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70101B - 充气轮胎 - Google Patents

充气轮胎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270101B
CN105270101B CN201510353806.3A CN201510353806A CN105270101B CN 105270101 B CN105270101 B CN 105270101B CN 201510353806 A CN201510353806 A CN 201510353806A CN 105270101 B CN105270101 B CN 10527010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re
shoulder
land portion
siping
main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35380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270101A (zh
Inventor
菊池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2701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701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2701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7010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维持干路性能以及湿路性能并提高雪上性能的充气轮胎。该充气轮胎(1)在胎面部(2)包括主沟(3)与陆地部(5)。主沟(3)包括轮胎赤道(C)侧的内侧沟壁(12)和相对于轮胎径向的倾斜角度比内侧沟壁(12)大的胎面端(Te)侧的外侧沟壁(13)。陆地部(5)包括与主沟(3)的轮胎赤道(C)侧邻接的内侧陆地部(15)。在内侧陆地部(15)设置有与主沟(3)连通的刀槽花纹(19)。刀槽花纹(19)具有底面(24)在主沟(3)侧的端部隆起的浅底部分(25)。

Description

充气轮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维持干路性能以及湿路性能并提高雪上性能的充气轮胎。
背景技术
例如,下述专利文献1为了提高雪上性能而提出了一种对主沟的沟壁的形状进行改善的充气轮胎。具体而言,专利文献1的充气轮胎的主沟在与沟正交的剖面,包括从沟的端缘延伸的上壁面部和相对于轮胎径向具有比上壁面部小的倾斜角度的下壁面部。并且,在上述下壁面部,沿轮胎周向间隔设置有剖面呈三角形的凸部。
对这样的主沟而言,雪上行驶时,上述凸部强力地压实沟内的雪,从而获得大的雪柱剪切力。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090680号公报
然而,专利文献1的主沟在沟内设置有凸部,因此存在排水性下降的趋势。并且,专利文献1的主沟在胎面表面的开口宽度大,因此使轮胎的陆地比降低,进而存在使在干燥路面的操纵稳定性降低的趋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实际状况而完成的,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改善设置于胎面部的主沟的剖面形状等为基本来维持干路性能以及湿路性能并提高雪上性能的充气轮胎。
本发明涉及充气轮胎,在胎面部包括设置于轮胎赤道与胎面端之间并且沿轮胎周向连续延伸的主沟、和被上述主沟划分的陆地部,上述充气轮胎的特征在于,上述主沟在包括轮胎旋转轴的子午线剖面中,包括轮胎赤道侧的内侧沟壁、和倾斜角度比上述内侧沟壁大的胎面端侧的外侧沟壁,上述陆地部包括与上述主沟的轮胎赤道侧邻接的内侧陆地部,在上述内侧陆地部设置有与上述主沟连通的刀槽花纹,上述刀槽花纹具有底面在上述主沟侧的端部隆起的浅底部分。
在本发明的充气轮胎中,优选上述主沟是设置于最靠上述胎面端侧的一对胎肩主沟,上述内侧陆地部是设置于上述胎肩主沟的轮胎轴向内侧的中间陆地部。
在本发明的充气轮胎中,优选上述中间陆地部被划分在上述胎肩主沟、与在上述胎肩主沟的轮胎赤道侧沿轮胎周向连续延伸的中央主沟之间,在上述中间陆地部设置有:第一中间刀槽花纹,其具有轮胎轴向的内端在上述中间陆地部内形成终端的终端部;以及第二中间刀槽花纹,其将上述胎肩主沟与上述中央主沟之间连通,上述第一中间刀槽花纹以及上述第二中间刀槽花纹具有上述浅底部分。
在本发明的充气轮胎中,优选上述第一中间刀槽花纹以及上述第二中间刀槽花纹具有底面在上述胎肩主沟侧的端部隆起的第一浅底部分、和底面在比第一浅底部分更靠轮胎赤道侧的位置隆起的第二浅底部分,上述第一中间刀槽花纹的上述第二浅底部分设置于上述第一浅底部分与上述终端部之间,上述第二中间刀槽花纹的上述第二浅底部分设置于上述中央主沟侧的端部。
在本发明的充气轮胎中,优选上述陆地部包括上述胎肩主沟的轮胎轴向外侧的胎肩陆地部,在上述胎肩陆地部设置有沿轮胎轴向延伸的多个胎肩横沟、和将在轮胎周向上彼此相邻的各上述胎肩横沟之间连通的胎肩纵刀槽花纹,上述胎肩纵刀槽花纹具有底面在轮胎周向的端部隆起的浅底部分。
在本发明的充气轮胎中,优选上述胎肩纵刀槽花纹具有底面在轮胎周向的两侧的端部隆起的一对第一浅底部分、和底面在上述一对第一浅底部分之间隆起的第二浅底部分。
在本发明的充气轮胎中,优选上述胎肩横沟具有从胎面端向轮胎轴向内侧延伸并在上述胎肩陆地部内形成终端的终端部,上述胎肩纵刀槽花纹与上述胎肩横沟的上述终端部连通。
本发明的充气轮胎在胎面部具有设置于轮胎赤道与胎面端之间并沿轮胎周向连续延伸的主沟、和被主沟划分的陆地部。主沟在包括轮胎旋转轴的子午线剖面中,包括轮胎赤道侧的内侧沟壁、和倾斜角度比上述内侧沟壁大的胎面端侧的外侧沟壁。对这样的胎肩主沟而言,雪行驶时,会从外侧沟壁侧向沟内收进大量的雪,并且利用内侧沟壁将收进的雪强力压实。因此,在主沟内形成坚固的雪柱,进而能够提高雪上性能。
陆地部包括与主沟的轮胎赤道侧邻接的内侧陆地部。在内侧陆地部设置有与主沟连通的刀槽花纹。这样的刀槽花纹缓和内侧陆地部接地时的压缩应力,从而抑制偏磨损。并且,这样的刀槽花纹的边缘刮擦路面,从而提高在湿路面、冰路面的摩擦力。
刀槽花纹具有底面在主沟侧的端部隆起的浅底部分。这样的浅底部分维持内侧陆地部的刚性,从而维持在干燥路面的操纵稳定性。并且,这样的浅底部分还抑制接地时内侧陆地部的内侧沟壁侧的变形,因此雪上行驶时,能够更强力地压实沟内的雪,从而有助于更稳固的雪柱形成。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充气轮胎能够维持干路性能以及湿路性能,并提高雪上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胎面部的展开图。
图2是图1的A-A线剖视图。
图3是图1的中间陆地部的放大图。
图4是图3的第一中间刀槽花纹的B-B线剖视图。
图5是图3的第二中间刀槽花纹的C-C线剖视图。
图6是图1的胎肩陆地部的放大图。
图7是图6的胎肩横沟的D-D线剖视图。
图8是图6的胎肩纵刀槽花纹的E-E线剖视图。
图9是图1的中央陆地部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以下,有时简称为“轮胎”)1的胎面部2的展开图。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1例如适于用作轿车用轮胎。
如图1所示,在胎面部2设置有:主沟3,其设置于轮胎赤道C与胎面端Te之间并且沿轮胎周向连续延伸;以及陆地部5,其被主沟3划分。本实施方式的胎面部2例如具有以轮胎赤道C上的点为中心实际上点对称的胎面花纹。
“胎面端Te”是对组装于正规轮辋(未图示)并填充正规内压,且无负载即正规状态下的轮胎1加载正规载荷而以0°的外倾角与平面接地时的轮胎轴向最外侧的接地位置。
“正规轮辋”是指包括轮胎所依据的规格在内的规格体系中针对每个轮胎而规定该规格的轮辋,例如若为JATMA则表示“标准轮辋”,若为TRA则表示“Design Rim”,若为ETRTO则表示“Measuring Rim”。
“正规内压”是指在包括轮胎所依据的规格在内的规格体系中针对每个轮胎而规定各规格的气压,若为JATMA则表示“最高气压”,若为TRA则表示表“TIRE LOAD LIMITS ATVARIOUS COLD INFLATION PRESSURES”所记载的最大值,若为ETRTO则表示“INFLATIONPRESSURE”。
“正规载荷”是指在包括轮胎所依据的规格在内的规格体系中针对每个轮胎而规定各规格的载荷,若为JATMA则表示“最大负载能力”,若为TRA则表示表“TIRE LOAD LIMITSAT VARIOUS COLD INFLATION PRESSURES”所记载的最大值,若为ETRTO则表示“LOADCAPACITY”。
主沟3例如包括一对胎肩主沟7、7和一对中央主沟8、8。各胎肩主沟7例如设置于最靠胎面端Te侧。中央主沟8例如在一对胎肩主沟7、7之间且在轮胎赤道C的两侧各设置有1条。
胎肩主沟7以及中央主沟8例如呈直线状地延伸。胎肩主沟7以及中央主沟8并不限定于这样的实施方式,也可以呈锯齿状或波状地延伸。
胎肩主沟7的沟宽W1以及中央主沟8的沟宽W2例如为胎面接地宽度TW的5.0%~8.0%。胎面接地宽度TW是上述正规状态的轮胎1的胎面端Te、Te间的轮胎轴向的距离。上述胎肩主沟7以及中央主沟8维持干燥路面的操纵稳定性,并发挥优良的雪上性能。在优选实施方式中,中央主沟8的沟宽W2形成得比胎肩主沟7的沟宽W1大。这样的中央主沟8能够有效地提高湿路性能以及雪上性能。
为了均衡地提高在干燥路面的操纵稳定性与湿路性能,胎肩主沟7以及中央主沟8的各沟宽的总和(W1+W2)×2,优选为胎面接地宽度TW的0.2倍以上,更优选为0.22倍以上,并且优选为0.3倍以下,更优选为0.28倍以下。
图2示出图1的胎肩主沟7以及中央主沟8的A-A线剖视图。如图2所示,胎肩主沟7包括轮胎赤道C侧的内侧沟壁12、和倾斜角度比内侧沟壁12大的胎面端Te侧的外侧沟壁13。沟壁的倾斜角度是相对于在通过该沟缘的踏面竖起的胎面法线14的角度。对这样的胎肩主沟7而言,雪上行驶时,从外侧沟壁13侧向沟内收进大量的雪,并且利用内侧沟壁12将收进的雪强力压实。因此,在胎肩主沟7内形成坚固的雪柱,进而能够提高雪上性能。
在优选实施方式中,内侧沟壁12的倾斜角度θ1例如为10°~14°。同样,外侧沟壁13的倾斜角度θ2例如为12°~18°。
外侧沟壁13的倾斜角度θ2与内侧沟壁12的倾斜角度θ1的角度差θ2-θ1优选为4°以上,更优选为5°以上,并且优选为8°以下,更优选为7°以下。在上述角度差θ2-θ1小于4°的情况下,存在上述效果减弱的担忧。在上述角度差θ2-θ1大于8°的情况下,胎肩主沟7的沟容积过大,存在干燥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降低的担忧。
本实施方式的中央主沟8的两侧的沟壁10、10的倾斜角度θ3彼此相同。在优选实施方式中,中央主沟8的沟壁10的倾斜角度θ3例如为10°~14°。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具有上述不同倾斜角度的外侧沟壁13以及内侧沟壁12的结构,仅应用于胎肩主沟7,但也可以应用于中央主沟8。
图3示出与胎肩主沟7的轮胎赤道C侧邻接的内侧陆地部15的放大图。本实施方式的内侧陆地部15是划分在胎肩主沟7与中央主沟8之间的中间陆地部16。
在中间陆地部16设置有与胎肩主沟7连通的刀槽花纹19。在本说明书中,“刀槽花纹”是指宽度为1.5mm以下的切槽,与排水用的沟不同。
刀槽花纹19缓和内侧陆地部15接地时的压缩应力,从而抑制在内侧陆地部15的偏磨损。并且,刀槽花纹19的边缘刮擦路面,提高在湿路面、冰路面的摩擦力。
刀槽花纹19例如包括:第一中间刀槽花纹21,其具有轮胎轴向的内端在中间陆地部16内形成终端的内端20;以及第二中间刀槽花纹22,其将胎肩主沟7与中央主沟8之间连通。
第一中间刀槽花纹21与第二中间刀槽花纹22例如沿轮胎周向交替地设置。这样的第一中间刀槽花纹21以及第二中间刀槽花纹22使中间陆地部16的刚性分布近乎均匀,从而有效地抑制其偏磨损。
为了均衡地提高轮胎周向以及轮胎轴向的摩擦力,第一中间刀槽花纹21以及第二中间刀槽花纹22相对于轮胎轴向的角度θ6以及θ7优选为10°以上,更优选为15°以上,并且优选为30°以下,更优选为25°以下。
图4示出沿着图3的第一中间刀槽花纹21的长度方向的B-B线剖视图,图5示出沿着图3的第二中间刀槽花纹22的长度方向的C-C线剖视图。如图4以及图5所示,第一中间刀槽花纹21以及第二中间刀槽花纹22具有底面24隆起的浅底部分25。
浅底部分25至少包括底面24在胎肩主沟7侧的端部隆起的第一浅底部分26。这样的浅底部分25维持内侧陆地部15的刚性,并维持在干燥路面的操纵稳定性。并且,这样的浅底部分25还能够抑制接地时的中间陆地部16的内侧沟壁12侧的变形,因此雪上行驶时,能够更强力地压实沟内的雪,从而有助于更稳固的雪柱形成。
第一浅底部分26例如具有沿着内侧陆地部15的踏面15s延伸的顶部30、和与顶部30相连并相对于踏面15s倾斜的倾斜部31。
从刀槽花纹19的踏面15s至顶部30的深度d1优选为1.0mm以上,更优选为1.3mm以上,并且优选为2.0mm以下,更优选为1.7mm以下。这样的第一浅底部分26维持内侧沟壁12的刚性,并提高刀槽花纹的边缘效应。
从相同的观点出发,沿着刀槽花纹的长度方向的顶部30的长度W4优选为2.0mm以上,更优选为2.3mm以上,并且优选为3.0mm以下,更优选为2.7mm以下。
在图4中,倾斜部31相对于与踏面15s垂直的刀槽花纹的深度方向的角度θ5优选为20°以上,更优选为25°以上,并且优选为40°以下,更优选为35°以下。本实施方式的倾斜部31例如从顶部30以大致一定的角度延伸。这样的倾斜部31减缓陆地部的刚性的变化,从而抑制其偏磨损。
本实施方式的浅底部分25包括底面24在比上述第一浅底部分26更靠轮胎赤道C侧的位置隆起的第二浅底部分27a、27b。这样的第二浅底部分27使中间陆地部16的刚性均匀,从而提高干路行驶时的操纵稳定性,并抑制陆地部的偏磨损。
如图4所示,设置于第一中间刀槽花纹21的第二浅底部分27a设置在第一浅底部分26与刀槽花纹19的内端20之间。第一中间刀槽花纹21的第二浅底部分27a具有沿着陆地部的踏面15s延伸的顶部32、和与顶部32的两侧相连的一对倾斜部33、33。这样的第二浅底部分27a抑制接地时刀槽花纹过度张开,从而发挥优良的边缘效应。
从踏面15s至第二浅底部分27a的顶部32的深度d2例如优选为比第一浅底部分26的顶部30的深度d1大。这样的第二浅底部分27a维持刀槽花纹的吸水性,并抑制刀槽花纹的开口,因此能够可靠地刮擦冰路面,从而有效地提高冰上性能。在优选实施方式中,上述深度d2例如为3.0~4.5mm。
从相同的观点出发,第二浅底部分27a的顶部32的长度W5优选为比第一浅底部分26的顶部30的长度W4小。在优选实施方式中,上述长度W5例如为0.5~1.5mm。
第二浅底部分27a的倾斜部33例如相对于踏面15s倾斜地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向轮胎径向内侧并向顶部32侧凹陷弯曲。这样的倾斜部33能够使中间陆地部16在刀槽花纹的位置的刚性变化平滑。
如图5所示,设置于第二中间刀槽花纹22的第二浅底部分27b设置在中央主沟8侧的端部。这样的第二中间刀槽花纹22有效地维持中间陆地部16的轮胎轴向内侧的刚性,从而提高干路行驶时的操纵稳定性。
第二浅底部分27b例如具有与第一浅底部分26实质上相同的形状。由此,能够有效地抑制刀槽花纹的两端部张开,从而提高干路行驶时的操纵稳定性。
如图1所示,陆地部5还包括胎肩主沟7的轮胎轴向外侧的胎肩陆地部35、和一对中央主沟8、8之间的中央陆地部36。
图6示出胎肩陆地部35的放大图。如图6所示,在胎肩陆地部35例如设置有沿轮胎轴向延伸的多个胎肩横沟38、和多个胎肩刀槽花纹39。
胎肩横沟38例如具有从胎面端Te向轮胎轴向内侧延伸并在胎肩陆地部35内形成终端的内端40。
胎肩横沟38例如相对于轮胎轴向以0°~5°的角度延伸。对本实施方式的胎肩横沟38而言,相对于轮胎轴向的角度θ8朝向轮胎轴向内侧逐渐增大。
图7示出沿着图6的胎肩横沟38的长度方向的D-D线剖视图。如图7所示,胎肩横沟38具有形成了使沟深度随着朝向内端40而逐渐减小的倾斜面41的终端部42。这样的终端部42能够使胎肩陆地部35的刚性平滑地变化,进而抑制偏磨损。
倾斜面41相对于通过胎肩横沟38的内端40并与踏面垂直的胎面法线43的角度θ9例如为40°~50°。这样的倾斜面41能够维持胎肩横沟38的沟容积,并抑制胎肩陆地部35的偏磨损。
如图6所示,胎肩刀槽花纹39例如包括将胎肩横沟38与胎肩主沟7之间连通的胎肩连接刀槽花纹44、将在轮胎周向上相邻的各胎肩横沟38、38之间连通的胎肩纵刀槽花纹45、以及在各胎肩横沟38、38之间沿轮胎轴向延伸的胎肩横刀槽花纹46。
胎肩连接刀槽花纹44例如与胎肩横沟38的轮胎轴向的内端40连通,并沿着胎肩横沟38的延长线与胎肩主沟7连通。这样的胎肩连接刀槽花纹44能够维持胎肩陆地部35的内侧的刚性,并发挥优良的边缘效应。
如图1所示,为了使胎肩主沟7的两侧的沟缘的磨损均匀,优选胎肩连接刀槽花纹44的轮胎轴向的内端44i与第二中间刀槽花纹22的轮胎轴向的外端22o在轮胎周向上相互接近。具体而言,胎肩连接刀槽花纹44的上述内端44i与第二中间刀槽花纹22的上述外端22o在轮胎周向上的距离L1,优选为胎肩主沟7的沟宽W1的0.5倍以下,更优选为0.3倍以下。
如图6所示,胎肩纵刀槽花纹45例如沿轮胎周向呈直线状地延伸。对这样的胎肩纵刀槽花纹45而言,例如冰上行驶时,相对于轮胎轴向发挥出大的摩擦力,从而提高耐横向滑动性能。
胎肩纵刀槽花纹45例如优选与胎肩横沟38的终端部42侧连通。由此,能够抑制胎肩纵刀槽花纹45在端部附近的偏磨损。
图8示出沿图6的胎肩纵刀槽花纹45的长度方向的E-E线剖视图。如图8所示,胎肩纵刀槽花纹45具有底面隆起的浅底部分50。
浅底部分50例如包括设置于轮胎周向的两侧的端部的一对第一浅底部分51、51、和设置于上述一对第一浅底部分51、51之间的第二浅底部分52。这样的浅底部分50有效地维持胎肩陆地部35的刚性,尤其有效地维持胎肩纵刀槽花纹45与胎肩主沟7之间的刚性,从而提高在干燥路面的操纵稳定性。
胎肩纵刀槽花纹45的第一浅底部分51例如可以采用与上述第一中间刀槽花纹21(如图4所示,在下文中也同样)的第一浅底部分26相同的形状以及尺寸。同样地,胎肩纵刀槽花纹45的第二浅底部分52例如可以采用与上述第一中间刀槽花纹21的第二浅底部分27a相同的形状以及尺寸。
作为特别优选的实施方式,胎肩纵刀槽花纹45的第一浅底部分51的深度d3优选为与胎肩横沟38的倾斜面41在胎肩纵刀槽花纹45所连接的位置的深度d4相同。这样的胎肩纵刀槽花纹45能够进一步抑制偏磨损。
如图6所示,胎肩横刀槽花纹46在各胎肩横沟38、38之间的各区域分别设置有1条或2条。胎肩横刀槽花纹46例如设置于胎肩纵刀槽花纹45的轮胎轴向外侧,并沿胎肩横沟38延伸。
胎肩横刀槽花纹46例如是两端在胎肩陆地部35内形成终端的全闭式刀槽花纹。这样的胎肩横刀槽花纹46维持胎肩陆地部35的刚性,并提高在湿路面以及冰路面的摩擦力。
图9示出中央陆地部36的放大图。如图9所示,中央陆地部36例如是沿轮胎周向连续延伸的肋条。这样的中央陆地部36有效地提高在干燥路面的操纵稳定性。
在中央陆地部36例如设置有多个与中央主沟8连通并在中央陆地部36内形成终端的中央刀槽花纹55。这样的中央刀槽花纹55抑制中央陆地部36的接地面的形变,从而抑制其偏磨损。
中央刀槽花纹55例如包括从一方的中央主沟延伸的第一中央刀槽花纹56、和从另一方的中央主沟8延伸的第二中央刀槽花纹57。在本实施方式中,由在轮胎轴向上彼此相邻的第一中央刀槽花纹56和第二中央刀槽花纹57构成的中央刀槽花纹对58在轮胎周向上被间隔设置。
各中央刀槽花纹55优选为不跨过轮胎赤道C而形成终端。这样的中央刀槽花纹55有效地维持中央陆地部36的刚性。
中央刀槽花纹55例如优选相对于轮胎轴向以30°~50°的角度θ10倾斜。这样的中央刀槽花纹55相对于轮胎周向以及轮胎轴向均衡地发挥边缘效应。
以上,对本发明的特别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详述,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图示的实施方式,可以变形为各种实施方式来实施。
[实施例]
根据表1的规格,试制了具有图1的基本花纹的尺寸为215/55R16的充气轮胎。作为比较例,试制了胎肩主沟的内侧沟壁与外侧沟壁的倾斜角度相同、且在中间刀槽花纹未设置浅底部分的轮胎。对各测试轮胎在干燥路面的操纵稳定性、湿路性能以及雪上性能进行了测试。各测试轮胎的通用规格、测试方法如下所述。
安装轮辋:16×6.5J
轮胎内压:前轮210kPa,后轮200kPa
<在干燥路面的操纵稳定性>
通过驾驶员的感官对利用下述测试车辆在干燥路面的测试跑道行驶时的操纵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是以比较例1为100的评分来表示,数值越大,表示操纵稳定性越优良。
测试车辆:排气量2000cc,前轮驱动车
测试轮胎安装位置:所有车轮
<湿路性能>
利用上述测试车辆,在设置有水深为5mm、长度为20m的水洼且半径为100m的沥青路面行驶,测定前轮的横向加速度(横向G)。结果是用速度50km/h~80km/h的平均横向G,由以比较例1的值为100的指数来表示。数值越大表示湿路性能越优良。
<雪上性能>
通过驾驶员的感官对利用上述测试车辆在雪路行驶时的雪上性能进行评价。结果是以比较例1为100的评分表示,数值越大,表示雪上性能越优良。
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测试的结果可以确认实施例的充气轮胎能够维持干路性能以及湿路性能并提高雪上性能。
附图标记说明:
1…充气轮胎;2…胎面部;3…主沟;5…陆地部;12…内侧沟壁;13…外侧沟壁;15…内侧陆地部;19…刀槽花纹;25…浅底部分。

Claims (6)

1.一种充气轮胎,在胎面部包括设置于轮胎赤道与胎面端之间并且沿轮胎周向连续延伸的主沟、和被所述主沟划分的陆地部,
所述充气轮胎的特征在于,
所述主沟在包括轮胎旋转轴的子午线剖面中,包括轮胎赤道侧的内侧沟壁、和倾斜角度比所述内侧沟壁大的胎面端侧的外侧沟壁,
所述陆地部包括与所述主沟的轮胎赤道侧邻接的内侧陆地部,
在所述内侧陆地部设置有与所述主沟连通的刀槽花纹,
所述刀槽花纹具有底面在所述主沟侧的端部隆起的浅底部分,
所述主沟是设置于最靠所述胎面端侧的一对胎肩主沟,
所述内侧陆地部是设置于所述胎肩主沟的轮胎轴向内侧的中间陆地部,
所述中间陆地部被划分在所述胎肩主沟、与在所述胎肩主沟的轮胎赤道侧沿轮胎周向连续延伸的中央主沟之间,
在所述中间陆地部设置有:第一中间刀槽花纹,其具有轮胎轴向的内端在所述中间陆地部内形成终端的终端部;以及第二中间刀槽花纹,其将所述胎肩主沟与所述中央主沟之间连通,
所述第一中间刀槽花纹以及所述第二中间刀槽花纹具有所述浅底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中间刀槽花纹以及所述第二中间刀槽花纹具有底面在所述胎肩主沟侧的端部隆起的第一浅底部分、和底面在比第一浅底部分更靠轮胎赤道侧的位置隆起的第二浅底部分,
所述第一中间刀槽花纹的所述第二浅底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一浅底部分与所述第一中间刀槽花纹的终端部之间,
所述第二中间刀槽花纹的所述第二浅底部分设置于所述中央主沟侧的端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陆地部包括所述胎肩主沟的轮胎轴向外侧的胎肩陆地部,
在所述胎肩陆地部设置有沿轮胎轴向延伸的多个胎肩横沟、和将在轮胎周向上彼此相邻的各所述胎肩横沟之间连通的胎肩纵刀槽花纹,
所述胎肩纵刀槽花纹具有底面在轮胎周向的端部隆起的浅底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胎肩纵刀槽花纹具有底面在轮胎周向的两侧的端部隆起的一对第一浅底部分、和底面在所述一对第一浅底部分之间隆起的第二浅底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胎肩横沟具有从胎面端向轮胎轴向内侧延伸并在所述胎肩陆地部内形成终端的终端部,
所述胎肩纵刀槽花纹与所述胎肩横沟的终端部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胎肩横沟具有从胎面端向轮胎轴向内侧延伸并在所述胎肩陆地部内形成终端的终端部,
所述胎肩纵刀槽花纹与所述胎肩横沟的终端部连通。
CN201510353806.3A 2014-07-17 2015-06-24 充气轮胎 Active CN10527010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47064A JP5997729B2 (ja) 2014-07-17 2014-07-17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4-147064 2014-07-1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70101A CN105270101A (zh) 2016-01-27
CN105270101B true CN105270101B (zh) 2018-09-21

Family

ID=551402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353806.3A Active CN105270101B (zh) 2014-07-17 2015-06-24 充气轮胎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997729B2 (zh)
CN (1) CN10527010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58395B2 (ja) * 2016-02-15 2018-07-18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790496B2 (ja) * 2016-06-24 2020-11-25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750358B2 (ja) * 2016-07-11 2020-09-02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834291B2 (ja) 2016-09-21 2021-02-24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759929B2 (ja) * 2016-09-26 2020-09-23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819277B2 (ja) * 2016-12-22 2021-01-27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タイヤ
JP6859175B2 (ja) * 2017-04-27 2021-04-14 Toyo Tire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11315592B (zh) * 2017-11-20 2023-04-07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EP3489036B1 (en) 2017-11-27 2020-05-20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Tyre
EP3489037B1 (en) * 2017-11-27 2020-08-26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imited Tyre
JP2019131079A (ja) * 2018-01-31 2019-08-08 Toyo Tire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969474B2 (ja) * 2018-03-26 2021-11-24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7056333B2 (ja) * 2018-04-06 2022-04-19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タイヤ
US11104182B2 (en) 2018-04-10 2021-08-31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Tire
JP7074588B2 (ja) * 2018-06-29 2022-05-24 Toyo Tire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7143717B2 (ja) * 2018-10-12 2022-09-29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タイヤ
CN111791651A (zh) * 2019-04-03 2020-10-20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轮胎
JP7363209B2 (ja) * 2019-08-30 2023-10-18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タイヤ
WO2021117653A1 (ja) * 2019-12-13 2021-06-17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タイヤ
JP7430093B2 (ja) * 2020-03-26 2024-02-09 Toyo Tire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90283A (zh) * 2005-12-29 2007-07-04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载重轮胎
JP4838070B2 (ja) * 2006-08-04 2011-12-14 東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314506A (ja) * 1998-03-06 1999-11-16 Yokohama Rubber Co Ltd:The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02019422A (ja) * 2000-07-07 2002-01-23 Bridgestone Corp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4280297B2 (ja) * 2007-10-03 2009-06-17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135088B2 (ja) * 2008-07-04 2013-01-30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687446B2 (ja) * 2010-07-13 2015-03-18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タイヤ
JP5629283B2 (ja) * 2012-03-15 2014-11-19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90283A (zh) * 2005-12-29 2007-07-04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载重轮胎
JP4838070B2 (ja) * 2006-08-04 2011-12-14 東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6022800A (ja) 2016-02-08
CN105270101A (zh) 2016-01-27
JP5997729B2 (ja) 2016-09-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270101B (zh) 充气轮胎
CN105564160B (zh) 充气轮胎
JP4934175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3182905B (zh) 充气轮胎
RU2441764C2 (ru) Нешипованная шина
US9278581B2 (en) Pneumatic tire
CN102649389B (zh) 充气轮胎
CN103909787B (zh) 充气轮胎
CN110722934B (zh) 车辆轮胎
KR101787770B1 (ko) 공기 타이어
JP6607041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6394138B (zh) 充气轮胎
US9757991B2 (en) Pneumatic tire
CN103895453B (zh) 充气轮胎
CN104972844B (zh) 充气轮胎
CN104442215B (zh) 充气轮胎
JP2014101039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8725098A (zh) 轮胎
JP2010241267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7199833A (zh) 充气轮胎
JP6139843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620557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5691112B (zh) 充气轮胎
JP2016064780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7791752A (zh) 充气轮胎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