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08414B - 炊饭器 - Google Patents

炊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08414B
CN113208414B CN202110710445.9A CN202110710445A CN113208414B CN 113208414 B CN113208414 B CN 113208414B CN 202110710445 A CN202110710445 A CN 202110710445A CN 113208414 B CN113208414 B CN 11320841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ce
cooker
cooking
weight
l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71044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208414A (zh
Inventor
香川修志
桝泽岳史
猪俣亚衣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ris Ohyama Inc
Original Assignee
Iris Ohyama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ris Ohyama Inc filed Critical Iris Ohyama Inc
Publication of CN1132084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084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2084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0841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27/00Cooking-vesse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6/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ooking-vessels
    • A47J36/24Warming devices
    • A47J36/2483Warming devices with electrical heating mea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6/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ooking-vessels
    • A47J36/32Time-controlled igniting mechanisms or alarm devices
    • A47J36/321Time-controlled igniting mechanisms or alarm devices the electronic control being performed over a network, e.g. by means of a handheld devi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Cookers (AREA)

Abstract

一种炊饭器(1),其具备进行电磁感应加热的的电磁烹调器(200)、在炊饭时载置于该电磁烹调器上的炊饭器部(100)。电磁烹调器(200)被构造成根据来自炊饭器部(100)的控制信号进行炊饭动作,在持续规定时间未接收到控制信号的情况下停止炊饭动作。在炊饭动作中即使在用于进行炊饭控制的控制信号未正常传达的情况下也能够避免电磁烹调器(200)不能正确执行规定的炊饭动作这样的情况。

Description

炊饭器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8年4月6日,申请号为201880025542.0,发明名称为“炊饭器”发明专利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炊饭器。
背景技术
近年来,IH炊饭器正在普及。所谓IH,是指电磁感应加热(Induction Heating)。IH炊饭器是通过设置在底部的IH线圈产生电磁波,通过该电磁波使炊饭锅发热而进行炊饭这样的方式的炊饭器。
此外,还已知有通过在IH烹调器(电磁烹调器)上搭载炊饭器部而可进行炊饭的炊饭器(下述专利文献1)。
上述炊饭器设置为,在可多用途利用的IH烹调器之上装载另外设置的炊饭器,通过IH烹调器侧的IH线圈来使炊饭器侧的炊饭锅生热从而炊饭。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许第608047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关于上述炊饭器,在炊饭动作中,例如调整炊饭火力等用以进行炊饭控制的控制信号未正常传达的情况下,有可能IH烹调器不能正确进行规定的炊饭动作。
本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炊饭器,在炊饭动作中,即便用于进行炊饭控制的控制信号未正常传达,也能够避免IH烹调器不能正确进行规定的炊饭动作这样的情况。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依据本实施方式的一个方式,提供一种炊饭器,其具备进行电磁感应加热的电磁烹调器、在炊饭时载置于该电磁烹调器的炊饭器部,所述电磁烹调器被构成为:根据来自所述炊饭器部的控制信号进行炊饭动作;当持续规定时间不能接收到所述控制信号时,使所述炊饭动作停止。
发明效果
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提供一种炊饭器,其在炊饭动作中,即便用于进行炊饭控制的控制信号未正常传达,仍能够避免IH烹调器不能正确进行规定的炊饭动作这样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的IH炊饭器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IH炊饭器所具备的炊饭器部的立体图。
图3是图2所示的炊饭器部的剖面图。
图4是图1所示的IH炊饭器所具备的IH烹调器的立体图。
图5是取下图4所示的IH烹调器的顶板(トッププレート)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6是图4所示的IH烹调器的剖面图。
图7是实施方式的IH炊饭器的剖面图。
图8是图7所示的IH炊饭器的底面的立体图。
图9是将图7所示的重量传感器部分放大的放大图。
图10是实施方式的IH炊饭器的概略电路构成图。
图11是实施方式的IH炊饭器所具备的操作部的说明图,(a)为炊饭器操作部,(b)为计量显示部。
图12是图11(b)所示的计量显示部的画面变迁图。
图13是实施方式的IH炊饭器的侧视图。
图14是图13所示的IH炊饭器的仰视图。
图15是实施方式的IH炊饭器所具备的重量传感器的电路构成图。
图16是图15所示的单一荷载计(ロードセル)的电路构成图。
图17是显示实施方式的IH炊饭器的动作示例的说明图。
图18是显示实施方式的IH炊饭器所执行的防止过度烹煮处理的处理顺序的流程图。
图19是显示防止过度烹煮处理中的IH停止处理的子程序(サブルーチン)的流程图。
图20是显示第1构成示例的IH炊饭器所执行的空烧检测处理的处理顺序的流程图。
图21是显示空烧检测处理中的IH停止处理的子程序的流程图。
图22是显示使用第1构成示例的IH炊饭器的0.5合(日本度量衡制尺贯法中的体积单位,1升的十分之一)的通常炊饭状态的温度曲线等的曲线图。
图23是显示使用第1构成示例的IH炊饭器的空烧炊饭状态的温度曲线等的曲线图。
图24是将图23的温度曲线等的一部分放大的曲线图。
图25是显示使用第1构成示例的IH炊饭器的空烧炊饭(800W)状态的温度曲线等的曲线图。
图26是显示相对于米量的最佳水量的示例的图表。
图27是显示第2构成示例的IH炊饭器中,选定免洗米、白米时的最佳水量的加权系数的表的示例的图表。
图28是显示第2构成示例的IH炊饭器中,选定快煮、节能时的最佳水量的加权系数的表的示例的图表。
图29是显示第2构成示例的IH炊饭器所执行的计量炊饭处理的处理顺序的流程图。
图30是显示第2构成示例的IH炊饭器所执行的计量炊饭处理的处理顺序的后续的流程图。
图31是显示图30的计量炊饭处理中的w1、w2、w3算出处理的处理顺序的流程图。
图32是显示第2构成示例的IH炊饭器所执行的计量炊饭处理的处理顺序的后续的流程图。
图33是显示第2构成示例的IH炊饭器所执行的计量炊饭处理的处理顺序的后续的流程图。
图34是显示第2构成示例的IH炊饭器所执行的计量炊饭处理的处理顺序的后续的流程图。
图35是显示第2构成示例的IH炊饭器所执行的计量炊饭处理的处理顺序的后续的流程图。
图36是显示实施方式的IH炊饭器的重量传感器零点调整动作的流程图。
图37是显示实施方式的IH炊饭器的重量传感器控制动作的流程图。
图38是显示实施方式的IH炊饭器所具备的IH烹调器的动作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以下附图的记载中,对相同或类似的部分添加标记相同或类似的符号。
此外,以下所揭示的实施方式例示了用于将技术思想具体化的装置、方法等,并不对构成部件的材质、形状、构造、配置等进行特定。本实施方式能够在专利请求的范围内添加各种变更。
[IH炊饭器的全体构成示例]
图1是实施方式的IH炊饭器(电磁炊饭器)1的立体图。该IH炊饭器1是使用利用了IH进行的炊饭技术,且通过无线通信、电力供给,实现本体与IH部可分离的IH罐式炊饭器(IHジャー炊飯器)。
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IH炊饭器1被构成为能够上下分离成炊饭器部100与IH烹调器(电磁烹调器)200。虽然外观为罐式炊饭器,但如果取下炊饭器部100则会露出IH烹调器200的操作部。IH烹调器200侧能够单独用于IH烹调,炊饭器部100侧能够作为饭锅(御櫃)而简单地搬移至餐桌。
此外,实施方式的IH炊饭器1具备自动计量功能。由此,能够相应于炊饭量和米的品种而“告知最佳水量”,每次都煮出美味的米饭,可更加享受米的特色。
此外,实施方式的IH炊饭器1具备米的品种的区分炊煮功能。由此,能够针对米的品种和各菜单的炊饭,根据温度传感器信息来控制电力与炊饭工序的时间,而煮出美味的米饭。
[炊饭器部的构成示例]
以下,对炊饭器部100的构成进行详细说明。
图2是图1所示的IH炊饭器1所具备的炊饭器部100的立体图。如图2所示,炊饭器部100具备盖部100A、炊饭器本体100B及底部100C。盖部100A的顶面设置有用于操作炊饭器部100的炊饭器操作部101。在炊饭器本体100B的前面设置有显示米、水的重量等的计量显示部102。炊饭器部100的外观为大致长方体。为了让使用者容易观看计量显示部102,优选使炊饭器本体100B的前面稍微倾斜。
底部100C的外缘部成为与IH烹调器200顶面的外缘部嵌合的结构。具体而言,成为炊饭器部100侧的壳体与IH烹调器200侧的壳体重合8.5mm左右。由于IH烹调器200的设置面积与炊饭器部100的设置面积大致相等,因此上下的壳体刚好一致,外观利落并且能够谋求节省空间化。就上下嵌合的方法而言,既可在IH烹调器200顶面的外缘部与底部100C的外缘部添加斜面,也可在前后采用不同的曲率半径以防弄错前后。
图3是图2所示的炊饭器部100的剖面图。如图3所示,成为以设置于后方侧的盖铰链129为支点,使盖部100A的前方侧在上下方向上转动。在该前方侧的盖部100A与炊饭器本体100B的相向位置设置有盖锁定机构124。从炊饭器本体100B的上部开口容纳内锅(炊饭锅)121。在内锅121的周围设置有隔热材料、保护框等,内锅121的底部设置有测量温度的热敏电阻器131。在内锅121内产生的蒸汽经由设置于内盖127的蒸汽筒128排出至外部。炊饭器本体100B的侧壁部以转动自如的方式设置有用于搬运炊饭器部100的手柄。
炊饭器操作部101的附近配置有控制炊饭器操作部101的炊饭器操作基板126。计量显示部102的附近配置有对显示至计量显示部102的显示内容进行控制的计量显示基板123。在计量显示基板123的下方配置有连接了通信终端112、电力接受线圈等的界面基板122。通信终端112构成通信装置,且是用于与IH烹调器200进行无线通信的终端。
电力接受线圈是用于从IH烹调器200侧的电力供给线圈,通过电磁感应而接受电力的线圈。
另外,虽然在此例示了将热敏电阻器131设置于炊饭器部100的底部的情况,但不限于此。例如,热敏电阻器131也可设置于炊饭器部100的侧面,也可设置于内盖127。
[IH烹调器的构成示例]
以下,对IH烹调器200的构成进行详细说明。
图4是图1所示的IH炊饭器1所具备的IH烹调器200的立体图。如图4所示,IH烹调器200是置于餐桌等之上使用的桌上型电磁烹调器,外观为薄型的大致长方体状。为了封堵IH烹调器本体200A的上部开口,配置有以微晶玻璃等构成的顶板200B。在IH烹调器200顶面的前方侧设置有IH操作部201,该IH操作部201具有电源按钮、温度调整按钮等。顶板200B与IH操作部201被配置为俯视来看互不重迭。在IH烹调器200的后方侧设置有通过磁铁装卸自如地安装电源线插头的插孔。
图5是取下图4所示的IH烹调器200的顶板200B的状态的立体图。如图5所示,如果取下IH烹调器本体200A上的顶板200B,则露出IH线圈211、电力供给线圈212、通信终端213及磁簧开关(リードスイッチ)214。IH线圈211是对被加热物进行电磁感应加热的加热线圈。电力供给线圈212是用于通过电磁感应对炊饭器部100侧的电力接受线圈供给电力的线圈。通信终端213是用于与炊饭器部100进行无线通信的终端。磁簧开关214是当磁铁靠近时就动作的开关。关于该些部件的作用,在后面进行说明。
图6是图4所示的IH烹调器200的剖面图。如图6所示,IH线圈211配置在IH烹调器本体200A的大致中央的上部。在IH烹调器本体200A的内部产生的热通过风扇221而排气至外部。在IH烹调器本体200A的上部的前方侧配置有控制来自IH操作部201的输入的IH操作基板224。在其附近配置有进行IH的加热控制的主板225。从IH烹调器本体200A的底部的四个角落向外表面突出有四个基座部223。基座部223能够对应模具套匣(金型入れ子)而安装重量传感器。
[重量传感器的构成示例]
以下,对重量传感器的构成进行详细说明。
图7是实施方式的IH炊饭器1的剖面图。图8是图7所示的IH炊饭器1的底面的立体图。图9是将图7所示的重量传感器部分(基座部223)放大的放大图。
如图7至图9所示,在四个角落的基座部223设置应变计223B来进行重量测定。具体而言,在基部构件223A安装应变计223B、重量传感器基座223C、橡胶脚垫223D,通过重量传感器罩盖223E进行固定。如果将炊饭器部100搭载在IH烹调器200上,则橡胶脚垫223D使重量传感器基座223C整体往上推移,使应变计223B变形。由此,重量传感器基板224a(参照图10)基于各应变计223B的形变来进行重量测定。
[炊饭器的概略电路构成示例]
图10是实施方式的IH炊饭器1的概略电路构成图。
如图10所示,在IH炊饭器1的炊饭器部100侧配置有界面基板122、与此界面基板122连接的炊饭器操作基板126。
界面基板122进行与IH烹调器200侧的通信,另外,炊饭器操作基板126用于操作炊饭器部并且经由通信装置300来操作IH烹调器200。
在此,在界面基板122设置有具备微电脑MCU3而控制炊饭器部100的炊饭动作等的第3控制部(第3控制装置)500b。
此外,在炊饭器操作基板126设置有具备微电脑MCU4而控制炊饭器部100的炊饭动作等的第4控制部(第4控制装置)500a。
另外,也可构成为仅在界面基板122与炊饭器操作基板126的至少之一设置第3控制部(第3控制装置)500b或第4控制部(第4控制装置)500a。
在界面基板122上连接有通过液晶显示器等构成的计量显示基板123、进行温度检测的热敏电阻器131、构成进行无线通信(红外线通信等)的通信装置300的一部分的通信终端112、从IH烹调器200侧接受电力供给的电力接受线圈113。
此外,在IH烹调器200侧配置有IH操作基板224、与此IH操作基板224连接的主板(IH加热用基板)225。
在此,IH操作基板224设置有具备微电脑MCU1而相应于控制信号进行IH烹调器200的控制等的第1控制部(第1控制装置)400a。
此外,在主板225设置有具备微电脑MCU2而相应于控制信号进行IH烹调器200的控制等的第2控制部(第2控制装置)400b。
在IH操作基板224上连接有与应变计223B连接的重量传感器基板224a、构成进行无线通信(红外线通信等)的通信装置300的一部分的通信终端213、向炊饭器部100侧供给电力的电力供给线圈212、通过配置在炊饭器部100侧的磁铁111而导通/关断(on/off)的磁簧开关214。
在主板225上连接有IH线圈211、AC100V的磁吸式插头(マグネットプラグ)226、以及检测温度的热敏电阻器231。
另外,IH操作基板224兼用作检测装置,其检测经由通信终端213而接收到的控制信号。
在此,本实施方式的IH炊饭器1中,以下述方式进行控制:当通过检测装置(IH操作基板224)持续规定时间未检测到控制信号时,通过第1控制部400a(微电脑MCU1)或第2控制部400b(微电脑MCU2)来使IH烹调器200的动作停止。
由此,在炊饭动作中,即便用于进行炊饭控制的控制信号未正常传达,仍能够避免IH烹调器不能正确进行规定的炊饭动作这样的情况。
此外,第1控制部400a(微电脑MCU1)或第2控制部400b(微电脑MCU2)能够以下述方式进行控制:当通过检测装置未检测到调整IH烹调器200的火力(电力)的控制信号的情况下,使IH烹调器200的动作停止。
由此,在炊饭动作中,即便用于进行炊饭控制的控制信号未正常传达,仍能够进一步确实地避免IH烹调器不能正确进行规定的炊饭动作这样的情况。
此外,也可设为第1控制部400a(微电脑MCU1)、第2控制部400b(微电脑MCU2)的任一个以下述方式进行控制:当经由通信装置(通信终端112、213)接收到的控制信号判定为使IH烹调器200停止的命令时,或是判定为显示在炊饭器部100发生异常的信号时,使IH烹调器200的动作停止。
由此,能够通过IH烹调器200的停止命令、炊饭器部100的异常信号的检测,避免进行操作者所不意图的动作这样的情况。
此外可设为,在界面基板122侧检测到因通信装置300(通信终端112、213)导致的通信不良的情况下,以从界面基板122的微电脑MCU3(第3控制部500b)传送到IH烹调器200的IH操作基板224,再从IH操作基板224传送到主板225的顺序,传送炊饭动作停止信号,基于此炊饭动作停止信号,通过主板225所具备的微电脑MCU2(第2控制部400b)的控制,使IH烹调器200的动作停止。
进一步,也可为在IH操作基板224侧检测到因通信装置300(通信终端112、213)导致的通信不良的情况下,从IH操作基板224的微电脑MCU1(第1控制部400a)传送炊饭动作停止信号到IH烹调器200的主板225,基于此炊饭动作停止信号,通过主板225所具备的微电脑MCU2(第2控制部400b)的控制,使IH烹调器200的动作停止。
此外也可设为,在主板225侧检测到因通信装置300(通信终端112、213)导致的通信不良的情况下,主板225的微电脑MCU2(第2控制部400b)基于炊饭动作停止信号,使IH烹调器200的动作停止。
由此,不受通信不良的发生部位影响,在炊饭动作中,即便用于进行炊饭控制的控制信号未正常传达的情况下,仍然能够确实地避免IH烹调器不能正确进行规定的炊饭动作这样的情况。
另外,关于这些停止控制的详细的处理顺序等,在下文进行说明。
如图10所示,经由磁吸式插头226,连接电源线于IH烹调器200的主板225。如果在IH烹调器200上搭载炊饭器部100,则炊饭器部100侧的检测用磁铁111使IH烹调器200侧的磁簧开关214导通。
在此状态下,IH烹调器200的主板225经由IH操作基板224将驱动信号施加至电力供给线圈212。由此,通过电磁感应作用,在炊饭器部100侧的电力接受线圈113产生电力信号,该电力信号经由界面基板122施加至计量显示基板123、炊饭器操作基板126等。其结果是,能够经由IH烹调器200侧的通信终端213与炊饭器部100侧的通信终端112来进行红外线通信等无线通信。
在此状态下,如果操作炊饭器操作部101(参照图2),则该操作信号从炊饭器操作基板126,经由通信终端112、213传送至IH烹调器200侧的主板225。主板225基于所接收到的操作信号,既控制对IH线圈211的电流供给的开始、停止等,又控制流通于IH线圈211的高频电流的电流值。在此控制中,能够利用从重量传感器基板224a获得的炊煮物(米、水等)的重量信息、从热敏电阻器131获得的内锅121的温度信息。重量信息也能够经由炊饭器部100侧的计量显示基板123而在计量显示部102(参照图2)显示。
另外,在炊饭器部100未搭载于IH烹调器200的状态下,由于IH烹调器200的顶面露出,因此能够对IH操作部201(参照图4)进行操作。如果操作IH操作部201,则操作信号从IH操作基板224传送至主板225。即,如果将炊饭器部100从IH烹调器200取下,则露出IH烹调器200的操作部201,因此IH烹调器200侧能够单独用于IH烹调。
[操作部的构成示例]
图11是实施方式的IH炊饭器1所具备的操作部的说明图。
具体而言,图11(a)显示设置于炊饭器部100的顶面的炊饭器操作部101。炊饭器操作部101不仅具备显示部D1,还具备菜单按钮B1、保温/取消按钮B2、米品种按钮B3、炊饭按钮B4等各种按钮。显示部D1是显示IH炊饭器1的设定状况等的显示装置。菜单按钮B1是用于选择炊煮方法等的按钮。保温/取消按钮B2是用于指示保温与取消保温的按钮。米品种按钮B3是用于选择米的品种的按钮。通过按下米品种按钮B3,能够选择越光米(こしひかり)、秋田小町(あきたきまち)、滋雅米(つや姫)、梦美人(ゆめぴりか)、一见钟情(ひとめぼれ)、日之光(ヒノヒカリ)等品种。炊饭按钮B4是用于指示炊饭的按钮。
此外,图11(b)显示设置于炊饭器部100的前面的计量显示部102。计量显示部102不仅具备显示部D11,还具备计量按钮B11。显示部D11是显示计量值等的显示装置。计量按钮B11是用于指示计量模式的使用等的按钮。
[计量操作示例的概要]
以下,对计量操作示例的概要进行说明。
首先,使用者在炊饭器操作部101中选择菜单、软硬度、米品种,将炊饭器部100的盖部100A打开,将米放入内锅121。接着,按下计量显示部102的计量按钮B11(通过显示来提示米重量),取出内锅121进行洗米后,将内锅121置于炊饭器部100,然后,将水加入内锅121(通过显示、声音来提示水量)。在此,为了使使用者识别计量模式的使用而要按下计量按钮B11,但也可以是打开盖部100A就自动转移到计量模式。最后,如果将炊饭器部100的盖部100A闭合,按下炊饭器操作部101的炊饭按钮B4,则开始进行炊饭。
[计量操作示例的详情]
图12是图11(b)所示的计量显示部102的画面变迁图。
首先,使用者在计量模式下如果将米放入内锅121,则测量米的重量。在此,当米的重量在规定范围以下的情况下,如图12(a)所示,在显示部D11显示“放入米,按下计量按钮”等(计量按钮B11闪烁)。另外,在进入计量模式之前,在内锅121安装于炊饭器本体100B的状态下进行零点调整,详情后述。另一方面,当米重量比允许重量大时,如图12(b)所示,在显示部D11显示错误(エラー)(计量按钮B11熄灭)。
接着,如果使用者按下计量按钮B11,则确定米重量,转移到水计量模式。但是,若所测得的米重量在规格重量范围外,则不转移到水计量模式,停在米计量模式不变。如果没有问题,则如图12(c)所示,在显示部D11显示“(洗米后,)加入水”等。此时,显示部D11显示所需水量。
接着,进行洗米(如果是免洗米则不需此步骤(ステップ)),通过未图示的量米杯等添加水,则测量水重量,如图12(d)所示,在添加水的同时,显示部D11所显示的所需水量减少。如果水重量进入最佳范围,就发出“哔(ピッ)”的一次声响,如果超出最佳范围就发出“哔、哔(ピッ、ピッ)”的两次声响。在最佳值范围时,如图12(e)所示,在显示部D11显示“0”等;如果超过最佳值范围,则如图12(f)所示,在显示部D11显示“减少水”等。
最后,如果将盖部100A闭合,则熄灭计量显示。在此状态下,如果按下炊饭按钮B4(或设定预约后按下炊饭按钮B4),则开始进行炊饭。
[重量检测脚相对于炊饭器的重心位置的配置关系]
为了通过炊饭器蒸出美味的米饭,相对于米的合数(重量)加入最佳水量是重要的。因此,重量传感器必须使用检测精度高的传感器(具体而言为为克级(グラムオーダ)精度的传感器)。
实际上,当意欲在炊饭器中精确地调整水量,如果完全闭合盖再进行重量测定,则既耗费时间、操作性也变得繁琐。此时,优先为在闭合盖的状态下进行重量测定。
本实施方式的IH炊饭器1被构成为即使在闭合盖的状态下仍能够进行克级的高精度的重量测定。
在此,若能够以一支重量检测脚来进行重量测定,在成本方面/设计方面是理想的。然而,例如,当设置面有凹凸而刚好重量检测脚位于其位置时,可能造成重量检测脚悬空于设置面而不能进行重量测定。
此外,若至少有三支脚,基本上便能够获得本体稳定性。然而,三支脚的情形下,在打开盖时、盖开着的状态下,炊饭器本体的稳定性较差,特别是相对于左右方向稳定性较差。另外,以其中一支脚作为重量检测脚时,因会发生与上述相同的不妥情况,所以需要两支以上的重量检测脚。
为了消除这些不稳定因素,使用四支以上的脚。通过这样做,与三支脚相比,抑制了前后左右的晃动/不稳定度,尤其是左右方向的晃动/不稳定度。此外,如果以其中的四支作为重量检测脚(特别地在铰链侧至少具备两支重量检测脚),则既可吸收盖开着时的晃动/不稳定度,且就算某支重量检测脚离开了设置面,还是能够以其余的重量检测脚填补重量测定的进行。由此,即使在盖开着的状态下仍能够实现克级的高精度的重量测定。
(重量测定构成示例)
图13是实施方式的IH炊饭器1的侧视图。如果解除因盖锁定机构124(参照图3)导致的锁定,则盖部100A的前方侧就以盖铰链129的旋转轴129a为支点朝上方向转动,静止于大致垂直的状态。将盖部100A开着的状态的IH炊饭器1的重心设为G。
图14是图13所示的IH炊饭器1的仰视图。此处例示在IH炊饭器1底部的四个角落具备四个基座部223的情形。在四个基座部223均安装有重量传感器。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基座部223称为重量检测脚223。此外,在区别四支重量检测脚223的情况下,称为重量检测脚223A、223B、223C、223D。
如图14所示,两支重量检测脚223C、223D相对于重心G位于盖铰链129侧,且相对于旋转轴129a方向位于两端。另一方面,两支重量检测脚223A、223B相对于重心G位于盖铰链129的相反侧,且相对于旋转轴129a方向位于两端。将由重量检测脚223A、223B、223C、223D所形成的四边形的两条虚拟对角线设为L1、L2,将两条虚拟对角线L1、L2的交点设为P。在此情况下,重心G优先为位于比两条虚拟对角线L1、L2的交点P更靠近盖铰链129侧。
具体而言,将交点P与重量检测脚223A、223B所形成的三角形的区域设为“区域E1”。当重心G存在于区域E1的内侧的情况下,容易受到米的偏置、倒水等造成的振动的影响,容易在前后方向上晃动。
此外,将交点P与重量检测脚223B、223C形成的三角形的区域设为“区域E2”。当重心G存在于区域E2的内侧时,在打开盖部100A时、盖部100A开着等的状态下,容易在左右方向上晃动。
此外,将交点P与重量检测脚223D、223A所形成的三角形的区域设为“区域E4”。当重心G存在于区域E4的内侧的情况下,同样地在打开盖部100A时、盖部100A开着等的状态下,也容易在左右方向上晃动。
最后,将交点P与重量检测脚223C、223D所形成的三角形的区域设为“区域E3”。当重心G存在于区域E3的内侧时,由于重心G位于比两条虚拟对角线L1、L2的交点P更靠近盖铰链129侧,所以既不易在前后方向晃动也不易在左右方向晃动。
在此,以使重心G落在区域E3的内侧的方式来配置各构成部件。在此,将作为重物的内锅121、IH线圈211等配置在偏IH炊饭器1的后方。由此,能够将盖部100A开着的状态的IH炊饭器1的重心G配置在内锅121的中心O的正下方附近(参照图13)。在此,所谓内锅121的中心O,是指内锅121的体积中心(空间中心)。
另外,在此虽然例示了具备四支重量检测脚223的情形,但具备五支以上的重量检测脚223的情形也同样,只要重心G存在于在顶点包含两支铰链侧重量检测脚的三角形的区域的内侧即可。所谓两支铰链侧重量检测脚,是指相对于重心G位于盖铰链129侧,且相对于旋转轴129a方向位于两端的重量检测脚。在此情况下,重心G也同样地位于比虚拟对角线的交点更靠近盖铰链129侧,因此既不易在前后方向晃动也不易在左右方向晃动。
(重量测定动作示例)
IH炊饭器1的操作开始时,在盖部100A开着的状态下进行重量传感器的零点调整。并且,在进行了零点调整后,在盖部100A开着的状态下计量内锅121所容纳的炊煮物的重量。当然也可在盖部100A闭合的状态下进行重量传感器的零点调整,计量内锅121所容纳的炊煮物的重量。但是,这些处理在盖部100A开着的状态下进行较不耗费时间,操作也较简单。
即,使用者一边看着设置于炊饭器部100的前面的计量显示部102(参照图2),一边调整置于炊饭器部100的内锅121的水量。例如,当在内锅121中加入过多的水的情况下,一边看着计量显示部102,一边将水从内锅121舀出,直到成为适当的水量。即使在盖部100A开着的状态下仍能够消除前后左右方向的晃动而稳定地测量重量,这是重要的。
(重量传感器电路构成示例)
接着,针对重量传感器电路构成示例进行说明。在上述的说明中,将四个角落的重量传感器的传感器值来平均,由此算出炊煮物的重量,但不限于此。即,也能够以四个角落的重量传感器的传感器值的合计来算出炊煮物的重量。
图15是实施方式的IH炊饭器1所具备的重量传感器的电路构成图,图16是图15所示的单一荷载计的电路构成图。
此重量传感器如图15所示,具备荷载计SEL1至SEL4、差分放大器电路11、A/D转换器(12bit)12、CPU13、RC平滑电路14。荷载计SEL1至SEL4是如图16所示的将四个单一荷载计串联连接而成之物。成为输出四个单一荷载计的总合的微小电压信号。
首先,针对电路基本动作进行说明。从荷载计SEL1至SEL4的桥式接线输出相应于施加重量(形变量)的微小电压信号(模拟小信号)。通过差分放大器电路11将该微小电压信号进行电压放大,再通过A/D转换器12将经放大后的模拟电压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通过I2C(Inter-Integrated Circuit;集成电路总线)通信,将其重迭数据传递至CPU 13。
接着,针对利用CPU 13进行的补偿调整(微电脑控制)进行说明。重量测量的所需范围为“装入了空的内锅121的状态(约5kg)”至“在内锅121放入3合米与水的状态(约6kg)”。因此,将应变计搭载于重量检测脚223的情况下,需要测量0g至6kg,5kg至6kg范围的测量精度较低。此外,差分放大器电路11的输出为0V的附近,受到噪声等的影响,测量精度较低。
为了改善这些问题,在“装入了空的内锅121的状态(约5kg)”时,CPU13以使差分放大器电路11的输出电压=1V至1.5V的范围的方式输出PWM信号。在工厂检查的工序中,进行全部逐个调整。此外,在“在内锅121放入3合米与水的状态(约6kg)”时,CPU 13以使差分放大器电路11的输出电压=Vcc-1V左右的方式来调整差分放大器电路11的增益。由此,能够确保所需测量范围(5kg至6kg)的测量精度,实现不易受到噪声等的影响的重量传感器。
如上所述,实施方式的IH炊饭器1具备:装卸自如地容纳内锅121的本体、可开闭地设置于本体的盖部100A、具有为了使盖部100A开闭而设置在本体上部的旋转轴129a的盖铰链129、设置于本体底面的四支以上的脚,至少四支脚为用于检测重量的重量检测脚223,四支重量检测脚223由两支铰链侧重量检测脚223C、223D及两支铰链相反侧重量检测脚223A、223B所构成,其中重量检测脚223C、223D相对于盖部100A开着状态的IH炊饭器1的重心G位于盖铰链129侧且相对于旋转轴129a方向位于两端;重量检测脚223A、223B位于盖铰链129的相反侧,且相对于旋转轴129a方向位于两端,盖部100A开着状态的IH炊饭器1的重心G相对于由两支铰链侧重量检测脚223C、223D与两支铰链相反侧重量检测脚223A、223B形成的两条虚拟对角线L1、L2的交点P,位于盖铰链129侧,在盖部100A开着的状态下使用四支重量检测脚223测量重量。由此,使两支重量检测脚223存在于盖铰链129侧,重心G位于比两条虚拟对角线L1、L2的交点P更靠近盖铰链129侧,所以能够消除前后左右方向的晃动而稳定地测量重量。
此外,盖部100A开着状态的IH炊饭器1的重心G也可配置在内锅121的中心的正下方附近。由此,将重心G配置在内锅121的中心部而几乎不受米的偏置、加入水等造成的振动的影响。
此外,也可在IH炊饭器1的操作开始时,在盖部100A开着的状态下进行重量传感器的零点调整。由此,能够在盖部100A开着的状态下吸收重量传感器的随时间变化,维持高精度的重量测定。
此外,也可在进行过零点调整后,在盖部100A开着的状态下计量内锅121所容纳的炊煮物的重量。由此,能够在盖部100A开着的状态下精确地调整水量,所以不需要完全闭合上盖部100A再进行重量测定,操作简单。
另外,在此例示了上下分离型的IH炊饭器1并进行了说明,但是,如上述的重量检测脚相对于炊饭器的重心位置的配置关系也能够适用于非上下分离的普通炊饭器,也能够适用于微电脑式的炊饭器。
[炊饭动作示例]
参照图17至图19,针对本实施方式的IH炊饭器1的动作示例进行说明。
在此,图17是显示本实施方式的IH炊饭器1的动作示例的说明图,图18是显示实施方式的IH炊饭器1所执行的防止过度烹煮处理的处理顺序的流程图,图19是显示防止过度烹煮处理中的IH停止处理子程序的流程图。
首先,参照图17的说明图,针对IH炊饭器1的动作示例进行说明。另外,关于IH炊饭器1的构成,对于与图10所示的构成示例相同的构成,添加相同的符号且省略重复说明。
在此,炊饭器部100侧与IH烹调器200侧之间,经由作为通信装置的通信终端112、213进行控制信号D1a、D1b的信号发送/接收。
即,从炊饭器部100侧向IH烹调器200侧发送包括炊饭开始信号、炊饭动作停止信号、火力调整信号等的信号(数据)D1b。
此外,从IH烹调器200侧向炊饭器部100侧发送包括重量传感器信息、IH烹调器200的错误信息等的信号(数据)D1a。
并且,图17所示的示例中,假设炊饭器部100侧的界面基板122与炊饭器操作基板126之间的信号线A1处发生断线。
由此,表示热敏电阻器131所检测到的锅的温度的信号D2原本经由信号线A1传递至炊饭器操作基板126侧,但因信号线A1的断线,导致信号D2向炊饭器操作基板126侧的传递中断。
在此,如果是正常状态,则基于表示锅的温度的信号D2,火力调整的信号D3(D3a至D3c)从炊饭器操作基板126经由通信装置300被传递至主板225,调整IH线圈211的火力,进行最佳的炊饭。
然而,如上述,在信号线A1发生断线的情况下,因为表示锅的温度的信号D2未传递至炊饭器操作基板126侧,所以成为炊饭器操作基板126不能取得锅的温度,正常的火力调整的信号D3未被输出的状态。
因此,因不能正常进行IH线圈211的火力调整而会发生米的过度烹煮等不妥情况。
在此,本实施方式的IH炊饭器1中,以下述方式进行控制:通过第1控制部400a、第2控制部400b(微电脑MCU1、MCU2)中的任何一个的控制,当持续规定时间不能接收到控制信号的情况下,使IH烹调器200的动作停止。
由此,在炊饭动作中,即便用于进行炊饭控制的控制信号未正常传达的情形,仍能够避免米的过度烹煮等。
此外,也可构成为通过第1控制部400a、第2控制部400b(微电脑MCU1、MCU2)中任何一个的控制,在未检测到调整火力的控制信号的情况下,使IH烹调器200的动作停止。
由此,在炊饭动作中,即便用于进行炊饭控制的控制信号未正常传递,也能够进一步确实地避免米的过度烹煮等。
此外,第1控制部400a、第2控制部400b(微电脑MCU1、MCU2)的控制也能够以下述的方式进行控制:当经由通信装置300(通信终端112、213)接收到的控制信号判定为使IH烹调器200停止的命令的情况下,或是判定为表示在炊饭器部100发生异常的信号的情况下,使IH烹调器200的动作停止。
由此,能够通过IH烹调器200的停止命令、炊饭器部100的异常信号的检测,避免米的过度烹煮等。
另外,炊饭器操作基板126及界面基板122所具备的UART(Universal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通用异步收发器)是用于将串行传输方式的数据与并列传输方式的数据相互转换的装置。
此外,IH操作基板224及主板225所具备的SPI(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串行外围接口)是将IH操作基板224、主板225彼此连接的一种串行总线。
此外,在各基板122、126、224、225搭载有存储了规定程序的ROM。而且,通过微电脑MCU1至MCU4执行存储在ROM的规定程序而实现各种控制。
接着,参照图18的流程图,针对本实施方式的IH炊饭器1所执行的防过度烹煮处理的处理顺序进行说明。
在防过度烹煮处理中,在步骤S301判定控制信号是否为火力调整信号。
接着,判定结果为“否(No)”的情况下,转移至步骤S303,判定是否在规定时间内。判定结果为“是(Yes)”的情况下,返回步骤S301,判定结果为“否”的情况下,即判定为超过规定时间的情况下,转移至步骤S304的IH停止处理的子程序。
此外,在步骤S301判定为“是”的情况下,在步骤S302将定时器重置为0后,返回步骤S301。
IH停止处理的子程序(参照图19)中,在发送炊饭动作停止信号后,返回图18的主处理。
在此,更具体来说,例如,可在界面基板122侧检测到炊饭器操作基板126、界面基板122间的通信不良(起因于信号线的断线、焊接不良等)的情况下,以从界面基板122的微电脑MCU3(第3控制部500b)传送到IH烹调器200的IH操作基板224,再从IH操作基板224传送到主板225的顺序,传送炊饭动作停止信号,并且根据此炊饭动作停止信号,通过主板225所具备的微电脑MCU2(第2控制部400b)的控制,使IH烹调器200的动作停止。
此外,也可在IH操作基板224侧检测到因通信装置300(通信终端112、213)导致的通信不良时,从IH操作基板224的微电脑MCU1(第1控制部400a)传送炊饭动作停止信号到IH烹调器200的主板225,基于此炊饭动作停止信号,通过主板225所具备的微电脑MCU2(第2控制部400b)的控制,使IH烹调器200的动作停止。
此外,也可在主板225侧检测到IH操作基板224、主板225间的通信不良的情况下,主板225的微电脑MCU2(第2控制部400b)基于炊饭动作停止信号,使IH烹调器200的动作停止。
由此,不受通信不良的发生部位影响,能够确实地避免米的过度烹煮等。
另外,上述防过度烹煮处理不限于微电脑MCU3(第3控制部500a),即使微电脑MCU1(第1控制部400a)、MCU2(第2控制部400b),也可进行同样的处理。
[关于第1构成示例的IH炊饭器]
此外,设想在使用IH炊饭器进行炊饭时,因操作者的误认等而在没有将米放入炊饭锅121的状态下执行炊饭的情形。
在像这样的情况下,IH炊饭器成了空烧状态,因此需要自动地使IH烹调器200的动作停止以防止空烧。
在此,参照图20至图25,针对构成为能够防止空烧的第1构成示例的IH炊饭器1a进行说明。
另外,IH炊饭器1a的硬件构成与所述本实施方式的IH炊饭器1相同。
图20是显示第1构成示例的IH炊饭器1a所执行的空烧检测处理的处理顺序的流程图,图21显示空烧检测处理中的IH停止处理的子程序的流程图。
第1构成示例的IH炊饭器1a所执行的空烧检测处理是如下的处理:利用空烧状态的温度上升幅度比在炊饭锅121放入了米的通常炊饭状态的温度上升幅度更加急遽这一事项,来进行空烧的检测与IH烹调器200的动作停止。
在此,参照图22至图25,针对温度上升幅度的示例进行说明。
图22是显示由第1构成示例的IH炊饭器1a进行的0.5合的通常炊饭状态的温度曲线等的曲线图,图23是显示由第1构成示例的IH炊饭器1a进行的空烧炊饭状态的温度曲线等的曲线图,图24是将图23的温度曲线等的一部分放大的曲线图,图25是显示由第1构成示例的IH炊饭器1a进行的空烧炊饭(800W)状态的温度曲线等的曲线图。
在图22中,分别地,曲线L1显示配置在锅底的热敏电阻器(锅底热敏电阻器)131的电压,曲线L2显示周围温度,曲线L3显示锅上缘温度,曲线L4显示锅底温度。
此外,在图23、图24中,分别地,曲线L1显示配置在锅底的热敏电阻器(锅底热敏电阻器)131的电压,曲线L10显示周围温度,曲线L11显示锅上缘温度,曲线L12显示锅底温度。
此外,在图25中,分别地,曲线L20显示配置在锅底的热敏电阻器(锅底热敏电阻器)131的电压,曲线L21显示周围温度,曲线L22显示锅上缘温度,曲线L23显示锅底温度。
在此,关于空烧炊饭状态的图23与通常炊饭状态的图22的曲线图,由比较锅底温度曲线L4与L12可知,空烧炊饭状态的锅底温度曲线L12的变化比较急剧。
在此,如图24所示,将图23的急剧的温度变化部500放大,针对锅底热敏电阻器131的电压以与该电压对应的锅底温度的变化状态,根据多种实验数据进行了研究。
其结果是,认为:从热敏电阻器电压1.98V(65℃)的点P11转变为热敏电阻器电压1.7V(75℃)的点P12的过渡时间T未达30秒的情况下,空烧炊饭的可能性高。
例如,在图23、图24的情况下,从热敏电阻器电压1.98V(65℃)的点P11转变为热敏电阻器电压1.7V(75℃)的点P12的过渡时间t1约20秒,因为未达30秒,因此判定为空烧炊饭。
此外,如图25所示,以800W进行炊饭的情况下,从热敏电阻器电压1.98V(65℃)的点P21转变为热敏电阻器电压1.7V(75℃)的点P22的过渡时间t2约15秒,因为未达30秒,因此判定为空烧炊饭。
另一方面,在图22的情况下,从热敏电阻器电压1.98V(65℃)的点P1转变为热敏电阻器电压1.7V(75℃)的点P2的过渡时间t10约50秒,因为是30秒以上,因此判定为不是空烧炊饭。
基于如上述的研究成果,研究出如图20的流程图所示的空烧检测处理的处理顺序(程序)。
在此,参照图20的流程图,针对第1构成示例的IH炊饭器1a所执行的空烧检测处理的处理顺序进行说明。
如果开始此处理,则在步骤S401判定是否为“ST(内锅的温度(热敏电阻器输出))≧65℃”。
接着,在判定结果为“否”的情况下,则不变而保持待机,在判定结果为“是”的情况下,则转移至步骤S402将定时器的时间T重置为0。
接着,在步骤S403判定是否为ST>75℃,判定结果为“否”的情况下,转移至步骤S404。
在步骤S404,将定时器的时间T递增“1秒”而返回步骤S403。
此外,在步骤S403判定为“是”的情况下,转移至步骤S405,判定是否为T<30秒。
判定结果为“否”的情况下,返回步骤S401,判定结果为“是”的情况下,转移至步骤S406,并在执行IH停止处理的子程序后结束处理。
如图21所示,在IH停止处理的子程序中,在发送炊饭动作停止信号之后返回主处理。
在此,更具体言之,例如,在通过IH炊饭器1a所具备的炊饭器操作基板126的微电脑MCU1检测到空烧炊饭状态的情况下,将炊饭动作停止信号从微电脑MCU1经由通信装置300传递至主板225。
接着,基于此炊饭动作停止信号,通过主板225所具备的微电脑MCU4的控制,使IH烹调器200的动作停止。
由此,能够确实地防止IH炊饭器1a的空烧炊饭。
[关于第2构成示例的IH炊饭器]
此外,为了使用IH炊饭器进行将米的美味引出的炊饭,决定与米的特性等相应的最佳水量是重要的。
然而,以往的IH炊饭器中仅基于所计量出的米重量来决定水量。
即,例如,如图26的图表所示,在0.5合(80g)的米的情况下定为100cc的水量,在1合(160g)的米的情况下定为200cc的水量,在2合(320g)的米的情况下定为400cc的水量,在3合(480g)的米的情况下定为600cc的水量等等。
如上述,仅基于米的重量所决定的水量和与使用者所设定的炊饭菜单(例如,什锦饭(炊き込み)、稀饭等)、米品种等对应的最佳水量有所差距。
因此,通过以往的方法所决定的水量,有时会难以将所炊煮的米原本的美味充分地引出,效果不好。
在此,参照图27至图38,针对不只是考虑了所计量出的米重量的信息,也能够将炊饭菜单、米品种等信息纳入考虑而算出最佳水量的第2构成示例的IH炊饭器1b进行说明。
另外,IH炊饭器1b的硬件构成与所述本实施方式的IH炊饭器1相同。
第2构成示例的IH炊饭器1b中通过下式算出最佳水量Q:
Q=q×w1×w2×w3。
式中,q:对于进行炊煮的米重量的普通水量(相当于通过以往的方法而得的水量);w1:用于针对在炊饭菜单为“免洗米”、“白米”时的米量来调整水量的加权系数;w2:用于针对在炊饭菜单为“新米”时的米量来调整水量的加权系数;w3:用于针对在炊饭菜单为“快煮”、“节能”时的米量来调整水量的加权系数。
图27显示记述了加权系数w1的表TB1的示例。在表TB1中,在品种A的情况下,设定为3合(w1=a倍)、2合(w1=b倍)、1合(w1=c倍)、0.5合(w1=d倍)。
此外,在品种B的情况下,设定为3合(w1=e倍)、2合(w1=a倍)、1合(w1=f倍)、0.5合(w1=g倍)。
此外,品种C的情况下,设定为3合(w1=e倍)、2合(w1=e倍)、1合(w1=f倍)、0.5合(w1=g倍)。
其中,a至g为规定的整数或小数。
图28显示记述了加权系数w3的表TB3的示例。在表TB3中,在“快煮”(炊饭菜单“4”或“8”)的情况下,设定为3合(w3=a倍)、2合(w3=b倍)、1合(w3=c倍)、0.5合(w3=d倍)。
此外,在“节能”(炊饭菜单“3”或“7”)的情况下,设定为3合(w3=e倍)、2合(w3=f倍)、1合(w3=b倍)、0.5合(w3=f倍)。
其中,a至f为规定的整数或小数。
此外,关于加权系数,虽然省略w2的表TB2的例示,但是加权系数w2优选为设定为与加权系数w1相同程度。
(关于计量炊饭动作)
接着,参照图29至图38的流程图,针对第2构成示例的IH炊饭器1b所执行的计量炊饭处理等的处理顺序进行说明。
首先,IH炊饭器1b的炊饭器部100未载置于IH烹调器200之上的情况下,炊饭器操作部101仅显示时间,计量显示部102保持熄灭(S1→S2→S3→S2)。如果炊饭器部100被载置于IH烹调器200之上,则炊饭器操作部101的菜单显示等就启动,但计量显示部102仍保持熄灭(S2→S4)。此时,关于菜单、品种、软硬度仍维持之前的信息(S5)。
接着,如果使用者按下菜单按钮B1,则菜单选择就进行切换(S6→S7→S6)。例如,以(1)免洗米→(2)免洗米、新米→(3)免洗米、节能→(4)免洗米、快煮→(5)白米→(6)白米、新米→(7)白米、节能→(8)白米、快煮→(9)什锦饭→(10)稀饭→(11)糙米→(12)炖/蒸→(1)免洗米→……的顺序进行切换。
接着,如果使用者按下米品种按钮B3,则若选择菜单不是白米或免洗米的情况下,品种选择保持熄灭(S8→S9→S10→S8)。另一方面,如果选择菜单为白米或免洗米的情况下,则品种选择进行切换(S8→S9→S11→S8)。例如,以(0)其他→(1)越光米→(2)秋田小町→(3)滋雅米→(4)梦美人→(5)一见钟情→(6)日之光→(0)其他→……的顺序进行切换。
接着,如果使用者按下软硬度按钮,则如果选择菜单不是白米或免洗米的情况下,软硬度选择保持熄灭(S12→S13→S14→S12)。另一方面,如果选择菜单为白米或免洗米的情况下,则软硬度选择进行切换(S12→S13→S15→S12)。例如,以(1)标准→(2)硬→(3)软→(1)标准→……的顺序进行切换。
在此,参照步骤S501至步骤S515等,针对最佳水量的算出处理等处理顺序进行说明。
在步骤S501,在变量M中代入目前设定中的炊饭菜单的号码(Mn),然后转移至步骤S6。
在步骤S6中,判定“菜单”按钮是否被按下,在“否”的情况下,在步骤S503中将步骤S501中所代入的M值设定于菜单号码m,然后转移至步骤S506。
此外,在步骤S6中判定为“是”的情况下,转移至步骤S504,判定是否为M=12。
在判定结果为“是”的情况下,在步骤S505中将M值重置为0,转移至步骤S7。
在判定结果为“否”的情况下,转移至步骤S7,将M值递增“1”,转移至步骤S7,以如图29右下所示的表那样依次切换菜单显示。
另一方面,在步骤S506中,在变量B代入目前设定中的米品种号码(Bn),转移至步骤S8。
在步骤S8中,判定“米品种”按钮是否被按下,在判定结果为“是”的情况下,转移至步骤S9,判定选择菜单是否为“白米”或“免洗米”。
在判定结果为“否”的情况下,转移至步骤S10,使品种选择保持熄灭不变,返回步骤S8。
此外,在判定结果为“是”的情况下,转移至步骤S511,判定是否为B=6。判定结果为“是”的情况下,转移至步骤S513,将B值重置为0,转移至步骤S11。在判定结果为“否”的情况下转移至步骤S512,将B值递增“1”,转移至步骤S11。
在步骤S11中,如图30右下所示的表那样,依次切换品种显示。
另一方面,在步骤S8中判定为“否”的情况下,转移至步骤S514,将步骤S507的B值设定于b,然后转移至步骤S515。
在步骤S515中执行算出加权系数w1、w2、w3的子程序。
在此,参照图31的流程图,针对算出加权系数w1、w2、w3的子程序的处理顺序进行说明。
首先,在步骤S600中判定炊饭菜单号码“m”是否为“1”或“5”,即判定是否为“免洗米”或“白米”。
判定结果为“是”的情况下,转移至步骤S601,在w1中代入根据图27中例示的表TB1而与b值(与所设定的米品种对应的值)对应的加权系数,然后转移至步骤S602。
在步骤S602中,在加权系数w2、w3中代入“1”,返回图30的主处理。
此外,在步骤S600中判定为“否”的情况下,转移至步骤S603。在步骤S603中判定炊饭菜单号码“m”是否为“2”或“6”,即判定是否为“免洗米、新米”或“白米、新米”。
在判定结果为“是”的情况下,转移至步骤S604,在w2中代入根据表TB2(未图示)而与b值(与所设定的米品种对应的值)对应的加权系数,然后转移至步骤S605。
在步骤S605中,在加权系数w1、w3中代入“1”,返回图30的主处理。
此外,在步骤S603判定为“否”的情况下,转移至步骤S606。
在步骤S606中,在w3中代入基于图28中例示的表TB3而与m值对应的加权系数,然后转移至步骤S607。
在步骤S607中,在加权系数w1、w2中代入“1”,然后返回图30的主处理。
通过像这样的处理,便能够针对各种炊饭,通过Q=q×w1×w2×w3的计算式来算出最佳水量Q。
由此,能够决定与米的特性等相应的最佳水量,进行将米的美味充分引出的炊饭。
接着,针对按照图32等的流程图进行的处理顺序进行说明。
当盖部100A开着,重量为锅妥适重量以上且保温为“关”时,启动计量显示(S16→S18→S20→S24)。所谓的锅妥适重量是指以锅重量减去规定值后的重量。
另一方面,当盖部100A未打开,重量不为锅妥适重量以上或保温不为“关”的情况下,保持其状态不变(S16→S17、S18→S19、S20→S21)。但是,在按下保温/取消按钮B2的情况下,启动计量显示(S21→S22→S24)。此外,当盖部100A闭合时(S23:是),返回步骤S16。
接着,在启动计量显示之后放置10分钟以上的情况下,只要没有按下计量按钮B11,就将计量显示熄灭(S25→S26→S27→S26)。即使未放置10分钟以上的情况下,当保温/取消按钮B2被按下时,只要没有按下计量按钮B11,由节能的观点来考虑也将计量显示熄灭(S25→S28→S29→S30→S29)。
另一方面,既未放置10分钟以上,也没有按下保温/取消按钮B2的情况下,当米的重量为炊饭菜单的允许米重量上限以下时,显示“放入米,按下计量按钮”等(S25→S28→S31→S33)。当米的重量并非炊饭菜单的允许米重量上限以下时,显示为错误(S25→S28→S31→S32)。另外,本流程中将放置时间设为10分钟,但不限于此。
接着,在米的重量为炊饭菜单的允许米重量内的情况下,维持“放入米,按下计量按钮”的显示,并使计量按钮B11闪烁(S34→S35)。由此,如果使用者按下计量按钮B11,则如果米重量为允许米重量的范围内的情况下,就存储米重量,显示对应于该米重量的最佳水量。具体而言,显示水计量模式“放入(减少)○○cc水”等(S36→S37→S38)。另外,允许米重量“○合至○合”由各炊饭菜单而决定。
在此,在菜单为“免洗米”的情况下,显示“放入○○cc水”等(S39→S40)。另一方面,在菜单为“免洗米”以外的情况下,显示“○○cc洗米后,放入水”等(S39→S41)。
接着,在没有按下取消按钮的情况下,在水(+米)的重量并非最佳水量范围内时,发出“哔、哔”声响,使炊饭按钮B4与预约按钮熄灭(S42→S43→S44→S43)。另一方面,在水(+米)的重量为最佳水量范围内时,发出“哔”声响,并且使炊饭按钮B4与预约按钮闪烁,如果已闭合了盖部100A,则解除计量模式,显示“时间模式:00:00”等(S42→S43→S45→S46→S47)。另外,最佳水量范围“最佳水量±○%”基于炊饭菜单、品种、软硬度设定的组合而决定。进一步,优选为如果达到最佳水量范围,则通过显示、声音等催促闭合盖部100A。
接着,如果使用者按下预约按钮,则转移到预约模式,显示“00:00”等,并使“预约1”亮起,且显示之前的登录时间(S48→S49→S50)。在此,如果使用者未按下取消按钮也未按下预约按钮而按下时/分按钮,则更新预约1的登录时间(S51→S52→S58→S59)。另一方面,如果使用者未按下取消按钮而按下预约按钮时,则使“预约2”亮起,显示之前的登录时间,如果使用者未按下预约按钮而按下时/分按钮时,则更新预约2的登录时间(S51→S52→S53→S54→S56→S57)。另外,在步骤S54中,在使用者按下了预约按钮的情况下,解除预约模式,显示“时间模式:00:00”等(S54→S55)。
最后,如果使用者按下炊饭按钮B4,则在盖部100A已闭合的情况下,通过所选定的炊饭菜单、品种行程(銘柄コース),开始进行炊饭(S60→S61→S62)。然后,等到炊饭完成就开始进行保温(S63),并回到步骤S16。
[重量传感器零点调整动作示例]
图36是显示重量传感器零点调整动作的流程图。
首先,在盖部100A未打开的情况下,保持其状态不变(S71→S72)。
另一方面,在盖部100A开着的情况下,当使用者长按计量按钮B11时,如果重量落入锅重量妥适范围内,就开始进行零点调整,转移到米计量模式(S71→S73→S74→S75→S76)。锅重量妥适范围“锅重量±○%”是基于锅重量而决定的。
[重量传感器控制动作示例]
图37是显示重量传感器控制动作的流程图。
首先,测量四点的重量传感器(应变计)的传感器值,基于下式,将一定时间的值平均化(S81→S82):
传感器输出平均(电压)=平均(传感器输出ALL(电压))。
接着,基于下式将输出电压转换成载荷(重量)(S83)。应变计常数根据实物确认、实验而决定。
测量值[g]=(传感器输出平均(电压))/(应变计常数[电压/N])/g(重力加速度[m/s^2])
接着,基于下式来算出测量重量(S84):
计量重量[g]=测量值[g]-零点重量[g]。
此时,在为米计量模式的情况下,以g为单位记录米重量(S85→S86)。
另一方面,在为水计量模式的情况下,基于下式,以cc为单位输出水重量(S87→S88)。
输出值[cc]=(从所记录的米重量、米的品种等算出的所需水量[cc])-((计量重量[g])-(所记录的米的重量[g]))
[IH烹调动作示例]
图38是显示IH烹调器200的动作的流程图。
首先,在炊饭器部100载置于IH烹调器200之上的情况下,将IH操作部201的显示为关闭(off)(S91→S92→S93→S92)。此外,即使在炊饭器部100未载置于IH烹调器200之上的情况下,在使用者按下“加热启动”或“油炸启动”的按钮201a或201b之前,仍将IH操作部201的显示为关闭(S94→S95→S92)。
接着,如果使用者按下“加热启动”或“油炸启动”的按钮201a或201b,则以最低火力开始加热(S94→S96)。以最低火力开始加热的理由是为了防止不经意的温度上升,确保安全性。此外,如果使用者按下“增强”的按钮201c,则相应地使火力增强(S97→S98),如果按下“减弱”的按钮201d,则相应地使火力减弱(S99→S100)。最后,如果使用者按下“关”的按钮201e,则使电力切断(S101→S102)。
[关于米的品种与食用口感]
以下,针对米的品种与食用口感的关系进行说明。
品种“越光米”、“日之光”、“秋田小町”属于食用口感上较有弹性,米的软硬度较硬的类别。此外,品种“梦美人”、“森之熊先生(森のくまさん)”、“一见钟情”、“滋雅米”属于食用口感上较有弹性,米的软硬度较软的类别。此外,品种“七星(ななつぼし)”、“生拔(はえぬき)”、“勇往直前(まっしくら)”属于食用口感上较清爽,米的软硬度较硬的类别。此外,品种“笹锦(ササニシキ)”属于食用口感上较清爽、米的软硬度较软的类别。
如上述,由于食用口感、物理性质随着米的品种而异,所以IH烹调器200的主板225相应于以炊饭器操作部101的米品种按钮B3选定的米的品种,算出在炊煮过程中给予的热量(电力),基于所算出的热量来控制IH线圈211等。由此,能够准确地进行依各品种的区分炊煮。
如上述所说明的,依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提供一种炊饭器,该炊饭器在炊饭器的炊饭动作中,即便用于进行炊饭控制的控制信号未正常传达的情况下,仍能够避免IH烹调器不能正确进行规定的炊饭动作这样的情况。
[其他实施方式]
如上所述,以实施方式进行了记载,但构成上述公开的一部分论述及附图仅为例示,不应理解为限于上述公开内容。本技术领域人员自可从上述公开了解各种各样的替代实施方式、实施例及运用技术。
如上述,本发明包含没有记载于本实施方式的各种实施方式等。
例如,虽例示了将重量传感器设置于IH烹调器200侧的情况,但重量传感器也能够设置于炊饭器部100侧。此外,除了应变计以外,还能够使用压力传感器、其他类型的荷载计等作为重量传感器。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实施方式的炊饭器能够适用于上下分离型的IH炊饭器等。
附图标记
1(1a、1b)…IH炊饭器(炊饭器)
100…炊饭器部
101…炊饭器操作部
102…计量显示部
111…检测用磁铁
112…通信终端
113…电力接受线圈
121…内锅(炊饭锅)
122…界面基板
123…计量显示基板
124…盖锁定机构
126…炊饭器操作基板
127…内盖
128…蒸汽筒
129…盖铰链
131、231…热敏电阻器(温度测量部)
200…IH烹调器(电磁烹调器)
201…IH操作部(电磁烹调器操作部)
211…IH线圈(加热线圈)
212…电力供给线圈
213…通信终端
214…磁簧开关
221…风扇
223…基座部(重量检测脚)
224…IH操作基板
224a…重量传感器基板
223A…基部构件
223B…应变计
223C…重量传感器基座
223D…橡胶脚垫
223E…重量传感器罩盖
225…主板
226…磁性插头
300…通信装置
400a…第1控制部(第1控制装置)
400b…第2控制部(第2控制装置)
500b…第3控制部(第3控制装置)
500a…第4控制部(第4控制装置)
D1、D11…显示部
B1…菜单按钮
B2…保温/取消按钮
B3…米品种按钮
B4…炊饭按钮
B11…计量按钮
MCU1至MCU4…微电脑

Claims (3)

1.一种炊饭器,其特征在于,具备:
装卸自如地容纳炊饭锅的本体、
可开闭地设置于所述本体的盖部、
用于开闭所述盖部、设置于所述本体上部、且具有旋转轴的铰链、
设置于所述本体的底面的四支以上的脚,
所述脚的至少四支为用于检测重量的重量检测脚,
所述四支重量检测脚由两支铰链侧重量检测脚及两支铰链相反侧重量检测脚所构成,其中所述两支铰链侧重量检测脚相对于盖部开着状态的炊饭器的重心,在所述铰链侧相对于所述旋转轴位于两端;所述两支铰链相反侧重量检测脚在所述铰链的相反侧,相对于所述旋转轴方向位于两端,
盖部开着状态的炊饭器的重心相对于由所述两支铰链侧重量检测脚与两支铰链相反侧重量检测脚形成的两条虚拟对角线的交点,位于所述铰链侧,且被配置于所述炊饭锅的中心的正下方附近,并且,以所述盖部开着状态的所述重心位于由所述交点和所述两支铰链侧重量检测脚形成的区域的内侧的方式,偏所述铰链配置所述炊饭锅,
在所述盖部开着的状态下使用所述四支重量检测脚来测定重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炊饭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炊饭器的操作开始时,在所述盖部开着的状态下进行重量传感器的零点调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炊饭器,其特征在于,在进行所述零点调整之后,在所述盖部开着的状态下计量被容纳于所述炊饭锅的炊煮物的重量。
CN202110710445.9A 2017-04-19 2018-04-06 炊饭器 Active CN11320841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83187A JP6578315B2 (ja) 2017-04-19 2017-04-19 炊飯器
JP2017-083187 2017-04-19
PCT/JP2018/014716 WO2018193874A1 (ja) 2017-04-19 2018-04-06 炊飯器
CN201880025542.0A CN110520021B (zh) 2017-04-19 2018-04-06 炊饭器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25542.0A Division CN110520021B (zh) 2017-04-19 2018-04-06 炊饭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08414A CN113208414A (zh) 2021-08-06
CN113208414B true CN113208414B (zh) 2022-08-30

Family

ID=6385671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710445.9A Active CN113208414B (zh) 2017-04-19 2018-04-06 炊饭器
CN201880025542.0A Active CN110520021B (zh) 2017-04-19 2018-04-06 炊饭器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25542.0A Active CN110520021B (zh) 2017-04-19 2018-04-06 炊饭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578315B2 (zh)
CN (2) CN113208414B (zh)
TW (1) TWI676450B (zh)
WO (1) WO201819387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128117A1 (zh) * 2017-12-27 2019-07-04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
JP7023748B2 (ja) * 2018-03-09 2022-02-2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調理器
KR20220098573A (ko) * 2021-01-04 2022-07-1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조리 기기 및 그 제어 방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2481B2 (ja) * 1984-10-15 1994-02-16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赤外線受信制御装置
JPH03221721A (ja) * 1990-01-25 1991-09-3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加熱調理器
JP3258247B2 (ja) * 1996-12-09 2002-02-18 象印マホービン株式会社 誘導加熱式炊飯器
JP2001204621A (ja) * 2000-01-26 2001-07-3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炊飯器
JP2004329780A (ja) * 2003-05-12 2004-11-25 Tiger Vacuum Bottle Co Ltd 電気炊飯器
JP2004347452A (ja) * 2003-05-22 2004-12-09 Sharp Corp 重量測定装置
JP2005000487A (ja) * 2003-06-13 2005-01-0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炊飯器
JP2005000484A (ja) * 2003-06-13 2005-01-0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炊飯器
FR2883149A1 (fr) * 2005-03-18 2006-09-22 Seb Sa Articles culinaires empilables, couvercle et spatule adaptes
JP2010104669A (ja) * 2008-10-31 2010-05-13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加熱調理装置
JP5178640B2 (ja) * 2009-06-23 2013-04-1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加熱装置
CN201806493U (zh) * 2010-07-15 2011-04-27 美的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可判断食物量的电热锅
JP5797274B2 (ja) * 2011-11-10 2015-10-2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炊飯器
WO2013118369A1 (ja) * 2012-02-06 2013-08-1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重量検知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加熱調理器
JP2013165858A (ja) * 2012-02-16 2013-08-29 Sharp Corp 炊飯器
CN203226202U (zh) * 2012-12-31 2013-10-09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面包机
JP5506972B2 (ja) * 2013-03-21 2014-05-2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調理装置
JP2013116408A (ja) * 2013-03-21 2013-06-13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調理装置
CN104095547A (zh) * 2013-08-16 2014-10-15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电磁平台及基于该电磁平台的控制方法
CN204743808U (zh) * 2015-07-06 2015-11-11 武汉苏泊尔炊具有限公司 锅具
CN205897250U (zh) * 2016-08-23 2017-01-18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电磁炉加热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578315B2 (ja) 2019-09-18
TW201841579A (zh) 2018-12-01
WO2018193874A1 (ja) 2018-10-25
TWI676450B (zh) 2019-11-11
CN113208414A (zh) 2021-08-06
CN110520021B (zh) 2021-07-13
CN110520021A (zh) 2019-11-29
JP2018175671A (ja) 2018-11-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307966B2 (ja) 炊飯器
CN113208414B (zh) 炊饭器
JP4012157B2 (ja) 炊飯器
US20190246829A1 (en) Cooking appliance
JP2022103417A (ja) 加熱調理器
JP7403172B2 (ja) 炊飯器
CN109380986B (zh) 煮饭器
JP6603693B2 (ja) 炊飯方法および炊飯器
JP6710879B2 (ja) 炊飯器
JP3538971B2 (ja) 電気炊飯器
JP4360315B2 (ja) 炊飯器
JP6750924B2 (ja) 調理器具
JP7487919B2 (ja) 炊飯器
JP4063238B2 (ja) 炊飯器
JP4360314B2 (ja) 炊飯器
WO2023037571A1 (ja) 炊飯器
KR102311401B1 (ko) 전기밥솥
JP2005287925A (ja) 炊飯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