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07905B - 盒、感光部件单元和电子照相成像装置 - Google Patents

盒、感光部件单元和电子照相成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407905B
CN107407905B CN201680014245.7A CN201680014245A CN107407905B CN 107407905 B CN107407905 B CN 107407905B CN 201680014245 A CN201680014245 A CN 201680014245A CN 107407905 B CN107407905 B CN 10740790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upling member
rotational force
rotational axis
cartridge
main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1424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407905A (zh
Inventor
鸭志田成实
川上卓也
荻野博基
菅野一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JP2016/054209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16125914A1/ja
Publication of CN1074079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079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4079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0790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75Details relating to xerographic drum, band or plate, e.g. replacing, testing
    • G03G15/757Drive mechanisms for photosensitive medium, e.g. gea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03G21/1839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 G03G21/1842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for guiding and mount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positioning, alignment, lock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03G21/1803Arrangements or disposition of the complete process cartridge or parts thereof
    • G03G21/1817Arrangements or disposition of the complete process cartridge or parts thereof having a submodular arrangement
    • G03G21/1821Arrangements or disposition of the complete process cartridge or parts thereof having a submodular arrangement means for connecting the different parts of the process cartridge, e.g. attachment, positioning of parts with each other, pressure/distance regula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75Details relating to xerographic drum, band or plate, e.g. replacing, testing
    • G03G15/751Details relating to xerographic drum, band or plate, e.g. replacing, testing relating to drum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42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the different parts of the apparatus
    • G03G21/1647Mechanical connection mea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03G21/1803Arrangements or disposition of the complete process cartridge or parts thereof
    • G03G21/1817Arrangements or disposition of the complete process cartridge or parts thereof having a submodular arrangement
    • G03G21/1825Pivotable subunit connec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03G21/1839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 G03G21/1842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for guiding and mount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positioning, alignment, locks
    • G03G21/1853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for guiding and mount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positioning, alignment, locks the process cartridge being mounted perpendicular to the axis of the photosensitive memb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03G21/1839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 G03G21/1857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for transmitting mechanical drive power to the process cartridge, drive mechanisms, gears, couplings, braking mechanism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03G21/1839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 G03G21/1857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for transmitting mechanical drive power to the process cartridge, drive mechanisms, gears, couplings, braking mechanisms
    • G03G21/186Axial coupling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03G21/1839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 G03G21/1857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for transmitting mechanical drive power to the process cartridge, drive mechanisms, gears, couplings, braking mechanisms
    • G03G21/1864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for transmitting mechanical drive power to the process cartridge, drive mechanisms, gears, couplings, braking mechanisms associated with a positioning func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651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for connecting the different parts
    • G03G2221/1657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for connecting the different parts transmitting mechanical drive powe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Discharging, Photosensitive Material Shape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盒,其设置用于电子照相成像装置的主组件,该主组件未设置用于根据主组件的主组件盖的打开和关闭操作而促使设置用于主组件的主组件侧接合部分在图像承载部件的旋转轴线的方向上移动以便向图像承载部件传递旋转力的机构。盒能够在大致垂直于图像承载部件的旋转轴线的预定方向上从主组件拆卸而不会劣化可用性能。在从电子照相成像装置的主组件拆卸盒的过程中,随着盒在垂直于图像承载部件的旋转轴线的方向上的移动,能够在与图像承载部件的旋转轴线平行的方向上移动的联接部件进入设在主组件中的主组件侧接合部分的凹部的内侧,并且联接部件接收来自主组件侧接合部分的旋转力。

Description

盒、感光部件单元和电子照相成像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盒、感光部件单元和电子照相成像装置,所述盒和/或所述感光部件单元能够可拆卸地安装到所述电子照相成像装置。
电子照相成像装置包括例如电子照相复印机、电子照相打印机(激光束打印机,LED打印机等)等。
处理盒是包括图像承载部件(感光部件)和至少一种能够作用于图像承载部件的处理装置的单元,它们被一体化为能够可拆卸地安装到电子照相成像装置的主组件的盒。处理装置包括显影装置、充电装置、清洁装置等。处理盒的示例可以是包括被一体化为盒的图像承载部件和作为处理装置的充电装置的单元。另一示例可以是包括被一体化为盒的图像承载部件以及作为处理装置的充电装置和清洁装置的单元。另外的示例可以是包括被一体化为盒的图像承载部件以及作为处理装置的显影装置、充电装置和清洁装置的单元。
盒和感光部件单元可以由用户安装到电子照相成像装置的主组件和从电子照相成像装置的主组件拆卸。所以,装置的维护可以由用户有效地执行而不依赖于服务人员。由此,电子照相成像装置的维护操作得到改善。
背景技术
电子照相成像装置的常规主组件未设置用于通过主组件盖的打开和关闭操作而在其旋转轴线方向的方向上移动主组件侧接合部分以便将旋转力传递到诸如图像承载部件这样的可旋转部件的机构。已知一种处理盒,其能够在大致垂直于可旋转部件的旋转轴线的预定方向上从主组件拆卸。作为能够与主组件侧接合部分接合以将旋转力传递到可旋转部件的旋转力传递装置,设在处理盒中的盒侧接合部分(联接部件)是已知的。例如,在一种已知的结构(JP 2009-134284)中,联接部件制成为能够在其旋转轴线方向上移动,使得随着处理盒相对于主组件的安装操作和拆卸操作,实现联接部件的接合和脱离。
发明内容
[待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进一步的发展,并且提供了一种盒或感光部件单元,其能够在大致垂直于可旋转部件的旋转轴线的预定方向上从主组件拆卸而不会劣化可用性能,主组件未设置用于响应于主组件的主组件盖的打开和关闭操作而在旋转轴线方向上移动主组件侧接合部分的机构。另外,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子照相成像装置,盒和/或感光部件单元能够从所述电子照相成像装置拆卸。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作为第一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从包括可旋转主组件侧接合部分的电子照相成像装置的主组件拆卸的盒,所述盒包括:
i)可旋转部件,所述可旋转部件能够承载显影剂并且具有在与所述盒的拆卸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上延伸的旋转轴线;以及
ii)联接部件,所述联接部件设在相对于旋转轴线的所述盒的一个端部部分处以将旋转力从所述主组件接合部分传递到所述可旋转部件,所述联接部件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联接部件的旋转轴线与所述可旋转部件的旋转轴线大致平行,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联接部件的旋转轴线与所述可旋转部件的旋转轴线大致平行,并且所述联接部件在与所述可旋转部件的旋转轴线垂直的方向上从所述第一位置移位,并且在所述可旋转部件的旋转轴线的方向上从所述第一位置朝向所述盒的另一个端部部分移位。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能够从包括可旋转主组件侧接合部分的电子照相成像装置的主组件拆卸的感光部件单元,所述感光部件单元包括:
i)感光部件,所述感光部件具有在与所述感光部件单元的拆卸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上延伸的旋转轴线;以及
ii)联接部件,所述联接部件设在所述感光部件的一个端部部分处以将旋转力从所述主组件接合部分传递到所述感光部件,所述联接部件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联接部件的旋转轴线与所述感光部件的旋转轴线大致对准,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联接部件的旋转轴线与所述感光部件的旋转轴线大致平行,并且所述联接部件在所述感光部件的旋转轴线的方向上从所述第一位置朝向所述感光部件的另一个端部部分移位。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能够可拆卸地安装到电子照相成像装置的主组件的盒,所述盒包括:
i)能够承载显影剂的可旋转部件;以及
ii)联接部件,所述联接部件设在相对于所述可旋转部件的旋转轴线方向的所述盒的一个端部处以将旋转力传递到所述可旋转部件,所述联接部件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联接部件的旋转轴线与所述可旋转部件的旋转轴线大致平行,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联接部件的旋转轴线与所述可旋转部件的旋转轴线大致平行,并且所述联接部件在与所述可旋转部件的旋转轴线大致垂直的方向上从所述第一位置移位,并且在所述可旋转部件的旋转轴线的方向上从所述第一位置朝向所述盒的另一个端部部分移位。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能够可拆卸地安装到电子照相成像装置的主组件的盒,所述盒包括:
i)能够承载显影剂的可旋转部件;以及
ii)旋转力传递部件,所述旋转力传递部件设在所述可旋转部件的相对于其纵向方向的另一个端部处,用于将旋转力传递到所述可旋转部件;以及
iii)联接部件,所述联接部件设在所述旋转力传递部件上,用于将旋转力传递到所述旋转力传递部件,通过所述联接部件的旋转轴线在保持与所述旋转力传递部件的旋转轴线大致平行的同时移动远离所述旋转力传递部件的旋转轴线,所述联接部件能够在所述可旋转部件的纵向方向上朝向另一个端部部分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能够用于处理盒的感光部件单元,所述处理盒能够可拆卸地安装到电子照相成像装置的主组件,所述感光部件单元包括:
i)感光部件;以及
ii)联接部件,所述联接部件设在所述感光部件的一个纵向端部处以将旋转力传递到所述感光部件,所述联接部件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感光部件的旋转轴线与所述联接部件的旋转轴线大致对准,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感光部件的旋转轴线和所述联接部件的旋转轴线彼此间隔开并且彼此大致平行,并且所述联接部件从所述第一位置朝向所述感光部件的另一个纵向端部移位。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能够用于处理盒的感光部件单元,所述处理盒能够可拆卸地安装到电子照相成像装置的主组件,所述感光部件单元包括:
i)感光部件;以及
ii)凸缘,所述凸缘设在所述感光部件的一个纵向端部处以将旋转力传递到所述感光部件;
iii)联接部件,所述联接部件安装在所述凸缘上从而能够移动,同时保持所述凸缘的旋转轴线与所述联接部件的旋转轴线之间大致平行以将旋转力传递到所述凸缘,
其中通过所述联接部件的移动使得所述联接部件的旋转轴线从所述联接部件的旋转轴线和所述凸缘的旋转轴线彼此大致对准的状态远离所述凸缘的旋转轴线,所述联接部件接收来自所述凸缘的力以朝向所述感光部件的另一个纵向端部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能够安装到包括可旋转主组件侧接合部分的电子照相成像装置的主组件的盒,所述盒包括:
i)可旋转部件,所述可旋转部件能够承载显影剂并且具有在与所述盒的安装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上延伸的旋转轴线;以及
ii)联接部件,所述联接部件设在相对于旋转轴线的所述盒的一个端部部分处以将旋转力从主组件接合部分传递到所述可旋转部件,所述联接部件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联接部件的旋转轴线与所述可旋转部件的旋转轴线大致平行,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联接部件的旋转轴线与所述可旋转部件的旋转轴线大致平行,并且所述联接部件在与所述可旋转部件的旋转轴线垂直的方向上从所述第一位置移位,并且在所述可旋转部件的旋转轴线的方向上从所述第一位置朝向所述盒的另一个端部部分移位。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能够安装到包括可旋转主组件侧接合部分的电子照相成像装置的主组件的感光部件单元,所述感光部件单元包括:
i)感光部件,所述感光部件具有大致垂直于所述感光部件单元的安装方向的旋转轴线;
ii)联接部件,所述联接部件设在所述感光部件的一个端部部分处以将旋转力从主组件接合部分传递到所述感光部件,所述联接部件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联接部件的旋转轴线与所述感光部件的旋转轴线大致对准,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联接部件的旋转轴线与所述感光部件的旋转轴线大致平行,并且所述联接部件在所述感光部件的旋转轴线的方向上从所述第一位置朝向所述感光部件的另一个端部部分移位。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盒或感光部件单元,其能够在大致垂直于可旋转部件的旋转轴线的预定方向上从主组件拆卸(或者能够安装)而不会劣化可用性能,主组件未设置用于响应于主组件的主组件盖的打开和关闭操作而在旋转轴线方向上移动主组件侧接合部分的机构。另外,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子照相成像装置,盒和/或感光部件单元能够从所述电子照相成像装置拆卸,或者盒和/或感光部件单元能够安装到所述电子照相成像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电子照相成像装置的示意性截面侧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电子照相成像装置的主组件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4是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的处理盒到电子照相成像装置的主组件的安装操作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处理盒的截面侧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的第一框架单元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7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的第二框架单元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8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的第一框架单元和第二框架单元的连接。
图9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感光部件单元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10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的感光部件单元在第二框架单元上的组装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1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的感光部件单元的示意性透视图和示意性截面图。
图12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的驱动侧凸缘单元的分解示意性透视图。
图13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的联接部件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14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联接部件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15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驱动侧凸缘的示意性透视图和示意性截面图。
图16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的驱动侧凸缘、滑动件和保持销的图示。
图17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联接部件的操作的图示。
图18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的主组件侧接合部分的示意性透视图和示意性截面图。
图19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的主组件侧接合部分的支撑结构的图示。
图20是示出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从驱动侧看到的处理盒安装的中途的状态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21是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当联接部件与主组件侧接合部分接合时的操作的图示。
图22是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当联接部件与主组件侧接合部分接合时的操作的放大图示。
图23是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当联接部件与主组件侧接合部分接合时的操作的图示。
图24是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当联接部件与主组件侧接合部分接合时的操作的图示。
图25是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的处理盒安装已完成的状态的图示。
图26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的电子照相成像装置的主组件和感光部件单元所用的驱动结构的示意性透视图和示意性截面图。
图27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的旋转力传递路径的透视截面图。
图28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的旋转力传递时的状态下所示的截面图。
图29是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当联接部件从主组件侧接合部分脱离时的操作状态的图示。
图30是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当联接部件从主组件侧接合部分脱离时的操作状态的放大图示。
图31是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当联接部件从主组件侧接合部分脱离时的操作状态的图示。
图32是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当联接部件从主组件侧接合部分脱离时的操作状态的图示。
图33是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当联接部件从主组件侧接合部分脱离时的操作状态的图示。
图34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的联接部件和主组件侧接合部分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35是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当联接部件与主组件侧接合部分接合时的操作的图示。
图36是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当联接部件从主组件侧接合部分脱离时的操作状态的图示。
图37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联接单元的分解图。
图38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感光部件单元的示意性透视图和示意性截面图。
图39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的驱动侧凸缘单元的分解示意性透视图。
图40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联接部件和联接单元的操作的图示。
图4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联接部件和联接单元的操作的图示。
图42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联接部件和联接单元的操作的图示。
图43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联接部件和联接单元的操作的图示。
图44是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当联接部件与主组件侧接合部分接合时的操作状态的图示。
图45是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当联接部件与主组件侧接合部分接合时的操作状态的放大图示。
图46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当联接部件与主组件侧接合部分接合时的操作状态的图示。
图47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的旋转力传递路径的透视截面图。
图48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当联接部件从主组件侧接合部分脱离时的操作状态的图示。
图49是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当联接部件从主组件侧接合部分脱离时的操作状态的放大图示。
图50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当联接部件从主组件侧接合部分脱离时的操作状态的图示。
图51是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当联接部件从主组件侧接合部分脱离时的操作状态的放大图示。
图52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联接部件和主组件侧接合部分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53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当联接部件从主组件侧接合部分脱离时的操作状态的图示。
图54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当联接部件从主组件侧接合部分脱离时的操作状态的图示。
图55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处理盒的示意性透视图和示意性截面图。
图56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处理盒的示意性透视图和示意性截面图。
图57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盒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58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盒的截面侧视图。
图59是从驱动侧看到的第三实施例的盒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60是从非驱动侧看到的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盒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61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中的主组件的驱动结构的透视图和纵向截面图。
图62是从非驱动侧看到的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主组件的盒安装部分的透视图。
图63是从驱动侧看到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主组件的盒安装部分的透视图。
图64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感光部件单元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65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感光部件单元的分解图。
图66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中的驱动侧凸缘单元的图示。
图67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中的驱动侧凸缘单元的分解图。
图68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联接部件的透视图。
图69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联接部件的图示。
图70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中的驱动侧凸缘的图示。
图71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中的驱动侧凸缘、滑动件和保持销的图示。
图72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中的鼓轴承的图示。
图73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中的盒的安装过程的图示。
图74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联接部件的操作的图示。
图75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中的联接部件和主组件驱动轴之间的接合操作的图示。
图76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中的联接部件和主组件驱动轴之间的接合操作的详细图示。
图77是在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中当联接部件和主组件驱动轴之间接合时的图示。
图78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中在驱动传递时的图示。
图79是在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中当联接部件和主组件驱动轴之间接合时的图示。
图80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中的驱动侧凸缘单元的变型例。
图81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中的联接部件和主组件驱动轴之间的脱离操作的图示。
图82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中的联接部件和主组件驱动轴之间的脱离操作的详细图示。
图83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中的联接部件和主组件驱动轴之间的脱离操作的详细图示。
图84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中的联接部件和主组件驱动轴之间的脱离操作的详细图示。
图85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中的主组件驱动轴和鼓驱动齿轮的透视图。
图86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联接部件的变型例。
图87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联接单元的分解图。
图88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感光部件单元的示意性透视图和示意性截面图。
图89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中的驱动侧凸缘单元的分解示意性透视图。
图90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中的联接部件和联接单元的操作的图示。
图91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中的联接部件和联接单元的操作的图示。
图92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中的联接部件和联接单元的操作的图示。
图93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中的联接部件和联接单元的操作的图示。
图94是在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中当联接部件和主组件侧接合部分之间接合时的操作状态的图示。
图95是在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中当联接部件与主组件侧接合部分接合时的操作状态的放大图示。
图96是在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中当联接部件和主组件侧接合部分之间接合时的操作状态的图示。
图97是在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中当联接部件和主组件侧接合部分之间脱离时的操作状态的图示。
图98是在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中当联接部件和主组件侧接合部分之间脱离时的操作状态的图示。
图99是在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中当联接部件和主组件侧接合部分之间脱离时的操作状态的图示。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附图,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盒和电子照相成像装置。采用激光束打印机作为电子照相成像装置,并且将采用激光束打印机所用的处理盒作为盒。在下文的描述中,处理盒的宽度方向是处理盒的安装和拆卸所遵循的方向,并且是记录材料的进给方向。处理盒的纵向方向大致垂直于处理盒相对于电子照相成像装置的主组件的安装和拆卸方向、与图像承载部件的旋转轴线平行并且与记录材料的进给方向交叉。下文的描述中的附图标记应参考附图并且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1)
(1)电子照相成像装置:
首先参考图1至图4,将描述能够使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处理盒的电子照相成像装置。在下文的描述中,电子照相成像装置的主组件(装置的主组件A)是电子照相成像装置的除了处理盒(盒B)以外的部分。盒B相对于主组件A能够可拆卸地安装(可安装且可拆卸)。图1是电子照相成像装置的示意性侧截面图。图2是主组件A的示意性透视图。图3是盒B的示意性透视图。图4是示出盒B到主组件A的安装操作的示意性透视图。
如图1所示,在主组件A中的成像操作中,根据图像信息调制的激光束L从光学装置1投射到作为图像承载部件(可旋转部件)的鼓(感光鼓10)形式的电子照相感光部件10的表面上。由此,可以根据图像信息在感光鼓10上形成静电潜像。静电潜像由下文中将描述的显影辊13显影。结果,在感光鼓10上形成显影剂图像。
与显影剂图像的形成同步地,升高设在收容记录材料2的片材进给托盘3a的自由端部部分处的提升板3b以通过片材进给辊3c、分离垫3d和对齐辊对3e等进给记录材料2。
在转印位置,设有作为转印装置的转印辊4。转印辊4被供以极性与显影剂图像的极性相反的电压。由此,形成于感光鼓10的表面上的显影剂图像被转印到记录材料2上。记录材料2是利用显影剂在其上形成图像的材料,并且它可以是记录纸、标签片材、OHP片材。
转印有显影剂图像的记录材料2通过进给引导件3f进给到定影装置5。定影装置5包括驱动辊5a和包含加热器5b的定影辊5c。定影装置5向经过的记录材料2加热和加压以将转印到记录材料2上的显影剂图像在记录材料2上定影。由此,在记录材料2上形成图像。
随后,记录材料2由排出辊对3g进给以排出到主组件盖8的排出部分8c上。片材进给辊3c、分离垫3d、对齐辊对3e、进给引导件3f和排出辊对3g等构成用于记录材料2的进给装置。
参考图2至图4,将对盒B相对于主组件A的安装和拆卸进行描述。在下文的描述中,旋转力从主组件A传递到感光鼓10的一侧称为驱动侧。相对于感光鼓10的旋转轴线方向的相对侧称为非驱动侧。
如图2所示,主组件A设有设置部分7,该设置部分7是用于收容盒B的空间。在盒B安置在该空间中的状态下,盒B的联接部件180与主组件A的主组件侧接合部分100接合(连接)。旋转力通过联接部件180从主组件侧接合部分100传递到感光鼓10(将在下文中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2的分图(a)所示,主组件A的驱动侧设有主组件侧接合部分100和驱动侧引导部件120。驱动侧引导部分120包括用于在安装和拆卸操作中引导盒B的第一引导部分120a和第二引导部分120b。如图2的分图(b)所示,主组件A的非驱动侧设有非驱动侧引导部件125。非驱动侧引导部分125包括用于在盒的安装和拆卸操作中引导盒B的第一引导部分125a和第二引导部分125b。驱动侧引导部件120和非驱动侧引导部件125彼此相对地设在主组件A中的设置部分7的驱动侧和非驱动侧。
另一方面,如图3的分图(a)所示,盒B的驱动侧设有用于可旋转地支撑感光鼓单元U1的鼓轴承30。鼓轴承30设有驱动侧被支撑部分30b。在盒B的驱动侧,清洁框架21设有驱动侧防旋转部分21e。如图3的分图(b)所示,在盒B的非驱动侧,清洁框架21设有非驱动侧被支撑部分21f和非驱动侧引导部分21g。
参考图4,将描述盒B到主组件A的安装。能够打开和关闭主组件A的主组件盖8通过在箭头8u的方向上围绕铰链部分8a和铰链部分8b旋转而打开。由此,主组件A中的设置部分7得以暴露。盒B在大致垂直于盒B中的感光鼓10的旋转轴线L1的方向(图4中的箭头X1的方向)上移动从而被设置在主组件A(设置部分7)中。在该安装过程中,在盒B的驱动侧,驱动侧被支撑部分30b和驱动侧防旋转部分21e分别由驱动侧引导部分120的第一引导部分120a和第二引导部分120b引导。类似地,在盒B的非驱动侧,非驱动侧被支撑部分21f和非驱动侧引导部分21g分别由非驱动侧引导部分125的第一引导部分125a和第二引导部分125b引导。结果,盒B被设置在设置部分7中。随后,主组件盖8在箭头8d的方向上旋转,从而完成盒B到主组件A的安装。当盒B从主组件A移除时,打开主组件盖8,并且执行拆卸操作。这些操作由用户执行,其中用户在移动盒B时抓握盒B的把手T。
在该实施例中,将盒B设置在设置部分7中被称为将盒B安装到主组件A。另外,从安装部分7拆卸盒B被称为从主组件A拆卸盒B。另外,相对于主组件A在设置部分7中设置盒B的位置被称为安装完成位置。
在盒B的安装的以上描述中,盒B由用户一直插入到设置部分7,但是这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例如,在替代的结构中,用户将盒B插至中途,并且随后让盒落至设置部分7,也就是说,可以使用另外的手段执行最终安装操作。
将对“大致垂直”进行描述。
为了平滑地安装和拆卸盒B,小间隙在盒B和装置的主组件A之间沿着纵向方向延伸。所以,当盒B安装到装置的主组件A或者从装置的主组件A拆卸时,整个盒B可以在间隙的范围内略微倾斜。L4(即安装和拆卸的方向)可以不是严格垂直的。然而,本发明在这样的情况下是有效的,并且因此“大致垂直”涵盖这样的情况。
(2)处理盒的简要描述:
参考图5至图8,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盒B。图5是盒B的示意性截面图。图6是第一框架单元18的示意性透视图。图7是第二框架单元19的示意性透视图。图8示出了第一框架单元18和第二框架单元19的组合。
如图5所示,盒B包括具有感光层的感光鼓10。作为充电装置(处理装置)的充电辊11设置为与感光鼓10的表面接触。充电辊11通过施加从装置的主组件A所施加的电压而为感光鼓10的表面均匀地充电。充电辊11由感光鼓10驱动。由此被充电的感光鼓10暴露于从光学装置1通过曝光开口12供应的激光束L,从而形成静电潜像。静电潜像通过将在下文中描述的显影装置进行显影。
收容在显影剂收容容器14中的显影剂t由可旋转的显影剂进给部件17通过显影剂收容容器14的开口14a供应到显影容器16中。显影容器16包括作为显影装置(处理装置)的显影剂承载部件(显影辊)13。显影辊13用作能够承载显影剂t的可旋转部件。显影辊13包含磁辊(固定磁体)13c。显影刮刀15设置成与显影辊13的周面接触。显影刮刀15管控沉积在显影辊13的周面上的显影剂t的量并对显影剂t进行摩擦电荷充电。由此,在显影辊13的表面上形成显影剂层。防吹出片24设置用以防止显影剂t从显影容器16泄漏。
显影辊13由推压弹簧23a和推压弹簧23b(图8)朝向感光鼓10推压,同时通过分别设在显影辊13的相对纵向端部部分处的间隔辊13k(图6)保持相对于感光鼓10的预定间隙。被供以电压的显影辊13旋转以将显影剂t运载到用于感光鼓10的显影区域中。显影辊13通过根据静电潜像转印显影剂t而将感光鼓10上的静电潜像可视化为感光鼓10上的显影剂图像。也就是说,感光鼓10用作能够承载显影剂图像(显影剂)的可旋转部件。
随后,形成于感光鼓10上的显影剂图像由转印辊4转印到记录材料2上。
清洁框架21设有与感光鼓10的外周面接触的作为清洁装置(处理装置)的清洁刮刀20。清洁刮刀20在自由端部处弹性地接触感光鼓10。清洁刮刀20用于在将显影剂图像转印到记录材料2上之后刮掉残留在感光鼓10上的显影剂t。由清洁刮刀20从感光鼓10的表面刮掉的显影剂t被收集到移除显影剂收容部分21a中。接收片22设置用以防止显影剂t从移除显影剂收容部分21a泄漏。
盒B由组合成一体结构的第一框架单元18和第二框架单元19构成。将描述第一框架单元18和第二框架单元19。
如图6所示,第一框架单元18包括显影剂收容容器14和显影容器16。显影剂收容容器14设有显影剂进给部件17(未示出)等。显影容器16设有显影辊13、显影刮刀15、在显影辊13的相应端部部分处的间隔辊13k,防吹出片24等。
如图7所示,第二框架单元19设有清洁框架21、清洁刮刀20、充电辊11等。包括感光鼓10的作为感光部件单元的感光鼓单元U1使用鼓轴承30和鼓轴54可旋转地支撑。
如图8所示,在第一框架单元18的相对端部部分处的旋转孔16a和旋转孔16b以及在第二框架单元19的相对端部部分处的固定孔21c和固定孔21d由单元连接销25a和单元连接销25b连接。由此,第一框架单元18和第二框架单元19彼此可旋转地连接。通过设在第一框架单元18和第二框架单元19之间的推压弹簧23a和推压弹簧23b,显影辊13被朝向感光鼓10推压,并且通过间隔辊13k(图6)保持其间的预定间隙。
(3)感光部件单元的结构:
参考图9和10,将描述感光鼓单元U1的结构。图9的分图(a)是从驱动侧看到的感光鼓单元U1的示意性透视图,并且图9的分图(b)是从非驱动侧看到的感光鼓单元U1的示意性透视图。图9的分图(c)是感光鼓单元U1的分解示意性透视图。图10是感光鼓单元U1正组装到第二框架单元19中的状态的图示。
如图9所示,作为感光部件单元的感光鼓单元U1包括感光鼓10、驱动侧凸缘单元U2和非驱动侧凸缘50等。
感光鼓10是在表面处涂覆有感光层的由铝等制成的导电部件。感光鼓10的内部可以是中空的或实心的。
驱动侧凸缘单元U2设在相对于感光鼓10的纵向方向(沿着旋转轴线L1的旋转轴线方向)的驱动侧端部部分处。更特别地,如图9的分图(c)所示,在驱动侧凸缘单元U2中,驱动侧凸缘(旋转力接收部件(旋转力传递部件))150的接合支撑部分150b与设在感光鼓10的端部部分处的开口10a2接合,并且通过粘结和/或夹持等固定到感光鼓10。当驱动侧凸缘150旋转时,感光鼓10与之一体地旋转。驱动侧凸缘150固定到感光鼓10,使得驱动侧凸缘150的旋转轴线L151和感光鼓10的旋转轴线L1彼此大致同轴(共线)。
在下文的描述中,盒B到装置的主组件A的安装和拆卸方向(安装方向和拆卸方向)大致垂直于感光鼓10的旋转轴线L1和驱动侧凸缘150的旋转轴线L151并且也垂直于将在下文中描述的主组件侧接合部分的旋转轴线L101。在此,“大致同轴(大致在同一轴线上)”表示完全同轴(共线)的情况以及由于部件尺寸的偏差等而略微偏离完全同轴情况的情况。这同样适用于以下描述中的其它情况。
非驱动侧凸缘50设在感光鼓10的非驱动侧的端部部分10a1处,与感光鼓10大致同轴。非驱动侧凸缘50由树脂材料制成,并且如图9的分图(c)所示,它通过粘结和/或夹持等在感光鼓10的非驱动侧端部部分10a1处固定到感光鼓10。非驱动侧凸缘50设有用于感光鼓10的电接地的导电接地板51。接地板51包括大于感光鼓10的内表面10b的凸部51a和凸部51b。通过凸部51a和凸部51b接触感光鼓10的内表面10b,接地板51与凸部51b电连接。
感光鼓单元U1可旋转地支撑在第二框架单元19上。如图10所示,在感光鼓单元U1的驱动侧,驱动侧凸缘150的被支撑部分150d由鼓轴承30的支撑部分30a可旋转地支撑。鼓轴承30通过螺钉26固定到清洁框架21。另一方面,在感光鼓单元U1的非驱动侧,非驱动侧凸缘50的轴接收部分50a(图9的分图(b))由导电鼓轴54可旋转地支撑。由于鼓轴54接触接地板51的接触部分(未示出),因此鼓轴54通过接地板51与感光鼓10电连接。当盒B安装到装置的主组件A时,鼓轴54接触设在装置的主组件A中的主组件接触部分(未示出),由此感光鼓10与装置的主组件A电连接。鼓轴54压配合在设于清洁框架21的非驱动侧的支撑部分21b中。
(4)驱动侧凸缘单元:
参考图11至图15,将描述驱动侧凸缘单元U2的结构。图11的分图(a)是从驱动侧看到的驱动侧凸缘单元U2安装到感光鼓10的状态的示意性透视图。在图11的分图(a)中,由虚线示出了感光鼓10和其中的部件。图11的分图(b)是沿着图11的分图(a)中的线S1截取的示意性截面图,并且图11的分图(c)是沿着图11的分图(a)中的线S2截取的示意性截面图。在图11的分图(c)中,为了便于图示,由虚线示出了驱动侧凸缘150的滑动槽150s1。图12是驱动侧凸缘单元U2的分解示意性透视图。图13是联接部件180的示意性透视图。图14是联接部件180的图示。图15的分图(a)和图15的分图(b)是驱动侧凸缘150的示意性透视图。图15的分图(c)是沿着图15的分图(a)中的线S3截取的示意性截面图,其中示出了联接部件180的凸部180m1、保持销191和保持销192以用于图解。图15的分图(d)是联接部件180和驱动侧凸缘150的示意性透视图。图16示出了驱动侧凸缘150、滑动件160、保持销191和保持销192,并且图16的分图(b)是沿着图16的分图(a)中的线SL153截取的截面图。在图16中,感光鼓10由双点划线示出。
如图11和12所示,驱动侧凸缘单元U2包括作为旋转力传递部件的驱动侧凸缘150、联接部件180、推压部件170、滑动件160、保持销191和保持销192。
在此,在图11中,“L151”是当驱动侧凸缘150旋转时的旋转轴线,并且在下文的描述中,旋转轴线L151被简称为轴线L151。类似地,“L181”是当联接部件180旋转时的旋转轴线,并且在下文的描述中,旋转轴线L181被简称为轴线L181。
联接部件180与推压部件170和滑动件160一起设在驱动侧凸缘150的内部。通过下文中将描述的结构,滑动件160不在轴线L151的方向上相对于驱动侧凸缘150、保持销191和保持销192移动。
在该实施例中,推压部件170包括压缩螺旋弹簧。如图11的分图(b)和图11的分图(c)所示,推压部件170的一个端部部分170a接触联接部件180的弹簧接触部分180d1,并且另一个端部部分170b接触滑动件160的弹簧接触部分160b。推压部件170在联接部件180和滑动件160之间被压缩,并且其推压力F170朝向驱动侧(箭头X9的方向(从盒B向外))推压联接部件180。推压部件可以是弹性部件(能够产生弹力)例如弹簧、板簧、扭簧、橡胶、海绵等。然而,正如下文中将描述的那样,联接部件180能够在与驱动侧凸缘150的轴线L151平行的方向上移动,并且因此,需要具有一定程度的行程这种类型的推压部件170。所以,能够具有一定行程的螺旋弹簧等是优选的。
参考图13和14,将描述联接部件180的构造。
如图13所示,联接部件180主要包括凸部180m1、凸部180m2、第一突出部分180a、第二突出部分180b、胴体部180c、接合部分180h和弹簧安装部分180d。
在垂直于轴线L181的方向上延伸的轴线是轴线L182,并且在垂直于轴线L181和轴线L182这两者的方向上延伸的轴线是轴线L183。
如图13和图14所示,凸部180m1和凸部180m2沿着轴线方向L182从胴体部180c突出,并且凸部180m1和凸部180m2相对于轴线L181布置在直径相对的位置处。凸部180m1和凸部180m2具有相同的构造,并且因此,仅对凸部180m1进行描述。
如图14的分图(a)所示,凸部180m1在轴线L182的方向上看具有相对于轴线L181的对称构造,更特别地,它具有五边形构造。在轴线L182的方向上看凸部180m1的具有相对于轴线L181以角度θ3倾斜的两个表面的部分被称为作为倾斜部分或接触部分的被引导部分180j1和被引导部分180j2。被引导部分180j1和被引导部分180j2相对于轴线L181倾斜。连接被引导部分180j1和被引导部分180j2的部分被称为圆形(R形)构造部分180t1。另外,垂直于轴线L183的凸部180m1的表面被称为凸部端部部分180n1和凸部端部部分180n2。垂直于轴线L182的凸部180m1的表面被称为旋转力传递部分180g1。
类似地,凸部180m2也具有被引导部分180j3、被引导部分180j4、圆形构造部分180t2、凸部端部部分180n3、凸部端部部分180n4和旋转力传递部分180g2。
如图14的分图(b)所示,第一突出部分180a和第二突出部分180b具有从圆筒形胴体部180c的驱动侧端部部分180c1朝向驱动侧突出并且具有球形表面的部分,并且它们相对于轴线L181点对称。第一突出部分180a和第二突出部分180b相对于联接部件180的旋转半径方向设在胴体部180c的内侧。
如图13的分图(a)所示,第一突出部分180a和第二突出部分180b均包括主组件接触部分180a1、主组件接触部分180b1、第二主组件接触部分180a2、第二主组件接触部分180b2、旋转力接收部分180a3、旋转力接收部分180b3、第三主组件接触部分180a5、第三主组件接触部分180b5、前侧表面180a4和前侧表面180b4。旋转力接收部分180a3和旋转力接收部分180b3的驱动侧自由端部部分分别是自由端角部180a7和自由端角部180b7。主组件接触部分180a1和主组件接触部分180b1分别设在第一突出部分180a和第二突出部分180b的外侧。当联接部件180与主组件侧接合部分100接合时以及当联接部件180从主组件侧接合部分脱离时,第一突出部分180a和第二突出部分180b接触主组件侧接合部分100,正如将在下文中详细描述的那样。
旋转力接收部分180a3和旋转力接收部分180b3具有与联接部件180的轴线L181平行的平坦表面(图14的分图(a))。在该实施例中,旋转力接收部分180a3和旋转力接收部分180b3具有垂直于轴线L183的平坦表面。轴线L181和旋转力接收部分180a3或旋转力接收部分180b3之间的距离为偏距V1。如图14的分图(b)所示,在轴线L183的方向上看,第二主组件接触部分180a2和第二主组件接触部分180b2是相对于联接部件180的轴线L181以角度θ2倾斜的倾斜表面。在轴线L183的方向上看,第三主组件接触部分180a5和第三主组件接触部分180b5是相对于联接部件180的轴线L181以角度θ1倾斜的倾斜表面。
随着与轴线L181的驱动侧的距离减小,主组件接触部分180a1和主组件接触部分180b1接近轴线L181。在该实施例中,主组件接触部分180a1和主组件接触部分180b1是具有与胴体部180c的圆筒形状大致相同的半径的球形表面的一部分,并且因此,其在垂直于轴线L181的平面中的外径朝向轴线L181的驱动侧减小。
接合部分180h具有中心轴线与轴线L181相同的圆筒形状,并且由作为保持部件(可移动部件)的滑动件160的圆筒形部分160a几乎无间隙地支撑(图11的分图(b),图11的分图(c)),正如下文中将详细描述的那样。圆筒形部分160a用作用于保持联接部件180的保持部分。如图13所示,弹簧安装部分180d设在接合部分180h的非驱动侧端部部分上。弹簧安装部分180d设有接触推压部件170的一个端部部分170a的弹簧接触部分180d1,并且弹簧接触部分180d1大致垂直于联接部件180的轴线L181。
参考图15,将描述驱动侧凸缘150的构造。
如图15所示,驱动侧凸缘150设有与感光鼓10的内表面10b接合的接合支撑部分150b、齿轮部分150c、由鼓轴承30可旋转地支撑的支撑部分150d等。
在垂直于轴线L151的方向上延伸的轴线是轴线L152,并且在垂直于轴线L151和轴线L152这两者的方向上延伸的轴线是轴线L153。
驱动侧凸缘150的内部是中空的,并且被称为中空部分150f。中空部分150f具有平面内壁部分150h1、平面内壁部分150h2、圆筒形内壁部分150r1、圆筒形内壁部分150r2、凹部150m1和凹部150m2。
平面内壁部分150h1和平面内壁部分150h2具有垂直于轴线L152的表面,并且相对于轴线L151彼此直径相对(180度)。圆筒形内壁部分150r1和圆筒形内壁部分150r2具有中心轴线与轴线L151相同的圆筒形构造,并且布置在相对于轴线L151彼此直径相对的位置处。凹部150m1和凹部150m2分别形成有平面内壁部分150h1和平面内壁部分150h2,并且沿着轴线L152远离轴线L151。凹部150m1和凹部150m2具有相同的构造,并且设在相对于轴线L151直径相对的位置处,并且因此,将仅针对凹部150m1进行以下描述。
在轴线L152的方向上看,凹部150m1相对于轴线L151对称。如图15的分图(c)所示,在轴线L152的方向上看具有相对于轴线L151以角度θ3倾斜的表面的部分是引导部分150j1和引导部分150j2,这类似于被引导部分180j1至被引导部分180j4。引导部分150j1和引导部分150j2相对于轴线L151倾斜。在该实施例中,引导部分150j1的倾斜表面对应于被引导部分180j1,并且引导部分150j2的倾斜表面对应于被引导部分180j2。将引导部分150j1和引导部分150j2彼此连接的部分是圆形构造部分150t1。垂直于轴线L153的凹部150m1的表面是凹部端部部分150n1和凹部端部部分150n2。具有垂直于轴线L152的平坦表面的旋转力接收部分150g1设有相对于平面内壁部分150h1的台阶部。另外,旋转力接收部分150g1设有滑动槽150s1。正如下文中将描述的那样,滑动槽150s1包括支撑保持销191和保持销192的通孔,并且在轴线L152的方向上看,具有其长边沿着轴线L153的矩形形状。
构成凹部150m2的部分包括旋转力接收部分150g2、引导部分150j3、引导部分150j4、圆形构造部分150t2、滑动槽150s4、凹部端部部分150n3和凹部端部部分150n4。
中空部分150f的驱动侧端部部分是开口150e。
如图11、12和图15的分图(d)所示,联接部件180设在驱动侧凸缘150的中空部分150f中,使得轴线L182与轴线L152平行。旋转力传递部分180g1和旋转力传递部分180g2以及旋转力接收部分150g1和旋转力接收部分150g2分别在轴线L182的方向上几乎无间隙地彼此接合。由此,联接部件180相对于驱动侧凸缘150在轴线L182的方向上的运动受到限制(图11的分图(b),图15的分图(d))。如图11的分图(c)所示,当联接部件180安置在中空部分150f中使得轴线L181与轴线L151大致同轴时,间隙D分别设在胴体部180c与圆筒形内壁部分150r1和圆筒形内壁部分150r2之间。另外,如图15的分图(c)所示,间隙E1在轴线L153的方向上分别设在凸部端部部分180n1和凹部端部部分150n1之间以及凸部端部部分180n2和凹部端部部分150n1之间。由此,联接部件180能够在轴线L183的方向上相对于驱动侧凸缘150移动。在此,凸部180m1和凹部150m1成形为使得间隙E1大于间隙D。在该实施例中,联接部件180设有凸部180m1,并且凸缘150设有凹部150m1,但是凹部-凸部的关系可以相反。上述的倾斜部分可以仅设在联接部件180和凸缘150中的一者或两者处。也就是说,倾斜部分可以设在联接部件180和凸缘150中的至少一者处。
参考图11和图12,将描述滑动件160、保持销191和保持销192的构造。
如图11和12所示,滑动件160设有圆筒形部分160a、由推压部件170的另一个端部部分170b接触的接触部分160b、通孔160c1至通孔160c4。圆筒形部分160a的中心轴线是轴线L161。
圆筒形部分160a几乎无间隙地与联接部件180的接合部分180h接合以支撑接合部分180h。由此,联接部件180能够在轴线L181的方向上移动,同时保持轴线L181和轴线L161之间的大致同轴性。
另一方面,如图11的分图(b)、图12的分图(c)和图15的分图(c)所示,圆筒形保持销191和保持销192插入滑动件160的通孔160c1至通孔160c4中,使得中心轴线与轴线L152平行。保持销191和保持销192由驱动侧凸缘150的滑动槽150s1和滑动槽150s4支撑,使得滑动件160和驱动侧凸缘150彼此连接。
如图11的分图(c)和图16的分图(a)所示,保持销191和保持销192沿着轴线L153并置。保持销191和保持销192的直径略小于在轴线L151的方向上测量的滑动槽150s1和滑动槽150s4的宽度。由此,滑动件160保持轴线L161和轴线L151之间的平行性。另外,防止滑动件160相对于驱动侧凸缘150在轴线L151的方向上移动。换句话说,滑动件160能够在大致垂直于轴线L151的方向上移动。
如图11的分图(b)和图16的分图(b)所示,通过驱动侧凸缘150的接合支撑部分150b(图16的分图(a))和感光鼓10的开口10a2之间的固定接合,防止保持销191和保持销192在轴线L152的方向上脱离。另外,保持销191和保持销192的长度G1被选择成充分地大于旋转力传递部分150g1和旋转力传递部分150g2之间的距离G2。通过这样做,防止保持销191和保持销192从滑动槽150s1和滑动槽150s4脱离。
此外,在保持销191和滑动槽150s1的一个端部部分150s2之间以及在保持销192和滑动槽150s1的另一个端部部分150s3之间设有大于间隙D的间隙E2(图11的分图(c)和图16的分图(a))。类似的间隙E2设在保持销191和滑动槽150s4的一个端部部分150s5之间以及保持销192和滑动槽150s4的另一个端部部分150s6之间(图16的分图(a))。另外,润滑剂(未示出)被施加到通孔160c1至通孔160c4、滑动槽150s1和滑动槽150s4。由此,滑动件160能够相对于驱动侧凸缘150在轴线L153的方向上平滑地移动。
如图15的分图(c)所示,作为倾斜部分或接触部分的引导部分150j1和引导部分150j2能够接触作为倾斜部分或接触部分的被引导部分180j1和被引导部分180j2(在此,引导部分150j1(150j2)和被引导部分180j1(180j2)不必都倾斜,而是只要它们中的一个倾斜就足够了)。通过其间的接触,防止联接部件180从驱动侧凸缘150的开口150e脱离。通过推压部件170,联接部件180被朝向驱动侧推压,使得被引导部分180j1和被引导部分180j2接触引导部分150j1和引导部分150j2。这同样适用于引导部分150j3和引导部分150j4与被引导部分180j3、被引导部分180j4之间的关系。
如上文中所述,在轴线L182的方向上看,凸部180m1和凸部180m2相对于轴线L181对称。另外,在轴线L152的方向上看,凹部150m1和凹部150m2相对于轴线L151对称。所以,联接部件180由推压部件170朝向驱动侧推压,使得被引导部分180j1至被引导部分180j4与引导部分150j1至引导部分150j4接触,并且因此,轴线L181和轴线L151彼此大致同轴。
利用上述结构,联接部件180通过滑动件160保持相对于驱动侧凸缘150的状态,使得轴线L181和轴线L151彼此平行。联接部件180能够相对于驱动侧凸缘150在轴线L181和轴线L183的方向上移动。防止联接部件180相对于驱动侧凸缘150在轴线L182的方向上移动。联接部件180通过推压部件170的推压力F170相对于驱动侧凸缘150被朝向驱动侧(图11中的箭头X9的方向)推压,使得轴线L181和轴线L151彼此大致同轴。
在该实施例中,驱动侧凸缘150、联接部件180和滑动件160由诸如聚缩醛、聚碳酸酯等的树脂材料制成。保持销190由诸如碳钢、不锈钢等的金属制成。然而,取决于用于旋转感光鼓10的负荷扭矩,各部件的制造材料可以是金属或树脂材料。
在该实施例中,齿轮部分150c用于将由联接部件180接收的旋转力从主组件侧接合部分100传递到显影辊13,并且它是与驱动侧凸缘150一体模制的斜齿轮或正齿轮。显影辊13可以不通过驱动侧凸缘150旋转。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省略齿轮部分150c。
参考图12和图15的分图(d),将描述驱动侧凸缘单元U2的组装过程。如图15的分图(d)所示,联接部件180插入驱动侧凸缘150的空间部分150f中。此时,如上文中所述,联接部件180和驱动侧凸缘150的相位被调节成使得轴线L182和轴线L152彼此平行。接着,如图12所示,安装推压部件170。推压部件170在径向方向上的位置通过联接部件180的轴部分180d2和滑动件160的轴部分160d进行限制。推压部件170可以预先安装至轴部分180d2和轴部分160d中的任何一者或两者。此时,推压部件170相对于轴部分180d2(或轴部分160d)压配合以使得推压部件170不脱落,由此改善组装操作性。随后,将滑动件160插入空间部分150f中,使得接合部分180h装配到圆筒形部分160a中。如图12的分图(c)和图12的分图(d)所示,保持销191和保持销192从滑动槽150s1通过通孔160c1至通孔160c4插入滑动槽150s4中。
(6)联接部件的操作:
参考图17,将描述联接部件180。图17的分图(a1)是联接部件180的轴线L181和驱动侧凸缘150的轴线L151彼此对准、并且引导部分150j1至引导部分150j4分别接触被引导部分180j1和被引导部分180j4的状态的图示。图17的分图(a2)是联接部件180相对于驱动侧凸缘150在由箭头X51指示的方向(也就是与轴线L183平行的方向)上移动的状态的图示。图17的分图(a3)是联接部件180沿着轴线L151朝向非驱动侧(箭头X8的方向)从引导部分150j1至引导部分150j4与被引导部分180j1和被引导部分180j4分别彼此接触的状态移动的状态的图示。图17的分图(b1)至图17的分图(b3)是沿着图17的分图(a1)和图17的分图(a3)中与轴线L183平行的线SL183截取的示意性截面图。在图17的分图(b1)至图17的分图(b3)中,联接部件180以未剖视状态示出以便更好地图解,并且驱动侧凸缘150的引导部分150j3和引导部分150j4以及滑动槽150s4由虚线示出。
首先,如图17的分图(b1)所示,关于联接部件180,引导部分150j3和引导部分150j4通过推压部件170的推压力F170接触被引导部分180j3和被引导部分180j4,使得轴线L181和轴线L151彼此大致同轴。此时,联接部件180的第一突出部分180a和第二突出部分180b通过驱动侧凸缘150的开口150e朝向驱动侧突出。推压部件170是作为弹性部件的弹簧。
如图17的分图(a2)所示,联接部件180相对于驱动侧凸缘150在与轴线L183平行的箭头X51的方向上移动距离p3。然后,如图17的分图(b2)所示,联接部件180克服推压部件170的推压力F170沿着引导部分150j4(箭头X61)移动,同时保持被引导部分180j4和驱动侧凸缘150的引导部分150j4之间的接触。此时,联接部件180使轴线L181和轴线L151之间的平行性得以保持。所以,联接部件180能够在箭头X61的方向上移动到胴体部180c接触圆筒形内壁部分150r1的程度,也就是联接部件180在轴线L183的方向上的移动距离p3变为等于间隙D的程度。一方面,滑动件160能够通过保持销191和保持销192的作用而仅在轴线L183的方向上移动。所以,与联接部件180在箭头X61的方向上的移动相关联地,滑动件160在箭头X51的方向上与保持销191和保持销192一体地移动。
类似地,当联接部件180在与箭头X51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移动时,联接部件180沿着引导部分150j3移动。
另一方面,如图17的分图(b3)所示,当联接部件180在箭头X8的方向上移动时,联接部件180在接合部分180h由滑动件160的圆筒形部分160a支撑的状态下克服推压部件170的推压力F170而在箭头X8的方向上移动。此时,分别在联接部件180的被引导部分180j3、被引导部分180j4与驱动侧凸缘150的引导部分150j3、引导部分150j4之间提供间隙。联接部件180可以通过驱动侧凸缘150的开口150e移动到它被完全收容在驱动侧凸缘150的内部空间部分150f中的状态。
如上文中所述,联接部件180能够相对于驱动侧凸缘150在轴线L181和轴线L183的方向上移动。另外,通过引导部分150j1至引导部分150j4分别与被引导部分180j1至被引导部分180j4之间的接触,联接部件180能够相对于驱动侧凸缘150在轴线L181的方向上与轴线L183的方向上的移动相关联地移动。
(7)主组件的主组件侧接合部分和驱动结构:
参考图18和19,将描述装置的主组件A中的用于旋转感光鼓10的结构。图18是主组件侧接合部分100的构造的图示。
在图17中,L101是当主组件侧接合部分100旋转时的旋转轴线,并且旋转轴线L101在下文的描述中被称为轴线L101。另外,垂直于轴线L101的方向被称为轴线L102,并且垂直于轴线L101和轴线L102这两者的方向被称为轴线L103。
图18的分图(a)和图18的分图(b)是装置的主组件A的主组件侧接合部分100的示意性透视图。图18的分图(c)是沿着图18的分图(b)中的线S6截取的示意性截面图(垂直于轴线L102并且包括轴线L101的平面)。图19是用于主组件侧接合部分100的支撑方法的图示。图19的分图(a)是装置的主组件A的驱动侧的侧视图,并且图19的分图(b)是示出沿着图19的分图(a)中的线S7截取的主组件侧接合部分100的支撑结构的示意截面图。
如图18的分图(a)所示,主组件侧接合部分100设有圆筒形驱动轴100j和驱动齿轮部分100c。在驱动轴100j的内部,设有圆筒形内壁100b、旋转力施加部分100a1和旋转力施加部分100a2。由内壁100b、旋转力施加部分100a1、旋转力施加部分100a2限定的驱动轴100j中的空间被称为空间部分100f。如图18的分图(b)和图18的分图(c)所示,联接部件180在旋转力传递操作中进入空间部分100f并且接收旋转力。空间部分100f相对于轴线L101的盒B侧端部部分被称为开口端部部分100g。
旋转力施加部分100a1和旋转力施加部分100a2具有相对于主组件侧接合部分100的轴线L101点对称的构造,并且设有分别沿着轴线L102延伸的圆筒形表面100e1和圆筒形表面100e2。旋转力施加部分100a1和旋转力施加部分100a2的在轴线L103的方向上最突出的部分分别是最突出部分100m1和最突出部分100m2。旋转力施加部分100a1和旋转力施加部分100a2在最突出部分100m1和最突出部分100m2处接触联接部件180的旋转力接收部分180a3和旋转力接收部分180b3以将旋转力传递到联接部件180。在轴线L101与最突出部分100m1之间以及在轴线L101与最突出部分100m2之间沿着轴线L103测量的距离被称为偏距V2。如图18的分图(a)所示,旋转力施加部分100a1和旋转力施加部分100a2具有垂直于轴线L103的平面壁部分100k1和平面壁部分100k2。平面壁部分100k1和平面壁部分100k2的邻近开口端部部分100g的脊部分分别是退避力施加部分100n1和退避力施加部分100n2。
旋转力施加部分100a1和旋转力施加部分100a2通过内壁100b彼此连接,使得其强度增强。由此,主组件侧接合部分100能够将旋转力平滑地传递到联接部件180。
具有与轴线L101对准的中心的驱动齿轮部分100c相对于主组件侧接合部分100的轴线L101的方向设在与盒B相对的侧。驱动齿轮部分100c与主组件侧接合部分100成一体或不可旋转地固定,并且当驱动齿轮部分100c围绕轴线L101旋转时,主组件侧接合部分100也围绕轴线L101旋转。
如图19的分图(a)和图19的分图(b)所示,轴承部件103的内周103a支撑主组件侧接合部分100的驱动轴100j的外部构造部分100j1。轴承部件104的外部构造部分104a支撑主组件侧接合部分100的内壁部分100b。轴承部件103和轴承部件104分别固定在构成装置的主组件A的壳体的侧板108和侧板109上,使得其轴线与轴线L101同轴。所以,主组件侧接合部分100相对于直径方向正确地安置在装置的主组件A中的预定位置处。
(8)联接部件的接合操作:
参考图20至图23,将描述联接部件180的接合操作。图20是在盒B安装到装置的主组件A的安装状态下盒B在驱动侧的主要部件的透视图。图21和23是在联接部件180与主组件侧接合部分100相接合时的示意性截面图。图21的分图(a)和图23的分图(a)是S8截面图,以及S12截面图的剖视方向的图示。图21的分图(b1)至(b4)示出了图21的分图(a)的S8截面,并且是示出移动联接部件180与主组件侧接合部分100的接合的示意性截面图。图22的分图(a)和图22的分图(b)是在图21的分图(b1)和图21的分图(b2)中示出的驱动侧凸缘单元U2和作为固定部件的接触部分108a附近的放大图。在图21的分图(b2)中,由虚线示出了将在下文中描述的处于安装的初始状态下的第一突出部分180b。图23的分图(b1)和图23的分图(b2)示出了沿着图23的分图(a)中的线S12截取的截面,并且示出了安装盒B的过程。在下文的描述中,“接合”表示轴线L151和轴线L101彼此大致同轴、并且可以进行从主组件侧接合部分100到联接部件180的驱动传递的状态。参考附图将对旋转力接收部分180b3接触旋转力施加部分100a2直到主组件侧接合部分100中的联接部件180之间的接合完成的过程进行描述。
如图21的分图(a)所示,将对联接部件180的轴线L183与盒B的安装方向(箭头X1)彼此平行的情况进行描述。如图20所示,盒B在大致垂直于感光鼓10的旋转轴线L1并且大致垂直于驱动侧凸缘150的轴线L151的方向(箭头X1)上移动以安装到装置的主组件A。如图21的分图(b1)和图22的分图(a)所示,并且当盒B开始安装到装置的主组件A时,联接部件180通过推压部件170的推压力F170朝向驱动侧最大程度地突出超过驱动侧凸缘150的开口150e。该状态是安装的初始状态。此时,联接部件180处于第一位置(突出位置)。此时,联接部件180的旋转轴线L181与感光鼓10的旋转轴线L1大致平行。更特别地,旋转轴线L181和旋转轴线L1彼此大致对准。联接部件180的旋转轴线L181与驱动侧凸缘150的轴线L151大致平行。更特别地,旋转轴线L181和旋转轴线L151彼此大致对准。
当盒B在箭头X1的方向上从安装的初始状态移动时,联接部件180的主组件接触部分180b1接触装置的主组件A的侧板108的接触部分108a。如图21的分图(b1)和图22的分图(a)所示,主组件接触部分180b1从作为固定部件的接触部分108a接收力F1(退避力)。力F1取向为大致朝向构成主组件接触部分180b1的大致球形表面的中心,并且因此其相对于轴线L183所倾斜的角度θ7小于角度θ3的余角θ31。所以,当联接部件180接收力F1时,克服推压部件170的推压力F170沿着引导部分150j1在箭头X61的方向上移动,同时保持被引导部分180j1和驱动侧凸缘150的引导部分150j1之间的接触。
如图21的分图(b2)和图22的分图(b)所示,盒B进一步在箭头X1的方向上移动。然后,联接件的胴体部180c与驱动侧凸缘150的圆筒形内壁部分150r1接触,使得联接部件180相对于驱动侧凸缘150在箭头X61的方向上的移动受限。此时,联接部件180在轴线L181的方向上从安装的初始状态移动的量是移动距离N(图22的分图(b))。移动距离N由间隙D(图11的分图(c))以及引导部分150j1至引导部分150j4相对于轴线L181的角度θ3(图15)确定。
在图22的分图(b)所示的状态下,联接部件180已在箭头X8的方向上从安装的初始状态移动所述移动距离N。由于力F1取向为朝向构成主组件接触部分180b1的大致球形表面的中心,因此力F1的方向和轴线L183之间的角度θ7大于安装的初始状态时的角度。由此,与安装的初始状态相比,力F1在箭头X8的方向上的分力F1a增大。通过该分力F1a,联接部件180克服推压部件170的推压力F170而进一步在箭头X8的方向上移动,使得联接部件180能够通过侧板108的接触部分108a。
随后,如图21的分图(b3)所示,盒B在箭头X1的方向上移动,同时将联接部件180保持在驱动侧凸缘150的空间部分150f中。图21的分图(b3)所示的联接部件180的位置是第二位置(退避位置)。此时,联接部件180的旋转轴线L181与感光鼓10的旋转轴线L1大致平行。更具体地,在旋转轴线L181和旋转轴线L1之间存在间隙(旋转轴线L181和旋转轴线L1实际上不对准)。联接部件180的旋转轴线L181与驱动侧凸缘150的轴线L151大致平行。更具体地,此时,在旋转轴线L181和旋转轴线L151之间存在间隙(旋转轴线L181和旋转轴线L1实际上不对准)。与在第一位置(突出位置)相比,联接部件180在第二位置(退避位置)朝向感光鼓10(感光鼓10在纵向方向上的另一个端部部分侧)移位(移动/退避)。
如图21的分图(b4)所示,当盒B移动到安装完成位置时,通过用于确定盒B相对于装置的主组件A的位置的定位装置使主组件侧接合部分100的轴线L101和驱动侧凸缘150的轴线L151彼此大致同轴。此时,联接部件180通过推压部件170的推压力F170在由箭头X9指示的方向上移动。同时,联接部件180沿着引导部分150j1移动,使得轴线L181与驱动侧凸缘150的轴线L151对准。
联接部件180进入主组件侧接合部分100的空间部分100f。此时,联接部件180在轴线L101的方向上与主组件侧接合部分100重叠。同时,旋转力接收部分180b3与旋转力施加部分100a2相对,使得旋转力接收部分180a3与旋转力施加部分100a1相对。以该方式,联接部件180与主组件侧接合部分100接合以使联接部件180能够旋转。联接部件180此时的位置与上述第一位置(突出位置)大致相同。
当盒B移动到安装完成位置时,取决于主组件侧接合部分100的旋转相位,在轴线L101的方向上看,第一突出部分180a和第二突出部分180b可以与旋转力施加部分100a1和旋转力施加部分100a2重叠。在这样的情况下,联接部件180不能进入空间部分100f。在这样的情况下,通过主组件侧接合部分100借助将在下文中描述的驱动源进行旋转,在轴线L101的方向上看,第一突出部分180a、第二突出部分180b和旋转力施加部分100a1、旋转力施加部分100a2变成不彼此重叠。然后,联接部件180通过推压部件170的推压力F170变为能够进入空间部分100f。也就是说,主组件侧接合部分100能够在借助驱动源进行旋转的同时与联接部件180接合,然后所述联接部件开始旋转。
如图23的分图(a)所示,将对联接部件180的轴线L183垂直于盒B的安装方向(箭头X1)的情况进行描述。
如图23的分图(b1)所示,盒B在箭头X1的方向上移动。然后,第三主组件接触部分180b5与接触部分108a接触。此时,由于盒B的安装动作,第三主组件接触部分180b5从接触部分108a接收力F2。如上文中所述,第三主组件接触部分180b5相对于轴线L181以角度θ1倾斜(图14的分图(b)),并且因此,力F2相对于轴线L182以角度θ1倾斜,并且产生力F2在箭头X8的方向上的分力F2a。所以,当盒B在箭头X1的方向上进一步移动时,联接部件180通过分力F2a克服推压部件170的推压力F170而在箭头X8的方向上移动以通过接触部分108a,如图23的分图(b2)所示。在此,形成于第三主组件接触部分180b5和轴线L181之间的角度θ1被选择成使得联接部件180可以通过分力F2a克服推压部件170的推压力F170而在箭头X8的方向上移动。随后,类似于图21的分图(b3)和图21的分图(b4)中的情况,盒B可以移动到安装完成位置,同时将联接部件180保持在驱动侧凸缘150的空间部分150f中。
已经对盒B的安装方向X1平行于或垂直于轴线L183的情况进行了以上描述。然而,当轴线L183的方向与安装方向和安装角度不同时,联接部件180类似地在箭头X8的方向上移动,并且因此,联接部件180可以通过接触部分108a。联接部件180通过力F1而沿着引导部分150j1至引导部分150j4在由箭头X8指示的方向上移动,或者通过力F1或力F2的分力F1a或分力F2a在箭头X8的方向上移动。
所以,利用上述结构,无论联接部件180和主组件侧接合部分100相对于盒B安装到装置的主组件A的安装方向的旋转相位如何,盒B都可以安装到装置的主组件A。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结构,联接部件180能够利用简单的结构与主组件侧接合部分100接合,而无需对装置的主组件A或者盒B使用复杂的结构。
在该实施例中,图20所示的侧板108的接触部分108a是边缘的形式,但是接触部分108a可以是倾斜的或者圆形的。通过这样做,在盒B沿着箭头X1的方向移动时,联接部件180易于在箭头X8的方向上移动,并且因此,盒B安装到装置的主组件A时的负荷可以减小。另外,可以减少因主组件接触部分180b1和接触部分108a之间的接触而导致的损伤和/或擦痕的出现。
另外,在该实施例中,如图14的分图(b)所示,第三主组件接触部分180a5和第三主组件接触部分180b5相对于轴线L181以角度θ1倾斜。然而,第三主组件接触部分180a5和第三主组件接触部分180b5可以与主组件接触部分180a1和主组件接触部分180b1一起由球形表面提供。
此外,在该实施例中,如图21的分图(b2)所示,在胴体部180c接触圆筒形内壁部分150r1之后,联接部件180在箭头X8的方向上移动。然而,可行的替代方案是在胴体部180c接触到圆筒形内壁部分150r1时,联接部件180通过接触部分108a。为了提供这样的结构,如图24的分图(a1)和图24的分图(a2)所示,例如,倾斜角度θ3减小或者间隙D增大,由此移动距离N增加。或者,如图24的分图(b1)和图24的分图(b2)所示,第一突出部分180a和第二突出部分180b从驱动侧凸缘150的开口150e朝向驱动侧的突出量Q可以减小。在这样的情况下,仅通过沿着引导部分150j1至引导部分150j4的移动,联接部件180的前侧表面180a4和前侧表面180b4朝向箭头X8移动超过接触部分108a以通过接触部分108a。所以,不必产生力F1在箭头X8的方向上的分力F1a。所以,主组件接触部分180a1和主组件接触部分180b1的构造不必为大致球形(也就是,图22中的角度θ7为0°)。通过这样做,用于第一突出部分180a和第二突出部分180b的设计自由度得以增强。
(9)到联接件的转动力传递操作:
参考图25至图27,将描述当感光鼓10旋转时的旋转力传递操作。图25示出了盒B的安装完成位置。图25的分图(a)是从驱动侧看到的视图,并且图25的分图(b)是从非驱动侧看到的视图。图26是示出装置的主组件A的驱动结构的示意性透视图。图26的分图(a)是驱动传递路径的示意性透视图,并且图26的分图(b)是沿着图26的分图(a)中的线S9截取的示意性截面图。图26的分图(c)是图26的分图(b)中的第一突出部分180a附近的放大图。图27的分图(a)是示出旋转力传递路径的透视截面图。图27的分图(b)是示出旋转力施加部分100a1和旋转力接收部分180b3之间的接触的放大示意性透视图,并且旋转力施加部分100a1后面的部分用虚线表示。
首先参考图25,将描述在旋转力传递时盒B在装置的主组件A中的定位。当盒B安装在安装完成位置时,驱动侧被支撑部分30b由设在相对于盒安装方向X1的第一引导部分120a的下游侧的定位部分120a1接收。同时,非驱动侧被支撑部分21f由设在相对于盒安装方向X1的第二引导部分125a的下游侧的定位部分125a1接收。在装置的主组件A的驱动侧,设有驱动侧推压弹簧121,其将推压部分121a朝向盒定位部分120a1(箭头X121的方向)推压。当盒B安装在安装完成位置时,驱动侧推压弹簧121的推压部分121a接触驱动侧被支撑部分30b的被推压部分(待推压部分)30b1,且驱动侧被支撑部分30b被推压成接触盒定位部分120a1。类似地,在装置的主组件A的非驱动侧,设有非驱动侧推压弹簧126,其将推压部分126a朝向盒定位部分125a1(箭头X125的方向)推压。当盒B安装在安装完成位置时,非驱动侧推压弹簧126的推压部分126a接触非驱动侧被支撑部分21f的被推压部分21f1,并且非驱动侧被支撑部分21f被推压以接触盒定位部分125a1。由此,确定盒B相对于装置的主组件A的位置。此时,防旋转部分21e被收容到设在相对于安装方向X1的下引导部分120b的下游侧的旋转位置管控部分120b1中,从而接触旋转位置管控表面120b2。另一方面,非驱动侧引导部分21g被收容到设在相对于安装方向X1的下引导部分125b的下游侧的收容部分125b1中。
以该方式,盒B正确地定位在装置的主组件A的盒定位部分120a1与盒定位部分125a1中。
将描述感光鼓10旋转时的旋转力传递操作。
如图26的分图(a)和图26的分图(b)所示,作为装置的主组件A的驱动源的马达106被固定在构成装置的主组件A的壳体的侧板109上并且设有能够与马达106一体地旋转的同轴小齿轮107。如上文中所述,主组件侧接合部分100在直径方向上正确地定位在装置的主组件A中,使得驱动齿轮部分100c和小齿轮107彼此啮合。所以,当马达106旋转时,主组件侧接合部分100通过驱动齿轮部分100c旋转。
另外,如图26的分图(b)和图26的分图(c)所示,主组件侧接合部分100定位成使得在旋转力传递操作中,最突出部分100m1和最突出部分100m2相对于轴线L101的方向处于支撑范围103h内。在此,支撑范围103h是当轴承部件103可旋转地支撑主组件侧接合部分100时轴承部件103和主组件侧接合部分100彼此接触的范围。由此,可以抑制在旋转力传递期间由对主组件侧接合部分100的旋转力传递中的负荷导致的主组件侧接合部分100的轴线倾斜。所以,能够抑制可归因于轴线倾斜而造成的主组件侧接合部分100的旋转的不均匀性,并且旋转力从主组件侧接合部分100平滑地传递到联接部件180,并且因此,感光鼓10能够精确地旋转。
驱动齿轮部分100c和小齿轮107是斜齿轮。选择斜齿轮的扭转角度,以使得主组件侧接合部分100通过由马达106提供的旋转力而在与轴线L101平行的箭头X7的方向上被推压。通过主组件侧接合部分100的接触部分100d和轴承部件103的接触部分103b之间的接触,主组件侧接合部分100在箭头X7的方向上的移动受到限制。由此,主组件侧接合部分100相对于装置的主组件A在轴线L101的方向上的位置被确定。另外,下文中将描述的主组件侧接合部分100和联接部件180之间的接合量K的变化可以减小。在此,接合量K是在轴线L181的方向上测量的从旋转力施加部分100a2的最突出部分100m1到旋转力接收部分180a3的自由端角部180a7的长度,如图26的分图(c)所示。
如图27的分图(a)所示,通过从作为驱动源的马达106接收的旋转力,主组件侧接合部分100在由X10指示的方向上旋转。设在主组件侧接合部分100上的旋转力施加部分100a1和旋转力施加部分100a2分别接触联接部件180的旋转力接收部分180a3和旋转力接收部分180b3。由此,旋转力从主组件侧接合部分100传递到联接部件180。在下文中,旋转力施加部分100a1和旋转力施加部分100a2接触联接部件180的旋转力接收部分180a3和旋转力接收部分180b3的状态被称为“两点接触”。
在该实施例中,作为轴线L101和最突出部分100m1之间的距离的偏距V1(图18的分图(c))与作为轴线L181和旋转力接收部分180a3之间的距离的偏距V2(图14的分图(b))相同。通过这样做,当旋转力施加部分100a1接触旋转力接收部分180a3时,联接部件180的轴线L182和主组件侧接合部分100的轴线L102彼此平行。然后,如图27的分图(b)所示,旋转力施加部分100a1在最突出部分100m1处接触旋转力接收部分180a3,并且接触范围在轴线L182的方向上具有一定宽度(接触宽度H1)。类似地,旋转力施加部分100a2和旋转力接收部分180b3以接触宽度H2(未示出)彼此接触。在该实施例中,当旋转力施加部分100a1和旋转力接收部分180a3彼此接触时,轴线L182和轴线L102彼此平行,但是可以通过使偏距V1和偏距V2彼此不同而使轴线L182相对于轴线L102倾斜。
另一方面,如上文中所述,旋转力传递部分180g1和旋转力传递部分180g2配合旋转力接收部分150g1和旋转力接收部分150g2,并且在轴线L182的方向上几乎没有间隙(图15的分图(c)),并且因此,在其间保持大致平行的状态。由此,联接部件180可以将围绕轴线L181的旋转传递到驱动侧凸缘150。因此,联接部件180的旋转通过旋转力传递部分180g1、旋转力传递部分180g2、旋转力接收部分150g1和旋转力接收部分150g2传递到驱动侧凸缘150。
如上所述,旋转力从主组件侧接合部分100通过联接部件180和驱动侧凸缘150传递到感光鼓10,由此旋转感光鼓10。
在该实施例中,在旋转力传递操作中,主组件侧接合部分100相对于径向方向安置在装置的主组件A中的预定位置。另外,驱动侧凸缘150相对于径向方向也通过盒B安置在装置的主组件A中的预定位置。处于预定位置的主组件侧接合部分100和处于预定位置的驱动侧凸缘150通过联接部件180彼此连接。当主组件侧接合部分100和驱动侧凸缘150定位成使得轴线L151和轴线L101彼此大致同轴时,联接部件180旋转并且轴线L181和轴线L101彼此大致对准。所以,主组件侧接合部分100能够通过联接部件180将旋转力平滑地传递到感光鼓10。
另一方面,如图28所示,由于部件尺寸的偏差等,轴线L151和轴线L101可能或多或少地偏离同轴状态。参考图28,将描述当轴线L151和轴线L101偏离时的驱动传递。轴线L151和轴线L101彼此偏离的方向被称为“轴线偏离方向J”,并且偏离的量被称为“轴偏离量J1”。图28的分图(a1)至分图(a3)示出了从驱动侧看到的驱动传递的状态。图28的分图(a1)示出了轴线偏离方向J和轴线L183彼此垂直的状态,图28的分图(a2)示出了轴线偏离方向J和轴线L183彼此平行的状态,并且图28的分图(a3)示出了轴线偏离方向J相对于轴线L183倾斜的状态。图28的分图(b1)至分图(b3)是在图28的分图(a1)至(a3)中沿着平行于轴线L183的平面SL183截取的截面示意性截面图。
参考图28的分图(a1),将对轴线偏离方向J垂直于轴线L183的情况进行描述。在该情况下,联接部件180不能相对于驱动侧凸缘150在轴线L182的方向上移动,并且因此,联接部件180在轴线L182的方向上相对于主组件侧接合部分100移动的量为轴偏离量J1。然后,对应于轴偏离量J1,旋转力施加部分100a1和旋转力接收部分180a3之间的接合宽度H1变小,并且相反地,旋转力施加部分100a2和旋转力接收部分180b3之间的接合宽度H2变大。也就是说,主组件侧接合部分100和联接部件180在改变接合宽度H1和接合宽度H2的同时彼此形成两点接触。
将对如图28的分图(a2)所示的轴线偏离方向J与轴线L183平行的情况进行描述。在该情况下,联接部件180不能在轴线L183的方向上相对于主组件侧接合部分100移动,并且因此,联接部件180在轴线L183的方向上相对于驱动侧凸缘150移动轴偏离量J1。如图28的分图(b2)所示,随着联接部件180朝向轴线L183的移动,联接部件180沿着箭头X62的方向在引导部分150j3上移动。在该状态下,主组件侧接合部分100和联接部件180能够形成两点接触。
参考图28的分图(a3),将对轴线偏离方向J相对于轴线L183倾斜的情况进行描述。轴偏离量J1在轴线L182的方向上的分量为偏距J2,并且在轴线L183的方向上的分量为偏距J3。然后,联接部件180相对于主组件侧接合部分100在轴线L182的方向上移动的量为偏距J2,并且接合宽度H1和接合宽度H2变化。另外,联接部件180相对于驱动侧凸缘150在轴线L183的方向上移动轴偏离量J3,并且在箭头X62的方向上移动(图28的分图(b3))。在该状态下,主组件侧接合部分100和联接部件180能够形成两点接触。当联接部件180被驱动时,轴线L183相对于轴线偏离方向J变为垂直、平行和倾斜。所以,联接部件180采取图28所示的状态之一,同时在轴线L183的方向上相对于驱动侧凸缘150移动,并且同时在轴线L182的方向上相对于主组件侧接合部分100移动。由此,联接部件180可以与主组件侧接合部分100保持两点接触。在联接部件180的一圈完整旋转期间,当轴线偏离方向J和轴线L183彼此平行时轴线L181和轴线L151彼此相距最远(图28的分图(a2))。所以,在图28的分图(b2)所示的状态下,主组件接合部分100和联接部件180之间的接合量K最小。所以,接合量K即使在图28的分图(b2)的状态下也足以确保接合量K大于0。另外,接合宽度H1和接合宽度H2随着联接部件180朝向轴线L182的移动而变化。旋转力接收部分180a3通过设置第三主组件接触表面180b5而渐缩(图27的分图(b)),并且因此,接合宽度H1和接合宽度H2随着联接部件180的轴线L181的移动而变化。所以,接合宽度H1和接合宽度H2需要确定为使得接合宽度H1和接合宽度H2在联接部件180的一圈完整旋转期间总是大于0。
如上文中所述,联接部件180能够通过在轴线L183的方向上移动而保持与主组件侧接合部分100的两点接触。所以,不会发生仅通过旋转力接收部分180a3和旋转力接收部分180b3中的一者进行的驱动传递,并且因此,施加到旋转力接收部分180a3、旋转力接收部分180b3、旋转力施加部分100a1和旋转力施加部分100a2的负荷能够被分散。由此,联接部件180和主组件侧接合部分100在旋转传递期间不会承受过大负荷。
(10)盒拆卸操作中的联接件的脱离操作:
参考图29至图33,将对当盒B从装置的主组件A拆卸时使联接部件180从主组件侧接合部分100脱离的操作进行描述。图29的分图(a)和图33的分图(a)示出了盒B的拆卸方向以及S10截面和S11截面。图29的分图(b1)至(b4)和图32的分图(a1)至(a3)示出了图29的分图(a)的S截面,并且是示出联接部件180从主组件侧接合部分100脱离的示意性截面图。图33的分图(b1)至(b4)是图33的分图(a)的S11截面,并且是示出联接部件180从主组件侧接合部分100脱离的状态的示意性截面图。图30是图29的分图(b3)中的驱动侧凸缘单元U2和主组件侧接合部分100附近的放大图。在图29至图32中,联接部件180未在截面中示出,并且驱动侧凸缘150的引导部分150j1和引导部分150j2由虚线示出,以便更好地图示。在图30中,处于拆卸的初始状态的联接部件180的第二突出部分180b(其将在下文中进行描述)由虚线示出。在下文中,将对旋转力接收部分180b3侧进行说明。
如图29的分图(a)所示,将对盒B的拆卸方向(箭头X12)和联接部件180的轴线L183彼此平行的情况进行描述。
如图29的分图(b1)所示,盒B在大致垂直于感光鼓10的旋转轴线L1并且大致垂直于驱动侧凸缘150的轴线L151的拆卸方向X12上移动以从装置的主组件A拆卸。在成像操作已完成并且主组件侧接合部分100的旋转已停止的状态下,旋转力施加部分100a1与旋转力接收部分180a3相接触,并且旋转力施加部分100a2与旋转力接收部分180b3相接触。相对于盒B的拆卸方向X12,旋转力施加部分100a2处于旋转力接收部分180b3的下游侧。在该实施例中,联接部件180的除了旋转力接收部分180a3和旋转力接收部分180b3以外的任何部分都不接触主组件侧接合部分100。这是拆卸的初始状态。
在图29的分图(b1)的状态下的联接部件180的位置是第一位置(旋转力传递允许位置)。第一位置(旋转力传递允许位置)与上述第一位置(突出位置)大致相同。此时,联接部件180的旋转轴线L181与感光鼓10的旋转轴线L1大致平行。更特别地,旋转轴线L181和旋转轴线L1彼此对准。联接部件180的旋转轴线L181与驱动侧凸缘150的轴线L151大致平行。更特别地,旋转轴线L181和旋转轴线L151彼此对准。
然后,盒B在拆卸方向X12上移动。然后,如图29的分图(b2)所示,相对于拆卸方向处于联接部件180的上游侧的旋转力接收部分180b3随着盒B的拆卸从旋转力施加部分100a2接收力F5。力F5与旋转力接收部分180b3垂直,并且因此与作为旋转力接收部分180b3的法线的轴线L183平行。所以,当联接部件180接收力F5时,其克服推压部件170的推压力F170而沿着引导部分150j2在箭头X62的方向上移动,同时保持被引导部分180j2和驱动侧凸缘150的引导部分150j2之间的接触。
在此,旋转力接收部分180b3(和旋转力接收部分180a3)设定成使得联接部件180可以通过力F5在轴线L183的方向上移动。在该实施例中,旋转力接收部分180b3(和旋转力接收部分180a3)是与轴线L183垂直的平坦表面,并且因此,力F5的方向与轴线L183平行。所以,用户用较小的力就可以在拆卸方向X12上移动盒B,同时在轴线L183(和轴线L181)上相对于驱动侧凸缘150移动联接部件180。
如图29的分图(b3)和图30所示,当盒B在拆卸方向X12上进一步移动时,胴体部180c抵接至圆筒形内壁部分150r2。由此,联接部件180相对于驱动侧凸缘150在轴线L183的方向上的移动受到限制。在轴线L181的方向上测量的联接部件180从拆卸的初始状态到该状态的移动量是移动距离M(图30)。然后,移动距离M由引导部分150j1-150j4相对于轴线L181的倾斜角度θ3和间隙D(图11的分图(c))确定。在该实施例中,如图30所示的设置使得旋转力接收部分180b3的自由端角部180b7处于旋转力施加部分100a2的最突出部分100m2的箭头X8侧,也就是说,移动距离M大于接合量K。由此,产生力F5在箭头X8的方向上的分力F5a,原因是力F5垂直于旋转力施加部分100a2的圆筒形表面100e2。随着盒B在拆卸方向X12上的移动,通过分力F5a,联接部件180克服推压部件170的推压力F170而在箭头X8的方向上(朝向感光部件(感光鼓10))进一步移动。如图29的分图(b4)所示,联接部件180从主组件侧接合部分100的空间部分100f脱离。
图29的分图(b4)中的联接部件180的位置是第二位置(脱离允许位置)。第二位置(脱离允许位置)与上述第二位置(退避位置)大致相同。此时,联接部件180的旋转轴线L181与感光鼓10的旋转轴线L1大致平行。更具体地,在旋转轴线L181和旋转轴线L1之间存在间隙(旋转轴线L181和旋转轴线L1实际上不对准)。联接部件180的旋转轴线L181与驱动侧凸缘150的轴线L151大致平行。更具体地,此时,在旋转轴线L181和旋转轴线L151之间存在间隙(旋转轴线L181和旋转轴线L1实际上不对准)。在该第二位置,联接部件180从处于第一位置的位置朝向感光鼓10(朝向感光鼓10在纵向方向上的另一个端部部分侧)移位(移动/退避)。
随后,如图32的分图(a1)和图32的分图(a2)所示,盒B在箭头X12的方向上移动,同时联接部件180处于驱动侧凸缘150的中空部分150f中。如图32的分图(a3)所示,当联接部件180通过侧板108的接触部分108a时,其通过推压部件170的推压力F170在箭头X9的方向上移动,并且盒B得以从装置的主组件A移除。
总之,随着盒B从装置的主组件A的拆卸,联接部件180从主组件侧接合部分100脱离。换句话说,随着盒B从装置的主组件A的拆卸,联接部件180接收来自主组件侧接合部分100的力,使得联接部件180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进一步地换句话说,随着盒B从装置的主组件A的拆卸,联接部件接收来自主组件侧接合部分100和驱动侧凸缘150的力以从第一位置(旋转力传递允许位置)移动(移位)到第二位置(脱离允许位置)。
在该实施例中,旋转力施加部分100a1和旋转力施加部分100a2的一部分为圆筒形,但这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例如,如图31的分图(a)所示,旋转力施加部分100a2可以在开口端部部分100g处设有倾斜部分100t,使得当联接部件180的胴体部180c接触圆筒形内壁部分150r2时,产生力F5在箭头X8的方向上的分力F5a。或者,如图31的分图(b)所示,联接部件180的旋转力接收部分180b3的驱动侧自由端部可以设有圆形部分180b6,使得旋转力施加部分100a2是与轴线L101平行的平坦表面。此外,如图31的分图(c)所示,结构可以使得当联接部件180的胴体部180c接触圆筒形内壁部分150r2时,前侧表面180b4从空间部分100f脱离。
参考图33的分图(a),将对联接部件180的轴线L183垂直于盒B的拆卸方向X12的情况进行描述。
如图33的分图(b1)所示,盒B相对于拆卸方向X12进行移动。然后,联接部件180与驱动侧凸缘150一起在拆卸方向X12上移动,原因是联接部件180相对于驱动侧凸缘150在轴线L182的方向上的移动受到限制。
如图33的分图(b2)所示,在相对于拆卸方向X12的联接部件180的上游侧作为退避力接收部分的第二主组件接触部分180b2接触在相对于拆卸方向X12的主组件侧接合部分100的下游侧的退避力施加部分100n1。由此,第二主组件接触部分180b2通过盒B的拆卸操作而从退避力施加部分100n1接收力F9(退避力)。此时,第二主组件接触部分180b2相对于轴线L181以角度θ2倾斜。因此,产生在箭头X8的方向上的分力F9a,原因是力F9相对于轴线L182以角度θ2倾斜。
当盒B在拆卸方向X12上移动时,如图33的分图(b3)所示,联接部件180通过分力F9a克服推压部件170的推压力F170而在箭头X8的方向上移动。如图33的分图(b4)所示,联接部件180从主组件侧接合部分100的空间部分100f脱离。
随后,类似于图32的分图(a1)至分图(a3)的情况,盒B在箭头X12的方向上移动,同时联接部件180处于驱动侧凸缘150的中空部分150f中,并且联接部件180从装置的主组件A移除。
在前面的描述中,盒B的拆卸方向X12与联接部件180的轴线L183平行或垂直。然而,即使当拆卸方向与上述的拆卸方向不同时,联接部件180也可以类似地从主组件侧接合部分100移除。在这样的情况下,当拆卸盒B时,旋转力接收部分180a3和旋转力接收部分180b3中的一者接触旋转力施加部分100a1和旋转力施加部分100a2中的一者。或者,第二主组件接触部分180a2和第二主组件接触部分180b2中的一者接触退避力施加部分100n1和退避力施加部分100n2中的一者。然后,联接部件180接收力F5和力F9中的一者以相对于驱动侧凸缘150在箭头X8的方向上移动,使其能够从主组件侧接合部分100脱离。
所以,无论联接部件180和主组件侧接合部分100之间的旋转相位关系如何,盒B都可以从装置的主组件A移除。
如上文中所述,安置在主组件侧接合部分100的空间部分100f中的联接部件180可以响应于盒B的拆卸操作而脱离到空间部分100f的外侧。所以,盒B可以在与感光鼓10的旋转轴线大致垂直的方向上进行拆卸。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联接部件180能够相对于驱动侧凸缘150在轴线L181的方向上以及在轴线L183的方向上移动。另外,联接部件180能够相对于驱动侧凸缘150在轴线L181的方向上与在轴线L183方向上的移动相关联地移动。由此,当通过在大致垂直于感光鼓10的旋转轴线L1的方向上移动盒B而将盒B安装到装置的主组件A时,联接部件180在轴线L181的方向上移动以允许与主组件侧接合部分100接合。当通过在大致垂直于感光鼓10的旋转轴线L1的方向上移动盒B而将盒B从装置的主组件A拆卸时,联接部件180在轴线L181的方向上移动以允许从主组件侧接合部分100脱离。另外,当盒B从装置的主组件A拆卸时,不必旋转感光鼓10和主组件侧接合部分100中的任何一者。所以,盒B的拆卸负荷减小,并且在从装置的主组件A拆卸盒B时的可用性能得到改善。
联接部件180的第一突出部分180a和第二突出部分180b以及主组件侧接合部分100的旋转力施加部分100a1和旋转力施加部分100a2的构造不限于上述的构造。例如,如图34的分图(a)所示,联接部件181设有突出部分181a。突出部分181a设有与轴线L183垂直的旋转力接收部分181a1和旋转力接收部分181a2,并且设有在轴线L183的方向上看相对于轴线L181倾斜的锥形部分181a3和锥形部分181a4。另一方面,如图34的分图(b)所示,主组件侧接合部分101设有在其与联接部件181接合时与旋转力接收部分181a1和旋转力接收部分181a2相对的旋转力施加部分101a1和旋转力施加部分101a2。主组件侧接合部分101设有与锥形部分181a3和锥形部分181a4相对的圆筒形内壁部分101a3和圆筒形内壁部分101a4。除了联接部件181和主组件侧接合部分101以外的结构与上述的结构相同,并且通过应用相同的参考标记和符号而省略描述。
利用该布置,当驱动力从主组件侧接合部分101传递到感光鼓10时,旋转力施加部分101a1和旋转力施加部分101a2接触旋转力接收部分181a1和旋转力接收部分181a2,使得联接部件181可以接收来自主组件侧接合部分101的旋转力。
当盒B相对于装置的主组件A在安装方向X1上移动时,如图35的分图(a)所示,锥形部分181a3(或锥形部分181a4)与接触部分108a接触以接收力F2。通过力F2的分力F2a,联接部件181可以在箭头X8的方向上移动。或者,如图35的分图(b)所示,旋转力接收部分181a1(或旋转力接收部分181a2)与接触部分108a接触以接收力F1。通过力F1,联接部件181能够沿着引导部分150j1至引导部分150j4在箭头X62(或箭头X61)的方向上移动。
当盒B在拆卸方向X12上从装置的主组件A移动时,如图36的分图(a)所示,锥形部分181a4(或锥形部分181a3)接触圆筒形内壁部分101a4(或圆筒形内壁部分101a3)以接收力F9。通过力F92的分力F9a,联接部件181可以在箭头X8的方向上移动。或者,如图36的分图(b)所示,旋转力接收部分181a2(或旋转力接收部分181a1)接触旋转力施加部分101a2(或旋转力施加部分101a1)以接收力F5。通过力F5,联接部件181可以沿着引导部分150j1至引导部分150j4在箭头X62(或箭头X61)的方向上移动。
(实施例2)
参考图37至图54,将描述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
在该实施例的描述中,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被赋予该实施例中具有对应功能的元件,并且为了简单起见省略其详细描述,并且将描述与实施例1不同的结构和操作。而且,将赋予相似的部件名称。这些也适用于其它的实施例。
类似于实施例1的描述,驱动侧凸缘250、联接部件280和主组件侧接合部分100的旋转轴线将被称为轴线。这些也适用于其它的实施例。
在该实施例中盒B到装置的主组件A的安装方向与盒B从装置的主组件A的拆卸方向类似于实施例1,并且这也适用于其它的实施例。
首先参考图37,将描述在该实施例中使用的联接单元U23的结构。如图37所示,联接单元U23包括联接部件280、作为中间传递部件的中间滑动件230、以及被引导销(待引导销)240。
将详细描述联接部件280。联接部件280的旋转轴线是轴线L281,垂直于轴线L281的方向是轴线L282,并且垂直于轴线L281和轴线L282这两者的方向是轴线L283。
图37的分图(a)至分图(c)是联接单元U23的分解透视图。图37的分图(d)至分图(e)示出了联接单元U23,图37的分图(d)是在轴线L281的方向上看到的视图,并且图37的分图(e)是在轴线L283的方向上看到的视图。在图37的分图(e)中,由虚线表示滑动件230的圆筒形内壁部分230r1和圆筒形内壁部分230r2(其将在下文中进行描述)。
联接部件280包括第一突出部分280a、第二突出部分280b、胴体部280c、圆筒形部分280r1、圆筒形部分280r2、第一旋转力传递部分280g1、第一旋转力传递部分280g2和通孔280m。
通孔280m为圆筒形并且设在第一旋转力传递部分280g1和第一旋转力传递部分280g2中,并且通孔280m的中心轴线与轴线L283平行。
第一旋转力传递部分280g1和第一旋转力传递部分280g2是垂直于轴线L283的平坦表面,并且在轴线L281的方向上看,设在相对于轴线L281彼此直径相对的位置处。圆筒形部分280r1和圆筒形部分280r2为圆筒形,并且其中心轴线是轴线L281,并且在轴线L281的方向上看,设在相对于轴线L281彼此直径相对的位置处。胴体部280c也具有中心轴线与轴线L281对准的圆筒形状,并且具有大于圆筒形部分280r1和圆筒形部分280r2的半径。
第一突出部分280a和第二突出部分280b具有旋转力接收部分280a3、旋转力接收部分280b3、第二主组件接触部分280a2和第二主组件接触部分280b2。胴体部280c与旋转力接收部分280a3和旋转力接收部分280b3之间的连接部分由圆形构造部分280a5、圆形构造部分280b5平滑地连接。第一突出部分280a和第二突出部分280b的驱动侧自由端部部分设有沿其整个圆周延伸的自由端圆形部分280a1和自由端圆形部分280b1。在该实施例中,旋转力接收部分280a3和旋转力接收部分280b3具有垂直于轴线L283的平坦表面,并且第二主组件接触部分280a2和第二主组件接触部分280b2具有垂直于轴线L282的平坦表面。
将详细描述中间滑动件230。如图37的分图(a)所示,联接部件230的旋转轴线是轴线L231,并且垂直于轴线L231的方向是轴线L232,并且垂直于轴线L231和轴线L232这两者的方向是轴线L233。
中间滑动件230主要包括中空部分230f、外周部分230e、以及第一引导部分230j1-230j4。
外周部分230e设有在轴线L232的方向上从第二旋转力传递部分230k1和第二旋转力传递部分230k2(其将在下文中进行描述)延伸的圆筒形凸部230m1和圆筒形凸部230m2。
第二旋转力传递部分230k1和第二旋转力传递部分230k2具有垂直于轴线L232的平坦表面,并且布置在相对于轴线L231彼此直径相对的位置处。另外,胴体部230c1和胴体部230c2具有中心轴线与轴线L231对准的圆筒形状,并且布置在相对于轴线L231彼此直径相对的位置处。
中空部分230f设有具有垂直于轴线L233的平坦表面的第一旋转力接收部分230g1和第一旋转力接收部分230g2,以及具有其中心轴线与轴线L231对准的圆筒形状的圆筒形内壁部分230r1和圆筒形内壁部分230r2。在轴线L231的方向上看,圆筒形内壁部分230r1和圆筒形内壁部分230r2布置在相对于轴线L231彼此直径相对的位置处。
如图37的分图(e)所示,在轴线L233的方向上看,第一引导部分230j3和第一引导部分230j4相对于轴线L231以角度θ4倾斜。在轴线L233的方向上看,第一引导部分230j3和第一引导部分230j4具有相对于轴线L231的对称构造。如图37的分图(a)所示,第一引导部分230j1和第一引导部分230j2分别布置在相对于轴线L231与第一引导部分230j3和第一引导部分230j4直径相对的位置处。
如图37所示,圆筒形部分280r1、圆筒形部分280r2、第一旋转力传递部分280g1和第一旋转力传递部分280g2设在中空部分230f中,使得联接部件280的轴线L283与中间滑动件230的轴线L233平行。如图37的分图(d)所示,第一旋转力传递部分280g1和第一旋转力传递部分280g2分别在轴线L283的方向上几乎无间隙地与第一旋转力接收部分230g1和第一旋转力接收部分230g2接合。由此,防止联接部件280相对于中间滑动件230在轴线L283的方向上移动。防止中间滑动件230相对于联接部件280在轴线L231的方向上旋转。也就是说,旋转力通过第一旋转力传递部分280g1和第一旋转力传递部分280g2与第一旋转力接收部分230g1和第一旋转力接收部分230g2之间的接合而从联接部件280传递到中间滑动件230。
圆筒形部分280r1、圆筒形部分280r2、圆筒形内壁部分230r1和圆筒形内壁部分230r2设置成使得当联接部件280的轴线L281与中空部分230f中的轴线L231大致同轴时,在圆筒形部分280r1与圆筒形内壁部分230r1之间以及在圆筒形部分280r2与圆筒形内壁部分230r2之间分别设有间隙D1。由此,联接部件280能够相对于中间滑动件230在轴线L282的方向上移动。
如图37的分图(c)和图37的分图(e)所示,圆筒形被引导销240插入联接部件230的通孔230m中。正如下文中将描述的那样,当联接部件280被推压部件270朝向驱动侧(箭头X9)推压时,第一引导部分230j1和第一引导部分230j2接触被引导销240。由此,防止联接部件280从中间滑动件230朝向驱动侧脱离,并且轴线L281与轴线L231大致同轴。
参考图38和39,将描述在该实施例中使用的驱动侧凸缘单元U22的结构。图38的分图(a)是从驱动侧看到的安装有驱动侧凸缘单元U22的感光鼓单元U21的示意性透视图。图38的分图(b)是沿着图38的分图(a)中的线S21截取的示意性截面图,并且图38的分图(c)是沿着图38的分图(a)中的线S22截取的示意性截面图。图39是驱动侧凸缘单元U22的分解透视图。在图38的分图(c)中,联接单元U23未被剖视,并且第二引导部分250j1、第二引导部分250j2和滑动槽250s1由虚线示出以便更好地图示。
如图38所示,驱动侧凸缘单元U22包括驱动侧凸缘250、联接单元U23、保持销291、保持销292、推压部件270和滑动件260。
首先参考图39,将详细描述驱动侧凸缘250。驱动侧凸缘的旋转轴线是轴线L251,垂直于轴线L251的方向是轴线L252,并且垂直于轴线L251和轴线L252这两者的方向是轴线L253。
驱动侧凸缘250设有接合支撑部分250b、齿轮部分250c和支撑部分250d等。驱动侧凸缘250的内部是中空的且被称为中空部分250f。
在中空部分250f中,设有具有垂直于轴线L252的平坦表面的第二旋转力接收部分250g1和第二旋转力接收部分250g2、具有其中心轴线与轴线L251对准的圆筒形状的圆筒形内壁部分250r、以及第二引导部分250j1-250j4。
如图38的分图(c)所示,在轴线L252的方向上看,第二引导部分250j1和第二引导部分250j2相对于轴线L251以角度θ5倾斜。在轴线L252的方向上看,第二引导部分250j1和第二引导部分250j2相对于轴线L251对称。第二引导部分250j3和第二引导部分250j4分别布置在相对于轴线L251与第二引导部分250j1和第二引导部分250j2直径相对的位置处。
圆筒形内壁部分250r设有滑动槽250s1和滑动槽250s4。正如下文中将描述的那样,滑动槽250s1和滑动槽250s4是支撑保持销291和保持销292的通孔,并且在轴线L252的方向上看,具有相应的长边在轴线L253的方向上延伸的矩形形状。
如图38、图39所示,联接单元U23布置在驱动侧凸缘250的中空部分250f中,使得轴线L282与轴线L252平行。中间滑动件230的第二旋转力传递部分230k1和第二旋转力传递部分230k2分别在轴线L282的方向上几乎无间隙地与第二旋转力接收部分250g1和第二旋转力接收部分250g2接合。由此,防止联接单元U23相对于驱动侧凸缘250在轴线L282的方向上移动(图39的分图(d))。防止中间滑动件230相对于驱动侧凸缘250围绕轴线L251旋转。也就是说,旋转力通过第二旋转力传递部分230k1与第二旋转力接收部分250g1之间以及第二旋转力传递部分230k2与第二旋转力接收部分250g2之间的接合而从中间滑动件230传递到凸缘250。
如图38的分图(c)所示,胴体部230c1、胴体部230c2和圆筒形内壁部分250r设置成使得当联接单元U23的轴线L281与中空部分250f中的轴线L251大致同轴时,在胴体部230c1与圆筒形内壁部分250r之间以及在胴体部230c2与圆筒形内壁部分250r之间设有间隙D2。由此,联接单元U23能够相对于驱动侧凸缘250在轴线L283的方向上移动。正如下文中将描述的那样,当中间滑动件230由推压部件270通过联接部件280朝向驱动侧(箭头X9)推压时,圆筒形凸部230m1和圆筒形凸部230m2接触第二引导部分250j1至第二引导部分250j4。由此,防止中间滑动件230从驱动侧凸缘250朝向驱动侧脱离,并且轴线L231与轴线L251大致同轴。
如图38所示,作为保持部件(可移动部件)的滑动件260设有与联接部件280的圆筒形部分280r1和圆筒形部分280r2接合的圆筒形部分260a、由推压部件270的一个端部部分270a接触的接触部分260b、由保持销291和保持销292穿过的通孔260c1至通孔260c4。圆筒形部分260a的中心轴线是轴线L261。
圆筒形部分260a与联接部件280的圆筒形部分280r1和圆筒形部分280r2几乎无间隙地接合以支撑它们。由此,联接部件280能够在轴线L281的方向上移动,同时保持轴线L281和轴线L261彼此同轴。
另一方面,如图39的分图(c)所示,圆筒形保持销291和保持销292在径向方向上几乎无间隙地插入滑动件260的通孔260c1至通孔260c4中,使得保持销291和保持销292的中心轴线与驱动侧凸缘250的轴线L252平行。保持销291和保持销292由驱动侧凸缘250的滑动槽250s1和滑动槽250s4支撑,使得滑动件260和驱动侧凸缘250彼此连接。
如图38的分图(c)所示,保持销291和保持销292沿着轴线L253并置。保持销291和保持销292的直径略小于在轴线L251的方向上测量的滑动槽150s1和滑动槽150s4的宽度。由此,滑动件260保持轴线L261和轴线L251之间的平行性。另外,防止滑动件260相对于驱动侧凸缘250在轴线L251的方向上移动。换句话说,滑动件260能够在大致垂直于轴线L251的方向上移动。
如图38的分图(b)所示,防止保持销291和保持销292通过感光鼓10的开口10a2在轴线L252的方向上脱离。另外,使保持销291和保持销292的长度G4大于圆筒形内壁部分250r的直径
Figure BDA0001400857500000511
通过这样做,防止保持销291和保持销292从滑动槽250s1和滑动槽250s4脱离。
另外,在保持销291与滑动槽250s1的一个端部部分250s2之间以及在保持销292与滑动槽250s1的另一个端部部分250s3之间,设有大于间隙D2的间隙E3(图38的分图(c))。在保持销291与滑动槽250s4的一个端部部分250s5之间以及在保持销292与滑动槽250s4的另一个端部部分250s6之间,设有类似于间隙E2的间隙。另外,润滑剂(未示出)施加到通孔260c1至通孔260c4、滑动槽250s1和滑动槽250s4。由此,滑动件260能够在轴线L253的方向上相对于驱动侧凸缘250平滑地移动。
所以,滑动件260能够相对于驱动侧凸缘250在轴线L252和轴线L253的方向上以及在由这些方向的矢量之和所提供的方向(也就是,垂直于轴线L251的任何方向)上移动,同时保持轴线L261和轴线L251之间的平行性。换句话说,滑动件260能够大致在垂直于轴线L251的方向上移动。另外,防止滑动件260相对于驱动侧凸缘250在轴线L251的方向上移动。
如图38的分图(b)所示,推压部件270的一个端部部分270a接触滑动件260的弹簧接触部分260b,并且另一个端部部分270b接触联接部件280的弹簧接触部分280d1。推压部件270在联接部件280和滑动件260之间被压缩以朝向驱动侧(箭头X9)推压联接部件280。如图37的分图(e)所示,推压部件270也通过安装在联接部件280上的被引导销240与第一引导部分230j1至第一引导部分230j4之间的接触而朝向驱动侧(箭头X9)推压中间滑动件230。
利用上述结构,联接部件280通过滑动件260保持相对于驱动侧凸缘250的状态,使得轴线L281和轴线L251彼此平行。中间滑动件230不相对于联接部件280围绕轴线L231旋转,并且不相对于驱动侧凸缘250围绕轴线L233旋转。所以,中间滑动件230相对于联接部件280和驱动侧凸缘250保持为使得轴线L231与轴线L281和轴线L251平行。
附加地,联接部件280能够相对于中间滑动件230在轴线L282的方向上移动。另外,中间滑动件230能够相对于驱动侧凸缘250在轴线L233的方向上移动。换句话说,在轴线L251的方向上看,联接部件280相对于中间滑动件230的移动方向和中间滑动件230相对于驱动侧凸缘250的移动方向实际上彼此交叉(更特别地,彼此大致垂直)。所以,联接部件280能够相对于驱动侧凸缘250在轴线L282的方向上、在轴线L233的方向上以及在由这些方向的矢量之和所提供的方向(也就是,垂直于轴L281的任何方向)上移动。
此外,通过推压部件270的推压,联接部件280的轴线L281与中间滑动件230的轴线L231大致同轴,并且轴线L231与驱动侧凸缘250的轴线L251大致同轴。所以,联接部件280由推压部件270相对于驱动侧凸缘250推压,使得轴线L281和轴线L251彼此大致同轴。
参考图40至图43,将描述联接部件280的操作。图40示出了联接部件280的轴线L281与驱动侧凸缘250的轴线L251同轴的状态。图40的分图(a)是从驱动侧看到的视图,图40的分图(b)和图40的分图(c)分别是沿着图40的分图(a)中的与轴线L283平行的线SL283和与轴线L282平行的线SL282截取的截面图。截取截面图所遵循的线适用于图41至图43。图41示出了联接部件280已经在与轴线L283平行的箭头X51的方向上相对于驱动侧凸缘250移动的状态。图42示出了联接部件280已经在与轴线L282平行的箭头X41的方向上相对于驱动侧凸缘250移动的状态。图44是联接部件280已经在由箭头X45的方向即箭头X41与箭头X51的矢量之和所提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p的视图。
首先,联接部件280c由推压部件270的推压力F270推压,使得第一引导部分230j3和第一引导部分230j4接触被引导销240,并且第二引导部分250j1和第二引导部分250j2接触圆筒形凸部230m1,如图40所示。如图40的分图(c)所示,通过第一引导部分230j3和第一引导部分230j4与被引导销240之间的接触,在轴线L282的方向上看,轴线L281和轴线L231变得大致同轴。另一方面,如图40的分图(b)所示,通过第二引导部分250j1和第二引导部分250j2与圆筒形凸部230m1之间的接触,在轴线L283的方向上看,轴线L231和轴线L251变得大致同轴。所以,通过推压部件270对联接部件280的推压力F270,轴线L281和轴线L251变得彼此大致同轴。
然后,如图41的分图(a)所示,联接部件280相对于驱动侧凸缘250在与轴线L283平行的箭头X51的方向上移动。然后,如图41的分图(b)所示,联接单元U23通过作为中间滑动件230的倾斜部分或接触部分的圆筒形凸部230m1与作为驱动侧凸缘250的倾斜部分或接触部分的第二引导部分250j1之间的接触而沿着第二引导部分250j1上的方向(箭头X61)移动。此时,联接单元U23保持轴线L281与轴线L251平行的状态。所以,联接单元U23能够在箭头X61的方向上移动,直到中间滑动件230的胴体部230c1抵接至圆筒形内壁部分250r,也就是说,直到其在轴线L283的方向上的移动距离p1变为等于间隙D2。另一方面,通过保持销291和保持销292,防止滑动件260在轴线L251的方向上移动。所以,与联接单元U23在箭头X61的方向上的移动相关联地,滑动件260沿着滑动槽250s1和滑动槽250s4在箭头X51的方向上与保持销291和保持销292一起移动。
类似地,当联接部件280在与箭头X51相反的方向上移动时,联接部件280沿着第二引导部分250j移动。
一方面,如图42的分图(a)所示,联接部件280相对于驱动侧凸缘250在与轴线L282平行的箭头X41的方向上移动。然后,如图42的分图(c)所示,联接部件280通过作为倾斜部分或接触部分的被引导销240与作为中间滑动件230的倾斜部分或接触部分的第一引导部分230j4之间的接触而在沿着第一引导部分230j4的方向(箭头X71)上移动。此时,联接部件280使轴线L281和轴线L231之间的平行性得以保持。所以,联接部件280能够在箭头X71的方向上移动,直到圆筒形部分280r1抵接至中间滑动件230的圆筒形内壁部分230r1,也就是说,联接部分280在轴线L282的方向上的移动距离p2变为等于间隙D1。另一方面,通过保持销291和保持销292,防止滑动件260在轴线L251的方向上移动。所以,与联接部件280在箭头X71的方向上的移动相关联地,滑动件260沿着保持销291和保持销292的中心轴线在箭头X41的方向上移动。
类似地,当联接部件280在与箭头X41相反的方向上移动时,联接部件280沿着第一引导部分230j3移动。
此外,如图43的分图(a)所示,联接部件280相对于驱动侧凸缘250在箭头X45的方向上移动距离p。距离p在轴线L282的方向上的分量为p4,并且其在轴线L283的方向上的分量为p5。然后,联接部件280相对于中间滑动件230在轴线L282的方向上移动距离p4。同时,联接部件280和中间滑动件230相对于驱动侧凸缘在轴线L283的方向上移动距离p5。随着联接部件280相对于中间滑动件230的移动,联接部件280沿着第一引导部分230j4移动距离p41,并且相对于中间滑动件230在箭头X8的方向上移动(图43的分图(c))。同时,随着中间滑动件230相对于驱动侧凸缘250的移动,中间滑动件230和联接部件280沿着第二引导部分250j1移动距离p51,并且相对于驱动侧凸缘250在箭头X8的方向上移动(图43的分图(b))。所以,随着联接部件280在箭头X45的方向上移动距离p,其在箭头X8的方向上移动距离p41+p51。
用于联接部件280在箭头X8的方向上移动的结构与实施例1类似,并且因此省略描述。
如上文中所述,联接部件280能够相对于驱动侧凸缘250在轴线L281的方向、轴线L283的方向和轴线L282的方向上移动。另外,与在轴线L283的方向、轴线L282的方向以及由这些方向的矢量之和所提供的方向(也就是,垂直于轴线L281的任何方向)上的移动相关联地,联接部件280能够相对于驱动侧凸缘250在轴线L281的方向上移动。
参考图44至图46,将描述联接部件280的接合操作。图44和46是示出联接部件280与主组件侧接合部分100接合的状态的示意性截面图。图44的分图(a)和图46的分图(a)示出了安装方向和截取S23截面图和S24截面图所遵循的线。图44的分图(b1)至图44的分图(b4)是沿着图44的分图(a)中的线S23-S23截取的示意性截面图,其中联接部件280移动以与主组件侧接合部分100接合。图46的分图(b1)和图46的分图(b2)是沿着图46的分图(a)中的线S24截取的示意性截面图,其中联接部件280移动以与主组件侧接合部分100接合。图45的分图(a)和图45的分图(b)是图44的分图(b1)和图44的分图(b2)所示的驱动侧凸缘单元U22附近的放大图。在图45的分图(b)和图46的分图(b2)中,处于安装的初始状态(其将在下文中进行描述)中的第一突出部分280b由虚线示出。在下文中,将对主组件侧接合部分100和联接部件280之间的接合的完成进行描述。
如图44的分图(a)所示,将对联接部件280的轴线L283与盒B的安装方向(箭头X1)彼此平行的情况进行描述。
如图44的分图(b1)和图45的分图(a)所示,当盒B在箭头X1的方向上移动时,联接部件280的胴体部280c与接触部分108a接触。该状态是安装的初始状态。处于图44的分图(b1)所示的状态下的联接部件280的位置是第一位置(突出位置)。此时,联接部件280的旋转轴线L281与感光鼓10的旋转轴线L1大致平行。更特别地,旋转轴线L281与旋转轴线L1彼此大致对准。联接部件280的旋转轴线L281与驱动侧凸缘250的轴线L251大致平行。更特别地,旋转轴线L281与旋转轴线L251彼此大致对准。
随着盒B的安装的进行,胴体部280c从作为固定部件的主组件侧接触部分108a接收力F1。力F1取向为与箭头X1的方向平行,也就是与轴线L283平行,并且因此,中间滑动件230的圆筒形凸部230m1通过力F1与驱动侧凸缘250的第二引导部分250j1接触。联接单元U23相对于驱动侧凸缘250沿着第二引导部分250j1在箭头X61的方向上移动。
如图44的分图(b2)和图45的分图(b)所示,中间滑动件230的胴体部230c1接触驱动侧凸缘250的圆筒形内壁部分250r1以限制联接单元U23在X61的方向上的移动。此时,在轴线L281的方向上,联接单元U23从安装的初始状态移动的距离为N2。该移动距离N2由第二引导部分250j1至第二引导部分250j4相对于轴线L251的角度θ5和间隙D2(图38的分图(c))确定。
在图45的分图(b)所示的状态下,联接单元U23在箭头X8的方向上从图44的分图(b1)和图45的分图(a)所示的安装的初始状态下的位置离开移动距离N2。移动距离N2被选择成使得仅联接部件280的自由端圆形部分280b1突出超过驱动侧凸缘250。然后,力F1取向为朝向自由端圆形构造部分280b1的圆形构造的中心,并且因此力F1产生在箭头X8的方向上的分力F1a。随着盒B在安装方向X1上的移动,联接部件280通过分力F1a克服推压部件270的推压力F270而在箭头X8的方向上进一步移动。如图44的分图(b3)所示,联接部件280可以通过接触部分108a。图44的分图(b3)所示的联接部件280的位置是第二位置(退避位置)。此时,联接部件280的旋转轴线L281与感光鼓10的旋转轴线L1大致平行。更具体地,在旋转轴线L281和旋转轴线L1之间存在间隙(旋转轴线L281和旋转轴线L1实际上不对准)。联接部件280的旋转轴线L281与驱动侧凸缘250的轴线L251大致平行。更具体地,此时,在旋转轴线L281和旋转轴线L251之间存在间隙(旋转轴线L281和旋转轴线L1实际上不对准)。在该第二位置,联接部件280从处于第一位置的位置朝向感光鼓10(朝向感光鼓10在纵向方向上的另一个端部部分侧)移位(移动/退避)。
类似于实施例1,当盒B随后移动到安装完成位置时,联接部件280通过推压部件270的推压力F270的推压力在箭头X9的方向上突出,使得联接部件280可以与主组件侧接合部分接合(图44的分图(b4))。也就是说,此时,联接部件280的位置与第一位置(突出位置)大致相同。
另一方面,如图46所示,将对联接部件280的轴线L283与盒B的安装方向(箭头X1)彼此垂直的情况进行描述。
当盒B在箭头X1的方向上安装时,联接部件280的胴体部280c与接触部分108a接触。随着盒B的进一步安装动作,胴体部280c从主组件侧接触部分108a接收力F2。力F2取向为与箭头X1平行,也就是与轴线L282平行,并且因此,被引导销240通过力F2接触中间滑动件230的第一引导部分230j4。然后,联接部件280相对于中间滑动件230沿着第一引导部分230j4在箭头X71的方向上移动。
如图46的分图(b2)所示,联接部件280的圆筒形部分280r1接触中间滑动件230的圆筒形内壁部分230r1,从而防止联接部件280在X71的方向上的移动。此时,在轴线L281的方向上,联接部件280从初始状态移动的距离为N3(图46的分图(b2))。该移动距离N3由第一引导部分230j1至第一引导部分230j4相对于轴线L231的角度θ4和间隙D1(图37的分图(c))确定。
在图46的分图(b2)所示的状态下,联接部件280在箭头X8的方向上从处于安装的初始状态下的位置离开移动距离N3。移动距离N3被选择成使得仅联接部件280的自由端圆形部分280b1突出超过驱动侧凸缘250。然后,力F1取向为朝向自由端圆形部分280b1的圆形构造的中心,并且因此,力F2产生箭头X8的方向上的分力F2a。随着盒B在安装方向X1上的移动,联接部件280通过分力F2a克服推压部件270的推压力F270而进一步在箭头X8的方向上移动,并且可以通过接触部分108a。随后,盒B可以通过类似于图44的分图(b3)和图44的分图(b4)所示的过程移动到安装完成位置。
参考图47,将对该实施例中的对感光鼓10的旋转力传递操作进行描述。图47是示出旋转力传递路径的透视截面图。
从主组件侧接合部分到联接部件280的旋转力传递路径与实施例1类似,并且因此省略详细描述。已接收旋转力的联接部件280通过第一旋转力接收部分230g和第一旋转力接收部分230g2将旋转力从第一旋转力传递部分280g1和第一旋转力传递部分280g2传递到中间滑动件230。然后,中间滑动件230以从第二旋转力传递部分230k1和第二旋转力传递部分230k2到第二旋转力接收部分250g1和第二旋转力接收部分250g2的方式将旋转力传递到驱动侧凸缘250。类似于实施例1地,旋转力从驱动侧凸缘250传递到感光鼓10。
参考图48至图51,将对当盒B从装置的主组件A拆卸时将联接部件280从主组件侧接合部分100脱离的操作进行描述。
图48的分图(a)和图50的分图(a)示出了盒B的拆卸方向以及示出S25截面图和S26截面图所遵循的线。图48的分图(b1)至(b4)是图48的分图(a)的S25截面,并且是示出联接部件180从主组件侧接合部分100脱离的状态的示意性截面图。图50的分图(b1)至(b4)是图50的分图(a)的S26截面,并且是示出联接部件180从主组件侧接合部分100脱离的状态的示意性截面图。图49和51是图48的分图(b3)和图50的分图(b3)所示的驱动侧凸缘单元U22附近的放大图。在图48至图51的截面图中,联接单元U23未被剖视,以便更好地图示。在图48的分图(b1)至图48的分图(b4)和图49中,驱动侧凸缘250的第二引导部分250j1和第二引导部分250j2由虚线表示。在图50的分图(b1)至(b3)和图51中,中间滑动件230的圆筒形内壁部分230r1和圆筒形内壁部分230r2由虚线示出。在下文中,将对旋转力接收部分280b3侧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48所示,将对盒B的拆卸方向(箭头X12)和联接部件280的轴线L283彼此平行的情况进行描述。
在图48的分图(b1)所示的状态下的联接部件280的位置是第一位置(旋转力传递允许位置)。第一位置(旋转力传递允许位置)与第一位置(突出位置)大致相同。此时,联接部件280的旋转轴线L281与感光鼓10的旋转轴线L1大致平行。更特别地,旋转轴线L281和旋转轴线L1彼此大致对准。联接部件280的旋转轴线L281与驱动侧凸缘250的轴线L251大致平行。更特别地,旋转轴线L281和旋转轴线L251彼此大致对准。
如图48的分图(b2)所示,当盒B在拆卸方向X12上移动时,联接部件280的上游侧的旋转力接收部分280b3从旋转力施加部分100a2接收力F5。力F5取向为垂直于旋转力接收部分280b3,也就是平行于轴线L283,并且因此,中间滑动件230的圆筒形凸部230m1和驱动侧凸缘250的第二引导部分250j2通过力F5彼此接触。联接单元U23相对于驱动侧凸缘250在箭头X62的方向上沿着第二引导部分250j2移动。
当盒B在拆卸方向X12上进一步移动时,中间滑动件230的胴体部230c2接触驱动侧凸缘250的圆筒形内壁部分250r,如图48的分图(b3)所示。由此,联接单元U23相对于驱动侧凸缘250在箭头X62的方向上的移动受到限制。上述移动距离N2被选择成使得第二突出部分280b的自由端圆形部分280b1此时在旋转力施加部分100a2的最突出部分100m2的非驱动侧接触旋转力施加部分100a2,如图49所示。由此,力F5取向为朝向自由端圆形部分280b1的圆形构造的中心,并且因此,在箭头X8的方向上产生力F5的分力F5a。随着盒B在拆卸方向X12的方向上的移动,联接部件280通过分力F5a克服推压部件270的推压力F270而在箭头X8的方向上进一步移动。如图48的分图(b4)所示,联接部件280从主组件侧接合部分100的空间部分100f脱离。
图48的分图(b4)中的联接部件280的位置是第二位置(脱离允许位置)。第二位置(脱离允许位置)与上述第一位置(退避位置)大致相同。此时,联接部件280的旋转轴线L281与感光鼓10的旋转轴线L1大致平行。更具体地,在旋转轴线L281和旋转轴线L1之间存在间隙(旋转轴线L281和旋转轴线L1实际上不对准)。联接部件280的旋转轴线L281与驱动侧凸缘250的轴线L251大致平行。更具体地,此时,在旋转轴线L281和旋转轴线L251之间存在间隙(旋转轴线L281和旋转轴线L1实际上不对准)。在该第二位置,联接部件280从处于第一位置的位置朝向感光鼓10(朝向感光鼓10在纵向方向上的另一个端部部分侧)移位(移动/退避)。
总之,随着从装置的主组件A拆卸盒B,联接部件280从主组件侧接合部分100脱离。换句话说,随着从装置的主组件A拆卸盒B,联接部件280接收来自主组件侧接合部分100的力,使得联接部件280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进一步地换句话说,随着从装置的主组件A拆卸盒B,联接部件280接收来自主组件侧接合部分100和驱动侧凸缘250的力以从第一位置(旋转力传递允许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脱离允许位置)。
如图50的分图(a)所示,将对联接部件280的轴线L283垂直于盒B的拆卸方向X12的情况进行描述。
图50的分图(b1)中的联接部件280也处于第一位置(旋转力传递允许位置)。此时,联接部件280的旋转轴线L281与感光鼓10的旋转轴线L1大致平行。更特别地,旋转轴线L281和旋转轴线L1彼此大致对准。联接部件280的旋转轴线L281与驱动侧凸缘250的轴线L251大致平行。更特别地,旋转轴线L281和旋转轴线L251彼此大致对准。
图50的分图(b1)中的中间滑动件230的位置是第一中间位置。此时,中间滑动件230的旋转轴线L231与感光鼓10的旋转轴线L1大致平行。更特别地,旋转轴线L231和旋转轴线L1彼此大致对准。另外,中间滑动件230的旋转轴线L231与驱动侧凸缘250的轴线L251大致平行。更特别地,旋转轴线L231和旋转轴线L251彼此大致对准。
当盒B在拆卸方向X12的方向上从图50的分图(b1)所示的状态移动时,联接部件280在拆卸方向X12的方向上与驱动侧凸缘250和中间滑动件230一起移动。如图50的分图(b2)所示,在相对于拆卸方向X12的联接部件280的上游侧的第二主组件接触部分280b2接触在相对于拆卸方向X12的下游侧的平面壁部分100k1,并且盒B在其拆卸时接收力F9。力F9取向为垂直于第二主组件接触部分280b2,也就是平行于轴线L282。所以,通过力F9,联接部件280在箭头X72的方向上沿着第一引导部分230j2相对于中间滑动件230和驱动侧凸缘250移动,同时被引导销240与中间滑动件230的第一引导部分230j1相接触。
当盒B在拆卸方向X12上进一步移动时,联接部件280的圆筒形部分280r2与中间滑动件230的圆筒形内壁部分230r2相接触,如图50的分图(b3)所示,由此,联接部件280相对于驱动侧凸缘250和中间滑动件230在箭头X72的方向上的移动受到管控。上述移动距离N3被选择成使得第二突出部分280b的自由端圆形部分280b1此时如图51所示接触退避力施加部分100n1。由此,力F9取向为朝向自由端圆形部分280b1的圆形构造的中心,并且因此,在箭头X8的方向上产生力F9的分力F9a。随着盒B在拆卸方向X12上的移动,联接部件280通过分力F9a克服推压部件270的推压力F270而在箭头X8的方向上进一步移动。如图50的分图(b4)所示,联接部件280从主组件侧接合部分100的空间部分100f脱离。图50的分图(b4)所示的联接部件180的位置也是第二位置(脱离允许位置)。此时,联接部件280的旋转轴线L281与感光鼓10的旋转轴线L1大致平行。更具体地,在旋转轴线L281和旋转轴线L1之间存在间隙(旋转轴线L281和旋转轴线L1实际上不对准)。联接部件280的旋转轴线L281与驱动侧凸缘250的轴线L251大致平行。更具体地,此时,在旋转轴线L281和旋转轴线L251之间存在间隙(旋转轴线L281和旋转轴线L1实际上不对准)。在该第二位置,联接部件280从处于第一位置的位置朝向感光鼓10(朝向感光鼓10在纵向方向上的另一个端部部分侧)移位(移动/退避)。
图50的分图(b4)所示的中间滑动件230的位置是第二中间位置。此时,中间滑动件230的旋转轴线L231与感光鼓10的旋转轴线L1大致平行。更具体地,在旋转轴线L231和旋转轴线L1之间存在间隙(旋转轴线L231和旋转轴线L1实际上不对准)。另外,中间滑动件230的旋转轴线L231也与驱动侧凸缘250的轴线L251大致平行。更具体地,此时,在旋转轴线L231和旋转轴线L251之间存在间隙(旋转轴线L231和旋转轴线L1实际上不对准)。在第二位置,与在第一位置相比,中间滑动件230朝向感光鼓10(朝向感光鼓10相对于纵向方向的另一个端部部分侧)移位(移动/退避)。
总之,随着从装置的主组件A拆卸盒B,联接部件280从主组件侧接合部分100脱离。换句话说,随着从装置的主组件A拆卸盒B,联接部件280接收来自主组件侧接合部分100的力,使得联接部件280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进一步地换句话说,随着从装置的主组件A拆卸盒B,联接部件280接收来自主组件侧接合部分100和驱动侧凸缘250的力以从第一位置(旋转力传递允许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脱离允许位置)。
在上文中,作为示例,已对盒B的拆卸方向12与联接部件280的轴线L283平行的情况进行描述。然而,即使当拆卸方向与前文所述不同时,联接部件280也可以类似地从主组件侧接合部分100移除。在这样的情况下,在盒B的拆卸过程中,旋转力接收部分280a3和旋转力接收部分280b3中的任何一个接触旋转力施加部分100a1和旋转力施加部分100a2之一。或者,第二主组件接触部分280a2和第二主组件接触部分280b2中的任何一个接触平面壁部分100k1和平面壁部分100k2之一。或者,自由端圆形部分280a1和自由端圆形部分280b1中的任何一个接触退避力施加部分100n1和退避力施加部分100n2之一。然后,联接部件280通过上述的拆卸操作接收力F5和力F9中的至少一个以在垂直于轴线L281的方向上相对于驱动侧凸缘250移动。与在垂直于轴线L281的方向上的移动相关联地,联接部件280在箭头X8的方向上移动以从主组件侧接合部分100脱离。
也就是说,无论联接部件280和主组件侧接合部分100相对于从装置的主组件A拆卸盒B的拆卸方向的旋转相位如何,盒B都可以从装置的主组件A拆卸。
在该实施例中,类似于实施例1,联接部件280具有两个突出部分,但是可以自由地设计突出部分的横截面构造。参考图52至图54,例如将对突出部分的横截面构造为三角形的情况进行描述。图52是联接部件281和主组件侧接合部分201的示意性透视图。图53示出了包括联接部件281的驱动侧凸缘单元U221与主组件侧接合部分201接合的状态。图53的分图(a)是在轴线L101的方向上看到的视图,并且图53的分图(b)和图53的分图(c)分别是沿着图53的分图(a)中的线S29和S30截取的截面图。图54示出了从主组件侧接合部分201拆卸包括联接部件281的驱动侧凸缘单元U221的拆卸操作。图54的分图(a)是在轴线L101的方向上看到的视图,并且图54的分图(b)和图54的分图(c)分别是沿着图54的分图(a)中的线S29和S30截取的截面图。在图53的分图(a)和图54的分图(a)中,联接单元U231未被剖视,并且驱动侧凸缘250的圆筒形内壁部分250r由虚线示出。在图53的分图(c)和图54的分图(c)中,联接单元U23未被剖视,并且驱动侧凸缘250的第一引导部分250j1和第一引导部分250j2由虚线示出。
如图52所示,联接部件281的突出部分281a是从胴体部280c朝向驱动侧突出的三角柱的形式。另一方面,主组件侧接合部分201的旋转力施加部分201a是具有与突出部分281a大致互补形状的凹三角柱的形式。
在该情况下,如图54的分图(a)所示,例如,当盒B在拆卸方向X12的方向上移动时,联接部件281不在拆卸方向X12的方向上移动,同时仍保持与主组件侧接合部分201接合。另一方面,驱动侧凸缘250在拆卸方向X12的方向上移动,并且因此,联接部件281相对于驱动侧凸缘250在与拆卸方向X12相反的方向上移动。由此,如图54的分图(b)和图54的分图(c)所示,联接部件281在箭头X8的方向上沿着第一引导部分230j1至第一引导部分230j4并且沿着第二引导部分250j1至第二引导部分250j4移动。也就是说,联接部件281不在拆卸方向X12上移动,而是在此沿着箭头X8的方向移动,并且因此,突出部分281a可以从旋转力施加部分201a脱离。
如上所述,在该实施例中,除了实施例1中的操作以外,联接部件280能够在垂直于轴线L281的任何方向上移动。也就是说,提供了与实施例1相同的有利效果,并且旋转力接收部分的构造的设计自由度得以增强。
(实施例3)
参考图58至图86,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
在该实施例的描述中,与前述实施例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被赋予该实施例中具有对应功能的元件,并且为了简单起见省略其详细描述,并且将描述与实施例1不同的结构和操作。而且,将赋予相似的部件名称。
类似于实施例1的描述,驱动侧凸缘350、联接部件380和主组件侧接合部分300的旋转轴线将被称为轴线。
在该实施例中盒B到装置的主组件A的安装方向以及从装置的主组件A拆卸盒B的拆卸方向类似于实施例1,并且这也适用于其它的实施例。
(1)处理盒的简要描述:
图58是根据本发明的盒B的截面图,并且图59和图60是盒B的透视图。
如图58至图60所示,盒B包括感光鼓310。当盒B安装到装置的主组件A时,感光鼓通过由将在下文中描述的联接机构从装置的主组件A接收的旋转力进行旋转。盒B可以由用户安装到装置的主组件A以及从装置的主组件A拆卸。
作为充电装置的充电辊311与感光鼓310的外周面相对。充电辊311通过被供应从装置的主组件A所施加的电压而对感光鼓310充电。充电辊311与感光鼓310接触以由感光鼓310驱动。
盒B包括作为显影装置的显影辊313。显影辊313是能够承载显影剂t的可旋转部件以将显影剂供应到感光鼓310上的显影区域。显影辊313用显影剂t使形成于感光鼓310上的静电潜像显影。显影辊313包含磁辊(固定磁体)313c。
显影刮刀315接触显影辊313的周面。显影刮刀315管控沉积在显影辊313的周面上的显影剂t的量。另外,它将摩擦电荷施加到显影剂t。
可旋转搅拌部件316和317设置用以将显影剂t从显影剂收容容器314进给到显影室314a中。并且,被供应电压的显影辊313旋转。由此,在显影辊313的表面上形成由显影刮刀315摩擦电荷充电的显影剂层。显影剂t根据潜像图案转移到感光鼓310上。由此使潜像显影。也就是说,作为感光部件(可旋转部件)的感光鼓310能够承载显影剂图像(显影剂t)。
形成于感光鼓310上的显影剂图像由转印辊4(图1)转印到记录材料2(图1)上。记录材料例如是纸片材、标签、OHP片材。
作为清洁装置的弹性清洁刮刀320设置为与感光鼓310的外周面相对。刮刀320的自由端部与感光鼓310接触。在将显影剂图像转印到记录材料2上之后,刮刀320移除残留在感光鼓310上的显影剂t。由刮刀320从感光鼓310的表面移除的显影剂t被收容在移除显影剂容器321a中。
盒B由显影单元318和鼓单元319构成为一体结构。
显影单元318包括作为盒框架B1的一部分的显影装置框架314b。显影单元318包括显影辊313、显影刮刀315、显影室314a、显影剂收容容器314以及搅拌部件316和317。
鼓单元319包括作为盒框架B1的一部分的鼓框架321。鼓单元319还包括感光鼓310、清洁刮刀320、移除显影剂容器321a和充电辊311。
显影单元318和鼓单元319通过销P彼此可旋转地连接。显影辊313由图60所示并且设在单元318和319之间的弹性部件323推压到感光鼓310。
盒B安装在装置的主组件A的盒收容部分330a(将在下文描述的图62)中。此时,正如下文中将描述的那样,与盒B的安装操作相关联地,作为盒B的旋转力传递部分的联接件与装置的主组件A的驱动轴相联接。感光鼓310通过由装置的主组件A提供的驱动力旋转。
如图59所示,鼓轴承325设在盒B的驱动侧以可旋转地支撑作为感光部件单元的感光鼓单元U31,正如下文中将描述的那样。鼓轴承325的外端部部分的外周边325a用作盒引导件340R1。盒引导件340R1在感光鼓310的纵向方向(旋转轴线L1的方向)上向外突出。当作为突出部分的盒引导件340R1和联接部件350(在下文中将描述的第一位置状态下)投影到旋转轴线L1上时,联接部件350与盒引导件340R1彼此重叠。盒引导件340R1具有保护联接部件350的功能。
如图60所示,鼓轴326设在盒B的非驱动侧以可旋转地支撑感光鼓单元U31。鼓轴326的外端部部分的外周边326a用作盒引导件340L1。
在鼓单元319的一个纵向端部(驱动侧),盒引导件340R2大致设在盒引导件340R1的上方。在另一个纵向端部(非驱动侧),盒引导件340L2设在盒引导件340L1的上方。
在该实施例中,盒引导件340R1、340R2与鼓框架321一体地形成。然而,盒引导件340R1、340R2可以不是一体的。
(2)主组件与盒安装部分的驱动结构:
参考图61,将描述根据该实施例的使用处理盒的电子照相成像装置C的感光鼓驱动结构。图61的分图(a)是没有安装盒B的装置的主组件A的透视图,其中驱动侧的侧板被部分地切除。图61的分图(b)是仅示出鼓驱动结构的透视图。图61的分图(c)是沿着图61的分图(b)中的线S7-S7截取的截面图。
主组件驱动轴300具有球形自由端部部分300b,并且设有大致在圆筒形主部300a的中心部分处穿透的、作为主组件侧旋转驱动力传递部分的驱动传递销302,并且驱动力由驱动传递销302传递到盒B。
主组件驱动轴300在相对于纵向方向的相对端部部分处设有与自由端部部分300b同轴的鼓驱动齿轮301。鼓驱动齿轮301不可旋转地固定在主组件驱动轴300上,并且因此,当鼓驱动齿轮301旋转时主组件驱动轴300旋转。
鼓驱动齿轮301布置在用于与接收来自马达306的驱动力的小齿轮307接合的位置处。所以,当马达306旋转时,主组件驱动轴300旋转。
鼓驱动齿轮301由轴承部件303和304可旋转地支撑在装置的主组件A上。在此,驱动齿轮301不在轴向方向L1的方向上移动,并且因此,驱动齿轮301和轴承部件303、304可以安置为彼此接近。
在前文中,驱动齿轮301由马达小齿轮307直接驱动,但是这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而是可以在其间设置多个齿轮,或者带等可以用于驱动传递以便于马达相对于主组件A的定位。
参考图62至图63,将描述设在装置的主组件A中以引导盒B的安装的安装引导件。图62是安装在驱动侧的盒安装部分的透视图。图63是设在非驱动侧侧面上的盒安装部分的透视图。
如图62和图63所示,该实施例的盒安装装置330包括设在装置的主组件A中的主组件引导件330R1、330R2、330L1、330L2。
它们设在位于装置的主组件A中的盒安装空间(盒收容部分330a)的左表面和右表面上,从而与盒安装装置330相对(图62示出了驱动侧侧面,并且图63示出了非驱动侧表面)。左右安装装置330设有用作引导件并且用于安装盒B的引导部分330R1、330L1和330R2、330L2。通过引导部分330R1、330R2、330L1、330L2,将在下文中描述的、突出地设在盒框架的相应侧的凸块被引导。当要将盒B安装到装置的主组件A时,作为能够相对于装置的主组件A围绕轴309a打开和关闭的开闭门的盒门309被打开。通过关闭盒门309,完成盒B到装置的主组件A的安装。当要从装置的主组件A取出盒B时,在盒门309打开的情况下执行拆卸操作。可以通过与门30的打开操作相关联来辅助盒B相对于主组件的拆卸和/或安装。
(3)感光部件单元(感光鼓单元)的结构:
参考图64至图65,将描述作为感光部件单元的感光鼓单元U31的结构。图64的分图(a)是从驱动侧看到的感光鼓单元U31的示意性透视图,并且图64的分图(b)是从非驱动侧看到的感光鼓单元U31的示意性透视图。图65是感光鼓单元U31的分解示意性透视图。
如图64、65所示,感光鼓单元U31包括感光鼓310、驱动侧凸缘单元U32和非驱动侧凸缘352。感光鼓310包括铝等制成的导电圆筒310a和涂覆它的感光层。其相对的端部部分设有与鼓的表面大致同轴的开口310a1、310a2以与鼓凸缘接合。
驱动侧凸缘单元U32包括驱动侧凸缘350。驱动侧凸缘350通过诸如聚缩醛、聚碳酸酯等这样的树脂材料的注射模制而制造。驱动侧凸缘350大致同轴地设有能够接合的支撑部分350b和支撑部分350a。将在下文中详细描述驱动侧凸缘单元U32。
非驱动侧凸缘352类似于驱动侧通过树脂材料的注射模制而制造,并且同轴地设有能够接合的支撑部分352b和支撑部分352a。非驱动侧凸缘352设有鼓接地板351。鼓接地板351是导电(主要为金属)的薄板状部件,并且包括接触导电圆筒310a的内表面的接触部分351b1、351b2和接触鼓轴326(图60)的接触部分351a。接地板351与主组件A电连接以使感光鼓310电接地。
驱动侧凸缘350和非驱动侧凸缘352通过支撑部分350b、352b与圆筒310a的开口310a1、310a2接合,并且随后,它们通过粘结、夹持等固定到圆筒310a。接地板351设在非驱动侧凸缘352上,但是这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例如,接地板351可以设在驱动侧凸缘350上,或者设在另外的能够与地面连接的部分上。
(4)驱动侧凸缘单元:
参考图66至图71,将描述驱动侧凸缘单元U32的结构。图66的分图(a)是从驱动侧看到的驱动侧凸缘单元U32安装到感光鼓310的状态的示意性透视图。在图66的分图(a)中,感光鼓310及其中的部分由虚线示出。图66的分图(b)是沿着图66的分图(a)中的线S1截取的示意性截面图,并且图66的分图(c)是沿着图66的分图(a)中的线S2截取的示意性截面图。在图66的分图(c)中,驱动侧凸缘350的滑动槽350s1由虚线示出以便于图解。图67是驱动侧凸缘单元U32的分解透视图。图68是联接部件380的示意性透视图。图69是联接部件380的图示。图70的分图(a)和图70的分图(b)是驱动侧凸缘350的示意性透视图。图70的分图(c)是沿着图70的分图(a)中的线S3截取的示意性截面图,其中联接部件130的凸部380b1、保持销391和保持销392被示出以便于图解。图70的分图(d)是联接部件380和驱动侧凸缘350的示意性透视图。图71的分图(a)是驱动侧凸缘350、滑动件360、保持销391和保持销392的图示,并且图71的分图(b)是沿着图71的分图(a)中的线SL353截取的截面图。在图71中,感光鼓310由双点划线示出。
如图66和67所示,驱动侧凸缘单元U32包括作为旋转力传递部件的驱动侧凸缘350、联接部件380、推压部件370、滑动件360、保持销391和保持销392。
在此,在图66中,“L351”是当驱动侧凸缘350旋转时的旋转轴线,并且在以下的描述中,旋转轴线L351简称为轴线L351。类似地,“L381”是当联接部件380旋转时的旋转轴线,并且在以下的描述中,旋转轴线L381简称为轴线L381。
联接部件380与推压部件370和滑动件360一起设在驱动侧凸缘350的内部。通过将在下文中描述的结构,滑动件360不在轴线L351的方向上相对于驱动侧凸缘350、保持销391和保持销392移动。
在该实施例中,推压部件370是作为弹性部件的弹簧(压缩螺旋弹簧)。如图66的分图(b)和图66的分图(c)所示,推压部件370的一个端部部分370a接触联接部件380的弹簧接触部分380h1,并且另一个端部部分370b接触滑动件360的弹簧接触部分360b。推压部件370在联接部件380和滑动件360之间被压缩以通过其推压力F370朝向驱动侧(箭头X9)推压联接部件380。推压部件可以是能够产生弹性力的板簧、扭簧、橡胶、海绵等。然而,正如下文中将描述的那样,联接部件380能够在与驱动侧凸缘350的轴线L351平行的方向上移动,并且因此,需要具有一定程度的行程这种类型的推压部件370。所以,能够具有一定行程的螺旋弹簧等是优选的。
参考图68和69,将描述联接部件380的构造。
如图68和69所示,联接部件380主要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作为端部部分(自由端部部分)的被驱动部分380a,其能够与将在下文中描述的主组件驱动轴300接合以从将在下文中描述并且作为设在主组件驱动轴300上的旋转力传递部分(主组件侧旋转力传递部分)的驱动传递销302接收旋转力。第二部分是驱动部分380b,其与驱动侧凸缘350接合以将旋转驱动力传递到驱动侧凸缘350。第三部分是互连部分380c,其将被驱动部分380a和驱动部分380b彼此连接。第四部分是作为另一个端部部分的接合部分380d,其由滑动件360支撑以使得联接部件380能够在旋转轴线L381的方向上移动。在该实施例中,联接部件380的另一个端部部分是接合部分380d,但是它可以是驱动部分380b。
垂直于轴线L381的方向是轴线L382,并且垂直于轴线L381和轴线L382这两者的方向是轴线L383。
如图68所示,被驱动部分380a设有作为相对于联接部件380的旋转轴线L381扩展的凹部的驱动轴插入开口380m。开口380m由随着朝向主组件驱动轴300接近而扩展的锥形驱动轴承表面380f提供。
在其端面的圆周上设有从驱动轴承表面380f突出的传递突起380f1和380f2。包括两个传递突起380f1和380f2的被驱动部分380a的外周面设有大致球形的主组件接触部分380i。当联接部件380与主组件驱动轴300接合时,以及当联接部件380从主组件驱动轴300脱离时,主组件接触部分380i接触主组件驱动轴300的自由端部部分300b和驱动传递销302。
在传递突起380f1和380f2之间,设有驱动接收待机部分380k1和380k2。两个驱动接收突起380f1和380f2之间的间隙大于驱动传递销的外径,以使得将在下文中描述的装置的主组件A的主组件驱动轴300的驱动传递销302可以由间隙部分接收。间隙部分由380k1和380k2标示。
在相对于顺时针方向的传递突起380f1和380f2的下游的位置,设有驱动力接收表面(旋转力接收部分)380e1和380e2,设在主组件驱动轴300上的作为旋转力传递部分的传递销302抵接至所述驱动力接收表面以传递旋转力。也就是说,驱动力接收表面380e1、380e2与联接部件380的旋转移动方向交叉,以使得它们通过被主组件驱动轴300的驱动传递销302的侧面推送而围绕轴线L381旋转。
为了稳定传递到联接部件380的传递扭矩,优选的是将驱动力接收表面380e1和380e2设在围绕轴线L381延伸的相同圆周上。通过这样做,驱动传递半径恒定,并且因此,稳定了传递扭矩。优选地,通过由传递突起380f1和380f2接收的力的平衡来尽可能稳定联接部件380的位置。为此,它们在该实施例中彼此直径相对地布置。相应地,由联接部件380接收的力形成力偶。所以,联接部件380可以通过仅接收该力偶而继续旋转运动且无需控制联接件的旋转轴线的位置。
当互连部分380c通过垂直于轴线L381的平面进行剖视时,互连部分380c的至少一个横截面的最大旋转半径小于联接部件380的旋转轴线L381与传递突起380f1和380f2(驱动力接收表面380e1和380e2)之间的距离。换句话说,垂直于联接部件380的旋转轴线L2的互连部分380c的预定截面的最大旋转半径小于传递突起380f1和380f2(驱动力接收表面380e1和380e2)与旋转轴线L2之间的距离。进一步地换句话说,互连部分380c的直径小于传递突起380f1(驱动力接收表面380e1)与传递突起380f2(驱动力接收表面380e2)之间的距离。
如图69所示,凸部380b1和380b2沿着轴线L382从驱动部分380b突出并且相对于轴线L381彼此直径相对地设置。凸部380b1和380b2具有相同的构造,并且因此,将仅描述凸部380b1的构造。
如图69的分图(a)所示,凸部380b1在轴线L382的方向上看具有相对于轴线L381的对称构造,更特别地具有五边形构造。在轴线L382的方向上看凸部380b1的具有相对于轴线L381以角度θ3倾斜的两个表面的部分称为被引导部分380j1和被引导部分380j2,其作为倾斜部分或接触部分。
将被引导部分380j1和被引导部分380j2彼此连接的部分被称为圆形构造部分380t1。另外,垂直于轴线L383的凸部380b1的表面被称为凸部端部部分380n1和凸部端部部分380n2。垂直于轴线L182的凸部380b1的表面称为旋转力传递部分380g1。
如图69的分图(b)所示,构成凸部380b2的部分分别称为被引导部分380j3、被引导部分380j4、圆形构造部分380t2、凸部端部部分380n3、凸部端部部分380n4和旋转力传递部分380g2。
接合部分380d具有中心轴线与轴线L381对准的圆筒形状并且几乎无间隙地装配在滑动件360的圆筒形部分360a中(图66的分图(b)和图66的分图(c))并且由此被支撑(将在下文中详细描述)。如图68所示,弹簧安装部分380h设在接合部分380d的非驱动侧端部部分上。弹簧安装部分380h设有接触推压部件370的一个端部部分370a的弹簧接触部分380h1,并且弹簧接触部分380h1大致垂直于联接部件380的轴线L381。
参考图70,将描述驱动侧凸缘350的构造。
如图70所示,驱动侧凸缘350设有与感光鼓10的内表面310b接合的接合支撑部分350b、齿轮部分350c、由鼓轴承330可旋转地支撑的支撑部分350a等。
垂直于轴线L351的方向是轴线L352,并且垂直于轴线L351和轴线L352这两者的方向是轴线L353。
驱动侧凸缘350的内部是中空的,并且被称为中空部分350f。中空部分350f包括平面内壁部分350h1、平面内壁部分350h2、圆筒形内壁部分350r1、圆筒形内壁部分350r2、凹部350m1和凹部350m2。
平面内壁部分350h1和平面内壁部分350h2具有垂直于轴线L352的表面,并且相对于轴线L351彼此直径相对。圆筒形内壁部分350r1和圆筒形内壁部分350r2具有中心轴线与轴线L351相同的圆筒形构造,并且布置在相对于轴线L351彼此直径相对的位置处。凹部350m1和凹部350m2分别形成为具有平面内壁部分350h1和平面内壁部分350h2,并且沿着轴线L352远离轴线L351。凹部350m1和凹部350m2具有相同的构造,并且设在相对于轴线L351彼此直径相对的位置处,并且因此,将仅对凹部350m1进行以下描述。
在轴线L352的方向上看,凹部350m1具有相对于轴线L351的对称构造。如图70的分图(c)所示,类似于被引导部分380j1至被引导部分380j4,具有在轴线L352的方向上看相对于轴线L351以角度θ3倾斜的表面的部分是引导部分350j1和引导部分350j2。连接引导部分350j1和引导部分350j2的部分是圆形构造部分350t1。垂直于轴线L353的凹部350m1的表面是凹部端部部分350n1和凹部端部部分350n2。具有垂直于轴线L352的平坦表面的旋转力接收部分350g1设有相对于平面内壁部分350h1的台阶部。另外,旋转力接收部分350g1设有滑动槽350s1。正如下文中将描述的那样,滑动槽350s1包括支撑保持销391和保持销392的通孔,并且在轴线L352的方向上看具有其长边沿着轴线L353的矩形形状。
构成凹部350m2的部分包括旋转力接收部分350g2、引导部分350j3、引导部分350j4、圆形构造部分350t2、滑动槽350s4、凹部端部部分350n3和凹部端部部分350n4。
中空部分350f的驱动侧端部部分是开口350e。
如图66和67以及图70的分图(d)所示,联接部件380设在驱动侧凸缘350的中空部分350f中,使得轴线L382与轴线L352平行。旋转力传递部分380g1和380g2以及旋转力接收部分350g1和350g2分别在轴线L382的方向上几乎无间隙地彼此接合。由此,联接部件380相对于驱动侧凸缘350在轴线L382的方向上的移动受到限制(图66的分图(b),图70的分图(d))。如图66的分图(c)所示,当联接部件380安置在中空部分350f中使得轴线L381和轴线L351彼此大致同轴时,在驱动部分380b与圆筒形内壁部分350r1和350r2之间设有间隙D。另外,如图70的分图(c)所示,在轴线L353的方向上分别在凸部端部部分380n1和凹部端部部分350n1之间以及在凸部端部部分380n2和凹部端部部分350n1之间设有间隙E1。由此,联接部件380能够在轴线L383的方向上相对于驱动侧凸缘350移动。在此,凸部380b1和凹部350m1成形为使得间隙E1大于间隙D。
参考图66和67以及图71,将对作为保持部件(可移动部件)的滑动件360、保持销391和保持销392的构造进行描述。
如图66和67所示,滑动件360设有圆筒形部分360a、由推压部件370的另一个端部部分370b接触的接触部分360b、通孔360c1至通孔360c4。圆筒形部分360a的中心轴线是轴线L361。
圆筒形部分360a与联接部件380的接合部分38d几乎无间隙地接合以支撑它。由此,联接部件380能够在轴线L381的方向上移动,同时保持轴线L381和轴线L361之间的大致同轴性。
另一方面,如图66的分图(b)、图67的分图(c)和图70的分图(c)所示,圆筒形保持销391和保持销392插入滑动件360的通孔360c1至通孔360c4中,使得中心轴线与轴线L352平行。保持销391和保持销392由驱动侧凸缘350的滑动槽350s1和滑动槽350s4支撑,使得滑动件360和驱动侧凸缘350彼此连接。
如图66的分图(c)和图71的分图(a)所示,保持销391和保持销392沿着轴线L353并置。保持销391和保持销392的直径略小于在轴线L351的方向上测量的滑动槽350s1和滑动槽350s4的宽度。由此,滑动件360保持轴线L361和轴线L351之间的平行性。另外,防止滑动件360相对于驱动侧凸缘350在轴线L351的方向上移动。换句话说,滑动件360能够在大致垂直于轴线L351的方向上移动。
如图66的分图(b)和图71的分图(b)所示,驱动侧凸缘350的接合支撑部分350b(图71的分图(a))与感光鼓310的开口310a2接合并固定。由此,防止保持销391和保持销392在轴线L352的方向上脱离。另外,保持销391和保持销392的长度G1被选择成充分地大于旋转力传递部分350g1和旋转力传递部分350g2之间的距离G2。通过这样做,防止保持销391和保持销392从滑动槽350s1和滑动槽350s4脱离。
此外,在保持销391和滑动槽350s1的一个端部部分350s2之间以及在保持销392和滑动槽350s1的另一个端部部分350s3之间设有大于间隙D的间隙E2(图66的分图(c)和图71的分图(a))。类似的间隙E2设在保持销391和滑动槽350s4的一个端部部分350s5之间以及设在保持销392和滑动槽350s4的另一个端部部分350s6之间(图71的分图(a))。另外,润滑剂(未示出)被施加到通孔360c1至通孔360c4、滑动槽350s1和滑动槽350s4。由此,滑动件360能够相对于驱动侧凸缘350在轴线L353的方向上平滑地移动。
如图70的分图(c)所示,作为倾斜部分或接触部分的引导部分350j1和引导部分350j2以及作为倾斜部分或接触部分的被引导部分380j1和被引导部分380j2能够彼此接触。只要引导部分350j1或被引导部分380j1中的至少一个倾斜并且另一个可以相应地倾斜就足够了。通过其间的接触,防止联接部件380从驱动侧凸缘350的开口350e脱离。通过推压部件370,联接部件380被朝向驱动侧推压,使得被引导部分380j1和被引导部分380j2接触引导部分350j1和引导部分350j2。这同样适用于引导部分350j3、引导部分350j4与被引导部分380j3、被引导部分380j4之间的关系。
如上文中所述,在轴线L382的方向上看,凸部380b1和380b2具有相对于轴线L381的对称构造。在轴线L352的方向上看,凹部350m1和凹部350m2具有相对于轴线L351的对称构造。所以,联接部件380由推压部件370朝向驱动侧推压,使得被引导部分380j1至被引导部分380j4与引导部分350j1和引导部分350j4接触,并且因此,轴线L381和轴线L351彼此大致同轴。
利用上述结构,联接部件380通过滑动件360保持相对于驱动侧凸缘350的状态,使得轴线L381和轴线L351彼此平行。联接部件380能够相对于驱动侧凸缘350在轴线L381和轴线L383的方向上移动。防止联接部件380相对于驱动侧凸缘350在轴线L382的方向上移动。联接部件380通过推压部件370的推压力F370而相对于驱动侧凸缘350被朝向驱动侧(图66中的箭头X9的方向)推压,使得轴线L381和轴线L351彼此大致同轴。
在该实施例中,驱动侧凸缘350、联接部件380和滑动件360由诸如聚缩醛、聚碳酸酯等的树脂材料制成。保持销391、392由诸如碳钢、不锈钢等的金属制成。然而,取决于用于旋转感光鼓310的负荷扭矩,各部件的制造材料可以是金属或树脂材料。
在该实施例中,齿轮部分350c用于将由联接部件380接收的旋转力从主组件侧接合部分300传递到显影辊313,并且它是与驱动侧凸缘350一体模制的螺旋齿轮或正齿轮。显影辊313可以不通过驱动侧凸缘150旋转。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省略齿轮部分350c。
参考图67和图70的分图(d),将描述驱动侧凸缘单元U32的组装过程。如图70的分图(d)所示,联接部件380插入驱动侧凸缘350的空间部分350f中。此时,如上文中所述,联接部件380和驱动侧凸缘350的相位被调节成使得轴线L382和轴线L352彼此平行。接着,如图67所示,安装推压部件370。推压部件370在径向方向上的位置通过联接部件380的轴部分380h2和滑动件360的轴部分360d进行限制。推压部件370可以预先安装到轴部分380h2和轴部分360d中的任何一者或两者。此时,推压部件370相对于轴部分380h2(或轴部分360d)压配合以使得推压部件370不脱落,由此改善组装操作性。随后,滑动件360插入空间部分350f中以使得接合部分380d装配到圆筒形部分360a中。如图67的分图(c)和图67的分图(d)所示,保持销391和保持销392从滑动槽350s1通过通孔360c1至通孔360c4插入滑动槽350s4中。
(5)鼓轴承:
参考图72,将描述鼓轴承325。图72的分图(a)是从驱动轴看到的透视图,并且图72的分图(b)是从感光鼓侧看到的透视图。
鼓轴承325用于将感光鼓310定位在鼓框架321中的适当位置,并且将鼓单元U10相对于装置的主组件A定位。另外,它也用于将联接部件380保持在能够将驱动力传递到感光鼓310的位置。
将进行详细描述。如图72所示,用于定位感光鼓310并且相对于鼓框架321进行定位的接合部分325d与相对于装置的主组件A定位的外周部分325c大致同轴。接合部分325d和外周部分325c为环形,并且上述的联接部件380安置在其空间部分325b中。
在空间部分325b的接合部分325d/外周部分325c相对于轴向方向的中心部分附近,设有用于在轴向方向上定位感光鼓单元U31的抵接表面325e。另外,鼓轴承325具有用于相对于鼓框架321进行固定的固定表面325f以及要由固定螺钉穿过的孔325g1和325g2。正如下文中将描述的那样,引导部分325a一体地设置成用以引导盒B相对于装置的主组件A的安装和拆卸。
(6)处理盒的安装引导件和相对于主组件的定位部分:
如图59和图60所示,鼓轴承325的外端部部分的外周边325a用作盒引导件340R1,并且鼓轴326的外端部部分的外周边326a用作盒引导件340L1。
相对于纵向方向的感光鼓单元U31的一个端部部分侧(驱动侧)设有大致在盒引导件340R1上方的盒引导件340R2。在其另一个端部部分侧(非驱动侧)设有在盒引导件340L1上方的盒引导件340L2。
在该实施例中,盒引导件340R1、340R2与鼓框架321一体地形成。然而,盒引导件340R1、340R2可以不是一体的。
(7)处理盒的安装操作:
参考图73,将描述盒B到装置的主组件A的安装操作。图73示出了安装过程,并且是沿着图62中的线S9-S9截取的截面图。
如图73的分图(a)所示,用户打开设在装置的主组件A上的盒门309。然后,将盒B安装到装置的主组件A的盒安装装置330。
当盒B安装到装置的主组件A时,在驱动侧,盒引导件340R1、340R2与主组件引导件330R1、330R2对准,如图73的分图(b)所示。另外,在非驱动侧,盒引导件340L1、340L2(图60)由主组件引导件330L1、330L2(图63)引导。
然后,将盒B在箭头X4的方向上插入,由此盒B通过盒B的联接件380与主组件A的主组件驱动轴300的接合而在预定位置被接收。也就是说,如图73的分图(c)所示,盒引导件340R1接触主组件引导件330R1的定位部分330R1a,并且盒引导件340R2接触主组件引导件330R2的定位部分330R2a。
由于大致对称的构造,盒引导件340L1接触主组件引导件330L1的定位部分330L1a(图63),并且盒引导件340L2接触主组件引导件330L2的定位部分330L2a,不过这未在图中示出。以该方式,盒B通过安装装置330可拆卸地安装到盒收容部分330a。通过盒B安装到盒安装部分330a,能够进行成像操作。盒收容部分330a是将由通过安装装置330安装到装置的主组件A的盒B占据的室,如上文中所述。
当盒B被收容在上述预定位置时,盒B的压力接收部分340R1b(图59)由图62、63和73所示的推压弹簧388R施压。另外,处理盒B的压力接收部分340L1b(图60)由推压弹簧388L施压。由此,盒B(感光鼓310)相对于主组件A的转印辊、光学装置等正确地定位。
参考图74,将描述联接部件380。图74的分图(a1)是联接部件380的轴线L381和驱动侧凸缘350的轴线L351彼此对准、并且引导部分350j1至引导部分350j4分别接触被引导部分380j1和被引导部分380j4的状态的图示。图74的分图(a2)是联接部件380已经在由箭头X51指示的方向(也就是与轴线L383平行的方向)上相对于驱动侧凸缘350移动的状态的图示。图74的分图(a3)是联接部件380已经从引导部分350j1和引导部分350j4与被引导部分380j1至被引导部分380j4分别彼此接触的状态沿着轴线L351朝向非驱动侧(箭头X8的方向)移动的状态的图示。图74的分图(b1)至图74的分图(b3)是沿着与图74的分图(a1)和图74的分图(a3)中的轴线L383平行的线SL383截取的示意性截面图。在图74的分图(b1)至图74的分图(b3)中,联接部件380以未剖视的状态示出以便更好地图解,并且驱动侧凸缘350的引导部分350j3和引导部分350j4以及滑动槽350s4由虚线示出。
首先,如图74的分图(b1)所示,关于联接部件380,引导部分350j3和引导部分350j4通过推压部件370的推压力F370接触被引导部分380j3和被引导部分380j4,使得轴线L381和轴线L351彼此大致同轴。此时,联接部件380的传递突起380f1、380f2相对于驱动侧凸缘350处于最突出状态。
如图74的分图(a2)所示,联接部件380相对于驱动侧凸缘350在与轴线L383平行的箭头X51的方向上移动距离p3。然后,如图74的分图(b2)所示,联接部件180克服推压部件370的推压力F370沿着引导部分350j4(箭头X61)移动,同时保持被引导部分380j4和驱动侧凸缘350的引导部分350j4之间的接触。此时,联接部件380的轴线L381保持与轴线L351的平行性。所以,联接部件380能够在箭头X61的方向上移动,直到驱动部分380b抵接至圆筒形内壁部分350r1,也就是直到联接部件380在轴线L383的方向上的移动距离p3变为等于间隙D。在一方面,滑动件360能够通过保持销391和保持销392的作用而仅在轴线L383的方向上移动。所以,与联接部件380在箭头X61的方向上的移动相关联地,滑动件360在箭头X51的方向上与保持销391和保持销392一体地移动。
类似地,当联接部件380在与箭头X51相反的方向上移动时,联接部件380沿着引导部分350j3移动。
另一方面,如图74的分图(b3)所示,当联接部件380在箭头X8的方向上移动时,联接部件380在接合部分380d由滑动件360的圆筒形部分360a支撑的状态下克服推压部件370的推压力F370而在箭头X8的方向上移动。此时,在联接部件380的被引导部分380j3和被引导部分380j4与驱动侧凸缘350的引导部分350j3和引导部分350j4之间分别设有间隙。也就是说,联接部件380能够从如图74的分图(b1)所示的联接部件380相对于驱动侧凸缘350最突出的位置到如图74的分图(b3)所示的联接部件380退避的位置移动预定距离。
如上文中所述,联接部件380能够相对于驱动侧凸缘350在轴线L381和轴线L383的方向上移动。另外,通过引导部分350j1与被引导部分380j1之间的接触直至引导部分350j4与被引导部分380j4之间的接触,联接部件180能够与轴线L381的方向上的移动相关联地相对于驱动侧凸缘350在轴线L383的方向上移动。
(9)联接件安装操作和驱动传递:
如上文中所述,与盒B设置在装置的主组件A的预定位置的时刻同时地或恰好在此之前,联接部件380与主组件驱动轴300接合。参考图75至图78,将描述联接部件380的接合操作。图75是主组件的驱动轴与盒的驱动侧的主要部分的透视图。图76是从主组件的底部看到的主组件的驱动轴、处理盒的联接件、以及鼓轴的纵向截面图。图77是从主组件的底部看到的主组件的驱动轴、处理盒的联接件和鼓轴的纵向截面图,示出了相对于图76所示的相位的相位差。在下文的描述中,“接合”表示轴线L351和轴线L301彼此大致同轴的状态,并且可以进行从主组件侧接合部分300到联接部件380的驱动传递。
如图75的分图(a)所示,将对联接部件380的轴线L383与盒B的安装方向(箭头X1)彼此平行的情况进行描述。
如图75所示,盒B的安装方向大致垂直于感光鼓310的旋转轴线L1,并且盒B沿着大致垂直于驱动侧凸缘350的轴线L351的方向(箭头X1)移动以安装到装置的主组件A。如图75的分图(b1)和图76的分图(a)所示,当盒B开始安装到装置的主组件A时,联接部件380的传递突起380f1和380f2通过推压部件370的推压力F370朝向驱动侧凸缘350最突出。该状态是安装的初始状态。此时,联接部件380的位置是第一位置(突出位置)。此时,联接部件380的旋转轴线L381与感光鼓10的旋转轴线L1大致平行。更特别地,旋转轴线L381和旋转轴线L1彼此大致对准。联接部件380的旋转轴线L381与驱动侧凸缘350的轴线L351大致平行。更特别地,旋转轴线L381和旋转轴线L351彼此大致对准。
当盒B在箭头X1的方向上从安装的初始状态移动时,联接部件380的主组件接触部分380i抵接至设在装置的主组件A中的主组件驱动轴300的自由端部部分300b。如图75的分图(b1)和图76的分图(a)所示,主组件接触部分380i从自由端部部分300b接收力F1(退避力)。力F1取向为大致朝向构成主组件接触部分380i的大致球形表面的中心,并且因此,它相对于轴线L383所倾斜的角度θ7小于角度θ3的余角θ31。所以,当联接部件380接收力F1时,克服推压部件370的推压力F370沿着引导部分350j1在箭头X61的方向上移动,同时保持被引导部分380j1和驱动侧凸缘350的引导部分350j1之间的接触。
如图75的分图(b2)和图76的分图(b)所示,盒B在箭头X1的方向上进一步移动。然后,联接部件380的驱动部分380b接触驱动侧凸缘350的圆筒形内壁部分350r1,使得联接部件380相对于驱动侧凸缘350在箭头X61的方向上的移动受到限制。此时,联接部件380在轴线L381的方向上从安装的初始状态移动的量是移动距离N10(图76的分图(b))。该移动距离N10由间隙D(图66的分图(c))以及引导部分350j1至引导部分350j4相对于轴线L381的角度θ3(图70)确定。
在图76的分图(b)所示的状态下,联接部件380已在箭头X8的方向上从安装的初始状态移动所述移动距离N10。然后,由于力F1大致取向为朝向构成主组件接触部分380i的球形表面的中心,因此在力F1的方向与轴线L383之间形成的角度θ7与安装的初始状态时相比有所增加。由此,与安装的初始状态时相比,力F1在箭头X8的方向上的分力F1a增加。通过分力F1a,联接部件380克服推压部件370的推压力F370在箭头X8的方向上进一步移动。通过联接部件380在箭头X8的方向上的移动,联接部件380能够通过主组件驱动轴300的自由端部部分300b。图76的分图(b2)所示的联接部件380的位置是第二位置(退避位置)。此时,联接部件380的旋转轴线L381与感光鼓10的旋转轴线L1大致平行。更具体地,在旋转轴线L381和旋转轴线L1之间存在间隙(旋转轴线L381和旋转轴线L1实际上不对准)。联接部件380的旋转轴线L381与驱动侧凸缘350的轴线L351大致平行。更具体地,此时,在旋转轴线L381和旋转轴线L351之间存在间隙(旋转轴线L381和旋转轴线L1实际上不对准)。在第二位置(退避位置),与在第一位置(突出位置)相比,联接部件380朝向感光鼓10(朝向感光鼓10在纵向方向上的另一个端部部分侧)移位(移动/退避)。
如图75的分图(b4)所示,当盒B已移动到安装完成位置时,主组件驱动轴300的轴线L301和驱动侧凸缘350的轴线L351通过用于将盒B定位到装置的主组件A的定位装置的作用而彼此大致同轴,正如下文中将描述的那样。此时,联接部件380通过推压部件370的推压力F370在由箭头X9指示的方向上移动。同时,联接部件380沿着引导部分350j1移动,使得轴线L381与驱动侧凸缘350的轴线L351对准。
如图77所示,在主组件驱动轴300的轴线L301和联接部件380的轴线L381彼此对准的状态下,构成联接部件380的圆锥形部分的驱动轴承表面380f接触主组件驱动轴300的自由端部部分380b。此时,联接部件380的传递突起380f1、380f2和主组件驱动轴300的驱动传递销302在轴线L301的方向上彼此重叠。此时,驱动传递销302安置在驱动接收待机部分380k1、380k2中。相对于顺时针方向布置在传递突起380f1、380f2的下游的旋转力接收部分380e1、380e2与驱动传递销302相对。也就是说,联接部件380和主组件驱动轴300彼此接合以使联接部件380能够旋转。此时联接部件380的位置与上述第一位置(突出位置)大致相同。
当盒B设置在安装完成位置时,取决于主组件驱动轴300相对于旋转移动方向的相位,在轴线L301的方向上看,传递突起380f1、380f2和驱动传递销302可以彼此重叠。在这样的情况下,主组件驱动轴300的自由端部部分300b不能接触联接部件380的驱动轴承表面380f。在这样的情况下,通过主组件驱动轴300由将在下文中描述的驱动源旋转,在轴线L301的方向上看,传递突起380f1、380f2变为与驱动传递销302不重叠。并且,通过推压部件370的推压力F370,主组件驱动轴300的自由端部部分300b变为能够接触联接部件380的驱动轴承表面380f(联接部件380到达第一位置(突出位置))。由此,主组件驱动轴300能够在由驱动源旋转的同时与联接部件380接合,并且因此,联接部件380开始旋转。
参考图78,将描述驱动感光鼓310时的驱动传递操作。通过从装置的主组件A的驱动源接收的旋转力,主组件驱动轴300在由图中的X10指示的方向上与鼓驱动齿轮301一起旋转。与主组件驱动轴300一体的驱动传递销302接触联接部件380的旋转力接收部分380e1、380e2以旋转联接部件380。如上文中所述,旋转力传递部分380g1、旋转力传递部分380g2与旋转力接收部分350g1(图70的分图(a))、旋转力接收部分350g2(图70的分图(b))在轴线L382的方向上几乎无间隙地接合(图70的分图(c)),并且因此,它们保持大致平行的状态。由此,联接部件380能够将围绕轴线L381的旋转传递到驱动侧凸缘350。所以,联接部件380的旋转通过旋转力传递部分380g1、旋转力传递部分380g2和旋转力接收部分350g1、旋转力接收部分350g2传递到驱动侧凸缘350。
如图79的分图(a)所示,将对联接部件380的轴线L383垂直于盒B的安装方向(箭头X1)的情况进行描述。
如图79的分图(b1)所示,当盒B在箭头X1的方向上移动时,联接部件380的主组件接触部分380i接触设在装置的主组件A中的主组件驱动轴300的自由端部部分300b,这类似于联接部件380的轴线L383与盒B的安装方向平行的情况。此时,主组件接触部分380i通过盒B的安装从自由端部部分300b接收力F2。力F2指向构成主组件接触部分380i的大致球形表面的中心,并且因此,它相对于轴线L382以角度θ1倾斜,并且在轴线L381的方向上产生力F2的分力F2a以作为沿着箭头X8的方向的分量。所以,当盒B在箭头X1的方向上进一步移动时,联接部件380通过分力F2a克服推压部件370的推压力F370而在箭头X8的方向上移动,如图79的分图(b2)所示。通过联接部件380在箭头X8的方向上的移动,联接部件380能够通过主组件驱动轴300的自由端部部分300b。在此,在主组件接触部分380i和轴线L381之间形成的角度θ1被选择成使得联接部件380可以通过分力F2a克服推压部件370的推压力F370而在箭头X8的方向上移动。随后,类似于图78的分图(b3)和图78的分图(b4)的情况,盒B可以移动到安装完成位置,同时将联接部件380保持在驱动侧凸缘350的空间部分350f中。
已经对盒B的安装方向X1平行于或垂直于轴线L183的情况进行了以上描述。然而,同样地,当方向与上述安装方向不同时,联接部件380在箭头X8的方向上移动,以使得联接部件380可以通过主组件驱动轴300的自由端部部分300b。联接部件380通过力F1沿着引导部分350j1至引导部分350j4在由箭头X8指示的方向上移动,或者通过力F1或力F2的分力F1a或分力F2a在箭头X8的方向上移动。
利用上述结构,就盒B到装置的主组件A的安装方向而言,无论联接部件380和驱动传递销302相对于旋转移动方向的相位如何,盒B都可以安装到装置的主组件A。
如上文中所述,使用该实施例的结构,联接部件380能够以简单的结构与主组件驱动轴300接合且无需使用装置的主组件A和/或盒B的复杂结构。
如图75的分图(b2)所示,在该实施例中,在驱动部分380b接触圆筒形内壁部分350r1之后,联接部件380在箭头X8的方向上移动。然而,当驱动部分380b接触圆筒形内壁部分350r1时,联接部件380可以通过主组件驱动轴300的自由端部部分300b。为了提供这样的结构,如图18的分图(a1)和图80的分图(a2)所示,例如倾斜角度θ3减小或者间隙D增加,由此移动距离N10增加。或者,如图80的分图(b1)和图80的分图(b2)所示,传递突起380f1、380f2从驱动侧凸缘350的开口350e朝向驱动侧的突出量Q可以减小。利用这样的结构,仅通过沿着引导部分350j1至引导部分350j4的移动,联接部件380的传递突起380f1、380f2就可以在箭头X8的方向上移动超过自由端部部分300b,以使得它可以通过自由端部部分300b。所以,无需产生力F1在箭头X8的方向上的分力F1a,并且联接部件380和主组件驱动轴300能够以更简单的结构彼此接合。
(10)联接件的脱离操作与盒移除操作:
参考图81至图84,将描述当盒B从装置的主组件A移除时联接部件380从主组件驱动轴300脱离的操作。图81的分图(a)和图84的分图(a)示出了盒B的拆卸方向以及S10截面和S11截面。图81的分图(b1)至(b4)和图83的分图(a)至(b)是图81的分图(a)的S截面中的示意性截面图,示出了联接部件380从主组件驱动轴300的脱离。图84的分图(b1)至(b4)示出了沿着图84的分图(a)中的线S11截取的截面,并且示出了联接部件380从主组件驱动轴300的脱离。图82是图81的分图(b3)所示的驱动侧凸缘单元U32和主组件驱动轴300附近的放大图。在图81的分图(b1)和图81的分图(b2)中,联接部件380未被剖视。在图81至图84中,驱动侧凸缘350的引导部分350j1和引导部分350j2由虚线示出。在图81的分图(b3)、图81的分图(b4)、图82至图83中,存在于截面之前的传递突起380f2由虚线表示。在下文中,将对旋转力接收部分380e2侧进行说明。
如图81的分图(a)所示,将对盒B的拆卸方向(箭头X12)和联接部件380的轴线L383彼此平行的情况进行描述。
如图81的分图(b1)所示,盒B在大致垂直于感光鼓310的旋转轴线L1并且大致垂直于驱动侧凸缘350的轴线L351的拆卸方向X12上移动以从装置的主组件A拆卸。在完成成像操作之后主组件驱动轴300不再旋转的状态下,驱动传递销302接触旋转力接收部分380e1、380e2。驱动传递销302相对于盒B的拆卸方向X12位于旋转力接收部分380e2的下游。此时,主组件驱动轴300的自由端部部分300b接触联接部件380的驱动轴承表面380f。这是拆卸的初始状态。
处于图81的分图(b1)的状态下的联接部件380的位置是第一位置(旋转力传递允许位置)。第一位置(旋转力传递允许位置)与上述第一位置(突出位置)大致相同。此时,联接部件380的旋转轴线L381与感光鼓10的旋转轴线L1大致平行。更特别地,旋转轴线L381和旋转轴线L1彼此大致对准。联接部件380的旋转轴线L381与驱动侧凸缘350的轴线L351大致平行。更特别地,旋转轴线L381和旋转轴线L351彼此大致对准。
然后,盒B在拆卸方向X12上移动。然后,如图81的分图(b2)所示,相对于拆卸方向位于联接部件380的上游侧的旋转力接收部分380e2从驱动传递销302接收通过盒B的拆卸产生的力F5。力F5垂直于旋转力接收部分380e2,并且因此与垂直于旋转力接收部分380e2的轴线L383平行。所以,当联接部件380接收力F5时,联接部件380克服推压部件170的推压力F370沿着引导部分350j2在箭头X62的方向上移动,同时保持被引导部分380j2和驱动侧凸缘350的引导部分350j2之间的接触。主组件驱动轴300的自由端部部分300b变为与联接部件380的驱动轴承表面380f间隔开。
在此,旋转力接收部分380e2(和旋转力接收部分380e1)设置成使得联接部件380可以通过力F5在轴线L183的方向上移动。在该实施例中,旋转力接收部分380e2(和旋转力接收部分380e1)是垂直于轴线L383的平坦表面,并且因此,力F5的方向与轴线L383平行。所以,用户用较小的力就可以在拆卸方向X12上移动盒B,同时沿着轴线L383(和轴线L381)相对于驱动侧凸缘350移动联接部件380。通过联接部件380借助力F5在箭头X8的方向上的移动,传递突起380f2能够通过驱动传递销302。
当传递突起380f2通过驱动传递销302时,主组件驱动轴300的自由端部部分300b再次与联接部件380的驱动轴承表面380f相接触。当盒B在拆卸方向X12的方向上进一步移动远离该位置时,联接部件380从主组件驱动轴300的自由端部部分300b接收力F6,如图81的分图(b3)和图82所示。力F6取向为朝向驱动轴承表面380f的锥形部分的中心,并且因此产生力F6在轴线L383的方向上的分力F6b。所以,联接部件380在箭头X62的方向上移动,同时通过分力F6b保持被引导部分380j2和驱动侧凸缘350的引导部分350j2之间的接触,并且驱动部分380b接触圆筒形内壁部分350r2。由此,联接部件380相对于驱动侧凸缘350在轴线L383的方向上的移动受到限制。
此时,沿着箭头X8在轴线L381的方向上产生分力F6a。所以,当盒B在拆卸方向X12上进一步移动时,联接部件380通过分力F6a克服推压部件370的推压力F370而在箭头X8的方向上移动。由此,如图81的分图(b4)所示,主组件驱动轴300的自由端部部分300b从联接部件380的开口380m脱离。
图81的分图(b4)所示的联接部件380的位置是第二位置(脱离允许位置)。第二位置(脱离允许位置)与上述第二位置(退避位置)大致相同。此时,联接部件380的旋转轴线L381与感光鼓10的旋转轴线L1大致平行。更具体地,在旋转轴线L381和旋转轴线L1之间存在间隙(旋转轴线L381和旋转轴线L1实际上不对准)。联接部件380的旋转轴线L381与驱动侧凸缘350的轴线L351大致平行。更具体地,此时,在旋转轴线L381和旋转轴线L351之间存在间隙(旋转轴线L381和旋转轴线L1实际上不对准)。在该第二位置,联接部件180从处于第一位置的位置朝向感光鼓10(朝向感光鼓10在纵向方向上的另一个端部部分侧)移位(移动/退避)。
如图83的分图(a)所示,与主组件驱动轴300间隔开的联接部件380在与由箭头X62指示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移动,同时通过推压部件370的推压力F370保持被引导部分380j2和驱动侧凸缘350的引导部分350j2之间的接触。如图83的分图(b)所示,盒B返回到开始向装置的主组件A安装时的安装的初始状态,也就是说,联接部件380的传递突起380f1、380f2返回到相对于驱动侧凸缘350最突出的状态(第一位置(突出位置))。
总之,随着盒B从装置的主组件A的拆卸,联接部件380从主组件侧接合部分300脱离。换句话说,随着盒B从装置的主组件A的移除,联接部件180接收来自主组件侧接合部分300的力,使得联接部件380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并且随后移动到第一位置。进一步地换句话说,随着盒B从装置的主组件A的拆卸,联接部件380接收来自主组件侧接合部分300和驱动侧凸缘350的力以从第一位置(旋转力传递允许位置)移位(移动)到第二位置(脱离允许位置)。
参考图84的分图(a),将对联接部件380的轴线L383垂直于盒B的拆卸方向X12的情况进行描述。
如图84的分图(b1)所示,在成像操作完成之后主组件驱动轴300的旋转已经停止的状态下,驱动传递销302接触旋转力接收部分380e1和380e2。此时,主组件驱动轴300的自由端部部分300b接触联接部件380的驱动轴承表面380f。这是拆卸的初始状态。
然后,盒B在拆卸方向X12上移动。由此,联接部件380与驱动侧凸缘350一起在拆卸方向X12上移动,原因是联接部件380相对于驱动侧凸缘350在轴线L382的方向上的移动受到限制。如图84的分图(b2)所示,作为退避力接收部分的联接部件380的驱动轴承表面380f通过盒B的拆卸动作由来自主组件驱动轴300的自由端部部分300b的力F9(退避力)推压。力F9指向驱动轴承表面380f的圆锥形状的中心,并且因此,在轴线L381的方向上产生沿着箭头X8的分力F9a。通过分力F9a,联接部件880克服推压部件170的推压力F170在箭头X8的方向上移动。
当盒B在拆卸方向X12上进一步移动时,传递突起380f2的内表面380f4接触主组件驱动轴300的自由端部部分300b,并且联接部件380通过盒B的拆卸从自由端部部分300b接收力F10,如图84的分图(b3)所示。力F10取向为朝向自由端部部分300b的球形表面的中心,并且因此,在轴线L381的方向上沿着箭头X8产生分力F10a。当盒B在拆卸方向X12上进一步移动时,联接部件380通过分力F10a克服推压部件370的推压力F370而在箭头X8的方向上进一步移动。如图84的分图(b4)所示,通过联接部件380借助分力F10a在箭头X8的方向上移动,传递突起380f2变为能够通过驱动传递销302。由此,主组件驱动轴300的自由端部部分300b从联接部件380的开口380m脱离。
现在与主组件驱动轴300间隔开的联接部件380返回到盒B开始向装置的主组件A安装时的安装的初始状态,也就是说,联接部件380的传递突起380f1、380f2相对于驱动侧凸缘350最突出(图83的分图(b)),这类似于盒B的拆卸方向(箭头X12)与联接部件380的轴线L383平行的情况。
在前面的描述中,盒B的拆卸方向X12与联接部件180的轴线L183平行或垂直。然而,即使在拆卸方向与上述不同时,联接部件380也可以类似地从主组件侧接合部分100移除。在这样的情况下,在盒B的拆卸时,传递突起380f1和380f2中的一个接触驱动传递销302。或者,主组件驱动轴300的自由端部部分300b接触联接部件380的驱动轴承表面380f。另外,传递突起380f1的内表面380f3(未示出)和传递突起380f2的内表面380f4中的一个接触主组件驱动轴300的自由端部部分300b。然后,联接部件380通过拆卸动作接收力F5、F6和力F9、F10之一以相对于驱动侧凸缘350在箭头X8的方向上移动,由此变为能够从主组件驱动轴300脱离。
在从装置的主组件A拆卸盒B时,无论联接部件380和驱动传递销302相对于盒B从装置的主组件A的拆卸方向的旋转相位如何,盒B都可以从装置的主组件A拆卸。
如上所述,响应于盒B的拆卸操作,联接部件380可以在主组件驱动轴300的自由端部部分300b处于主组件驱动轴300的开口380m中的状态下脱离。所以,盒B可以在大致垂直于感光鼓310的旋转轴线的方向上拆卸。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联接部件380能够相对于驱动侧凸缘350在轴线L381的方向上和轴线L383的方向上移动。另外,联接部件380能够相对于驱动侧凸缘350在轴线L383的方向上与在轴线L383的方向上的移动相关联地移动。由此,当通过在与感光鼓310的旋转轴线L1大致垂直的方向上移动盒B而将盒B安装到装置的主组件A时,联接部件380在轴线L381的方向上移动以与主组件驱动轴300接合。另外,当通过在与感光鼓310的旋转轴线L1大致垂直的方向上移动盒B而将盒B从装置的主组件A拆卸时,联接部件380在轴线L381的方向上移动以从主组件驱动轴300脱离。此外,当盒B从装置的主组件A拆卸时,不必旋转感光鼓310和主组件驱动轴300中的任何一个。所以,盒B的拆卸负荷减小,并且在从装置的主组件A拆卸盒B时的可用性能得到改善。
主组件驱动轴的构造不限于上述内容。参考图85,将描述主组件驱动轴的变型例。图85是主组件驱动轴和鼓驱动齿轮的透视图。
如图85的分图(a)所示,主组件驱动轴1300的自由端部部分可以是平面1300b。由此,轴的构造简单,其结果是可以降低制造成本,由此实现成本下降。在这样的情况下,主组件驱动轴1300在平面1300b处接触联接部件380,但是由平面1300b接触的驱动轴承表面380f(图68)具有圆锥形状。所以,通过盒B在安装和拆卸时的移动,联接部件380从主组件驱动轴1300接收在轴线L381的方向上的分力,并且因此,联接部件380可以通过主组件驱动轴1300。
如图85的分图(b)所示,用于将驱动力传递到盒B的驱动传递部分1302c1和1302c2可以与主组件驱动轴1300一体地形成,其中驱动传递表面1302e1和1302e2分别形成于驱动传递部分1302c1和1302c2上。通过由树脂材料制造驱动轴,驱动传递部分可以一体地模制以实现成本下降。
如图85的分图(c)所示,为了缩小主组件驱动轴1300的自由端部部分1300b的范围,可以设置直径小于主部1300a的轴自由端1300d。如上文中所述,为了确定联接部件380的位置,自由端部部分1300b需要一定程度的精度。所以,为了限制联接部件380的接触部分(驱动轴承表面380f,图66的分图(a))的精度要求范围,可以仅将高精度要求的表面制作得较小,由此降低制造成本。
在该实施例中,联接部件的旋转力接收部分是垂直于轴线L383的平坦表面,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这样的示例。参考图86,将描述旋转力接收部分的变型例。图86是联接部件的透视图和俯视平面图。
如图86所示,联接部件1380的传递突起1380f1和1380f2的旋转力接收部分1380e1和1380e2相对于感光鼓310的旋转轴线L1以角度α5倾斜。也就是说,它们是相对于轴线L383倾斜的表面。当主组件驱动轴300在由箭头T1指示的方向上旋转时,联接部件1380的旋转力接收部分1380e1、1380e2接触驱动传递销302。然后,联接部件1380接收在箭头T2的方向上的分力。当盒B安装到装置的主组件A时,联接部件1380的驱动轴承表面1380f通过推压部件370的推压力F370接触主组件驱动轴300的自由端部部分300b(图75的分图(b4))。所以,通过联接部件1380接收在箭头T2的方向上的力,使驱动轴承表面1380f与自由端部部分300b之间的接触在驱动操作期间得到加强,并且因此,联接部件1380与主组件驱动轴300之间的接合可以进一步稳定。
(实施例4)
参考图87至图99,将描述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
在该实施例的描述中,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被赋予该实施例中具有对应功能的元件,并且为了简单起见省略其详细描述,并且将描述与实施例1不同的结构和操作。而且,将赋予相似的部件名称。这也适用于其它实施例。
类似于实施例1的描述,驱动侧凸缘450、联接部件480和主组件侧接合部分100的旋转轴线将被称为轴线。这也适用于其它实施例。
在该实施例中盒B到装置的主组件A的安装方向以及盒B从装置的主组件A的拆卸方向类似于实施例1,并且这也适用于其它实施例。
首先参考图87,将描述在该实施例中使用的联接单元U40的结构。如图87所示,联接单元U40包括联接部件480、作为中间传递部件的中间滑动件430和被引导销(待引导销)440。
将详细描述联接部件480。联接部件480的旋转轴线是轴线L481,垂直于轴线L481的方向是轴线L482,并且垂直于轴线L481和轴线L442这两者的方向是轴线L483。
图87的分图(a)至分图(c)是联接单元U40的分解透视图。图87的分图(d)至分图(e)示出了联接单元U40,并且图87的分图(d)是在轴线L881的方向上看到的视图,并且图87的分图(e)是在轴线L483的方向上看到的视图。在图87的分图(e)中,由虚线表示滑动件430的圆筒形内壁部分430r1和圆筒形内壁部分430r2(其将在下文中进行描述)。
如图87所示,联接部件480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作为端部部分(自由端部部分)的被驱动部分480a,其能够与将在下文中描述的主组件驱动轴400接合以从将在下文中描述并且作为设在主组件驱动轴300上的旋转力传递部分(主组件侧旋转力传递部分)的驱动传递销302接收旋转力。第二部分是作为另一个端部部分(被支撑部分)的驱动部分480b,其用于将旋转驱动力通过中间滑动件430传递到将在下文中描述的驱动侧凸缘450,并且其由滑动件460支撑以使得联接部件480可以在旋转轴线L481的方向上移动。互连部分480c将驱动部分480b和被驱动部分480a彼此连接。如图87的分图(b)所示,被驱动部分380a包括作为从联接部件480的旋转轴线L481扩展的凹部的驱动轴插入开口480m。开口480m由随着朝向主组件驱动轴300接近而扩展的圆锥形驱动轴承表面480f提供。
在其端面的圆周上设有从驱动轴承表面480f突出的传递突起480f1和480f2。包括两个传递突起480f1和480f2的被驱动部分380a的外周面设有大致球形的主组件接触部分480i。当联接部件480与主组件驱动轴300接合时,以及当联接部件480从主组件驱动轴300脱离时,主组件接触部分480i接触主组件驱动轴300的自由端部部分300b和驱动传递销302。
在传递突起480f1和480f2之间,设有驱动接收待机部分480k1和480k2。两个驱动接收突起480f1和480f2之间的间隙大于驱动传递销的外径,使得将在下文中描述的装置的主组件A的主组件驱动轴300的驱动传递销302可以由间隙部分接收。间隙部分由480k1和480k2标示。
在相对于顺时针方向的传递突起480f1和480f2的下游位置,设有驱动力接收表面(旋转力接收部分)480e1和480e2,设在主组件驱动轴300上的作为旋转力传递部分的传递销302抵接至所述驱动力接收表面以传递旋转力。也就是说,驱动力接收表面480e1和480e2与联接部件480的旋转移动方向交叉,使得它们通过被主组件驱动轴300的驱动传递销302的侧面推送而围绕轴线L481旋转。
当互连部分480c通过垂直于轴线L481的平面进行剖视时,互连部分480c的至少一个横截面的最大旋转半径小于联接部件480的旋转轴线L481与传递突起480f1和480f2(驱动力接收表面480e1和480e2)之间的距离。换句话说,垂直于联接部件4380的旋转轴线L2的互连部分480c的预定截面的最大旋转半径小于传递突起480f1和480f2(驱动力接收表面480e1和480e2)与旋转轴线L2之间的距离。进一步地换句话说,互连部分480c的直径小于传递突起480f1(驱动力接收表面480e1)与传递突起480f2(驱动力接收表面480e2)之间的距离。
如图87所示,胴体部(互连部分480c和驱动部分480b)包括圆筒形部分480r1、圆筒形部分480r2、第一旋转力传递部分480g1、第一旋转力传递部分280g2和通孔480p。
通孔480p为圆筒形且设在第一旋转力传递部分480g1和第一旋转力传递部分480g2中,并且通孔480p的中心轴线与轴线L483平行。
第一旋转力传递部分480g1和第一旋转力传递部分480g2是垂直于轴线L483的平坦表面,并且在轴线L481的方向上看,布置在相对于轴线L481彼此直径相对的位置处。圆筒形部分480r1和圆筒形部分480r2为圆筒形,并且其中心轴线是轴线L481,并且在轴线L481的方向上看,它们布置在相对于轴线L481彼此直径相对的位置处。
将详细描述作为中间传递部件的中间滑动件430。如图87的分图(a)所示,中间滑动件430的旋转轴线是轴线L431,垂直于轴线L431的方向是轴线L432,并且垂直于轴线L431和轴线L432这两者的方向是轴线L433。
中间滑动件430主要包括中空部分430f、外周部分430e和第一引导部分430j1-430j4。
外周部分430e设有圆筒形凸部430m1和圆筒形凸部430m2,它们在轴线L432的方向上延伸并且设有将在下文中描述的第二旋转力传递部分430k1和430k2。
第二旋转力传递部分430k1、430k2是垂直于轴线L432的平坦表面,并且相对于轴线L431彼此直径相对。另外,胴体部430c1和胴体部430c2具有中心轴线与轴线L431对准的圆筒形状,并且布置在相对于轴线L431彼此直径相对的位置处。
中空部分430f设有具有垂直于轴线L433的平坦表面的第一旋转力接收部分430g1和第一旋转力接收部分430g2,以及具有其中心轴线与轴线L431对准的圆筒形状的圆筒形内壁部分430r1和圆筒形内壁部分430r2。在轴线L431的方向上看,圆筒形内壁部分430r1和圆筒形内壁部分430r2布置在相对于轴线L431彼此直径相对的位置处。
如图87的分图(e)所示,在轴线L433的方向上看,第一引导部分430j3和第一引导部分430j4相对于轴线L431以角度θ4倾斜。在轴线L433的方向上看,第一引导部分430j3和第一引导部分430j4具有相对于轴线L431对称的构造。如图87的分图(a)所示,第一引导部分430j1和第一引导部分430j2分别布置在相对于轴线L431与第一引导部分430j3和第一引导部分430j4直径相对的位置处。
如图87的分图(c)所示,圆筒形部分480r1和480r2以及第一旋转力传递部分480g1和480g2布置在中空部分430f中,使得联接部件480的轴线L483与中间滑动件430的轴线L433平行。如图87的分图(d)所示,第一旋转力传递部分480g1、480g2和第一旋转力接收部分430g1、430g2在轴线L483上几乎无间隙地彼此接合。由此,防止联接部件480相对于中间滑动件430在轴线L483的方向上移动。防止中间滑动件430相对于联接部件480在轴线L431的方向上旋转。也就是说,旋转力通过第一旋转力传递部分480g1和第一旋转力传递部分480g2与第一旋转力接收部分430g1和第一旋转力接收部分430g2之间的接合从联接部件280传递到中间滑动件230。
圆筒形部分480r1、圆筒形部分480r2、圆筒形内壁部分430r1和圆筒形内壁部分430r2设置成使得当联接部件480的轴线L481与中空部分430f中的轴线L431大致同轴时,在圆筒形部分480r1与圆筒形内壁部分430r1之间以及在圆筒形部分480r2与圆筒形内壁部分430r2之间分别设有间隙D1。由此,联接部件480能够相对于中间滑动件430在轴线L482的方向上移动。
如图87的分图(c)和图87的分图(e)所示,圆筒形引导销440插入联接部件430的通孔430p中。正如下文中将描述的那样,当联接部件480由推压部件470朝向驱动侧(箭头X9)推压时,第一引导部分430j1-430j4接触被引导销440。由此,防止联接部件480从中间滑动件430朝向驱动侧脱离,并且轴线L481与轴线L431大致同轴。
参考图88和89,将描述在该实施例中使用的驱动侧凸缘单元U42的结构。图88的分图(a)是从驱动侧看到的作为安装有驱动侧凸缘单元U42的感光部件单元的感光鼓单元U41的示意性透视图。图88的分图(b)是沿着图88的分图(a)中的线S41截取的示意性截面图,并且图88的分图(c)是沿着图88的分图(a)中的线S42截取的示意性截面图。图89是驱动侧凸缘单元U42的分解透视图。在图88的分图(c)中,第二引导部分450j1、450j2和滑动槽450s1由虚线示出以便更好地图解。
如图88所示,驱动侧凸缘单元U42包括驱动侧凸缘450、联接单元U40、保持销491和492、推压部件470以及滑动件460。
首先参考图89,将详细描述驱动侧凸缘450。驱动侧凸缘的旋转轴线是轴线L451,垂直于轴线L451的方向是轴线L452,并且垂直于轴线L451和轴线L452这两者的方向是轴线L453。
驱动侧凸缘450设有接合支撑部分450b、齿轮部分450c和支撑部分450d等。驱动侧凸缘450的内部是中空的并且将被称为中空部分450f。
中空部分450f设有具有垂直于轴线L452的平坦表面的第二旋转力接收部分450g1和450g2、具有中心轴线与L451对准的圆筒形状的圆筒形内壁部分450r、以及第二引导部分450j1-450j4。
如图88的分图(c)所示,在轴线L452的方向上看,第二引导部分450j1、450j2相对于轴线L251以角度θ5倾斜。在轴线L452的方向上看,第二引导部分450j1、450j2具有相对于轴线L451对称的构造。第二引导部分450j3、450j4分别设置成相对于轴线L451与第二引导部分450j1、450j2直径相对。
圆筒形内壁部分450r设有滑动槽450s1和滑动槽450s4。正如下文中将描述的那样,滑动槽450s1和滑动槽450s4是用于支撑保持销491、492的通孔,并且在轴线L452的方向上看,具有长边沿着轴线L453的矩形形状。
如图88和89所示,联接单元U40布置在驱动侧凸缘450的中空部分450f中,使得轴线L482与轴线L452平行。中间滑动件430的第二旋转力传递部分430k1、430k2和第二旋转力接收部分450g1、450g2在轴线L482的方向上几乎无间隙地彼此接合。由此,防止联接单元U40相对于驱动侧凸缘450在轴线L482的方向上移动(图89的分图(d))。防止中间滑动件430相对于驱动侧凸缘450围绕轴线L451旋转。也就是说,旋转力通过第二旋转力传递部分430k1与第二旋转力接收部分450g1之间以及第二旋转力传递部分430k2与第二旋转力接收部分450g2之间的接合从中间滑动件430传递到凸缘450。
如图88的分图(c)所示,胴体部430c1、胴体部430c2和圆筒形内壁部分450r设置成使得当联接单元U40的轴线L481与中空部分450f中的轴线L451大致同轴时,在胴体部430c1与圆筒形内壁部分450r之间以及在胴体部430c2与圆筒形内壁部分450r之间设有间隙D20。由此,联接单元U40能够相对于驱动侧凸缘450在轴线L483的方向上移动。正如下文中将描述的那样,当中间滑动件430由推压部件470通过联接部件480朝向驱动侧(箭头X9)推压时,圆筒形凸部430m1和圆筒形凸部430m2接触第二引导部分450j1至第二引导部分450j4。由此,防止中间滑动件430从驱动侧凸缘450朝向驱动侧脱离,并且轴线L431与轴线L451大致同轴。
如图88所示,作为保持部件(可移动部件)的滑动件460设有与联接部件480的圆筒形部分480r1、480r2接合的圆筒形部分460a、由推压部件470的一个端部部分470a接触的接触部分460b、由保持销491、492穿过的通孔460c1-460c4。圆筒形部分460a的中心轴线是轴线L461。
圆筒形部分460a与联接部件480的圆筒形部分480r1和圆筒形部分480r2几乎无间隙地接合以支撑它们。由此,联接部件480能够在轴线L281的方向上移动,同时保持轴线L481和轴线L461彼此同轴。
如图89的分图(c)所示,圆筒形保持销491、492在直径方向上几乎无间隙地插入通孔460c1至460c4中,使得中心轴线与驱动侧凸缘450的轴线L452平行。通过由驱动侧凸缘450的滑动槽450s1、450s4支撑的保持销491、492,滑动件460和驱动侧凸缘450彼此连接。
如图88的分图(c)所示,保持销491、492在轴线L453的方向上并置。另外,保持销491、492的直径略小于在轴线L451的方向上测量的滑动槽450s1、450s4的宽度。由此,滑动件460保持轴线L461和轴线L451之间的平行性。另外,防止滑动件460相对于驱动侧凸缘450在轴线L451的方向上移动。换句话说,滑动件260能够在大致垂直于轴线L451的方向上移动。
如图88的分图(b)所示,防止保持销491、492通过感光鼓310的开口310a2(图65)在轴线L452的方向上脱离。另外,保持销491、492的长度G4大于圆筒形内壁部分450r的直径
Figure BDA0001400857500000971
由此,防止保持销491、492从滑动槽4250s1、440s4脱落。
另外,在保持销491与滑动槽450s1的一个端部部分450s2之间以及在保持销492与滑动槽450s1的另一个端部部分450s3之间设有大于间隙D20的间隙E30(图88的分图(c))。在保持销491与滑动槽450s4的一个端部部分450s5之间以及在保持销492与滑动槽450s4的另一个端部部分450s6之间设有类似于间隙E30的间隙。另外,润滑剂(未示出)施加到通孔460c1-460c4和滑动槽450s1、450s4。由此,滑动件460能够在轴线L453的方向上相对于驱动侧凸缘250平滑地移动。
所以,滑动件460能够相对于驱动侧凸缘450在轴线L452和轴线L453的方向上以及在由这些方向的矢量之和所提供的方向(也就是垂直于轴线L451的任何方向)上移动,同时保持轴线L461和轴线L451之间的平行性。换句话说,滑动件460能够大致在垂直于轴线L451的方向上移动。另外,防止滑动件460相对于驱动侧凸缘450在轴线L451的方向上移动。
如图88的分图(b)所示,推压部件470的一个端部部分470a接触滑动件460的弹簧接触部分460b,并且另一个端部部分470b接触联接部件480的弹簧接触部分480d1。推压部件470在联接部件480和滑动件460之间被压缩以朝向驱动侧(箭头X9)推压联接部件480。如图87的分图(e)所示,推压部件470还通过安装在联接部件480上的被引导销440与第一引导部分430j1至第一引导部分430j4之间的接触朝向驱动侧(箭头X9)推压中间滑动件430。
利用上述结构,联接部件480通过滑动件460保持相对于驱动侧凸缘450的状态,使得轴线L481和轴线L451彼此平行。中间滑动件430不相对于联接部件480围绕轴线L432旋转,并且不相对于驱动侧凸缘450围绕轴线L433旋转。所以,中间滑动件430相对于联接部件480和驱动侧凸缘450保持成使得轴线L431与轴线L481和轴线L451平行。
另外,联接部件480能够相对于中间滑动件430在轴线L482的方向上移动。另外,中间滑动件430能够相对于驱动侧凸缘450在轴线L433的方向上移动。换句话说,在轴线L451的方向上看,联接部件480相对于中间滑动件430的移动方向以及中间滑动件430相对于驱动侧凸缘450的移动方向实际上彼此交叉(更特别地,彼此大致垂直)。所以,联接部件480能够相对于驱动侧凸缘450在轴线L482的方向上、轴线L433的方向上以及在由这些方向的矢量之和所提供的方向(也就是垂直于轴线L481的任何方向)上移动。
此外,通过推压部件470的推压,联接部件480的轴线L481变为与中间滑动件430的轴线L431大致同轴,并且轴线L431变为与驱动侧凸缘450的轴线L451大致同轴。所以,联接部件480由推压部件470相对于驱动侧凸缘450推压,使得轴线L481和轴线L451彼此大致同轴。
参考图90至图93,将描述联接部件480的操作。图90示出了联接部件480的轴线L481与驱动侧凸缘450的轴线L451同轴的状态。图90的分图(a)是从驱动侧看到的视图,图90的分图(b)和图90的分图(c)分别是沿着图90的分图(a)中的与轴线L483平行的线SL483以及与轴线L482平行的线SL482截取的截面图。截取截面图所遵循的线适用于图91至图93。图91示出了联接部件480已经相对于驱动侧凸缘450在与轴线L483平行的箭头X51的方向上移动的状态。图92示出了联接部件480已经相对于驱动侧凸缘450在与轴线L482平行的箭头X41的方向上移动的状态。图94是联接部件480已经在由箭头X41和箭头X51的矢量之和所提供的方向即箭头X45的方向上移动距离p的视图。
首先,如图90所示,通过推压部件470的推压力F470,第一引导部分430j3、430j4接触被引导销440,并且第二引导部分450j1、450j2接触圆筒形凸部430m1。在此,如图90的分图(c)所示,通过第一引导部分430j3、430j4与被引导销440之间的接触,在轴线L482的方向上看,轴线L481和轴线L431变为彼此大致同轴。另一方面,如图90的分图(b)所示,通过第二引导部分450j1、450j2与圆筒形凸部430m1之间的接触,在轴线L483的方向上看,轴线L431和轴线L451变为彼此大致同轴。所以,通过推压部件470对联接部件480的推压力F470,轴线L481和轴线L451变为彼此大致同轴。
然后,如图91的分图(a)所示,联接部件480相对于驱动侧凸缘450在与轴线L483平行的箭头X51的方向上移动。然后,如图91的分图(b)所示,联接单元U40通过作为中间滑动件430的倾斜部分或接触部分的圆筒形凸部430m1与作为驱动侧凸缘450的倾斜部分或接触部分的第二引导部分450j1之间的接触在第二引导部分450j1(箭头X61)的方向上移动。此时,联接单元U40保持轴线L481与轴线L451平行的状态。所以,联接单元U40能够在箭头X61的方向上移动,直到中间滑动件430的胴体部430c1抵接至圆筒形内壁部分450r,也就是说,直到其在轴线L483的方向上的移动距离p1变为等于间隙D20。另一方面,通过保持销491和保持销492,防止滑动件460在轴线L451的方向上移动。所以,与联接单元U40在箭头X61的方向上的移动相关联地,滑动件460沿着滑动槽450s1和滑动槽450s4在箭头X51的方向上与保持销491、492一起移动。
类似地,当联接部件480在与箭头X51相反的方向上移动时,联接部件480沿着第二引导部分450j2移动。
在一方面,如图92的分图(a)所示,联接部件480相对于驱动侧凸缘450在与轴线L482平行的箭头X41的方向上移动。然后,如图92的分图(c)所示,联接部件480通过作为倾斜部分或接触部分的被引导销440与作为中间滑动件430的倾斜部分或接触部分的第一引导部分430j4之间的接触在沿着第一引导部分430j4(箭头X71)的方向上移动。此时,联接部件480使轴线L481和轴线L431之间的平行性得以保持。所以,联接部件480能够在箭头X71的方向上移动,直到圆筒形部分480r1抵接至中间滑动件430的圆筒形内壁部分430r1,也就是说,联接部分480在轴线L482的方向上的移动距离p2变为等于间隙D10。另一方面,通过保持销491和保持销492,防止滑动件460在轴线L451的方向上移动。所以,与联接部件480在箭头X71的方向上的移动相关联地,滑动件460沿着保持销491和保持销492的中心轴线在箭头X41的方向上移动。
类似地,当联接部件480在与箭头X41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移动时,联接部件480沿着第一引导部分430j3移动。
此外,如图93的分图(a)所示,联接部件480相对于驱动侧凸缘450在箭头X45的方向上移动距离p。距离p在轴线L482的方向上的分量为p4,并且其在轴线L483的方向上的分量为p5。然后,联接部件480相对于中间滑动件430在轴线L482的方向上移动距离p4。同时,联接部件480和中间滑动件430相对于驱动侧凸缘在轴线L483的方向上移动距离p5。随着联接部件480相对于中间滑动件430的移动,联接部件480沿着第一引导部分430j4移动距离p41,并且相对于中间滑动件430在箭头X8的方向上移动(图93的分图(c))。同时,随着中间滑动件430相对于驱动侧凸缘450的移动,中间滑动件430和联接部件480沿着第二引导部分450j1移动距离p51,并且相对于驱动侧凸缘450在箭头X8的方向上移动(图93的分图(b))。所以,随着联接部件480在箭头X45的方向上移动距离p,其在箭头X8的方向上的移动距离为p41+p51。
用于联接部件480在箭头X8的方向上移动的结构与实施例3类似,并且因此省略其描述。
如上文中所述,联接部件480能够相对于驱动侧凸缘450在轴线L481的方向、轴线L483的方向和轴线L482的方向上移动。另外,与在轴线L483的方向、轴线L482的方向以及由这些方向的矢量之和所提供的方向(也就是,垂直于轴线L481的任何方向)上的移动相关联地,联接部件480能够相对于驱动侧凸缘450在轴线L481的方向上移动。
参考图94至图96,将描述联接部件480的接合操作。图94和96是示出联接部件480与主组件侧接合部分300接合的状态的示意性截面图。图94的分图(a)和图96的分图(a)示出了安装方向以及截取S43截面图和S44截面图所遵循的线。图94的分图(b1)至图94的分图(b4)是沿着图94的分图(a)中的线S43-S43截取的示意性截面图,其中联接部件480移动以与主组件侧接合部分300接合。图96的分图(b1)和图96的分图(b2)是沿着图96的分图(a)中的线S44截取的示意性截面图,其中联接部件480移动以与主组件侧接合部分300接合。图95的分图(a)和图95的分图(b)是图94的分图(b1)和图94的分图(b2)所示的驱动侧凸缘单元U42附近的放大图。在图95的分图(b)和图96的分图(b2)中,处于安装的初始状态(其将在下文中进行描述)下的传递突起480f2由虚线示出。在下文中,将对主组件侧接合部分300和联接部件480之间的接合的完成进行描述。
如图94的分图(a)所示,将对联接部件480的轴线L483与盒B的安装方向(箭头X1)彼此平行的情况进行描述。
如图94的分图(b1)和图95的分图(a)所示,在开始将盒B安装到装置的主组件A时,联接部件480的传递突起480f1和480f2通过推压部件470的推压力F470相对于驱动侧凸缘450最突出。该状态是安装的初始状态。在图94的分图(b1)所示的状态下,联接部件480的位置是第一位置(突出位置)。此时,联接部件480的旋转轴线L481与感光鼓10的旋转轴线L1大致平行。更特别地,旋转轴线L481和旋转轴线L1彼此大致对准。联接部件480的旋转轴线L481与驱动侧凸缘450的轴线L451大致平行。更特别地,旋转轴线L481和旋转轴线L451彼此大致对准。
当盒B在箭头X1的方向上从安装的初始位置移动时,联接部件480的主组件接触部分480i接触设在主组件A中的主组件驱动轴300的自由端部部分300b。然后,主组件接触部分480i通过安装动作从自由端部部分300b接收力F1。力F1取向为大致朝向构成主组件接触部分480i的大致球形表面的中心,并且因此,它相对于轴线L483所倾斜的角度θ7小于角度θ3的余角θ31。通过力F1,中间滑动件430的圆筒形凸部430m1接触驱动侧凸缘450的第二引导部分450j1。联接单元U40相对于驱动侧凸缘450沿着第二引导部分450j1在箭头X61的方向上移动。
如图94的分图(b2)和图95的分图(b)所示,中间滑动件430的胴体部430c1接触驱动侧凸缘450的圆筒形内壁部分450r1以限制联接单元U40在X61的方向上的移动。此时,在轴线L481的方向上,联接单元U40从安装的初始状态移动的移动距离为N20。该移动距离N20由第二引导部分450j1至第二引导部分450j4相对于轴线L451的角度θ5和间隙D20(图88的分图(c))确定。
在图95的分图(b)所示的状态下,联接单元U40在箭头X8的方向上从图94的分图(b1)和图95的分图(a)所示的安装的初始状态的位置离开的距离为移动距离N20。然后,在力F1的方向和轴线L483之间形成的角度θ7与安装的初始状态时相比有所增加,原因是力F1大致指向构成主组件接触部分480i的球形表面的中心。由此,与安装的初始状态相比,力F1在箭头X8的方向上的分力F1a增加。通过分力F1a,联接部件480克服推压部件470的推压力F470在箭头X8的方向上进一步移动。通过联接部件480在箭头X8的方向上的移动,联接部件480能够通过主组件驱动轴300的自由端部部分300b。图94的分图(b2)所示的联接部件480的位置是第二位置(退避位置)。此时,联接部件480的旋转轴线L481与感光鼓10的旋转轴线L1大致平行。更具体地,在旋转轴线L481和旋转轴线L1之间存在间隙(旋转轴线L481和旋转轴线L1实际上不对准)。联接部件480的旋转轴线L481与驱动侧凸缘450的轴线L451大致平行。更具体地,此时,在旋转轴线L481和旋转轴线L451之间存在间隙(旋转轴线L481和旋转轴线L1实际上不对准)。在该第二位置,联接部件480从处于第一位置的位置朝向感光鼓10(朝向感光鼓10在纵向方向上的另一个端部部分侧)移位(移动/退避)。
并且,如图94的分图(b3)所示,当盒B移动到安装完成位置时,联接部件480的轴线L481和驱动侧凸缘450的轴线L451彼此对准,这类似于实施例3。也就是说,联接部件480和主组件驱动轴300彼此接合以使联接部件480能够旋转。也就是说,此时,联接部件480的位置与第一位置(突出位置)大致相同。
总之,随着盒B安装到装置的主组件A,联接部件480的旋转轴线L481与主组件侧接合部分300的旋转轴线L3对准。换句话说,随着盒B安装到装置的主组件A,联接部件480接收来自主组件侧接合部分300的力,由此联接部件480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并且随后,它通过推压部件470的推压力F470返回到第一位置。进一步地换句话说,随着盒B安装到装置的主组件A,联接部件480接收来自主组件侧接合部分300和驱动侧凸缘450的力,由此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并且随后通过推压部件470的推压力F470返回到第一位置。
参考图96,将对联接部件480的轴线L483垂直于盒B的安装方向(箭头X1)的情况进行描述。
当盒B在箭头X1的方向上移动时,联接部件480的主组件接触部分480i与设在装置的主组件A中的主组件驱动轴300的自由端部部分300b接触,这类似于上述平行的情况。该状态是安装的初始状态。在图96的分图(b1)所示的状态下的联接部件480的位置是第一位置(突出位置)。此时,联接部件480的旋转轴线L481与感光鼓10的旋转轴线L1大致平行。更特别地,旋转轴线L481和旋转轴线L1彼此大致对准。联接部件480的旋转轴线L481与驱动侧凸缘450的轴线L451大致平行。更特别地,旋转轴线L481和旋转轴线L451彼此大致对准。此时,主组件接触部分480i通过盒B的安装从自由端部部分300b接收力F2。由于力F2指向构成主组件接触部分480i的大致球形表面的中心,因此它相对于轴线L482以角度θ1倾斜。通过力F2,中间滑动件430的第一引导部分430j4接触被引导销440。然后,联接部件480相对于中间滑动件430沿着第一引导部分430j4在箭头X71的方向上移动。
如图96的分图(b2)所示,联接部件980的圆筒形部分480r1接触中间滑动件430的圆筒形内壁部分430r1,从而防止联接部件480在X71的方向上移动。此时,在轴线L481的方向上,联接部件480从初始状态移动的移动距离为N30(图96的分图(b2))。该移动距离N30由第一引导部分430j1至第一引导部分430j4相对于轴线L431的角度θ4和间隙D10(图87的分图(c))确定。
在图96的分图(b2)所示的状态下,联接部件480在箭头X8的方向上从安装的初始状态的位置离开的移动距离为N30。此时,沿着轴线L381,在箭头X8的方向上产生力F2的分力F2a。随着盒B在安装方向X1的方向上的移动,联接部件480通过分力F2克服推压部件470的推压力F470在箭头X8的方向上进一步移动,使得联接部件480可以通过主组件驱动轴300的自由端部部分300b。图96的分图(b2)所示的联接部件480的位置是第二位置(退避位置)。此时,联接部件480的旋转轴线L481与感光鼓10的旋转轴线L1大致平行。更具体地,在旋转轴线L481和旋转轴线L1之间存在间隙(旋转轴线L481和旋转轴线L1实际上不对准)。联接部件480的旋转轴线L481与驱动侧凸缘450的轴线L451大致平行。更具体地,此时,在旋转轴线L481和旋转轴线L451之间存在间隙(旋转轴线L481和旋转轴线L1实际上不对准)。在该第二位置,联接部件480从处于第一位置的位置朝向感光鼓10(朝向感光鼓10在纵向方向上的另一个端部部分侧)移位(移动/退避)。
随后,通过类似于图94的分图(b3)所示的步骤,盒B可以移动到安装完成位置。
关于该实施例中对感光鼓的旋转力传递操作,实施例2的描述适用。也就是说,已接收旋转力的联接部件480通过第一旋转力接收部分430g1、430g2将旋转力从第一旋转力传递部分480g1、480g2传递到中间滑动件430。中间滑动件430通过第二旋转力接收部分450g1、450g2将旋转力从第二旋转力传递部分430k1、430k2传递到驱动侧凸缘450。并且,旋转力从驱动侧凸缘450传递到感光鼓单元U41。
参考图97至图99,将对当盒B从装置的主组件A拆卸时联接部件480从主组件侧接合部分300脱离的操作进行描述。
图97的分图(a)和图99的分图(a)示出了盒B的拆卸方向以及截取图示的S45截面图和S46截面图所遵循的线。图97的分图(b1)至(b4)是图97的分图(a)的S45截面,并且是示出联接部件480从主组件侧接合部分300脱离的状态的示意性截面图。图99的分图(b1)至(b4)是图99的分图(a)的S46截面,并且是示出联接部件480从主组件侧接合部分300脱离的状态的示意性截面图。图98是图97的分图(b3)的驱动侧凸缘单元U42附近的放大图。在图97至图99的截面图中,联接单元U40未被剖视,以便更好地图解。在图97的分图(b1)至(b4)和图98中,驱动侧凸缘450的第二引导部分450j1和450j2由虚线示出。在图99的分图(b1)至(b3)中,中间滑动件430的圆筒形内壁部分430r1和430r2由虚线示出。将参考示出旋转力接收部分480e2侧的图进行描述。
首先,如图97所示,将对盒B的拆卸方向(箭头X12)与联接部件480的轴线L483彼此平行的情况进行描述。
在图97的分图(b1)所示的状态下的联接部件480的位置是第一位置(旋转力传递允许位置)。第一位置(旋转力传递允许位置)与第一位置(突出位置)大致相同。此时,联接部件480的旋转轴线L481与感光鼓10的旋转轴线L1大致平行。更特别地,旋转轴线L481和旋转轴线L1彼此大致对准。联接部件480的旋转轴线L481与驱动侧凸缘450的轴线L451大致平行。更特别地,旋转轴线L481和旋转轴线L451彼此大致对准。
如图97的分图(b1)所示,盒B在大致垂直于感光鼓410的旋转轴线L1并且大致垂直于驱动侧凸缘450的轴线L451的拆卸方向X12上移动以从装置的主组件A拆卸。在成像操作完成之后主组件驱动轴300不旋转的状态下,驱动传递销302接触旋转力接收部分480e1、480e2。驱动传递销302相对于盒B的拆卸方向X12位于旋转力接收部分480e2的下游。此时,主组件驱动轴300的自由端部部分300b接触联接部件480的驱动轴承表面480f。这是拆卸的初始状态。
然后,当盒B在拆卸方向X12的方向上移动时,相对于联接部件480的拆卸方向处于上游侧的旋转力接收部分480e2通过盒B的拆卸操作从驱动传递销302接收力F5,如图97的分图(b2)所示。力F5垂直于旋转力接收部分480e2,且因此与垂直于旋转力接收部分480e2的轴线L483平行。通过力F5,中间滑动件430的圆筒形凸部430m1接触驱动侧凸缘450的第二引导部分450j2。联接单元U40相对于驱动侧凸缘450在箭头X62的方向上沿着第二引导部分450j2移动。
此时,主组件驱动轴300的自由端部部分300b与联接部件480的驱动轴承表面480f间隔开。
在此,旋转力接收部分480e2(和旋转力接收部分480e1)设置成使得联接部件480可以通过力F5在轴线L483的方向上移动。在该实施例中,旋转力接收部分380e2(和旋转力接收部分380e1)是垂直于轴线L483的平坦表面,并且因此,力F5的方向与轴线L483平行。所以,用户用较小的力就可以在拆卸方向X12上移动盒B,同时沿着轴线L483(和轴线L381)相对于驱动侧凸缘450移动联接部件480。通过联接部件480借助力F5在箭头X8的方向上的移动,传递突起480f2能够通过驱动传递销302。
当传递突起480f2通过驱动传递销302时,主组件驱动轴300的自由端部部分300b再次与联接部件480的驱动轴承表面480f相接触。当盒B在拆卸方向X12的方向上进一步移动远离该位置时,联接部件480从主组件驱动轴300的自由端部部分300b接收力F6,如图97的分图(b3)和图98所示。力F6取向为朝向驱动轴承表面480f的圆锥形部分的中心,并且因此在轴线L483的方向上产生力F6的分力F6b。所以,联接部件480在箭头X62的方向上移动,同时通过分力F6b保持被引导部分480j2和驱动侧凸缘450的引导部分450j2之间的接触,并且驱动部分480b接触圆筒形内壁部分450r2。由此,联接部件480相对于驱动侧凸缘450在轴线L483的方向上的移动受到限制。
此时,沿着箭头X8在轴线L481的方向上产生分力F6a。所以,当盒B在拆卸方向X12上进一步移动时,联接部件480通过分力F6a克服推压部件470的推压力F470而在箭头X8的方向上移动。由此,如图97的分图(b4)所示,主组件驱动轴300的自由端部部分300b从联接部件480的开口480m脱离。
图97的分图(b4)中的联接部件480的位置是第二位置(脱离允许位置)。第二位置(脱离允许位置)与上述第一位置(退避位置)大致相同。此时,联接部件480的旋转轴线L481与感光鼓10的旋转轴线L1大致平行。更具体地,在旋转轴线L481和旋转轴线L1之间存在间隙(旋转轴线L481和旋转轴线L1实际上不对准)。联接部件480的旋转轴线L481与驱动侧凸缘450的轴线L451大致平行。更具体地,此时,在旋转轴线L481和旋转轴线L451之间存在间隙(旋转轴线L481和旋转轴线L1实际上不对准)。在该第二位置,联接部件480从处于第一位置的位置朝向感光鼓10(朝向感光鼓10在纵向方向上的另一个端部部分侧)移位(移动/退避)。
总之,随着盒B从装置的主组件A的拆卸,联接部件480从主组件侧接合部分300脱离。换句话说,随着盒B从装置的主组件A的拆卸,联接部件180接收来自主组件侧接合部分300的力,使得联接部件480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进一步地换句话说,随着盒B从装置的主组件A的拆卸,联接部件480接收来自主组件侧接合部分300和驱动侧凸缘450的力以从第一位置(旋转力传递允许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脱离允许位置)。
参考图99的分图(a),将对联接部件480的轴线L483垂直于盒B的拆卸方向X12的情况进行描述。
如图99的分图(b1)所示,在成像操作完成之后主组件驱动轴300的旋转已经停止的状态下,驱动传递销302接触旋转力接收部分480e1和480e2。此时,主组件驱动轴300的自由端部部分300b接触联接部件480的驱动轴承表面480f。这是拆卸的初始状态。图99的分图(b1)所示的联接部件480的位置也是第一位置(旋转力传递允许位置)。此时,联接部件480的旋转轴线L481与感光鼓10的旋转轴线L1大致平行。更特别地,旋转轴线L481和旋转轴线L1彼此大致对准。联接部件480的旋转轴线L481与驱动侧凸缘450的轴线L451大致平行。更特别地,旋转轴线L481和旋转轴线L451彼此大致对准。
图99的分图(b1)中的中间滑动件430的位置是第一中间位置。此时,中间滑动件430的旋转轴线L431与感光鼓10的旋转轴线L1大致平行。更特别地,旋转轴线L431与旋转轴线L1彼此大致对准。另外,中间滑动件430的旋转轴线L431与驱动侧凸缘450的轴线L451大致平行。更特别地,旋转轴线L431和旋转轴线L451彼此大致对准。
当盒B在拆卸方向X12的方向上移动时,联接部件480与驱动侧凸缘450和中间滑动件430一起在拆卸方向X12的方向上移动。如图99的分图(b2)所示,联接部件480通过盒B的拆卸操作从主组件驱动轴300的自由端部部分300b接收力F9。通过力F9,联接部件480相对于中间滑动件430和驱动侧凸缘450在箭头X72的方向上沿着第一引导部分430j2移动,同时被引导销440与中间滑动件430的第一引导部分430j1保持接触。
当盒B在拆卸方向X12上进一步移动时,联接部件480的圆筒形部分480r2与中间滑动件430的圆筒形内壁部分430r2相接触,如图99的分图(b3)所示。由此,联接部件480相对于驱动侧凸缘450和中间滑动件430在箭头X72的方向上的移动被管控。此时,联接部件480通过盒B的拆卸操作从自由端部部分300b接收力F10。力F10取向为朝向自由端部部分300b的球形表面的中心,并且因此,沿着箭头X8在轴线L481的方向上产生分力F10a。当盒B在拆卸方向X12上进一步移动时,联接部件480通过分力F10a克服推压部件470的推压力F470而在箭头X8的方向上进一步移动。如图99的分图(b4)所示,通过联接部件480借助分力F10a在箭头X8的方向上的移动,传递突起480f2变为能够通过驱动传递销302。由此,主组件驱动轴300的自由端部部分300b从联接部件480的开口480m脱离。
图99的分图(b4)所示的联接部件480的位置也是第二位置(脱离允许位置)。此时,联接部件480的旋转轴线L481与感光鼓10的旋转轴线L1大致平行。更具体地,在旋转轴线L481和旋转轴线L1之间存在间隙(旋转轴线L481和旋转轴线L1实际上不对准)。联接部件480的旋转轴线L481与驱动侧凸缘450的轴线L451大致平行。更具体地,此时,在旋转轴线L481和旋转轴线L451之间存在间隙(旋转轴线L481和旋转轴线L1实际上不对准)。在该第二位置,联接部件480从处于第一位置的位置朝向感光鼓10(朝向感光鼓10在纵向方向上的另一个端部部分侧)移位(移动/退避)。
图99的分图(b4)所示的中间滑动件430的位置是第二中间位置。此时,中间滑动件430的旋转轴线L431与感光鼓10的旋转轴线L1大致平行。更具体地,在旋转轴线L431和旋转轴线L1之间存在间隙(旋转轴线L431和旋转轴线L1实际上不对准)。另外,中间滑动件430的旋转轴线L431与驱动侧凸缘450的轴线L451大致平行。更具体地,此时,在旋转轴线L431和旋转轴线L451之间存在间隙(旋转轴线L431和旋转轴线L1实际上不对准)。在第二位置,与第一位置相比,中间滑动件430朝向感光鼓10(朝向感光鼓10相对于纵向方向的另一个端部部分侧)移位(移动/退避)。
总之,随着盒B从装置的主组件A的拆卸,联接部件480从主组件侧接合部分300脱离。换句话说,随着盒B从装置的主组件A的拆卸,联接部件480接收来自主组件侧接合部分300的力,使得联接部件480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进一步地换句话说,随着盒B从装置的主组件A的拆卸,联接部件480接收来自主组件侧接合部分300和驱动侧凸缘450的力以从第一位置(旋转力传递允许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脱离允许位置)。
在前文中,作为示例,已对盒B的拆卸方向12与联接部件480的轴线L483平行的情况进行描述。然而,即使当拆卸方向与上述不同时,联接部件480也可以类似地从主组件侧接合部分300移除。在这样的情况下,在盒B的拆卸时,传递突起480f1和480f2中的一个接触驱动传递销302。或者,主组件驱动轴300的自由端部部分300b接触联接部件480的驱动轴承表面480f。另外,传递突起480f1的内表面和传递突起480f2的内表面480f4中的一个接触主组件驱动轴300的自由端部部分300b。然后,联接部件280接收力F5、F6和力F9、F10中的任何一个以相对于驱动侧凸缘450在箭头X8的方向上移动,使得它可以从主组件驱动轴300脱离。
也就是说,无论联接部件480和主组件侧接合部分400相对于盒B从装置的主组件A的拆卸方向的旋转相位如何,盒B都可以从装置的主组件A拆卸。
如上所述,在该实施例中,除了实施例3中的操作以外,联接部件480还能够在垂直于轴线L481的任何方向上移动。也就是说,提供与实施例3相同的有利效果,并且旋转力接收部分所用的构造的设计自由度得以增强。
(其它实施例)
在前述实施例中,联接部件180用于将旋转力从主组件侧接合部分100传递到感光鼓10。然而,本发明不限于这样的情况。例如,参考图55和56,对于包括感光鼓10的盒B,旋转力从装置的主组件A传递到除了感光鼓10以外的可旋转部件。图55的分图(a)和图55的分图(b)是包括第一框架单元1518和第一框架单元1618的盒B的示意性透视图。图55的分图(c)是分别沿着图55的分图(a)中的线S151和沿着图55的分图(b)中的线S161截取的第一框架单元1518和第一框架单元1618的截面图。图56的分图(a)和图56的分图(b)是包括第一框架单元1718和第一框架单元1818的盒B的示意性透视图。图56的分图(c)是分别沿着图56的分图(a)中的线S171和沿着图56的分图(b)中的线S182截取的第一框架单元1718和第一框架单元1818的示意性截面图。
如图55、56所示,盒B的第二框架单元1519、第二框架单元1619、第二框架单元1719和第二框架单元1819包括用于将驱动力传递到感光鼓10(未示出)的机构。所述机构可以是如图55的分图(a)所示或如图56的分图(a)所示的类似于第一实施例的驱动侧凸缘单元U1581(U1781),或者是如图55的分图(b)和图56的分图(b)所示的不同于本发明的另外的驱动传递部分1680(1880)。第一框架单元1518和第二框架单元1618具有相似的结构,并且因此,将仅对第一框架单元1518进行描述。另外,第一框架单元1718和第一框架单元1818具有相似的结构,并且因此,将仅对第一框架单元1718进行描述。
如图55的分图(c)所示,作为旋转力传递部件的驱动侧凸缘1530与显影辊13的旋转轴线同轴地设置,以作为设在第一框架单元1518中的用于将旋转力传递到显影辊13的结构。驱动侧凸缘1530设有中空部分1530f,这类似于上述实施例(实施例1-4)。在中空部分1530f中,设有联接部件1540、滑动件1560、推压部件1570等,这类似于第一和第二实施例。驱动侧凸缘1530通过一体地固定在显影辊13上的显影凸缘1520将旋转力传递到显影辊13。
在此,驱动侧凸缘1530可以通过与显影凸缘1520接合而将旋转力从驱动侧凸缘1530传递到显影凸缘1520。替代地,通过使用粘结、焊接等连接驱动侧凸缘1530和显影凸缘1520,旋转力即可从驱动侧凸缘1530传递到显影凸缘1520。在这样的结构中,可以适当地应用本发明。
如图56所示,作为旋转力传递部件的驱动侧凸缘1730可以设在与显影辊13的旋转轴线不同轴的位置处,并且联接部件1740等可以设在驱动侧凸缘1730的中空部分1730f中。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能够与显影辊13一体地旋转的另一个旋转力传递部件的显影辊齿轮1710与显影辊13的旋转轴线同轴地设置。通过驱动侧凸缘1730的齿轮部分1730a与显影辊齿轮1710的齿轮部分1710a之间的接合,旋转力传递到显影辊13。另外,除了显影辊13以外的可旋转部件1720可以设在第一框架单元1718中,并且旋转力可以通过可旋转部件1720的齿轮部分1720a从齿轮部分1730a传递到可旋转部件1720。在这样的结构中,可以适当地应用本发明。
前述实施例的盒B包括感光鼓10和多个处理装置。然而,本发明不限于这样的情况。本发明能够应用于另一种类型的盒B,也就是例如包括感光鼓10和至少一种处理装置的处理盒。所以,除了处理盒的上述实施例之外,本发明能够应用于包括感光鼓10和作为处理装置的充电装置(它们被一体化为盒)的处理盒。在另一示例中,处理盒可以包括感光鼓10以及作为处理装置的充电装置和清洁装置,它们被一体化为盒。在另一示例中,处理盒可以包括感光鼓10以及作为处理装置的显影装置、充电装置和清洁装置,它们被一体化为盒。
在前述实施例(实施例1-4)中,盒B包括感光鼓10。然而,本发明不限于这样的情况。在另一类型的盒B中,如图57所示,例如,盒可以不包括感光鼓,而是包括能够适用本发明的显影辊13。在这样的情况下,将从驱动侧凸缘1930、驱动侧凸缘2030以及联接部件1940、联接部件2040与显影辊13的旋转轴线同轴地设置的结构(图57的分图(a))和它们不与显影辊13的旋转轴线同轴的结构(图57的分图(b))中进行适当选择。
前述实施例中的盒B用以形成单色图像。然而,本发明不限于这样的情况。本发明能够适用于包括多个显影装置以形成多色图像(例如,双色图像、三色图像或全色图像等)的一个或多个盒。
盒B相对于装置的主组件A的安装和拆卸路径可以是一条直线、直线的组合、或者曲线,本发明能够适用于这些情况。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在主组件未设置用于与主组件的主组件盖的打开和关闭操作相关联地在感光鼓的旋转轴线的方向上移动设在电子照相成像装置的主组件中的主组件侧接合部分以将旋转力传递到感光鼓的机构的情况下,处理盒能够在大致垂直于感光鼓的旋转轴线的方向上安装到主组件。
另外,根据本发明,在主组件未设置用于与主组件的主组件盖的打开和关闭操作相关联地在感光鼓的旋转轴线的方向上移动设在电子照相成像装置的主组件中的主组件侧接合部分以将旋转力传递到感光鼓的机构的情况下,处理盒能够在大致垂直于感光鼓的旋转轴线的方向上安装到主组件或从主组件拆卸,并且感光鼓和主组件侧接合部分的旋转所必需的负荷减小。
本发明能够应用于处理盒、感光鼓单元、显影单元和电子照相成像装置。
[工业实用性]
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盒和一种感光部件单元,其能够在大致垂直于可旋转部件的旋转轴线的预定方向上从包括诸如图像承载部件这样的可旋转部件在内的成像装置的主组件拆卸(或者能够安装到所述成像装置的主组件)。
(附图标记)
A:主组件(成像装置的主组件)
B:盒(处理盒)
10:感光鼓
100、101、201:主组件侧接合部分
108:侧板
150、250:驱动侧凸缘
160、260:滑动件
170、270:推压部件
180、181、280、281:联接部件
191、192、291、292:保持销
230:中间滑动件
240:被引导销
U1:感光鼓单元
U2、U22:驱动侧凸缘单元
U23:联接单元

Claims (239)

1.一种能够从包括可旋转主组件侧接合部分的电子照相成像装置的主组件拆卸的盒,所述盒包括:
i)可旋转部件,所述可旋转部件能够承载显影剂并且具有在与所述盒的拆卸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上延伸的旋转轴线;
ii)联接部件,所述联接部件设在相对于旋转轴线的所述盒的一个端部部分处以将旋转力从所述主组件侧接合部分传递到所述可旋转部件;以及
iii)用于将旋转力从所述联接部件朝向所述可旋转部件传递的旋转力传递部件,并且所述旋转力传递部件的内部是中空部分,
其中所述联接部件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联接部件的旋转轴线与所述可旋转部件的旋转轴线大致平行,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联接部件在所述可旋转部件的旋转轴线的方向上从所述第一位置朝向所述盒的另一个端部部分移位,
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联接部件的旋转轴线与所述可旋转部件的旋转轴线大致平行,并且所述联接部件在所述中空部分的内部沿着所述联接部件的轴线看在与所述可旋转部件的旋转轴线垂直的方向上从所述第一位置移位,
所述旋转力传递部件的所述中空部分设置有用于引导所述联接部件的引导部分,并且所述联接部件设置有用于被所述旋转力传递部件引导的被引导部分,
所述引导部分和所述被引导部分中的至少一者是相对于所述可旋转部件的旋转轴线倾斜且相对于垂直于所述可旋转部件的旋转轴线的方向倾斜的倾斜部分,并且
所述引导部分引导所述联接部件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沿相对于所述可旋转部件的旋转轴线倾斜且相对于垂直于所述可旋转部件的旋转轴线的方向倾斜的方向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盒,其中随着所述联接部件从所述第一位置到所述第二位置的移动,所述联接部件在所述可旋转部件的旋转轴线的方向上朝向所述盒的另一个端部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盒,其中通过所述联接部件随着所述盒的拆卸而从所述第一位置朝向所述第二位置移动,所述联接部件从所述主组件侧接合部分脱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盒,其中随着所述盒的拆卸,所述联接部件接收来自所述主组件侧接合部分的力以从所述第一位置朝向所述第二位置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盒,其中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联接部件的旋转轴线与所述旋转力传递部件的旋转轴线对准,并且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联接部件的旋转轴线与所述旋转力传递部件的旋转轴线大致平行并且从所述旋转力传递部件的旋转轴线垂直偏离,并且与在所述第一位置相比,所述联接部件相对于所述联接部件的旋转轴线的方向更接近所述盒的另一个端部部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盒,其中随着所述盒的安装,所述联接部件接收来自所述主组件侧接合部分和所述旋转力传递部件的力以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二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盒,其中所述引导部分是所述倾斜部分。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盒,其中所述被引导部分是所述倾斜部分。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盒,其中所述引导部分和所述被引导部分是所述倾斜部分。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盒,其还包括用于将旋转力从所述联接部件传递到所述旋转力传递部件的中间传递部件,其中所述中间传递部件能够在第一中间位置和第二中间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第一中间位置,所述中间传递部件的旋转轴线和所述旋转力传递部件的旋转轴线大致对准,在所述第二中间位置,所述中间传递部件的旋转轴线和所述旋转力传递部件的旋转轴线彼此大致平行且彼此垂直偏离,并且所述中间传递部件朝向相对于所述旋转力传递部件的旋转轴线的所述盒的另一个端部部分远离所述第一中间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盒,其中所述中间传递部件和所述旋转力传递部件中的一个设有附加倾斜部分,并且所述中间传递部件和所述旋转力传递部件中的另一个设有能够接触所述附加倾斜部分的附加接触部分。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盒,其中当所述附加接触部分与所述附加倾斜部分接触时,所述中间传递部件沿着所述附加倾斜部分从所述第一中间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二中间位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盒,其中所述附加接触部分也与所述附加倾斜部分相对应地倾斜。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盒,其中沿着所述旋转力传递部件的旋转轴线看,所述中间传递部件相对于所述旋转力传递部件的移动方向和所述联接部件相对于所述中间传递部件的移动方向彼此交叉。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盒,其中沿着所述旋转力传递部件的旋转轴线看,所述中间传递部件相对于所述旋转力传递部件的移动方向和所述联接部件相对于所述中间传递部件的移动方向实际上彼此交叉。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盒,其还包括可移动地设在所述旋转力传递部件上的保持部件,以用于可移动地保持所述联接部件。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盒,其中所述联接部件能够相对于所述保持部件大致在所述旋转力传递部件的旋转轴线的方向上移动。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盒,其中所述保持部件能够相对于所述旋转力传递部件在与所述旋转力传递部件的旋转轴线的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上移动。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盒,其还包括设在所述保持部件和所述联接部件之间的推压部件,以用于推压所述联接部件。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盒,其中所述推压部件包括弹性部件。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盒,其中所述弹性部件是弹簧。
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盒,其中所述联接部件包括退避力接收部分,其用于接收用于随着所述盒的拆卸而退避远离所述主组件侧接合部分的退避力。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盒,其中所述退避力接收部分设在所述联接部件的自由端部部分处。
24.根据权利要求1-15中任一项所述的盒,其还包括用于朝向所述主组件侧接合部分推压所述联接部件的推压部件。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盒,其中所述推压部件包括弹性部件。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盒,其中所述弹性部件是弹簧。
2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盒,其中所述可旋转部件是能够在其上形成潜像的感光部件。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盒,其中所述旋转力传递部件是安装至所述感光部件的凸缘。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盒,其还包括用于使潜像显影的显影辊,其中所述凸缘设有用于将旋转力传递到所述显影辊的齿轮。
3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盒,其中所述可旋转部件是显影辊。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盒,其中所述旋转力传递部件设有用于将旋转力传递到所述显影辊的齿轮。
32.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盒,其还包括安装至所述显影辊的附加旋转力传递部件,其中旋转力从所述旋转力传递部件通过所述附加旋转力传递部件传递到所述显影辊。
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盒,其中所述联接部件包括设有用于接收来自所述主组件侧接合部分的旋转力的旋转力接收部分的一个端部部分、与所述联接部件的所述一个端部部分相对的另一个端部部分、以及将所述联接部件的所述一个端部部分和所述联接部件的所述另一个端部部分彼此连接的连接部分。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盒,其中沿着垂直于所述联接部件的旋转轴线的平面截取的所述连接部分的预定截面的最大旋转半径小于所述旋转力接收部分和所述联接部件的旋转轴线之间的距离。
35.一种电子照相成像装置,其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34中任一项所述的盒以及主组件,所述盒能够从所述主组件拆卸,并且所述主组件包括所述主组件侧接合部分。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电子照相成像装置,其还包括开闭门,并且所述盒通过打开所述开闭门而变得可拆卸。
37.一种能够从包括可旋转主组件侧接合部分的电子照相成像装置的主组件拆卸的感光部件单元,所述感光部件单元包括:
i)感光部件,所述感光部件具有在与所述感光部件单元的拆卸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上延伸的旋转轴线;
ii)联接部件,所述联接部件设在所述感光部件的一个端部部分处以将旋转力从所述主组件侧接合部分传递到所述感光部件;以及
iii)用于将旋转力从所述联接部件传递到所述感光部件的凸缘,并且所述凸缘的内部是中空部分,
所述联接部件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联接部件的旋转轴线与所述感光部件的旋转轴线大致对准,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联接部件在所述感光部件的旋转轴线的方向上从所述第一位置朝向所述感光部件的另一个端部部分移位,
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联接部件的旋转轴线与所述感光部件的旋转轴线大致平行,并且所述联接部件在所述中空部分的内部沿着所述联接部件的轴线看在所述感光部件的旋转轴线的垂直方向上从所述第一位置移位,
所述凸缘的所述中空部分设置有用于引导所述联接部件的引导部分,并且所述联接部件设置有用于被所述凸缘引导的被引导部分,
所述引导部分和所述被引导部分中的至少一者是相对于所述感光部件的旋转轴线倾斜且相对于垂直于所述感光部件的旋转轴线的方向倾斜的倾斜部分,并且
所述引导部分引导所述联接部件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沿相对于所述感光部件的旋转轴线倾斜且相对于垂直于所述感光部件的旋转轴线的方向倾斜的方向移动。
38.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感光部件单元,其中随着所述联接部件从所述第一位置到所述第二位置的移动,所述联接部件朝向相对于所述感光部件的旋转轴线的方向的所述感光部件的另一个端部部分侧移动。
39.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感光部件单元,其中随着所述感光部件单元的拆卸,所述联接部件通过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二位置而从所述主组件侧接合部分脱离。
40.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感光部件单元,其中随着所述感光部件单元的拆卸,通过所述联接部件接收来自所述主组件侧接合部分的力,所述联接部件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二位置。
41.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感光部件单元,其中随着所述感光部件单元的拆卸,通过所述联接部件接收来自所述主组件侧接合部分和所述凸缘的力,所述联接部件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二位置。
42.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感光部件单元,其中所述引导部分是所述倾斜部分。
43.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感光部件单元,其中所述被引导部分是所述倾斜部分。
44.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感光部件单元,其中所述引导部分和所述被引导部分是所述倾斜部分。
45.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感光部件单元,其还包括用于将旋转力从所述联接部件传递到所述凸缘的中间传递部件,其中所述中间传递部件能够在第一中间位置和第二中间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第一中间位置,所述中间传递部件的旋转轴线和所述凸缘的旋转轴线大致对准,在所述第二中间位置,所述中间传递部件的旋转轴线和所述凸缘的旋转轴线彼此平行且彼此间隔开,并且与在所述第一中间位置相比,所述中间传递部件在所述凸缘的旋转轴线的方向上更接近所述感光部件的另一个端部部分侧。
46.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感光部件单元,其还包括在所述中间传递部件和所述凸缘中的一个上的附加倾斜部分,以及在所述中间传递部件和所述凸缘中的另一个上的能够接触所述附加倾斜部分的附加接触部分。
47.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感光部件单元,其中当所述附加倾斜部分和所述附加接触部分彼此接触时,所述中间传递部件沿着所述附加倾斜部分从所述第一中间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二中间位置。
48.根据权利要求47所述的感光部件单元,其中所述附加接触部分与所述附加倾斜部分相对应地倾斜。
49.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感光部件单元,其中沿着所述凸缘的旋转轴线看,所述中间传递部件相对于所述凸缘的移动方向和所述联接部件相对于所述中间传递部件的移动方向彼此交叉。
50.根据权利要求49所述的感光部件单元,其中沿着所述凸缘的旋转轴线看,所述中间传递部件相对于所述凸缘的移动方向和所述联接部件相对于所述中间传递部件的移动方向彼此大致垂直。
51.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感光部件单元,其还包括可移动地设在所述凸缘上的保持部件,以用于可移动地保持所述联接部件。
52.根据权利要求51所述的感光部件单元,其中所述联接部件能够大致在所述保持部件的旋转轴线方向的方向上相对于所述保持部件移动。
53.根据权利要求52所述的感光部件单元,其中所述保持部件能够在与所述凸缘的旋转轴线的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上相对于所述凸缘移动。
54.根据权利要求51所述的感光部件单元,其还包括设在所述保持部件和所述联接部件之间的推压部件,以用于推压所述联接部件。
55.根据权利要求54所述的感光部件单元,其中所述推压部件包括弹性部件。
56.根据权利要求55所述的感光部件单元,其中所述弹性部件是弹簧。
57.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感光部件单元,其中所述联接部件包括退避力接收部分,其用于接收用于随着所述感光部件单元的拆卸而从所述主组件侧接合部分退避的退避力。
58.根据权利要求57所述的感光部件单元,其中所述退避力接收部分设在所述联接部件的自由端部部分处。
59.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感光部件单元,其还包括用于朝向所述主组件侧接合部分推压所述联接部件的推压部件。
60.根据权利要求59所述的感光部件单元,其中所述推压部件包括弹性部件。
61.根据权利要求60所述的感光部件单元,其中所述弹性部件是弹簧。
62.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感光部件单元,其中所述凸缘设有用于传递旋转力的齿轮。
63.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感光部件单元,其中所述联接部件还包括设有用于接收来自所述主组件侧接合部分的旋转力的旋转力接收部分的一个端部部分、与所述联接部件的所述一个端部部分相对的另一个端部部分、以及将所述联接部件的所述一个端部部分和所述联接部件的所述另一个端部部分彼此连接的连接部分。
64.根据权利要求63所述的感光部件单元,其中沿着垂直于所述联接部件的旋转轴线的平面截取的所述连接部分的预定截面的最大旋转半径小于所述旋转力接收部分和所述联接部件的旋转轴线之间的距离。
65.一种电子照相成像装置,其包括根据权利要求37-64中任一项所述的感光部件单元;以及包括所述主组件侧接合部分的所述主组件,其中所述感光部件单元能够从所述主组件拆卸。
66.一种能够可拆卸地安装到电子照相成像装置的主组件的盒,所述盒包括:
i)能够承载显影剂的可旋转部件;
ii)联接部件,所述联接部件设在相对于所述可旋转部件的旋转轴线方向的所述盒的一个端部处以将旋转力传递到所述可旋转部件;以及
iii)用于将旋转力从所述联接部件朝向所述可旋转部件传递的旋转力传递部件,并且所述旋转力传递部件的内部是中空部分,
其中所述联接部件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联接部件的旋转轴线与所述可旋转部件的旋转轴线大致平行,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联接部件在所述可旋转部件的旋转轴线的方向上从所述第一位置朝向所述盒的另一个端部部分移位,
其中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联接部件的旋转轴线与所述可旋转部件的旋转轴线大致平行,并且所述联接部件在所述中空部分的内部沿着所述联接部件的轴线看在与所述可旋转部件的旋转轴线大致垂直的方向上从所述第一位置移位,
其中所述旋转力传递部件的所述中空部分设置有用于引导所述联接部件的引导部分,并且所述联接部件设置有用于被所述旋转力传递部件引导的被引导部分,
所述引导部分和所述被引导部分中的至少一者是相对于所述可旋转部件的旋转轴线倾斜且相对于垂直于所述可旋转部件的旋转轴线的方向倾斜的倾斜部分,并且
所述引导部分引导所述联接部件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沿相对于所述可旋转部件的旋转轴线倾斜且相对于垂直于所述可旋转部件的旋转轴线的方向倾斜的方向移动。
67.根据权利要求66所述的盒,其中随着所述联接部件从所述第一位置到所述第二位置的移动,所述联接部件在所述可旋转部件的旋转轴线的方向上朝向所述盒的另一个端部部分侧移动。
68.根据权利要求66或67所述的盒,其中所述旋转力传递部件设在相对于所述可旋转部件的旋转轴线的方向的所述盒的一个端部部分处。
69.根据权利要求66所述的盒,其中所述引导部分是所述倾斜部分。
70.根据权利要求66所述的盒,其中所述被引导部分是所述倾斜部分。
71.根据权利要求66所述的盒,其中所述引导部分和所述被引导部分是所述倾斜部分。
72.根据权利要求66所述的盒,其还包括用于将旋转力从所述联接部件传递到所述旋转力传递部件的中间传递部件,其中所述中间传递部件能够在第一中间位置和第二中间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第一中间位置,所述中间传递部件的旋转轴线和所述旋转力传递部件的旋转轴线大致对准,在所述第二中间位置,所述中间传递部件的旋转轴线和所述旋转力传递部件的旋转轴线彼此大致平行且彼此偏离,并且所述中间传递部件朝向相对于所述旋转力传递部件的旋转轴线的所述盒的另一个端部部分远离所述第一中间位置。
73.根据权利要求72所述的盒,其中所述中间传递部件和所述旋转力传递部件中的一个设有附加倾斜部分,并且所述中间传递部件和所述旋转力传递部件中的另一个设有能够接触所述附加倾斜部分的附加接触部分。
74.根据权利要求73所述的盒,其中当所述附加倾斜部分与所述附加接触部分接触时,所述中间传递部件沿着所述附加倾斜部分从所述第一中间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二中间位置。
75.根据权利要求74所述的盒,其中所述附加接触部分与所述附加倾斜部分相对应地倾斜。
76.根据权利要求72所述的盒,其中沿着所述旋转力传递部件的旋转轴线看,所述中间传递部件相对于所述旋转力传递部件的移动方向和所述联接部件相对于所述中间传递部件的移动方向彼此交叉。
77.根据权利要求76所述的盒,其中沿着所述旋转力传递部件的旋转轴线看,所述中间传递部件相对于所述旋转力传递部件的移动方向和所述联接部件相对于所述中间传递部件的移动方向实际上彼此交叉。
78.根据权利要求66所述的盒,其还包括可移动地设在所述旋转力传递部件上的保持部件,以用于可移动地保持所述联接部件。
79.根据权利要求78所述的盒,其中所述联接部件能够相对于所述保持部件大致在所述旋转力传递部件的旋转轴线的方向上移动。
80.根据权利要求79所述的盒,其中所述保持部件能够相对于所述旋转力传递部件在与所述旋转力传递部件的旋转轴线的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上移动。
81.根据权利要求78所述的盒,其还包括设在所述保持部件和所述联接部件之间的推压部件,以用于推压所述联接部件。
82.根据权利要求81所述的盒,其中所述推压部件包括弹性部件。
83.根据权利要求82所述的盒,其中所述弹性部件是弹簧。
84.根据权利要求66所述的盒,其还包括用于朝向所述盒的外部推压所述联接部件的推压部件。
85.根据权利要求84所述的盒,其中所述推压部件包括弹性部件。
86.根据权利要求85所述的盒,其中所述弹性部件是弹簧。
87.根据权利要求66所述的盒,其中所述可旋转部件是能够在其上形成潜像的感光部件。
88.根据权利要求87所述的盒,其中所述旋转力传递部件是安装至所述感光部件的凸缘。
89.根据权利要求88所述的盒,其还包括用于使潜像显影的显影辊,其中所述凸缘设有用于将旋转力传递到所述显影辊的齿轮。
90.根据权利要求66所述的盒,其中所述可旋转部件是显影辊。
91.根据权利要求90所述的盒,其中所述旋转力传递部件设有用于将旋转力传递到所述显影辊的齿轮。
92.根据权利要求90所述的盒,其还包括安装至所述显影辊的附加旋转力传递部件,其中旋转力从所述旋转力传递部件通过所述附加旋转力传递部件传递到所述显影辊。
93.根据权利要求66所述的盒,其中所述联接部件包括设有用于接收来自所述主组件侧接合部分的旋转力的旋转力接收部分的一个端部部分、与所述联接部件的所述一个端部部分相对的另一个端部部分、以及将所述联接部件的所述一个端部部分和所述联接部件的所述另一个端部部分彼此连接的连接部分。
94.根据权利要求93所述的盒,其中沿着垂直于所述联接部件的旋转轴线的平面截取的所述连接部分的预定截面的最大旋转半径小于所述旋转力接收部分和所述联接部件的旋转轴线之间的距离。
95.一种电子照相成像装置,其包括根据权利要求66-94中任一项所述的盒以及主组件,所述盒能够从所述主组件拆卸,并且所述主组件包括所述主组件侧接合部分。
96.一种能够可拆卸地安装到电子照相成像装置的主组件的盒,所述盒包括:
i)能够承载显影剂的可旋转部件;以及
ii)旋转力传递部件,所述旋转力传递部件设在所述可旋转部件的相对于其纵向方向的另一个端部处,以用于将旋转力传递到所述可旋转部件,并且所述旋转力传递部件的内部是中空部分;以及
iii)联接部件,所述联接部件设在所述旋转力传递部件上,以用于将旋转力传递到所述旋转力传递部件,
其中所述旋转力传递部件的所述中空部分设置有用于引导所述联接部件的引导部分,并且所述联接部件设置有用于被所述旋转力传递部件引导的被引导部分,
其中通过所述联接部件在所述中空部分的内部沿着所述联接部件的轴线看垂直于所述可旋转部件的纵向方向移动以使得所述联接部件的旋转轴线在保持与所述旋转力传递部件的旋转轴线大致平行的同时移动远离所述旋转力传递部件的旋转轴线,所述联接部件能够在所述可旋转部件的纵向方向上朝向所述另一个端部部分移动,
其中所述引导部分和所述被引导部分中的至少一者是相对于所述可旋转部件的旋转轴线倾斜且相对于垂直于所述可旋转部件的旋转轴线的方向倾斜的倾斜部分,并且
其中所述引导部分引导所述联接部件沿相对于所述可旋转部件的旋转轴线倾斜且相对于垂直于所述可旋转部件的旋转轴线的方向倾斜的方向移动。
97.根据权利要求96所述的盒,其中通过所述联接部件移动使得所述联接部件的旋转轴线与所述旋转力传递部件的旋转轴线间隔开且同时保持其间的大致平行,所述联接部件朝向相对于所述可旋转部件的纵向方向的所述盒的另一个端部部分侧移动。
98.根据权利要求96所述的盒,其中所述引导部分是所述倾斜部分。
99.根据权利要求96所述的盒,其中所述被引导部分是所述倾斜部分。
100.根据权利要求96所述的盒,其中所述引导部分和所述被引导部分是所述倾斜部分。
101.根据权利要求96所述的盒,其还包括用于将旋转力从所述联接部件传递到所述旋转力传递部件的中间传递部件,其中随着所述中间传递部件的旋转轴线与所述旋转力传递部件的旋转轴线间隔开且同时保持其间的大致平行,所述中间传递部件在所述可旋转部件的纵向方向上朝向所述盒的另一个端部部分侧移动。
102.根据权利要求101所述的盒,其中所述中间传递部件和所述旋转力传递部件中的一个设有附加倾斜部分,并且所述中间传递部件和所述旋转力传递部件中的另一个设有能够接触所述附加倾斜部分的附加接触部分。
103.根据权利要求102所述的盒,其中当所述附加倾斜部分和所述附加接触部分彼此接触时,所述中间传递部件能够沿着所述附加倾斜部分移动。
104.根据权利要求103所述的盒,其中所述附加接触部分与所述附加倾斜部分相对应地倾斜。
105.根据权利要求101所述的盒,其中沿着所述旋转力传递部件的旋转轴线看,所述中间传递部件相对于所述旋转力传递部件的移动方向和所述联接部件相对于所述中间传递部件的移动方向彼此交叉。
106.根据权利要求105所述的盒,其中沿着所述旋转力传递部件的旋转轴线看,所述中间传递部件相对于所述旋转力传递部件的移动方向和所述联接部件相对于所述中间传递部件的移动方向实际上彼此交叉。
107.根据权利要求96所述的盒,其还包括可移动地设在所述旋转力传递部件上的保持部件,以用于可移动地保持所述联接部件。
108.根据权利要求107所述的盒,其中所述联接部件能够相对于所述保持部件大致在所述可旋转部件的纵向方向上移动。
109.根据权利要求108所述的盒,其中所述保持部件能够相对于所述旋转力传递部件大致在与所述可旋转部件的轴向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移动。
110.根据权利要求107所述的盒,其还包括设在所述保持部件和所述联接部件之间的推压部件,以用于推压所述联接部件。
111.根据权利要求110所述的盒,其中所述推压部件包括弹性部件。
112.根据权利要求111所述的盒,其中所述弹性部件是弹簧。
113.根据权利要求96所述的盒,其还包括用于朝向所述盒的外部推压所述联接部件的推压部件。
114.根据权利要求113所述的盒,其中所述推压部件包括弹性部件。
115.根据权利要求114所述的盒,其中所述弹性部件是弹簧。
116.根据权利要求96所述的盒,其中所述可旋转部件是能够在其上形成潜像的感光部件。
117.根据权利要求116所述的盒,其中所述旋转力传递部件是安装至所述感光部件的凸缘。
118.根据权利要求117所述的盒,其还包括用于使潜像显影的显影辊,其中所述凸缘设有用于将旋转力传递到所述显影辊的齿轮。
119.根据权利要求96所述的盒,其中所述可旋转部件是显影辊。
120.根据权利要求119所述的盒,其中所述旋转力传递部件设有用于将旋转力传递到所述显影辊的齿轮。
121.根据权利要求119所述的盒,其还包括安装至所述显影辊的附加旋转力传递部件,其中旋转力从所述旋转力传递部件通过所述附加旋转力传递部件传递到所述显影辊。
122.根据权利要求96所述的盒,其中所述联接部件包括设有用于接收来自所述主组件侧接合部分的旋转力的旋转力接收部分的一个端部部分、与所述联接部件的所述一个端部部分相对的另一个端部部分、以及将所述联接部件的所述一个端部部分和所述联接部件的所述另一个端部部分彼此连接的连接部分。
123.根据权利要求122所述的盒,其中沿着垂直于所述联接部件的旋转轴线的平面截取的所述连接部分的预定截面的最大旋转半径小于所述旋转力接收部分和所述联接部件的旋转轴线之间的距离。
124.一种电子照相成像装置,其包括根据权利要求96-123中任一项所述的盒以及主组件,所述盒能够从所述主组件拆卸,并且所述主组件包括所述主组件侧接合部分。
125.一种能够用于处理盒的感光部件单元,所述处理盒能够可拆卸地安装到电子照相成像装置的主组件,所述感光部件单元包括:
i)感光部件;
ii)联接部件,所述联接部件设在所述感光部件的一个纵向端部处以将旋转力传递到所述感光部件;以及
iii)用于将旋转力从所述联接部件传递到所述感光部件的凸缘,所述凸缘的内部是中空部分,
其中所述凸缘的所述中空部分设置有用于引导所述联接部件的引导部分,并且所述联接部件设置有用于被所述凸缘引导的被引导部分,
其中所述联接部件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感光部件的旋转轴线与所述联接部件的旋转轴线大致对准,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联接部件从所述第一位置朝向所述感光部件的另一个纵向端部移位,
其中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联接部件的旋转轴线与所述感光部件的旋转轴线大致平行,并且所述联接部件在所述中空部分的内部沿着所述联接部件的轴线看在与所述感光部件的旋转轴线大致垂直的方向上从所述第一位置移位,
其中所述引导部分和所述被引导部分中的至少一者是相对于所述感光部件的旋转轴线倾斜且相对于垂直于所述感光部件的旋转轴线的方向倾斜的倾斜部分,并且
其中所述引导部分引导所述联接部件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沿相对于所述感光部件的旋转轴线倾斜且相对于垂直于所述感光部件的旋转轴线的方向倾斜的方向移动。
126.根据权利要求125所述的感光部件单元,其中所述凸缘设在所述感光部件的一个纵向端部处。
127.根据权利要求125所述的感光部件单元,其中所述引导部分是所述倾斜部分。
128.根据权利要求125所述的感光部件单元,其中所述被引导部分是所述倾斜部分。
129.根据权利要求125所述的感光部件单元,其中所述引导部分和所述被引导部分是所述倾斜部分。
130.根据权利要求125-129中任一项所述的感光部件单元,其还包括用于将旋转力从所述联接部件传递到所述凸缘的中间传递部件,其中所述中间传递部件能够在第一中间位置和第二中间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第一中间位置,所述中间传递部件的旋转轴线和所述凸缘的旋转轴线大致对准,在所述第二中间位置,所述中间传递部件的旋转轴线和所述凸缘的旋转轴线彼此平行且彼此间隔开,并且与在所述第一中间位置相比,所述中间传递部件在所述凸缘的旋转轴线的方向上更接近所述感光部件的另一个端部部分侧。
131.根据权利要求130所述的感光部件单元,其还包括在所述中间传递部件和所述凸缘中的一个上的附加倾斜部分,以及在所述中间传递部件和所述凸缘中的另一个上的能够接触所述附加倾斜部分的附加接触部分。
132.根据权利要求131所述的感光部件单元,其中当所述附加倾斜部分和所述附加接触部分彼此接触时,所述中间传递部件沿着所述附加倾斜部分从所述第一中间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二中间位置。
133.根据权利要求132所述的感光部件单元,其中所述附加接触部分与所述附加倾斜部分相对应地倾斜。
134.根据权利要求130所述的感光部件单元,其中沿着所述凸缘的旋转轴线看,所述中间传递部件相对于所述凸缘的移动方向和所述联接部件相对于所述中间传递部件的移动方向彼此交叉。
135.根据权利要求134所述的感光部件单元,其中沿着所述凸缘的旋转轴线看,所述中间传递部件相对于所述凸缘的移动方向和所述联接部件相对于所述中间传递部件的移动方向彼此大致垂直。
136.根据权利要求125所述的感光部件单元,其还包括可移动地设在所述凸缘上的保持部件,以用于可移动地保持所述联接部件。
137.根据权利要求136所述的感光部件单元,其中所述联接部件能够相对于所述保持部件大致在所述凸缘的旋转轴线方向的方向上移动。
138.根据权利要求137所述的感光部件单元,其中所述保持部件能够在与所述凸缘的旋转轴线的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上相对于所述凸缘移动。
139.根据权利要求136所述的感光部件单元,其还包括设在所述保持部件和所述联接部件之间的推压部件,以用于推压所述联接部件。
140.根据权利要求139所述的感光部件单元,其中所述推压部件包括弹性部件。
141.根据权利要求140所述的感光部件单元,其中所述弹性部件是弹簧。
142.根据权利要求125所述的感光部件单元,其中所述联接部件包括退避力接收部分,其用于接收用于随着所述盒的拆卸而从所述主组件侧接合部分退避的退避力。
143.根据权利要求142所述的感光部件单元,其中所述退避力接收部分设在所述联接部件的自由端部部分处。
144.根据权利要求125所述的感光部件单元,其还包括用于从所述感光部件的另一个端部部分朝向一个端部部分推压所述联接部件的推压部件。
145.根据权利要求144所述的感光部件单元,其中所述推压部件包括弹性部件。
146.根据权利要求145所述的感光部件单元,其中所述弹性部件是弹簧。
147.根据权利要求125所述的感光部件单元,其中所述凸缘设有用于传递旋转力的齿轮。
148.根据权利要求125所述的感光部件单元,其中所述联接部件包括设有用于接收来自所述主组件侧接合部分的旋转力的旋转力接收部分的一个端部部分、与所述一个端部部分相对的另一个端部部分、以及将所述一个端部部分和所述另一个端部部分彼此连接的连接部分。
149.根据权利要求148所述的感光部件单元,其中沿着垂直于所述联接部件的旋转轴线的平面截取的所述连接部分的预定截面的最大旋转半径小于所述旋转力接收部分和所述联接部件的旋转轴线之间的距离。
150.一种电子照相成像装置,其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25-149中任一项所述的感光部件单元;以及
包括所述主组件侧接合部分的所述主组件,其中所述感光部件单元能够从所述主组件拆卸。
151.一种能够用于处理盒的感光部件单元,所述处理盒能够可拆卸地安装到电子照相成像装置的主组件,所述感光部件单元包括:
i)感光部件;
ii)凸缘,所述凸缘设在所述感光部件的一个纵向端部处以将旋转力传递到所述感光部件,并且所述凸缘的内部是中空部分;以及
iii)联接部件,所述联接部件安装在所述凸缘上从而能够移动,同时保持所述凸缘的旋转轴线与所述联接部件的旋转轴线之间大致平行以将旋转力传递到所述凸缘,
其中所述凸缘的所述中空部分设置有用于引导所述联接部件的引导部分,并且所述联接部件设置有用于被所述凸缘引导的被引导部分,
其中通过所述联接部件在所述中空部分的内部沿着所述联接部件的轴线看垂直于所述感光部件的纵向方向移动以使得所述联接部件的旋转轴线在保持与所述凸缘的旋转轴线大致平行的同时移动远离所述凸缘的旋转轴线,所述联接部件能够在所述感光部件的纵向方向上朝向另一个端部部分移动,
其中所述引导部分和所述被引导部分中的至少一者是相对于所述感光部件的旋转轴线倾斜且相对于垂直于所述感光部件的旋转轴线的方向倾斜的倾斜部分,并且
其中所述引导部分引导所述联接部件沿相对于所述感光部件的旋转轴线倾斜且相对于垂直于所述感光部件的旋转轴线的方向倾斜的方向移动。
152.根据权利要求151所述的感光部件单元,其中所述引导部分是所述倾斜部分。
153.根据权利要求151所述的感光部件单元,其中所述被引导部分是所述倾斜部分。
154.根据权利要求151所述的感光部件单元,其中所述引导部分和所述被引导部分是所述倾斜部分。
155.根据权利要求151所述的感光部件单元,其还包括用于将旋转力从所述联接部件传递到所述凸缘的中间传递部件,随着所述中间传递部件的移动使得所述中间传递部件的旋转轴线和所述凸缘的旋转轴线从彼此对准的状态到彼此间隔开,所述中间传递部件接收来自所述凸缘的力以朝向相对于纵向方向的所述感光部件的另一个端部部分移动。
156.根据权利要求155所述的感光部件单元,其还包括在所述中间传递部件和所述凸缘中的一个上的附加倾斜部分,以及在所述中间传递部件和所述凸缘中的另一个上的能够接触所述附加倾斜部分的附加接触部分。
157.根据权利要求156所述的感光部件单元,其中当所述附加倾斜部分和所述附加接触部分彼此接触时,所述中间传递部件沿着所述附加倾斜部分移动。
158.根据权利要求157所述的感光部件单元,其中所述附加接触部分与所述附加倾斜部分相对应地倾斜。
159.根据权利要求155所述的感光部件单元,其中沿着所述凸缘的旋转轴线看,所述中间传递部件相对于所述凸缘的移动方向和所述联接部件相对于所述中间传递部件的移动方向彼此交叉。
160.根据权利要求159所述的感光部件单元,其中沿着所述凸缘的旋转轴线看,所述中间传递部件相对于所述凸缘的移动方向和所述联接部件相对于所述中间传递部件的移动方向彼此大致垂直。
161.根据权利要求151所述的感光部件单元,其还包括可移动地设在所述凸缘上的保持部件,以用于可移动地保持所述联接部件。
162.根据权利要求161所述的感光部件单元,其中所述联接部件能够相对于所述保持部件大致在所述凸缘的旋转轴线方向的方向上移动。
163.根据权利要求162所述的感光部件单元,其中所述保持部件能够相对于所述凸缘在与所述凸缘的旋转轴线的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上移动。
164.根据权利要求161所述的感光部件单元,其还包括设在所述保持部件和所述联接部件之间的推压部件,以用于推压所述联接部件。
165.根据权利要求164所述的感光部件单元,其中所述推压部件包括弹性部件。
166.根据权利要求165所述的感光部件单元,其中所述弹性部件是弹簧。
167.根据权利要求151所述的感光部件单元,其中所述联接部件包括退避力接收部分,其用于接收用于随着所述盒的拆卸而从所述主组件侧接合部分退避的退避力。
168.根据权利要求167所述的感光部件单元,其中所述退避力接收部分设在所述联接部件的自由端部部分处。
169.根据权利要求151所述的感光部件单元,其还包括用于从所述感光部件的另一个端部部分朝向一个端部部分推压所述联接部件的推压部件。
170.根据权利要求169所述的感光部件单元,其中所述推压部件包括弹性部件。
171.根据权利要求170所述的感光部件单元,其中所述弹性部件是弹簧。
172.根据权利要求151所述的感光部件单元,其中所述凸缘设有用于传递旋转力的齿轮。
173.根据权利要求151所述的感光部件单元,其中所述联接部件包括设有用于接收来自所述主组件侧接合部分的旋转力的旋转力接收部分的一个端部部分、与所述联接部件的所述一个端部部分相对的另一个端部部分、以及将所述联接部件的所述一个端部部分和所述联接部件的所述另一个端部部分彼此连接的连接部分。
174.根据权利要求173所述的感光部件单元,其中沿着垂直于所述联接部件的旋转轴线的平面截取的所述连接部分的预定截面的最大旋转半径小于所述旋转力接收部分和所述联接部件的旋转轴线之间的距离。
175.一种电子照相成像装置,其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51-174中任一项所述的感光部件单元;以及
包括所述主组件侧接合部分的所述主组件,其中所述感光部件单元能够从所述主组件拆卸。
176.一种能够安装到包括可旋转主组件侧接合部分的电子照相成像装置的主组件的盒,所述盒包括:
i)可旋转部件,所述可旋转部件能够承载显影剂并且具有在与所述盒的安装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上延伸的旋转轴线;
ii)联接部件,所述联接部件设在相对于旋转轴线的所述盒的一个端部部分处以将旋转力从所述主组件侧接合部分传递到所述可旋转部件;以及
iii)用于将旋转力从所述联接部件朝向所述可旋转部件传递的旋转力传递部件,并且所述旋转力传递部件的内部是中空部分,
其中所述联接部件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联接部件的旋转轴线与所述可旋转部件的旋转轴线大致平行,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联接部件在所述可旋转部件的旋转轴线的方向上从所述第一位置朝向所述盒的另一个端部部分移位,
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联接部件的旋转轴线与所述可旋转部件的旋转轴线大致平行并且所述联接部件在所述中空部分的内部沿着所述联接部件的轴线看在与所述可旋转部件的旋转轴线垂直的方向上从所述第一位置移位,
所述旋转力传递部件的所述中空部分设置有用于引导所述联接部件的引导部分,并且所述联接部件设置有用于被所述旋转力传递部件引导的被引导部分,
所述引导部分和所述被引导部分中的至少一者是相对于所述可旋转部件的旋转轴线倾斜且相对于垂直于所述可旋转部件的旋转轴线的方向倾斜的倾斜部分,并且
所述引导部分引导所述联接部件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沿相对于所述可旋转部件的旋转轴线倾斜且相对于垂直于所述可旋转部件的旋转轴线的方向倾斜的方向移动。
177.根据权利要求176所述的盒,其中,随着所述联接部件从所述第一位置到所述第二位置的这种移动,所述联接部件在所述可旋转部件的旋转轴线的方向上朝向所述盒的另一个端部部分侧移动。
178.根据权利要求176所述的盒,其中随着所述盒的安装,所述联接部件通过与所述主组件的一部分接触而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二位置,使得所述联接部件一直移动到所述联接部件的旋转轴线与所述主组件侧接合部分的旋转轴线大致对准。
179.根据权利要求178所述的盒,其中所述主组件的所述部分是设在所述主组件中的固定部件。
180.根据权利要求178所述的盒,其中所述主组件的所述部分是所述主组件侧接合部分。
181.根据权利要求176所述的盒,其中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联接部件的旋转轴线与所述旋转力传递部件的旋转轴线对准,并且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联接部件的旋转轴线与所述旋转力传递部件的旋转轴线大致平行且从所述旋转力传递部件的旋转轴线偏离,并且与在所述第一位置相比,所述联接部件在所述联接部件的旋转轴线的方向上更接近所述盒的另一个端部部分侧。
182.根据权利要求176所述的盒,其中随着所述盒的安装,所述联接部件接收来自所述主组件的一部分和所述旋转力传递部件的力以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二位置。
183.根据权利要求182所述的盒,其中所述主组件的所述部分是设在所述主组件中的固定部件。
184.根据权利要求182所述的盒,其中所述主组件的所述部分是所述主组件侧接合部分。
185.根据权利要求176所述的盒,其中所述引导部分是所述倾斜部分。
186.根据权利要求176所述的盒,其中所述被引导部分是所述倾斜部分。
187.根据权利要求176所述的盒,其中所述引导部分和所述被引导部分是所述倾斜部分。
188.根据权利要求176所述的盒,其还包括用于将旋转力从所述联接部件传递到所述旋转力传递部件的中间传递部件,其中所述中间传递部件能够在第一中间位置和第二中间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第一中间位置,所述中间传递部件的旋转轴线和所述旋转力传递部件的旋转轴线大致对准,在所述第二中间位置,所述中间传递部件的旋转轴线和所述旋转力传递部件的旋转轴线彼此大致平行且彼此垂直偏离,并且所述中间传递部件朝向相对于所述旋转力传递部件的旋转轴线的所述盒的另一个端部部分远离所述第一中间位置。
189.根据权利要求188所述的盒,其中所述中间传递部件和所述旋转力传递部件中的一个设有附加倾斜部分,并且所述中间传递部件和所述旋转力传递部件中的另一个设有能够接触所述附加倾斜部分的附加接触部分。
190.根据权利要求189所述的盒,其中当所述附加接触部分与所述附加倾斜部分接触时,所述中间传递部件沿着所述附加倾斜部分从所述第一中间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二中间位置。
191.根据权利要求189所述的盒,其中所述附加接触部分也与所述附加倾斜部分相对应地倾斜。
192.根据权利要求188所述的盒,其中沿着所述旋转力传递部件的旋转轴线看,所述中间传递部件相对于所述旋转力传递部件的移动方向和所述联接部件相对于所述中间传递部件的移动方向彼此交叉。
193.根据权利要求192所述的盒,其中沿着所述旋转力传递部件的旋转轴线看,所述中间传递部件相对于所述旋转力传递部件的移动方向和所述联接部件相对于所述中间传递部件的移动方向实际上彼此交叉。
194.根据权利要求176所述的盒,其还包括可移动地设在所述旋转力传递部件上的保持部件,以用于可移动地保持所述联接部件。
195.根据权利要求194所述的盒,其中所述联接部件能够相对于所述保持部件大致在所述旋转力传递部件的旋转轴线的方向上移动。
196.根据权利要求195所述的盒,其中所述保持部件能够在与所述旋转力传递部件的旋转轴线的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上相对于所述旋转力传递部件移动。
197.根据权利要求194所述的盒,其还包括设在所述保持部件和所述联接部件之间的推压部件,以用于推压所述联接部件。
198.根据权利要求197所述的盒,其中所述推压部件包括弹性部件。
199.根据权利要求198所述的盒,其中所述弹性部件是弹簧。
200.根据权利要求176所述的盒,其还包括用于朝向所述主组件侧接合部分推压所述联接部件的推压部件。
201.根据权利要求200所述的盒,其中所述推压部件包括弹性部件。
202.根据权利要求201所述的盒,其中所述弹性部件是弹簧。
203.根据权利要求176所述的盒,其中所述可旋转部件是能够在其上形成潜像的感光部件。
204.根据权利要求203所述的盒,其中所述旋转力传递部件是安装至所述感光部件的凸缘。
205.根据权利要求204所述的盒,其还包括用于使潜像显影的显影辊,其中所述凸缘设有用于将旋转力传递到所述显影辊的齿轮。
206.根据权利要求176所述的盒,其中所述可旋转部件是显影辊。
207.根据权利要求206所述的盒,其中所述旋转力传递部件设有用于将旋转力传递到所述显影辊的齿轮。
208.根据权利要求206所述的盒,其还包括安装至所述显影辊的附加旋转力传递部件,其中旋转力从所述旋转力传递部件通过所述附加旋转力传递部件传递到所述显影辊。
209.根据权利要求176所述的盒,其中所述联接部件包括设有用于接收来自所述主组件侧接合部分的旋转力的旋转力接收部分的一个端部部分、与所述联接部件的所述一个端部部分相对的另一个端部部分、以及将所述联接部件的所述一个端部部分和所述联接部件的所述另一个端部部分彼此连接的连接部分。
210.根据权利要求209所述的盒,其中沿着垂直于所述联接部件的旋转轴线的平面截取的所述连接部分的预定截面的最大旋转半径小于所述旋转力接收部分和所述联接部件的旋转轴线之间的距离。
211.一种电子照相成像装置,其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76-210中任一项所述的盒以及主组件,所述盒能够从所述主组件拆卸,并且所述主组件包括所述主组件侧接合部分。
212.一种能够安装到包括可旋转主组件侧接合部分的电子照相成像装置的主组件的感光部件单元,所述感光部件单元包括:
i)感光部件,所述感光部件具有大致垂直于所述感光部件单元的安装方向的旋转轴线;
ii)联接部件,所述联接部件设在所述感光部件的一个端部部分处以将旋转力从所述主组件侧接合部分传递到所述感光部件;以及
iii)用于将旋转力从所述联接部件传递到所述感光部件的凸缘,所述凸缘的内部是中空部分,
其中所述联接部件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联接部件的旋转轴线与所述感光部件的旋转轴线大致对准,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联接部件在所述感光部件的旋转轴线的方向上从所述第一位置朝向所述感光部件的另一个端部部分移位,
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联接部件的旋转轴线与所述感光部件的旋转轴线大致平行,并且所述联接部件在所述中空部分的内部沿着所述联接部件的轴线看在所述感光部件的旋转轴线的垂直方向上从所述第一位置移位,
所述凸缘的所述中空部分设置有用于引导所述联接部件的引导部分,并且所述联接部件设置有用于被所述凸缘引导的被引导部分,
所述引导部分和所述被引导部分中的至少一者是相对于所述感光部件的旋转轴线倾斜且相对于垂直于所述感光部件的旋转轴线的方向倾斜的倾斜部分,并且
所述引导部分引导所述联接部件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沿相对于所述感光部件的旋转轴线倾斜且相对于垂直于所述感光部件的旋转轴线的方向倾斜的方向移动。
213.根据权利要求212所述的感光部件单元,其中,在所述感光部件单元的安装中,通过所述联接部件的从所述第一位置到所述第二位置的移动,所述联接部件朝向相对于所述感光部件的旋转轴线的方向的所述感光部件的另一个端部部分侧移动。
214.根据权利要求212所述的感光部件单元,其中所述联接部件通过与所述主组件的一部分接触而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二位置,使得所述联接部件能够一直移动到所述联接部件的旋转轴线与所述主组件侧接合部分的旋转轴线对准。
215.根据权利要求214所述的感光部件单元,其中所述主组件的所述部分是设在所述主组件中的固定部件。
216.根据权利要求214所述的感光部件单元,其中所述主组件的所述部分是所述主组件侧接合部分。
217.根据权利要求212所述的感光部件单元,其中随着所述感光部件单元的安装,所述联接部件接收来自所述主组件侧接合部分和所述凸缘的力以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二位置。
218.根据权利要求212所述的感光部件单元,其中所述引导部分是所述倾斜部分。
219.根据权利要求212所述的感光部件单元,其中所述被引导部分是所述倾斜部分。
220.根据权利要求212所述的感光部件单元,其中所述引导部分和所述被引导部分是所述倾斜部分。
221.根据权利要求217所述的感光部件单元,其还包括用于将旋转力从所述联接部件传递到所述凸缘的中间传递部件,其中所述中间传递部件能够在第一中间位置和第二中间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第一中间位置,所述中间传递部件的旋转轴线和所述凸缘的旋转轴线大致对准,在所述第二中间位置,所述中间传递部件的旋转轴线和所述凸缘的旋转轴线彼此平行且彼此间隔开,并且与在所述第一中间位置相比,所述中间传递部件在所述凸缘的旋转轴线的方向上更接近所述感光部件的另一个端部部分侧。
222.根据权利要求221所述的感光部件单元,其还包括在所述中间传递部件和所述凸缘中的一个上的附加倾斜部分,以及在所述中间传递部件和所述凸缘中的另一个上的能够接触所述附加倾斜部分的附加接触部分。
223.根据权利要求222所述的感光部件单元,其中当所述附加倾斜部分和所述附加接触部分彼此接触时,所述中间传递部件沿着所述附加倾斜部分从所述第一中间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二中间位置。
224.根据权利要求222所述的感光部件单元,其中所述附加接触部分与所述附加倾斜部分相对应地倾斜。
225.根据权利要求221所述的感光部件单元,其中沿着所述凸缘的旋转轴线看,所述中间传递部件相对于所述凸缘的移动方向和所述联接部件相对于所述中间传递部件的移动方向彼此交叉。
226.根据权利要求225所述的感光部件单元,其中沿着所述凸缘的旋转轴线看,所述中间传递部件相对于所述凸缘的移动方向和所述联接部件相对于所述中间传递部件的移动方向彼此大致垂直。
227.根据权利要求217所述的感光部件单元,其还包括可移动地设在所述凸缘上的保持部件,以用于可移动地保持所述联接部件。
228.根据权利要求227所述的感光部件单元,其中所述联接部件能够相对于所述保持部件大致在所述凸缘的旋转轴线方向的方向上移动。
229.根据权利要求228所述的感光部件单元,其中所述保持部件能够相对于所述凸缘在与所述凸缘的旋转轴线的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上移动。
230.根据权利要求227所述的感光部件单元,其还包括设在所述保持部件和所述联接部件之间的推压部件,以用于推压所述联接部件。
231.根据权利要求230所述的感光部件单元,其中所述推压部件包括弹性部件。
232.根据权利要求231所述的感光部件单元,其中所述弹性部件是弹簧。
233.根据权利要求212所述的感光部件单元,其还包括用于朝向所述主组件侧接合部分推压所述联接部件的推压部件。
234.根据权利要求233所述的感光部件单元,其中所述推压部件包括弹性部件。
235.根据权利要求234所述的感光部件单元,其中所述弹性部件是弹簧。
236.根据权利要求212所述的感光部件单元,其中所述凸缘设有用于传递旋转力的齿轮。
237.根据权利要求212所述的感光部件单元,其中所述联接部件包括设有用于接收来自所述主组件侧接合部分的旋转力的旋转力接收部分的一个端部部分、与所述联接部件的所述一个端部部分相对的另一个端部部分、以及将所述联接部件的所述一个端部部分和所述联接部件的所述另一个端部部分彼此连接的连接部分。
238.根据权利要求237所述的感光部件单元,其中沿着垂直于所述联接部件的旋转轴线的平面截取的所述连接部分的预定截面的最大旋转半径小于所述旋转力接收部分和所述联接部件的旋转轴线之间的距离。
239.一种电子照相成像装置,其包括根据权利要求212-238中任一项所述的感光部件单元;以及
所述主组件,所述感光部件单元能够安装到所述主组件并且所述主组件包括所述主组件侧接合部分。
CN201680014245.7A 2015-02-05 2016-02-05 盒、感光部件单元和电子照相成像装置 Active CN10740790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21649 2015-02-05
JP2015-021649 2015-02-05
JP2016020213A JP6671997B2 (ja) 2015-02-05 2016-02-04 カートリッジ、感光体ユニット、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2016-020213 2016-02-04
PCT/JP2016/054209 WO2016125914A1 (ja) 2015-02-05 2016-02-05 カートリッジ、感光体ユニット、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07905A CN107407905A (zh) 2017-11-28
CN107407905B true CN107407905B (zh) 2020-10-09

Family

ID=566879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14245.7A Active CN107407905B (zh) 2015-02-05 2016-02-05 盒、感光部件单元和电子照相成像装置

Country Status (16)

Country Link
US (2) US10795311B2 (zh)
EP (2) EP3422110A1 (zh)
JP (2) JP6671997B2 (zh)
KR (3) KR20170115530A (zh)
CN (1) CN107407905B (zh)
AU (3) AU2016216346A1 (zh)
CA (1) CA2975984C (zh)
CL (1) CL2017001970A1 (zh)
CO (1) CO2017008433A2 (zh)
GB (1) GB2550751B (zh)
MA (1) MA41458A (zh)
MX (4) MX369430B (zh)
PH (1) PH12017501403A1 (zh)
RU (4) RU2018136246A (zh)
SG (1) SG11201706395UA (zh)
TW (3) TW201827957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2019108099A (ru) 2016-08-26 2020-09-28 Кэнон Кабусики Кайся Узел барабана, картридж, устройство формирования электрофотографических изображений и муфтовый элемент
JP2018180149A (ja) * 2017-04-07 2018-11-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回転体およ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KR20190075752A (ko) * 2017-12-21 2019-07-01 휴렛-팩커드 디벨롭먼트 컴퍼니, 엘.피. 회전력을 받는 커플러를 구비하는 카트리지
JP7146410B2 (ja) 2018-02-21 2022-10-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CN108388100A (zh) * 2018-05-14 2018-08-10 珠海大琴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处理盒
US10739702B2 (en) 2018-07-06 2020-08-1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Developer accommodating unit,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8957997B (zh) * 2018-07-27 2024-04-05 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处理盒
JP7187305B2 (ja) 2018-12-28 2022-12-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KR20200093230A (ko) * 2019-01-28 2020-08-05 휴렛-팩커드 디벨롭먼트 컴퍼니, 엘.피. 현상 카트리지를 장착 또는 분리 가능하게 지지하는 지지 어셈블리
AU2020242010B2 (en) 2019-03-18 2023-06-0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cartridge
WO2020251053A1 (ja) 2019-06-12 2020-12-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アタッチメント、及び装着キット
WO2021054482A1 (ja) 2019-09-17 2021-03-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剤補給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22050358A (ja) * 2020-09-17 2022-03-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ドラムユニット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23081064A (ja) 2021-11-30 2023-06-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Family Cites Families (6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15940A (ja) 1994-04-28 1996-01-19 Canon Inc 現像フレーム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877728B2 (ja) 1994-04-28 1999-03-3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877729B2 (ja) 1994-04-28 1999-03-3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ャッタ部材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5768658A (en) 1995-07-21 1998-06-1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Electrode member, developing apparatus,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6070029A (en) 1995-07-31 2000-05-3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oupling member, process cartridge,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assembling method
US5893006A (en) 1995-07-31 1999-04-0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rocess cartridge detectably mountable to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same
JP3402860B2 (ja) 1995-07-31 2003-05-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3869902B2 (ja) 1996-03-05 2007-01-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US5940657A (en) 1996-03-05 1999-08-1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Developing cartridge
US6072969A (en) 1996-03-05 2000-06-0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Developing cartridge
JPH10171304A (ja) 1996-03-14 1998-06-2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JP3332818B2 (ja) 1996-08-29 2002-10-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及び接続端子の接続方法
JP3658202B2 (ja) 1998-08-31 2005-06-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の組み立て方法
JP3893222B2 (ja) 1998-08-31 2007-03-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ャッターピン及び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JP3673658B2 (ja) * 1998-10-28 2005-07-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159841A (ja) 1999-12-01 2001-06-12 Canon Inc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281996A (ja) 2000-04-03 2001-10-10 Canon Inc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006609A (ja) 2000-06-26 2002-01-11 Canon Inc トナーシール部材及び現像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023476A (ja) 2000-07-07 2002-01-23 Canon Inc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3566697B2 (ja) 2001-02-09 2004-09-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及び、離隔機構
US6834173B2 (en) 2001-11-05 2004-12-2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forming-apparatus process cartridge having a locking portion to prevent the cartridge from disengaging from th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a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mounting such a cartridge
US6947687B2 (en) 2002-06-07 2005-09-2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artridge having locking portion for locking cartridge with a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releasing portion to release the locking portion,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such a cartridge
JP3984900B2 (ja) 2002-09-30 2007-10-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離間部材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2004177835A (ja) 2002-11-29 2004-06-24 Canon Inc 部品及び部品の供給方法
JP2005099691A (ja) 2003-08-29 2005-04-14 Canon Inc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077743A (ja) 2003-08-29 2005-03-24 Canon Inc 現像フレーム、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3958272B2 (ja) 2003-09-25 2007-08-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148445A (ja) 2003-11-17 2005-06-09 Canon Inc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端部規制部材
JP3962734B2 (ja) 2004-08-31 2007-08-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本体に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を取り外し可能に装着する装着機構
JP3986077B2 (ja) 2005-03-18 2007-10-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4765501B2 (ja) * 2005-09-14 2011-09-0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JP4148530B2 (ja) 2006-12-08 2008-09-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4241865B2 (ja) 2006-12-08 2009-03-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US7929881B2 (en) 2006-12-11 2011-04-1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rocess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094189B2 (ja) 2007-04-13 2012-12-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4912381B2 (ja) 2007-10-30 2012-04-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駆動伝達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968957B2 (ja) 2008-03-31 2012-07-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枠体ユニット、現像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並びに、枠体ユニット、現像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の製造方法
JP4701266B2 (ja) 2008-05-27 2011-06-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5328230B2 (ja) 2008-06-10 2013-10-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及び、前記カートリッジを用いた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5371627B2 (ja) 2008-08-27 2013-12-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現像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128338A (ja) 2008-11-28 2010-06-10 Brother Ind Ltd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471015B2 (ja) * 2009-04-28 2014-04-1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506236B2 (ja) * 2009-04-30 2014-05-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CN201532527U (zh) * 2009-10-27 2010-07-21 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一种感光鼓驱动组件
JP2011123348A (ja) 2009-12-11 2011-06-23 Canon Inc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の分解方法
WO2011074707A1 (ja) * 2009-12-16 2011-06-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感光ドラムユニット、現像ユニット、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5428846B2 (ja) * 2009-12-24 2014-02-2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
CN101916055B (zh) 2010-01-27 2012-01-04 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感光鼓驱动组件
JP5106656B2 (ja) * 2010-06-22 2012-12-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KR101709998B1 (ko) 2011-12-06 2017-02-24 캐논 가부시끼가이샤 감광체 드럼 유닛
JP5355679B2 (ja) 2011-12-27 2013-11-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8948660B2 (en) 2012-04-30 2015-02-03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Toner cartridge having engagement features to actuate a developer unit shutter
US8874003B2 (en) * 2012-05-17 2014-10-28 Fuji Xerox Co., Ltd. Supporting mechanism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978756B2 (ja) * 2012-05-17 2016-08-24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支持機構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TWI747249B (zh) 2012-06-15 2021-11-21 日商佳能股份有限公司 製程卡匣
JP2014191025A (ja) * 2013-03-26 2014-10-06 Mitsubishi Chemicals Corp 軸受部材、端部部材、感光体ドラムユニット、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US9031465B2 (en) * 2013-08-13 2015-05-12 General Plastic Industrial Co., Ltd. Transmission device for photosensitive drum
JP6338460B2 (ja) 2013-08-20 2018-06-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415198B2 (ja) 2013-09-12 2018-10-3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
CN203573085U (zh) * 2013-09-29 2014-04-30 珠海凯威置业有限公司 一种旋转力驱动组件以及处理盒
US9740163B2 (en) * 2013-09-29 2017-08-22 Ninestar Corporation Rotational force driving assembly process cartridge
JP2015092226A (ja) 2013-10-01 2015-05-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粉体搬送機構、紛体搬送方法、現像剤収納容器、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376749B2 (ja) 2013-12-06 2018-08-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6274892B2 (ja) 2014-02-04 2018-02-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剤収容器、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
JP5822969B2 (ja) 2014-03-20 2015-11-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6265080B2 (ja) * 2014-07-10 2018-01-24 三菱ケミカル株式会社 端部部材、感光体ドラムユニット、現像ローラユニットおよ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6552212B2 (ja) 2015-02-16 2019-07-3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並びにカートリッジの製造方法
JP6598468B2 (ja) 2015-02-16 2019-10-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並びにカートリッジの製造方法
JP6723694B2 (ja) 2015-07-01 2020-07-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カートリッジ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795311B2 (en) 2020-10-06
US20170322512A1 (en) 2017-11-09
RU2017131060A3 (zh) 2019-03-05
CA2975984C (en) 2023-03-21
MX2019009536A (es) 2019-09-26
JP2020079964A (ja) 2020-05-28
MX369430B (es) 2019-11-08
US20200401079A1 (en) 2020-12-24
AU2021203198B2 (en) 2023-07-27
TW201629646A (zh) 2016-08-16
GB201712635D0 (en) 2017-09-20
US11016438B2 (en) 2021-05-25
GB2550751B (en) 2021-01-06
TW201921193A (zh) 2019-06-01
JP6942832B2 (ja) 2021-09-29
RU2716169C1 (ru) 2020-03-06
KR20200051063A (ko) 2020-05-12
CA2975984A1 (en) 2016-08-11
MX2019009535A (es) 2019-09-16
CN107407905A (zh) 2017-11-28
TW201827957A (zh) 2018-08-01
RU2018136246A (ru) 2018-12-04
AU2019200100B2 (en) 2021-07-08
AU2016216346A1 (en) 2017-08-03
KR102172851B1 (ko) 2020-11-02
MX2017009974A (es) 2017-11-23
RU2743097C1 (ru) 2021-02-15
KR20190130053A (ko) 2019-11-20
AU2021203198A1 (en) 2021-06-10
KR102110097B1 (ko) 2020-05-12
PH12017501403A1 (en) 2018-01-15
EP3422110A1 (en) 2019-01-02
CO2017008433A2 (es) 2018-01-05
JP2016148844A (ja) 2016-08-18
MX2019009534A (es) 2019-11-28
TWI608317B (zh) 2017-12-11
GB2550751A (en) 2017-11-29
SG11201706395UA (en) 2017-09-28
JP6671997B2 (ja) 2020-03-25
AU2019200100A1 (en) 2019-01-31
KR20170115530A (ko) 2017-10-17
MA41458A (fr) 2021-05-05
RU2017131060A (ru) 2019-03-05
TWI722336B (zh) 2021-03-21
RU2018136246A3 (zh) 2019-05-15
BR112017016420A2 (pt) 2018-03-27
EP3299894A1 (en) 2018-03-28
CL2017001970A1 (es) 2018-03-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07905B (zh) 盒、感光部件单元和电子照相成像装置
US11131959B2 (en)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RU2720944C1 (ru) Картридж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электрофотографического формирования изображения, в котором используется картридж
US8306460B2 (en)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drum and shaft coupling members transmitting driving forces to a photosensitive drum and a developing roller, respectively
EP3255508B1 (en) Cartridge, photoreceptor unit,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device
AU2019200918B2 (en)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hich uses cartridge
BR112017016420B1 (pt) Cartucho desmontável de uma montagem principal de aparelho formador de imagem eletrofotográfica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240328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