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35117A - 轮胎 - Google Patents

轮胎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835117A
CN109835117A CN201811214141.8A CN201811214141A CN109835117A CN 109835117 A CN109835117 A CN 109835117A CN 201811214141 A CN201811214141 A CN 201811214141A CN 109835117 A CN109835117 A CN 1098351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vex ridge
tire
drafting department
interrupts
patter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21414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835117B (zh
Inventor
若杉将史
今井大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8351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351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8351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3511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3/00Tyre sidewalls; Protecting, decorating, marking, or the like, thereof
    • B60C13/001Decorating, marking or the lik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3/00Tyre sidewalls; Protecting, decorating, marking, or the like, thereof
    • B60C13/02Arrangement of grooves or rib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发挥空气滞留的抑制与凹陷凸起的隐匿效果并且对梳齿图案赋予变化而提高外观设计性。装饰带(3)具备由包括非中断凸脊(4A)与中断凸脊(4B)的凸脊(4)构成的梳齿区域(5)。梳齿区域(5)具备多个凸脊中断图案部(6)相对于轮胎周向倾斜地排列的中断图案(7)。各凸脊中断图案部(6)由在轮胎周向上相邻的中断凸脊(4B)的中断部(10)形成。在轮胎周向上相邻的凸脊中断图案部(6、6)之间,配置有非中断凸脊(4A)。

Description

轮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胎侧部的表面设置了具有由凸脊构成的梳齿区域的装饰带的轮胎。
背景技术
已知在对轮胎进行硫化成型时,在硫化模与轮胎之间发生空气滞留,从而在轮胎的表面、特别是胎侧部的表面,产生作为伤痕、凹陷的所谓胎侧缺胶(bareness)。另外,在轮胎中,还已知由于胎体帘布的搭接等原因,而在胎侧部的表面产生沿径向延伸的带状的凹凸即所谓凹陷凸起。
因此,以往,在胎侧部的表面形成梳齿图案的装饰带,该梳齿图案通过使沿径向延伸的多个凸脊在轮胎周向上并列而成。在该轮胎中,设置于硫化模的凸脊形成用的条形槽作为排气槽发挥功能。由此,抑制空气滞留的产生,抑制胎侧缺胶。此外,对于梳齿图案而言,根据看法既能够呈现凹又能够呈现凸,因此能够使凹陷凸起不显眼。
而近年来,为了提高轮胎的外观设计性,对图案赋予变化而使装饰带显眼的市场需求日益增长。但是,在梳齿图案中,由于要具有排气功能,凸脊的朝向在径向(或者相对于径向以恒定角度倾斜)上受到制约。因此,导致图案变得单调,难以充分应对上述的市场需求。
此外,在下述的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如下轮胎:其设置有梳齿图案的装饰带,上述梳齿图案使用了在凸脊的整个长度范围以直线延伸的第1凸脊、和在直线的中途形成变形部分的第2凸脊。但是,在对图案赋予变化而提高外观设计性方面,存在改善的余地。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33983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发挥空气滞留的抑制、和凹陷凸起的隐匿效果,并且对梳齿图案赋予变化而提高轮胎的外观设计性的轮胎。
本发明的轮胎在胎侧部的表面具有沿轮胎周向以带状延伸的装饰带,
上述装饰带具备沿轮胎周向并排凸脊而成的梳齿区域,上述凸脊包括沿轮胎径向连续地延伸的非中断凸脊、以及在中途部分具有中断部的中断凸脊,
上述梳齿区域具备由多个凸脊中断图案部构成的中断图案,上述凸脊中断图案部相对于轮胎周向从轮胎径向内侧朝向外侧倾斜地排列,
各上述凸脊中断图案部由在轮胎周向上相邻的上述中断凸脊的各中断部形成,并且
对于上述中断图案而言,在轮胎周向上相邻的凸脊中断图案部之间,配置有上述非中断凸脊。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上述轮胎中,优选对于各上述凸脊中断图案部而言,形成该凸脊中断图案部的上述中断部各自的轮胎径向外端彼此在周向线上一致。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上述轮胎中,优选对于各上述凸脊中断图案部而言,形成该凸脊中断图案部的上述中断部各自的轮胎径向内端部彼此在周向线上一致。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上述轮胎中,优选对于各上述凸脊中断图案部而言,形成该凸脊中断图案部的上述中断部各自的轮胎径向外端彼此在周向线上一致,并且轮胎径向内端部彼此在周向线上一致,由此形成平行四边形形状。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上述轮胎中,优选对于上述中断图案而言,越是靠径向外侧的中断图案部,形成该中断图案的上述凸脊中断图案部的轮胎周向的横宽Wx与轮胎径向的纵宽Wy之比Wx/Wy越大。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上述轮胎中,优选配置在轮胎周向上相邻的上述凸脊中断图案部之间的上述非中断凸脊的个数为1个。
在本发明中,装饰带包括将多个凸脊沿轮胎周向并排而成的梳齿区域。因此,能够高效地发挥空气滞留的抑制与凹陷凸起的隐匿效果。
另外,梳齿区域具备由相对于轮胎周向倾斜地排列的多个凸脊中断图案部构成的中断图案。因此,能够对梳齿图案赋予变化。并且,由于光的反射在无凸脊的部分(凸脊中断图案部)和作为残留部的有凸脊的部分产生强弱,因此还能够对阴影带来大的变化。
另外,通过对凸脊中断图案部的排列赋予规则性,能够强调中断图案。
另外,各凸脊中断图案部由在轮胎周向上相邻的中断凸脊的各中断部形成。因此,能够将一个一个的凸脊中断图案部形成得更大。
另外,在中断图案中,在轮胎周向上相邻的凸脊中断图案部之间,配置有非中断凸脊。因此,各凸脊中断图案部的边界变得明确,从而能够实现中断图案的明确化。
而且,根据它们的协同效果,能够提高中断图案的可视性而使装饰带显眼,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凹陷凸起的隐匿效果,并且能够进一步提高外观设计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轮胎的一实施例的部分侧视图。
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梳齿区域中的中断图案之一的部分侧视图。
图3是将图2的Q部放大表示的凸脊中断图案部的立体图。
图4是示意性地表示格子状图案部的部分侧视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1...轮胎;2...胎侧部;2S...表面;3...装饰带;4...凸脊;4A...非中断凸脊;4B...中断凸脊;5...梳齿区域;6...凸脊中断图案部;7…中断图案;10...中断部;Ei...中断部的轮胎径向内端;Eo...中断部的轮胎径向外端;Xi...周向线;Xo...周向线;Y...轮胎径向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轮胎1在至少一方的胎侧部2的表面2S,具备沿轮胎周向以带状延伸的装饰带3。在本例中,示出了装饰带3呈现与轮胎同心的圆环状的情况。此外,在装饰带3的径向内侧,配置有例如表示轮胎尺寸、轮胎识别编号等轮胎信息(省略图示)的圆环状的信息空间12。
上述装饰带3包括梳齿区域5,该梳齿区域5具有沿轮胎周向并列多个凸脊4(图2所示)而成的梳齿图案。在本例中,示出了在装饰带3的大致整个区域形成有梳齿区域5的情况。
梳齿区域5至少包括由多个凸脊中断图案部6倾斜排列而成的中断图案7。在本例中,示出了梳齿区域5包括上述中断图案7、以及例如制造商名称、品牌名称等文字图案即第3图案9的情况。换言之,本例的梳齿区域5在梳齿图案内具备中断图案7和第3图案9。
在图2中示意性地示出了一个中断图案7。如图2所示,形成梳齿区域5的各凸脊4沿轮胎径向延伸。“沿轮胎径向延伸”这一表述包含相对于轮胎径向线Y以20°以下的角度θ倾斜的情况,在本例中,示出了凸脊4以例如5~15°的角度θ倾斜的情况。对于凸脊4的轮胎周向的配置间距P而言,优选为,在换算成绕轮胎轴心的中心角度的情况下处于0.2~0.5°的范围。
图3是将图2的Q部放大表示的凸脊中断图案部6的立体图。如图3所示,凸脊4作为从胎侧部2的表面2S以小高度隆起的小宽度的凸条体而形成。各凸脊4的剖面形状彼此相等,作为该剖面形状,优选采用顶角α例如为70°±20°的剖面呈等腰三角形的形状。根据需求,例如能够采用不等边三角形、或者切除了三角形的顶部而成的梯形等各种剖面形状。作为凸脊4的高度Ha,能够适当地采用现有的范围,在本例中示出了高度Ha为0.4±0.2mm的范围的情况。此外,在图1、2中,为了便于说明,作为凸脊4而仅描绘其顶部的稜线K。
凸脊4构成为包括沿轮胎径向连续地延伸的非中断凸脊4A、和在长度方向的中途部分具有中断部10的中断凸脊4B。
如图2所示,非中断凸脊4A从梳齿区域5的径向内缘5e1到径向外缘5e2连续地延伸。上述内缘5e1以及外缘5e2优选为由从胎侧部2的表面2S以小高度隆起的小宽度的周向肋11划分出。对于该周向肋11而言,从胎侧部2的表面2S起的高度Hb(省略图示)在凸脊4的上述高度Ha以上,特别优选为比高度Ha大例如0.2~0.4mm左右。
与此相对地,中断凸脊4B在长度方向的中途部分具有一个以上的中断部10,在本例中具有一个中断部10。中断凸脊4B还包括中断部10配置于长度方向的一端部或者另一端部的凸脊、即中断部10与上述内缘5e1或者外缘5e2相邻地配置的凸脊。
于是,各中断图案7通过多个凸脊中断图案部6相对于轮胎周向从轮胎径向内侧朝向外侧倾斜地排列而形成。此时,在轮胎周向上相邻的凸脊中断图案部6、6之间,配置有至少1个非中断凸脊4A。
这样,通过对凸脊中断图案部6的排列赋予规则性,从而能够强调中断图案7,并且提高可视性、外观设计性。并且通过在相邻的凸脊中断图案部6、6之间夹设非中断凸脊4A,从而使各凸脊中断图案部6的边界变得明确,能够实现中断图案7的明确化。此外,配置于凸脊中断图案部6、6之间的非中断凸脊4A的个数优选为一个,随着该个数的增加,中断图案7的印象变弱,可视性降低。
在本例中,如图1所示,在梳齿区域5沿轮胎周向配置有多个中断图案7。此时,在轮胎周向上相邻的中断图案7、7之间,优选配置有多个(例如5~15个)非中断凸脊4A。由此,明确划分中断图案7彼此,提高可视性、外观设计性。
如图3所示,各凸脊中断图案部6由在轮胎周向上相邻的中断凸脊4B各自的中断部10形成。因此,凸脊中断图案部6的底面与胎侧部2的表面2S以同一面形成。
在凸脊中断图案部6中,优选构成该凸脊中断图案部6的中断部10各自的轮胎径向外端Eo彼此在周向线Xo上一致、或者轮胎径向内端Ei彼此在周向线Xi上一致。
在本例中,示出了轮胎径向外端Eo彼此在周向线Xo上一致、并且轮胎径向内端Ei彼此在周向线Xi上一致的情况。由此,本例的凸脊中断图案部6形成为平行四边形。此外,在凸脊4的上述角度θ为0°的情况下,凸脊中断图案部6成为平行四边形中的矩形形状(包含正方形)。
在上述角度θ比0°大的情况下,凸脊4相对于轮胎径向线Y倾斜的周向的朝向(在图中朝着径向外侧向右)、与凸脊中断图案部6的列所倾斜的周向的朝向(在图中朝着径向外侧向左)优选为逆向。由此,使图案的变化变大,能够进一步对外观设计性的提高做出贡献。
在凸脊中断图案部6为平行四边形的情况下,将其轮胎周向的横宽设为Wx(图3所示的)、将轮胎径向的纵宽设为Wy(图3所示)时,优选比Wx/Wy处于下述的关系。对于构成一个中断图案7的凸脊中断图案部6而言,越是靠径向外侧的凸脊中断图案部6,比Wx/Wy越大,这在增大图案的变化、即提高外观设计性的方面是优选的。
详细而言,就本例而言,一个中断图案7例如由8个凸脊中断图案部61~68形成。其中,对于径向内侧的例如5个凸脊中断图案部61~65而言,比Wx/Wy具有相同的值A。另外,对于径向外侧的例如3个凸脊中断图案部66~68而言,比Wx/Wy具有相同的值B,并且值B大于值A。
换言之,在本例中,对于凸脊中断图案部6而言,比Wx/Wy的值以两个阶段增加。但是,也可以以三个阶段以上的多个阶段增加,更可以以每个凸脊中断图案部6为单位而增加。特别优选为,在径向最内侧的凸脊中断图案部6中,形成Wx/Wy小于1.0的纵长形状,在径向最外侧的凸脊中断图案部6中,形成Wx/Wy大于1.0的横长形状。由此,能够更明确地识别中断图案7中的凸脊中断图案部6的形状变化,能够使中断图案7更加显眼。
在本例中,对于凸脊中断图案部6示出了使纵宽Wy相等并且使横宽Wx变化的情况。但是,也可以使横宽Wx相等并且使纵宽Wy变化。另外,也可以使纵宽Wy以及横宽Wx这两者变化。
接下来,如图1所示,在本例中,在梳齿区域5内配置有格子状图案部8。格子状图案部8优选为沿轮胎周向形成有多个,特别优选为与中断图案7邻接。更优选为,使格子状图案部8与多个中断图案7的周向两侧邻接(换言之,在格子状图案部8、8之间设置多个中断图案7)。
在图4中以省略凸脊4的状态示出了一个格子状图案部8。格子状图案部8在本例中具有4个格子状部分20。
各格子状部分20例如呈现横长的大致平行四边形形状。而且,各格子状部分20的外周在本例中包含与上述周向肋11同心的圆弧线形状的径向内边ei以及外边eo。
另外,各格子状部分20被边饰部21包围。本例的边饰部21形成为与上述周向肋11高度相同。
在上述格子状部分20内,在本例中,配置有沿轮胎周向延伸的多个横凸脊23、以及和该横凸脊23交叉的多个纵凸脊24。由此,格子状部分20以格子状图案形成。
上述横凸脊23以及纵凸脊24,与上述凸脊4相同地,作为从胎侧部2的表面2S以小高度隆起的小宽度的凸条体而形成。在本例中,上述横凸脊23以及纵凸脊24的剖面形状与凸脊4的剖面形状相等。
另外,纵凸脊24相对于轮胎径向线Y倾斜的周向的朝向(在图中朝着径向外侧向左)、和凸脊4相对于轮胎径向线Y倾斜的周向的朝向(在图中朝着径向外侧向右)不同。这样,在本例中,格子状部分20在梳齿图案内形成格子状图案,并且纵凸脊24的倾斜的朝向与凸脊4的倾斜的朝向不同。因此,能够感觉出图案的大幅变化,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外观设计性。
以上,对本发明的特别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详述,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图示的实施方式,能够变形为各种方式来实施。
实施例
为了确认本发明的效果,以表1的规格试制了在胎侧部2的表面2S具有图1所示的装饰带3的充气轮胎(195/65R15)。然后,评价了各试制轮胎的外观设计性、凹陷凸起的隐匿性。
除了表1所记载的以外,其他实质为相同规格。此外,构成梳齿区域5的梳齿图案的非中断凸脊4A和中断凸脊4B、以及构成格子状图案部8的横凸脊23和纵凸脊24的剖面形状彼此相同。作为剖面形状,采用顶角α=60°、高度Ha=0.4mm的等腰三角形。此外,非中断凸脊4A以及中断凸脊4B的相对于轮胎径向线Y的角度θ为10°。
比较例1相当于专利文献1的图7,其中代替实施例的中断图案,而使在轮胎周向上相邻的中断凸脊的各中断部沿轮胎径向依次错位,从而形成各中断部倾斜排列的倾斜图案。
<外观设计性>
由检查员100人,从离开1m的侧方目视观察试制轮胎,而对梳齿图案的变化的大小、以及装饰带显眼的程度等进行了评价。通过以3分为基准的5分法来进行评价。数值越大,梳齿图案的变化越大并且装饰带越显眼,外观设计性越优良。
<凹陷凸起的隐匿性>
在各轮胎的内部配置有胎体帘布的搭接部(宽8mm),由于该搭接部,而在胎侧部的表面形成有带状的凹部(凹陷)与其两侧的凸部(凸起)。然后,由检查员100人通过5分法对凸起以及/或者凹陷的显眼程度进行了评价。
5分……不管是观察还是触摸,也难以判别凸起以及/或者凹陷的有无;
4分……难以通过目视观察来判别凸起以及/或者凹陷的有无;
3分……通过目视观察能够判别凸起以及/或者凹陷的有无,但绝大多数不显眼;
2分……通过目视观察能够容易判别凸起以及/或者凹陷的有无;
1分……凸起以及/或者凹陷非常显眼,需要改善。
表1
※1)越是靠径向外侧的中断图案部,Wx/Wy越大,
表示此时的Wx/Wy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最大值/最小值)。
能够确认出,实施例的产品能够发挥优良的凹陷凸起的隐匿效果,并且能够对梳齿图案赋予变化而提高外观设计性。

Claims (6)

1.一种轮胎,其特征在于,
在胎侧部的表面具有沿轮胎周向以带状延伸的装饰带,
所述装饰带具备沿轮胎周向并排凸脊而成的梳齿区域,所述凸脊包括沿轮胎径向连续地延伸的非中断凸脊、以及在中途部分具有中断部的中断凸脊,
所述梳齿区域具备由多个凸脊中断图案部构成的中断图案,所述凸脊中断图案部相对于轮胎周向从轮胎径向内侧朝向外侧倾斜地排列,
各所述凸脊中断图案部由在轮胎周向上相邻的所述中断凸脊的各中断部形成,并且
对于所述中断图案而言,在轮胎周向上相邻的凸脊中断图案部之间,配置有所述非中断凸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
对于各所述凸脊中断图案部而言,形成该凸脊中断图案部的所述中断部各自的轮胎径向外端彼此在周向线上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
对于各所述凸脊中断图案部而言,形成该凸脊中断图案部的所述中断部各自的轮胎径向内端部彼此在周向线上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
对于各所述凸脊中断图案部而言,形成该凸脊中断图案部的所述中断部各自的轮胎径向外端彼此在周向线上一致,并且轮胎径向内端部彼此在周向线上一致,由此形成平行四边形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
对于所述中断图案而言,越是靠径向外侧的中断图案部,形成该中断图案的所述凸脊中断图案部的轮胎周向的横宽Wx与轮胎径向的纵宽Wy之比Wx/Wy越大。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
配置在轮胎周向上相邻的所述凸脊中断图案部之间的所述非中断凸脊的个数为1个。
CN201811214141.8A 2017-11-27 2018-10-18 轮胎 Active CN10983511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226870 2017-11-24
JP2017226870A JP6972966B2 (ja) 2017-11-27 2017-11-27 タイヤ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35117A true CN109835117A (zh) 2019-06-04
CN109835117B CN109835117B (zh) 2022-03-22

Family

ID=641839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214141.8A Active CN109835117B (zh) 2017-11-27 2018-10-18 轮胎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014414B2 (zh)
EP (1) EP3489040B1 (zh)
JP (1) JP6972966B2 (zh)
CN (1) CN109835117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85524A (zh) * 2019-10-08 2022-06-03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N114585524B (zh) * 2019-10-08 2024-06-04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129380B2 (ja) * 2019-06-03 2022-09-01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タイヤ
JP7451920B2 (ja) * 2019-09-30 2024-03-19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7427947B2 (ja) * 2019-12-11 2024-02-06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7419810B2 (ja) * 2019-12-26 2024-01-23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169762A (ja) * 1998-12-07 2000-06-20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皮膜形成塗剤及びそれを塗布したタイヤ
EP1073031A1 (en) * 1999-07-30 2001-01-31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 Permanent tamper resistant bar code labels for tires
CN1418782A (zh) * 2001-11-08 2003-05-21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用轮胎
CN101636289A (zh) * 2007-01-17 2010-01-27 米其林技术公司 用于重型货车轮胎的附加侧壁加强件
JP2010052585A (ja) * 2008-08-28 2010-03-11 Bridgestone Corp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4600790B2 (ja) * 2008-06-17 2010-12-15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2398486A (zh) * 2010-09-08 2012-04-04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及其硫化用模具
JP2014037158A (ja) * 2012-08-10 2014-02-27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空気入りタイヤ
US20140283968A1 (en) * 2013-03-19 2014-09-25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Pneumatic tire
CN104339988A (zh) * 2013-08-09 2015-02-11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WO2015029928A1 (ja) * 2013-08-26 2015-03-05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US20160311268A1 (en) * 2013-12-18 2016-10-27 Bridgestone Americas Tire Operations, Llc Tires and other objects having an aerodynamic/hydrodynamic surface treatment
US20160361955A1 (en) * 2014-03-05 2016-12-15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Tir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733054B2 (ja) * 2001-11-08 2006-01-11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タイヤ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169762A (ja) * 1998-12-07 2000-06-20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皮膜形成塗剤及びそれを塗布したタイヤ
EP1073031A1 (en) * 1999-07-30 2001-01-31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 Permanent tamper resistant bar code labels for tires
CN1418782A (zh) * 2001-11-08 2003-05-21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用轮胎
CN101636289A (zh) * 2007-01-17 2010-01-27 米其林技术公司 用于重型货车轮胎的附加侧壁加强件
JP4600790B2 (ja) * 2008-06-17 2010-12-15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0052585A (ja) * 2008-08-28 2010-03-11 Bridgestone Corp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2398486A (zh) * 2010-09-08 2012-04-04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及其硫化用模具
JP2014037158A (ja) * 2012-08-10 2014-02-27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空気入りタイヤ
US20140283968A1 (en) * 2013-03-19 2014-09-25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Pneumatic tire
CN104339988A (zh) * 2013-08-09 2015-02-11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WO2015029928A1 (ja) * 2013-08-26 2015-03-05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US20160311268A1 (en) * 2013-12-18 2016-10-27 Bridgestone Americas Tire Operations, Llc Tires and other objects having an aerodynamic/hydrodynamic surface treatment
US20160361955A1 (en) * 2014-03-05 2016-12-15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Tire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杨文利: "轿车子午线轮胎胎侧缺胶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 《轮胎工业》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85524A (zh) * 2019-10-08 2022-06-03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N114585524B (zh) * 2019-10-08 2024-06-04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972966B2 (ja) 2021-11-24
CN109835117B (zh) 2022-03-22
EP3489040B1 (en) 2020-08-12
JP2019094008A (ja) 2019-06-20
EP3489040A1 (en) 2019-05-29
US20190160887A1 (en) 2019-05-30
US11014414B2 (en) 2021-05-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835117A (zh) 轮胎
CN104275989B (zh) 轮胎
JP5793159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4339988B (zh) 充气轮胎
CN106061760A (zh) 轮胎
JP2011225026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3568739B (zh) 充气轮胎
JP4673113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3660806B (zh) 充气轮胎
CN102825983A (zh) 充气轮胎
JP6617040B2 (ja) タイヤ
JP7087538B2 (ja) タイヤ
JP6495734B2 (ja) タイヤ
JP2009143488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4057787A (zh) 充气轮胎
EP3296129B1 (en) Tire
JP5343961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20175859A (ja) タイヤ
JP2012016991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9196152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7094380B2 (ja) 新型サイド模様を有するタイヤ及びタイヤ金型
JP6382655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7074030B (zh) 车辆充气轮胎
JP7419810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21079785A (ja) タイ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