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071159B - 电梯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071159B
CN109071159B CN201680084145.1A CN201680084145A CN109071159B CN 109071159 B CN109071159 B CN 109071159B CN 201680084145 A CN201680084145 A CN 201680084145A CN 109071159 B CN109071159 B CN 10907115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
landing
door
abnormality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8414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071159A (zh
Inventor
北岛健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90711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711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0711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7115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5/00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5/00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 B66B5/02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responsive to abnormal operating conditions

Abstract

电梯装置具有设于轿厢(100)的传感器(104)和驱动轿厢(100)的轿厢驱动部(101),使轿厢(100)行进,由此一面改变传感器(104)的测定点一面测定从传感器(104)到层站开闭门(200)的距离,根据首次数据与此次测定出的距离之间的差异来检测层站开闭门(200)的形状异常。由于能够一面改变传感器(104)的测定点一面进行计测,因而不需要针对每个层站开闭门(200)安装多个传感器,用较少的传感器即可甚至检测出层站开闭门(200)的局部变形。

Description

电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梯装置,特别涉及能够检测层站开闭门的形状异常的电梯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由于外在原因对层站开闭门施加了较强的力时,有时引发层站开闭门的形状异常。形状异常包括例如门的倾斜、变形、凹陷等。当在对形状异常放置不管的状态下继续进行电梯运行的情况下,将会发生例如乘客被门卷入或者诱发其它设备的破损等问题。
为了避免这样的问题,维护人员定期地进行维护作业,实施层站开闭门的点检和修理。但是,实施维护作业的间隔通常是几个月~1年程度。因此,当在维护作业后发生了形状异常的情况下,将会在该形状异常一直被放置不管的状态下实施电梯的运行直到下一次维护作业为止。另外,随着建筑物的高层化,层站数量增加,维护作业所花费的维护人员的劳力增大。因此,期望自动检测形状异常。
例如,在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自动检测层站开闭门的形状异常的方法。
在专利文献1中,检测使门进行开闭的驱动用电机的负荷量,根据该负荷量的变动量来检测层站开闭门是否发生了形状异常。
在专利文献2中,通过安装于层站开闭门的传感器计测层站开闭门的表面与壁面之间的间隙尺寸,由此检测层站开闭门是否发生了形状异常。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7010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5-3057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上述专利文献1的方法由于是计测开门时的驱动用电机的负荷量,因而不能检测出仅是层站开闭门的中央部凹陷等的对开门没有妨碍的形状异常。
并且,上述专利文献2的方法虽然能够检测层站开闭门的倾斜等间隙增大的形状异常,但是不能检测间隙不增大的局部凹陷等形状异常。并且,由于对层站开闭门设置了传感器,因而需要与层站开闭门的个数相同个数的传感器,针对一个层站开闭门需要多个传感器。因此,传感器的个数多,成本增大。
本发明正是为了这种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检测包括局部凹陷在内的层站开闭门的形状异常并实现成本降低的电梯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电梯装置具有:传感器,其设于电梯的轿厢,对设置于层站的关门状态的层站开闭门照射激光或者超声波,并接收所述激光或者所述超声波的反射波,由此测定所述层站开闭门的形状;轿厢驱动部,其使所述轿厢沿升降方向行进;以及诊断运转管理部,其在被从外部输入了开始所述层站开闭门的形状异常的诊断运转的开始指令时,向所述轿厢驱动部输出使所述轿厢行进到测定开始位置的行进指示,并且向所述传感器输出指示所述测定的开始的指令,在所述诊断运转中所述轿厢驱动部使所述轿厢行进,由此一面使所述传感器的所述测定的测定点变化,一面进行所述层站开闭门的形状的测定。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电梯装置,通过使安装了传感器的轿厢行进,一面使传感器的测定点变化,一面进行层站开闭门的形状的测定,因而能够用较少的传感器进行层站开闭门整体的测定,所以能够在削减成本的同时检测出包括局部凹陷在内的各种层站开闭门的形状异常。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装置的整体结构的结构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装置的电梯的结构例的说明图。
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装置的电梯轿厢的俯视图。
图4是示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装置的电梯轿厢设置的传感器的扫描动作的说明图。
图5是示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装置的电梯轿厢设置的传感器的扫描动作的说明图。
图6是示出使用了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装置的电梯轿厢设置的传感器的扫描结果的、层站开闭门的形状异常检测方法的说明图。
图7是示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装置的电梯轿厢设置的传感器对倾斜的层站开闭门的扫描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8是示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装置的电梯轿厢设置的传感器对局部凹陷的层站开闭门的扫描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9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装置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
图10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装置的电梯控制装置、组群管理控制装置及外部计算机的硬件结构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装置的整体结构图。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在一个建筑物内设有多台电梯并且这些电梯被进行了组群管理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但是,在图1中,为了简化附图,仅图示了多个轿厢中的一个轿厢。
如图1所示,各轿厢100分别与一个电梯控制装置105连接。各电梯控制装置105与一个组群管理控制装置107连接。并且,外部计算机109及异常通知装置108与各电梯控制装置105连接。外部计算机109及异常通知装置108可以针对各个电梯控制装置105的每一个分别单独设置,或者也可以针对所有的电梯控制装置105共同地仅设置一个。
在本实施方式的建筑物中,多台电梯被划分为一个以上的梯组。组群管理控制装置107进行梯组间的电梯动作的调整。作为梯组的划分方法,可以将一个井道设为一个梯组,或者也可以将低层楼层、中层楼层、高层楼层各自设为一个梯组。但是,梯组的划分方法不限于这些。
在轿厢100设有轿厢驱动部101、门开闭部102、扫描管理部103和传感器104。
轿厢驱动部101根据来自电梯控制装置105的行进指示使轿厢100行进。
门开闭部102根据来自电梯控制装置105的开门指令,在轿厢100停靠在停靠楼层时,进行轿厢100的轿厢开闭门和设置于层站的层站开闭门的开闭。
如图2所示,传感器104设于轿厢100的外部,根据来自扫描管理部103的扫描指示,扫描在各楼层的层站设置的层站开闭门200的形状。在扫描时,层站开闭门200是关门状态。并且,传感器104将扫描的结果作为扫描信息输出给扫描管理部103。
扫描管理部103根据来自电梯控制装置105的扫描指令,向传感器104输出扫描指示,并且从传感器104取得扫描信息。并且,扫描管理部103向外部计算机109发送从传感器104取得的扫描信息。
电梯控制装置105设有诊断运转管理部106。诊断运转管理部106根据来自组群管理控制装置107的诊断运转的开始指令开始诊断运转。在诊断运转中,诊断运转管理部106向轿厢驱动部101输出行进指示,以使得轿厢100一直行进到测定开始位置。并且,诊断运转管理部106向扫描管理部103输出扫描指令,以使得使用传感器104扫描层站开闭门的形状。并且,诊断运转管理部106从外部计算机109取得基于传感器104的扫描信息的与层站开闭门的形状异常有关的诊断结果。在其结果是层站开闭门发生了形状异常的情况下,诊断运转管理部106使用异常通知装置108向管理员通知异常。另外,诊断运转管理部106向组群管理控制装置107输出异常楼层信息。
在此,异常通知装置108可以是下面的(a)~(d)中的任意一种结构,但这些只是一个例子,并不限定于这些例子。
(a)异常通知装置108由设于管理室的警报蜂鸣器构成。警报蜂鸣器通过蜂鸣声的产生,向管理员告知发生了层站开闭门的形状异常。管理员从电梯控制装置105的诊断运转管理部106取得异常楼层信息。
(b)异常通知装置108由设于管理室的警报灯构成。警报灯按照各个楼层设置,通过与异常楼层对应的灯点亮,向管理员告知在哪个楼层发生了层站开闭门的形状异常。
(c)异常通知装置108由设于管理室的扬声器构成。扬声器利用语音消息向管理员告知在哪个楼层发生了层站开闭门的形状异常。
(d)异常通知装置108由设于管理室的显示器构成。显示器通过文字消息、图表或者记号等的显示,通知管理员在哪个楼层发生了层站开闭门的形状异常。
在外部计算机109设有测定结果比较部110。测定结果比较部110将在未产生形状异常的状态下测定出的层站开闭门的扫描结果作为“首次数据”预先存储在存储器(省略图示)中。该“首次数据”例如是在电梯的安装施工时测定的。测定结果比较部110将通过传感器104得到的扫描结果与存储在存储器中的“首次数据”进行比较,检查层站开闭门的形状异常。在检查后,如果有形状异常,则测定结果比较部110向诊断运转管理部106输出示出哪个楼层的层站开闭门发生了形状异常的异常楼层信息。另一方面,如果没有形状异常,则测定结果比较部110向诊断运转管理部106输出诊断完成通知。
图10示出电梯控制装置105的硬件结构。如图10所示,电梯控制装置105由与外部进行信号通信的收发装置1001、处理器1002、存储器1003和显示器1004构成。电梯控制装置105的诊断运转管理部106通过由处理器1002执行存储在存储器1003中的程序来实现。并且,也可以由多个处理器及多个存储器协作执行上述功能。
外部计算机109也同样具有图10所示的硬件结构。即,外部计算机109如图10所示由与外部进行信号通信的收发装置1001、处理器1002、存储器1003和显示器1004构成。外部计算机109的测定结果比较部110通过由处理器1002执行存储在存储器1003中的程序来实现。并且,也可以由多个处理器及多个存储器协作执行上述功能。
另外,组群管理控制装置107也同样具有图10所示的硬件结构。即,组群管理控制装置107如图10所示由与外部进行信号通信的收发装置1001、处理器1002、存储器1003和显示器1004构成。组群管理控制装置107的各功能通过由处理器1002执行存储在存储器1003中的程序来实现。并且,也可以由多个处理器及多个存储器协作执行上述功能。
下面,对本实施方式的电梯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组群管理控制装置107向各电梯控制装置105内的诊断运转管理部106输出诊断运转的开始指令。诊断运转管理部106在接收到开始指令时开始诊断运转。在诊断运转中,首先诊断运转管理部106向轿厢100内的门开闭部102输出门开闭的禁止指令。然后,诊断运转管理部106向轿厢100内的轿厢驱动部101输出行进指令,以使得轿厢100预先行进到测定开始位置。在轿厢100到达测定开始位置后,诊断运转管理部106向轿厢100内的扫描管理部103输出扫描指令。扫描管理部103在接收到扫描指令时,使用安装于轿厢100的传感器104收集层站开闭门200的扫描信息,将该扫描信息发送给外部计算机109。
并且,在传感器104进行的扫描完成时,扫描管理部103向诊断运转管理部106输出扫描完成通知。接收到扫描完成通知的诊断运转管理部106使轿厢100行进到下一个测定位置,再次执行通过传感器104进行的扫描。反复进行该处理,当在所有的测定位置处的扫描完成时,外部计算机109的测定结果比较部110将在此次的扫描中得到的扫描信息与存储在存储器中的“首次的扫描数据”进行比较,检查层站开闭门的形状异常。在检查后,如果有异常,则测定结果比较部110向诊断运转管理部106输出异常楼层信息。接收到该异常楼层信息,诊断运转管理部106使用异常通知装置108向管理员通知形状异常。并且,诊断运转管理部106也向组群管理控制装置107告知异常,使对该异常进行应对。另一方面,如果没有形状异常,则测定结果比较部110向诊断运转管理部106发送诊断完成通知。诊断运转管理部106在接收到诊断完成通知时,向门开闭部102输出允许开门的开门许可指令,并且向轿厢驱动部101输出用于使电梯恢复为通常运行的行进指示。
图2是示出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电梯的结构例的图。如图2所示,在电梯井道的上部设有机房。在机房设置有电梯控制装置105。并且,在机房设置有曳引机205。曳引机205具有驱动绳轮。在驱动绳轮上绕挂着曳引绳索206。曳引绳索206的一端与轿厢100连接。并且,曳引绳索206的另一端与对重202连接。轿厢100和对重202借助于曳引绳索206被吊挂在井道内。轿厢100和对重202基于电梯控制装置105的控制,借助于曳引机205在井道内升降。
在轿厢100设有用于对轿厢出入口进行开闭的轿厢开闭门(省略图示)。并且,在各楼层的层站201设有层站开闭门200。在轿厢100的停层时,轿厢开闭门和层站开闭门200相互卡合,由此层站开闭门200与轿厢开闭门联动地进行开闭动作。即,轿厢100内的门开闭部102仅驱动轿厢开闭门。这样,在轿厢开闭门及层站开闭门200开门时,在层站201待机的乘客204搭乘轿厢100。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在轿厢100安装有传感器104。传感器104设于轿厢100的外部。在图2的例子中,在轿厢100的上表面及下表面分别设有一个传感器104。传感器104向层站开闭门200进行激光或者超声波等的信号的照射203,并接收照射203的反射波。传感器104由根据照射203遇到障碍物再返回来的时间检测照射线上的障碍物的位置的传感器构成。因此,传感器104向层站开闭门200进行照射203,并根据照射203遇到障碍物再返回来的时间,检测层站开闭门200的位置。根据该位置的值,检测层站开闭门200的形状,因而能够检测层站开闭门200的形状异常。关于形状的检测方法,在后面使用图3~图6进行说明。另外,传感器104的个数取决于井道的结构。如果井道是轿厢100能够一直行进到比井道的上端楼层或者下端楼层靠外侧的位置的结构,则可以用一个传感器104实施扫描。另一方面,在井道不是这种结构的情况下,在轿厢100的上表面及下表面需要各1个即合计2个传感器104。
图3是示出将传感器104安装在轿厢100上的安装结构例的图。图3是从上方观察到的轿厢100的图。如图3所示,传感器104安装在从层站开闭门200离开预先设定的距离303的位置处。另外,距离303例如优选约1m,但不限于此,可以根据传感器104的特性适当设定。
传感器104按照以上所述进行激光或者超声波等的照射203,根据照射203遇到障碍物再返回来的时间,检测照射线上的障碍物的位置。如图3所示,传感器104一面慢慢地改变测定角一面反复进行照射203。即,传感器104进行第一次的照射203a,并计测到层站开闭门200的距离,然后使测定角变更预先设定的角度。由此,在沿水平方向从第一次的照射203a的照射位置偏移了间隔304的位置处进行第二次的照射203b。传感器104在预先设定的特定范围中反复进行测定角的变更,并计测到层站开闭门200的距离。这样,根据所计测出的距离和测定角,检测层站开闭门200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传感器104,使用能够以约1cm以下的间隔304来测定层站开闭门200的传感器。
图4~图6示出使用传感器104检测层站开闭门的形状异常的方法的一例。首先,为了取得上述的“首次数据”,按照图4所示,使用传感器104进行未发生形状异常的状态下的层站开闭门200的扫描。作为扫描的结果,能够取得测定点群401。测定点群401作为“首次数据”被存储在外部计算机109内的测定结果比较部110的存储器中。
另一方面,如图5所示,当在层站开闭门200发生了形状异常后使用传感器104进行同样的扫描时,能够得到如测定点群501那样的测定结果。外部计算机109读出被存储于存储器中的“首次数据”即测定点群401,并比较测定点群401和测定点群501。比较的结果是如图6所示,在测定点群401与测定点群501中相互对应的点彼此间形成偏差602。使用这些偏差602检测层站开闭门200的形状异常。例如,利用下面的(a)~(c)中的任意一种方法,进行偏差602的阈值判定,判定层站开闭门200有无形状异常。
(a)求出各偏差602的合计值,在合计值为预先设定的第1阈值以上的情况下,判定为存在层站开闭门200的形状异常。
(b)将各偏差602与预先设定的第2阈值进行比较,求出第2阈值以上的偏差602的个数。在该个数为预先设定的第3阈值以上的情况下,判定为存在层站开闭门200的形状异常。
(c)将各偏差602与预先设定的第2阈值进行比较。这样,在第2阈值以上的偏差602连续的情况下,求出该连续的偏差602的个数。在该个数为预先设定的第4阈值以上的情况下,判定为存在层站开闭门200的形状异常。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通过使轿厢100行进而在升降方向(垂直方向)上改变扫描位置。由此,能够用较少个数的传感器104检测层站开闭门200的形状异常。图7是层站开闭门200倾斜时的扫描例,图8是层站开闭门200局部凹陷时的扫描例。图7及图8都是从侧面观察到的层站开闭门200的侧视图。在图7及图8中,701表示扫描位置。下面,将扫描位置701之间的距离称为扫描间隔。首先,按照图7及图8所示,使轿厢100行进到测定开始位置,由此使传感器104的位置与最下面的扫描位置701一致。该最下面的扫描位置701是开始测定的扫描开始位置。在该最下面的扫描位置701,传感器104进行照射203。在扫描后,使轿厢100行进扫描间隔的量,使传感器104的位置与当前的扫描位置701的上面一个的扫描位置701一致。这样,在该扫描位置701,传感器104进行照射。反复执行该动作,直到使轿厢100沿升降方向依序行进扫描间隔的量、传感器104在最上面的扫描位置701进行扫描为止。如果将扫描间隔设定得足够短,则还能够检测图7所示的层站开闭门200的位置偏移以及图8所示的层站开闭门200的局部凹陷。这样,在一个层站201的层站开闭门200的扫描完成时,进行上面一个楼层的层站201的层站开闭门200的扫描,而进行对全部的作为测定对象楼层的层站开闭门200的扫描。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一个扫描位置701,如图3~图5所示,一面在水平方向上使位置偏移间隔304,一面取得测定点群401、501。这样,在取得了测定点群401、501时,使轿厢100沿升降方向行进,使其移动到下一个扫描位置701。在下一个扫描位置701也一样按照图3~图5所示,一面在水平方向上使位置偏移间隔304,一面取得测定点群401、501。这样,在取得测定点群401、501时,使轿厢100沿升降方向行进,使移动到再下一个扫描位置701,并按照图3~图5所示,一面在水平方向上使位置偏移间隔304,一面取得测定点群401、501。通过反复进行该处理,能够测定层站开闭门200整体的形状。因此,如图7所示的层站开闭门200的位置偏移和如图8所示的层站开闭门200的局部凹陷都能够可靠地检测。
图9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电梯装置的诊断运转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使用图9对本实施方式的电梯装置的诊断运转的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在步骤S001中,组群管理控制装置107判定从前次的诊断运转起的经过时间是否经过了预先设定的规定时间。在经过了规定时间的情况下,为了开始新的诊断运转,组群管理控制装置107向诊断运转管理部106输出诊断运转的开始指令。此时,避开电梯的利用者较多的时间段。这样,在步骤S001中,判定当前时刻是否是预先设定的拥挤时间段以外的时候且自前次的诊断起是否经过了规定时间。并且,在同一梯组具有多台电梯的情况下,一台一台地顺序地进行诊断。
另外,在步骤S001中,在组群管理控制装置107具有预测部(省略图示)的情况下,与经过时间无关地,根据预测部的预测结果开始诊断运转。预测部根据从外部收集到的异常信息,预测层站开闭门200是否有发生形状异常的可能性。另外,作为异常信息的例子,例如有地震的发生信息、建筑物的长周期振动的检出信息、或者有关通过与建筑物的安全系统等的协作而在层站检测出的异常(例如,拾音传声器对异常声音的检出、通过监视摄像机的图像分析对乘客的异常动作的检出等)的信息等。预测部在被输入了这些异常信息时,预测为在层站开闭门200发生了形状异常。在由预测部判定为层站开闭门200有发生形状异常的可能性的情况下,组群管理控制装置107向诊断运转管理部106输出开始诊断运转的开始指令。
另外,也可以是,预测部根据异常信息计算层站开闭门200的形状异常的发生概率。作为发生概率的运算方法,例如可以按照异常的每种类型预先设定发生概率,将规定了异常的类型与发生概率之间的对应关系的查询表存储在存储器中,根据异常的类型求出发生概率。例如,如在地震的震级为5级以上的情况下,发生概率为90%,在震级为3级以上且小于5级的情况下,发生概率为30%,在震级为1级以上且小于3级的情况下,发生概率为5%这样,在检测出地震的情况下根据地震的震级区分异常的类型。并且,对于异常声音的情况,根据异常声音的大小或者异常声音的高低(音调)区分异常的类型。这样,在预测部预测发生概率的情况下,组群管理控制装置107根据所预测的发生概率切换诊断运转的开始指令的输入频度。即,组群管理控制装置107使与发生概率的增加成比例地提高开始指令的输入频度。
诊断运转管理部106在接收到开始指令时,在步骤S002中,向轿厢驱动部101输出指令,将电梯设为非服务状态,并且在步骤S003中,针对层站开闭部102禁止门的开闭,而进行测定准备。
在测定准备完成后,在步骤S004中,将所有楼层设定为测定对象。
接着,在步骤S005中,将测定对象楼层的最下层指定为指定楼层,在步骤S006中,使轿厢100行进到测定开始位置,使得传感器104的位置与该指定楼层的扫描开始位置一致。扫描开始位置是扫描位置701中最下面的扫描位置701。
接着,在步骤S007中,在轿厢100到达测定开始位置时,使用传感器104扫描层站开闭门200。
此时,在步骤S008中,检测轿厢100内的操作盘的按钮操作等,当在轿厢100内检测出乘客的情况下,或者电梯的利用者增加而变得拥挤的情况下,中断诊断运转。即,在步骤S014中,允许门的开门,在步骤S015中,使轿厢100再次开始通常的运行。另一方面,当在步骤S008中判定为哪种情况都不是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009。
在步骤S009中,将在步骤S007中得到的扫描信息发送给外部计算机109。
接着,在步骤S010中,判定当前的传感器104的位置是否是最上面的扫描位置701。如果是,则进入步骤S012,如果不是,则进入步骤S011。
在步骤S011中,使轿厢100向上行进扫描间隔的量,并返回到步骤S007的处理。在步骤S010的判定中,反复进行步骤S007~步骤S010的处理,一直到扫描位置701成为最上面的扫描位置701为止。
另一方面,在步骤S012中,判定当前的指定楼层是否是测定对象楼层的最上层。在指定楼层是最上面的楼层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016。否则,进入步骤S013。
在步骤S013中,将指定楼层设定为当前的指定楼层的下一个楼层,返回到步骤S006。反复进行步骤S006~步骤S013的处理,一直到在步骤S012的判定中当前的指定楼层成为测定对象楼层的最上层为止。这样,进行扫描一直到测定对象楼层的最上层为止。
在直到最上层的扫描完成时,在步骤S016中,外部计算机109将事先存储的首次数据与此次取得的扫描信息进行比较,在步骤S017中进行层站开闭门200的形状异常的判定。在判定的结果是没有形状异常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021,在存在形状异常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018。
在步骤S021中,进行测定时间的更新,然后在步骤S022中允许门的开门,在步骤S023中使轿厢100重启通常的运行。
在步骤S017的判定的结果是检测出形状异常的情况下,在步骤S018中,判定扫描间隔是否最小。在不是最小的情况下,在步骤S019中,使扫描间隔比当前的值短,然后返回到步骤S005,仅将发生了形状异常的楼层设为测定对象楼层,并进行再次测定。
在再次测定后再次检测异常且扫描间隔为最小以下的情况下,使确定为层站开闭门200的形状异常。在确定为形状异常时,在步骤S020中,通过异常通知装置108向外部通知异常,将异常楼层设为不可服务。然后,进入步骤S021,更新测定时间,在步骤S022中进行门的开门许可,在步骤S023中使轿厢100重启通常的运行。
检测出层站开闭门200的形状异常的轿厢100被禁止停靠在变为不可服务的楼层。在乘客将变为不可服务的楼层作为目的地楼层的情况下,通过提示下梯、对下梯楼层分配其它电梯等措施,使检测出异常的轿厢不前往不可服务楼层。
或者,检测出层站开闭门200的形状异常的轿厢100暂且停止,仅利用其它的轿厢进行电梯的运行。
在同一梯组具有足够数量的电梯的情况下,也可以不重启检测出异常的轿厢的服务,而将其设为非服务状态一直到修理完成为止。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电梯装置具有:传感器104,其设于电梯的轿厢100,向设置在层站201的关门状态的层站开闭门200进行激光或者超声波的照射203并接收反射波,由此测定层站开闭门200的形状;轿厢驱动部101,其使轿厢100行进;以及诊断运转管理部106,其在被从外部输入了开始层站开闭门200的形状异常的诊断运转的开始指令时,向轿厢驱动部101输出使轿厢100行进到测定开始位置的行进指示,并且向传感器104输出指示开始通过照射203实现的测定的指令。并且,在诊断运转中,通过轿厢驱动部101使轿厢100行进,由此一面使传感器104的测定点变化,一面进行层站开闭门200的形状的测定。这样,本实施方式的电梯装置在轿厢100安装传感器104,一面使轿厢100行进一面进行测定。其结果是,不再需要按照每个层站安装多个传感器,因而与专利文献2相比,能够大幅减少所使用的传感器的数量,达到成本降低。并且,由于能够从远离层站开闭门200的位置进行测定,因而测定位置也可以自由变化,所以能够检测各种各样的形状异常。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轿厢100设置传感器104,在升降方向上使测定点逐渐变化来测定层站开闭门200整体的形状,因而能够检测包括以往检测困难的局部凹陷在内的各种层站开闭门的形状异常。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传感器104预先测定未发生形状异常的状态下的层站开闭门200的形状,将其作为首次数据预先存储在外部计算机109的存储器中。并且,外部计算机109的测定结果比较部110将存储于存储器中的首次数据、与此次通过传感器104测定出的层站开闭门200的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在首次数据与测定结果的差异为阈值以上的情况下,判定为层站开闭门发生了形状异常。这样,将未发生形状异常的状态下的首次数据与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因而即使是对复杂形状的层站开闭门,也能够精度良好地检测出形状异常。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轿厢驱动部101每当传感器104在一个测定点(扫描位置701)的测定结束时,按照规定间隔使轿厢100行进到下一个测定点,该规定间隔的值是由诊断运转管理部106设定的。并且,在由测定结果比较部110判定为层站开闭门200发生了形状异常的情况下,诊断运转管理部106将规定间隔变更为比当前的值小的第2规定间隔。这样,通过轿厢驱动部101,使轿厢100按照第2规定间隔行进,仅对被判定为发生了形状异常的层站开闭门200再次执行利用传感器104进行的测定。这样,由于仅对被判定为发生了形状异常的层站开闭门200再次进行提高了精度的扫描,因而即使是不易检测出的较小的局部凹陷等形状异常,也能够可靠地检测。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在由测定结果比较部110判定为层站开闭门200发生了形状异常的情况下,诊断运转管理部106指示轿厢驱动部101停止该轿厢的运行。这样,通过在层站开闭门200的修理完成前使轿厢100停止,能够防止乘客的卷入或者诱发其它设备的破损等问题。
或者,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在由测定结果比较部110判定为层站开闭门200发生了形状异常的情况下,诊断运转管理部106指示轿厢驱动部101使得在仅对层站开闭门200发生了形状异常的楼层的层站禁止轿厢停靠的状态下,仅对其它的楼层继续轿厢的运行。在这种情况下,与使轿厢100的服务全面停止的情况相比,能够将对乘客的不便抑制在最小限度,防止乘客的卷入或者诱发其它设备的破损等问题。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还具有输出向诊断运转管理部106输入的开始指令的组群管理控制装置107。并且,组群管理控制装置107具有根据外部信息预测层站开闭门200的形状异常的发生的预测部,根据预测部的预测结果输出开始指令。在这种情况下,能够与自前次的诊断运转起的经过时间无关地,在根据预测部的预测预测为发生形状异常的可能性较大的情况下,进行诊断运转,因而能够在发生形状异常后迅速地检测形状异常,能够防止形状异常一直被搁置到下一次的维护作业。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预测部进行预测所使用的外部信息,使用了通过在层站201设置的拾音装置检测出的异常声音的信息或者地震发生的信息等。由此,在检测出异常声音的情况下或者发生地震的情况下,预测部预测为层站开闭门200发生了形状异常。这样,在发生形状异常的可能性较大的情况下,能够迅速地检出形状异常,因而能够防止形状异常一直被搁置到下一次的维护作业。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预测部根据外部信息预测层站开闭门200的形状异常的发生概率。在这种情况下,组群管理控制装置107与由预测部预测出的发生概率的值的增加相应地,提高向诊断运转管理部106的诊断运转输入开始指令的频度。由此,能够以与发生概率对应的最佳的频度来实施诊断运转。
另外,在上述的说明中,说明了在步骤S005中将测定对象楼层设定为最下层,从下面开始顺序地进行扫描,但不限于这种情况,也可以将测定对象楼层设定为最上层,从上面开始顺序地进行扫描。
另外,在上述的说明中,说明了在步骤S006中将扫描开始位置设定为最下面的位置,但不限于这种情况,也可以将扫描开始位置设定为最上面的位置,从上面开始顺序地进行扫描。
另外,在图3~图5中图示了仅测定层站开闭门200的一侧的门的形状,然而当然也可以测定层站开闭门200的两侧的门的形状。

Claims (10)

1.一种电梯装置,其中,所述电梯装置具有:
传感器,其设于电梯的轿厢,对设置于层站的关门状态的层站开闭门照射激光或者超声波,并接收所述激光或者所述超声波的反射波,由此测定所述层站开闭门的形状;
轿厢驱动部,其使所述轿厢沿升降方向行进;以及
诊断运转管理部,其在被从外部输入了开始所述层站开闭门的形状异常的诊断运转的开始指令时,向所述轿厢驱动部输出使所述轿厢行进到测定开始位置的行进指示,并且向所述传感器输出指示所述测定的开始的指令,
在所述诊断运转中所述轿厢驱动部使所述轿厢行进,由此一面使所述传感器的所述测定的测定点变化,一面进行所述层站开闭门的形状的测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装置,其中,
所述电梯装置还具有:
存储部,其将由所述传感器对未发生形状异常的状态下的所述层站开闭门的形状进行测定而得到的测定结果存储为首次数据;以及
测定结果比较部,其将存储在所述存储部中的所述首次数据与由所述传感器所测定的所述层站开闭门的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在所述首次数据与所述测定结果之间的差异为阈值以上的情况下,判定为所述层站开闭门发生了形状异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装置,其中,
每当所述传感器在一个测定点的所述测定结束时,所述轿厢驱动部使所述轿厢按照规定间隔行进到下一个测定点,
所述规定间隔的值是由所述诊断运转管理部设定的,
在由所述测定结果比较部判定为所述层站开闭门发生了形状异常的情况下,所述诊断运转管理部将所述规定间隔变更为比当前的值小的第2规定间隔,通过所述轿厢驱动部,使所述轿厢按照所述第2规定间隔行进,仅对被判定为发生了所述形状异常的所述层站开闭门再次执行利用所述传感器进行的所述测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装置,其中,
在由所述测定结果比较部判定为所述层站开闭门发生了形状异常的情况下,所述诊断运转管理部指示所述轿厢驱动部停止所述轿厢的运行。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装置,其中,
在由所述测定结果比较部判定为所述层站开闭门发生了形状异常的情况下,所述诊断运转管理部指示所述轿厢驱动部,使得在禁止了所述轿厢向所述层站开闭门发生了所述形状异常的楼层的层站进行停靠的状态下,继续进行所述轿厢的运行。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装置,其中,
在由所述测定结果比较部判定为所述层站开闭门发生了形状异常的情况下,所述诊断运转管理部指示所述轿厢驱动部,使得在禁止了所述轿厢向所述层站开闭门发生了所述形状异常的楼层的层站进行停靠的状态下,继续进行所述轿厢的运行。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梯装置,其中,
所述电梯装置还具有输出向所述诊断运转管理部输入的所述开始指令的控制装置,
所述控制装置具有根据从外部收集到的异常信息预测所述层站开闭门的形状异常的发生的预测部,所述控制装置根据所述预测部的预测结果输出所述开始指令。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梯装置,其中,
所述异常信息是由设置于所述层站的拾音装置检测出的异常声音的信息或者发生地震的信息,
在所述拾音装置检测出异常声音的情况下或者发生了地震的情况下,所述预测部预测为所述层站开闭门发生了形状异常。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梯装置,其中,
所述预测部根据所述异常信息预测所述层站开闭门的形状异常的发生概率,
所述控制装置与由所述预测部预测出的所述发生概率的值的增加相应地,提高向所述诊断运转管理部输入所述开始指令的频度。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梯装置,其中,
所述预测部根据所述异常信息预测所述层站开闭门的形状异常的发生概率,
所述控制装置与由所述预测部预测出的所述发生概率的值的增加相应地,提高向所述诊断运转管理部输入所述开始指令的频度。
CN201680084145.1A 2016-04-14 2016-04-14 电梯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907115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6/062001 WO2017179169A1 (ja) 2016-04-14 2016-04-14 エレベータ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71159A CN109071159A (zh) 2018-12-21
CN109071159B true CN109071159B (zh) 2020-07-17

Family

ID=600423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84145.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9071159B (zh) 2016-04-14 2016-04-14 电梯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525365B2 (zh)
CN (1) CN109071159B (zh)
WO (1) WO201717916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003394A1 (ja) * 2018-06-27 2020-01-02 三菱電機ビルテクノサービス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ーのドアの吊り状態を診断する制御装置
CN112424102B (zh) * 2018-07-24 2022-09-1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健全性诊断装置
CN113879928B (zh) * 2021-09-27 2023-04-21 山东电力建设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施工升降机标准节轨道状态监测方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61252A (ja) * 2000-03-17 2001-09-26 Hitachi Building Systems Co Ltd エレベータのかごドア開閉状況確認システム
JP2002316782A (ja) * 2001-04-20 2002-10-31 Mitsubishi Electric Building Techno Service Co Ltd エレベータ扉システムの扉監視装置
JP2007070102A (ja) * 2005-09-09 2007-03-22 Hitachi Building Systems Co Ltd エレベータドアの診断装置
JP2007137568A (ja) * 2005-11-16 2007-06-0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ドア係合装置の据付点検治具
CN101293613A (zh) * 2007-04-25 2008-10-29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门设备
CN101883730A (zh) * 2007-12-03 2010-11-10 奥蒂斯电梯公司 电梯通道中人员的被动探测
JP2015030577A (ja) * 2013-08-01 2015-02-16 三菱電機ビルテクノサービス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ドア装置
CN204281003U (zh) * 2014-12-02 2015-04-22 贵州天义电梯成套设备有限公司 厅门地坎变形过大保护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132883A (ja) * 1983-12-16 1985-07-1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地震後のエレベ−タ監視装置
JPS6443711A (en) * 1987-08-11 1989-02-16 Fujitec Kk Surface strain measuring instrument
FI117432B (fi) * 2002-02-05 2006-10-13 Kone Corp Menetelmä ja järjestely hissin kaukovalvontaan
JP4607219B2 (ja) * 2008-12-26 2011-01-05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安全装置
JP2012162342A (ja) * 2011-02-04 2012-08-30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エレベータ安全装置、エレベータ及びエレベータの制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61252A (ja) * 2000-03-17 2001-09-26 Hitachi Building Systems Co Ltd エレベータのかごドア開閉状況確認システム
JP2002316782A (ja) * 2001-04-20 2002-10-31 Mitsubishi Electric Building Techno Service Co Ltd エレベータ扉システムの扉監視装置
JP2007070102A (ja) * 2005-09-09 2007-03-22 Hitachi Building Systems Co Ltd エレベータドアの診断装置
JP2007137568A (ja) * 2005-11-16 2007-06-0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ドア係合装置の据付点検治具
CN101293613A (zh) * 2007-04-25 2008-10-29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门设备
CN101883730A (zh) * 2007-12-03 2010-11-10 奥蒂斯电梯公司 电梯通道中人员的被动探测
JP2015030577A (ja) * 2013-08-01 2015-02-16 三菱電機ビルテクノサービス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ドア装置
CN204281003U (zh) * 2014-12-02 2015-04-22 贵州天义电梯成套设备有限公司 厅门地坎变形过大保护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71159A (zh) 2018-12-21
JPWO2017179169A1 (ja) 2018-07-12
JP6525365B2 (ja) 2019-06-05
WO2017179169A1 (ja) 2017-10-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599204B1 (en) Elevator component inspection system and method
CN109071159B (zh) 电梯装置
JP5055333B2 (ja)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JP6329304B1 (ja) ロープ検査装置
JP6542416B1 (ja) ロープ検査システム、ロープ検査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WO2016151694A1 (ja)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JP6482988B2 (ja) エレベータ用ドア開閉異常判定装置
US20200180910A1 (en) Method and an elevator system for defining an elongation of an elevator car suspension means
JP2014139106A (ja)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JP5503502B2 (ja) エレベータの乗場用取付物検出装置及びそれを利用したエレベータの点検方法
JP5318735B2 (ja) エレベータ制御装置
WO2020053925A1 (ja) エレベータの異常検出装置
CN115734931B (zh) 电梯系统以及检查终端
JP6611845B2 (ja) エレベータ制御装置、エレベータドアの遠隔診断システム及びエレベータドアの遠隔診断方法
JP5535441B2 (ja) エレベータの管制運転装置
JP6510586B2 (ja) エレベータのロープ診断装置および方法
JP2013147347A (ja)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KR102562729B1 (ko) 엘리베이터 장치
JP7322204B2 (ja) エレベータの診断システムおよび診断方法
JP2012056708A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JP2014088242A (ja) エレベータ用長周期振動検出装置およびエレベータ用長周期振動検出方法
US11912534B1 (en) Elevator pit safety net system
JP7147943B1 (ja)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KR102451395B1 (ko) 엘리베이터의 점검 시스템, 엘리베이터의 점검 장치, 및 자율 이동체
WO2024042642A1 (ja) エレベーターのガイドレールの変形検出システムおよび変形検出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71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