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46502A - 共模滤波器 - Google Patents

共模滤波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346502A
CN108346502A CN201810065273.2A CN201810065273A CN108346502A CN 108346502 A CN108346502 A CN 108346502A CN 201810065273 A CN201810065273 A CN 201810065273A CN 108346502 A CN108346502 A CN 1083465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ing
circle
wrapping range
winding
tur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06527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346502B (zh
Inventor
小间屋佑磨
日下部三纪
土屋友
土屋友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DK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D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62907118&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08346502(A)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TDK Corp filed Critical TDK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83465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465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3465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4650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823Wi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17/00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 H01F17/04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with magnetic co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17/00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 H01F17/04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with magnetic core
    • H01F17/045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with magnetic core with core of cylindric geometry and coil wound along its longitudinal axis, i.e. rod or drum co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006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with special arrangement or spacing of turns of the winding(s), e.g. to produce desired self-resonanc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30Fastening or clamping coils, windings, or parts thereof together; Fastening or mounting coils or windings on core, casing, or other support
    • H01F27/306Fastening or mounting coils or windings on core, casing or other suppor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17/00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 H01F2017/0093Common mode choke coi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9Terminals; Tapping arrangements for signal inductan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ils Or Transformers For Communication (AREA)
  • Filters And Equalizers (AREA)
  • Coils Of Transformers For General Uses (AREA)
  • Golf Club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频特性由向安装基板搭载的搭载方向而变化的共模滤波器。被卷绕于卷芯部(23)的绕线(W1,W2)在卷绕区域(A1)构成卷绕组块(B1)且在卷绕区域(A2)构成卷绕组块(B2,B3),并且在卷绕区域(A3)互相交叉。构成卷绕组块(B2)的绕线(W2)和构成卷绕组块(B3)的绕线(W2)互相分开。就这样因为在卷绕区域(A1)中的卷绕布局与在卷绕区域(A2)中的卷绕布局不同,所以高频特性由向安装基板搭载的搭载方向而发生变化。由此,提供持有2种特性的共模滤波器成为可能。而且,因为绕线(W1,W2)在卷绕区域(A3)进行交叉,所以差分信号的对称性被提高。

Description

共模滤波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共模滤波器,特别是涉及一对绕线在中途进行交叉的类型的共模滤波器。
背景技术
共模滤波器作为为了除去重叠于差分信号线路的共模噪声的元件被广泛使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和车载用LAN等许多电子设备。近年来,替代使用环形(toroidal)磁芯的共模滤波器而使用表面安装为可能的鼓型磁芯的共模滤波器是当前主流(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共模滤波器通过在中途使一对绕线交叉从而就可提高高频区域中的差分信号的对称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公开2014-19990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共模滤波器具有所谓高频特性即使使向安装基板搭载的搭载方向旋转180°也由不会太大变化的优异特征。然而,该特征意味着不管向安装基板搭载的搭载方向只可获得单一的特性。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频特性由向安装基板搭载的搭载方向而变化的共模滤波器。
解决技术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所涉及的共模滤波器的特征为:具备卷芯部、以相同方向被卷绕于所述卷芯部的第1以及第2绕线,所述卷芯部包含轴方向上的位于一端侧的第1卷绕区域、所述轴方向上的位于另一端侧的第2卷绕区域、位于所述第1以及第2卷绕区域之间的第3卷绕区域,所述第1绕线和所述第2绕线在所述第3卷绕区域互相交叉,所述第1绕线在所述第1以及第2卷绕区域被排列卷绕,所述第2绕线在所述第1以及第2卷绕区域被排列卷绕于所述第1绕线上,由此,就构成了在被排列卷绕的所述第1绕线上排列卷绕所述第2绕线而成的多个卷绕组块,所述多个卷绕组块包含位于所述第1卷绕区域的第1卷绕组块、位于所述第2卷绕区域的第2以及第3卷绕组块,构成所述第2卷绕组块的第2绕线与构成所述第3卷绕组块的第2绕线互相分开。
根据本发明,因为第1卷绕区域中的卷绕布局与第2卷绕区域中的卷绕布局不同,所以高频特性由向安装基板搭载的搭载方向而会发生变化。由此,提供持有2种特性的共模滤波器成为可能。而且,因为第1绕线和第2绕线在第3卷绕区域进行交叉,所以差分信号的对称性被提高。
在本发明中,构成所述第1卷绕组块的所述第2绕线的匝数优选多于构成所述第2卷绕组块的所述第2绕线的匝数以及构成所述第3卷绕组块的所述第2绕线的匝数。由此,因为第1卷绕区域中的匝数与第2卷绕区域中的匝数之差变小,所以能够进一步提高差分信号的对称性。
在本发明中,所述第1卷绕组块优选以所述第1以及第2绕线的相同匝邻接的形式被卷绕。由此,因为在第1卷绕组块中第1绕线和第2绕线的对称性被提高,所以获得优异的高频特性成为可能。
在此情况下,所述第2以及第3卷绕组块即使以所述第1以及第2绕线的相同匝邻接的形式被卷绕也是可以的。或者,所述第2卷绕组块是以所述第1以及第2绕线的相同匝邻接的形式被卷绕,所述第3卷绕组块即使以其它匝介于所述第1以及第2绕线的相同匝之间的形式被卷绕也是可以的。根据前者,因为第1绕线和第2绕线的对称性在第2以及第3卷绕组块中也被提高,所以获得优异的高频特性成为可能。另外,根据后者,能够扩大由向安装基板搭载的搭载方向决定的高频特性的变化。在此,所述第3卷绕组块也可以位于所述第1卷绕组块与所述第2卷绕组块之间。
在本发明中,所述第1绕线和所述第2绕线优选在所述第3卷绕区域至少一部分互相分开。由此,就能够扩大第3卷绕区域中的第1绕线与第2绕线的交叉角。由此,因为交叉部分中的2根绕线的接触距离被缩短,所以进一步使位于上方侧的第2绕线的卷绕位置稳定化成为可能。
在本发明中,优选所述第3卷绕区域具有在所述轴方向上延伸的第1以及第2边缘、被所述第1边缘和所述第2边缘所夹的表面区域,所述第1绕线包含位于所述表面区域上的第1区间,所述第2绕线包含位于所述表面区域上的第2区间,所述第1绕线的所述第1区间和所述第2绕线的所述第2区间在所述表面区域上互相交叉,并且在所述第1边缘上以及所述第2边缘上的至少一方互相分开。由此,因为第1以及第2绕线的分开的部分由第1或者第2边缘而被保持,所以进一步使绕线的卷绕位置稳定化就成为可能。
在此情况下,优选所述第1绕线的所述第1区间和所述第2绕线的所述第2区间在所述第1边缘上互相分开,并且在所述第2边缘上互相接触。所涉及的结构在从所述第1边缘侧将所述第2绕线卷绕至所述第2边缘侧的情况下特别有效。
本发明的共模滤波器,具备:卷芯部,包括第1卷绕区域和第2卷绕区域、以及位于所述第1卷绕区域和第2卷绕区域之间的第3卷绕区域;以及第1绕线和第2绕线,以多个匝数分别卷绕于所述第1卷绕区域和所述第2卷绕区域,所述第1绕线和所述第2绕线在所述第3卷绕区域上互相交叉,所述第2绕线沿着谷线卷绕,所述谷线是由在所述第2卷绕区域的所述第1绕线的邻接匝形成的,在所述第2卷绕区域的所述第1绕线包括第1匝、第2匝、第3匝和第4匝,所述谷线包括:由所述第1绕线的所述第1匝和所述第2匝所形成的第1谷部,由所述第1绕线的所述第2匝和所述第3匝所形成的第2谷部,和由所述第1绕线的所述第3匝和所述第4匝所形成的第3谷部,所述第2绕线卷绕在所述第1谷部和所述第3谷部上而不卷绕在所述第2谷部上。
上述共模滤波器中,优选地,在所述第2卷绕区域的第2绕线包括:卷绕在所述第1谷部的第1匝、以及卷绕在所述第3谷部的第2匝,所述第1绕线的所述第2匝的匝数和所述第2绕线的所述第1匝的匝数相一致,所述匝数是指从所述第3卷绕区域上的交叉点开始计数的匝数,所述第1绕线的所述第3匝的匝数和所述第2绕线的所述第2匝的匝数相一致,所述匝数是指从所述交叉点开始计数的匝数。
上述共模滤波器中,优选地,所述第2卷绕区域上的第2绕线包括:卷绕在所述第1谷部的第1匝、以及卷绕在所述第3谷部的第2匝,所述第1绕线的所述第3匝的匝数和所述第2绕线的所述第1匝的匝数相一致,所述匝数是指从所述第3卷绕区域上的交叉点开始计数的匝数,所述第1绕线的所述第4匝的匝数和所述第2绕线的所述第2匝的匝数相一致,所述匝数是指从所述交叉点开始计数的匝数。
本发明的共模滤波器,具备:卷芯部,包括第1卷绕区域和第2卷绕区域、以及位于所述第1卷绕区域和第2卷绕区域之间的第3卷绕区域;以及第1绕线和第2绕线,以多个匝数分别卷绕于所述第1卷绕区域和第2卷绕区域,所述第1绕线和第2绕线在所述第3卷绕区上互相交叉,所述第2绕线沿着谷线卷绕,所述谷线是由在所述第2卷绕区域的所述第1绕线的邻接匝形成的,在所述第2卷绕区域的所述第1绕线包括第1匝、第2匝、第3匝、第4匝和第5匝,所述谷线包括:由所述第1绕线的所述第1匝和第2匝所形成的第1谷部,由所述第1绕线的所述第2匝和第3匝所形成的第2谷部,由所述第1绕线的所述第3匝和第4匝所形成的第3谷部,由所述第1绕线的所述第4匝和第5匝所形成的第4谷部,所述第2绕线卷绕在所述第1谷部和所述第4谷部上而不卷绕在所述第2谷部和第3谷部上。
上述共模滤波器中,优选地,在所述第2卷绕区域的第2绕线包括:卷绕在所述第1谷部的第1匝、以及卷绕在所述第4谷部的第2匝,所述第1绕线的所述第3匝的匝数和所述第2绕线的所述第1匝的匝数相一致,所述匝数是指从所述第3卷绕区域上的交叉点开始计数的匝数,所述第1绕线的所述第4匝的匝数和所述第2绕线的所述第2匝的匝数相一致,所述匝数是指从所述交叉点开始计数的匝数。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共模滤波器,由向安装基板搭载的搭载方向而获得不同的高频特性成为可能。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共模滤波器10A外观的概略立体图。
图2是为了说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1绕线W1的卷绕布局(layout)的示意图。
图3是为了说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2绕线W2的卷绕布局的示意图。
图4是为了进一步详细说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1以及第2绕线W1,W2的卷绕布局的示意图。
图5A是沿着图4所表示的A-A线(第2边缘E2)的概略截面图,图5B是沿着图4所表示的B-B线的概略截面图,图5C是沿着图4所表示的C-C线(第1边缘E1)的概略截面图,图5D是沿着图4所表示的D-D线的概略截面图。
图6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共模滤波器10B外观的概略立体图。
图7是为了进一步详细说明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1以及第2绕线W1,W2的卷绕布局的示意图。
图8A是沿着图7所表示的A-A线(第2边缘E2)的概略截面图,图8B是沿着图7所表示的B-B线的概略截面图,图8C是沿着图7所表示的C-C线(第1边缘E1)的概略截面图。
图9A~C是用于说明第1变形例的示意图。
图10A~C是用于说明第2变形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参照附图并就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第1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共模滤波器10A外观的概略立体图。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共模滤波器10A具备鼓型磁芯20、板状磁芯30、第1~第4端子电极41~44、第1以及第2绕线W1,W2。鼓型磁芯20以及板状磁芯30是由Ni-Zn系铁氧体等导磁率比较高的磁性材料构成。另外,第1~第4端子电极41~44是由铜等良好导体构成的金属配件。
鼓型磁芯20具有第1凸缘部21、第2凸缘部22、被设置于这两个凸缘部之间的卷芯部23。卷芯部23将x方向设定为轴方向,在其两端分别设置第1以及第2凸缘部21,22,具有这些被一体化的结构。板状磁芯30被粘结于凸缘部21,22的上表面21t,22t。凸缘部21,22的上表面21t,22t构成xy平面,其相反侧的面是作为安装面21b,22b被使用。于是,第1以及第2端子电极41,42被设置于第1凸缘部21的安装面21b以及外侧面21s,第3以及第4端子电极43,44被设置于第2凸缘部22的安装面22b以及外侧面22s。外侧面21s,22s构成yz面。第1~第4端子电极41~44的固定是由粘结剂等来实行。
第1以及第2绕线W1,W2以相同方向被卷绕于卷芯部23。于是,第1绕线W1的一端以及另一端分别被连接于第1以及第3端子电极41,43,第2绕线W2的一端以及另一端分别被连接于第2以及第4端子电极42,44。第1以及第2绕线W1,W2的匝数彼此相同。
图2是为了说明第1绕线W1的卷绕布局的示意图。
如图2所示,鼓型磁芯20的卷芯部23包含位于第1凸缘部21侧的第1卷绕区域A1、位于第2凸缘部22侧的第2卷绕区域A2、位于第1以及第2卷绕区域A1,A2之间的第3卷绕区域A3。于是,第1绕线W1在第1以及第2卷绕区域A1,A2被排列卷绕。因此,在第1以及第2卷绕区域A1,A2中的第1绕线W1的卷绕间距基本上与第1绕线W1的直径相等,理想地来说邻接的匝彼此接触。虽然没有特别的限定,但是优选第1卷绕区域A1中的第1绕线W1的匝数与第2卷绕区域A2中的第1绕线W1的匝数相一致。
另外,在第3卷绕区域A3中,第1绕线W1的轴方向(x方向)上的迁移量大,因此,第1绕线W1的延伸方向与y方向所成的角度被扩大到大于第1以及第2卷绕区域A1,A2中的角度。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3卷绕区域A3的表面区域R中第1绕线W1作大迁移。在此,所谓表面区域R是指被卷芯部23的第1边缘E1和第2区域E2所夹的表面当中属于第3卷绕区域A3的表面,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xy平面。第1以及第2边缘E1,E2哪一个都是在x方向上延伸的角部。如图2所示,第1绕线W1当中位于以上所述的表面区域R上的部分构成第1区间S1。虽然没有特别的限定,但是表面区域R优选为朝向与安装面21b,22b相同方向的面。
图3是为了说明第2绕线W2的卷绕布局的示意图。
如图3所示,第2绕线W2在第1以及第2卷绕区域A1,A2被卷绕于第1绕线W1上。优选沿着由第1绕线W1的邻接匝形成的谷线卷绕第2绕线W2。因此,第1以及第2卷绕区域A1,A2中的第2绕线W2的卷绕间距基本上与第2绕线W2的直径相等,理想地来说邻接的匝彼此接触。虽然没有特别的限定,但是优选第1卷绕区域A1中的第2绕线W2的匝数与第2卷绕区域A2中的第2绕线W2的匝数相一致。
另外,在第3卷绕区域A3中,以第2绕线W2跨越第1绕线W1的形式两者进行交叉。更加具体地来说,如果将第2绕线W2当中位于以上所述的表面区域R上的部分设定为第2区间S2的话则在表面区域R上第1区间S1与第2区间S2进行交叉。但是,第2区间S2的延伸方向与y方向所成的角度小于第1区间S1的延伸方向与y方向所成的角度。
图4是为了进一步详细说明第1以及第2绕线W1,W2的卷绕布局的示意图。另外,图5A是沿着图4所表示的A-A线(第2边缘E2)的概略截面图,图5B是沿着图4所表示的B-B线的概略截面图,图5C是沿着图4所表示的C-C线(第1边缘E1)的概略截面图,图5D是沿着图4所表示的D-D线的概略截面图。
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被卷绕于第1卷绕区域A1的第1以及第2绕线W1,W2形成第1卷绕组块B1,并且被卷绕于第2卷绕区域A2的第1以及第2绕线W1,W2又形成第2以及第3卷绕组块B2,B3。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卷绕组块B2被配置于第1卷绕组块B1与第3卷绕组块B3之间。
这些组块B1~B3都具有第2绕线W2在都被排列卷绕的第1绕线W1上进行排列卷绕的结构。还有,在图5中还表明了第1以及第2绕线W1,W2的匝号。在图5中将第1以及第2绕线W1,W2进行交叉的部分的匝号定义为0。但是,第1以及第2绕线W1,W2的匝数只是一个例子,具有更多的匝数也是可以的。
第1卷绕组块B1是以从交叉部分开始计数的匝数相等的绕线彼此邻接的形式被卷绕的组块。在第1卷绕组块B1中,构成相同匝的第1以及第2绕线W1,W2当中的第2绕线W2位于交叉侧(第3卷绕区域A3侧)。在图5所表示的例子中,构成第1卷绕组块B1的第1以及第2绕线W1,W2的匝数为8匝。
第2卷绕组块B2也是以从交叉部分开始计数的匝数相等的绕线彼此邻接的形式被卷绕的组块。在第2卷绕组块B2中,构成相同匝的第1以及第2绕线W1,W2当中的第2绕线W2位于交叉侧(第3卷绕区域A3侧)。在图5所表示的例子中,构成第2卷绕组块B2的第1以及第2绕线W1,W2的匝数为4匝。
第3卷绕组块B3也是以从交叉部分开始计数的匝数相等的绕线彼此邻接的形式被卷绕的组块。在第3卷绕组块B3中,构成相同匝的第1以及第2绕线W1,W2当中的第1绕线W1位于交叉侧(第3卷绕区域A3侧)。在图5所表示的例子中,构成第3卷绕组块B3的第1以及第2绕线W1,W2的匝数为4匝。
如此卷绕布局能够通过在卷绕作业时从第2卷绕组块B2迁移到第3卷绕组块B3并且在此时第2绕线W2跳过一个间距量进行卷绕来实现。由此,在构成第2卷绕组块B2的第2绕线W2(匝4)与构成第3卷绕组块B3的第2绕线W2(匝5)之间形成一个间距量的空间,并且能够将这作为边界来更换第1绕线W1和第2绕线W2的位置。就这样第2卷绕组块B2和第3卷绕组块B3虽然任一个都是相同匝彼此邻接的卷绕布局,但是因为绕线的位置通过设置以上所述的一个间距量的空间从而被更换,所以第2卷绕组块B2和第3卷绕组块B3变成持有不同的特性。
第1绕线W1和第2绕线W2的位置的更换也在第3卷绕区域A3发生。这是因为第1绕线W1与第2绕线W2在第3卷绕区域A3进行交叉。因此,对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共模滤波器10A来说,绕线的位置的更换变成在2个地方发生。
在此,如果使从交叉部分开始计数的匝数相等的匝彼此邻接的话则从交叉部分看到的第1绕线W1与第2绕线W2的对称性被提高。于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在第1~第3卷绕组块B1~B3任一个中均是相同匝彼此邻接,所以获得优异的高频特性成为可能。
而且,虽然第1卷绕区域A1中的匝数(8匝)与第2卷绕区域A2中的匝数(4匝+4匝)互相相等,但是因为两者的卷绕布局互相不同,所以在将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共模滤波器10A搭载于安装基板的情况下能够获得由搭载方向而不同的高频特性。总之,通过是将差分信号的输入侧设定为第1卷绕区域A1侧还是将差分信号的输入侧设定为第2卷绕区域A2侧来获得不同的高频特性。由此,使1个共模滤波器持有2种特性成为可能。
如果返回到图4来进行说明的话则第2区间S2的延伸方向与y方向所成的角度比第1区间S1的延伸方向与y方向所成的角度来得足够小,由此,第1绕线W1与第2绕线W2在交叉部分的近旁互相分开。在本实施方式中,如符号51所示随着在第1边缘E1上第1绕线W1与第2绕线W2分开而如符号52所示在第2边缘E2上第1绕线W1与第2绕线W2分开。
其结果因为交叉部分上的第1绕线W1与第2绕线W2的接触距离被缩短,所以位于上方侧的第2绕线W2的卷绕位置稳定。这就是因为在交叉部分的中心点上第2绕线W2位于第1绕线W1的正上方[参照图5B],所以使第2绕线W2在x方向上偏移的力不起作用,但是就从交叉的中心点在y方向上稍稍离开的部分而言因为第2绕线W2位于第1绕线W1的倾斜面上[参照图5D],使所以第2绕线W2在x方向上偏移的力P起作用。如此力P如果交叉部分上的第1区间S1与第2区间S2的接触距离越长(总之,第1区间S1与第2区间S2所成的角度越小)的话则变得越强。然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在第1以及第2边缘E1,E2上使第1区间S1和第2区间S2互相分开所以两者的接触距离短,并且力P被减弱。其结果为在交叉部分的近旁的第2绕线W2的偏离被抑制。
第2绕线W2与第1绕线W1相比,相对来说在卷绕作业时的位置控制相对困难,特别是每单位绕线长的向x方向的迁移量变得越大则在卷绕作业时所发生的偏离越容易变大。然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在第3卷绕区域A3中第2绕线W2的每单位绕线长的向x方向的迁移量被减少,所以从这一点出发也能够减小卷绕位置的偏离。由此,根据本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特性偏差小的共模滤波器成为可能。
<第2实施方式>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共模滤波器10B外观的概略立体图。
如图6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共模滤波器10B在第2绕线W2的卷绕布局有所差异这一点上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共模滤波器10A不同。其他结构因为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共模滤波器10A相同,所以将相同符号标注于相同的要素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图7是为了进一步详细说明第1以及第2绕线W1,W2的卷绕布局的示意图。另外,图8A是沿着图7所表示的A-A线(第2边缘E2)的概略截面图,图8B是沿着图7所表示的B-B线的概略截面图,图8C是沿着图7所表示的C-C线(第1边缘E1)的概略截面图。在图8中还表示了第1以及第2绕线W1,W2的匝号。在之后的各个附图中也是如此表示。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符号51所示随着第1绕线W1与第2绕线W2在第1边缘E1上分开而如图符号50所示第1绕线W1与第2绕线W2在第2边缘E2上接触。伴随于此,在第1边缘E1上的第1绕线W1与第2绕线W2的分开距离扩大到大于第1实施方式,第2绕线W2在第1边缘E1上位于第3卷绕区域A3的在x方向上的大致中央部。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卷绕布局在从第1边缘E1侧将第2绕线W2卷绕至第2区域E2侧的情况下是特别有效的。其理由证如以下所述。
首先,如果从第1边缘E1侧将第2绕线W2卷绕至第2区域E2侧的话,则由符号Q表示的力(向迁移方向的力)在卷绕作业时常被施加于第2绕线W2。另外,使第2绕线W2在交叉部分的近旁偏离的力P在第1边缘E1侧成为与力Q相同方向并且在第2边缘E2侧成为与力Q相反方向。总之,相对于力P和力Q在第2边缘E2侧被抵消这一情况,因为力P和力Q在第1边缘E1侧被叠加所以第2绕线W2的偏离变得容易在第1边缘E1侧发生。
然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第1绕线W1与第2绕线W2的交叉位置偏移到第2边缘E2侧,所以在第1边缘E1侧的力P被大幅度减弱并且在第1边缘E1侧的第2绕线W2的偏离变得难以发生。另外,因为在第2边缘E2侧随着如同以上所述力P和力Q被抵消而交叉部分与第2边缘E2的距离变短,所以第2绕线W2的位置由第2边缘E2而被保持。由如此机制就变得能够进一步有效地抑制第2绕线W2的偏离。
就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采用考虑了第2绕线W2卷绕方向的卷绕布局,所以更进一步使第2绕线W2的卷绕位置稳定化成为可能。
<变形例>
图9A~C是为了说明第1变形例的示意图,并且分别对应于图8A~C所表示的截面。
在图9所表示的例子中,在第1卷绕区域A1上形成第1卷绕组块B1,并且又在第2卷绕区域A2上形成第2以及第4卷绕组块B2,B4。在本例子中,第4卷绕组块B4被配置于第1卷绕组块B1与第2卷绕组块B2之间。第4卷绕组块B4是以其它匝介于第1绕线W1与第2绕线W2的相同匝之间的形式被卷绕的组块。例如,第1绕线W1的匝2以及第2绕线W2的匝4介于第1绕线W1的匝3与第2绕线W2的匝3之间。如此布局如图9A所示是通过将第2绕线W2的匝1配置于由第1绕线W1的匝0和第2绕线W2匝0形成的谷线来获得的。
在本例子中,虽然差分信号的对称性降低但是与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共模滤波器10B相比,相对来说扩大由向安装基板搭载的搭载方向决定的高频特性的差异成为可能。
图10A~C是为了说明第2变形例的示意图,并且分别对应于图8A~C所表示的截面。
在图10所表示的例子中,在第1卷绕区域A1上形成第1卷绕组块B1,并且又在第2卷绕区域A2上形成第3以及第4卷绕组块B3,B4。在本例子中,第4卷绕组块B4被配置于第1卷绕组块B1与第3卷绕组块B3之间。如同以上所述,第3卷绕组块B3与第2卷绕组块B2相同是以第1绕线W1和第2绕线W2的相同匝邻接的形式被卷绕的组块,构成相同匝的第1以及第2绕线W1,W2当中的第1绕线W1位于交叉侧。另外,第4卷绕组块B4是以其它匝介于第1绕线W1与第2绕线W2的相同匝之间的形式被卷绕的组块。
如图10所示,在构成第3卷绕组块B3的第2绕线W2与构成第4卷绕组块B4的第2绕线W2之间设置2个间距量的空间。如此卷绕布局能够通过在卷绕作业时从第4卷绕组块B4迁移到第3卷绕组块B3并且在此时第2绕线W2跳过两个间距量进行卷绕来实现。
在本例子中也是提供一种具有2种高频特性的共模滤波器成为可能。而且,因为在第2卷绕区域A2中第2绕线W2跳过两个间距量进行卷绕,所以扩大由向安装基板2搭载的搭载方向决定的高频特性的差异成为可能。
以上已就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以上所述的实施方式,只要是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范围内各种各样的变更都是可能的,毋庸置疑那些变更当然包含于本发明的范围内。
符号说明
2.安装基板
10A,10B.共模滤波器
20.鼓型磁芯
21.第1凸缘部
22.第2凸缘部
21b,22b.安装面
21s,22s.外侧面
21t,22t.上表面
23.卷芯部
30.板状磁芯
41~44.端子电极
50.接触部分
51,52.分开部分
A1.第1卷绕区域
A2.第2卷绕区域
A3.第3卷绕区域
B1.第1卷绕组块
B2.第2卷绕组块
B3.第3卷绕组块
B4.第4卷绕组块
E1.第1边缘
E2.第2边缘
P,Q.力
R.表面区域
S1.第1区间
S2.第2区间
W1.第1绕线
W2.第2绕线

Claims (14)

1.一种共模滤波器,其特征在于:
具备:
卷芯部;以及
以相同方向被卷绕于所述卷芯部的第1以及第2绕线,
所述卷芯部包含位于轴方向上的一端侧的第1卷绕区域、位于所述轴方向上的另一端侧的第2卷绕区域、和位于所述第1以及所述第2卷绕区域之间的第3卷绕区域,
所述第1绕线和所述第2绕线在所述第3卷绕区域互相交叉,
所述第1绕线在所述第1以及第2卷绕区域被排列卷绕,所述第2绕线在所述第1以及第2卷绕区域被排列卷绕于所述第1绕线上,由此,构成在被排列卷绕的所述第1绕线上排列卷绕所述第2绕线而成的多个卷绕组块,
所述多个卷绕组块包含位于所述第1卷绕区域的第1卷绕组块、和位于所述第2卷绕区域的第2以及第3卷绕组块,
构成所述第2卷绕组块的第2绕线与构成所述第3卷绕组块的第2绕线互相分开。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模滤波器,其特征在于:
构成所述第1卷绕组块的所述第2绕线的匝数多于构成所述第2卷绕组块的所述第2绕线的匝数以及构成所述第3卷绕组块的所述第2绕线的匝数。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模滤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卷绕组块以所述第1以及第2绕线的相同匝邻接的形式被卷绕。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共模滤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以及第3卷绕组块以所述第1以及第2绕线的相同匝邻接的形式被卷绕。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共模滤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卷绕组块是以所述第1以及第2绕线的相同匝邻接的形式被卷绕,
所述第3卷绕组块以其它匝介于所述第1以及第2绕线的相同匝之间的形式被卷绕。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共模滤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3卷绕组块位于所述第1卷绕组块与所述第2卷绕组块之间。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共模滤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绕线和所述第2绕线在所述第3卷绕区域中至少一部分互相分开。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共模滤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3卷绕区域具有在所述轴方向上延伸的第1以及第2边缘、以及被所述第1边缘和所述第2边缘所夹的表面区域,
所述第1绕线包含位于所述表面区域上的第1区间,
所述第2绕线包含位于所述表面区域上的第2区间,
所述第1绕线的所述第1区间和所述第2绕线的所述第2区间在所述表面区域上互相交叉,并且在所述第1边缘上以及所述第2边缘上的至少一方互相分开。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共模滤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绕线的所述第1区间和所述第2绕线的所述第2区间在所述第1边缘上互相分开,并且在所述第2边缘上互相接触。
10.一种共模滤波器,其特征在于:
具备:
卷芯部,包括第1卷绕区域和第2卷绕区域、以及位于所述第1卷绕区域和第2卷绕区域之间的第3卷绕区域;以及
第1绕线和第2绕线,以多个匝数分别卷绕于所述第1卷绕区域和所述第2卷绕区域,
所述第1绕线和所述第2绕线在所述第3卷绕区域上互相交叉,
所述第2绕线沿着谷线卷绕,所述谷线是由在所述第2卷绕区域的所述第1绕线的邻接匝形成的,
在所述第2卷绕区域的所述第1绕线包括第1匝、第2匝、第3匝和第4匝,
所述谷线包括:
由所述第1绕线的所述第1匝和所述第2匝所形成的第1谷部,
由所述第1绕线的所述第2匝和所述第3匝所形成的第2谷部,和
由所述第1绕线的所述第3匝和所述第4匝所形成的第3谷部,
所述第2绕线卷绕在所述第1谷部和所述第3谷部上而不卷绕在所述第2谷部上。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共模滤波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2卷绕区域的第2绕线包括:卷绕在所述第1谷部的第1匝、以及卷绕在所述第3谷部的第2匝,
所述第1绕线的所述第2匝的匝数和所述第2绕线的所述第1匝的匝数相一致,所述匝数是指从所述第3卷绕区域上的交叉点开始计数的匝数,
所述第1绕线的所述第3匝的匝数和所述第2绕线的所述第2匝的匝数相一致,所述匝数是指从所述交叉点开始计数的匝数。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共模滤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卷绕区域上的第2绕线包括:卷绕在所述第1谷部的第1匝、以及卷绕在所述第3谷部的第2匝,
所述第1绕线的所述第3匝的匝数和所述第2绕线的所述第1匝的匝数相一致,所述匝数是指从所述第3卷绕区域上的交叉点开始计数的匝数,
所述第1绕线的所述第4匝的匝数和所述第2绕线的所述第2匝的匝数相一致,所述匝数是指从所述交叉点开始计数的匝数。
13.一种共模滤波器,其特征在于:
具备:
卷芯部,包括第1卷绕区域和第2卷绕区域、以及位于所述第1卷绕区域和第2卷绕区域之间的第3卷绕区域;以及
第1绕线和第2绕线,以多个匝数分别卷绕于所述第1卷绕区域和第2卷绕区域,
所述第1绕线和第2绕线在所述第3卷绕区上互相交叉,
所述第2绕线沿着谷线卷绕,所述谷线是由在所述第2卷绕区域的所述第1绕线的邻接匝形成的,
在所述第2卷绕区域的所述第1绕线包括第1匝、第2匝、第3匝、第4匝和第5匝,
所述谷线包括:
由所述第1绕线的所述第1匝和第2匝所形成的第1谷部,
由所述第1绕线的所述第2匝和第3匝所形成的第2谷部,
由所述第1绕线的所述第3匝和第4匝所形成的第3谷部,
由所述第1绕线的所述第4匝和第5匝所形成的第4谷部,
所述第2绕线卷绕在所述第1谷部和所述第4谷部上而不卷绕在所述第2谷部和第3谷部上。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共模滤波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2卷绕区域的第2绕线包括:卷绕在所述第1谷部的第1匝、以及卷绕在所述第4谷部的第2匝,
所述第1绕线的所述第3匝的匝数和所述第2绕线的所述第1匝的匝数相一致,所述匝数是指从所述第3卷绕区域上的交叉点开始计数的匝数,
所述第1绕线的所述第4匝的匝数和所述第2绕线的所述第2匝的匝数相一致,所述匝数是指从所述交叉点开始计数的匝数。
CN201810065273.2A 2017-01-23 2018-01-23 共模滤波器 Active CN10834650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09411 2017-01-23
JP2017009411A JP6794844B2 (ja) 2017-01-23 2017-01-23 コモンモードフィル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46502A true CN108346502A (zh) 2018-07-31
CN108346502B CN108346502B (zh) 2020-12-22

Family

ID=629071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065273.2A Active CN108346502B (zh) 2017-01-23 2018-01-23 共模滤波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2) US10784038B2 (zh)
JP (1) JP6794844B2 (zh)
CN (1) CN10834650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040020B2 (ja) * 2018-01-05 2022-03-23 Tdk株式会社 コモンモードフィルタ
JP7020363B2 (ja) * 2018-02-05 2022-02-16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コモンモードチョークコイル
JP7367399B2 (ja) * 2019-08-30 2023-10-24 Tdk株式会社 コイル装置
JP2021153110A (ja) * 2020-03-24 2021-09-30 Tdk株式会社 コイル装置
JP7424219B2 (ja) * 2020-06-16 2024-01-30 Tdk株式会社 コモンモードフィルタ
JP7363677B2 (ja) * 2020-06-16 2023-10-18 Tdk株式会社 コモンモードフィルタ
JP7435288B2 (ja) * 2020-06-16 2024-02-21 Tdk株式会社 コモンモードフィルタ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22256A (zh) * 2003-04-03 2006-08-23 Tdk株式会社 共模滤波器
JP2011253888A (ja) * 2010-06-01 2011-12-15 Tdk Corp コイル部品及びコイル部品の製造方法
CN103887040A (zh) * 2012-12-19 2014-06-25 Tdk株式会社 共模滤波器
WO2015178194A1 (ja) * 2014-05-19 2015-11-26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コモンモードチョークコイ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7430923A (zh) * 2015-10-05 2017-12-01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线圈部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NL7713118A (nl) * 1977-11-29 1979-05-31 Philips Nv Hoogspanningstransformator.
JP4148115B2 (ja) * 2003-12-02 2008-09-10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コイル巻線方法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コイル部品
JP2010165953A (ja) * 2009-01-16 2010-07-29 Tdk Corp コイル部品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差動伝送回路用lcフィルタ
JP5821821B2 (ja) * 2012-10-05 2015-11-24 Tdk株式会社 コモンモードフィルタ
JP5825249B2 (ja) * 2012-12-19 2015-12-02 Tdk株式会社 コモンモードフィルタ
JP5765400B2 (ja) * 2013-03-15 2015-08-19 Tdk株式会社 コモンモードフィルタ
JP6578630B2 (ja) * 2014-06-19 2019-09-25 Tdk株式会社 コイル部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443317B2 (ja) * 2015-12-15 2018-12-26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コモンモードチョークコイル
JP6202165B2 (ja) * 2016-08-23 2017-09-27 Tdk株式会社 コモンモードフィルタ
JP6333321B2 (ja) * 2016-08-23 2018-05-30 Tdk株式会社 コモンモードフィルタ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22256A (zh) * 2003-04-03 2006-08-23 Tdk株式会社 共模滤波器
JP2011253888A (ja) * 2010-06-01 2011-12-15 Tdk Corp コイル部品及びコイル部品の製造方法
CN103887040A (zh) * 2012-12-19 2014-06-25 Tdk株式会社 共模滤波器
WO2015178194A1 (ja) * 2014-05-19 2015-11-26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コモンモードチョークコイ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7430923A (zh) * 2015-10-05 2017-12-01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线圈部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8120887A (ja) 2018-08-02
US20200381169A1 (en) 2020-12-03
JP6794844B2 (ja) 2020-12-02
US20180211764A1 (en) 2018-07-26
CN108346502B (zh) 2020-12-22
US10784038B2 (en) 2020-09-22
US10943726B2 (en) 2021-03-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46502A (zh) 共模滤波器
CN108346501A (zh) 共模滤波器以及其制造方法
JP6563089B2 (ja) コモンモードフィルタ
CN106920627B (zh) 共模滤波器
JP5825249B2 (ja) コモンモードフィルタ
JP7487285B2 (ja) コモンモードフィルタ
CN110010327A (zh) 共模滤波器
JP6235099B2 (ja) コモンモードフィル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0010328B (zh) 共模滤波器
JP7204468B2 (ja) コモンモードフィルタ
CN103229256B (zh) 一种多环路的对称电感器
JP6333321B2 (ja) コモンモードフィルタ
JP2019036698A (ja) コモンモードノイズフィルタ
JP6583472B2 (ja) コモンモードフィルタ
JP2016157897A (ja) コモンモードノイズフィルタ
JP5996008B2 (ja) コモンモードフィルタ
JP2021197478A (ja) コモンモードフィル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