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46227A - 编织物的编织方法以及编织物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编织物的编织方法以及编织物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46227A
CN104746227A CN201410821088.3A CN201410821088A CN104746227A CN 104746227 A CN104746227 A CN 104746227A CN 201410821088 A CN201410821088 A CN 201410821088A CN 104746227 A CN104746227 A CN 1047462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aided fabric
edge
mentioned
bag
yar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82108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R·K·H·陈
龟井孝典
泷本匡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ma Seiki Mfg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ima Seiki Mf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ma Seiki Mfg Ltd filed Critical Shima Seiki Mfg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7462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4622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1/22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 D04B1/24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wearing apparel
    • D04B1/246Upper torso garments, e.g. sweaters, shirts, leotard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1/22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 D04B1/24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wearing apparel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1/10Patterned fabrics or articles
    • D04B1/102Patterned fabrics or articles with stitch pattern
    • D04B1/106Patterned fabrics or articles with stitch pattern at a selvedge, e.g. hems or turned welt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7/00Flat-bed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 D04B7/14Flat-bed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with provision for incorporating internal threads in laid-in fabric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7/00Flat-bed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 D04B7/30Flat-bed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403/00Details of fabric structure established in the fabric forming process
    • D10B2403/03Shape features
    • D10B2403/032Flat fabric of variable width, e.g. including one or more fashioned panel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编织物的编织方法,其编织具有隔离部的编织物,能够减少给纱口的数量。使用具备相对的前后一对针床(FB、BB)的横编机对编织物(100、101)进行编织,该编织物(100、101)包括隔着隔离部(3)沿左右方向或前后方向并列的第一编织物部(1)及第二编织物部(2)、设于第一编织物部(1)的隔离部(3)侧端部的袋状的第一缘部(11)、以及设于第二编织物部(2)的隔离部(3)侧端部的袋状的第二缘部(21)。此时,在使用横编机所具备的相同的给纱口(9)而编织第一缘部(11)与第二缘部(21)期间,编织自第一缘部的袋内部朝向第二缘部的袋内部延伸并横穿隔离部(3)的搭接纱部(31),将第一缘部与第二缘部相连。

Description

编织物的编织方法以及编织物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编织具有隔离部的编织物的编织物的编织方法、以及对通过该编织物的编织方法获得的编织物进行加工的编织物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使用横编机编织如下编织物:该编织物具备并列的第一编织物部及第二编织物部,以及形成于两编织物部之间的隔离部。例如,作为具有隔离部的编织物,能够列举左右并列的右前衣片(第一编织物部)与左前衣片(第二编织物部)之间隔离的开襟衫。另外,有时在右前衣片的隔离部侧端部与左前衣片的隔离部侧端部分别形成袋状的右前门襟(第一缘部)与袋状的左前门襟(第二缘部)。
这里,使用横编机编织的编织物通常在洗涤之后被供给到蒸汽、熨斗等的定形作业。但是,由于编织物的隔离部附近卷曲、或因洗涤而收缩,因此定形作业的作业性不佳。针对这种问题,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将开襟衫的右前衣片、后衣片以及左前衣片编织成C字状、并且用与编织这些衣片的基底针织纱不同的衬入纱将右前衣片与左前衣片捆扎的编织物的编织方法。换句话说,在专利文献1的编织物的编织方法中,需要供给基底针织纱的给纱口与供给衬入纱的给纱口这两个给纱口。
另一方面,有时将开襟衫作为单层编织物而非筒状编织物地进行编织。例如,在针床上以使开襟衫的右前衣片与左前衣片左右并列的状态进行编织,紧接着两前衣片的肩线而编织开襟衫的后衣片。在编织单层编织物的开襟衫之后,通过缝制将前衣片与后衣片的侧面的线连接从而完成开襟衫。在该情况下,在编织右前衣片与左前衣片时,需要各自的给纱口。而且,若与专利文献1的编织物的编织方法相同地用衬入纱捆扎右前衣片与左前衣片,则需要合计三个给纱口。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26107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近年来,希望编织生产性更好的编织物。为了响应该要求,研究减少编织物的编织所使用的给纱口的数量。这是因为,若能够减少给纱口的数量,就能够相应地减少入纱、出纱的工时,从而能够提高编织物的生产性。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减少编织具有隔离部的编织物的给纱口的数量的编织物的编织方法。另外,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使用通过本发明的编织物的编织方法获得的编织物来制造隔离部打开的编织物的编织物的制造方法。
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编织物的编织方法使用具备相对的前后一对的针床的横编机对编织物进行编织,该编织物包括隔着隔离部沿左右方向或前后方向并列的第一编织物部以及第二编织物部、设于第一编织物部的隔离部侧端部的袋状的第一缘部、以及设于第二编织物部的隔离部侧端部的袋状的第二缘部。在该本发明的编织物的编织方法中,在使用横编机所具备的相同的给纱口编织第一缘部与第二缘部期间,编织自第一缘部的袋内部朝向第二缘部的袋内部延伸并横穿隔离部的搭接纱部,将第一缘部与第二缘部相连。
在本发明的编织物的编织方法中,也能够列举编织物是筒状编织物的方式。
在本发明的编织物的编织方法中,也能够列举通过袋编织来编织第一缘部以及第二缘部、通过粗缝进行搭接纱部的两端部的固定的方式。
另外,本发明的编织物的制造方法是通过上述本发明的编织物的编织方法编织编织物,将该编织物所具备的搭接纱部中的、配置于隔离部的位置的部分切断,将该搭接纱部的切断端分别引入第一缘部的袋内部与第二缘部的袋内部的编织物的制造方法。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编织物的编织方法,能够使用相同的给纱口编织第一缘部、第二缘部、以及搭接纱部。换句话说,与用衬入纱捆扎隔着隔离部的两个部分的专利文献1的编织物的编织方法相比,在本发明的编织物的编织方法中,能够减少所使用的给纱口。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编织物的编织方法,能够编织用搭接纱部将隔着隔离部的袋状的第一缘部与第二缘部相连的编织物。搭接纱部起到保持第一缘部与第二缘部的相对位置、即设有第一缘部的第一编织物部与设有第二缘部的第二编织物部的相对位置的作用。因此,即使洗涤编织物,第一编织物部与第二编织物部的相对位置也难以偏离,易于进行编织物的定形作业。
根据编织筒状编织物的本发明的编织物的编织方法,能够沿固定方向环绕编织编织物。例如,在编织开襟衫的衣片的情况下,能够按照右前衣片(第一编织物部)→第一缘部→搭接纱部→第二缘部→左前衣片(第二编织物部)→后衣片→右前衣片(第一编织物部)→……这样的顺序进行环绕编织。通过沿固定方向环绕编织编织物,能够将编织物整体的表面(loop quality)对齐。相对于此,在用衬入纱捆扎开襟衫的右前衣片与左前衣片的专利文献1的编织物的编织方法中,将右前衣片、后衣片以及左前衣片编织成C字状。在该情况下,针对每个编织线圈横列交换编织方向,因此存在因编织所使用针织纱的种类不同导致编织物的外观受损的隐患。
根据通过袋编织来编织第一缘部以及第二缘部、通过粗缝进行搭接纱部的两端部的固定的本发明的编织物的编织方法,能够高效地编织编织物。袋编织是使给纱口往返而将线圈排列成袋状的编织方法,并且是袋状线圈列的最简单的编织方法。另外,粗缝是最简单地固定搭接纱部的两端部的方法。此外,不言自明的是,编织袋状的第一缘部与第二缘部的方法只要是能够成为线圈在前后的针床排列成袋状的状态的方法即可,并非限定于袋编织。例如,只要利用加成编织、米兰诺罗纹等,就能够在前后的针床将袋状排列成线圈。
另一方面,根据本发明的编织物的制造方法,仅通过切断搭接纱部并将搭接纱部的切断端引入第一缘部与第二缘部的袋内部,就能够制造第一编织物部与第二编织物部靠隔离部隔离的编织物。搭接纱部的切断端成为被引入第一缘部与第二缘部的袋内部而不能自外部看到状态,该切断端不会有损于编织物的外观。此外,无需为了将搭接纱部的切断端引入袋内部而进行使用了钩针等的工具的特别的作业,仅通过沿编织宽度方向轻地拉动编织物即可。
附图说明
图1的(A)是实施方式1所示的开襟衫的概略图,(B)是在前衣片的隔离部的一部分形成有搭接纱部的开襟衫的概略图。
图2是表示图1的(A)的开襟衫中的衣片的主体部的编织顺序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A)的开襟衫中的衣片的主体部的编织工序概略图。
图4是实施方式2所示的背心的概略图。
图5是表示图4的背心中的衣片的胸部的编织顺序的示意图。
图6是实施方式3所示的开襟衫的概略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整体结构》
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图1(A)所示的开襟衫(编织物)100的制造例。该开襟衫100包括右前衣片(第一编织物部)1、左前衣片(第二编织物部)2、以及后衣片4,在沿左右方向并列的右前衣片1与左前衣片2之间形成有隔离部3。而且,在右前衣片1的隔离部3侧的端部形成有袋状的右侧缘部(第一缘部)11,在左前衣片2的隔离部3侧的端部形成有袋状的左侧缘部(第二缘部)21。
图1的(A)的开襟衫100通过对以图1的(B)所示的状态编织成的开襟衫100进行加工而获得(后述说明进行哪种加工)。图1的(B)的开襟衫100与图1(A)的开襟衫100的不同点在于,在包含颈口的隔离部3中的、与前门襟对应的位置具备将右侧缘部11的袋内部与左侧缘部21的袋内部相连的搭接纱部31。
上述搭接纱部31用与右前衣片1、左前衣片2、后衣片4、右侧缘部11、以及左侧缘部21相同的针织纱编织成。换句话说,包含搭接纱部31的衣片整体用相同的针织纱编织而成。该搭接纱部31的一个端部固定于右侧缘部11的袋内部,搭接纱部31的另一个端部固定于左侧缘部21的袋内部。结果,利用搭接纱部31保持了右前衣片1与左前衣片2的相对的位置。另外,也可以使用嵌花编织等用其他针织纱编织衣片1、2和缘部11、21,在该情况下,用相同的针织纱编织缘部11、21与搭接纱部31。
图1的(B)的开襟衫100在洗涤之后被供给到定形作业。在洗涤时,由于搭接纱部31保持右前衣片1与左前衣片2的相对的位置,因此洗涤后的开襟衫100的定形作业容易进行。一旦定形作业结束,切断搭接纱部31中的、配置于隔离部3的位置的部分,将开襟衫100沿编织宽度方向轻微拉拽。由此,搭接纱部31的左右的切断端被分别引入右侧缘部11的袋内部与左侧缘部21的袋内部,获得图1的(A)所示的开襟衫100。换句话说,虽然从外观上看不到,但在图1的(A)的开襟衫100的缘部11、21的袋内部存在搭接纱部31的切断端。
此外,若切断搭接纱部31中的右侧缘部11附近的位置与左侧缘部21附近的位置这两处,则也能够通过搭接纱部31的收缩将搭接纱部31的左右的切断端引入缘部11、21的袋内部。无论如何,切断端的处理不需要特别的工具,也不会费事。
《编织方法》
如图2所示的编织顺序所示,图1的(B)的开襟衫100的衣片中的主体部能够一笔地编织而成。若将图2中的“s”作为编织开始点,则开襟衫100以右前衣片1→右侧缘部11→搭接纱部31→左侧缘部21→左前衣片2→后衣片4→右前衣片1→…这种方式整体逆时针环绕编织而成。通过沿固定方向环绕编织开襟衫100,能够对齐开襟衫100整体的外观,从而能够编织外观较好的开襟衫100。当然,也能够以左前衣片2(第一编织物部)→左侧缘部21(第一缘部)→搭接纱部31→右侧缘部11(第二缘部)→右前衣片1(第二编织物部)→…这种方式整体顺时针进行编织。
这里,在图2中,相对于先于右侧缘部11的后侧部分编织前侧部分先于左侧缘部21的前侧部分编织后侧部分。这是为了在自表侧观察开襟衫100时对齐各部分1、11、2、21的表面。有时因编织所使用针织纱的缘故,即使表面不对齐也不会有损于开襟衫100的外观。在该情况下,先编织两缘部11、21的前侧部分和后侧部分中的任一者均可。
接下来,基于图3说明搭接纱部31的具体的编织工序。在图3的编织工序图中,说明具备沿左右方向延伸并且沿前后方向彼此相对的前针床(以下,称为FB)与后针床(以下,称为BB)的两床式横编机的编织例。图3中的“S+数字”表示编织工序的编号,○符号表示旧线圈,●符号表示通过各编织工序编织的线圈,Ⅴ符号表示粗缝线圈,▽符号表示给纱口9。此外,在图3中,为了易于说明,省略了后衣片的编织。
在S0中,示出随着图2的编织顺序将前衣片编织了一线圈横列量的状态。说明从该状态起编织前衣片的接下来的一线圈横列的顺序。
编织的顺序能够分为以下的工序α~工序ε。
[工序α]…朝向隔离部3编织构成第一编织物部1的第一线圈列1s。
[工序β]…接着第一编织物部1中的隔离部3侧的端部,编织构成第一缘部11的第一袋状线圈列11s。
[工序γ]…使给纱口9移动而使其针织纱9Y朝向第二编织物部2的成为隔离部3侧的端部的位置延伸,成为自给纱口9供给的针织纱9Y的一部分横穿第一袋状线圈列11s的袋内部的状态,从而形成搭接纱部31。
[工序δ]…在与搭接纱部31的延伸区域重复的位置,编织构成第二缘部21的第二袋状线圈列21s,成为搭接纱部31的一部分横穿第二袋状线圈列21s的袋内部的状态。
[工序ε]…朝向离开隔离部3的方向编织构成第二编织物部2的第二线圈列2s。
在S1中,使给纱口9向靠近隔离部3侧的方向(左前衣片2所在的方向)移动,在FB编织构成右前衣片1的第一线圈列1s(工序α)。另外,在S1中,接着第一线圈列1S的隔离部3侧的端部,在FB编织构成袋状的右侧缘部11的前侧部分的线圈列。
在S2中,使给纱口9向离开隔离部3的方向(右前衣片1所在的方向)移动,在BB编织构成袋状的右侧缘部11的后侧部分的线圈列。通过S1的后半部分与S2,在FB与BB编织使线圈呈袋状排列的第一袋状线圈列11s(工序β)。
在S3中,通过粗缝将自给纱口9供给的针织纱9Y固定于第一线圈列1s中的隔离部3侧的端部附近的线圈,之后,使给纱口9移动而将其针织纱9Y朝向左前衣片2的成为隔离部3侧的端部的位置延伸(工序γ)。结果,成为自给纱口9供给的针织纱9Y的一部分横穿第一袋状线圈列11S的袋内部的状态。进而,在S3中,通过粗缝将针织纱9Y固定于左前衣片2的隔离部3侧的端部附近的线圈。结果,形成始端部与末端部分别通过粗缝固定于右前衣片1与左前衣片2的搭接纱部31。
这里,通过粗缝对搭接纱部31的始端部的固定可以在使给纱口9向离开隔离部3的方向移动的S2的最后进行,通过粗缝对搭接纱部31的末端部的固定也可以在接下来的S4的最初进行。另外,也可以增加粗缝的数量,使搭接纱部31的始端部与末端部的固定更稳固。此外,搭接纱部31的固定并不限定于通过粗缝而进行,也能够通过针织、加成编织而进行。
在S4中,使给纱口9向靠近隔离部3的方向(右前衣片1所在方向)移动,在与搭接纱部31的延伸方向重复的位置,在BB编织构成袋状的左侧缘部21的后侧部分的线圈列。
在S5中,使给纱口9向远离隔离部3的方向(左前衣片2所在方向)移动,在编织袋状的左侧缘部21的前侧部分之后,编织构成左前衣片2的第二线圈列2s(S4与S5的前半部分是工序δ,S5的后半部分是工序ε)。
在S5之后,进行图2所示的后衣片4的编织。结果,能够将图1的(B)的开襟衫100的衣片的主体部编织成一线圈横列量。以下,依次反复进行图3的S1~S5的编织和后衣片的编织,由此能够完成图1的(B)的开襟衫100。
根据以上说明的图2、3的编织方法,能够使用相同的给纱口9编织开襟衫100的衣片。换句话说,相比于使用衬入纱而捆扎隔离部的以往的编织方法,能够减少所使用的给纱口的数量,伴随于此,能够减少入纱、出纱的工时。结果,与以往相比能够提高开襟衫100的生产性。
<实施方式2>
利用本发明的编织物的编织方法,能够编织如图4所示那种在右前衣片1与左前衣片2之间形成有隔离部3的背心101。最好与实施方式1的图3相同地形成该隔离部3中的搭接纱部(未图示)。
这里,在背心101形成有袖孔。该袖孔能够被看作形成于沿前后并列的前衣片1、2与后衣片4之间的隔离部3。因此,也可以在袖孔形成搭接纱部,利用搭接纱部将前衣片1、2与后衣片4相连。在图5中示出图4的双点划线所示的部分的编织顺序的一个例子。图5的观察方法与实施方式1的图2相同。
在以图5的“s”为起点的情况下,能够以图5的箭头所示的顺序编织背心101。关于左右并列的右前衣片1与左前衣片2的编织,能够与图2、3相同地进行。另外,关于前后并列的左前衣片2与后衣片4的编织,按照左前衣片2(第一编织物部)→第一缘部11→搭接纱部31→第二缘部21→后衣片4(第二编织物部)的顺序进行编织。而且,关于前后并列的后衣片4与右前衣片1的编织,按照后衣片4(第一编织物部)→第一缘部11→搭接纱部31→第二缘部21→右前衣片1(第二编织物部)的顺序进行编织。一旦背心101的编织结束,就进行洗涤并进行定形作业,切断搭接纱部31,由此完成图4的背心101。
此外,在以图5的编织顺序编织背心101的情况下,一边进行移圈一边编织背心101,以避免缘部11、21与衣片1、2、4闭合。为了确保进行该移圈的空针,优选的是在该背心101的编织中使用四床式横编机。
<实施方式3>
在实施方式1、2中,说明了编织筒状的编织物的例子。与此相对地,在实施方式3中,基于图6说明具有隔离部的单层编织物的编织例。
图6是以平面展开的状态编织的开襟衫100的概略图。该开襟衫100是通过自前衣片1、2的下摆侧开始编织、在后衣片4的下摆侧结束编织而获得的单层编织物。在该开襟衫100的打开部3形成搭接纱部31的同时编织前衣片1、2,在此情况下,最好交替重复以下所示的[1]、[2]。
[1]…按照右前衣片1→右侧缘部11→搭接纱部31→左侧缘部21→左前衣片2的顺序进行一线圈横列量的编织。
[2]…按照左前衣片2→左侧缘部21→搭接纱部31→右侧缘部11→右前衣片1的顺序进行一线圈横列量的编织。
一旦结束开襟衫100的编织,则通过缝制将前衣片1、2的侧面线与后衣片4的侧面线相接合,并且通过缝制将袖接合成筒状,经由洗涤→定形作业→搭接纱部31的切断而完成开襟衫100。
<其他实施方式>
也可以通过本发明的编织物的编织方法在前衣片1(后衣片4)的部分编织设有多个狭缝状的隔离部3的针织品。例如,在将前衣片1与后衣片4自下摆至预定的高度地编织成筒状之后,使前衣片1沿编织宽度方向分支成多个编织物部,并再次将多个编织物部连接成一个,由此能够在前衣片1的中途形成狭缝状的隔离部3。能够通过本发明的编织物的编织方法连续地编织该多个编织物部。当然,也能够设置向下摆开口的狭缝状的隔离部3。
除此之外,也可以不切断设于编织物100、101的搭接纱部31而将其作为编织物100、101的装饰而残留。
附图标记的说明
100 开襟衫(编织物);101 背心(编织物);1 右前衣片(第一编织物部);1s 第一线圈列;11 右侧缘部(第一缘部);11s 第一袋状线圈列;2 左前衣片(第二编织物部);2s 第二线圈列;21 左侧缘部(第二缘部);21s 第二袋状线圈列;3 隔离部;31 搭接纱部;4 后衣片;9 给纱口;9Y 针织纱;FB 前针床;BB 后针床。

Claims (4)

1.一种编织物的编织方法,其使用具备相对的前后一对针床的横编机对编织物进行编织,该编织物包括隔着隔离部沿左右方向或前后方向并列的第一编织物部及第二编织物部、设于上述第一编织物部的上述隔离部侧端部的袋状的第一缘部、以及设于上述第二编织物部的上述隔离部侧端部的袋状的第二缘部,所述编织物的编织方法的特征在于,
在使用上述横编机所具备的相同的给纱口编织上述第一缘部与上述第二缘部期间,编织自上述第一缘部的袋内部朝向上述第二缘部的袋内部延伸并横穿上述隔离部的搭接纱部,将上述第一缘部与上述第二缘部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编织物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编织物是筒状编织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编织物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
通过袋编织来编织上述第一缘部以及上述第二缘部,通过粗缝进行上述搭接纱部的两端部的固定。
4.一种编织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通过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中任一项所述的编织物的编织方法编织编织物,
将该编织物所具备的上述搭接纱部中的、配置于上述隔离部的位置的部分切断,将该搭接纱部的切断端分别引入上述第一缘部的袋内部与上述第二缘部的袋内部。
CN201410821088.3A 2013-12-25 2014-12-25 编织物的编织方法以及编织物的制造方法 Pending CN10474622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67890 2013-12-25
JP2013267890A JP2015124445A (ja) 2013-12-25 2013-12-25 編地の編成方法、および編地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46227A true CN104746227A (zh) 2015-07-01

Family

ID=532753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821088.3A Pending CN104746227A (zh) 2013-12-25 2014-12-25 编织物的编织方法以及编织物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2015124445A (zh)
KR (1) KR101648370B1 (zh)
CN (1) CN104746227A (zh)
DE (1) DE10201401887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18129B (zh) * 2021-11-08 2023-01-13 嘉兴市蒂维时装有限公司 一种全成型侧缝开口镂空组织及其编织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261074A (ja) * 2007-04-12 2008-10-30 Shima Seiki Mfg Ltd 編地の編成方法
CN100549263C (zh) * 2003-08-08 2009-10-14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具有条纹花纹的筒状针织物及其编织方法
CN102485994A (zh) * 2010-12-02 2012-06-06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编织物的接合方法及编织物
CN102859057A (zh) * 2010-04-26 2013-01-02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相邻的针织物部的接合方法及针织物
CN102199835B (zh) * 2010-03-23 2013-02-06 H.斯托尔两合公司 圆筒形成品针织物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199156A (ja) * 1998-12-25 2000-07-18 Tsudakoma Corp インタ―シャ編地における編糸の拘束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549263C (zh) * 2003-08-08 2009-10-14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具有条纹花纹的筒状针织物及其编织方法
JP2008261074A (ja) * 2007-04-12 2008-10-30 Shima Seiki Mfg Ltd 編地の編成方法
CN102199835B (zh) * 2010-03-23 2013-02-06 H.斯托尔两合公司 圆筒形成品针织物制造方法
CN102859057A (zh) * 2010-04-26 2013-01-02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相邻的针织物部的接合方法及针织物
CN102485994A (zh) * 2010-12-02 2012-06-06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编织物的接合方法及编织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50075365A (ko) 2015-07-03
JP2015124445A (ja) 2015-07-06
DE102014018872A1 (de) 2015-06-25
KR101648370B1 (ko) 2016-08-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10485B (zh)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针织物
CN102808276B (zh)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针织物
KR101347667B1 (ko) 편성포의 편성방법
CN102086560B (zh)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和针织物
CN104164737B (zh) 罗纹风格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罗纹风格针织物
CN103572480B (zh)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CN106929990B (zh)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CN103290609A (zh) 带穗编织物的编织方法
CN112962204A (zh) 用于提高全成型服装夹位强度的编织方法及其加固结构
CN104514074A (zh)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EP1288361A1 (en) Method of knitting neck portion of knit wear by flat knitting machine and the knit wear
CN104695122A (zh) 编织物的编成方法
WO2011004694A1 (ja) 袖と身頃を有するニットウェアおよびその編成方法
CN102965802A (zh) 折回编织方法及针织物
EP3165647B1 (en) 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 for fine knitwear with air permeable holes
CN102234867A (zh) 筒状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和筒状针织物
CN104746224A (zh)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CN103866481B (zh) 筒状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筒状针织物
CN102140725B (zh) 添纱编织方法
EP2208814B1 (en) End-connecting method for doubly-cylindrical fabric
CN103726205A (zh) 针织物及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KR101844739B1 (ko) 통모양 편성포의 편성방법
US10184196B2 (en) Method for knitting knitted fabric
CN104746227A (zh) 编织物的编织方法以及编织物的制造方法
JP7233205B2 (ja) 編地の編成方法、及び編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71208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