有第二紧固部件70的第二连结部72能够通过的插拔开口部。该插拔开口部是指,在从侧面观察第一紧固部件50时,在从基座侧连结部56的前端向侧方罩部63延伸有与前后方向平行的假想直线时,在该假想直线上形成于基座侧连结部56与侧方罩部63之间的空间部分或开口部分。在从侧面观察第一紧固部件50时,插拔开口部的前后方向的大小根据可动部61相对于基座部51的旋转角度而变化。
第一紧固部件50的内侧空间部57设置在基座侧连结部56的内周侧。该内侧空间部57配置在比沿着插拔开口部的前后方向的开口位置更靠上下方向的下侧。内侧空间部57与插拔开口部相互连通。另外,插拔开口部在第一紧固部件50被打开时向上侧开放,以作为将第二紧固部件70的第二连结部72插入的插入口,或者作为将第二连结部72取出的取出口。由此,第一紧固部件20的外侧的空间与第一紧固部件50的插拔开口部连通。
本实施例2的可动部61具有在将可动部61保持于闭合位置的状态下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可动侧主体部62和设置于可动侧主体部62的左右两侧且从可动侧主体部62向基座部51延伸的左右的侧方罩部63。在可动侧主体部62的前后方向上的靠近第一链条连接部55一侧的端部上,设置有相对于可动侧主体部62向朝斜上侧弯曲的方向延伸的操作部64。从可动侧主体部62的前后方向上的远离第一链条连接部55一侧的端部延伸有弯曲成钩状或圆弧状的可动侧连结部65。
可动侧主体部62是在将可动部61保持于闭合位置的状态下与基座侧主体部52平行地配置的板状的部件。可动侧主体部62的宽度方向的尺寸是大于基座侧主体部52的宽度方向的尺寸的固定大小。
左右的侧方罩部63设置于可动侧主体部62的左右侧缘部。可动侧主体部62和左右的侧方罩部63的与前后方向正交的截面呈倒置的大致U字形。在左右的侧方罩部63的彼此相对的内壁面之间,设置有能够供基座部51的基座侧主体部52、左右的基座侧壁部59以及左右的基座侧支持部53插入的空间部。该空间部的宽度方向的间隔大于基座部51的左右的基座侧壁部59的外壁面间的间隔。
在可动部61的侧方罩部63与基座部51的基座侧壁部59之间设置有用于避免可动部61与基座部51的接触的较小的间隙。另外,在从侧面观察闭合状态的第一紧固部件50时,侧方罩部63的直线状的下端缘配置在与基座侧主体部52的下表面的高度位置相同的位置、或者比该下表面的高度位置稍靠上侧的位置上。由此,利用可动部61从外侧遮盖基座部51的基座侧主体部52、左右的基座侧壁部59以及左右的基座侧支持部53。因此,能够使第一紧固部件50的美观性良好,并提高紧固件12的外观品质。
左右的侧方罩部63至少包括在从侧面观察闭合状态的第一紧固部件50时与左右的基座侧支持部53重叠的区域。在左右的侧方罩部63上形成有用于安装连结轴部60的安装孔部。
可动部61的操作部64形成为从可动侧主体部62的一端部向上侧弯折突出的突片状。可动部61能够在从可动部61的闭合位置到操作部64与基座部51的旋转停止部54接触的打开方向的旋转极限位置为止的范围内旋转。在该情况下,操作部64与旋转停止部54接触的旋转极限位置是第一紧固部件50的全开位置。如图5所示,可动部61从闭合位置旋转到全开位置的范围成为可旋转范围θ2。在图5所示的紧固部件2中,操作部64的可旋转范围θ2被设置为30°以上60°以下。
另外,在本发明中,可动部61的可旋转范围θ2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旋转范围θ2的下限可以为30°以上,也可以为40°以上。可旋转范围θ2的上限可以为60°以下,也可以为50°以下。若可旋转范围θ2为该范围,则更容易提高可动部61的旋转操作性。另外,更容易提高紧固件12的连结操作性和分离操作性。
在使被扭簧75施力的可动部61克服其作用力而旋转时,通过使用操作部64,可以容易地进行可动部61的旋转操作。另外,通过使操作部64与基座部51的旋转停止部54抵接,能够将可动部61稳定地保持在全开位置。
另外,考虑到紧固件12的外观品质,本实施例2的操作部64形成为宽度方向的尺寸小于可动侧主体部62。另外,在本发明中,操作部64的形状和大小没有特别限定。例如,能够将操作部64形成为扇形形状、心形形状或星形形状来提高设计性。另外,能够增大操作部64的宽度方向的尺寸来提高可动部61的操作性。
可动侧连结部65具有固定厚度。可动侧连结部65的前端部包括使宽度方向的尺寸向前端部逐渐减小的部分。由此,可动侧连结部65容易插入到第二紧固部件70的插通孔部72a中。
可动侧连结部65在将可动部61保持于闭合位置的状态下,延伸至比整个第一紧固部件50的高度尺寸的一半处的高度位置更靠下侧。该可动侧连结部65也可以延伸至比基座侧主体部52的上表面的高度位置更靠下侧。另外,在从侧面观察闭合位置的第一紧固部件50时,可动侧连结部65的内周部的至少一部分与基座侧连结部56的外周部抵接。即使在使可动侧连结部65与基座侧连结部56抵接的状态下,可动部61也被安装于连结轴部60的扭簧75向将可动侧连结部65向基座侧连结部56按压的方向施力。
另外,在本实施例2中,在闭合位置,可动侧连结部65的内周部与基座部51的基座侧连结部56的外周部抵接,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在闭合位置,也可以不使可动侧连结部65的内周部与基座侧连结部56的外周部直接接触,而在它们之间设置较小的间隙而使之对置。另外,在本发明的第一紧固部件中,例如也可以使可动侧连结部的外周部与基座侧连结部的内周部接触或者对置。
安装于第一紧固部件50的扭簧75具有将线材卷绕成螺旋状的螺旋部76和从螺旋部76的两个端部分别延伸的两个臂部77(参照图9)。该扭簧75卷绕在作为可动部61的旋转轴的连结轴部60上。
本实施例2的扭簧75是将金属线材卷绕成螺旋状而形成的。例如,若螺旋部76的有效圈数为1圈,则能够减小螺旋部76的宽度方向的尺寸。其结果是,能够容易地将扭簧75收容在基座部51的左右的基座侧壁部59之间的有限空间内。
在从侧面观察扭簧75时,在扭簧75的两个臂部77之间形成有臂角度θ3。安装于第一紧固部件50之前的扭簧75的臂角度θ3大于基座部51的旋转停止部54与闭合位置的可动部61的操作部64之间的角度。由此,在将第一紧固部件50闭合的状态下,扭簧75能够朝着将可动侧连结部65向基座部51的基座侧连结部56按压的方向稳定地对可动部61施力。
另外,在本发明中,扭簧75中的螺旋部76的有效圈数没有特别限定。从向左右的基座侧壁部59之间的收容性的观点和对可动部61施力的作用力的观点出发,扭簧75的线径和扭簧75的螺旋部76的有效圈数根据目的决定即可。例如,螺旋部76的有效圈数可以是1圈以上,也可以是2圈以上。螺旋部76的有效圈数可以为10圈以下,也可以为5圈以下。另外,对可动部61施力的弹性部件并不限定于本实施例2所示的扭簧75。除了扭簧以外,弹性部件也可以是板簧部件等弹簧部件。另外,弹性部件也可以使用具有目标形状的合成橡胶等来对可动部61施力。
扭簧75能够安装于圆柱状的连结轴部60。连结轴部60能够插通于扭簧75的螺旋部76内。在连结轴部60的左右两端部分别设置有凸缘部。左右的凸缘部通过将连结轴部60的左右两端部向宽度方向的内侧按压而形成。左右的凸缘部在从侧面观察第一紧固部件50时例如呈具有比连结轴部60大的直径的圆形。通过左右的凸缘部,能够防止连结轴部60从第一紧固部件50脱落。
第二紧固部件70形成为薄板状。该第二紧固部件70具有与链条部件8的另一端部连结的第二连接部71和与第二连接部71一体形成的第二连结部72。第二连接部71与第二连结部72的边界部是第二紧固部件70的前后方向的中间部。
在第二紧固部件70的第二连接部71上穿设有沿上下方向贯通的第二连接孔部71a。第二连接孔部71a在俯视第二紧固部件70时呈圆形。通过在第二连接孔部71a中插通配置于链条部件8的另一端的金属制环8a,能够连接链条部件8与第二连接部71。
第二连结部72是连接第一紧固部件50的被连结部。在第二连结部72上穿设有沿上下方向贯通的插通孔部72a。插通孔部72a在俯视第二紧固部件70时呈圆形。插通孔部72a以能够同时供第一紧固部件50的基座侧连结部56和可动侧连结部65插通的大小开口。在第一紧固部件50与第二紧固部件70连结时,第二连结部72的一部分挂在第一紧固部件50的基座侧连结部56上并由其保持。另外,在本发明中,设置于第二连结部72的插通孔部72a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定。
在本实施例2的第一紧固部件50中,由于可动部61被扭簧75施力,因此被保持在可动侧连结部65的内周部与基座侧连结部56的外周部处于相互抵接的状态的可动部61的闭合位置上。
对于可动部61位于闭合位置的第一紧固部件50,例如从上下方向用手指捏住可动部61的操作部64和基座部51。然后,用手指将操作部64向接近旋转停止部54的方向按压。由此,可动部61克服扭簧75的作用力而容易地以连结轴部60为中心沿图5中的顺时针方向旋转。
另外,通过旋转中的可动部61的操作部64与基座部51的旋转停止部54抵接,使得可动部61的旋转停止。由此,可动部61被保持在全开位置,第一紧固部件50打开(参照图10)。
之后,通过使手指从保持在全开位置的可动部61的操作部64离开,可动部61通过扭簧75的作用力而自动地旋转到闭合位置。由此,第一紧固部件50闭合。
根据本实施例2的第一紧固部件50,仅用一只手就能够容易地进行打开和闭合第一紧固部件50的操作。由此,仅用一只手就能够容易且顺利地进行第一紧固部件50与第二紧固部件70的连结操作和分离操作。因此,第一紧固部件50的开合时的操作性以及进行紧固件12的连结和分离时的一系列的操作性优异。
进一步地,在将第一紧固部件50与第二紧固部件70连结时,在可动侧连结部65的内周部与基座侧连结部56的外周部接触的状态下,能够将基座侧连结部56以及可动侧连结部65插通到第二紧固部件70的插通孔部72a中。因此,能够稳定地维持第一紧固部件50与第二紧固部件70的连结状态。另外,例如,即使在将第一紧固部件50和第二紧固部件70向相互分离的方向拉动的情况下,也能够承受更大的拉力。
在本实施例2中,利用扭簧75的作用力,能够维持第一紧固部件50闭合的状态。因此,即使反复进行紧固件12的连结操作和分离操作,也难以使基座部51的基座侧连结部56和可动部61的可动侧连结部65产生时效变形和金属疲劳。
另外,扭簧75的臂角度θ3被设定在适当的范围内。在该情况下,通过将扭簧75的弹性变形范围限制在适当的范围内,即使反复进行第一紧固部件50的开合操作,也能够长期且稳定地使用第一紧固部件50。例如,扭簧75的弹性变形范围能够通过第一紧固部件50的操作部64与基座部51的旋转停止部54的接触来限制。由此,更难以发生扭簧75的破损。
实施例3
图11及图12是示意性地示出本实施例3的紧固件的侧视图及俯视图。
本实施例3的紧固件13在网球手链中安装在省略了图示的链条部件的两端部。该紧固件13具有安装于链条部件的一端部的金属制的第一紧固部件80和安装于链条部件的另一端部的金属制的第二紧固部件100。本实施例3的第一紧固部件80是本发明所涉及的紧固部件的一个例子。
本实施例3的第一紧固部件80相对于实施例2的第一紧固部件50,虽然各部位以及各部分的大小等不同,但形成为具备与实施例2的第一紧固部件50实质上相同的结构和功能。以下,对本实施例3的第一紧固部件80的主要部位和部分进行说明。
本实施例3的第一紧固部件80具有固定于链条部件的基座部81、通过连结轴部60可旋转地支持于基座部81的可动部91、以及对可动部91施力的扭簧75。可动部91可旋转地安装于基座部81。可动部91可以在从其与基座侧连结部86抵接而使第一紧固部件80处于闭合状态的闭合位置到可动部91与基座部81的旋转停止部84抵接的全开位置为止的范围内旋转。第一紧固部件80通过可动部91的旋转而被开合。连结轴部60由与基座部81和可动部91分体的部件形成。
基座部81具有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板状的基座侧主体部82、从基座侧主体部82的左右方向的两侧的侧缘部向上方延伸的基座侧壁部89和基座侧支持部83、以及从基座侧主体部82向上侧弯曲成钩状或圆弧状地延伸的基座侧连结部86。进一步地,基座部81具有从基座侧主体部82延伸的旋转停止部84和从旋转停止部84进一步延伸的第一链条连接部85。
基座侧主体部82的厚度在整个前后方向上是固定的。基座侧主体部82具有宽度方向的尺寸固定的宽幅部和使宽度方向的尺寸向基座侧连结部86逐渐减小的渐减部(参照图12)。左右两侧的基座侧壁部89沿着前后方向设置在基座侧主体部82的宽幅部的左右侧缘部上。在左右的基座侧壁部89之间形成有空间部。
左右的基座侧支持部83是具有在从侧面观察第一紧固部件80时呈圆弧状的上端部的部分。左右的基座侧支持部83配置在基座侧主体部82的前后方向上的靠近第一链条连接部85一侧的端部。另外,左右的基座侧支持部83分别与左右的基座侧壁部89平行且一体地形成。在左右的各基座侧支持部83上形成有安装连结轴部60的安装孔部。在左右的基座侧支持部83之间能够插入扭簧75的螺旋部76。
基座部81的旋转停止部84从基座侧主体部82沿前后方向延伸。旋转停止部84能够与可动部91的操作部94直接抵接。另外,也可以不使操作部94与旋转停止部84直接抵接,而在旋转停止部84与操作部94之间插入扭簧75的一部分,从而使操作部94间接地与旋转停止部84抵接。旋转停止部84具有使宽度方向的尺寸随着远离基座侧主体部82而逐渐增大的形状。
第一链条连接部85从旋转停止部84沿前后方向连续地延伸。该第一链条连接部85的前端部形成为与未图示的链条部件的一端部的形状对应的形状。通过将第一链条连接部85固定于链条部件,能够将第一链条连接部85与链条部件连接。
基座侧连结部86是从基座侧主体部82中的远离第一链条连接部85一侧的端部向上侧弯曲成钩状或圆弧状而形成的。该基座侧连结部86的厚度与基座侧主体部82大致相同。基座侧连结部86的宽度方向的尺寸从基座侧主体部82的所述渐减部朝着前端连续地逐渐减小。由此,基座侧连结部86容易插入到第二紧固部件100的插通孔部102a中。在基座侧连结部86的内周侧形成有内侧空间部87。
该内侧空间部87与打开第一紧固部件80时沿前后方向从基座侧连结部86的前端部朝着可动部91形成的插拔开口部连通。在此,本实施例3的插拔开口部是指,在从侧面观察第一紧固部件80时,在从基座侧连结部86的前端向侧方罩部93延伸有与前后方向平行的假想直线时,在该假想直线上形成于基座侧连结部86与侧方罩部93之间的空间部分或开口部分。
本实施例3的可动部91具有在将可动部91保持于闭合位置的状态下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板状的可动侧主体部92和设置于可动侧主体部92的左右两侧且从可动侧主体部92朝着基座部81向下方延伸的左右的侧方罩部93。在可动侧主体部82的前后方向上的靠近第一链条连接部85一侧的端部上,设置有相对于可动侧主体部82向朝斜上侧弯曲的方向延伸的操作部94。从可动侧主体部92的前后方向上的远离第一链条连接部85一侧的端部延伸有弯曲成钩状或圆弧状的可动侧连结部95。可动侧主体部92具有宽度方向的尺寸为大于基座侧主体部82的固定大小的宽幅部和使宽度方向的尺寸从宽幅部向可动侧连结部95逐渐减小的渐减部(参照图12)。
左右的侧方罩部93从可动侧主体部92的宽幅部的左右侧缘部向下方延伸。在左右的侧方罩部93之间设置有空间部。该空间部的宽度方向的间隔大于基座部81的左右的基座侧壁部89的外壁面间的间隔。左右的侧方罩部93形成为至少包含在从侧面观察第一紧固部件80时与基座侧支持部83重叠的区域。在与该基座侧支持部83重叠的区域中形成有用于安装连结轴部60的安装孔部。
本实施例3的操作部94的可动部91的可旋转范围θ2被设置为30°以上60°以下。可动部91的可旋转范围θ2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旋转范围θ2的下限可以为30°以上,也可以为40°以上。可旋转范围θ2的上限可以为60°以下,也可以为50°以下。
可动侧连结部95的厚度是固定的。可动侧连结部95的宽度方向的尺寸从可动侧主体部92的渐减部朝着可动侧连结部95的前端部连续地逐渐减小。在第一紧固部件80闭合的状态下,该可动侧连结部95延伸至比基座侧主体部82的上表面的高度位置更靠下侧。
在从侧面观察第一紧固部件80时,可动侧连结部95的内周部的至少一部分与基座侧连结部86的外周部抵接。在可动侧连结部95与基座侧连结部86抵接的状态下,可动部91被扭簧75向将可动侧连结部95向基座侧连结部86按压的方向施力。
本实施例3的扭簧75和连结轴部60与实施例2的扭簧75和连结轴部60实质上相同地形成。因此,在本实施例3中,通过与前述的实施例2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扭簧75和连结轴部60,而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本实施例3的第二紧固部件100具有固定连结链条部件的另一端部的第二连接部101和与第二连接部101一体形成的第二连结环102。第二连接部101具有:具备与第一紧固部件80对应的高度尺寸的第二连接主体部101a和从第二连接主体部101a的下端部朝着前后方向的一方延伸的第二连接片部101b。第二连接片部101b的前端部具有与链条部件的另一端部的形状对应的形状。
在第二连结环102上设置有沿上下方向贯通的插通孔部102a。第二连结环102的插通孔部102a以能够同时供第一紧固部件80的基座侧连结部86和可动侧连结部95双方插通的大小开口。该第二连结环102是连接第一紧固部件80的被连结部。
本实施例3的第一紧固部件80相对于前述的实施例2的第一紧固部件50,虽然大小、各部位的尺寸比例、局部的形状等不同,但与实施例2的第一紧固部件50同样地,仅用一只手就能够容易地进行打开和闭合第一紧固部件80的操作。由此,仅用一只手就能够容易且顺利地进行紧固件13的连结操作和分离操作。因此,在本实施例3的第一紧固部件80和紧固件13中,能够得到与实施例2的第一紧固部件50和紧固件12相同的效果。即,实施例2和实施例3的紧固件12、13例如能够根据饰品的种类及其设计等,不改变本质的结构而以各种大小和形状形成。
【实施例4】
图13是示意性地示出本实施例4的紧固件的侧视图。图14及图15是图13所示的XIV-XIV线和XV-XV线的各截面图。
本实施例4的紧固件14具有与省略了图示的链条部件的一端部连接的第一紧固部件110和与链条部件的另一端部连接的第二紧固部件130。本实施例4的第一紧固部件110是本发明所涉及的紧固部件的一个例子。第二紧固部件130由图14和图15中双点划线所示的金属制环形成。本实施例4的第二紧固部件130是连结第一紧固部件110的部件,是包括连结本发明所涉及的紧固部件的被连结部在内的被连结部件的一个例子。
本实施例4的第一紧固部件110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基座部111、通过连结轴部60可旋转地支持于基座部111的可动部121、以及对可动部121施力的扭簧75。在该情况下,基座部111能够与链条部件连接。可动部121通过其旋转而使第一紧固部件110开合。扭簧75和连结轴部60与前述实施例2的紧固件12所使用的扭簧75和连结轴部60实质上相同。
基座部111具有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板状的基座侧主体部112、从基座侧主体部112的左右侧缘部向上方延伸的左右的基座侧壁部119和左右的基座侧支持部113、以及从基座侧主体部112向上侧弯曲成钩状或圆弧状地延伸的基座侧连结部116。进一步地,基座部111具有从基座侧主体部112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旋转停止部114、从旋转停止部114进一步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一链条连接部115、以及连续地设置于旋转停止部114和第一链条连接部115的加强肋118。
基座侧主体部112具有宽度方向的尺寸固定的宽幅部112a、使宽度方向的尺寸从宽幅部112a向基座侧连结部116逐渐减小的渐减部112b、以及宽度方向的尺寸为小于宽幅部112a的固定大小的窄幅部112c(参照图14)。由此,可以将基座侧主体部112形成为容易用手指保持的适当的粗细。另外,基座侧连结部116容易插通于第二紧固部件130。
左右的各基座侧壁部119沿着前后方向直线地设置于基座侧主体部112的宽幅部112a和渐减部112b的一部分。左右的各基座侧壁部119具有在从侧面观察第一紧固部件110时从基座侧主体部112的上表面到基座侧壁部119的上端面为止的高度尺寸连续且固定的连续壁部和高度尺寸随着靠近基座侧连结部116而逐渐减小的倾斜壁部。基座侧壁部119的倾斜壁部配置于基座侧壁部119的前后方向上的基座侧连结部116一侧的端部。通过设置该倾斜壁部,容易朝着基座侧连结部116的内周部引导第二紧固部件130的一部分。
左右的基座侧支持部113与左右的基座侧壁部119平行且一体地形成。基座侧支持部113具有在从侧面观察第一紧固部件110时呈圆弧状的上端部。另外,在左右的基座侧支持部113之间能够插入扭簧75的螺旋部76。
旋转停止部114和第一链条连接部115从基座侧主体部112以相同的厚度且连续地沿前后方向延伸。另外,旋转停止部114的宽度方向的尺寸及第一链条连接部115的宽度方向的尺寸与基座侧主体部112的宽度方向的尺寸相同。
在第一链条连接部115上形成有用于使链条部件的一部分插通的连接孔部115a。在该情况下,第一链条连接部115是至少包括形成有连接孔部115a的前后方向的区域的部分。
加强肋118具有在旋转停止部114和第一链条连接部115的左右侧缘部上沿着前后方向设置的左右的第一肋118a和沿左右方向设置的第二肋118b。第二肋118b在前后方向上设置于第一链条连接部115的与旋转停止部114相反一侧的端缘部。第二肋118b的左右方向的两端部与左右的第一肋118a连结。另外,加强肋118的形状不限于此。例如,左右的第一肋118a也可以设置为,在从侧面观察第一紧固部件110时,通过使第一肋118a的高度尺寸朝着第二肋118b逐渐减小而使上表面倾斜的形状。另外,也可以省略第二肋118b。
左右的第一肋118a分别与左右的基座侧支持部113连结。在该情况下,在第一肋118a的与基座侧支持部113连结的连结端部,使从旋转停止部114的上表面起的高度尺寸朝着基座侧支持部113逐渐增大。
基座侧连结部116从基座侧主体部112的窄幅部112c向上侧弯曲成钩状或圆弧状地延伸。在从侧面观察第一紧固部件110时,在基座侧连结部116的内周侧形成内侧空间部117。基座侧连结部116的前端部分朝着其前端逐渐变细变薄。
基座侧连结部116形成为,相对于可动部121的侧方罩部123,在从侧面观察闭合状态的第一紧固部件110时,在基座侧连结部116的前端与侧方罩部123之间能够设置间隙G的大小。特别是,在该情况下,基座侧连结部116形成为上述间隙G的最小值使得第二紧固部件130不能插通的大小。即,上述间隙G小于第二紧固部件130的粗细(例如,圆形截面的直径)。
可动部121具有在第一紧固部件110闭合的状态下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可动侧主体部122和设置于可动侧主体部122的左右两侧且从可动侧主体部122朝着基座部111向下方延伸的左右的侧方罩部123。在可动侧主体部122的前后方向上的靠近第一链条连接部115一侧的端部上,设置有从可动侧主体部122弯曲并向上方延伸的操作部124。从可动侧主体部122的前后方向上的远离第一链条连接部115一侧的端部向下侧延伸有弯曲成钩状或圆弧状的可动侧连接部125。
可动侧主体部122具备与基座侧主体部112对应的形状。即,可动侧主体部122具有宽度方向的尺寸固定的宽幅部、使宽度方向的尺寸从宽幅部向基侧连结部116逐渐减小的渐减部、以及宽度方向的尺寸为小于宽幅部的固定大小的窄幅部。
左右的侧方罩部123从可动侧主体部122的侧缘部向下方弯曲,进一步向基座侧主体部112下垂(参照图13和图15)。另外,侧方罩部123沿着前后方向设置在可动侧主体部122的宽幅部和渐减部的一部分上(参照图14)。
左右的侧方罩部123形成为至少包括在从侧面观察闭合状态的第一紧固部件110时与左右的基座侧支持部113重叠的区域。另外,在左右的侧方罩部123上,在宽度方向的内侧分别形成有用于安装连结轴部60的安装凹部。
侧方罩部123具有在从侧面观察闭合状态的第一紧固部件110时从可动侧主体部122相对于上下方向倾斜并延伸的限制端缘部123a。限制端缘部123a也可以从可动侧主体部122相对于上下方向弯曲。限制端缘部123a是侧方罩部123的在前后方向上接近可动侧连结部125的端缘部。在由可动部121的侧方罩部123、可动侧主体部122和可动侧连结部125围成的空间区域内,形成于限制端缘部123a与可动侧主体部122之间的内周侧的角度θ1为90°以下。图13示出了实施例4中的内周侧的角度θ1的大小。在图13的例子中,内周侧的角度θ1是在被侧方罩部123遮挡的可动侧主体部122的下端缘与将限制端缘部123a向斜上方假想地延伸的双点划线之间形成的对顶角。该内周侧的角度θ1只要设置为与实施例1中说明的内周侧的角度θ1相同的角度即可。例如,内周侧的角度θ1可以小于90°,也可以为89°以下。在该情况下,侧方罩部123的下端部的前后方向的尺寸大于其上端部的前后方向的尺寸。
在从侧面观察闭合状态的第一紧固部件110时,形成于基座侧连结部116的前端部与限制端缘部123a之间的间隙G的最小值小于第二紧固部件130的粗细。由此,能够将第二紧固部件130稳定地紧固在第一紧固部件110的内侧空间部117内。另外,能够防止第二紧固部件130与可动侧主体部122直接接触。由此,能够抑制第二连结环102向打开方向按压可动部121。
本实施例4的操作部124具有在从侧面观察闭合时的第一紧固部件110时从可动侧主体部122的端部向与上侧接近正交的方向弯折延伸的板状的纵壁部124a和从纵壁部124a的上端部向第一链条连接部115侧倾斜地弯折延伸的板状的倾斜部124b。
通过该纵壁部124a,在用手指按压操作部124而使可动部121旋转时,能够使可动部121相对于基座部111较大地旋转,使第一紧固部件110较大地打开。特别是,本实施例4的第一紧固部件110例如能够比前述的实施例2和实施例3的第一紧固部件50、80更大地打开。另外,通过在操作部124上设置倾斜部124b,容易用手指按压操作部124,因此能够提高第一紧固部件110的操作性。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4中,操作部124的宽度方向的尺寸、特别是倾斜部124b的宽度方向的尺寸小于设置于基座部111的左右的第一肋118a的内壁面间的间隔。由此,能够防止操作部124与基座部111的左右的第一肋118a发生干涉。因此,能够使可动部121顺利地旋转到更大的旋转角度。可动部121的可旋转范围例如也可以是约90°。可动部121的可旋转范围是指从上述闭合位置旋转至上述全开位置的范围。
另外,在该情况下,在小于左右的第一肋118a的内壁面间的间隔的范围内,也可以确保操作部124的宽度方向的尺寸、特别是倾斜部124b的宽度方向的尺寸更大。由此,在用手指按压操作部124时,容易确保操作部124与手指的接触面积较大。因此,更容易进行可动部121的旋转操作。
在本发明中,操作部124的纵壁部124a和倾斜部124b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定。在本发明中,也可以将整个操作部124形成为扇形、圆形或心形等设计的形状。另外,也可以仅将操作部124的倾斜部124b形成为心形等形状。由此,能够对本实施例4的第一紧固部件110和紧固件14赋予可爱等印象以及附加价值等。
可动侧连结部125具有固定厚度。可动侧连结部125从可动侧主体部122的窄幅部朝着下方弯曲成钩状或圆弧状。在将第一紧固部件110闭合的状态下,可动侧连结部125延伸至比基座侧主体部112的上表面的高度位置更靠下侧。进一步地,可动侧连结部125的内周部与基座侧连结部116的外周部抵接。在使可动侧连结部125与基座侧连结部116抵接的状态下,该可动部121也被扭簧75向将可动侧连结部125向基座侧连结部116按压的方向施力。
本实施例4的第一紧固部件110与实施例2和实施例3的第一紧固部件50、80同样地,仅用一只手就能够容易地进行打开和闭合第一紧固部件110的操作。由此,仅用一只手就能够容易且顺利地进行本实施例4的紧固件14的连结操作和分离操作。因此,在本实施例4中也能够得到与实施例2和实施例3同样的效果。
另外,在本发明中,在实施例1的第一紧固部件20中,也可以不设置突片部36。另外,在实施例1的第一紧固部件20中,也可以不设置卡止凹部26a和被卡止凸部35a。在该情况下,也可以在连结轴部30上设置实施例2~实施例4所示的弹簧部件(例如扭簧)。
在实施例4的第一紧固部件110中,作为基座侧主体部112的形状,也可以采用与从实施例1所示的基座侧主体部22去除了卡止凹部26a的形状实质上相同的形状。
在实施例1~实施例4的第一紧固部件20、50、80、110中,也可以不设置使操作部34、64、94、124抵接而使可动部31、61、91、121向打开方向的旋转停止的旋转停止部24、54、84、114。另外,在设置旋转停止部24、54、84、114的情况下,能够将其设置为将操作部34、64、94、124收纳于可动侧主体部32、62、92、122的前后方向的范围内的形状。在该情况下,例如在实施例1中,也可以不在旋转停止部24上设置能够使可动部31的一部分抵接而进行收容的收容凹部24a。另外,在以收纳于可动侧主体部32、62、92、122的前后方向的范围内的形状进行设置的情况下,能够自由地设定操作部34、64、94、124的左右方向的尺寸(即操作部的宽度)。
实施例1~实施例4的可动部31、61、91、121通过作为旋转轴的连结轴部30、60可旋转地支持于基座部21、51、81、111的基座侧支持部23、53、83、113。另外,本发明的可动部31、61、91、121例如也可以通过连结轴部30、60与基座部21、51、81、111的基座侧主体部22、52、82、112连结,并可旋转地被支持于其上。即,基座侧支持部23、53、83、113也可以包含于基座侧主体部22、52、82、112。在该情况下,也可以在基座侧主体部22、52、82、112上设置连结轴部30、60。
在实施例1~实施例4的第一紧固部件20、50、80、110中,通过使可动部31、61、91、121的宽度方向的尺寸小于基座部21、81、81、111,基座部也可以从下侧包入并收容可动部。
在实施例1~实施例4的第一紧固部件20、50、80、110中,从一个基座侧主体部22、52、82、112延伸出一个基座侧连结部26、56、86、116。另外,从一个可动侧主体部32、62、92、122延伸出一根可动侧连结部35、65、95、125。在本发明中,在实施例1~实施例4的第一紧固部件20、50、80、110中,也可以从一个基座侧主体部22、52、82、112分支地延伸出多根基座侧连结部26、56、86、116。另外,也可以从一个可动侧主体部32、62、92、122分支地延伸出多根可动侧连结部35、65、95、125。在该情况下,只要基座侧连结部的一部分和可动侧连结部的一部分能够在基座部的长度方向上相互重叠,则可以将基座侧连结部和可动侧连结部形成为相同的根数,也可以形成为不同的根数。
在实施例1~实施例4的第一紧固部件20、50、80、110中,可动侧连结部35、65、95、125和基座侧连结部26、56、86、116显示为弯曲成钩状或圆弧状的形状。在本发明中,在从侧面观察第一紧固部件20、50、80、110时,可动侧连结部35、65、95、125的弯曲成钩状或圆弧状的形状也可以是例如大致L字形、大致C字形、大致U字形等形状或与这些形状相近的形状。为了与可动侧连结部35、65、95、125的外周部或内周部接触或对置,基座侧连结部26、56、86、116的弯曲成钩状或圆弧状的形状也可以是与可动侧连结部35、65、95、125的形状对应的大致L字形、大致C字形、大致U字形等形状或与这些形状相近的形状。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中,只要基座侧连结部26、56、86、116和可动侧连结部35、65、95、125形成为在从侧面观察第一紧固部件20、50、80、110时向上方或下方弯曲的形状,则也可以不平滑地弯曲。例如,在从侧面观察第一紧固部件20、50、80、110时,基座侧连结部26、56、86、116只要具有其前端部向靠近可动部31、61、91、121的可动侧主体部32、62、92、122的方向弯曲的形状,则可以是L字形、V字形等形状或与这些形状相近的形状,也可以形成为至少一部分弯曲且带有棱角的形态。可动侧连结部35、65、95、125只要具有在从侧面观察第一紧固部件20、50、80、110时其前端部向靠近基座部21、51、81、111的基座侧主体部22、52、82、112的方向弯曲的形状,则可以是L字形、V字形等形状或与这些形状相近的形状,也可以形成为至少一部分弯曲且带有棱角的形态。
在实施例1~实施例4中,对紧固件11、12、13、14为网球手链或链式手链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使用本发明中的紧固部件或紧固件的饰品也可以是除网球手链和链式手链以外的手链。
在本发明中的饰品中,除了手链以外,还包括项链、吊坠、脚链等。即,本发明不仅能够应用于手链,同样还能够应用于项链、吊坠、脚链等饰品。例如,在饰品为项链的情况下,也可以将本发明中的紧固部件(第一紧固部件)用于可分离地连结项链的链条部件的两端部的紧固件,或者例如也可以用作将链条部件和吊坠可分离地连结的连结部分。
另外,本发明中的紧固部件(第一紧固部件)并不限于将饰品的至少一部分可分离地连结,如进行项链的链条部件的两端部的连结或者进行链条部件与吊坠的连结等的紧固部件。本发明也可以用于将紧固部件可分离地连接到与饰品分体形成的其他部件或零件等的被连结部的情况。例如,在将吊坠挂在作为台座等饰品以外的部件的被连结部件上进行装饰的情况下,也可以将本发明的紧固部件用于吊坠并与被连结部件连结。在该情况下,在台座等被连结部件中,直接连接本发明的紧固部件的部分成为被连结部。即,本发明的紧固部件(第一紧固部件)可以是将饰品的至少一部分可分离地连结的紧固部件,也可以是将饰品可分离地连结于任意的被连结部件的饰品用的紧固部件。另外,实施例1~实施例4中说明的第二紧固部件40、70、100、130也是包括被连结部的被连结部件,该被连结部连结第一紧固部件20、50、80、110。
在本发明中,可以容易地使紧固部件(第一紧固部件)的尺寸沿着线状部件形成得较长或较短、较粗或较细。由此,能够大幅扩大能够在饰品中使用的紧固件的选项。因此,例如与现有的弹簧扣型的紧固件相比,能够更有效地表现饰品的设计及美观等。进一步地,根据本发明的紧固部件,也可以将多个饰品彼此连结。例如,也可以通过用于第一以及第二紧固件中的至少一方的本发明的紧固部件来连结第一饰品所具备的第一紧固件和第二饰品所具备的第二紧固件。即使在该情况下,只要应用本发明的紧固部件,就不会损害饰品的设计性。
以下,记述了与本发明一个方面相关联的附录1至12。
[附录1]
一种饰品用紧固部件(20,50,80,110),其与被连结部可分离地连结,其特征在于,具有:
基座部(21,51,81,111),其与饰品(1,2)的一部分连接;以及可动部(31,61,91,121),其可旋转地支持于所述基座部(21,51,81,111),并且通过所述旋转使所述紧固部件(20,50,80,110)开合,
所述基座部(21,51,81,111)具有基座侧连结部(26,56,86,116),
所述基座侧连结部(26,56,86,116)相对于与所述饰品(1,2)的一部分连接的所述基座部(21,51,81,111)的连接部分,配置于所述基座部(21,51,81,111)的长度方向上的相反一侧,
所述可动部(31,61,91,121)具有可动侧连结部(35,65,95,125),
在所述可动部(31,61,91,121)配置于闭合所述紧固部件(20,50,80,110)的闭合位置时,所述可动侧连结部(35,65,95,125)的内周部或外周部与所述基座侧连结部(26,56,86,116)的外周部或内周部相互接触或对置,并且所述基座侧连结部(26,56,86,116)的一部分与所述可动侧连结部(35,65,95,125)的一部分在所述基座部(21,51,81,111)的所述长度方向上相互重叠。
[附录2]
根据附录1所述的紧固部件,其中,所述基座侧连结部(26,56,86,116)向所述可动部(31,61,91,121)侧弯曲,
所述可动侧连结部(35,65,95,125)向所述基座部(21,51,81,111)侧弯曲。
[附录3]
根据附录1或2所述的紧固部件,其中,所述可动部(31)在所述闭合位置卡止于所述基座部(21)。
[附录4]
根据附录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紧固部件,其中,配置有朝着旋转方向上的所述闭合位置对所述可动部(61,91,121)施力的弹性部件。
[附录5]
根据附录4所述的紧固部件,其中,所述弹性部件由弹簧部件(75)形成,
所述弹簧部件(75)安装于连结所述基座部(51,81,111)与所述可动部(61,91,121)的连结轴部(60)。
[附录6]
根据附录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紧固部件,其中,所述基座部(21,51,81,111)具有:基座侧主体部(22,52,82,112),其在所述基座部(21,51,81,111)的所述长度方向上延伸;以及基座侧支持部(23,53,83,113),其从所述基座侧主体部(22,52,82,112)向所述基座部(21,51,81,111)的高度方向延伸并且支持所述可动部(31,61,91,121),
所述基座侧连结部(26,56,86,116)在与所述基座侧支持部(23,53,83,113)分离的位置上从所述基座侧主体部(22,52,82,112)延伸并向所述可动部(31,61,91,121)侧弯曲,
所述可动部(31,61,91,121)具有:可动侧主体部(32,62,92,122);侧方罩部(33,63,93,123),其从所述可动侧主体部(32,62,92,122)向所述基座部(21,51,81,111)延伸,并且在从侧面观察所述紧固部件(20,50,80,110)时,其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基座侧支持部(23,53,83,113)重叠;以及操作部(34,64,94,124),其从所述可动侧主体部(32,62,92,122)的一端部向相对于所述可动侧主体部(32,62,92,122)弯曲的方向延伸,
所述可动侧连结部(35,65,95,125)从所述可动侧主体部(32,62,92,122)的另一端部向所述基座部(21,51,81,111)侧弯曲,
所述侧方罩部(33,63,93,123)通过连结轴部(30,60)与所述基座部(21,51,81,111)的所述基座侧支持部(23,53,83,113)连结。
[附录7]
根据附录6所述的紧固部件,其中,所述侧方罩部(33,123)具有配置于所述长度方向的一个方向上的限制端缘部(33a,123a),
在从侧面观察所述紧固部件(20,110)时,在由所述侧方罩部(33,123)、所述可动侧主体部(32,122)以及所述可动侧连结部(35,125)围成的区域内,形成在所述可动侧主体部(32,122)与所述侧方罩部(33,123)的所述限制端缘部(33a,123a)之间的内周侧的角度(θ1)为90°以下。
[附录8]
根据附录6或7所述的紧固部件,其中,在所述可动部(31,61,91,121)配置于所述闭合位置时,所述侧方罩部(33,63,93,123)在从侧面观察所述紧固部件(20,50,80,110)时与所述基座侧主体部(22,52,82,112)的至少一部分重叠。
[附录9]
根据附录6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紧固部件,其中,所述基座部(21,51,81,111)具有旋转停止部(24,54,84,114),其从所述基座侧主体部(22,52,82,112)相对于所述基座侧连接部(26,56,86,116)向所述长度方向上的相反一侧延伸,并且使所述操作部(34,64,94,124)抵接而使所述可动部(31,61,91,121)向打开方向的旋转停止。
[附录10]
一种饰品用紧固件,其特征在于,具有:第一紧固部件(20,50,80,110),其为附录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紧固部件;以及第二紧固部件(40,70,100,130),其具备所述被连结部。
[附录11]
根据附录10所述的紧固件,其中,所述第一紧固部件(20,50,80,110)配置于所述饰品(1,2)的线状部件(5,8)的一端部,
所述第二紧固部件(40,70,100,130)配置于所述线状部件(5,8)的另一端部,
通过在设置于所述第二紧固部件(40,70,100,130)的插通孔部(42a,72a,102a)中插通所述第一紧固部件(20,50,80,110)的所述基座侧连结部(26,56,86,116)和所述可动侧连结部(35,65,95,125),将所述第一紧固部件(20,50,80,110)与所述第二紧固部件(40,70,100,130)可相互分离地连结。
[附录12]
一种饰品,其具备附录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紧固部件。
根据以上的方式,能够容易且顺利地进行紧固部件的开合操作、紧固件的连结操作以及分离操作。另外,能够稳定地维持紧固件的连结状态。
符号说明
1 网球手链
2 链式手链
5 链条部件(线状部件)
5a 链条部件的一端部
5b 链条部件的另一端部
6 小块部
7 连结部件
8 链条部件(线状部件)
8a 金属制环
11,12 紧固件
13,14 紧固件
20 第一紧固部件
21 基座部
22 基座侧主体部
23 基座侧支持部
24 旋转停止部
24a 收容凹部
25 第一连接部
26 基座侧连结部
26a 卡止凹部
27 内侧空间部
28 插拔开口部
30 连结轴部(旋转轴部)
31 可动部(旋转部)
32 可动侧主体部
33 侧方罩部
33a 限制端缘部
34 操作部
35 可动侧连结部
35a 被卡止突部
36 突片部
40 第二紧固部件
41 第二连接部
41a 第二连接主体部
41b 第二连接片部
42 第二连结环
42a 插通孔部
50 第一紧固部件
51 基座部
52 基座侧主体部
53 基座侧支持部
54 旋转停止部
55 第一链条连接部
55a 连接孔部
56 基座侧连结部
57 内侧空间部
59 基座侧壁部
59a 连续壁部
59b 倾斜壁部
60 连结轴部
61 可动部
62 可动侧主体部
63 侧方罩部
64 操作部
65 可动侧连结部
70 第二紧固部件
71 第二连接部
71a 第二连接孔部
72 第二连结部
72a 插通孔部
75 扭簧
76 螺旋部
77 臂部
80 第一紧固部件
81 基座部
82 基座侧主体部
83 基座侧支持部
84 旋转停止部
85 第一链条连接部
86 基座侧连结部
87 内侧空间部
89 基座侧壁部
91 可动部
92 可动侧主体部
93 侧方罩部
94 操作部
95 可动侧连结部
100 第二紧固部件
101 第二连接部
101a 第二连接主体部
101b 第二连接片部
102 第二连结环
102a 插通孔部
110 第一紧固部件
111 基座部
112 基座侧主体部
112a 宽幅部
112b 渐减部
112c 窄幅部
113 基座侧支持部
114 旋转停止部
115 第一链条连接部
115a 连接孔部
116 基座侧连结部
117 内侧空间部
118 加强肋
118a 第一肋
118b 第二肋
119 基座侧壁部
121 可动部
122 可动侧主体部
123 侧方罩部
123a 限制端缘部
124 操作部
124a 纵壁部
124b 倾斜部
125 可动侧连结部
130 第二紧固部件
G 间隙
θ1 侧方罩部的限制端缘部与可动侧主体部之间的内周侧的角度
θ2 可动部的可旋转范围
θ3 扭簧的臂角度

Claims (15)

1.一种饰品用紧固部件,其特征在于,
该饰品用紧固部件与被连结部可分离地连结,
该饰品用紧固部件具有:
基座部,其与饰品的一部分连接;以及可动部,其可旋转地支持于所述基座部,并且通过所述旋转使所述紧固部件开合,
所述基座部具有基座侧连结部,
所述基座侧连结部相对于与所述饰品的一部分连接的所述基座部的连接部分,配置于所述基座部的长度方向上的相反一侧,
所述可动部具有可动侧连结部,
在所述可动部配置于闭合所述紧固部件的闭合位置时,所述可动侧连结部的内周部与所述基座侧连结部的外周部相互接触或对置,并且所述基座侧连结部的一部分与所述可动侧连结部的一部分在所述基座部的所述长度方向上相互重叠,
其中,所述基座侧连结部向所述可动部侧弯曲,所述可动侧连结部向所述基座部侧弯曲,并且在将紧固部件与被连结部向相互分离的方向拉动时,所述基座侧连结部和所述可动侧连结部沿着拉力的方向重叠,
其中,所述可动部还具有:可动侧主体部和操作部,所述操作部从所述可动侧主体部的一端部向相对于所述可动侧主体部弯曲的方向延伸,
所述基座部具有:基座侧主体部和旋转停止部,该旋转停止部从所述基座侧主体部向所述长度方向上的与所述基座侧连结部的相反一侧延伸,并且使所述操作部抵接而使所述可动部向打开方向的旋转停止,
其中,在旋转停止部上设置有收容凹部,所述收容凹部设置于与可动部的操作部的位置对应的旋转停止部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收容凹部形成为能够使旋转的可动部的操作部的一部分抵接并将其收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固部件,其中,所述可动部在所述闭合位置卡止于所述基座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固部件,其中,
所述紧固部件配置有朝着旋转方向上的所述闭合位置对所述可动部施力的弹性部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紧固部件,其中,
所述弹性部件由弹簧部件形成,
所述弹簧部件安装于连结所述基座部与所述可动部的连结轴部。
5.一种饰品用紧固部件,其特征在于,
该饰品用紧固部件与被连结部可分离地连结,
该饰品用紧固部件具有:
基座部,其与饰品的一部分连接;以及可动部,其可旋转地支持于所述基座部,并且通过所述旋转使所述紧固部件开合,
所述基座部具有基座侧连结部,
所述基座侧连结部相对于与所述饰品的一部分连接的所述基座部的连接部分,配置于所述基座部的长度方向上的相反一侧,
所述可动部具有可动侧连结部,
在所述可动部配置于闭合所述紧固部件的闭合位置时,所述可动侧连结部的外周部与所述基座侧连结部的内周部相互接触或对置,并且所述基座侧连结部的一部分与所述可动侧连结部的一部分在所述基座部的所述长度方向上相互重叠,
所述可动部具有:可动侧主体部和操作部,所述操作部从所述可动侧主体部的一端部向相对于所述可动侧主体部弯曲的方向延伸,
所述基座部具有:基座侧主体部和旋转停止部,该旋转停止部从所述基座侧主体部向所述长度方向上的与所述基座侧连结部的相反一侧延伸,并且使所述操作部抵接而使所述可动部向打开方向的旋转停止,其中,在旋转停止部上设置有收容凹部,所述收容凹部设置于与可动部的操作部的位置对应的旋转停止部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收容凹部形成为能够使旋转的可动部的操作部的一部分抵接并将其收容,
其中,所述旋转停止部的厚度比所述基座侧主体部的厚度薄,且所述旋转停止部的宽度方向的尺寸大于所述基座侧主体部的宽度方向的尺寸。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紧固部件,其中,
所述基座侧连结部向所述可动部侧弯曲,
所述可动侧连结部向所述基座部侧弯曲。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紧固部件,其中,所述可动部在所述闭合位置卡止于所述基座部。
8.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紧固部件,其中,
所述紧固部件配置有朝着旋转方向上的所述闭合位置对所述可动部施力的弹性部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紧固部件,其中,
所述弹性部件由弹簧部件形成,
所述弹簧部件安装于连结所述基座部与所述可动部的连结轴部。
10.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紧固部件,其中,
所述基座侧主体部在所述基座部的所述长度方向上延伸;所述基座部具有基座侧支持部,其从所述基座侧主体部向所述基座部的高度方向延伸并且支持所述可动部,
所述基座侧连结部在与所述基座侧支持部分离的位置上从所述基座侧主体部延伸并向所述可动部侧弯曲,
所述可动部具有侧方罩部,其从所述可动侧主体部向所述基座部延伸,并且在从侧面观察所述紧固部件时,其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基座侧支持部重叠,
所述可动侧连结部从所述可动侧主体部的另一端部向所述基座部侧弯曲,
所述侧方罩部通过连结轴部与所述基座部的所述基座侧支持部连结。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紧固部件,其中,
所述侧方罩部具有配置于所述长度方向的一个方向上的限制端缘部,
在从侧面观察所述紧固部件时,在由所述侧方罩部、所述可动侧主体部以及所述可动侧连结部围成的区域内,形成在所述可动侧主体部与所述侧方罩部的所述限制端缘部之间的内周侧的角度为90°以下。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紧固部件,其中,
在所述可动部配置于所述闭合位置时,所述侧方罩部在从侧面观察所述紧固部件时与所述基座侧主体部的至少一部分重叠。
13.一种饰品用紧固件,其特征在于,
该饰品用紧固件具有:第一紧固部件,其为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紧固部件;以及第二紧固部件,其具备所述被连结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紧固件,其中,
所述第一紧固部件配置于所述饰品的线状部件的一端部,
所述第二紧固部件配置于所述线状部件的另一端部,
通过在设置于所述第二紧固部件的插通孔部中插通所述第一紧固部件的所述基座侧连结部和所述可动侧连结部,将所述第一紧固部件与所述第二紧固部件可相互分离地连结。
15.一种饰品,其具备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紧固部件。
CN201910892205.8A 2018-10-03 2019-09-20 饰品用紧固部件、饰品用紧固件以及饰品 Active CN11097378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88060 2018-10-03
JP2018-188060 2018-10-03
JP2019-113302 2019-06-19
JP2019113302 2019-06-1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73781A CN110973781A (zh) 2020-04-10
CN110973781B true CN110973781B (zh) 2023-01-17

Family

ID=70055357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04809.2A Pending CN111263598A (zh) 2018-10-03 2019-09-03 饰品用紧固件、饰品用紧固件的组装套件及饰品
CN201910892205.8A Active CN110973781B (zh) 2018-10-03 2019-09-20 饰品用紧固部件、饰品用紧固件以及饰品
CN201921578289.XU Active CN211833163U (zh) 2018-10-03 2019-09-20 饰品用紧固部件、饰品用紧固件以及饰品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04809.2A Pending CN111263598A (zh) 2018-10-03 2019-09-03 饰品用紧固件、饰品用紧固件的组装套件及饰品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578289.XU Active CN211833163U (zh) 2018-10-03 2019-09-20 饰品用紧固部件、饰品用紧固件以及饰品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1297908B2 (zh)
EP (1) EP3782500A4 (zh)
JP (3) JPWO2020070939A1 (zh)
KR (2) KR102441182B1 (zh)
CN (3) CN111263598A (zh)
WO (2) WO202007093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782500A4 (en) * 2018-10-03 2022-02-16 Crossfor Co., Ltd. CLIP ELEMENT FOR ACCESSORY, CLIP FOR ACCESSORY AND ACCESSORY
KR102459841B1 (ko) 2022-07-27 2022-10-27 위진희 악세사리용 잠금장치
KR102544951B1 (ko) 2023-04-03 2023-06-16 위진희 액세서리용 잠금장치

Family Cites Families (4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91207200A (en) * 1912-03-25 1913-01-30 William Frederick Jennens Improvements in Snaps or Fastenings for Necklets, for other Chains, and for other like uses.
GB191407200A (en) 1914-03-21 1915-06-17 Curt Stille Improved Telegraph or Telephone Relay.
US1637699A (en) 1927-01-04 1927-08-02 Lauterbach Samuel Jewelry clasp
US2157288A (en) * 1937-05-29 1939-05-09 Gauss Eugen Attaching hook for watch wristlets
US2215526A (en) * 1938-03-05 1940-09-24 Kestenman Bros Mfg Co Clasp or connector for bracelets, chains, necklaces, or the like
US2874435A (en) 1954-08-23 1959-02-24 Albert C Nielsen Jewelry clasps
FR1287476A (fr) 1961-01-31 1962-03-16 Perfectionnement aux fermoirs de sécurité
US3358340A (en) * 1965-10-23 1967-12-19 Davis Aircraft Products Inc Bridle buckle
JPS4418616Y1 (zh) * 1966-12-29 1969-08-11
JPS5647381Y2 (zh) * 1973-02-16 1981-11-06
US3956804A (en) * 1974-12-12 1976-05-18 Monet Jewelers, Inc. Clasp mechanism
JPS5348152Y2 (zh) * 1976-10-21 1978-11-17
JPS5647381U (zh) 1979-09-19 1981-04-27
JPS5837298Y2 (ja) 1980-12-10 1983-08-23 中川株式会社 ネツクレス用留め金具
CA1162753A (fr) 1981-08-24 1984-02-28 Guy Couture Fermoir utilise en bijouterie
JPS5942911Y2 (ja) * 1982-12-22 1984-12-18 平田宝飾工芸株式会社 クラスプ
US4924562A (en) * 1985-07-29 1990-05-15 Pogharian Mardig V Jewelry clasp
JPS6383020U (zh) 1986-11-19 1988-05-31
US4774743A (en) * 1987-07-14 1988-10-04 The Napier Co. Jewelry clasp
US5168606A (en) 1990-11-29 1992-12-08 The Napier Company Jewelry clasp with safety snap catch
US5279021A (en) * 1992-08-26 1994-01-18 Edgin Howard L Article retaining apparatus having pull-release/push-retain structure and method of using
JPH0657216U (ja) 1993-01-25 1994-08-09 株式会社田中宝飾 留め具
JP2627858B2 (ja) 1993-07-13 1997-07-09 明治合成株式会社 ロープの結合具
JP3136049B2 (ja) * 1994-09-01 2001-02-19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機器の特定状態表示方法
JP2997633B2 (ja) * 1995-05-26 2000-01-11 株式会社水本機械製作所 開止め機構付き環状フック
JP3829158B2 (ja) * 1996-04-04 2006-10-04 株式会社ヤマ 装身具用ジョイント
DE69634531T2 (de) 1996-04-04 2006-03-30 Yama Co., Ltd. Verbindungsteil für Schmuckstücke
JP3083998B2 (ja) 1996-11-14 2000-09-04 株式会社パールスペンサー 装身具の留め具及びその使用方法
JP3299724B2 (ja) 1998-12-01 2002-07-08 株式会社プラネット 止め具
US6553636B1 (en) * 2001-12-20 2003-04-29 Spertner Jewelers, Llc Jewelry clamp
USD489247S1 (en) * 2002-11-04 2004-05-04 Coastal Pet Products, Inc. Snap connector
JP3098584U (ja) 2003-06-16 2004-03-04 株式会社桑山 装飾金具
JP3098789U (ja) 2003-06-25 2004-03-11 株式会社桑山 連珠ネックレスと糸留め具カバー
US20090013721A1 (en) 2005-05-09 2009-01-15 Murao Co., Ltd. Clasp
JP4634976B2 (ja) 2006-08-08 2011-02-16 株式会社ムラオ 留め金具
JP3118764U (ja) 2005-11-24 2006-02-02 三枝 藤原 針金アクセサリー
JP2007195606A (ja) 2006-01-24 2007-08-09 Jewel Parts Piko:Kk 装身具用留め具及びこれを備える装身具
JP2007301174A (ja) 2006-05-11 2007-11-22 Mikimoto Soshingu:Kk 装身具用留め具
JP3136049U (ja) 2007-07-06 2007-10-11 株式会社ギリオン アクセサリー用連結具
JP3155597U (ja) 2009-06-10 2009-11-26 株式会社ストリーム 装身具用留め具
JP5660489B2 (ja) 2010-07-14 2015-01-28 株式会社パールスペンサー 装身具用留め具及びこれを用いた装身具
WO2012117577A1 (ja) 2011-03-01 2012-09-07 Hoshino Masahiro 挿入式クラスプ
US10076164B2 (en) * 2015-05-06 2018-09-18 Dream Catch Inc. Jewelry catch
CN205456584U (zh) * 2016-01-11 2016-08-17 徐日飞 戒指装饰件的卡扣结构
CN205568073U (zh) 2016-04-28 2016-09-14 河南梦祥纯银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饰品卡扣结构
EP3782500A4 (en) 2018-10-03 2022-02-16 Crossfor Co., Ltd. CLIP ELEMENT FOR ACCESSORY, CLIP FOR ACCESSORY AND ACCESSORY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070939A1 (ja) 2020-04-09
KR20200042524A (ko) 2020-04-23
CN110973781A (zh) 2020-04-10
US20210037928A1 (en) 2021-02-11
WO2020071034A1 (ja) 2020-04-09
KR102441182B1 (ko) 2022-09-06
KR102368301B1 (ko) 2022-02-25
JPWO2020071034A1 (ja) 2021-09-02
CN111263598A (zh) 2020-06-09
EP3782500A1 (en) 2021-02-24
JP2024054366A (ja) 2024-04-16
CN211833163U (zh) 2020-11-03
EP3782500A4 (en) 2022-02-16
JP7485443B2 (ja) 2024-05-16
WO2020070939A8 (ja) 2020-12-10
JPWO2020070939A1 (ja) 2021-09-30
US11297908B2 (en) 2022-04-12
KR20200042523A (ko) 2020-04-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973781B (zh) 饰品用紧固部件、饰品用紧固件以及饰品
EP0843976A1 (en) Clasp for jewellery and fashion accessories
JP6746377B2 (ja) 連結具
JP7002498B2 (ja) 装身具用留め具、及び装身具
CN112399809B (zh) 饰品用紧固部件、饰品用紧固件、饰品以及饰品用紧固部件的组装套件
US11457758B2 (en) Universal zipper aid
EP1547482A1 (en) Button
EP1595468A1 (en) Badge production device, badge, and press form mounting method in badge production device
US20080163467A1 (en) Snap fastener
US7013540B2 (en) Rotating pin clasp apparatus
KR101507279B1 (ko) 장신구 고정용 기구
CN217743376U (zh) 一种按压式弹簧扣
JP4175864B2 (ja) 止め具
JPH11208A (ja) 携帯品の落下防止具
JPH09299117A (ja) 装身具の止め金具
KR101558126B1 (ko) 장신구 고정용 기구
JP3566631B2 (ja) ナス環吊止具
JP4647221B2 (ja) 帯状装身具の中留
JP2007044181A (ja) ブレスレット
CN113727624A (zh) 人身装饰品的卡扣
JP3045362U (ja) 携帯具,装身具用係止部材の装飾体
JP4681739B2 (ja) 環状装身具の留め金具
JP2003235628A (ja) 係止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