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417360B - 绕线型的线圈部件 - Google Patents

绕线型的线圈部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417360B
CN108417360B CN201810106338.3A CN201810106338A CN108417360B CN 108417360 B CN108417360 B CN 108417360B CN 201810106338 A CN201810106338 A CN 201810106338A CN 108417360 B CN108417360 B CN 10841736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ange
coil component
winding
core
external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10633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417360A (zh
Inventor
青木秀宪
柏智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iyo Yud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iyo Yud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iyo Yud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iyo Yuden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4173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173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4173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1736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4Magnetic cores
    • H01F27/255Magnetic cores made from partic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17/00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 H01F17/04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with magnetic core
    • H01F17/045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with magnetic core with core of cylindric geometry and coil wound along its longitudinal axis, i.e. rod or drum co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75/00Storing webs, tap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on reels
    • B65H75/02Cores, formers, supports, or holders for coiled, wound, or folded material, e.g. reels, spindles, bobbins, cop tubes, cans, mandrels or chucks
    • B65H75/18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17/00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17/00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 H01F17/0006Printed inductances
    • H01F17/0033Printed inductances with the coil helically wound around a magnetic co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02Casings
    • H01F27/027Cas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mbination of signal type inductors or transformers with electronic circuits, e.g. mounting on printed circuit boar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823Wires
    • H01F27/2828Construction of conductive connections, of lea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9Terminals; Tapping arrangements for signal inductances
    • H01F27/292Surface mounted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41/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41/02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for manufacturing cores, coils, or magnets
    • H01F41/04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for manufacturing cores, coils, or magnets for manufacturing coils
    • H01F41/06Coil winding
    • H01F41/082Devices for guiding or positioning the winding material on the former
    • H01F41/086Devices for guiding or positioning the winding material on the former in a special configuration on the former, e.g. orthocyclic coils or open mesh coi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5/00Coils
    • H01F5/02Coils wound on non-magnetic supports, e.g. form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17/00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 H01F2017/0093Common mode choke coi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ils Or Transformers For Communication (AREA)
  • Coils Of Transformers For General U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即使薄型化也不容易破坏的绕线型的线圈部件。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形成为长方体形状,具有包含长边和短边的主面。该线圈部件包括:鼓型芯;卷绕在该鼓型芯上的绕线;与绕线的一个端部电连接的第1外部电极;和与绕线的另一端部电连接的第2外部电极。该实施方式的鼓型芯具有第1凸缘、第2凸缘、和将该第1凸缘和该第2凸缘连结的卷芯。该卷芯沿上述主面的短边延伸。

Description

绕线型的线圈部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卷绕在鼓型芯上的绕线的绕线型的线圈部件。本发明更具体地说,涉及以横置的姿态安装于电路板的绕线型的线圈部件。
背景技术
电子设备中使用各种各样的线圈部件。作为线圈部件的例子,可以举出用于从信号中除去噪声的电感器和变压器。
现有技术中已知有绕线型的线圈部件。绕线型的线圈部件包括:鼓型芯;卷绕在该鼓型芯的周围的绕线;和与该绕线的端部电连接的多个外部电极。该鼓型芯具有一对凸缘和与该一对凸缘连结的卷芯。绕线卷绕在该卷芯的周围。在一对凸缘之间以覆盖卷绕于卷芯的绕线的方式形成有树脂层。
绕线型的线圈部件中有纵置型和横置型的。纵置型的线圈部件例如日本特开2014-99501号公报、日本特开2005-210055号公报、和日本特开2000-269049号公报所示。如这些公报记载的那样,纵置型的线圈部件以卷芯的轴芯与安装面垂直的姿态安装于电路板。
另一方面,横置型的线圈部件例如日本特开2011-35147号公报、和日本特开2007-273532号公报所公开。如这些公报所示,横置型的线圈部件以卷芯的轴芯与安装面平行的姿态安装于电路板。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9950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5-210055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0-269049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11-035147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7-27353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伴随电子设备的小型化,进一步要求装载于该电子部件的线圈部件的薄型化(或低高度化)。
为了使纵置型的线圈部件薄型化,可以考虑使凸缘薄壁化。但是,如果使凸缘薄壁化,则薄壁化后的凸缘存着容易被破坏的问题。特别是利用安装器(Mounter、装载工具)将线圈部件载置到电路板上时,容易在与该电路板垂直的方向上从该安装器对该线圈部件作用大的应力。在纵置型的线圈部件中,薄壁化后的凸缘容易被与电路板垂直的方向的应力破坏。
如日本特开2007-273532号公报(上述专利文献5)的图4所示,在现有的横置型的线圈部件中,为了能够卷绕尽可能多的绕线,卷芯配置成沿线圈部件的长边延伸。此时,一对凸缘设置于该线圈部件的长边方向的两端部。为了使横置型的线圈部件薄型化,可以考虑使卷芯细径化,但是沿线圈部件的长边配置的卷芯如果被细径化,则在应力作用时容易被破坏。
填充于凸缘间的树脂层也具有加强鼓型芯的功能。但是,进行了线圈部件的薄型化的结果是,由该树脂层产生的加强对于防止鼓型芯的破坏来说变得不充分。
像这样,希望有即使薄型化也不容易破坏的绕线型的线圈部件。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薄型化也不容易破坏的绕线型的线圈部件。本发明的更具体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即使薄型化也不容易破坏的横置型的线圈部件。本发明的上述以外的目的通过说明书整体的记载可以明了。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形成为长方体形状,具有包含长边和短边的主面。该线圈部件包括:鼓型芯;卷绕在该鼓型芯上的绕线;与该绕线的一个端部电连接的第1外部电极;和与第1绕线的另一端部电连接的第2外部电极。该实施方式的鼓型芯具有第1凸缘、第2凸缘和将该第1凸缘和该第2凸缘连结的卷芯。该卷芯沿上述主面的上述短边延伸。
根据该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卷芯的轴芯在主面的短边方向上延伸。由此,与卷芯的轴芯在主面的长边方向上延伸的现有的横置型的线圈部件相比,不容易发生因安装到电路板时的来自安装器的应力和安装后从电路板受到的弯折应力导致的卷芯的破损。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第1凸缘和第2凸缘构成为,与上述主面垂直的方向上的厚度比与上述卷芯的轴芯平行的方向上的厚度厚。根据该实施方式,在对该第1凸缘和第2凸缘作用与安装面垂直的方向的应力的情况下,该第1凸缘和第2凸缘上不容易发生破坏。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还包括:卷绕在上述卷芯上的第2绕线;与上述第2绕线的一个端部电连接的第3外部电极;和与上述第2绕线的另一个端部电连接的第4外部电极。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第1外部电极和上述第3外部电极设置于上述主面的上述长边的一个端部,上述第2外部电极和上述第4外部电极设置于上述主面的上述长边的另一个端部。该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能够用作共模扼流线圈。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还包括覆盖上述绕线的至少一部分的覆盖部。上述覆盖部以覆盖上述鼓型芯的至少一部分的方式形成。上述覆盖部以覆盖上述第2绕线的至少一部分的方式形成。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的卷芯形成为,其外周与上述第1凸缘的间隔,在上述线圈部件的高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上相等。根据该实施方式,能够在第1凸缘与第2凸缘之间的区域高效地配置绕线(和第2绕线)。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中,上述第1外部电极和上述第2外部电极都设置于上述第1凸缘。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第1外部电极设置在与上述长边平行的方向上的上述第1凸缘的一个端部,上述第2外部电极设置在与上述长边平行的方向上的上述第1凸缘的另一个端部。根据这些实施方式,能够在鼓型芯的一组凸缘中的一者(即第1凸缘)上配置绕线的两端(卷绕开始端和卷绕结束端)。由此,能够绕卷芯重叠地卷绕偶数层(2层、4层、6层……)绕线。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中,上述第1外部电极设置于上述第1凸缘,上述第2外部电极设置于上述第2凸缘。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第1凸缘在与上述长边平行的方向上,具有第1端部和与该第1端部相反一侧的第2端部,上述第2凸缘在与上述长边平行的方向上,具有第3端部和与该第3端部相反一侧的第4端部,上述第1凸缘和上述第2凸缘配置成,上述第1端部和上述第3端部相对并且上述第2端部和上述第4端部相对。该实施方式中,上述第1外部电极设置于上述第1凸缘的上述第1端部,上述第2外部电极设置于上述第2凸缘的上述第4端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中,上述第1外部电极设置于上述第1凸缘的上述第1端部,上述第2外部电极设置于上述第2凸缘的上述第3端部。该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能够绕卷芯重叠地卷绕奇数层(1层、3层、5层……)绕线。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说明书中公开的发明的各个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即使薄型化也不容易破坏的绕线型的线圈部件。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线圈部件的主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的线圈部件的右侧视图。
图4是图1所示的线圈部件的仰视图。
图5是用通过I-I线的面将图4所示的线圈部件截断的截面图。
图6是图1所示的鼓型芯的立体图。
图7(a)~图7(i)是表示鼓型芯的凸缘的变形例的示意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的主视图。
图9是图8所示的线圈部件的右侧视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的右侧视图。
图11(a)~图11(e)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的制造方法的示意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的仰视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的仰视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的仰视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的仰视图。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的仰视图。
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的仰视图。
图18是表示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的仰视图。
图19是表示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的仰视图。
图20是表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的立体图。
图21是图20所示的线圈部件的右侧视图。
图22是图20所示的线圈部件的左侧视图。
图23是图20所示的线圈部件的仰视图。
图24是表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的右侧视图。
图25是图24的线圈部件的左侧视图。
图26是表示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的右侧视图。
图27是图26的线圈部件的左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01线圈部件
10鼓型芯
11卷芯
12a、12b凸缘
20绕线
40覆盖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适当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各个实施方式。对多个附图中共通的构成要素在该多个附图中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请留意,各附图为了便于说明,并不一定限于按准确的比例尺记载。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的立体图,图2是主视图,图3是右侧视图,图4是仰视图,图5是用通过I-I线的面将截断图2的线圈部件的截面图。
图示的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1经由第1焊垫部3a和第2焊垫部3b安装于电路板2。该线圈部件1例如是在电子电路中用于除去噪声的电感器。线圈部件1可以为组装在电源线上的功率电感器,也可以为信号线中使用的电感器。
图1表示彼此正交的X方向、Y方向和Z方向。本说明书中,有时以图1所示的X方向、Y方向和Z方向为基准说明线圈部件1的构成部件的方向和配置。具体来说,以卷芯11的轴芯A延伸的方向为Y方向,与卷芯11的轴芯A垂直且与电路板2的安装面平行的方向为X方向。另外,与X方向和Y方向正交的方向为Z方向。本说明书中,有时X方向为线圈部件1的长度方向,Y方向为线圈部件1的宽度方向,Z方向为线圈部件1的高度方向。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1形成为长方体形状。线圈部件1具有第1端面1a、第2端面1b、第1主面1c(上表面1c)、第2主面1d(底面1d)、第1侧面1e和第2侧面1f。更具体地说,第1端面1a是线圈部件1的X轴负方向的端面,第2端面1b是线圈部件1的X轴正方向的端面,第1主面1c是线圈部件1的Z轴正方向的端面,第2主面1d是线圈部件1的Z轴负方向的端面,第1侧面1e是线圈部件1的Y轴正方向的端面,第2侧面1f是线圈部件1的Y轴负方向的端面。
线圈部件1的第1端面1a、第2端面1b、第1主面1c、第2主面1d、第1侧面1e和第2侧面1f都可以是平坦的平面也可以是弯曲的弯曲面。另外,线圈部件1的8个角部可以具有圆角。像这样,在本说明书中,即使在线圈部件1的第1端面1a、第2端面1b、第1主面1c、第2主面1d、第1侧面1e和第2侧面1f的一部分弯曲的情况、线圈部件1的角部具有圆角的情况下,有时也将这样的形状称为“长方体形状”。即,本说明书中称为“长方体”或“长方体形状”时不是指数学上严格意义的“长方体”。
如图所示,线圈部件1包括:鼓型芯10、绕线20、第1外部电极30a、第2外部电极30b和树脂部40。
鼓型芯10具有:在与电路板2的安装面平行的方向上延伸的卷芯11;设置于该卷芯11的一个端部的长方体形状的凸缘12a;和设置于该卷芯11的另一个端部的长方体形状的凸缘12b。由此,卷芯11将凸缘12a和凸缘12b连结。凸缘12a和凸缘12b以其内表面彼此相对的方式配置。凸缘12a和凸缘12b的内表面和外表面以及将该内表面和外表面连接的4个面,都可以是平坦的平面也可以是弯曲的弯曲面。另外,8个角部可以具有圆角。像这样,在本说明书中,即使凸缘12a和凸缘12b具有弯曲的面的情况、其角部具有圆角的情况下,有时也将这样的形状称为“长方体形状”。即,本说明书中称为“长方体”或“长方体形状”时不是指数学上严格意义的“长方体”。
以与凸缘12a的内表面相对的方式配置的外表面、和以与凸缘12b的内表面相对的方式配置的外表面,都构成线圈部件1的外表面的一部分。
凸缘12a和凸缘12b可以由树脂部40覆盖其一部分或全部。在这种情况下,树脂部40的外表面构成线圈部件的外表面的一部分。
凸缘12a和凸缘12b构成为其内表面和外表面在与卷芯11的轴芯A垂直的方向上延伸。即,本说明书中使用“垂直”、“正交”和“平行”等用语时不是以数学上严格意义使用的。例如当凸缘12a的内表面在与卷芯11的轴芯A垂直的方向上延伸时,凸缘12a的外表面与卷芯11的轴芯A所成角度可以为90°,也可以只要大致是90°即可。大致90°的范围可以包括70°~110°、75°~105°、80°~100°或85°~95°的范围内的任意的角度。“平行”、“正交”和此外本说明书中所含的数学上可以严格解释的用语,也同样考虑本发明的主旨、上下文和技术常识,而能取得比严格的数学上的意义范围大的解释。
本发明中能够应用的凸缘12a和凸缘12b的形状并不限定于长方体形状,凸缘12a和凸缘12b可以形成各种形状。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可以在凸缘12a和凸缘12b的一个或两个角形成缺口。能够将后述的绕线20的端部20a、20b热压接在该缺口。
鼓型芯10具有第1端面10a、第2端面10b、第1主面10c(上表面10c)、第2主面10d(底面10d)、第1侧面10e和第2侧面10f。更具体地说,第1端面10a是鼓型芯10的X轴负方向的端面,第2端面10b是鼓型芯10的X轴正方向的端面,第1主面10c是鼓型芯10的Z轴正方向的端面,第2主面10d是鼓型芯10的Z轴负方向的端面,第1侧面10e是鼓型芯10的Y轴正方向的端面,第2侧面10f是鼓型芯10的Y轴负方向的端面。第1端面10a、第2端面10b、第1主面10c、第2主面10d、第1侧面10e和第2侧面10f分别形成线圈部件1的第1端面1a、第2端面1b、第1主面1c、第2主面1d、第1侧面1e和第2侧面1f的一部分。
图7(a)~图7(i)是表示凸缘12b的变形例的示意图。如图7(a)~图7(i)所示,能够在凸缘12b上形成各种缺口。凸缘12b例如如图7(a)~图7(d)所示,具有在凸缘12b的宽度方向(X方向)上对称出现的一组缺口13。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凸缘12b如图7(e)~图7(h)所示,除了一组缺口13以外,可以还具有在凸缘12b的宽度方向(X方向)上对称出现的另一组缺口14。形成有图7(e)~图7(h)所示的4个缺口的凸缘12b,例如在后述的具有2个绕线(绕组)的4端子的线圈部件中使用。
形成于凸缘12b的缺口能够具有各种形状,另外,可以配置于各种位置。例如,如图7(a)所示,缺口13在凸缘12b的下方的角部形成为弯曲的形状。在另一实施方式中,缺口13如图7(b)所示,可以在凸缘12b的下方的角部形成为具有平坦面。在又一变形方式中,缺口13如图7(c)所示,可以在形成鼓型芯10的下表面10c的一部分的凸缘12b的下表面形成为V字形状。在又一变形方式中,缺口13如图7(d)所示,可以在形成鼓型芯10的侧面10a的一部分和侧面10b的一部分的凸缘12b的两侧面形成为V字形状。
如图7(e)所示,缺口14例如是在缺口13以外,还在凸缘12b的上方的角部形成为弯曲的形状。在另一实施方式中,缺口14还可以如图7(f)所示,在缺口13以外,还在凸缘12b的上方的角部形成为具有平坦面。在又一变形方式中,缺口14还可以如图7(g)所示,在缺口13以外,还在形成鼓型芯10的上表面10c的一部分的凸缘12b的上表面形成为V字形状。在又一变形方式中,缺口14还可以如图7(h)所示,在缺口13以外,还在形成鼓型芯10的侧面10a的一部分和侧面10b的一部分的凸缘12b的两侧面形成为V字形状。
在又一实施方式中,凸缘12b如图7(i)所示,可以具有以卷芯11为中心点对称地配置的一组缺口15。
凸缘12a可以形成为与上述的凸缘12b相同的形状。
上述的缺口的形状和配置只是例示而已。本发明中能够应用的凸缘12b除了图示以外还能够具有各种形状和配置的缺口。
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卷芯11形成大致四方柱形状。卷芯11为了卷绕绕线20能够采用适合的任意的形状。例如,卷芯11能够采用三棱柱形状、五棱柱形状或六棱柱形状等多棱柱形状、圆柱形状、椭圆柱形状或截头圆锥形状。
鼓型芯10由磁性材料或非磁性材料构成。作为鼓型芯10用的磁性材料,例如能够使用铁氧体和软磁性合金材料。作为鼓型芯10用的非磁性材料,能够使用氧化铝或玻璃。鼓型芯10用的磁性材料可以为各种结晶质或非晶质的合金磁性材料、或者将结晶质的材料和非晶质的材料组合而成的材料。作为鼓型芯10用的磁性材料能够使用的结晶质的合金磁性材料,例如为以Fe为主成分包含选自Si、Al、Cr、Ni、Ti和Zr中的一种以上的元素的结晶质的合金材料。作为鼓型芯10用的磁性材料能够使用的非晶质的合金磁性材料,例如为不仅包含Si、Al、Cr、Ni、Ti、Zr中的任意种,还包含B或C的任意一种的非晶质的合金材料。作为鼓型芯10用的磁性材料,能够使用由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构成的纯铁。作为鼓型芯10用的磁性材料,也能够使用由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构成的纯铁和各种结晶质或者非晶质的合金磁性材料组合而成的材料。鼓型芯10的材料并不限定于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材料,能够使用公知的任意的材料作为鼓型芯的材料。
鼓型芯10例如通过下述方式制作:将上述的磁性材料或非磁性材料的粉末与润滑剂混合,将该混合材料填充到成形模具的腔中进行压制成形(挤压成型),由此制作压粉体,并对该压粉体进行烧结。另外,鼓型芯10也能够通过下述方式制作:将上述磁性材料或非磁性材料的粉末与树脂、玻璃或绝缘性氧化物(例如Ni-Zn铁氧体或二氧化硅)混合,将该混合材料成形并固化或烧结。
在卷芯11卷绕有绕线20。绕线20通过用绝缘覆膜覆盖由导电性优秀的金属材料构成的导线的周围而构成。作为绕线20用的金属材料,能够使用例如包含Cu(铜)、Al(铝)、Ni(镍)或Ag(银)中的一种以上的金属或包含这些金属的任意种的合金。
在凸缘12a和凸缘12b的至少一者,在其X轴方向的两端部设置有外部电极。外部电极可以设置于凸缘12a和凸缘12b两者,也可以设置在一者(仅凸缘12a或仅凸缘12b)。图1表示了在凸缘12a和凸缘12b两者设置有外部电极的例子。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凸缘12a和凸缘12b构成为,其X轴方向的长度L2(即,主面1c和主面1d的长边的长度)比焊垫部3a与焊垫部3b之间的距离L3长。由此,能够将设置于凸缘12a和凸缘12b的X轴方向的端部的外部电极配置在俯视时与焊垫部3a或焊垫部3b对应的位置。图1的例子中,设置于凸缘12a和凸缘12b的X轴负方向端部的外部电极30a配置在俯视时与焊垫部3a对应的位置,设置于凸缘12a和凸缘12b的X轴正方向端部的外部电极30b配置在俯视时与焊垫部3b对应的位置。
更具体地说,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在凸缘12a的X轴负方向的端部设置有外部电极30a,该外部电极30a延伸至凸缘12b的X轴负方向端部。即,外部电极30a也设置在凸缘12b的X轴负方向端部。另一方面,在凸缘12a的X轴正方向的端部设置有外部电极30b,该外部电极30b延伸至凸缘12b的X轴正方向端部。即,外部电极30b也设置在凸缘12b的X轴正方向端部。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线圈部件1通过将该外部电极30a与焊垫部3a接合,将外部电极30b与焊垫部3b接合,被安装于电路板2。外部电极30a和外部电极30b分别通过焊料与焊垫部3a和焊垫部3b接合。由此,外部电极30a与焊垫部3a电导通,外部电极30b与焊垫部3b电导通。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外部电极30a构成为,覆盖鼓型芯10的底面10d的X轴负方向端部、端面10a的至规定高度的区域、侧面10e和侧面10f的X轴负方向端部的至规定高度的区域。同样,外部电极30b构成为,覆盖鼓型芯10的底面10d的X轴正方向端部、端面10b的至规定高度的区域、侧面10e和侧面10f的X轴正方向端部的至规定高度的区域。
图示的外部电极30a和外部电极30b的形状和配置只不过是例示而已,外部电极30a和外部电极30b能够采用各种形状和配置。参照图8~图10,对本发明中能够应用的外部电极的变形例进行说明。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的主视图,图9是图8所示的线圈部件的右侧视图。另外,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的右侧视图。
如图8和图9所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51中,替代线圈部件1的外部电极30a具有外部电极35a,替代外部电极30b具有外部电极35b。外部电极35a具有底部35aa、上部35ac和将该底部35aa和上部35ac连接的连接部35ab。底部35aa与图2的外部电极30a同样地形成。即,底部35aa构成为,覆盖鼓型芯10的底面10d的X轴负方向端部、端面10a的下部、侧面10e的下部和侧面10f的下部的X轴负方向端部。
上部35ac构成为,覆盖鼓型芯10的上表面10c的X轴负方向端部、端面10a的上部、侧面10e的上部和侧面10f的上部的X轴负方向端部。
连接部35ab形成为,在侧面10e的X轴负方向端部和侧面10f的X轴负方向端部,从底部35aa的上端延伸至上部35ac的下端。如图10所示,底部35aa和上部35ac可以由在端面10a的Y轴方向的两端从底部35aa的上端至上部35ac的下端延伸的连接部35ab’连接。
外部电极35b在X轴方向上与外部电极35a对称地形成,所以省略详细的说明。
像这样,线圈部件51在其上表面1c和下表面1d两者设置有外部电极,所以能够将上表面1c和下表面1d任一者作为安装面。即,在将线圈部件51安装到电路板2时,可以将底部35aa与焊垫3a接合,也可以将上部35ac与焊垫3a接合。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外部电极30a和外部电极30b各自具有基底电极和覆盖该基底电极的镀层。该基底电极例如通过如下方式形成:通过浸渍(dip)将膏状的导电材料(例如,银)涂敷到鼓型芯10的表面,并使该所涂敷的导电材料干燥。形成在基底电极上的镀层,例如包括镀镍层和形成在该镀镍层上的镀锡层这两层。外部电极30a和外部电极30b可以通过溅射法或蒸镀法形成。
绕线20的一个端部与外部电极30a电连接,绕线20的另一个端部与外部电极30b电连接。
如上所述,通过以从凸缘12b的X轴负方向的端部至凸缘12a的X轴负方向的端部延伸的方式设置外部电极30a,并且以从凸缘12b的X轴正方向的端部至凸缘12a的X轴正方向的端部延伸的方式设置外部电极30b,绕线20的两端部在凸缘12a和凸缘12b的任一者均能够固定。例如,通过将绕线20的卷绕开始的端部固定于凸缘12b的X轴方向负侧的端部,将其卷绕结束的端部固定于凸缘12a的X轴方向正侧的端部,能够将绕线20卷绕奇数层。另一方面,通过将绕线20的卷绕开始的端部固定于凸缘12b的X轴方向负侧的端部,将其卷绕结束的端部固定于凸缘12b的X轴方向正侧的端部,能够将绕线20卷绕偶数层。由此,线圈部件1中,与绕线被卷绕为奇数层(1层、3层、5层……)的现有的线圈部件相比,绕线20的长度的设定变得容易,另外,不需要进行无谓的绕线的引绕。因此,线圈部件1中,电感值的调整变得容易。
树脂部40通过在凸缘12a与凸缘12b之间填充树脂来形成。树脂部40形成为覆盖绕线20的至少一部分。例如,树脂部40能够仅覆盖绕线20中的上表面,由此能够确保或提高安装时的吸附性。另外,树脂部40能够仅覆盖绕线20中的下表面部(即,绕线20中的安装时与电路板2相对的部分),由此能够使外部电极30a和外部电极30b延伸至该树脂部40。树脂部40由树脂或含有填料(filler)的树脂构成。作为树脂部40的材料,能够使用在绕线型的线圈部件中用于覆盖绕线的任意的树脂材料。作为填料,能够使用磁性材料或非磁性材料。作为填料,能够使用铁氧体粉、金属磁性颗粒、氧化铝颗粒或二氧化硅颗粒,由此能够降低树脂部40的线膨胀系数,提高机械强度。
树脂部40例如通过下述方式形成:通过辊转印将上述的树脂材料涂敷到凸缘12a与凸缘12b之间,使该涂敷了的树脂预固化后进行整形。另外,树脂部40通过下述方式形成:通过模具模塑成型,将上述的树脂材料填充到凸缘12a与凸缘12b之间,使该填充后的树脂材料预固化后进行整形。树脂部40能够通过公知的各种方法形成。树脂部40可以不只形成在凸缘12a与凸缘12b之间,还可以形成为覆盖凸缘12a和凸缘12b的外表面和侧面。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替代树脂部40设置有由树脂以外的材料形成的覆盖部。覆盖部的形状和配置能够与树脂部40同样。该覆盖部的原材料可以为金属、陶瓷或此外的原材料。覆盖部通过将由例如金属、陶瓷或此外的原材料构成的箔(薄片)、板或它们的复合部件设置于凸缘12a与凸缘12b之间来形成。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线圈部件1构成为X方向的尺寸比Y方向的尺寸大。更具体地说,线圈部件1形成为,长度尺寸(X方向的尺寸)L1为1.0~6.0mm,宽度尺寸(Y方向的尺寸)W1为0.5~4.5mm,高度尺寸(Z方向的尺寸)H1为0.45~4.0mm。线圈部件1在更小型的情况下形成为,(X方向尺寸)L1为1.0~2.0mm,宽度尺寸(Y方向的尺寸)W1为0.5~1.6mm,高度尺寸(Z方向的尺寸)H1为0.45~0.85mm。线圈部件1可以为所谓的芯片状部件。在线圈部件1为芯片状部件的情况下,该线圈部件1构成为具有满足例如L1/W1≥2的尺寸。在另一实施方式中,线圈部件1构成为具有满足W1/H1>1的尺寸。通过以满足这种关系的方式构成线圈部件1,能够得到满足H1≤0.6mm的极低高度的线圈部件1。这些尺寸只是例示而已,能够应用本发明的线圈部件,只要不违反本发明的主旨能够取任意的尺寸。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卷芯11的轴芯A与Y方向平行。由此,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卷芯11设置成沿线圈部件1的主面1c(主面1d)的短边延伸。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鼓型芯10形成为,长度尺寸(X方向尺寸)L2为0.9~5.9mm,宽度尺寸(Y方向的尺寸)W2为0.45~4.55mm,高度尺寸(Z方向的尺寸)H2为0.4~3.95mm。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鼓型芯10的卷芯11的长度W3为0.15mm~4.25mm。卷芯11的长度W3与从凸缘12a的内表面至凸缘12b的内表面的两个凸缘间的距离相等。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鼓型芯10的凸缘12a和凸缘12b的与卷芯11的轴芯A平行的方向的尺寸(Y方向的尺寸)W4为0.15mm~1.00mm。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凸缘12a和凸缘12b的高度尺寸(与电路板2的安装面垂直的方向的尺寸),与鼓型芯10的高度尺寸相同,为0.4~3.95mm。在更小型的部件的情况下,鼓型芯10的凸缘12a和凸缘12b的与卷芯11的轴芯A平行的方向的尺寸(Y方向的尺寸)W4为0.15mm~0.25mm。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凸缘12a和凸缘12b的高度尺寸(与电路板2的安装面垂直的方向的尺寸),与鼓型芯10的高度尺寸相同,为0.4~0.8mm。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凸缘12a和凸缘12b构成为,Z轴方向的厚度(高度)H2比与卷芯11的轴芯A平行的方向的厚度W4厚。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1构成为,卷芯11的轴芯方向的长度W3比焊垫部3a与焊垫部3b之间的间隔L3短。
上述的鼓型芯的各部分的尺寸只是例示而已,能够应用本发明的线圈部件中使用的鼓型芯,只要不违反本发明的主旨能够取任意的尺寸。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轴芯11形成为,其轴芯A通过凸缘12a和凸缘12b的X方向和Y方向的中心,并且具有关于该轴芯A对称的形状。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轴芯11和凸缘12b构成为,卷芯11的外周的上表面11a与鼓型芯10的上表面10c(即,凸缘12b的上表面)的间隔H3,和卷芯11的外周的下表面11b与鼓型芯10的下表面10d(即,凸缘12b的下表面)的间隔H4相等、或者比H4大,卷芯11的外周的侧面11c与鼓型芯10的端面10a(即,凸缘12b的一个端面)的间隔L4,和卷芯11的外周的侧面11d与鼓型芯10的端面10b(即,凸缘12b的另一个端面)的间隔L5相等。凸缘12a可以成为与凸缘12b相同的结构。在卷芯11的外径在轴芯A的方向上不固定的情况下,卷芯11的外周的上表面11a与鼓型芯10的上表面10c(即,凸缘12b的上表面)的间隔H3,是指从卷芯11的轴芯A方向中央的外周至鼓型芯10的上表面10c(即,凸缘12b的上表面)的高度。与之同样,间隔H4、L4和L5也以卷芯11的轴芯A方向中央的外周为基准决定。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卷芯11形成为,其外周的上表面11a与鼓型芯10的上表面10c的间隔H3,和该外周的侧面11c与鼓型芯10的端面10a的间隔L4相等。
接着,参照图11(a)~图11(e),对按照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1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图11是说明线圈部件1的制造方法的示意图。其中,图11(a)、图11(b1)和图11(c)~图11(e)示意性地表示从右侧面看线圈部件1的图,图11(b2)示意性地表示从左侧面看线圈部件1的图。
首先,如图11(a)所示,准备鼓型芯10。鼓型芯10可通过任意的公知的方法制作。例如,如日本特开平05-226156号公报公开的那样,能够通过冲压成形形成具有凸缘12a、12b和卷芯11的鼓型芯10。另外,通过将冲压成形和在具有旋转基准面的成形体组合研削加工来进行,也能够形成具有凸缘12a、12b和卷芯11的鼓型芯10。
接着,通过浸渍(dip)使银膏附着于凸缘12a和凸缘12b的下部,使该银膏干燥,如图11(b1)所示,在凸缘12a中的鼓型芯10的侧面10a侧的端部形成基底电极31a,在凸缘12b中的鼓型芯10的侧面10a侧的端部形成基底电极32a。同样,在凸缘12a中的鼓型芯10的侧面10b侧的端部形成基底电极31b,在凸缘12b中的鼓型芯10的侧面10b侧的端部形成基底电极32b。图示的例子中,基底电极31a和基底电极31b形成于凸缘12a的下部,基底电极32a和基底电极32b形成于凸缘12b的下部。基底电极31a在凸缘12a在线圈部件1的X方向上与基底电极31b离开规定间隔地形成。同样,基底电极32a在凸缘12b在线圈部件1的X方向上与基底电极32b离开规定间隔地形成。各基底电极除了浸渍以外,还可以通过笔涂、转印、印刷、薄膜工艺、金属板的粘贴、金属带的粘贴等公知的各种方法形成。
接着,如图11(c)所示,将绕线20在卷芯11上卷绕规定的匝数。绕线20的一个端部20a被热压接在基底电极31a、基底电极32a、基底电极31b或基底电极32b,绕线20的他一个端部20b被热压接在基底电极31a、基底电极32a、基底电极31b或基底电极32b。绕线20除了热压接以外也能够通过公知的各种方法固定于基底电极。例如,绕线20能够通过金属的焊接、耐热性粘接剂的粘接、或金属片的夹入、或者它们的组合来固定于相对应的基底电极。
接着,如图11(d)所示,在凸缘12a与凸缘12b之间以覆盖绕线20的方式形成树脂部40。树脂部40例如通过下方式形成:通过辊转印将树脂材料涂敷到凸缘12a与凸缘12b之间,使该涂敷了的树脂预固化后进行整形。树脂部40也可以仅形成于凸缘12a与凸缘12b之间的空间的一部分。例如,树脂部40可以仅填充于绕线20中的上表面部(即,凸缘12a与凸缘12b之间的空间中的在Z轴方向上比卷芯A靠正侧的部分)。如上所述,树脂部40也可以通过模塑成型和此外的公知的方法形成。外部电极和树脂部成为同一面或形成为树脂部稍稍凹陷的凹面。
绕线20的端部20a、20b分别可以被热压接在基底电极31a或基底电极32a和基底电极31b或基底电极32b的下表面(Z轴负方向的端面)。
树脂部40可以以也覆盖凸缘12a和凸缘12b的外表面和侧面的方式设置。在这种情况下,对该树脂部40实施研磨加工以使绕线20的端部20a、20b从鼓型芯10的下表面侧露出。然后,将通过这样的方式露出了的绕线20的端部20a、20b热压接到基底电极31和基底电极32的下表面。
接着,如图11(e)所示,在鼓型芯10的宽度方向(X方向)的端面10a侧的端部,通过将银膏涂敷在鼓型芯10的底面10d和至端面10a的规定高度的区域,来形成外部电极30a。在鼓型芯10的宽度方向(X方向)的端面10b侧的端部,也同样通过将银膏涂敷在鼓型芯10的底面10d和至端面10b的规定高度的区域,形成外部电极30b。该外部电极30a和外部电极30b形成为与基底电极31和基底电极32电连接。
根据需要,对凸缘12a和凸缘12b或树脂部40的一部分实施研磨加工。通过这样的方式,制作表面被平滑化且薄型化了的线圈部件1。
对上述的线圈部件1的图中所示的外部电极30a和外部电极30b相对凸缘12a和凸缘12b的配置只不过是例示而已,外部电极30a和外部电极30b相对于凸缘12a和凸缘12b能够采用各种配置。参照图12~图19对外部电极30a和外部电极30b的变形例进行说明。
在绕线20的端部20a与基底电极31a连接,绕线20的端部20b与基底电极32b连接的情况下,如图12所示,线圈部件1能够替代外部电极30a而具有外部电极30a1,替代外部电极30b而具有外部电极30b1。外部电极30a1构成为覆盖基底电极31a。外部电极30a1没有延伸至凸缘12b,这一点与外部电极30a不同。外部电极30b1以覆盖基底电极32b的方式设置于凸缘12b中的鼓型芯10的侧面10b侧的端部。外部电极30b1没有延伸至凸缘12a,这一点与外部电极30b不同。
如图13所示,线圈部件1除了图12所示的构成要素以外,也可以还具有虚拟电极33a和虚拟电极33b。虚拟电极33a和虚拟电极33b能够用与外部电极30a1和外部电极30b1相同的原材料形成为相同的形状。虚拟电极33a设置于凸缘12b中的鼓型芯10的侧面10a侧的端部。虚拟电极33b设置于凸缘12a中的鼓型芯10的侧面10b侧的端部。绕线20没有与虚拟电极33a和虚拟电极33b电连接。像这样通过设置虚拟电极33a和虚拟电极33b,线圈部件1在四角被焊垫部3a和焊垫部3b支承,所以能够更稳定地将线圈部件1载置在电路板2上。
在绕线20的端部20a与基底电极32a连接,绕线20的端部20b与基底电极32b连接的情况下,如图14所示,线圈部件1能够代替外部电极30a1而具有外部电极30a2。外部电极30a2以覆盖基底电极32a的方式设置于凸缘12b中的鼓型芯10的侧面10a侧的端部。外部电极30a2没有延伸至凸缘12b,这一点与外部电极30a不同。
如图15所示,线圈部件1除了图14所示的构成要素以外,也可以还具有虚拟电极34a和虚拟电极33b。虚拟电极34a能够用与外部电极30a1和外部电极30b1相同的原材料形成为相同的形状。虚拟电极34a设置于凸缘12a中的鼓型芯10的侧面10a侧的端部。绕线20没有与虚拟电极34a和虚拟电极33b电连接。像这样通过设置虚拟电极34a和虚拟电极33b,线圈部件1在四角被焊垫部3a和焊垫部3b支承,所以能够更稳定地将线圈部件1载置在电路板2上。
在绕线20的端部20a与基底电极31a连接,绕线20的端部20b与基底电极32a连接的情况下,如图16所示,线圈部件1能够替代图12所示的外部电极30b1而具有外部电极30a2。图16的实施方式中,电路板2替代焊垫部3a具有焊垫部3a1,替代焊垫部3b具有焊垫部3a2。焊垫部3a1和焊垫部3a2设置成在Y轴方向上彼此隔开间隔。
如图17所示,线圈部件1除了图16所示的构成要素以外,也可以还具有虚拟电极33b和虚拟电极34b。虚拟电极34b能够用与外部电极30a1和外部电极30b1相同的原材料形成为相同的形状。虚拟电极34b设置于凸缘12b中的鼓型芯10的侧面10b侧的端部。绕线20没有与虚拟电极33b和虚拟电极34b电连接。像这样通过设置虚拟电极33b和虚拟电极34b,能够更稳定地将线圈部件1载置在电路板2上。另外,电路板2也可以具有虚拟焊垫部3b1和虚拟焊垫部3b2。通过设置虚拟焊垫部3b1和虚拟焊垫部3b2,能够更稳定地将线圈部件1载置在电路板2上。
图17所示的焊垫部的形状和配置能够适当变更。例如,如图18所示,电路板2能够具有沿线圈部件1的长边延伸的焊垫部3c和焊垫部3d。焊垫部3c在仰视时以覆盖凸缘12a的整体的方式构成和配置,焊垫部3d在仰视时以覆盖凸缘12b的整体的方式构成和配置。
在绕线20的端部20a与基底电极31a连接,绕线20的端部20b与基底电极32a连接的情况下,如图19所示,线圈部件1能够替代图16所示的外部电极30a1而具有外部电极30c,替代外部电极30a2而具有外部电极30d。图19的实施方式中,外部电极30c设置在凸缘12a的底面的全长,外部电极30d设置在凸缘12a的底面的全长。
图12、图13和图16~图19所示的线圈部件1中,绕线20的一个端部20a与设置于凸缘12a的外部电极连接,另一个端部20b与设置于凸缘12b的外部电极连接。由此,在这些图中所示的线圈部件1中,绕线20绕卷芯11层叠地卷绕奇数层(1层、3层、5层……)。另一方面,图14和图15所示的线圈部件1中,绕线20的端部20a和端部20b都与设置于凸缘12b的外部电极连接。由此,在这些图中所示的线圈部件1中,绕线20绕卷芯11层叠地卷绕偶数层(2层、4层、6层……)。
根据上述的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1,如上所述,卷芯11的轴芯A以沿着线圈部件1的短边(Y方向的边)延伸的方式设置,所以与卷芯的轴芯构成为在线圈部件的长边方向延伸的线圈部件相比,卷芯更不容易被破坏。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1,卷芯11的轴芯方向的长度W3构成为比焊垫部3a与焊垫部3b之间的间隔L3短。现有的线圈部件将一对凸缘配置在与对应的一对焊垫部相对应的位置,所以将该一对凸缘连接的卷芯具有与一对焊垫部的间隔相同或其以上的长度。根据该实施方式,卷芯11的轴芯方向的长度W3比焊垫部彼此的间隔L3小,所以能够使卷芯11比现有的线圈部件的卷芯短。由此,该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1的卷芯11,与现有的线圈部件相比更不容易被应力破坏。
上述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1中,凸缘12a和凸缘12b构成为,Z轴方向的厚度(高度)H2比与轴芯A平行的方向的厚度W4厚,所以对于Z轴方向的应力具有高的抗折力。由此,在安装到电路板2时等即使对线圈部件1作用Z轴方向(与电路板2垂直的方向)上的强的应力,凸缘12a和凸缘12b也变得不容易被破坏。
上述的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1中,凸缘12a和凸缘12b跨架第1焊垫部3a与第2焊垫部3b之间。由此,即使在安装到电路板2时等对线圈部件1作用Z轴方向(与电路板2垂直的方向)上强的应力,凸缘12a和凸缘12b也能够承受该应力。由此,线圈部件1对于Z轴方向的应力具有高的抗折力。
另外,根据上述的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1,卷芯11的强度提高,所以能够进一步将线圈部件1薄型化。另外,通过使卷芯11的外周的上表面11a与鼓型芯10的上表面10c的间隔H3,和卷芯11的外周的下表面11b与鼓型芯10的下表面10d的间隔H4相等或比H4大,能够不容易受到绕线20和外部电极30的连接时或安装到电路板2时的热的影响,或者安装到电路板2后的来自该电路板2的电的影响。
另外,因为使卷芯11的外周的侧面11c与鼓型芯10的端面10a的间隔L4、和卷芯11的外周的侧面11d与鼓型芯10的端面10b的间隔L5相等,所以需要将鼓型芯10的X方向的朝向一致。
另外,根据上述的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1,卷芯11的强度提高,所以与卷芯11的轴芯A垂直的截面的设计的自由度提高。由此,例如将卷芯11细径化,能够提高绕线20的收纳能力。由此,也能够使用线径较粗的绕线20。通过使用线径粗的绕线20,能够减小绕线20的电阻值。这种电阻值小的线圈部件,适合功率电感器。
另外,通过提高与卷芯11的轴芯A垂直的截面的设计的自由度,在通过卷芯11、凸缘12a和凸缘12b的磁路中,与该磁路垂直的方向的卷芯11、凸缘12a和凸缘12b的截面积变得容易是一定的。
接着,参照图20~图23,对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101进行说明。线圈部件101是4端子型的线圈部件。线圈部件101为彼此绝缘的2个绕线卷绕在鼓型芯10上,这一点与卷绕一个绕线20的线圈部件1不同。
图20是表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101的立体图,图21是其右侧视图,图22是其左侧视图,图23是其仰视图。
如图所示,线圈部件101是4端子型的线圈部件,具体来说,包括:设置于凸缘12b的X轴负方向端部的外部电极130a;设置于凸缘12b的X轴正方向端部的外部电极130b;设置于凸缘12a的X轴负方向端部的外部电极130c;和设置于凸缘12a的X轴正方向端部的外部电极130d。
图示的外部电极130a、外部电极130b、外部电极130c和外部电极130d的形状和配置只不过是例示而已,这些外部电极能够采用各种形状和配置。参照图24~图27,对本发明中能够应用的外部电极的变形例进行说明。图24是表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的右侧视图,图25是图24的线圈部件的左侧视图。另外,图26是表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的右侧视图,图27是图26的线圈部件的左侧视图。
如图24和图25所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151替代线圈部件1的外部电极130a具有外部电极131a,替代外部电极130b具有外部电极131b,替代外部电极130c具有外部电极131c,替代外部电极130d具有外部电极131d。
外部电极131a具有底部131aa、上部131ac和将该底部131aa与上部131ac连接的连接部131ab。底部131aa设置于凸缘12b的下部的X轴负方向端部。上部131ac设置于凸缘12b的上部的X轴负方向端部。连接部131ab形成为,在侧面的10f的X轴负方向端部,从底部131aa的上端延伸至上部131ac的下端。
外部电极131b具有底部131ba、上部131bc、和将该底部131ba与上部131bc连接的连接部131bb。底部131ba设置于凸缘12b的下部的X轴正方向端部。上部131bc设置于凸缘12b的上部的X轴正方向端部。连接部131bb形成为,在侧面的10f的X轴正方向端部,从底部131ba的上端延伸至上部131bc的下端。
外部电极131c具有底部131ca、上部131cc和将该底部131ca与上部131cc连接的连接部131cb。底部131ca设置于凸缘12ba的下部的X轴负方向端部。上部131cc设置于凸缘12a的上部的X轴负方向端部。连接部131cb形成为,在侧面的10e的X轴负方向端部,从底部131ca的上端延伸至上部131cc的下端。
外部电极131d具有底部131da、上部131dc和将该底部131da与上部131dc连接的连接部131db。底部131da设置于凸缘12a的下部的X轴正方向端部。上部131dc设置于凸缘12a的上部的X轴正方向端部。连接部131db形成为,在侧面10e的X轴正方向端部,从底部131da的上端延伸至上部131dc的下端。
像这样,线圈部件151在其上表面1c和下表面1d两者设置有外部电极,所以能够将上表面1c和下表面1d任一者作为安装面。
在安装线圈部件101的电路板102上,设置有与线圈部件101的4个外部电极接合的4个焊垫部。具体来说,线圈部件101通过将外部电极130a、130b、130c、130d分别与焊垫部103a、103b、103c、103d接合而被安装于电路板102。
外部电极130a、外部电极130b、外部电极130c和外部电极130d的配置只是一例,各外部电极能够根据电路板的焊垫的配置而配置在凸缘12a或凸缘12b的各个部位。外部电极130a、外部电极130b、外部电极130c和外部电极130d可以设置于凸缘12a或凸缘12b的一者,也可以将各外部电极的一部分设置于凸缘12a,将其余的部分设置于凸缘12b。除了这些外部电极以外,也可以还设置不与绕线20电连接的虚拟电极。该虚拟电极对线圈部件101向电路板2的稳定安装有贡献。
线圈部件101是具有彼此电绝缘的2个绕线的4端子的线圈部件,所以线圈部件101可以作为共模扼流线圈、变压器、或此外的要求高的耦合系数的线圈部件使用。
在将线圈部件101用作变压器或共模扼流线圈的情况下,一次侧的绕线的一个端部与设置于凸缘12b的一端的外部导体130a电连接,该一次侧的绕线的另一个端部与设置于该凸缘12b的另一端的外部导体130b电连接。另外,二次侧的绕线的一个端部与设置于凸缘12ba的一端的外部导体130c电连接,该二次侧的绕线的另一个端部与设置于该凸缘12a的另一端的外部导体130d电连接。也可以将一次侧的绕线与凸缘12a侧的外部电极连接,将二次侧的绕线与凸缘12b侧的外部电极连接。
在将线圈部件101用作具有中间端子的变压器的情况下,可以在凸缘12a与凸缘12b之间设置中间凸缘,在该中间凸缘设置作为中间端子的外部电极。
在将线圈部件101用作具有3系统的绕线的共模扼流线圈的情况下,可以在凸缘12a与凸缘12b之间设置中间凸缘,在该中间凸缘设置用于第3个系统的绕线的外部电极。例如,在由MIPI联盟建立的C-PHY中,规定了每个通道(lane)使用3个信号线来差动传输信号。线圈部件101可以用作基于C-PHY的共模扼流线圈。
线圈部件101也与线圈部件1同样,即使薄型化也不容易被破坏。
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各构成要素的尺寸、材料和配置并不限定于实施方式中明示说明的内容,该各构成要素能够以具有本发明的范围中所含的任意的尺寸、材料和配置的方式进行变形。另外,能够将本说明书中没有明示说明的构成要素附加于所说明的实施方式中,也能够省略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构成要素的一部分。

Claims (15)

1.一种线圈部件,其形成为长方体形状,具有包含长边和短边的主面,所述线圈部件的特征在于,包括:
鼓型芯,其具有第1凸缘、第2凸缘和将该第1凸缘与该第2凸缘连结的卷芯;
卷绕在所述卷芯上的绕线;
与所述绕线的一个端部电连接的第1外部电极;和
与所述绕线的另一个端部电连接的第2外部电极,其中
所述卷芯的轴芯在与用于安装所述线圈部件的电路板的安装面平行且沿着所述主面的所述短边的方向上延伸,
所述线圈部件具有:高度,其为与所述主面垂直的方向上的尺寸;宽度,其为与所述主面的所述短边和所述卷芯的所述轴芯平行的方向上的尺寸;和长度,其为与所述主面的所述长边平行且与所述卷芯的所述轴芯垂直的方向上的尺寸,
所述线圈部件的所述长度大于所述线圈部件的所述宽度,所述线圈部件的所述宽度大于所述线圈部件的所述高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外部电极和所述第2外部电极均设置于所述第1凸缘。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外部电极设置在与所述长边平行的方向上的所述第1凸缘的一个端部,所述第2外部电极设置在与所述长边平行的方向上的所述第1凸缘的另一个端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外部电极设置于所述第1凸缘,所述第2外部电极设置于所述第2凸缘。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凸缘在与所述长边平行的方向上,具有第1端部和与该第1端部相反一侧的第2端部,
所述第2凸缘在与所述长边平行的方向上,具有第3端部和与该第3端部相反一侧的第4端部,
所述第1凸缘和所述第2凸缘配置成,所述第1端部与所述第3端部相对并且所述第2端部与所述第4端部相对,
所述第1外部电极设置于所述第1凸缘的所述第1端部,所述第2外部电极设置于所述第2凸缘的所述第4端部。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凸缘在与所述长边平行的方向上,具有第1端部和与该第1端部相反一侧的第2端部,
所述第2凸缘在与所述长边平行的方向上,具有第3端部和与该第3端部相反一侧的第4端部,
所述第1凸缘和所述第2凸缘配置成,所述第1端部与所述第3端部相对并且所述第2端部与所述第4端部相对,
所述第1外部电极设置于所述第1凸缘的所述第1端部,所述第2外部电极设置于所述第2凸缘的所述第3端部。
7.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外部电极从所述第1凸缘的一个端部延伸至所述第2凸缘的一个端部,所述第2外部电极从所述第1凸缘的另一个端部延伸至所述第2凸缘的另一个端部。
8.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覆盖所述绕线的至少一部分的覆盖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覆盖部进一步覆盖所述鼓型芯的至少一部分。
10.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卷绕在所述卷芯上的第2绕线;
与所述第2绕线的一个端部电连接的第3外部电极;和
与所述第2绕线的另一个端部电连接的第4外部电极,
所述第1外部电极和所述第3外部电极设置于所述主面的所述长边的一个端部,所述第2外部电极和所述第4外部电极设置于所述主面的所述长边的另一个端部。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覆盖所述绕线的至少一部分的覆盖部,所述覆盖部覆盖所述第2绕线的至少一部分。
12.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卷芯形成为,其外周与所述第1凸缘的间隔在所述线圈部件的高度方向上和宽度方向上相等。
13.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凸缘和所述第2凸缘构成为,与所述主面垂直的方向上的厚度比与所述卷芯的轴芯平行的方向上的厚度厚。
14.一种变压器,其形成为长方体形状,具有包含长边和短边的主面,所述变压器的特征在于,包括:
鼓型芯,其具有第1凸缘、第2凸缘和将该第1凸缘与该第2凸缘连结的卷芯;
卷绕在所述卷芯上的第1绕线;
卷绕在所述卷芯上的第2绕线;
与所述第1绕线的一个端部电连接的第1外部电极;
与所述第1绕线的另一个端部电连接的第2外部电极;
与所述第2绕线的一个端部电连接的第3外部电极;和
与所述第2绕线的另一个端部电连接的第4外部电极,
所述卷芯的轴芯在与用于安装所述变压器的电路板的安装面平行且沿着所述主面的所述短边的方向上延伸,
所述变压器具有:高度,其为与所述主面垂直的方向上的尺寸;宽度,其为与所述主面的所述短边和所述卷芯的所述轴芯平行的方向上的尺寸;和长度,其为与所述主面的所述长边平行且与所述卷芯的所述轴芯垂直的方向上的尺寸,
所述变压器的所述长度大于所述变压器的所述宽度,所述变压器的所述宽度大于所述变压器的所述高度。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鼓型芯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1凸缘与所述第2凸缘之间的第3凸缘;和设置于所述第3凸缘的第5外部电极。
CN201810106338.3A 2017-02-03 2018-02-02 绕线型的线圈部件 Active CN10841736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18390 2017-02-03
JP2017018390A JP6906970B2 (ja) 2017-02-03 2017-02-03 巻線型のコイル部品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17360A CN108417360A (zh) 2018-08-17
CN108417360B true CN108417360B (zh) 2022-10-28

Family

ID=630373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106338.3A Active CN108417360B (zh) 2017-02-03 2018-02-02 绕线型的线圈部件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11367553B2 (zh)
JP (2) JP6906970B2 (zh)
CN (1) CN108417360B (zh)
TW (1) TWI67966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494320B1 (ko) * 2017-11-22 2023-02-01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코일 부품
JP7205365B2 (ja) * 2019-04-19 2023-01-17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コイル部品
US11923118B2 (en) * 2019-10-08 2024-03-05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Coil component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coil component
JP2021141286A (ja) * 2020-03-09 2021-09-16 Tdk株式会社 コイル部品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41792A (zh) * 1998-07-13 2000-01-19 太阳诱电株式会社 片状电感器
CN104347236A (zh) * 2013-08-06 2015-02-11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绕线式电子部件的芯、绕线式电子部件及共模扼流圈

Family Cites Families (3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147221U (ja) * 1982-03-29 1983-10-03 東光株式会社 固定インダクタ
JPS59105305A (ja) * 1982-12-09 1984-06-18 Hitachi Kasei Shoji Kk チツプコイル
JPH0536252Y2 (zh) * 1988-06-29 1993-09-14
JP2530618Y2 (ja) * 1990-04-04 1997-03-26 株式会社キジマ 小形トランス
JPH07192924A (ja) * 1993-12-27 1995-07-28 Fuji Elelctrochem Co Ltd 巻線部品のフェライトコア
KR100459839B1 (ko) * 1995-08-22 2005-02-07 미쓰비시 마테리알 가부시키가이샤 트랜스폰더용안테나및트랜스폰더
JPH09153419A (ja) * 1995-11-30 1997-06-10 Taiyo Yuden Co Ltd チップ形巻線回路部品
JPH1041155A (ja) * 1996-07-22 1998-02-13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固定コイル
JP3049201U (ja) 1997-11-26 1998-06-09 株式会社フォノン明和 巻線形チップ部品用ボビン並びにチップインダクタ
CN100378877C (zh) * 1998-03-13 2008-04-02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复合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US6087921A (en) * 1998-10-06 2000-07-11 Pulse Engineering, Inc. Placement insensitive monolithic inducto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ame
US6157283A (en) * 1998-11-24 2000-12-05 Taiyo Yuden Co., Ltd. Surface-mounting-type coil component
JP2000269049A (ja) 1999-03-16 2000-09-29 Taiyo Yuden Co Ltd コモンモードチョークコイル
JP2003031420A (ja) * 2001-07-19 2003-01-31 Kawaguchiko Seimitsu Co Ltd 小型トランス
JP2003133138A (ja) * 2001-10-29 2003-05-09 Kyocera Corp フェライトコア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チップインダクタ
JP2003303720A (ja) * 2002-02-07 2003-10-24 Kyocera Corp フェライトコア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チップインダクタ
JP2005210055A (ja) 2003-12-22 2005-08-04 Taiyo Yuden Co Ltd 面実装コイル部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777100B2 (ja) * 2006-02-08 2011-09-21 太陽誘電株式会社 巻線型コイル部品
JP2007273532A (ja) 2006-03-30 2007-10-18 Tdk Corp コイル装置
US20080309445A1 (en) * 2007-06-14 2008-12-18 Tdk Corporation Transformer
JP4737268B2 (ja) 2008-10-31 2011-07-27 Tdk株式会社 表面実装型パルストランス並びにそ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JP4853841B2 (ja) 2009-07-31 2012-01-11 Tdk株式会社 コイル部品の製造方法及びコイル部品
JP4906972B1 (ja) 2011-04-27 2012-03-28 太陽誘電株式会社 磁性材料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コイル部品
JP5754433B2 (ja) * 2012-10-17 2015-07-29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巻線型電子部品
JP6098126B2 (ja) 2012-11-14 2017-03-22 Tdk株式会社 コイル部品
KR102078645B1 (ko) 2013-06-03 2020-02-19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인덕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장치
JP6264805B2 (ja) * 2013-09-25 2018-01-24 Tdk株式会社 パルストランス
JP5997679B2 (ja) * 2013-10-31 2016-09-28 東光株式会社 コイル部品
JP6316136B2 (ja) * 2014-08-01 2018-04-25 太陽誘電株式会社 コイル部品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電子機器
JP6582463B2 (ja) * 2015-03-17 2019-10-02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巻線型チップトランスおよび分配器
JP6893398B2 (ja) * 2015-07-10 2021-06-23 Tdk株式会社 コイル部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565747B2 (ja) * 2016-03-11 2019-08-28 Tdk株式会社 コイル装置
JP6544289B2 (ja) * 2016-04-26 2019-07-17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電子機器
US10861631B2 (en) * 2016-06-15 2020-12-08 Tdk Corporation Coil device
JP6399320B2 (ja) 2016-06-15 2018-10-03 Tdk株式会社 コイル装置
JP6622671B2 (ja) 2016-08-31 2019-12-18 太陽誘電株式会社 コイル部品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959062B2 (ja) * 2017-08-02 2021-11-02 太陽誘電株式会社 コイル部品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41792A (zh) * 1998-07-13 2000-01-19 太阳诱电株式会社 片状电感器
CN104347236A (zh) * 2013-08-06 2015-02-11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绕线式电子部件的芯、绕线式电子部件及共模扼流圈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79661B (zh) 2019-12-11
US11901106B2 (en) 2024-02-13
CN108417360A (zh) 2018-08-17
JP2021158385A (ja) 2021-10-07
US20180226181A1 (en) 2018-08-09
JP7106724B2 (ja) 2022-07-26
JP2018125482A (ja) 2018-08-09
JP6906970B2 (ja) 2021-07-21
US11367553B2 (en) 2022-06-21
US20220285067A1 (en) 2022-09-08
TW201830419A (zh) 2018-08-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17360B (zh) 绕线型的线圈部件
CN106469603B (zh) 线圈电子组件
US10629365B2 (en) Inductor array component and board for mounting the same
KR102004770B1 (ko) 복합 전자부품 및 그 실장 기판
KR101994755B1 (ko) 전자부품
JP7369220B2 (ja) コイル部品
CN111383819B (zh) 绕组型的线圈部件和鼓型芯
US20200294706A1 (en) Coil component
CN109903962B (zh) 绕线式电感器
CN111667970A (zh) 线圈组件
KR102473403B1 (ko) 코일 부품
US20230402222A1 (en) Coil device
KR20230143842A (ko) 코일 부품
US20230054091A1 (en) Coil component
KR20230143843A (ko) 코일 부품
KR20230053181A (ko) 코일 부품
JP2023120050A (ja) コイル部品、回路基板、電子機器およびコイル部品の製造方法
CN115732164A (zh) 线圈部件
CN113921244A (zh) 线圈组件
KR20130134869A (ko) 적층형 인덕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