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29895A - 车辆用门锁装置及其安装方法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门锁装置及其安装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029895A
CN110029895A CN201811540622.8A CN201811540622A CN110029895A CN 110029895 A CN110029895 A CN 110029895A CN 201811540622 A CN201811540622 A CN 201811540622A CN 110029895 A CN110029895 A CN 1100298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or
vehicle
blade portion
car
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54062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029895B (zh
Inventor
岩田真介
森胁裕介
吉冈浩司
越智勋
赤木伸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OUSHIN CO Ltd
Mazd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YOUSHIN CO Ltd
Mazd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OUSHIN CO Ltd, Mazd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YOUSHIN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0298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298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0298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2989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5/00Details of vehicle lock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E05B77/00 - E05B83/00
    • E05B85/06Lock cylinder arrangemen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17/00Accessories in connection with locks
    • E05B17/04Devices for coupling the turning cylinder of a single or a double cylinder lock with the bolt operating member
    • E05B17/041Coupling device with a shaft projecting axially rearwardly from the cylinder, e.g. affording a degree of universal motion to compensate for misalignment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79/00Mounting or connecting vehicle locks or parts thereof
    • E05B79/02Mounting of vehicle locks or parts thereof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79/00Mounting or connecting vehicle locks or parts thereof
    • E05B79/10Connections between movable lock parts
    • E05B79/12Connections between movable lock parts using connecting rod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79/00Mounting or connecting vehicle locks or parts thereof
    • E05B79/10Connections between movable lock parts
    • E05B79/12Connections between movable lock parts using connecting rods
    • E05B79/18Rod guid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5/00Details of vehicle lock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E05B77/00 - E05B83/00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5/00Details of vehicle lock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E05B77/00 - E05B83/00
    • E05B85/10Handl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5/00Details of vehicle lock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E05B77/00 - E05B83/00
    • E05B85/10Handles
    • E05B85/14Handles pivoted about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wing
    • E05B85/16Handles pivoted about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wing a longitudinal grip part being pivoted at one end about an axis perpendicular to the longitudinal axis of the grip part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77/00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functions or purposes
    • E05B77/36Noise prevention; Anti-rattling mea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E05D AND E05F, RELATING TO CONSTRUCTION ELEMENTS, ELECTRIC CONTROL, POWER SUPPLY, POWER SIGNAL OR TRANSMISSION, USER INTERFACES, MOUNTING OR COUPLING, DETAILS,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 THEREOF
    • E05Y2900/00Application of doors, windows, wings or fittings thereof
    • E05Y2900/50Application of doors, windows, wings or fittings thereof for vehicles
    • E05Y2900/53Type of wing
    • E05Y2900/531Door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车辆用门锁装置,在将车门用筒锁安装到车门后再将车门闩锁机构向车门安装时,能够容易进行车门用筒锁的桨叶部与车门闩锁部的门锁转子的动作连结的车辆用门锁装置。本发明的车辆用门锁装置具备:车门把手基部,设置于车门,并且设置有筒锁;以及车门闩锁机构,设置于车门,筒锁具备:锁芯;桨叶部,与车门闩锁机构可插拔地动作连结,将锁芯的转动向车门闩锁机构传递;以及支承部,将桨叶部以可转动的方式支承,车门闩锁机构具备门锁转子,供桨叶部可插拔地插入,桨叶部被支承部以能够在相对于门锁转子的远近方向上位移的方式支承。

Description

车辆用门锁装置及其安装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用门锁装置以及其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在以往的车辆用门锁装置中,车门用筒锁(cylinder key)的钥匙插入部配置于车门的车外侧主面的车门把手周边。因此,在将车门闩锁机构安装在车门后,能够从车外侧向车门安装车门用筒锁。其结果,能够使车门用筒锁的桨叶部容易插入车门闩锁机构的门锁转子(即动作连结)(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026826号公报
然而,如上述那样,在车门用筒锁的钥匙插入部配置于车门的车外侧主面的车门把手周边的构造(即,车门用筒锁的钥匙插入部在车门的车外侧主面露出的构造)中,由于该钥匙插入部露出,有时车辆对于行驶风的隔音性降低。
作为用于解决该缺点的方案,考虑将车门用筒锁的钥匙插入部配置于车门的车外侧主面中的车门把手的内侧的方案。在该方案中,由于车门构造的关系,需要在从车门内部将车门用筒锁安装到车门后,再将车门闩锁机构安装到车门。更详细而言,在预先将车门用筒锁的桨叶部配置于与车门闩锁机构的动作连结位置的状态下,需要一边使车门闩锁机构移动,一边使车门用筒锁的桨叶部插入车门闩锁机构的门锁转子。
然而,出于车门的内部空间的制约上的原因,如上述那样一边使车门闩锁机构移动一边使车门用筒锁的桨叶部插入车门闩锁机构的门锁转子(即动作连结)是非常困难的。
发明内容
在此,本发明鉴于上述的问题点,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用门锁装置及其安装方法,在车门用筒锁被安装到车门后再将车门闩锁机构安装到车门的情况下,能够容易地进行车门用筒锁的桨叶部与车门闩锁部的门锁转子的动作连结。
本发明是一种车辆用门锁装置,具备:车门把手,设置于车门;车门把手基部,设置于车门,并且设置有筒锁;以及车门闩锁机构,设置于所述车门,根据针对所述筒锁的车门钥匙操作切换为锁止状态或者非锁止状态,所述筒锁具备:锁芯,通过车门钥匙而转动;桨叶部,与所述车门闩锁机构可插拔地动作连结,将所述锁芯的转动传递给所述车门闩锁机构;以及支承部,将所述桨叶部以可转动的方式支承,所述车门闩锁机构具备:门锁转子,供所述桨叶部可插拔地插入,并且伴随着所述桨叶部的转动而转动,从而将所述车门闩锁机构切换为锁止状态或者锁止解除状态,所述桨叶部被所述支承部以能够朝向相对于所述门锁转子的远近方向位移的方式支承。
根据该构成,由于筒锁的桨叶部由支承部以能够在相对于门锁转子的远近方向上位移的方式支承,因此在筒锁经由车门把手基部安装于车门后再将车门闩锁机构向车门安装时,能够容易进行桨叶部与门锁转子的动作连结。
作为本发明的方式还可以是,所述锁芯的钥匙插入部配置于所述车门的车外侧主面的、所述车门把手的内侧,所述车门把手以能够相对于所述车门位移的方式配置,并且通过该车门把手的位移使所述锁芯的所述钥匙插入部露出或者将其覆盖。
根据该构成,能够在未向锁芯的钥匙插入部插入车门钥匙时(例如车辆行驶中),通过车门把手覆盖钥匙插入部,而仅在向钥匙插入部插入车门钥匙时,使车门把手位移从而露出钥匙插入部。由此,能够防止由于钥匙插入部露出而车辆针对行驶风的隔音性降低。
另外,作为本发明的方式还可以是,所述锁芯向所述车门的车外侧的斜上方倾斜。
根据该构成,能够从车外侧的斜上方向锁芯插入车门钥匙。因此,即使在通过车门把手向车门的车外侧大致水平地位移,从而露出锁芯的钥匙插入部的情况下,也能够使车门钥匙不受车门把手干扰地将车门钥匙插入锁芯。
作为本发明的方式还可以是,所述桨叶部被支承为,能够在所述支承部的中心轴线的方向和相对于所述中心轴线倾斜的方向之间转动。
根据该构成,在筒锁向车门安装后、向车门安装车门闩锁机构的情况下,在车门闩锁机构向车门安装时,能够使桨叶部向相对于支承部的中心轴线倾斜的方向转动,通过将车门闩锁机构从桨叶部倾斜的一侧向车门内的安装位置移动,能够容易地将桨叶部向门锁转子插入。
另外,作为本发明的方式还可以是,所述车门闩锁机构具备引导部,在所述桨叶部向所述门锁转子插入时,该引导部能够将所述桨叶部向所述门锁转子的前端插入口引导,在将所述车门闩锁机构向车门安装时,所述桨叶部朝向相对于所述支承部的中心轴线倾斜的方向转动,所述引导部具有,所述门锁转子的所述前端插入口的周围之中的、在所述车门闩锁机构向车门安装时所述桨叶部从相对于所述支承部的中心轴线倾斜的一侧向所述车门的车外侧突出的部分。
根据该构成,在筒锁向车门安装后,将车门闩锁机构从使桨叶部倾斜的一侧向车门内的安装位置移动并向该安装位置安装时,能够利用引导部容易地将桨叶部引导并插入门锁转子的前端插入口。
作为本发明的方式还可以是,所述桨叶部被支承为,相对于所述支承部能够在相对于所述门锁转子的插拔方向滑动。
根据该构成,在筒锁向车门安装后将车门闩锁机构向车门安装时,在车门闩锁机构向车门安装时事先使桨叶部向对于门锁转子的拔脱方向滑动,在将车门闩锁机构安装于车门后,使桨叶部向对于门锁转子的插入方向滑动,从而能够容易地使桨叶部插入门锁转子。
作为本发明的方式还可以是,在所述车门把手基部设置有与对于所述车门把手的把手操作连动地动作而与所述车门闩锁机构动作连结的杆,所述车门闩锁机构具备与所述杆动作连结并根据所述杆的动作将所述车门的车门闩锁解除的车门闩锁解除杆,所述车门闩锁解除杆具备:杆插入孔,供所述杆插入;以及杆用引导部,设置于所述杆插入孔的周边部,在所述杆向所述杆插入孔插入时,将所述杆的端部向所述杆插入孔引导。
根据该构成,由于在车门闩锁解除杆的杆插入孔的周边部设置有杆用引导部,因此即使在将筒锁安装于车门后将车门闩锁机构向车门安装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进行杆的另一端部与车门闩锁解除杆的动作连结。
车辆用门锁装置的安装方法为上述的车辆用门锁装置向车门安装的安装方法,包括:第1工序,将所述车门把手基部安装到所述车门,并且将所述筒锁安装到所述车门把手基部;第2工序,在所述第1工序之后,将所述车门闩锁机构安装到所述车门;以及第3工序,在进行所述第1工序时或者所述第2工序之后,使所述筒锁的所述桨叶部在所述车门闩锁机构相对于所述门锁转子的远近方向上位移。
根据该构成,在进行第1工序期间或者第2工序之后,使筒锁的桨叶部相对于门锁转子向远近方向位移,因此即使在筒锁安装于车门后将车门闩锁机构向车门安装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地进行桨叶部与门锁转子的动作连结。
作为本发明的方式还可以是,所述第3工序在进行所述第1工序时执行,在所述第3工序中,所述桨叶部在相对于所述支承部的所述中心轴线倾斜的方向上转动,所述第2工序在所述第1工序及所述第3工序之后进行,在所述第2工序中,一边使所述车门闩锁机构从所述桨叶部相对于所述支承部的所述中心轴线倾斜的一侧朝向车门的安装位置移动,一边使所述桨叶部插入所述门锁转子内。
根据该构成,在向车门安装筒锁后、向车门安装车门闩锁机构的情况下,能够容易地将桨叶部插入门锁转子。
另外,作为本发明的方式还可以是,所述第3工序在所述第2工序后进行,在所述第3工序中,使所述桨叶部相对于所述支承部向插入所述门锁转子的插入方向滑动并插入所述门锁转子。
根据该构成,在筒锁向车门安装后向车门安装车门闩锁机构的情况下,能够容易地将桨叶部插入门锁转子。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将车门用筒锁安装到车门后再向车门安装车门闩锁机构时,能够容易地进行车门用筒锁的桨叶部与车门闩锁部的门锁转子的动作连结。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车辆用门锁装置的侧视图。
图2为从背面侧(车内侧)观察车辆用门锁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从正面侧(车外侧)观察车辆用门锁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表示筒锁的桨叶部与车门闩锁机构的门锁转子的分离状态的侧截面图。
图5是从车门把手基部的背面侧观察各构成要素安装于车门把手基部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6是从车门把手基部的上侧观察各构成要素安装于车门把手基部的状态的俯视局部截面图。
图7是说明车辆用门锁装置向车门安装的安装方法的侧视图。
图8是说明车辆用门锁装置向车门安装的安装方法的另一侧视图。
图9是表示桨叶部的变形例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桨叶部的另一变形例的立体图。
图11是说明桨叶部的另一变形例中的车辆用门锁装置的安装方法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车辆用门锁装置;3 车门闩锁机构;21 车门把手基部;22 筒锁;23 杆;25 车门把手;32 门锁转子;33 车门闩锁解除杆;33a 杆插入孔;33b 杆用引导部;221 锁芯;222桨叶部;225 支承部;341b 引导部;T1 支承部的中心轴线。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8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辆用门锁装置1进行说明。车辆用门锁装置1设置于汽车等的车辆的车门的内部,根据对于车门的车门把手操作,解除车门侧的车门闩锁对车体侧的撞针的卡止,且根据对于车门的车门钥匙操作,将车门侧的车门闩锁切换为禁止上述的卡止的解除的锁止状态或允许上述的卡止的解除的非锁止状态。
图1是表示车辆用门锁装置1的侧视图,图2是从背面侧(车内侧)观察车辆用门锁装置1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从正面侧(车外侧)观察车辆用门锁装置1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表示筒锁22的桨叶部222与车门闩锁机构3的门锁转子32的分离状态的侧截面图。
如图1所示,车辆用门锁装置1具备:车门把手基部单元2,接受车门把手操作及车门钥匙操作;以及车门闩锁机构3,根据对于车门把手基部单元2的车门把手操作及车门钥匙操作,来驱动车门侧的车门闩锁31。
车门把手基部单元2,在将车门把手25配置于车门的车门外面板50的外侧的状态下,被安装到车门外面板50的里侧。如图2及图3所示,车门把手基部单元2具备车门把手基部21、筒锁22、杆23、双臂曲柄24、以及车门把手25。
筒锁22接受与筒锁22匹配的车门钥匙进行的车门钥匙操作,并将作为车门钥匙操作的车门钥匙的转动传递给车门闩锁机构3。如图4所示,筒锁22具备:锁芯(key cylinder)221,能够插入车门钥匙,且能够伴随着被插入的车门钥匙的转动而转动;桨叶部222,相对于车门闩锁机构3可插拔地动作连结,并且将锁芯221的转动传递给车门闩锁机构3;多个(例如2个)齿轮223、224,将锁芯221的转动传递给桨叶部222;支承部225,将桨叶部222可转动且可摇动地支承;以及将这些各构成要素221、222、223、224、225组装起来的筒锁用箱体226。
筒锁用箱体226具备收容锁芯221的锁芯收容部226a、以及收容齿轮223、224的齿轮收容部226b。
锁芯收容部226a具备:形成为与锁芯221的外观形状匹配的形状(例如大致圆筒状)的锁芯收容部主体226a1、以及设置于锁芯收容部主体226a1的外周面的嵌合部226a2。
嵌合部226a2是嵌合安装到车门把手基部21的部分。嵌合部226a2在锁芯收容部主体226a1的上半部的上下两侧分别呈大致三角形状地伸出而形成,将锁芯收容部主体226a1的上半部形成为大致长方体形(即侧视大致四边形)。锁芯收容部主体226a1沿着上述的侧视四边形的对角线配置。由此,锁芯收容部主体226a1以在上下方向上倾斜的状态嵌合安装于车门把手基部21。也就是说,锁芯221相对于车门把手基部21沿上下方向倾斜地配置。
齿轮收容部226b例如形成为平板形的箱状。齿轮收容部226b的两侧的主面中的一个主面(例如上侧主面)与锁芯收容部主体226a1的下端部以彼此的内部空间连通的方式连结。
在这样构成的筒锁用箱体226中,如下述那样,安装有锁芯221、各齿轮223、224以及支承部225。即,锁芯221沿着锁芯收容部主体226a1的长边方向收容在锁芯收容部主体226a1内。锁芯221的前端部从锁芯收容部主体226a1的前端部露出,构成供车门钥匙插入的钥匙插入部221a。
支承部225例如形成为四棱柱状,能够以在突出状态下绕着支承部225的中心轴线T1转动的方式,竖立设置在齿轮收容部226b的两侧的主面中的另一个主面(即与锁芯收容部226a相反的一侧的主面)。桨叶部222能够向支承部225的中心轴线T1的两侧摇动地连结于支承部225的前端部。即,桨叶部222能够在支承部225的中心轴线T1的方向和相对于中心轴线T1倾斜的方向之间转动。
各齿轮223、224例如为直齿轮,以平面状排列,并能够以相互齿合的状态转动地收容在齿轮收容部226b内。一个齿轮223的转动轴部以同心状且能够一体旋转地连结于锁芯221,另一个齿轮224的转动轴部以同心状且能够一体旋转地连结于支承部225。
桨叶部222具备例如棒状的桨叶部主体222a、设置于桨叶部主体222a的前端部的卡合部222b、以及设置于桨叶部主体222a的基端部的连结部222c。桨叶部222通过将其前端部插入到车门闩锁机构3的后述的门锁转子32内,从而与门锁转子32动作连结。
卡合部222b是使桨叶部222的前端部与车门闩锁机构3的后述的门锁转子32能够一体旋转且能够卡合脱离地卡合于门锁转子32的部分。卡合部222b例如由多个卡合片构成,在桨叶部主体222a的前端部的外周,沿周向相互隔开间隔且沿桨叶部主体222a的中心轴线T2的方向竖立设置。连结部222c以相对于支承部225能够一体旋转且相对于支承部225的中心轴线T1能够上下摇动地连结。即,连结部222c(因此桨叶部222)能够在支承部225的中心轴线T1和相对于中心轴线T1倾斜的方向之间转动。
在这样构成的筒锁22中,若锁芯221通过车门钥匙而转动,则其转动按顺序传递给各齿轮223、224以及支承部225,使桨叶部222转动。
对桨叶部222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4所示,桨叶部222的连结部222c形成为比桨叶部主体222a进一步扩径的圆柱状,在桨叶部主体222a的基端部以同心状设置。在连结部222c的基端面设置有可供支承部225的前端部插入的插入凹部222d。在插入凹部222d的周壁部设置有供固定销222e插入的贯通孔222f,该固定销222e用于将连结部222c与支承部225的前端部连结。贯通孔222f沿着连结部222c的直径而在连结部222c的两侧设置有2个。固定销222e形成为圆柱状的棒状。
在插入凹部222d的里侧配置有弹性部件(例如橡胶部件)222g。弹性部件222g在连结部222c与支承部225的连结状态下,与支承部225的前端面抵接,从而将桨叶部222定位在相对于支承部225的中心轴线T1倾斜规定角度的角度。
支承部225的前端部形成为能够插入到连结部222c的插入凹部222d的圆柱状。在支承部225的外周面设置有供固定销222e插入的贯通孔225a。贯通孔225a以沿着支承部225的直径而将支承部225贯通的方式设置。即,在支承部225的前端部插入连结部222c的插入凹部222d的内部的状态下,通过使固定销222e插入到连结部222c的两侧的贯通孔222f以及支承部225的贯通孔225a而配置,由此,连结部222c(因此桨叶部222)被连结到支承部225。
贯通孔225a在支承部225的中心轴线T1方向(即支承部225的前端基端方向)上的直径,越从贯通孔225a的孔轴向的中央趋向孔轴向的两端,越沿中心轴线T1方向增大。更详细而言,如图4所示,在以侧视的截面观察贯通孔225a时,支承部225的前端部侧的孔轮郭线R1,越从孔轴向的中央趋向两端,越在支承部225的前端部侧以曲线状(例如圆弧状)弯曲,支承部225的基端部侧的孔轮郭线R2,越从孔轴向的中央趋向两端,越在支承部225的基端部侧以曲线状(例如圆弧状)弯曲。
这样,贯通孔225a的中心轴线T1方向的直径,越从贯通孔225a的孔轴向的中央趋向孔轴向的两端,越沿中心轴线T1方向增大,由此,连结部222c(因此桨叶部222)在连结于支承部225的前端部的状态下,能够绕固定销222e转动且能够在固定销222e的轴线方向上转动。即,桨叶部222能够相对于支承部225的中心轴线T1向支承部225的周向的任一方向的两侧摇动。
支承部225的前端面相对于支承部225的中心轴线T1倾斜。例如,支承部225的前端面从支承部225的贯通孔225a的一端开口侧朝向另一端开口侧,而从支承部225的前端部侧向基端部侧倾斜。支承部225的前端面在支承部225与连结部222c的连结状态下,与连结部222c的插入凹部222d里侧的弹性部件222g的例如平坦的基端面抵接。因此,支承部225的前端面如上述那样倾斜,由此,连结部222c(因此桨叶部222)被弹性部件222g定位,以相对于支承部225的中心轴线T1向支承部225的前端面的倾斜方向倾斜。
返回图2及图3,杆23用来将对于车门把手25的车门把手操作向车门闩锁机构3的后述的车门闩锁解除杆传递,例如形成为纵向延伸的棒状。在杆23的上端部设置有用于与双臂曲柄24连结的杆连结部23a(参照图3),在杆23的下部设置有与车门闩锁解除杆33卡合的杆卡合部23b(参照图2)。杆连结部23a例如作为连结轴部而形成,从杆23的上端部呈正交状延伸设置且向车门的横宽方向突出。杆卡合部23b在杆23的下部,由杆23弯曲成曲柄状(即向横方向弯曲并隔开间隔地向下方弯曲而成的形状)而形成。
双臂曲柄24是将作为水平方向的动作的把手操作转换为上下方向的动作的机构,具备与杆23及车门把手25连结的双臂曲柄主体241、以及能够转动地支承于车门把手基部21的转动轴部242。
转动轴部242沿车门的横宽方向延伸,例如其两端部能够转动地支承于车门把手基部21。双臂曲柄主体241与转动轴部242连结,在从转动轴部242的轴线方向观察的侧面视图中,形成为大致逆L,并具备横边部241a与纵边部241b。
横边部241a在车门的厚度方向上延伸形成,纵边部241b从横边部241a的基端部(即车门的厚度方向的车内侧的端部)向下方延伸设置,转动轴部242经由从横边部241a向下方延伸设置的支承部而连结于横边部241a。更详细而言,横边部241a形成为在车门的横宽方向上拓宽的板状(例如侧视大致圆弧形的板状),纵边部241b例如形成为棒状,为了避免与车门把手25的后述的操作臂部252的干涉,而从横边部241a的基端部的横宽方向的一端部向下方延伸设置。
在纵边部241b设置有使杆23的杆连结部23a能够转动地连结的被连结部241d、以及供车门把手25的后述的操作臂部252卡合的被卡合部241e。
被连结部241d例如形成为可供作为转动轴部的杆连结部23a嵌插且转动的贯通孔,设置于纵边部241b的上部且沿车门的横宽方向贯通。被卡合部241e例如形成为能够与车门把手25的上述的卡合凹部252a卡合的圆柱状的卡合突起部,从纵边部241b的下部(即比被连结部241d更靠下方侧的部位)向车门的横宽方向突出。
车门把手25是用于进行车门把手操作而被把持的部分,具备车门把手主体251、与双臂曲柄24的被卡合部241e卡合的操作臂部252、以及可转动地与车门把手基部21卡合的卡合臂部253。
车门把手主体251例如形成为沿车门的横宽方向延伸的棒状。
操作臂部252例如形成为大致长方体形的笔直的棒状,在车门把手主体251的背面的横宽方向的一端部,朝向车内侧竖立设置。在操作臂部252的前端部的侧面设置有供双臂曲柄24的被卡合部(即卡合突起部)241e可转动地卡合的卡合凹部252a。
卡合臂部253例如在仰视时形成为大致L形的棒状,在车门把手主体251的背面的横宽方向的另一端部(即操作臂部252侧的相反侧的端部)朝向车内侧竖立设置,卡合臂部253的前端部向与操作臂部252相反的一侧弯曲。
在卡合臂部253的前端部的上下两面分别设置有供车门把手基部21的后述的一对转动轴部211a可转动地卡合的仰视U形的卡合凹槽部253a。卡合凹槽部253a的一端部在卡合臂部253的前端面开放,车门把手基部21的后述的转动轴部211a能够从该开放的一端部插入。在卡合臂部253的前端部中的、车外侧的侧面,设置有供后述的弹簧部件216的限制部216b卡合的卡合凹部253b。
车门把手主体251的背面的横宽方向的另一端部251b,构成将车门把手基部21的正面的后述的钥匙插入部用开口部213以及操作臂部用插入孔212可开闭地覆盖的盖部。以后,也记载为盖部251b。
车门把手基部21是安装有筒锁22、杆23、双臂曲柄24、以及车门把手25且固定在车门的内部的基体部件,例如形成为横长板状。车门把手基部21的正面(车外侧主面)与车门的车门外面板50(参照图1)的背面重叠,并安装于车门外面板50的背面。
在车门把手基部21设置有:能够收容车门把手25的卡合臂部253的卡合臂部用收容凹部211、能够使车门把手25的操作臂部252插入的操作臂部用插入孔212、配置筒锁22的钥匙插入部221a的钥匙插入部用开口部213、安装筒锁22的筒锁用安装凹部214、以及收容双臂曲柄24的双臂曲柄用收容凹部215。另外,在车门把手基部21设置有弹簧部件216,用于使车门把手25在把手操作之后自动地复位到原本的位置。
卡合臂部用收容凹部211设置于车门把手基部21的正面的横宽方向的一端部,配合卡合臂部253的形状而形成为大致横向较长的长方体状(参照图3)。卡合臂部用收容凹部211的内部的上下宽度在横宽方向外侧的端部呈阶梯状地较窄形成,并能够供车门把手25的卡合臂部253的前端部嵌合。并且,在卡合臂部用收容凹部211的上述的呈阶梯状变窄的部分的上下两面,竖立设置能够转动地与卡合臂部253的前端部的卡合凹槽部253a卡合的转动轴部211a。
操作臂部用插入孔212设置于车门把手基部21的正面的横宽方向的另一端部侧(即,与卡合臂部用收容凹部211侧相反的一侧),并沿车门把手基部21的厚度方向贯通。
钥匙插入部用开口部213设置于车门把手基部21的正面的横宽方向的另一端部(例如与操作臂部用插入孔212横向相邻),形成为比筒锁22的钥匙插入部221a大的开口部。
筒锁用安装凹部214设置于车门把手基部21的背面中的、与钥匙插入部用开口部213重叠的部位,形成为筒锁22的锁芯收容部226a的大致长方体形的上半部能够嵌合的大致长方体形。钥匙插入部用开口部213在筒锁用安装凹部214的内表面与筒锁用安装凹部214连通。
双臂曲柄用收容凹部215设置于车门把手基部21的背面中的、操作臂部用插入孔212的上侧。在双臂曲柄用收容凹部215的横宽方向的两侧的侧面,设置有双臂曲柄24的转动轴部242的两端部可转动地卡合的凹槽部215a。
凹槽部215a沿车门把手基部21的厚度方向设置,凹槽部215a的一端部在车门把手基部21的背面开放。即,双臂曲柄24的转动轴部242的端部从该开放的一端部(以后,也记载为开放端)与凹槽部215a内卡合。双臂曲柄用收容凹部215经由设置于车门把手基部21的背面的连通槽218,与操作臂部用插入孔212连通。
弹簧部件216例如为双列盘簧,具备2个盘簧216a、各盘簧216a的一端部彼此相互连结而形成的大致U形的限制部216b、以及作为2个盘簧216a的自由端的卡止端(省略图示)。在车门把手基部21的横宽方向的一端部(即卡合臂部用收容凹部211侧的端部)的上下两侧的外表面,竖立设置卷装轴部21a及被卡止部21b。各盘簧216a卷绕安装于各卷装轴部21a,上述的各卡止端卡止于各被卡止部21b,限制部216b横跨车门把手基部21的卡合臂部用收容凹部211的正面侧的开口面上地配置。限制部216b被盘簧216a朝向被按压向卡合臂部用收容凹部211的正面侧的开口面的方向施力。
图5及图6分别是从车门把手基部21的背面侧及上侧观察各构成要素(筒锁22、杆23、双臂曲柄24及车门把手25)安装于车门把手基部21的状态的立体图及俯视图。此外,在图5中,省略了车门把手25的图示,在图6中,以水平面的截面图示出车门把手基部21及车门把手25。
如图5所示,筒锁22在收容于车门把手基部21的背面的筒锁用安装凹部214内的状态下,安装于车门把手基部21。在该安装状态下中,锁芯收容部226a的大致长方体形的上半部嵌合安装于筒锁用安装凹部214。
通过该嵌合安装,锁芯收容部226a相对于垂直方向向车门的厚度方向的车外侧倾斜。因此,锁芯收容部226a内的锁芯221也相对于垂直方向向车门的厚度方向的车外侧倾斜(参照图1)。另外,在上述的嵌合安装中,作为锁芯221的上端部的钥匙插入部221a配置于车门把手基部21的正面的钥匙插入部用开口部213,并朝向车外侧的斜上方(参照图1及图6)。
另外,双臂曲柄24在收容于车门把手基部21的背面的双臂曲柄用收容凹部215内的状态下,安装于车门把手基部21。在该安装状态下,双臂曲柄24的转动轴部242可转动地支承于双臂曲柄用收容凹部215的左右两侧面的凹槽部215a的里侧。另外,在上述的安装状态下,双臂曲柄24的纵边部241b的被卡合部241e经由连通槽218被从双臂曲柄用收容凹部215引至操作臂部用插入孔212。杆23的杆连结部23a可转动地连结于双臂曲柄24的被连结部241d,杆23在车门把手基部21的背面侧向下方垂下。
如图6所示,车门把手25安装于车门把手基部21的正面。在该安装状态下,卡合臂部253收容于车门把手基部21的正面的卡合臂部用收容凹部211,卡合臂部用收容凹部211的上下两侧的转动轴部211a能够转动地与卡合臂部253的前端部的上下两侧的卡合凹槽部253a卡合。并且,车门把手基部21的弹簧部件216的限制部216b与卡合臂部253的前端部的卡合凹部253b卡合,并向将卡合臂部253压入卡合臂部用收容凹部211的内侧的方向施力。另外,操作臂部252从车门把手基部21的正面侧插入操作臂部用插入孔212,操作臂部252的前端部的卡合凹部252a与双臂曲柄24的纵边部241b的被卡合部241e卡合。
在这样的安装状态下,车门把手25能够以车门把手基部21的转动轴部211a为中心转动。在进行车门把手操作时,由利用者将车门把手主体251向从车门把手基部21分离的方向(即车外侧,图6的箭头U1的方向)拉动,车门把手25以转动轴部211a为中心向车外侧转动。利用该转动,双臂曲柄24的纵边部241b被车门把手25的操作臂部252向车外侧拉动。通过该拉动,双臂曲柄24以其转动轴部242为中心转动,与双臂曲柄24的纵边部241b连结的杆23向下方移动(参照图5)。利用该移动,如后述那样,车门闩锁机构3的车门闩锁解除杆33被操作,车门闩锁机构3切换为解除与撞针的卡止的状态。
另外,在进行了车门把手操作的状态下,车门把手基部21的正面的钥匙插入部用开口部213开放。其结果,钥匙插入部用开口部213内的钥匙插入部221a向外部露出,能够从车外侧的斜上方将车门钥匙插入钥匙插入部221a。
另一方,通过释放车门把手主体251,解除车门把手操作。在该解除状态下,利用车门把手基部21的弹簧部件216的作用力,车门把手25的卡合臂部253被朝向卡合臂部用收容凹部211的里侧施力。通过该施力,车门把手25返回把手操作前的原本的位置(即车门把手主体251的背面的横宽方向的两端部与车门把手基部21的正面抵接的状态)。由此,车门把手25的操作臂部252向操作臂部用插入孔212的内侧插入。通过该插入,双臂曲柄24以其转动轴部242为中心向相反方向转动,与双臂曲柄24的纵边部241b连结的杆23向上方侧的原本的位置移动。
另外,在车门把手25返回把手操作前的原本的位置的状态下,车门把手主体251的背面的横宽方向的另一端部(即盖部)251b覆盖并关闭车门把手基部21的钥匙插入部用开口部213以及操作臂部用插入孔212。即,钥匙插入部221a无法从外部看到。另外,在车门把手主体251的横宽方向的中央部与车门把手基部21之间,确保有用于把持车门把手主体251的空间S。
如图1所示,车门闩锁机构3在车门车辆的内部,相对于车门把手基部单元2而配置于车内侧的斜下侧。更详细而言,车门闩锁机构3在车门把手基部单元2的背面侧,配置为后述的门锁转子32的中心轴线T3与筒锁22的支承部225的中心轴线T1大致一致。
如图1~图4所示,车门闩锁机构3具备与车体侧的撞针卡止的车门闩锁31、伴随车门把手基部单元2的桨叶部222的转动而转动的门锁转子32(参照图4)、利用车门把手基部单元2的杆23而动作的车门闩锁解除杆33、根据门锁转子32的转动而许可(即非锁止)或者禁止(即锁止)车门闩锁31的驱动的锁止/非锁止切换部(省略图示)、根据车门闩锁解除杆33的动作而驱动车门闩锁31的车门闩锁驱动部(省略图示)、以及收容这些各构成要素的壳体34。
壳体34具备大致平板状的箱状的壳体主体341、以及从壳体主体341的横宽方向的一端部向壳体主体341的两侧主面之中的车外侧主面一侧伸出的箱状的车门闩锁安装部342。
在车门闩锁安装部342的两侧主面中的外侧主面设置有供车体侧的撞针(省略图示)插入的撞针用凹槽部342a。撞针用凹槽部342a沿车门闩锁安装部342的横宽方向(即壳体主体341的厚度方向)延伸设置且在车门闩锁安装部342的横宽方向的车内侧的侧面开放。撞针用凹槽部342a的上下两侧面开放。车门闩锁31的前端部形成为双叉状。车门闩锁31以在上下方向上跨过撞针用凹槽部342a的方式配置。车门闩锁31的基端部在车门闩锁安装部342的内部,以能够向撞针用凹槽部242a的长边方向转动的方式固定。
车门闩锁31能够在卡止解除位置V1与卡止位置V2之间转动。卡止解除位置V1是车门闩锁31向撞针用凹槽部342a的入口侧倾斜而车门闩锁31的前端部的双叉开口部与撞针用凹槽部342a连通的转动位置。卡止位置V2是车门闩锁31相对于撞针用凹槽部342a的长边方向大致垂直地配置而车门闩锁31的前端部的双叉开口部被撞针用凹槽部342a的侧面封塞的转动位置。
在车门闩锁31的与撞针的卡止的解除状态下,车门闩锁31利用上述的车门闩锁驱动部向卡止解除位置V1转动。在该状态下,撞针穿过撞针用凹槽部342a内并进入车门闩锁31的双叉内,若保持撞针进入车门闩锁31的双叉内地使车门闩锁31转到至卡止位置V2,则利用上述的车门闩锁驱动部,使车门闩锁31的转动位置保持在该卡止位置V2。该保持状态是车门闩锁31与撞针卡止的卡止状态。
如图4所示,门锁转子32形成为桨叶部222的前端部能够插拔的筒状。在门锁转子32的内部(即筒内部)的内周面设置有多个与桨叶部222的前端部的卡合部222b卡合的卡合槽32b。各卡合槽32b从门锁转子32的前端插入口侧朝向内侧延伸设置,且在门锁转子32的内周面的周向上隔开间隔地设置。
门锁转子32配置于壳体主体341的两侧主面中的车外侧主面的上部。更详细而言,在壳体主体341的车外侧主面的上部设置有门锁转子用的开口部341a。门锁转子32以门锁转子32的前端插入口配置于壳体主体341的开口部341a内的方式,能够转动地收容配置于壳体主体341内。在该收容配置状态下,门锁转子32的中心轴线T3相对于壳体主体341的上下轴线T4向车外侧倾斜,门锁转子32的前端插入口朝向车外侧斜上方。
门锁转子32能够在锁止位置与非锁止位置(闩锁解除位置)之间转动。锁止位置是禁止(闩锁)车门闩锁31的转动的转动位置,非锁止位置是许可(非锁止)车门闩锁31的转动的转动位置。
在壳体主体341的开口部341a的周缘部(即门锁转子32的前端插入口的周围)设置有,将桨叶部222向门锁转子32的前端插入口引导的引导部341b。引导部341b形成为越靠近其前端侧越向外周侧扩展的周壁状。
更详细而言,在引导部341b中的开口部341a的下侧(即门锁转子32的前端插入口的周围的、车门闩锁机构3向车门安装时桨叶部222相对于支承部225的中心轴线T1倾斜的一侧)的边缘部,朝向车外侧大致水平或者稍向上方倾斜地突出。另外,在引导部341b中的开口部341a的上侧(即门锁转子32的前端插入口的周围的、车门闩锁机构3向车门安装时桨叶部222相对于支承部225的中心轴线T1倾斜的一侧的相一侧)的边缘部,朝向上方大致垂直地突出。即,引导部341b在开口部341a的上侧边缘部中向上方开放。利用这样构成的引导部341b,如后述那样,在车门闩锁机构3向车门安装时,能够将向下侧倾斜(即转动)的桨叶部222从下侧铲起,并向门锁转子32的前端插入口引导。
车门闩锁解除杆33是用于解除车门闩锁31向撞针的卡止的杆。车门闩锁解除杆33以其前端部从壳体34的车外侧的面向壳体外部突出且能够向上下方向转动的方式安装于壳体34。车门闩锁解除杆33被施力弹簧(省略图示)施力,以自主复位地向上方转动。
车门闩锁解除杆33能够在非解除位置与解除位置之间转动。非解除位置是不解除车门闩锁31与撞针的卡止时的转动位置,是利用上述的施力弹簧向上方转动的转动位置。解除位置是解除车门闩锁31与撞针的卡止时的转动位置,是比非解除位置更位于下方的转动位置。车门闩锁解除杆33被杆23向下方按压而向解除位置转动,在未被杆23向下方按压时,通过上述的施力弹簧被向上方施力而向非解除位置转动。
车门闩锁解除杆33具备杆23的下端部能够插入的杆插入孔33a、以及设置于杆插入孔33a的周边部的杆用引导部33b。
杆插入孔33a在车门闩锁解除杆33的前端部沿上下方向贯通。杆用引导部33b在杆23的下端部向杆插入孔33a插入时,将杆23的下端部向杆插入孔33a引导。杆用引导部33b在杆插入孔33a的周边部以周壁状设置。杆用引导部33b越靠近其前端侧越向外侧扩展。杆用引导部33b的周向的一部分呈平坦状向外侧扩展,以使杆23的下端部的杆卡合部(曲柄部分)23b能够具有稳定感地卡合。通过杆23的下端部侧插入杆插入孔33a,从而杆23与车门闩锁解除杆33动作连结。
若利用杆23使车门闩锁解除杆33转动到下侧的解除位置,则上述的车门闩锁驱动部使车门闩锁31从卡止位置V2向卡止解除位置V1转动,从而将车门闩锁31的转动位置保持在卡止解除位置V1。另一方面,若利用车体侧的撞针使车门闩锁31的转动位置从卡止解除位置V1转动到卡止位置V2,则上述的车门闩锁驱动部将车门闩锁31的转动位置保持在卡止位置V2。
上述的锁止/非锁止切换部在门锁转子32向锁止位置转动时,禁止车门闩锁31向卡止解除位置V1转动,在门锁转子32向非锁止位置转动时,许可车门闩锁31向卡止解除位置V1转动。因此,在门锁转子32转到至锁止位置的状态下,即使车门闩锁解除杆33被按向下方(即即使进行车门把手操作),车门闩锁31也不向卡止解除位置V1转动,而仅在门锁转子32转动至非锁止位置时,若车门闩锁解除杆33被向下方按压(即若进行车门把手操作),则车门闩锁31向卡止解除位置转动。
上述的车门闩锁驱动部、以及上述的锁止/非锁止切换部的具体结构是周知内容,因此省略其详细说明。上述的车门闩锁驱动部、以及上述的锁止/非锁止切换部既可以分别是由电驱动部驱动的电气型,也可以是不包含电驱动部的机械式。
接下来参照图7、图8以及图1,对车辆用门锁装置1向车门安装的安装方法进行说明。图7以及图8分别是说明车辆用门锁装置1向车门安装的安装方法的图。
如图7所示,首先,车门把手基部单元2向车门的车门外面板50的背面侧安装。更详细而言,车门把手基部21以其表面与车门外面板50的背面的安装位置重叠的方式向车门外面板50的背面安装。然后,对于车门把手基部21,如上述那样,从车门的内部安装筒锁22、杆23以及双臂曲柄24,并且从车外侧安装车门把手25。
此外,也可以在预先向车门把手基部21安装筒锁22、杆23以及双臂曲柄24后,将车门把手基部21向车门的车门外面板50的背面的安装位置安装。
如上述那样,在车门把手基部单元2安装于车门的车门外面板50的背面的安装位置的状态下,筒锁22的锁芯221的中心轴线T5相对于垂直方向向车外侧倾斜。由此,筒锁22的支承部225的中心轴线T1也相对于垂直方向向同方向倾斜。桨叶部222利用桨叶部222的内部的弹性部件222g的作用力,被定位为相对于支承部225的中心轴线T1向下侧倾斜规定角度量。如后述那样,由于车门闩锁机构3安装于车门把手基部单元2的下侧,因此可以说是如上述那样向下侧倾斜规定角度的桨叶部222,在相对于车门闩锁机构3的门锁转子32而言的远近方向上位移。
并且,车门闩锁机构3以大致垂直姿势的状态(即车门闩锁机构3的上下方向轴线大致垂直的状态),从车门把手基部单元2的下侧被向上方(即图7的箭头方向W1)抬起,并安装在车门的内部的规定位置。通过该抬起,首先,将车门把手基部单元2的杆23的下端部插入到车门闩锁机构3的车门闩锁解除杆33的前端部的杆插入孔33a。在该插入时,利用设置于杆插入孔33a的周边部的杆用引导部33b,将杆23的下端部向杆插入孔33a引导。因此,使杆23的下端部比较容易地向杆插入孔33a插入。
并且,在该状态(即杆23的下端部插入到杆插入孔33a的状态)下,如图8的箭头方向W2所示,车门闩锁机构3被进一步向上方抬起。通过该抬起,如图8所示,车门闩锁机构3的引导部341b将车门把手基部单元2的桨叶部222从下侧铲起。通过该铲起,桨叶部222的倾斜(即桨叶部22的中心轴线T2)与支承部225的中心轴线T1逐渐大致一致。伴随与此,桨叶部222的前端部在引导部341b的上表面从引导部341b的前端侧向基端侧滑动而插入门锁转子32的内部。
然后,如图1所示,若车门闩锁机构3被抬起至车门的内部的安装位置,则桨叶部222的倾斜与支承部225的中心轴线T1大致一致。即,桨叶部222的中心轴线T2与支承部225的中心轴线T1大致一致。在该状态下,桨叶部222的中心轴线T2也与门锁转子32的中心轴线T3大致一致。这样,在桨叶部222、支承部225以及门锁转子32的各自的中心轴线T1、T2、T3大致一致的状态下,桨叶部222插入至门锁转子32的内部的深处,桨叶部222的卡合部(卡合片)222a与门锁转子32的内周面的卡合槽32b卡合。即,桨叶部222能够一体旋转地插入到门锁转子32而与门锁转子32动作连结。
并且,车门闩锁机构3安装于车门的内部的安装位置。这样,车辆用门锁装置1被向车门安装。
此外,也可以是,在抬起车门闩锁机构3时,以倾斜姿势的状态(即车门闩锁机构3的两侧主面中的车外侧主面稍朝向上侧地使车门闩锁机构3倾斜的状态)抬起车门闩锁机构3,在车门闩锁机构3被抬起至车门的内部的安装位置,桨叶部222与门锁转子32动作连结后,使车门闩锁机构3返回大致垂直姿势。在这样的情况下,桨叶部222向门锁转子32的插入变得更加容易。
以上,根据该实施方式的车辆用门锁装置1具备:设置有车门把手25及筒锁22的车门把手基部21,该车门把手设置于车门,并且配置在车门的车外侧主面;以及车门闩锁机构3,设置于车门,根据对于筒锁22的车门钥匙操作,切换为锁止状态或者非锁止状态,筒锁22具备:通过车门钥匙而转动的锁芯221;桨叶部222,可插拔地与车门闩锁机构3动作连结,将锁芯221的转动向车门闩锁机构3传递;以及支承部225,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桨叶部222,车门闩锁机构3具备门锁转子32,该门锁转子32供桨叶部222可插拔地插入,并且伴随桨叶部222的转动而转动,从而将车门闩锁机构3切换为锁止状态或者锁止解除状态,桨叶部222由支承部225以能够在相对于门锁转子32而言的远近方向上位移的方式支承。
根据该构成,由于筒锁22的桨叶部222被支承部225以能够在相对于门锁转子32而言的远近方向上位移的方式支承,因此在筒锁22经由车门把手基部21安装于车门后,将车门闩锁机构3向车门安装的情况下,能够容易地进行桨叶部222与门锁转子32的动作连结。
另外,锁芯221的钥匙插入部221a配置于车门的车外侧主面的车门把手25的背面侧,车门把手25配置为能够相对于车门位移(例如能够沿水平方向移动),利用其位移使锁芯221的钥匙插入部221a露出或者将其覆盖。因此,能够在未向锁芯221的钥匙插入部221a插入车门钥匙时(例如在车辆行驶中),通过车门把手25覆盖钥匙插入部221a,而仅在向钥匙插入部221a插入车门钥匙时,使车门把手25位移从而露出钥匙插入部221a。由此,能够防止由于钥匙插入部221a露出,而车辆对于行驶风的隔音性降低。
由于锁芯221向车门的车外侧的斜上方倾斜,因此能够从车外侧的斜上方向锁芯221插入车门钥匙。因此,即使在车门把手25向车门的车外侧水平地位移而锁芯221的钥匙插入部221a露出的情况下,也能够使车门钥匙不受车门把手25干涉地将车门钥匙插入锁芯221。
另外,桨叶部222被以能够在支承部225的中心轴线T1的方向和相对于中心轴线T1倾斜的方向之间转动(即能够摇动)的方式支承。因此,在筒锁22向车门安装后再向车门安装车门闩锁机构3的情况下,在车门闩锁机构3向车门安装时,能够使桨叶部222向相对于支承部225的中心轴线T1倾斜的方向(例如下侧)转动,通过使车门闩锁机构3从转动了桨叶部222的一侧向车门内的安装位置移动,能够容易地将桨叶部222插入门锁转子32。
另外,车门闩锁机构3具备在桨叶部222向门锁转子32插入时能够将桨叶部222向门锁转子32的内部引导的引导部341b,桨叶部222在车门闩锁机构3向车门安装时,向相对于支承部225的中心轴线T1倾斜的方向(例如下侧)转动,引导部341b具有,从门锁转子32的前端插入口的周围中的、车门闩锁机构3向车门安装时桨叶部222相对于支承部225的中心轴线T1倾斜的一侧(即下侧)向车门的车外侧突出的部分。因此,在筒锁22向车门安装后,将车门闩锁机构3从使桨叶部222倾斜的一侧(下侧)向车门内的安装位置移动并向该安装位置安装时,能够利用引导部341b容易地将桨叶部222引导并插入门锁转子32的前端插入口32a。
另外,在车门把手基部21设置有杆23,该杆23与对于车门把手25的把手操作连动地动作,并与车门闩锁机构3动作连结,车门闩锁机构3具备与杆23动作连结并根据杆23的动作将车门的车门闩锁31解除的车门闩锁解除杆33,车门闩锁解除杆33具备供杆23插入的杆插入孔33a和杆用引导部33b,该杆用引导部33b设置于杆插入孔33a的周边部,在杆23向杆插入孔33a插入时将杆23的端部向杆插入孔33a引导。
根据该构成,由于在车门闩锁解除杆33的杆插入孔33a的周边部设置有杆用引导部33b,因此在筒锁22向车门安装后再将车门闩锁机构3向车门安装时,能够容易地进行杆23与车门闩锁解除杆33的动作连结。
另外,根据该实施方式的车辆用门锁装置1的安装方法,包括:第1工序,将车门把手基部21向车门安装,并且将筒锁22向车门把手基部21安装;第2工序,在第1工序后,将车门闩锁机构3向车门安装;以及第3工序,在进行第1工序时或者第2工序之后(在该实施方式中为进行第1工序时),使筒锁22的桨叶部222在相对于车门闩锁机构3的门锁转子32而言的远近方向上位移(在该实施方式中,在相对于支承部225的中心轴线T1向下侧倾斜的方向上转动)。
根据该构成,在进行上述的第1工序时或者第2工序之后,由于使筒锁22的桨叶部222相对于门锁转子32在远近方向上位移,因此在筒锁22向车门安装后再将车门闩锁机构3向车门安装时,能够容易进行桨叶部222与门锁转子32的动作连结。
另外,上述的第3工序在进行上述的第1工序时执行,在上述的第3工序中,桨叶部222在相对于支承部225的中心轴线T1倾斜的方向上转动,上述的第2工序在上述的第1工序以及第3工序之后进行,在上述的第2工序中,使车门闩锁机构3从桨叶部222相对于支承部225的中心轴线T1倾斜的一侧向车门的安装位置移动,且使桨叶部222向门锁转子32内插入。因此,在筒锁22向车门安装后将车门闩锁机构3向车门安装时,能够容易地将桨叶部222插入门锁转子32。
<变形例1>
图9是表示上述的实施方式的桨叶部222的变形例的立体图。上述的实施方式的桨叶部222利用设置在连结部222c内的弹性部件222g,被定位在从支承部225的中心轴线T1倾斜的方向,如图9所示,该变形例1的桨叶部222利用设置于桨叶部222的外周面的施力部件222h,被向从支承部225的中心轴线T1倾斜的方向施力。
更详细而言,在该变形例1中,施力部件222h例如为双列盘簧,具备2个盘簧222h1、各盘簧222h1的一端部彼此相互连结而形成的大致U形的限制部222h2、以及作为2个盘簧222h1的自由端的卡止端222h3。
另外,在该变形例1中,桨叶部222的固定销222e的两端部以能够卷装施力部件222h的2个盘簧222h1的方式,从连结部222c的两侧的贯通孔222f向外侧突出。在桨叶部222的连结部222c的外周面设置有各盘簧222h1的卡止端222h3能够卡止的突出状的被卡止部222i。被卡止部222i分别设置于各贯通孔222f的附近。
在施力部件222h安装于桨叶部222的状态下,2个盘簧222h1分别卷装于固定销222e的两端部。2个卡止端222h3卡止于连结部222c的被卡止部222i。限制部222h2与支承部225的外周卡合,并利用2个盘簧222h1被朝向按压支承部225的外周面的方向施力。在该状态下,桨叶部222利用施力部件222h的作用力,被朝向绕固定销222e的转动方向中的一方侧(例如下侧)施力。
另外,在该变形例1中,筒锁22的齿轮收容部226b具有拔栓限制部226b1。拔栓限制部226b1用于限制施力部件222h的作用力下的桨叶部222绕固定销222e转动时的转动角(即桨叶部222从支承部225的中心轴线T1倾斜的倾斜角)。另一方,桨叶部222具有与拔栓限制部226b1抵接的突出部222j。
即,在施力部件222h的作用力下的桨叶部222绕固定销222e转动时,突出部222j与拔栓限制部226b1抵接,从而将上述的转动时的桨叶部222的转动角限制于规定角度。在该变形例1中,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相同地,桨叶部222在车辆用门锁装置1向车门安装时,利用施力部件222h的作用力,相对于支承部225的中心轴线T1向下侧转动,突出部222j与拔栓限制部226b1抵接,由此使其转动角调制为规定角度。
拔栓限制部226b1在筒锁22的齿轮收容部226b的两侧主面中的支承部225侧的主面竖立设置。拔栓限制部226b1例如形成为大致长方体形,在其前端面设置有与突出部222j的后述的切口部222k嵌合的嵌合凸部226b2。
突出部222j设置于桨叶部222的连结部222c的外周面。突出部222j例如形成为沿着连结部222c的周向的扇形的壁状。在突出部222j的圆弧状的前端边,设置有供拔栓限制部226b1的嵌合凸部226b2嵌合的切口部222k。
在该变形例1中,在车门把手基部单元2向车门安装时,利用施力部件222h的作用力,桨叶部222的突出部222j与齿轮收容部226b的拔栓限制部226b1抵接。由此,桨叶部222相对于支承部225的中心轴线T1的倾斜角被调整为规定角度。进而,拔栓限制部226b1的嵌合凸部226b2与突出部222j的切口部222k嵌合。由此,桨叶部222的绕其中心轴线T2的转动、以及支承部225的绕中心轴线T1的转动被禁止。
并且,通过桨叶部222被车门闩锁机构3的引导部341b铲起,从而使嵌合凸部226b2从切口部222k脱离,桨叶部222能够绕其中心轴线T2转动,且支承部能够绕其中心轴线T1转动。
这样,在桨叶部222利用施力部件222h的作用力从支承部225的中心轴线T1倾斜的状态下,禁止桨叶部222的绕其中心轴线T2的转动、以及支承部225的绕其中心轴线T1的转动,从而在利用车门闩锁机构3的引导部341b铲起桨叶部222时,能够抑制桨叶部222的晃动,能够容易地将桨叶部222插入门锁转子32。
<变形例2>
图10是表示桨叶部222的其他变形例的立体图,图11是说明桨叶部222的其他变形例中的车辆用门锁装置1的安装方法的侧视图。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作为相对于门锁转子32的远近方向的位移,桨叶部222能够在支承部225的中心轴线T1的方向、与相对于其中心轴线T1倾斜的方向之间转动,但在该变形例2中,作为相对于门锁转子32的远近方向的位移,桨叶部222能够相对于支承部225,在相对于门锁转子32的插拔方向上滑动。
更详细而言,如图10以及图11的(a)所示,在该变形例2中,桨叶部222的桨叶部主体222a形成为前端有底且基端面开口的有底筒状(例如有底圆筒状)。桨叶部主体222a的内部收容有用于将桨叶部222向桨叶部222的前端侧施力的弹簧部件(例如盘簧)222m。
在桨叶部主体222a的基端部设置有供筒锁22的齿轮收容部226b的后述的卡合爪226b3卡合的凸缘部222q。凸缘部222q向桨叶部主体222a的径向伸出,且遍及桨叶部主体222a的周向地环绕设置。在凸缘部222q设置有用于供上述的卡合爪226b3卡合脱离的切口部222k。切口部222k设置有与上述的卡合爪226b3相同的数目(例如2个)。
在桨叶部主体222a的外周面设置有供筒锁22的支承部225的后述的突起部225b卡合的长孔222p。长孔222p沿桨叶部主体222a的中心轴线延伸,在桨叶部主体222a的两侧的2个位置相对于桨叶部主体222a的中心轴线对称地设置。
桨叶部222的卡合部222b例如形成为一字状的突出片,从桨叶部主体222a的前端面向前端侧突出。
在该变形例2中,筒锁22的支承部225形成为能够向桨叶部222的筒内部嵌插的形状(例如圆柱状)。在支承部225的外周面设置有向桨叶部222的长孔222p的内部配置的突起部225b。在筒锁22的齿轮收容部226b的两侧主面中的支承部225侧的主面竖立设置有一个或者多个(例如2个)上述的卡合爪226b3。卡合爪226b3的爪部为了与凸缘部222q的外周边卡合而朝向支承部225侧。
在桨叶部222被支承于支承部225的状态下,支承部225能够滑动嵌插于桨叶部主体222a的筒内部。支承部225的两侧的突起部225b配置在桨叶部主体222a的两侧的长孔222p的内部,且能够沿长孔222p移动。即,桨叶部222能够向支承部225的前端部侧(即对于门锁转子32的插入方向一侧)滑动,直至支承部225的突起部225b到达长孔222p的两端中的一端,桨叶部222能够向支承部225的基端部侧(即对于门锁转子32的拔脱方向一侧)滑动,直至支承部225的突起部225b到达长孔222p的两端中的另一端。
弹簧部件222m在桨叶部主体222a的筒内部的前端部侧的底部与支承部225的前端部之间,以在桨叶部222的中心轴线方向上被压缩的状态配置,并通过压缩反弹力对桨叶部222向其前端部侧施力。
并且,在桨叶部222的凸缘部222q与齿轮收容部226b的卡合爪226b3卡合的状态下(图11的(a)),桨叶部222向支承部225的基端侧滑动并保持其滑动状态。若支承部225绕其中心轴线转动,卡合爪226b3与凸缘部222q的切口部222k重叠,则卡合爪226b3从凸缘部222q脱离,桨叶部222通过弹簧部件222m的压缩反弹力向支承部225的前端部侧滑动(图11的(b))。
在该变形例中,车辆用门锁装置1如下所述那样向车门安装。即,如图11的(a)所示,首先,车门把手基部单元2向车门的外侧面板的背面的安装位置安装(第1工序)。在该安装状态下,使桨叶部222向支承部225的基端部侧滑动,卡合爪226b3与凸缘部222q卡合,由此保持其滑动状态。然后,车门闩锁机构3向车门的内部的安装位置安装(第2工序)。之后,如图11的(b)所示,若锁芯221通过车门钥匙而转动,则支承部225绕其中心轴线转动,卡合爪226b3从凸缘部222q脱离,桨叶部222通过弹簧部件222m的作用力向支承部225的前端部侧滑动,并向车门闩锁机构3的门锁转子32插入(第3工序)。在该状态下,由于桨叶部222的卡合部222b未成为能够与门锁转子32的卡合槽32b卡合的旋转角度,因此不与门锁转子32的卡合槽32b卡合(即动作连结)。在该状态下,若车门钥匙被转动并返回中立位置,则伴随该转动,桨叶部222的卡合部222b也向中立位置转动。利用该转动,卡合部222b成为能够与门锁转子32的卡合槽32b卡合的旋转角度并与卡合槽32b卡合(即动作连结)。即,桨叶部222与门锁转子32动作连结。
以上,根据该变形例2,桨叶部222相对于支承部225被以能够在相对于门锁转子32的插拔方向上滑动的方式支承,因此在筒锁22向车门安装后再将车门闩锁机构3向车门安装时,如上述那样,在车门闩锁机构3向车门安装时能够使桨叶部222事先在相对于门锁转子32的拔脱方向上滑动,在将车门闩锁机构3安装于车门后,通过使桨叶部222向对于门锁转子32的插入方向滑动,能够容易地使桨叶部222插入门锁转子32。
另外,上述的第3工序在上述的第2工序后进行,在上述的第3工序中,桨叶部222相对于支承部225向插入门锁转子32的插入方向滑动而插入门锁转子32。因此,在筒锁22向车门安装后,将车门闩锁机构3向车门安装时,能够容易地将桨叶部222插入门锁转子32。
本发明不仅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也可以包括上述的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的组合。

Claims (10)

1.一种车辆用门锁装置,具备:
车门把手,设置于车门;
车门把手基部,设置于车门,并且设置有筒锁;以及
车门闩锁机构,设置于所述车门,根据针对所述筒锁的车门钥匙操作切换为锁止状态或者非锁止状态,
所述筒锁具备:
锁芯,通过车门钥匙而转动;
桨叶部,与所述车门闩锁机构可插拔地动作连结,将所述锁芯的转动传递给所述车门闩锁机构;以及
支承部,将所述桨叶部以可转动的方式支承,
所述车门闩锁机构具备:
门锁转子,供所述桨叶部可插拔地插入,并且伴随着所述桨叶部的转动而转动,从而将所述车门闩锁机构切换为锁止状态或者锁止解除状态,
所述桨叶部被所述支承部以能够在相对于所述门锁转子的远近方向上位移的方式支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门锁装置,
所述锁芯的钥匙插入部配置于所述车门的车外侧主面的、所述车门把手的内侧,
所述车门把手以能够相对于所述车门位移的方式配置,并且通过该车门把手的位移使所述锁芯的所述钥匙插入部露出或者将其覆盖。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门锁装置,
所述锁芯向所述车门的车外侧的斜上方倾斜。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门锁装置,
所述桨叶部被支承为,能够在所述支承部的中心轴线的方向和相对于所述中心轴线倾斜的方向之间转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用门锁装置,
所述车门闩锁机构具备引导部,在所述桨叶部向所述门锁转子插入时,该引导部能够将所述桨叶部向所述门锁转子的前端插入口引导,
在将所述车门闩锁机构向车门安装时,所述桨叶部朝向相对于所述支承部的中心轴线倾斜的方向转动,
所述引导部具有,所述门锁转子的所述前端插入口的周围之中的、在所述车门闩锁机构向车门安装时所述桨叶部从相对于所述支承部的中心轴线倾斜的一侧向所述车门的车外侧突出的部分。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门锁装置,
所述桨叶部被支承为,相对于所述支承部能够在相对于所述门锁转子的插拔方向滑动。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门锁装置,
在所述车门把手基部设置有与对于所述车门把手的把手操作连动地动作而与所述车门闩锁机构动作连结的杆,
所述车门闩锁机构具备与所述杆动作连结并根据所述杆的动作将所述车门的车门闩锁解除的车门闩锁解除杆,
所述车门闩锁解除杆具备:
杆插入孔,供所述杆插入;以及
杆用引导部,设置于所述杆插入孔的周边部,在所述杆向所述杆插入孔插入时,将所述杆的端部向所述杆插入孔引导。
8.一种车辆用门锁装置的安装方法,是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门锁装置向车门安装的安装方法,包括:
第1工序,将所述车门把手基部安装到所述车门,并且将所述筒锁安装到所述车门把手基部;
第2工序,在所述第1工序之后,将所述车门闩锁机构安装到所述车门;以及
第3工序,在进行所述第1工序时或者所述第2工序之后,使所述筒锁的所述桨叶部在所述车门闩锁机构相对于所述门锁转子的远近方向上位移。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用门锁装置的安装方法,
所述第3工序在进行所述第1工序时执行,
在所述第3工序中,所述桨叶部在相对于所述支承部的所述中心轴线倾斜的方向上转动,
所述第2工序在所述第1工序及所述第3工序之后进行,
在所述第2工序中,一边使所述车门闩锁机构从所述桨叶部相对于所述支承部的所述中心轴线倾斜的一侧朝向车门的安装位置移动,一边使所述桨叶部插入所述门锁转子内。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用门锁装置的安装方法,
所述第3工序在所述第2工序之后进行,
在所述第3工序中,使所述桨叶部相对于所述支承部在向所述门锁转子的插入方向上滑动并插入所述门锁转子。
CN201811540622.8A 2017-12-19 2018-12-17 车辆用门锁装置及其安装方法 Active CN11002989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242403 2017-12-19
JP2017242403A JP7028627B2 (ja) 2017-12-19 2017-12-19 車両用ドアロック装置、及び、その取付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29895A true CN110029895A (zh) 2019-07-19
CN110029895B CN110029895B (zh) 2022-01-07

Family

ID=645721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540622.8A Active CN110029895B (zh) 2017-12-19 2018-12-17 车辆用门锁装置及其安装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156023B2 (zh)
EP (1) EP3502385A1 (zh)
JP (1) JP7028627B2 (zh)
CN (1) CN110029895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24768A (zh) * 2019-10-31 2020-03-27 东风汽车有限公司 一体式车门拉手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3054260B1 (fr) * 2016-07-22 2018-07-13 Peugeot Citroen Automobiles Sa Systeme de commande d’ouverture d’ouvrant de vehicule automobile
KR102144784B1 (ko) * 2019-01-22 2020-08-18 주식회사 우보테크 차량 도어용 플러시 핸들
JP7453873B2 (ja) 2020-07-29 2024-03-21 株式会社アルファ シリンダ錠
US11814883B2 (en) * 2021-03-16 2023-11-14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Anti-theft pass-through pawl for an access door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84596A (zh) * 1999-08-12 2001-02-21 泷源制造株式会社 回转型门用锁把手装置
DE20109250U1 (de) * 2001-06-01 2001-10-18 Huf Huelsbeck & Fuerst Gmbh Schließanlage
CN102439253A (zh) * 2009-07-24 2012-05-02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车辆用门锁装置
CN104018742A (zh) * 2013-02-28 2014-09-03 荣理研工业株式会社 门开锁上锁操作装置和车门用锁芯组件
WO2014196271A1 (ja) * 2013-06-04 2014-12-11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ドアロック装置
CN104812979A (zh) * 2012-09-25 2015-07-29 捷豹路虎有限公司 可缩回把手装置
CN105317295A (zh) * 2014-06-02 2016-02-10 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 圆筒锁装置
CN106255535A (zh) * 2014-04-25 2016-12-21 基斯特勒控股公司 用于测量游泳者的推开力的转向板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427436A (en) * 1945-06-18 1947-09-16 Ford Motor Co Door handle and latch construction
US2530469A (en) * 1947-12-10 1950-11-21 Briggs & Stratton Corp Cylinder lock operating connection
US2650492A (en) * 1949-06-20 1953-09-01 Briggs & Stratton Corp Lock mechanism
US2750788A (en) * 1949-06-20 1956-06-19 Briggs & Stratton Corp Lock mechanism
DE4008834C1 (en) * 1990-03-20 1991-07-11 Mercedes-Benz Aktiengesellschaft, 7000 Stuttgart, De Interrogator for car door lock - has switch trip coupled to cylinder and connected to adjacent control switch
FR2776329B1 (fr) 1998-03-17 2000-04-28 Valeo Securite Habitacle Agencement pour la transmission de mouvement entre un verrou et une serrure de vehicule automobile
FR2789712B1 (fr) * 1999-02-12 2001-06-01 Valeo Securite Habitacle Poignee d'ouvrant de vehicule automobile comportant un capuchon de verrou
DE10015887C1 (de) * 2000-03-30 2002-01-17 Huf Huelsbeck & Fuerst Gmbh Zugangssystem für ein Fahrzeug
JP3777968B2 (ja) * 2000-10-26 2006-05-24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ドアロック装置
JP4019015B2 (ja) * 2003-05-09 2007-12-05 三井金属鉱業株式会社 ドアロック装置
FR2899619B1 (fr) * 2006-04-11 2012-09-21 Valeo Securite Habitacle Agencement de transmission de mouvement entre notamment un verrou et une serrure de porte de vehicule
JP5005459B2 (ja) * 2007-07-30 2012-08-22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シリンダ錠及びこれを備えた解錠装置
US8146393B2 (en) * 2008-02-19 2012-04-03 Kabushiki Kaisha Tokai Rika Denki Seisakusho Vehicle door handle device
JP5030908B2 (ja) * 2008-09-16 2012-09-19 株式会社ホンダロック 車両のドア開閉装置
DE102012109557A1 (de) * 2012-10-09 2014-05-15 Dr. Ing. H.C. F. Porsche Aktiengesellschaft Türöffnungsvorrichtung einer ein Außenblech aufweisenden Tür eines Kraftfahrzeugs sowie Tür eines Kraftfahrzeugs mit einer derartigen Türöffnungsvorrichtung
JP5932609B2 (ja) 2012-11-08 2016-06-08 株式会社ホンダロック 車両用ドアのアウトハンドル装置
DE102012112520A1 (de) * 2012-12-18 2014-06-18 Dr. Ing. H.C. F. Porsche Aktiengesellschaft Türaußengriffsystem bei einem Kraftfahrzeug
JP5663613B2 (ja) 2013-01-18 2015-02-0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ドアロック装置
DE102014109085A1 (de) 2014-06-27 2015-12-31 Huf Hülsbeck & Fürst Gmbh & Co. Kg Schließzylindervorrichtung für ein Kraftfahrzeug mit einer Koppeleinheit
JP6477035B2 (ja) 2015-03-05 2019-03-06 三菱自動車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ドアハンドル装置
DE102015122365A1 (de) * 2015-12-07 2017-06-08 Huf Hülsbeck & Fürst Gmbh & Co. Kg Türgriffanordnung für ein Kraftfahrzeug
JP6612686B2 (ja) * 2016-06-21 2019-11-27 株式会社ホンダロック 車両用ドアのアウトハンドル装置
JP6651585B1 (ja) * 2018-08-30 2020-02-19 株式会社ホンダロック 車両用ドアのアウトハンドル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84596A (zh) * 1999-08-12 2001-02-21 泷源制造株式会社 回转型门用锁把手装置
DE20109250U1 (de) * 2001-06-01 2001-10-18 Huf Huelsbeck & Fuerst Gmbh Schließanlage
CN102439253A (zh) * 2009-07-24 2012-05-02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车辆用门锁装置
CN104812979A (zh) * 2012-09-25 2015-07-29 捷豹路虎有限公司 可缩回把手装置
CN104018742A (zh) * 2013-02-28 2014-09-03 荣理研工业株式会社 门开锁上锁操作装置和车门用锁芯组件
WO2014196271A1 (ja) * 2013-06-04 2014-12-11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ドアロック装置
CN106255535A (zh) * 2014-04-25 2016-12-21 基斯特勒控股公司 用于测量游泳者的推开力的转向板
CN105317295A (zh) * 2014-06-02 2016-02-10 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 圆筒锁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24768A (zh) * 2019-10-31 2020-03-27 东风汽车有限公司 一体式车门拉手
CN110924768B (zh) * 2019-10-31 2021-09-17 东风汽车有限公司 一体式车门拉手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29895B (zh) 2022-01-07
US11156023B2 (en) 2021-10-26
US20190186180A1 (en) 2019-06-20
JP2019108733A (ja) 2019-07-04
EP3502385A1 (en) 2019-06-26
JP7028627B2 (ja) 2022-03-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29895A (zh) 车辆用门锁装置及其安装方法
KR102108269B1 (ko) 개폐체의 잠금 장치
EP2317034A1 (en) Vehicle door handle unit
JP2011026826A (ja) 車両用ドアロック装置
JP2008511775A (ja) 二重回転爪付きラッチ
CN111927221A (zh) 一种空间利用率高的自动电子锁锁体结构
CN104709235A (zh) 转向锁定装置
JPWO2018008598A1 (ja) ロック装置の製造方法
KR20050102437A (ko) 트럭 차량의 테일게이트 록킹장치
EP1541788B1 (en) Locking device for vehicle
JP3295524B2 (ja) 作動力伝達装置
JP4554338B2 (ja) 車両用シリンダ錠の保護装置
JP2005120764A (ja) 車両用ドアラッチ機構
JP2008208588A (ja) アウトサイドドアハンドル
JP4566225B2 (ja) ドア錠
JP2871678B1 (ja) 箱体用錠機構
KR101250554B1 (ko) 강화유리 도어의 락킹장치
CN104245439B (zh) 转向锁定装置
CN207092747U (zh) 一种箱包锁及采用该锁的箱包
JP3565429B2 (ja) ブラインドの操作部材把持用具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ブラインド
JP2009221724A (ja) ロック解除操作具、ロック装置
JP7014488B2 (ja) 連結具
JP6070978B2 (ja) ドアロック装置
JP3304332B2 (ja) 錠付ロック装置
TW201022519A (en) Motorbike seat lock (III)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