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878119A - 轮胎 - Google Patents

轮胎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878119A
CN107878119A CN201710851571.XA CN201710851571A CN107878119A CN 107878119 A CN107878119 A CN 107878119A CN 201710851571 A CN201710851571 A CN 201710851571A CN 107878119 A CN107878119 A CN 1078781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re
crown
tap drain
furrow
shoul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85157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878119B (zh
Inventor
日比野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8781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781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8781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781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3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groove cross-section, e.g. for buttressing or preventing stone-trapping
    • B60C11/1369Tie bars for linking block elements and bridging the groov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2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 B60C11/1236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with special arrangements in the tread patter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0302Tread patterns directional pattern, i.e. with main rolling dir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0306Patterns comprising block rows or discontinuous rib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0318Tread patterns irregular patterns with particular pitch sequen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1Tread patterns in which the raised area of the pattern consists only of isolated elements, e.g. block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2011/0337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design features of the pattern
    • B60C2011/0339Grooves
    • B60C2011/0341Circumferential groov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2011/0337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design features of the pattern
    • B60C2011/0339Grooves
    • B60C2011/0341Circumferential grooves
    • B60C2011/0344Circumferential grooves provided at the equatorial plan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2011/0337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design features of the pattern
    • B60C2011/0339Grooves
    • B60C2011/0341Circumferential grooves
    • B60C2011/0348Narrow grooves, i.e. having a width of less than 4 m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2011/0337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design features of the pattern
    • B60C2011/0339Grooves
    • B60C2011/0341Circumferential grooves
    • B60C2011/0353Circumferential grooves characterised by width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2011/0337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design features of the pattern
    • B60C2011/0339Grooves
    • B60C2011/0341Circumferential grooves
    • B60C2011/0355Circumferential grooves characterised by depth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轮胎,其能够平衡良好地提高噪音性能和湿地性能。该轮胎(1)在胎面部(2)设置有第1中间主沟(3A)、第2中间主沟(3B)、第1中间主沟(3A)和第2中间主沟(3B)之间的胎冠纵沟(5)、连接胎冠纵沟(5)和第1中间主沟(3A)的第1胎冠横沟(6A)以及连接胎冠纵沟(5)和第2中间主沟(3B)的第2胎冠横沟(6B)。第1胎冠横沟(6A)和第2胎冠横沟(6B)在轮胎周向上错开相位配置。胎冠纵沟(5)设置有使沟底(5s)隆起的胎冠加强筋(15)。

Description

轮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够平衡良好地提高噪音性能和湿地性能的轮胎。
背景技术
近年来,期待提高干燥路上的操纵稳定性能,并且提高作为湿路上的操纵稳定性能的湿地性能的轮胎。因此,提出了例如通过增大设置在胎面部的横沟的容积而使胎面部与路面之间的水膜顺畅地排出,从而提高湿地性能的轮胎。
但是,对于具备具有大容积的横沟的轮胎,胎面部的花纹刚性变小。其结果存在下述问题:在轮胎的胎面部接地时,横沟的变形增大,由于横沟的压缩和开放而产生的泵气(pumping)声大,进而噪音性能降低。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12510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是鉴于以上那样的实际情况而提出的,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轮胎,该轮胎能够基于改善胎冠横沟和胎冠纵沟来提高噪音性能和湿地性能。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为一种轮胎,该轮胎在胎面部设置有沿轮胎周向连续延伸的第1中间主沟、沿轮胎周向连续延伸的第2中间主沟、在所述第1中间主沟和所述第2中间主沟之间沿轮胎周向连续延伸的1条胎冠纵沟、连接所述胎冠纵沟和所述第1中间主沟的两条以上的第1胎冠横沟以及连接所述胎冠纵沟和所述第2中间主沟的两条以上的第2胎冠横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胎冠横沟和所述第2胎冠横沟在轮胎周向上错开相位配置,所述胎冠纵沟中设置有使沟底隆起的胎冠加强筋。
本发明的轮胎中,期望所述第1胎冠横沟和所述第2胎冠横沟配置成相同的间距且在轮胎周向上错开半个间距相位。
本发明的轮胎中,期望所述胎冠加强筋设置在所述第1胎冠横沟通向所述胎冠纵沟的连通位置和所述第2胎冠横沟通向所述胎冠纵沟的连通位置之间。
本发明的轮胎中,期望所述胎冠加强筋包含第1深度的第1胎冠加强筋和深度大于第1胎冠加强筋的第2深度的第2胎冠加强筋。
本发明的轮胎中,期望所述第1深度为所述第2深度的45%~75%。
本发明的轮胎中,期望所述第1中间主沟和所述第2中间主沟设置有使沟底隆起的中间加强筋。
本发明的轮胎中,期望在所述胎面部设置有在所述第1中间主沟的轮胎轴向外侧沿轮胎周向连续延伸的第1胎肩主沟以及连接所述第1胎肩主沟和所述第1中间主沟的两条以上的第1中间横沟,所述第1中间主沟的所述中间加强筋设置在所述第1胎冠横沟通向所述第1中间主沟的连通位置和所述第1中间横沟通向所述第1中间主沟的连通位置之间。
本发明的轮胎中,期望在所述胎面部设置有在所述第2中间主沟的轮胎轴向外侧沿轮胎周向连续延伸的第2胎肩主沟,所述第1胎肩主沟和所述第2胎肩主沟设置有使沟底隆起的胎肩加强筋。
本发明的轮胎中,期望在所述胎面部设置有连接所述第1胎肩主沟和胎面端的两条以上的第1胎肩横沟,所述第1胎肩主沟的所述胎肩加强筋设置在所述第1中间横沟通向所述第1胎肩主沟的连通位置和所述第1胎肩横沟通向所述第1胎肩主沟的连通位置之间。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轮胎在胎面部设置有沿轮胎周向连续延伸的第1中间主沟、沿轮胎周向连续延伸的第2中间主沟、在第1中间主沟和第2中间主沟之间沿轮胎周向连续延伸的1条胎冠纵沟、连接胎冠纵沟和第1中间主沟的两条以上的第1胎冠横沟以及连接胎冠纵沟和第2中间主沟的两条以上的第2胎冠横沟。并且,第1胎冠横沟和第2胎冠横沟在轮胎周向上错开相位配置。由此,能够抑制第1胎冠横沟和第2胎冠横沟同时接地,因此将泵气声维持得较小。此外,第1胎冠横沟和第2胎冠横沟能够介由第1中间主沟或第2中间主沟有效地排出轮胎赤道下的水膜。因此,湿地性能和噪音性能提高。
另外,胎冠纵沟中设置有使沟底隆起的胎冠加强筋。由此,由胎冠纵沟和第1中间主沟划分的接地部和由胎冠纵沟和第2中间主沟划分的接地部的刚性提高。因此,第1中间横沟和第2中间横沟在接地时的变形减小,因此能够抑制泵气声。
因此,本发明的轮胎中,湿地性能和噪音性能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胎面部的展开图。
图2是图1的A-A线截面图。
图3是图1的右半部分的胎面部的放大图。
图4是图1的B-B线截面图。
图5是图1的C-C线截面图。
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胎面部的展开图。
图7是比较例的胎面部的展开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中示出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轮胎1的胎面部2的展开图。本发明能够用于例如乘用车用或自动二轮车用等的充气轮胎以及在轮胎的内部未填充加压的空气的非空气式轮胎等各种轮胎。图1所示的轮胎1是重载荷用的充气轮胎。
本实施方式的轮胎1具有预先设定的旋转方向R。在本说明书中,沿箭头的朝向使轮胎1旋转。旋转方向R例如在胎侧部(未图示)以文字等表示。
胎面部2上设置有沿轮胎周向连续延伸的中间主沟3、胎肩主沟4和胎冠纵沟5。在本说明书中,在沿轮胎周向连续延伸的沟中,将沟宽度为3mm以上的沟称为主沟,将沟宽度小于3mm的沟称为纵沟。
本实施方式的中间主沟3由配置在与轮胎赤道C相比靠轮胎轴向的一侧(在图1中为右侧)的第1中间主沟3A和配置在与轮胎赤道C相比靠轮胎轴向的另一侧(在图1中为左侧)的第2中间主沟3B形成。
本实施方式的胎肩主沟4由配置在第1中间主沟3A的轮胎轴向外侧的第1胎肩主沟4A和配置在第2中间主沟3B的轮胎轴向外侧的第2胎肩主沟4B形成。本实施方式的胎冠纵沟5设置在第1中间主沟3A与第2中间主沟之间。
胎面部2利用上述主沟3~5而设置胎冠接地部10、中间接地部11和胎肩接地部12。
胎冠接地部10具有由胎冠纵沟5和第1中间主沟3A划分出的第1胎冠接地部10A以及由胎冠纵沟5和第2中间主沟3B划分出的第2胎冠接地部10B。
中间接地部11具有由第1中间主沟3A和第1胎肩主沟4A划分出的第1中间接地部11A以及由第2中间主沟3B和第2胎肩主沟4B划分出的第2中间接地部11B。
胎肩接地部12具有由第1胎肩主沟4A和胎面端Te划分出的第1胎肩接地部12A以及由第2胎肩主沟4B和胎面端Te划分出的第2胎肩接地部12B。
另外,胎面部2上设置有胎冠横沟6、中间横沟7和胎肩横沟8。
在本实施方式中,胎冠横沟6包含连接胎冠纵沟5和第1中间主沟3A的第1胎冠横沟6A以及连接胎冠纵沟5和第2中间主沟3B的第2胎冠横沟6B。
在本实施方式中,中间横沟7包含连接第1中间主沟3A和第1胎肩主沟4A的第1中间横沟7A以及连接第2中间主沟3B和第2胎肩主沟4B的第2中间横沟7B。
在本实施方式中,胎肩横沟8包含连接第1胎肩主沟4A和胎面端Te的第1胎肩横沟8A以及连接第2胎肩主沟4B和胎面端Te的第2胎肩横沟8B。
所述“胎面端”Te是指,在正规轮辋上进行轮辋组装且填充有正规内压的无负荷的正规状态的轮胎1上负载正规负荷,以外倾角0度的方式平面地接地时最靠轮胎轴向两侧的接地位置。胎面端Te、Te之间的轮胎轴向的距离设定为胎面宽度TW。没有特别声明的情况下,轮胎的各部的尺寸等是在正规状态下测定的值。
在包含轮胎依据的标准在内的标准体系中,“正规轮辋”是指,该标准按照每种轮胎规定的轮辋,例如若为JATMA,则是指“标准轮辋”,若为TRA,则是指“Design Rim”,若为ETRTO,则是指“Measuring Rim”。
在包含轮胎依据的标准在内的标准体系中,“正规内压”是指,各标准按照每种轮胎规定的气压,若为JATMA,则是指“最高气压”,若为TRA,则是指表“TIRE LOAD LIMITS ATVARIOUS COLD INFLATION PRESSURES”中记载的最大值,若为ETRTO,则是指“INFLATIONPRESSURE”。
在包含轮胎依据的标准在内的标准体系中,“正规负荷”是指,各标准按照每种轮胎规定的负荷,若为JATMA,则是指“最大负载能力”,若为TRA,则是指表“TIRE LOAD LIMITSAT VARIOUS COLD INFLATION PRESSURES”中记载的最大值,若为ETRTO,则是指“LOADCAPACITY”。
在本实施方式中,胎冠纵沟5沿轮胎周向呈Z字状延伸。另外,胎冠纵沟5设置在轮胎赤道C上。由此,最不易进行排水的轮胎赤道C下的水膜能够顺畅地排出,因此湿地性能提高。
胎冠纵沟5中设置有使沟底5s隆起的胎冠加强筋15。由此,胎冠接地部10的刚性提高,因此第1胎冠横沟6A和第2胎冠横沟6B在接地时的变形减小。由此,能够抑制由于沟的压缩和开放而产生的泵气声,因此噪音性能提高。在本说明书中,“沟底”是指沟的最深部。
胎冠加强筋15设置在第1胎冠横沟6A通向胎冠纵沟5的连通位置和第2胎冠横沟6B通向胎冠纵沟5的连通位置之间。这样的胎冠加强筋15提高第1胎冠接地部10A和第2胎冠接地部10B的刚性,抑制第1胎冠接地部10A和第2胎冠接地部10B的倒斜,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泵气声。在本实施方式中,胎冠加强筋15形成在第1胎冠横沟6A与第2胎冠横沟6B之间的胎冠纵沟5的全长上。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胎冠加强筋15包含第1深度Da的第1胎冠加强筋15A和大于第1深度Da的第2深度Db的第2胎冠加强筋15B。第1胎冠加强筋15A更可靠地抑制第1胎冠接地部10A和第2胎冠接地部10B的倒斜。第2胎冠加强筋15B将排水性能维持得较高。
期望第1深度Da为第2深度Db的45%~75%。第1深度Da小于第2深度Db的45%的情况下,胎冠纵沟5的沟容积变小,排水性能有可能劣化。第1深度Da超过第2深度Db的75%的情况下,第1胎冠接地部10A和第2胎冠接地部10B的倒斜有可能增大。由此,除了耐偏磨耗性有可能劣化之外,泵气声有可能增大。期望第2深度Db为胎冠纵沟5的最大深度D1的85%~95%的程度。
第1胎冠加强筋15A具有先着侧缘15a和后着侧缘15b,该先着侧缘15a包含旋转方向R的先着侧端,从沟底5s向轮胎半径方向外侧延伸;该后着侧缘15b包含旋转方向R的后着侧端,从沟底5s向轮胎半径方向外侧延伸。并且,期望先着侧缘15a的倾斜角度β1大于后着侧缘15b的倾斜角度β2。由此,沟内的水能够顺畅地流向旋转方向R的后着侧。先着侧缘15a和后着侧缘15b的倾斜角度是使先着侧缘15a或后着侧缘15b向轮胎半径方向外侧平滑地延长的假想线15c和假想线15c与胎面部2的踏面2a交叉的位置上的踏面2a所对应的法线2n所成的角度。后述的中间加强筋16的先着侧缘16a、后着侧缘16b的倾斜角度也与胎肩加强筋17的先着侧缘17a、后着侧缘17b的倾斜角度同样定义。
为了提高胎冠接地部10的刚性,并且抑制湿地性能的降低,期望先着侧缘15a的倾斜角度β1为10~30度。期望后着侧缘15b的倾斜角度β2为5~20度。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胎冠加强筋15A设置在第2胎冠横沟6B和该第2胎冠横沟6B的旋转方向R的后着侧邻接的第1胎冠横沟6A之间的胎冠纵沟5。第2胎冠加强筋15B设置在第2胎冠横沟6B和该第2胎冠横沟6B的旋转方向R的先着侧邻接的第1胎冠横沟6A之间的胎冠纵沟5。如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胎冠加强筋15A和第2胎冠加强筋15B在轮胎周向上交替设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中间主沟3和胎肩主沟4沿轮胎周向呈Z字状延伸。这样的主沟3、4在湿路面上的行驶时,有效地收集各接地部10~12的踏面与路面之间的水,提高湿地性能。中间主沟3和胎肩主沟4并不限于这样的方式,例如可以呈正弦波状或直线状延伸。
本实施方式的中间主沟3上设置有使沟底3s隆起的中间加强筋16。中间加强筋16包含设置在第1中间主沟3A的第1中间加强筋16A和设置在第2中间主沟3B的第2中间加强筋16B(图1所示)。
在本实施方式中,中间加强筋16设置在胎冠横沟6通向中间主沟3的连通位置和中间横沟7通向中间主沟3的连通位置之间。本实施方式的中间加强筋16设置在胎冠横沟6和该胎冠横沟6的旋转方向R的先着侧邻接的中间横沟7之间的中间主沟3的全长上。由此,提高胎冠接地部10和中间接地部11的刚性,抑制这些接地部10、11的倒斜,因此在胎冠横沟6和中间横沟7产生的泵气声变得更小。
如图4所示,期望中间加强筋16的深度Dc为中间主沟3的沟深度D2的60%~80%。由此,湿地性能和噪音性能平衡良好地提高。
中间加强筋16具有先着侧缘16a和后着侧缘16b,该先着侧缘16a包含旋转方向R的先着侧端,从沟底3s向轮胎半径方向外侧延伸;该后着侧缘16b包含旋转方向R的后着侧端,从沟底3s向轮胎半径方向外侧延伸。并且,期望先着侧缘16a的倾斜角度β3大于后着侧缘16b的倾斜角度β4。由此,沟内的水能够顺畅地流向旋转方向R的后着侧。为了提高胎冠接地部10和中间接地部11的刚性,且抑制湿地性能的降低,期望先着侧缘16a的倾斜角度β3为10~30度。期望后着侧缘16b的倾斜角度β4为5~20度。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中间加强筋16的轮胎周向的间距P2为胎冠加强筋15的轮胎周向的间距P1的2倍。由此,能够大幅提高受到较大接地压作用的胎冠接地部10的刚性,因此耐偏磨耗性能、噪音性能提高。
本实施方式的胎肩主沟4上设置有使沟底4s(图5所示)隆起的胎肩加强筋17。胎肩加强筋17包含设置在第1胎肩主沟4A的第1胎肩加强筋17A和设置在第2胎肩主沟4B的第2胎肩加强筋17B。
在本实施方式中,胎肩加强筋17设置在中间横沟7通向胎肩主沟4的连通位置和胎肩横沟8通向胎肩主沟4的连通位置之间。本实施方式的胎肩加强筋17设置在中间横沟7和该中间横沟7的旋转方向R的先着侧邻接的胎肩横沟8之间的胎肩主沟4的全长上。由此,提高胎肩接地部12和中间接地部11的刚性,抑制这些接地部12、11的倒斜,因此在胎肩横沟8和中间横沟7产生的泵气声变得更小。
胎肩加强筋17的轮胎周向的间距P3与中间加强筋16的间距P2相同。由此,能维持胎肩主沟4和中间主沟3的排水性能高。
如图5所示,期望胎肩加强筋17的深度Dd为胎肩主沟4的沟深度D3的60%~80%。
胎肩加强筋17具有先着侧缘17a和后着侧缘17b,该先着侧缘17a包含旋转方向R的先着侧端,从沟底4s向轮胎半径方向外侧延伸;该后着侧缘17b包含旋转方向R的后着侧端,从沟底4s向轮胎半径方向外侧延伸。并且,期望先着侧缘17a的倾斜角度β5大于后着侧缘17b的倾斜角度β6。由此,沟内的水能够顺畅地流向旋转方向R的后着侧。为了提高胎肩接地部12和中间接地部11的刚性,且抑制湿地性能的降低,期望先着侧缘17a的倾斜角度β5为10~30度。期望后着侧缘17b的倾斜角度β6为5~20度。
如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沟宽度小的胎冠纵沟5以及沟宽度大的中间主沟3和胎肩主沟4上分别设置有加强筋15~17。在沿轮胎周向延伸的主沟或纵沟的沟内的水上作用轮胎1的旋转力,因此与例如设置在沿轮胎轴向延伸的横沟的加强筋相比,本实施方式的加强筋15~17能够使水顺畅地流动。因此,很大程度地确保湿地性能。另外,加强筋15~17附近的接地部的刚性提高,因此能够抑制各横沟在接地时的开闭所导致的变形,因此能够降低泵气声。因此,本实施方式的轮胎1的湿地性能和噪音性能大幅提高。
如图3所示,期望中间主沟3的沟宽度W2大于胎冠纵沟5的沟宽度W1。由此,受到较大接地压作用的胎冠接地部10的刚性提高,因此耐磨耗性能提高。
为了有效地发挥上述的作用,期望中间主沟3的沟宽度W2小于胎肩主沟4的沟宽度W3。期望中间主沟3的沟宽度W2为胎面宽度TW的1.5%~4.5%的程度。期望胎肩主沟4的沟宽度W3为胎面宽度TW的2.0%~5.0%的程度。期望胎冠纵沟5的沟宽度W1为0.5~2.0mm。
在本实施方式中,胎冠横沟6呈直线状延伸。由此,水在胎冠横沟6内顺畅地流动,因此湿地性能提高。
胎冠横沟6相对于轮胎轴向倾斜。由此,胎冠横沟6的沟缘一点点地接地,因此泵气声变小。期望胎冠横沟6相对于轮胎轴向的角度α1为5~20度。胎冠横沟6的角度α1小于5度的情况下,胎冠横沟6的沟缘实质上同时接地,因此泵气声有可能变大。胎冠横沟6的角度α1超过20度的情况下,胎冠横沟6附近的胎冠接地部10的刚性变小,因此耐磨耗性能有可能劣化。
第1胎冠横沟6A和第2胎冠横沟6B在轮胎周向上错开相位设置。由此,能够抑制第1胎冠横沟6A和第2胎冠横沟6B同时接地,因此将泵气声维持得较小。另外,第1胎冠横沟6A和第2胎冠横沟6B夹着第1中间主沟3A和第2中间主沟3B而能够有效地排出轮胎赤道上的水膜。因此,湿地性能和噪音性能提高。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胎冠横沟6A和第2胎冠横沟6B配置成相同的间距且在轮胎周向上错开半间距相位。由此,第1胎冠横沟6A和第2胎冠横沟6B的接地的时机产生较大偏差,因此噪音性能进一步提高。
胎冠横沟6中,期望旋转方向R的先着侧的沟缘6e和后着侧的沟缘6i的轮胎周向的最短距离Wa为15mm以下。所述最短距离Wa超过15mm的情况下,胎冠接地部10的刚性变小,噪音性能、耐偏磨耗性能有可能劣化。所述最短距离Wa小于0mm的情况下,即先着侧的沟缘6e的旋转方向R的后着端与后着侧的沟缘6i的旋转方向R的先着端相比位于后着侧的位置的情况下,胎冠横沟6的排水阻力变大,湿地性能有可能劣化。
第1胎冠横沟6A与第2胎冠横沟6B相对于轮胎轴向反向倾斜。由此,作用于第1胎冠横沟6A和第2胎冠横沟6B的反向的横方向的力相抵消。因此,湿地性能提高。
在本实施方式中,中间横沟7呈直线状延伸。由此,水在中间横沟7内顺畅地流动,因此湿地性能提高。
中间横沟7相对于轮胎轴向倾斜。由此,中间横沟7的沟缘一点点地接地,因此泵气声变小。期望中间横沟7相对于轮胎轴向的角度α2为5~20度。中间横沟7的角度α2小于5度的情况下,中间横沟7的沟缘实质上同时接地,因此泵气声有可能变大。中间横沟7的角度α2超过20度的情况下,中间横沟7附近的中间接地部11的刚性变小,因此耐磨耗性能有可能劣化。
期望中间横沟7的角度α2与胎冠横沟6的角度α1之差的绝对值|α2-α1|为5度以下。由此,能够减小中间接地部11与胎冠接地部10的轮胎轴向的刚性之差,因此能够维持高的耐偏磨耗性能。
中间横沟7中,期望旋转方向R的先着侧的沟缘7e和后着侧的沟缘7i的轮胎周向的最短距离Wb为15mm以下。所述最短距离Wb超过15mm的情况下,中间接地部11的刚性变小,噪音性能、耐偏磨耗性能有可能劣化。所述最短距离Wb小于0mm的情况下,中间横沟7的排水阻力变大,湿地性能有可能劣化。
第1中间横沟7A与第2中间横沟7B相对于轮胎轴向反向倾斜。由此,作用在第1中间横沟7A和第2中间横沟7B的反向的横方向的力相抵消。因此,湿地性能提高。
在本实施方式中,胎肩横沟8呈直线状延伸。由此,水在胎肩横沟8内顺畅地流动,因此湿地性能提高。
胎肩横沟8相对于轮胎轴向倾斜。由此,胎肩横沟8的沟缘一点点地接地,因此泵气声变小。期望胎肩横沟8相对于轮胎轴向的角度α3为10度以下。胎肩横沟8的角度α3超过10度的情况下,旋回时受到较大横向力作用的胎肩接地部12的刚性变小,因此耐磨耗性能有可能劣化。需要说明的是,胎肩横沟8的角度α3小的情况下,胎肩横沟8的沟缘实质上同时接地,因此泵气声有可能变大。因此,更期望胎肩横沟8的角度α3为2度以上。
胎肩横沟8中,期望旋转方向R的先着侧的沟缘8e和后着侧的沟缘8i的轮胎周向的最短距离Wc为15mm以下。所述最短距离Wc超过15mm的情况下,胎肩接地部12的刚性变小,噪音性能、耐偏磨耗性能有可能劣化。所述最短距离Wc小于0mm的情况下,即先着侧的沟缘8e和后着侧的沟缘8i在轮胎周向重叠的情况下,胎肩横沟8的排水阻力变大,湿地性能有可能劣化。
第1胎肩横沟8A与第2胎肩横沟8B相对于轮胎轴向反向倾斜。由此,作用在第1胎肩横沟8A和第2胎肩横沟8B的反向的横方向的力相抵消。因此,湿地性能提高。
如图6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胎冠接地部10上沿轮胎周向排列有两个以上的由胎冠纵沟5、中间主沟3和胎冠横沟6划分的胎冠块20。本实施方式的中间接地部11上沿轮胎周向排列有两个以上的由中间主沟3、胎肩主沟4和中间横沟7划分的中间块21。本实施方式的胎肩接地部12上沿轮胎周向排列有由胎肩主沟4、胎面端Te和胎肩横沟8划分的胎肩块22。
在本实施方式中,胎冠块20具有形成在第1胎冠接地部10A的第1胎冠块20A和形成在第2胎冠接地部10B的第2胎冠块20B。在本实施方式中,中间块21具有形成在第1中间接地部11A的第1中间块21A和形成在第2中间接地部11B的第2中间块21B。在本实施方式中,胎肩块22具有形成在第1胎肩接地部12A的第1胎肩块22A和形成在第2胎肩接地部12B的第2胎肩块22B。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各轮胎轴向相邻的块20A至22B分别错开半间距相位。
本实施方式的胎冠块20俯视时为大致六边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胎冠块20具有在轮胎轴向外侧沿轮胎周向延伸的外侧块缘25A和在轮胎轴向内侧沿轮胎周向延伸的内侧块缘25B。外侧块缘25A具有轮胎周向的中央部分向轮胎轴向外侧突出的胎冠外侧顶部20a。内侧块缘25B具有轮胎周向的中央部分向轮胎轴向内侧突出的胎冠内侧顶部20b。这样的胎冠块20使轮胎周向的应力分散,并且使所述应力对应的剪切应变缓和,因此具有高的刚性。
胎冠外侧顶部20a和胎冠内侧顶部20b在轮胎周向上错开位置。由此,胎冠块20的轮胎轴向宽度H1在整个轮胎周向上的变化减小,胎冠块20的轮胎周向的刚性差异变小,耐偏磨耗性能提高。
期望胎冠外侧顶部20a和胎冠块20的外侧块缘25A在旋转方向R的后着侧的一端20i的轮胎周向的距离La设置为胎冠块20的轮胎周向长度L1的30%~45%的位置。期望胎冠内侧顶部20b和胎冠块20的内侧块缘25B在旋转方向R的先着侧的一端20e的轮胎周向的距离Lb设置为胎冠块20的轮胎周向长度L1的30%~45%的位置。由此,在进入接地时,受到较大剪切应力的胎冠块20的旋转方向R的先着侧部分和后着侧部分的剪切应变得以缓和,从而能够抑制胎冠块20的变形,换言之能够抑制胎冠横沟6的变形,因此噪音性能提高。
胎冠块20中,期望轮胎周向的长度L1大于轮胎轴向的宽度H1。由此,将胎冠块20的轮胎周向的刚性维持得较高,因此能够有效抑制胎冠横沟6的变形。
为了有效地发挥上述的作用,期望胎冠块20的轮胎周向的长度L1与轮胎轴向的宽度H1之比L1/H1为1.2~1.55。期望胎冠块20的轮胎轴向的宽度H1为胎面宽度TW的0.125~0.175倍。
如图2所示,胎冠块20具有沿轮胎轴向延伸且在旋转方向R的先着侧的第1块面20s和沿轮胎轴向延伸且在旋转方向R的后着侧的第2块面20t。并且,期望第1块面20s的倾斜角度θ1大于第2块面20t的倾斜角度θ2。由此,在制动时,能够释放作用在第1块面20s的较大的负荷,因此能够抑制第1块面20s的磨耗,因此耐偏磨耗性能提高。在本说明书中,各块面的倾斜角度是使块面向轮胎半径方向外侧平滑地延长的假想线18与块面和踏面2a的交叉位置上的踏面2a所对应的法线2n之间的角度。
从有效地发挥这样的作用的观点出发,期望第1块面20s的倾斜角度θ1与第2块面20t的倾斜角度θ2之差(θ1-θ2)为5~20度。
期望第1块面20s的倾斜角度θ1为5~30度。第1块面20s的倾斜角度θ1小于5度的情况下,有可能无法发挥上述的作用。第1块面20s的倾斜角度θ1超过30度的情况下,第1块面20s侧的胎冠接地部10的刚性变小,有可能无法抑制泵气声和磨耗。
如图6所示,本实施方式的中间块21俯视时为大致六边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中间块21具有在轮胎轴向外侧沿轮胎周向延伸的外侧块缘26A和在轮胎轴向内侧沿轮胎周向延伸的内侧块缘26B。
外侧块缘26A具有轮胎周向的中央部分向轮胎轴向外侧突出的中间外侧顶部21a。内侧块缘26B具有轮胎周向的中央部分向轮胎轴向内侧突出的中间内侧顶部21b。
中间外侧顶部21a和中间内侧顶部21b在轮胎周向上的位置错开。由此,中间块21的轮胎轴向宽度H2在整个轮胎周向的变化减小,因此中间块21的轮胎周向的刚性差异变小,耐偏磨耗性能提高。
期望中间外侧顶部21a和中间块21的外侧块缘26A在旋转方向R的后着侧的一端21i的轮胎周向的距离Lc设置为中间块21的轮胎周向长度L2的30%~45%的位置。期望中间内侧顶部21b和中间块21的内侧块缘26B在旋转方向R的先着侧的一端21e的轮胎周向的距离Ld设置为中间块21的轮胎周向长度L2的30%~45%的位置。
中间块21中,期望轮胎周向的长度L2大于轮胎轴向的宽度H2。由此,能够维持中间块21的轮胎周向的刚性高,因此能够有效地抑制中间横沟7的变形。
为了有效地发挥上述的作用,期望中间块21的轮胎周向的长度L2与轮胎轴向的宽度H2之比L2/H2为1.2~1.55。期望中间块21的轮胎轴向的宽度H2为胎面宽度TW的0.125~0.175倍。
如图4所示,中间块21具有旋转方向R的先着侧的第1块面21s和旋转方向R的后着侧的第2块面21t。并且,期望第1块面21s的倾斜角度θ3大于第2块面21t的倾斜角度θ4。另外,期望第1块面21s的倾斜角度θ3与第2块面21t的倾斜角度θ4之差(θ3-θ4)为5~20度。
期望第1块面21s的倾斜角度θ3为5~30度。第1块面21s的倾斜角度θ3小于5度的情况下,无法释放作用在第1块面10s的较大的负荷,无法抑制第1块面21s的磨耗,因此有可能无法提高耐偏磨耗性能。第1块面21s的倾斜角度θ3超过30度的情况下,第1块面21s侧的中间接地部11的刚性变小,有可能无法抑制泵气声和磨耗。
如图6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胎肩块22俯视时为大致五边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胎肩块22具有在轮胎轴向内侧沿轮胎周向延伸的内侧块缘27A,内侧块缘27A具有轮胎周向的中央部分向轮胎轴向内侧突出的胎肩内侧顶部22a。这样的胎肩块22也使轮胎周向的应力分散,并且使所述应力对应的剪切应变缓和,因此具有高的刚性。
胎肩块22中,期望轮胎周向的长度L3大于轮胎轴向的宽度H3。期望胎肩块22的轮胎周向的长度L3与轮胎轴向的宽度H3之比L3/H3为1.2~1.55。期望胎肩块22的轮胎轴向的宽度H3为胎面宽度TW的0.125~0.175倍。
如图5所示,胎肩块22具有旋转方向R的先着侧的第1块面22s和旋转方向R的后着侧的第2块面22t。并且,期望第1块面22s的倾斜角度θ5大于第2块面22t的倾斜角度θ6。由此,在制动时,能够释放作用在第1块面22s的较大的负荷,因此能够抑制第1块面22s的磨耗,因此耐偏磨耗性能提高。
从有效地发挥这样的作用的观点出发,期望第1块面22s的倾斜角度θ5与第2块面22t的倾斜角度θ6之差(θ5-θ6)为5~20度。
期望第1块面22s的倾斜角度θ5为5~30度。第1块面22s的倾斜角度θ5小于5度的情况下,有可能无法发挥上述的作用。第1块面22s的倾斜角度θ5超过30度的情况下,第1块面22s侧的胎肩接地部12的刚性变小,有可能无法抑制泵气声和磨耗。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例示的实施方式,当然能够变形为各种方式并实施。
实施例
根据表1的规格试制形成图1的基本结构的尺寸为11R22.5的重负荷用充气轮胎。对各试用轮胎的湿地性能、噪音性能和耐偏磨耗性能进行测试。测试方法如下。
·胎冠加强筋
Db/D1:90%
·中间块
Lc/L2:40%
Ld/L2:40%
<湿地性能>
将各试用轮胎在下述条件下安装在最大负载量为载重10吨的货车(2-D车)的全部轮上。然后,测试驾驶员使其在湿润沥青路面(水深5mm)的测试路线上行驶,通过官能评价方向盘应答性、刚性感、抓地性等相关的湿地时的操纵稳定性。以比较例1为100,用评分表示结果。数值越大,越良好。
轮辋:22.5×8.25
内压:720kPa
<噪音性能>
测试驾驶员使用上述车辆在干燥沥青路面上以时速70km/h行驶,测定此时的车外噪音。使用测定值的倒数,将比较例1的值作为100,以该指标表示结果,数值越大,车外噪音越小,越良好。
<耐偏磨耗性能>
测试驾驶员使用上述车辆行驶50000km。然后测定胎冠块、中间块、胎肩块各自的先着侧的块缘与后着侧的块缘的磨耗量之差。使用测定值的倒数,将比较例1的值作为100,以该指标表示结果,数值越大,偏磨耗越小,越良好。
将测试结果列于表1。
【表1】
由表1可知,能够确认到与比较例相比,实施例的充气轮胎的湿地性能、噪音性能和耐偏磨耗性能明显提高。
符号说明
1 轮胎
2 胎面部
3A 第1中间主沟
3B 第2中间主沟
5 胎冠纵沟
5s 沟底
6A 第1胎冠横沟
6B 第2胎冠横沟
15 胎冠加强筋

Claims (9)

1.一种轮胎,该轮胎在胎面部设置有沿轮胎周向连续延伸的第1中间主沟、沿轮胎周向连续延伸的第2中间主沟、在所述第1中间主沟和所述第2中间主沟之间沿轮胎周向连续延伸的1条胎冠纵沟、连接所述胎冠纵沟和所述第1中间主沟的两条以上的第1胎冠横沟以及连接所述胎冠纵沟和所述第2中间主沟的两条以上的第2胎冠横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胎冠横沟和所述第2胎冠横沟在轮胎周向上错开相位配置,
所述胎冠纵沟设置有使沟底隆起的胎冠加强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其中,所述第1胎冠横沟和所述第2胎冠横沟配置成相同的间距且在轮胎周向上错开半间距相位。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轮胎,其中,所述胎冠加强筋设置在所述第1胎冠横沟通向所述胎冠纵沟的连通位置和所述第2胎冠横沟通向所述胎冠纵沟的连通位置之间。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中,所述胎冠加强筋包含第1深度的第1胎冠加强筋和深度大于第1胎冠加强筋的第2深度的第2胎冠加强筋。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轮胎,其中,所述第1深度为所述第2深度的45%~75%。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中,所述第1中间主沟和所述第2中间主沟设置有使沟底隆起的中间加强筋。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轮胎,其中,在所述胎面部设置有在所述第1中间主沟的轮胎轴向外侧沿轮胎周向连续延伸的第1胎肩主沟以及连接所述第1胎肩主沟和所述第1中间主沟的两条以上的第1中间横沟,
所述第1中间主沟的所述中间加强筋设置在所述第1胎冠横沟通向所述第1中间主沟的连通位置和所述第1中间横沟通向所述第1中间主沟的连通位置之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轮胎,其中,在所述胎面部设置有在所述第2中间主沟的轮胎轴向外侧沿轮胎周向连续延伸的第2胎肩主沟,
所述第1胎肩主沟和所述第2胎肩主沟设置有使沟底隆起的胎肩加强筋。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轮胎,其中,在所述胎面部设置有连接所述第1胎肩主沟和胎面端的两条以上的第1胎肩横沟,
所述第1胎肩主沟的所述胎肩加强筋设置在所述第1中间横沟通向所述第1胎肩主沟的连通位置和所述第1胎肩横沟通向所述第1胎肩主沟的连通位置之间。
CN201710851571.XA 2016-09-29 2017-09-19 轮胎 Active CN10787811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91760 2016-09-29
JP2016191760A JP6766561B2 (ja) 2016-09-29 2016-09-29 タイヤ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78119A true CN107878119A (zh) 2018-04-06
CN107878119B CN107878119B (zh) 2022-02-11

Family

ID=599233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851571.XA Active CN107878119B (zh) 2016-09-29 2017-09-19 轮胎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926585B2 (zh)
EP (1) EP3300928B1 (zh)
JP (1) JP6766561B2 (zh)
CN (1) CN10787811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229370A1 (fr) * 2018-05-28 2019-12-05 Compagnie Generale Des Etablissements Michelin Bande de roulement pour véhicule agricole
JP7135707B2 (ja) * 2018-10-18 2022-09-13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二輪自動車用空気入りタイヤ
JP7268431B2 (ja) * 2019-03-20 2023-05-08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タイヤ
JP1649068S (zh) * 2019-07-17 2020-01-06
CN115384238B (zh) * 2022-08-22 2023-12-19 大陆马牌轮胎(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轮胎

Citation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413502A1 (en) * 1989-08-08 1991-02-20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Heavy duty pneumatic tires
CA2027412A1 (en) * 1989-10-12 1991-04-13 Kiichiro Kakumu Two circumferential and multi lateral grooves in a low noise high hydroplaning
US5115850A (en) * 1991-02-19 1992-05-26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 Tread with improved groove design
EP0609194A1 (de) * 1993-01-28 1994-08-03 Semperit Reifen Aktiengesellschaft Fahrzeugreifen
JPH09150609A (ja) * 1995-11-28 1997-06-10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空気入りタイヤ
EP0841198A1 (en) * 1996-11-12 1998-05-13 PIRELLI COORDINAMENTO PNEUMATICI S.p.A. Tyre tread band, in particular for off-road motor-vehicles
CA2256914A1 (en) * 1997-12-25 1999-06-25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Pneumatic tires
DE10128591A1 (de) * 2000-06-14 2001-12-20 Goodyear Tire & Rubber Luftreifen mit verbesserten Eigenschaften
EP1619050A1 (en) * 2004-07-21 2006-01-25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 Pneumatic tire
JP2007022151A (ja) * 2005-07-12 2007-02-01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重荷重用タイヤ
CN1990280A (zh) * 2005-12-27 2007-07-04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DE102006031779A1 (de) * 2006-07-10 2008-01-17 Continental Aktiengesellschaft Laufstreifenprofil eines Fahrzeugreifens
US20100252159A1 (en) * 2009-04-06 2010-10-07 Tomoyuki Mukai Pneumatic tire
CN102248869A (zh) * 2009-11-08 2011-11-23 青岛黄海橡胶股份有限公司 载重汽车轮胎胎面
JP2012086599A (ja) * 2010-10-15 2012-05-10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202429000U (zh) * 2011-12-19 2012-09-12 青岛黄海橡胶股份有限公司 轿车子午线轮胎胎面花纹
CN103158445A (zh) * 2011-12-19 2013-06-19 青岛黄海橡胶股份有限公司 载重汽车轮胎胎面花纹
US20130160909A1 (en) * 2011-12-26 2013-06-27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Heavy duty pneumatic tire
US20150083306A1 (en) * 2012-03-30 2015-03-26 Michelin Recherche Et Technique S.A. Tire treads with reduced undertread thickness
WO2015050022A1 (ja) * 2013-10-04 2015-04-09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EP3028877A1 (en) * 2013-08-21 2016-06-08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Pneumatic tire
CN205468332U (zh) * 2015-12-23 2016-08-17 风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客运车辆驱动轮专用轮胎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LU58968A1 (zh) * 1968-06-27 1969-11-11
US4353402A (en) * 1978-06-16 1982-10-12 Bandag Incorporated Slitted tire tread
DE9012612U1 (zh) * 1990-09-04 1990-11-08 Uniroyal Englebert Reifen Gmbh, 5100 Aachen, De
JP5066453B2 (ja) * 2008-01-11 2012-11-07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
EP2754569B1 (en) * 2011-09-08 2016-08-03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Pneumatic tire
WO2013051053A1 (ja) * 2011-10-03 2013-04-11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重荷重用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883373B2 (ja) * 2012-11-15 2016-03-15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739862B2 (ja) * 2012-12-26 2015-06-24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重荷重用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5960341A (zh) * 2014-02-04 2016-09-21 普利司通美国轮胎运营有限责任公司 径向石块弹射器
JP6050802B2 (ja) * 2014-11-18 2016-12-21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重荷重用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319385B2 (ja) * 2016-08-31 2018-05-09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Patent Citations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413502A1 (en) * 1989-08-08 1991-02-20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Heavy duty pneumatic tires
CA2027412A1 (en) * 1989-10-12 1991-04-13 Kiichiro Kakumu Two circumferential and multi lateral grooves in a low noise high hydroplaning
US5115850A (en) * 1991-02-19 1992-05-26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 Tread with improved groove design
JPH04106002U (ja) * 1991-02-19 1992-09-11 ザ・グツドイヤー・タイヤ・アンド・ラバー・カンパニー タイヤのトレツド及び空気入りタイヤ
EP0609194A1 (de) * 1993-01-28 1994-08-03 Semperit Reifen Aktiengesellschaft Fahrzeugreifen
JPH09150609A (ja) * 1995-11-28 1997-06-10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空気入りタイヤ
EP0841198A1 (en) * 1996-11-12 1998-05-13 PIRELLI COORDINAMENTO PNEUMATICI S.p.A. Tyre tread band, in particular for off-road motor-vehicles
CA2256914A1 (en) * 1997-12-25 1999-06-25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Pneumatic tires
DE10128591A1 (de) * 2000-06-14 2001-12-20 Goodyear Tire & Rubber Luftreifen mit verbesserten Eigenschaften
EP1619050A1 (en) * 2004-07-21 2006-01-25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 Pneumatic tire
CN1724280A (zh) * 2004-07-21 2006-01-25 固特异轮胎和橡胶公司 充气轮胎
JP2006027610A (ja) * 2004-07-21 2006-02-02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The 空気タイヤ
JP2007022151A (ja) * 2005-07-12 2007-02-01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重荷重用タイヤ
CN1990280A (zh) * 2005-12-27 2007-07-04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DE102006031779A1 (de) * 2006-07-10 2008-01-17 Continental Aktiengesellschaft Laufstreifenprofil eines Fahrzeugreifens
US20100252159A1 (en) * 2009-04-06 2010-10-07 Tomoyuki Mukai Pneumatic tire
CN102248869A (zh) * 2009-11-08 2011-11-23 青岛黄海橡胶股份有限公司 载重汽车轮胎胎面
JP2012086599A (ja) * 2010-10-15 2012-05-10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202429000U (zh) * 2011-12-19 2012-09-12 青岛黄海橡胶股份有限公司 轿车子午线轮胎胎面花纹
CN103158445A (zh) * 2011-12-19 2013-06-19 青岛黄海橡胶股份有限公司 载重汽车轮胎胎面花纹
US20130160909A1 (en) * 2011-12-26 2013-06-27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Heavy duty pneumatic tire
US20150083306A1 (en) * 2012-03-30 2015-03-26 Michelin Recherche Et Technique S.A. Tire treads with reduced undertread thickness
EP3028877A1 (en) * 2013-08-21 2016-06-08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Pneumatic tire
WO2015050022A1 (ja) * 2013-10-04 2015-04-09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205468332U (zh) * 2015-12-23 2016-08-17 风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客运车辆驱动轮专用轮胎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苏博: "全球低噪声轮胎技术现状与趋势分析", 《橡塑技术与装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926585B2 (en) 2021-02-23
US20180086152A1 (en) 2018-03-29
JP6766561B2 (ja) 2020-10-14
JP2018052351A (ja) 2018-04-05
CN107878119B (zh) 2022-02-11
EP3300928A1 (en) 2018-04-04
EP3300928B1 (en) 2020-04-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37564B (zh) 充气轮胎
CN105980169B (zh) 充气轮胎
CN107878119A (zh) 轮胎
CN103832220B (zh) 充气轮胎
CN105270101B (zh) 充气轮胎
KR101562679B1 (ko) 공기 타이어
CN103895453B (zh) 充气轮胎
CN103182905B (zh) 充气轮胎
CN103909787B (zh) 充气轮胎
KR102065609B1 (ko) 공기 타이어
KR101636584B1 (ko) 공기 타이어
CN103832219B (zh) 充气轮胎
CN105936197B (zh) 充气轮胎
EP2853416B9 (en) Pneumatic tire
KR101963908B1 (ko) 공기 타이어
CN103963570B (zh) 充气轮胎
CN105189146B (zh) 充气轮胎
CN105764710B (zh) 充气轮胎
CN105882321A (zh) 充气轮胎
CN107499066A (zh) 充气轮胎
CN106347034A (zh) 充气轮胎
CN102529594B (zh) 充气轮胎
CN104723800B (zh) 充气轮胎
KR101475670B1 (ko) 공기입 타이어
CN108725098A (zh) 轮胎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