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428246B - 固定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固定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428246B
CN116428246B CN202310695575.9A CN202310695575A CN116428246B CN 116428246 B CN116428246 B CN 116428246B CN 202310695575 A CN202310695575 A CN 202310695575A CN 116428246 B CN116428246 B CN 11642824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ok
fixed
connecting rod
fixing
mov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69557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428246A (zh
Inventor
许胜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Inspu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Inspu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Inspu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Inspu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695575.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428246B/zh
Publication of CN1164282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282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4282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2824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BDEVICES FOR FASTENING OR SECUR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TOGETHER, e.g. NAILS, BOLTS, CIRCLIPS, CLAMPS, CLIPS OR WEDGES; JOINTS OR JOINTING
    • F16B2/00Friction-grip releasable fastenings
    • F16B2/02Clamps, i.e. with gripping action effected by positive means other than the inherent resistance to deformation of the material of the fasten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机械结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固定装置,包括:固定件;连杆结构,包括可活动地设置于固定件的第一连杆、设于第一连杆上的固定卡钩以及压件,第一连杆具有自由位置和锁紧位置,第一连杆处于自由位置时,压件与待固定产品不接触,第一连杆处于锁紧位置时,压件适于抵压待固定产品;活动卡钩,可活动地设置于固定件,活动卡钩与固定件之间设有弹性件,活动卡钩具有适于与固定卡钩卡接的初始位置;第一连杆在自由位置受压时,固定卡钩驱使活动卡钩相对固定件活动以对固定卡钩避让,第一连杆移动至锁紧位置时,活动卡钩在弹性件的弹性力作用下移动至初始位置,本发明既可以确保待固定产品安装到位,又便于待固定产品的安装和拆卸。

Description

固定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图形处理器(英语:graphics processing unit,缩写:GPU),又称显示核心、视觉处理器、显示芯片,是一种专门在个人电脑、工作站、游戏机和一些移动设备(如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上做图像和图形相关运算工作的微处理器。
服务器产品的GPU模块是服务器上常使用的模块,多种GPU模块需要进行组装和拆装,并且一些频繁的测试需要拆装GPU模块,而一般市面上设计的GPU模块都是通过螺丝固定在机箱机壳里面,因此目前服务器上使用的GPU模块,安装和拆卸需要花费过多人力与时间,并且经常会出现因为产线员工没有将GPU模块安装到位而造成接触不良或讯号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固定装置,以解决GPU模块不便于拆装且容易安装不到位而造成接触不良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固定装置,包括:
固定件;
连杆结构,包括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固定件的第一连杆、设于所述第一连杆上的固定卡钩以及压件,所述第一连杆具有自由位置和锁紧位置,所述第一连杆处于所述自由位置时,所述压件与待固定产品不接触,所述第一连杆处于所述锁紧位置时,所述压件适于抵压所述待固定产品;
活动卡钩,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固定件,所述活动卡钩与所述固定件之间设有弹性件,所述活动卡钩具有适于与所述固定卡钩卡接的初始位置;
所述第一连杆在所述自由位置受压时,所述固定卡钩驱使所述活动卡钩相对所述固定件活动以对所述固定卡钩避让,所述第一连杆移动至所述锁紧位置时,所述活动卡钩在所述弹性件的弹性力作用下移动至所述初始位置。
有益效果:
第一连杆初始位于自由位置,此时压件不与待固定产品接触,因此可轻松地将待固定产品安装到压件下方,当需要对待固定产品固定时,对第一连杆施加向下的压力,第一连杆相对固定件移动并带动压件以及固定卡钩下移,固定卡钩在下移的过程中驱使活动卡钩相对固定件活动以对固定卡钩避让,活动卡钩相对固定件活动使弹性件产生弹性力,当固定卡钩移动至失去对活动卡钩的抵压力的位置时,弹性件的弹性力使活动卡钩复位至初始位置,此时活动卡钩与固定卡钩卡接,将第一连杆锁紧在锁紧位置,同时,压件抵压在待固定产品的上方,防止待固定产品松脱,确保待固定产品安装到位,避免因安装不到位引发接触不良等问题。当需要对待固定产品拆卸时,可以先稍微下压第一连杆,使第一连杆带动固定卡钩下移一小段距离,之后拨动活动卡钩,使活动卡钩与固定卡钩分离,之后向上拉动第一连杆,使第一连杆带动压件上移,离开待固定产品,之后可轻松地拔出或取出待固定产品。
因此,该固定装置既可以确保待固定产品安装到位,又便于待固定产品的安装和拆卸。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活动卡钩具有第一斜面,所述固定卡钩随所述第一连杆移动时,所述固定卡钩与所述第一斜面抵接。
有益效果:
通过设置第一斜面,固定卡钩随第一连杆移动时,固定卡钩与第一斜面抵接,也即固定卡钩沿第一斜面向下移动,固定卡钩在移动的过程中会给第一斜面施加力,从而使活动卡钩相对固定件活动以对固定卡钩避让,使固定卡钩顺利下移,当固定卡钩与第一斜面相抵接的部位越过第一斜面后,固定卡钩失去对活动卡钩的抵压力,弹性件的弹性力使活动卡钩复位至初始位置,此时活动卡钩与固定卡钩卡接,将第一连杆锁紧在锁紧位置,同时,压件抵压在待固定产品的上方,防止待固定产品松脱,确保待固定产品安装到位,避免因安装不到位引发接触不良等问题。第一斜面的设置可以使固定卡钩及活动卡钩更顺畅的移动。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卡钩具有钩状部,所述活动卡钩包括卡块,所述卡块设有所述第一斜面,所述固定卡钩随所述第一连杆移动时,所述钩状部的端部与所述第一斜面相抵,所述第一连杆处于所述锁紧位置时,所述卡块卡入所述钩状部内。
有益效果:
固定卡钩随第一连杆移动时,固定卡钩的钩状部的端部与第一斜面抵接,也即钩状部的端部沿第一斜面向下移动,固定卡钩在移动的过程中钩状部的端部会给第一斜面施加力,从而使活动卡钩相对固定件活动以对固定卡钩避让,使固定卡钩顺利下移,当钩状部的端部越过第一斜面后,固定卡钩失去对活动卡钩的抵压力,弹性件的弹性力使活动卡钩复位至初始位置,此时活动卡钩的卡块卡接于固定卡钩的钩状部内,将第一连杆锁紧在锁紧位置,同时,压件抵压在待固定产品的上方,防止待固定产品松脱,确保待固定产品安装到位,避免因安装不到位引发接触不良等问题。钩状部的端部与第一斜面相抵,可确保当钩状部的端部越过第一斜面后,卡块立即卡入钩状部内,结构简单紧凑。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钩状部的端部设有与所述第一斜面相适配的第二斜面。
有益效果:
通过在钩状部的端部设置第二斜面,固定卡钩随第一连杆移动时,固定卡钩的第二斜面与第一斜面抵接,也即第二斜面沿第一斜面向下移动,固定卡钩在移动的过程中钩状部的端部会给第一斜面施加力,从而使活动卡钩相对固定件活动以对固定卡钩避让,使固定卡钩顺利下移,当钩状部的端部越过第一斜面后,固定卡钩失去对活动卡钩的抵压力,弹性件的弹性力使活动卡钩复位至初始位置,此时活动卡钩的卡块卡接于固定卡钩的钩状部内,将第一连杆锁紧在锁紧位置,同时,压件抵压在待固定产品的上方,防止待固定产品松脱,确保待固定产品安装到位,避免因安装不到位引发接触不良等问题。第二斜面的设置可使固定卡钩及活动卡钩更顺畅的移动。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钩状部还设有第三斜面,所述卡块卡入所述钩状部内时,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第三斜面相贴。
有益效果:
当卡块卡入钩状部内时,第一斜面与第三斜面相贴,也即卡块和钩状部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可避免固定卡钩和活动卡钩发生晃动,从而确保将第一连杆锁紧在锁紧位置,同时,压件抵压在待固定产品的上方,防止待固定产品松脱,确保待固定产品安装到位。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活动卡钩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固定件。
有益效果:
固定卡钩随第一连杆移动时,固定卡钩的钩状部的端部与第一斜面抵接,也即钩状部的端部沿第一斜面向下移动,固定卡钩在移动的过程中钩状部的端部会给第一斜面施加力,从而使活动卡钩相对固定件转动,使固定卡钩顺利下移,此时弹性件变形产生弹性力,当钩状部的端部越过第一斜面后,固定卡钩失去对活动卡钩的抵压力,弹性件的弹性力使活动卡钩复位至初始位置,此时活动卡钩的卡块卡接于固定卡钩的钩状部内,将第一连杆锁紧在锁紧位置,同时,压件抵压在待固定产品的上方,防止待固定产品松脱,确保待固定产品安装到位,避免因安装不到位引发接触不良等问题。通过使活动卡钩可转动地设置于固定件,更便于对活动卡钩的安装。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活动卡钩包括与所述固定件铰接的第一铰接部,以及由所述第一铰接部向外延伸的第一延伸臂和第二延伸臂,所述第一延伸臂和所述第二延伸臂形成预定角度,所述卡块设于所述第一延伸臂。
有益效果:
通过设置第一延伸臂和第二延伸臂,可以使活动卡钩更容易发生转动。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件设有限位结构,所述第二延伸臂的端部设于所述限位结构中,当所述活动卡钩位于初始位置时,所述第二延伸臂的端部与所述限位结构的一端相抵。
有益效果:
当活动卡钩位于初始位置时,第二延伸臂的端部与限位结构的一端相抵,当固定卡钩驱使活动卡钩相对固定件转动时,第二延伸臂的端部相对限位结构活动。通过设置限位结构,可以使活动卡钩受力更加平衡,同时有利于活动卡钩保持在初始位置。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限位结构包括凸出设置于所述固定件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内侧形成具有侧部开口的限位槽,所述第二延伸臂的端部设于所述限位槽中。
有益效果:
当活动卡钩位于初始位置时,第二延伸臂的端部与限位槽的一端相抵,当固定卡钩驱使活动卡钩相对固定件转动时,第二延伸臂的端部在限位槽内活动,当钩状部的端部越过第一斜面后,第二延伸臂的端部与限位槽的另一端相抵,可防止活动卡钩由于过度转动而无法复位。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活动卡钩设有第一凸柱,所述弹性件的一端钩挂在所述第一凸柱上。
有益效果:
通过在活动卡钩上设置第一凸柱,便于对弹性件的固定安装。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件设有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凸柱,所述弹性件为扭簧,所述扭簧的中部套设在所述第二凸柱上,所述扭簧的第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部,所述扭簧的第二端钩挂在所述第一凸柱上。
有益效果:
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凸柱的设置便于对弹性件安装。当固定卡钩随第一连杆移动时,固定卡钩的钩状部的端部与第一斜面抵接,也即钩状部的端部沿第一斜面向下移动,固定卡钩在移动的过程中钩状部的端部会给第一斜面施加力,从而使活动卡钩相对固定件水平移动,使固定卡钩顺利下移,此时扭簧受扭产生扭簧,当钩状部的端部越过第一斜面后,固定卡钩失去对活动卡钩的抵压力,扭簧的扭力使活动卡钩复位至初始位置,此时活动卡钩的卡块卡接于固定卡钩的钩状部内,将第一连杆锁紧在锁紧位置。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固定部为沟槽,所述扭簧的第一端钩挂于所述沟槽。
有益效果:
通过使第一固定部为沟槽,扭簧的第一端钩挂于沟槽即可完成对扭簧的第一端的安装,结构简单,便于安装。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杆结构还包括:
第二连杆,铰接于所述固定件且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铰接;
第三连杆,铰接于所述固定件且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二端铰接,所述第三连杆的长度与所述第二连杆一致,且所述第三连杆与所述第二连杆相互平行。
有益效果:
通过设置第二连杆和第三连杆,当向下按压第一连杆时,受第二连杆和第三连杆的带动,第一连杆并非竖直向下移动,第一连杆会向左下方移动,当固定卡钩随第一连杆移动时,固定卡钩的钩状部的端部与第一斜面抵接,也即钩状部的端部沿第一斜面向下移动,固定卡钩在移动的过程中钩状部的端部会给第一斜面施加向左的力,从而使活动卡钩相对固定件逆时针转动,使固定卡钩顺利下移,此时扭簧受扭产生扭簧,当钩状部的端部越过第一斜面后,固定卡钩失去对活动卡钩的抵压力,扭簧的扭力使活动卡钩复位至初始位置,此时活动卡钩的卡块卡接于固定卡钩的钩状部内,将第一连杆锁紧在锁紧位置。通过使第一连杆并非竖直向下移动,可以更高效地驱使活动卡钩转动。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连杆的中部设有与所述固定件铰接的第二铰接部,所述第三连杆的中部设有与所述固定件铰接的第三铰接部,所述第二铰接部的中心和所述第三铰接部的中心的连线与所述第一连杆的长度延伸方向平行。
有益效果:
通过使第二连杆的中部与固定件铰接,第三连杆的中部与固定件铰接,因此第一连杆的活动范围不是特别大,更有利于对第一连杆的运动范围进行控制。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压件设置有柔性部,所述柔性部适于与所述待固定产品接触。
有益效果:
通过设置柔性部,可以对待固定产品进行保护,避免对带固定产品造成刮伤。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柔性部为泡棉。
有益效果:
通过泡棉对待固定产品进行保护,避免对带固定产品造成刮伤。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压件设有至少两个,并对称设置于所述固定卡钩的两侧。
有益效果:
通过使压件设有至少两个,并对称设置于固定卡钩的两侧,可以更均匀的对待固定产品施加压力,使待固定产品受力稳定。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压件为L型,包括与所述第一连杆固定连接的第一板面和垂直设置于所述第一板面顶端的第二板面,所述柔性部设置于所述第二板面。
有益效果:
第一板面与第一连杆固定连接,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因此可以使压件更稳固的连接在第一连杆上。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卡钩设于所述第一连杆的靠近所述待固定产品的一侧。
有益效果:
通过将固定卡钩设于第一连杆的靠近待固定产品的一侧,第一连杆能够遮挡部分固定卡钩,特别是卡块与卡钩配合卡接的部位可以被第一连杆遮挡,因此可以避免人工误碰到卡块或卡钩而使待固定产品松动。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件还适于与所述待固定产品的侧边固定连接。
有益效果:
待固定产品既与固定件固定连接,又被固定件上的压块压紧,因此可以被稳固地固定。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件适于与所述待固定产品的侧边通过螺钉连接。
有益效果:
固定件与待固定产品的侧边通过螺钉连接,可以更稳固地固定待固定产品。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件包括第一板件和垂直设置于所述第一板件端部的第二板件,所述连杆结构设于所述第一板件,所述第二板件适于与所述待固定产品的侧边通过螺钉连接。
有益效果:
第一板件和第二板件可以配合对待固定产品的位置进行预定位,通过螺钉连接一体后,被压件压紧。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待固定产品为GPU模块。
有益效果:
第一连杆初始位于自由位置,此时压件不与GPU模块接触,因此可轻松地将GPU模块安装到压件下方,当需要对GPU模块固定时,对第一连杆施加向下的压力,第一连杆相对固定件移动并带动压件以及固定卡钩下移,固定卡钩在下移的过程中驱使活动卡钩相对固定件活动以对固定卡钩避让,活动卡钩相对固定件活动使弹性件产生弹性力,当固定卡钩移动至失去对活动卡钩的抵压力的位置时,弹性件的弹性力使活动卡钩复位至初始位置,此时活动卡钩与固定卡钩卡接,将第一连杆锁紧在锁紧位置,同时,压件抵压在GPU模块的上方,泡棉与GPU模块接触,防止GPU模块松脱并对GPU模块保护,确保GPU模块安装到位,避免因安装不到位引发接触不良等问题。当需要对GPU模块拆卸时,可以先稍微下压第一连杆,使第一连杆带动固定卡钩下移一小段距离,之后拨动活动卡钩,使活动卡钩与固定卡钩分离,之后向上拉动第一连杆,使第一连杆带动压件上移,离开GPU模块,之后可轻松地拔出或取出GPU模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固定装置的爆炸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固定件去掉螺柱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连杆结构在第一视角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连杆结构在第二视角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的活动卡钩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的弹性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4所示的压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固定装置当第一连杆处于自由位置时的主视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固定装置与待固定产品配合且第一连杆处于自由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固定装置当第一连杆处于锁紧位置时的主视图;
图11为图10去除第一连杆后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固定装置与待固定产品配合且第一连杆处于锁紧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固定装置与待固定产品配合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固定件;101、限位块;102、限位槽;103、沟槽;104、第二凸柱;105、第一板件;106、第二板件;107、螺柱;2、连杆结构;201、第一连杆;202、固定卡钩;2021、钩状部;2022、第二斜面;2023、第三斜面;203、压件;2031、第一板面;2032、第二板面;204、第二连杆;2041、第二铰接部;205、第三连杆;2051、第三铰接部;206、铆钉;207、泡棉;3、活动卡钩;301、第一斜面;302、卡块;303、第一铰接部;304、第一延伸臂;305、第二延伸臂;306、第一凸柱;4、弹性件;5、螺钉;6、待固定产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形处理器(英语:graphics processing unit,缩写:GPU),又称显示核心、视觉处理器、显示芯片,是一种专门在个人电脑、工作站、游戏机和一些移动设备(如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上做图像和图形相关运算工作的微处理器。
服务器产品的GPU模块是服务器上常使用的模块,多种GPU模块需要进行组装和拆装,并且一些频繁的测试需要拆装GPU模块,而一般市面上设计的GPU模块都是通过螺丝固定在机箱机壳里面,因此目前服务器上使用的GPU模块,安装和拆卸需要花费过多人力与时间,并且经常会出现因为产线员工没有将GPU模块安装到位而造成接触不良或讯号问题。
下面结合图1至图13,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固定装置,包括固定件1、连杆结构2和活动卡钩3。
连杆结构2包括可活动地设置于固定件1的第一连杆201、设于第一连杆201上的固定卡钩202以及压件203,第一连杆201具有自由位置和锁紧位置,第一连杆201处于自由位置时,压件203与待固定产品6不接触,第一连杆201处于锁紧位置时,压件203适于抵压待固定产品6。
活动卡钩3可活动地设置于固定件1,活动卡钩3与固定件1之间设有弹性件4,活动卡钩3具有适于与固定卡钩202卡接的初始位置。
第一连杆201在自由位置受压时,固定卡钩202驱使活动卡钩3相对固定件1活动以对固定卡钩202避让,第一连杆201移动至锁紧位置时,活动卡钩3在弹性件4的弹性力作用下移动至初始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第一连杆201初始位于自由位置,此时压件203不与待固定产品6接触,因此可轻松地将待固定产品6安装到压件203下方,当需要对待固定产品6固定时,对第一连杆201施加向下的压力,第一连杆201相对固定件1移动并带动压件203以及固定卡钩202下移,固定卡钩202在下移的过程中驱使活动卡钩3相对固定件1活动以对固定卡钩202避让,活动卡钩3相对固定件1活动使弹性件4产生弹性力,当固定卡钩202移动至失去对活动卡钩3的抵压力的位置时,弹性件4的弹性力使活动卡钩3复位至初始位置,此时活动卡钩3与固定卡钩202卡接,如图12所示,将第一连杆201锁紧在锁紧位置,同时,压件203抵压在待固定产品6的上方,防止待固定产品6松脱,确保待固定产品6安装到位,避免因安装不到位引发接触不良等问题。当需要对待固定产品6拆卸时,可以先稍微下压第一连杆201,使第一连杆201带动固定卡钩202下移一小段距离,之后拨动活动卡钩3,使活动卡钩3与固定卡钩202分离,之后向上拉动第一连杆201,使第一连杆201带动压件203上移,离开待固定产品6,之后可轻松地拔出或取出待固定产品6。
因此,该固定装置既可以确保待固定产品6安装到位,又便于待固定产品6的安装和拆卸。
需要说明的是,固定卡钩202具体可以是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挂在第一连杆201上,也可以是通过螺钉5或铆钉206固定连接在第一连杆201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活动卡钩3具有第一斜面301,固定卡钩202随第一连杆201移动时,固定卡钩202与第一斜面301抵接。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斜面301,固定卡钩202随第一连杆201移动时,固定卡钩202与第一斜面301抵接,也即固定卡钩202沿第一斜面301向下移动,固定卡钩202在移动的过程中会给第一斜面301施加力,从而使活动卡钩3相对固定件1活动以对固定卡钩202避让,使固定卡钩202顺利下移,当固定卡钩202与第一斜面301相抵接的部位越过第一斜面301后,固定卡钩202失去对活动卡钩3的抵压力,弹性件4的弹性力使活动卡钩3复位至初始位置,此时活动卡钩3与固定卡钩202卡接,将第一连杆201锁紧在锁紧位置,同时,压件203抵压在待固定产品6的上方,防止待固定产品6松脱,确保待固定产品6安装到位,避免因安装不到位引发接触不良等问题。第一斜面301的设置可以使固定卡钩202及活动卡钩3更顺畅的移动。
当然,在图中未示出的实施例中,活动卡钩3可不设置第一斜面301。例如当固定卡钩202并非是竖直向下移动,而是向左下或右下移动时,活动卡钩3可以设置一个竖直面,固定卡钩202在向下移动的过程中对竖直面施加抵压力来使活动卡钩3移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固定卡钩202具有钩状部2021,活动卡钩3包括卡块302,卡块302设有第一斜面301,固定卡钩202随第一连杆201移动时,钩状部2021的端部与第一斜面301相抵,第一连杆201处于锁紧位置时,卡块302卡入钩状部2021内。
在该实施例中,固定卡钩202随第一连杆201移动时,固定卡钩202的钩状部2021的端部与第一斜面301抵接,也即钩状部2021的端部沿第一斜面301向下移动,固定卡钩202在移动的过程中钩状部2021的端部会给第一斜面301施加力,从而使活动卡钩3相对固定件1活动以对固定卡钩202避让,使固定卡钩202顺利下移,当钩状部2021的端部越过第一斜面301后,固定卡钩202失去对活动卡钩3的抵压力,弹性件4的弹性力使活动卡钩3复位至初始位置,此时活动卡钩3的卡块302卡接于固定卡钩202的钩状部2021内,将第一连杆201锁紧在锁紧位置,同时,压件203抵压在待固定产品6的上方,防止待固定产品6松脱,确保待固定产品6安装到位,避免因安装不到位引发接触不良等问题。钩状部2021的端部与第一斜面301相抵,可确保当钩状部2021的端部越过第一斜面301后,卡块302立即卡入钩状部2021内,结构简单紧凑。
当然,在图中未示出的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固定卡钩202的其他位置与第一斜面301相抵。
在一个实施例中,钩状部2021的端部设有与第一斜面301相适配的第二斜面2022。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钩状部2021的端部设置第二斜面2022,固定卡钩202随第一连杆201移动时,固定卡钩202的第二斜面2022与第一斜面301抵接,也即第二斜面2022沿第一斜面301向下移动,固定卡钩202在移动的过程中钩状部2021的端部会给第一斜面301施加力,从而使活动卡钩3相对固定件1活动以对固定卡钩202避让,使固定卡钩202顺利下移,当钩状部2021的端部越过第一斜面301后,固定卡钩202失去对活动卡钩3的抵压力,弹性件4的弹性力使活动卡钩3复位至初始位置,此时活动卡钩3的卡块302卡接于固定卡钩202的钩状部2021内,将第一连杆201锁紧在锁紧位置,同时,压件203抵压在待固定产品6的上方,防止待固定产品6松脱,确保待固定产品6安装到位,避免因安装不到位引发接触不良等问题。第二斜面2022的设置可使固定卡钩202及活动卡钩3更顺畅的移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活动卡钩3包括卡块302,钩状部2021还设有第三斜面2023,卡块302卡入钩状部2021内时,第一斜面301与第三斜面2023相贴。
在该实施例中,当卡块302卡入钩状部2021内时,第一斜面301与第三斜面2023相贴,也即卡块302和钩状部2021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可避免固定卡钩202和活动卡钩3发生晃动,从而确保将第一连杆201锁紧在锁紧位置,同时,压件203抵压在待固定产品6的上方,防止待固定产品6松脱,确保待固定产品6安装到位。
当然,在图中未示出的实施例中,钩状部2021可不设置第三斜面2023,例如钩状部2021的内侧凹凸不平,与卡块302不平整的接触。
具体地,第一斜面301和第三斜面2023的长度大于第二斜面2022的长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活动卡钩3可转动地设置于固定件1。
在该实施例中,固定卡钩202随第一连杆201移动时,固定卡钩202的钩状部2021的端部与第一斜面301抵接,也即钩状部2021的端部沿第一斜面301向下移动,固定卡钩202在移动的过程中钩状部2021的端部会给第一斜面301施加力,从而使活动卡钩3相对固定件1转动,使固定卡钩202顺利下移,此时弹性件4变形产生弹性力,当钩状部2021的端部越过第一斜面301后,固定卡钩202失去对活动卡钩3的抵压力,弹性件4的弹性力使活动卡钩3复位至初始位置,此时活动卡钩3的卡块302卡接于固定卡钩202的钩状部2021内,将第一连杆201锁紧在锁紧位置,同时,压件203抵压在待固定产品6的上方,防止待固定产品6松脱,确保待固定产品6安装到位,避免因安装不到位引发接触不良等问题。通过使活动卡钩3可转动地设置于固定件1,更便于对活动卡钩3的安装。
在图中未示出的一个实施例中,活动卡钩3可水平移动地设置于固定件1。当固定卡钩202随第一连杆201移动时,固定卡钩202的钩状部2021的端部与第一斜面301抵接,也即钩状部2021的端部沿第一斜面301向下移动,固定卡钩202在移动的过程中钩状部2021的端部会给第一斜面301施加力,从而使活动卡钩3相对固定件1水平移动,使固定卡钩202顺利下移,此时弹性件4变形产生弹性力,当钩状部2021的端部越过第一斜面301后,固定卡钩202失去对活动卡钩3的抵压力,弹性件4的弹性力使活动卡钩3复位至初始位置,此时活动卡钩3的卡块302卡接于固定卡钩202的钩状部2021内,将第一连杆201锁紧在锁紧位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活动卡钩3包括与固定件1铰接的第一铰接部303,以及由第一铰接部303向外延伸的第一延伸臂304和第二延伸臂305,第一延伸臂304和第二延伸臂305形成预定角度,卡块302设于第一延伸臂304。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延伸臂304和第二延伸臂305,可以使活动卡钩3更容易发生转动。
在图中未示出的一个实施例中,活动卡钩3可以仅包括第一延伸臂304,卡块302设于第一延伸臂304。
具体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第一铰接部303为铰接孔,第一延伸臂304和第二延伸臂305由铰接孔的孔壁向外延伸形成。固定件1上与第一铰接部303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铰接轴,第一铰接部303套设在铰接轴上实现活动卡钩3与固定件1的铰接。也可以是固定件1上与第一铰接部303相对应的位置同样设置铰接孔,铰接轴穿过两个同轴的铰接孔实现活动卡钩3与固定件1的铰接。
在图中未示出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铰接部303可以是铰接轴,固定件1上与第一铰接部303相对应的位置设置铰接孔,铰接轴插入铰接孔实现活动卡钩3与固定件1的铰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固定件1设有限位结构,第二延伸臂305的端部设于限位结构中。
在该实施例中,当活动卡钩3位于初始位置时,第二延伸臂305的端部与限位结构的一端相抵,当固定卡钩202驱使活动卡钩3相对固定件1转动时,第二延伸臂305的端部相对限位结构活动。通过设置限位结构,可以使活动卡钩3受力更加平衡,同时有利于活动卡钩3保持在初始位置。
具体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限位结构包括凸出设置于固定件1的限位块101,限位块101的内侧形成具有侧部开口的限位槽102,第二延伸臂305的端部设于限位槽102中。在该实施例中,当活动卡钩3位于初始位置时,第二延伸臂305的端部与限位槽102的一端相抵,当固定卡钩202驱使活动卡钩3相对固定件1转动时,第二延伸臂305的端部在限位槽102内活动,当钩状部2021的端部越过第一斜面301后,第二延伸臂305的端部与限位槽102的另一端相抵,可防止活动卡钩3由于过度转动而无法复位。
当然,当钩状部2021的端部越过第一斜面301后,第二延伸臂305的端部可与限位槽102的另一端留有一定距离。
在图中未示出的一个实施例中,限位结构可以是开设在固定件1上的弧形限位孔,第二延伸臂305的端部具有柱体,柱体插设在弧形限位孔中。当活动卡钩3位于初始位置时,柱体与弧形限位孔的一端相抵,当固定卡钩202驱使活动卡钩3相对固定件1转动时,柱体在弧形限位孔内活动,当钩状部2021的端部越过第一斜面301后,柱体与弧形限位孔的另一端相抵,可防止活动卡钩3由于过度转动而无法复位。
在图中未示出的另一个实施例中,限位结构可以是开设在固定件1上的柱体,第二延伸臂305的端部设有弧形限位槽102,柱体插设在弧形限位槽102中。当活动卡钩3位于初始位置时,柱体与弧形限位槽102的一端相抵,当固定卡钩202驱使活动卡钩3相对固定件1转动时,弧形限位槽102相对柱体活动,当钩状部2021的端部越过第一斜面301后,柱体与弧形限位槽102的另一端相抵,可防止活动卡钩3由于过度转动而无法复位。
在一个实施例中,活动卡钩3设有第一凸柱306,弹性件4的一端钩挂在第一凸柱306上。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活动卡钩3上设置第一凸柱306,便于对弹性件4的固定安装。
在图中未示出的一个实施例中,可以是在活动卡钩3上设置卡孔,弹性件4的一端钩挂在卡孔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固定件1设有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凸柱104,弹性件4为扭簧,扭簧的中部套设在第二凸柱104上,扭簧的第一端固定于第一固定部,扭簧的第二端钩挂在第一凸柱306上。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凸柱104的设置便于对弹性件4安装。当固定卡钩202随第一连杆201移动时,固定卡钩202的钩状部2021的端部与第一斜面301抵接,也即钩状部2021的端部沿第一斜面301向下移动,固定卡钩202在移动的过程中钩状部2021的端部会给第一斜面301施加力,从而使活动卡钩3相对固定件1水平移动,使固定卡钩202顺利下移,此时扭簧受扭产生扭簧,当钩状部2021的端部越过第一斜面301后,固定卡钩202失去对活动卡钩3的抵压力,扭簧的扭力使活动卡钩3复位至初始位置,此时活动卡钩3的卡块302卡接于固定卡钩202的钩状部2021内,将第一连杆201锁紧在锁紧位置。
在图中未示出的一个实施例中,弹性件4为弹簧,弹簧的一端钩挂在第一凸柱306上,另一端固定设置在固定件1上。当固定卡钩202随第一连杆201移动时,固定卡钩202的钩状部2021的端部与第一斜面301抵接,也即钩状部2021的端部沿第一斜面301向下移动,固定卡钩202在移动的过程中钩状部2021的端部会给第一斜面301施加力,从而使活动卡钩3相对固定件1水平移动,使固定卡钩202顺利下移,此时弹簧受压或受拉产生弹性力,当钩状部2021的端部越过第一斜面301后,固定卡钩202失去对活动卡钩3的抵压力,弹簧的弹性力使活动卡钩3复位至初始位置,此时活动卡钩3的卡块302卡接于固定卡钩202的钩状部2021内,将第一连杆201锁紧在锁紧位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固定部为沟槽103,扭簧的第一端钩挂于沟槽103。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使第一固定部为沟槽103,扭簧的第一端钩挂于沟槽103即可完成对扭簧的第一端的安装,结构简单,便于安装。
在图中未示出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固定部可以是凸块,扭簧的第一端钩挂在凸块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3和图4,连杆结构2还包括第二连杆204和第三连杆205。其中,第二连杆204铰接于固定件1且一端与第一连杆201的第一端铰接;第三连杆205铰接于固定件1且一端与第一连杆201的第二端铰接,第三连杆205的长度与第二连杆204一致,且第三连杆205与第二连杆204相互平行。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二连杆204和第三连杆205,当向下按压第一连杆201时,受第二连杆204和第三连杆205的带动,第一连杆201并非竖直向下移动,具体结合图,第一连杆201会向左下方移动,当固定卡钩202随第一连杆201移动时,固定卡钩202的钩状部2021的端部与第一斜面301抵接,也即钩状部2021的端部沿第一斜面301向下移动,固定卡钩202在移动的过程中钩状部2021的端部会给第一斜面301施加向左的力,从而使活动卡钩3相对固定件1逆时针转动,使固定卡钩202顺利下移,此时扭簧受扭产生扭簧,当钩状部2021的端部越过第一斜面301后,固定卡钩202失去对活动卡钩3的抵压力,扭簧的扭力使活动卡钩3复位至初始位置,此时活动卡钩3的卡块302卡接于固定卡钩202的钩状部2021内,将第一连杆201锁紧在锁紧位置。通过使第一连杆201并非竖直向下移动,可以更高效地驱使活动卡钩3转动。
具体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所示,第二连杆204的一端和第一连杆201的第一端均设置有铰接孔,两个铰接孔通过一个铆钉206相连,实现第二连杆204与第一连杆201的铰接。第三连杆205的一端和第一连杆201的第二端均设置有铰接孔,两个铰接孔通过一个铆钉206相连,实现第三连杆205与第一连杆201的铰接。
当然,在图中未示出的一个实施例中,可不设置第二连杆204和第三连杆205,第一连杆201通过滑轨滑块的配合方式可相对固定件1竖直的移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连杆204的中部设有与固定件1铰接的第二铰接部2041,第三连杆205的中部设有与固定件1铰接的第三铰接部2051,第二铰接部2041的中心和第三铰接部2051的中心的连线与第一连杆201的长度延伸方向平行。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使第二连杆204的中部与固定件1铰接,第三连杆205的中部与固定件1铰接,因此第一连杆201的活动范围不是特别大,更有利于对第一连杆201的运动范围进行控制。
具体在一个实施例中,固定件1设有螺柱107,第二铰接部2041和第三铰接部2051为铰接孔,螺纹紧固件穿过第二铰接部2041或第三铰接部2051并拧紧在螺柱107中。
当然,在图中未示出的一个实施例中,可以是通过使第二连杆204的远离第一连杆201的端部与固定件1铰接,第三连杆205的远离第一连杆201的端部与固定件1铰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压件203设置有柔性部,柔性部适于与待固定产品6接触。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柔性部,可以对待固定产品6进行保护,避免对带固定产品造成刮伤。
具体在一个实施例中,柔性部为泡棉207。在该实施例中,通过泡棉207对待固定产品6进行保护,避免对带固定产品造成刮伤。
在图中未示出的一个实施例中,柔性部为硅胶或海绵。
在一个实施例中,压件203设有至少两个,并对称设置于固定卡钩202的两侧。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使压件203设有至少两个,并对称设置于固定卡钩202的两侧,可以更均匀的对待固定产品6施加压力,使待固定产品6受力稳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压件203为L型,包括与第一连杆201固定连接的第一板面2031和垂直设置于第一板面2031顶端的第二板面2032,柔性部设置于第二板面2032。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板面2031与第一连杆201固定连接,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因此可以使压件203更稳固的连接在第一连杆201上。
具体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板面2031具有两个第一安装孔,第一连杆201与第一安装孔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二安装孔,铆钉206铆接于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中,使第一板面2031固定连接于第一连杆201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固定卡钩202设于第一连杆201的靠近待固定产品6的一侧。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固定卡钩202设于第一连杆201的靠近待固定产品6的一侧,第一连杆201能够遮挡部分固定卡钩202,特别是卡块302与卡钩配合卡接的部位可以被第一连杆201遮挡,因此可以避免人工误碰到卡块302或卡钩而使待固定产品6松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固定件1还适于与待固定产品6的侧边固定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待固定产品6既与固定件1固定连接,又被固定件1上的压块压紧,因此可以被稳固地固定。
具体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固定件1适于与待固定产品6的侧边通过螺钉5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固定件1与待固定产品6的侧边通过螺钉5连接,可以更稳固地固定待固定产品6。
在图中未示出的一个实施例中,固定件1与待固定产品6的侧边可以通过卡扣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固定件1包括第一板件105和垂直设置于第一板件105端部的第二板件106,连杆结构2设于第一板件105,第二板件106适于与待固定产品6的侧边通过螺钉5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板件105和第二板件106可以配合对待固定产品6的位置进行预定位,通过螺钉5连接一体后,被压件203压紧。
具体如图2所示,第二板件106设有多个镂空孔,有利于待固定产品6进行散热。
在一个实施例中,待固定产品6为GPU模块。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连杆201初始位于自由位置,此时压件203不与GPU模块接触,因此可轻松地将GPU模块安装到压件203下方,当需要对GPU模块固定时,对第一连杆201施加向下的压力,第一连杆201相对固定件1移动并带动压件203以及固定卡钩202下移,固定卡钩202在下移的过程中驱使活动卡钩3相对固定件1活动以对固定卡钩202避让,活动卡钩3相对固定件1活动使弹性件4产生弹性力,当固定卡钩202移动至失去对活动卡钩3的抵压力的位置时,弹性件4的弹性力使活动卡钩3复位至初始位置,此时活动卡钩3与固定卡钩202卡接,将第一连杆201锁紧在锁紧位置,同时,压件203抵压在GPU模块的上方,泡棉207与GPU模块接触,防止GPU模块松脱并对GPU模块保护,确保GPU模块安装到位,避免因安装不到位引发接触不良等问题。当需要对GPU模块拆卸时,可以先稍微下压第一连杆201,使第一连杆201带动固定卡钩202下移一小段距离,之后拨动活动卡钩3,使活动卡钩3与固定卡钩202分离,之后向上拉动第一连杆201,使第一连杆201带动压件203上移,离开GPU模块,之后可轻松地拔出或取出GPU模块。
在图中未示出的一个实施例中,待固定产品6可以是其他任意需固定的产品。
虽然结合附图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做出各种修改和变型,这样的修改和变型均落入由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之内。

Claims (23)

1.一种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定件(1);
连杆结构(2),包括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固定件(1)的第一连杆(201)、设于所述第一连杆(201)上的固定卡钩(202)以及压件(203),所述第一连杆(201)具有自由位置和锁紧位置,所述第一连杆(201)处于所述自由位置时,所述压件(203)与待固定产品(6)不接触,所述第一连杆(201)处于所述锁紧位置时,所述压件(203)适于抵压所述待固定产品(6);
活动卡钩(3),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固定件(1),所述活动卡钩(3)与所述固定件(1)之间设有弹性件(4),所述活动卡钩(3)具有适于与所述固定卡钩(202)卡接的初始位置;
所述第一连杆(201)在所述自由位置受压时,所述固定卡钩(202)驱使所述活动卡钩(3)相对所述固定件(1)活动以对所述固定卡钩(202)避让,所述第一连杆(201)移动至所述锁紧位置时,所述活动卡钩(3)在所述弹性件(4)的弹性力作用下移动至所述初始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卡钩(3)具有第一斜面(301),所述固定卡钩(202)随所述第一连杆(201)移动时,所述固定卡钩(202)与所述第一斜面(301)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卡钩(202)具有钩状部(2021),所述活动卡钩(3)包括卡块(302),所述卡块(302)设有所述第一斜面(301),所述固定卡钩(202)随所述第一连杆(201)移动时,所述钩状部(2021)的端部与所述第一斜面(301)相抵,所述第一连杆(201)处于所述锁紧位置时,所述卡块(302)卡入所述钩状部(2021)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钩状部(2021)的端部设有与所述第一斜面(301)相适配的第二斜面(2022)。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钩状部(2021)还设有第三斜面(2023),所述卡块(302)卡入所述钩状部(2021)内时,所述第一斜面(301)与所述第三斜面(2023)相贴。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卡钩(3)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固定件(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卡钩(3)包括与所述固定件(1)铰接的第一铰接部(303),以及由所述第一铰接部(303)向外延伸的第一延伸臂(304)和第二延伸臂(305),所述第一延伸臂(304)和所述第二延伸臂(305)形成预定角度,所述卡块(302)设于所述第一延伸臂(304)。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1)设有限位结构,所述第二延伸臂(305)的端部设于所述限位结构中,当所述活动卡钩(3)位于初始位置时,所述第二延伸臂(305)的端部与所述限位结构的一端相抵。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包括凸出设置于所述固定件(1)的限位块(101),所述限位块(101)的内侧形成具有侧部开口的限位槽(102),所述第二延伸臂(305)的端部设于所述限位槽(102)中。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卡钩(3)设有第一凸柱(306),所述弹性件(4)的一端钩挂在所述第一凸柱(306)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1)设有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凸柱(104),所述弹性件(4)为扭簧,所述扭簧的中部套设在所述第二凸柱(104)上,所述扭簧的第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部,所述扭簧的第二端钩挂在所述第一凸柱(306)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部为沟槽(103),所述扭簧的第一端钩挂于所述沟槽(103)。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结构(2)还包括:
第二连杆(204),铰接于所述固定件(1)且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201)的第一端铰接;
第三连杆(205),铰接于所述固定件(1)且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201)的第二端铰接,所述第三连杆(205)的长度与所述第二连杆(204)一致,且所述第三连杆(205)与所述第二连杆(204)相互平行。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杆(204)的中部设有与所述固定件(1)铰接的第二铰接部(2041),所述第三连杆(205)的中部设有与所述固定件(1)铰接的第三铰接部(2051),所述第二铰接部(2041)的中心和所述第三铰接部(2051)的中心的连线与所述第一连杆(201)的长度延伸方向平行。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件(203)设置有柔性部,所述柔性部适于与所述待固定产品(6)接触。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部为泡棉(207)。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件(203)设有至少两个,并对称设置于所述固定卡钩(202)的两侧。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件(203)为L型,包括与所述第一连杆(201)固定连接的第一板面(2031)和垂直设置于所述第一板面(2031)顶端的第二板面(2032),所述柔性部设置于所述第二板面(2032)。
19.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卡钩(202)设于所述第一连杆(201)的靠近所述待固定产品(6)的一侧。
20.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1)还适于与所述待固定产品(6)的侧边固定连接。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1)适于与所述待固定产品(6)的侧边通过螺钉(5)连接。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1)包括第一板件(105)和垂直设置于所述第一板件(105)端部的第二板件(106),所述连杆结构(2)设于所述第一板件(105),所述第二板件(106)适于与所述待固定产品(6)的侧边通过螺钉(5)连接。
2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14、16至18、21至22中任一项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待固定产品(6)为GPU模块。
CN202310695575.9A 2023-06-13 2023-06-13 固定装置 Active CN11642824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695575.9A CN116428246B (zh) 2023-06-13 2023-06-13 固定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695575.9A CN116428246B (zh) 2023-06-13 2023-06-13 固定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28246A CN116428246A (zh) 2023-07-14
CN116428246B true CN116428246B (zh) 2023-08-11

Family

ID=870894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695575.9A Active CN116428246B (zh) 2023-06-13 2023-06-13 固定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428246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775651A1 (de) * 2005-10-13 2007-04-18 Fujitsu Siemens Computers GmbH Verriegelungsvorrichtung
TWM334380U (en) * 2007-12-21 2008-06-11 Inventec Corp Electronic apparatus with battery ejection mechanism
CN109388186A (zh) * 2017-08-07 2019-02-26 联想(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1449530A (zh) * 2019-01-21 2020-07-28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一种家用电器的控制面板机构
CN115525937A (zh) * 2022-11-28 2022-12-27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硬盘防盗系统及服务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775651A1 (de) * 2005-10-13 2007-04-18 Fujitsu Siemens Computers GmbH Verriegelungsvorrichtung
TWM334380U (en) * 2007-12-21 2008-06-11 Inventec Corp Electronic apparatus with battery ejection mechanism
CN109388186A (zh) * 2017-08-07 2019-02-26 联想(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1449530A (zh) * 2019-01-21 2020-07-28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一种家用电器的控制面板机构
CN115525937A (zh) * 2022-11-28 2022-12-27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硬盘防盗系统及服务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28246A (zh) 2023-07-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DE102017129827B3 (de) Computersystem
US10437291B2 (en) Engaging mechanism, transmission dock equipped with the sam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US8317152B1 (en) Bracket
KR100587413B1 (ko) 각도를 조정할 수 있는 지지대
US20210384670A1 (en) Socket structure and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TW201343050A (zh) 擴展卡固定裝置
JP2013042139A (ja) 支持装置
US20050231924A1 (en) Interface card fastener
CN116428246B (zh) 固定装置
US7562915B2 (en) Fastening mechanism
CN210721259U (zh) 挂耳装置及服务器系统
US20040080901A1 (en) Computer enclosure having engaging device
US8406011B2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supporting apparatus
CN111045491A (zh) 固定支架及采用该固定支架的机箱
CN101861071B (zh) 电子装置
CN112000185A (zh) 一种硬盘模组及其免拆装硬盘托架
JPH10179850A (ja) 弾球遊技機用の遊技球供給装置
KR20060008537A (ko) Lcd 모니터의 벽걸이 구조
WO2023045582A1 (zh) 挂耳、服务器和服务器系统
CN107684258B (zh) 抽屉面板的连接调节装置及抽屉
TWI353812B (en) Mounting apparatus for circuit board
CN113915463A (zh) 快拆组件及支撑架
TW201316876A (zh) 電子裝置殼體
JPH0726745Y2 (ja) 表示部付きコンピュータ装置
US20050078466A1 (en) Modularized circuit board mounting architectur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