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74030B - 车辆充气轮胎 - Google Patents

车辆充气轮胎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074030B
CN107074030B CN201580050377.0A CN201580050377A CN107074030B CN 107074030 B CN107074030 B CN 107074030B CN 201580050377 A CN201580050377 A CN 201580050377A CN 107074030 B CN107074030 B CN 10707403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re
pneumatic vehicle
tread
profile
vehicle ti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5037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074030A (zh
Inventor
玛尔歌泽塔·诺伊贝尔
卡斯滕·冯·措贝尔蒂茨
延斯·克勒夫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ntinental AG
Original Assignee
Continental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ntinental AG filed Critical Continental AG
Publication of CN1070740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740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0740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7403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1Shape of the shoulders between tread and sidewall, e.g. rounded, stepped or cantilever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04Tread patterns in which the raised area of the pattern consists only of continuous circumferential ribs, e.g. zig-za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1Shape of the shoulders between tread and sidewall, e.g. rounded, stepped or cantilevered
    • B60C2011/013Shape of the shoulders between tread and sidewall, e.g. rounded, stepped or cantilevered provided with a recessed por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2011/0337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design features of the pattern
    • B60C2011/0386Continuous ribs
    • B60C2011/039Continuous ribs provided at the shoulder por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2200/00Tyr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B60C2200/06Tyr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for heavy duty veh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商用车辆的车辆充气轮胎,具有帘线带(9)和胎面花纹,该胎面花纹在车辆充气轮胎的轴向方向A上在两个胎肩之间延伸,在胎肩中分别形成在车辆充气轮胎的圆周上延伸地形成的肩胎纹带(19),该肩胎纹带在轴向方向A上朝向轮胎的赤道平面通过在车辆充气轮胎的圆周上延伸的沟纹(20)限制并在其背离赤道平面的侧面上相应地由轮胎侧壁(2)的表面限制,轮胎侧壁的表面构成肩胎纹带(19)的背离赤道平面的侧面,其中,胎面花纹在包含轮胎轴线的截平面中由构成道路接触表面的表面限制,构成道路接触表面的表面在肩胎纹带(19)之间构成朝向轮胎弯曲的表面轮廓线K。

Description

车辆充气轮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商用车辆的车辆充气轮胎,该车辆充气轮胎具有一个帘线带和胎面花纹,该胎面花纹在该车辆充气轮胎的轴向方向A上在两个胎肩之间延伸,在这两个胎肩中分别形成一个在该车辆充气轮胎的圆周上延伸地形成的肩胎纹带,该肩胎纹带在轴向方向A上朝向该轮胎的赤道平面通过在该车辆充气轮胎的圆周上延伸的一个沟纹限制并且在其背离该赤道平面的侧面上相应地由该轮胎侧壁的表面限制,该轮胎侧壁的表面构成该肩胎纹带的背离该赤道平面的侧面,其中,该胎面花纹在包含该轮胎轴线的这些截平面中由一个构成道路接触表面的表面限制,该构成道路接触表面的表面在这些肩胎纹带之间构成朝向该轮胎弯曲的一个表面轮廓线K,其中,该构成道路接触表面的表面在至少一个肩胎纹带中在邻接该圆周沟纹的一个具有宽度a的轴向第一延伸区段中形成为该弯曲的表面轮廓线K向该肩胎纹带中的延长部,并且在邻接该第一延伸区段形成的一个具有宽度c的第二延伸区段中该构成道路接触表面的表面在该轮胎的径向位置方面沿着该轴向延伸部朝外持续减小,该第二延伸区段延伸至该轮胎侧壁的表面。
背景技术
用于商用车辆的车辆充气轮胎,该车辆充气轮胎具有胎面花纹,该胎面花纹在该车辆充气轮胎的轴向方向A上在两个胎肩之间延伸,在这两个胎肩中分别形成一个在该车辆充气轮胎的圆周上延伸地形成的肩胎纹带,该肩胎纹带在轴向方向A上朝向该轮胎的赤道平面通过在该车辆充气轮胎的圆周上延伸的一个沟纹限制并且在其背离该赤道平面的侧面上相应地由该轮胎侧壁的表面限制,该轮胎侧壁的表面构成该肩胎纹带的背离该赤道平面的侧面,其中,该胎面花纹在包含该轮胎轴线的这些截平面中由一个构成道路接触表面的表面限制,该构成道路接触表面的表面在这些肩胎纹带之间构成朝向该轮胎弯曲的一个表面轮廓线。
此类用于商用车辆的车辆充气轮胎是已知的。在此类轮胎中,外部轮廓在包含该轮胎轴线的这些横截面平面中相应地构成罩面的剖线轮廓,该罩面由径向向外定向的、限制胎纹块列的胎纹肋或胎纹块单元的这些表面构成。通常,该外部轮廓从该轮胎的一个轮胎侧壁(具有指向该第一轮胎侧壁的胎肩带的径向向外定向的表面)的剖线出发略微弯曲地持续延伸直至另一个轮胎侧壁(具有指向该第二轮胎侧壁的胎肩带的径向向外定向的表面)的剖线。
在此类商用车辆充气轮胎的情况下已知的是,通过在该胎面花纹的整个延伸部上减小该胎纹深度能够降低滚动阻力,然而以该商用车辆充气轮胎的磨损性能为代价。
也已知的是,仅该肩胎纹带在其在该轮胎的轴向方向A上构成的整个宽度范围上形成为具有相对于在这些肩胎纹带之间形成的胎纹带减小的胎纹深度。由此,在圆周沟纹的轴向延伸区域中形成该表面轮廓和该胎纹深度的常规的跃变,该圆周沟纹将该肩胎纹带与这些相邻的胎纹带分离。在这些胎肩带区域中的胎纹深度的此类完全减少对摩擦性能和滚动阻力产生不利影响。
从德国专利申请DE 10 2009 044 418.1中已知,为了降低滚动阻力,胎肩带形成为其在邻接该分离的圆周沟纹的一个第一轴向延伸区域中具有表面轮廓,该表面轮廓遵循在这些胎肩带之间形成的胎面花纹的表面轮廓直至在该胎肩带中的一个跃变位置,在该跃变位置处该表面轮廓跳跃式地改变并且在此显著减小该胎纹深度。该胎肩带形成为从该跃变位置开始以在一个减小的径向位置中形成的表面轮廓并且以在该胎肩带的一个第二轴向延伸区域中减小的胎纹深度延伸至该侧壁。这种设计已经造成滚动阻力的显著改善。由于通过材料移除而显著减少的橡胶材料,由此略微提高摩擦。这种跳跃式改变仍然可能出现裂纹形成。
从WO 2012/126671 A已知的是,在一种用于减少滚动阻力和摩擦的此类车辆充气轮胎中,在该胎肩带中的表面轮廓形成为首先在邻接该分离的圆周沟纹的一个第一延伸区段中遵循该表面轮廓直到一个弯折位置。然后,该表面轮廓在径向方向上向内倾斜地形成为,与在该弯折位置处与该表面轮廓线形成的切线围成一个倾斜角的情况下,从该弯折位置开始直至该侧壁在一个轴向的第二延伸区段中直线延伸。具有该第二延伸区段的一种倒棱状走向的设计使得已经能够在降低裂纹形成的情况下实现良好的滚动阻力性能。然而,在该第二延伸区段中仍然存在相对较多的橡胶材料。优化滚动阻力的潜力即使在这种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也仍然不能得到完全利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基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商用车辆的车辆充气轮胎,其中,能够以简单的方式在进一步减少裂纹形成的情况下实现改善的滚动阻力。
根据本发明,该目的通过一种用于商用车辆的车辆充气轮胎的设计实现,该车辆充气轮胎具有一个帘线带和胎面花纹,该胎面花纹在该车辆充气轮胎的轴向方向A上在两个胎肩之间延伸,在这两个胎肩中分别形成一个在该车辆充气轮胎的圆周上延伸地形成的肩胎纹带,该肩胎纹带在轴向方向A上朝向该轮胎的赤道平面通过在该车辆充气轮胎的圆周上延伸的一个沟纹限制并且在其背离该赤道平面的侧面上相应地由该轮胎侧壁的表面限制,该轮胎侧壁的表面构成该肩胎纹带的背离该赤道平面的侧面,其中,该胎面花纹在包含该轮胎轴线的这些截平面中由一个构成道路接触表面的表面限制,该构成道路接触表面的表面在这些肩胎纹带之间构成朝向该轮胎弯曲的一个表面轮廓线K,其中,该构成道路接触表面的表面在至少一个肩胎纹带中在邻接该圆周沟纹的一个具有宽度a的轴向第一延伸区段中形成为该弯曲的表面轮廓线K向该肩胎纹带中的延长部,并且在邻接该第一延伸区段形成的一个具有宽度c的第二延伸区段中该构成道路接触表面的表面在该轮胎的径向位置方面沿着该轴向延伸部朝外持续减少,该第二延伸区段延伸至该轮胎侧壁的表面,其中,该构成道路接触表面的表面在该第二延伸区段中形成为具有一个第一部分区段和一个第二部分区段,该第一部分区段延伸至一个点P,该第二部分区段从该点P出发延伸直至该轮胎侧壁的表面,并且其中,该构成道路接触表面的表面形成为在该第一部分区段中具有凹形弯曲的轮廓走向并且在该第二部分区段中具有凸形弯曲的轮廓走向,在该点P中具有该轮廓走向的一个转折点,其中,该点P在轴向方向A上安排在该帘线带外部。
通过该设计能够实现对轮胎的滚动阻力、摩擦并且由此越野性能的改善。在此,在该胎肩外部区域中的进一步改善的材料分布使得能够优化滚动阻力。在此,具有在该帘线带外部的转折点中形成的改变(首先凹形的轮廓走向然后到在该第二延伸区段中的朝向该轮胎侧壁的凸形的轮廓走向)的设计能够实现改善的材料分布-并且由此实现进一步改善的滚动阻力-和避免不连续的跳跃式的材料改变-并且由此避免裂纹形成。在此,具有在该第一部分区段中形成的凹形轮廓走向的设计能够在大幅度地、有效地减少橡胶材料的体积的情况下实现对该轮廓走向改变的均匀化。该轮廓走向的然后的凸形设计使得能够在进一步减少材料的情况下,实现朝向该胎肩的轮廓走向的进一步均匀化。由此,在同时减少材料的情况下,具有作为转折点的点P的凹形的并且接着凸形的设计使得能够对该轮廓走向进行显著的均匀化并且由此促进进一步减少滚动阻力。具有在该帘线带轴向外部的转折点的该走向的设计使得能够显著减少裂纹形成。由于在该第二延伸区段中的轮廓走向,这种显著的然而均匀化的材料改变在负载下使用时实现该商用车辆轮胎的均匀化的负载分布、优化的摩擦性能并且由此优化的越野性能。
通过该设计能够实现对轮胎的滚动阻力、摩擦并且由此越野性能的改善。在此,在该胎肩外部区域中的进一步改善的材料分布使得实现滚动阻力的优化,具有在该帘线带外部的转折点中形成的改变的设计,该改变由首先凹形的轮廓走向和在该第二延伸区段中的朝向该轮胎侧壁的凸形的轮廓走向构成。
特别有利的是一种车辆充气轮胎的设计,其中,具有凹形弯曲的轮廓走向的第一部分区段形成为在该轮胎的轴向方向A中从在该帘线带延伸部内部的一个轴向位置出发延伸直至该帘线带外部的点P。这能够实现更多地减少材料并且由此能够进一步减少滚动阻力。
特别有利的是一种车辆充气轮胎的设计,其中,在包含该轮胎轴线的这些截平面中,该凹形弯曲的轮廓走向是围绕一个曲率中心Ma以曲率半径Ra弯曲的轮廓走向,其中,该曲率中心Ma在该轮廓线外部安排在该轮廓线的背离该轮胎的侧面上。这使得能够通过唯一的曲率对该材料改变进行进一步均匀化并且由此进一步改善了避免裂纹形成。
特别有利的是一种车辆充气轮胎的设计,其中,该曲率半径Ra形成为15mm≤Ra≤100mm。这能够实现在使滚动阻力最小化与良好地对抗裂纹形成之间的优化的折中。
特别有利的是一种车辆充气轮胎的设计,其中,该曲率半径Ra形成为PT≤Ra,其中,PT是该轮胎的最大胎纹深度。这在维持对裂纹形成的良好抵抗力的情况下,在该点P到该轮胎轴线的相对小的距离下能够实现对滚动阻力的进一步优化。
特别有利的是一种车辆充气轮胎的设计,其中,在包含该轮胎轴线的这些截平面中,该凸形弯曲的轮廓走向是围绕一个曲率中心Mi以曲率半径Ri弯曲的轮廓走向,其中,该曲率中心Mi在该轮廓线外部安排在该轮廓线的指向该轮胎的侧面上,其中Ri形成为Ri>Ra。这使得能够对该材料改变进行进一步均匀化并且由此进一步改善了避免裂纹形成。此外,在此能够在该轮廓走向中实现,在使用通过这些半径导致的均匀过渡的这些优点的情况下,具有最大幅度的材料减小的一种宽平台并且能够优化滚动阻力。
特别有利的是一种车辆充气轮胎的设计,其中,该曲率半径Ri形成为100mm≤Ri≤2000mm。由此,能够以简单的方式在该轮廓走向中实现具有大幅度的材料减少和进一步减少的滚动阻力的一种宽的平台。
特别有利的是一种车辆充气轮胎的设计,其中,该宽度c形成为5mm≤c≤30mm。由此在避免对良好的操作性能产生显著的不利影响的情况下,能够以简单的方式实现对于优化滚动阻力而言足够大的宽度c和对于改善避免裂纹形成而言足够小的宽度c。
特别有利的是一种车辆充气轮胎的设计,其中,该点P在轴向方向A上安排为具有在轴向方向A上测量的距该帘线带的间距d,5mm≤d≤10mm。由此能够以简单的方式促进该材料分布的均匀化。
特别有利的是一种车辆充气轮胎的设计,其中,该点P安排为在一个点Q的径向位置的径向内部距该点Q径向间距e的径向位置中,0mm≤e≤2mm,其中,该点Q构成该胎纹深度轮廓线KP的延长部与在该第一部分区段中凹形弯曲的轮廓走向相交的位置。由此,能够以简单的方式将朝向该帘线带边缘的橡胶厚度构型为足够厚以用于高耐用性并且仍然实现广泛的材料减少。
特别有利的是一种车辆充气轮胎的设计,其中,该胎纹带形成为胎纹肋。与该胎纹肋相关地能够实现最大幅度的材料减少。由此,能够优化地利用该轮廓走向的效果。
特别有利的是一种车辆充气轮胎的设计,其中,该胎纹带形成为胎纹块列。
特别有利的是一种车辆充气轮胎的设计,其中,该车辆充气轮胎形成为用于在商用车辆的驱动轴上使用。
附图说明
以下将借助在图1至图3中所示的实施例以用于商用车辆的驱动轴的径向构造式的车辆充气轮胎为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解释。在附图中示出
图1示出商用车辆充气轮胎的通过轮胎轴线构成的横截面,
图2以横截面示图示出图1的商用车辆充气轮胎的胎肩区段的放大图示并且
图3示出图2的细节III的放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和图2示出了用于商用车辆的驱动轴的径向构造式的商用车辆充气轮胎,该商用车辆充气轮胎具有两个在车辆轮胎的径向方向R上延伸的侧壁2和一个轴向地形成于其间的胎冠区域3。这些侧壁在其径向方向上向内指向的延伸末端处分别形成为具有一个胎圈区域1,在该胎圈区域中形成有在圆周方向U上防拉伸(zugfester)的、在圆周方向上在该轮胎的整个圆周上延伸的已知类型的胎圈芯4。胎圈芯4以已知方式由在车辆充气轮胎的圆周方向U上延伸的、嵌入到橡胶中的金属丝盘绕形成。在胎圈芯4上以常规方式由硬橡胶材料形成一个截面为三角形的角顶(胎芯滑块(Kernreiter))6。该车辆充气轮胎是用胎体5形成的,该胎体从形成于车辆充气轮胎的左侧胎圈区域1中的胎圈芯4在车辆充气轮胎的径向R上向外穿过左侧的侧壁2延伸直到该车辆充气轮胎的胎冠区域3、并且在胎冠区域3中在车辆充气轮胎的轴向方向A上延伸直到右侧的侧壁2、并且在车辆充气轮胎的右侧侧壁2中径向向内延伸直到形成在右侧侧壁2的胎圈区域1中的胎圈芯4。该胎体5形成为,在两个胎圈区域1中分别沿胎圈芯4的轴向内侧延伸直到相应的胎圈芯4的径向内侧、然后在轴向方向A的延长线中沿胎圈芯4的径向内侧延伸直到胎圈芯4的轴向外侧、并且然后在胎圈芯4的轴向外侧上的延长线中作为包围部(Umschlagsteil)7径向向外延伸。胎体5以其包围部7沿该角顶6的轴向外侧延伸并且终止于该角顶6的轴向外侧上。胎体5以已知的、未详细示出的方式由一个或多个在圆周方向U上在车辆充气轮胎的整个圆周上延伸的胎体层形成,该胎体层具有相应地嵌入到橡胶中的平行的帘线(例如钢帘线),这些帘线在侧壁2的区域中基本上在径向方向R上延伸并且在胎冠区域3中基本上在轴向方向A上延伸。一个由已知的特别气密的橡胶材料制成的内层12在胎体5的指向该轮胎内层的侧面上从左侧胎圈区域1延伸到右侧胎圈区域1。在胎圈区域1中,在胎体5的背离胎圈芯4的侧面上相应地形成有一个额外的胎圈强化条带8,该胎圈强化条带在该车辆充气轮胎的整个圆周上延伸。胎圈强化条带8例如是由平行的纺织品类或金属类的增强织物制成的、嵌入到橡胶中的材料条带。
在该胎冠3的区域中在车辆充气轮胎的径向方向R中在该胎体5外部、在该胎体5上形成有一个在圆周方向U中在车辆充气轮胎的整个圆周上延伸并且在轴向A中从左胎肩直到右胎肩延伸的帘线带9,该帘线带以已知的四层安排由四个在径向方向R中彼此重叠并且上下安排的已知类型的帘线带层13、14、15和16形成。这些帘线带层13、14、15和16相应地以已知的方式由嵌入到橡胶中的钢帘线或其他适用于生产车辆充气轮胎的帘线带的已知的增强织物制成。在该帘线带9上,在该帘线带9的径向外部形成有一个在圆周方向U中在车辆充气轮胎的整个圆周上延伸并且在轴向方向A中从左胎肩直到右胎肩延伸的、成型的、已知类型的胎面10,该胎面完全覆盖帘线带9。在这些轮胎侧壁2的区域中,在该胎体5的轴向上背离轮胎的侧面上以已知方式形成有一个侧壁橡胶条带11,该侧壁橡胶条带在径向方向R中从该胎圈区域1延伸直到该胎冠区域3中的成型胎面10。
该胎面花纹3在这两个胎肩中相应由一个径向隆起的、构成胎肩带的胎纹带19形成。这两个胎纹带19形成为在该车辆充气轮胎的整个圆周上延伸并且在该车辆充气轮胎的圆周方向U上取向。该胎纹带19朝向该车辆充气轮胎的赤道平面相应地通过在该车辆充气轮胎的整个圆周上延伸并且在圆周方向U上取向的圆周沟纹20限制。该胎面花纹3在这两个圆周沟纹20之间由多个在该车辆充气轮胎的轴向方向A上彼此相邻安排的、相应地在该车辆充气轮胎的整个圆周上延伸的并且在圆周方向上取向的胎纹带17形成。在这些圆周沟纹20之间形成的这个中央的延伸区域的相邻的胎纹带17相应地在该车辆充气轮胎的轴向方向A上通过一个圆周沟纹18彼此间隔,该圆周沟纹在该车辆充气轮胎的整个圆周上延伸并且在圆周方向上取向。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在将该相应的胎肩区域与该胎面花纹3的中央延伸区段分离的这两个圆周沟纹20之间形成三个胎纹带17,这些胎纹带构成该中央延伸区域。
这些圆周沟纹20和18在径向方向上向内由一个沟纹底限制并且形成为具有最大胎纹深度PT。这些圆周沟纹用其沟纹底在径向方向上向内与在包含该轮胎轴线的这些横截面平面中的深度轮廓线KP相切,该深度轮廓线构成该轮胎的最大胎纹深度的走向。
在此,该圆周沟纹20相应地用其向该邻接的胎纹带19定向的沟纹壁构成朝向该赤道平面限制该胎纹带19的、该胎纹带19的边缘。
在图1中在左侧所示的该车辆充气轮胎的轮胎侧壁2的轴向向外指向的表面在其延长部中构成在该左部胎肩中形成的胎纹带19的如下边缘:该边缘朝向背离该赤道平面的侧面限制该胎纹带19,并且延伸直至在径向方向R上向外限制该胎纹带19的表面,该表面在包含该轮胎轴线的这些横截面平面中与该边缘在该交点S中相交。
同样,在图1中在右侧所示的轮胎侧壁2的轴向向外指向的表面在其径向延长部中构成在该右部胎肩中形成的胎纹带19的如下边缘:该边缘朝向背离该赤道平面的侧面限制该胎纹带19,并且延伸直至在径向方向R上向外限制该胎纹带19的表面,如图2中所示,该表面在包含该轮胎轴线的这些横截面平面中与该边缘在该交点S中相交。
在这些圆周沟纹20之间的中央延伸区域的这些胎纹带17在径向方向上向外通过其构成道路接触表面的径向外表面限制,该径向外表面在包含该轮胎轴线的这些横截面平面中在其延长部中超过这些圆周沟纹18、作为该胎面花纹的罩面的一部分构成在这些圆周沟纹20之间的表面轮廓线K。这些胎纹带19的在轮胎径向方向R上向外指向的表面在相应地直接邻接该圆周沟纹20的一个轴向第一延伸区域21(该第一延伸区域在包含该轮胎轴线的这些横截面平面中具有在轴向方向A上测量的延伸宽度a)中相应地以其外部轮廓线形成为该中央延伸区段的表面轮廓线K的延长部,该延长部超过该圆周沟纹20直到处于在轴向方向A上测量的距该圆周沟纹20的间距a而形成的点W。
该表面轮廓线K在该右部胎肩的点W与该左部胎肩的点W之间形成为以具有曲率半径KR的略微的曲率朝向该轮胎内部持续走向。
在该径向位置持续减小的情况下,该胎纹带19的径向外表面形成为从该点W开始在一个第二轴向延伸区域22中沿着该轴向延伸部走向直至该胎纹带19的交点S。该第二延伸区域22以一个在轴向方向A上测量的延伸宽度c在该点W与该胎纹带19的交点S之间延伸。
在此,在该第二轴向延伸区域22中,该胎纹带19的径向外表面由一个第一部分延伸区段23(该部分延伸区段在轴向方向A上从该点W出发延伸直至在该径向外表面轮廓上的一个点P)并且由一个第二部分延伸区段24(该部分延伸区段在轴向方向A上从在该表面轮廓上的点P出发延伸直至该点S)形成。在此,该胎纹带19的径向外表面在该第一部分延伸区段23中形成为具有围绕一个曲率中心Ma以曲率半径Ra凹形弯曲的曲线走向。如图2所示,该曲率中心Ma位于该轮胎外部的第二延伸区段22中胎纹带19的表面轮廓线的背向该轮胎的侧面上。该点P构成在该第二延伸区段22中的表面轮廓的曲率走向中的一个转折点。在该第二部分延伸区段24中,该表面轮廓弯曲地形成为具有围绕一个曲率中心Mi以曲率半径Ri凸形弯曲的曲线走向。在此,该曲率中心Mi位于从在该第二延伸区段中的表面轮廓线面向该轮胎的该轮廓线的侧面上。在形成为转折点的点P中,该第一部分延伸区段23的凹形的曲线走向在切向上过渡到该第二部分延伸区段24的凸形曲线走向中。
在所示实施例中,该交点S是在该侧壁的延长的表面轮廓线与围绕该曲率中心Mi以曲率半径Ri弯曲的、具有凸形曲率的第二部分延伸区段24的延长的轮廓走向之间的交点。
在图2中,为了清楚起见示出,由最终制造导致的倒圆的过渡部在第二部分延伸区段24与该侧壁的表面轮廓之间设置有额外的大幅度的倒圆。
如图2所示,该点P在该轮胎的一个轴向位置中在该帘线带9的轴向外部安排为距在轴向方向A上最近的、轴向限制该帘线带的帘线带边缘具有在轴向方向A上测量的间距d。如在图1和图2中可以看出,该车辆充气轮胎的帘线带9在该车辆充气轮胎的轴向方向A上延伸直至相应的胎纹带19的径向外表面的具有宽度b的轴向延伸区域中并且在那里以距该点P间距d终止。
如在图2和图3中可以看出,形成该轮胎的最大胎纹深度的深度轮廓线KP与在该第一部分延伸区段23内的胎肩带21的径向表面轮廓在一个点Q中相交。点P安排在点Q的位置的径向内部、具有在径向方向R上测量的距点Q的径向间距e的一个位置中。
曲率半径Ra和Ri形成为Ri>Ra
在此,曲率半径Ra≥PT,其中,PT是该轮胎的最大胎纹深度。
曲率半径Ri形成为100mm≤Ri≤2000mm并且曲率半径Ra形成为15mm≤Ra≤100mm。
该第二延伸区段22的在轴向方向A上测量的宽度c形成为5mm≤c≤30mm。
间距d形成为5mm≤d≤10mm。
间距e形成为0mm≤e≤2mm,例如e=1mm。
例如Ra形成为Ra=20mm,Ri形成为Ri=500mm,c形成为c=20mm并且d形成为d=6mm。
如在图2中可以看出,该径向外表面形成为以其表面轮廓线K在该延伸区域22中、在此从点W出发朝向轴向外部直到该交点S,由此形成为具有一个轮廓走向,其中,该表面轮廓线的径向位置沿着其延伸部在该延伸区域22中从该点W出发直到该胎纹带19的点S连续减小。
延伸宽度b形成为b=(a+c),a>0mm并且c<b。延伸长度b形成为8mm≤b≤70mm。证明为特别有利的是,延伸长度b形成为25mm≤b≤60mm。在用于商用车辆的常见的轮胎尺寸中,b具有40mm≤b≤55mm的设计是特别有效的。
该中央延伸区域的这些胎纹带17形成为已知类型的圆周肋或者形成为圆周胎纹块列,这些圆周胎纹块列由在该车辆充气轮胎的圆周上彼此前后安排并且相应地通过横向沟纹彼此分离的已知类型的胎纹块单元形成。在此,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有的胎纹带17形成为胎纹肋。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所有的胎纹带17形成为胎纹块列。在一个另外的实施方式中,这些胎纹带17中的仅一些形成为胎纹肋并其他的胎纹带17形成为胎纹块列。
这些肩胎纹带19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形成为圆周肋,这些圆周肋在该车辆充气轮胎的整个圆周上延伸。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这些肩胎纹带19形成为肩胎纹块列,这些肩胎纹块列具有在该车辆充气轮胎的圆周方向上彼此前后安排并且相应地通过横向沟纹彼此间隔的已知类型的胎纹块单元。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一个肩胎纹带19形成为胎纹肋并且另一个肩胎纹肋形成为肩胎纹块列。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这些肩胎纹带19在其在径向方向R上向外定向的表面上至少部分地设置有多个已知类型的细切入口。
在另外的、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该帘线带9形成为具有3个或5个帘线带层。
在径向方向R上从该外部轮廓线K出发在该圆周沟纹20中测量的最大胎纹深度PT形成为PT>9mm。
附图标记说明
1 胎圈区域
2 侧壁
3 胎冠区域
4 胎圈芯
5 胎体
6 角顶(胎芯滑块)
7 胎体包围部
8 胎圈加强条带
9 帘线带
10 成型的胎面
11 侧壁橡胶条带
12 内层
13 帘线带层
14 帘线带层
15 帘线带层
16 帘线带层
17 胎纹带
18 圆周沟纹
19 肩胎纹带
20 圆周沟纹
21 第一延伸区域
22 第二延伸区域
23 第一部分区段
24 第二部分区段

Claims (12)

1.一种用于商用车辆的车辆充气轮胎,该车辆充气轮胎具有一个帘线带(9)和胎面花纹,该胎面花纹在该车辆充气轮胎的轴向方向A上在两个胎肩之间延伸,在这两个胎肩中分别形成一个在该车辆充气轮胎的圆周上延伸地形成的肩胎纹带(19),该肩胎纹带在轴向方向A上朝向该轮胎的赤道平面通过在该车辆充气轮胎的圆周上延伸的一个沟纹(20)限制并且在其背离该赤道平面的侧面上相应地由该轮胎侧壁(2)的表面限制,该轮胎侧壁的表面构成该肩胎纹带(19)的背离该赤道平面的侧面,其中,该胎面花纹在包含轮胎轴线的截平面中由一个构成道路接触表面的表面限制,该构成道路接触表面的表面在这些肩胎纹带(19)之间构成朝向该轮胎弯曲的一个表面轮廓线K,其中,该构成道路接触表面的表面在至少一个肩胎纹带(19)中在邻接该圆周沟纹(20)的一个具有宽度a的轴向第一延伸区段(21)中构造为该弯曲的表面轮廓线K向该肩胎纹带(19)的延长部,并且在邻接该第一延伸区段(21)形成的一个具有宽度c的第二延伸区段(22)中,该构成道路接触表面的表面在该轮胎的径向位置方面沿着该轴向延伸部朝外持续减小,该第二延伸区段延伸至该轮胎侧壁的表面,
该构成道路接触表面的表面在该第二延伸区段(22)中形成为具有一个第一部分区段(23)和一个第二部分区段(24),该第一部分区段延伸至一个点P,该第二部分区段从该点P出发延伸直至该轮胎侧壁(2)的表面,
该构成道路接触表面的表面形成为在该第一部分区段(23)中具有凹形弯曲的轮廓走向并且在该第二部分区段(24)中具有凸形弯曲的轮廓走向,在该点P中具有该轮廓走向的一个转折点,其中,该点P在轴向方向A上安排在该帘线带(9)外部,
其特征在于,
在包含该轮胎轴线的这些截平面中,该凹形弯曲的轮廓走向是围绕一个曲率中心Ma以曲率半径Ra弯曲的轮廓走向,其中,该曲率中心Ma在该表面轮廓线K外部安排在该表面轮廓线K的背离该轮胎的侧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充气轮胎,
其中,具有凹形弯曲的轮廓走向的该第一部分区段(23)形成为在该轮胎的轴向方向A中从在该帘线带延伸部内部的一个轴向位置出发延伸直至该帘线带(9)外部的点P。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充气轮胎,
其中,该曲率半径Ra形成为15mm≤Ra≤10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充气轮胎,
其中,该曲率半径Ra形成为PT≤Ra,其中,PT是该轮胎的最大胎纹深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充气轮胎,
其中,在包含该轮胎轴线的这些截平面中,该凸形弯曲的轮廓走向是围绕一个曲率中心Mi以曲率半径Ri弯曲的轮廓走向,其中,该曲率中心Mi在该轮廓线外部安排在该轮廓线的指向该轮胎的侧面上,其中Ri形成为Ri>Ra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充气轮胎,
其中,该曲率半径Ri形成为100mm≤Ri≤2000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充气轮胎,
其中,该宽度c形成为5mm≤c≤30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充气轮胎,
其中,该点P在轴向方向A上安排为具有在轴向方向A上测量的距该帘线带(9)的间距d,5mm≤d≤10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充气轮胎,
其中,该点P安排为在一个点Q的径向位置的径向内部距该点Q径向间距e的径向位置中,0mm≤e≤2mm,其中,该点Q构成该胎纹深度轮廓线KP的延长部与在该第一部分区段(23)中凹形弯曲的轮廓走向相交的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充气轮胎,
其中,该胎纹带(19)形成为胎纹肋。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充气轮胎,
其中,该胎纹带(19)形成为胎纹块列。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充气轮胎,
其中,该车辆充气轮胎形成为用于在商用车辆的驱动轴上使用。
CN201580050377.0A 2014-09-17 2015-06-22 车辆充气轮胎 Active CN10707403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4218662.5 2014-09-17
DE102014218662.5A DE102014218662A1 (de) 2014-09-17 2014-09-17 Fahrzeugluftreifen
PCT/EP2015/063905 WO2016041647A1 (de) 2014-09-17 2015-06-22 Fahrzeugluftreifen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74030A CN107074030A (zh) 2017-08-18
CN107074030B true CN107074030B (zh) 2019-04-23

Family

ID=534045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50377.0A Active CN107074030B (zh) 2014-09-17 2015-06-22 车辆充气轮胎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11400760B2 (zh)
EP (1) EP3194182B1 (zh)
CN (1) CN107074030B (zh)
BR (1) BR112017002832B1 (zh)
DE (1) DE102014218662A1 (zh)
ES (1) ES2832350T3 (zh)
WO (1) WO201604164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993864B2 (ja) * 2017-12-20 2022-01-14 Toyo Tire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7081999B2 (ja) * 2018-06-29 2022-06-07 Toyo Tire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10143103B (zh) * 2019-06-03 2024-04-09 厦门正新橡胶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斜交轿车备胎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686517A1 (de) * 1994-06-10 1995-12-13 Continental Aktiengesellschaft Fahrzeugluftreifen mit symmetrischem Unterbau und asymmetrischer Lauffläche
EP1024032A2 (en) * 1999-01-29 2000-08-02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Pneumatic tire
US6164353A (en) * 1999-07-21 2000-12-26 The Yokohama Rubber Co., Ltd. Pneumatic tire for passenger cars having shoulder recess
CN200964033Y (zh) * 2006-10-25 2007-10-24 关晶 有安装方向的载重轮胎
DE102009044418A1 (de) * 2009-11-05 2011-05-12 Continental Reifen Deutschland Gmbh Fahrzeugreifen für Nutzfahrzeuge mit einem optimierten Laufstreifen/Gürtelbreitenverhältnis
WO2012126671A1 (de) * 2011-03-21 2012-09-27 Continental Reifen Deutschland Gmbh Fahrzeugluftreifen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76115A (en) * 1974-07-18 1976-08-24 Uniroyal, S.A. Pneumatic tire
JPS63287605A (ja) * 1987-05-20 1988-11-24 Bridgestone Corp 空気入りタイヤ
CA2037656A1 (en) * 1990-03-09 1991-09-10 Yoshiyuki Takada Heavy duty radial tire
JP3976373B2 (ja) * 1997-06-20 2007-09-19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タイヤの製造方法
CN102947107B (zh) * 2010-06-23 2016-08-03 米其林集团总公司 具有改善的耐侧壁损坏的轮胎
WO2012111296A1 (ja) * 2011-02-14 2012-08-23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タイヤ
DE102012208873A1 (de) * 2011-05-27 2012-11-29 The Yokohama Rubber Co., Ltd. Luftreifen
JP6162923B2 (ja) * 2011-11-14 2017-07-12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重荷重用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
US10239353B2 (en) * 2012-12-28 2019-03-26 The Yokohama Rubber Co., Ltd. Pneumatic tire
CN105121181B (zh) 2013-04-22 2017-10-27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轮胎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686517A1 (de) * 1994-06-10 1995-12-13 Continental Aktiengesellschaft Fahrzeugluftreifen mit symmetrischem Unterbau und asymmetrischer Lauffläche
EP1024032A2 (en) * 1999-01-29 2000-08-02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Pneumatic tire
US6164353A (en) * 1999-07-21 2000-12-26 The Yokohama Rubber Co., Ltd. Pneumatic tire for passenger cars having shoulder recess
CN200964033Y (zh) * 2006-10-25 2007-10-24 关晶 有安装方向的载重轮胎
DE102009044418A1 (de) * 2009-11-05 2011-05-12 Continental Reifen Deutschland Gmbh Fahrzeugreifen für Nutzfahrzeuge mit einem optimierten Laufstreifen/Gürtelbreitenverhältnis
WO2012126671A1 (de) * 2011-03-21 2012-09-27 Continental Reifen Deutschland Gmbh Fahrzeugluftreife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BR112017002832B1 (pt) 2021-04-06
ES2832350T3 (es) 2021-06-10
CN107074030A (zh) 2017-08-18
WO2016041647A1 (de) 2016-03-24
EP3194182A1 (de) 2017-07-26
US11400760B2 (en) 2022-08-02
BR112017002832A2 (pt) 2017-12-19
EP3194182B1 (de) 2020-10-28
DE102014218662A1 (de) 2016-03-31
US20170282650A1 (en) 2017-10-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142930B1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KR101639756B1 (ko) 공기입 타이어
US11040576B2 (en) Tire with grooves having variable depth
KR101873252B1 (ko) 공기입 타이어
EP3352999B1 (en) Motorcycle tyre
CN107081993A (zh) 充气轮胎
US10647161B2 (en) Pneumatic tire
WO2016051651A1 (ja) ランフラットタイヤ
CN110300669B (zh) 充气轮胎
AU2016220965A1 (en) Pneumatic tire
JP2012006449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6536220A (zh) 重载荷用充气轮胎
CN107074030B (zh) 车辆充气轮胎
CN113334994B (zh) 摩托车轮胎
JP2011005946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299225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204077256U (zh) 车辆充气轮胎
CN107405957B (zh) 摩托车轮胎
JP6492605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7037350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7039349A (ja) 自動二輪車用タイヤ
CN111989229B (zh) 充气轮胎
JP6506060B2 (ja) 自動二輪車用タイヤ
JP2013199154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5009775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