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699773A - 一种红茶饮品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红茶饮品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699773A
CN109699773A CN201811363716.2A CN201811363716A CN109699773A CN 109699773 A CN109699773 A CN 109699773A CN 201811363716 A CN201811363716 A CN 201811363716A CN 109699773 A CN109699773 A CN 1096997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af
black tea
bud
fermentation
tea dri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36371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邵心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Aviation Beverag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Aviation Beverag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Aviation Beverage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Aviation Beverag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363716.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699773A/zh
Publication of CN1096997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9977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 Tea And Coffe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红茶饮品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采摘:选取30年以上树龄的茶树,采摘春夏季一芽二叶、一芽一叶或者单芽的鲜叶;萎凋:将采摘后3小时内的鲜叶进行萎凋处理;揉捻:将萎凋后的茶叶进行揉捻处理;发酵:将揉捻后的茶叶进行发酵,发酵温度为40~45℃,发酵湿度为88~95%,发酵时间为5~6h;干燥:发酵后的茶叶干燥时温度控制在80~90℃。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红茶饮品制备方法,首先,味道清甜,颜色橙红明亮,同时无苦涩,其次,过滤红茶饮品内部的残留与微生物,便于长时间的保存,同时能够长久的保持红茶饮品的口味,还可以提高红茶饮品制作时的产量,更好的利用资源,带来更好的使用前景。

Description

一种红茶饮品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红茶饮品制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红茶饮品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红茶在加工过程中发生了以茶多酚酶促氧化为中心的化学反应,鲜叶中的化学成分变化较大,茶多酚减少90%以上,产生了茶黄素、茶红素等新成分。香气物质比鲜叶明显增加。所以红茶具有红茶、红汤、红叶和香甜味醇的特征,我国红茶品种以祁门红茶最为著名,为我国第二大茶类;
现有红茶饮品制备方法在使用时存在一定的弊端,(1)、不能更加充分对红茶饮品中的残渣与微生物进行过滤,微生物在红茶内部的生长繁殖,影响红茶饮品的存放时间,而红茶的残渣进过产时间的浸泡之后,味道容易变得苦涩;(2)、现有的红茶饮品制备中,红茶的揉捻方式只是通过统一的压力下进行揉捻,红茶揉捻的不同时刻需要的压力也不同,而且现有的揉捻方式,不能在保证成条率的同时提高叶组织细胞破坏率,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红茶饮品制备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红茶饮品制备方法,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红茶饮品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采摘:选取30年以上树龄的茶树,采摘春夏季一芽二叶、一芽一叶或者单芽的鲜叶;
(2)、萎凋:将采摘后3小时内的鲜叶进行萎凋处理;
(3)、揉捻:将萎凋后的茶叶进行揉捻处理;
(4)、发酵:将揉捻后的茶叶进行发酵;
(5)、干燥:发酵后的茶叶干燥时控制温度与湿度;
(6)、红茶饮品:将干燥后的红茶配比、接种、过滤得到红茶饮品。
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萎凋由于以下两种方法:
A、室内自然萎凋,将鲜叶摊放于竹篾或萎凋床上,单芽、一芽一叶摊叶厚度3~5cm,一芽二叶、一芽三叶摊叶厚度5~10cm,中途轻翻1~2次,视室温和空气相对湿度条件,萎凋时间在24~36h;
B、萎凋槽萎凋,使用带鼓风的萎凋槽和萎凋床,采用间歇式吹风,吹风0.5~1.0h停止鼓风1~2h,并翻叶1次,萎凋时间在10~12h,含水量60~65%。
优选的,所述步骤(3)中,按原料级别和数量选择揉捻机型,嫩度较高的单芽、一芽一叶采用6CR-35型揉捻机或6CR-40型揉捻机,嫩度较低、数量较多的一芽二三叶原料采用6CR-55型揉捻机进行揉捻,揉捻开始不加压,中途加压时压与松交替进行,压9~12min,松4min左右,揉捻结束前减压,揉捻时间在60~90min。
优选的,所述步骤(4)中,以全自动发酵机发酵的,控制发酵温度在28~30℃,空气相对湿度85~90%,时间3~5h,使用自制松木发酵箱发酵的,其箱体上端敞开,其余面密闭,揉捻叶以自然状态包裹于湿布中,再置于发酵箱利用湿布将上端覆盖,室温条件下发酵5~8h,不翻叶,上盖湿布,发酵时间4~6h。
优选的,所述步骤(5)中,干燥设备选用链板式烘干机,采用分段干燥方式,毛火温度在120~130℃,时间10~15min,毛火后摊凉回潮1h进入足火,足火温度90~100℃,时间20~30min,水分含量毛火叶约30%,足火叶6%,少部分在足火后辅以提香。
优选的,所述步骤(6)中,配比:按质量比为1:8:90的比例称取红茶、白砂糖和纯净水,在陶瓷锅容器中煮沸过滤,滤液盛入消毒的玻璃罐中,滤液为红茶菌饮品发酵基液。
优选的,所述步骤(6)中,接种:滤液放置于超净工作台中冷却至室温,将红茶菌接种到基液中,接种量为4~6%,初始pH为4.5,在28~32℃下,培养5~7天,至pH为2.8~3.0。
优选的,所述步骤(6)中,过滤:6层纱布过滤,滤液为红茶菌原液,调配结束后得到的红茶菌饮品依次经200目尼龙网过滤、0.45um滤膜膜过滤、0.22um滤膜膜过滤,经高倍显微镜检测无微生物后,装瓶为红茶菌发酵饮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按质量比为1:8:90的比例称取红茶、白砂糖和纯净水,味道清甜,颜色橙红明亮,同时无苦涩;
2、通过依次经200目尼龙网过滤、0.45um滤膜膜过滤、0.22um滤膜膜的过滤,过滤红茶饮品内部的残留与微生物,便于长时间的保存,同时能够长久的保持红茶饮品的口味;
3、在揉捻时,对压力大小进行细节分化,提高成条率与叶组织细胞破坏率,能够提高红茶饮品制作时的产量,更好的利用资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红茶饮品制备方法制作整体结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1)、采摘:选取30年以上树龄的茶树,采摘春夏季一芽二叶、一芽一叶或者单芽的鲜叶;
(2)、萎凋:将采摘后3小时内的鲜叶进行萎凋处理,萎凋由于以下两种方法:
A、室内自然萎凋,将鲜叶摊放于竹篾或萎凋床上,单芽、一芽一叶摊叶厚度4cm,一芽二叶、一芽三叶摊叶厚度8cm,中途轻翻2次,视室温和空气相对湿度条件,萎凋时间在30h;
B、萎凋槽萎凋,使用带鼓风的萎凋槽和萎凋床,采用间歇式吹风,吹风1.0h停止鼓风2h,并翻叶1次,萎凋时间在10h,含水量65%;
(3)、揉捻:将萎凋后的茶叶进行揉捻处理,按原料级别和数量选择揉捻机型,嫩度较高的单芽、一芽一叶采用6CR-35型揉捻机或6CR-40型揉捻机,嫩度较低、数量较多的一芽二三叶原料采用6CR-55型揉捻机进行揉捻,通过轻压进行揉捻;
(4)、发酵:将揉捻后的茶叶进行发酵,以全自动发酵机发酵的,控制发酵温度在30℃,空气相对湿度85%,时间4h,使用自制松木发酵箱发酵的,其箱体上端敞开,其余面密闭,揉捻叶以自然状态包裹于湿布中,再置于发酵箱利用湿布将上端覆盖,室温条件下发酵6h,不翻叶,上盖湿布,发酵时间5h;
(5)、干燥:发酵后的茶叶干燥时控制温度与湿度,干燥设备选用链板式烘干机,采用分段干燥方式,毛火温度在125℃,时间12min,毛火后摊凉回潮1h进入足火,足火温度95℃,时间25min,水分含量毛火叶约30%,足火叶6%,少部分在足火后辅以提香;
(6)、红茶饮品:将干燥后的红茶配比、接种、过滤得到红茶饮品,配比:按质量比为1:8:90的比例称取红茶、白砂糖和纯净水,在陶瓷锅容器中煮沸过滤,滤液盛入消毒的玻璃罐中,滤液为红茶菌饮品发酵基液;接种:滤液放置于超净工作台中冷却至室温,将红茶菌接种到基液中,接种量为4~6%,初始pH为4.5,在30℃下,培养6天,至pH为3.0;过滤:6层纱布过滤,滤液为红茶菌原液,调配结束后得到的红茶菌饮品依次经200目尼龙网过滤、0.45um滤膜膜过滤、0.22um滤膜膜过滤,经高倍显微镜检测无微生物后,装瓶为红茶菌发酵饮品。
实施例2
如图1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1)、采摘:选取30年以上树龄的茶树,采摘春夏季一芽二叶、一芽一叶或者单芽的鲜叶;
(2)、萎凋:将采摘后3小时内的鲜叶进行萎凋处理,萎凋由于以下两种方法:
A、室内自然萎凋,将鲜叶摊放于竹篾或萎凋床上,单芽、一芽一叶摊叶厚度4cm,一芽二叶、一芽三叶摊叶厚度8cm,中途轻翻2次,视室温和空气相对湿度条件,萎凋时间在30h;
B、萎凋槽萎凋,使用带鼓风的萎凋槽和萎凋床,采用间歇式吹风,吹风1.0h停止鼓风2h,并翻叶1次,萎凋时间在10h,含水量65%;
(3)、揉捻:将萎凋后的茶叶进行揉捻处理,按原料级别和数量选择揉捻机型,嫩度较高的单芽、一芽一叶采用6CR-35型揉捻机或6CR-40型揉捻机,嫩度较低、数量较多的一芽二三叶原料采用6CR-55型揉捻机进行揉捻,通过重压进行揉捻;
(4)、发酵:将揉捻后的茶叶进行发酵,以全自动发酵机发酵的,控制发酵温度在30℃,空气相对湿度85%,时间4h,使用自制松木发酵箱发酵的,其箱体上端敞开,其余面密闭,揉捻叶以自然状态包裹于湿布中,再置于发酵箱利用湿布将上端覆盖,室温条件下发酵6h,不翻叶,上盖湿布,发酵时间5h;
(5)、干燥:发酵后的茶叶干燥时控制温度与湿度,干燥设备选用链板式烘干机,采用分段干燥方式,毛火温度在125℃,时间12min,毛火后摊凉回潮1h进入足火,足火温度95℃,时间25min,水分含量毛火叶约30%,足火叶6%,少部分在足火后辅以提香;
(6)、红茶饮品:将干燥后的红茶配比、接种、过滤得到红茶饮品,配比:按质量比为1:8:90的比例称取红茶、白砂糖和纯净水,在陶瓷锅容器中煮沸过滤,滤液盛入消毒的玻璃罐中,滤液为红茶菌饮品发酵基液;接种:滤液放置于超净工作台中冷却至室温,将红茶菌接种到基液中,接种量为4~6%,初始pH为4.5,在30℃下,培养6天,至pH为3.0;过滤:6层纱布过滤,滤液为红茶菌原液,调配结束后得到的红茶菌饮品依次经200目尼龙网过滤、0.45um滤膜膜过滤、0.22um滤膜膜过滤,经高倍显微镜检测无微生物后,装瓶为红茶菌发酵饮品。
实施例3
如图1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1)、采摘:选取30年以上树龄的茶树,采摘春夏季一芽二叶、一芽一叶或者单芽的鲜叶;
(2)、萎凋:将采摘后3小时内的鲜叶进行萎凋处理,萎凋由于以下两种方法:
A、室内自然萎凋,将鲜叶摊放于竹篾或萎凋床上,单芽、一芽一叶摊叶厚度4cm,一芽二叶、一芽三叶摊叶厚度8cm,中途轻翻2次,视室温和空气相对湿度条件,萎凋时间在30h;
B、萎凋槽萎凋,使用带鼓风的萎凋槽和萎凋床,采用间歇式吹风,吹风1.0h停止鼓风2h,并翻叶1次,萎凋时间在10h,含水量65%;
(3)、揉捻:将萎凋后的茶叶进行揉捻处理,按原料级别和数量选择揉捻机型,嫩度较高的单芽、一芽一叶采用6CR-35型揉捻机或6CR-40型揉捻机,嫩度较低、数量较多的一芽二三叶原料采用6CR-55型揉捻机进行揉捻,揉捻开始不加压,中途加压时压与松交替进行,压10min,松4min左右,揉捻结束前减压,揉捻时间在80min;
(4)、发酵:将揉捻后的茶叶进行发酵,以全自动发酵机发酵的,控制发酵温度在30℃,空气相对湿度85%,时间4h,使用自制松木发酵箱发酵的,其箱体上端敞开,其余面密闭,揉捻叶以自然状态包裹于湿布中,再置于发酵箱利用湿布将上端覆盖,室温条件下发酵6h,不翻叶,上盖湿布,发酵时间5h;
(5)、干燥:发酵后的茶叶干燥时控制温度与湿度,干燥设备选用链板式烘干机,采用分段干燥方式,毛火温度在125℃,时间12min,毛火后摊凉回潮1h进入足火,足火温度95℃,时间25min,水分含量毛火叶约30%,足火叶6%,少部分在足火后辅以提香;
(6)、红茶饮品:将干燥后的红茶配比、接种、过滤得到红茶饮品,配比:按质量比为1:8:90的比例称取红茶、白砂糖和纯净水,在陶瓷锅容器中煮沸过滤,滤液盛入消毒的玻璃罐中,滤液为红茶菌饮品发酵基液;接种:滤液放置于超净工作台中冷却至室温,将红茶菌接种到基液中,接种量为4~6%,初始pH为4.5,在30℃下,培养6天,至pH为3.0;过滤:6层纱布过滤,滤液为红茶菌原液,调配结束后得到的红茶菌饮品依次经200目尼龙网过滤、0.45um滤膜膜过滤、0.22um滤膜膜过滤,经高倍显微镜检测无微生物后,装瓶为红茶菌发酵饮品。
表1为对实施例1-3中不同压力揉捻方式下,揉捻完时间、成条率与叶组织细胞破坏率, 测试结果如下:
揉捻方式 叶组织细胞破坏率(%) 成条率(%) 揉捻时间(min)
实施例1 轻压 85 93 120
实施例2 重压 96 84 70
实施例3 轻-重-轻 90 85 80
由表1实验数据可知,本发明红茶饮品制备方法,揉捻时,轻压揉捻时间较长的同时对叶组织细胞破坏率较小,之后的红茶饮品制作时,不能进行更加充分的提取红茶叶组织细胞内部的多酚类氧化产物,影响红茶饮品制作的产量,揉捻时使用重压,虽然能够更加充分的破坏叶组织细胞,但是由于压力较大,使得红茶不易成条,含有较多的残渣,之后红茶饮品的制作时,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对残渣进行过滤,通过在揉捻开始不加压,中途加压时压与松交替进行,压10min,松4min左右,揉捻结束前减压,既能提高叶组织细胞破坏率,还能提高红茶的成条率,另由表1可知实施例3为最优的选择。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8)

1.一种红茶饮品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采摘:选取30年以上树龄的茶树,采摘春夏季一芽二叶、一芽一叶或者单芽的鲜叶;
(2)、萎凋:将采摘后3小时内的鲜叶进行萎凋处理;
(3)、揉捻:将萎凋后的茶叶进行揉捻处理;
(4)、发酵:将揉捻后的茶叶进行发酵;
(5)、干燥:发酵后的茶叶干燥时控制温度与湿度;
(6)、红茶饮品:将干燥后的红茶配比、接种、过滤得到红茶饮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茶饮品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萎凋由于以下两种方法:
A、室内自然萎凋,将鲜叶摊放于竹篾或萎凋床上,单芽、一芽一叶摊叶厚度3~5cm,一芽二叶、一芽三叶摊叶厚度5~10cm,中途轻翻1~2次,视室温和空气相对湿度条件,萎凋时间在24~36h;
B、萎凋槽萎凋,使用带鼓风的萎凋槽和萎凋床,采用间歇式吹风,吹风0.5~1.0h停止鼓风1~2h,并翻叶1次,萎凋时间在10~12h,含水量60~6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茶饮品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按原料级别和数量选择揉捻机型,嫩度较高的单芽、一芽一叶采用6CR-35型揉捻机或6CR-40型揉捻机,嫩度较低、数量较多的一芽二三叶原料采用6CR-55型揉捻机进行揉捻,揉捻开始不加压,中途加压时压与松交替进行,压9~12min,松4min左右,揉捻结束前减压,揉捻时间在60~90min。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茶饮品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以全自动发酵机发酵的,控制发酵温度在28~30℃,空气相对湿度85~90%,时间3~5h,使用自制松木发酵箱发酵的,其箱体上端敞开,其余面密闭,揉捻叶以自然状态包裹于湿布中,再置于发酵箱利用湿布将上端覆盖,室温条件下发酵5~8h,不翻叶,上盖湿布,发酵时间4~6h。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茶饮品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干燥设备选用链板式烘干机,采用分段干燥方式,毛火温度在120~130℃,时间10~15min,毛火后摊凉回潮1h进入足火,足火温度90~100℃,时间20~30min,水分含量毛火叶约30%,足火叶6%,少部分在足火后辅以提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茶饮品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中,配比:按质量比为1:8:90的比例称取红茶、白砂糖和纯净水,在陶瓷锅容器中煮沸过滤,滤液盛入消毒的玻璃罐中,滤液为红茶菌饮品发酵基液。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茶饮品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中,接种:滤液放置于超净工作台中冷却至室温,将红茶菌接种到基液中,接种量为4~6%,初始pH为4.5,在28~32℃下,培养5~7天,至pH为2.8~3.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茶饮品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中,过滤:6层纱布过滤,滤液为红茶菌原液,调配结束后得到的红茶菌饮品依次经200目尼龙网过滤、0.45um滤膜膜过滤、0.22um滤膜膜过滤,经高倍显微镜检测无微生物后,装瓶为红茶菌发酵饮品。
CN201811363716.2A 2018-11-16 2018-11-16 一种红茶饮品制备方法 Pending CN10969977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363716.2A CN109699773A (zh) 2018-11-16 2018-11-16 一种红茶饮品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363716.2A CN109699773A (zh) 2018-11-16 2018-11-16 一种红茶饮品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99773A true CN109699773A (zh) 2019-05-03

Family

ID=662548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363716.2A Pending CN109699773A (zh) 2018-11-16 2018-11-16 一种红茶饮品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699773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66929A (zh) * 2019-12-20 2020-04-28 银川凤仪堂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枸杞红茶的加工方法
CN112106858A (zh) * 2020-10-19 2020-12-22 湖北星梦茶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茶醋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2616944A (zh) * 2020-11-25 2021-04-09 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 一种降低夏秋茶苦涩味的萎凋方法
CN113303383A (zh) * 2021-06-09 2021-08-27 贵州大学 一种多穗石柯红茶复合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4052105A (zh) * 2021-11-23 2022-02-18 中山大学 一种红茶菌产品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66929A (zh) * 2019-12-20 2020-04-28 银川凤仪堂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枸杞红茶的加工方法
CN112106858A (zh) * 2020-10-19 2020-12-22 湖北星梦茶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茶醋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2616944A (zh) * 2020-11-25 2021-04-09 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 一种降低夏秋茶苦涩味的萎凋方法
CN112616944B (zh) * 2020-11-25 2023-10-20 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 一种降低夏秋茶苦涩味的萎凋方法
CN113303383A (zh) * 2021-06-09 2021-08-27 贵州大学 一种多穗石柯红茶复合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4052105A (zh) * 2021-11-23 2022-02-18 中山大学 一种红茶菌产品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699773A (zh) 一种红茶饮品制备方法
CN102217683B (zh) 信阳红红茶加工工艺
CN102783532B (zh) 乌龙红茶的制作工艺
CN106119009B (zh) 一种果香纯米酒及其酿造方法
CN104381480B (zh) 一种提高大叶种夏秋圆饼红茶品质的加工方法
CN107593941A (zh) 一种菌香红茶的加工方法
CN106234662A (zh) 一种优质黑茶的快速醇化加工工艺
CN101785508A (zh) 一种花香型绿茶的加工方法
CN101161086A (zh) 怡红茶的制作方法
CN107372901A (zh) 一种绿茶的制作方法
CN105145921B (zh) 一种富γ-氨基丁酸桑叶红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5124036A (zh) 茉莉花香六堡茶的制作方法
CN103750267A (zh) 一种多菌种固稀连罐酿制的酱油及其制备方法
CN105831300A (zh) 一种九华钵茶的制作方法
CN109566789A (zh) 一种九华安茶的制作方法
CN106070803A (zh) 一种六合茶的加工方法
CN109497210A (zh) 一种青钱柳红茯砖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2366085B (zh) 一种豆酱的制作工艺
CN110250296A (zh) 一种高原古树茶普洱熟茶加工工艺
CN105211354B (zh) 一种提高红茶品质的工艺
CN102813015A (zh) 一种特色茶叶制造技术
CN108684854A (zh) 一种桂花红茶的制作工艺
CN107712123A (zh) 一种花香型红茶的发酵方法
CN111728043A (zh) 一种冷泡绿茶的制备方法
CN103907703A (zh) 一种云泉红茶制作工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