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388186B - 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388186B
CN109388186B CN201810612823.8A CN201810612823A CN109388186B CN 109388186 B CN109388186 B CN 109388186B CN 201810612823 A CN201810612823 A CN 201810612823A CN 109388186 B CN109388186 B CN 10938818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engaging
release
claw portion
electronic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61282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388186A (zh
Inventor
宫本旅人
天野将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3881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881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3881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8818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37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 G06F1/1654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the display being detachable, e.g. for remote us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2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a single-body enclosure integrating a flat display, e.g. 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s [PDA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01Constructional details related to the housing of computer displays, e.g. of CRT monitors, of flat display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15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 G06F1/16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with folding flat displays, e.g. laptop computers or notebooks having a clamshell configuration,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2External expansion units, e.g. docking st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75Miscellaneous details related to the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the different enclosures or enclosure parts
    • G06F1/1679Miscellaneous details related to the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the different enclosures or enclosure parts for locking or maintaining the movable parts of the enclosure in a fixed position, e.g. latching mechanism at the edge of the display in a laptop or for the screen protective cover of a PDA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0/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1/04 - G06F1/32
    • G06F2200/16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1/16 - G06F1/18
    • G06F2200/163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computer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将两个壳体无松动地稳定安装的电子设备。电子设备(10)具备:具有显示器(12)的上部壳体(14)、能够相对于上部壳体装卸的下部壳体(18)。下部壳体具有支承柱(36R),该支承柱从供上部壳体安装的安装面(22a)突出并在前端侧具有爪部(110)。上部壳体具有供支承柱插入的柱孔(52)、和相对于插入到柱孔的支承柱的爪部卡合并以能够将爪部朝相对于柱孔的插入方向按压的方式被弹性施力的卡合突起(60)。上部壳体具有卡合滑块(44),该卡合滑块包含卡合突起并朝该卡合突起相对于爪部卡合的方向被弹性施力。卡合突起和爪部在相互的卡合面中的至少一方具有通过楔作用被按压的倾斜面。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够相对于第二壳体装卸第一壳体而构成的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近几年,具有触摸面板式的液晶显示器而不具有物理键盘的平板型个人计算机(平板型PC)迅速普及。平板型PC容易携带且输入作业也可通过触摸面板进行所以容易操作。
然而,由于平板型PC不具有物理键盘,存在例如长篇的输入作业等产生麻烦的情况。因此,例如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能够相对于设置有键盘的下部壳体装卸作为上部壳体的平板型PC而构成的计算机。这样的计算机中,能够实现笔记本型PC和平板型PC两种使用方法,所以使用者的便利性非常高。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158013号公报
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发明中,平板型PC嵌装在具备键盘的停靠板的旋转框架的收纳槽。然而,在这样的安装方式中由于在移动计算机与收纳槽之间产生的间隙而会产生松动。为了抑制松动需要加深收纳槽,但这样会使停靠板侧相应地大型化。特别地,平板型PC有比笔记本型PC的显示器重的趋势,难以稳定地安装。并且,在这样的安装方式中平板型PC与停靠板并未锁定,有若平板型PC受到一些外力则无意中脱离停靠板的忧虑。
另一方面,希望平板型的移动计算机以不破坏可移动性的方式使对接系统小型轻量,特别是希望收纳对接系统的部分的宽度较薄。
另外,假想移动计算机的各种使用方法,在外出地使用时,除了移动计算机以外还有货物的情况下双手大多未必能自如使用。因此,希望在从下部壳体取下上部壳体的平板型PC时单手也能操作。
并且,作为从下部壳体取下上部壳体的操作,能够同时采用手动操作和电动机构的操作是优选的,但不希望由此而导致机构大型化和复杂。因此,希望利用手动操作部和电动机构尽可能设置共用部分并且操作不相互干涉的机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考虑上述现有技术课题而完成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在能够装卸两个壳体而构成的电子设备中,两个壳体能够稳定地安装而不松动。
另外,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在从下部壳体取下上部壳体时单手也能稳定操作。
并且,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从下部壳体取下上部壳体的操作能够同时采用手动操作和基于电动机构的操作并且小型且简便的机构的电子设备。
本发明的实施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具备第一壳体和能够相对于该第一壳体装卸的第二壳体,其中,上述第二壳体具有钩部件,该钩部件从供上述第一壳体安装的安装面突出并在前端侧具有爪部,上述第一壳体具有:卡合孔,在该卡合孔供上述钩部件插入;以及卡合突起,该卡合突起相对于插入到上述卡合孔的上述钩部件的上述爪部卡合,以能够将上述爪部朝相对于上述卡合孔的插入方向按压的方式被弹性施力。
这样,卡合突起朝相对于卡合孔的插入方向按压爪部,由此第一壳体无间隙地安装于第二壳体而没有松动。
可以构成为上述第一壳体具有滑块,该滑块包含上述卡合突起并朝该卡合突起相对于上述爪部卡合的方向被弹性施力,上述卡合突起和上述爪部在相互的卡合面中的至少一方具有通过楔作用被按压的倾斜面,在相对于上述第二壳体安装上述第一壳体时,上述卡合突起克服弹力朝上述钩部件的侧表面被按压,从而朝非卡合方向滑动之后朝卡合方向被弹性地拉近,抵接并卡合于上述爪部。
这样,卡合突起与爪部抵接并通过楔作用被按压,由此第一壳体无间隙地安装于第二壳体而没有松动。另外,在将第一壳体安装于第二壳体时,滑块朝钩部件的侧表面被按压从而朝非卡合方向滑动之后朝卡合方向被弹性地拉近,所以安装操作能够通过没有预先的预备操作的单触式操作来进行。
上述爪部也可以从上述钩部件的基端侧朝前端侧变厚而形成上述倾斜面。由此,容易使卡合突起与爪部的倾斜面卡合。
上述卡合突起也可以从上述卡合孔的入口侧朝背侧变薄而形成上述倾斜面。由此,容易使卡合突起与爪部的倾斜面卡合。
上述卡合突起被弹性施力的滑动方向也可以是相对于上述爪部的延伸方向倾斜并从上述卡合孔的入口侧朝背侧施力的方向。由此,第一壳体相对于第二壳体在纵横两个方向上无间隙地卡合,并且若将第一壳体朝脱离第二壳体的方向拉动,则滑块朝卡合方向被施力而更牢固地卡合,能够防止意外的脱离。
可以构成为上述第二壳体具备使上述卡合突起移动到解除其与上述爪部的卡合的解锁位置的释放机构,上述第一壳体具备将通过上述释放机构移动后的上述卡合突起保持在上述解锁位置的解锁保持机构。
根据这样的解锁保持机构,在进行利用释放机构将卡合突起与爪部的卡合解除的操作之后,卡合突起也能保持在解锁位置,所以不需要同时进行释放机构的操作和第一壳体的脱离。在第二壳体设置释放机构由此能够使第一壳体轻型化、简便化。
可以构成为上述解锁保持机构在上述第一壳体相对于上述第二壳体处于安装位置这段期间将上述卡合突起保持在上述解锁位置,在上述第一壳体从上述第二壳体脱离了时将上述卡合突起从上述解锁位置释放。由此,卡合突起从解锁位置自动地释放并返回初始位置,下次将第一壳体安装于第二壳体时不需要预备的操作。
可以构成为具有与上述卡合突起连结的连结转动连杆,上述释放机构具有释放推动器,该释放推动器根据使用者的释放操作,按压上述连结转动连杆的局部使其转动,上述连结转动连杆被上述释放推动器按压而转动,从而上述卡合突起朝非卡合方向移动。若使用这样的与卡合突起连结的连结转动连杆,则容易转换从设置于第二壳体的释放推动器承受的动作方向,并且相对于卡合突起分体,所以配置的自由度提高,能够配置于狭窄的位置。
可以构成为上述解锁保持机构具有:以与上述第一壳体和上述第二壳体的装卸联动的方式移位的联动移位部件;被上述联动移位部件的局部弹性施力而突出的保持爪;以及设置于上述卡合突起或与该卡合突起联动的部件且保持于上述保持爪的被保持部,在上述卡合突起通过上述释放机构进行的移动结束之前,上述被保持部克服弹力压入并越过上述保持爪从而被该保持爪保持,并且上述卡合突起保持在上述解锁位置,在上述第一壳体从上述第二壳体脱离了时,上述联动移位部件朝解除上述保持爪与上述被保持部的卡合的方向移位。根据这样的联动移位部件、保持爪以及被保持部,能够将卡合突起可靠地保持在解锁位置。
可以构成为上述联动移位部件能够朝与上述第一壳体的安装方向正交的方向移位,朝一方被弹性施力,在将上述第一壳体安装于上述第二壳体时,上述联动移位部件的局部被上述钩部件的侧表面按压从而朝另一方滑动移位。联动移位部件朝与安装方向正交的方向移位,所以能够抑制上下方向的高度。能够利用钩部件使联动移位部件移位是合理的。
可以构成为上述释放机构具有释放滑块,该释放滑块在供上述第一壳体安装的安装面的长边方向延伸并朝一方被弹性施力,通过克服弹力朝另一方移动从而解除上述卡合突起与上述爪部的卡合,上述第二壳体具有使上述释放滑块移动的手动操作部;以及使上述释放滑块移动的电动机构。
根据沿安装面的长边方向延伸的释放滑块,能够容易通过简单的结构传递作用力,抑制上下方向的高度。另外,无论操作力作用于长条的释放滑块的哪一部分都可以,所以手动操作部与电动机构的配置的自由度提高。在有多个对接系统的情况下也能够简单地传递作用力。
上述手动操作部也可以是设置于上述第二壳体的侧表面并与上述释放滑块连结的释放按钮。由此手动操作部的结构和操作变得简单。
上述电动机构可以是线形的形状记忆合金,沿上述安装面的长边方向布线。根据形状记忆合金,简便而轻型并且能够产生适当的动力,并且通过沿安装面的长边方向布线,能够确保适当的长度并且抑制上下方向的高度。
可以构成为上述电动机构具有电动转动连杆,该电动转动连杆被螺旋弹簧朝一方弹性地施力而转动,通过克服弹力转动从而按压上述释放滑块使其移动,上述电动转动连杆从转动轴观察时在一方安装有上述形状记忆合金,在另一方安装有上述螺旋弹簧,上述形状记忆合金和上述螺旋弹簧沿上述长边方向朝相同方向延伸。
通过夹装这样的电动转动连杆由此容易将形状记忆合金的作用力传递至释放滑块。另外,在电动转动连杆安装有螺旋弹簧,所以对形状记忆合金施加适当的预紧力而能够防止松动。并且,螺旋弹簧和形状记忆合金朝相同方向延伸而变得紧凑。另外,电动转动连杆是按压释放滑块的局部的构造,在通过手动操作部移动了释放滑块时留在待机位置而不受干涉。
上述钩部件在上述安装面的长边方向上形成为另一侧比一侧厚,由此能够获得钩部件的强度并且能够防止反向安装。
可以构成为上述第一壳体相对于在上述第二壳体的端部设置的托架装卸,上述第二壳体具有使上述托架俯仰转动的铰链。通过铰链能够将第一壳体调整为适当的角度。
可以构成为上述第二壳体具有外部输入部,上述第一壳体是在与上述第二壳体分离的状态下能够动作的平板型的个人计算机。
第一壳体的重量比一般的笔记本型PC的显示器部大而要求稳定的安装。该电子设备中,钩部件与卡合突起能够不松动地卡合,所以第一壳体被稳定地安装。
另外,本发明的实施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具备第一壳体和能够相对于该第一壳体装卸的第二壳体,其中,上述第二壳体具有钩部件,该钩部件从供上述第一壳体安装的安装面突出并在前端侧具有爪部,上述第一壳体具有:卡合孔,该卡合孔供上述钩部件插入;以及卡合突起,该卡合突起相对于插入到上述卡合孔的上述钩部件的上述爪部卡合,以能够将上述爪部朝相对于上述卡合孔的插入方向按压的方式被弹性施力,上述第二壳体具备使上述卡合突起移动到解除其与上述爪部的卡合的解锁位置的释放机构,上述第一壳体具备将通过上述释放机构移动后的上述卡合突起保持在上述解锁位置的解锁保持机构。
并且,本发明的实施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具备第一壳体和能够相对于该第一壳体装卸的第二壳体,其中,上述第二壳体具有钩部件,该钩部件从供上述第一壳体安装的安装面突出并在前端侧具有爪部,上述第一壳体具有:卡合孔,在该卡合孔供上述钩部件插入;以及卡合突起,该卡合突起相对于插入到上述卡合孔的上述钩部件的上述爪部卡合,以能够将上述爪部朝相对于上述卡合孔的插入方向按压的方式被弹性施力,上述第二壳体具有:释放滑块,该释放滑块在供上述第一壳体安装的安装面的长边方向延伸并朝一方被弹性施力,通过克服弹力朝另一方移动从而解除上述卡合突起与上述爪部的卡合;手动操作部,该手动操作部使上述释放滑块移动;以及电动机构,该电动机构使上述释放滑块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实施方式,卡合突起朝相对于卡合孔的插入方向按压爪部,由此第一壳体无间隙地安装于第二壳体而没有松动。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上述电子设备的解锁保持机构,在进行利用释放机构解除卡合突起与爪部的卡合的操作之后卡合突起也能保持在解锁位置,所以不需要同时进行释放机构的操作和第一壳体的脱离,在从第二壳体取下第一壳体时能够通过单手稳定地操作。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上述电子设备中,使用沿安装面的长边方向延伸的释放滑块。根据释放滑块,容易通过简单的结构传递作用力,抑制上下方向的高度。另外,无论操作力作用于长条的释放滑块的哪一部分都可以,所以手动操作部和电动机构的配置的自由度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上述电子设备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将上部壳体和下部壳体分离后的状态的电子设备的立体图。
图3是省略了盖的上部壳体的下部框的后视图。
图4是从背侧观察省略了盖的卡合机构的立体图。
图5是卡合滑块的立体图。
图6是支承柱及其周边的立体图。
图7是托架内部的主视图。
图8是按压释放按钮前的状态的连接器、释放滑块、释放推动器以及支承柱的后视图。
图9是按压了释放按钮的状态的连接器、释放滑块、释放推动器以及支承柱的后视图。
图10是省略了释放滑块、尼龙盖以及不锈钢盖的状态的托架内部的主视图。
图11是表示省略了盖的动作中的电动机构的局部放大主视图。
图12是将省略了盖的上部壳体安装于下部壳体之前的状态的对接系统的主视图。
图13是将省略了盖的上部壳体安装于下部壳体的中途的状态的对接系统的主视图。
图14是在下部壳体安装有省略了盖的上部壳体的状态的对接系统的主视图。
图15是锁定状态的柱支承部和卡合突起的局部截面立体图。
图16是锁定状态的柱支承部和滑块联动机构的截面侧视图。
图17是按压省略了盖的释放按钮前的状态的对接系统的后视图。
图18是按压省略了盖的释放按钮后的状态的对接系统的后视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10…电子设备,12…显示器,14…上部壳体,14a…安装面,14b…上连接器,14c…下部框,16a…键盘,16b…触摸板,18…下部壳体,18a…间隙,18b…凹部,20…铰链,22…托架,22a…安装面,22b…下连接器,30…对接系统,32R、32L…卡合机构,34…下侧子系统,36R、36L…支承柱(钩部件),38R、38L…释放推动器,39…滑块联动机构,40…驱动部,42…解锁保持机构,44…卡合滑块,46…螺旋弹簧,48…连结转动连杆,50…连结线,52…柱孔,54…推动器孔,56…突起,58…线孔,60…卡合突起,60a…倾斜面,60b…端面,62…台阶部,64…弹簧钩,66…突起,68…倾斜槽,70…轴支承部,72…手柄,72a…被按压面,72b…被保持片,74…线孔,80…联动移位部件,82…螺旋弹簧,84…保持爪,84a…突出部,84b…倾斜面,84c…L形突起,86…压缩螺旋弹簧,88…板部,90a、90b…扁平孔,92…第一突片,92a…阶梯,94…第二突片,94a…下端部,94b…C切角,96…第三突片,98a、98b…引导柱,100…弹簧钩,101…突起,102…槽,102a…突起,104…间隙,106…推动器孔,108…凹部,110…爪部,112…端壁,114…倾斜面,116a、116b…C切角,118…基座体,200…释放滑块,202…电动机构,204…释放按钮,206…第一滑块,208…第二滑块,210…第三滑块,210a…突起,210b…阶梯,210c…膨出部,212…螺旋弹簧,214a、214b…连结部,216a、216b、216c…偏平孔,218a、218b…引导槽,220R、220L…狭窄槽,222a…倾斜槽,222b、222c…X方向槽,224…轴支承部,226…臂,228…推动器,230…突起,300…SMA线,302…线支架,304…绝缘体,306…电动转动连杆,306a…轴支承部,306b…钩,306c…突起,306d…作用片,308…螺旋弹簧,310…尼龙盖,312…不锈钢盖。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列举优选的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电子设备。
图1是一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10的立体图,表示在设置有键盘16a和触摸板16b的下部壳体18安装了具有显示器12的上部壳体14的状态。图2是在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10中,从下部壳体18取下了上部壳体14的状态的立体图。
本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10是在下部壳体18上安装有上部壳体14的状态下作为笔记本型PC发挥功能而在上部壳体14与下部壳体18分离的状态下上部壳体14单独作为平板型PC发挥功能的笔记本(膝上)型/平板型兼用的混合型PC。除了这样的混合动力型PC以外,本实施方式还能很好地适用于移动电话、智能手机或者电子记事本等具备能够分离的两个壳体的电子设备。以下,如图1所示使上部壳体14相对于下部壳体18呈近似直角地立起,在从目视显示器12和托架22的使用者观察的状态下,规定上下方向、左右方向、进深方向、正面、背面。另外,规定左右方向为X方向,正面观察时右方为X1方向,正面观察时左方为X2方向。上下方向是上部壳体14与下部壳体18的装卸方向。并且,针对转动动作的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这样的表达以该时刻所参照的附图为基准。而且,左右对称的结构要素中,适当地对正面观察时左边的结构要素的符号赋予L,对右边的结构要素的符号赋予R。
如图1和图2所示,电子设备10具备:具有显示器12的上部壳体(第一壳体)14、以及具有键盘16a和触摸板16b的下部壳体(第二壳体)18。上部壳体14能够相对于托架22装卸,该托架22通过左右一对铰链20、20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连结于下部壳体18。安装于托架22的上部壳体14是通过铰链20转动从而能够开闭下部壳体18的上表面(键盘16a侧的面)的盖体,与一般的笔记本型PC的进行开闭的显示器部同样地发挥功能,可将上部壳体14调整为容易看到的角度。在下部壳体18的上表面端部,以从设计上的观点考虑在托架22放倒时不与键盘16a重叠的方式确保间隙18a。
上部壳体14具备例如由触摸面板式的液晶显示部构成的显示器12,其内部收纳有构成平板型PC的基板、运算装置以及存储器等各种电子部件(未图示)。通过后述的对接系统30的功能,上部壳体14通过作为下端面的安装面14a与作为托架22的上端面的安装面22a抵接、分离来进行装卸。另外,上部壳体14通过设置于安装面14a的上连接器14b与设置于托架22的安装面22a的下连接器22b嵌合,从而电连接于下部壳体18。上部壳体14除了具有相对于下部壳体18侧的装卸机构、控制功能等以外,其他结构可以与一般的平板型PC相同。上部壳体14能够单独作为平板型PC利用,具备电池。
下部壳体18是具备作为上部壳体14的外部输入部发挥功能的物理键盘16a和触摸板16b的上部壳体14的扩展用设备,用于使作为平板型PC的上部壳体14作为笔记本型PC发挥功能来提高其便利性。下部壳体18供铰链20的一端固定,将固定于该铰链20的另一端的托架22支承为能够转动。下部壳体18当然也可以具备除键盘16a和触摸板16b以外的电子部件,例如磁盘装置、光盘装置等扩展设备。下部壳体18的电源也可以由上部壳体14供给,下部壳体18也可以具备电池,也可以使用AC电源。下部壳体18可以兼作针对上部壳体14的充电器。
由图1和图2可知,托架22和间隙18a在上下方向的宽度设定得较窄,相应地能够确保键盘16a、触摸板16b的空间较大。上部壳体14中的显示器12的下部框14c在上下方向的宽度设定得较窄,相应地能够确保显示器12的空间较大。托架22和上部壳体14的进深厚度较薄并设定为等厚。
接下来,说明装卸上部壳体14和下部壳体18的对接系统30。
如图2所示,对接系统30具有设置于上部壳体14的下部框14c内的左右对称的卡合机构32R、32L、和设置于下部壳体18的托架22内的下侧子系统34。只要设计上允许,卡合机构32L和卡合机构32R在下部框14c内左右充分分离地设置。下侧子系统34具有左右对称的支承柱(钩部件)36R、36L、左右对称的释放推动器38R、38L、使该释放推动器38R、38L转动的驱动部40(参照图7)。支承柱36R、36L以与卡合机构32R、32L对应的方式左右充分分离地设置,能够稳定支承上部壳体14。
对接系统30中,基本上通过卡合机构32R和卡合机构32L所具有的卡合滑块44(参照图5)的卡合突起60相对于作为钩部件的支承柱36R、36L卡合与脱离,从而使上部壳体14和下部壳体18装卸。
以下,首先说明卡合机构32R,然后说明下侧子系统34。卡合机构32L、支承柱36L以及释放推动器38L是与卡合机构32R、支承柱36R以及释放推动器38R呈左右对称构造所以省略它们的详细说明。在卡合机构32R、支承柱36R以及释放推动器38R的说明中,为避免繁琐,构成要素的符号省略表示右侧的R。
图3和图4是在上部壳体14从下部壳体18被取下时将背面盖取下的状态,是从背面侧观察卡合机构32R的图。卡合机构32R在构成要素的配置关系上从背面侧观察时容易理解,故结合后视图的图3和图4来说明。
如图3和图4所示,卡合机构32R具有滑块联动机构39和解锁保持机构42。滑块联动机构39具有卡合滑块44、螺旋弹簧46、连结转动连杆48、以及连结线50。在上部壳体14的安装面14a设置有柱孔(卡合孔)52和推动器孔54。螺旋弹簧46是拉伸弹簧。在电子设备10的对接系统30中,除了后述的压缩螺旋弹簧86之外,其他螺旋弹簧全部是拉伸弹簧。此外,卡合机构32R的滑块联动机构39和解锁保持机构42以图3和图4所示的状态为初始位置,即以上部壳体14从下部壳体18分离的状态为初始位置。
如图5所示,卡合滑块44是细长的平板形状,具有X2方向端部的两个突起56和线孔58、以及邻接于该线孔58而设置的卡合突起60。线孔58设置在被两个突起56夹着的位置,供连结线50的端部安装。卡合突起60是与支承柱36R卡合的部分,向图5的近前侧(上部壳体14的背面侧)稍微突出,从柱孔52的入口侧朝背侧变薄而形成倾斜面60a。倾斜面60a从柱孔52的入口侧朝背侧沿X方向的宽度变宽。卡合突起60的X1方向的端面60b成为在柱孔52的入口侧平缓而在背侧变陡的两段倾斜。由此,随着卡合滑块44的滑动量增加而卡合量增加。因此,因不同部件的公差、晃动而产生的间隙的差别可通过螺旋弹簧46的伸缩来吸收,并且能使滑动时的摩擦系数的增加均匀,减少螺旋弹簧46产生的弹力的损失。
在卡合滑块44的X1方向端部具有台阶部62、设置于该台阶部62的弹簧钩64、以及设置于台阶部62的上方的引导片65。台阶部62和弹簧钩64是安装螺旋弹簧46的端部的位置。引导片65作为供卡合滑块44滑动的引导件。卡合滑块44是钢材或者不锈钢材,表面通过氮化处理而固化。
再如图4所示,卡合滑块44在设置于上部壳体14的倾斜槽68内能够斜向沿大致15°的方向滑动而配置,在X1方向端部,螺旋弹簧46安装于弹簧钩64,在X2方向端部,连结线50安装于线孔58。对螺旋弹簧46而言,沿与卡合滑块44相同的方向延伸,X1方向端部安装于突起66,沿倾斜槽68朝倾斜方向对卡合滑块44弹性施力。
连结转动连杆48在初始位置呈向下90°的近似扇形,由上方的轴支承部70轴支承。连结转动连杆48具有X2方向的上边部朝斜下大致45°的方向延长的手柄(被保持部)72、和大致设置于下方端的线孔74。在线孔74安装连结线50的一端。连结线50沿X方向延伸,将卡合滑块44和连结转动连杆48连结并使它们联动。由此,连结转动连杆48沿逆时针方向转动时卡合滑块44克服螺旋弹簧46的弹力大致朝X2方向的右下方向倾斜移位。此外连结线50通过连结转动连杆48的旋转动作拉近卡合滑块44,可以是在拉伸方向较强的部件,也可以在压缩方向具有弹性或者挠性。在手柄72的前端下表面形成有供下部壳体18的释放推动器38R按压的半圆弧状的被按压面72a。在手柄72的上边形成有向图4的近前侧(上部壳体14的背面侧)稍微突出的被保持片72b。若使用这样的连结转动连杆48,则容易转换从释放推动器38R承受的动作方向,并且相对于卡合滑块44分体,所以配置的自由度提高,能够配置于较窄的位置。此外,连结转动连杆48兼用在滑块联动机构39和解锁保持机构42。
接着说明解锁保持机构42。解锁保持机构42是在从下部壳体18取下上部壳体14时将从支承柱36R的爪部110(参照图6)脱离的卡合突起60暂时保持在解锁位置的机构,在上部壳体14相对于下部壳体18处于安装位置的期间,将卡合突起60保持于解锁位置,在上部壳体14脱离下部壳体18时将卡合突起60从解锁位置释放。由此,卡合突起60从解锁位置自动地释放,下次将上部壳体14安装于下部壳体18时不需要预备的操作。
解锁保持机构42具有连结转动连杆48、联动移位部件80、螺旋弹簧82、保持爪84,以及压缩螺旋弹簧86。其中连结转动连杆48已经说明。
联动移位部件80是解锁保持机构42的主要部件,具有沿X方向延伸的细长板部88、设置于板部88的左右端附近的扁平孔90a、90b、从X1方向端部向上突出的第一突片92、从X1方向端部附近向下突出的第二突片94、以及从X2方向端部向下突出的第三突片96。
在第一突片92设置有供螺旋弹簧82的一端安装的弹簧钩100。
螺旋弹簧82从弹簧钩100朝X2方向延伸,另一端安装于突起101从而对联动移位部件80朝X2方向弹性施力。扁平孔90a、90b是在X方向上稍微扁平的孔,供引导柱98a、98b在上下方向上大致无间隙地嵌合。由此联动移位部件80能够在扁平孔90a、90b的X方向长度的范围内滑动,且在没有外力时借助螺旋弹簧82的弹力在X2方向上移位最大。在第一突片92设置有进深方向的阶梯92a,该阶梯92a与设置于上部壳体14内部的阶梯面滑动接触从而使联动移位部件80稳定移位。另外,通过设置阶梯92a,螺旋弹簧82配置于稍微靠里的位置,能够抑制进深方向的厚度。
第二突片94的下方朝X2方向屈曲,在后视观察中呈L字形。第二突片94的朝X2方向屈曲的下端部94a与卡合滑块44的卡合突起60对置,在第二突片94的X2方向侧的下端设置有C切角94b。第二突片94的C切角94b和卡合突起60的端面60b设置于柱孔52的上方部,如后所述支承柱36R插入它们中间并按压两者使它们朝相反方向分离。
在第三突片96设置有供保持爪84和压缩螺旋弹簧86配置的槽102。槽102的X2方向端被堵塞,在槽102的X1方向端设置有对置的一对突起102a,上述突起102a之间朝X1方向开口。
保持爪84为板片,被一对突起102a支承并且能够朝X方向滑动。保持爪84的X1方向侧的突出部84a从第三突片96突出,形成法线指向图4的左下方向的倾斜面84b。在保持爪84的X2方向侧设置有上下的L形突起84c,作为相对于槽102的止脱件而发挥作用。
压缩螺旋弹簧86插入至槽102的X2方向侧端面与保持爪84的X2方向侧端面之间,对保持爪84朝X1方向弹性施力。通过压缩螺旋弹簧86的弹力,保持爪84在没有外力的状态下朝X1方向移位最大,L形突起84c与突起102a抵接。保持爪84和压缩螺旋弹簧86在X方向串联地排列,上下方向的高度被抑制。
在保持爪84的突出部84a的上表面与板部88的下表面之间设置有高度方向的间隙104。突出部84a设置在图4的手柄72的右上侧的稍微分离的位置。如后所述,在从下部壳体18取下上部壳体14时,手柄72被释放推动器38R推顶,由此与突出部84a抵接,将保持爪84朝X2方向压入,被保持片72b越过突出部84a,进入间隙104而被保持。
接下来,参照图6~图11说明下侧子系统34。
如上所述,下侧子系统34在下部壳体18的托架22内设置于安装面22a,具有左右对称的支承柱36R、36L、左右对称的释放推动器38R、38L、以及驱动部40。对接系统30中,支承柱36R、36L是下部壳体18中必需的结构要素,但除此以外的释放推动器38R、38L和驱动部40分配给下侧子系统34,相应地使上部壳体14的机构轻型化、小型化,适于移动用途。
如图6所示,支承柱36R在托架22的安装面22a的X1方向端部附近向上方突出。在安装面22a,且在比支承柱36R稍微靠X2方向侧设置有能够供释放推动器38R的前端突出的推动器孔106。推动器孔106与上部壳体14的推动器孔54(参照图4)的位置对应。
支承柱36R沿X方向延伸,X方向与上下方向的尺寸比约为9:5。支承柱36R在上下方向比较低,是托架22的上下方向的高度的一半以下,在设计上并非不自然地凸显。支承柱36R是在前后方向上很薄的形状,是正好插入柱孔52的开口的尺寸。
支承柱36R在正面侧设置有凹部108,该凹部108的上侧形成爪部110,X1方向侧形成端壁112。凹部108朝X2方向开口,能够供卡合突起60(参照图15)进入。即支承柱36R的形成凹部108的部分的厚度形成为:相比供卡合突起60进入的X2方向侧,相反的X1方向侧较厚。在卡合突起60进入凹部108的一侧的相反侧,凹部108被端壁112堵塞。因此,卡合突起60无法从端壁112方向进入凹部108,所以能够防止上部壳体14的反向安装。此外,在端壁112侧具有厚度,从而能够加强支承柱36R的强度。
爪部110在支承柱36R的前端侧沿X方向延伸,其下侧形成平缓的倾斜面114。爪部110的构成倾斜面114的部分的厚度形成为从支承柱36R的基端侧朝前端侧变厚,由此倾斜面114的法线指向正面斜下侧,即指向相对于支承柱36R的基端方向倾斜的方向。倾斜面114的高度为支承柱36R的全高的1/2左右,设置于支承柱36R的中间高度部。在支承柱36R的两角落部,即在爪部110的两侧设置有C切角116a、116b。爪部110与端壁112的最大厚度相等,两者在C切角116b的附近连结。爪部110和端壁112的最大厚度约是凹部108的最薄部分的2倍。
如图7所示,支承柱36R的根部与构成安装面22a的一部分的基座体118形成为一体。基座体118拧固于托架22的内表面,支承柱36R相对于托架22一体且稳固地固定,并且根部难以折断。支承柱36R和基座体118是钢材或者不锈钢材,表面通过氮化处理而固化。支承柱36R具有支承上部壳体14的功能和卡合上部壳体14的功能这两个功能。
接下来,说明释放推动器38R、38L和驱动部40。
如图7所示,驱动部40具有在托架22内的上方区域沿X方向延伸的长条的释放滑块200、和主要设置于下方区域的电动机构202。释放滑块200的X2方向端部作为释放按钮204,从托架22的端部突出。电动机构202的大部分配置于托架22内的下半部分的区域。即在托架22内的上半部分主要配置释放滑块200、下连接器22b以及释放推动器38R、38L,在下半部分配置主要电动机构202,并且确保配置铰链20(参照图1)的铰链区域205R、205L,成为没有浪费的高效布局。驱动部40中将释放按钮204没有被按压的状态和电动机构202没有被电气驱动的状态设为初始位置。
托架22设定为在X2方向上比下部壳体18稍短,形成有能够朝X1方向压入释放按钮204的凹部18b。释放按钮204的端部在非操作时与下部壳体18的端部呈共面状,能够获得自然的外观并且能够防止在无意间被压入。
释放滑块200由配置于X2方向侧的第一滑块206、配置于X1方向侧的第二滑块208、以及在中央部将这两者连结的第三滑块210构成。释放滑块200的第一滑块206、第二滑块208以及第三滑块210成为一体并沿安装面22a的长边方向延伸,被螺旋弹簧212朝X2方向弹性施力。释放滑块200可通过作为手动操作部的释放按钮204和电动机构202中任一者来进行操作,克服弹力朝X1方向移动从而对释放推动器38R、38L和连结转动连杆48进行驱动,使卡合突起60移动到解除与爪部110的卡合的解锁位置。
根据沿X方向延伸的释放滑块200,容易通过简易结构来传递作用力,抑制上下方向的高度。另外,由于操作力作用于长条的释放滑块200的哪一部分都可以,所以手动操作部和电动机构202的配置自由度提高。另外,在长条的释放滑块200中容易向左右分离的2个位置的释放推动器38R、38L传递操作力,而且能够应对3个位置以上的情况。
释放滑块200和释放推动器38R、38L成为通过这样的作用使上部壳体14脱离下部壳体18的释放机构。用于使释放滑块200移位的手动操作部是与该释放滑块200一体连结的释放按钮204,结构简单。作为手动操作部,并不局限于释放按钮204,例如也可以是与旋转手柄联动的形式等。
第三滑块210设置于托架22内的大致中央部,X2方向端与第一滑块206的X1方向端固定,X1方向端与第二滑块208的X2方向端固定。螺旋弹簧212在第三滑块210的背面侧沿X方向延伸而配置,一端安装于第三滑块210的背面侧的突起210a从而朝X2方向对该第三滑块210弹性施力。第三滑块210的X1方向端部附近的上表面稍向上方突出,形成有很小的阶梯210b。第三滑块210为避免与下连接器22b干涉而由薄金属板形成,在与中央的下连接器22b相面对的部分为了提高强度而设置沿X方向细长的膨出部210c,并且除此以外的部分的上下方向两端稍有折弯。
如图7和图8所示,第一滑块206具有设置于X2方向端部的释放按钮204、设置于X1方向端部的连结部214a、两个扁平孔216a、216b、以及设置于背面的引导槽218a。扁平孔216a和216b在X方向上稍微分离地设置。
第二滑块208具有设置于X2方向端部的连结部214b、设置于X1方向端部附近的扁平孔216c、以及设置于背面的引导槽218b。连结部214a、214b是与第三滑块210的两端连结的部分。
偏平孔216a、216b、216c是在X方向上稍微扁平的同形状的孔,未图示的引导柱在上下方向上几乎无间隙地嵌合。由此释放滑块200能够在扁平孔216a、216b、216c的X方向长度的范围内滑动,在没有外力时借助螺旋弹簧212的弹力朝X2方向移位最大。在托架22上为了确保铰链区域205R、205L而设置有形成得狭窄的狭窄槽220R、220L。第一滑块206和第二滑块208的一部分嵌入并支承于狭窄槽220R、220L,能够沿X方向稳定地移位。
如图8所示,设置于第一滑块206的背面的引导槽218a和设置于第二滑块208的背面的引导槽218b是同形状,中央的倾斜槽222a与两端较短的X方向槽222b、222c连续地形成。中央的倾斜槽222a是从X1方向朝X2方向指向斜上方的约45°的倾斜,是向下稍微凸出的圆弧状。X方向槽222b设置于第一滑块206和第二滑块208的下端附近并且X方向槽222c的一部分向上端开口而设置,两者最大限度地确保上下方向的距离差。引导槽218a、218b通过嵌装突起230(参照图10)使释放推动器38R、38L转动,X方向槽222b、222c具有限制转动范围的功能。
从形成扁平孔216a、216b、216c、引导槽218a、218b的必要性、空间的充裕来考虑,第一滑块206和第二滑块208由树脂制且有稍许厚度。
如图8、图9以及图10所示,释放推动器38R是具有轴支承部224、从轴支承部224延伸的臂226、以及设置于臂226的前端的推动器228的近似L形的部件。另外,释放推动器38R在臂226的大致中央部的表面侧具有突起230。
轴支承部224设置于托架22内的上端附近,臂226大致朝X1方向延伸,推动器228以相对于臂226大致呈直角的方向指向上方。突起230与第二滑块208的引导槽218b嵌合,释放滑块200沿X方向移位从而释放推动器38R从动地转动。
即如图8所示,在没有外力的状态下释放滑块200借助螺旋弹簧212的弹力朝X2方向移位最大时,臂226朝X1方向稍微向下倾斜。此时推动器228的前端是与安装面22a呈共面状并从推动器孔106(参照图6)暴露。
如图9所示,若按压释放按钮204则释放滑块200克服螺旋弹簧212的弹力朝X1方向移位最大,臂226朝X1方向稍微向上倾斜,推动器228从推动器孔106突出。若释放按钮204释放,则再次恢复为图8的状态。此外,释放推动器38L是与释放推动器38R左右对称的形状,被第一滑块206的引导槽218a同样地驱动。
接下来,说明驱动部40中的电动机构202。
如图10所示,电动机构202的大部分在托架22内的下半区域且在左右的铰链区域205R、205L之间设置,具有SMA(Shape memory alloy:形状记忆合金)线300、线支架302、绝缘体304、电动转动连杆306、以及螺旋弹簧308。SMA线300和电动转动连杆306的一部分被尼龙盖310(参照图7)和不锈钢盖312覆盖。线支架302和绝缘体304设置于X2方向侧,电动转动连杆306设置于X1方向侧,在其中间布置SMA线300。电动转动连杆306为铝合金,具有适当的强度和耐久性。
SMA线300的两端与线支架302连接,以该线支架302为中继端子台,通过绝缘体304的两侧电连接于未图示的电气电路和控制部。线支架302和绝缘体304是在X方向上稍长而在上下方向上较短的形状。电动转动连杆306位于比释放推动器38R稍靠X2方向侧的位置,具有轴支承部306a、钩306b、突起306c、以及作用片306d。轴支承部306a设置于托架22内的大致中间高度。从轴支承部306a观察,钩306b和突起306c设置于相反侧,相距轴支承部306a的距离大致相等。作用片306d是在设置钩306b的一侧的前端朝表侧突出的小突起,配置于在初始位置从阶梯210b(参照图7)稍向X2方向侧分离的位置。
电动转动连杆306是以轴支承部306a为中心大致转动90°的部件,钩306b和作用片306d在上侧移位,突起306c在下侧移位。SMA线300在卷绕于突起306c半周并折回的路径上下并排地布线,得到足够的长度。螺旋弹簧308的一端安装于钩306b,沿逆时针方向对电动转动连杆306弹性施力,防止SMA线300松动。
SMA线300是形状记忆合金,具有若加热到规定温度以上则恢复为初始形状的性质。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SMA线300在非通电时具有沿长边方向延伸的形状,通过提供规定的电流而产生的焦耳热恢复为沿长边方向收缩的初始形状。
如图11所示,利用控制部控制通电与否和通电时间,从而SMA线300通过弹性变形而收缩,经由突起306c对电动转动连杆306施力使其沿顺时针方向转动从而作为促动器发挥功能。由此电动转动连杆306克服螺旋弹簧308的弹力沿顺时针方向转动,作用片306d按压阶梯210b,释放滑块200朝X1方向移位,释放推动器38R的推动器228从安装面22a突出。
通过SMA线300,简便而轻型并且能够产生适当的动力,并且通过沿X方向布线,能够确保适当的长度并且抑制上下方向的高度。
另外,通过夹装电动转动连杆306从而容易将SMA线300的作用力传递至释放滑块200。并且,在电动转动连杆306安装有螺旋弹簧308,所以能够对SMA线300施加适当的预紧力来防止松动。而且,螺旋弹簧308和SMA线300在从电动转动连杆306观察时沿相同的X2方向延伸,电动机构202变得紧凑。
电动转动连杆306是朝X1方向按压释放滑块200的局部的构造,通过释放按钮204的操作使释放滑块200朝X1方向移动时留在初始位置,不会受到干涉。相反,根据电动机构202的动作,释放按钮204也联动地动作,但不会有因此产生的不良情况。此外,电动机构202只要按压阶梯210b使其移位即可,例如可以通过马达使电动转动连杆306转动,也可以通过螺线管直接按压阶梯210b。
接下来,说明这样构成的电子设备10和对接系统30的作用。首先,说明将上部壳体14安装于下部壳体18的操作和作用。
如图12所示,在上部壳体14与下部壳体18分离时,初始位置的卡合滑块44被螺旋弹簧46朝X1方向的稍微斜上方弹性地拉近,卡合突起60的端面60b配置于从柱孔52插入的支承柱36R的C切角116a的上方。另外,连结转动连杆48被连结线50沿顺时针方向施力,所以手柄72朝向X2方向的斜下方,前端的被按压面72a从推动器孔54向下暴露。
并且,联动移位部件80被螺旋弹簧82朝X2方向弹性地拉近,第二突片94的C切角94b配置于支承柱36R的C切角116b的上方。此外,图12的上部壳体14的状态与图4所示的初始位置相同。
接下来,如图13所示,使上部壳体14向下方移动并将支承柱36R插入柱孔52。此时,卡合突起60的倾斜的端面60b抵接于支承柱36R的C切角116a并被按压,沿支承柱36R的X2方向侧的表面移动。由此,卡合滑块44克服螺旋弹簧46的弹力沿倾斜槽68朝X2方向的稍微斜下方移位。
另外,第二突片94的C切角94b抵接于支承柱36R的C切角116b并被按压,沿支承柱36R的X1方向侧的表面移动。由此,联动移位部件80克服螺旋弹簧82的弹力朝X1方向移位。联动移位部件80的整体朝X1方向移位,由此配置于第三突片96的保持爪84也朝X1方向移位,突出部84a进入连结转动连杆48的手柄72的转动范围内。联动移位部件80朝X方向(与安装方向正交的方向)移位所以能够抑制上下方向的高度。而且,利用支承柱36R的两个侧表面能够使卡合滑块44和联动移位部件80双方移位而较为合理。
另一方面,随着卡合滑块44的移位,由连结线50连结的连结转动连杆48沿逆时针方向转动,但转动角度较小,手柄72不与突出部84a的倾斜面84b抵接,或者即使轻微抵接也不会越过突出部84a。
并且,如图14所示,若使上部壳体14进一步向下方移动,则卡合突起60越过支承柱36R的爪部110的宽度最大的部分而暂时失去束缚,卡合滑块44被螺旋弹簧46向斜上方拉近,迅速并在一定程度上猛烈地移位。
然后,如图15和图16所示,支承柱36R的倾斜面114与卡合突起60的倾斜面60a抵接。由此,下侧的倾斜面60a在上下方向上朝上按压上侧的倾斜面114,向下侧按压上部壳体14,使安装面22a与安装面14a无间隙地适当强烈紧贴。并且,通过该卡合,支承柱36R在正面侧也被按压,朝柱孔52的侧表面被推抵,卡合突起60在背面侧也被按压,朝倾斜槽68的侧表面被推抵,分别无间隙地强烈紧贴。倾斜面60a与倾斜面114通过楔作用和适当猛烈的移位而稳定并强烈地抵接,能够将上部壳体14和下部壳体18固定。倾斜面60a和倾斜面114通过楔作用强烈抵接,但卡合滑块44和支承柱36R是钢材或者不锈钢材并且进行了氮化处理,所以强度高、磨损少且寿命高。
此外,楔作用一般有两个意思。即,使两个物体的抵接面中的至少一方相对于倾斜面有咬入趋势并防止进一步的接近的作用、和将锐角状物体压入间隙部来分割对象物的作用,这里当然是指前者。
如图16所示,以上下方向为基准,倾斜面114形成比倾斜面60a稍微平缓的倾斜,面彼此适当抵接。在精确的几何学上倾斜角度不同的面彼此不会面接触,但倾斜面114与倾斜面60a的倾斜角度之差小并且有按压趋势,所以实际上稍微弹性变形并且以一定程度的面积面接触而稳定。另外,从柱孔52的入口侧朝背侧形成倾斜面60a的卡合突起60较薄,从形成倾斜面114的爪部110支承柱36R的基端侧朝前端侧变厚,容易相互抵接/卡合。
倾斜面60a和倾斜面114通过楔作用无间隙地牢固地固定,上部壳体14相对于托架22没有前后方向的松动,铰链的俯仰操作也能稳定进行。因此,支承柱36R、36L能够设定得较低,在设计上不会显眼,并且上部壳体14与下部壳体18的装卸操作时的插入量和拔出量也可以较小。
在倾斜面60a的按压中包含将倾斜面114向上按压的力的分量,上部壳体14被向下按压,安装面14a与安装面22a无间隙地接触而稳定。
并且,卡合突起60被弹性施力引导的滑动方向是相对于爪部110的延伸方向(X方向)倾斜并从柱孔52的入口侧朝背侧施力的方向,由此,上部壳体14相对于下部壳体18在纵横两个方向上无间隙地卡合。并且若将上部壳体14朝脱离下部壳体18的方向拉动,则卡合滑块44被朝卡合方向施力,更加牢固地卡合从而能够防止无意中的脱离。当然,上部壳体14也不会向下方落下。
另外,支承柱36R还从卡合突起60受到X1方向的力,但左侧的支承柱36L对称地受到X2方向的力而平衡,上部壳体14相对于下部壳体18也在左右方向上稳定。
另外,在安装时若卡合突起60越过支承柱36R的爪部110的宽度最大的部分则卡合滑块44被螺旋弹簧46向斜上方拉近而瞬间快速移位,获得微小的声音和适当的动作感,使用者能够确认形成了适当的卡合。
将上部壳体14安装于下部壳体18的操作只是使支承柱36R、36L的位置与柱孔52对齐并压入,能够通过无事先预备操作的单触式操作进行。
接下来,说明从下部壳体18取下上部壳体14的操作和作用。该取下操作可以通过释放按钮204的压入操作和电动机构202的自动操作的任一种来进行。首先,说明释放按钮204的作用。
如图17所示,在上部壳体14安装于下部壳体18时,释放滑块200被螺旋弹簧212弹性施力从而朝X2方向移位,释放按钮204的压入端面与上部壳体14以及下部壳体18的X2方向的侧表面呈共面状。此时,释放推动器38R、38L的推动器228是下降的状态,其顶部从推动器孔106向上方暴露。另一方面,连结转动连杆48的手柄72也是下降的状态,被按压面72a从推动器孔54向下方暴露。另外,联动移位部件80朝X1方向移位,保持爪84的突出部84a也朝X1方向移位,倾斜面84b处于手柄72的转动范围内。
如图18所示,若将释放按钮204朝X1方向压入,则与释放按钮204一体的释放滑块200也克服螺旋弹簧212的弹力朝X1方向移位。由此,第一滑块206的引导槽218a和第二滑块208的引导槽218b也朝X1方向移位,嵌装于引导槽218a、218b的各突起230被向上方推顶,释放推动器38R、38L的各推动器228从推动器孔106向上方突出。由此基于下部壳体18的脱离操作的操作力传递至上部壳体14。
此外,在不注意碰到释放按钮204而仅将其稍微压入时,突起230在X方向槽222b内仅相对地水平移位,不向上方移动,卡合突起60与爪部110的卡合不会解除,卡合力不会变弱。
另外,在通过释放按钮204的按压使释放滑块200朝X1方向移位时,阶梯210b与电动转动连杆306的作用片306d分离,所以释放按钮204的按压操作不与电动机构202干涉,SMA线300维持适当的张力状态。
上部壳体14中,利用推动器228将手柄72的被按压面72a向上按压,连结转动连杆48转动约45°。通过连结线50连结于连结转动连杆48的卡合滑块44沿倾斜槽68倾斜下降,卡合滑块44的卡合突起60与爪部110的卡合解除。卡合滑块44的滑动量适当设定得较大,在装卸方向观察(上下方向观察)时,卡合突起60移位到不与支承柱36R、36L重叠的解锁位置为止。
此时,手柄72的被保持片72b抵接、按压于保持爪84的倾斜面84b,克服压缩螺旋弹簧86的弹力将保持爪84向槽102的背侧压入。而且,在利用释放滑块200使卡合突起60进行的移动的结束之前,被保持片72b越过保持爪84的突出部84a进入间隙104,保持爪84被压缩螺旋弹簧86再次压出,其上表面保持被保持片72b。这样,使用者结束释放按钮204的压入操作并放手,推动器228下降后,被保持片72b也保持在间隙104内。
这样,根据包含联动移位部件80和保持爪84在内的解锁保持机构42的作用,在进行利用释放机构将卡合突起60与爪部110的卡合解除的操作之后,被保持片72b也保持在间隙104内,从而卡合突起60被可靠地保持在解锁位置,所以使用者不需要同时进行释放按钮204的操作和上部壳体14的脱离。
另外,释放推动器38R、38L利用引导槽218a、218b转动,但转动范围通过X方向槽222c稳定地限制,不会不必要地推顶连结转动连杆48,手柄72旋转约45°其上表面在大致水平的位置停止。因此,手柄72不推顶联动移位部件80的板部88,在该时刻上部壳体14不会意外脱离下部壳体18。
这样即使由于释放按钮204的压入操作将卡合突起60与爪部110的卡合解除,上部壳体14也不会从下部壳体18自动地脱离,所以上部壳体14由支承柱36R、36L保持在安装位置不动,不用手支承也不会倒。因此,能够仅用单手进行操作,一只手上有货物的情况下、或者单手有障碍的使用者也能够稳定地进行操作。
而且,释放按钮204的操作力与上部壳体14的重量无关,使滑块联动机构39和保持爪84动作的较小的力就够了。并且,在该时刻上部壳体14不与下部壳体18脱离,所以能够维持两者的电连接。
之后,使用者将上部壳体14从下部壳体18向上方拔出时,卡合突起60保持在与爪部110分离的解锁位置,所以能够几乎无阻力地拔出。
而且,朝X2方向移位了的联动移位部件80由于第二突片94与支承柱36R、36L分离而被释放,被螺旋弹簧82弹性施力而再次朝X1方向返回,解锁保持机构42恢复至初始位置(参照图4)。因此,安装于联动移位部件80保持爪84也朝X1方向移位,保持爪84与被保持片72b的卡合解除,滑块联动机构39也因螺旋弹簧46的弹力而恢复至初始位置(参照图4)。滑块联动机构39和解锁保持机构42自动地恢复至初始位置,卡合突起60也从解锁位置自动地开放而向初始位置返回,在下次将上部壳体14安装于下部壳体18时不需要特别的预备操作。
说明了基于释放按钮204的按压操作的卡合突起60与爪部110的解锁操作,但基于电动机构202的解锁操作也大致同样地进行。即如图11所示,控制部通过电触发器对SMA线300进行通电使其收缩,使电动转动连杆306转动,利用作用片306d将阶梯210b朝X1方向按压使其移位,使释放推动器38R、38L转动,能够使推动器228向上方突出。此时,上部壳体14不会自动地从下部壳体18脱离而是维持通电状态,所以对SMA线300通电的控制部也能够设置于上部壳体14内。
另外,若电动机构202使释放滑块200朝X1方向移位一次,则通过解锁保持机构42的作用,卡合突起60和滑块联动机构39保持在解锁位置,所以之后可以停止通电而使电动转动连杆306和SMA线300恢复至初始位置(参照图10)。即SMA线300产生拉动力的通电时间是短时间(例如几秒)即可,能够防止该SMA线300的伸长、恶化。
另外,电动机构202产生的操作力与利用释放按钮204操作的情况相同,与上部壳体14的重量无关,使滑块联动机构39和保持爪84动作的较小的力就足够了,所以能够抑制对SMA线300的通电电流并且实现高寿命化。
此外,用于控制部驱动电动机构202的电触发器的方式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以是使用者进行的电气开关操作、图面触摸操作、声音指示或者基于应用的判断等任意方式。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朝卡合突起60相对于柱孔52的插入方向按压爪部110,由此上部壳体14无间隙地安装于下部壳体18而没有松动。特别地,上部壳体14为平板型的个人计算机且重量比一般的笔记本型PC的显示器部大而要求稳定的安装。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承柱36R、36L的爪部110与卡合突起60能够不松动地卡合,所以能够稳定地安装比较重的上部壳体14。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解锁保持机构42,在进行利用释放滑块200将卡合突起60与爪部110的卡合解除的操作之后,卡合突起60也保持在解锁位置,所以不需要同时进行释放滑块200的操作和上部壳体14的脱离,在从下部壳体18取下上部壳体14时单手也能够稳定操作。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沿安装面22a的长边方向延伸的释放滑块200通过简单的结构容易传递作用力,能够抑制上下方向的宽度。而且,无论操作力作用于长条的释放滑块200的哪一部分都可以,所以作为手动操作部的释放按钮204与电动机构202的电动转动连杆306的配置自由度提高。
本实施方式中,上部壳体14与下部壳体18卡合是在卡合机构32R、32L和支承柱36R、36L这两个位置进行的,但根据安装面14a和安装面22a的长度,卡合位置也可以是1处或者3处以上。
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范围内可以自由改变。

Claims (19)

1.一种电子设备,具备第一壳体和能够相对于该第一壳体装卸的第二壳体,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壳体具有钩部件,该钩部件从供上述第一壳体安装的安装面突出并在前端侧具有爪部,
上述第一壳体具有:
卡合孔,在该卡合孔供上述钩部件插入;
卡合突起,该卡合突起相对于插入到上述卡合孔的上述钩部件的上述爪部,以能够将该爪部朝相对于上述卡合孔的插入方向按压的朝向,与该爪部卡合;以及
弹性部件,该弹性部件以使上述卡合突起将插入到上述卡合孔的上述钩部件的上述爪部朝上述插入方向按压的方式,对上述卡合突起进行弹性施力。
2.一种电子设备,具备第一壳体和能够相对于该第一壳体装卸的第二壳体,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壳体具有钩部件,该钩部件从供上述第一壳体安装的安装面突出并在前端侧具有爪部,
上述第一壳体具有:
卡合孔,在该卡合孔供上述钩部件插入;
卡合突起,该卡合突起相对于插入到上述卡合孔的上述钩部件的上述爪部卡合,以能够将上述爪部朝相对于上述卡合孔的插入方向按压的方式被弹性施力;以及
滑块,该滑块包含上述卡合突起并朝该卡合突起相对于上述爪部卡合的方向被弹性施力,
上述卡合突起和上述爪部在相互的卡合面中的至少一方具有通过楔作用被按压的倾斜面,
在相对于上述第二壳体安装上述第一壳体时,上述卡合突起克服弹力朝上述钩部件的侧表面被按压,从而朝非卡合方向滑动之后朝卡合方向被弹性地拉近,抵接并卡合于上述爪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上述爪部从上述钩部件的基端侧朝前端侧变厚而形成上述倾斜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子设备中,其特征在于,
上述卡合突起从上述卡合孔的入口侧朝背侧变薄而形成上述倾斜面。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中,其特征在于,
上述卡合突起被弹性施力的滑动方向是相对于上述爪部的延伸方向倾斜并从上述卡合孔的入口侧朝背侧施力的方向。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中,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壳体具备使上述卡合突起移动到解除其与上述爪部的卡合的解锁位置的释放机构,
上述第一壳体具备将通过上述释放机构移动后的上述卡合突起保持在上述解锁位置的解锁保持机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上述解锁保持机构在上述第一壳体相对于上述第二壳体处于安装位置这段期间将上述卡合突起保持在上述解锁位置,在上述第一壳体从上述第二壳体脱离了时将上述卡合突起从上述解锁位置释放。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具有与上述卡合突起连结的连结转动连杆,
上述释放机构具有释放推动器,该释放推动器根据使用者的释放操作,按压上述连结转动连杆的局部使其转动,
上述连结转动连杆被上述释放推动器按压而转动,从而上述卡合突起朝非卡合方向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中,其特征在于,
上述解锁保持机构具有:
以与上述第一壳体和上述第二壳体的装卸联动的方式移位的联动移位部件;
被上述联动移位部件的局部弹性施力而突出的保持爪;以及
设置于上述卡合突起或与该卡合突起联动的部件且保持于上述保持爪的被保持部,
在上述卡合突起通过上述释放机构进行的移动结束之前,上述被保持部克服弹力压入并越过上述保持爪从而被该保持爪保持,并且上述卡合突起保持在上述解锁位置,
在上述第一壳体从上述第二壳体脱离了时,上述联动移位部件朝解除上述保持爪与上述被保持部的卡合的方向移位。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上述联动移位部件能够朝与上述第一壳体的安装方向正交的方向移位,朝一方被弹性施力,在将上述第一壳体安装于上述第二壳体时,上述联动移位部件的局部被上述钩部件的侧表面按压从而朝另一方滑动移位。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上述释放机构具有释放滑块,该释放滑块在供上述第一壳体安装的安装面的长边方向延伸并朝一方被弹性施力,通过克服弹力朝另一方移动从而解除上述卡合突起与上述爪部的卡合,
上述第二壳体具有使上述释放滑块移动的手动操作部;以及
使上述释放滑块移动的电动机构。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上述手动操作部是设置于上述第二壳体的侧表面并与上述释放滑块连结的释放按钮。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上述电动机构是线形的形状记忆合金,沿上述安装面的长边方向布线。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上述电动机构具有电动转动连杆,该电动转动连杆被螺旋弹簧朝一方弹性地施力而转动,通过克服弹力转动从而按压上述释放滑块使其移动,
上述电动转动连杆从转动轴观察时在一方安装有上述形状记忆合金,在另一方安装有上述螺旋弹簧,上述形状记忆合金和上述螺旋弹簧沿上述长边方向朝相同方向延伸。
1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中,其特征在于,
上述钩部件在上述安装面的长边方向上形成为另一侧比一侧厚。
1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中,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壳体相对于在上述第二壳体的端部设置的托架装卸,
上述第二壳体具有使上述托架俯仰转动的铰链。
17.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中,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壳体具有外部输入部,
上述第一壳体是在与上述第二壳体分离的状态下能够动作的平板型的个人计算机。
18.一种电子设备,具备第一壳体和能够相对于该第一壳体装卸的第二壳体,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壳体具有钩部件,该钩部件从供上述第一壳体安装的安装面突出并在前端侧具有爪部,
上述第一壳体具有:
卡合孔,该卡合孔供上述钩部件插入;以及
卡合突起,该卡合突起相对于插入到上述卡合孔的上述钩部件的上述爪部卡合,以能够将上述爪部朝相对于上述卡合孔的插入方向按压的方式被弹性施力,
上述第二壳体具备使上述卡合突起移动到解除其与上述爪部的卡合的解锁位置的释放机构,
上述第一壳体具备将通过上述释放机构移动后的上述卡合突起保持在上述解锁位置的解锁保持机构。
19.一种电子设备,具备第一壳体和能够相对于该第一壳体装卸的第二壳体,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壳体具有钩部件,该钩部件从供上述第一壳体安装的安装面突出并在前端侧具有爪部,
上述第一壳体具有:卡合孔,在该卡合孔供上述钩部件插入;以及
卡合突起,该卡合突起相对于插入到上述卡合孔的上述钩部件的上述爪部卡合,以能够将上述爪部朝相对于上述卡合孔的插入方向按压的方式被弹性施力,
上述第二壳体具有:
释放滑块,该释放滑块在供上述第一壳体安装的安装面的长边方向延伸并朝一方被弹性施力,通过克服弹力朝另一方移动从而解除上述卡合突起与上述爪部的卡合;
手动操作部,该手动操作部使上述释放滑块移动;以及
电动机构,该电动机构使上述释放滑块移动。
CN201810612823.8A 2017-08-07 2018-06-14 电子设备 Active CN10938818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52360 2017-08-07
JP2017152360A JP6480990B2 (ja) 2017-08-07 2017-08-07 電子機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88186A CN109388186A (zh) 2019-02-26
CN109388186B true CN109388186B (zh) 2021-12-17

Family

ID=652294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612823.8A Active CN109388186B (zh) 2017-08-07 2018-06-14 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289165B2 (zh)
JP (1) JP6480990B2 (zh)
CN (1) CN10938818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728450B1 (ja) * 2019-06-13 2020-07-22 レノボ・シンガポール・プライベート・リミテッド 電子機器
JP7214615B2 (ja) * 2019-12-05 2023-01-30 株式会社東芝 接続デバイス
TWI771137B (zh) * 2020-08-06 2022-07-11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可攜式電子裝置
WO2023134870A1 (en) * 2022-01-17 2023-07-20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Locking arrangement for smart device housing
CN114442751A (zh) * 2022-04-08 2022-05-06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 一种便于拆装显示装置的计算机
US20240094783A1 (en) * 2022-09-15 2024-03-21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Shape-memory alloys to selectively secure components
CN116428246B (zh) * 2023-06-13 2023-08-11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固定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927972B1 (en) * 2004-04-13 2005-08-09 Tatung Co., Ltd. Concealed type hook structure adapted to secure a portable computer to a base member
CN101685327A (zh) * 2008-09-22 2010-03-31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电脑装置
CN103809688A (zh) * 2012-11-14 2014-05-21 联想(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装拆机构、安装装置、电子设备
CN104571311A (zh) * 2013-10-29 2015-04-29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扩充基座及电子装置
CN106354199A (zh) * 2015-07-13 2017-01-25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扩充装置
CN106681429A (zh) * 2015-11-06 2017-05-17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852280B2 (ja) * 2000-11-28 2006-11-29 富士通株式会社 携帯型通信装置
TWM245523U (en) * 2003-11-20 2004-10-01 Tatung Co Portable computer keyboard expanding base
JP4834123B2 (ja) * 2009-04-17 2011-12-14 レノボ・シンガポール・プライベート・リミテッド ドッキング装置
CN102640071B (zh) * 2009-12-11 2015-06-24 富士通株式会社 锁定装置、电子设备和锁定方法
TWI454889B (zh) * 2012-03-30 2014-10-01 Jarllytec Co Ltd A connector with a resetting mechanism
TWI489249B (zh) * 2012-08-08 2015-06-21 Wistron Corp 可攜式電子裝置及殼體結構
TWI499894B (zh) * 2012-11-06 2015-09-11 Compal Electronics Inc 電子裝置
US20140133080A1 (en) * 2012-11-15 2014-05-1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Detachable electronic device and connection apparatus usable with the same
JP5775062B2 (ja) * 2012-12-27 2015-09-09 レノボ・シンガポール・プライベート・リミテッド 電子機器および電子機器システム
US9268369B2 (en) * 2013-01-31 2016-02-23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Electronic apparatus
JP5710662B2 (ja) * 2013-02-07 2015-04-30 レノボ・シンガポール・プライベート・リミテッド 電子機器
CN104460842B (zh) * 2013-09-22 2017-08-25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卡闩装置及计算机系统
US9690332B2 (en) * 2013-10-09 2017-06-27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Electronic device, combining device, and detaching method
KR20150047781A (ko) * 2013-10-25 2015-05-0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휴대용 컴퓨팅 디바이스 도킹장치
TWI519932B (zh) * 2013-11-26 2016-02-01 緯創資通股份有限公司 可攜式電子裝置及其擴充平台
TWM485437U (zh) * 2014-03-07 2014-09-01 Compal Electronics Inc 電子裝置
TWM484898U (zh) * 2014-04-16 2014-08-21 Quanta Comp Inc 筆記型電腦
JP6352735B2 (ja) * 2014-08-29 2018-07-04 株式会社東芝 ドッキング装置
JP6430181B2 (ja) * 2014-08-29 2018-11-28 株式会社東芝 電子機器および装置
JP6392034B2 (ja) * 2014-08-29 2018-09-19 株式会社東芝 情報処理装置
JP5976754B2 (ja) * 2014-11-07 2016-08-24 レノボ・シンガポール・プライベート・リミテッド 連結構造、アクセサリ機器及び情報機器セット
TWI539884B (zh) * 2015-01-26 2016-06-21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裝置
JP6524870B2 (ja) * 2015-09-16 2019-06-05 富士通クライアントコンピューティング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WO2017077675A1 (ja) * 2015-11-06 2017-05-11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アンテナコネクタと電子機器
JP6820458B2 (ja) * 2015-11-06 2021-01-27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JP6125605B1 (ja) * 2015-12-21 2017-05-10 レノボ・シンガポール・プライベート・リミテッド 電子機器及び電子機器の拡張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927972B1 (en) * 2004-04-13 2005-08-09 Tatung Co., Ltd. Concealed type hook structure adapted to secure a portable computer to a base member
CN101685327A (zh) * 2008-09-22 2010-03-31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电脑装置
CN103809688A (zh) * 2012-11-14 2014-05-21 联想(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装拆机构、安装装置、电子设备
CN104571311A (zh) * 2013-10-29 2015-04-29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扩充基座及电子装置
CN106354199A (zh) * 2015-07-13 2017-01-25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扩充装置
CN106681429A (zh) * 2015-11-06 2017-05-17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90041916A1 (en) 2019-02-07
JP6480990B2 (ja) 2019-03-13
US10289165B2 (en) 2019-05-14
CN109388186A (zh) 2019-02-26
JP2019032643A (ja) 2019-02-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388186B (zh) 电子设备
US7216900B2 (en) Fastener module for portable computers
US7100876B2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positioning unit
US7430115B2 (en) Apparatus for mounting removably a disk drive in an electronic device
US7095607B2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with a removable component
JP3360893B2 (ja) 電子機器用拡張装置
TW201337139A (zh) 一種閂鎖裝置及使用此閂鎖裝置的擴充座
JP2004272597A (ja) ドッキング・ステーション
US9264790B2 (en) Tray moving mechanism and in-vehicle audio apparatus
US9363907B2 (en) In-vehicle electronic apparatus
JP2859254B1 (ja) 電池収納構造
US7108525B2 (en) Latch device requiring no movable operating member that is operated from the exterior
JP6125605B1 (ja) 電子機器及び電子機器の拡張装置
JP2009015677A (ja) 電子機器および回動可能な表示部のロック装置
TWM425501U (en) Buckling mechanism and related electronic device
JP3270025B2 (ja) ドッキングステーション
TWI648918B (zh) 卡扣機構以及具備所述卡扣機構的傳輸座與電子設備
JP2002203639A (ja)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JP2009169807A (ja) 電子機器
JP2005346992A (ja) データ転送用架台及びデータ転送システム
JP2911366B2 (ja) 機能拡張用ボックス
JP2940792B2 (ja) 機能拡張用ボックス
JP2002094256A (ja) ロック機構
JPH10307639A (ja) 電子機器システムおよび携帯形電子機器の機能を拡張するための拡張装置
JPH07319584A (ja) 機能拡張用ボック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