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46501A - 共模滤波器以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共模滤波器以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346501A
CN108346501A CN201810064907.2A CN201810064907A CN108346501A CN 108346501 A CN108346501 A CN 108346501A CN 201810064907 A CN201810064907 A CN 201810064907A CN 108346501 A CN108346501 A CN 1083465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ing
circle
edge
wrapping range
valle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06490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346501B (zh
Inventor
小间屋佑磨
日下部三纪
土屋友
土屋友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DK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D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DK Corp filed Critical TDK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83465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465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3465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4650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823Wi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17/00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 H01F17/04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with magnetic co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17/00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 H01F17/04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with magnetic core
    • H01F17/045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with magnetic core with core of cylindric geometry and coil wound along its longitudinal axis, i.e. rod or drum co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823Wires
    • H01F27/2828Construction of conductive connections, of lea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9Terminals; Tapping arrangements for signal inductances
    • H01F27/292Surface mounted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30Fastening or clamping coils, windings, or parts thereof together; Fastening or mounting coils or windings on core, casing, or other support
    • H01F27/306Fastening or mounting coils or windings on core, casing or other suppor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41/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41/02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for manufacturing cores, coils, or magnets
    • H01F41/04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for manufacturing cores, coils, or magnets for manufacturing coil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17/00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 H01F2017/0093Common mode choke coi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3/00Cores, Yokes, or armatures
    • H01F3/10Composite arrangements of magnetic circui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ils Or Transformers For Communication (AREA)
  • Manufacturing Cores, Coils, And Magne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交叉部分上的绕线的卷绕位置进一步被稳定化的共模滤波器:具备卷芯部(23)、在相同方向上被卷绕于卷芯部(23)的第1以及第2绕线(W1,W2)。卷芯部(23)包含第1以及第2卷绕区域(A1,A2)、位于这两个卷绕区域之间的第3卷绕区域(A3)。第1绕线(W1)在所述第1以及第2卷绕区域(A1,A2)被排列卷绕,第2绕线(W2)在第1以及第2卷绕区域(A1,A2)被卷绕于第1绕线(W1)上。第1以及第2绕线(W1,W2)在第3卷绕区域(A3)互相交叉,并且在第3卷绕区域(A3)至少一部分互相分开。由此,因为交叉部分上的2根绕线的接触距离被缩短,所以进一步使位于上方侧的第2绕线的卷绕位置稳定化成为可能。

Description

共模滤波器以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共模滤波器以及其制造方法,特别是涉及一对绕线(wire)在中途进行交叉的类型的共模滤波器以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共模滤波器作为为了除去重叠于差分信号线路的共模噪声的元件被广泛使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和车载用LAN等许多电子设备。近年来,替代使用环形(toroidal)磁芯的共模滤波器而使用表面安装为可能的鼓型磁芯的共模滤波器是当前主流(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共模滤波器通过在中途使一对绕线交叉从而就可提高高频区域中的差分信号的对称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公开2014-19990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如果在中途使一对绕线交叉的话则在交叉部分位于上方侧的绕线的卷绕位置会变得不稳定,并且会有成为在高频特性方面产生不稳定(偏差)的原因的情况。
因此,本发明就是借鉴了以上所述技术问题而做出的不懈努力之结果,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交叉部分上的绕线的卷绕位置进一步被稳定化的共模滤波器以及其制造方法。
解决技术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所涉及的共模滤波器的特征为:具备卷芯部、在相同方向上被卷绕于所述卷芯部的第1以及第2绕线,所述卷芯部包含轴方向上的位于一端侧的第1卷绕区域、所述轴方向上的位于另一端侧的第2卷绕区域、位于所述第1以及第2卷绕区域之间的第3卷绕区域,所述第1绕线在所述第1以及第2卷绕区域被排列卷绕,所述第2绕线在所述第1以及第2卷绕区域被卷绕于所述第1绕线上,所述第1绕线和所述第2绕线在所述第3卷绕区域互相交叉并且在所述第3卷绕区域至少一部分互相分开。
根据本发明,因为在2根绕线进行交叉的第3卷绕区域2根绕线分开,所以能够确保充分的交叉角。由此,因为交叉部分上的2根绕线的接触距离被缩短,所以使位于上方侧的第2绕线的卷绕位置更加稳定化成为可能。
在本发明中,优选所述第3卷绕区域具有在所述轴方向上延伸的第1以及第2边缘、被所述第1边缘和所述第2边缘所夹的表面区域,所述第1绕线包含位于所述表面区域上的第1区间,所述第2绕线包含位于所述表面区域上的第2区间,所述第1绕线的所述第1区间和所述第2绕线的所述第2区间在所述表面区域上互相交叉,并且在所述第1边缘上以及所述第2边缘上的至少一方互相分开。由此,因为第1以及第2绕线的分开的部分由第1或者第2边缘而被保持,所以使绕线的卷绕位置稳定化就成为可能。
在此情况下,优选所述第1绕线的所述第1区间和所述第2绕线的所述第2区间在所述第1边缘上互相分开,并且在所述第2边缘上互相接触。这样结构在将所述第2绕线从所述第1边缘侧卷绕至所述第2边缘侧的情况下特别有效。
再有,在此情况下,所述卷芯部优选在所述轴方向上延伸,并且具有自所述第1边缘起的距离和自所述第2边缘起的距离大致相等的第3边缘。由此,就能够提高绕线和卷芯部的紧密附着性。在此情况下,所述表面区域包含被所述第1边缘和所述第3区域所夹的第1表面区域、被所述第2边缘和所述第3区域所夹的第2表面区域,所述第1绕线的所述第1区间和所述第2绕线的所述第2区间更加优选在所述第2表面区域上互相交叉。由此,因为绕线在从边缘偏离的位置进行交叉,所以更进一步使绕线的卷绕位置稳定化成为可能。
本发明所涉及的共模滤波器进一步具备:第1凸缘部,被设置于所述卷芯部的所述轴方向上的一端并且具有与所述轴方向相平行的安装面以及上表面;第2凸缘部,被设置于所述卷芯部的所述轴方向上的另一端并且具有与所述轴方向相平行的安装面以及上表面;第1以及第2端子电极,被设置于所述第1凸缘部的所述安装面并且分别连接所述第1以及第2绕线的一端;第3以及第4端子电极,被设置于所述第2凸缘部的所述安装面并且分别连接所述第1以及第2绕线的另一端;所述表面区域朝向与所述安装面相同方向,所述卷芯部优选比所述安装面更偏心设置于所述上表面侧。
在本发明中,所述第1以及第2绕线优选在所述第1卷绕区域形成以相同匝进行邻接的形式被卷绕的第1卷绕组块。由此,因为在第1卷绕组块上第1绕线和第2绕线的对称性被提高,所以获得优异的高频特性成为可能。
在此情况下,所述第1以及第2绕线优选在所述第2卷绕区域形成以相同匝进行邻接的形式被卷绕的第2卷绕组块。由此,因为在第2卷绕组块上第1绕线和第2绕线的对称性被提高,所以获得优异的高频特性成为可能。
再有,在此情况下,所述第1以及第2绕线即使在所述第2卷绕区域进一步形成以其它匝介于相同匝之间的形式被卷绕的第3卷绕组块也是可以的。由此,根据安装方向获得不同的高频特性就成为可能。所述第3卷绕组块即使是位于所述第1卷绕组块与所述第2卷绕组块之间的卷绕组块也是可以的。
一种上述共模滤波器的制造方法被提供,其中,将所述第2绕线从所述第1边缘侧卷绕至所述第2边缘侧。
上述共模滤波器的制造方法中,优选地,在卷绕所述第1绕线后,卷绕所述第2绕线。
本发明的共模滤波器具备:卷芯部,包括第1卷绕区域和第2卷绕区域、以及位于所述第1卷绕区域和所述第2卷绕区域之间的第3卷绕区域,第1绕线和第2绕线,以多个匝数分别卷绕于所述第1卷绕区域和所述第2卷绕区域,所述第3卷绕区域具有在卷芯部的轴方向上延伸的第1边缘和第2边缘、以及位于所述第1边缘和所述第2边缘之间的表面区域,所述第1绕线和所述第2绕线在所述表面区域上互相交叉,在所述第3卷绕区域的所述第1边缘上的所述第1绕线和所述第2绕线之间的距离和在所述第3卷绕区域的所述第2边缘上的所述第1绕线和所述第2绕线之间的距离不同。
上述的共模滤波器中,优选地,所述第2绕线沿着谷线卷绕,所述谷线是由在所述第2卷绕区域的所述第1绕线的邻接匝形成的,在所述第2卷绕区域的所述第1绕线包括第1匝、第2匝、第3匝和第4匝,所述谷线包括:由所述第1绕线的所述第1匝和所述第2匝所形成的第1谷部,由所述第1绕线的所述第2匝和所述第3匝所形成的第2谷部,和由所述第1绕线的所述第3匝和所述第4匝所形成的第3谷部,所述第2绕线卷绕在所述第1谷部和所述第3谷部上而不卷绕在所述第2谷部上。
上述的共模滤波器中,优选地,所述第2绕线沿着谷线卷绕,所述谷线是由在所述第2卷绕区域的所述第1绕线的邻接匝形成的,在所述第2卷绕区域的所述第1绕线包括第1匝、第2匝、第3匝、第4匝和第5匝,所述谷线包括:由所述第1绕线的所述第1匝和所述第2匝所形成的第1谷部,由所述第1绕线的所述第2匝和所述第3匝所形成的第2谷部,由所述第1绕线的所述第3匝和所述第4匝所形成的第3谷部,和由所述第1绕线的所述第4匝和所述第5匝所形成的第4谷部,所述第2绕线卷绕在所述第1谷部和所述第4谷部上而不卷绕在所述第2谷部和第3谷部上。
上述的共模滤波器中,优选地,所述第2绕线沿着谷线卷绕,所述谷线是由在所述第1卷绕区域上的所述第1绕线的邻接匝而形成的,所述在所述第1卷绕区域上的所述第1绕线包括第6匝、第7匝、第8匝和第9匝,所述谷线包括:由所述第1绕线的所述第6匝和所述第7匝所形成的第5谷部,由所述第1绕线的所述第7匝和所述第8匝所形成的第6谷部,和由所述第1绕线的所述第8匝和所述第9匝所形成的第7谷部,所述第2绕线卷绕在所述第5谷部和所述第7谷部上而不卷绕在所述第6谷部上。
上述的共模滤波器中,优选地,在所述第3卷绕区域的第1边缘上的所述第1绕线和所述第2绕线之间的距离大于在所述第3卷绕区域的第2边缘上的所述第1绕线和第2绕线之间的距离。
上述的共模滤波器中,优选地,在所述第3卷绕区域的第2边缘上的所述第1绕线和所述第2绕线之间彼此接触。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交叉部分上的绕线的卷绕位置被进一步稳定化的共模滤波器以及其制造方法就成为可能。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共模滤波器10A外观的概略斜视图。
图2是为了说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1绕线W1的卷绕布局的示意图。
图3是为了说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2绕线W2的卷绕布局的示意图。
图4是为了进一步详细说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1以及第2绕线W1,W2的卷绕布局的示意图。
图5A是沿着图4所表示的A-A线(第2边缘E2)的概略截面图,图5B是沿着图4所表示的B-B线的概略截面图,图5C是沿着图4所表示的C-C线(第1边缘E1)的概略截面图,图5D是沿着图4所表示的D-D线的概略截面图。
图6是为了详细说明比较例所涉及的第1以及第2绕线W1,W2的卷绕布局的示意图。
图7A是沿着图6所表示的A-A线(第2边缘E2)的概略截面图,图7B是沿着图6所表示的B-B线的概略截面图,图7C是沿着图6所表示的C-C线(第1边缘E1)的概略截面图。
图8是表示将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共模滤波器10A搭载于安装基板2的状态的示意xz截面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共模滤波器10B外观的概略斜视图。
图10是为了进一步详细说明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1以及第2绕线W1,W2的卷绕布局的示意图。
图11A是沿着图10所表示的A-A线(第2边缘E2)的概略截面图,图11B是沿着图10所表示的B-B线的概略截面图,图11C是沿着图10所表示的C-C线(第1边缘E1)的概略截面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共模滤波器10C外观的概略斜视图。
图13A~C是为了说明第1变形例的示意图。
图14A~C是为了说明第2变形例的示意图。
图15A~C是为了说明第3变形例的示意图。
图16A~C是为了说明第4变形例的示意图。
图17A~C是为了说明第5变形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参照附图并就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第1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共模滤波器10A外观的概略斜视图。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共模滤波器10A具备鼓型磁芯20、板状磁芯30、第1~第4端子电极41~44、第1以及第2绕线W1,W2。鼓型磁芯20以及板状磁芯30是由Ni-Zn系铁氧体等导磁率比较高的磁性材料构成。另外,第1~第4端子电极41~44是由铜等良好导体构成的金属配件。
鼓型磁芯20具有第1凸缘部21、第2凸缘部22、被设置于这两个凸缘部之间的卷芯部23。卷芯部23将x方向设定为轴方向,在其两端分别设置第1以及第2凸缘部21,22,具有这些被一体化的结构。板状磁芯30被粘结于凸缘部21,22的上表面21t,22t。凸缘部21,22的上表面21t,22t构成xy平面,其相反侧的面是作为安装面21b,22b被使用。于是,第1以及第2端子电极41,42被设置于第1凸缘部21的安装面21b以及外侧面21s,第3以及第4端子电极43,44被设置于第2凸缘部22的安装面22b以及外侧面22s。外侧面21s,22s构成yz面。第1~第4端子电极41~44的固定是由粘结剂等来实行。
第1以及第2绕线W1,W2以相同方向被卷绕于卷芯部23。于是,第1绕线W1的一端以及另一端分别被连接于第1以及第3端子电极41,43,第2绕线W2的一端以及另一端分别被连接于第2以及第4端子电极42,44。第1以及第2绕线W1,W2的匝数彼此相同。
图2是为了说明第1绕线W1的卷绕布局的示意图。
如图2所示,鼓型磁芯20的卷芯部23包含位于第1凸缘部21侧的第1卷绕区域A1、位于第2凸缘部22侧的第2卷绕区域A2、位于第1以及第2卷绕区域A1,A2之间的第3卷绕区域A3。于是,第1绕线W1在第1以及第2卷绕区域A1,A2被排列卷绕。因此,在第1以及第2卷绕区域A1,A2中的第1绕线W1的卷绕间距基本上与第1绕线W1的直径相等,理想地来说进行邻接的匝彼此接触。虽然没有特别的限定,但是优选第1卷绕区域A1中的第1绕线W1的匝数与第2卷绕区域A2中的第1绕线W1的匝数相一致。
另外,在第3卷绕区域A3中,第1绕线W1的轴方向(x方向)上的迁移量大,因此,第1绕线W1的延伸方向与y方向所成的角度被扩大到大于第1以及第2卷绕区域A1,A2中的角度。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3卷绕区域A3的表面区域R中第1绕线W1作大迁移。在此,所谓表面区域R是指被卷芯部23的第1边缘E1和第2区域E2所夹的表面当中属于第3卷绕区域A3的表面,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xy平面。第1以及第2边缘E1,E2哪一个都是在x方向上延伸的角部。如图2所示,第1绕线W1当中位于以上所述的表面区域R上的部分构成第1区间S1。虽然没有特别的限定,但是表面区域R优选为朝向与安装面21b,22b相同方向的面。
图3是为了说明第2绕线W2的卷绕布局的示意图。
如图3所示,第2绕线W2在第1以及第2卷绕区域A1,A2被卷绕于第1绕线W1上。优选沿着由第1绕线W1的邻接匝形成的谷线卷绕第2绕线W2。因此,第1以及第2卷绕区域A1,A2中的第2绕线W2的卷绕间距基本上与第2绕线W2的直径相等,理想地来说进行邻接的匝彼此接触。虽然没有特别的限定,但是优选第1卷绕区域A1中的第2绕线W2的匝数与第2卷绕区域A2中的第2绕线W2的匝数相一致。
另外,在第3卷绕区域A3中,以第2绕线W2跨越第1绕线W1的形式两者进行交叉。更加具体地来说,如果将第2绕线W2当中位于以上所述的表面区域R上的部分设定为第2区间S2的话则在表面区域R上第1区间S1与第2区间S2进行交叉。但是,第2区间S2的延伸方向与y方向所成的角度小于第1区间S1的延伸方向与y方向所成的角度。
图4是为了进一步详细说明第1以及第2绕线W1,W2的卷绕布局的示意图。另外,图5A是沿着图4所表示的A-A线(第2边缘E2)的概略截面图,图5B是沿着图4所表示的B-B线的概略截面图,图5C是沿着图4所表示的C-C线(第1边缘E1)的概略截面图,图5D是沿着图4所表示的D-D线的概略截面图。
如图4所示,第2区间S2的延伸方向与y方向所成的角度充分小于第1区间S1的延伸方向与y方向所成的角度,由此,在交叉部分的近旁第1绕线W1和第2绕线W2互相分开。在本实施方式中,如符号51所示随着在第1边缘E1上第1绕线W1与第2绕线W2分开而如符号52所示在第2边缘E2上第1绕线W1与第2绕线W2分开。
其结果因为交叉部分上的第1绕线W1与第2绕线W2的接触距离被缩短,所以位于上方侧的第2绕线W2的卷绕位置稳定。这就是因为在交叉部分的中心点上第2绕线W2位于第1绕线W1的正上方[参照图5B],所以使第2绕线W2在x方向上偏移的力不起作用,但是就从交叉的中心点在y方向上稍稍离开的部分而言因为第2绕线W2位于第1绕线W1的倾斜面上[参照图5D],所以使第2绕线W2在x方向上偏移的力P起作用。如此力P如果交叉部分上的第1区间S1与第2区间S2的接触距离越长(总之,第1区间S1与第2区间S2所成的角度越小)的话则变得越强。然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在第1以及第2边缘E1,E2上使第1区间S1和第2区间S2互相分开所以两者的接触距离短,并且力P被减弱。其结果为在交叉部分的近旁的第2绕线W2的偏离被抑制。
图6是为了详细说明比较例所涉及的第1以及第2绕线W1,W2的卷绕布局的示意图。另外,图7A是沿着图6所表示的A-A线(第2边缘E2)的概略截面图,图7B是沿着图6所表示的B-B线的概略截面图,图7C是沿着图6所表示的C-C线(第1边缘E1)的概略截面图。
在图6所表示的比较例中,如符号50所示第1绕线W1和第2绕线2不仅在第1边缘E1上进行互相接触,而且第1绕线W1和第2绕线2在第2边缘E2上也进行互相接触。为此,与图4所表示的实施方式相比相对来说第1区间S1与第2区间S2所成的角度变小,并且第1区间S1与第2区间S2的接触距离变长。其结果为第2区间S2当中位于第1区间S1倾斜面上的部分变长,使第2绕线W2在x方向上偏离的力P强力作用,因而会产生在卷绕作业时或者在卷绕后第2绕线W2的卷绕位置在x方向上发生偏离的担忧。
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具有偏离难以发生于第2绕线W2的卷绕结构,所以使第2绕线W2的卷绕位置更加稳定成为可能。另外,第2绕线W2与第1绕线W1相比相对来说在卷绕作业时的位置控制是困难的,特别是每单位绕线长度的向x方向的迁移量变得越大则在卷绕作业时所发生的偏离越容易变大。然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在第3卷绕区域A3中第2绕线W2的每单位绕线长度的向x方向的迁移量被减少,所以从这一点出发也能够减少卷绕位置的偏离。由此,根据本实施方式,提供特性不均匀性小的共模滤波器成为可能。
在图5中还表示了第1以及第2绕线W1,W2的匝号。在图5中将第1以及第2绕线W1,W2进行交叉的部分的匝号定义为0。如图5所示,在第1卷绕区域A1形成以从交叉部分开始数的匝数相等的绕线彼此进行邻接的形式被卷绕的第1卷绕组块B1。同样,在第2卷绕区域A2形成以从交叉部分开始数的匝数相等的绕线彼此进行邻接的形式被卷绕的第2卷绕组块B2。如果使从交叉部分开始数的匝数相等的绕线彼此邻接的话则因为从交叉部分看到的第1绕线W1与第2绕线W2的对称性提高,所以获得优异的高频特性成为可能。于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第1卷绕组块B1以及第2卷绕组块B2被形成于交叉部分的两侧,所以获得非常优异的高频特性成为可能。
图8是表示将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共模滤波器10A搭载于安装基板2的状态的示意xz截面图。
如图8所示,如果将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共模滤波器10A搭载于安装基板2的话则表面区域R和安装基板2成为面对面的状态。如同以上所述,因为第1绕线W1与第2绕线W2在表面区域R进行交叉,在表面区域R上的第二2绕线W2的突出量变得大于在第1以及第2卷绕区域A1,A2上的第2绕线W2的突出量(z方向上的高度)。这是因为第2绕线W2在第1以及第2卷绕区域A1,A2沿着第1绕线W1的谷线被卷绕,并且第2绕线W2又在第3卷绕区域A3位于第1绕线W1的正上方[参照图5B]。为此,第2绕线W2与安装基板2的距离D0在第3卷绕区域A3变窄,根据不同情况恐怕会发生干扰。
为了防止如此干扰而在本实施方式中使卷芯部23的z方向上的位置比安装面21b,22b更偏心于上表面21t,22t侧。总之,通过在将卷芯部23与上表面21t,22t的在z方向上的距离设定为D1并且将卷芯部23与安装面21b,22b的在z方向上的距离设定为D2的情况下做到D1<D2,从而不用提高共模滤波器10A的全体高度就能够扩大第2绕线W2与安装基板2的距离D0,并且防止基板2与第2绕线W2的干扰成为可能。
<第2实施方式>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共模滤波器10B外观的概略斜视图。
如图9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共模滤波器10B在第2绕线W2的卷绕布局有所差异这一点上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共模滤波器10A不同。其他结构因为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共模滤波器10A相同,所以将相同符号标注于相同的要素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图10是为了进一步详细说明第1以及第2绕线W1,W2的卷绕布局的示意图。另外,图11A是沿着图10所表示的A-A线(第2边缘E2)的概略截面图,图11B是沿着图10所表示的B-B线的概略截面图,图11C是沿着图10所表示的C-C线(第1边缘E1)的概略截面图。在图11中还表示了第1以及第2绕线W1,W2的匝号。在之后的各个附图中也是如此表示。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符号51所示随着第1绕线W1与第2绕线W2在第1边缘E1上分开而如图符号50所示第1绕线W1与第2绕线W2在第2边缘E2上接触。伴随于此,在第1边缘E1上的第1绕线W1与第2绕线W2的分开距离扩大到大于第1实施方式,第2绕线W2在第1边缘E1上位于第3卷绕区域A3的在x方向上的大致中央部。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卷绕布局在从第1边缘E1侧将第2绕线W2卷绕至第2区域E2侧的情况下是特别有效的。其理由证如以下所述。
首先,如果从第1边缘E1侧将第2绕线W2卷绕至第2区域E2侧的话,则由符号Q表示的力(向迁移方向的力)在卷绕作业时常被施加于第2绕线W2。另外,使第2绕线W2在交叉部分的近旁偏离的力P在第1边缘E1侧成为与力Q相同方向并且在第2边缘E2侧成为与力Q相反方向。总之,相对于力P和力Q在第2边缘E2侧被抵消这一情况,因为力P和力Q在第1边缘E1侧被叠加所以第2绕线W2的偏离变得容易在第1边缘E1侧发生。
然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第1绕线W1与第2绕线W2的交叉位置偏移到第2边缘E2侧,所以在第1边缘E1侧的力P被大幅度减弱并且在第1边缘E1侧的第2绕线W2的偏离变得难以发生。另外,因为在第2边缘E2侧随着如同以上所述力P和力Q被抵消而交叉部分与第2边缘E2的距离变短,所以第2绕线W2的位置由第2边缘E2而被保持。由如此机制就变得能够进一步有效地抑制第2绕线W2的偏离。
就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采用考虑了第2绕线W2卷绕方向的卷绕布局,所以更进一步使第2绕线W2的卷绕位置稳定化成为可能。
<第3实施方式>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共模滤波器10C外观的概略斜视图。
如图12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共模滤波器10C其卷芯部23的yz截面为六角形,由此,在第3边缘E3存在于第1边缘E1与第2边缘E2之间这一点上与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共模滤波器10B不同。其他结构因为与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共模滤波器10B相同,所以将相同符号标注于相同的要素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第3边缘E3被设置于第1边缘E1与第2边缘E2的大致中间位置。总之,第3边缘E3与第1边缘E1的在y方向上的距离与第3边缘E3与第2边缘E2的在y方向上的距离大致相等。第3边缘E3的角度充分大于第1以及第2边缘E1,E2的角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表面区域R被分成由第1边缘E1和第3边缘E3而被所夹的第1表面区域R1、由第2边缘E2和第3边缘E3而被所夹的第2表面区域R2,第1绕线W1的第1区间S1和第2绕线W2的第2区间S2在第2表面区域R2上互相交叉。
被设置于卷芯部23的在x方向上延伸的各个边缘因为如果起到保持第1以及第2绕线W1,W2的位置的作用,并且又在边缘部分使第1绕线W1和第2绕线W2交叉的话,则第2绕线W2的位置偏离变得非常容易发生,所以不应该在边缘部分使第1绕线W1和第2绕线W2交叉。然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在位于第2边缘E2与第3边缘E3之间的第2表面区域R2使第1绕线W1与第2绕线W2交叉,所以更进一步使第2绕线W2的卷绕位置稳定化成为可能。
而且,因为卷芯部23的yz截面为六角形,所以与四角形的情况相比相对来说卷芯部23的体积增加。由此,提高磁特性也成为可能。再有,因为通过将yz截面制成六角形从而第1以及第2边缘E1,E2的角度也会被扩大若干,所以第1以及第2边缘E1,E2上的第1以及第2绕线W1,W2的折弯量被缓和。其结果为进一步提高卷芯部23与第1以及第2绕线W1,W2的紧密附着性也成为可能。
<变形例>
图13A~C是为了说明第1变形例的示意图,并且分别对应于图11A~C所表示的截面。
在图13所表示的例子中,在第1卷绕区域A1上形成以第1绕线W1与第2绕线W2的相同匝进行邻接的形式被卷绕的第1卷绕组块B1,并且又在第2卷绕区域A2上形成以其它匝介于第1绕线W1与第2绕线W2的相同匝之间的形式被卷绕的第3卷绕组块B3。例如,第1绕线W1的匝2以及第2绕线W2的匝4介于第1绕线W1的匝3与第2绕线W2的匝3之间。如此布局如图13A所示是通过将第2绕线W2的匝1配置于由第1绕线W1的匝0和第2绕线W2匝0形成的谷线来获得的。
在本例子中,因为第1卷绕区域A1上的卷绕布局和第2卷绕区域A2上的卷绕布局互相不同,所以由于搭载到安装基板2的搭载方向而会在高频特性方面产生差异。如果利用差异的话则提供具有2种高频特性的共模滤波器成为可能。
图14A~C是为了说明第2变形例的示意图,并且分别对应于图11A~C所表示的截面。
在图14所表示的例子中,在第1卷绕区域A1上形成第1卷绕组块B1,并且又在第2卷绕区域A2上形成以第1绕线W1和第2绕线W2的相同匝进行邻接的形式被卷绕的第2卷绕组块B2、以其它匝介于第1绕线W1与第2绕线W2的相同匝之间的形式被卷绕的第3卷绕组块B3。在本例子中,第3卷绕组块B3被配置于第1卷绕组块B1与第2卷绕组块B2之间。
如图14所示,在构成第2卷绕组块B2的第2绕线W2(匝5)与构成第3卷绕组块B3的第2绕线W2(匝4)之间设置1个间距量的空间。总之,在卷绕作业时从第3卷绕组块B3迁移到第2卷绕组块B2,此时第2绕线W2跳过一个间距量进行卷绕。
在本例子中也与第1变形例相同提供具有2种高频特性的共模滤波器成为可能。而且,与第1变形例相比因为构成第3卷绕组块B3的绕线的范围相对较短,所以能够抑制产生于差分信号的对称性发生崩溃。
图15A~C是为了说明第3变形例的示意图,并且分别对应于图11A~C所表示的截面。
在图15所表示的例子中,在第1卷绕区域A1上形成第1以及第4卷绕组块B1,B4,并且又在第2卷绕区域A2上形成第2以及第3卷绕组块B2,B3。第4卷绕组块B4与第1卷绕组块B1相同是以第1绕线W1与第2绕线W2的相同匝进行邻接的形式被卷绕的组块,但是在第1卷绕组块B1中构成相同匝的第1以及第2绕线W1,W2当中的第1绕线W1位于交叉侧(第3卷绕区域A3侧),并且又在第4卷绕组块B4中构成相同匝的第1以及第2绕线W1,W2当中的第2绕线W2位于交叉侧。
如图15所示,在构成第1卷绕组块B1的第2导线W2与构成第4卷绕组块B4的第2绕线W2之间设置一个间距量的空间。总之,在卷绕作业时从第1卷绕组块B1迁移到第4卷绕组块B4,此时第2绕线W2跳过一个间距量进行卷绕。
在本例子中也与第1变形例相同提供具有2种高频特性的共模滤波器成为可能。而且,因为分别在第1以及第2卷绕区域A1,A2第2绕线W2跳过一个间距量进行卷绕,所以提高对称性也成为可能。
图16A~C是为了说明第4变形例的示意图,并且分别对应于图11A~C所表示的截面。
在图16所表示的例子中,在第1卷绕区域A1上形成第1卷绕组块B1,并且又在第2卷绕区域A2上形成第3以及第5卷绕组块B3,B5。第5卷绕组块B5与第2卷绕组块B2相同是以第1绕线W1与第2绕线W2的相同匝进行邻接的形式被卷绕的组块,但是在第2卷绕组块B2中构成相同匝的第1以及第2绕线W1,W2当中的第2绕线W2位于交叉侧,并且又在第5卷绕组块B5中构成相同匝的第1以及第2绕线W1,W2当中的第1绕线W1位于交叉侧。
如图16所示,在构成第3卷绕组块B3的第2导线W2与构成第5卷绕组块B5的第2绕线W2之间设置两个间距量的空间。总之,在卷绕作业时从第3卷绕组块B3迁移到第5卷绕组块B5,此时第2绕线W2跳过两个间距量进行卷绕。
在本例子中也是提供具有2种高频特性的共模滤波器成为可能。而且,因为在第2卷绕区域A2第2绕线W2跳过两个间距量进行卷绕,所以扩大由搭载到安装基板2的搭载方向决定的高频特性的差成为可能。
图17A~C是为了说明第5变形例的示意图,并且分别对应于图11A~C所表示的截面。
在图17所表示的例子中,在第1卷绕区域A1上形成第1以及第4卷绕组块B1,B4,并且又在第2卷绕区域A2上形成第3以及第5卷绕组块B3,B5。如图17所示,在卷绕作业时从第1卷绕组块B1迁移到第4卷绕组块B4,此时第2绕线W2跳过一个间距量进行卷绕,在从第3卷绕组块B3迁移到第5卷绕组块B5的时候第2绕线W2跳过两个间距量进行卷绕。
在本例子中也是提供具有2种高频特性的共模滤波器成为可能。正如本变形例进行例示的那样第1卷绕区域A1上的第2绕线W2的跳过量(一个间距)和第2卷绕区域A2中的第2绕线W2的跳过量(两个间距)即使互相不同也可以是可以的。
以上已就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以上所述的实施方式,只要是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范围内各种各样的变更都是可能的,毋庸置疑那些变更当然包含于本发明的范围内。
符号说明
2.安装基板
10A~10C.共模滤波器
20.鼓型磁芯
21.第1凸缘部
22.第2凸缘部
21b,22b.安装面
21s,22s.外侧面
21t,22t.上表面
23.卷芯部
30.板状磁芯
41~44.端子电极
50.接触部分
51,52.分开部分
A1.第1卷绕区域
A2.第2卷绕区域
A3.第3卷绕区域
B1.第1卷绕组块
B2.第2卷绕组块
B3.第3卷绕组块
B4.第4卷绕组块
B5.第5卷绕组块
E1.第1边缘
E2.第2边缘
E3.第3边缘
P,Q.力
R1.第1表面区域
R2.第2表面区域
S1.第1区间
S2.第2区间
W1.第1绕线
W2.第2绕线

Claims (18)

1.一种共模滤波器,其特征在于:
具备:
卷芯部;以及
以相同方向被卷绕于所述卷芯部的第1以及第2绕线,
所述卷芯部包含位于轴方向上的一端侧的第1卷绕区域、位于所述轴方向上的另一端侧的第2卷绕区域、以及位于所述第1以及第2卷绕区域之间的第3卷绕区域,
所述第1绕线在所述第1以及第2卷绕区域被排列卷绕,
所述第2绕线在所述第1以及第2卷绕区域被卷绕于所述第1绕线上,
所述第1绕线和所述第2绕线在所述第3卷绕区域中互相交叉并且在所述第3卷绕区域中至少一部分互相分开。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模滤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3卷绕区域具有在所述轴方向上延伸的第1以及第2边缘、以及被所述第1边缘和所述第2边缘所夹的表面区域,
所述第1绕线包含位于所述表面区域上的第1区间,
所述第2绕线包含位于所述表面区域上的第2区间,
所述第1绕线的所述第1区间和所述第2绕线的所述第2区间在所述表面区域上互相交叉,并且在所述第1边缘上以及所述第2边缘上的至少一方互相分开。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共模滤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绕线的所述第1区间和所述第2绕线的所述第2区间在所述第1边缘上互相分开,并且在所述第2边缘上互相接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共模滤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卷芯部在所述轴方向上延伸,并且具有自所述第1边缘起的距离和自所述第2边缘起的距离大致相等的第3边缘。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共模滤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表面区域包含被所述第1边缘和所述第3区域所夹的第1表面区域、被所述第2边缘和所述第3区域所夹的第2表面区域,
所述第1绕线的所述第1区间和所述第2绕线的所述第2区间在所述第2表面区域上互相交叉。
6.如权利要求2~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共模滤波器,其特征在于:
进一步具备:
第1凸缘部,被设置于所述卷芯部的所述轴方向上的一端并且具有与所述轴方向相平行的安装面以及上表面;
第2凸缘部,被设置于所述卷芯部的所述轴方向上的另一端并且具有与所述轴方向相平行的安装面以及上表面;
第1以及第2端子电极,被设置于所述第1凸缘部的所述安装面并且分别连接所述第1以及第2绕线的一端;
第3以及第4端子电极,被设置于所述第2凸缘部的所述安装面并且分别连接所述第1以及第2绕线的另一端;
所述表面区域与所述安装面朝向相同方向,
所述卷芯部比所述安装面更偏心设置于所述上表面侧。
7.如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共模滤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以及第2绕线在所述第1卷绕区域形成以相同匝进行邻接的形式被卷绕的第1卷绕组块。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共模滤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以及第2绕线在所述第2卷绕区域形成以相同匝进行邻接的形式被卷绕的第2卷绕组块。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共模滤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以及第2绕线在所述第2卷绕区域形成以其它匝介于相同匝之间的形式被卷绕的第3卷绕组块。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共模滤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3卷绕组块位于所述第1卷绕组块与所述第2卷绕组块之间。
11.一种共模滤波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是一种权利要求3所述的共模滤波器的制造方法,
将所述第2绕线从所述第1边缘侧卷绕至所述第2边缘侧。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共模滤波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卷绕所述第1绕线后,卷绕所述第2绕线。
13.一种共模滤波器,其特征在于:
具备:
卷芯部,包括第1卷绕区域和第2卷绕区域、以及位于所述第1卷绕区域和所述第2卷绕区域之间的第3卷绕区域,
第1绕线和第2绕线,以多个匝数分别卷绕于所述第1卷绕区域和所述第2卷绕区域,
所述第3卷绕区域具有在卷芯部的轴方向上延伸的第1边缘和第2边缘、以及位于所述第1边缘和所述第2边缘之间的表面区域,
所述第1绕线和所述第2绕线在所述表面区域上互相交叉,
在所述第3卷绕区域的所述第1边缘上的所述第1绕线和所述第2绕线之间的距离和在所述第3卷绕区域的所述第2边缘上的所述第1绕线和所述第2绕线之间的距离不同。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共模滤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绕线沿着谷线卷绕,所述谷线是由在所述第2卷绕区域的所述第1绕线的邻接匝形成的,
在所述第2卷绕区域的所述第1绕线包括第1匝、第2匝、第3匝和第4匝,
所述谷线包括:
由所述第1绕线的所述第1匝和所述第2匝所形成的第1谷部,
由所述第1绕线的所述第2匝和所述第3匝所形成的第2谷部,和
由所述第1绕线的所述第3匝和所述第4匝所形成的第3谷部,
所述第2绕线卷绕在所述第1谷部和所述第3谷部上而不卷绕在所述第2谷部上。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共模滤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绕线沿着谷线卷绕,所述谷线是由在所述第2卷绕区域的所述第1绕线的邻接匝形成的,
在所述第2卷绕区域的所述第1绕线包括第1匝、第2匝、第3匝、第4匝和第5匝,
所述谷线包括:
由所述第1绕线的所述第1匝和所述第2匝所形成的第1谷部,
由所述第1绕线的所述第2匝和所述第3匝所形成的第2谷部,
由所述第1绕线的所述第3匝和所述第4匝所形成的第3谷部,和
由所述第1绕线的所述第4匝和所述第5匝所形成的第4谷部,
所述第2绕线卷绕在所述第1谷部和所述第4谷部上而不卷绕在所述第2谷部和第3谷部上。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共模滤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绕线沿着谷线卷绕,所述谷线是由在所述第1卷绕区域上的所述第1绕线的邻接匝而形成的,
所述在所述第1卷绕区域上的所述第1绕线包括第6匝、第7匝、第8匝和第9匝,
所述谷线包括:
由所述第1绕线的所述第6匝和所述第7匝所形成的第5谷部,
由所述第1绕线的所述第7匝和所述第8匝所形成的第6谷部,和
由所述第1绕线的所述第8匝和所述第9匝所形成的第7谷部,
所述第2绕线卷绕在所述第5谷部和所述第7谷部上而不卷绕在所述第6谷部上。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共模滤波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3卷绕区域的第1边缘上的所述第1绕线和所述第2绕线之间的距离大于在所述第3卷绕区域的第2边缘上的所述第1绕线和第2绕线之间的距离。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共模滤波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3卷绕区域的第2边缘上的所述第1绕线和所述第2绕线之间彼此接触。
CN201810064907.2A 2017-01-23 2018-01-23 共模滤波器以及其制造方法 Active CN10834650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09253 2017-01-23
JP2017009253A JP6819314B2 (ja) 2017-01-23 2017-01-23 コモンモードフィル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46501A true CN108346501A (zh) 2018-07-31
CN108346501B CN108346501B (zh) 2021-05-11

Family

ID=629065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064907.2A Active CN108346501B (zh) 2017-01-23 2018-01-23 共模滤波器以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998122B2 (zh)
JP (1) JP6819314B2 (zh)
CN (1) CN10834650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830424B2 (ja) * 2017-10-12 2021-02-17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巻線用コア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巻線付き電子部品
US10559415B2 (en) * 2018-01-29 2020-02-11 Cyntec Co., Ltd. Common mode filter capable of balancing induced inductance and distributed capacitance
JP6965862B2 (ja) * 2018-09-28 2021-11-10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コイル部品
JP6965900B2 (ja) * 2019-01-28 2021-11-10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コイル部品
JP2020126975A (ja) * 2019-02-06 2020-08-20 Tdk株式会社 コイル装置
JP7120194B2 (ja) * 2019-09-30 2022-08-17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コイル部品およびドラム状コア
US11923118B2 (en) * 2019-10-08 2024-03-05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Coil component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coil component
JP7404822B2 (ja) * 2019-11-29 2023-12-26 Tdk株式会社 コイル装置
JP7495797B2 (ja) * 2020-03-09 2024-06-05 Tdk株式会社 コイル部品
JP2021153110A (ja) * 2020-03-24 2021-09-30 Tdk株式会社 コイル装置
JP7435288B2 (ja) * 2020-06-16 2024-02-21 Tdk株式会社 コモンモードフィルタ
TWI801745B (zh) * 2020-06-24 2023-05-11 萬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濾波器製造方法及裝置
JP7416023B2 (ja) 2021-07-28 2024-01-17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コイル部品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021201A1 (en) * 2000-07-21 2002-02-21 Takaaki Ol Choke coil
JP2005322820A (ja) * 2004-05-11 2005-11-17 Tdk Corp コイル部品
JP2010165953A (ja) * 2009-01-16 2010-07-29 Tdk Corp コイル部品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差動伝送回路用lcフィルタ
CN103887040A (zh) * 2012-12-19 2014-06-25 Tdk株式会社 共模滤波器
JP2015070153A (ja) * 2013-09-30 2015-04-13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コモンモードチョークコイル
CN105590719A (zh) * 2014-10-24 2016-05-18 千如电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共模滤波器及其铁芯
CN106229107A (zh) * 2016-08-31 2016-12-14 深圳顺络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绕线型线圈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6340373A (zh) * 2015-07-06 2017-01-18 Tdk株式会社 线圈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7430923A (zh) * 2015-10-05 2017-12-01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线圈部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016658U (ja) * 1995-04-05 1995-10-09 富士電気化学株式会社 チップインダクター用コア
JP4213695B2 (ja) * 2005-07-29 2009-01-21 Tdk株式会社 信号伝送回路
JP5765400B2 (ja) 2013-03-15 2015-08-19 Tdk株式会社 コモンモードフィルタ
JP5971231B2 (ja) * 2013-12-10 2016-08-17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コモンモードチョークコイ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746354B2 (ja) * 2016-04-06 2020-08-26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コイル部品
JP6477591B2 (ja) * 2016-05-13 2019-03-06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セラミックコア、巻線型電子部品及びセラミックコア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021201A1 (en) * 2000-07-21 2002-02-21 Takaaki Ol Choke coil
JP2005322820A (ja) * 2004-05-11 2005-11-17 Tdk Corp コイル部品
JP2010165953A (ja) * 2009-01-16 2010-07-29 Tdk Corp コイル部品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差動伝送回路用lcフィルタ
CN103887040A (zh) * 2012-12-19 2014-06-25 Tdk株式会社 共模滤波器
JP2015070153A (ja) * 2013-09-30 2015-04-13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コモンモードチョークコイル
CN105590719A (zh) * 2014-10-24 2016-05-18 千如电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共模滤波器及其铁芯
CN106340373A (zh) * 2015-07-06 2017-01-18 Tdk株式会社 线圈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7430923A (zh) * 2015-10-05 2017-12-01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线圈部件
CN106229107A (zh) * 2016-08-31 2016-12-14 深圳顺络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绕线型线圈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819314B2 (ja) 2021-01-27
US20180211763A1 (en) 2018-07-26
JP2018120885A (ja) 2018-08-02
US10998122B2 (en) 2021-05-04
CN108346501B (zh) 2021-05-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46501A (zh) 共模滤波器以及其制造方法
CN108346502A (zh) 共模滤波器
CN106920627B (zh) 共模滤波器
JP3952971B2 (ja) 巻線型コモンモードチョークコイ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7183444A (ja) コモンモードフィルタ
JP7487285B2 (ja) コモンモードフィルタ
JP6235099B2 (ja) コモンモードフィル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598168B2 (ja) コイル部品
CN110010327B (zh) 共模滤波器
JP2018060903A (ja) ディファレンシャルモードフィルタ
CN108242315A (zh) 电感器部件
CN110010328B (zh) 共模滤波器
JP2001044035A (ja) 積層インダクタ
CN109698063A (zh) 层叠线圈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208157196U (zh) 线圈部件
CN107564662B (zh) 共模扼流圈
JPH10200357A (ja) 積層型lc複合部品及びその特性調整方法
JPWO2020110692A1 (ja) コモンモードノイズフィルタ
JP2007129291A (ja) ノイズフィルタおよびノイズフィルタ回路
JP2019161092A (ja) コモンモードノイズフィルタ
US7042326B2 (en) Symmetrical inductor
CN113808829A (zh) 共模滤波器
JP2006351764A (ja) 磁性素子および磁性素子の製造方法
JP5909626B2 (ja) コモンモードノイズフィルタ
JP2022113363A (ja) インダクタ部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