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52144B - 车辆座椅 - Google Patents

车辆座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52144B
CN110352144B CN201780087790.3A CN201780087790A CN110352144B CN 110352144 B CN110352144 B CN 110352144B CN 201780087790 A CN201780087790 A CN 201780087790A CN 110352144 B CN110352144 B CN 11035214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shion
frame
duct
seat
p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8779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352144A (zh
Inventor
星祐一郎
小林和树
田中智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S 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S 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703867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583314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703866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836066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703868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643726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703869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643727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703870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652713B2/ja
Priority to CN20221126691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447457A/zh
Priority to CN202211296704.9A priority patent/CN115431854B/zh
Application filed by TS 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TS Tec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3521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521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3521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5214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56Heat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 B60N2/5607Heat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convection
    • B60N2/5621Heat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convection by ai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56Heat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 B60N2/5607Heat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convection
    • B60N2/5621Heat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convection by air
    • B60N2/5657Heat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convection by air blown towards the seat surface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CCHAIRS; SOFAS; BEDS
    • A47C7/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hairs or stools
    • A47C7/62Accessories for chairs
    • A47C7/72Adaptations for incorporating lamps, radio sets, bars, telephones, ventilation, heating or cooling arrangements or the like
    • A47C7/74Adaptations for incorporating lamps, radio sets, bars, telephones, ventilation, heating or cooling arrangements or the like for ventilation, heating or cool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2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back-rest being tiltable, e.g. to permit easy acces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56Heat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64Back-rests or cush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68Seat fram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56Heat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 B60N2/5607Heat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convection
    • B60N2/5621Heat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convection by air
    • B60N2/5635Heat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convection by air coming from the passenger compart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56Heat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 B60N2/5607Heat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convection
    • B60N2/5621Heat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convection by air
    • B60N2/5642Heat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convection by air with circulation of air through a layer inside the sea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56Heat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 B60N2/5607Heat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convection
    • B60N2/5621Heat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convection by air
    • B60N2/565Heat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convection by air sucked from the seat surfa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58Seat coverings
    • B60N2/5816Seat coverings attachments thereof
    • B60N2/5825Seat coverings attachments thereof by hooks, staples, clips, snap fasteners or the lik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58Seat coverings
    • B60N2/60Removable protective coverings
    • B60N2/6009Removable protective coverings covering more than only the sea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68Seat frames
    • B60N2/682Joining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70Upholstery springs ; Upholstery
    • B60N2/7094Upholstery spr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air Legs, Seat Parts, And Backrests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具有座椅垫和座椅靠背的车辆座椅,包括:一对坐垫侧框架(11);管道(D),其从座椅垫沿所述座椅垫的框架(F1)的后侧向座椅靠背延伸,以连接空气通道和鼓风机的管道,空气通道形成在座椅垫和所述座椅靠背的至少一个中;侧框架盖(90)覆盖坐垫侧框架(11)的至少一部分。侧框架盖(90)具有管道盖部(92),管道盖部覆盖所述坐垫框架的后侧的所述管道的部分。

Description

车辆座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座椅。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汽车座椅包括座椅垫和座椅靠背,在座椅靠背内形成空气出口和空气通道,安装在座椅垫的底部表面的鼓风机,用于连通鼓风机和所述座椅靠背的空气通道的管道,鼓风机经由空气通道和管道将调节空气吹送到空气出口。这种车辆座椅是已知的(专利文献1)。
另一种汽车座椅包括设置在座椅垫下部的送风机,连接鼓风机和座椅垫的空气通道的第一管道,以及连接鼓风机和座椅靠背的空气通道的第二管道。这种车辆座椅也是已知的(专利文献2)。在该技术中,管道的前端部分被插入到形成在座椅垫或座椅靠背的聚氨酯垫的通孔中,通过这种方法与座椅垫或座椅靠背连接。
还有另一种已知的汽车座椅,座椅垫的聚氨酯垫或座椅靠背设置有,用于将送风单元出来的空气吹到空气座椅内部的引导通道,和用于将引导通道过来的空气分配到座椅表面的空气分配通道,从引导通道进入到空气分配通道的空调空气从座椅的表面吹出(专利文献3)。
专利文献1:JP 2009-023477 A
专利文献2:JP 2016-164028 A
专利文献3:JP 2000-152849 A
发明内容
根据专利文献1的技术,由于管道露在座椅垫的后侧,这将导致坐在后座上的乘客的脚容易与管道碰撞。
也可以说,由于专利文献1中的技术中存在坐在后座上的乘客的脚容易与连接鼓风机和座椅靠背的空气通道的管道碰撞,因此希望有一种能够降低坐在后座上的乘客的脚碰到管道可能性的结构。对于有管道的这种结构,也希望座椅可以制造得紧凑。
在专利文献2中所公开的技术中,用于承受来自乘员的负载的板状压力承受部件,设置在座椅垫的聚氨酯垫下或者在座椅靠背的聚氨酯垫后,垫构件如聚氨酯垫的背面被受压部件覆盖,对于这种结构,也希望使垫构件中的空气通道和管道可以容易地连接。
在专利文献3的技术中,为了使空气大范围的透过座椅表面,吹出空调用风,多个空气分配通道被设置成从所述导入通路呈放射状延伸。然而,这样的结构,会削弱空气在每个空气分配通道的流动,使得空气无法在垫中很好的流动,导致从座椅表面吹出的空气的力可能变弱。
此外,对于设置于座椅的垫中的用于空气流动的空气通道,需要一种能够很好流动的空气的结构。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防止坐在后座的乘员的脚碰撞管道的车辆座椅。
此外,本发明旨在减少车辆座椅的部件数量。
此外,本发明旨在抑制管道的变形或其他有害影响。
此外,本发明旨在提高管道的刚性。
此外,本发明旨在确保在管道中流动的空气的流量。
此外,本发明旨在使车辆座椅紧凑。
此外,本发明旨在抑制管道的位移。
此外,本发明旨在抑制管道和其他构件之间的干涉。
此外,本发明旨在减小管道与其他构件之间的接触所引起的不利影响。
此外,本发明旨在使空气通道和管道容易连接。
另外,本发明旨在使空气能流畅地流过管道。
此外,本发明旨在保护管道和垫构件连接的部分。
此外,本发明旨在使空气令人满意地在垫中流动,使空气能透过座椅表面的大范围。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有效地布置与空气通道连通的通风孔。
此外,本发明旨在改善就座舒适感。
此外,本发明旨在抑制具有空气通道的垫的过度变形。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使具有空气通道和通风孔的垫容易成型。
另外,本发明旨在使空气流畅地流动。
此外,本发明旨在增加凉爽感。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使具有空气通道的垫容易成型。
为实现上述目的的本发明为一种包括座椅垫和座椅靠背的车辆座椅,所述车辆座椅包括:一对侧框架;管道,从所述座椅垫沿所述座椅垫的框架的后侧向所述座椅靠背延伸,并连接空气通道和鼓风机,所述空气通道形成在所述座椅垫和所述座椅靠背的至少一个中;以及侧框架盖,其覆盖至少所述侧框架的一部分上,其中所述侧框架盖具有管道盖部,所述管道盖部覆盖所述座椅垫的框架后侧的所述管道的一部分。
根据这样的结构,在座椅垫的后侧的管道可以得到保护,并且因此管道不会被坐在后座上的乘客的脚碰到。此外,由于不需要为侧框架和管道单独设置盖子,因此减少了用于车辆座椅的部件数量。
在上述的车辆座椅中,所述管道包括在所述座椅垫的框架后侧的具有可变形能力的软性部分,其中所述管道盖部配置为覆盖所述软性部分的至少一部分。
据此,可以防止后座中的乘员的脚撞击所述管道的所述软性部分。
上述所述车辆座椅包括倾斜机构,用于支撑所述座椅靠背,使其相对于所述座椅垫可转动,其中所述侧框架盖包括用于覆盖所述倾斜机构的倾斜机构盖部。
根据这样的结构,所述侧框架盖可以配置为不仅保护所述管道,也具有能够提供保护倾斜机构的功能,所以能够更多地减少车辆座椅的部件数量。
在上述车辆座椅中,所述管道包括,窄部,其设置在所述座椅垫的框架的后侧,所述窄部的横向方向的尺寸小于垂直于横向方向的尺寸。
根据这样的结构,所述窄部因为在横向方向的尺寸小,可减少坐在后座的乘员的脚撞击在所述管道的所述窄部的风险的可能性。而且,所述窄部,在形状上,具有更强的承受来自与横向方向垂直方向上负荷的能力,即使所述窄部被坐在后座的乘客的脚撞击,也可以有效的抑制所述管道的变形或其他不利影响。
在上述的车用座椅,所述管道包括宽部,其位于所述座椅垫下方并向前后方向延伸,并且所述宽部的横向方向上的尺寸大于上下方向的尺寸,以及连接所述宽部和所述窄部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在所述窄部至所述宽部之间的横向尺寸,越接近所述宽部,横向方向的尺寸越大,而上下方向的尺寸越小。
根据这样的结构,所述管道的横截面形状从所述窄部朝向所述宽部逐渐变化,与横截面形状不发生变化的结构相比,更有效的提高了所述管道的刚性。另外,能够抑制在管道的连接部中的流路截面积的减少,所以可以确保空气在所述管道中流动的流量。另外,设置在座椅垫的下方的宽部在上下尺寸上较小,上下可以做的更薄,使得车辆座椅在上下尺寸上能够制造的紧凑。
在上述车辆座椅中,所述管道盖部具有朝向所述管道突出并与所述管道可卡合的突出部。
根据这样的结构,通过所述管道和所述管道盖部的突出部之间的卡合来调节所述管道的位置,所以能够抑制该管道的运动。
在上述车辆座椅中,所述一对侧框架包括构成所述座椅垫的左和右框架的一对坐垫侧框架,所述座椅垫的框架包括,所述一对坐垫侧框架,用于连接所述一对坐垫侧框架后部的后框架,所述管道具有波纹管部,其作为在后框架的后侧的软性部分,并且,所述波纹管部位于所述后框架的下端的上方。
根据这样的结构,与位于所述后框架的下端的下方的波纹管部的情况相比,所述管道的所述波纹管部更加不会被坐在后座的乘员的脚撞击。
在上述车辆座椅中,一对侧框架包括构成所述座椅垫的左和右框架的一对坐垫侧框架,除了所述一对坐垫侧框架外,所述座椅垫的框架还包括,用于连接一对坐垫侧框架的前部的前框架,以及用于连接所述一对坐垫侧框架的后部的后框架,在所述车辆座椅中还包括铺设用于连接所述前框架和所述后框架的缆线构件,所述缆线构件包括被钩挂在所述后框架上的钩部,并且,所述管道的一部分沿所述后框架的后侧延伸,在横向方向上,位于与所述钩部的不同位置。
根据这样的结构,可以抑制所述管道和所述缆线构件之间的干涉。
其中,所述车辆座椅设置有设置在所述一对侧框架的下方的传感器,
所述管道是在横向方向上,与所述一对侧框架中的一个相比,位于更靠近所述一对侧框架中的另一个的位置。
根据这样的结构,可以抑制所述管道和所述传感器以及与从传感器延伸的电线和/或其他构件之间的干涉。
在上述车辆座椅中,所述管道包括位于座椅垫的框架后侧的缩回部,所述缩回部位于一对侧框架的横向方向内侧的位置处,并且所述缩回部位于比一对侧框架之间的横向方向中心更靠近所述侧框架之一的位置。
根据这样的结构,因为管道的缩回部位于移动到所述座椅垫的后部的所述侧框架之一的位置,可以不被坐在后座上的乘员的脚撞击。另外,由于所述缩回部被设置在所述一对侧框架的横向方向内侧位置,因此与缩回部布置在一对侧框架的横向方向向外的情况相比,车辆座椅的横向尺寸更紧凑。
在上述车辆座椅中,所述缩回部沿向下和向前的方向倾斜延伸。
根据这样的结构,因为在所述座椅垫的后部的所述管道的所述缩回部位于远离坐在后座的乘员的脚的位置,所以管道能够不被坐在后座的乘员的脚撞击。
在上述车辆座椅中,所述一对侧框架包括构成所述座椅垫的左和右框架的一对坐垫侧框架,其中所述车辆座椅还包括设置在一对坐垫侧框架之间的支撑构件,以承受来自乘员的负载,并且,所述管道具有下倾斜部,所述下倾斜部设置在所述支撑构件的下方并沿向后和向下方向倾斜延伸。
根据这样的结构,可以抑制所述管道和所述支撑构件之间的干涉。
在上述车辆座椅中,所述管道包括位于座椅垫下方并且在前后方向延伸的宽部,且所述宽部在横向方向上的尺寸大于其在上下方向上的尺寸。
根据这样的结构,设置在所述座椅垫下方的所述宽部具有小的上下尺寸,因此可以使其在上下方向上更薄。这使得车辆座椅的上下尺寸紧凑。
在上述车辆座椅中,所述一对侧框架包括构成所述座椅垫的左和右框架的一对坐垫侧框架,所述车辆座椅还包括设置在一对坐垫侧框架之间的支撑构件,以承受来自乘员的负载,所述宽部布置在所述支撑构件的下方,位于比一对侧框架之间的横向方向中心更靠近所述侧框架之一的位置。
根据这样的结构,即使通过支撑构件承受来自乘员的负载使得所述座椅垫的中间部分比所述座椅垫的左和右侧部下凹的更大,所述宽部被移动到所述侧框架之一的位置,使得可以抑制所述管道和所述支撑构件之间的干涉。
在上述的车辆座椅中,所述缩回部包括具有横向方向的尺寸小于垂直于横向方向尺寸的窄部,所述管道包括连接所述宽部和所述窄部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在所述窄部至所述宽部之间的横向尺寸,越接近所述宽部,横向方向的尺寸越大,而上下方向的尺寸越小。
根据这样的结构,管道的横截面形状从窄部朝向宽部逐渐变化,与横截面形状不发生变化的构造相比,显著提高了所述管道的刚性。另外,由于能够抑制在管道的连接部中流路截面积减少,所以可以确保空气在管道中流动的流量。而且,所述窄部,在形状上,具有更强的承受来自与横向方向垂直方向上的负荷的能力,即使所述窄部被坐在后座的乘客的脚撞击,也可以有效的抑制所述管道的变形或其他不利影响。
其中,所述车辆座椅包括设置在一对侧框架之间,用于承受来自乘员负载的支撑构件,其中所述管道包括位于与所述支撑构件的乘员侧相反一侧的部分,其中所述支撑构件包括成排布置的多个缆线构件和连接所述缆线构件的树脂构件,所述树脂构件设置成当从乘员侧观察时与所述管道重叠。
根据这样的结构,即使当所述支撑构件下凹以及与所述管道干涉,树脂构件首先与所述管道接触;因此,可以减少管道和所述支撑构件的接触可能引起的不利影响,例如,可以减少接触时产生的噪音和/或震动等。
在上述车辆座椅中,所述管道包括位于所述座椅垫下方的下管部,所述下管部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一部,所述第一部具有与所述鼓风机连接的前端;从所述第一部的后端向斜后方朝横向方向向外延伸的第二部;从所述第二部的后端向后延伸的第三部;从所述第三部向上延伸并且连接到形成在座椅垫中的空气通道的支管部。
根据这样的结构,所述支管部可以设置在不与任何位于所述座椅垫中的构件重叠的位置(例如,所述缆线构件),因此所述管道和形成在座椅垫中的空气通道可以容易地连接。
在上述的车辆座椅中,所述下管部包括:从所述第三部的后端向斜后方朝横向方向向外延伸的第四部;从所述第四部的后端向后延伸的第五部。
根据这样的结构,由于管道可以被设置为逐渐改变其方向以朝向所述侧框架之一,能抑制流路的急剧变化,以便空气能够顺畅的通过所述管道。
上述的车辆座椅中包括:板状的承压部件,用于承受来自所述乘员的负载;垫构件,用于覆盖所述承压构件的乘员侧,其中在所述垫构件中形成空气通道,所述管道从所述垫构件的乘员侧相反的一侧连接到空气通道,所述承压构件具有用于使所述管道通过的开口。
根据这样的结构,管道通过所述承压构件的开口连接到形成在所述垫部件中的所述空气通道,即使存在板状承压构件,所述管道也能够容易地连接到所述垫构件的空气通道。
上述的车辆座椅中,包括第一平坦部,所述第一平坦部设置在所述连接框架的乘员侧的相反侧,并且第一平坦部面朝所述连接框架方向的尺寸小于与之垂直方向上的尺寸。
根据这样的结构,所述第一平坦部可以在面朝连接框架方向上变薄,所以可以使车辆座椅在面朝连接框架方向上紧凑。此外,由于可以在所述第一平坦部和所述连接框架之间确保间隙,同时实现紧凑性,因此可以抑制所述管道和所述连接框架之间的干涉。
上述车辆座椅可以设置有盖构件,所述盖构件从与乘员侧相反的一侧覆盖所述管道连接到所述空气通道的部分。
根据这样的结构,可以通过所述盖构件保护所述管道和所述垫构件连接的部分。
上述车辆座椅可以包括安装在所述一对侧框架之间的S弹簧,所述开口设置在从乘员侧观察时不与S弹簧重叠的位置。
根据这样的结构,由于所述管道可以容易地穿过所述承压构件的开口,因此可以容易地将所述管道与所述垫构件的所述空气通道连接。
其中,所述车辆座椅可以包括安装在所述一对侧框架之间的S弹簧,所述管道包括,被设置在所述S弹簧的与乘客侧相反侧上的第二平坦部,所述第二平坦部面朝所述S弹簧方向的尺寸小于与之垂直方向的尺寸。
根据这样的结构,由于第二平坦部分可以在面朝所述S弹簧方向变薄,所以可以使车辆座椅在面朝所述S弹簧方向上紧凑。此外,在确保紧凑性的同时,可以在第二平坦部和S弹簧之间确保间隙,从而可以抑制管道和S弹簧之间的干涉。
其中,所述车辆座椅上设有缆线构件,连接所述承压构件到所述座椅的框架,所述缆线构件包括沿预定方向延伸并沿垂直于所述预定方向的方向彼此并排布置的一对延伸部,其位于从乘员侧观察时所述缆线构件与所述承压构件重叠的位置处,所述开口位于所述一对延伸部之间。
可选地,在上述车辆座椅中,包括将所述缆线构件,连接承压构件到所述座椅的框架,所述缆线构件包括沿预定方向延伸并位于从乘员侧观察时所述缆线构件与所述承压构件重叠的位置处的延伸部,所述开口在与预定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布置在所述延伸部的外侧。
所述车辆座椅包括垫,所述垫包括空气通道和多个第一通风孔,所述第一通风孔从乘员侧表面延伸到所述空气通道,所述空气通道包括,第一空气通道,从乘员侧观察时,第一空气通道的一端与所述鼓风机连接,第二空气通道,其从所述第一空气通道的另一端沿与所述第一空气通道延伸的方向不同的方向延伸,以及第三空气通道,其从所述第二空气通道与所述第一空气通道连接的一端的相反端,朝向所述第一空气通道的一端延伸,其中第一通风孔包括至少一个与所述第一空气通道连通的第一孔,至少一个与所述第三空气通道连通的第二孔。
根据这样的结构,由于第一通风孔包括至少一个与所述第一空气通道连接的第一孔,至少一个与所述第三空气通道连接的第二孔,空气可以分布在座椅表面的广泛区域上。在另一方面,所述第一空气通道、所述第二空气通道和所述第三空气通道可形成连续的流动通道,所以能够减少与鼓风机连通的流动通道的数目。结果,可以抑制空气通道中的空气流动的减弱,使得空气可以在垫中令人满意地流动。
在上述车辆座椅中,所述第一孔沿着所述第一空气通道形成在多个位置,其中所述第二孔沿着所述第三空气通道形成在多个位置,其中一排第一孔和一排第二孔在所述第二空气通道的延伸方向上彼此并排布置。
根据这样的结构,空气可以通过座椅表面的较宽区域,并且可以有效地布置多个第一通风孔。
在上述车辆座椅中,所述第一空气通道在与横向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所述第二空气通道从所述第一空气通道的另一端朝横向向内延伸,其中所述第三空气通道,从所述第二空气通道与所述第一空气通道连接的一端的相反端,在与横向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在左侧和右侧以对称方式形成由第一空气通道、第二空气通道和第三空气通道组成的两个流道。
根据这样的结构,所述垫的部分没有在其中形成空气通道,可以使乘员保持良好的平衡感,即使所述空气通道包括所述第一空气通道、所述第二空气通道和第三空气通道,也可以改善就座舒适感。
所述车辆座椅可以包括垫支撑构件,位于垫的与乘客侧的相反侧上,用于支撑所述垫,所述垫支撑构件,从乘员侧观察时,与所述第一空气通道、第二气体通道和第三气体通道的至少一部分重叠。
根据这样的结构,即使所述垫中形成的第一空气通道、第二空气通道和第三空气通道的部分容易变形,这些部分可以通过所述垫支撑构件支撑,防止垫的过度变形。
在上述车辆座椅中,所述垫支撑构件可以为板状。
根据这样的结构,所述垫的其中形成所述第一空气通道、所述第二空气通道和所述第三空气通道的部分,能够通过板状垫支撑构件的表面来支持,可以抑制垫的过度变形。
在上述的车辆座椅中,所述垫具有第二通风孔,所述第二通风孔将从乘员侧的相反侧的表面与所述空气通道连通,所述空气通道包括第四空气通道,所述第四空气通道横向延伸并连接左侧的所述第一空气通道的一端和右侧的所述第一空气通道的一端,以及第五空气通道,连接所述第二通风孔和所述第四空气通道,所述第二通风孔位于从垫的横向中心位置向左或向右偏移的位置,所述第五空气通道从所述第二通风孔倾斜朝向所述垫的横向中心位置延伸并与所述第四空气通道连接。
根据这样的结构,因为在连接所述第二通风孔和所述第四空气通道的所述第五空气通道没有急弯部,可以使空气从所述第二通风孔更好流到所述第四空气通道。
在上述车辆座椅中,所述垫包括形成有槽的第一构件,所述槽用于构成空气通道,以及第二构件,所述第二构件具有所述第一通风孔,并且重叠设置在所述第一构件的乘员侧的表面上。
根据这样的结构,与其中空气通道和具有连接到空气通道的第一通风孔的垫一体形成的替代构造相比,可以更容易地形成垫。
在上述车辆座椅中,所述第一构件包括第一构件主体和槽形成构件,所述槽形成构件重叠设置于所述第一构件主体的乘员侧的表面上,所述槽形成构件具有贯通其中的槽。
根据这样的结构,具有空气通道的第一构件可以容易的形成,所述空气通道包括设置其中的第一、第二和第三空气通道,因此能够更容易地形成垫。
所述车辆座椅包括具有所述空气通道和第一通风孔的垫,所述第一通风孔将从所述垫的乘员侧的表面与所述空气通道连通,所述空气通道包括沿所述垫的乘员侧的表面延伸的第一空气通道,其中所述第一空气通道具有面对所述第一通风孔的相对表面,当从乘员侧观察时相对表面呈倾斜状,离垫的边缘越近的部分,离乘员侧也越近。
根据这样的结构,由于通过所述第一通风孔的空气能够沿着相对表面的斜度流动,所以空气可以顺畅的流动。
在上述车辆座椅中,所述第一空气通道的一端关闭,所述相对表面设置在所述第一空气通道靠近所述一端的端部。
根据这样的结构,与相对表面设置在所述第一空气通道的中间的情况相比,这使得可以更有效地利用所述相对表面的斜度来使空气流动。这样可以让空气更好地流动。
在上述车辆座椅中,所述垫包括中间部分,以及设置在所述中间部分的左侧和右侧上的一对侧面部分,与所述中间部分相比,所述侧面部分向乘员侧鼓出,所述第一通风孔设置在所述中间部分的横向方向的端部,并且可以从所述第一通风孔吹送空气。
根据这样的结构,沿着所述相对表面的斜度大力流动的空气,从而可以从所述第一通风孔吹出以掠过乘员的身体,能够提高所感知的凉意。
在上述车辆座椅中,所述垫具有第二通风孔,所述第二通风孔将从乘员侧相对的一侧的表面与所述空气通道连通,所述空气通道包括连接所述第一空气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风孔的第二空气通道,并且所述第二空气通道从连接位置以垂直于横向方向的垂直方向之一延伸到所述第一空气通道,所述第一空气通道相对于垂直方向倾斜延伸,随着从所述第二空气通道朝向垫的横向外端的距离增加,在与垂直方向之一相反的方向上偏离。
根据这样的结构,从所述第二通风孔流入的空气可以从所述第二空气通道顺利流动进入所述第一空气通道。
在上述车辆座椅中,所述垫包括其中具有槽的第一构件,所述槽用于构成空气通道,以及第二构件,所述第二构件具有形成在其中的第一通风孔并且重叠设置在所述第一构件的乘员侧的表面上,所述相对表面形成在所述第一构件中。
根据这样的结构,可以更容易地形成具有空气通道的垫,在通所述空气通道中形成倾斜的相对表面。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的、作为车辆座椅的汽车座椅的视图。
图2是汽车座椅的剖视图。
图3是示出座椅框架,支撑构件和承压构件的视图。
图4是从上方观察座椅垫的视图。
图5是靠背框架和承压构件的前视图。
图6是管道的视图。
图7是坐垫框架,支撑构件,鼓风机和管道的仰视图。
图8是靠背框架,承压构件和管道的后视图。
图9是安装有盖构件的靠背框架的后视图。
图10是从横向方向内侧观察到的侧框架盖的透视图。
图11是从横向方向外侧观察到的侧框架盖的透视图。
图12是缓冲垫构造的视图。
图13是从上方观察缓冲垫的视图。
图14是示出背垫的配置的视图。
图15是从前面看背垫的视图。
图16是沿图15的X-X线的剖视图。
图17是侧框架盖的变形例的视图。
图18是承压构件和管道的变形例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本说明书中,前/后,左/右,上/下上下表示从坐在座椅上的人的视线为基准定义的前/后、左/右和上/下。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车辆座椅为安装在汽车上的汽车座椅S,包括座椅垫S1和座椅靠背S2。
如图2中所示,汽车座椅S是由构成座椅框架的座椅框架F上(参照图3)覆盖由聚氨酯泡沫等制成的垫P和由织物、皮革等制成的面料U1、U2而成。在后面有详细说明。垫P中形成有空气通道A1、A2,以及第一通风孔H1、H2,第一通风孔H1、H2将乘员侧的表面与空气通道A1、A2连通,汽车座椅S中,从鼓风机70来的空气,通过管道D和空气通道A1、A2,从第一通风孔H1,H2吹向坐在座椅上的乘员。
如图3所示,座椅框架F包括构成座椅垫S1的框架的坐垫框架F1和构成座椅靠背S2的框架的靠背框架F2。靠背框架F2经由倾斜机构RL连接到坐垫框架F1。倾斜机构RL为现有的构造,支撑座椅靠背S2,使其能相对于座椅垫S1转动。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座椅垫S1而言,在座椅垫S1的上侧相当于“乘员侧”,下侧相当于“乘员侧的相反侧”。对于座椅靠背S2而言,通过倾斜机构RL使座椅靠背S2保持在未放倒状态时的前侧和后侧,分别对应于“乘员侧”和“乘员侧的相反侧”。
坐垫框架F1包括一对左和右侧框架11,作为前框架的盘框架12,作为后框架的后管13,以及作为连接管的前管14(参见图4)。
一对坐垫侧框架11为构成座椅垫S1的左和右框架的部件,在横向方向上彼此相对并且彼此分开地布置。坐垫侧框架11均由金属板制成,并且形成为沿前后方向较长的形状。
盘框架12是将一对垫侧框架11的前部彼此连接的板状构件,并且由金属板制成。盘框架12的左右端部通过焊接连接到垫侧框架11的前端部。
如图4所示,每个由金属管材料制成的后管13和前管14在前后方向上彼此分开设置,与一对坐垫侧框架11连接。更具体地,后管13设置在盘框架12的后方,与盘框架12分离,并与一对坐垫侧框架11的后部连接。前管14设置在后管13的前方,与后管13分开,并且与一对坐垫侧框架11的前部连接。前管14设置在盘框架12的下方。
支撑构件30设置在坐垫框架F1的一对坐垫侧框架11之间。支撑构件30是承受坐在座椅上的乘员重量的承压构件,包括多个缆线构件31和树脂构件32。
缆线构件31均由金属线材制成,并且设置在盘框架12和后管13之间。各个缆线构件31主要包括第一延伸部31A,第二延伸部31B和作为钩部的后钩部31C。
第一延伸部31A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同时在左右方向上交替地弯曲。第一延伸部31A的前端具有前钩部31D,钩在盘框架12上形成的钩锚固件12H上。包括前钩部31D的第一延伸部31的前端部分覆盖有树脂,用于抑制由缆线构件31(支撑构件30)和盘框架12之间的接触产生的噪声。
第二延伸部31B从第一延伸部31的后端向后和向上倾斜延伸。
后钩部31C是钩在后管13上的部分,从第二延伸部31B的上端延伸,并大致弯曲成圆形的形状。。
支撑构件30包括四个缆线构件31,并且四个缆线构件31在横向方向上并排布置。
树脂构件32是连接缆线构件31的构件。树脂构件32由树脂制成,缆线构件31一部分的整个圆周被树脂构件32覆盖,并且通过插入成型等方法与缆线构件31一体成型。树脂构件32包括第一树脂构件32A、第二树脂构件32B、第三树脂构件32C、第四树脂构件32D,和第五树脂构件32E。
第一树脂构件32A将四个缆线构件31的前后方向上的中间部分连接。
第二树脂构件32B被布置在第一树脂构件32A的后面,将位于横向中间的两个缆线构件31的前后方向上的中间部分连接。
第三树脂构件32C将位于第二树脂构件32B的左侧和右侧的缆线构件31的第一延伸部31A中,向左、向右的延伸部分和该向左、向右的延伸部分的端部向后方延伸的部分连接。
树脂构件32A至32C形成有上下贯穿、基本上呈矩形的通孔(未标号)。在该通孔中安装用于保持线束等的夹子,可在支撑构件30上保持线束或其他构件。
第四树脂构件32D设置在树脂部件32B、32C的后面,连接四个缆线构件31的第一延伸部31A的后端部。
第五树脂构件32E连接两个相邻缆线构件31的后端部,具体而言,第五树脂构件32E将后钩部31C连接在一起。第五树脂构件32E覆盖后钩部31C,由此抑制支撑构件30和后管13之间的接触可能产生的噪声。
如图5所示,靠背框架F2包括一对左和右金属板框架22,管架23,和作为连接框架的下框架24,以及一个桥接框架25。
一对金属板框架22在横向方向上彼此相对并彼此间隔开布置。每个金属板框架22由金属板制成并且在上下方向上形成较长的形状。
管架23由金属管材制成,包括一对大致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左和右上侧框架23A和上框架23B,并且上框架23B延伸将上部框架23A的上端连接。一对上侧框架23A,其下部焊接到金属板框架22的上部,与一对金属板框架22一起构成一对背侧框架21。一对背侧框架21构成座椅靠背S2的左右框架。在本实施方式中,“一对侧框架”包括一对背侧框架21和一对坐垫框架F1的坐垫侧框架11。
下框架24是将一对背侧框架21的下部彼此连接的构件,由金属板制成。下框架24的左和右端部通过焊接连接到构成背侧框架21的金属板框架22的左右向内延伸的后端部。
桥接框架25是将一对背侧框架21的上部彼此连接的构件,由金属板制成。桥接框架25的左右端部通过焊接等连接到构成背侧框架21的上侧框架23A的上部。桥接框架25在下端具有向前延伸的下延伸部25A,在下延伸部25A的左右端部处具有贯穿上下两侧的支撑孔25B(参见图3),供下面将要说明的缆线构件60插入。
S弹簧40,承压构件50和缆线构件60设置在靠背框架F2的一对背侧框架21之间。
S弹簧40,由向上和向下方向上交替弯曲金属线材而形成。S弹簧40布置在下框架24上方,并且安装在一对背侧框架21之间。更具体地说,S弹簧40的左右端部从上方插入设置在金属板框架22的下部的弹簧卡合部分22A,通过这种方式,将其连接在一对背侧框架21之间。
承压构件50是板状构件,其承载来自坐在座椅上的乘员的重量,由树脂等制成。承压构件50面向乘员的背部。另外,承压构件50的下端部设置在S弹簧40的前侧。承压构件50具有前后穿透的开口50A。开口50A是供管道D可穿过的孔,并且形成为在横向方向上较长的大致矩形形状。开口50A设置在承压构件50的下部的横向方向的中间部分。具体地,开口50A设置在稍后描述的一对延伸部61之间。另外,当从前侧观察时,开口50A设置在不与S弹簧40重叠的位置处。具体地,开口50A设置在S弹簧40上方。
缆线构件60是用于将承压构件50连接到靠背框架F2的构件,主要包括一对左和右延伸部61、倾斜部62、上连接部63、和下连接部64。
延伸部61沿上下方向延伸(预定方向,垂直于横向方向的方向),在横向方向(与所述预定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彼此并排布置。
倾斜部62从延伸部61的上端沿横向向外和向上的方向倾斜地延伸。
上连接部63从倾斜部62的上端向上延伸。
下连接部64将一对左和右的延伸部61,倾斜部62和上连接部63连接在一起。具体地,下连接部64包括在横向方向上延伸的下端部,以及从下端部的左和右端向上延伸;上延伸部朝横向向内弯曲,并且延伸到延伸部61的下端,与之连接。
缆线构件60连接到靠背框架F2,下连接部64保持在下框架24的前侧,上连接部63插入到形成在桥接框架25的下延伸部25A中的支撑孔25B(见图3)中。承压构件50设置在缆线构件60的一对延伸部61的前面,并通过系绑带(未示出)紧固到延伸部61,经由缆线构件60连接到靠背框架F2那里。当从前侧观察时,该对延伸部61设置在与承压构件50重叠的位置处。
如图2所示,汽车座椅S包括鼓风机70和管道D。
鼓风机70例如是西洛克风扇,设置在盘框架12的下方。更具体地,吹风机70经由支架71安装到盘框架。
管道D是将鼓风机70连接到形成在座椅垫S1和座椅靠背S2的垫P中的空气通道A1、A2的构件,从座椅垫S1下方沿着坐垫框架F1的后侧朝向座椅靠背S2延伸。如图6所示,管道D具有第一管道D1和连接到第一管道D1的后端部的第二管道D2。第一管道D1主要包括下管部110、连接部120和第一窄部131,第二管道D2主要包括第二窄部132、作为软性部分的波纹管部140、第一平坦部150、第二平坦部160和后连接部170。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窄部131和第二窄部132对应于“窄部”。
如在图7中,下管部110设置于座椅垫S1的下方,更具体地,位于支撑构件30的下方,并大致在前后方向上延伸。下管部110具有作为第一部的鼓风机连接部111,第二部112,第三部113,第四部114,作为第五部的宽部115,和作为支管部的坐垫连接部116(也参见图6)。
鼓风机连接部111是前端连接到鼓风机70并沿前后方向延伸的部分。
第二部112从鼓风机连接部111的后端斜向后延伸到横向方向上的外侧。
第三部113从第二部112的后端向后延伸。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部112中,离鼓风机连接部111的后端越远的部分,横向方向的尺寸越大,第三部113的横向方向尺寸大于鼓风机连接部的横向尺寸。
如图6所示,坐垫连接部116是连接到形成在座椅垫S1中的空气通道A1的部分,并且从第三部113的前端部向上突出延伸。坐垫连接部116具有波纹管部(未编号),具有可变形的能力,并且在上下方向可伸缩。如图4中所示,管道D通过坐垫连接部116连接到缓冲垫P1,坐垫连接部116穿过紧邻最右侧缆线构件31的第二缆线构件31上的U形部分,并从缓冲垫P1下方插入空气通道A1中,缓冲垫P1将在下面说明。由于坐垫连接部116从位于鼓风机连接部111(参见图7)向右偏移的位置的第三部113延伸,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坐垫连接部116可以设置在不覆盖例如缆线构件31的任何构件的位置。由此,可以容易地连接管道D和形成在座椅垫S1中的空气通道A1。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三部113的横向尺寸大于鼓风机连接部111的横向尺寸(参照图7),从第三部113延伸的坐垫连接部116的横向尺寸可以更大。因此,能够确保坐垫连接部116的足够的流路截面积,可以使空气能够在导管D的内部和座椅垫S1中形成的空气通道A1之间更好地流动。
如图7所示,第四部114从第三部113的后端沿横向方向向外斜向后延伸。
宽部115从第四部114的后端向后延伸。如图6所示,在宽部115中,横向方向上的尺寸D11大于上下方向上的尺寸D12。换句话说,宽部115在上下方向上具有薄且呈扁平的横截面形状。另外,在本实施例,不仅所述宽部115,整个下管部110具有在上下方向上薄且呈扁平的横截面形状。下管部分110包括宽部115,下管部分110位于座椅垫S1的下方,由于下管部分110在上下上下方向上的尺寸很小,因为可以在上下上下方向上制造的更薄。这使得汽车座椅S在上下上下方向上可以制造的更紧凑。
返回到图7中,宽部115位于支撑构件30的下方,相比于一对坐垫侧部框架11之间的横向中间位置(见虚线)更靠近坐垫侧框架11之一的位置,具体而言,更靠近右坐垫侧框架11的位置。换句话说,宽部115布置在靠近右坐垫侧框架11的位置处。即,通过支撑构件30承受来自乘员的负荷时,座椅垫S1的中间部分可能比座椅垫S1的左和右侧部分下凹的更大,但是宽部115设置在偏右侧的位置,可以抑制管道D和支撑构件30之间产生干涉。
如图2中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四部114和宽部115构成下倾斜部180。下倾斜部180,从左或右侧观察时,呈向后和向下方倾斜地延伸。因此,即使当乘员坐在座椅上并导致支撑部30下凹,也能够抑制管道D和支撑构件30之间的干涉。
第一窄部131和第二窄部132是位于坐垫框架F1的后方的部分,并基本上上下方向延伸。第二窄部132在前后方向和横向方向的内部尺寸略大于第一窄部131在前后方向和在横向方向的外部尺寸,并且与第一窄部131的上端部嵌合。因此,第一管道D1和第二管道D2连接在一起。如图6所示,第一窄部131和第二窄部132,其在横向方向上的尺寸D21小于其大约在上下于所述横向方向的前后方向上的尺寸D22。换句话说,第一窄部131和第二窄部132具有横向薄且呈扁平的横截面形状。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不仅窄部131和132,波纹管部140也具有横向薄且呈扁平的横截面形状。
连接部120是连接第一窄部131(窄部分)和宽部115的部分。连接部120在横向方向上的尺寸越离开第一窄部131接近宽部115尺寸越大,上下方向上的尺寸则随之逐渐减小。因此,管道D的横截面形状沿第一窄部131朝宽部115的方向逐渐改变,与横截面形状不改变的结构相比,管道D的刚性可以得到有效的提高。另外,也可以抑制管道D的连接部120中流路的横截面积出现不期望的收缩,能够确保足够量的空气流流过管道D。
波纹管部140从第二窄部132的上端基本上向上延伸。波纹管部140,具有如峰和谷交替形成的褶状形状,可以变形,并且是可扩展的和可伸缩的。如图2所示,波纹管部140,位于坐垫框架F1的后方,更具体地,设置在后管13的后方。如果更具体的说明,波纹管部140位于后管13的下端13A的上方。此外,波纹管部140,上端位于紧接在下框架24的后方,即,从后侧观察时,设置在与下框架24重叠的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窄部131,第二窄部132和波纹管部140构成了缩回部190。缩回部190沿向下向前倾斜地延伸。如图8所示,缩回部190被布置在一对坐垫侧框架11的内部的横向方向的位置。因此,与缩回部190设置在一对坐垫侧框架11的横向向外位置上的情况相比,汽车座椅S在横向尺寸上可以做得更紧凑。此外,缩回部190位于坐垫框架F1的后侧,与一对坐垫侧框架11之间的横向中间位置相比(见虚线),更靠近右坐垫侧框架11(即,坐垫侧框架之一)的位置。换句话说,缩回部190设置在靠近右坐垫侧框架11的位置。
此外,缩回部190,即,位于后管13后侧的管道D的部分,被布置在与缆线构件31的后钩部31C的位置在横向方向上不同的位置。具体而言,缩回部190被设置在最右边后钩部31C的右侧。此外,管道D,从后侧观察时,在横向方向上与缆线构件31的第二延伸部31B之间有不同的位置。具体而言,从后侧观察时,缩回部190和宽部115(参照图7)位于最右边的第二延伸部31B的右侧。在本实施例中,缩回部190和宽部115,从任何方向看都不会与第二延伸部31B重叠,即,从前面,后面,左侧和右侧以及从上方和下方。这使得即使当乘员坐在座椅上并导致缆线构件31(支撑部30)向下变形,也能够抑制管道D和缆线构件31之间发生干涉。
第一平坦部150从缩回部190(波纹管部140)的上端倾斜向上朝向一对背侧框架21之间的横向中间位置延伸。第一平坦部150设置在下框架24的后侧。如图6所示,第一平坦部150,其在前后方向上(面朝下框架24方向)的尺寸D41小于垂直于前后方向的近似上下方向上的尺寸D42。换句话说,第一平坦部150具有在前后方向上扁平的薄横截面形状。因此,能够减少在前后方向上的第一平坦部150的厚度,汽车座椅S可以在前后方向上制造的更紧凑。另外,除了实现紧凑性,还能够确保第一平坦部150和下框架24之间的间隙,因此能够抑制管道D和下框架24之间的干涉。
返回图8,第二平坦部160从第一平坦部150的上端向上延伸。第二平坦部160,在一对背侧框架21之间的横向中间位置,位于S弹簧40的后侧。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平坦部160和第一平坦部150在前后方向上具有基本相同的尺寸。所述第二平坦部160,的前后方向(面朝S弹簧40的方向)尺寸D41(参照图6)小于垂直于前后方向的左右方向的尺寸D43。换句话说,第二平坦部160在前后方向上具有扁平的薄横截面形状。因此,能够减少在前后方向上的第二平坦部160的厚度,汽车座椅S可以在前后方向上制造的更紧凑。另外,除了实现紧凑性,还能够确保第二平坦部160和S弹簧40之间的间隙,因此能够抑制管道D和S弹簧40之间的干涉。
如图2所示,靠背连接部170是连接到形成于座椅靠背S2中的空气通道A2的部分,并从第二平坦部160的上端向前和向上倾斜地延伸。管道D通过靠背连接部170连接到随后将要说明的靠背垫P2上,靠背连接部170设置为穿过形成在承压构件50中的开口50A并从靠背垫P2的后侧插入到空气通道A2中。
如在图4中,已知重量传感器WS作为传感器的一个示例被设置于一对坐垫侧框架11之一的下方,具体地,在左坐垫侧框架11的下方。在本实施例中,管道D,在横向方向上,相比于一对坐垫侧框架11中的一个(即左坐垫侧框架11)更靠近于一对坐垫侧框架11中的另一个(即右坐垫侧框架11)。换句话说,管道D,在横向方向上,设置在靠近坐垫侧框架11的位置处,其中重量传感器WS没有设置在其中。由此,可以抑制管道D与重量传感器WS和从重量传感器WS延伸的电线(未示出)或其他构件之间的干涉。
构成支撑构件30的树脂构件32布置成从上侧观察时与管道D重叠。具体而言,第一树脂构件32A具有的右侧部,被设置在管道D的第三部113的上方,以便重叠从上方观察的第三部113。同时,右边的第三树脂构件32C,被配置在管道D的宽部115的上方,以便从上方观察时,与宽部115重叠。另外,第四树脂构件32D具有位于宽部115的上方的右端部,以便从上方观察时与宽部115重叠。因此,即使当乘客在座椅就座导致支撑部件30下凹并干涉到了导管D,由于树脂构件32A、32C、32D首先与管道D接触,可以减少因支撑构件30和管道D接触产生的不利影响,例如,接触时产生的噪音和/或震动等。
如图7中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下管部110,其第二部112在向右和向后的方向上朝向右坐垫侧框架11倾斜延伸,其第三部113基本上直的向后延伸,接着其第四部114在向右和向后的方向上倾斜延伸,即,进一步朝向右坐垫侧框架11,使管道D可以设置为朝向右坐垫侧框架11逐渐改变其路线。因此,能够抑制在管道D中的流路的急剧变化,可以使空气在所述管道D顺畅的流动。
如图9所示,盖构件80设置在靠背框架F2中。盖部件80是从后侧覆盖靠背连接部170的构件,所述靠背连接部170是管道D连接座椅靠背S2的空气通道A2的部分。盖构件80由树脂等材料制成,形状为横向较长的板。所述盖件80的左右端部用螺栓紧固或以其他方式固定在一对靠背侧框架21的后端向内横向延伸的部分上,并相应地安装在其上。通过设置这样的盖构件80,能够保护管道D和座椅靠背S2的垫P(靠背垫P2)连接的部分。
如图10和11所示,汽车座椅S还包括侧框架盖90。侧框架盖90是覆盖右坐垫侧框架11的后端部的构件。侧框架盖90是树脂制的,包括侧框架盖部91、管道盖部92,和倾斜机构盖部93。
侧框架盖部91是覆盖右坐垫侧框架11的后端部的横向内侧的部分。侧框架盖部91位于靠背侧框架21的下端部的前侧、下侧和后侧上方。
管道盖部92是设置于坐垫框架F1的后面的部分,覆盖作为管道D的一部分的缩回部190。更具体地,管道盖部92被设置在后管13的后面,并覆盖第一窄部131、第二窄部132和波纹管部140。管道盖部92,包括从侧框架盖部91的后端向后延伸到缩回部190后方的位置的第一侧盖部92A,以及从第一侧盖部92A的后端横向向内延伸以从后侧覆盖缩回部190的后盖部92B。后盖部92B的截面形状为斜向后向下突出的弧形,并沿所述缩回部190向下向前延伸。
倾斜机构盖部93是覆盖倾斜机构RL的部分,并且大致形成为在横向内侧和底侧开口的杯状。倾斜机构盖部93,形成为从侧框架盖部91沿着倾斜机构RL的外周表面延伸,并且主要包括构造成覆盖倾斜机构RL的后侧,上侧和前侧的周面覆盖部93A,以及构造成覆盖倾斜机构RL的横向外侧第二侧盖部93B。
侧框架盖部91,管道盖部92和倾斜机构盖部93可以一体形成为单件,或者其一部分可以被配置为单独的部件。作为一个例子,管道盖部92可以构造成与侧框架盖部91一体地形成,而与侧框架盖部91分开形成的倾斜机构盖部93设置有可接合在设置在侧框架盖部91的后端部的孔中的爪,倾斜机构盖部93安装在侧框架盖部91上。
由于管道盖部92和侧框架盖部91整体地设置成一体,避免了为坐垫侧框架11和管道D单独设置盖子的必要性,所以能够减小汽车座椅S的部件的数量。此外,侧框架盖部91,管道盖部92和倾斜机构盖部93可以一体形成为单件,此时,侧框架盖部90不仅可以提供对管道D的保护,还具有对倾斜机构RL的保护的功能可以进一步减少汽车座椅S的部件数量。
如图2所示,垫P包括构成座椅垫S1的垫的缓冲垫P1和构成座椅靠背S2的垫的靠背垫P2。
如图1中所示,缓冲垫P1包括中间部分P11,和一对从设置在中间部分P11的左右两侧并比中间部分P11向上突出的左和右侧部P12,靠背垫P2具有中间部分P21和设置在中间部分P21的左右两侧并向前突出超过中间部分P21的一对左右侧部分P22。
如图12中所示,缓冲垫P1包括第一构件210和板状第二构件220,第一构件210中形成有构成空气通道A1的槽211,板状第二构件220中形成有穿过其上侧和下侧的第一通风孔H1。另外,第一构件210包括第一构件主体230和板状的槽形成构件240,板状的槽形成构件240具有在上下方向贯穿的槽211。槽形成构件240被设置在第一构件主体230的上表面,第二构件220被设置在槽形成构件240的上表面(第一构件210)。
所述第一构件主体230具有构成与槽形成构件240和第二构件220一起组成中间部分P11的主体中央部分231,并且一对侧面部分P12形成在主体中央部分231的左,右两侧。主体中央部分231的前侧具有凹陷部分232,其上设置有槽形成构件240和第二构件220。上下穿透的第二通风孔250形成在凹陷部分232的底表面的后端部分处。第二通风孔250从第一构件主体230(缓冲垫P1)的下表面与空气通道A1连通。通过将坐垫连接部116(见图6)从下侧插入第二通风孔250,管道D连接到缓冲垫P1。如图13所示,第二通风孔250设置在从缓冲垫P1(参照虚线)的横向中心位置偏移的位置。
槽形成构件240具有上下穿透以构成空气通道A1的槽211。缓冲垫P1的空气通道A1的结构为,有槽形成构件240和第二构件220,依次重叠设置在第一构件主体230的凹陷部分232上,槽211的上侧和下侧分别由第二构件220和第一构件主体230覆盖。当从上侧观察时,空气通道A1包括第一空气通道261,第二空气通道262,第三空气通道263,第四通空气通道264和第五空气通道265。
每个第一空气通道261在与横向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具体地在大致前后方向上延伸。第一空气通道261的一端(即,后端)经由第四空气通道264,第五空气通道265,第二通风孔250和管道D与鼓风机70连通。
每个第二空气通道262,从第一空气通道261的另一端(即,前端)沿与第一空气通道261的延伸方向不同的方向(具体地,横向向内的方向)延伸。
每个第三空气通道263从第二空气通道262的横向内端(即,与第一空气通道261连接的端部相对的端部)沿与横向方向交叉的方向(具体地,第一空气通道261朝向其后端延伸的方向,即,大致平行于第一空气通道261的方向)延伸。
在本实施例中,每个由第一空气通道261,第二空气通道262和第三空气通道263组成的两个近似U形的流动通道相对于在左侧和右侧的缓冲垫P1的横向中间位置对称地形成。根据这样的构造,可以利用缓冲垫P1的没有形成空气通道A1的部分以良好的平衡性支撑乘员;因此,即使空气通道A1包括第一空气通道261,第二空气通道262和第三空气通道263,也可以为坐在座椅上的乘员提供增加的乘坐舒适性。
第四空气通道264是将第一空气通道261的左和右的后端彼此连接并且基本沿横向方向延伸的流动通道。
第五空气通道265是连接第二通风孔250和第四空气流动通道264的流路,并且基本上向前和向后延伸。具体地说,第五空气通道265从所述第二通风孔250倾斜向前和横向向内的方向朝缓冲垫P1的横向中间位置延伸,并且连接到第四空气通道264的横向方向上的中间部分,所述第二通风孔250位于从缓冲垫P1的横向中间位置向右移动的位置。
槽形成构件240通过粘合剂等固定到第一构件主体230。
第二构件220具有与空气通道A1连通的多个第一通风孔H1。缓冲垫P1的第一通风孔H1具有第一孔271,第二孔272、第三孔273和第四孔274。
第一孔271是与第一空气通道261连通的孔;多个第一孔261是沿基本上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第一空气通道261形成的。具体而言,第一孔271包括沿每个第一空气通道261大致在前后布置的两个第一孔271A,以及在后部布置在第一孔271A的横向外侧的一个第一孔271B。
第二孔272是与第三空气通道263连通的孔,多个第二孔272沿着大致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三空气通道263形成。更具体地,第二孔272包括沿着各个第三空气通道263大致布置在前面和后面的两个第二孔272。
布置在前面和后面的一排第一孔271A和布置在前面和后面的一排第二孔272在第二空气通道262的延伸方向上彼此并排布置,具体地,被布置在横向方向上。
第三孔273是与第一空气通道261的后端部连通的孔,并且所述第四孔274是与第四空气通道264的左端部和右端部连通的孔。
第二构件220通过粘合剂等固定到槽形成构件240和第一构件主体230(第一构件210)。
如图4所示,当缓冲垫P1放置在坐垫框架F1上时,前管14位于缓冲垫P1的下方。在这种状态下,前管14,从上面看时,位于与第一空气通道261,第二空气通道262和第三空气通道263的位置不同的位置。具体地,前管14,从上方观察时,设置在所述第一空气通道261、第二空气通道262和第三空气通道263的后面。
另外,在缓冲垫P1覆盖坐垫框架F1的情况下,盘框架12位于缓冲垫P1的前端部的下方,从下方支撑缓冲垫P1。在该状态下,当从上侧观察时盘框架12成与第一空气通道261,第二空气通道262和第三空气通道263重叠设置。换句话说,盘框架12布置在形成第一空气通道261,第二空气通道262和第三空气通道263形成的部分下方。在该实施方式中,盘框架12相当于“垫支撑构件”。尽管在其中形成有空气通道261-263的缓冲垫P1的部分与其中没有形成空气通道的部分相比更可能变形,但是本实施方式根据其中形成有空气通道261-263的部分可由盘框架12支撑,使得可以抑制缓冲垫P1的过度变形。特别是在本实施例中,根据本实施例,其中形成有空气通道262-263的易变形部分由板状盘框架12支撑;因此,可以更有效地抑制缓冲垫P1的过度变形。
如图14中所示,靠背垫P2由第一构件310和第二构件320以及第三构件330构成,第一构件310中形成有构成空气通道A2的槽311,第二构件320和第三构件330均为具有前后穿孔的第一通风孔H2的板状形状。第二构件320和第三构件330设置在第一构件310的前表面。在本实施例中,靠背垫P2对应于“覆盖承压构件的乘客侧的垫构件”。
第一构件310具有向后凹陷的有底的槽311和前后侧穿透的第二通风孔350。
靠背垫P2的空气通道A2的结构为,第二构件320和第三构件330重叠设置在第一构件310的前侧,使得槽311的前侧被第二构件320和第三构件320覆盖。空气通道A2包括第一通道361,一对第二通道362,一对第三通道363(作为第三空气通道),一对第四通道364和两个第五通道365(作为第四空气通道),第六通道366,第七通道367和一对分支通道368(作为第一空气通道)。
第一通道361,第二通道362,第三通道363,第四通道364和第五通道365形成在中间部分P21的上下方向的中心处附近。
第一通道361沿横向方向延伸。第二通风孔350从第一构件310(靠背垫P2)的后表面延伸并与构成空气通道A2的第一通道361连通。通过将靠背连接部170(参见图6)从后侧插入第二通风孔350中,管道D连接到靠背垫P2。
第二通道362从第一通道361的左端和右端斜向上延伸到横向方向的外侧。
第三通道363在上下方向(与横向方向上下的正交方向)上从第二通道362的上端延伸,具体地,向上延伸。一对第三通道363在横向方向上并排布置。
第四通道364从第三通道363的上端沿横向方向向斜上方向内延伸,并且上端彼此连接。换句话说,该对第四通道364将该对第三通道363的上端连接。
第五通道365被布置在一对第三通道363的横向内侧,并且横向延伸以连接一对第三通道363。两个第五通道365在上下方向上并排布置。第一通道361,第二通道362,第三通道363和第四通道364具有基本相同的凹槽(深度)的前后尺寸,第五通道365具有的凹槽的前后尺寸比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通道的所述尺寸更小(即,更浅)。
第六通道366和第七通道367形成在中间部分P21的上部。
第七通道367沿横向方向延伸。
第六通道366是连接一对第四通道364的上端部和第七通道367的横向中心部分,并基本上上下地延伸的流路。
分支通道368在靠近第三通道363的上下方向中心,沿靠背垫P2的前表面向横向方向外侧延伸。具体地,如图15中所示,各个分支通道368,从第三通道363的上下方向中心位置附近向外和向上延伸,与上下方向成斜角(在另一上下方向上)。换句话说,分支通道368中从靠近第三通道363的中心的上下方向上向外沿横向方向倾斜地向上延伸。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三通道363的部分从其连接到分支通道368的部分向下延伸(在上下方向之一),以及第二通道362和第一通道361对应于分支通道368与第二通风孔350连通的“第二空气通道”。
第二构件320和第三构件330具有与空气通道A2连通的多个第一通风孔H2(参见图14)。靠背垫P2的通风孔H2包括形成于第二构件320中的第一孔371、第二孔372、第三孔373、第四孔374和第五孔375,以及形成于第三构件330中的第六孔376。
第一孔371是与第三通道363的下端附近连通到通道的孔。
第二孔372是在第三通道363的上下方向中心位置附近连接到通道的孔,换句话说,连接到第三通道363的分支通道368所连接的位置。
第三孔373是与第四通道364的下端附近连通到通道的孔。
第四孔374是与第五通道365连接的孔;在各个第五通道365的横向方向上的两个端部的中心和附近的各个位置中形成总共六个孔。
第五孔375是与分支通道368连通的孔。第五孔375,位于横向方向上的中间部分P21的端部,更具体地,被设置在第二构件320的左端和右端。
第六孔376是与第七通道367连通的孔,并且在面对第七通道367的左右端部的位置处各形成一个。
靠背垫P2在作为通风孔形成部分的第二构件320的左侧和右侧以及上侧位置(垂直于横向的方向中的一个方向)上具有大致呈U形的折入槽380。靠背垫P2中,在折入槽380中,通过嵌入成型法沿着折入槽380埋设未图示的吊线,用于将外盖件U2(见图16)吊挂在折入槽380中。吊线的一部分从折入槽380底部的多个孔381处露出。座椅靠背S2的外盖件U2吊挂到靠背垫P2,其中设置在外盖件U2上的钩子等通过孔381与露出的吊线部分挂钩。
如图16所示,各个分支通道368具有一个端部,即横向外端,其被封闭在折入折入槽380中的外盖件U2。分支通道368具有面向第五孔375的相对表面368A。相对表面368A位于分支通道368的横向外端部分。更具体地,相对表面368A位于分支的更靠近横向外端位置而不是横向中心位置的位置。从前侧观察,朝向靠背垫P2的边缘(具体地,横向外边缘)延伸的相对表面368A在朝向前侧的倾斜方向上倾斜。相对表面368A形成在第一构件310中。
第二构件320和第三构件330(参见图14)通过粘合剂等固定到第一构件310。
返回到图15,空气通道A2布置成当从前侧观察时与缆线构件60相交。具体地,倾斜延伸的第二通道362和第四通道364布置成当从前侧观察时与缆线构件60的延伸部61相交。此外,第五通道365布置成使得左端部和右端部与延伸部61交叉。另一方面,当从前侧观察时,第一通道361和第三通道363设置在与延伸部61不同的位置处。具体地,第一通道361被设置在延伸部61的横向方向内侧的位置,第三通道363被设置在延伸部61的横向方向外侧的位置。第六通道366被布置在倾斜部62的横向内侧和缆线构件60的上连接部63的下部的位置,第七通道367位于上连接部63的上端的横向方向内侧的位置。
由于缓冲垫P1和靠背垫P2包括:形成有空气通道A1,A2的第一构件210,310,以及形成有通风孔H1、H2的第二构件220和320,与具有空气通道A1,A2和第一通风孔H1,H2的垫,一体形成的结构相比,可以容易地形成垫P。详细地,也能够容易地形成缓冲垫P1和靠背垫P2,其中缓冲垫P1中形成有包含空气通道261-263的空气通道A2,靠背垫P2包括具有形成在其中的倾斜延伸的相对表面368A的空气通道A2。此外,由于缓冲垫P1包括由第一构件主体230和槽形成构件240组成的第一构件210,因此可以容易的形成具有包括空气通道261-263的复杂形状的空气通道A1的第一构件210。以这种方式,可以更容易地形成缓冲垫P1。
根据上述的本实施例,如图2中所示,通过侧框架盖90的管道盖部92能够保护在座椅垫S1后侧的管道D(缩回部190),可以抑制坐在后座椅上的乘员的脚部碰到管道D。
此外,由于管道盖部92覆盖在波纹管部140上,可以抑制坐在后座椅上的乘员的脚部碰到波纹管部140,波纹管部140是管道D的软质部。
此外,由于波纹管部140位于后管13的下端13A的上方,与波纹管部位于后管13的下端13A的下方的情况相比,可以进一步抑制坐在后座椅上的乘员的脚部碰到管道D的波纹管部分140。
由于窄部131和132具有更小的横向方向(即,宽度)尺寸,因此能够防止坐在后座上的乘员的脚部撞击管道D的的窄部131、132。而且,由于窄部131和132具有较小的横向方向尺寸和较大的大致前后方向尺寸,因此具有足够强的形状以承受从大致在前后方向放置的载荷。即使窄部131、132被坐在后座上的乘客的脚击中,也可以有效地抑制对管道的变形或其他有害影响。
此外,根据本实施例,如图8中所示的座椅垫S1的后面,管道D的缩回部190被布置成靠近右坐垫侧框架11,可以防止坐在后座上的乘客的脚碰到管道D。
由于缩回部190倾斜地向下和向前延伸,所以管道D的缩回部190位于远离坐在后座上的乘员的脚的位置,在座椅垫S1的后面。因此,管道D更不可能被坐在后座上的乘员的脚击中。
此外,根据本实施例,由于管道D的靠背连接部170可以通过承压构件50的开口50A连接到形成在靠背垫P2中的空气通道A2,所以即使在汽车座椅S包括板状承压构件50的构造中,管道D也是容易地连接到靠背垫P2的空气通道A2。
此外,由于从后侧观察时,开口50A被设置在不与S弹簧40重叠的位置,因此管道D的靠背连接部170可以容易地布置到承压构件50的开口50A。结果,可以更容易地连接管道D和靠背垫P2的空气通道A2。
此外,根据本实施例,如图13中所示,缓冲垫P1的第一通风孔H1包括与第一空气通道261连通的第一孔271,和与第三空气通道263连通的第二孔272,空气可以通过座椅表面的宽区域。在另一方面,所述第一空气通道261、第二空气通道262和第三空气通道263可以形成为一个连续的流动通道,所以能够减少与鼓风机70连通的流路的数目。因此,能够防止在空气通路A1流的空气变弱,使得空气能够顺畅的在缓冲垫P1中流动。
由于第一孔271A的排和第二孔272的排彼此并排布置,因此空气可以分布在座椅的表面的大区域上,并且多个第一通风孔H1可以以允许有效空气流动的方式布置。
由于第五空气通道265从第二通风孔250沿倾斜向前的方向朝向横向中心位置延伸并且连接到第四空气通道264,所以连接第二通风孔250和第四空气通道264的第五空气通道265没有急剧弯曲。因此,空气可以从第二通风孔250通过第五空气通道265流到第四空气通道264,并进一步通过第一空气通道261,第二空气通道262和第三空气通道263流到第一个通风孔H1。
此外,根据本实施例,如图16中所示,由于朝向靠背垫P2的横向外边缘延伸的每个分支通道368的相对表面368A在以角度倾斜朝向前侧,通过第五通风孔375的空气可以沿着相对表面368A的斜面流动。因此,空气可以顺畅地流动。
由于相对表面368A被设置在分支通道368的横向外端部上方,与在所述相对表面被放置在分支通道368长度的某个中点的情况相比,相对表面368A的斜度可用于使空气更有效的流动。这样可以让空气更好地流动。
由于第五孔375位于在横向方向上中间部分P21的端部,当第五孔375吹出空气(参照虚线)时,沿相对表面368A的斜面快速流动的空气可以从第五孔375吹出,以擦过乘客的身体。这可以增加清凉感。
由于分支通道368在横向向外方向斜上方延伸,远离第二通风孔350,从所述第二通风孔350中流动的空气可以顺畅的流过第一通道361和第二通道362,并且进一步通过第三通道363流到分支通道368。
尽管上面已经描述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关于具体配置,可以在不脱离如下所述的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适当地改变。在下文中,与上述实施例中提到的部件相同的部件将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在适当的情况下将省略其说明,并且将给出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方面的详细描述。
例如,如图17中所示,侧框架盖90可以构造成使得管道盖部92包括从其内表面朝向管道D突出的肋状突出部95,并且突出部95设置在深处并且接合在波纹管部140的褶皱或沟槽中。根据这样的构造,有可能通过管道D和管道盖部92的突出部95的卡合,以限制该管道D的位置,能够抑制导管D的移动。
如图17中所示,承压构件50的开口50A可设置其边缘部分,以允许管道D保持在其中。根据这样的结构,允许管道D由承压构件50保持,因此消除了另一个构件保持管道D的必要性,从而可以减少汽车座椅S的部件数量。如图8中所示,其中开口50A被设置在缆线构件60的一对延伸部61之间,如果承压构件50保持管道D,管道D可以被固定在一对延伸部61之间的承压构件50的高刚性部分上,因此管道D可以被承压构件50牢固地保持。
尽管上述实施例被配置成使得开口50A位于一对延伸部61之间,但是这种配置不是必须的;例如,开口可以在横向方向上(即,在上下于预定方向的方向上)位于延伸部61的外侧。作为一个例子,如图18中所示,用于管道插入其中的开口50B位于延伸部61的横向外侧,具体的,设置在右延伸部61的右侧。由于承压构件50的在延伸部61的横向外侧的部分比一对延伸部61之间的部分更容易变形,因此开口50B在更可能变形的部分处的位置使得易于将管道D连接到开口50B。应注意,开口50B可设置在左延伸部61的左侧位置。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承压构件50通过单个缆线构件60连接到靠背框架F2,该构造不限于此;当然,两个缆线构件可以用于连接承压构件50至靠背框架F2。在上述实施例中,单个缆线构件60具有一对延伸部61,然而,当承压构件50通过两个缆线构件连接到靠背框架F2时,每个缆线构件包括一个延伸部。
尽管上述实施例被配置成使得承压构件50不被驱动,但是该配置不限于此;例如,另一种结构是可行的,使得承压构件50向前和向后移动和/或向前拱起,从而改变其与乘员的腰部区域可接触的部分的形状,可以改变乘员腰部的支撑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优选的设置承压构件驱动装置,诸如用于驱动所述承压构件50的驱动器,为了便于说明,参照图8,一对靠背侧框架21之一上,具体而言,在左靠背侧框架21。由于管道D设置在不靠近左靠背侧框架(一对靠背侧框架中的一个)的位置,而是更靠近右靠背侧框架(该对靠背侧框架中的另一个),因此可以抑制管道D与承压构件驱动装置或从承压构件驱动装置延伸的电线等其他部分的干涉。此外,优选的是,承压构件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一对侧框架的横向方向上的内侧。结果,汽车座椅可以在横向方向上缩小尺寸。
可选地,承压构件驱动装置被设置在右靠背侧框架21或右坐垫侧框架11上,并且其位置在横向方向上与管道D重叠,则承压构件驱动装置可以优选地是设置在前后方向或上下位置不同于管道D的位置。例如,优选地将承压构件驱动装置放置在管道D的前面。据此,可以抑制管道D和承压构件驱动装置之间的干涉。另一种布置,设置在座椅垫中的承压构件驱动装置下方的管道,以及设置在座椅靠背中的承压构件驱动装置的后侧的管道,可以抑制管道和垫之间的干涉。在承压构件50构造成向前和向后移动的情况下,构造成可伸缩的波纹管部171可以优选地设置在靠背连接部170的后端部分中,如图17所示。据此,当承压构件50移动时,可以防止管道D从靠背垫P2脱离。此外,承压构件驱动装置不限于驱动器,并且可以是例如用于控制驱动器等的控制单元。
尽管在上述实施例中,侧框架盖90构造为是坐垫侧框架11的覆盖部分(后端部),但并不限于此,例如,所述侧框架盖90可以构造成覆盖整个坐垫侧框架11的结构。可选地,例如,管道盖部92可以仅覆盖波纹管部140的作为软性部分的一部分,或者可以覆盖整体。
尽管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在图4中所示,盘框架12作为垫支撑构件已被布置为重叠整个空气通道261-263,但不限于此。例如,为了便于说明,参照图4,从上方观察时,盘框架12的位置可以使整个第二空气通道262,以及第一和第三空气通道261、263的前部重叠。换句话说,垫支撑构件可以布置成与第一空气通道,第二空气通道和第三空气通道的至少一部分重叠。此外,垫支撑构件不限于诸如盘框架12的板状构件,而是可以是例如由管材料制成的构件等。
尽管在上述实施例中,使得第一孔271和第二孔272设置为第一通风孔,分别形成在缓冲垫P1中的多个位置,并不限于此,例如,另一种配置可以是,使得多个第一孔形成,而其中只形成一个第二孔,反之亦然。换句话说,分别形成至少一个第一孔和至少一个第二孔即可。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尽管缓冲垫P1的第二通风孔250被布置在从横向中心移位到右面的位置,但不是局限于此,例如,第二通风孔250被布置在从横向中心移位到左面的位置,或者可以布置在横向方向的中间位置。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尽管包括空气通道261-263的两个流动通道已经形成,但是并不局限于此,可以是三个流动通道,或者是一个流动通道形成。
尽管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分支通道368的一个端部是封闭的,但不限于此,另一种配置可以是,一端为不关闭的。另外,可以为每个第一空气通道设置与第一空气通道连通的多个第五孔375(第一通风孔)。
尽管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缓冲垫P1和靠背垫P2已经被配置为包括多个构件,但是不局限于此,例如,每个垫可以由一个构件构成。
尽管在上述实施例中,管道D包括作为软性部分的波纹管部140,但是并不限于此,软性部分可以配置为,只要其具有可变形能力,其结构没有特别限定。
尽管在上述实施例中,支撑构件包括多个缆线构件31和连接缆线构件31的树脂构件32,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支撑构件可以具有这样的构造,其中多个缆线构件被树脂构件(树脂)基本上整体覆盖并连接。此外,支撑构件可以仅由诸如S弹簧的缆线构件构成。
尽管在上述实施例例示的西洛克风扇作为鼓风机70的例子,但是并不限于此,例如,它可以是螺旋桨式风扇或涡轮风扇。此外,尽管在上述实施例中,汽车座椅S已经被配置为从所述第一通风孔H1、H2吹送空气,但并不限于此,例如,被配置成空气从第一通风孔吸入。鼓风机可以是能够在吹气和抽气之间切换的鼓风装置,例如,通过切换叶轮的旋转方向。尽管在上述实施例中,汽车座椅S包括鼓风机70,但是汽车座椅本身可以不设置鼓风装置。换句话说,鼓风机可以设置在其上安装有汽车座椅的汽车的车身中。在这种情况下,汽车座椅可以配置成使得管道连接到例如设置在车身中的空气出口或吸入口。
尽管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布置在所述坐垫侧框架11的下方的传感器由用于检测座椅重量的重量传感器WS所示,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为了检测所述座椅的前后位置可以使用位置传感器等。
此外,在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座椅垫S1的框架和垫中采用的类似的结构,可以采用到所述座椅靠背中,而和所述座椅靠背S2的框架和垫相类似结构可以采用到座椅垫中。另外,尽管在上述实施例中,已经形成在,但并不限于此;另一种配置可以是,空气通道可以只形成座椅垫和座椅靠背的一个中。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安装在汽车上的汽车座椅S来表示作为车辆座椅,但不限于此,车辆座椅可以是安装在汽车以外的其他车辆上的座椅,例如,铁路车辆、船舶、飞机等。
另外,可以任意组合和实现上述实施例和修改中描述的示例。

Claims (15)

1.一种车辆座椅,包括座椅垫和座椅靠背,所述车辆座椅包括:
一对坐垫侧框架;
管道,从所述座椅垫沿所述座椅垫的框架的后侧向所述座椅靠背延伸,并连接空气通道和鼓风机,所述空气通道形成在所述座椅垫和所述座椅靠背的至少一个中;
侧框架盖,其覆盖所述一对坐垫侧框架中的一个的后端部,
所述侧框架盖具有管道盖部,所述管道盖部覆盖所述座椅垫的框架后侧的所述管道的一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所述管道包括在所述座椅垫的框架后侧的具有可变形能力的软性部分,
所述管道盖部配置为覆盖所述软性部分的至少一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包括倾斜机构,用于支撑所述座椅靠背,使其相对于所述座椅垫可转动,
所述侧框架盖除了包括管道盖部,还包括用于覆盖所述倾斜机构的倾斜机构盖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所述管道包括,窄部,其设置在所述座椅垫的框架的后侧,偏向一侧的所述坐垫侧框架的位置,与一对坐垫侧框架的横向方向中心相比,更靠近该坐垫侧框架,所述窄部的横向方向的尺寸小于垂直于横向方向的尺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座椅,其中所述管道包括宽部,其位于所述座椅垫下方并向前后方向延伸,所述宽部的横向方向上的尺寸大于上下方向的尺寸;以及连接所述宽部和所述窄部的连接部,
所述连接部在所述窄部至所述宽部之间的横向尺寸,越接近所述宽部,横向方向的尺寸逐渐增大,而上下方向的尺寸逐渐减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其中,所述管道包括作为软性部分的波纹管部,该软性部分位于所述座椅垫的框架的后侧,
其中,所述管道盖部具有朝向所述波纹管部突出并与所述波纹管部可卡合的突出部。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座椅,
除了所述一对坐垫侧框架,所述座椅垫的框架还包括,用于连接所述一对坐垫侧框架后部的后框架,
所述管道具有波纹管部,其作为在后框架的后侧的软性部分,
并且,所述波纹管部具有最下端,位于所述后框架的下端的上方。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除了所述一对坐垫侧框架外,所述座椅垫的框架还包括,用于连接一对坐垫侧框架的前部的前框架,以及用于连接所述一对坐垫侧框架的后部的后框架,
在所述车辆座椅中还包括安装在所述前框架和所述后框架之间的缆线构件,
所述缆线构件包括被钩挂在所述后框架上的钩部,并且,
所述管道的一部分沿所述后框架的后侧延伸,在横向方向上,位于与所述钩部的不同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包括设置在所述一对坐垫侧框架的下方的传感器,
所述管道是在横向方向上,与所述一对坐垫侧框架中的一个相比,位于更靠近所述一对坐垫侧框架中的另一个的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其中所述管道包括位于座椅垫的框架后侧的缩回部,所述缩回部位于一对坐垫侧框架的横向方向内侧的位置处,并且所述缩回部位于比一对坐垫侧框架之间的横向方向中心更靠近所述坐垫侧框架之一的位置;
其中,所述缩回部被所述管道盖部覆盖。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辆座椅,其中,所述缩回部沿向下和向前的方向倾斜延伸,所述缩回部设置在偏向一侧的所述坐垫侧框架位置,与一对坐垫侧框架的横向方向中心相比,更靠近该坐垫侧框架。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辆座椅,其中所述车辆座椅还包括设置在一对坐垫侧框架之间的支撑构件,以承受来自乘员的负载,
所述管道具有下倾斜部,所述下倾斜部设置在所述支撑构件的下方并沿倾斜向后和向下方向延伸且斜向外向后方向延伸。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辆座椅,其中所述管道包括位于座椅垫下方并且在前后方向延伸的宽部,且所述宽部在横向方向上的尺寸大于其在上下方向上的尺寸。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车辆座椅,所述车辆座椅还包括设置在一对坐垫侧框架之间的支撑构件,以承受来自乘员的负载,
所述宽部布置在所述支撑构件的下方,位于比一对坐垫侧框架之间的横向方向中心更靠近所述坐垫侧框架之一的位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车辆座椅,其中所述缩回部包括具有横向方向的尺寸小于垂直于横向方向尺寸的窄部,
所述管道包括连接所述宽部和所述窄部的连接部,
所述连接部在所述窄部至所述宽部之间的横向尺寸,越接近所述宽部,横向方向的尺寸逐渐增大,而上下方向的尺寸逐渐减小。
CN201780087790.3A 2017-03-01 2017-09-13 车辆座椅 Active CN11035214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66915.8A CN115447457A (zh) 2017-03-01 2017-09-13 车辆座椅
CN202211296704.9A CN115431854B (zh) 2017-03-01 2017-09-13 车辆座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38664 2017-03-01
JP2017-038685 2017-03-01
JP2017038664A JP6836066B2 (ja) 2017-03-01 2017-03-01 乗物用シート
JP2017038685A JP6643726B2 (ja) 2017-03-01 2017-03-01 乗物用シート
JP2017038694A JP6643727B2 (ja) 2017-03-01 2017-03-01 乗物用シート
JP2017038673A JP6583314B2 (ja) 2017-03-01 2017-03-01 乗物用シート
JP2017038700A JP6652713B2 (ja) 2017-03-01 2017-03-01 乗物用シート
JP2017-038673 2017-03-01
JP2017-038700 2017-03-01
JP2017-038694 2017-03-01
PCT/JP2017/032978 WO2018158987A1 (ja) 2017-03-01 2017-09-13 乗物用シート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296704.9A Division CN115431854B (zh) 2017-03-01 2017-09-13 车辆座椅
CN202211266915.8A Division CN115447457A (zh) 2017-03-01 2017-09-13 车辆座椅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52144A CN110352144A (zh) 2019-10-18
CN110352144B true CN110352144B (zh) 2022-11-04

Family

ID=63370786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266915.8A Pending CN115447457A (zh) 2017-03-01 2017-09-13 车辆座椅
CN201780087790.3A Active CN110352144B (zh) 2017-03-01 2017-09-13 车辆座椅
CN202211296704.9A Active CN115431854B (zh) 2017-03-01 2017-09-13 车辆座椅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266915.8A Pending CN115447457A (zh) 2017-03-01 2017-09-13 车辆座椅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296704.9A Active CN115431854B (zh) 2017-03-01 2017-09-13 车辆座椅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3) US11279272B2 (zh)
EP (2) EP3590758B1 (zh)
CN (3) CN115447457A (zh)
BR (1) BR112019017315B1 (zh)
MY (1) MY196351A (zh)
WO (1) WO201815898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152672B2 (ja) 2017-05-23 2022-10-13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
JP7181864B2 (ja) * 2017-05-31 2022-12-01 株式会社クラベ ベンチレーションマット
WO2020017217A1 (ja) 2018-07-17 2020-01-23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
JP7460883B2 (ja) 2019-12-16 2024-04-03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及び乗物用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GB202005138D0 (en) * 2020-04-07 2020-05-20 United Tech Research Center Ireland Limited Personal heating ventilation and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in aircraft seat
KR20210156021A (ko) * 2020-06-17 2021-12-24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 시트용 통풍장치
US11273743B1 (en) * 2020-12-22 2022-03-15 Adient Engineering and IP GmbH Mat mounting structure in seat back and vehicle seat
US11535131B1 (en) * 2021-07-30 2022-12-27 Rivian Ip Holdings, Llc Ventilated seat integrated into vehicle heating, ventilation, and air conditioning (HVAC) system
CN114889508A (zh) * 2022-06-28 2022-08-12 安徽梵齐诺拒火材料开发有限公司 隔温座椅垫
WO2024204152A1 (ja) * 2023-03-29 2024-10-03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および乗物用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24766A (en) * 1997-04-22 1999-07-20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Temperature conditioner for vehicle seat
CN101434210A (zh) * 2007-11-13 2009-05-20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用座椅
CN103025571A (zh) * 2010-06-04 2013-04-03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用座椅
KR20130053542A (ko) * 2011-11-14 2013-05-24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시트의 프레임 일체형 백커버

Family Cites Families (5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198578A (en) * 1963-03-11 1965-08-03 Ford Motor Co Vehicle seat
JPS637013A (ja) 1986-06-27 1988-01-12 Nec Corp Mosヒステリシス回路
JPS637013U (zh) * 1986-07-01 1988-01-18
JPH01172013A (ja) * 1987-12-25 1989-07-06 Suzuki Motor Co Ltd 車両用座席
JP3666774B2 (ja) 1997-04-09 2005-06-2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車用シート構造
DE19810936C2 (de) * 1998-03-13 2000-03-02 Daimler Chrysler Ag Fahrzeugsitz
US6179706B1 (en) * 1998-06-19 2001-01-30 Denso Corporation Seat air conditioner for vehicle
JP3956513B2 (ja) 1998-11-19 2007-08-08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用シート空調装置
DE10054008B4 (de) 2000-11-01 2004-07-08 Daimlerchrysler Ag Kraftwagensitz
JP2004082961A (ja) * 2002-08-28 2004-03-18 Johnson Controls Automotive Systems Corp 乗り物用シート
US6857697B2 (en) * 2002-08-29 2005-02-22 W.E.T. Automotive Systems Ag Automotive vehicle seating comfort system
JP2004286516A (ja) * 2003-03-20 2004-10-14 Denso Corp 車両用乗員判定装置
US20050087325A1 (en) * 2003-10-27 2005-04-28 Tim Roland Air conditioning apparatus for rear seat arrangement
JP2005287532A (ja) * 2004-03-31 2005-10-20 T S Tec Kk 車両用シート
JP4655865B2 (ja) 2005-10-14 2011-03-23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用シート空調装置および車両用シート
US7585027B2 (en) * 2006-04-07 2009-09-08 Schukra Of North America Overmolded thin-profile lumbar support
US7607739B2 (en) * 2006-05-08 2009-10-27 Lear Corporation Air rout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use with a vehicle seat
KR100820029B1 (ko) * 2006-08-24 2008-04-07 정상호 자동차 시트의 온도 조절 장치
JP2009023477A (ja) 2007-07-19 2009-02-05 Valeo Thermal Systems Japan Corp 自動車用シート空調装置
CN101911256B (zh) * 2008-01-07 2012-07-18 株式会社Ihi 激光退火方法以及装置
JP5188884B2 (ja) * 2008-06-03 2013-04-24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
JP4886832B2 (ja) * 2009-10-16 2012-02-2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ダクトの配設構造
WO2012020697A1 (en) * 2010-08-10 2012-02-16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Vehicle seat and seat back board
KR101209933B1 (ko) * 2010-11-29 2012-12-10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자동차용 시트의 서스펜션 어셈블리
JP5784946B2 (ja) * 2011-03-30 2015-09-24 ダイハツ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
JP5742419B2 (ja) * 2011-04-20 2015-07-01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
US8727434B2 (en) * 2011-04-07 2014-05-20 Toyota Boshoku Kabushiki Kaisha Vehicle seat
JP2013023003A (ja) * 2011-07-19 2013-02-04 Toyota Boshoku Corp 車両用シート
DE202011107805U1 (de) * 2011-10-06 2013-02-19 I.G. Bauerhin Gmbh Sitzgestell für einen Fahrzeugsitz
JP5747788B2 (ja) * 2011-11-08 2015-07-15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
JP5838893B2 (ja) * 2012-04-09 2016-01-06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JP5811944B2 (ja) * 2012-05-09 2015-11-11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
JP2014036744A (ja) * 2012-08-16 2014-02-27 Toyota Boshoku Corp 車両用シートにおけるダクトの組み付け構造
DE112012007008T5 (de) * 2012-10-11 2015-07-02 Kongsberg Automotive Inc. Ventilierter und beheizter Fahrzeugsitzaufbau
JP2014094622A (ja) * 2012-11-08 2014-05-22 Toyota Boshoku Corp 乗物用シート
CN104884303B (zh) * 2012-12-31 2018-02-13 甲乙汽车空调有限公司 设有通道的车辆座椅
JP6089858B2 (ja) * 2013-03-26 2017-03-08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シートクッションエアバッグ装置
JP6167857B2 (ja) * 2013-11-04 2017-07-26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用シート空調装置
US10399470B2 (en) * 2014-04-11 2019-09-03 Ts Tech Co., Ltd. Vehicle seat
JP5989706B2 (ja) * 2014-04-25 2016-09-07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
JP6197740B2 (ja) * 2014-05-15 2017-09-20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
JP2016078709A (ja) * 2014-10-17 2016-05-16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管連結構造
JP6355845B2 (ja) * 2014-10-28 2018-07-11 ジェンサーム オートモーティブ システムズ チャイナリミテッド ランバースペーサ
JP6480215B2 (ja) 2015-03-06 2019-03-06 株式会社タチエス 車両用シート
JP6424683B2 (ja) * 2015-03-09 2018-11-21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
JP6458644B2 (ja) * 2015-05-26 2019-01-30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乗物用空調シート
WO2017002764A1 (ja) * 2015-07-01 2017-01-05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
KR101745139B1 (ko) * 2015-09-21 2017-06-08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공조기 연동 시트 장치
CN107735273A (zh) * 2015-10-01 2018-02-23 株式会社电装 车辆用座椅空调装置
WO2017145631A1 (ja) * 2016-02-23 2017-08-31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用空調装置
EP3495199A4 (en) * 2016-08-05 2019-08-21 TS Tech Co., Ltd. VEHICLE SEAT
WO2018042769A1 (ja) * 2016-09-01 2018-03-08 株式会社タチエス 空調機能を備えた車両用シート
JP2018039298A (ja) * 2016-09-05 2018-03-15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
JP6783597B2 (ja) * 2016-09-15 2020-11-11 株式会社タチエス 車両用シート
US10112513B2 (en) * 2016-12-16 2018-10-30 Lear Corporation Inflatable support bladder assembly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24766A (en) * 1997-04-22 1999-07-20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Temperature conditioner for vehicle seat
CN101434210A (zh) * 2007-11-13 2009-05-20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用座椅
CN103025571A (zh) * 2010-06-04 2013-04-03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用座椅
KR20130053542A (ko) * 2011-11-14 2013-05-24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시트의 프레임 일체형 백커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MY196351A (en) 2023-03-24
CN115431854B (zh) 2024-06-21
US20200361350A1 (en) 2020-11-19
EP3590758A4 (en) 2020-01-08
BR112019017315A2 (pt) 2020-03-31
BR112019017315B1 (pt) 2023-03-07
EP3590758B1 (en) 2024-01-17
CN115447457A (zh) 2022-12-09
EP3590758A1 (en) 2020-01-08
EP4331909A2 (en) 2024-03-06
CN110352144A (zh) 2019-10-18
US11932141B2 (en) 2024-03-19
US20220250516A1 (en) 2022-08-11
US11279272B2 (en) 2022-03-22
EP4331909A3 (en) 2024-07-24
WO2018158987A1 (ja) 2018-09-07
US20240262268A1 (en) 2024-08-08
CN115431854A (zh) 2022-12-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52144B (zh) 车辆座椅
US9090188B2 (en) Vehicular seats
JP2024045674A (ja) 乗物用シート
EP2607181B1 (en) Vehicle seat
JP2016011071A (ja) 乗物用シート
JP2019026255A (ja) 乗物用シート
JP6583314B2 (ja) 乗物用シート
JP6836066B2 (ja) 乗物用シート
JP6643726B2 (ja) 乗物用シート
WO2024034493A1 (ja) 乗物用シート
JP7157300B2 (ja) 乗物用シート
JP6643727B2 (ja) 乗物用シート
JP6652713B2 (ja) 乗物用シート
JP2021066434A (ja) 乗物用シート
JP2019043293A (ja) 車両用シート
JP2019026096A (ja) 乗物用シート
JP7350453B2 (ja) ハーネスの配置構造および車両用シート
JP2019043292A (ja) 車両用シート
JP7448768B2 (ja) 乗物用シート
CN118082646A (zh) 交通工具用座椅
JP2024076816A (ja) 乗り物用シート
JP2024076817A (ja) 乗り物用シー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