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380025A - 车辆座椅 - Google Patents

车辆座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380025A
CN107380025A CN201710259723.7A CN201710259723A CN107380025A CN 107380025 A CN107380025 A CN 107380025A CN 201710259723 A CN201710259723 A CN 201710259723A CN 107380025 A CN107380025 A CN 1073800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body side
bracket
side frame
s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25972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380025B (zh
Inventor
赤井恒太
大竹茂和
和田功郎
和田功一郎
伊东大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TS 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TS 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TS 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3800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3800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3800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38002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68Seat frames
    • B60N2/682Joining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75Arm-rests
    • B60N2/753Arm-rests movable to an inoperative position
    • B60N2/757Arm-rests movable to an inoperative position in a recess of the back-res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3/00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other passenger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3/10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other passenger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f receptacles for food or beverages, e.g. refrigerated
    • B60N3/102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other passenger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f receptacles for food or beverages, e.g. refrigerated storable or foldable in a non-use posi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75Arm-rests
    • B60N2/753Arm-rests movable to an inoperative posi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 Chair Legs, Seat Parts, And Backres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座椅。一对托架(25、30)设置在座椅靠背框架(10)的两侧,每个托架限定了支撑孔(27、31)和引导狭槽(28、32),支撑孔用于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撑扶手的支撑轴(41),引导狭槽(28、32)用于沿着弓形路径引导扶手的对应引导销(42B、42C),所述弓形路径围绕对应支撑孔的中心而确定中心。在侧视图中两个引导狭槽彼此偏离,引导销以对应的方式彼此偏离,使得两个托架能够彼此偏离。从而,能够以有利方式选择用于可旋转地支撑扶手的托架的配置。

Description

车辆座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可伸缩扶手的车辆座椅。
背景技术
具有能够伸缩进座椅靠背的扶手的车辆座椅公知于本领域,例如,见JP2012-51492A。在公开于该专利文献中的后座椅中,一对托架固定地固定至座椅靠背框架,固定地支撑扶手框架的支撑轴由托架枢转地支撑。每个托架形成有弓形狭槽,弓形狭槽居中于枢转中心周围,从扶手框架突出的一对引导销装配到引导狭槽中。引导销由横向延伸过扶手框架的单个杆的两个端部组成,并且被相应的引导狭槽接收。引导狭槽的终端分别限定扶手的展开位置和收缩位置。一个引导销设置有摩擦构件,摩擦构件分别摩擦地接合托架的表面,当扶手框架枢转时,使得扶手能够相对于座椅靠背保持任何期望的角度位置。
要求托架均具有:支撑孔,其用于可旋转地支撑扶手;以及引导狭槽,其用于限定扶手的移动的角度范围。因此,每个托架的尺寸如此显著,使得其不能够在相同高度处将托架附接至相应的侧框架而不妨碍座椅靠背的其他部件。
此外,由于要求托架具有特定机械刚度以及强度,因此要求座椅靠背框架的较硬部要选择成用于附接托架。但是,通常,座椅靠背的侧框架具有相互不同的构造,可能无法具有适合于在相同高度处安装托架的部分。因此,其中的一个侧框架能够必须被单独增强,用于使侧框架承受扶手的加载。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的这种问题,提出了本发明,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可伸缩扶手的车辆座椅,其允许托架可旋转地支撑的扶手,以使扶手以有利方式布置。
为了实现这种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辆座椅,其包括:座椅靠背框架10;扶手框架40;一对支撑销41A、41B,其固定地附接至扶手框架并且沿任一横向方向突出;一对引导销42B、42C,其固定地附接至扶手框架并且沿任一横向方向突出;一对托架25、30,其设置在座椅靠背框架的两侧,每个托架限定支撑孔27、31以及引导狭槽28、32,支撑孔用于可旋转地支撑对应的一个支撑销,引导狭槽28、32用于沿着居中于对应支撑孔的中心周围的弓形路径引导对应的一个引导销;其中,两个托架彼此偏离,在侧视图中两个支撑孔彼此共轴;并且其中,两个引导狭槽彼此偏离,在侧视图中引导销以对应方式彼此偏离。
因为两个引导狭槽彼此偏离,所以托架能够以相互偏离关系布置。因此,能够给予较大自由度来定位托架,使得托架能够附接至座椅靠背框架的有利部分。结果,能够最小化座椅靠背框架的重量,并且能够最小化制造成本。
优选地,引导销由引导轴42的两个横向端部形成,引导轴在其中间部分具有弯折部42A,使得两个横向端部相对于彼此以平行关系偏离。从而,能够确保引导销的刚度,并且能够最小化部件部分的数量。
扶手框架能够包括:一对侧框架47,其沿着扶手框架的两侧延伸;以及引导轴,其固定地附接至侧框架。引导轴有助于扶手框架的刚度,使得能够最小化扶手框架的重量和成本。
优选地,支撑销由固定地附接至侧框架的支撑轴41的两个横向端部形成。从而,能够最大化支撑销的刚度,并且扶手框架有利地被支撑轴增强。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座椅靠背框架包括下部横框架14,其在座椅靠背框架的下部横向延伸;第一侧框架,其包括上部侧框架16和下部侧框架15,它们在相互重叠部22彼此结合,并且在下部侧框架的下端部处连接至下部横框架;第二侧框架18,其具有下端部,下端部在位于比重叠部更低的高度处的接合部处连接至下部横框架,;以及上部横框架17,其具有两个横向端部,它们分别连接至上部侧框架的上端部和第二侧框架的上端部,其中,一个托架附接至重叠部,另一托架附接至第二侧框架和下部横框架之间的接合部。
在该实施例中,托架能够附接至座椅靠背框架的较硬部,使得能够最大化托架的刚度,而无任何额外费用或者不添加重量至座椅靠背框架。
优选地,下部侧框架包括通道构件,其具有面向第二侧框架的开口侧,上侧构件的下端部在重叠部被接收在下部侧框架的开口侧,其中,一个托架在重叠部处附接至下部侧框架。
由于重叠部具备相对高的刚度,因此通过选择座椅靠背框架的这部分用于附接一个托架,能够以稳固方式支撑所述一个托架。
优选地,上部横框架和上部侧框架由单个连续管构件形成。
从而,由于通道构件以及管构件的有利组合,能够简化座椅靠背框架的上部的结构,并且能够最大化重叠部的刚度。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座椅构造为供两个乘员就坐,第二侧框架由居中地定位在座椅中的中心框架组成。
在该情况下,第一侧框架和第二侧框架典型地具有相互显著不同的构造,使得通过利用本发明能够获得特别显著的益处。
优选地,另一托架能够附接至中心框架的下端部与下部横框架之间的接合部。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一个托架的支撑孔定位成邻近其下边缘,对应引导狭槽在一个托架的大致上部中延伸,另一托架的支撑孔定位成邻近其上边缘,对应引导狭槽在另一托架的大致下部中延伸。
从而,能够增加两个托架之间的垂直偏离。如果一个托架的下边缘在形成有支撑孔的自由端部部分中比在一个托架附接至重叠部的底端部更向下延伸,甚至能够进一步增加两个托架的垂直偏离。
可选地,支撑销中的一个能够设置有摩擦构件,轴延伸部构造为施加轴向力,轴向力对着对应的托架推动摩擦构件。
从而,扶手能够相对于座椅靠背保持在任何角度位置。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引导狭槽中的一个设置有扩大部,对应引导销在其自由端部侧设置有径向凸缘,径向凸缘具有的直径小于扩大部的宽度但是大于引导狭槽的剩余部分的宽度。
从而,引导销能够容易地装配到对应引导狭槽中,并且通过使用非常简单的结构能够避免引导销从引导狭槽无意脱开。
根据本发明,能够改善用于可旋转地支撑车辆座椅的扶手的托架的配置的自由度,同时在结构设计上提供各种优势。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车辆座椅的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是车辆座椅的座椅靠背框架的立体图;
图3是座椅靠背框架的一部分的放大立体图;
图4是示出两个托架之间的位置关系的一对托架的左视图;
图5是扶手框架的贯穿分解立体图;以及
图6是沿着图5的线VI-VI截取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通过在客车的后座椅中选取例子描述了根据本发明的车辆座椅的实施例。在以下公开中,术语“上”、“下”、“右”、“左”、“前”以及“后”由就座在后座椅中的乘员的视野限定。特定部件以对称方式设置或者作为彼此的镜面图像,关于这种部件,一对对称部件中仅一个能够作为彼此的镜面图像被讨论。使用在该公开中的术语“连接”应该意思是连接的所有模式,包括(以不排他方式)焊接、使用紧固件(诸如螺栓和铆钉)以及使用粘合剂。
图1示出了后座椅组件,其供三个乘员就座并且包括一对相互分离的座椅部1和2,它们以常规长条座椅的方式放置成彼此靠近。一个座椅部1用作左座椅1L以及中心座椅1C,而另一座椅部2用作右座椅R。在以下说明中,为了描述的目的,第一座椅部1称为“座椅1”。
座椅1包括座椅靠背3、坐垫4、头枕5以及扶手6。座椅靠背3的下端部绕着沿着地板面板F横向延伸的枢转中心枢转地连接至车辆的地板面板F的下端部。对应于中心座椅1C的座椅靠背3的中央前部形成有将扶手6接收在其中的矩形凹槽8。扶手6经由枢转中心线A枢转地连接至座椅靠背3,在展开位置(由虚线指示)和收缩位置之间横向延伸,在展开位置中沿向前方向延伸,在收缩位置(由实线指示)中被接收在凹槽8中。
座椅靠背3包括:座椅靠背框架10;垫子11,其由座椅靠背框架10支撑;以及表皮构件12,其覆盖垫子11和座椅靠背框架10。如图2和图3所示,座椅靠背框架10包括:下部横框架14;一对下背侧框架15,其从下部横框架14的相应横向端部向上延伸;一对上背侧框架16,其从相应下背侧框架15的上端部向上延伸;以及上部横框架17。座椅靠背框架10额外地包括:中心框架18,其在下部横框架14和上部横框架17的中间部之间竖直地延伸;一对基底构件19,其从下部横框架14的相应横向端部向下突出;以及座椅靠背盘架20,其附接至由下部横框架14、下背侧框架15、上背侧框架16以及上部横框架17形成的框架结构的后侧。
下部横框架14由具有圆形截面的金属管制成,并且沿横向方向线性地延伸。上背侧框架16通过弯折金属管形成,金属管在其相应的横向端部向下形成上部横框架17。右上背侧框架16的下端部通过从前后方向压缩或者压扁金属管的下端部形成为扁平部16A(具有面向前方的主平面)。
最好如图3示出的,下背侧框架15通过对金属板进行冲压成型而形成,每个下背侧框架包括:侧壁15A,其具有面向侧向的主平面;前壁15B,其从侧壁15A的前边缘向内弯折并且具有面向前后方向的主平面;后壁15C,其从侧壁15A的后边缘向内弯折并且具有面向前后方向的主平面;以及底壁15D,其从侧壁15A的底部边缘向内弯折。侧壁15A的底部边缘是弓形形状,具有面向下方的凸形侧,使得底壁15D以弓形方式弯曲,同时其凸形侧面向下方。前壁15B的下端部连接至底壁15D的前边缘,后壁15C的下端部连接至底壁15D的后边缘。前壁15B的横向宽度大于底壁15D的横向宽度,使得前壁15B的底部边缘的一部分形成向下指向的自由端部。下背侧框架15大体设置有由前壁15B、侧壁15A和后壁15C限定的通道形状,并且具有面向向内或者面向中心框架18的开口侧。
右上背侧框架16的扁平部16A从上方装配到通道形状的下背侧框架15中,以便产生重叠部22,在重叠部22中,上背侧框架16和下背侧框架15的对应端部沿着横向方向以及前后方向以及沿着竖直方向彼此重叠,并且在该重叠部22处焊接至彼此。
下部横框架14的横向端部装配到通道形状的相应下背侧框架15的下部中。下部横框架14的每个横向端部焊接至前壁15B的底部边缘的向下指向的自由端部部分。
如图2和图3所示,基底构件19通过对金属板进行冲压成型而形成,每个基底构件形成为具有面向前方的开口端的竖直延伸通道构件。基底构件19在其上端部固定地固定至下部横框架14,并且由一对支撑臂24枢转地支撑,一对支撑臂24在横向延伸的枢转中心周围固定地固定至地板面板F。
中心框架18由具有圆形截面的金属管制成,并且竖直地延伸。中心框架18的上、下端部从前后方向被按压成扁平构造。中心框架18的扁平上端部焊接至上部横框架17的后侧,中心框架18的扁平下端部焊接至下部横框架14的后侧。中心框架18将左座椅1L和中心座椅1C彼此分离。
如图3所示,右托架25附接至右下背侧框架15的前壁15B的上端部部分,其中,右上背侧框架16的下端部的扁平部16A与前壁15B重叠。右托架25通过对金属板进行冲压成型而形成,并且包括:主体25A,其具有面向横向的主平面;右托架凸缘25B,其从主体25A的上、前及下边缘以大致正交关系向右延伸。右托架25的后边缘(主体25A以及右托架凸缘25B的上后端部和下后端部)邻接并且焊接至下背侧框架15的前壁15B或者重叠部22。
如图3和图4所示,右托架25的前部分比其后部分更向下延伸。右支撑孔27横向贯穿右托架25的主体25A的下前部分。居中在右支撑孔27周围的弓形右引导狭槽28形成在主体25A中以便从右支撑孔27上方的一部分延伸至右支撑孔27后方的一部分,跨越大约90度的角度范围。
如图3所示,左托架30附接至中心框架18的下部以及下部横框架14的邻接部分。左托架30通过对金属板进行冲压成型形成,并且包括:主体30A,其具有面向横向的主平面;后连接部分30B,其弯折成半柱形构造,以便对应于中心框架18的侧表面;板壁30C,其从主体30A的下边缘向左延伸并且具有竖直面向的主平面;下连接部30D,其从板壁30C的左边缘向下延伸并且具有半圆形凹形形状的下边缘;以及左托架凸缘30E,其从主体30A和后连接部分30B的上边缘以及主体30A的前边缘沿向左方向以连续方式沿着左托架30的外围弯折。后连接部分30B的上边缘焊接至中心框架18,下连接部30D的下边缘焊接至下部横框架14。板壁30C的后边缘连接至后连接部分30B的下边缘,使得主体30A、板壁30C和下连接部30D共同地限定三维几何形状。因而,左托架30连接至中心框架18和下部横框架14二者,使得左托架30用作角板,用于中心框架18和下部横框架14之间的接合。
如图3和图4所示,在侧视图中左托架30的主体30A相对于右托架25的主体25A向下偏移。尤其,左托架主体30A的上边缘位于右托架主体25A的上边缘和下边缘之间,左托架主体30A的下边缘定位成低于右托架主体25a的下边缘。换句话说,在侧视图中左托架主体30A的上部与右托架主体25A的中间部对齐。
在侧视图中,左支撑孔31横向穿过左托架30的主体30A的上前部分,以便以共轴方式对准右托架25的右支撑孔27。居中在左支撑孔31周围的弓形左引导狭槽32形成在主体30A中,以便从低于左支撑孔31的一部分延伸至左支撑孔31后方的一部分,跨越大约90度的角度范围。左引导狭槽32的中间部沿径向向外方向局部地扩大而作为扩大部32A。
如图4所示,左引导狭槽32定位成大致低于右引导狭槽28,右和左引导狭槽28和32的后端部彼此一致。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右和左引导狭槽28和32具有相同曲率半径。可替换地,右和左引导狭槽28和32能够具有不同的曲率半径,这并不超出本发明的精神。
如图5和图6所示,扶手6包括:扶手框架40;支撑轴41,其固定地附接至扶手框架40;垫子43,其由扶手框架40支撑;表皮构件44,其覆盖扶手框架40和垫子43;以及杯托45,其附接至扶手框架40。
扶手框架40包括:一对扶手侧框架47,其从基端部延伸至扶手6的自由端部;以及扶手盘48,其在扶手侧框架47的自由端部之间延伸。每个扶手侧框架47由通道构件组成,通道构件具有面向另一扶手侧框架47的开口侧。扶手盘48是大致平面的(并且在扶手6的展开位置大致水平地延伸)并且沿着扶手盘48的相应侧边缘附接至扶手侧框架47。
扶手盘48设置有接收孔51,其贯穿扶手盘48用于接收杯托45。接收孔51由向下指向的环形凸缘52B限定(沿轴向方向延伸),并且被隆起的环形壁52A围绕,环形壁52A限定了垂直于环形凸缘52B的轴向中心线的环形顶表面。环形凸缘52B能够在接收孔51的整个外围上连续延伸,或者能够由沿着接收孔51的外围布置的多个离散凸缘段组成。
如图5所示,支撑轴41由具有圆形截面的线性杆组成,并且固定地固定至扶手侧框架47的基端部。支撑轴41的两个横向端部41A和41B穿过相应扶手侧框架47,并且从相应扶手侧框架47的外侧向外突出。由具有圆形截面的杆组成的引导轴42还穿过相应扶手侧框架47并且从相应扶手侧框架47的外侧向外突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相应扶手侧框架47的上边缘和的后边缘形成有凹口,引导轴42的两个横向端部42B和42C装配到这些凹口中。两个端部42B和42C能够压配合、焊接或者以其他方式固定地固定至相应扶手侧框架47。弯折部42A设置在引导轴42的中间部中,使得引导轴42的左端部42B和右端部42C线性延伸并且彼此平行,具有一定偏移。
在扶手6的展开状态中,引导轴42的右端部42C定位成比引导轴42的左端部42B更高及更向前。而且,引导轴42的右端部42C定位成在支撑轴41的右端部41B的正上方,引导轴42的左端部42B定位成在支撑轴41的左端部41A的正后方。引导轴42的左端部42B与左径向凸缘42D一体地形成,引导轴42的右端部42C与右径向凸缘42E一体地形成。左径向凸缘42D的直径大于左引导狭槽32的宽度,但是小于扩大部32A的宽度。右径向凸缘42的直径大于右引导狭槽28的宽度。
如图6所示,垫子43填充扶手框架40、支撑轴41和引导轴42周围的空间。垫子43能够由模制在扶手框架40、支撑轴41和引导轴42周围的聚氨酯泡沫嵌件组成。垫子43不存在于环形凸缘52B的内部,并且高于隆起的环形壁52A以限定用于收纳杯托45的空间。覆盖垫子43的表皮构件44在其对应于接收孔51的部分中设置有孔44A。沿着孔44A的外围定位的表皮构件44的部分定位在隆起的环形壁52A的表面上。表皮构件44形成为袋子,其开口被紧固件44B关闭,紧固件44B诸如子母扣、拉链、钩以及环状紧固件。紧固件44B能够定位在扶手6的相对不显眼的部分中,诸如其侧部。支撑轴41的左端部41A和右端部41B,以及引导轴42的左端部42B和右端部42C穿过表皮构件44并且从表皮构件44向外突出。
杯托45包括:底壁45A;侧壁45B,其从底壁45A的外围向上延伸;以及凸缘45C,其从侧壁45B的上边缘向外延伸。凸缘45C是环形形状,并且在扶手6的展开状态中水平地延伸。如图6所示,多个接合爪45D形成在侧壁45B的外侧。因而,当杯托45的底壁45A和侧壁45B装配到接收孔51中时,凸缘45C的外周经由表皮构件44而抵接隆起的环形壁52A,使得杯托45适当地定位在扶手6中,并且表皮构件44沿着杯托45的外边缘被保持。同时,接合爪45D接合环形凸缘52B的下边缘,使得杯托45被保持在接收孔51中并且防止从该位置移开。
如图5所示,支撑轴41的左端部41A由左托架30的左支撑孔31可旋转地支撑,支撑轴41的右端部41B由右托架25的右支撑孔27可旋转地支撑。从而,扶手6由座椅靠背3以能够绕支撑轴41的枢转中心线旋转的方式被支撑。引导轴42的左端部42B接收在左引导狭槽32中以便沿着在支撑轴41的枢转中心线周围居中的弓形路径移动。引导轴42的左端部42B能够从扩大部32A安装在左引导狭槽32中。一旦引导轴42的左端部42B被接收在左引导狭槽32中,左径向凸缘42D防止左端部42B从左引导狭槽32移开。
与径向凸缘42E装配的引导轴42的右端部42C形成有共轴螺纹孔(附图中未示出),具有螺杆60A和头部60B的轴延伸部60经由垫圈62和一对环形摩擦构件61旋入该螺纹孔,垫圈62和一对环形摩擦构件61以该顺序从轴延伸部60的头部60B定位。轴延伸部60的头部60B具有的直径大于右引导狭槽28的宽度。
摩擦构件61由高摩擦系数材料制成,并且定位在右托架25的主体25A的两侧。换句话说,右托架25的主体25A介于两个摩擦构件61之间。通过旋拧轴延伸部60的螺杆60A,确定引导轴42的横向位置,因此确定扶手6相对于座椅靠背3的横向位置。摩擦构件61与右托架25的主体25A协作而产生摩擦力,使得扶手6能够在任何期望角度位置保持静止。通过轴延伸部60相对于引导轴42的转动来改变施加至摩擦构件61的轴向压力,能够调节该摩擦力。
通过引导轴42的左端部42B与左引导狭槽32的上端部的抵接,以及通过轴延伸部60与右引导狭槽28的前端部的邻接,能够确定扶手6的完全展开位置。通过引导轴42的左端部42B与左引导狭槽32的前端部的抵接以及通过轴延伸部60与右引导狭槽28的下端部的抵接,能够确定扶手的完全收缩位置。
在图示实施例的座椅1中,因为引导轴42的左端部42B和右端部42C(轴延伸部60)偏离于彼此,并且左引导狭槽32和右引导狭槽28以对应方式偏离于彼此,所以左托架30和右托架25能够以相互偏离关系布置。结果,能够改善左托架30和右托架25的配置的自由度。在图示的实施例中,上背侧框架16和下背侧框架15之间的重叠部22具有相对高的机械刚度,中心框架18和下部横框架14之间的接合部还具有相对高的刚度,但是这些部分位于不同的高度。但是,根据本发明,左和右托架30和25能够附接至座椅靠背3的位于不同高度处的这些相对硬的部分,并且支撑轴41仍能够被左和右托架30和25支撑在沿横向方向水平地延伸的共同枢转中心周围。
由于具有以相互平行关系彼此偏离的左端部42B和右端部42C的引导轴42由单件构件制成,因此能够确保引导轴42的刚度同时最小化引导轴42的重量和材料成本。而且,能够降低部件部分的数量。此外,由于引导轴42和支撑轴41在扶手侧框架47的基端部之间延伸,因此能够最大化扶手框架40的刚度。
虽然在其优选实施例方面已经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各种更改和修改是可行的,这并不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Claims (12)

1.一种车辆座椅,包括:
座椅靠背框架;
扶手框架;
一对支撑销,所述一对支撑销固定地附接至所述扶手框架,并且沿两个横向方向突出;
一对引导销,所述一对引导销固定地附接至所述扶手框架,并且沿两个横向方向突出;
一对托架,所述一对托架设置在所述座椅靠背框架的两侧,每个托架限定了支撑孔和引导狭槽,所述支撑孔用于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撑对应一个所述支撑销,所述引导狭槽用于沿着弓形路径引导对应一个所述引导销,所述弓形路径围绕对应的支撑孔的中心而确定中心;
其中,在侧视时所述两个托架彼此偏离并且所述两个支撑孔彼此共轴;以及
其中,在侧视时所述两个引导狭槽彼此偏离并且所述引导销以对应的方式彼此偏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其中,所述引导销由引导轴的两个横向端部形成,所述引导轴的中间部分具有弯折部,使得所述两个横向端部相对于彼此以平行关系偏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座椅,其中,所述扶手框架包括沿着所述扶手框架的两侧延伸的一对侧框架,并且所述引导轴固定地附接至所述侧框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座椅,其中,所述支撑销由支撑轴的两个横向端部形成,所述支撑轴固定地附接至所述侧框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其中,所述座椅靠背框架包括:下部横框架,所述下部横框架在所述座椅靠背框架的下部横向地延伸;第一侧框架,所述第一侧框架包括上部侧框架和下部侧框架,所述上部侧框架和所述下部侧框架在相互重叠部处彼此结合,并且所述第一侧框架在所述下部侧框架的下端部处连接至所述下部横框架;第二侧框架,所述第二侧框架具有下端部,所述第二侧框架的所述下端部在接合部处连接至所述下部横框架,所述接合部位于比所述重叠部低的高度处;以及上部横框架,所述上部横框架具有两个横向端部,所述两个横向端部分别连接至所述上部侧框架的上端部和所述第二侧框架的上端部,其中,所述托架中的一个托架附接至所述重叠部,所述托架中的另一托架附接至所述第二侧框架与所述下部横框架之间的接合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座椅,其中,所述下部侧框架包括通道构件,所述通道构件具有面向所述第二侧框架的开口侧,所述上部侧框架的下端部在所述重叠部处被接收在所述下部侧框架的开口侧中,其中,所述一个托架在所述重叠部处附接至所述下部侧框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座椅,其中,所述上部横框架和所述上部侧框架由单个连续管构件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座椅,其中,所述座椅构造为供两个乘员就座,所述第二侧框架由居中地定位在所述座椅中的中心框架组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其中,所述托架中的一个托架的所述支撑孔定位成邻近所述一个托架的下边缘,对应的所述引导狭槽在所述一个托架的大致上部中延伸,所述托架中的另一托架的所述支撑孔定位成邻近所述另一托架的上边缘,对应的所述引导狭槽在所述另一托架的大致下部中延伸。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座椅,其中,所述一个托架的所述下边缘在形成有所述支撑孔的自由端部部分中比在基端部中更向下延伸,所述一个托架在所述基端部处附接至所述重叠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其中,所述支撑销中的一个支撑销设置有摩擦构件和轴延伸部,所述轴延伸部构造为施加轴向力,所述轴向力推动所述摩擦构件使之抵靠对应的托架。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其中,所述引导狭槽中的一个引导狭槽设置有扩大部,对应的所述引导销在所述引导销的自由端部侧设置有径向凸缘,所述径向凸缘具有的直径小于所述扩大部的宽度但是大于所述引导狭槽的剩余部分的宽度。
CN201710259723.7A 2016-04-22 2017-04-19 车辆座椅 Active CN10738002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85857 2016-04-22
JP2016085857A JP6262279B2 (ja) 2016-04-22 2016-04-22 乗物用シー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380025A true CN107380025A (zh) 2017-11-24
CN107380025B CN107380025B (zh) 2019-06-21

Family

ID=600893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259723.7A Active CN107380025B (zh) 2016-04-22 2017-04-19 车辆座椅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131258B2 (zh)
JP (1) JP6262279B2 (zh)
CN (1) CN107380025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15969A (zh) * 2016-12-22 2018-06-29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一种用于车辆的肘靠的可操作托盘工作台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59751B2 (ja) * 2015-04-14 2017-07-05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アームレストを備えたシート
JP2017136983A (ja) * 2016-02-04 2017-08-10 株式会社タチエス 車両用シート
JP6834410B2 (ja) * 2016-11-29 2021-02-24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
USD839012S1 (en) * 2017-04-21 2019-01-29 Jaguar Land Rover Limited Vehicle seat
USD841349S1 (en) * 2017-04-21 2019-02-26 Jaguar Land Rover Limited Vehicle seat
JP7235432B2 (ja) * 2017-05-22 2023-03-08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
USD841352S1 (en) * 2017-06-15 2019-02-26 Jaguar Land Rover Limited Bench seat for a vehicle
USD878069S1 (en) * 2017-09-12 2020-03-17 Polestar Performance Ab Vehicle seat
USD861362S1 (en) * 2017-11-16 2019-10-01 Jaguar Land Rover Limited Bench seat for a vehicle
US10343570B1 (en) * 2017-12-15 2019-07-09 Lear Corporation Vehicle armrest mounting assembly and installation method
USD889148S1 (en) * 2018-06-28 2020-07-07 Jaguar Land Rover Limited Vehicle seat
KR102110144B1 (ko) * 2018-10-26 2020-05-14 주식회사 서연이화 자동차의 콘솔 암레스트 힌지 장치
KR102052990B1 (ko) * 2018-10-26 2019-12-09 주식회사 서연이화 자동차의 콘솔 암레스트 힌지 장치
KR102110134B1 (ko) * 2018-10-26 2020-05-13 주식회사 서연이화 자동차의 콘솔 암레스트 힌지 장치
USD915090S1 (en) * 2018-12-29 2021-04-06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Seat assembly
USD887738S1 (en) * 2019-03-04 2020-06-23 Nio Nextev Limited Vehicle rear seat benc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334301A (ja) * 2004-05-27 2005-12-08 T S Tec Kk アームレストの高さ調節装置
US20150223610A1 (en) * 2014-02-07 2015-08-13 Po-Chuan Tsai Rotatable Armrest
CN204774780U (zh) * 2015-06-12 2015-11-18 杭州延锋江森汽车部件系统有限公司 汽车后排座椅中央扶手骨架结构
CN204895214U (zh) * 2015-07-28 2015-12-23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座扶手装置及其汽车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82807A (en) * 1988-07-11 1989-11-28 Prince Corporation Armrest torque control
JPH0496255U (zh) * 1991-01-21 1992-08-20
US5292171A (en) * 1992-06-01 1994-03-08 Lear Seating Corporation Vehicle seat armrest bracket and cover assembly
EP0960767A3 (en) * 1998-05-25 2000-07-12 Ikeda Bussan Co., Ltd. Coupling structure between seatback and armrest for vehicle
JP3874162B2 (ja) * 2000-10-17 2007-01-31 ジョンソン コントロールズ オートモーティブ 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車両用アームレスト
DE10102131B4 (de) * 2001-01-18 2005-08-18 Faurecia Autositze Gmbh & Co. Kg Armlehne für Kraftfahrzeugsitze
DE10340797B4 (de) * 2003-09-02 2009-08-20 Johnson Controls Gmbh Armlehne, insbesondere für ein Kraftfahrzeug
JP4123521B2 (ja) * 2004-03-31 2008-07-23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車両用コンソール
CA2759128C (en) * 2009-03-12 2016-09-20 Magna Seating Inc. Single slot lift and rotate mechanism
JP5607352B2 (ja) * 2009-12-28 2014-10-15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樹脂製のブシュによる軸受け構造
WO2011152530A1 (ja) * 2010-06-04 2011-12-0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
JP5665435B2 (ja) * 2010-09-02 2015-02-04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
JP5996266B2 (ja) * 2012-05-22 2016-09-21 丸菱工業株式会社 シートバックにおけるアームレストのフレーム構造
KR101337910B1 (ko) * 2012-11-08 2013-12-09 기아자동차주식회사 후석 암레스트 락킹 장치
JP2014156213A (ja) * 2013-02-18 2014-08-28 Toyota Boshoku Corp 乗物用シートのフレーム構造
US9637032B2 (en) * 2015-04-08 2017-05-02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Center armrest lock
JP6159751B2 (ja) * 2015-04-14 2017-07-05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アームレストを備えたシート
US9616787B2 (en) * 2015-09-09 2017-04-11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Seat assembly
JP6565785B2 (ja) * 2016-04-28 2019-08-28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334301A (ja) * 2004-05-27 2005-12-08 T S Tec Kk アームレストの高さ調節装置
US20150223610A1 (en) * 2014-02-07 2015-08-13 Po-Chuan Tsai Rotatable Armrest
CN204774780U (zh) * 2015-06-12 2015-11-18 杭州延锋江森汽车部件系统有限公司 汽车后排座椅中央扶手骨架结构
CN204895214U (zh) * 2015-07-28 2015-12-23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座扶手装置及其汽车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15969A (zh) * 2016-12-22 2018-06-29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一种用于车辆的肘靠的可操作托盘工作台
CN108215969B (zh) * 2016-12-22 2022-07-08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一种用于车辆的肘靠的可操作托盘工作台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262279B2 (ja) 2018-01-17
US20170305309A1 (en) 2017-10-26
US10131258B2 (en) 2018-11-20
CN107380025B (zh) 2019-06-21
JP2017193298A (ja) 2017-10-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380025A (zh) 车辆座椅
US9090189B2 (en) Vehicle seat backrest with flexural joint motion-control
US9096147B2 (en) Controllable comfort shell for vehicle seat
US9809131B2 (en) Anthropomorphic pivotable upper seatback support
CN102292008B (zh) 车辆座椅结构
US7611199B2 (en) Seat back adjustment mechanism
US8845020B2 (en) Vehicle seat
JP2019206229A (ja) ヘッドレスト及び車両用シート
CN104080646B (zh) 倾斜座椅组件
CN105658478A (zh) 交通工具用座椅
CN108407684B (zh) 用于驾驶和可躺式座椅的内部上部座椅靠背支撑件
US9796310B1 (en) Composite one-piece cushion nose
CN208216554U (zh) 座椅组件
US10239431B2 (en) Cross-tube attachment hook features for modular assembly and support
US9914378B1 (en) Decorative and functional upper seatback closeout assembly
US20220219572A1 (en) Vehicle seat
CN110525543A (zh) 用于机动车座椅构件的覆盖系统和用于制造该覆盖系统的方法
KR101220939B1 (ko) 럼버서포트 어셈블리
CN102837627B (zh) 头枕支撑结构
CN104742763A (zh) 交通工具用座椅
JP6940797B2 (ja) 乗物用シート
CN217048375U (zh) 一种座椅骨架
JP6166882B2 (ja) 椅子
JP6000870B2 (ja) 乗り物用シート
JP6185231B2 (ja) 椅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