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205502A - 粘接衬布及粘接衬布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粘接衬布及粘接衬布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205502A
CN107205502A CN201680007988.1A CN201680007988A CN107205502A CN 107205502 A CN107205502 A CN 107205502A CN 201680007988 A CN201680007988 A CN 201680007988A CN 107205502 A CN107205502 A CN 1072055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regoing
resin
resin portion
lining cloth
bon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0798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205502B (zh
Inventor
林央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tto Bosek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tto Bosek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tto Boseki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tto Bosek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2055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055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2055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0550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D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ACCESSORIES
    • A41D27/00Details of garments or of their making
    • A41D27/02Linings
    • A41D27/06Stiffening-pieces

Abstract

一种粘接衬布及粘接衬布的制造方法,粘接衬布(1)具备含有升华性染料的底布(3);呈点状地设置在底布(3)的一方的面(3a)上,由树脂(R1)形成的下层树脂部(4);和设置在下层树脂部(4)的表面(4a)上,由含有升华性染料的树脂(R2)形成的粘接树脂部(5)。下层树脂部(4)中的树脂(R1)的玻璃转移点比粘接树脂部(5)中的树脂(R2)的玻璃转移点低。

Description

粘接衬布及粘接衬布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一个侧面涉及粘接衬布及粘接衬布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用于防止缝制衣服时的走形而提高保型性或提高作业性的粘接衬布已被公知。这样的粘接衬布成为下述的结构,即,在底布的表面上以所希望的图样粘合由热硬化性树脂等形成的下层树脂部,在该下层树脂部的表面上粘合了被称为热熔胶的粘接树脂部,能够由加热加压机等简单地粘接在表面布料上。
粘接衬布因为粘接树脂部是透明颜色的情况多,所以在从面料侧看粘接了粘接衬布的表面布料时,可以看到粘接树脂部闪耀(以后称为“闪耀”),存在损害表面布料的质感的情况。作为解决这样的问题的方法,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作为将粘接衬布的底布染色的染料使用升华性染料,并在粘合了粘接树脂部后,通过加热底布,使染料的一部分升华而使粘接树脂部着色,由此,能够抑制闪耀。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9-11151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以往技术中,虽然对抑制上述闪耀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存在产生如下的现象的情况:随着时间的经过,在表面布料中粘贴了粘接衬布的部分变色。本申请发明人们进行专心研究的结果发现,用于将粘接树脂部染色的升华性染料随着时间的经过向表面布料侧移染,使表面布料的色相变化。
因此,有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粘接衬布,所述粘接衬布即使在使具有由升华性染料着色了的粘接树脂部的粘接衬布粘接在表面布料上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粘接部位中的表面布料的变色。
为了解决课题的手段
有关本发明的粘接衬布,其特征在于,具备含有升华性染料的底布;呈点状地设置在前述底布的一方的面上,由第一树脂形成的下层树脂部;和设置在前述下层树脂部的表面上,由含有前述升华性染料的第二树脂形成的粘接树脂部,前述下层树脂部中的前述第一树脂的玻璃转移点比前述粘接树脂部中的前述第二树脂的玻璃转移点低。
在此结构的粘接衬布中,形成下层树脂部的第一树脂的玻璃转移点比形成粘接树脂部的第二树脂的玻璃转移点低。因此,在温度上升的环境下,在温度超过第二树脂中的玻璃转移点而第二树脂的分子活动开始变得活跃时,第一树脂已经成为分子活动活跃化的状态。因此,成为在第二树脂中所含有的升华性染料容易向第一树脂溶出的状况,升华性染料的移染与表面布料相比优先在下层树脂部侧进行。此结果,即使在使具有由升华性染料着色了的粘接树脂部的粘接衬布粘接在表面布料上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粘接部位中的表面布料的变色。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使前述粘接树脂部中的前述第二树脂的玻璃转移点在40℃以上。
在此结构的粘接衬布中,由第二树脂形成粘接树脂部,所述第二树脂的玻璃转移点比作为一般的衣服内的温度的32℃、外气温(0~35℃)等这样的穿用环境温度(下面称为“穿用环境温度”)高。因此,在粘接了粘接衬布的服装用品被穿用的状态下,由升华性染料染色了的第二树脂的分子活动被抑制,升华性染料被限制为非晶质。由此,能够抑制来自第二树脂的升华性染料的移染。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使前述下层树脂部中的前述第一树脂的玻璃转移点在30℃以下。
在此结构的粘接衬布中,由玻璃转移点在穿用环境温度以下的第一树脂形成了下层树脂部。因此,能够在穿用状态下使形成下层树脂部的第一树脂的分子活动变得活跃。因此,在粘接了粘接衬布的服装用品被穿用的状态下,成为在第二树脂中所含有的升华性染料容易向第一树脂溶出的状况,升华性染料的移染与表面布料相比优先在下层树脂部侧进行。此结果,即使在使具有由升华性染料着色了的粘接树脂部的粘接衬布粘接在表面布料上的情况下,也能够更有效地抑制粘接部位中的表面布料的变色。另外,因为第一树脂是比衣服内温度低的玻璃转移温度,所以能够将穿用时的质感保持得柔和。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前述下层树脂部的表面上配置一个或二个前述粘接树脂部。
在此结构的粘接衬布中,与在一个下层树脂部配置三个以上粘接树脂部的情况相比,能够使粘接了粘接衬布和表面布料时的粘接树脂部和表面布料的粘接面积减少。由此,由于粘接衬布的对粘接部位中的表面布料的影响变小,所以能够抑制闪耀。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使前述粘接树脂部中的前述第二树脂的树脂量是前述下层树脂部中的前述第一树脂的树脂量的1/0.5~1/3.0。
在此结构的粘接衬布中,能够在维持粘接力的同时,抑制闪耀。
有关本发明的粘接衬布的制造方法,包括准备步骤、粘合步骤和加热步骤,所述准备步骤准备含有升华性染料的底布、形成下层树脂部的第一树脂和形成被配置在前述下层树脂部的表面上的粘接树脂部的第二树脂,所述粘合步骤在通过使前述第一树脂粘合在前述底布上形成了前述下层树脂部后,将前述第二树脂粘合在前述下层树脂部的表面上,所述加热步骤在与前述粘合步骤同时或在粘合后,通过加热前述底布形成前述粘接树脂部,并且使前述升华性染料升华而将前述粘接树脂部染色,前述下层树脂部中的前述第一树脂的玻璃转移点比前述粘接树脂部中的前述第二树脂的玻璃转移点低。
在此粘接衬布的制造方法中,作为形成下层树脂部的树脂,准备具有比形成粘接树脂部的第二树脂的玻璃转移点低的玻璃转移点的第一树脂。而且,在通过使该第一树脂粘合在底布上形成了下层树脂部后,将该第二树脂粘合在下层树脂部的表面上。因此,在温度上升的环境下,在第二树脂超过玻璃转移点而第二树脂的分子活动开始变得活跃时,第一树脂已经成为分子活动活跃化的状态。因此,成为在第二树脂中所含有的升华性染料容易向第一树脂溶出的状况,升华性染料的移染与表面布料相比优先在下层树脂部侧进行。此结果,即使在使具有由升华性染料着色了的粘接树脂部的粘接衬布粘接在表面布料上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粘接部位中的表面布料的变色。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前述加热步骤具有第一加热步骤和第二加热步骤,所述第一加热步骤在与前述粘合步骤同时或在粘合后,通过以第一温度加热前述第二树脂使在前述第二树脂中所含的水分蒸发,并且形成前述粘接树脂部,所述第二加热步骤在前述第一加热步骤后,通过以比前述第一温度高的第二温度加热前述底布,使前述升华性染料升华而将前述粘接树脂部染色。
在此粘接衬布的制造方法中,因为能够对第一树脂更有效地加热,促进树脂的球状化,所以不仅能够进一步抑制闪耀,(而且因为不需要对第一树脂的干燥所必要的热)还能够使升华染料升华的温度变低,因此,能够抑制底布的褪色。换言之,由于通过使染料升华将树脂染色,所以能够抑制底布的颜色因底布的染料量减少而变淡地可见的情况。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使具有由升华性染料着色了的第二树脂的粘接衬布粘接在表面布料上的情况下,能够抑制随着时间经过产生的粘接部位中的变色。
附图说明
图1是有关一个实施方式的粘接衬布的示意剖视图。
图2是具备图1的粘接衬布的服装用品的示意剖视图。
图3是图1的粘接衬布的俯视图。
在图4中,图4(a)是将在一个下层树脂部的表面上配置了一个粘接树脂部的状态放大来表示的剖视图,图4(b)是将图4(a)的状态放大来表示的俯视图。
在图5中,图5(a)是将在一个下层树脂部的表面上配置了二个粘接树脂部的状态放大来表示的剖视图,图5(b)是将图5(a)的状态放大来表示的俯视图。
图6是表示有关一个实施方式的粘接衬布的制造方法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7是有关其它的变形例的粘接衬布的示意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实施发明的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有关一个实施方式的粘接衬布1进行说明。在附图说明中,对相同的要素标注相同的符号,省略重复的说明。附图的尺寸比率不一定与说明的粘接衬布1一致。
如图1所示,粘接衬布1具备底布3、粘合在底布3的两面3a、3b中的一方的面3a上的由树脂(第一树脂)R1构成的下层树脂部4和粘合在此下层树脂部4的表面上的由树脂(第二树脂)R2构成的粘接树脂部5。
底布3若衬布具备必要的强度,则是怎样的原材料、布组织均可。作为原材料的例子,包括棉、麻、绢、羊毛等天然纤维,人造丝、铜铵纤维等再生纤维,醋酸纤维、三醋酸纤维等半合成纤维,尼龙、聚酯、丙烯酸、聚氨酯、聚丙烯、聚乙烯及聚氯乙烯等合成纤维,优选是尼龙纤维、聚酯纤维或丙烯酸纤维的长丝。布组织的例子,包括由上述原材料制作的织物、编物、无纺布等。
底布3由升华性染料染色。即,作为底布3,含有升华性染料。作为升华性染料的例子,包括分散染料、还原染料、不溶性偶氮染料、酸性染料等。这些染料单独或与其它的染料配合,由适合于原材料、布组织的公知的染色方法进行染色,能够做出多种多用途的粘接衬布用的底布。另外,由具有升华性的染料染色了的底布是指,在粘接衬布1的状态下,在相对于JIS L 0879干热处理的牢固度中,按照以A法为基准的处理(160℃、30s),是3级以下的底布。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使树脂R2粘合在下层树脂部4的表面4a上后,通过加热底布3,使升华性染料的一部分升华,通过使它再次附着在树脂R2上,使树脂R2染色。
另外,底布3,在精炼后,由升华性染料(全部或者一部分)染色,然后,由通常公知的方法调整成防水点按照JIS L 1092防水度试验-喷雾试验成为2级以上。由此,在通过由底布3的加热进行的升华性染料的升华将树脂R2着色时,能够有效地使升华性染料升华。因此,能够降低在底布3中因过度的加热产生的负荷,得到柔软的质感的粘接衬布1。
如图1及图3所示,下层树脂部4被粘合在底布3的一方的面3a上。如图4(a)及图5(b)所示,下层树脂部4的表面(与粘合面相反侧的面)4a平坦。图4(a)是在图3的俯视图中从IV-IV线看的剖视图,但下层树脂部4的截面形状从360度哪个方向看都成为大致相同的形状。如图4(b)及图5(b)所示,下层树脂部4在俯图中看被形成为圆形。下层树脂部4是为了使由树脂R2形成的粘接树脂部5相对于底布3良好地粘合而设置的。
下层树脂部4由树脂R1形成。作为树脂R1的例子,包括聚氨酯、丙烯酸、聚酰胺、聚酯、聚乙烯、EVA类树脂及PVA类树脂等。另外,作为树脂R1,使用玻璃转移点在30℃以下的热塑性树脂或通过热及紫外线进行硬化的硬化性树脂。另外,玻璃转移点能够由差示扫描热量测定来测定。
树脂R1能够使用通过热来交联的热交联性树脂。作为热交联性树脂,例如可举出在丙烯酸或聚氨酯中添加了环氧类交联剂的树脂等,从消费阶段中的耐洗涤性的观点考虑,能够使用添加了N-羟甲基丙烯酰胺的树脂。另外,作为树脂R1,也可以与需要相应地包括聚合引发剂、交联剂、颜料、染料、干燥抑制剂及其它的改性剂的至少一种。
下层树脂部4在后面的段落中详细地叙述,但通过由滚筒筛网等向底布3的一方的面3a转印的方法等设置成点形状,并通过此后的加热等进行粘合。下层树脂部4的点直径是0.1mm~2.0mm。
如图1及图3所示,粘接树脂部5被粘合在下层树脂部4的表面4a上。粘接树脂部5,如图4(a)及图5(a)所示,在剖视图中看被形成为半球状。图4(a)是在图3的俯视图中从IV-IV线看的剖视图,但粘接树脂部5的截面形状从360度哪个方向看都成为大致相同的形状。粘接树脂部5,如图4(b)及图5(b)所示,在俯视图中看被形成为圆形。粘接树脂部5,是为了使粘接衬布1向表面布料2贴合而设置的。
粘接树脂部5由树脂R2形成。树脂R2通常被称为热熔树脂,使用可由热塑化而在冷却后发挥粘接能力的热塑性树脂。作为树脂R2,能够使用玻璃转移点在40℃以上的热塑性树脂。
作为树脂R2的例子,包括聚酰胺、聚氨酯、聚酯、聚丙烯、聚乙烯及改性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等。另外,作为树脂R2,也可以与需要相应地包括聚合引发剂、交联剂、颜料、染料、干燥抑制剂及其它的改性剂的至少1种。
粘接树脂部5,如在后面的段落中详细地叙述的那样,是通过在将下层树脂部4配置在底布3的一方的面3a上的部件分散树脂R2的粉末(树脂粉),进行加热,使其一部分粘合在下层树脂部4的表面4a上形成的。树脂R2的粉末的粒径是30μm~200μm。另外,这里提及的粉末的粒径是指中间的直径,能够由激光衍射式粒度分布测定装置等测定。另外,粘接树脂部5,通过以第一温度(例如,80℃~160℃)加热被粘合在下层树脂部4的表面4a上的树脂R2的粉末,多个树脂R2的粉末汇集为一个而成为块。作为粘接树脂部5,在俯视的情况下,其直径是80μm~600μm。
粘接树脂部5在一个下层树脂部4的表面4a上配置一个(参照图4(a)及图4(b))或二个(参照图5(a)及图5(b))。粘接树脂部5的一个在俯视图中的大小是下层树脂部4的一个大小的50%~200%。另外,形成被配置在一个下层树脂部4的表面4a上的一个或二个粘接树脂部5的树脂R2的树脂量是形成一个下层树脂部4的树脂R1的树脂量的1/0.5~1/3.0。
接着,一面参照图6,一面对制造上述的结构的粘接衬布1的方法进行说明。在一个实施方式的粘接衬布1的制造方法中,首先,准备底布3、形成下层树脂部4的树脂R1和形成被配置在下层树脂部4的表面4a上的粘接树脂部5的树脂R2(准备步骤S1)。下层树脂部4中的树脂R1的玻璃转移点比粘接树脂部5中的树脂R2的玻璃转移点低。另外,底布3,在事先精炼后,由升华性染料染色,此后,由通常公知的方法调整成防水点成为2级以上。
接着,在通过使树脂R1粘合在底布3的一方的面3a上形成了下层树脂部4后,将树脂R2粘合在该下层树脂部4的表面4a上(粘合步骤S2)。具体地说,使成为糊状的下层树脂部4的树脂R1呈点状地附着在底布3的一方的面3a上。使用绕规定的旋转轴旋转的圆筒状的筛网,使树脂R1呈点状地附着在底布3的一方的面3a上。在筛网的周面上,与点的个数对应地形成了多个用于使树脂R1通过的贯通孔。
在筛网内设置了供给树脂R1的橡皮辊。从橡皮辊供给的树脂R1通过筛网的贯通孔推出,附着在底布3的一方的面3a上。相对于被夹在筛网和支承辊之间运送的底布3转印树脂R1。
接着,向转印了树脂R1的底布3的一方的面3a分散作为热塑性树脂的树脂R2的粉末。由此,使树脂R2附着在树脂R1上。具体地说,使用用于分散树脂R2的粉末(粉碎物)的料斗(分散器),将树脂R2向附着了树脂R1的底布3的一方的面3a分散,使树脂R2附着在树脂R1的表面4a上。此后,也可以将被分散在底布3上的多余的树脂R2的粉末振落或吹飞。例如,由使空气喷出的吹风机将底布3上的多余的树脂R2吹飞。被吹飞了的树脂R2通过由吸嘴吸入进行回收。
与粘合步骤S2同时或在粘合步骤S2之后,通过加热底布3,使升华性染料升华而将树脂R2着色(加热步骤S3)。此时,也可以是结果将着色树脂R1。
具体地说,与粘合步骤S2同时或在粘合步骤S2之后,通过以第一温度加热树脂R2,使树脂R2的水分蒸发(第一加热步骤S31)。第一温度是80℃~160℃,可以使其成为120℃~160℃。另外,在第一加热步骤S31中,可以加热5秒~120秒,也可以加热10秒~60秒。由此,多个树脂R2的粉末汇集成一个或二个,在一个下层树脂部4的表面4a上形成一个(参照图4(a)及图4(b))或二个(参照图5(a)及图5(b))粘接树脂部5。
在第一加热步骤S31后,通过以比第一温度高的第二温度加热底布3,使升华性染料升华而将树脂R2染色(第二加热步骤S32)。第二温度,例如是160℃~230℃,可以使其成为170℃~210℃。在第二加热步骤S32中,可以加热5秒~120秒,也可以加热10秒~60秒。由此,在底布3中含有的升华性染料的一部分升华,升华性染料附着在形成于下层树脂部4的表面4a上的粘接树脂部5的表面上。附着了升华性染料的粘接树脂部5被染色(着色)。另外,通过以高温加热进行树脂的凝集,在一个下层树脂部4的表面4a上汇集成一个或二个粘接树脂部5的比例提高。其结果,这些树脂(在一个下层树脂部4的表面4a上形成了一个或二个粘接树脂部5的一个树脂块)的表面积减少(每个树脂块的漫反射减少),由此,可进一步抑制闪耀。
通过经过上述那样的步骤S1、S2、S3(S31及S32)的工序,形成上述那样的粘接衬布1。
对上述实施方式的粘接衬布1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粘接衬布1及由上述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制造的粘接衬布1中,形成下层树脂部4的树脂R1的玻璃转移点比形成粘接树脂部5的树脂R2的玻璃转移点低。因此,在温度上升的环境下,在温度超过树脂R2中的玻璃转移点,树脂R2的分子活动开始变得活跃时,树脂R1已经成为分子活动活跃化的状态。因此,成为在树脂R2中含有的升华性染料容易向树脂R1溶出的状况,升华性染料的移染与表面布料2相比优先在下层树脂部4侧进行。此结果,即使在使具有由升华性染料染色了的粘接树脂部5的粘接衬布1粘接在表面布料2上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图2所示的那样的粘接部位2a中的表面布料2的变色。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粘接衬布1中,由玻璃转移点是比穿用环境温度高的40℃的树脂R2形成了粘接树脂部5。因此,如图2所示,在粘接了粘接衬布1的服装用品10被穿用的状态下,由升华性染料染色了的树脂R2的分子活动被抑制,升华性染料被限制为非晶质。由此,能够抑制来自树脂R2的升华性染料的移染。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粘接衬布1中,由玻璃转移点是在穿用环境温度以下的30℃的树脂R1形成了下层树脂部4。因此,在穿用状态下,能够使树脂R1的分子活动变得活跃。因此,在粘接了图2所示的那样的粘接衬布1的服装用品10被穿用的状态下,成为在树脂R1中含有的升华性染料容易向树脂R1溶出的状况,升华性染料的移染与表面布料2相比优先在下层树脂部4侧进行。此结果,即使在使具有由升华性染料着色了的粘接树脂部5的粘接衬布1粘接在表面布料2上的情况下,也能够更有效地抑制粘接部位2a中的表面布料2的变色。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粘接衬布1中,在一个下层树脂部4配置了一个或二个粘接树脂部5。由此,与在一个下层树脂部4配置三个以上粘接树脂部5的情况相比,能够在使粘接衬布1和表面布料2粘接了时使粘接树脂部5和表面布料2的粘接面积减少。由此,由于粘接衬布1的对粘接部位2a中的表面布料2的影响变小,所以能够抑制闪耀。
接着,基于实施例1~5及比较例1,对本发明的粘接衬布即使在使具有由升华性染料着色了的粘接树脂部的粘接衬布粘接在表面布料上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粘接部位中的表面布料的变色这一点进行说明。
<实施例1>
(1)底布、粘接衬布及粘接布的制作
在由通常公知的方法对使用22dtex的聚酯假捻加工纱织成的平织的布料(经纱密度75根/25.4mm、纬纱密度50根/25.4mm)进行精炼后,使用具有升华性的分散染料染色成黑色。此后,由通常公知的方法进行了防水处理及防缩处理,制作了底布。此底布的防水点是3级。
接着,对这样得到的底布进行点加工。具体地说,使用玻璃转移点TG为0℃的丙烯酸酯共聚物(第一树脂)形成了下层树脂部,使用玻璃转移点TG为45℃的聚酰胺类的热熔胶(第二树脂)形成了粘接树脂部。接着,通过使升华性染料升华将下层树脂部及粘接树脂部着色后,底布的因升华产生的变褪色是4级。这样,制作了粘接衬布。接着,将得到的粘接衬布贴合在被染色成深藏青色的羊毛100%的平织织物(面料)上,得到了粘接布。
(2)对粘接布的评价
将上述那样得到的粘接布在温度70℃、湿度95%的环境下放置一周(进行加速试验),确认了平织织物中的变色的程度。具体地说,以加速试验前的粘接布为基准,对加速试验后的染料向平织织物的移染状况进行基于灰度的等级判定。此结果,贴合了有关实施例1的粘接衬布的平织织物的加速试验后的等级是4~5级。
<实施例2>
在实施例2中,使用玻璃转移点TG为20℃的丙烯酸酯共聚物(第一树脂)形成了下层树脂部,使用玻璃转移点TG为30℃的聚酰胺类的热熔胶(第二树脂)形成了粘接树脂部,此外,由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制作了粘接布。而且,在进行了与实施例1同样的评价时,贴合了有关实施例2的粘接衬布的平织织物的加速试验后的等级是3~4级。
<实施例3>
在实施例3中,使用玻璃转移点TG为40℃的丙烯酸酯共聚物(第一树脂)形成了下层树脂部,使用玻璃转移点TG为45℃的聚酰胺类的热熔胶(第二树脂)形成了粘接树脂部,此外,由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制作了粘接布。而且,在进行了与实施例1同样的评价时,贴合了有关实施例3的粘接衬布的平织织物的加速试验后的等级是4级。
<实施例4>
在实施例4中,相对于底布的防水点为1级的底布,使用玻璃转移点TG为0℃的丙烯酸酯共聚物(第一树脂)形成了下层树脂部,使用玻璃转移点TG为45℃的聚酰胺类的热熔胶(第二树脂)形成了粘接树脂部。接着,欲通过使升华性染料升华将下层树脂部及粘接树脂部着色,但因为升华性差,树脂部的染色差,所以提高温度,做成了树脂,底布因升华而褪色,按照基于灰度的判定,变褪色是2级。这样,制作了粘接衬布。接着,将得到的粘接衬布贴合在染色成深藏青色的羊毛100%的平织织物(面料)上,得到了粘接布。而且,在进行了与实施例1同样的评价时,贴合了有关实施例4的粘接衬布的平织织物的加速试验后的等级是4~5级。
<实施例5>
在实施例5中,相对于底布的防水点为3级的底布,使用玻璃转移点TG为0℃的丙烯酸酯共聚物(第一树脂)形成了下层树脂部,使用玻璃转移点TG为45℃的聚酰胺类的热熔胶(第二树脂)形成了粘接树脂部。接着,在通过使升华性染料升华将下层树脂部及粘接树脂部着色后,底布的因升华而产生的变褪色是4级。这样,制作了粘接衬布。接着,将得到的粘接衬布贴合在染色成深藏青色的羊毛100%的平织织物(面料)上,得到了粘接布。而且,在进行了与实施例1同样的评价时,贴合了有关实施例5的粘接衬布的平织织物的加速试验后的等级是4~5级。
<比较例1>
在比较例1中,使用玻璃转移点TG为30℃的丙烯酸酯共聚物(第一树脂)形成了下层树脂部,使用玻璃转移点TG为20℃的聚酰胺类的热熔胶(第二树脂)形成了粘接树脂部,此外,由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制作了粘接布。而且,在进行了与实施例1同样的评价时,贴合了有关比较例1的粘接衬布的平织织物的加速试验后的等级是1级。
如下述的表1所示,下层树脂部中的第一树脂的玻璃转移点TG比粘接树脂部中的第二树脂的玻璃转移点TG低的实施例1~5,与下层树脂部中的第一树脂的玻璃转移点TG比粘接树脂部中的第二树脂的玻璃转移点高的比较例1相比,粘接布的等级高。由此可知,在使下层树脂部中的第一树脂的玻璃转移点比粘接树脂部中的第二树脂的玻璃转移点低的情况下,能够抑制在使具有由升华性染料着色了的第二树脂的粘接衬布粘接在表面布料上的情况下随着时间经过产生的粘接部位中的变色。
另外,粘接树脂部中的第二树脂的玻璃转移点在40℃以上的实施例1及3~5,与粘接树脂部中的第二树脂的玻璃转移点不到40℃的实施例2相比,粘接布的等级高。由此可知,在使粘接树脂部中的第二树脂的玻璃转移点在40℃以上的情况下,能够抑制在使具有由升华性染料着色了的第二树脂的粘接衬布粘接在表面布料上的情况下随着时间经过产生的粘接部位中的变色。
另外,在实施例3中,因为下层树脂部中的第一树脂的玻璃转移点TG在30℃以上,所以粘接布的等级是与其它的实施例相同程度的评价,但成为质感硬,穿着舒适性稍差的结果。进而,可能因为比衣服内环境高,染料从第二树脂向第一树脂的移动少,所以成为因时间经过产生的等级变化差半级左右的结果。另外,在实施例4中,因为底布的防水点比其它的实施例低,所以染料的升华需要热量,成为粘接衬布中的底布颜色脱落(变褪色差)的结果。另外,在实施例5中,因为粘接树脂部中的第二树脂的树脂量不到下层树脂部中的第一树脂的树脂量的1/0.5,所以粘接布的等级是与其它的实施例相同程度的评价,但粘接树脂部的树脂量变多,成为闪耀稍明显的结果。另外,表1的项目“闪耀”中的“○”表示“没有确认到闪耀”,“△”表示“稍明显地确认到闪耀”。
[表1]
上面,对一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发明主旨的范围内可进行各种变更。
在上述实施方式或变形例中,列举了在一个下层树脂部4的表面4a上配置一个粘接树脂部5或二个粘接树脂部5的粘接衬布1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做成在一个下层树脂部4的表面4a上一定配置一个粘接树脂部5的结构(参照图4(a)及图4(b))的粘接衬布,也可以做成在一个下层树脂部4的表面4a上一定配置二个粘接树脂部5的结构(参照图5(a)及图5(b))。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或变形例中,列举了在一个下层树脂部4的表面4a上配置一个粘接树脂部5或二个粘接树脂部5的粘接衬布1的例子来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只要形成下层树脂部4的树脂R1的玻璃转移点比形成粘接树脂部5的树脂R2的玻璃转移点低,则例如也可以做成在一个下层树脂部4的表面4a上配置三个以上(在图7所示的例子中是三个)粘接树脂部5的结构的粘接衬布201。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用于将树脂R1及树脂R2向底布3转印的方法,列举了使用旋转筛网法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例如,作为用于将树脂R1及树脂R2向底布3转印的方法,也可以使用压花辊(emboss roll)法及喷雾法等。
符号的说明
1、201:粘接衬布;2:表面布料;2a:粘接部位;3:底布;4:下层树脂部;5:粘接树脂部;10:服装用品;201:粘接衬布;R1:树脂(第一树脂);R2:树脂(第二树脂);S1:准备步骤;S2:粘合步骤;S3:加热步骤;S31:第一加热步骤;S32:第二加热步骤。

Claims (7)

1.一种粘接衬布,其特征在于,具备
含有升华性染料的底布;
呈点状地设置在前述底布的一方的面上,由第一树脂形成的下层树脂部;和
设置在前述下层树脂部的表面上,由含有前述升华性染料的第二树脂形成的粘接树脂部,
前述下层树脂部中的前述第一树脂的玻璃转移点比前述粘接树脂部中的前述第二树脂的玻璃转移点低。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接衬布,其特征在于,前述粘接树脂部中的前述第二树脂的玻璃转移点在40℃以上。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粘接衬布,其特征在于,前述下层树脂部中的前述第一树脂的玻璃转移点在30℃以下。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粘接衬布,其特征在于,在前述下层树脂部的表面上配置一个或二个前述粘接树脂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粘接衬布,其特征在于,前述粘接树脂部中的前述第二树脂的树脂量是前述下层树脂部中的前述第一树脂的树脂量的1/0.5~1/3.0。
6.一种粘接衬布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准备步骤、粘合步骤和加热步骤,
所述准备步骤准备含有升华性染料的底布、形成下层树脂部的第一树脂和形成被配置在前述下层树脂部的表面上的粘接树脂部的第二树脂,
所述粘合步骤在通过使前述第一树脂粘合在前述底布上形成了前述下层树脂部后,将前述第二树脂粘合在前述下层树脂部的表面上,
所述加热步骤在与前述粘合步骤同时或在粘合后,通过加热前述底布形成前述粘接树脂部,并且使前述升华性染料升华而将前述粘接树脂部染色,
前述下层树脂部中的前述第一树脂的玻璃转移点比前述粘接树脂部中的前述第二树脂的玻璃转移点低。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粘接衬布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前述加热步骤具有第一加热步骤和第二加热步骤,
所述第一加热步骤在与前述粘合步骤同时或在粘合后,通过以第一温度加热前述第二树脂使在前述第二树脂中所含的水分蒸发,并且形成前述粘接树脂部,
所述第二加热步骤在前述第一加热步骤后,通过以比前述第一温度高的第二温度加热前述底布,使前述升华性染料升华而将前述粘接树脂部染色。
CN201680007988.1A 2015-07-17 2016-06-24 粘接衬布及粘接衬布的制造方法 Active CN10720550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43227 2015-07-17
JP2015143227A JP2015180793A (ja) 2015-07-17 2015-07-17 接着芯地及び接着芯地の製造方法
PCT/JP2016/068843 WO2017013996A1 (ja) 2015-07-17 2016-06-24 接着芯地及び接着芯地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05502A true CN107205502A (zh) 2017-09-26
CN107205502B CN107205502B (zh) 2018-09-04

Family

ID=543291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07988.1A Active CN107205502B (zh) 2015-07-17 2016-06-24 粘接衬布及粘接衬布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2) JP2015180793A (zh)
CN (1) CN107205502B (zh)
WO (1) WO2017013996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47530A (zh) * 2018-05-30 2019-12-10 东海热敏纺织工业株式会社 粘接衬布
JP2020041240A (ja) * 2018-09-12 2020-03-19 日東紡績株式会社 着色接着芯地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049751A1 (ja) * 2017-09-05 2019-03-14 日東紡績株式会社 接着芯地及び積層複合材料
JP7406128B2 (ja) * 2019-03-05 2023-12-27 日東紡績株式会社 接着芯地
CN112244396A (zh) * 2020-09-21 2021-01-22 上海天强纺织有限公司 一种升华染色黑点粘合衬的制造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273053A (ja) * 2004-03-24 2005-10-06 Nitto Boseki Co Ltd 接着芯地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1086140A (zh) * 2006-06-08 2007-12-12 日东纺(中国)有限公司 聚安亚酯类粘合衬布及其制造方法
CN101163831A (zh) * 2005-04-22 2008-04-16 株式会社宝来社 标记用布料材料
WO2011125173A1 (ja) * 2010-04-06 2011-10-13 黒田 暢夫 熱可塑性合成樹脂製移染防止装飾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302509A (ja) * 1996-05-16 1997-11-25 Kotec Kk 接着芯地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273053A (ja) * 2004-03-24 2005-10-06 Nitto Boseki Co Ltd 接着芯地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1163831A (zh) * 2005-04-22 2008-04-16 株式会社宝来社 标记用布料材料
CN101086140A (zh) * 2006-06-08 2007-12-12 日东纺(中国)有限公司 聚安亚酯类粘合衬布及其制造方法
WO2011125173A1 (ja) * 2010-04-06 2011-10-13 黒田 暢夫 熱可塑性合成樹脂製移染防止装飾片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47530A (zh) * 2018-05-30 2019-12-10 东海热敏纺织工业株式会社 粘接衬布
JP2020041240A (ja) * 2018-09-12 2020-03-19 日東紡績株式会社 着色接着芯地
JP7155779B2 (ja) 2018-09-12 2022-10-19 日東紡績株式会社 着色接着芯地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5180793A (ja) 2015-10-15
JP6112271B1 (ja) 2017-04-12
WO2017013996A1 (ja) 2017-01-26
JPWO2017013996A1 (ja) 2017-07-20
CN107205502B (zh) 2018-09-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05502B (zh) 粘接衬布及粘接衬布的制造方法
CN206607380U (zh) 新型衬衣复合材料
KR101009586B1 (ko) 경량성 및 보온성이 우수한 쾌적한 기능성 데님 원단의 제조방법
CN106835432A (zh) 一种单向导湿轻量保暖梭织双层面料的制备工艺
CN102482843A (zh) 抗起毛起球性人造皮革
CN105908372B (zh) 成型用无纺布及汽车用表皮材料
CN104939408B (zh) 一种水印花复合面料的制作工艺
CN106164369B (zh) 人造革及其制造方法
CN108851348A (zh) 一种鞋面制品、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208658064U (zh) 一种鞋面制品及运动鞋
CN107460616A (zh) 一种异形截面单丝露底透明提花立体面料的制备方法
TW202233929A (zh) 通過使用化學粘合劑提高抗起球性的複合非織造織物
CN106351027B (zh) 一种蓄光变色针织印花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TW201020354A (en) A woven camouflage patterned textile and a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camouflage patterned textile
CN209995460U (zh) 一种环保鞋面制品和运动鞋
CN108035033A (zh) 一种三维立体的幻彩印花毛巾
CN105015138A (zh) 具有预定花式外观的植绒布的制造方法
CN109208144A (zh) 一种基于烂花印花法的棉涤双层织物
KR20220048154A (ko) 방수 및 방풍 기능이 구비된 인조모피 제조방법
KR200367793Y1 (ko) 안감 접착 심지
CN109468736A (zh) 一种具有星空闪烁效果的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1118917B (zh) 真丝植绒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537292A (zh) 蜡感面料的制作方法和蜡感服装的制作方法
CN1164829C (zh) 用于制鞋业的鞋跟衬料
CN211542689U (zh) 一种改进型坯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