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930090B - 针织物的接合方法 - Google Patents

针织物的接合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930090B
CN108930090B CN201810533487.8A CN201810533487A CN108930090B CN 108930090 B CN108930090 B CN 108930090B CN 201810533487 A CN201810533487 A CN 201810533487A CN 108930090 B CN108930090 B CN 10893009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itch
knitted fabric
adjacent
overlapped
c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53348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930090A (zh
Inventor
上道和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ma Seiki Mfg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ima Seiki Mf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ma Seiki Mfg Ltd filed Critical Shima Seiki Mfg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9300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300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9300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3009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7/00Flat-bed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 D04B7/10Flat-bed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with provision for narrowing or widening to produce fully-fashioned good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1/22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 D04B1/24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wearing apparel
    • D04B1/246Upper torso garments, e.g. sweaters, shirts, leotard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1/22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 D04B1/24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wearing apparel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7/00Flat-bed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 D04B7/04Flat-bed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with two sets of needle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7/00Flat-bed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 D04B7/30Flat-bed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Knitting Of Fabric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针织物的接合方法,即使第一针织物部和第二针织物部中的至少一方为罗纹组织,其也能够使两针织物部的接合部平整。依次反复进行如下工序:利用第一针织物部的第一端部线圈和第一相邻线圈形成第一重叠线圈的工序A;编织与第一重叠线圈接续的新的第一端部线圈的工序B;利用第二针织物部的第二端部线圈和第二相邻线圈形成第二重叠线圈的工序C;编织与第二重叠线圈接续的新的第二端部线圈的工序D。若相邻线圈为正面线圈,则在相邻线圈的反面侧重叠端部线圈,将新的端部线圈作为正面线圈。若相邻线圈为反面线圈,则在相邻线圈的正面侧或反面侧重叠端部线圈,将新的端部线圈作为反面线圈。

Description

针织物的接合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钩挂于横机的前后的针床的针织物部彼此接合的针织物的接合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使用横机将在前后相对的第一针织物部和第二针织物部的纵行方向端部彼此接合的方法,例如可举出专利文献1记载的方法。专利文献1中,通过依次反复进行在使第一针织物部的纵行方向端部的相邻的二个线圈重叠而成的重叠线圈编织新的线圈的步骤、及在使第二针织物部的纵行方向端部的相邻的二个线圈重叠而成的重叠线圈编织新的线圈的步骤,而将两针织物部接合。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619008号公报
发明内容
专利文献1的技术适合于将平针组织的第一针织物部和第二针织物部接合的情况。但是,若第一针织物部和第二针织物部中的至少一方为罗纹组织,则接合部像波动那样容易弯曲。接合部的弯曲存在n×m的罗纹组织的n、m越大则越显著的倾向。例如,图5(A)所示的照片是示出将2×2的罗纹组织的第一针织物部和第二针织物部接合而成的针织物的照片,可知位于针织物的上端的接合部剧烈地波动。这是因为,与罗纹组织的针织物部容易收缩相对,在重叠线圈形成新的线圈而固定的接合部难以收缩,因此在针织物部的收缩量和接合部的收缩量之间存在差异。在穿着针织物时,如图5(B)所示接合部拉伸,因此接合部的弯曲难以显眼,但是在折叠针织物时容易显眼。近年来,有在店铺折叠针织物的状态下展示的情况,因此存在希望避免接合部的弯曲显眼的需求。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而创立,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针织物的接合方法,即使第一针织物部和第二针织物部中的至少一方为罗纹组织,其也能够使两针织物部的接合部平整。
本发明的针织物的接合方法,使用具有彼此相对的第一针床和第二针床、及向这些针床供给针织纱的给纱构件的横机,依次反复进行如下工序,而将第一针织物部和第二针织物部的纵行方向端部彼此接合:
工序A,形成使第一端部线圈和与该第一端部线圈相邻的第一相邻线圈重叠而成的第一重叠线圈,所述第一端部线圈位于钩挂于所述第一针床的所述第一针织物部的编织宽度方向的一端;
工序B,编织在所述第一重叠线圈的纵行方向上接续的新的第一端部线圈;
工序C,形成使第二端部线圈和与该第二端部线圈相邻的第二相邻线圈重叠而成的第二重叠线圈,所述第二端部线圈位于钩挂于所述第二针床的所述第二针织物部的编织宽度方向的一端;及
工序D,编织在所述第二重叠线圈的纵行方向上接续的新的第二端部线圈;其中,
所述第一针织物部及所述第二针织物部中的至少一方为罗纹组织,
在所述第一相邻线圈为正面线圈的情况下,在所述工序A中,在使所述给纱构件相比所述第一端部线圈配置在所述一端侧的状态下,在所述第一相邻线圈的反面侧重叠所述第一端部线圈而形成所述第一重叠线圈,在所述工序B中编织作为反面线圈的新的所述第一端部线圈,
在所述第一相邻线圈为反面线圈的情况下,在所述工序A中,在使所述给纱构件相比所述第一端部线圈配置在所述一端侧的状态下,在所述第一相邻线圈的正面侧或反面侧重叠所述第一端部线圈而形成所述第一重叠线圈,在所述工序B中编织作为正面线圈的新的所述第一端部线圈,
在所述第二相邻线圈为正面线圈的情况下,在所述工序C中,在使所述给纱构件相比所述第二端部线圈配置在所述一端侧的状态下,在所述第二相邻线圈的反面侧重叠所述第二端部线圈而形成所述第二重叠线圈,在所述工序D中编织作为反面线圈的新的所述第二端部线圈,
在所述第二相邻线圈为反面线圈的情况下,在所述工序C中,在使所述给纱构件相比所述第二端部线圈配置在所述一端侧的状态下,在所述第二相邻线圈的正面侧或反面侧重叠所述第二端部线圈而形成所述第二重叠线圈,在所述工序D中编织作为正面线圈的新的所述第二端部线圈。
在此处,正面线圈为如下线圈:在该正面线圈为第一针织物部(第二针织物部)的线圈的情况下,从第一针织物部与第二针织物部的相对方向上的第一针织物部侧(第二针织物部侧)观察时,从第二针织物部侧(第一针织物部侧)朝向第一针织物部侧(第二针织物部侧)从旧线圈引出的线圈。反面线圈是向与正面线圈相反的方向引出的线圈。另外,本说明书中的“线圈的正面侧”是指,在该线圈为第一针织物部的线圈的情况下,第一针织物部与第二针织物部的相对方向中的配置第一针织物部的一侧。相对于此,“线圈的反面侧”是指,在该线圈为第一针织物部的线圈的情况下,第一针织物部与第二针织物部的相对方向中的配置第二针织物部的一侧。
作为本发明的针织物的接合方法的一方式,能够举出如下方式:
在所述第一相邻线圈为反面线圈的情况下,在所述工序A中在所述第一相邻线圈的正面侧重叠所述第一端部线圈,
在所述第二相邻线圈为反面线圈的情况下,在所述工序C中在所述第二相邻线圈的正面侧重叠所述第二端部线圈。
作为本发明的针织物的接合方法的一方式,能够举出如下方式:
所述第一针织物部和所述第二针织物部为相同的罗纹组织,将所述第一针织物部和所述第二针织物部的正面线圈彼此接合,并将所述第一针织物部和所述第二针织物部的反面线圈彼此接合。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针织物的接合方法,通过将在工序B中形成的新的第一端部线圈和在工序D中形成的新的第二端部线圈连接的连接纱,将第一针织物部和第二针织物部接合。连接纱在接合部以线圈的方式配置,接合部难以显眼。另外,本发明的针织物的接合方法中,根据相邻线圈是正面线圈还是反面线圈,而改变相邻线圈和端部线圈的重叠方式,并且使将与重叠线圈连续的新的端部线圈作为正面线圈还是作为反面线圈变化。由此,能够沿着针织物部的罗纹组织的形状,设为追随于罗纹组织的伸缩的接合部,即使第一针织物部和第二针织物部的至少一方为罗纹组织,也能够使两针织物部的接合部平整。
罗纹组织的反面线圈在罗纹组织在编织宽度方向收缩时难以从外部看到,但当拉伸罗纹组织时能从外部看到。在相邻线圈为反面线圈的情况下,与在相邻线圈的反面侧重叠端部线圈相比,在相邻线圈的正面侧重叠端部线圈时接合部的美观性更好。因此,通过在由反面线圈构成的相邻线圈的正面侧重叠端部线圈,在拉伸罗纹组织时也能够提高接合部的美观性。
通过使第一针织物部和第二针织物部的正面线圈彼此接合并使第一针织物部和第二针织物部的反面线圈彼此接合,以第一针织物部的罗纹组织与第二针织物部的罗纹组织连续的方式将两针织物部连接。其结果是,即使两针织物部为罗纹组织,两针织物部的接合部也不显眼,针织物的美观性良好。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所示的针织物(针织套衫)的概略图。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所示的针织物的接合方法的编织工序的前半部分的编织工序第一图。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所示的针织物的接合方法的编织工序的后半部分的编织工序第二图。
图4中,(A)是示出使用实施方式的针织物的接合方法而将具有罗纹组织的前后的针织物部彼此接合而成的针织物的照片的图,(B)是示出使(A)的针织物拉伸后的状态的照片的图。
图5中,(A)是示出使用现有的针织物的接合方法将具有罗纹组织的前后的针织物部彼此接合而成的针织物的照片的图,(B)是示出使(A)的针织物拉伸后的状态的照片的图。
【标号说明】
1 第一针织物部
11 第一端部线圈 12 第一相邻线圈 13 第一重叠线圈
14 新的线圈
2 第二针织物部
21 第二端部线圈 22 第二相邻线圈 23 第二重叠线圈
24 新的线圈
9 给纱构件
100 针织套衫(针织物)
50 身片 51 前身片 52 后身片 55接合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将构成图1所示的针织套衫(针织物)100的身片50的前身片51和后身片52在肩线的位置接合的例子。前身片51和后身片52由罗纹组织构成,两者51、52的接合部55平滑地形成,由此针织套衫100的商品价值提高,穿着舒适度也提高。在此处,作为形成接合部的对象的针织物不限于服装,也可以是例如提包等小件、家具的罩等。
以下,基于图2、3所示的编织工序图说明将图1的前身片51和后身片52的纵行方向终端部接合的针织物的接合方法。图2、3中,将后身片52设为第一针织物部1,将前身片51设为第二针织物部2而进行说明。针织物的接合方法所使用的横机为四针床横机,其具有两组沿左右方向延伸且在前后方向彼此相对的前后一对针床。横机也可以是两针床横机,在该情况下,进行在相邻的线圈之间设置有空针的抽针编织即可。
图2、3的小栏中记载的“S+数字”表示编织工序的编号,位于小栏的右边的大栏中示出各编织工序中的编织的方式。大栏内的黑点表示织针,倒三角形符号表示给纱构件9,栏外的大写字母表示织针的位置。大栏内的圆形符号表示正面线圈,菱形符号表示反面线圈,双层圆圈符号表示重叠线圈,实心符号表示在该编织工序中编织成的线圈。另外,将在栏外由箭头示出的纸面左侧及右侧分别设为编织宽度方向的一端侧LS及另一端侧RS。
图2的S1中,示出第一针织物部1的线圈钩挂于下部后针床(以下记为BD),第二针织物部2的线圈钩挂于下部前针床(以下记为FD)的状态。两针织物部1、2是在编织宽度方向上正面线圈和反面线圈交替地排列的1×1的罗纹组织,两针织物部1、2的正面线圈和反面线圈彼此在相对位置配置。以后的编织由一个给纱构件9连续地进行。给纱构件9也可以是具有多个给纱口的添纱导纱器等。
从该状态开始,在S1中,使钩挂于BD的织针A上的第一端部线圈11向上部前针床(FU)的织针A移动,并且使钩挂于BD的织针B上的第一相邻线圈12向FU的织针B移动。该S1是用于形成使第一端部线圈11和第一相邻线圈12重叠而成的第一重叠线圈13(参照S4)的准备工序(本发明的工序A的一部分)。
S2中,使第一端部线圈11向BD的织针B移动,S3中,使第一相邻线圈12向BD的织针B移动(本发明的工序A的剩余部分)。其结果是,如S4所示,形成在第一相邻线圈12的正面侧(图1的针织套衫100的外侧)重叠第一端部线圈11而成的第一重叠线圈13。在S1~S3中形成第一重叠线圈13的期间,将给纱构件9相比第一端部线圈11配置在一端侧LS。因此,从给纱构件9延伸的针织纱没有缠绕于第一端部线圈11、第一相邻线圈12,因此能够漂亮地完成接合部55(图1)。
在此处,也能够在第一相邻线圈12的反面侧(图1的针织套衫100的内侧)重叠第一端部线圈11。在该情况下,在S1中仅使第一端部线圈11移动,使该移动后的第一端部线圈11与钩挂于BD的织针B的第一相邻线圈12重叠即可。若在第一相邻线圈12的反面侧重叠第一端部线圈11,则与在第一相邻线圈12的正面侧重叠第一端部线圈11相比,接合部的美观性稍微变差。但是,该美观性稍微变差的部分在罗纹组织的针织物部1、2收缩时隐藏在从针织套衫100(图1)的外部看不到的位置。如果希望在使罗纹组织的针织物部1、2拉伸时也提高接合部的美观性,则如S1~S3所示,在第一相邻线圈12的正面侧重叠第一端部线圈11即可。
S4中,使在S1中相比第一端部线圈11配置在一端侧LS的给纱构件9相比第一重叠线圈13向另一端侧RS移动,S5中,使给纱构件9向一端侧LS移动,形成在第一重叠线圈13的纵行方向上接续的新的线圈14(相当于本发明的工序B)。该新的线圈14是位于第一针织物部1的编织宽度方向的一端侧LS的新的第一端部线圈11。通过在使给纱构件9向一端侧LS移动时编织新的线圈14,能够避免新的线圈14成为扭转线圈。
S6中,使钩挂于FD的织针A的第二端部线圈21向上部后针床(BU)的织针A移动,并且使钩挂于FD的织针B的第二相邻线圈22向BU的织针B移动。该S6是用于形成使第二端部线圈21和第二相邻线圈22重叠而成的第二重叠线圈23(参照S9)的准备工序(本发明的工序C的一部分)。
S7中,使第二端部线圈21向FD的织针B移动,S8中,使第二相邻线圈22向FD的织针B移动(本发明的工序C的剩余部分)。其结果是,如S9所示,形成在第二相邻线圈22的正面侧重叠有第二端部线圈21的第二重叠线圈23。
在此处,与使第一端部线圈11和第一相邻线圈12重叠的情况同样,也能够在第二相邻线圈22的反面侧重叠第二端部线圈21。该情况下,在S6中仅使第二端部线圈21移动,使该移动后的第二端部线圈21与钩挂于FD的织针B的第二相邻线圈22重叠即可。
S9中,使在S6中相比第二端部线圈21配置在一端侧LS的给纱构件9相比第二重叠线圈23向另一端侧RS移动,S10中,使给纱构件9向一端侧LS移动,形成在第二重叠线圈23的纵行方向上接续的新的线圈24(相当于本发明的工序D)。该新的线圈24是位于第二针织物部2的编织宽度方向的一端侧LS的新的第二端部线圈21,在使给纱构件9向一端侧LS移动时编织,因此不是扭转线圈。
通过S1~S10的一连串的编织,第一针织物部1的第一相邻线圈12和第二针织物部2的第二相邻线圈22由将新的第一端部线圈11(S5)和新的第二端部线圈21(S10)连接的连接纱连接。S1的两相邻线圈12、22都是反面线圈,第一针织物部1的反面线圈和第二针织物部2的反面线圈连接。
在图3的S11~S20中,也与图2的S1~S10同样,反复进行本发明的工序A~工序D。但是,在图3的S11~S20中,与第一端部线圈11相邻的第一相邻线圈12和与第二端部线圈21相邻的第二相邻线圈22都是正面线圈,因此在相邻线圈12(22)的反面侧重叠端部线圈11(21),在重叠线圈13(23)的纵行方向上接续的新的线圈14(24)作为反面线圈。
S11中,使BD的织针B的第一端部线圈11向FU的织针C移动,S12中,使BD的织针C的第一相邻线圈12向FU的织针C移动而在织针C形成第一重叠线圈13(S13)(相当于本发明的工序A)。
S13中,使给纱构件9向另一端侧RS移动,S14中,使给纱构件9向一端侧LS移动而利用反面线圈编织在第一重叠线圈13的纵行方向上接续的新的线圈14(新的第一端部线圈11)(相当于本发明的工序B)。S15中,在给纱构件9停止于作为编织始端侧的一端侧LS的状态下,使新的第一端部线圈11向BD的织针C移动。
S16中,使FD的织针B的第二端部线圈21向BU的织针C移动,S17中,使FD的织针C的第二相邻线圈22向BU的织针C移动而在织针C形成第二重叠线圈23(S18)(相当于本发明的工序C)。
S18中,使给纱构件9向另一端侧RS移动,S19中,使给纱构件9向一端侧LS移动而利用反面线圈编织在第二重叠线圈23的纵行方向上接续的新的线圈24(新的第二端部线圈21)(相当于本发明的工序D)。S20中,在给纱构件9停止于一端侧LS的状态下,使新的第二端部线圈21向FD的织针C移动。
通过S11~S20的一连串的编织,第一针织物部1的第一相邻线圈12和第二针织物部2的第二相邻线圈22利用将新的第一端部线圈11(S14)和新的第二端部线圈21(S19)连接的连接纱连接。S11的两相邻线圈12、22均为正面线圈,第一针织物部1的正面线圈和第二针织物部2的正面线圈连接。
以后,通过反复进行与S1~S20同样的编织,能够将第一针织物部1和第二针织物部2接合。通过以上说明的针织物的接合方法接合的第一针织物部1和第二针织物部2之间的接合部是平整的,具有极优良的美观性。
上述接合方法能够利用于具有包括图1、2说明的1×1的罗纹组织在内的n×m的罗纹组织的第一针织物部1与第二针织物部2之间的接合(n、m为任意的自然数)。与n、m的数字为多少无关,通过以满足以下的条件的方式依次反复进行工序A~工序D,能够使两针织物部1、2的接合部平整。
[条件1]第一相邻线圈12(第二相邻线圈22)为正面线圈的情况下
工序A(工序C)中,在将给纱构件9相比第一端部线圈11(第二端部线圈21)配置在一端侧LS的状态下在第一相邻线圈12(第二相邻线圈22)的反面侧重叠第一端部线圈11(第二端部线圈21)而形成第一重叠线圈13(第二重叠线圈23)。工序B(工序D)中,编织作为反面线圈的新的第一端部线圈11(第二端部线圈21)。
[条件2]第一相邻线圈12(第二相邻线圈22)为反面线圈的情况下
工序A(工序C)中,在将给纱构件9相比第一端部线圈11(第二端部线圈21)配置在一端侧LS的状态下在第一相邻线圈12(第二相邻线圈22)的正面侧或反面侧重叠第一端部线圈11(第二端部线圈21)而形成第一重叠线圈13(第二重叠线圈23)。工序B(工序D)中,编织作为正面线圈的新的第一端部线圈11(第二端部线圈21)。
在此处,图4示出使用实施方式所示的针织物的接合方法将具有2×2的罗纹组织的第一针织物部和第二针织物部接合后的针织物的照片。如图4(A)所示,接合部没有波动而笔直地形成,成为美观性极佳的针织物。另外,如图4(B)所示可知,即使拉伸针织物而使接合部扩展,在接合部处前后的罗纹组织彼此也漂亮地连接。相对于此,关于使用了图5所示的专利文献1的针织物的接合方法的针织物,接合部剧烈地波动而弯曲,与该图5的针织物相比可知,图4所示的针织物的美观性显著优良。

Claims (3)

1.一种针织物的接合方法,使用具有彼此相对的第一针床和第二针床、及向这些针床供给针织纱的给纱构件的横机,依次反复进行如下的工序A~工序D的一连串的编织,而将第一针织物部和第二针织物部的纵行方向端部彼此接合:
工序A,形成使第一端部线圈和与该第一端部线圈相邻的第一相邻线圈重叠而成的第一重叠线圈,所述第一端部线圈位于钩挂于所述第一针床的所述第一针织物部的编织宽度方向的一端;
工序B,编织在所述第一重叠线圈的纵行方向上接续的新的第一端部线圈;
工序C,形成使第二端部线圈和与该第二端部线圈相邻的第二相邻线圈重叠而成的第二重叠线圈,所述第二端部线圈位于钩挂于所述第二针床的所述第二针织物部的编织宽度方向的一端;及
工序D,编织在所述第二重叠线圈的纵行方向上接续的新的第二端部线圈;其中,
所述第一针织物部及所述第二针织物部中的至少一方为罗纹组织,
在所述第一相邻线圈为正面线圈的情况下,在所述工序A中,在使所述给纱构件相比所述第一端部线圈配置在所述一端侧的状态下,在所述第一相邻线圈的反面侧重叠所述第一端部线圈而形成所述第一重叠线圈,在所述工序B中编织作为反面线圈的新的所述第一端部线圈,
在所述第一相邻线圈为反面线圈的情况下,在所述工序A中,在使所述给纱构件相比所述第一端部线圈配置在所述一端侧的状态下,在所述第一相邻线圈的正面侧或反面侧重叠所述第一端部线圈而形成所述第一重叠线圈,在所述工序B中编织作为正面线圈的新的所述第一端部线圈,
在所述第二相邻线圈为正面线圈的情况下,在所述工序C中,在使所述给纱构件相比所述第二端部线圈配置在所述一端侧的状态下,在所述第二相邻线圈的反面侧重叠所述第二端部线圈而形成所述第二重叠线圈,在所述工序D中编织作为反面线圈的新的所述第二端部线圈,
在所述第二相邻线圈为反面线圈的情况下,在所述工序C中,在使所述给纱构件相比所述第二端部线圈配置在所述一端侧的状态下,在所述第二相邻线圈的正面侧或反面侧重叠所述第二端部线圈而形成所述第二重叠线圈,在所述工序D中编织作为正面线圈的新的所述第二端部线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织物的接合方法,其中,
在所述第一相邻线圈为反面线圈的情况下,在所述工序A中在所述第一相邻线圈的正面侧重叠所述第一端部线圈,
在所述第二相邻线圈为反面线圈的情况下,在所述工序C中在所述第二相邻线圈的正面侧重叠所述第二端部线圈。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针织物的接合方法,其中,
所述第一针织物部和所述第二针织物部为相同的罗纹组织,将所述第一针织物部和所述第二针织物部的正面线圈彼此接合,并将所述第一针织物部和所述第二针织物部的反面线圈彼此接合。
CN201810533487.8A 2017-05-29 2018-05-29 针织物的接合方法 Active CN10893009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06034 2017-05-29
JP2017106034A JP6501824B2 (ja) 2017-05-29 2017-05-29 編地の接合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930090A CN108930090A (zh) 2018-12-04
CN108930090B true CN108930090B (zh) 2020-07-10

Family

ID=641092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533487.8A Active CN108930090B (zh) 2017-05-29 2018-05-29 针织物的接合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501824B2 (zh)
KR (1) KR101985828B1 (zh)
CN (1) CN108930090B (zh)
DE (1) DE10201820812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02854B (zh) * 2018-12-17 2020-04-07 嘉兴市蒂维时装有限公司 一种全成型浮线提花的编织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882A (zh) * 1990-06-05 1992-05-06 岛精机制作所 针织物的连接方法和具有美观接缝的针织物
CN1429294A (zh) * 2000-05-17 2003-07-09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织物的接合方法和接合的织物
CN102485994A (zh) * 2010-12-02 2012-06-06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编织物的接合方法及编织物
CN102534972A (zh) * 2010-12-24 2012-07-04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多层结构的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DE102014006805A1 (de) * 2013-05-17 2014-11-20 Shima Seiki Mfg., Ltd. Verfahren zum Stricken eines rippenartigen Gestricks sowie rippenartiges Gestrick
CN104687270A (zh) * 2013-12-09 2015-06-10 高要市红雨伞服饰有限公司 一种无缝双层双面平纹保暖一体裤及其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19008A (en) 1979-07-25 1981-02-23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Optical fiber and its manufacture
JP3285494B2 (ja) * 1996-08-01 2002-05-27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編地連結部の処理方法
JP3126315B2 (ja) * 1996-10-29 2001-01-22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2×1ゴム編み組織を有する筒状編地の編成方法
FR2866033B1 (fr) * 2004-02-06 2006-03-10 Marcoux Lafay Sa Tricot elastique et article de contention.
WO2011018929A1 (ja) 2009-08-12 2011-02-17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編地の編成方法、および編地
CN102859057B (zh) * 2010-04-26 2014-05-14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相邻的针织物部的接合方法及针织物
JP5905221B2 (ja) * 2011-09-16 2016-04-20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編地の接合方法、および編地
JP5940411B2 (ja) * 2012-08-08 2016-06-29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編地の編成方法
JP2015127466A (ja) * 2013-12-27 2015-07-09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編地の編成方法
JP6274908B2 (ja) * 2014-02-27 2018-02-07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編地の伏目方法
JP6518549B2 (ja) * 2015-08-18 2019-05-22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シューズアッパーの編成方法、およびシューズアッパー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882A (zh) * 1990-06-05 1992-05-06 岛精机制作所 针织物的连接方法和具有美观接缝的针织物
CN1429294A (zh) * 2000-05-17 2003-07-09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织物的接合方法和接合的织物
CN102485994A (zh) * 2010-12-02 2012-06-06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编织物的接合方法及编织物
CN102534972A (zh) * 2010-12-24 2012-07-04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多层结构的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DE102014006805A1 (de) * 2013-05-17 2014-11-20 Shima Seiki Mfg., Ltd. Verfahren zum Stricken eines rippenartigen Gestricks sowie rippenartiges Gestrick
CN104687270A (zh) * 2013-12-09 2015-06-10 高要市红雨伞服饰有限公司 一种无缝双层双面平纹保暖一体裤及其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1985828B1 (ko) 2019-06-04
DE102018208120A1 (de) 2018-11-29
JP6501824B2 (ja) 2019-04-17
JP2018199884A (ja) 2018-12-20
KR20180130445A (ko) 2018-12-07
CN108930090A (zh) 2018-12-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537943B1 (ko) 리브풍 편성포의 편성방법 및 리브풍 편성포
EP2460919B1 (en) Method of joining a knitted fabric
JP5619008B2 (ja) 編地の編成方法、および編地
KR20190055754A (ko) 포켓이 달린 편성포 및 포켓이 달린 편성포의 편성방법
JP3071147B2 (ja) 衿付衣服の編成方法
JP5719569B2 (ja) ポケットを有する編地とその編成方法
JP5567565B2 (ja) 袖と身頃を有するニットウェアおよびその編成方法
US20040112094A1 (en) Method of knitting neck portion of knit wear by flat knitting machine and the knit wear
JPWO2002090637A1 (ja) 横編機で編まれた衿付きニットウエアおよびその編成方法
JP2016037678A (ja) フットウェアの編成方法
CN108930090B (zh) 针织物的接合方法
KR102168787B1 (ko) 편성포의 편성방법
JP5452791B2 (ja) 側端部を補強した編地の編成方法およびその編地
JP5567556B2 (ja) 筒状編地の編成方法、および筒状編地
KR102266807B1 (ko) 통모양 편성포의 편성방법 및 통모양 편성포
CN111088586B (zh) 针织物的接合方法及接合后的针织物
CN109208161B (zh)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针织物
JP5955009B2 (ja) ニットウェア
JP3121278B2 (ja) 編地終端部の編成方法及び該編地終端部の編成方法により編成された編地
JP6661122B1 (ja) 無縫製ニットブラジャー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7357506B2 (ja) 筒状編地の編成方法
KR102247706B1 (ko) 편성포의 편성방법 및 편성포
JP4695674B2 (ja) 波状ヘム付き編地
CN115704128A (zh) 编织物的编织方法及编织物
CN104746227A (zh) 编织物的编织方法以及编织物的制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