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85524A - 充气轮胎 - Google Patents

充气轮胎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85524A
CN114585524A CN202080069773.9A CN202080069773A CN114585524A CN 114585524 A CN114585524 A CN 114585524A CN 202080069773 A CN202080069773 A CN 202080069773A CN 114585524 A CN114585524 A CN 11458552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dges
tire
ridge
ratio
l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6977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清水健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okohama Rubb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okohama Rubb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okohama Rubb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Yokohama Rubbe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45855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8552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3/00Tyre sidewalls; Protecting, decorating, marking, or the like, thereof
    • B60C13/001Decorating, marking or the lik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3/00Tyre sidewalls; Protecting, decorating, marking, or the like, thereof
    • B60C13/02Arrangement of grooves or ribs

Abstract

提供一种充气轮胎,抑制轮胎蜡的流下且所涂布的轮胎蜡的效果的持续性高。充气轮胎(1)具备胎面部(2)、胎侧部(31)以及胎圈部(10),在胎侧部(31)的预定区域具备凸脊区域(RH)。在凸脊区域(RH),排列有多个凸脊,多个凸脊彼此平行且周期性地从基底面隆起,在沿着与多个凸脊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即正交方向的剖视中相邻的凸脊间的节距长度为0.52mm以上且1.50mm以下,沿着正交方向的、1个凸脊的高度相对于凸脊的宽度的比为0.60以上且1.40以下。

Description

充气轮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充气轮胎。
背景技术
有时在充气轮胎的胎侧部进行品牌等的显示。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提高设置于侧壁部的装饰部的视觉辨认性的充气轮胎。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在侧壁部设置凸脊来抑制因在橡胶表面产生的裂纹导致的外观下降的充气轮胎。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42271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437162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有时在胎侧部涂布轮胎蜡(以下,记为蜡)。蜡是为了胎侧部的保护及抛光而涂布的。涂布于胎侧部的蜡会因风雨等而流下,随着时间经过,保护及抛光的效果会下降。因此,需要定期地进行蜡的重涂。
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充气轮胎,在使得所涂布的蜡难以流下这一点存在改善的余地。另外,在提高所涂布的蜡的效果的持续性这一点存在改善的余地。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抑制蜡的流下且所涂布的蜡的效果的持续性高的充气轮胎。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达成目的,基于本发明的某方案的充气轮胎,具备胎面部、胎侧部、以及胎圈部,在所述胎侧部的预定区域具备凸脊区域,在所述凸脊区域,排列有多个凸脊,所述多个凸脊彼此平行且周期性地从基底面隆起,在沿着与所述多个凸脊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即正交方向的剖视中,相邻的凸脊间的节距长度为0.52mm以上且1.50mm以下,所述凸脊的高度相对于沿着所述正交方向的1个所述凸脊的宽度的比为0.60以上且1.40以下。
优选的是,1个所述凸脊的高度为0.50mm以上且1.00mm以下。
优选的是,所述多个凸脊的顶部具备平面部,沿着所述正交方向的所述平面部的所述顶部的宽度相对于所述节距长度的比为0.10以上且0.30以下。
优选的是,在所述多个凸脊的沿着所述正交方向的剖视中在相邻的凸脊间具备平坦部,所述平坦部的沿着所述正交方向的宽度相对于所述节距长度的比为0以上且0.20以下。
优选的是,具备从所述凸脊的顶部朝向所述平坦部的壁面,在沿着所述正交方向的剖视中,所述壁面相对于从轮胎轮廓线朝向所述基底面引下的垂线的角度为15°以下。
优选的是,所述多个凸脊的延伸方向的端部与壁部接触,所述壁部的高度高于所述多个凸脊的高度,所述多个凸脊各自的高度与所述壁部的高度的差为0.20mm以上。
优选的是,所述多个凸脊的沿着所述正交方向的剖视中的沿着每1周期的所述凸脊的轮廓的长度相对于所述节距的长度的比为2.0以上且3.0以下。
优选的是,所述凸脊区域位于比轮胎最大宽度位置靠轮胎径向外侧,并且所述多个凸脊的轮胎径向的连续延伸长度相对于轮胎剖面高度的比为0.2以上。
优选的是,所述多个凸脊的延伸方向相对于轮胎径向的角度为0°以上且58°以下。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起到能够不降低轮胎蜡的涂布性地维持持续性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主要部分的子午剖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侧视图。
图3是示出设置于图2中的凸脊区域的凸脊的例子的图。
图4是沿着相对于凸脊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剖视图。
图5是说明多个凸脊的延伸方向的端部的立体图。
图6是示出凸脊的变形例的剖视图。
图7是示出凸脊的变形例的剖视图。
图8是示出凸脊的变形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在以下的各实施方式的说明中,对与其他实施方式相同或同等的构成部分标注同一附图标记,简化或省略其说明。本发明不受各实施方式限定。另外,各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中,包括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置换且容易置换的构成要素、或者实质上相同的构成要素。另外,以下记载的构成能够适当组合。另外,能够在不脱离发明的要旨的范围内进行构成的省略、置换或变更。
[充气轮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主要部分的子午剖视图。图1所示的充气轮胎1在以子午剖面观察的情况下,在成为轮胎径向的最外侧的部分配设有胎面部2。胎面部2的表面、即在安装该充气轮胎1的车辆(省略图示)行驶时与路面接触的部分具有胎面表面3。在胎面表面3形成有多个在轮胎周向上延伸的周向主槽25。通过周向主槽25,在胎面表面3区划出多个陆部20。在胎面表面3也可以形成周向主槽25以外的槽。例如,也可以在胎面表面3形成在轮胎宽度方向上延伸的横槽(省略图示)、与周向主槽25不同的细槽(省略图示)等。
胎肩部8位于轮胎宽度方向上的胎面部2的两端。在胎肩部8的轮胎径向内侧,配设有侧壁部30。侧壁部30配设于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充气轮胎1的两侧两处。侧壁部30的表面形成为胎侧部31。胎侧部31位于轮胎宽度方向上的两侧。两处的胎侧部31分别面向在轮胎宽度方向上轮胎赤道面CL所处的一侧的相反侧。
该情况下的胎侧部31,指的是在从胎面部2的接地端T到轮胎宽度方向外侧且从轮辋检查线R到轮胎径向外侧的范围内一致地连续的面。另外,所谓接地端T,指的是在将充气轮胎1轮辋组装于正规轮辋且填充正规内压并且施加了正规载荷的70%时,该充气轮胎1的胎面部2的胎面表面3与路面接地的区域中轮胎宽度方向的两最外端,在轮胎周向上连续。另外,所谓轮辋检查线R,是用于确认轮胎的轮辋组装是否正常进行的线,通常,在胎圈部10的表侧面示为沿着比轮辋凸缘(省略图示)靠轮胎径向外侧且成为轮辋凸缘附近的部分在轮胎周向上连续的环状的凸线。
胎面部2的轮廓与侧壁部30的轮廓的连接部的非接地区域被称为扶壁部。扶壁部32构成胎肩部8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侧壁面。
此外,所谓正规轮辋,指的是JATMA(Japan Automobile Tire ManufacturersAssociation)所规定的“適用リム(应用轮辋)”、TRA所规定的“Design Rim(设计轮辋)”、或者ETRTO所规定的“Measuring Rim(测量轮辋)”。另外,所谓正规内压,指的是JATMA所规定的“最高空気圧(最高气压)”、TRA所规定的“TIRE LOAD LIMITS AT VARIOUS COLDINFLATION PRESSURES(各种冷充气压力下的轮胎负荷极限)”的最大值、或者ETRTO所规定的“INFLATION PRESSURES(充气压力)”。另外,所谓正规荷重,指的是JATMA所规定的“最大負荷能力(最大负荷能力)”、TRA所规定的“TIRE LOAD LIMITS AT VARIOUS COLDINFLATION PRESSURES(各种冷充气压力下的轮胎负荷极限)”的最大值、或者ETRTO所规定的“LOAD CAPACITY(负荷能力)”。
胎圈部10位于处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两侧的各侧壁部30的轮胎径向内侧。胎圈部10与侧壁部30同样,配设于轮胎赤道面CL的两侧两处。在各胎圈部10设置有胎圈芯11,在胎圈芯11的轮胎径向外侧设置有胎圈填胶12。
另外,在胎面部2的轮胎径向内侧,设置有多个带束层14。带束层14通过将多个交叉带束141、142与带束罩143层叠而设置。其中,交叉带束141、142通过将由钢或者有机纤维材料构成的多个带束帘线用覆盖橡胶覆盖并进行压延加工而构成,构成为具有绝对值20度以上且55度以下的带束角度。另外,多个交叉带束141、142构成为,作为带束帘线的纤维方向相对于轮胎周向的倾斜角而定义的带束帘线彼此不同,使带束帘线的纤维方向相互交叉而层叠的所谓的交叉帘布构造。另外,带束罩143通过对用覆盖橡胶覆盖的由钢或者有机纤维材料构成的多个帘线进行压延加工而构成,具有绝对值0度以上且10度以下的带束角度。该带束罩143层叠地配置于交叉带束141、142的轮胎径向外侧。
在该带束层14的轮胎径向内侧及侧壁部30的轮胎赤道面CL侧,连续地设置有将径向帘布的帘线内包的胎体13。该胎体13具有由1张胎体帘布构成的单层构造或者将多个胎体帘布层叠而构成的多层构造,在配设于轮胎宽度方向的两侧的胎圈芯11间呈环状架设而构成轮胎的骨架。详细而言,胎体13从位于轮胎宽度方向上的两侧的胎圈部10中的一方的胎圈部10配设到另一方的胎圈部10,以将胎圈芯11及胎圈填胶12包入的方式在胎圈部10沿着胎圈芯11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卷回。另外,胎体13的胎体帘布通过将由钢或者芳纶、尼龙、聚酯、人造丝等有机纤维材料构成的多个胎体帘线用覆盖橡胶覆盖并进行压延加工而构成,形成为胎体帘线的纤维方向相对于轮胎周向的倾斜角即胎体角度为绝对值80°以上且95°以下。
在胎圈部10中的、胎圈芯11及胎体13的卷回部的轮胎径向内侧、轮胎宽度方向外侧,配设有构成胎圈部10相对于轮辋凸缘的接触面的轮辋缓冲橡胶17。另外,在胎体13的内侧、或者该胎体13的充气轮胎1的内部侧,沿着胎体13形成有内衬15。
[凸脊区域]
在图1中,充气轮胎1在扶壁部32具备凸部B1及凸部B2。凸部B1与凸部B2之间为凸脊区域RH。在凸脊区域RH,多个凸脊在轮胎径向上连续地延伸。凸脊区域RH位于比充气轮胎1的最大宽度位置PW靠轮胎径向外侧。凸脊区域RH如后述那样通过排列多个凸脊而成,多个凸脊彼此平行且周期性地排列。凸脊区域RH的轮胎径向的范围的轮胎径向的长度LH相对于轮胎剖面高度SH的比LH/SH为0.2以上。比LH/SH优选为0.3以上,更优选为0.4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5以上。凸脊区域RH的轮胎径向的范围越长,则越容易涂布蜡,且所涂布的蜡越难以剥离。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1的侧视图。图2是包括图1的A-A向视图的、充气轮胎1的侧视图。在图2中,凸脊区域RH设置于胎侧部31。
在胎侧部31,有时以充气轮胎1的外观的提高、各种信息的显示为目的而设置装饰部。装饰部是与凸脊区域RH不同的区域。装饰部有时包括品牌名、标志标记、产品名等用于识别充气轮胎1或者用于对用户表示的各种信息。
[凸脊的形状]
图3是示出设置于图2中的凸脊区域RH的凸脊的例子的图。图3是将设置于图2中的凸脊区域RH的凸脊的一部分放大示出的立体图。参照图3,多个凸脊51a、51b、51c…在相同方向上延伸,彼此平行且周期性地从基底面隆起。所谓“平行”,指的是彼此不相交地并列地设置。
多个凸脊51a、51b、51c…延伸的方向(以下,适当记为延伸方向)D既可以与轮胎径向TR一致,也可以是与轮胎径向TR不同的方向。延伸方向D与轮胎径向TR所成的角度θr优选为0°以上且58°以下。各凸脊51a、51b、51c…的延伸方向D优选尽可能朝向轮胎径向。在角度θr超过0°以上且58°以下的范围的情况下,蜡难以涂布,另外,所涂布的蜡容易剥离,所以不优选。此外,优选的是,关于角度θr,相对于延伸方向D而言两侧的角度即顺时针的角度及逆时针的角度都为0°以上且58°以下。也就是说,角度θr优选相对于延伸方向D而言为±58°以下。
图4是沿着相对于凸脊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剖视图。图4是示出相邻的凸脊51a及51b(以下,有时将两者统称记为凸脊51)的例子的剖视图。
在图4中,凸脊51从基底面50向轮胎外侧隆起。凸脊51具有山脊状的凸形状,沿着胎侧部31延伸。凸脊51在沿着与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剖视中为大致梯形。所谓大致梯形,是在上底即顶部U具有没有凹凸的平坦部的形状。只要顶部U的至少一部分是没有凹凸的平坦部即可视为大致梯形,无需顶部U整体是没有凹凸的平坦部。
基底面50是从轮廓线(未图示)向轮胎内腔侧凹陷的面。所谓轮廓线,是在图1所示的轮胎子午剖面中,将扶壁部32与胎圈部10平滑地相连的轮廓线。轮廓线由单个或多个圆弧构成。轮廓线除去局部的凹凸来定义。扶壁部32是胎面部2的轮廓与侧壁部的轮廓的连接部中的非接地区域,构成胎肩部8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侧壁面。
在此,将沿着与多个凸脊51a、51b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剖视中的沿着每1周期的凸脊的轮廓的长度设为Lr。长度Lr是在沿着与多个凸脊51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剖视中,沿着多个凸脊51的每1周期的凸脊51的轮廓的周长。在着眼于凸脊51a的情况下,长度Lr是基底面的宽度c、壁面53的长度L2、顶部U的宽度a、以及壁面53的长度L4的合计的长度。
此时,长度Lr相对于长度P的比Lr/P优选为2.0以上且3.0以下。若比Lr/P小于2.0,则蜡难以涂布,若比Lr/P超过3.0,则所涂布的蜡容易因来自外部的冲击而剥离,所以不优选。
另外,将沿着基底面50的多个凸脊51a、51b的1周期、即在沿着与凸脊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剖视中相邻的凸脊间的1节距的长度设为P。节距的长度P优选为0.52mm以上且1.50mm以下,更优选为0.55mm以上且1.50mm以下。在节距的长度P超过该范围的情况下,蜡难以涂布,另外,所涂布的蜡容易剥离,所以不优选。
[凸脊的高度等]
凸脊的高度h相对于沿着与凸脊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的1个凸脊51的宽度b的比h/b优选为0.60以上且1.40以下。若比h/b小于0.60,则无法保护蜡免受外部的冲击,另外,无法抑制光的反射,所以不优选。若比h/b超过1.40,则蜡向凸脊彼此之间的浸透变慢,涂布性能下降,所以不优选。
1个凸脊51的高度h优选为0.50mm以上且1.00mm以下。若高度h小于0.50mm,则水等容易进入凸脊彼此之间,无法保护蜡,另外,无法抑制光的反射,所以不优选。若高度h超过1.00mm,则凸脊容易倒塌,蜡容易剥离,所以不优选。
优选的是,多个凸脊的顶部U具备平面部,沿着与凸脊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平面部的宽度a相对于节距长度P的比a/P为0.10以上且0.30以下。若比a/P小于0.10,则凸脊51容易因来自外部的冲击而倒塌,蜡容易剥离,所以不优选。若比a/P超过0.30,则与外部的接触面积增加,蜡容易剥离,所以不优选。希望使顶部U的平面部的宽度a尽可能小。然而,因制作模具的工具的制约,对于宽度a,0.2mm为下限值。因此,对于比a/P,0.10为下限值。此外,顶部U在凸脊51中,是相对于基底面50最外侧的位置。
优选的是,在沿着与凸脊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多个凸脊的剖视中,在相邻的凸脊间具备作为平坦部的基底面50,沿着与凸脊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基底面50的宽度c相对于节距长度P的比c/P为0以上且0.20以下。若比c/P超过0.20,则水容易向凸脊彼此之间浸入而蜡剥离,所以不优选。另外,若比c/P超过0.20,则作为平坦部的基底面50会反射光,所以不优选。
凸脊51具备从顶部U朝向作为平坦部的基底面50的壁面53。优选的是,在沿着与凸脊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剖视中,壁面53相对于从轮胎的轮廓线朝向基底面50引下的垂线Pe的角度θ为15°以下。角度θ越小,越能够抑制因来自外部的冲击导致的壁面的蜡剥离。另外,角度θ越小,越能够抑制光的反射。
[凸脊端部]
图5是说明多个凸脊51的延伸方向的端部的立体图。图5将多个凸脊51的端部放大示出。如图5所示,多个凸脊51的延伸方向的端部51T与从基底面50隆起的壁部55接触。壁部55既可以是图1中的凸部B1或凸部B2,也可以是别的壁部。壁部55的高度H高于多个凸脊51的高度h。多个凸脊51各自的高度h与壁部55的高度H的差优选为0.20mm以上。若高度h与高度H的差为0.20mm以上,则能够使得水难以向凸脊51彼此之间流入。另外,能够在凸脊51彼此之间造成阴影,视觉辨认性提高。此外,壁部55的顶部U没有设置凸脊,成为了平坦的平面。
[变形例]
图6~图8是示出凸脊的变形例的剖视图。图6~图8是沿着相对于凸脊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剖视图。
图6所示的凸脊61在顶部不具备平坦部,成为了三角形的剖面形状。图7所示的凸脊71具有具备平坦部的顶部U。在凸脊71的顶部U与基底面50之间具备壁面53a。凸脊71在顶部U与壁面53a之间具备斜面531。凸脊71在基底面50与壁面53a之间具备斜面532。图8所示的凸脊81具有具备平坦部的顶部U。凸脊81在顶部U与基底面50之间具备壁面53a、53b。凸脊81在壁面53a与壁面53b之间具备台阶部53c。
在图6~图8所示的情况下,比h/b也优选为0.60以上且1.40以下。若比h/b小于0.60,则无法保护蜡免受外部的冲击,另外,无法抑制光的反射,所以不优选。若比h/b超过1.40,则蜡向凸脊彼此之间的浸透变慢,涂布性能下降,所以不优选。
[相对于车辆的内侧面、外侧面]
在充气轮胎1中,也可以在相对于车辆的安装方向的内侧面(以下,记为车辆内侧面)及外侧面双方设置上述的各凸脊。尤其是,关于车辆内侧面,在将充气轮胎1安装到车辆的状态下,不易再次涂布蜡。关于这一点,充气轮胎1的蜡的持续性能高,所以具有有益的效果。
此外,充气轮胎1具有表示相对于车辆的安装方向的安装方向显示部(省略图示)。安装方向显示部例如由附于轮胎的侧壁部的标记、凹凸构成。例如,ECER30(欧洲经济委员会规则第30条)规定了有义务在车辆安装状态下成为车宽方向外侧的侧壁部设置安装方向显示部。
[实施例]
在本实施例中,关于条件不同的多个种类的充气轮胎,进行了与蜡的涂布性能、蜡的持续性能相关的试验(参照表1~表5)。在这些试验中,将255/35ZR19(96Y)19×9J的充气轮胎组装于正规轮辋,并填充了正规空气压。
关于蜡的涂布性能,将向充气轮胎1涂布水性轮胎蜡的作业的开始到完成所需的时间指数化。关于轮胎蜡,将均匀的涂布完成了的状态设为作业完成。数值越大,意味着作业越快完成,涂布性能越优异。
关于蜡的持续性能,向充气轮胎1涂布含有红色染色料的水性轮胎蜡,并组装于正规轮辋,以内压230kPa,在室外的暴露试验场暴露于日光、风雨,在1个月后以目视评价蜡的残留度并指数化。数值越大,意味着蜡的持续性能越高。
表1~表5所示的、实施例1~实施例37的充气轮胎是,凸脊的节距长度P为0.52mm以上且1.50mm以下的轮胎和并非这样的轮胎、凸脊的高度h为0.50mm以上且1.00mm以下的轮胎和并非这样的轮胎、比h/b为0.60以上且1.40以下的轮胎和并非这样的轮胎、比a/P为0.10以上且0.30以下的轮胎和并非这样的轮胎、比c/P为0以上且0.20以下的轮胎和并非这样的轮胎、凸脊的壁角度θ为15°以下的轮胎和并非这样的轮胎、高度的差H-h为0.20mm以上的轮胎和并非这样的轮胎、比Lr/P为2.0以上且3.0以下的轮胎和并非这样的轮胎、比LH/SH为0.2以上的轮胎和并非这样的轮胎、凸脊的延伸方向D与轮胎径向TR所成的角度θr为0°以上且58°以下的轮胎和并非这样的轮胎。
表1中的以往例的轮胎,凸脊的节距长度P为0.50mm,凸脊的高度h为0.15mm,比h/b为0.32,比a/P为0.60,比c/P为0.05,凸脊的壁角度θ为30°,高度的差H-h为0.35mm,比Lr/P为1.35,比LH/SH为0.30,凸脊的延伸方向D与轮胎径向TR所成的角度θr为0°。
表1中的比较例1的轮胎,凸脊的节距长度P为0.50mm,凸脊的高度h为0.50mm,比h/b为1.19,比a/P为0.30,比c/P为0.16,凸脊的壁角度θ为15°,高度的差H-h为0.20mm,比Lr/P为2.53,比LH/SH为0.30,凸脊的延伸方向D与轮胎径向TR所成的角度θr为0°。
表1中的比较例2的轮胎,凸脊的节距长度P为1.55mm,凸脊的高度h为0.60mm,比h/b为1.28,比a/P为0.10,比c/P为0.70,凸脊的壁角度θ为15°,高度的差H-h为0.20mm,比Lr/P为1.59,比LH/SH为0.30,凸脊的延伸方向D与轮胎径向TR所成的角度θr为0°。
表1中的比较例3的轮胎,凸脊的节距长度P为1.40mm,凸脊的高度h为0.60mm,比h/b为0.59,比a/P为0.23,比c/P为0.28,凸脊的壁角度θ为30°,高度的差H-h为0.20mm,比Lr/P为1.49,比LH/SH为0.30,凸脊的延伸方向D与轮胎径向TR所成的角度θr为0°。
表1中的比较例4的轮胎,凸脊的节距长度P为1.40mm,凸脊的高度h为0.60mm,比h/b为1.43,比a/P为0.07,比c/P为0.70,凸脊的壁角度θ为15°,高度的差H-h为0.20mm,比Lr/P为1.66,比LH/SH为0.30,凸脊的延伸方向D与轮胎径向TR所成的角度θr为0°。
参照表1~表5可知,在凸脊的节距长度P为0.52mm以上且1.50mm以下的情况、凸脊的高度h为0.50mm以上且1.00mm以下的情况、比h/b为0.60以上且1.40以下的情况、比a/P为0.10以上且0.30以下的情况、比c/P为0以上且0.20以下的情况、凸脊的壁角度θ为15°以下的情况、高度的差H-h为0.20mm以上的情况、比Lr/P为2.0以上且3.0以下的情况、比LH/SH为0.2以上的情况、凸脊的延伸方向D与轮胎径向TR所成的角度θr为0°以上且58°以下的情况下,能够得到良好的结果。
Figure BDA0003577810890000121
Figure BDA0003577810890000131
Figure BDA0003577810890000141
Figure BDA0003577810890000151
Figure BDA0003577810890000161
附图标记说明
1 充气轮胎
2 胎面部
3 胎面表面
8 胎肩部
10 胎圈部
11 胎圈芯
12 胎圈填胶
13 胎体
14 带束层
15 内衬
17 轮辋缓冲橡胶
20 陆部
25 周向主槽
30 侧壁部
31 胎侧部
32 扶壁部
50 基底面
51、51a、51b、51c、61、71、81 凸脊
51T 端部
53、53a、53b 壁面
53c 台阶部
141、142 交叉带束
143 带束罩
CL 轮胎赤道面
PW 最大宽度位置
R 轮辋检查线
RH 凸脊区域
T 接地端
TR 轮胎径向
U 顶部

Claims (9)

1.一种充气轮胎,具备胎面部、胎侧部、以及胎圈部,
在所述胎侧部的预定区域具备凸脊区域,
在所述凸脊区域,排列有多个凸脊,
所述多个凸脊彼此平行且周期性地从基底面隆起,
在沿着与所述多个凸脊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即正交方向的剖视中相邻的凸脊间的节距长度为0.52mm以上且1.50mm以下,所述凸脊的高度相对于沿着所述正交方向的1个所述凸脊的宽度的比为0.60以上且1.40以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
1个所述凸脊的高度为0.50mm以上且1.00mm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气轮胎,
所述多个凸脊的顶部具备平面部,沿着所述正交方向的所述平面部的所述顶部的宽度相对于所述节距长度的比为0.10以上且0.30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
在所述多个凸脊的沿着所述正交方向的剖视中在相邻的凸脊间具备平坦部,所述平坦部的沿着所述正交方向的宽度相对于所述节距长度的比为0以上且0.20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气轮胎,
具备从所述凸脊的顶部朝向所述平坦部的壁面,在沿着所述正交方向的剖视中,所述壁面相对于从轮胎轮廓线朝向所述基底面引下的垂线的角度为15°以下。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
所述多个凸脊的延伸方向的端部与壁部接触,
所述壁部的高度高于所述多个凸脊的高度,
所述多个凸脊各自的高度与所述壁部的高度的差为0.20mm以上。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
所述多个凸脊的沿着所述正交方向的剖视中的沿着每1周期的所述凸脊的轮廓的长度相对于所述节距长度的比为2.0以上且3.0以下。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
所述凸脊区域位于比轮胎最大宽度位置靠轮胎径向外侧,并且所述多个凸脊的轮胎径向的连续延伸长度相对于轮胎剖面高度的比为0.2以上。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
所述多个凸脊的延伸方向相对于轮胎径向的角度为0°以上且58°以下。
CN202080069773.9A 2019-10-08 2020-10-07 充气轮胎 Pending CN11458552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85418 2019-10-08
JP2019185418A JP7088155B2 (ja) 2019-10-08 2019-10-08 空気入りタイヤ
PCT/JP2020/038042 WO2021070876A1 (ja) 2019-10-08 2020-10-07 空気入りタイヤ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85524A true CN114585524A (zh) 2022-06-03

Family

ID=753796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69773.9A Pending CN114585524A (zh) 2019-10-08 2020-10-07 充气轮胎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241931A1 (zh)
JP (1) JP7088155B2 (zh)
CN (1) CN114585524A (zh)
DE (1) DE112020003942T5 (zh)
WO (1) WO202107087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3097898A (ja) * 2021-12-28 2023-07-10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タイヤ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255224A (ja) * 1999-03-10 2000-09-19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05053248A (ja) * 2003-08-01 2005-03-03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タイヤ
JP2008201384A (ja) * 2007-02-22 2008-09-04 Toyo Tire & Rubber Co Ltd 空気入りタイヤ
US20100300594A1 (en) * 2009-05-27 2010-12-02 Tomoyuki Mukai Pneumatic tire
JP2011126335A (ja) * 2009-12-15 2011-06-30 Bridgestone Corp タイヤ
JP2011148338A (ja) * 2010-01-19 2011-08-04 Bridgestone Corp タイヤ
JP2013129233A (ja) * 2011-12-20 2013-07-04 Yokohama Rubber Co Ltd:The 空気入りタイヤ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4061820A (ja) * 2012-09-21 2014-04-10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4189087A (ja) * 2013-03-26 2014-10-06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4189249A (ja) * 2013-03-28 2014-10-06 Yokohama Rubber Co Ltd:The 空気入りタイヤ及びタイヤ成形金型
JP2017065383A (ja) * 2015-09-29 2017-04-06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WO2018155441A1 (ja) * 2017-02-21 2018-08-30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US20190126691A1 (en) * 2017-10-31 2019-05-02 Toyo Tire & Rubber Co., Ltd. Pneumatic tire
CN109835117A (zh) * 2017-11-27 2019-06-04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轮胎
CN110248824A (zh) * 2017-02-14 2019-09-17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371625B2 (ja) 2002-02-22 2009-11-25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タイヤおよびその金型
JP5358404B2 (ja) * 2009-11-19 2013-12-04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618058B2 (ja) * 2010-06-10 2014-11-05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BR112015032833A2 (pt) * 2013-07-01 2017-07-25 Bridgestone Americas Tire Operations Llc métodos e aparelhos para criar um efeito visual em um artigo de borracha
JP5886914B2 (ja) * 2014-09-01 2016-03-16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024790B1 (ja) * 2015-06-22 2016-11-16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210127B1 (ja) * 2016-05-26 2017-10-11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Patent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255224A (ja) * 1999-03-10 2000-09-19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05053248A (ja) * 2003-08-01 2005-03-03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タイヤ
JP2008201384A (ja) * 2007-02-22 2008-09-04 Toyo Tire & Rubber Co Ltd 空気入りタイヤ
US20100300594A1 (en) * 2009-05-27 2010-12-02 Tomoyuki Mukai Pneumatic tire
JP2011126335A (ja) * 2009-12-15 2011-06-30 Bridgestone Corp タイヤ
JP2011148338A (ja) * 2010-01-19 2011-08-04 Bridgestone Corp タイヤ
JP2013129233A (ja) * 2011-12-20 2013-07-04 Yokohama Rubber Co Ltd:The 空気入りタイヤ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4061820A (ja) * 2012-09-21 2014-04-10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4189087A (ja) * 2013-03-26 2014-10-06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4189249A (ja) * 2013-03-28 2014-10-06 Yokohama Rubber Co Ltd:The 空気入りタイヤ及びタイヤ成形金型
JP2017065383A (ja) * 2015-09-29 2017-04-06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10248824A (zh) * 2017-02-14 2019-09-17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WO2018155441A1 (ja) * 2017-02-21 2018-08-30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US20190126691A1 (en) * 2017-10-31 2019-05-02 Toyo Tire & Rubber Co., Ltd. Pneumatic tire
CN109835117A (zh) * 2017-11-27 2019-06-04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轮胎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088155B2 (ja) 2022-06-21
WO2021070876A1 (ja) 2021-04-15
JP2021059261A (ja) 2021-04-15
DE112020003942T5 (de) 2022-06-15
US20230241931A1 (en) 2023-08-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493040B2 (en) Pneumatic tire
US9545826B2 (en) Pneumatic tire
JP5846131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7531105B (zh) 充气轮胎
CN109153293B (zh) 充气轮胎
CN114585524A (zh) 充气轮胎
WO2019244377A1 (ja) タイヤ
US20230241928A1 (en) Tire
WO2021024725A1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7124807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7531107B (zh) 充气轮胎
WO2020008699A1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4787425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7230731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WO2018150650A1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WO2021024724A1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9218025A (ja) タイヤ
US11878556B2 (en) Pneumatic tire
CN112313091B (zh) 充气轮胎
WO2020008903A1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WO2020008773A1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20075644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8167680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Kanagawa

Applicant after: THE YOKOHAMA RUBBER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Applicant before: THE YOKOHAMA RUBBER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