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380986A - 煮饭器 - Google Patents

煮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380986A
CN109380986A CN201810883962.4A CN201810883962A CN109380986A CN 109380986 A CN109380986 A CN 109380986A CN 201810883962 A CN201810883962 A CN 201810883962A CN 109380986 A CN109380986 A CN 1093809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ker
cover
weight
rice
po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88396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380986B (zh
Inventor
今井高平
榊原啓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ris Ohyama Inc
Original Assignee
Iris Ohyama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ris Ohyama Inc filed Critical Iris Ohyama Inc
Priority to CN202111039276.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520174A/zh
Publication of CN1093809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809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3809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8098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6/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ooking-vessels
    • A47J36/32Time-controlled igniting mechanisms or alarm devic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27/00Cooking-vessels

Abstract

根据本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能够在实现小型化和成本的低廉化的同时提高饭的保温性能的煮饭器。该煮饭器具备设置于煮饭器主体并相对于所述煮饭器主体可开闭的外盖(100A)、安装于煮饭器主体并容纳被煮饭物的煮饭锅(121)以及可装卸地安装于外盖的内盖(710),内盖由高导热性材料构成,在关闭外盖的状态下,内盖的边缘部与煮饭锅的开口上端部(130)抵接。

Description

煮饭器
技术领域
本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煮饭器。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就有人提出各种在煮饭器中设置装卸自如地卡合到外盖的内盖,并具有在保温模式下实现饭的保温的结构的煮饭器(专利文献1等)。
另外,还提出设置保温用的盖加热器并对内锅内的饭进行保温的煮饭器(专利文献2等)。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7012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290344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专利文献1的煮饭器中,内盖经由通过橡胶等构成的垫圈与内锅抵接。因此存在如下问题:内锅的热量由于垫圈而难以传至内盖,与内锅的温度相比内盖的温度变低,由饭产生的水蒸气在内盖处容易结露。
另外,由于垫圈的存在,内盖的温度变得低于内锅的温度,因此还存在如下不足:在保温模式下的饭的保温效果差。
另一方面,如果设置盖加热器,则可解决上述问题,然而需要配置盖加热器的空间,存在煮饭器大型化的问题。
另外,还需要盖加热器以及进行该盖加热器的温度控制的控制装置等,所以存在煮饭器的成本增加的问题。
本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能够在实现小型化和成本的低廉化的同时提高饭的保温性能的煮饭器。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一方面,提供一种煮饭器,该煮饭器具备:设置于煮饭器主体并相对于所述煮饭器主体可开闭的外盖、安装于前述煮饭器主体并容纳被煮饭物的煮饭锅以及可装卸地安装于前述外盖的内盖,前述内盖由高导热性材料构成,在关闭前述外盖的状态下,前述内盖的边缘部与前述煮饭锅的开口上端部抵接。
发明效果
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提供一种能够在实现小型化和成本的低廉化的同时提高饭的保温性能的煮饭器。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的IH煮饭器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IH煮饭器具备的煮饭器部的立体图。
图3是图2所示的煮饭器重要部分的剖面图。
图4是示出实施方式的IH煮饭器具备的内锅、内盖和隔热盖的立体图。
图5是示出实施方式的由IH煮饭器具备的内盖和隔热盖形成的双层结构盖的整体的立体图。
图6是示出实施方式的IH煮饭器具备的内盖的整体的立体图。
图7是示出实施方式的IH煮饭器具备的隔热盖和垫圈的分解立体图。
图8是示出实施方式的IH煮饭器具备的隔热盖的上表面的立体图。
图9是图1所示的IH煮饭器具备的IH烹调器的立体图。
图10是卸下了图9所示的IH烹调器的顶板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1是图9所示的IH烹调器的剖面图。
图12是IH煮饭器的底面的立体图。
图13是重量传感器部分的放大图。
图14是实施方式的IH煮饭器的功能框图。
图15是实施方式的IH煮饭器的概要电路结构图。
图16是实施方式的IH煮饭器具备的操作部的说明图,(a)为煮饭器操作部,(b)为计量显示部以及卡路里显示部。
图17是图16(b)所示的计量显示部的画面转换图。
图18是图16(b)所示的卡路里显示部的画面转换图。
图19A是示出实施方式的IH煮饭器的计量煮饭动作的流程图。
图19B是示出实施方式的IH煮饭器的计量煮饭动作的流程图。
图19C是示出实施方式的IH煮饭器的计量煮饭动作的流程图。
图19D是示出实施方式的IH煮饭器的计量煮饭动作的流程图。
图19E是示出实施方式的IH煮饭器的计量煮饭动作的流程图。
图19F是示出实施方式的IH煮饭器的计量煮饭动作的流程图。
图19G是示出实施方式的IH煮饭器的计量煮饭动作的流程图。
图20是示出实施方式的IH煮饭器的重量传感器零点调整动作的流程图。
图21是示出实施方式的IH煮饭器的重量传感器控制动作的流程图。
图22是示出实施方式的IH煮饭器具备的IH烹调器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23是实施方式的IH煮饭器的侧面图。
图24是图23所示的IH煮饭器的仰视图。
图25是实施方式的IH煮饭器具备的重量传感器的电路结构图。
图26是图25所示的单个称重传感器的电路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附图说明实施方式。在以下的附图的记载中,对相同或相似的部分赋予相同或相似的符号。
另外,以下示出的实施方式例示用于使技术的思想具体化的装置或方法,而非将构成部件的材料、形状、结构、配置等特定于下面的内容。关于该实施方式,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加以各种改变。
[IH煮饭器的整体结构示例]
图1是实施方式的IH煮饭器(电磁煮饭器)1的立体图。该IH煮饭器1是如下IH煮饭器:该IH煮饭器使用依赖于IH的煮饭器技术,并通过无线通信/电力供给而能够分离主体和IH部。
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IH煮饭器1能够上下分离为煮饭器部100和IH烹调器(电磁烹调器)200。外观是罐型煮饭器,然而,如果卸下煮饭器部100,则现出IH烹调器200的操作部。IH烹调器200侧能够单独地用于IH烹调,并且煮饭器部100侧能够作为饭桶而简单地拿到餐桌上。
另外,实施方式的IH煮饭器1具备自动计量功能和卡路里量的显示功能。另外,关于自动计量功能和卡路里量的显示功能的细节,将在后面描述。
[煮饭器部的结构示例]
下面说明煮饭器部100的结构。
图2是图1所示的IH煮饭器1具备的煮饭器部100的立体图。如图2所示,煮饭器部100具备盖部(外盖)100A、煮饭器主体100B和底部100C。在外盖100A的顶表面设置有用于操作煮饭器部100的煮饭器操作部(操作面板)101。在煮饭器主体100B的前表面设置有操作显示面板102,该操作显示面板102进行米或水的重量的显示以及饭的卡路里量的显示。煮饭器部100外观为大致长方体状。
另外,为了使用户容易看操作显示面板102,优选使煮饭器主体100B的前表面稍倾斜。
另外,虽然省略了图示,但是检测外盖100A的开闭的开闭检测单元(开闭检测传感器)SN10设置在外盖100A的附近。
底部100C的外缘部成为与IH烹调器200的顶表面的外缘部嵌合的结构。具体而言,煮饭器部100侧的壳体与IH烹调器200侧的壳体重叠8.5mm左右。IH烹调器200的设置面积与煮饭器部100的设置面积大致相等,因此上下的壳体恰好一致,外观工整并且能够实现省空间化。作为上下嵌合的设计,可以使IH烹调器200的顶表面的外缘部和底部100C的外缘部有一倾斜度,也可以为了防止前后搞错使R前后不同。
[内盖等的结构示例]
参照图3至图8说明装卸自如地安装在外盖100A的双层结构盖700等的结构示例。
这里,图3是图2所示的煮饭器重要部分的剖面图,图4是示出实施方式的IH煮饭器1具备的内锅121、构成双层结构盖700的内盖710和隔热盖720的立体图,图5是示出双层结构盖700的整体的立体图,图6是示出构成双层结构盖700的内盖710的整体的立体图,图7是示出构成双层结构盖700的隔热盖720和垫圈部件750的分解立体图,图8是示出构成双层结构盖700的隔热盖720的上表面的立体图。
如图3所示,外盖100A的前方侧以设置于后方侧的盖铰链129为支点可以在上下方向转动。
在该前方侧的外盖100A和煮饭器主体100B的相向位置处设置有盖锁机构124。
从煮饭器主体100B的上部开口容纳内锅(煮饭锅)121。
在内锅121的周围可以设置隔热材料或保护框,在内锅121的底部设置作为计测温度的温度传感器的热敏电阻(省略图示)。
在内锅121内产生的蒸汽经由设置于双层结构盖700的蒸汽筒128排出到外部。
在煮饭器主体100B的侧壁部,转动自如地设置有用于搬运煮饭器部100的把手(未图示)。
在煮饭器操作部(操作面板)101的附近配置有控制煮饭器操作部101的煮饭器操作基板126。
如图4等所示,双层结构盖700由内盖710和隔热盖720构成,内盖710由高导热性材料构成,隔热盖720设置在内盖710和外盖100A之间并与内盖710之间形成空间A1。
其中,高导热性材料是指导热性良好、热容量小的材料,例如,可以列举出铜、铝等金属、这些金属的合金、碳、不锈钢等。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内盖710例如可以是对铝制板材进行加工而构成的。
内盖710在边缘处具有挠曲部715,并经由该挠曲部715与内锅(煮饭锅)121的开口上端部130抵接。
更具体而言,开口上端部130由在煮饭锅121的开口边缘处在外周方向上径向扩展的弯曲部121a和与该弯曲部121a连续的凸缘部121b形成,挠曲部715与弯曲部121a抵接。
通过这样结构,在IH煮饭器1的保温模式下,内锅(煮饭锅)121的热量从边缘的挠曲部715与弯曲部121a的抵接处P1传热到内盖710。由此,内盖710的温度成为与内锅(煮饭锅)121大致相同的温度(例如,69℃左右)。
这里,在以往的煮饭器中,存在如下的问题:内盖经由橡胶制的垫圈与内锅的开口上端部抵接,因此内锅的热量由于垫圈而难以传至内盖,与内锅的温度相比内盖的温度变低(例如,比内锅的温度低3℃~4℃,即62℃左右),由饭产生的水蒸气在内盖处容易结露。因此,在打开外盖时,附着在内锅上的水滴会落入到内锅中并有可能使饭的味道受损。
与此相反,上述结构的内盖710与内锅(煮饭锅)121具有大致相同的温度,因此在内盖710处不容易产生结露,能够抑制因水滴落入到内锅121中使饭的味道受损的情况。
而且,如图5等所示,在内盖710处形成多个微凹部710a。因此,即使在内盖710的表面处结露的情况下,水滴也能够通过微凹部710a的作用而易于在表面上扩散,并进一步抑制水滴落入到内锅121之中的情况。
另外,内盖710在边缘处形成挠曲部715,因此能够提高内盖710自身的强度。
另外,在关闭外盖100A的状态下,边缘的挠曲部715与内锅(煮饭锅)121的弯曲部121a抵接,因此能够缓和碰到内锅121时的冲击,并且能够抑制内锅表面的涂层被划伤的情况。
另外,在与由树脂成形的与隔热盖720之间形成空间A1,因此通过由空间A1内的空气产生的隔热效果,能够进一步提高内锅121内的饭的保温性。
另外,如图5等所示,在内盖710的大致中央处设置有橡胶制的提钮711,提高了与隔热盖720之间的装卸的便利性。
另外,在内盖710处,形成有使设置于隔热盖720侧的压力调整部721露出的开口部712a,并卡合有环状的垫圈712。
另一方面,如图7等所示,在树脂制的隔热盖720处,形成有容纳压力调整用的球等的凸部状的压力调整部721。
另外,在隔热盖720的边缘的槽部740嵌合有环状的垫圈部件750。
另外,隔热盖720和内盖710通过构成保持单元的隔热盖720侧的突起部731以及形成于提钮711的隔热盖720侧的凹部730的嵌合而得到保持。
其中,垫圈部件750在关闭外盖100A的状态下与第一密封部件752和第二密封部件751通过硅橡胶等一体地成型,第一密封部件752与内锅121的开口上端面121a抵接,第二密封部件751堵塞形成于内盖710与隔热盖720之间的空间A1。
另外,第一密封部件752可以设置于内盖710或隔热盖720。
另外,第二密封部件751也可以设置于内盖710或隔热盖720。
另外,如图8等所示,在隔热盖720的表面,同心圆状地形成有两个与外盖100A相向的规定高度的环状的凸棱725。
而且,如图3所示,通过该凸棱725,在隔热盖720的上表面与外盖100A的底面之间形成间隙A2。通过该间隙A2的空气层,能够进一步提高内锅121内的饭的保温性。
通过具有如上所述的结构的双层结构盖700,能够提高内锅121的保温性,而不用如以往那样设置盖加热器。因此,不需要盖加热器以及进行该盖加热器的温度控制的控制装置等,能够在实现小型化和成本的低廉化的同时提高饭的保温性能。
另外,在想要使结构进一步简易化的情况下,或者在想要实现成本的低廉化的情况下,也可以是省略了隔热盖720的结构,并仅具备高导热性的内盖710。在该情况下,由铝等构成的内盖的边缘部与内锅(煮饭锅)121的弯曲部121a直接抵接,因此内盖的温度也能够成为与内锅(煮饭锅)121大致相同的温度,并且与经由垫圈与开口上端部130抵接的以往内盖相比,能够提高保温性。
[IH烹调器的结构示例]
下面详细地说明IH烹调器200的结构。
图9是图1所示的IH煮饭器1具备的IH烹调器200的立体图。如图9所示,IH烹调器200是放置在餐桌等之上使用的桌上型电磁烹调器,外观为薄型的大致长方体状。其配置了由结晶化玻璃等构成的顶板200B,以盖住IH烹调器主体200A的上部开口。在IH烹调器200的顶表面的前方侧设置有具有电源按钮或温度调整按钮等的IH操作部201。顶板200B和IH操作部201配置为在俯视时彼此不重叠。在IH烹调器200的后方侧设置有通过磁铁装卸自如地装配电源线的插头的插入口。
图10是卸下图9所示的IH烹调器200的顶板200B的状态的立体图。如图5所示,当卸下IH烹调器主体200A上的顶板200B时,则现出作为加热单元的IH线圈211、电力供给线圈212、通信端子213和舌簧开关214。IH线圈211是对被加热物进行电磁感应加热的加热线圈。电力供给线圈212是用于通过电磁感应向煮饭器部100侧的电力接收线圈供给电力的线圈。通信端子213是用于与煮饭器部100进行无线通信的端子。舌簧开关214是在靠近磁铁时工作的开关。这些部件的作用在将后面描述。
图11是图9所示的IH烹调器200的剖面图。如图11所示,在IH烹调器主体200A的大致中央的上部配置IH线圈211。成为在IH烹调器主体200A内部产生的热量通过风扇221向外部排气的结构。在IH烹调器主体200A的上部的前方侧,配置有控制IH操作部201的IH操作基板224。在其附近,配置有IH加热用的主基板225。四个底座部223从IH烹调器主体200A底部的四角向外表面突出。底座部223通过金属模的型芯来对应,使其可以安装重量传感器。
[重量传感器的结构示例]
下面详细地说明作为计量单元的重量传感器的结构。
图12是IH煮饭器1的底面的立体图。图13是将图12所示的重量传感器部分(底座部223)放大后的放大图。
如图12和图13所示,在四角的底座部223处设置变形量规223B,进行重量测量。具体而言,在基部部件223A上安装变形量规223B、重量传感器底座223C、橡胶脚223D,并通过重量传感器盖223E固定。
当在IH烹调器200上装载(搭载)煮饭器部100时,橡胶脚223D将重量传感器底座223C整体顶起,使变形量规223B变形。由此,重量传感器基板224a(参照图15)就可以根据各变形量规223B的变形进行重量测量。
然后,在取走煮好的饭中要食用量的饭的情况下,将所取的饭的重量作为差值进行测量,通过将该饭的重量乘以规定的卡路里系数,能够求出卡路里量。
通过在操作显示面板102上显示该卡路里量,用户能够知道其所食用的饭的卡路里量。
[煮饭器的功能结构]
参照图14的功能框,说明实施方式的IH煮饭器1的结构。
本实施方式的煮饭器1由能够执行煮饭工序的煮饭单元500、对煮饭单元500进行控制的控制单元501、对控制单元501进行指示或设定等的操作面板101、100V的AC电源601连接并对各构成部件进行电力供给的电源电路600、由如上所述的结构的重量传感器构成的计量单元(变形量规)223B、具备显示切换单元(开关)SW1的显示部(显示单元)102等构成。
操作面板101上设置有作为选择“免淘米”、“白米”等选择或者“越光米”等品种的煮饭菜单选择单元173的各种按钮。
另外,在构成显示单元的操作显示面板102上,设置有指示计量处理的计量按钮B11以及指示卡路里显示的卡路里按钮B12。
另外,进行操作显示面板102上的显示切换的显示切换单元SW1,例如是对计量出的饭的卡路里显示和饭的重量显示进行切换的开关,用户也可以手动切换,也可以通过显示控制部161的控制,在规定时间自动地切换显示内容。
煮饭单元500由容纳包含米和水的被煮饭物的内锅(煮饭锅)121、作为对该煮饭锅121进行加热的加热单元的IH线圈211、作为对煮饭锅121的温度进行检测的温度检测单元的温度传感器131、具有如上所述的结构的外盖100A、对该外盖100A的开闭进行检测的开闭检测单元SN10等构成。
另外,在煮饭器1为微型计算机式煮饭器的结构的情况下,代替IH线圈211,设置有加热器作为加热单元。
如上所述,温度传感器131例如由配置于煮饭锅121的底面侧的热敏电阻等构成。
控制单元501由微型计算机等构成。根据温度传感器131的检测结果或者来自操作面板101的指示等,对各工序中赋予的热量(功率)进行设定的热量设定单元150,或对煮饭的米的量进行判断的合数判断部151等,通过CPU等硬件和软件(程序)而协同动作。另外,在合数判断方法中,可以应用现有方法。
另外,作为控制单元501的微型计算机具备由ROM或闪速存储器等构成的存储单元152,存储煮饭处理或卡路里计算等执行程序,并且将与各工序等有关的数据等作为数据表格153预先存储。
另外,在数据表格153中,还存储有与各煮饭菜单相对应的被煮饭物的每单位重量的卡路里系数等数据。
控制单元501具备调整各工序的持续时间或切换定时的定时器154。
另外,控制单元501具备计算部160,计算部160将通过计量单元(变形量规)223B计量出的煮饭物的重量的变化量乘以被煮饭物的每单位重量的卡路里系数并计算出卡路里量。
另外,控制单元501具备通电控制部701和通信部702,通电控制部701进行控制以便根据规定的操作等中断对加热单元211的通电,通信部702进行与煮饭单元500等的通信。
其中,作为控制单元的微型计算机101进行控制以便在进行通过计量单元(变形量规)223B的作为被煮饭物的饭的计量时中断对作为加热单元的IH加热器211的通电。
由此,在对饭进行计量时,消除将IH加热器211作为发生源的电磁噪声,并去除由该电磁噪声引起的计量单元(变形量规)223B的计量误差。
另外,控制单元501具备控制显示切换单元SW1的动作的显示控制部161。
然后,显示控制部161能够进行控制以使代替操作显示面板102中的卡路里量的显示,显示煮饭物的重量的变化量(按克显示)。
[煮饭器的概要电路结构示例]
图15是实施方式的IH煮饭器1的概要电路结构图。
如图15所示,在IH煮饭器1的煮饭器部100侧配置接口基板122以及与该接口基板122连接的煮饭器操作基板126。
在煮饭器操作基板126处设置构成控制单元501的全部或一部分的微型计算机(MCU1)。
在接口基板122处设置有构成控制单元501的全部或一部分的微型计算机(MCU2)。
构成操作显示面板102的显示基板123、进行温度检测的热敏电阻131、构成进行无线通信(红外线通信等)的通信单元的通信端子112、从IH烹调器200侧接受电力的供给的电力接受线圈113连接有接口基板122。
另外,在IH烹调器200侧配置有IH操作基板224以及与该IH操作基板224连接的主基板(IH加热用)225。
在IH操作基板224处设置有构成控制单元501的全部或一部分的微型计算机(MCU3)。
在主基板225处设置有构成控制单元501的全部或一部分的微型计算机(MCU4)。
另外,煮饭器操作基板126和接口基板122具备的UART(UniversalAsynchronousReceiver-Transmitter,通用异步收发器)是用于将串行传送方式的数据和并行传送方式的数据相互变换的器件。
另外,IH操作基板224和主基板225具备的SPI(SerialPeripheralInterface,串行外设接口)是将IH操作基板224、主基板225两者连接的串行总线的一种。
另外,在各基板122、126、224、225处装载有存储规定程序的ROM。而且,微型计算机MCU1~MCU4通过执行在ROM中存储的规定程序实现各种控制。
如图15所示,IH烹调器200的主基板225连接了经由磁性插头等电源线。在IH烹调器200上装载煮饭器部100时,煮饭器部100侧的检测用磁石(未图示)就会使IH烹调器200侧的舌簧开关(未图示)接通。
在该状态下,IH烹调器200的主基板225经由IH操作基板224对电力供给线圈212施加驱动信号。由此,通过电磁感应作用,在煮饭器部100侧的电力接受线圈113中产生功率信号,并经由接口基板122施加给显示基板123或煮饭器操作基板126等。其结果,能够经由IH烹调器200侧的通信端子213和煮饭器部100侧的通信端子112进行红外线通信等无线通信。
在该状态下对煮饭器操作部(操作面板)101进行操作,该操作信号从煮饭器操作基板126、经由通信端子112/213、传送至IH烹调器200侧的主基板225。主基板225根据接收到的操作信号,对向IH线圈211的电流供给的开始或停止,或者在IH线圈211中流动的高频率电流的电流值进行控制。在该控制中,能够利用从重量传感器基板224a得到的被煮饭物(米或水等)的重量信息或者从热敏电阻131得到的内锅121的温度信息。重量信息经由煮饭器部100侧的显示基板123显示于操作显示面板102。
另外,通过接口基板122等,将被煮饭物的重量信息乘以规定的卡路里系数,由此计算出卡路里量,并经由煮饭器部100侧的显示基板123显示于操作显示面板102。
另外,在IH烹调器200没有装载煮饭器部100的状态下,IH烹调器200的顶表面露出,因此能够操作IH操作部201(参照图4)。
当对IH操作部201进行操作时,则该操作信号就会从IH操作基板224传送至主基板225。也就是说,当从IH烹调器200卸下煮饭器部100时,则现出IH烹调器200操作部201,因此IH烹调器200侧能够单独地在IH烹调中使用。
另外,在卡路里按钮B12被按压时的IH停止信号(火力调整信号)从接口基板122输出,煮饭操作基板126能够进行判断并中断给IH线圈211的通电。
另外,关于卡路里量,能够根据从煮饭操作基板126送至接口基板122的关于煮饭菜单的信息,从接口基板122的ROM读出在煮饭菜单中进行了关联的卡路里系数,并通过接口基板122的MCU2进行运算。
另外,从内锅121取的饭的变化量能够通过接口基板122的MCU2进行运算。
[操作面板的结构示例]
图16是实施方式的IH煮饭器1具备的操作面板101的说明图。
具体而言,图16(a)示出设置于煮饭器部100的顶表面的煮饭器操作部(操作面板)101的结构示例。
除了液晶显示部D1之外,操作面板101还具备菜单按钮B1、保温/取消按钮B2、米品种按钮B3、煮饭按钮B4等各种按钮。
液晶显示部D1是显示IH煮饭器1的设定状况等的显示装置。菜单按钮B1是用于选择烧煮方式等的按钮。保温/取消按钮B2是用于指示保温及其取消的按钮。米品种按钮B3是用于选择米的品种的按钮。通过按压米品种按钮B3,能够选择越光米、秋田小町、艳姬、梦美人、一见钟情、日之光等品种。煮饭按钮B4是用于指示煮饭的按钮。
另外,图16(b)示出设置于煮饭器部100的前表面的操作显示面板102。除了液晶显示部D11之外,操作显示面板102还具备指示后述的计量模式的执行的计量按钮B11和指示卡路里计算模式的执行的卡路里按钮B12。
液晶显示部D11是显示计量值和卡路里量等的显示装置。
计量按钮B11是用于指示计量模式的使用等的按钮。
卡路里按钮B12是用于指示用户食用的饭的卡路里量的计算的执行的按钮。
[计量操作示例的概要]
下面说明计量操作示例的概要。
首先,用户在操作面板101中选择菜单/硬度/米品种,打开煮饭器部100的外盖100A,将米放入内锅121中。接下来,按压显示部102的计量按钮B11(通过显示来导航米重量),在取出内锅121并淘米之后,将内锅121置于煮饭器部100中,然后将水加入内锅121中(通过显示和声音来导航水量)。这里,为了使用户认识到计量模式的使用而按压计量按钮B11,然而,也可以是外盖100A被打开就自动地转移到计量模式。最后,关闭煮饭器部100的外盖100A,当按压了煮饭器操作部101的煮饭按钮B4,就开始煮饭。
[计量操作示例的细节]
图17是图16(b)所示的操作显示面板102的画面转换图。
首先,当用户在计量模式下将米放入到内锅121中,则对米重量进行测量。这里,当米重量在规定范围以下的情况下,如图17(a)所示,在液晶显示部D11上显示“放入米并按压计量按钮”等(计量按钮B11闪烁)。另外,在进入计量模式之前,在将内锅121安装于煮饭器主体100B的状态下进行了零点调整。另一方面,在米重量比容许重量多的情况下,如图17(b)所示,在液晶显示部D11上显示错误(计量按钮B11熄灭)。
然后,如果用户按压计量按钮B11,则确定米重量,并转移到水计量模式。然而,如果计测的米重量在规格重量范围之外,则不转移到水计量模式,而是仍为原来的米计量模式。如果没有问题,则如图17(c)所示,在液晶显示部D11上显示“(淘米后)放入水”等。此时,在液晶显示部D11显示出必要水量。
然后,淘米(如果是免淘米,则不需要该步骤),如果通过未图示的杯子等添加水时,则测量水重量,如图17(d)所示,随着水量的添加,在液晶显示部D11上显示的必要水量逐渐减少。如果水重量进入到最适合范围中,则发出一声“哔”的声音,如果偏离最适合范围,则发出两声“哔、哔”的声音。在最适合值范围中,如图17(e)所示,在液晶显示部D11上显示“0”等,如果超过最适合值范围,则如图17(f)所示,在液晶显示部D11上显示“减少水”等。
最后,当关闭外盖100A时,将计量显示熄灭。在该状态下,如果按压煮饭按钮B4(或者在预约后按压煮饭按钮B4),则开始煮饭。
[卡路里显示操作示例]
图18是图16(b)所示的卡路里显示部的画面转换图。
在进行卡路里显示的情况下,确认从图18(a)所示的全部点亮状态成为图18(b)所示的保温时显示(保温模式),并按压一次卡路里按钮B12。
由此,开始卡路里显示处理(卡路里计算模式)。
即,首先,基于作为图14等所示的控制单元501的微型计算机的控制,由计量单元223B计量从内锅121取的饭的重量。
然后,读出在数据存储单元152的数据表格153中存储的卡路里系数(例如,在煮饭菜单中对应给出),进行乘以从内锅121取的饭的重量的运算。
关于这样计算出的卡路里量,如图18(c)所示,例如,在液晶显示部D11上显示“170kcal”。
另外,在煮饭菜单中选择白米并从内锅121被取走100g的情况下,实际为“168kcal”,然而在图18所示的示例中,显示是以5g为单位的,因此四舍五入并显示为“170kcal”。
在想要知道更准确的卡路里量的情况下,也可以使显示以1g为单位等,并显示更详细的卡路里量。
另外,在想要显示从内锅121取走的饭的重量的情况下,操作设置于规定位置处的显示切换开关(显示切换单元)SW1。
由此,通过显示控制部161的控制,如图18(d)所示,例如显示为“100g”。
另外,也可以通过作为控制单元501的微型计算机的控制,在经过了规定时间(例如,10秒等)的时间,从卡路里显示自动地切换为克显示。
[计量煮饭动作示例]
图19A至图19G是示出IH煮饭器1计量煮饭动作的流程图。
首先,在IH烹调器200之上没有放置煮饭器部100的情况下,煮饭器操作部101仅为时刻显示,操作显示面板102的液晶显示部D11仍为原来的熄灭(S1→S2→S3→S2)。
当IH烹调器200之上放置了煮饭器部100,煮饭器操作部101的菜单显示等就会启动,然而操作显示面板102的液晶显示部D11仍为原来的熄灭(S2→S4)。此时,关于菜单/米品种/硬度,维持以前的信息(S5)。
然后,在步骤S501中,设定有当前设定的煮饭菜单号。
然后,当用户按压菜单按钮B1,则菜单选择就会切换(S6→S7→S6)。例如,按照(1)免淘米→(2)免淘米、新米→(3)免淘米、节能→(4)免淘米、快煮→(5)白米→(6)白米、新米→(7)白米、节能→(8)白米、快煮→(9)饭菜同煮→(10)粥→(11)糙米→(12)炖/蒸→(1)免淘米→……的顺序切换。
这里,在步骤S6中,在是否按压了菜单按钮B1的判断结果为“否”的情况下,代入当前设定的煮饭菜单号并转移到步骤S8。
另外,在步骤S6中,在是否按压了菜单按钮B1的判断结果为“是”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208,并判断煮饭菜单号是否为1~12。
然后,在判断为M=12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209,将M重置为“0”,并转移到步骤S210。
另一方面,在步骤S208中判断为“否”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210,使M增加“1”,并转移到步骤S7。
然后,如果用户按压米品种按钮B3,则在选择菜单不是白米或免淘米的情况下,品种选择仍为原来的熄灭(S8→S9→S10→S8)。另一方面,在选择菜单为白米或免淘米的情况下,品种选择就会切换(S8→S9→S11→S8)。例如,按照(0)其他→(1)越光米→(2)秋田小町→(3)艳姬→(4)梦美人→(5)一见钟情→(6)日之光→(0)其他→……的顺序切换。
然后,当用户按压了硬度按钮,则在选择菜单不是白米或免淘米的情况下,硬度选择仍为原来的熄灭(S12→S13→S14→S12)。另一方面,在选择菜单为白米或免淘米的情况下,硬度选择就会切换(S12→S13→S15→S12)。例如,按照(1)标准→(2)硬→(3)软→(1)标准→……的顺序切换。
然后,在外盖100A打开、重量成为锅适当重量以上、保温为“关”(OFF)的情况下,开始计量显示(S16→S18→S20→S24)。锅适当重量是指从锅重量减去规定值的重量。
另一方面,在外盖100A未打开或者重量未成为锅适当重量以上或者保温未“关”的情况下,则为原来的状态(S16→S17、S18→S19、S20→S21)。然而,在按压保温/取消按钮B2的情况下,开始计量显示(S21→S22→S24)。另外,在外盖100A关闭的情况下(S23:是),返回步骤S16。
然后,在开始计量显示之后放置10分钟以上的情况下,只要计量按钮B11没有被按压,就熄灭计量显示(S25→S26→S27→S26)。即使在未放置10分钟以上的情况下,保温/取消按钮B2被按压,只要计量按钮B11没有被按压,从节能的观点来看,就熄灭计量显示(S25→S28→S29→S30→S29)。
另一方面,在既未放置10分钟以上、也未曾有保温/取消按钮B2的按压的情况下,在米重量为煮饭菜单的容许米重量/上限以下时,显示为“放入米并按压计量按钮”等(S25→S28→S31→S33)。在米重量不是煮饭菜单的容许米重量/上限以下时,显示错误(S25→S28→S31→S32)。另外,在本流程中,将放置时间设为10分钟,但是不限定于此。
然后,在米重量在煮饭菜单的容许米重量内的情况下,维持“放入米并按压计量按钮”的显示,并使计量按钮B11闪烁(S34→S35)。由此,当使用者按压了计量按钮B11,则在米重量在容许米重量的范围内的情况下,存储米重量,并显示对于该米状量最适合的水量。具体而言,显示水计量模式“放入(减少)○○cc水”等(S36→S37→S38)。另外,容许米重量“○合~○合”,针对每个煮饭菜单而决定。
这里,在菜单为“免淘米”情况下,显示“放入○○cc水”等(S39→S40)。另一方面,在菜单为“免淘米”以外的情况下,显示“○○cc淘米后,放入水”等(S39→S41)。
然后,在未按压取消按钮的情况下,当水(+米)重量不在最适当水量范围内时,发出“哔、哔”的声音,并熄灭煮饭按钮B4和预约按钮(S42→S43→S44→S43)。另一方面,当水(+米)重量在最适当水量范围内时,发出“哔”的声音,并使煮饭按钮B4和预约按钮闪烁,如果盖部100A关闭,则解除计量模式并显示“时刻模式:00:00”等(S42→S43→S45→S46→S47)。另外,根据煮饭菜单/品种/硬度设定的组合来决定最适当水量范围“最适当水量±○%”。进一步地,如果成为最佳水量范围,则优选通过显示或声音等催促关闭外盖100A。
然后,当用户按压预约按钮,则转移到预约模式并显示“00:00”等,点亮“预约1”并显示以前的登记时间(S48→S49→S50)。这里,当用户不按压取消按钮和预约按钮,而按压小时/分钟按钮,则更新预约1的登记时间(S51→S52→S58→S59)。另一方面,当用户不按压取消按钮,而按压预约按钮,则点亮“预约2”并显示以前的登记时间,当用户不按压预约按钮,而按压小时/分钟按钮,则更新预约2的登记时间(S51→S52→S53→S54→S56→S57)。另外,在步骤S54中用户按压预约按钮的情况下,解除预约模式并显示“时刻模式:00:00”等(S54→S55)。
最后,当用户按压煮饭按钮B4,则在盖部100A关闭的情况下,通过所选择的煮饭菜单/品种方案开始煮饭(S60→S61→S62)。然后,当煮饭结束,则开始保温(S63),并返回步骤S16。
[重量传感器零点调整动作示例]
图20是示出重量传感器零点调整动作的流程图。
首先,在外盖100A未打开的情况下,仍为原来的状态(S71→S72)。
另一方面,在外盖100A打开的情况下,当用户长按计量按钮B11时,如果重量落入在锅重量适当范围内,则开始零点调整,并转移到米计量模式(S71→S73→S74→S75→S76)。根据锅重量决定锅重量适当范围“锅重量±○%”。
[重量传感器控制动作示例]
图21是示出重量传感器控制动作的流程图。
首先,计测四个点的重量传感器(变形量规)的传感器值,并根据下式对固定时间的值进行平均(S81→S82)。
传感器输出平均(电压)=平均(传感器输出全部(电压))
然后,根据下式将输出电压变换为载重量(重量)(S83)。变形量规系数通过实物确认/实验来决定。
测量值[g]=(传感器输出平均(电压))/(变形量规系数[电压/N])/g(重力加速度[m/s^2])
然后,根据下式计算计测重量(S84)。
计量重量[g]=测量值[g]-零点重量[g]
此时,在为米计量模式的情况下,以g为单位记录米重量(S85→S86)。
另一方面,在为水计量模式的情况下,根据下式以cc为单位输出水重量(S87→S88)。
输出值[cc]=(根据记录的米重量/米的品种等计算出的必要水量[cc])-((计量重量[g])-(记录的米重量[g]))
[IH烹调动作示例]
图22是示出IH烹调器200动作的流程图。
首先,在煮饭器部100置于IH烹调器200之上的情况下,关闭IH操作部201的显示(S91→S92→S93→S92)。另外,即使在煮饭器部100没有置于IH烹调器200之上的情况下,在用户按压“加热开始”或“油炸食品开始”按钮201a或201b之前,IH操作部201的显示也关闭(S95)。然后,当使用者按压“加热开始”或“油炸食品开始”按钮201a或201b,则以最低火力开始加热(S94→S96)。
以最低火力加热开始的理由是为了防止毫无防备的温度上升,并确保安全性。另外,如果用户按压“强”按钮201c,则与此相对应地提升火力(S97→S98),如果按压“弱”按钮201d,则与此相对应地降低火力(S99→S100)。最后,如果用户按压“关”按钮201e,则断开电力(S101→S102)。
[重量测量结构示例]
图23是实施方式的IH煮饭器1的侧面图。
如果解除通过盖锁机构124(参照图3)的锁定,则外盖100A的前方侧以盖铰链129的旋转轴129a作为支点、向上方向转动,并在大致垂直的状态下静止。
将打开外盖100A的状态的IH煮饭器1的重心设为G。
图24是图23所示的IH煮饭器1的仰视图。
这里,例示在IH煮饭器1的底部的四角具备四个底座部223的情况。在全部的四个底座部223处安装有重量传感器。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底座部223称为重量检测脚223。另外,在区分四个重量检测脚223的情况下,称为重量检测脚223A、223B、223C、223D。
如图24所示,两个重量检测脚223C、223D相对于重心G、在盖铰链129侧并相对于旋转轴129a方向而位于两端。另一方面,两个重量检测脚223A、223B相对于重心G、在盖铰链129的相反侧并相对于旋转轴129a方向而位于两端。将由重量检测脚223A、223B、223C和223D形成的四边形的两条虚拟对角线设为L1、L2,将两条虚拟对角线L1、L2的交点设为P。在该情况下,重心G优选在比两条虚拟对角线L1、L2的交点P更靠盖铰链129侧。
具体而言,将由交点P和重量检测脚223A、223B形成的三角形区域设为“区域E1”。在重心G在区域E1的内侧的情况下,容易受到米的偏重或由于投入水而引起的振动的影响,并容易在前后方向上摇晃。
另外,将由交点P和重量检测脚223B、223C形成的三角形的区域设为“区域E2”。在重心G在区域E2的内侧的情况下,在打开外盖100A时或者在打开外盖100A的状态下容易在左右方向上摇晃。
另外,将由交点P和重量检测脚223D、223A形成的三角形的区域设为“区域E4”。在重心G在区域E4的内侧的情况下,在打开外盖100A时或者在打开外盖100A的状态下,也容易在左右方向上摇晃。
最后,将由交点P和重量检测脚223C、223D形成的三角形区域设为“区域E3”。在重心G在区域E3的内侧的情况下,重心G在比两条虚拟对角线L1、L2的交点P更靠盖铰链129侧,因此在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上均难以摇晃。
因此,配置各构成部件以使重心G到区域E3的内侧。这里,将作为重物的内锅121或IH线圈211等配置于IH煮饭器1的靠后方。
由此,能够将打开外盖100A的状态的IH煮饭器1的重心G配置于内锅121的中心O的正下方附近(参照图23)。这里,内锅121的中心O意味着内锅121的体积中心(空间中心)。
另外,这里例示了具备四个重量检测脚223的情况,但是在具备5个以上的重量检测脚223的情况也是同样的,只要重心G在顶点包含两个铰链侧重量检测脚的三角形的区域的内侧即可。两个铰链侧重量检测脚是指相对于重心G、在盖铰链129侧并相对于旋转轴129a方向而位于两端的重量检测脚。在该情况下,关于重心G在比虚拟对角线交点更靠盖铰链129侧这一点是相同的,因此在前后方向上和左右方向上均不容易摇晃。
[重量传感器电路结构示例]
然后,对重量传感器电路结构示例进行说明。在上述说明中,通过对四角的重量传感器的传感器值进行平均来计算出被煮饭物的重量(图21的S81→S82),然而不局限于此。也就是说,也能够通过四角的重量传感器的传感器值的合计来计算出被煮饭物的重量。
图25是实施方式的IH煮饭器1具备的重量传感器的电路结构图,图26是图25中示出的单个称重传感器的电路结构图。如图25所示,该重量传感器具备称重传感器SEL1~SEL4、差动放大电路11、A/D转换器(12比特)12、CPU13和RC平滑电路14。称重传感器SEL1~SEL4是串联地连接四个图26所示的单个称重传感器而成的。输出四个单个称重传感器的总计的微小电压信号。
首先,说明电路基本动作。从称重传感器SEL1~SEL4桥接线输出与施加重量(变形量)相对应的微小电压信号(模拟小信号)。通过差动放大电路11对该微小电压信号进行电压放大,通过A/D转换器12将放大的模拟电压信号变换为数字信号,并通过I2C通信将该数据传递给CPU13。
然后,说明通过CPU 13的偏移调整(微型计算机控制)。重量计测的必要范围是“放入了空的内锅121的状态(约5kg)”~“在内锅121中放入3合的米和水的状态(约6kg)”。因此,在重量检测脚223上装载变形量规的情况下,需要从零g计测到6kg,5kg~6kg范围的计测精度就会下降。另外,在差动放大电路11的输出零V附近,受噪声等的影响,计测精度会下降。
为了改善这些问题,CPU 13在“放入了空的内锅121的状态(约5kg)”时,输出PWM信号,以使差动放大电路11的输出电压成为输出电压=1V~1.5V的范围。在工厂检查的工序中全数进行个别调整。另外,CPU 13在“在内锅121中放入3合的米和水的状态(约6kg)”时,调整差动放大电路11的增益,以使差动放大电路11的输出电压=Vcc-1V左右。由此,能够确保必要计测范围(5kg~6kg)的计测精度,并实现不易受噪声等的影响的重量传感器。
如上所述,实施方式的IH煮饭器1具备装卸自如地容纳内锅121的主体、可开闭地设置在主体上的外盖100A、具有为了使外盖100A开闭而设置于主体上部的旋转轴129a的盖铰链129、以及设置于主体底面的四个以上的脚,脚的至少四个是用于检测重量的重量检测脚223,四个重量检测脚223由相对于打开外盖100A的状态的IH煮饭器1的重心G、在盖铰链129侧并相对于旋转轴129a方向而位于两端的两个铰链侧重量检测脚223C、223D以及在盖铰链129的相反侧并相对于旋转轴129a方向而位于两端的两个反铰链侧重量检测脚223A、223B构成,外盖100A打开的状态的IH煮饭器1的重心G相对于由两个铰链侧重量检测脚223C、223D和两个反铰链侧重量检测脚223A、223B形成的两条虚拟对角线L1、L2的交点P而位于盖铰链129侧,在打开外盖100A的状态下使用四个重量检测脚223测量重量。由此,重量检测脚223在盖铰链129侧有两个,并且重心G比两条虚拟对角线L1、L2的交点P更靠盖铰链129侧,因此能够消除前后左右方向的摇晃,并能够稳定地测量重量。
另外,外盖100A打开的状态下的IH煮饭器1的重心G也可以配置于内锅121的中心的正下方附近。由此,重心G配置于内锅121的中心部,几乎不受米的偏重或由于投入水而引起的振动的影响。
另外,在IH煮饭器1的操作开始时,也可以在外盖100A打开的状态下进行重量传感器的零点调整。由此,能够在外盖100A打开的状态下吸收重量传感器的经时变化,并维持高精度的重量测量。
另外,在进行零点调整后,也可以在外盖100A打开的状态下计量在内锅121中容纳的被煮饭物的重量。由此,能够在外盖100A打开的状态下精确地调整水量,因此不需要一次次地关闭外盖100A来进行重量测量,操作简单。
另外,这里例示了上下分离型的IH煮饭器1并进行了说明,然而,如上所述的相对于煮饭器的重心位置的重量检测脚的配置关系可以适用于上下不分离的一般的煮饭器,也可以适用于微型计算机式的煮饭器。
[其他实施方式]
如上所述,通过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然而,成为本公开的一部分的论述和附图是示例性的,而不应当理解为局限于此。根据本公开,各种替代实施方式、实施例和应用技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
由此,本实施方式还包括在这里尚未描述的各种实施方式。
例如,例示了将重量传感器设置于IH烹调器200侧的情况,然而,重量传感器也可以设置于煮饭器部100侧。
另外,作为重量传感器,除了变形量规以外,也可以使用压力传感器或其他类型的称重传感器等。
工业实用性
本实施方式的煮饭器能够适用于上下分离型的IH煮饭器或者一体型的微型计算机式煮饭器等。
附图标记说明
1 IH煮饭器(煮饭器)
100 煮饭器部
100A 外盖(盖部)
101 煮饭器操作部(操作面板)
102 操作显示面板
112 通信端子
113 电力接受线圈
121 内锅(煮饭锅)
122 接口基板
123 显示基板
124 盖锁机构
126 煮饭器操作基板
128 蒸汽筒
129 盖铰链
130 开口上端部
131 热敏电阻(温度传感器)
200 IH烹调器(电磁烹调器)
201 IH操作部(电磁烹调器操作部)
211 IH线圈(加热单元)
212 电力供给线圈
213 通信端子
221 风扇
223 底座部(重量检测脚)
224 IH操作基板
224a 重量传感器基板
223A 基部部件
223B 变形量规
223C 重量传感器底座
223D 橡胶脚
223E 重量传感器罩
225 主基板
226 磁性插头
500 煮饭单元
501、MCU1~MCU4 微型计算机(控制单元)
700 内盖
710 下侧盖
710a 微凹部
711 提钮
712a 开口部
712 垫圈
715 挠曲部
720 隔热盖
730 凹部(保持单元)
731 突起部(保持单元)
725 凸棱
750 垫圈部件
751 第一密封部件
752 第二密封部件
A1 空间
A2 间隙
B1 菜单按钮
B2 保温/取消按钮
B3 米品种按钮
B4 煮饭按钮
B11 计量按钮
B12 卡路里按钮
D1、D11 液晶显示部
SN10 开闭检测单元

Claims (9)

1.一种煮饭器,具备:
设置于煮饭器主体并相对于所述煮饭器主体可开闭的外盖;
安装于所述煮饭器主体并容纳被煮饭物的煮饭锅;以及
可装卸地安装于所述外盖的内盖;
所述内盖由高导热性材料构成,并且
在关闭所述外盖的状态下,所述内盖的边缘部与所述煮饭锅的开口上端部抵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煮饭器,
所述内盖在边缘处具有挠曲部,并且
所述挠曲部与所述煮饭锅的开口上端部抵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煮饭器,所述开口上端部由在所述煮饭锅开口边缘处在外周方向上径向扩展的弯曲部以及与所述弯曲部连续的凸缘部形成,并且
所述挠曲部与所述弯曲部抵接。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煮饭器,还具备:
设置于所述内盖和所述外盖之间,并与所述内盖之间形成有空间的隔热盖。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煮饭器,
所述隔热盖具备保持所述内盖的保持单元。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煮饭器,
在所述隔热盖的上表面形成有与所述外盖相向的凸棱,并且
通过所述凸棱,在所述隔热盖的上表面和所述外盖的底面之间形成间隙。
7.如权利要求4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煮饭器,
在所述内盖或所述隔热盖设置有第一密封部件,并且在关闭所述外盖的状态下,所述第一密封部件与所述凸缘部抵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煮饭器,
堵塞形成于所述内盖和所述隔热盖之间的所述空间的第二密封部件设置于所述内盖或所述隔热盖。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煮饭器,
所述第一密封部件和所述第二密封部件一体地成型。
CN201810883962.4A 2017-08-10 2018-08-06 煮饭器 Active CN10938098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39276.7A CN113520174A (zh) 2017-08-10 2018-08-06 煮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55660 2017-08-10
JP2017155660A JP2019033808A (ja) 2017-08-10 2017-08-10 炊飯器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39276.7A Division CN113520174A (zh) 2017-08-10 2018-08-06 煮饭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80986A true CN109380986A (zh) 2019-02-26
CN109380986B CN109380986B (zh) 2021-09-24

Family

ID=6541753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39276.7A Pending CN113520174A (zh) 2017-08-10 2018-08-06 煮饭器
CN201810883962.4A Active CN109380986B (zh) 2017-08-10 2018-08-06 煮饭器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39276.7A Pending CN113520174A (zh) 2017-08-10 2018-08-06 煮饭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9033808A (zh)
CN (2) CN113520174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00297A (zh) * 2019-03-04 2019-05-03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一种花色米饭专用压力感应ih电磁复热器
CN113520164A (zh) * 2020-04-18 2021-10-22 浙江苏泊尔家电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及烹饪器具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95929U (ja) * 1983-11-15 1984-06-29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保温式炊飯器
JPS627926U (zh) * 1985-06-27 1987-01-17
JP2007130046A (ja) * 2005-11-08 2007-05-3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ジャー炊飯器
US20140102315A1 (en) * 2010-10-07 2014-04-17 Jong Peter Park Cookware that functions as a low pressure cooker
CN204698330U (zh) * 2015-06-19 2015-10-14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及其上盖组件
CN204743806U (zh) * 2015-07-09 2015-11-11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盖及烹饪器具
CN205162724U (zh) * 2015-10-09 2016-04-2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保温盖板、锅盖和电饭煲
CN205658784U (zh) * 2016-05-10 2016-10-26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上盖及烹饪器具
CN106923688A (zh) * 2017-04-20 2017-07-07 德奥通用航空股份有限公司 电饭煲密封盖及电饭煲内胆和电饭煲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129222U (ja) * 1984-02-10 1985-08-30 株式会社日立ホームテック 電気炊飯器
JPH11285440A (ja) * 1998-04-03 1999-10-19 Toshiba Home Techno Corp ジャー炊飯器
JP4389763B2 (ja) * 2004-11-16 2009-12-24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炊飯器
WO2008155997A1 (ja) * 2007-06-20 2008-12-24 Sanyo Electric Co., Ltd. 炊飯器
JP5611456B2 (ja) * 2011-05-02 2014-10-2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炊飯器
JP6467588B2 (ja) * 2015-09-25 2019-02-13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加熱調理器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95929U (ja) * 1983-11-15 1984-06-29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保温式炊飯器
JPS627926U (zh) * 1985-06-27 1987-01-17
JP2007130046A (ja) * 2005-11-08 2007-05-3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ジャー炊飯器
US20140102315A1 (en) * 2010-10-07 2014-04-17 Jong Peter Park Cookware that functions as a low pressure cooker
CN204698330U (zh) * 2015-06-19 2015-10-14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及其上盖组件
CN204743806U (zh) * 2015-07-09 2015-11-11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盖及烹饪器具
CN205162724U (zh) * 2015-10-09 2016-04-2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保温盖板、锅盖和电饭煲
CN205658784U (zh) * 2016-05-10 2016-10-26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上盖及烹饪器具
CN106923688A (zh) * 2017-04-20 2017-07-07 德奥通用航空股份有限公司 电饭煲密封盖及电饭煲内胆和电饭煲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00297A (zh) * 2019-03-04 2019-05-03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一种花色米饭专用压力感应ih电磁复热器
CN113520164A (zh) * 2020-04-18 2021-10-22 浙江苏泊尔家电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及烹饪器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9033808A (ja) 2019-03-07
CN113520174A (zh) 2021-10-22
CN109380986B (zh) 2021-09-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307966B2 (ja) 炊飯器
US20190246829A1 (en) Cooking appliance
JP4241711B2 (ja) 加熱調理器
JP7357961B2 (ja) 加熱調理器
CN109380986A (zh) 煮饭器
CN113208414B (zh) 炊饭器
KR20200064143A (ko) 조리 기구 및 그의 제어 방법
JP6603693B2 (ja) 炊飯方法および炊飯器
CN108954406B (zh) 防干烧灶具及其控制方法
JP3538971B2 (ja) 電気炊飯器
JP2006055562A (ja) 炊飯器
JP6710879B2 (ja) 炊飯器
JP5869973B2 (ja) 炊飯器
JP6750924B2 (ja) 調理器具
JP7222619B2 (ja) 炊飯器
CN108803404B (zh) 释放残余电压的电路系统、方法以及烹饪器具
JP7045687B2 (ja) 炊飯器
KR102311401B1 (ko) 전기밥솥
WO2023037571A1 (ja) 炊飯器
TWI765746B (zh) 電鍋
JP7415987B2 (ja) 炊飯器
JP2021036943A (ja) 炊飯器
CN113520163A (zh) 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以及烹饪器具
CN113520164A (zh) 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及烹饪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