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78493B - 接枝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和由此制备的接枝共聚物 - Google Patents

接枝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和由此制备的接枝共聚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678493B
CN110678493B CN201880035617.3A CN201880035617A CN110678493B CN 110678493 B CN110678493 B CN 110678493B CN 201880035617 A CN201880035617 A CN 201880035617A CN 110678493 B CN110678493 B CN 11067849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aft copolymer
copolymer
weight
bulk polymerization
production meth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3561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678493A (zh
Inventor
徐在范
李大雨
朴晶台
金圭善
张志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Chem Ltd
Original Assignee
LG Chem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Chem Ltd filed Critical LG Chem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6784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784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6784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7849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79/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monomers on to polymers of monomers having two or mor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s as defined in group C08F36/00
    • C08F279/02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monomers on to polymers of monomers having two or mor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s as defined in group C08F36/00 on to polymers of conjugated dienes
    • C08F279/04Vinyl aromatic monomers and nitriles as the only mono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00Processes of polymerisation
    • C08F2/001Multistage polymerisa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a change in reactor conditions without deactivating the intermediate polym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00Processes of polymerisation
    • C08F2/02Polymerisation in bulk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00Processes of polymerisation
    • C08F2/04Polymerisation in solu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00Processes of polymerisation
    • C08F2/04Polymerisation in solution
    • C08F2/06Organic solve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00Processes of polymerisation
    • C08F2/12Polymerisation in non-solvents
    • C08F2/16Aqueous medium
    • C08F2/22Emulsion polymerisation
    • C08F2/24Emulsion polymerisation with the aid of emulsifying ag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55/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monomers on to polymers of hydrocarbons as defined in group C08F10/00
    • C08F255/02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monomers on to polymers of hydrocarbons as defined in group C08F10/00 on to polymers of olefins having two or three carbon atoms
    • C08F255/06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monomers on to polymers of hydrocarbons as defined in group C08F10/00 on to polymers of olefins having two or three carbon atoms on to ethene-propene-diene terpoly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500/00Characteristics or properties of obtained polyolefins; Use thereof
    • C08F2500/21Rubbery or elastomeric properti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500/00Characteristics or properties of obtained polyolefins; Use thereof
    • C08F2500/24Polymer with special particle form or siz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Graft Or Block Polym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接枝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和由此制备的接枝共聚物,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制备反应溶液,该反应溶液包含含有来自二烯类单体的单元和来自烯烃类单体的单元的共聚物、芳香族乙烯基类单体、乙烯基氰基类单体和反应溶剂;以及添加所述反应溶液以在100℃至110℃下进行第一本体聚合,其中,所述共聚物包含5重量%至10重量%的所述来自二烯类单体的单元,所述接枝共聚物的橡胶平均粒径为2μm至5μm。

Description

接枝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和由此制备的接枝共聚物
技术领域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17年11月01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No.10-2017-0144958的优先权和权益,该申请的公开内容通过引用全部并入本说明书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接枝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和由此制备的接枝共聚物,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实现哑光(matte)特性和优异的注射表面特性的接枝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和由此制备的接枝共聚物。
背景技术
通过共轭二烯类聚合物与芳香族乙烯基类单体和乙烯基氰基类单体的接枝聚合制备的ABS接枝共聚物由于其优异的强度、耐热性、模塑加工性能而已经应用于各种领域。然而,这种ABS接枝共聚物具有的缺点在于,由于与残留在共轭二烯类聚合物产生的分子中的双键相邻的甲基的氢原子通过光或氧的作用充当氧化的起始点,以诱导主链反应,因此耐候性降低。特别地,该缺点不仅引起共聚物的表面变白或破裂,而且引起包含所述接枝共聚物的热塑性树脂模制品的各种性能劣化。为了通过赋予耐候性同时保持接枝共聚物的优异性能来制备具有均衡性能的共聚物,采用常规方法如添加UV稳定剂、涂布、电镀等。然而,这些方法不能实质上改善性能。
因此,已经开发使用具有不饱和键的橡胶代替引起接枝共聚物劣化的共轭二烯类聚合物的各种接枝共聚物,并且使用乙烯-丙烯共聚物制备的AES接枝共聚物是开发的接枝共聚物的一种。AES接枝共聚物是主链中基本上不包含不饱和键的接枝共聚物,并且通过作为橡胶成分的乙烯-丙烯共聚物或乙烯-丙烯-二烯三元共聚物与苯乙烯、丙烯腈等的接枝聚合得到。与使用共轭二烯类橡胶制备的ABS共聚物相比,已知AES共聚物对紫外线、氧气和臭氧具有显著的耐受性并且能够实现哑光特性。
然而,由于与丁二烯类橡胶相比,乙烯-丙烯类橡胶和乙烯-丙烯-二烯类三元共聚物几乎没有反应活性部分,因此,不容易进行它们与苯乙烯和丙烯腈的接枝聚合,通常导致形成橡胶聚合物与SAN共聚物的简单混合物。因此,当对由此得到的AES接枝共聚物进行注射成型时,存在表面沾污、冲击强度降低等缺点,并且,在严重的情况下,也会发生注射表面剥落的现象。
因此,正在不断研究提高AES接枝共聚物的性能。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具有优异的注射表面同时实现哑光特性的接枝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提供一种接枝共聚物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制备反应溶液,该反应溶液包含含有来自二烯类单体的单元和来自烯烃类单体的单元的共聚物、芳香族乙烯基类单体、乙烯基氰基类单体和反应溶剂;以及添加所述反应溶液以在100℃至110℃下进行第一本体聚合,其中,所述共聚物包含5重量%至10重量%的所述来自二烯类单体的单元,所述接枝共聚物的橡胶平均粒径为2μm至5μm。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案,提供一种通过上述制备方法制备的接枝共聚物,其根据ASTM 1003测量的光泽度为22%以下。
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接枝共聚物可以实现哑光特性,并且由于其优异的接枝度而表现出显著优异的注射表面特性。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
本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词语不应理解为局限于常用的含义或词典中定义的含义,并且应当基于发明人已经适当地定义术语的概念以便以最佳方式描述本发明的原则,理解为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一致的含义和原理。
在本发明中,接枝共聚物的橡胶平均粒径可以定义为在基于体积的粒径分布曲线中对应于累积的第50百分位数的粒径。
在本发明中,接枝共聚物的橡胶平均粒径可以在将预定量的接枝共聚物溶解在溶剂中之后测量。具体地,接枝共聚物的橡胶平均粒径可以在将0.5g的接枝共聚物溶解在100ml的甲基乙基酮中之后,使用Coulter计数器(商品名:LS230,由Beckman Coulter Inc.制造)测量。
在本发明中,接枝度可以通过将预定量的接枝共聚物添加到溶剂中,接着使用振动器溶解,使用离心机离心分离,并且干燥以得到不溶物,然后使用不溶物和下面等式来计算。
具体地,接枝度可以将预定量的接枝共聚物添加到丙酮中;使用振动器(商品名:SI-600R,由Lab.Companion制造)溶解通过振动解离的接枝共聚物24小时;使用离心机以14,000rpm离心分离得到的溶液1小时;并且使用140℃的真空干燥器(商品名:DRV320DB,由Advantec制造)干燥2小时以得到不溶物,然后使用不溶物和下面等式来计算。
接枝度(%)=[(Y-(X×R))/(X×R)]×100
Y:不溶物的重量
X:在得到不溶物的情况下添加的接枝共聚物的重量
R:在得到不溶物的情况下添加的接枝共聚物中的共聚物的分数
在本发明中,共聚物的门尼粘度(ML(1+4),100℃)可以根据ASTM D1646测量。
在本发明中,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可以使用四氢呋喃作为洗脱溶剂,通过凝胶渗透色谱法(GPC)测量为相对于标准试样聚苯乙烯的相对值。
在本发明中,在注射接枝共聚物以制备厚度为3mm的试样之后,可以根据ASTM1003测量光泽度。
1.接枝共聚物的制备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的接枝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包括:1)制备反应溶液,该反应溶液包含含有来自二烯类单体的单元和来自烯烃类单体的单元的共聚物、芳香族乙烯基类单体、乙烯基氰基类单体和反应溶剂;和2)添加所述反应溶液以在100℃至110℃下进行第一本体聚合,其中,所述共聚物包含5重量%至10重量%的所述来自二烯类单体的单元,所述接枝共聚物的橡胶平均粒径为2μm至5μm。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的接枝共聚物的制备方法还可以包括,在所述第一本体聚合之后,3)进行第二本体聚合。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的接枝共聚物的制备方法还可以包括,在所述第二本体聚合之后,4)回收未反应的单体和反应溶剂。
下文中,将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的接枝共聚物的制备方法的各个步骤。
1)制备反应溶液的步骤
首先,制备反应溶液,该反应溶液包含含有来自二烯类单体的单元和来自烯烃类单体的单元的共聚物、芳香族乙烯基类单体、乙烯基氰基类单体和反应溶剂。
所述来自二烯类单体的单元可以是来自选自二环戊二烯、亚乙基降冰片烯和乙烯基降冰片烯中的一种或多种的单元,并且,具体地,优选来自亚乙基降冰片烯的单元。
相对于共聚物的总重量,所述来自二烯类单体的单元的含量为5重量%至10重量%,优选地,5重量%至8重量%。
相对于共聚物的总重量,所述来自烯烃类单体的单元的含量为90重量%至95重量%,优选地,92重量%至95重量%。
当来自二烯类单体的单元和来自烯类单体的单元的含量落入上述范围内时,可以促进与芳香族乙烯基类单体和乙烯基氰基类单体的接枝聚合并且是经济的。此外,由于下面描述的第一本体聚合的温度和来自二烯类单体的单元的含量的组合而实现协同效应,由此,可以适当地得到接枝共聚物的橡胶平均粒径,并且可以制备具有优异的哑光特性和优异的注射表面的接枝共聚物。
当来自二烯类单体的单元的含量小于上述范围时,不能充分进行接枝聚合,因此,不均匀地形成接枝共聚物的橡胶粒子。因此,其橡胶平均粒径甚至增大,并且共聚物衍生单元与来自芳香族乙烯基类单体的单元或来自乙烯基氰基类单体的单元之间的连接变松,引起差的注射表面。当来自二烯类单体的单元的含量大于上述范围时,制备成本显著增加。
来自烯烃类单体的单元可以是来自2至4个碳原子的烯烃类单体的单元。
所述共聚物优选包含至少两种类型的来自烯烃类单体的单元,更优选地包含来自乙烯的单元和来自丙烯的单元。
相对于共聚物的总重量,所述来自乙烯的单元可以以52重量%至73重量%、55重量%至70重量%、58重量%至67重量%或60重量%至65重量%的量被包含,并且优选地以60重量%至65重量%的量被包含。
当来自乙烯的单元的含量落入上述范围内时,均衡地得到作为最终产物的接枝共聚物的性能。
相对于共聚物的总重量,所述来自丙烯的单元可以以20重量%至40重量%、22重量%至37重量%、25重量%至35重量%或27重量%至32重量%的量被包含,并且优选地以27重量%至32重量%的量被包含。
当来自丙烯的单元的含量落入上述范围内时,均衡地得到作为最终产物的接枝共聚物的性能。
所述共聚物的门尼粘度(ML(1+4),100℃)可以为30至80或50至80,并且门尼粘度优选为50至80。
当共聚物的门尼粘度落入上述范围内时,由于下面描述的第一本体聚合的温度和来自共聚物中的二烯类单体的单元的含量的组合而实现协同效应,由此,可以实现共聚物衍生单元的适当的平均粒径,从而可以制备具有优异的哑光特性和优异的注射表面的接枝共聚物。
所述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可以为110,000g/mol至250,000g/mol、130,000g/mol至230,000g/mol、150,000g/mol至210,000g/mol或170,000g/mol至190,000g/mol,并且重均分子量优选为170,000g/mol至190,000g/mol。
当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落入上述范围内时,诸如冲击强度等的机械性能可以优异,并且可以得到适当的粘度,因此,工艺可以容易地操作。
相对于反应溶液的总重量,所述共聚物可以以3重量%至15重量%、5重量%至12重量%或7重量%至10重量%的量被包含,并且优选以7重量%至10重量%的量被包含。
当共聚物的含量落入上述范围内时,可以制备可以得到哑光特性同时实现优异的耐候性并且具有优异的注射表面的接枝共聚物。
所述芳香族乙烯基类单体可以是选自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α-乙基苯乙烯、对甲基苯乙烯和2,4-二甲基苯乙烯中的一种或多种,具体地,优选苯乙烯。
相对于反应溶液的总重量,所述芳香族乙烯基类单体可以以40重量%至65重量%、45重量%至60重量%或50重量%至55重量%的量被包含,并且优选以50重量%至55重量%的量被包含。
当芳香族乙烯基类单体的含量落入上述范围内时,可以制备可以得到哑光特性同时实现优异的耐候性并且具有优异的注射表面的接枝共聚物。
所述乙烯基氰基类单体可以是选自丙烯腈、甲基丙烯腈、乙基丙烯腈、苯基丙烯腈和α-氯丙烯腈中的一种或多种,并且具体地,优选丙烯腈。
相对于反应溶液的总重量,所述乙烯基氰基类单体可以以5重量%至25重量%、8重量%至20重量%或10重量%至15重量%的量被包含,并且优选以10重量%至15重量%的量被包含。
当乙烯基氰基类单体的含量落入上述范围内时,可以制备可以得到哑光特性同时实现优异的耐候性并且具有优异的注射表面的接枝共聚物。
所述反应溶剂可以是选自甲苯、乙苯、二甲苯和甲基乙基酮中的一种或多种,具体地,优选乙苯。
反应溶剂可以作为余量被包含,使得反应溶液的组分的总含量为100重量%。由于反应溶剂,反应溶液可以具有适当的粘度,可以促进下面描述的本体聚合,并且可以减少最终产物中含有的未反应的单体等的量。
2)进行第一本体聚合的步骤
随后,在100℃至110℃下进行反应溶液的第一本体聚合。
第一本体聚合是所述共聚物、芳香族乙烯基类单体和乙烯基氰基类单体的相转化步骤,并且当第一本体聚合在上述温度下进行时,相转化率提高。此外,由于第一本体聚合的温度和来自共聚物中的二烯类单体的单元的含量的组合而实现协同效应,由此,可以促进与芳香族乙烯基类单体和乙烯基氰基类单体的接枝聚合。此外,可以制备具有适当的橡胶平均粒径和适当的接枝度的接枝共聚物,并且还可以制备不仅哑光特性优异而且注射表面特性优异的接枝共聚物。
当第一本体聚合的温度低于上述范围时,相转化率降低。当第一本体聚合的温度高于上述范围时,接枝聚合的反应速率降低,因此,橡胶平均粒径过度增大,并且表现出差的注射表面。
第一本体聚合可以进行0.5小时至4小时、1.0小时至3.5小时、1.5小时至3.0小时或1.5小时至2.5小时,并且优选进行1.5小时至2.5小时。
当第一本体聚合的持续时间落入上述范围内时,可以进一步提高相转化率。
所述第一本体聚合可以在以50rpm至90rpm、55rpm至85rpm、60rpm至80rpm或65rpm至75rpm搅拌反应溶液的同时进行,并且优选在以65rpm至75rpm搅拌的同时进行。
当搅拌速度落入上述范围内时,可以进一步提高哑光特性。
在所述第一本体聚合中,还可以添加引发剂和分子量控制剂。
所述引发剂可以是1小时半衰期温度为90℃至110℃的自由基聚合引发剂。所述引发剂可以是选自过氧化硬脂酰、过氧化苯甲酰、叔丁基过氧-2-乙基己酸酯、叔丁基过氧-异丁酸酯和1,1-二(叔丁基过氧)-3,5,5-三甲基环己烷中的一种或多种,并且,具体地,优选叔丁基过氧-2-乙基己酸酯。
相对于100重量份的反应溶液,引发剂可以以0.01重量份至0.2重量份、0.02重量份至0.1重量份、0.02重量份至0.08重量份或0.02重量份至0.06重量份的量添加,并且优选以0.02重量份至0.06重量份的量添加。当引发剂的添加量落入上述范围内时,可以容易地进行接枝聚合,并且可以容易地形成聚合物衍生单元。
所述分子量控制剂可以是选自叔十二烷基硫醇和正辛基硫醇中的一种或多种,具体地,优选叔十二烷基硫醇。
相对于100重量份的反应溶液,分子量控制剂可以以0.02重量份至0.9重量份、0.02重量份至0.8重量份或0.03重量份至0.7重量份的量添加,并且优选以0.03重量份至0.7重量份的量添加。
当分子量控制剂的添加量落入上述范围内时,不仅可以容易地进行接枝聚合,而且共聚物衍生单元可以具有适当的平均粒径。此外,可以制备具有更优异的冲击强度的接枝共聚物。
所述第一本体聚合可以是连续本体聚合,其通过以预定速率连续添加反应溶液、引发剂和分子量控制剂来进行。
3)进行第二本体聚合的步骤
随后,还可以在130℃至150℃下对进行了第一本体聚合的反应溶液进行第二本体聚合。
进行第二本体聚合以提高聚合转化率,并且当在上述温度下进行第二本体聚合时,可以进一步提高聚合转化率。
第二本体聚合可以在与用于第一本体聚合的反应器不同的反应器中进行。用于第一本体聚合和第二本体聚合的反应器可以是串联连接的连续反应器。用于第二本体聚合的反应器可以是三个以上的反应器串联连接的连续反应器。
第二本体聚合可以在130℃至150℃的范围内逐步升高温度的同时进行。为了改变聚合温度,可以在将反应溶液转移至另一反应器之后进行本体聚合。
另外,第二本体聚合可以通过连续添加反应溶液来进行。
第二本体聚合可以在以30rpm至70rpm、35rpm至65rpm、40rpm至60rpm或45rpm至55rpm搅拌反应溶液的同时进行,并且优选在以45rpm至55rpm搅拌的同时进行。
当搅拌速度落入上述范围内时,可以进一步提高哑光特性。
在第二本体聚合中,还可以添加分子量控制剂。分子量控制剂的类型与上面描述的相同。
相对于100重量份的反应溶液,分子量控制剂可以以0.02重量份至0.9重量份、0.02重量份至0.8重量份或0.03重量份至0.7重量份的量添加,并且优选以0.03重量份至0.7重量份的量添加。
当分子量控制剂的添加量落入上述范围内时,不仅可以容易地进行接枝聚合,而且共聚物衍生单元可以具有适当的平均粒径。此外,可以制备具有更优异的冲击强度的接枝共聚物。
4)回收未反应的单体和反应溶剂的步骤
随后,还可以进行回收未反应的单体和反应溶剂的步骤。
回收未反应的单体和反应溶剂的步骤可以在脱挥发器中进行。配备有热交换器的脱挥发器可以在220℃至250℃的温度和小于25托的压力、225℃至245℃的温度和小于20托的压力、或230℃至240℃的温度和小于16托的压力下保持真空度,优选地在230℃至240℃的温度和小于16托的压力下保持真空度。
当在上述条件下进行回收步骤时,可以容易地回收聚合产物中含有的未反应的单体和溶剂。
通过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的接枝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制备的接枝共聚物的橡胶平均粒径可以为2μm至5μm,优选为2.5μm至4.5μm,更优选为3μm至4.2μm。
当接枝共聚物的橡胶平均粒径落入上述范围内时,可以制备具有优异的注射表面同时得到哑光特性的接枝聚合物。当接枝共聚物的橡胶平均粒径小于上述范围时,不能得到哑光特性,当接枝共聚物的橡胶平均粒径大于上述范围时,制得具有差的注射表面的接枝共聚物。
通过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的接枝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制备的接枝共聚物的接枝度可以为35%至60%或40%至55%,并且接枝度优选为40%至55%。
当接枝共聚物的接枝度落入上述范围内时,可以制备具有优异的注射表面同时得到哑光特性的接枝聚合物。
2.接枝共聚物
通过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的接枝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制备的接枝共聚物根据ASTM 1003测量的光泽度可以为22%以下。
所述接枝共聚物根据ASTM 1003测量的光泽度可以为16%以下或12%以下,并且光泽度优选为12%以下。当接枝共聚物的光泽度落入上述范围内时,可以得到哑光特性。当接枝共聚物的光泽度大于22%时,接枝共聚物不能得到哑光特性。
另外,所述接枝共聚物可以具有优异的注射表面并且还可以表现出优异的冲击强度。
下文中,将参照实施方案详细描述本发明,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容易地实现本发明。然而,本发明可以以若干不同的形式实现,因此,不限于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实施方案。
实施例和比较例
将下面表1中所列的53.6重量份的苯乙烯、13.4重量份的丙烯腈和8重量份的乙烯-丙烯-二烯三元共聚物完全溶解在25重量份的作为反应溶剂的乙苯中,并且添加如下面表1中所列的量的作为引发剂的叔丁基过氧-2-乙基己酸酯和作为分子量控制剂的叔十二烷基硫醇来制备反应溶液。
将聚合溶液以预定速率经2小时添加到如下面表2中所列设定内部温度的第一反应器中,并且在以下面表2中所列的速度搅拌的同时进行第一聚合。以预定速率经1.5小时将第一聚合的产物添加到如下面表2中所列设定内部温度的第二反应器中,并且在以下面表2中所列的速度搅拌的同时进行第二聚合。将0.03重量份的作为分子量控制剂的叔十二烷基硫醇分批添加到第二反应器中。以预定速率经1.5小时将第二聚合的产物添加到如下面表2中所列设定内部温度的第三反应器中,并且在以下面表2中所列的速度搅拌的同时进行第三聚合。以预定速率经1.5小时将第三聚合的产物添加到如下面表2中所列设定内部温度的第四反应器中,并且在以下面表2中所列的速度搅拌的同时进行第四聚合。聚合终止之后,未反应的单体和反应溶剂被回收并且在230℃和15托的脱挥发器中除去,以制备粒料型接枝共聚物。
[表1]
Figure BDA0002294512030000111
[表2]
Figure BDA0002294512030000121
实验例
通过如下所述的方法评价根据实施例和比较例的接枝共聚物的性能,并且其结果示于下面表3中。
(1)橡胶平均粒径(μm):将0.5g的接枝共聚物溶解在100ml的甲基乙基酮中之后,使用Coulter计数器(商品名:LS230,由Beckman Coulter Inc.制造)测量。
(2)光泽度(%):注射接枝共聚物以制备厚度为3mm的试样之后,根据ASTM 1003测量。
(3)接枝度:将预定量的接枝共聚物添加到丙酮中;使通过使用振动器振动解离的接枝共聚物溶解24小时;使用离心机以14,000rpm离心分离得到的包含溶解在其中的接枝共聚物的溶液1小时;并且使用真空干燥器在140℃下干燥离心分离后的物质2小时,从而得到不溶物。
接枝度(%)=[(Y-(X×R))/(X×R)]×100
Y:不溶物的重量
X:在得到不溶物的情况下添加的接枝共聚物的重量
R:在得到不溶物的情况下添加的接枝共聚物中的共聚物的分数
(4)冲击强度(kg·cm/cm):将接枝共聚物注射为1/4英寸之后,根据ASTMD256-10测量。
(5)注射表面:对接枝共聚物注射5次之后通过目测观察注射模制品的表面来确定。(○:良好,△:一般,Х:差)
[表3]
Figure BDA0002294512030000131
参照表3,可以确认,实施例1至实施例7的接枝共聚物的橡胶平均粒径为2.1μm至4.2μm,并且光泽度为22%以下,由此得到哑光特性。此外,可以确认,接枝共聚物的接枝度为39%至58%,由此表现出优异的注射表面。
同时,参照实施例1、实施例4和实施例7,可以确认,尽管添加相同的乙烯-丙烯-二烯三元共聚物,但是随着第一反应器内部的温度越低,哑光特性和接枝度越好。
参照实施例1和比较例1,可以确认,尽管使用乙烯-丙烯-二烯三元共聚物制备接枝共聚物,但是随着乙烯-丙烯-二烯三元共聚物中含有的亚乙基降冰片烯的量越小,橡胶平均粒径增加,并且接枝度降低。比较例1的橡胶平均粒径为6.2μm,由此得到哑光特性,但是由于其低接枝度而表现出差的注射表面。
另外,参照实施例1、实施例3、实施例5和比较例2,可以确认,尽管使用乙烯-丙烯-二烯三元共聚物制备接枝共聚物,但是随着乙烯-丙烯-二烯三元共聚物的门尼粘度越高,橡胶平均粒径增加。具体地,参照实施例1和实施例3,可以确认,使用具有高门尼粘度的乙烯-丙烯-二烯三元共聚物的实施例3具有大的橡胶平均粒径和低光泽度,由此表现出更优异的哑光特性。此外,参照实施例5和比较例2,可以确认,使用具有高门尼粘度的乙烯-丙烯-二烯三元共聚物的实施例5具有大的橡胶平均粒径和显著低的光泽度,由此表现出更优异的哑光特性。
另外,参照实施例1、实施例5和比较例4,可以确认,随着引发剂的量更高,橡胶平均粒径减小,并且光泽度增加。此外,可以确认,在添加少量的引发剂的比较例4的情况下,制得橡胶平均粒径为6.8μm的接枝共聚物,并且由于橡胶平均粒径过大,因此表现出差的注射表面。
另外,参照实施例1、实施例6和比较例5,可以确认,随着分子量控制剂的量增加,橡胶平均粒径增大,并且光泽度降低。此外,可以确认,在添加过量的分子量控制剂的比较例5的情况下,制得橡胶平均粒径为6.3μm的接枝共聚物,并且由于橡胶平均粒径过大,因此表现出差的注射表面。
另外,参照实施例1和比较例6,可以确认,第一反应器中的搅拌速度几乎是实施例1中的两倍高而所有其它条件相同的比较例6表现出显著高的光泽度,因此,没有得到哑光特性。
可以确认,第一反应器内部的温度相对低的比较例7表现出差的注射表面和差的冲击强度,并且第一反应器内部的温度相对高的比较例8表现出增加的橡胶平均粒径,以及差的注射表面和差的冲击强度。

Claims (14)

1.一种接枝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包括:
制备反应溶液,该反应溶液包含:包含来自二烯类单体的单元和来自烯烃类单体的单元的共聚物、芳香族乙烯基类单体、乙烯基氰基类单体和反应溶剂;以及
添加所述反应溶液以在100℃至110℃下进行第一本体聚合,
其中,所述共聚物包含5重量%至10重量%的所述来自二烯类单体的单元,
所述接枝共聚物的橡胶平均粒径为2μm至5μm,
其中,所述反应溶液相对于其总重量包含:
3重量%至15重量%的所述共聚物;
40重量%至65重量%的所述芳香族乙烯基类单体;
5重量%至25重量%的所述乙烯基氰基类单体;和
作为余量的所述反应溶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接枝共聚物的橡胶平均粒径为2.5μm至4.5μ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接枝共聚物的接枝度为35%至6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接枝共聚物的接枝度为40%至5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本体聚合通过以50rpm至90rpm搅拌的同时在100℃至110℃下使所述反应溶液第一本体聚合来进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来自二烯类单体的单元包括来自亚乙基降冰片烯的单元。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来自烯烃类单体的单元包括来自乙烯的单元和来自丙烯的单元。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共聚物在ML(1+4),100℃下的门尼粘度为30至8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为110,000g/mol至250,000g/mol。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在所述第一本体聚合中,还添加引发剂和分子量控制剂。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相对于100重量份的所述反应溶液,还添加:
0.02重量份至0.2重量份的所述引发剂;和
0.02重量份至0.9重量份的所述分子量控制剂。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第一本体聚合之后,在130℃至150℃下使进行了所述第一本体聚合的所述反应溶液进行第二本体聚合。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第二本体聚合通过以30rpm至70rpm搅拌的同时在130℃至150℃下使进行了所述第一本体聚合的所述反应溶液第二本体聚合来进行。
14.一种接枝共聚物,该接枝共聚物通过权利要求1至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并且根据ASTM 1003测量的光泽度为22%以下。
CN201880035617.3A 2017-11-01 2018-10-26 接枝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和由此制备的接枝共聚物 Active CN11067849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7-0144958 2017-11-01
KR1020170144958A KR102187175B1 (ko) 2017-11-01 2017-11-01 그라프트 공중합체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로 제조된 그라프트 공중합체
PCT/KR2018/012847 WO2019088598A2 (ko) 2017-11-01 2018-10-26 그라프트 공중합체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로 제조된 그라프트 공중합체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78493A CN110678493A (zh) 2020-01-10
CN110678493B true CN110678493B (zh) 2022-11-11

Family

ID=663321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35617.3A Active CN110678493B (zh) 2017-11-01 2018-10-26 接枝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和由此制备的接枝共聚物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1332568B2 (zh)
EP (1) EP3617241B1 (zh)
JP (1) JP7033151B2 (zh)
KR (1) KR102187175B1 (zh)
CN (1) CN110678493B (zh)
WO (1) WO2019088598A2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278914A (ja) * 1987-04-07 1988-11-16 モンテジブ エス.ピーー.エー 溶液中におけるスチレン系熱可塑性樹脂の連続製法
JPH09132619A (ja) * 1995-11-08 1997-05-20 Japan Synthetic Rubber Co Ltd ゴム強化熱可塑性樹脂および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
JPH11130825A (ja) * 1997-10-27 1999-05-18 Techno Polymer Kk ゴム変性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
CN1229815A (zh) * 1998-02-09 1999-09-29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苯乙烯树脂及其组合物
KR20050051940A (ko) * 2003-11-28 2005-06-02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내충격성, 내후성 및 성형품의 외관 품질이 우수한열가소성 수지 조성물
KR20070024770A (ko) * 2005-08-30 2007-03-08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스티렌계 열가소성 수지 조성물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344553C3 (de) * 1973-09-04 1978-10-26 Wacker-Chemie Gmbh, 8000 Muenchen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PoIyvinylchloridpfropfcopolymeren
DE3047295A1 (de) 1980-12-16 1982-07-29 Basf Ag, 6700 Ludwigshafen Verfahren zur kontinuierlichen herstellung alterungsbestaendiger aes-polymerisate
JP2679092B2 (ja) 1988-03-23 1997-11-19 宇部サイコン株式会社 艶消し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
US5204405A (en) * 1988-11-09 1993-04-20 Nippon Petrochemicals Co., Ltd. Thermoplastic resin composition and method for preparing the same
JPH0312444A (ja) 1989-06-09 1991-01-21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艶消し性良好な耐候性耐衝撃性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
JP3062173B2 (ja) 1998-02-09 2000-07-10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スチレン系樹脂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樹脂組成物
SG79291A1 (en) * 1998-11-20 2001-03-20 Daicel Chem Rubber-containing styrenic resin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KR100657739B1 (ko) 2005-01-26 2006-12-13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고충격 및 고광택을 갖는 내후성 수지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100708995B1 (ko) * 2005-05-26 2007-04-18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내충격성과 신율이 우수한 무광택 abs 수지 조성물의제조방법 및 그로부터 수득되는 무광택 abs 수지 조성물
KR100822152B1 (ko) 2005-10-21 2008-04-14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내열성 및 내충격성이 우수한 내후성 aes 수지의제조방법
CN101311198A (zh) 2007-05-22 2008-11-26 广州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溶液接枝共聚制备EPDM-g-SAN增韧剂的方法
EP2195379A1 (en) * 2007-09-26 2010-06-16 Dow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Improved carbonate polymer blends with reduced gloss
KR100896210B1 (ko) 2007-12-03 2009-05-07 제일모직주식회사 내스크래치 특성이 우수한 내후성 아크릴로니트릴-에틸렌프로필렌 고무-스티렌(aes) 수지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KR100983239B1 (ko) 2007-12-28 2010-09-20 제일모직주식회사 무광택 고무변성 방향족 비닐-시안화 비닐 공중합체 및 그의 연속제조방법
KR100992537B1 (ko) * 2007-12-31 2010-11-05 제일모직주식회사 표면 질감이 우수한 저광 열가소성 수지 조성물 및 그 성형품
KR101151044B1 (ko) * 2008-12-02 2012-06-01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내열성 및 내충격성이 우수한 투명 수지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WO2010117020A1 (ja) * 2009-04-08 2010-10-14 テクノポリマー株式会社 軋み音を低減した自動車内装部品
PT2990440T (pt) * 2013-04-26 2019-12-09 Techno Umg Co Ltd Composição de resina termoplástica e artigo moldado
KR101444054B1 (ko) 2014-03-18 2014-10-27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무광택 열가소성 수지 조성물
US11046800B2 (en) 2015-12-16 2021-06-29 Techno-Umg Co., Ltd. Resin component disposed in route of beam emitted by radar device, radome, and radar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278914A (ja) * 1987-04-07 1988-11-16 モンテジブ エス.ピーー.エー 溶液中におけるスチレン系熱可塑性樹脂の連続製法
JPH09132619A (ja) * 1995-11-08 1997-05-20 Japan Synthetic Rubber Co Ltd ゴム強化熱可塑性樹脂および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
JPH11130825A (ja) * 1997-10-27 1999-05-18 Techno Polymer Kk ゴム変性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
CN1229815A (zh) * 1998-02-09 1999-09-29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苯乙烯树脂及其组合物
KR20050051940A (ko) * 2003-11-28 2005-06-02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내충격성, 내후성 및 성형품의 외관 품질이 우수한열가소성 수지 조성물
KR20070024770A (ko) * 2005-08-30 2007-03-08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스티렌계 열가소성 수지 조성물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00199280A1 (en) 2020-06-25
JP2020518711A (ja) 2020-06-25
US11332568B2 (en) 2022-05-17
CN110678493A (zh) 2020-01-10
WO2019088598A3 (ko) 2019-06-27
EP3617241B1 (en) 2024-05-22
JP7033151B2 (ja) 2022-03-09
KR20190049292A (ko) 2019-05-09
EP3617241A4 (en) 2020-06-17
EP3617241A2 (en) 2020-03-04
WO2019088598A2 (ko) 2019-05-09
KR102187175B1 (ko) 2020-12-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0911918A (en) Polymer composition
EP2235104A2 (en) Low gloss thermoplastic resin composition with soft touch surface and molded article therefrom
KR101150016B1 (ko) 우수한 저광택성과 물성을 갖는 방향족 비닐계 열가소성수지 조성물
CN112105690A (zh) 热塑性树脂组合物
CN107667143B (zh) 制备具有优化交联度的热塑性聚合物组合物的方法
JP7106191B2 (ja) 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
CN111278914B (zh) 耐热性树脂组合物
CN110678493B (zh) 接枝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和由此制备的接枝共聚物
KR100569758B1 (ko) 내충격성, 내후성 및 성형품의 외관 품질이 우수한 열가소성 수지 조성물
KR100822152B1 (ko) 내열성 및 내충격성이 우수한 내후성 aes 수지의제조방법
KR100657739B1 (ko) 고충격 및 고광택을 갖는 내후성 수지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20060022814A (ko) 고충격 고광택 고무변성 스티렌계 공중합 수지의 제조방법
KR102157627B1 (ko) Abs계 그라프트 공중합체, 이의 제조방법, 이를 포함하여 제조되는 abs계 수지 조성물 및 사출 성형품
KR100569755B1 (ko) 아크릴로니트릴-부타디엔-스티렌 수지의 제조방법
US11708443B2 (en) Method of preparing graft copolymer
KR100896210B1 (ko) 내스크래치 특성이 우수한 내후성 아크릴로니트릴-에틸렌프로필렌 고무-스티렌(aes) 수지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JPH04185663A (ja) 高衝撃高剛性aas系樹脂組成物
JPH04146910A (ja) 多層グラフト共重合体
CN107614599B (zh) 制备san共聚物的组合物、san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包含san共聚物的abs树脂共混物以及abs颗粒
KR100615138B1 (ko) 외관 특성 및 내후성이 우수한 고무변성 열가소성 수지조성물과 그 제조방법
KR102231225B1 (ko) 내열성 스티렌계 수지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TW202227549A (zh) 耐熱性樹脂組成物
CN113728026A (zh) 制备二烯类接枝共聚物树脂的方法和二烯类接枝共聚物树脂
CN112689658A (zh) 热塑性树脂组合物
KR100504353B1 (ko) 광택이 우수한 고무변성 내후성 수지 조성물 및 그 제조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