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79662B - 联合收割机 - Google Patents

联合收割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079662B
CN107079662B CN201611173522.7A CN201611173522A CN107079662B CN 107079662 B CN107079662 B CN 107079662B CN 201611173522 A CN201611173522 A CN 201611173522A CN 107079662 B CN107079662 B CN 10707966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ain
maintaining part
detection
inside quality
bo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17352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079662A (zh
Inventor
北野达也
高原一浩
押谷诚
松藤和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bot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ubo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221522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770700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221522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732445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221522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732444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Kubota Corp filed Critical Kubot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0796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796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0796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7966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DHARVESTING; MOWING
    • A01D41/00Combines, i.e. harvesters or mowers combined with threshing devices
    • A01D41/12Details of combines
    • A01D41/127Control or measur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mbines
    • A01D41/1277Control or measur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mbines for measuring grain quality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DHARVESTING; MOWING
    • A01D41/00Combines, i.e. harvesters or mowers combined with threshing devices
    • A01D41/02Self-propelled combin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FPROCESSING OF HARVESTED PRODUCE; HAY OR STRAW PRESSES; DEVICES FOR STORING AGRICULTURAL OR HORTICULTURAL PRODUCE
    • A01F12/00Parts or details of threshing apparatus
    • A01F12/60Grain tank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Threshing Machine Elements (AREA)
  • Combines (AREA)
  • Harvester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不仅能够以小型的内部品质检测装置检测谷粒的内部品质,而且能够以高检测精度进行内部品质检测的联合收割机,具备:取样部,其将供给到谷粒箱的谷粒的一部分作为内部品质检测装置的检测对象而取样并暂时保持;开合板,能够在闭塞排出口的上升关闭位置和开放排出口的下降打开位置之间切换,所述排出口设置在保持被取样的谷粒的承接保持部的下部。在位于上升关闭位置的状态下,开合板形成为从沿着开合轴心的方向看向上方弯曲的形状,而且,该弯曲部的最上端部位比内部品质检测装置的检测区域的最下端的位置低。

Description

联合收割机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3年3月29日、发明名称为“联合收割机”、申请号为201310109295.1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对割取谷秆进行脱粒处理的脱粒装置、从所述脱粒装置回收并存留谷粒的谷粒箱的联合收割机。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联合收割机,该联合收割机具有发动机;冷却风扇,其配置在所述发动机的行驶机体横向外侧,并向行驶机体横向内侧供给发动机冷却风;脱粒装置,其对割取谷秆进行脱粒处理;谷粒箱,其配置在所述发动机的后方,并回收存留来自所述脱粒装置的谷粒。
背景技术
现有的联合收割机例如有专利文献1所示的联合收割机。
专利文献1所示的联合收割机具有设置在谷粒箱内侧的左右一对取样绞龙和设置在谷粒箱外侧的箱前侧壁部的外面侧的检测部,并构成有水分检测机构。
左右一对取样绞龙构成为承接供给到谷粒箱的脱粒后谷粒并送入检测部。检测部构成为通过由电动马达旋转驱动的一对电极旋转体将来自取样绞龙的脱粒后谷粒压碎,并通过检测控制部检测压碎状态下的两电极旋转体之间的电阻。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266668号公报
为检测供给到谷粒箱的谷粒的内部品质而装备有内部品质检测装置的联合收割机能够在进行收获作业的同时检测收获的谷粒的内部品质。因此,具有如下优点,即,例如在收获作业结束之前预先调查对具有所检测的内部品质的谷粒有需求的收购地,收获作业一结束,立即将收获的谷粒输送到调查了的收购地。
而且,如果具有将供给到谷粒箱的谷粒的一部分作为内部品质检测装置的检测对象而取样并暂时保持的取样部,则在对取样的谷粒进行内部品质检测时,具有即使采用小型的内部品质检测装置也能够进行检测等优点。
在适用上述现有技术,谷粒箱中装备有内部品质检测装置时,内部品质检测装置露出到谷粒箱的外部,内部品质检测装置上容易附着秸秆屑等尘埃。而且存在内部品质检测装置容易被碰到的问题。
另外,在内部品质检测装置配置在谷粒箱的前部的联合收割机中,当内部品质检测装置容易受到位于谷粒箱前方的发动机的冷却风的热影响时,存在容易使内部品质检测装置的温度上升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简单的结构易于避免内部品质检测装置的尘埃附着、破损等的联合收割机。
本发明的联合收割机的特征在于,具有:
脱粒装置,其对割取谷秆进行脱粒处理;
谷粒箱,其回收并存留来自所述脱粒装置的谷粒;
内部品质检测装置,其检测从所述脱粒装置供给到所述谷粒箱的谷粒的内部品质,
在比所述谷粒箱的侧壁靠内侧的部位设置与所述谷粒箱的谷粒存留空间隔开的检测室,
所述内部品质检测装置配置于所述检测室。
根据该结构,内部品质检测装置被收容于进入谷粒箱的内侧的检测室,虽然内部品质检测装置在谷粒箱的谷粒存留空间之外,但其由谷粒箱覆盖,能够使谷粒箱具有保护内部品质检测装置、且防止尘埃附着于内部品质检测装置的盖罩的功能。
因此,根据本发明,不仅易于避免内部品质检测装置的破损、尘埃附着,而且通过使谷粒箱具有盖罩功能的简单构造就能实现上述目的,从而能够降低成本。
本发明中,优选使所述内部品质检测装置具有使检测介质作用于供给到所述谷粒箱的谷粒的检测部、基于来自所述检测部的检测信息检测谷粒的内部品质的检测控制部。
根据本结构,能够以将检测部和检测控制部集中装备到检测室的紧凑状态构成内部品质检测装置。
因此,根据本发明,在进行内部品质检测装置的维护时,仅在位于谷粒箱的检测室进行作业即可,能够提高效率。
在本发明中,优选将所述检测室进入所述谷粒箱的内侧的深度设定为所述内部品质检测装置整体进入所述谷粒箱的内侧的深度。
根据本结构,内部品质检测装置整体进谷粒箱的内侧,能够有效地发挥谷粒箱对内部品质检测装置的盖罩功能。
因此,根据本发明,能够有效地防止内部品质检测装置的尘埃附着并保护内部品质检测装置。
在本发明中,优选具有取样部,所述取样部配置于所述谷粒箱的谷粒存留空间,将供给到所述谷粒箱的谷粒的一部分作为所述内部品质检测装置的检测对象取样并保持。
根据本结构,供给到谷粒箱的谷粒的一部分作为检测对象由取样部取样,并对被取样的谷粒进行内部品质检测,因此,即使采用小型的内部品质检测装置,也能够基于多次取样的检测结果得到高检测精度的检测结果。
因此,根据本发明,能够采用小型的内部品质检测装置,以低成本得到高检测精度的检测结果。
在本发明中,优选将所述取样部配置于所述谷粒箱的靠上端的部位。
内部品质检测结束,则被取样的作为检测对象的谷粒从取样部向谷粒箱的谷粒存留空间排出,因此,检测完的谷粒堆积在谷粒存留空间中的取样部下方的部位。
根据本结构,通过将取样部配置于谷粒箱的靠上端的部位,能够提高检测完的谷粒堆积在谷粒存留空间中的取样部下方的部位的高度。即,通过增加取样部的取样次数,即使从取样部排出的检测完的谷粒很多,也能够进行存留。
因此,根据本发明,能够使取样部进行多次取样,进行检测精度较高的内部品质检测。
在本发明中,优选将所述检测室配置在所述谷粒箱的靠上端的部位。
根据本结构,配置于检测室的内部品质检测装置位于谷粒箱的靠上端的部位。因此,在具有取样部时,能够使取样部和内部品质检测装置的位置关系设为适于检测的位置关系,并将取样部配置于谷粒箱的靠上端的部位。
因此,根据本发明,在具有取样部时,将取样部和内部品质检测装置的位置关系设为适于检测的位置关系,并将取样部配置在谷粒箱的靠上端的部位,从而能够使取样部进行多次的取样。
在本发明中,优选将所述检测室与所述谷粒存留空间隔开,并将形成所述检测室的箱形的检测室形成体嵌在设置于所述侧壁的安装孔中。
根据本结构,通过仅是将检测室形成体嵌在侧壁的安装孔中的简单的结构,就能够形成比谷粒箱的侧壁更进入内侧的检测室。
因此,根据本发明,具有使内部品质检测装置进入谷粒箱的内侧的优点,并能够以简单的构造形成检测室,从而降低成本。
在本发明中,优选使所述检测室形成体以支承所述内部品质检测装置的状态嵌在所述安装孔中。
根据本结构,将内部品质检测装置安装于检测室形成体,通过采用将该状态的检测室形成体嵌在安装孔中的组装方法,能够使检测室形成体相对于谷粒箱的安装与内部品质检测装置的安装一并进行。
因此,根据本发明,通过简单的组装作业,能够得到使内部品质检测装置进入谷粒箱的内侧的优点。
在本发明中,优选具有配置于所述谷粒箱的谷粒存留空间、并将供给到所述谷粒箱的谷粒的一部分作为所述内部品质检测装置的检测对象取样并保持的取样部,所述检测室形成体以支承所述取样部的状态嵌在所述安装孔中。
根据本结构,将取样部安装于检测室形成体,通过采用将该状态的检测室形成体嵌在安装孔中的组装方法,能够使检测室形成体相对于谷粒箱的安装与取样部向谷粒存留空间的配置一并进行。
因此,根据本发明,通过简单的组装作业,能够获得具有取样部且进行高检测精度的内部品质检测的结构。
在本发明中,优选使所述检测室形成体相对于所述安装孔自由拆装。
根据本结构,在保持内部品质检测装置或取样部安装于检测室形成体的状态下,通过从安装孔拆下检测室形成体,能够将内部品质检测装置或取样部与检测室形成体一并取出。
因此,根据本发明,在对内部品质检测装置或取样部进行检查等作业时,仅对检测室形成体进行拆下操作就能够操作简单地取出内部品质检测装置或取样部,从而提高效率。
在本发明中,优选使所述内部品质检测装置具有使检测介质作用于供给到所述谷粒箱的谷粒的检测部、基于来自所述检测部的检测信息检测谷粒的内部品质的检测控制部、收容所述检测部及所述检测控制部并形成所述检测室的壳体,所述壳体嵌在设置于所述谷粒箱的侧壁的安装孔中。
根据本结构,能够使壳体具有形成使内部品质检测装置进入谷粒箱的内侧的检测室的功能。
因此,根据本发明,通过使壳体具有检测室形成功能的简单的结构,能够得到使内部品质检测装置进入谷粒箱内侧的优点。
在本发明中,优选具有取样部,所述取样部配置在所述谷粒箱的谷粒存留空间,将供给到所述谷粒箱的谷粒的一部分作为所述内部品质检测装置的检测对象取样并保持,所述壳体以支承所述取样部的状态嵌在所述安装孔中。
根据本结构,将取样部安装于壳体,通过采用将该状态的壳体嵌在谷粒箱的安装孔中的组装方法,能够使内部品质检测装置和取样部一并组装到谷粒箱。
因此,根据本发明,具有带取样部的内部品质检测装置,通过组装作业能够易于高精度地检测谷粒的内部品质。
在本发明中,优选将所述检测室配置于所述谷粒箱的前侧壁。
在联合收割机中,通常驾驶部配置于谷粒箱的前方。根据本结构,易于从驾驶部看到内部品质检测装置,从而能够易于从驾驶部对内部品质检测装置的电源接通状态进行确认等。
因此,根据本发明,在作业过程中也能够易于看到内部品质检测装置的状况。
在本发明中,优选在位于所述前侧壁中的所述检测室的横侧的部位,具有看到所述谷粒箱的内侧的检查窗。
根据本结构,能够经由检查窗从谷粒箱的外部看到取样部。
因此,根据本发明,能够不打开谷粒箱而简单地判断取样部的状况。
在本发明中,优选使所述谷粒箱构成为绕位于后端侧的行驶机体上下朝向的开合轴心摆动开合而在作业位置和维护位置之间自由地变更位置。
根据本结构,通过将检测室配置在谷粒箱的前部等合适的部位,即使在作业时内部品质检测装置位于行驶机体内侧,通过将谷粒箱的位置变更到维护位置,也能够使内部品质检测装置移动到行驶机体的外侧。
因此,根据本发明,一般情况下内部品质检测装置位于行驶机体内侧,这样外观较好,而在进行内部品质检测装置的维护时,能够使内部品质检测装置位于行驶机体外侧,从而易于进行维护作业。
在本发明中,优选将所述谷粒箱相对于所述脱粒装置配置在行驶机体右横侧,将所述取样部配置在所述谷粒存留空间中的所述谷粒箱的靠前侧壁的部位,在所述谷粒箱的左横侧部具有将来自所述脱粒装置的谷粒供给到所述谷粒箱的扬谷装置,所述扬谷装置具有被逆时针旋转驱动并将谷粒向所述谷粒存留空间排出的旋转叶片。
根据本结构,取样部位于通过旋转叶片向谷粒存留空间排出来自扬谷装置的谷粒的排出方向,因此,难以产生相对于取样部的谷粒供给错误、供给量不足的问题,能够使取样部在没有谷粒的取样错误、没有保持量不足的问题的状态下进行取样。
因此,根据本发明,能够在没有因取样不良而引起的检测不良的状态下使内部品质检测装置进行检测。
在本发明中,优选使所述内部品质检测装置具有使检测介质作用于供给到所述谷粒箱的谷粒的检测部、基于来自所述检测部的检测信息检测谷粒的内部品质的检测控制部,所述检测部是向谷粒照射作为检测介质的检测光,从而检测所述内部品质的光学式的传感器。
根据本结构,能够在不产生因使检测介质作用于谷粒而引起的谷粒的损伤、品质下降的情况下检测内部品质。
因此,根据本发明,能够对检测介质所作用过的谷粒与不进行内部品质检测时的收获谷粒同样地进行脱粒,不会产生浪费。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虽然内部品质检测装置配置在谷粒箱的前部,也能够有效防止内部品质检测装置的温度上升的联合收割机。
本发明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具有:
发动机;
冷却风扇,其配置在所述发动机的行驶机体横向外侧,并向行驶机体横向内侧供给发动机冷却风;
脱粒装置,其对割取谷秆进行脱粒处理;
谷粒箱,其配置在所述发动机的后方,并回收存留来自所述脱粒装置的谷粒;
内部品质检测装置,其检测从所述脱粒装置向所述谷粒箱供给的谷粒的内部品质,
所述内部品质检测装置具有使检测介质作用于供给到所述谷粒箱的谷粒的检测部、基于来自所述检测部的检测信息检测谷粒的内部品质的检量控制部、收容所述检测部及所述检测控制部的壳体,
所述壳体具有能够导入冷却所述检测控制部的控制部冷却风的吸入口和能够吹出所述控制部冷却风的吹出口,
所述谷粒箱的前部具有向行驶机体前方成开放状态的检测室,并且所述内部品质检测装置配置于所述检测室,
所述壳体中的靠行驶机体横向外侧的部位具有所述吸入口。
根据该结构,由于内部品质检测装置配置于位于谷粒箱的前部的检测室,因此能够将内部品质检测装置配置在谷粒箱的前部。
根据该结构,向行驶机体横向内侧供给发动机冷却风,而且壳体中的靠行驶机体横向外侧的部位具有吸入口,因此,能够从不受发动机散热的影响的部位吸入低温的控制部冷却风,以难以受到发动机冷却风的热影响的状态向检测控制部供给低温的控制部冷却风。检测室向行驶机体前方开放,因此从排出口排出的已起过冷却作用的控制部冷却风易于向检测室的外部流出,从而能够使已起过冷却作用的控制部冷却风难以滞留于检测室。已起过冷却作用的控制部冷却风难以滞留于检测室,则易于避免已起过冷却作用的控制部冷却风从吸入口被吸入而再流入壳体内(短路)的情况。因此,从整体上来说能够有效防止内部品质检测装置、尤其是检测控制部的温度上升。
因此,根据本发明,内部品质检测装置配置在谷粒箱的前部,能够在易于从驾驶部看到内部品质检测装置等有利的状态下进行内部品质的检测,而且能够有效防止因内部品质检测装置的温度上升而导致的检测不良、故障的发生。
本发明优选在所述吸入口具有过滤器。
根据该结构,通过过滤器能够防止尘埃与控制部冷却风一起被吸入。
因此,根据本发明,能够使因内部品质检测装置吸入尘埃而导致的故障等难以发生。
本发明优选所述过滤器拆装自由。
根据该结构,能够将过滤器拆下,易于清理、更换。
因此,根据本发明,通过过滤器的清理、更换,能够有效防止因尘埃吸入而导致的故障等的发生。
本发明中,优选以进入所述谷粒箱内侧的状态将所述检测室配置于所述谷粒箱的前侧壁,将所述检测室中的所述吸入口所在的吸入口侧部位进入所述谷粒箱的内侧的深度设定为比所述检测室中的所述排出口所在的排出口侧部位进入所述谷粒箱的内侧的深度浅。
根据该结构,吸入口侧部位位于相对于检测室的外部比排出口侧部位近的位置,能够通过吸入口从尽量离开检测室的外部吸入控制部冷却风。而且,手易于从检测室外够到吸入口、过滤器。
因此,根据本发明,能够从检测室的外部吸入低温的控制部冷却风,从而有效进行内部品质检测装置的冷却。进行吸入口、过滤器的清理、拆装时,手易于从检测室的外部够到,因此能够轻松完成。
本发明中,优选使所述前侧壁中的行驶机体横向内侧部分俯视时的形状形成为越靠行驶机体横向内侧越位于行驶机体后侧的倾斜形状,所述前侧壁中的行驶机体横向外侧部分俯视时的形状形成为与行驶机体横向平行的形状,或者形成为比所述行驶机体横向内侧部分的倾斜形状平缓的倾斜形状,以跨越所述行驶机体横向内侧部分和所述行驶机体横向外侧部分的状态具有所述检测室,从而至少使所述吸入口位于所述行驶机体横向外侧部分,使所述检测室的后壁形成为与所述行驶机体横向内侧部分的倾斜形状平行的形状。
根据该结构,通过采用形成为后壁与行驶机体横向内侧部分的倾斜形状平行的形状简单的检测室,能够将检测室中的吸入口所在的吸入口侧部位进入谷粒箱的内侧的深度设定为比检测室中的排出口所在的排出口侧部位进入谷粒箱的内侧的深度浅。
因此,根据本发明,能够从尽量离开检测室的外部吸入控制部冷却风,且通过采用形状简单的检测室能够使手易于从检测室外够到吸入口、过滤器,从而降低成本。
本发明中,优选具有将来自所述排出口的所述控制部冷却风向所述检测室的外部引导的引导管。
根据该结构,从排出口排出的已起过冷却作用的控制部冷却风通过引导管的引导而向检测室的外部流出,从而易于避免已起过冷却作用的控制部冷却风向吸入口流动而再流入壳体。
因此,根据本发明,能够避免已起过冷却作用的控制部冷却风再流入壳体而降低冷却效率,有效防止温度上升。
本发明中,优选所述引导管的吹出口向行驶机体下方开口。
根据该结构,引导管的吹出口向下,因此雨水、洗涤水不会流入引导管,不会从引导管向壳体内进水。
因此,根据本发明,易于避免因内部品质检测装置的浸水导致的检测不良、故障。
本发明中,优选所述排出口配置于所述壳体的上表面中靠行驶机体横向内侧端的部位。
根据该结构,排出口位于壳体的较高的部位,因冷却作用结束后温度上升而容易上升的控制部冷却风易于从排出口流出,从而能够使已起过冷却作用的控制部冷却风难以滞留在壳体内。排出口位于相对于吸入口向行驶机体横向离开的位置,从而易于避免从排出口排出的已起过冷却作用的控制部冷却风向吸入口流动而再流入壳体。
因此,根据本发明,易于避免因已起过冷却作用的控制部冷却风的滞留、再流入而导致的冷却效率下降,能够有效防止内部品质检测装置的温度上升。
本发明中,优选具有将所述发动机冷却风向行驶机体横向内侧引导的送风引导器。
根据该结构,发动机冷却风受到送风引导器的引导而向行驶机体横向内侧流动,由此,易于避免发动机冷却风流至内部品质检测装置而使内部品质检测装置受到发动机冷却风的影响。
因此,根据本发明,易于避免内部品质检测装置因发动机冷却风的影响而温度上升。
本发明中,优选所述检测部为以作为检测介质的检测光照射谷粒,从而检测所述内部品质的光学式的传感器。
根据该结构,能够在不产生因使检测介质作用于谷粒而引起的谷粒的损伤、品质下降的情况下检测内部品质。
因此,根据本发明,能够对检测介质所作用过的谷粒与不进行内部品质检测时的收获谷粒同样地进行脱粒,不会产生浪费。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仅能够以小型的内部品质检测装置检测谷粒的内部品质,而且能够以高检测精度进行内部品质检测的联合收割机。
本发明的联合收割机具有:
脱粒装置,其对割取谷秆进行脱粒处理;
谷粒箱,其回收并存留来自所述脱粒装置的谷粒;
内部品质检测装置,其检测从所述脱粒装置供给到所述谷粒箱的谷粒的内部品质;
取样部,其设置于所述谷粒箱的谷粒存留空间,并将供给到所述谷粒箱的谷粒的一部分作为所述内部品质检测装置的检测对象而取样并暂时保持,
所述取样部具有:承接保持部,其承接并保持被取样的谷粒;排出口,其设置在所述承接保持部的下部,能够连通所述承接保持部与所述谷粒存留空间;开合板,其绕横向的开合轴心上下摆动,从而能够在闭塞所述排出口的上升关闭位置和开放所述排出口的下降打开位置之间切换;切换机构,其摆动操作所述开合板,
所述内部品质检测装置具有使检测介质作用于由所述承接保持部保持的谷粒的检测部,
在位于所述上升关闭位置的状态下,所述开合板形成为从沿着所述开合轴心的方向看向上方弯曲或弯折的形状,而且,该弯曲部或弯折部的最上端部位比所述检测部的检测区域的最下端的位置低。
根据该结构,向谷粒箱供给的谷粒的一部分由取样部取样并被暂时保持,内部品质检测装置将由取样部保持的谷粒作为检测对象进行内部品质的检测,因此,采用小型的内部品质检测装置就能够检测内部品质。
根据该结构,在取样部的承接保持部保持作为检测对象的谷粒时,开合板被切换操作到上升关闭位置,从而闭塞承接保持部的排出口。在该状态下,开合板从沿着开合轴心的方向看成为向上方弯曲或弯折的形状,开合板的弯曲部或弯折部的最上端部位位于比检测部的检测区域的最下端低的位置。因此,由被承接保持部保持的谷粒形成的谷粒群的底面的形状及位置和开合板的形状及位置相同,能够将由被承接保持部保持的谷粒形成的谷粒群的谷粒量设定为接近用于使检测部按照规定进行检测的最小所需限度的谷粒量。这样,结束对取样部保持的谷粒的内部品质的检测,能够将从取样部排出的谷粒的量尽量控制为少量,即使收容从取样部排出的谷粒的部位可收容的谷粒量为少量,也能够使取样次数比排出谷粒的可收容量多。
因此,根据本发明,通过小型的内部品质检测装置,不仅有利于对向谷粒箱供给的谷粒的内部品质进行检测,还能够增加取样次数从而以高检测精度进行检测。
本发明中,优选所述最上端部位位于所述开合板中靠所述开合轴心的部位。
根据该结构,在开合板切换到下降打开位置时,开合板整体位于靠近开合轴心的部位,并位于承接保持部的排出口的下方,从而能够将从排出口排出的谷粒下落的下落通道的通道宽度设定得较宽。
因此,根据本发明,通过通道宽度较宽的下落通道,能够使从取样部排出的检测完的谷粒顺利下落。
本发明中,优选所述开合轴心配置在相对于所述承接保持部的所述检测部所在侧的相反侧。
根据该结构,将开合操作开合板的切换机构配置在相对于承接保持部的检测部所在侧的相反侧,易于避免切换结构成为从承接保持部排出的谷粒下落的障碍。
因此,根据本发明,不论切换机构如何配置,都能够使从取样部排出的谷粒顺利下落。
本发明中,优选所述切换机构具有电动马达、通过所述电动马达驱动而开合操作所述开合板的开合操作部,
所述电动马达配置在相对于所述开合轴心的所述承接保持部所在侧的相反侧。
根据该结构,电动马达能够位于相对于切换到下降打开位置的开合板的、从承接保持部排出的谷粒的下落通道所在侧的相反侧。
因此,根据本发明,通过电动马达开合操作开合板,并且易于避免电动马达成为由取样部排出的谷粒的下落障碍。
本发明中,优选配置所述开合操作部,以使在所述开合板位于所述下降打开位置时,所述开合操作部进入在所述开合板的背侧由所述弯曲部或所述弯折部形成的凹入部。
根据该结构,在开合板切换到下降打开位置时,通过使开合操作部进入凹入部,开合板位于尽量靠开合操作部的部位。
因此,根据本发明,切换到下降打开位置的开合板难以成为从承接保持部排出的谷粒下落的障碍,能够使从承接保持部排出的谷粒顺利下落。
本发明中,优选在所述承接保持部的上方具有引导谷粒向所述承接保持部流下的引导体,所述电动马达配置在所述引导体的下方。
根据该结构,来到取样部的上方的谷粒通过引导体的流下引导而顺利进入承接保持部。能够将电动马达紧凑地配置在引导体的下方空间。
因此,根据本发明,通过电动马达开合开合板,并且能够以电动马达位于引导体的下方空间的紧凑状态得到取样部。
本发明中,优选检测所述承接保持部的谷粒满箱状态的满箱传感器配置在形成所述承接保持部的保持部形成体中的、俯视时位于与所述检测部的检测介质投射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部位。
将满箱传感器配置在保持部形成体中的、与检测相向的部位时,为了不使从检测部投射的检测介质碰到满箱传感器,需要将满箱传感器配置于比检测部的检测区域高的配置高度。这样,由满箱传感器设定的承接保持部的满箱水平提高,承接保持部在成为满箱状态时,承接保持部中的谷粒量增多。
根据该结构,由于将满箱传感器配置在形成所述承接保持部的保持部形成体中、俯视时位于与所述检测部的检测介质投射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部位,因此,能够使满箱传感器从检测部的检测区域向横向外侧退避,从而使从检测部投射的检测介质不会碰到满箱传感器,同时将满箱传感器的配置高度设为接近检测部的检测区域的配置高度,从而能够使承接保持部成为满箱状态时承接保持部的谷粒量为少量。由此,能够将承接保持部满箱状态下的谷粒量控制为少量,从而增加取样次数。
因此,根据本发明,能够避免满箱传感器成为检测介质的投射障碍,并能够增加取样次数,从而以高检测精度进行内部品质检测。
本发明中,优选所述满箱传感器以相对于所述承接保持部的上下方向倾斜的状态安装于所述保持部形成体的表面。
根据该结构,即使谷粒来到了满箱传感器从保持部形成体的表面突出的部位,该谷粒也会由于满箱传感器的倾斜而自然下落。
因此,根据本发明,易于避免谷粒一直存在于满箱传感器上的情况。
本发明中,优选所述谷粒箱相对于所述脱粒装置配置在行驶机体右横侧,所述取样部配置在所述谷粒存留空间中的所述谷粒箱的靠前侧壁的部位,在所述谷粒箱的左横侧部具有将来自所述脱粒装置的谷粒供给到所述谷粒箱的扬谷装置,所述扬谷装置具有被逆时针旋转驱动并将谷粒向所述谷粒存留空间排出的旋转叶片,所述满箱传感器配置在比所述检测部接近所述扬谷装置的位置,所述满箱传感器的上下位置被设定为:所述满箱传感器的检测区域的最下端位于所述检测部的检测区域的最上端的下方。
如扬谷装置为本发明这样的结构,则谷粒以较好的势头从扬谷装置被排出,在取样部中,从扬谷装置以由远侧到近侧的顺序积存,通过其安息角而存留为从扬谷装置以由远侧到近侧下降的倾斜状。而且,在检测部的检测区域存在谷粒时,检测部能够进行检测。因此,基于谷粒的安息角假定上述倾斜线,以使检测部的检测区域位于该倾斜线下方的方式配置检测部,则能够适当地检测内部品质。也就是说,根据本结构,满箱传感器配置在比检测部接近扬谷装置的位置,并且满箱传感器的上下位置设定为满箱传感器的检测区域的最下端位于检测部的检测区域的最上端的下方,因此,能够将满箱传感器配置在接近开合板的位置(低位),从而能够在上下方向上紧凑地构成承接保持部。由此,能够将承接保持部的满箱检测量(检测部进行检测所需的谷粒量)设定为较少。
因此,根据本发明,增加取样部的取样次数,能够进行高检测精度的内部品质检测。
本发明中,优选所述内部品质检测装置具有收容所述检测部的检测室和检测控制部,所述检测控制部收容于所述检测室,并基于来自所述检测部的检测信息检测谷粒的内部品质。
根据本结构,能够将内部品质检测装置构成为将检测部和检测控制部集中收容到同一检测室的紧凑的装置。
因此,根据本发明,能够将内部品质检测装置紧凑地配置于狭小的部位。
本发明中,优选所述检测部是向谷粒照射作为检测介质的检测光,从而检测所述内部品质的光学式的传感器。
根据该结构,能够在不产生因使检测介质作用于谷粒而引起的谷粒的损伤、品质下降的情况下检测内部品质。
因此,根据本发明,能够对检测介质所作用过的谷粒与不进行内部品质检测时的收获谷粒同样地进行脱粒,不会产生浪费。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联合收割机的整体结构的侧视图。
图2是表示联合收割机的整体结构的俯视图。
图3是表示谷粒箱的主视图。
图4是表示谷粒箱的前部的横剖俯视图。
图5是表示检测室的横剖俯视图。
图6是表示取样部及内部品质检测装置的侧视图。
图7是表示拆下状态的取样部及内部品质检测装置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取样部及内部品质检测装置的纵剖侧视图。
图9是表示内部品质检测装置的框图。
图10是表示排出口处于关闭状态的取样部的侧视图。
图11是表示排出口处于打开状态的取样部的侧视图。
图12(a)是表示将开合板操作到下降打开位置状态的切换机构的主视图。
图12(b)是表示将开合板操作到上升关闭位置状态的切换机构的主视图。
图13是表示谷粒传感器的配置的说明图。
图14是表示具有其他的实施构造的内部品质检测装置及取样部的纵剖侧视图。
图15是表示还具有其他的实施构造的取样部的纵剖侧视图。
图16是表示还具有其他的实施构造的取样部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6脱粒装置;10谷粒箱;10b谷粒存留空间;10c安装孔;10F侧壁(前侧壁);12扬谷装置;15检查窗;17旋转叶片;40内部品质检测装置;41检测部;45检测控制部;50取样部;70检测室;71检测室形成体;74壳体;X开合轴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联合收割机整体结构的侧视图。图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联合收割机整体结构的俯视图。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联合收割机具有构成为通过左右一对履带行驶装置2而行驶的行驶机体、支承于行驶机体的机体车架1的前部的割取部5、支承于机体车架1的后部的脱粒装置6及谷粒箱10。在行驶机体的前部的横向一端侧设置有装备了驾驶座4a的驾驶部4及装备了配置在驾驶座4a下方的发动机31的动力部3。
下面,对动力部3进行说明。
如图1、图2所示,动力部3具有构成为以天板部支承驾驶座4a的发动机罩32、配置在发动机罩32的行驶机体横向外侧的进气箱33、配置在发动机31的行驶机体横向外侧的散热器34及冷却风扇35。散热器34及冷却风扇35配置在比进气箱33靠行驶机体横向内侧的部位。
冷却风扇35由发动机31输出的驱动力驱动旋转,由此,经由设置于进气箱33的上下的进气开口部33a从发动机罩32的外部吸入发动机冷却风,通过将吸入的发动机冷却风向行驶机体横向内侧供给到发动机罩32的内部,从而向散热器34及发动机31供给发动机冷却风。
在发动机罩32的内侧设置有送风引导器36,所述送风引导器36配置在发动机31的后上方,并在行驶机体的横向上形成为长方形状。送风引导器36具有从行驶机体侧面看位于发动机31后方的、沿行驶机体上下方向的纵边部和位于发动机31上方的、沿行驶机体前后方向的横边部。送风引导器36对从冷却风扇35向发动机31供给的发动机冷却风进行引导作用,使发动机冷却风在发动机31周围向行驶机体横向内侧流动,并使冷却作用后的发动机冷却风从位于发动机罩32的行驶机体横向内侧端部的开口向发动机罩32的外部流出。
下面,对驱动系统进行说明。
在机体车架1的前部设置行驶变速箱8,将来自发动机31的驱动力输入行驶变速箱8,并从行驶变速箱8传递到左右的履带行驶装置2的履带驱动轮2a,由此驱动左右的履带行驶装置2。使输入到行驶变速箱8的驱动力从行驶用的传动系统分支而传递到割取部5的输入轴(未图示),由此驱动割取部5。在脱粒装置6的前侧设置脱粒变速箱(未图示),将来自发动机31的驱动力传递到脱粒变速箱,并从脱粒变速箱传递到脱粒装置6及排秸秆处理装置7。
下面,对脱粒装置6进行说明。
脱粒装置6设置在机体车架1中的左横侧部位。脱粒装置6具有设置在脱粒机体的横向外侧的供给链(未图示),通过供给链夹持从割取部5输送来的割取谷秆的茎根侧并向行驶机体后侧输送,同时向脱粒部的脱粒室(未图示)供给割取谷秆的穗梢侧,通过被旋转驱动的脱粒筒(未图示)捋下谷粒并进行脱粒处理。脱粒装置6具有设置在脱粒机体的内部的筛选部(未图示),通过由筛选部进行的摆动筛选及风筛选,将来自脱粒部的脱粒处理物筛选为单粒化的谷粒和秸秆屑等尘埃,使单粒化的谷粒下落到脱粒机体内的底部,将尘埃向脱粒机体的后方外侧排出。
脱粒装置6将通过供给链从脱粒部的脱粒室排出的脱粒后排出秸秆向装备于脱粒装置6的后部的排出秸秆处理装置7供给。排出秸秆处理装置7构成为在细切并放出脱粒后排出秸秆的处理状态和以长秸秆状态放出脱粒后排出秸秆的处理状态之间自由切换。
如图2所示,脱粒装置6具有设置在脱粒机体内的底部的第一螺旋输送装置9,将单粒化的谷粒通过第一螺旋输送装置9沿着脱粒机体的横向向谷粒箱10侧横向输送,从而供给到扬谷装置12。
下面,对谷粒箱10进行说明。
谷粒箱10,在机体车架1中的相对于脱粒装置6位于行驶机体右横侧的部分,设置于发动机31的后方。如图3、图7所示,将谷粒箱10在正面看时的形状形成为上端侧的横端部10a比下端侧向行驶机体横向内侧伸出的形状。在谷粒箱10的前侧壁10F中位于所述横向端部10a的部位配置有后述的接收器14。在谷粒箱10的前侧壁10F中的位于接收器14横侧的部位具有看到谷粒箱10的内部的纵长形状的检查窗15。
在谷粒箱10的左横侧部配置有扬谷装置12。扬谷装置12的输送终端部与谷粒箱10的所述横向端部10a连接。如图2、图4所示,扬谷装置12具有扬送绞龙16。扬送绞龙16构成为由从第一螺旋输送装置9经由未图示的锥齿轮传动机构传递的驱动力来驱动。扬谷装置12通过扬送绞龙16将来自第一螺旋输送装置9的谷粒向扬谷装置12的吐出口12a扬送。在扬送绞龙16的螺旋轴16a的位于吐出口12a的部位一体旋转自由地设置旋转叶片17,通过由被逆时针旋转驱动的旋转叶片17弹溅,将来自扬送绞龙16的谷粒从吐出口12a被排出并供给到谷粒箱10的谷粒存留空间10b。因此,谷粒箱10以平整的状态将来自脱粒装置6的谷粒回收并存留于谷粒存留空间10b。
如图1、图2所示,在谷粒箱10的底部设置有沿行驶机体前后方向的底部绞龙18。在谷粒箱10的后外侧设置沿行驶机体上下方向的纵向螺旋输送装置19a,使横向螺旋输送装置19b从纵向螺旋输送装置19a的上端部延伸,通过底部绞龙18、纵向螺旋输送装置19a及横向螺旋输送装置19b将存留于谷粒箱10的谷粒输出。
即,如图3所示,在脱粒装置6的下部的前侧设置中继传动箱20,将从发动机31传递到中继传动箱20的驱动力经由皮带张紧式的排出离合器21传递到底部绞龙18。因此,底部绞龙18通过使排出离合器21连接的操作而被驱动,通过切断排出离合器21的操作而被停止。底部绞龙18通过被驱动而将谷粒箱10的谷粒向连结于谷粒箱10的后侧壁10R的下部的中继齿轮箱24的内部排出。
纵向螺旋输送装置19a经由内装于中继齿轮箱24的锥齿轮传动机构(未图示)由底部绞龙18传动而被驱动,经由中继齿轮箱24继续接收并扬送来自底部绞龙18的谷粒。横向螺旋输送装置19b经由锥齿轮传动机构(未图示)由纵向螺旋输送装置19a传动而被驱动,继续接收并横向输送来自纵向螺旋输送装置19a的谷粒,并从设置于输送终端部的排出筒19c排出。
横向螺旋输送装置19b绕升降轴心P1上下摆动自由地连结于纵向螺旋输送装置19a,通过升降液压缸22而被摆动操作,由此变更排出筒19c的排出位置的高度。纵向螺旋输送装置19a绕旋转轴心P2旋转自由地连结于中继齿轮箱24。通过具有电动马达23的旋转操作机构旋转操作纵向螺旋输送装置19a,由此能够绕旋转轴心P2对横向螺旋输送装置19b进行相对于行驶机体的旋转操作。
升降液压缸22及旋转操作机构构成为由操作装置操作,所述操作装置具有配置于谷粒箱10的前侧壁10F的接收器14(参照图3)和向接收器14发送旋转及起伏摆动操作横向螺旋输送装置19b的无线信号的遥控器(未图示)。
中继齿轮箱24绕旋转轴心P2旋转自由地枢轴支承于设置在机体车架1的后端部的支承部1G,由此,谷粒箱10以位于谷粒箱10的后端侧的旋转轴心P2为开合轴心摆动开合自由地被支承。因此,谷粒箱10通过摆动开合能够在作业位置和维护位置之间变更位置。
即,如图2中的虚线所示,谷粒箱10绕旋转轴心P2向行驶机体的横向外侧摆动操作,其包括前侧壁10F的前端部向行驶机体的横向外侧露出,则谷粒箱10变为维护位置。处于维护位置时,谷粒箱10的位于行驶机体中脱粒装置6的右横侧的部分、扬谷装置12、第一螺旋输送装置9等开放,易于对机体部分、扬谷装置12、第一螺旋输送装置9等进行维护作业。
如图2中的实线所示,谷粒箱10绕旋转轴心P2向行驶机体的内侧摆动操作,其前端部进入行驶机体的内侧,前侧壁10F位于发动机31的后方,则谷粒箱10变为作业位置。处于作业位置时,谷粒箱10在处于维护位置时打开的部分关闭。
如图3所示,横跨谷粒箱10的前侧壁10F和脱粒机体设置有锁合机构26。开合谷粒箱10时,摆动操作经由连杆27a与构成锁合机构26的叉部26a连结的操作杆27,将叉部26a摆动操作到解除位置,从而解除锁合机构26对谷粒箱10的关闭锁合。将配置在谷粒箱10下部的锁合销28从设置于机体车架1的销孔拔出。通过将构成排出离合器21的传动带21a从带轮拆下,谷粒箱10能够开合摆动。
将负载传感器25(参照图2、图3)支承于机体车架1中、处于作业位置而关闭的谷粒箱10的前端部下方的部位,通过负载传感器25,基于谷粒箱10的载重检测存留于谷粒箱10的谷粒的重量。如图3所示,将内部品质检测装置40装备在谷粒箱10的前部,通过内部品质检测装置40,检测从脱粒装置6输出并供给到谷粒箱10的谷粒的内部品质。通过设置于驾驶部4的显示装置39(参照图2)显示负载传感器25及内部品质检测装置40的检测结果。
下面,对谷粒的内部品质检测进行说明。
如图4、图8所示,在谷粒箱10的谷粒存留空间10b中配置有取样部50。
取样部50具有由沿谷粒箱上下方向的筒状保持部形成体51形成的承接保持部52、配置于承接保持部52的上部的满箱传感器53、对设置在承接保持部52的下部的排出口52a进行开合的开合板54、操作开合板54的切换机构60。因此,取样部50将供给到谷粒箱10的谷粒的一部分作为内部品质检测装置40的检测对象取样并保持,当由内部品质检测装置40进行的检测结束,则将保持的谷粒向谷粒箱10的谷粒存留空间10b排出。
即,承接保持部52具有设置在上部的朝向谷粒箱上方的接收口52b。通过扬谷装置12的旋转叶片17而被排出到谷粒箱10的谷粒存留空间10b,并飞到取样部50上方的谷粒从接收口52b进入承接保持部52。切换机构60由取样控制部(未图示)控制到关闭侧,开合板54由切换机构60切换到上升关闭位置,从而闭塞排出口52a。因此,承接保持部52承接并保持进入的谷粒。
当满箱传感器53检测出承接保持部52的谷粒满箱状态,且由内部品质检测装置40进行的对承接保持部52保持的谷粒的检测结束,则切换机构60由取样控制部控制到打开侧,开合板54由切换机构60被切换操作到下降打开位置,从而开放排出口52a。开放的排出口52a经由保持部形成体51形成于承接保持部52下方的下落通道55,使承接保持部52与谷粒箱10的谷粒存留空间10b连通。因此,承接保持部52使所保持的谷粒向谷粒存留空间10b中的位于取样部50下方的部位下落并排出。
从排出口52a开放时起,经过作为排出检测完的谷粒所需的排出时间而设定的设定排出时间,切换机构60由取样控制部控制到关闭侧,开合板54由切换机构60切换操作到上升关闭位置,从而闭塞排出口52a。因此,承接保持部52接着承接保持作为检测对象的从接收口52b进入的谷粒。
这样,排出口52a通过由取样控制部进行的开合板54的开合控制而被开合操作,由此,取样部50将供给到谷粒箱10的谷粒的一部分作为内部品质检测装置40的检测对象而取样并暂时保持在承接保持部52,并且重复进行该暂时的谷粒保持。因此,由取样部50排出的检测完的谷粒堆积在谷粒箱10的谷粒存留空间10b中的位于承接保持部52下方的部位。取样次数增多,则也将堆积于下落通道55。
如图8、图9所示,内部品质检测装置40构成为具有检测口41a面向承接保持部52的检测部41、经由发送电缆42将检测光供给到检测部41的光源部43、经由接收电缆44从检测部41导入检测光的检测控制部45。
检测部41由光学式的传感器构成。
即,检测部41具有设置在安装于检测口41a的透明板的背面侧的投光部41b及受光部41c。从光源部43将作为检测介质的检测光供给到投光部41b,投光部41b用被供给的检测光照射承接保持部52保持的谷粒。受光部41c接收由谷粒反射的检测光,并将接收到的检测光送至检测控制部45。
检测控制部45构成为具有检测从受光部41c导入的检测光的分光光谱的分光检测部46、根据由分光检测部46检测到的分光光谱进行基于谷粒所包含成分的成分运算处理的运算部47。
也就是说,内部品质检测装置40以利用了近红外线的吸收光谱的成分分析方法检测内部品质,向谷粒投射近红外线,基于透射光的分光分析解析吸收光谱,根据解析结果检测谷粒所含的水分、蛋白质、糖淀粉等成分量。而且,内部品质检测装置40构成为基于水分、蛋白质、糖淀粉等成分量的检测结果,判断谷粒的味道。
下面,对内部品质检测装置40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5~图8所示,内部品质检测装置40配置于设置在谷粒箱10的前部的检测室70。检测室70配置于谷粒箱10的前侧的侧壁10F(以下称为前侧壁10F)。详细来说,检测室70配置在前侧壁10F中的检查窗15的横侧的部位。检测室70相对于检查窗位于行驶机体横向外侧。
检测室70由嵌于设置在前侧壁10F的安装孔10c中的检测室形成体71形成。检测室形成体71具有后壁71R和周壁71S,并构成为箱形,所述后壁71R相对于谷粒箱10的前侧壁10F位于谷粒箱内侧,所述周壁71S从沿着后壁71R的整周的部位向谷粒箱前侧延伸并到达前侧壁10F。
也就是说,检测室70相对于谷粒箱10的前侧壁10F位于内侧。而且,检测室70成为通过检测室形成体71与谷粒箱10的谷粒存留空间10b隔开、且向行驶机体前方开放的状态。
检测室形成体71构成为从行驶机体前侧拆装自由地嵌于安装孔10c中,通过连结螺栓将沿着周壁71s的整周设置的连结凸缘71F紧固连结于前侧壁10F的表面侧,由此,将检测室形成体71固定于谷粒箱10。因此,检测室形成体71能够相对于谷粒箱10从行驶机体前侧拆装。在检测室形成体71的连结凸缘71F和谷粒箱10的前侧壁10F之间设置有抑制向内部品质检测装置40的震动传递的防震橡胶72(参照图7、图8)。防震橡胶沿着安装孔10c的整周配置。防震橡胶72具有对检测室形成体71和前侧壁10F之间进行密封的密封功能。
内部品质检测装置40具有检测部41、光源部43、收容构成检测控制部45的分光检测部46及运算部47的壳体74。壳体74具有沿着后板的整周设置的连结凸缘74a。壳体74具有连结于后壁的连结凸缘74a,通过连结螺栓将连结凸缘74a连结于检测室形成体71的后壁71R,由此,壳体74拆装自由地支承于检测室形成体71。在检测室形成体71的后壁71R及与检测室形成体71的后壁71R相对的壳体74的后板上设置有嵌入检测部41的检测口41a的检测孔。
因此,内部品质检测装置40以被收容于与谷粒箱10的谷粒存留空间10b隔开的检测室70中的状态,比谷粒箱10的前侧壁10F更进入谷粒箱10的内侧,从而使尘埃难以附着于内部品质检测装置40。通过相对于谷粒箱10拆装操作检测室形成体71,能够相对于谷粒箱10拆装内部品质检测装置40。
如图3所示,在壳体74的内部配置电动式的冷却风扇装置75,从而对检测控制部45进行冷却。
详细来说,则如图3、图6所示,在壳体74中的靠行驶机体横向外侧的部位具有在检测室70的上下方向及向内方向上排列的多个吸入口76。吸入口76通过由冷却风扇装置75的送风作用而产生的吸力而从壳体74的外部将控制部冷却风吸入内部。吸入口76位于壳体74的靠行驶机体横向外侧的部位,通过发动机冷却风向行驶机体横向内侧流动,由此,从不受发动机散热的影响的部位吸入低温的控制部冷却风。吸入到壳体74内部的控制部冷却风在检测控制部45的周围流动,从而冷却作用于检测控制部45。
如图3、图5、图8所示,在壳体74的上表面74U中靠行驶机体横向内侧端的部位具有排出口77。引导管78从排出口77向检测室70的外部延伸。在引导管78的延伸端部具有向行驶机体下方开口的吹出口78a。吹出口78a的一部分向检测室70的外部露出。
排出口77通过由冷却风扇装置75的送风作用而产生的排气力而将对检测控制部45进行冷却之后的控制部冷却风向壳体74的外部排出。引导管78将来自排出口77的控制部冷却风向下吹出到检测室70的外部。排出口77位于壳体74的靠行驶机体横向内侧端部的部位,引导管78将控制部冷却风向检测室70的外部吹出,由此,从外壳74排出的已起过冷却作用的控制部冷却风难以向吸入口76流动,难以再流入壳体74。引导管78的吹出口78a向下,因此雨水、洗涤水不会流入引导管78,不会发生雨水、洗涤水侵入壳体74的内部的情况。
吸入口76设置于构成壳体74的横向端部的过滤箱79。过滤箱79中收容有作用于吸入口76的过滤器80。过滤箱79构成为通过作用于过滤箱79的上下两端部的搭扣式的连结件81拆装自由地连结于壳体74的本体。
也就是说,通过将上下的连结件81切换到解除状态并将过滤箱79从壳体74的本体拆下,能够将过滤器80与吸入口76一并从壳体74的本体拆下,并能够相对于吸入口76拆装过滤器80。
如图5所示,将检测室70从谷粒箱10的前侧壁10F进入谷粒箱10的内侧的深度设定为内部品质检测装置40整体进入谷粒箱10的内侧的深度。在检测室70从谷粒箱10的前侧壁10F进入谷粒箱10的内侧的深度中,将检测室70中的吸入口76所在的吸入口侧部位的进入深度D1设定为比检测室70中的排出口77所在的排出口侧部位的进入深度D2浅。
具体来说,如图2、图5、图7所示,谷粒箱10的前侧壁10F中行驶机体横向内侧部分10Fa的俯视时的形状形成为越靠行驶机体横向内侧越位于行驶机体后侧的倾斜形状,前侧壁10F中的行驶机体横向外侧部分10Fb的俯视时的形状形成为与行驶机体方向平行的形状。以横跨行驶机体横向内侧部分10Fa和行驶机体横向外侧部分10Fb的状态具有检测室70,至少吸入口76位于行驶机体横向外侧部分10Fb。通过将从检测室形成体71的连结凸缘71F到后壁71R的长度设为规定长度,将作为检测室70的后壁的检测室形成体71的后壁71R形成为与行驶机体横向内侧部分10Fa的倾斜形状平行的形状。
为了使检测室70中的吸入口侧部位的进入深度D1比检测室70中的排出口侧部位的进入深度D2浅,也可以将行驶机体横向外侧部分10Fb的俯视时的形状替代为与行驶机体方向平行的形状,使行驶机体横向外侧部分10Fb的俯视时的形状为比行驶机体横向内侧部分10Fa的倾斜形状平缓的倾斜形状。
因此,吸入口76位于相对于检测室70的外部比排出口77近的位置,易于从尽量离开检测室70的外部吸入控制部冷却风。而且,手易于从检测室70的外部够到过滤箱79。
如图3、图7所示,在检测室70中行驶机体横向内侧的角落部配置有用于内部品质检测装置40的电源开关83。电源开关83具有连接器84。连接器84一体成形于电源开关83的箱部。连接器84连接从设置于行驶机体的电源(未图示)向内部品质检测装置40供给电力的电源电缆(未图示)和从内部品质检测装置40向显示装置39发送检测信息的发送电缆(未图示)。电源电缆及发送电缆以如下方式配线:从连接器84向行驶机体后方到达谷粒箱10的后部,在设定于作为谷粒箱10的开合轴心的旋转轴心P2的附近的折回部位向行驶机体前方折回,并到达电源、显示装置39。因此,能够不将电源电缆及发送电缆从连接器84切断而开合谷粒箱10。
下面,对取样部50进行详细说明。
取样部50设置在谷粒箱10的谷粒存留空间10b中谷粒箱10的靠前侧壁10F的部位。也就是说,通过由逆时针旋转的旋转叶片17弹溅,将谷粒供给到谷粒存留空间10b,由此,谷粒存留空间10b中靠前侧壁10F的部位不会发生谷粒的供给遗漏。因此,取样部50能够在没有取样遗漏的状态下进行取样。
取样部50设置在谷粒箱10的靠上端的部位。也就是说,保持部形成体51位于较高的设置高度,能够使谷粒存留空间10b中位于保持部形成体51下方的部分、即从承接保持部52排出的谷粒所堆积的部分的堆积量增大。
取样部50支承于嵌在前侧壁10F的安装孔10c中的检测室形成体71。因此,通过将检测室形成体71安装于谷粒箱10、将内部品质检测装置40装备于谷粒箱10的操作,能够将取样部50配置在谷粒箱10的谷粒存留空间10b的规定部位。通过将检测室形成体71从谷粒箱10拆下、将内部品质检测装置40从谷粒箱10拆下的操作,能够将取样部50向谷粒箱10的外部取出。
承接保持部52由保持部形成体51、固定在保持部形成体51的内部的壁板56形成。
如图13所示,取样部50位于从检测谷粒箱10中的谷粒的存留量的四个谷粒传感器86中位于最高位置的谷粒传感器86的检测区域到位于第二高度位置的谷粒传感器86的检测区域的范围。在四个谷粒传感器86中,位于最高位置和第二高度位置的谷粒传感器86支承于检测室形成体71的后壁71R,位于第三高度位置的谷粒传感器86支承于谷粒箱10的前侧壁10F,位于第四高度位置的谷粒传感器86支承于谷粒箱10的后侧壁10R。与四个谷粒传感器86及满箱传感器53连接的传递信号的线束(未图示)中,与谷粒传感器86、满箱传感器53连结的传感器侧的线束部分以如下方式配线:从谷粒传感器86、满箱传感器53到达检测室70,在检测室70的内部或者外部的检测室70的附近通过连接器(未图示)与行驶机体侧的线束部分连接。
如图8所示,开合板54经由支轴54a支承于保持部形成体51,通过将支轴54a的谷粒箱横向轴心作为开合轴心X进行上下摆动操作,开合板54在闭塞承接保持部52的排出口52a的上升位置与开放承接保持部52的排出口52a的下降位置之间切换。开合板54的开合轴心X配置在相对于承接保持部52的检测部41所在侧的相反侧。
如图10所示,开合板54在位于上升关闭位置的状态下的形状形成为从沿着开合轴心X的方向看向上方弯曲的形状。而且,开合板54形成为弯曲部54b的最上端部位54t位于开合板54中靠开合轴心X的部位的形状。开合板54配置为在位于上升关闭位置的状态下,最上端部位54t比检测部41的检测区域41A的最下端41AD的位置低。
因此,由被承接保持部52保持的谷粒形成的谷粒群的底面的形状和开合板54的形状及位置相同,能够将由被承接保持部52保持的谷粒形成的谷粒群的谷粒量设定为接近用于使检测部41按照规定进行检测的最小所需限度的谷粒量,从而增加取样次数。为此,也可以使开合板54在位于上升关闭位置状态下的形状成为向上方弯曲的形状,从而替代将从沿着开合轴心X的方向看到的形状设为向上方弯曲的形状。
在承接保持部52的上方部位中,在位于相对于承接保持部52的检测部41所在侧的相反侧的部位设置有引导体88。引导体88由一体形成于壁板56的上部的倾斜状态的板体构成。引导体88具有倾斜引导面88a,通过倾斜引导面88a引导来到取样部50的上方的谷粒向承接保持部52流下。
切换机构60构成为具有电动马达61及开合操作部62,所述电动马达61配置在保持部形成体51的内部中位于承接保持部52的下方的部位。
电动马达61配置在引导体88的下方。详细来说,电动马达61收容于设置在引导体88下方的马达室63。马达室63位于下落通道55的横侧。马达室63由保持部形成体51、固定于保持部形成体51内部的壁部件64形成。电动马达61配置在位于相对于承接保持部52的检测部41所在侧的相反侧、相对于开合板54的开合轴心X的承接保持部52所在侧的相反侧的部位。电动马达61由壁部件64支承。
开合操作部62相对于壁部件64配置在承继保持部52所在侧。开合操作部62由电动马达61的输出轴61a中、连结于从壁部件64向下落通道55所在侧突出的部位的旋转凸轮构成。因此,开合操作部62由电动马达61驱动,从而开合操作开合板54。
图10是表示排出口52a关闭状态的取样部50的侧视图。图12(b)是表示将开合板54操作到上升关闭位置状态的切换机构60的主视图。如图10、图12(b)所示,当开合操作部62被绕旋转轴心Y向关闭操作侧旋转驱动,大径部62a位于旋转轴心Y上方时,开合操作部62成为关闭操作状态。开合操作部62成为关闭操作状态,则大径部62a抵接并抬升作用于开合板54的背面侧中的靠开合轴心X的部位,从而将开合板54操作到上升关闭位置。
图11是表示排出口52a打开状态的取样部50的侧视图,图12(a)是表示将开合板54操作到下降打开位置状态的切换机构60的主视图。如图11、图12(a)所示,当开合操作部62被绕旋转轴心Y向打开操作侧旋转驱动,大径部62a位于旋转轴心Y下方时,开合操作部62成为打开操作状态。开合操作部62成为打开操作状态,则解除大径部62a对开合板54的抬升作用,从而通过重量将开合板54操作到下降打开位置。
如图11所示,在将开合板54操作到下降打开位置时,开合操作部62进入在开合板54的背侧由弯曲部54b形成的凹入部54c。由此,成为下降打开位置的开合板54位于靠电动马达61的部位,从而使下落通道55较宽。
旋转电位计65以支承于壁部件64的状态收容在马达室63中。如图10、图12所示,检测臂66从旋转电位计65的旋转操作轴65a中的从壁部件64向下落通道55所在侧突出的部位一体旋转自由地延伸。检测臂66具有接触作用于开合操作部62的周面的检测部66a。当开合板54切换到上升关闭位置时,检测臂66由开合操作部62摆动操作到关闭检测位置,由此,旋转电位计65检测开合板54向上升关闭位置的切换。当开合板54切换到下降打开位置时,检测臂66由开合操作部62摆动操作到打开检测位置,由此,旋转电位计65检测开合板54向下降打开位置的切换。
满箱传感器53由静电电容型的接近传感器构成。如图4所示,俯视时,满箱传感器53配置在保持部形成体51中、位于与检测部41的检测光投射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部位。也就是说,避免来自检测部41的检测光照到满箱传感器53,并使满箱传感器53的检测区域53A位于与承接保持部52的接收口52b相近的配置高度。即,降低由满箱传感器53设定的承接保持部52的满箱水平,从而增加取样次数。
满箱传感器53以相对于承接保持部52的上下方向倾斜的状态安装于保持部形成体51中的朝向承接保持部52的表面。也就是说,即使有谷粒来到了满箱传感器53从保持部形成体51的表面突出的部位,该谷粒也会通过满箱传感器53的倾斜而自然下落。
其他的实施方式
图14是表示具有其他的实施构造的内部品质检测装置40及取样部50的纵剖侧视图。
具有其他的实施构造的内部品质检测装置40构成为具有检测部41、光源部43、检测控制部45、壳体74,所述壳体74收容检测部41、光源部43及检测控制部45并拆装自由地嵌于设置在谷粒箱10的前侧壁10F上的安装孔10c。将配置于谷粒箱10的谷粒存留空间10b的取样部50支承在嵌于安装孔10c中的壳体74的后壁74R上。
也就是说,在比谷粒箱10的前侧壁10F靠内侧的部位,由壳体74形成与谷粒箱10的谷粒存留空间10b隔开的检测室70,在该检测室70中配置检测部41、光源部43及检测控制部45。
因此,通过相对于谷粒箱10拆装操作壳体74,能够相对于谷粒箱10拆装检测部41、光源部43及检测控制部45。通过将壳体74嵌于安装孔10c的操作,能够将取样部50配置在谷粒箱10的谷粒存留空间10b的规定部位,通过操作壳体74从安装孔10c拆下,能够将取样部50从谷粒存留空间10b取出。
在壳体74的前板74F的靠行驶机体横向外侧的部位配置用于控制部冷却风的吸入口76,在壳体74的前板74F的靠行驶机体横向内侧的部位配置用于控制部冷却风的排出口77及引导管78。
图15是表示还具有其他的实施构造的取样部50的纵剖侧视图。
还具有其他的实施构造的取样部50具有从保持部形成体51向下方延伸的保护罩89。保护罩89构成为使从承接保持部52排出的检测完的谷粒堆积的空间形成于承接保持部52的下方。
即使谷粒以存留于谷粒箱10的谷粒存留空间10b的谷粒的堆积上表面位于比保护罩89的下端高的部位的状态存留于谷粒存留空间10b,该谷粒也不会进入保护罩89的内部。因此,谷粒存留空间10b中的谷粒的存留量即使变多,也能够通过保护罩89确保对从承接保持部52排出的检测完的谷粒进行收容的大容量的空间,使取样部50进行多次取样,从而能够以较高的检测精度进行内部品质检测。
图16是表示还具有其他的实施构造的取样部50的示意图。
如图16所示,在还具有其他的实施构造的取样部50中,将满箱传感器53的上下位置被设定为满箱传感器53的检测区域53A的最下端53AD位于检测部41的检测区域41A的最上端41AU下方的上下位置,从而能够以使满箱传感器53的配置高度靠近检测部41这样的紧凑状态构成取样部50。
即,检测部41位于谷粒箱10的靠前侧壁的部位,俯视时,满箱传感器53设置在保持部形成体51中、位于与检测部41的检测光投射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部位,由此,满箱传感器53位于比检测部41接近扬谷装置12的位置。因此,在满箱传感器53检测到承接保持部52的谷粒满箱状态时,承接保持部52的满箱水平AL因谷粒的安息角而成为如图16所示的倾斜状态。由此,即使通过使满箱传感器53的配置高度为接近开合板54的配置高度而将承接保持部52的满箱状态下的谷粒量设定为少量,承接保持部52的满箱水平AL到达检测部41的检测区域41A的最上端41AU,从而使检测部41无障碍地进行检测。因此,能够将满箱传感器53的配置高度设定为接近开合板54的配置高度。
如图16中的虚线所示,越使检测部41远离满箱传感器53,满箱传感器53所在部位的满箱水平AL的高度越低,从而能够将满箱传感器53的配置高度设定为更接近开合板54的配置高度。
〔其他的实施例〕
(1)在上述实施例中示出了将检测室70设置在比谷粒箱10的前侧壁10F靠内侧的部位的例子,但是也可以实施为将检测室70设置在比谷粒箱10的横侧壁或者后侧壁靠内侧的位置。
(2)在上述实施例中示出了取样部50支承于检测室形成体71、壳体74的例子,但是也可以实施为通过将取样部50支承于谷粒箱10的前侧壁10F等的专用支承构造而将取样部支承于谷粒箱10。
(3)在上述实施例中示出了采用将检测光作为检测介质作用于谷粒的检测部41的例子,但是也可以实施为采用使超声波等各种检测介质作用于谷粒的检测部。
(4)在上述实施例中示出了由接近传感器构成满箱传感器53的例子,但是也可以实施为由光学式的检测有无传感器或者接触式的检测有无传感器等各种形式的传感器替代接近传感器。
(5)在上述实施例中示出了采用不具有驾驶舱的驾驶部4的例子,但是也可以实施为采用具有驾驶舱的驾驶部。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除了半喂入型的具有脱粒装置的联合收割机以外,也能够用于具有构成为将割取谷秆的茎根到穗梢整个投入脱粒室的脱粒装置的全喂入型的联合收割机。

Claims (16)

1.一种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具有:
脱粒装置(6),其对割取谷秆进行脱粒处理;
谷粒箱(10),其回收并存留来自所述脱粒装置(6)的谷粒;
内部品质检测装置(40),其检测从所述脱粒装置(6)供给到所述谷粒箱(10)的谷粒的内部品质;
取样部(50),其设置于所述谷粒箱(10)的谷粒存留空间(10b),并将供给到所述谷粒箱(10)的谷粒的一部分作为所述内部品质检测装置(40)的检测对象而取样并暂时保持,
所述取样部(50)具有:承接保持部(52),其承接并保持被取样的谷粒;排出口(52a),其设置在所述承接保持部(52)的下部,能够连通所述承接保持部(52)与所述谷粒存留空间(10b);开合板(54),其绕横向的开合轴心(X)上下摆动,从而能够在闭塞所述排出口(52a)的上升关闭位置和开放所述排出口(52a)的下降打开位置之间切换;切换机构(60),其摆动操作所述开合板(54),
所述内部品质检测装置(40)具有使检测介质作用于由所述承接保持部(52)保持的谷粒的检测部(41),
在位于所述上升关闭位置的状态下,所述开合板(54)形成为从沿着所述开合轴心(X)的方向看向上方弯曲或弯折的形状,而且,该弯曲部(54b)或弯折部的最上端部位(54t)比所述检测部(41)的检测区域(41A)的最下端(41AD)的位置低。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最上端部位(54t)位于所述开合板(54)中的靠所述开合轴心(X)的部位。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合轴心(X)配置在相对于所述承接保持部(52)的所述检测部(41)所在侧的相反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机构(60)具有电动马达(61)、通过所述电动马达(61)驱动而开合操作所述开合板(54)的开合操作部(62),
所述电动马达(61)配置在相对于所述开合轴心(X)的所述承接保持部(52)所在侧的相反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配置所述开合操作部(62),以使在所述开合板(54)位于所述下降打开位置时,所述开合操作部(62)进入在所述开合板(54)的背侧由所述弯曲部(54b)或所述弯折部形成的凹入部(54c)。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承接保持部(52)的上方具有引导谷粒向所述承接保持部(52)流下的引导体(88),
所述电动马达(61)配置在所述引导体(88)的下方。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检测所述承接保持部(52)的谷粒满箱状态的满箱传感器(53)配置在形成所述承接保持部(52)的保持部形成体(51)中的、俯视时位于与所述检测部(41)的检测介质投射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部位。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满箱传感器(53)以相对于所述承接保持部(52)的上下方向倾斜的状态安装于所述保持部形成体(51)的表面。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谷粒箱(10)相对于所述脱粒装置(6)配置在行驶机体右横侧,
所述取样部(50)配置在所述谷粒存留空间(10b)中的所述谷粒箱(10)的靠前侧壁(10F)的部位,
在所述谷粒箱(10)的左横侧部具有将来自所述脱粒装置(6)的谷粒供给到所述谷粒箱(10)的扬谷装置(12),
所述扬谷装置(12)具有被逆时针旋转驱动并将谷粒向所述谷粒存留空间(10b)排出的旋转叶片(17),
所述满箱传感器(53)配置在比所述检测部(41)接近所述扬谷装置(12)的位置,
所述满箱传感器(53)的上下位置被设定为:所述满箱传感器(53)的检测区域(53A)的最下端(51AD)位于所述检测部(41)的检测区域(41A)的最上端(41AU)的下方。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品质检测装置(40)具有收容所述检测部(41)的检测室(70)和检测控制部(45),所述检测控制部(45)收容于所述检测室(70),并基于来自所述检测部(41)的检测信息检测谷粒的内部品质。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部(41)是向谷粒照射作为检测介质的检测光,从而检测所述内部品质的光学式的传感器。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检测所述承接保持部(52)的谷粒满箱状态的满箱传感器(53)配置在形成所述承接保持部(52)的保持部形成体(51)中的、俯视时位于与所述检测部(41)的检测介质投射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部位。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满箱传感器(53)以相对于所述承接保持部(52)的上下方向倾斜的状态安装于所述保持部形成体(51)的表面。
14.如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谷粒箱(10)相对于所述脱粒装置(6)配置在行驶机体右横侧,
所述取样部(50)配置在所述谷粒存留空间(10b)中的所述谷粒箱(10)的靠前侧壁(10F)的部位,
在所述谷粒箱(10)的左横侧部具有将来自所述脱粒装置(6)的谷粒供给到所述谷粒箱(10)的扬谷装置(12),
所述扬谷装置(12)具有被逆时针旋转驱动并将谷粒向所述谷粒存留空间(10b)排出的旋转叶片(17),
所述满箱传感器(53)配置在比所述检测部(41)接近所述扬谷装置(12)的位置,
所述满箱传感器(53)的上下位置被设定为:所述满箱传感器(53)的检测区域(53A)的最下端(53AD)位于所述检测部(41)的检测区域(41A)的最上端(41AU)的下方。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品质检测装置(40)具有收容所述检测部(41)的检测室(70)和检测控制部(45),所述检测控制部(45)收容于所述检测室(70),并基于来自所述检测部(41)的检测信息检测谷粒的内部品质。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部(41)是向谷粒照射作为检测介质的检测光,从而检测所述内部品质的光学式的传感器。
CN201611173522.7A 2012-09-27 2013-03-29 联合收割机 Active CN10707966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15225A JP5770700B2 (ja) 2012-09-27 2012-09-27 コンバイン
JP2012215227A JP5732445B2 (ja) 2012-09-27 2012-09-27 コンバイン
JP2012-215227 2012-09-27
JP2012215226A JP5732444B2 (ja) 2012-09-27 2012-09-27 コンバイン
JP2012-215226 2012-09-27
JP2012-215225 2012-09-27
CN201310109295.1A CN103688653B (zh) 2012-09-27 2013-03-29 联合收割机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109295.1A Division CN103688653B (zh) 2012-09-27 2013-03-29 联合收割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79662A CN107079662A (zh) 2017-08-22
CN107079662B true CN107079662B (zh) 2019-06-28

Family

ID=50350447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109295.1A Active CN103688653B (zh) 2012-09-27 2013-03-29 联合收割机
CN201611173522.7A Active CN107079662B (zh) 2012-09-27 2013-03-29 联合收割机
CN201611166843.4A Active CN106879300B (zh) 2012-09-27 2013-03-29 联合收割机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109295.1A Active CN103688653B (zh) 2012-09-27 2013-03-29 联合收割机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166843.4A Active CN106879300B (zh) 2012-09-27 2013-03-29 联合收割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KR (3) KR102025891B1 (zh)
CN (3) CN10368865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50137955A (ko) * 2014-05-29 2015-12-09 이세키노우키가부시키가이샤 콤바인
CN110226415B (zh) * 2014-08-05 2021-08-24 株式会社久保田 联合收割机以及装载在该联合收割机的脱粒装置
JP5973521B2 (ja) * 2014-10-15 2016-08-23 株式会社クボタ 光学式穀粒評価装置
KR101840304B1 (ko) * 2014-10-30 2018-03-20 이세키노우키가부시키가이샤 콤바인
KR102579435B1 (ko) * 2016-12-19 2023-09-18 가부시끼 가이샤 구보다 콤바인
CN106769610B (zh) * 2017-04-05 2023-09-08 吉林大学 一种用于谷物水分检测的测力传感器及测力式谷物水分检测装置
CN109479505B (zh) * 2018-10-26 2022-03-22 山东交通职业学院 一种玉米收割脱粒质检一体化设备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43761A (en) * 1991-06-17 1994-09-06 Allen Myers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grain mass flow rate in harvesters
EP0908086A1 (de) * 1997-10-09 1999-04-14 CLAAS Selbstfahrende Erntemaschinen GmbH Vorrichtung zur Feuchtemessung in Erntemaschinen
JP2003189733A (ja) * 2001-12-27 2003-07-08 Mitsubishi Agricult Mach Co Ltd コンバインにおける水分測定装置
EP1421841A2 (de) * 2001-10-25 2004-05-26 Deere & Company Mähdrescher
EP1523874A1 (de) * 2003-10-15 2005-04-20 Deere & Company Messeinrichtung zur Messung von Inhaltsstoffen in Erntegut
JP2006081490A (ja) * 2004-09-17 2006-03-30 Yanmar Co Ltd コンバイン
CN101248721A (zh) * 2008-03-14 2008-08-27 江苏大学 联合收割机的谷物流量测量装置及测产方法
JP2012095553A (ja) * 2010-10-29 2012-05-24 Kubota Corp コンバインの穀粒搬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370122D1 (en) * 1983-06-28 1987-04-16 Deere & Co Device for indicating the grain level in a grain container of a harvester, especially a combine
JPH0295608A (ja) * 1988-09-30 1990-04-06 Yamamoto Mfg Co Ltd 穀粒タンク
US5173079A (en) * 1991-02-28 1992-12-22 Gerrish Steven R Crop testing and evaluation system
JPH09243557A (ja) * 1996-03-06 1997-09-19 Iseki & Co Ltd 穀稈の籾水分センサ
US6100526A (en) * 1996-12-30 2000-08-08 Dsquared Development, Inc. Grain quality monitor
JPH11266668A (ja) 1998-03-25 1999-10-05 Kubota Corp コンバイン
JP2002223629A (ja) * 2001-02-05 2002-08-13 Seirei Ind Co Ltd コンバインのグレンタンク構造
US6559655B1 (en) * 2001-04-30 2003-05-06 Zeltex,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analyzing agricultural products on harvesting equipment
SE523635C2 (sv) * 2001-10-03 2004-05-04 Foss Tecator Ab Sortering av korn under skörd
JP2003339223A (ja) 2002-05-24 2003-12-02 Mitsubishi Agricult Mach Co Ltd コンバインにおける穀粒の回収装置
JP4578907B2 (ja) 2004-09-16 2010-11-10 ヤンマー株式会社 コンバイン
JP4493015B2 (ja) 2004-09-17 2010-06-30 ヤンマー株式会社 コンバイン
JP2007074963A (ja) * 2005-09-13 2007-03-29 Iseki & Co Ltd コンバイン
JP2007295932A (ja) 2007-06-20 2007-11-15 Yanmar Agricult Equip Co Ltd コンバイン
CN201194484Y (zh) * 2008-05-23 2009-02-18 华南农业大学 联合收割机谷物水分检测取样装置
JP5146687B2 (ja) * 2009-04-27 2013-02-20 井関農機株式会社 コンバイン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43761A (en) * 1991-06-17 1994-09-06 Allen Myers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grain mass flow rate in harvesters
EP0908086A1 (de) * 1997-10-09 1999-04-14 CLAAS Selbstfahrende Erntemaschinen GmbH Vorrichtung zur Feuchtemessung in Erntemaschinen
EP1421841A2 (de) * 2001-10-25 2004-05-26 Deere & Company Mähdrescher
JP2003189733A (ja) * 2001-12-27 2003-07-08 Mitsubishi Agricult Mach Co Ltd コンバインにおける水分測定装置
EP1523874A1 (de) * 2003-10-15 2005-04-20 Deere & Company Messeinrichtung zur Messung von Inhaltsstoffen in Erntegut
JP2006081490A (ja) * 2004-09-17 2006-03-30 Yanmar Co Ltd コンバイン
CN101248721A (zh) * 2008-03-14 2008-08-27 江苏大学 联合收割机的谷物流量测量装置及测产方法
JP2012095553A (ja) * 2010-10-29 2012-05-24 Kubota Corp コンバインの穀粒搬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2308083B1 (ko) 2021-10-05
KR102294732B1 (ko) 2021-08-30
KR20200126950A (ko) 2020-11-09
CN107079662A (zh) 2017-08-22
CN106879300B (zh) 2019-06-28
CN103688653A (zh) 2014-04-02
KR102025891B1 (ko) 2019-09-26
KR20140041311A (ko) 2014-04-04
KR20190114936A (ko) 2019-10-10
CN106879300A (zh) 2017-06-23
CN103688653B (zh) 2018-01-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79662B (zh) 联合收割机
JP2014068561A (ja) コンバイン
CN111937571A (zh) 谷物联合收获机含杂率、破碎率在线检测装置及粮仓
JP5732445B2 (ja) コンバイン
JP4988381B2 (ja) コンバイン
JP5770700B2 (ja) コンバイン
CN109548501A (zh) 一种粮仓自动测温除尘装置
JP5772298B2 (ja) コンバイン
JP6169132B2 (ja) コンバイン
JP2018126168A (ja) コンバイン
JP6346313B2 (ja) コンバイン
JP6338628B2 (ja) コンバイン
JP5973399B2 (ja) 光学式穀粒評価装置及び光学式穀粒評価装置を装備したコンバイン
JP6006365B2 (ja) コンバイン
JP7083273B2 (ja) コンバイン
JP2015128451A5 (zh)
JP2015156863A5 (zh)
JP2015128451A (ja) コンバイン
JP2021093956A (ja) コンバイン
JP2004208551A (ja) コンバインにおける穀粒のサンプリング装置
JP2023175132A (ja) 収穫機械
JP2002045028A (ja) コンバイン
JP2023175131A (ja) 収穫機械
JP2023015558A (ja) 収穫機械
JP2004212153A (ja) 穀粒の性状測定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