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23439B - 双面粘合带 - Google Patents

双面粘合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023439B
CN110023439B CN201880004706.1A CN201880004706A CN110023439B CN 110023439 B CN110023439 B CN 110023439B CN 201880004706 A CN201880004706 A CN 201880004706A CN 110023439 B CN110023439 B CN 11002343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uble
adhesive tape
resin layer
sided adhesive
we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0470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023439A (zh
Inventor
川本友也
松木繁季
内田德之
土居智
石堂泰志
片冈宽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kisui Chem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ekisui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kisui Chem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ekisui Chemic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0234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234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0234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2343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2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arriers
    • C09J7/22Plastics; Metallised plastics
    • C09J7/26Porous or cellular plastic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5/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 homogeneity or physical structure, i.e. comprising a fibrous, filamentary, particulate or foam layer;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a layer differing constitutionally or physically in different parts
    • B32B5/18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 homogeneity or physical structure, i.e. comprising a fibrous, filamentary, particulate or foam layer;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a layer differing constitutionally or physically in different parts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of a layer of foamed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7/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2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133/00Adhesives based on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of salts, anhydrides, esters, amides, imides, or nitriles thereof; Adhesive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9J133/0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st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2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arriers
    • C09J7/29Laminated material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3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the adhesive composition
    • C09J7/38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s [PSA]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301/0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2301/1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adhesive tape or sheet
    • C09J2301/12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adhesive tape or sheet by the arrangement of layers
    • C09J2301/124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adhesive tape or sheet by the arrangement of layers the adhesive layer being present on both sides of the carrier, e.g. double-sided adhesive tap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301/0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2301/3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chemical, physico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adhesive or the carrier
    • C09J2301/312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chemical, physico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adhesive or the carrier parameters being the characterizing featur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Adhesive Tape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Adhesives Or Adhesive Proces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具有优异的应力松弛性和耐冲击性且两个粘合面的再加工性优异的双面粘合带。本发明是一种双面粘合带,其为具有发泡体基材且在上述发泡体基材的两面分别具有第一粘合剂层和第二粘合剂层的双面粘合带,其中,在上述发泡体基材与上述第一粘合剂层之间、以及上述发泡体基材与上述第二粘合剂层之间,分别具有拉伸断裂点应力为4MPa以上的第一树脂层和第二树脂层。

Description

双面粘合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优异的应力松弛性和耐冲击性并且两个粘合面的再加工性优异的双面粘合带。
背景技术
在移动电话、便携信息终端(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s、PDA)等便携电子设备中,为了进行组装而使用双面粘合带(例如专利文献1、2)。此外,在将车载用面板等车载用电子设备部件固定于车辆主体的用途中也使用双面粘合带。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4254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25827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对于用于固定便携电子设备部件、车载用电子设备部件等的双面粘合带来说,要求高粘合力。进而,近年来,便携电子设备、车载用电子设备等随着高功能化而存在形状愈加复杂化的倾向,因此,有时将双面粘合带贴附于高低差、角、非平面部等来使用。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在使双面粘合带变形的状态下进行固定,因此,想要恢复至原有形状的力、即复原力、斥力起作用,双面粘合带有时随着时间的经过而发生剥离。尤其是,在使部件变形的状态下进行固定时,因部件自身想要恢复至原有形状而对双面粘合带施加复原力、斥力,有时固定不充分或者双面粘合带发生剥离。为了防止这种复原力、斥力所导致的剥离,对双面粘合带要求优异的应力松弛性。此外,有时还对双面粘合带要求耐冲击性。
作为具有优异的应力松弛性且耐冲击性也优异的双面粘合带,已知使用了发泡体基材的双面粘合带。然而,对于以往的使用了发泡体基材的双面粘合带而言,在用于临时固定的用途的情况下或在因某种原因而想要在贴合后进行剥离的情况下,有时在剥离时发泡体基材发生破损而在被粘物上留有残渣,存在再加工性差的问题。尤其是,对于双面粘合带而言,要求两个粘合面的再加工性。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具有优异的应力松弛性和耐冲击性并且两个粘合面的再加工性优异的双面粘合带。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是一种双面粘合带,其为具有发泡体基材且在上述发泡体基材的两面分别具有第一粘合剂层和第二粘合剂层的双面粘合带,其中,在上述发泡体基材与上述第一粘合剂层之间、以及上述发泡体基材与上述第二粘合剂层之间,分别具有拉伸断裂点应力为4MPa以上的第一树脂层和第二树脂层。
以下,详述本发明。
本发明人等在具有发泡体基材且在该发泡体基材的两面分别具有第一粘合剂层和第二粘合剂层的双面粘合带中,在发泡体基材与第一粘合剂层之间、以及发泡体基材与第二粘合剂层之间,分别配置了拉伸断裂点应力为一定以上的第一树脂层和第二树脂层。本发明人等发现:通过配置这样的第一树脂层和第二树脂层,从而尽管采用能够发挥出优异的应力松弛性和耐冲击性的发泡体基材,两个粘合面也可发挥出优异的再加工性,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图1示出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的双面粘合带的一例的示意图。图1的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的双面粘合带1在发泡体基材2的两面具有第一粘合剂层31和第二粘合剂层32。并且,在发泡体基材2与第一粘合剂层31之间配置有第一树脂层41,在发泡体基材2与第二粘合剂层32之间配置有第二树脂层42。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的双面粘合带具有发泡体基材且在该发泡体基材的两面分别具有第一粘合剂层和第二粘合剂层。
通过使用上述发泡体基材,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的双面粘合带能够发挥出优异的应力松弛性和耐冲击性。上述发泡体基材可以具有连续气泡结构,也可以具有独立气泡结构,优选具有连续气泡结构。通过使用具有连续气泡结构的发泡体基材,从而能够发挥出更优异的应力松弛性和耐冲击性。上述发泡体基材可以为单层结构,也可以为多层结构。
上述发泡体基材没有特别限定,可列举出例如聚氨酯发泡体、聚烯烃发泡体、橡胶系树脂发泡体、丙烯酸类发泡体等。其中,从容易形成连续气泡结构,能够发挥出优异的应力松弛性和耐冲击性的方面出发,优选为聚氨酯发泡体或聚烯烃发泡体。
上述发泡体基材的密度没有特别限定,下限优选为0.03g/cm3、上限优选为0.8g/cm3。通过使上述发泡体基材的密度在该范围内,从而既能够维持双面粘合带的强度,又能够发挥出优异的应力松弛性和耐冲击性。从双面粘合带的强度、应力松弛性和耐冲击性的观点出发,上述基材的下限更优选为0.1g/cm3、上限更优选为0.7g/cm3,下限进一步优选为0.15g/cm3、上限进一步优选为0.5g/cm3,下限特别优选为0.2g/cm3、上限特别优选为0.4g/cm3
需要说明的是,密度可以按照JIS K 6767并使用电子比重计(例如MIRAGE公司制、“ED120T”)进行测定。
上述发泡体基材的25%压缩强度没有特别限定,下限优选为1kPa、上限优选为100kPa。通过使上述发泡体基材的25%压缩强度在该范围内,从而既能够维持双面粘合带的强度,又能够发挥出优异的应力松弛性和耐冲击性。从进一步提高双面粘合带的强度、应力松弛性和耐冲击性的观点出发,上述基材的25%压缩强度的下限更优选为3kPa、上限更优选为50kPa,下限进一步优选为5kPa、上限进一步优选为40kPa。
需要说明的是,25%压缩强度可通过按照JIS K 6254进行测定来求出。
上述发泡体基材的剪切储能弹性模量没有特别限定,通过动态粘弹性装置进行测定并以23℃的基准温度所合成的主曲线中在频率1.0×10-4~1.0×10-5Hz区域内的剪切储能弹性模量的最大值优选为1.0×105Pa以下。上述频率区域是与对双面粘合带施加复原力、斥力时产生的低速下的剥离应力相对应的频率。如果上述频率区域中的剪切储能弹性模量的最大值为1.0×105Pa以下,则对双面粘合带施加复原力、斥力时的应力因上述发泡体基材而松弛,不易传递至粘合剂层,因此能够提高双面粘合带的应力松弛性和耐冲击性。
需要说明的是,剪切储能弹性模量可以使用动态粘弹性测定装置(例如IT计测公司制的DVA-200等)而将升温速度设为5℃/min并在-60℃~250℃的范围内进行测定。测定剪切储能弹性模量时,为了在测定中抑制试样的偏移而在上述基材的两侧涂布粘合剂来进行测定。这种粘合剂没有特别限定,以涂布于上述基材的两侧的粘合剂的厚度达到上述基材的厚度的15%以下的方式加以调整并进行测定。通过将粘合剂的厚度设为上述基材的厚度的15%以下,从而能够尽量排除粘合剂的影响地测定上述基材的剪切储能弹性模量。
上述发泡体基材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下限优选为0.2mm、上限优选为2.9mm。通过使上述发泡体基材的厚度在该范围内,从而能够使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的双面粘合带适合用于便携电子设备部件、车载用电子设备部件等的固定。从能够更适合用于上述部件等的固定的观点出发,上述发泡体基材的厚度的下限更优选为0.3mm、上限更优选为2.5mm。
上述第一粘合剂层与第二粘合剂层(以下也将两者一并简称为“粘合剂层”)可以为相同的组成,也可以为彼此不同的组成。上述粘合剂层没有特别限定,可列举出例如丙烯酸类粘合剂层、橡胶系粘合剂层、聚氨酯粘合剂层、硅酮系粘合剂层等。其中,从对于光、热、水分等较为稳定且能够粘接于各种被粘物(被粘物选择性低)的方面出发,优选为含有丙烯酸类共聚物的丙烯酸类粘合剂层。
构成上述丙烯酸类粘合剂层的丙烯酸类共聚物优选为将包含丙烯酸丁酯和丙烯酸2-乙基己酯的单体混合物进行共聚而得到的共聚物。上述丙烯酸丁酯在全部单体混合物中所占的含量的下限优选为40重量%、上限优选为80重量%。通过使上述丙烯酸丁酯的含量在该范围内,能够兼顾高粘合力与粘性。上述丙烯酸2-乙基己酯在全部单体混合物中所占的含量的下限优选为10重量%、上限优选为40重量%。通过使上述丙烯酸2-乙基己酯的含量在该范围内,从而能够发挥出高粘合力。
上述单体混合物可根据需要包含除丙烯酸丁酯和丙烯酸2-乙基己酯之外的可共聚的其它聚合性单体。作为上述可共聚的其它聚合性单体,可列举出例如烷基的碳数为1~3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烷基的碳数为13~18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官能性单体等。
作为上述烷基的碳数为1~3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可列举出例如(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正丙酯、(甲基)丙烯酸异丙酯等。作为上述烷基的碳数为13~18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可列举出例如甲基丙烯酸十三烷基酯、(甲基)丙烯酸硬脂酯等。作为上述官能性单体,可列举出例如(甲基)丙烯酸羟烷基酯、甘油二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异氰酸酯、(甲基)丙烯酸、衣康酸、马来酸酐、巴豆酸、马来酸、富马酸等。
为了将上述单体混合物共聚而得到上述丙烯酸类共聚物,使上述单体混合物在聚合引发剂的存在下发生自由基反应即可。作为使上述单体混合物发生自由基反应的方法、即聚合方法,可以使用现有公知的方法,可列举出例如溶液聚合(沸点聚合或定温聚合)、乳液聚合、悬浮聚合、本体聚合等。
上述丙烯酸类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Mw)的下限优选为40万、上限优选为150万。通过使上述丙烯酸类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在该范围内,从而能够发挥出高粘合力。上述重均分子量的下限更优选为50万、上限更优选为140万。
需要说明的是,重均分子量(Mw)是指基于GPC(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凝胶渗透色谱)的标准聚苯乙烯换算的重均分子量。
上述丙烯酸类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Mw)相对于数均分子量(Mn)之比(Mw/Mn)的上限优选为10.0。若Mw/Mn超过10.0,则有时低分子成分变多,上述丙烯酸类粘合剂层在高温下软化,主体强度下降,粘接强度降低。Mw/Mn的上限更优选为3.0。
上述粘合剂层可以含有增粘树脂。
作为上述增粘树脂,可列举出例如松香酯系树脂、氢化松香系树脂、萜烯系树脂、萜烯酚系树脂、香豆酮茚系树脂、脂环族饱和烃系树脂、C5系石油树脂、C9系石油树脂、C5-C9共聚系石油树脂等。这些增粘树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2种以上。
上述增粘树脂的含量没有特别限定,相对于成为上述粘合剂层的主成分的树脂(例如丙烯酸类共聚物)100重量份,下限优选为10重量份、上限优选为60重量份。若上述增粘树脂的含量小于10重量份,则有时上述粘合剂层的粘合力降低。若上述增粘树脂的含量超过60重量份,则有时上述粘合剂层变硬,粘合力或粘性降低。
上述粘合剂层优选通过添加交联剂而在构成上述粘合剂层的树脂(例如上述丙烯酸类共聚物、上述增粘树脂等)的主链间形成有交联结构。上述交联剂没有特别限定,可列举出例如异氰酸酯系交联剂、氮丙啶系交联剂、环氧系交联剂、金属螯合物型交联剂等。其中,优选为异氰酸酯系交联剂。通过向上述粘合剂层中添加异氰酸酯系交联剂,从而异氰酸酯系交联剂的异氰酸酯基与构成上述粘合剂层的树脂(例如上述丙烯酸类共聚物、上述增粘树脂等)中的醇性羟基发生反应,上述粘合剂层的交联变缓。因此,上述粘合剂层能够使间断性地施加的剥离应力分散,从而进一步提高双面粘合带的粘合力。
上述交联剂的添加量相对于成为上述粘合剂层的主成分的树脂(例如上述丙烯酸类共聚物)100重量份而优选为0.01~10重量份、更优选为0.1~7重量份。
上述粘合剂层可出于提高粘合力的目的而含有硅烷偶联剂。上述硅烷偶联剂没有特别限定,可列举出例如环氧硅烷类、丙烯酸类硅烷类、甲基丙烯酸类硅烷类、氨基硅烷类、异氰酸酯硅烷类等。
上述粘合剂层可出于赋予遮光性的目的而含有着色材料。上述着色材料没有特别限定,可列举出例如炭黑、苯胺黑、氧化钛等。其中,从较为廉价且化学上稳定的方面出发,优选为炭黑。
上述粘合剂层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单面的粘合剂层的厚度的下限优选为0.01mm、上限优选为0.1mm。通过使上述粘合剂层的厚度在该范围内,能够使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的双面粘合带适合用于便携电子设备部件、车载用电子设备部件等的固定。从能够更适合用于上述部件等的固定的观点出发,上述粘合剂层的厚度的下限更优选为0.015mm、上限更优选为0.09mm。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的双面粘合带在上述发泡体基材与第一粘合剂层之间、以及上述发泡体基材与第二粘合剂层之间分别具有第一树脂层和第二树脂层(以下也将两者一并简称为“树脂层”)。通过具有上述树脂层,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的双面粘合带尽管采用能够发挥出优异的应力松弛性和耐冲击性的上述发泡体基材,在剥离时上述发泡体基材也不会破损,能够不在被粘物上残留残渣地进行剥离,两个粘合面能够发挥出优异的再加工性。
上述树脂层的拉伸断裂点应力为4MPa以上。通过使用拉伸断裂点应力为4MPa以上的树脂层,能够发挥出优异的再加工性。从进一步提高再加工性的观点出发,上述树脂层的拉伸断裂点应力优选为5MPa以上、更优选为15MPa以上。上述树脂层的拉伸断裂点应力的上限没有特别限定,上限实质上为200MPa左右。
上述第一树脂层和第二树脂层中的至少一者的拉伸断裂点伸长率优选为200%以上。通过使用拉伸断裂点伸长率为200%以上的树脂层,能够发挥出更优异的再加工性。从进一步提高再加工性的观点出发,上述树脂层的拉伸断裂点伸长率优选为300%以上、更优选为450%以上。上述树脂层的拉伸断裂点伸长率的上限没有特别限定,上限实质上为1500%左右。
上述第一树脂层和第二树脂层中的至少一者的拉伸弹性模量优选为200MPa以下。通过将上述第一树脂层和第二树脂层中的至少一者设为拉伸弹性模量为200MPa以下的柔软的树脂层,从而确保双面粘合带整体的柔软性,容易将双面粘合带卷成卷状,处置性明显提高。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拉伸断裂点应力、拉伸断裂点伸长率和拉伸弹性模量是指树脂层的机械特性,可通过基于JIS K 7161的方法进行测定。
具体而言,例如,使用高分子计器公司制的冲裁刀“拉伸1号型哑铃状”等,将上述树脂层冲裁成哑铃状而制作出试验片。例如,使用岛津制作所制的“AUTOGRAPH AGS-X”等,以100mm/min的拉伸速度对所得试验片进行测定,并使试验片断裂。由试验片断裂时的每单位面积的断裂强度算出拉伸断裂应力。按照“(断裂时的夹具间距离/初期的夹具间距离)×100”,由试验片断裂时的伸长率算出拉伸断裂点伸长率。由形变为1~3%之间的拉伸强度的斜率算出拉伸弹性模量。
构成上述树脂层的树脂没有特别限定,可列举出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聚酯系树脂、丙烯酸系树脂、聚乙烯系树脂、聚丙烯系树脂、聚氯乙烯、环氧树脂、硅酮树脂、酚树脂、聚酰亚胺、聚酯、聚碳酸酯等。其中,从柔软性优异的方面出发,优选为丙烯酸系树脂、聚乙烯系树脂、聚丙烯系树脂、聚酯系树脂。在聚酯系树脂之中,优选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从进一步提高应力松弛性、耐冲击性和再加工性的观点出发,构成上述第一树脂层和第二树脂层中至少一者的树脂优选包含热塑性弹性体。
上述热塑性弹性体可以为苯乙烯系(共)聚合物、烯烃系(共)聚合物、氯乙烯系(共)聚合物、聚醚酯系三嵌段系(共)聚合物、聚酯系(共)聚合物、聚氨酯系(共)聚合物、酰胺系(共)聚合物或丙烯酸系(共)聚合物。其中,从能够发挥出作为弹性体的强度、伸长率、柔软性、自身粘合性,并且能够既发挥出优异的再加工性又进一步提高树脂层与发泡体基材的密合性的观点出发,上述热塑性弹性体优选为丙烯酸系(共)聚合物、苯乙烯系(共)聚合物或烯烃系(共)聚合物。进而,更优选为丙烯酸系(共)聚合物或苯乙烯系(共)聚合物,进一步优选为丙烯酸系(共)聚合物。
构成上述第一树脂层和第二树脂层中至少一者的树脂中的上述热塑性弹性体的比例优选为70重量%以上、更优选为80重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90重量%以上、特别优选为95重量%以上,可以为100重量%。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中,从进一步提高应力松弛性、耐冲击性和再加工性的观点出发,上述热塑性弹性体优选包含具有硬链段和软链段的嵌段共聚物,例如,上述热塑性弹性体为具有硬链段和软链段的嵌段共聚物。
在本发明的更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热塑性弹性体更优选包含具有硬链段和软链段的三嵌段共聚物。即,构成上述第一树脂层和第二树脂层中至少一者的树脂更优选包含具有硬链段和软链段的三嵌段共聚物、或者为具有硬链段和软链段的三嵌段共聚物。通过使用这种三嵌段共聚物,从而能够发挥出作为弹性体的强度、伸长率、柔软性、自身粘合性,能够既发挥出优异的再加工性又进一步提高树脂层与发泡体基材的密合性。
作为上述三嵌段共聚物,可列举出例如丙烯酸系三嵌段共聚物、苯乙烯系三嵌段共聚物、聚醚酯系三嵌段系共聚物、聚氨酯系共聚物、氯乙烯系共聚物、酰胺系共聚物等。
上述嵌段共聚物或上述三嵌段共聚物中的硬链段的比例优选为10重量%以上且70重量%以下、更优选为12重量%以上且65重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4重量%以上且60重量%以下、特别优选为55重量%以下。通过使上述硬链段的比例在该范围内,从而使得上述树脂层对于上述发泡体基材、尤其是包含聚氨酯发泡体或聚烯烃发泡体的发泡体基材的密合性提高。
其中,从上述树脂层对于上述发泡体基材、尤其是包含聚氨酯发泡体或聚烯烃发泡体的发泡体基材的密合性提高的观点出发,进一步优选硬链段的比例为10重量%以上且60重量%以下的丙烯酸系三嵌段共聚物。如果使用密合性优异的丙烯酸系三嵌段共聚物,则无需为了使上述树脂层与发泡体基材密合而使用粘接剂等,能够减薄所得双面粘合带的厚度。
进而,从进一步提高应力松弛性、耐冲击性和再加工性的观点出发,上述热塑性弹性体还优选包含三嵌段共聚物和二嵌段共聚物(包含三嵌段共聚物与二嵌段共聚物的混合物)。
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中,上述热塑性弹性体中的三嵌段共聚物的比例优选为70重量%以上、更优选为80重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90重量%以上、特别优选为95重量%以上,可以为100重量%。
作为构成上述丙烯酸系三嵌段共聚物的硬链段的成分,没有特别限定,可列举出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月桂酯、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三烷基酯等。
作为构成上述丙烯酸系三嵌段共聚物的软链段的成分,没有特别限定,可列举出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等。
其中,优选具有来自甲基丙烯酸甲酯的硬链段和来自丙烯酸正丁酯的软链段的丙烯酸系三嵌段共聚物。
在上述丙烯酸系三嵌段共聚物为具有来自甲基丙烯酸甲酯的硬链段和来自丙烯酸正丁酯的软链段的丙烯酸系三嵌段共聚物的情况下,该三嵌段共聚物中的来自甲基丙烯酸甲酯的硬链段的比例的下限优选为22重量%。此外,上限优选为50重量%。进而,上述来自甲基丙烯酸甲酯的硬链段的比例的下限更优选为24重量%、上限更优选为48重量%。若上述来自甲基丙烯酸甲酯的硬链段的比例在该范围内,则能够对上述发泡体基材发挥出特别优异的密合性,能够防止上述发泡体基材与树脂层之间发生浮起等。此外,能够发挥出优异的耐热性、耐热收缩性,例如,即使在以100~200℃进行10~30分钟左右的热处理的情况下,也不会熔融或产生褶皱。进而,在制成卷状体后想要展开时,也不会因粘连而无法展开。
在上述丙烯酸系三嵌段共聚物为具有来自甲基丙烯酸甲酯的硬链段和来自丙烯酸正丁酯的软链段的丙烯酸系三嵌段共聚物的情况下,该三嵌段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优选为3万以上。通过使上述三嵌段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为3万以上,从而能够对上述发泡体基材发挥出特别优异的密合性,且能够发挥出双面粘合带的再加工性。上述三嵌段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更优选为5万以上。上述三嵌段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的上限没有特别限定,若考虑到处置性等,则上限为20万左右。
上述树脂层可以经着色。通过将上述树脂层着色,能够对双面粘合带赋予遮光性。
将上述树脂层着色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列举出例如向构成上述树脂层的树脂中混入炭黑、氧化钛等粒子或微细气泡的方法;在上述树脂层的表面涂布墨液的方法等。
上述树脂层可根据需要含有紫外线吸收剂、抗氧化剂、有机填充剂、无机填充剂等现有公知的添加剂。此外,在构成上述第一树脂层和第二树脂层中至少一者的树脂包含热塑性弹性体的情况下,作为树脂而可以包含上述热塑性弹性体之外的树脂。
上述树脂层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下限优选为5μm、上限优选为100μm。通过使上述树脂层的厚度在该范围内,从而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的双面粘合带能够发挥出更优异的再加工性。从进一步提高再加工性的观点出发,上述树脂层的厚度的下限更优选为10μm、上限更优选为70μm。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的双面粘合带可根据需要而具有上述发泡体基材、上述粘合剂层和上述树脂层之外的其它层。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的双面粘合带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下限优选为0.3mm、上限优选为3mm。通过使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的双面粘合带的厚度在该范围内,从而能够防止双面粘合带不耐受复原力、斥力而发生剥离,并且既能够实现充分的粘接、固定又表现出优异的再加工性。从抑制双面胶带的剥离以及进一步提高再加工性的观点出发,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的双面粘合带的厚度的下限更优选为0.4mm、上限更优选为2.8mm。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的双面粘合带的制造方法,可列举出例如以下那样的方法。首先,制造上述发泡体基材与第一树脂层的层叠体,并将第二树脂层层叠于该层叠体,形成包含第一树脂层/发泡体基材/第二树脂层的层叠体。
此处,为了使树脂层与发泡体基材进行层叠,优选树脂层具有自身粘合性(粘性)。此外,通过利用已加热的层压机将树脂层与发泡体基材进行压接,从而还能够提高密合性。此外,通过在使基材原料发泡而得到发泡体基材的工序时插入树脂层,从而能够使密合性进一步提高。此外,通过对用作树脂层的树脂片的表面或发泡体基材实施表面处理(例如等离子体处理、电晕处理等),也能够使树脂层与发泡体基材的密合性提高。进而,在树脂层不具备自身粘合性的情况下,也可以在发泡体基材与树脂层之间设置粘合剂层而使其层叠。通过利用成为反应位点的羟基、酸基对树脂层的聚合物链进行修饰,从而也能够使树脂层与发泡体基材的密合性提高。
接着,制备形成上述粘合剂层的粘合剂溶液,将该粘合剂溶液涂布于脱模膜的脱模处理面,并将溶液中的溶剂完全干燥去除而形成第一粘合剂层。将该第一粘合剂层以第一粘合剂层面向第一树脂层侧的状态重叠于上述包含第一树脂层/发泡体基材/第二树脂层的层叠体的第一树脂层侧的表面。另一方面,准备与上述脱模膜不同的脱模膜,在该脱模膜的脱模处理面涂布粘合剂溶液,并将溶液中的溶剂完全干燥去除,从而制作出在脱模膜的表面形成有第二粘合剂层的层叠膜。将所得层叠膜以第二粘合剂层面向第二树脂层侧的状态重叠于上述包含第一树脂层/发泡体基材/第二树脂层的层叠体的第二树脂层侧的表面,从而得到包含第一粘合剂层/第一树脂层/发泡体基材/第二树脂层/第二粘合剂层的层叠体。然后,通过利用橡胶辊等对所得的层叠体进行加压,从而能够得到具有第一粘合剂层/第一树脂层/发泡体基材/第二树脂层/第二粘合剂层并且两个粘合剂层的表面被脱模膜所覆盖的双面粘合带。此外,在卷成卷时,剥掉与第二粘合剂层接触的脱模膜,将第二粘合剂层卷绕在内侧。此时,与第一粘合剂层接触的脱模膜需要经双面脱模处理。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的双面粘合带的用途没有特别限定,可以用于例如便携电子设备部件、车载用电子设备部件等的固定。这些用途中的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的双面粘合带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定,可列举出长方形、框缘状、圆形、椭圆形、甜甜圈型等。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的双面粘合带在施加了复原力、斥力之类低速下的剥离应力的状态下的粘接可靠性优异,因此,优选贴附于高低差、角、非平面部等或者在使部件变形的状态下用于固定。另一方面,因再加工性优异而也可适用于临时固定的用途。进而,即使在因某种原因而想要在贴合后进行剥离的情况下,在剥离时发泡体基材也不会破损而导致被粘物上留有残渣。
作为可使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的双面粘合带的物品,可列举出例如TV、监测器、便携电子设备等所使用的平板显示器、便携电子设备的照相机模块、便携电子设备的内部部件、车辆用内饰、家电(例如TV、空调、冰箱等)的内饰外饰等。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的双面粘合带的被粘物,可列举出例如便携电子设备的侧面面板、背面面板、各种标牌、装饰膜、装潢膜等。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具有优异的应力松弛性和耐冲击性并且两个粘合面的再加工性优异的双面粘合带。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的双面粘合带的一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列举出实施例来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方式,但本发明并不仅限定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1)
(1)第一树脂层的准备
作为第一树脂层,准备厚度50μ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片(东丽公司制、X30)。利用按照JIS K7161的方法进行测定,其结果,该PET片的拉伸断裂点应力为180MPa、拉伸断裂点伸长率为138%、拉伸弹性模量为4360MPa。
(2)聚氨酯(PU)发泡体基材的制造
向多元醇(聚醚多元醇、重均分子量为6000、羟基数量为3、羟值为48mgKOH/g)100重量份中添加胺催化剂(DABCO LV33、Sankyo Air Products公司制)0.7重量份、整泡剂(SZ5740M、东丽道康宁公司制)1重量份,并进行搅拌。将多异氰酸酯(COSMONATE TM-20、三井化学公司制)以异氰酸酯指数达到80的方式进行调整并投入到其中。其后,以达到0.2g/cm3的方式与氮气进行混合搅拌,得到混入有微细气泡的溶液。使用涂抹器将该溶液在作为第一树脂层的厚度50μ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片(东丽公司制、X30)上涂布成规定的厚度,使发泡体原料发生反应,得到包含厚度450μm的聚氨酯(PU)发泡体基材和第一树脂层的层叠体。
按照JISK-6767并使用电子比重计(MIRAGE公司制、“ED120T”),对所得的PU发泡体基材的密度进行测定,其结果为0.3g/cm3。进而,通过按照JIS K 6254对所得的PU发泡体基材的25%压缩强度进行测定而求出的结果为15kPa。
(3)第二树脂层的准备
作为第二树脂层,准备厚度50μm的包含丙烯酸系三嵌段共聚物a(ACRYL TPE-a)的片(可乐丽公司制、LA2250)。
该ACRYL TPE-a中,来自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的硬链段的比例为30重量%、来自聚丙烯酸丁酯树脂的软链段的比例为70重量%、重均分子量为59000。
通过按照JIS K7161的方法进行测定,其结果,该包含ACRYL TPE-a的片的拉伸断裂点应力为8.0MPa、拉伸断裂点伸长率为493%、拉伸弹性模量为10.1MPa。
(4)粘合剂溶液的制备
向具备温度计、搅拌机、冷凝管的反应器中投入乙酸乙酯52重量份,进行氮气置换后,将反应器加热而开始回流。自乙酸乙酯沸腾起30分钟后投入作为聚合引发剂的偶氮双异丁腈0.08重量份。耗费1小时30分钟向其中均等且缓缓地滴加包含丙烯酸丁酯70重量份、丙烯酸2-乙基己酯27重量份、丙烯酸3重量份、丙烯酸2-羟基乙酯0.2重量份的单体混合物并使其反应。在滴加结束30分钟后添加偶氮双异丁腈0.1重量份,进而使其聚合反应5小时,一边向反应器内添加乙酸乙酯来进行稀释,一边冷却,由此得到固体成分为40重量%的丙烯酸类共聚物的溶液。
针对所得的丙烯酸类共聚物,作为柱子而使用Water公司制的“2690 SeparationsModel”,并利用GPC法测定重均分子量,其结果为71万。重均分子量(Mw)相对于数均分子量(Mn)之比(Mw/Mn)为5.5。
相对于所得的丙烯酸类共聚物的固体成分100重量份,添加软化点为150℃的聚合松香酯15重量份、软化点为145℃的萜烯酚10重量份、软化点为70℃的松香酯10重量份。进而,添加乙酸乙酯(不二化学药品公司制)30重量份、异氰酸酯系交联剂(日本聚氨酯公司制商品名“CORONATE L45”)3.0重量份并搅拌,从而得到粘合剂溶液。
(5)双面粘合带的制造
在所得的包含PU发泡体基材和第一树脂层的层叠体的PU发泡体基材侧层叠作为第二树脂层的包含丙烯酸系三嵌段共聚物a的片,以80℃进行热层压,形成包含第一树脂层/发泡体基材/第二树脂层的层叠体。
将上述粘合剂溶液涂布于厚度100μm的实施了脱模处理且包含聚乙烯(PE)/优质纸/聚乙烯(PE)的脱模衬垫的脱模处理面,以100℃使其干燥5分钟,由此形成厚度50μm的第一粘合剂层。
另一方面,将上述粘合剂溶液涂布于厚度100μm的实施了脱模处理且包含聚乙烯(PE)/优质纸/聚乙烯(PE)的脱模衬垫的脱模处理面,以100℃使其干燥5分钟,由此形成厚度50μm的第二粘合剂层。
将形成有第二粘合剂层的脱模衬垫以第二粘合剂层面向第二树脂层侧的状态重叠于上述包含第一树脂层/发泡体基材/第二树脂层的层叠体的第二树脂层侧的表面,得到包含第一粘合剂层/第一树脂层/发泡体基材/第二树脂层/第二粘合剂层的层叠体。然后,通过利用橡胶辊对所得的层叠体进行加压,从而得到具有第一粘合剂层/第一树脂层/发泡体基材/第二树脂层/第二粘合剂层、并且各粘合剂层的表面被脱模衬垫所覆盖的双面粘合带。
(实施例2)
作为第二树脂层,使用厚度50μm的包含丙烯酸系三嵌段共聚物b(ACRYL TPE-b)的片(可乐丽公司制、LA2140e),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制造双面粘合带。
该ACRYL TPE-b的来自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的硬链段的比例为21重量%、来自聚丙烯酸丁酯树脂的软链段的比例为79重量%、重均分子量为73000。
通过按照JIS K 7161的方法进行测定,其结果,该包含ACRYL TPE-b的片的拉伸断裂点应力为5.0MPa、拉伸断裂点伸长率为602%、拉伸弹性模量为1.0MPa。
(实施例3)
作为第二树脂层,使用厚度50μm的包含丙烯酸系三嵌段共聚物c(ACRYL TPE-c)的片(可乐丽公司制、LA2330),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制造双面粘合带。
该ACRYL TPE-c的来自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的硬链段的比例为23重量%、来自聚丙烯酸丁酯树脂的软链段的比例为77重量%、重均分子量为112000。
通过按照JIS K 7161的方法进行测定,其结果,该包含ACRYL TPE-c的片的拉伸断裂点应力为4.6MPa、拉伸断裂点伸长率为550%、拉伸弹性模量为0.6MPa。
(实施例4)
作为第二树脂层,使用厚度50μm的包含丙烯酸系三嵌段共聚物d(ACRYL TPE-d)的片(可乐丽公司制、LA4285),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制造双面粘合带。
该ACRYL TPE-d的来自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的硬链段的比例为55重量%、来自聚丙烯酸丁酯树脂的软链段的比例为45重量%、重均分子量为60000。
通过按照JIS K 7161的方法进行测定,其结果,该包含ACRYL TPE-d的片的拉伸断裂点应力为18.1MPa、拉伸断裂点伸长率为232%、拉伸弹性模量为275.1MPa。
(实施例5)
作为第二树脂层,使用厚度50μm的包含丙烯酸系三嵌段共聚物e(ACRYL TPE-e)的片(可乐丽公司制、LA2270),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制造双面粘合带。
该ACRYL TPE-e的来自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的硬链段的比例为40重量%、来自聚丙烯酸丁酯树脂的软链段的比例为60重量%、重均分子量为60000。
通过按照JIS K 7161的方法进行测定,其结果,该包含ACRYL TPE-e的片的拉伸断裂点应力为11.4MPa、拉伸断裂点伸长率为434%、拉伸弹性模量为51.8MPa。
(实施例6)
作为第二树脂层,使用厚度50μm的包含丙烯酸系三嵌段共聚物e(ACRYL TPE-e)(可乐丽公司制、LA2270)与丙烯酸系二嵌段共聚物f(ACRYL TPE-f)(可乐丽公司制、LA1114)的重量比为85/15这一比例的片,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制造双面粘合带。
该ACRYL TPE-e的来自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的硬链段的比例为40重量%、来自聚丙烯酸丁酯树脂的软链段的比例为60重量%、重均分子量为60000。
通过按照JIS K 7161的方法进行测定,其结果,该包含ACRYL TPE-e和ACRYL TPE-f的片的拉伸断裂点应力为4.3MPa、拉伸断裂点伸长率为660%、拉伸弹性模量为0.8MPa。
(实施例7)
作为第二树脂层,使用厚度50μm的包含苯乙烯/丙烯酸系三嵌段共聚物(苯乙烯/ACRYL TPE)的片,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制造双面粘合带。
该苯乙烯/ACRYL TPE的来自聚苯乙烯树脂的硬链段的比例为17重量%、来自聚丙烯酸丁酯树脂的软链段的比例为83重量%、重均分子量为240000。
通过按照JIS K 7161的方法进行测定,其结果,该包含苯乙烯/ACRYL TPE的片的拉伸断裂点应力为7.6MPa、拉伸断裂点伸长率为650%、拉伸弹性模量为1.9MPa。
(实施例8)
作为第二树脂层,使用厚度501μm的包含苯乙烯系三嵌段共聚物a(STYLENE TPE-a)的片(日本ZEON公司制、#3620),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制造双面粘合带。
该STYLENE TPE-a的来自苯乙烯的硬链段的比例为14重量%、来自异戊二烯的软链段的比例为86重量%。此外,以GPC面积比计包含12%的相同组成的二嵌段成分。
通过按照JIS K 7161的方法进行测定,其结果,该包含STYLENE TPE-a的片的拉伸断裂点应力为24.0MPa、拉伸断裂点伸长率为1200%、拉伸弹性模量为40.0MPa。
(实施例9)
作为第二树脂层,使用厚度50μm的包含苯乙烯系三嵌段共聚物b(STYLENE TPE-b)的片(日本ZEON公司制、#3421),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制造双面粘合带。
该STYLENE TPE-b的来自苯乙烯的硬链段的比例为14重量%、来自异戊二烯的软链段的比例为86重量%。此外,以GPC面积比计包含26%的相同组成的二嵌段成分。
通过按照JIS K 7161的方法进行测定,其结果,该包含STYLENE TPE-b的片的拉伸断裂点应力为19.0MPa、拉伸断裂点伸长率为1300%、拉伸弹性模量为38.0MPa。
(实施例10)
作为第二树脂层,使用厚度50μm的包含聚醚酯系嵌段共聚物a(POLYETHERESTERTPE-a)的片(东丽杜邦公司制、#5557),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制造双面粘合带。
该POLYETHERESTER TPE-a具有来自PBT的硬链段和来自聚醚的软链段。
通过按照JIS K 7161的方法进行测定,其结果,该包含POLYETHERESTER TPE-a的片的拉伸断裂点应力为31.4MPa、拉伸断裂点伸长率为390%、拉伸弹性模量为137.0MPa。
(实施例11)
作为第二树脂层,使用厚度50μm的包含聚醚酯系嵌段共聚物b(POLYETHERESTERTPE-b)的片(东丽杜邦公司制、#7247),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制造双面粘合带。
该POLYETHERESTER TPE-b具有来自PBT的硬链段和来自聚醚的软链段。
通过按照JIS K 7161的方法进行测定,其结果,该包含POLYETHERESTER TPE-b的片的拉伸断裂点应力为36.3MPa、拉伸断裂点伸长率为260%、拉伸弹性模量为422.0MPa。
(实施例12)
作为第二树脂层,使用厚度60μm的包含聚氨酯系嵌段共聚物(URETANE TPE)的片(BASF公司制、1198ATR),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制造双面粘合带。
通过按照JIS K 7161的方法进行测定,其结果,该包含URETANE TPE的片的拉伸断裂点应力为57.1MPa、拉伸断裂点伸长率为406%、拉伸弹性模量为108.0MPa。
(实施例13)
作为第二树脂层,使用厚度60μm的包含双轴拉伸聚丙烯(OPP)的片(东洋纺公司制、#60),在第二树脂层与发泡体基材的层叠中借助粘合剂层而使其层叠,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制造双面粘合带。
通过按照JIS K 7161的方法进行测定,其结果,该OPP片的拉伸断裂点应力为140.0MPa、拉伸断裂点伸长率为210%、拉伸弹性模量为2100.0MPa。
(实施例14)
作为第二树脂层,使用厚度25μm的包含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片(东洋纺公司制、#25),在第二树脂层与发泡体基材的层叠中借助粘合剂层而使其层叠,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制造双面粘合带。
通过按照JIS K 7161的方法进行测定,其结果,该PET片的拉伸断裂点应力为177.0MPa、拉伸断裂点伸长率为132%、拉伸弹性模量为2376.0MPa。
(比较例1)
作为第二树脂层,使用厚度50μm的纸浆无纺布片(立东商会公司制、SPC),在第二树脂层与发泡体基材的层叠中借助粘合剂层而使其层叠,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制造双面粘合带。
通过按照JIS K 7161的方法进行测定,其结果,该纸浆无纺布片的拉伸断裂点应力为3.7MPa、拉伸断裂点伸长率为102%、拉伸弹性模量为160.0MPa。
(比较例2)
作为第二树脂层,使用厚度50μm的丙烯酸类粘合剂,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制造双面粘合带。
通过按照JIS K 7161的方法进行测定,其结果,该包含丙烯酸类粘合剂的层的拉伸断裂点应力为0.5MPa、拉伸断裂点伸长率为825%、拉伸弹性模量为0.2MPa。
需要说明的是,丙烯酸类粘合剂利用下述方法来制作。
向具备温度计、搅拌机、冷凝管的反应器中投入乙酸乙酯52重量份,进行氮气置换后,将反应器加热而开始回流。自乙酸乙酯沸腾起30分钟后投入作为聚合引发剂的偶氮双异丁腈0.08重量份。耗费1小时30分钟向其中均等且缓缓地滴加单体混合物(丙烯酸丁酯(BA)60重量份、丙烯酸2-乙基己酯(2EHA)36.9重量份、丙烯酸(AAc)3重量份和丙烯酸2-羟基乙酯(2HEA)0.1重量份)并使其反应。在滴加结束30分钟后添加偶氮双异丁腈0.1重量份,进而使其聚合反应5小时,一边向反应器内添加乙酸乙酯来进行稀释一边冷却,由此得到含有丙烯酸类共聚物的溶液。
相对于所得的含有丙烯酸类共聚物的溶液的不挥发成分100重量份,添加乙酸乙酯并搅拌,并添加合计为30重量份的增粘树脂(氢化松香系树脂10份、松香酯系树脂10份、萜烯酚树脂10份)并搅拌,得到不挥发成分为30重量%的粘合剂。
(比较例3)
作为第二树脂层,使用厚度50μm的包含丙烯酸系二嵌段共聚物f(ACRYL TPE-f)(可乐丽公司制、LA1114)的片,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制造双面粘合带。
通过按照JIS K 7161的方法进行测定,其结果,该包含ACRYL TPE-f的片的拉伸断裂点应力为1.2MPa、拉伸断裂点伸长率为990%、拉伸弹性模量为0.3MPa。
(评价)
针对实施例、比较例中得到的双面粘合带进行以下的评价。将结果示于表1。
(1)柔软性的评价
将所得的双面粘合带(脱模衬垫/第一粘合剂层/第一树脂层/发泡体基材/第二树脂层/第二粘合剂层)以第二粘合剂层侧成为内侧的方式卷绕于直径3英寸的纸芯,得到卷状体。
通过目视观察所得的卷状体的侧面和表层。进而,从卷状体抽出双面粘合带后,通过目视从第二粘合剂层侧进行观察,并按照下述基准进行评价。
○:所确认的所有部位未观察到褶皱、折叠。
△:所确认的一部分部位观察到褶皱、折叠。
×:所确认的所有部位观察到褶皱、折叠。
(2)再加工性的评价
将所得的双面粘合带分别切成宽度5mm×长度100mm和宽度10mm×长度100mm的大小,制备5mm宽的样品和10mm宽的样品。
剥掉所得的各样品的第一粘合剂层侧的脱模衬垫,将第一粘合剂层侧贴合于厚度2mm的玻璃板(宽度50mm、长度125mm),使2kg的橡胶辊以300mm/分钟的速度在双面粘合带上往返一次,然后在23℃、相对湿度50%的环境下放置24小时。接着,将发泡体基材的层间撕开,从双面粘合带去除第二粘合剂层和第二树脂层、以及发泡体基材的一部分,然后将双面粘合带的剩余部分沿着自水平方向起偏离30°的角度方向以300mm/分钟的速度进行拉伸,从玻璃板剥离双面粘合带的剩余部分。针对第一粘合剂层侧的再加工性,按照下述基准进行评价。针对第二粘合剂层侧,也进行同样的评价。
○:能够去除双面粘合带的剩余部分。
△:在剥离过程中,虽然双面粘合带的一部分发生断裂,但能够去除。
×:无法去除双面粘合带的剩余部分。
[表1]
Figure BDA0002078401830000221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具有优异的应力松弛性和耐冲击性、并且两个粘合面的再加工性优异的双面粘合带。
符号说明
1 双面粘合带
2 发泡体基材
31 第一粘合剂层
32 第二粘合剂层
41 第一树脂层
42 第二树脂层

Claims (12)

1.一种双面粘合带,其特征在于,其为具有发泡体基材且在所述发泡体基材的两面分别具有第一粘合剂层和第二粘合剂层的双面粘合带,其中,
在所述发泡体基材与所述第一粘合剂层之间、以及所述发泡体基材与所述第二粘合剂层之间,分别具有拉伸断裂点应力为4MPa以上的第一树脂层和第二树脂层,
所述第二树脂层包含热塑性弹性体,
所述热塑性弹性体包含具有硬链段和软链段的三嵌段共聚物,
三嵌段共聚物中的硬链段的比例为10重量%以上且70重量%以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粘合带,其特征在于,第二树脂层的拉伸断裂点伸长率为300%以上,且拉伸弹性模量为200MPa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粘合带,其特征在于,第二树脂层的拉伸断裂点应力为4.6MPa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粘合带,其特征在于,第二树脂层的拉伸断裂点应力为200MPa以下,拉伸断裂点伸长率为1500%以下,拉伸弹性模量为0.6MPa以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粘合带,其特征在于,三嵌段共聚物为丙烯酸系三嵌段共聚物,所述丙烯酸系三嵌段共聚物具有来自甲基丙烯酸甲酯的硬链段和来自丙烯酸正丁酯的软链段,所述丙烯酸系三嵌段共聚物中的所述来自甲基丙烯酸甲酯的硬链段的比例为50重量%以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面粘合带,其特征在于,丙烯酸系三嵌段共聚物中的所述来自甲基丙烯酸甲酯的硬链段的比例为22重量%以上,且所述丙烯酸系三嵌段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为3万以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粘合带,其特征在于,热塑性弹性体中的三嵌段共聚物的比例为70重量%以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粘合带,其特征在于,热塑性弹性体包含三嵌段共聚物和二嵌段共聚物。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粘合带,其特征在于,热塑性弹性体包含丙烯酸系共聚物。
10.根据权利要求1、2、3、4、5、6、7、8或9所述的双面粘合带,其特征在于,第一树脂层包含聚酯系树脂。
11.根据权利要求1、2、3、4、5、6、7、8或9所述的双面粘合带,其特征在于,发泡体基材包含聚氨酯发泡体或聚烯烃发泡体。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双面粘合带,其特征在于,发泡体基材包含聚氨酯发泡体。
CN201880004706.1A 2017-03-29 2018-03-27 双面粘合带 Active CN11002343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66007 2017-03-29
JP2017066007 2017-03-29
PCT/JP2018/012468 WO2018181336A1 (ja) 2017-03-29 2018-03-27 両面粘着テープ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23439A CN110023439A (zh) 2019-07-16
CN110023439B true CN110023439B (zh) 2022-05-24

Family

ID=636761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04706.1A Active CN110023439B (zh) 2017-03-29 2018-03-27 双面粘合带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7036715B2 (zh)
KR (1) KR102561378B1 (zh)
CN (1) CN110023439B (zh)
TW (1) TWI802564B (zh)
WO (1) WO201818133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01795B (zh) * 2018-09-21 2023-06-06 积水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双面粘合带
JP7431590B2 (ja) * 2019-02-15 2024-02-15 積水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粘着テープ及び表示部材の固定・接合方法
KR20220104105A (ko) * 2019-11-26 2022-07-26 세키스이가가쿠 고교가부시키가이샤 양면 점착 테이프
JP2021109928A (ja) * 2020-01-10 2021-08-02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粘着テープ
WO2021187368A1 (ja) * 2020-03-17 2021-09-23 積水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両面粘着テープ
KR20210147758A (ko) * 2020-05-29 2021-12-07 쓰리엠 이노베이티브 프로퍼티즈 캄파니 양면 접착 테이프
CN113444466B (zh) * 2021-05-17 2022-09-02 江阴通利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返工双面泡棉胶带、返工方法和制备方法
JP7355096B2 (ja) * 2021-10-05 2023-10-03 Dic株式会社 粘着テープ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該粘着テープを用いた物品及びその解体方法
CN115466577A (zh) * 2021-10-28 2022-12-13 苏州寅利宝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遮光胶带及应用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115375A (en) * 1980-02-15 1981-09-10 Nitto Electric Ind Co Ltd Rubber foam adhesive tape
JPH01202433A (ja) * 1987-12-05 1989-08-15 Lohmann Gmbh & Co Kg ポリマーコート発泡体及びその製造法
JP2005001261A (ja) * 2003-06-12 2005-01-06 Toyo Tire & Rubber Co Ltd 粘着性硬質ポリウレタンフォーム
CN101636460A (zh) * 2006-12-27 2010-01-27 思卡帕胶带北美公司 双面丙烯酸类胶带及其应用
CN102099433A (zh) * 2008-05-30 2011-06-15 3M创新有限公司 具有多个增粘剂的粘合剂组合物
CN102863920A (zh) * 2011-07-07 2013-01-09 3M创新有限公司 一种低伸长率双面粘合胶带
JP2015120774A (ja) * 2013-12-20 2015-07-02 Dic株式会社 両面粘着テープ
JP2016008290A (ja) * 2014-06-26 2016-01-18 Dic株式会社 両面粘着テープ及び物品
WO2016137793A1 (en) * 2015-02-27 2016-09-01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Double coated tape
CN106471276A (zh) * 2014-12-10 2017-03-01 积水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冲击吸收片、冲击吸收粘合片、前面板、背面板及背光单元固定用冲击吸收双面粘合片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1200A (ja) * 1993-06-29 1995-01-13 Sekisui Chem Co Ltd 粘着テープ
JP2009242541A (ja) 2008-03-31 2009-10-22 Sekisui Chem Co Ltd 衝撃吸収テープ
JP5249625B2 (ja) 2008-04-15 2013-07-31 積水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前板用粘着シート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115375A (en) * 1980-02-15 1981-09-10 Nitto Electric Ind Co Ltd Rubber foam adhesive tape
JPH01202433A (ja) * 1987-12-05 1989-08-15 Lohmann Gmbh & Co Kg ポリマーコート発泡体及びその製造法
JP2005001261A (ja) * 2003-06-12 2005-01-06 Toyo Tire & Rubber Co Ltd 粘着性硬質ポリウレタンフォーム
CN101636460A (zh) * 2006-12-27 2010-01-27 思卡帕胶带北美公司 双面丙烯酸类胶带及其应用
CN102099433A (zh) * 2008-05-30 2011-06-15 3M创新有限公司 具有多个增粘剂的粘合剂组合物
CN102863920A (zh) * 2011-07-07 2013-01-09 3M创新有限公司 一种低伸长率双面粘合胶带
JP2015120774A (ja) * 2013-12-20 2015-07-02 Dic株式会社 両面粘着テープ
JP2016008290A (ja) * 2014-06-26 2016-01-18 Dic株式会社 両面粘着テープ及び物品
CN106471276A (zh) * 2014-12-10 2017-03-01 积水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冲击吸收片、冲击吸收粘合片、前面板、背面板及背光单元固定用冲击吸收双面粘合片
WO2016137793A1 (en) * 2015-02-27 2016-09-01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Double coated tape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高导热双面压敏胶带的制备与性能研究;曾金栋;《粘接》;20170110(第01期);第047-051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2561378B1 (ko) 2023-07-28
KR20190128620A (ko) 2019-11-18
CN110023439A (zh) 2019-07-16
WO2018181336A1 (ja) 2018-10-04
TWI802564B (zh) 2023-05-21
TW201840771A (zh) 2018-11-16
JPWO2018181336A1 (ja) 2020-03-05
JP7036715B2 (ja) 2022-03-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23439B (zh) 双面粘合带
KR102309944B1 (ko) 휴대형 전자 기기용 점착 시트
CN106471276B (zh) 冲击吸收片、冲击吸收粘合片、前面板、背面板及背光单元固定用冲击吸收双面粘合片
TWI468485B (zh) 黏膠帶
KR101653986B1 (ko) 점착 테이프
JP5370796B1 (ja) 粘着テープ
KR101653984B1 (ko) 점착 테이프
CN107109148B (zh) 具有发泡树脂基材的粘着带及其制造方法
EP1824940B1 (en) Adhesive composition
CN105829473B (zh) 双面粘合带及电子设备
TWI602898B (zh) Double-sided adhesive tape
JP7323360B2 (ja) 両面粘着テープ
KR20160011614A (ko) 양면 점착 테이프
JP6314341B2 (ja) 両面粘着テープ及び物品
TW201922997A (zh) 具經部分發泡過的自黏性黏著劑之壓敏膠條
CN112601795B (zh) 双面粘合带
JP2015098554A (ja) 防水テープ
CN113302250A (zh) 粘合带
CN110662812A (zh) 粘着片及电子设备
WO2021187368A1 (ja) 両面粘着テー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