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33795A - 粘着片 - Google Patents
粘着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033795A CN107033795A CN201610875824.2A CN201610875824A CN107033795A CN 107033795 A CN107033795 A CN 107033795A CN 201610875824 A CN201610875824 A CN 201610875824A CN 107033795 A CN107033795 A CN 10703379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dhesive sheet
- glare
- particulate
- layer
- methy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133/00—Adhesives based on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of salts, anhydrides, esters, amides, imides, or nitriles thereof; Adhesive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9J133/0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ster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2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arrier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7/00—Chemical treatment or coating of shaped articles made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7/04—Coating
- C08J7/0427—Coating with only one layer of a composition containing a polymer binder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33/00—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of salts, anhydrides, esters, amides, imides, or nitriles thereof; 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7/00—Features of coating composi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C09D5/00; Processes for incorporating ingredients in coating compositions
- C09D7/40—Additives
- C09D7/60—Additives non-macromolecular
- C09D7/61—Additives non-macromolecular inorganic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11/00—Features of adhesiv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C09J9/00, e.g. additives
- C09J11/08—Macromolecular additive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133/00—Adhesives based on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of salts, anhydrides, esters, amides, imides, or nitriles thereof; Adhesive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9J133/0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sters
- C09J133/06—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sters of esters containing only carbon, hydrogen and oxygen, the oxygen atom being present only as part of the carboxyl radical
- C09J133/08—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acrylic acid ester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2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arriers
- C09J7/22—Plastics; Metallised plastics
- C09J7/25—Plastics; Metallised plastics based on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involving only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9J7/255—Polyester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3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the adhesive composition
- C09J7/38—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s [PSA]
- C09J7/381—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s [PSA] based on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involving only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9J7/385—Acrylic polymer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367/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olyest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433/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only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of salts, anhydrides, esters, amides, imides, or nitriles there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34—Silicon-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3/36—Silica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203/00—Applications of adhesives in processes or use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2203/318—Applications of adhesives in processes or use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for the production of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301/0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2301/1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adhesive tape or sheet
- C09J2301/12—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adhesive tape or sheet by the arrangement of layers
- C09J2301/122—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adhesive tape or sheet by the arrangement of layers the adhesive layer being present only on one side of the carrier, e.g. single-sided adhesive tape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301/0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2301/1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adhesive tape or sheet
- C09J2301/16—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adhesive tape or sheet by the structure of the carrier layer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301/0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2301/4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presence of essential components
- C09J2301/414—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presence of essential components presence of a copolymer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433/00—Presence of (meth)acrylic polymer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467/00—Presence of polyester
- C09J2467/006—Presence of polyester in the substrat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Adhesives Or Adhesive Processes (AREA)
- Adhesive Tape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发挥优异的防眩性的同时抑制产生眩光及退色的粘着片。本发明的粘着片(1)具备基材(11)、设置于基材(11)的一个面侧的防眩性层(12)、及设置于基材(11)的另一面侧的粘着剂层(13),其中防眩性层(12)含有第一微粒(121),防眩性层(12)在防眩性层(12)中的与基材(11)相反一侧的面具有凹凸结构,粘着剂层(13)含有第二微粒(131),粘着片(1)的雾度值为35%以上且95%以下。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粘着片,其用于显示面板中的覆盖材料等,且具有防眩性。
背景技术
近年来,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等各种移动电子装置中,作为显示面板而使用电容式触控面板的情况逐渐变多。
电容式触控面板的结构存在多种,作为典型一例,可举出具备液晶模组等显示体模组、经由粘着剂层而层叠于该显示体模组上的薄膜传感器及经由粘着剂层而层叠于该薄膜传感器上的保护玻璃的结构。
这种触控面板中,存在如下问题:保护玻璃因坠落或其他冲击而被破坏,或者使用者等因通过该破坏而产生的玻璃碎片或所残留的玻璃的边而受伤。为了解决该种问题,如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中所记载,提出有多种防飞散薄膜。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16865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2-035431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将防飞散薄膜应用于保护玻璃上,由此可防止保护玻璃的破坏和随该破坏而产生的飞散。然而,在仅将防飞散薄膜设置于保护玻璃上的情况下,有时因外光的反射而能见度变得不够充分。随着设置防飞散薄膜的情况变得一般化,该问题变得明显。作为解决该问题的手段,可想到于防飞散薄膜的表面设置防眩性层。
然而,近年来,随着显示体模组的高精细化的进展,确认到在包含这种显示体模组的显示面板中,若使用设置有防眩性层的防飞散薄膜,则产生画面光的散乱,且该部分产生晃眼的所谓“眩光”。
眩光具有越提高防眩性则越容易产生的倾向。尤其,为了提高防眩性而将微粒的粒径设为较大时,眩光程度变大。
关于这种眩光的产生,可通过提高防眩性层的雾度值来减少,但若提高防眩性层的雾度值,则产生片材发白、所谓“退色”的程度提高,且画面的能见度降低的问题
本发明鉴于这种实际情况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挥优异的防眩性的同时抑制产生眩光及退色的粘着片。
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本发明提供一种粘着片,该粘着片具备基材、设置于所述基材的一个面侧的防眩性层、及设置于所述基材的另一面侧的粘着剂层,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眩性层含有第一微粒,所述防眩性层在所述防眩性层中的与所述基材相反一侧的面具有凹凸结构,所述粘着剂层含有第二微粒,所述粘着片的雾度值为35%以上且95%以下(发明1)。
上述发明(发明1)的粘着片中,防眩性层具有凹凸结构,由此可发挥优异的防眩性。而且,粘着片的雾度值于上述范围内,由此可抑制产生眩光。此外,粘着片的该雾度值可通过粘着剂层中所含有的第二微粒来实现,而并非防眩性层中所含有的第一微粒,因此防眩性层的雾度值无需过高,其结果,还可抑制产生退色。
上述发明(发明1)中,所述粘着剂层的雾度值优选为10%以上且80%以下(发明2)。
上述发明(发明1、发明2)中,所述粘着剂层中的所述第二微粒的含量优选为0.4质量%以上且30质量%以下(发明3)。
上述发明(发明1~发明3)中,所述第二微粒的平均粒径优选为0.8μm以上且10μm以下(发明4)。
上述发明(发明1~发明4)中,所述粘着剂层优选含有(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发明5)。
上述发明(发明1~发明5)中,所述第一微粒的平均粒径优选为0.8μm以上且10μm以下(发明6)。
上述发明(发明1~发明6)中,所述防眩性层的雾度值优选为5%以上且50%以下(发明7)。
上述发明(发明1~发明7)中,所述防眩性层优选为硬涂层(发明8)。
上述发明(发明1~发明7)中,优选其贴附于显示面板中的可观察到覆盖材料一侧的表面(发明9)。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粘着片可发挥优异的防眩性的同时抑制产生眩光及退色。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粘着片的截面图。
图2为表示触控面板的一个结构例的截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粘着片;11:基材;12:防眩性层;121:第一微粒;13:粘着剂层;131:第二微粒;14:剥离片;10:触控面板;2:保护玻璃;3:透明导电膜;4:粘着剂层;5:薄膜传感器;51:基材薄膜;52:透明导电膜;6:粘着剂层;7:显示体模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粘着片的截面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粘着片1具备基材11、设置于基材11的一个面侧的防眩性层12、设置于基材11的另一面侧的粘着剂层13及设置于粘着剂层13中的与基材11相反一侧的面的剥离片14。防眩性层12含有第一微粒121,且在防眩性层12中的与基材11相反一侧的表面具有凹凸结构。此外,粘着剂层13含有第二微粒131。粘着片1的雾度值为35%以上且95%以下。在此,粘着片1中的剥离片14并非类必须的构成要素,在使用粘着片1时被剥离、去除。
另外,本说明书中的粘着片1的雾度值是指,构成粘着片的层中,使用产品时被纳入产品中的层的雾度值的总和、也即、除去了在使用产品前剥离的剥离片14或保护片等的各层的雾度值总和。此外,本说明书中的雾度值指依据JIS K7136:2000而测定的值,其具体测定方法如后述的试验例所示。
本实施方式的粘着片1中,来自外部的入射光在防眩性层12中的凹凸结构中散射,由此可发挥优异的防眩性。此外,若粘着片1的雾度值于上述范围内,则来自显示体模组的显示光透过粘着片1时适当均匀化,其结果,可抑制产生眩光。而且,粘着片1中,粘着剂层13含有第二微粒131,因此粘着剂层13具有较高的雾度值。因此,为了在整个粘着片1中实现上述范围的雾度值,无需将防眩性层12的雾度值设为过高,其结果,还可抑制粘着片1发白退色。
1.粘着剂层
本实施方式的粘着片1中,粘着剂层13含有第二微粒131。粘着剂层13可由含有粘着成分和第二微粒131的粘着性组合物(以下称为“粘着性组合物P”。)形成。
(1)粘着成分
粘着性组合物P所含有的粘着成分中,优选含有(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进一步优选含有交联剂(B)。另外,本说明书中,(甲基)丙烯酸酯指丙烯酸酯及甲基丙烯酸酯这两者。其他类似术语也相同。此外,“聚合物”中也包含“共聚物”的概念。
(1-1)(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
(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中,作为构成该聚合物的单体,优选含有烷基的碳原子数为1~20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由此,所得到的粘着剂可显示优选的粘着性。此外,(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特别优选为烷基的碳原子数为1~20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具有反应性官能团的单体(含反应性官能团单体)及依需要而使用的其他单体的共聚物。(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含有含反应性官能团单体来作为构成该聚合物的单体,由此可与交联剂(B)反应而形成交联结构。
作为烷基的碳原子数为1~20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例如可举出(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正戊酯、(甲基)丙烯酸正己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异辛酯、(甲基)丙烯酸正癸酯、(甲基)丙烯酸正十二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四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六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八烷基酯等。这些物质中,从进一步提高粘着性的观点考虑,优选烷基的碳原子数为1~8的(甲基)丙烯酸酯,特别优选(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及(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另外,这些物质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两种以上来使用。
(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中,作为构成该聚合物的单体单元,优选含有10质量%以上的、烷基的碳原子数为1~20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特别优选含有30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含有50质量%以上。此外,(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优选含有98质量%以下的、烷基的碳原子数为1~20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特别优选含有90质量%以下为优选,进一步优选含有85质量%以下。
作为上述含反应性官能团单体,可优选地举出于分子内具有羟基的单体(含羟基单体)、分子内具有羧基的单体(含羧基单体)、分子内具有氨基的单体(含氨基单体)等,其中特别优选含羟基单体。这些含反应性官能团单体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组合两种以上来使用。
作为含羟基单体,例如可举出(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丙酯、(甲基)丙烯酸3-羟基丙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丁酯、(甲基)丙烯酸3-羟基丁酯、(甲基)丙烯酸4-羟基丁酯等(甲基)丙烯酸羟基烷基酯等。这些物质中,从所得到的(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中的羟基与交联剂(B)的反应性及与其他单体的共聚性的方面考虑,优选为(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这些物质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两种以上来使用。
作为含羧基单体,例如可举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巴豆酸、马来酸、衣康酸、柠康酸等烯属不饱和羧酸。这些物质中,从所得到的(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中的羧基与交联剂(B)的反应性及与其他单体的共聚性的方面考虑,优选丙烯酸。这些物质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两种以上来使用。
作为含氨基单体,例如可举出(甲基)丙烯酸氨基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基氨基乙酯等。这些物质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两种以上来使用。
(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中,从兼顾针对后述的湿热白化的耐性和粘着力的观点考虑,作为构成该聚合物的单体单元,优选含有2质量%以上的含反应性官能团单体(尤其含羟基单体),特别优选含有7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含有10质量%以上。此外,(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中,优选含有30质量%以下的含反应性官能团单体(特别是含羟基单体),特别优选含有20质量%以下。
在此,若将显示面板置于高温高湿的环境下,则存在水分浸入粘着剂层中,显示面板恢复常温时,粘着剂层被白化而透明性降低的“湿热白化”的问题。若含有7质量%以上、优选为10质量%以上的含反应性官能团单体(特别是含羟基单体),则在粘着剂层中,残留有规定量的反应性官能团。反应性官能团(特别是羟基)通常为亲水性基团,若这种亲水性基团以规定量存在于粘着剂层中,则即使在将粘着剂层置于高温高湿条件下的情况下,与在该高温高湿条件下浸入粘着剂层的水分的相容性较好,其结果,粘着剂层的白化得到抑制。
(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中,作为构成该聚合物的单体而可含有的其他单体,例如可举出(甲基)丙烯酸二环戊酯、(甲基)丙烯酸金刚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甲基)丙烯酸二环戊烯酯、(甲基)丙烯酸二环戊烯基氧乙酯等含脂环式结构(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甲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乙氧基乙酯等(甲基)丙烯酸烷氧基烷基酯、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酰胺等非交联性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酸N,N-二甲胺乙酯、(甲基)丙烯酸N,N-二甲胺丙酯等具有非交联性叔氨基的(甲基)丙烯酸酯、乙酸乙烯酯、苯乙烯等。这些物质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两种以上来使用。
(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的聚合形态可以为无规共聚物,也可以为嵌段共聚物。
(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的重均分子量优选为10万以上,特别优选为30万以上,进一步优选为40万以上。此外,该重均分子量优选为200万以下,特别优选为140万以下,进一步优选为90万以下。重均分子量为10万以上,由此即使长期暴露于高温条件或温暖湿润条件的情况下,也可有效地抑制粘着剂层的端部的浮起等。另一方面,重均分子量为200万以下,由此不仅可轻松地调整可涂布包含该聚合物(A)的涂布液的粘度,第二微粒131的分散性也优异。另外,本说明书中的重均分子量为以通过凝胶渗透色谱(GPC)法测定的标准聚苯乙烯换算的值。
另外,粘着性组合物P中,(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组合两种以上来使用。
(1-2)交联剂
粘着性组合物P中,作为粘着成分,优选含有交联剂(B)。粘着性组合物P的粘着成分含有作为构成聚合物的单体单元而包含含反应性官能团单体的(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和交联剂(B)的情况下,若对该粘着性组合物P进行加热等,则交联剂(B)与构成(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的含反应性官能团单体的反应性官能团反应。由此,通过交联剂(B)而形成交联有(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的结构,所得到的粘着剂的凝聚力得到提高。
作为交联剂(B),只要与(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所具有的反应性官能团反应即可,例如可举出异氰酸酯类交联剂、环氧类交联剂、胺类交联剂、三聚氰胺类交联剂、氮丙啶类交联剂、肼类交联剂、醛类交联剂、噁唑啉类交联剂、金属醇盐类交联剂、金属螯合物类交联剂、金属盐类交联剂、铵盐类交联剂等。在(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作为反应性官能团而具有羟基的情况下,上述中,优选使用与羟基的反应性优异的异氰酸酯类交联剂。另外,交联剂(B)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组合两种以上来使用。
异氰酸酯类交联剂至少包含聚异氰酸酯化合物。作为聚异氰酸酯化合物,例如可举出甲苯二异氰酸酯、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等芳香族聚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等脂肪族聚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氢化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等脂环式聚异氰酸酯等、及它们的缩二脲体、异氰脲酸酯体、以及与乙二醇、丙二醇、新戊二醇、三羟甲基丙烷、蓖麻油等低分子含活性氢化合物的反应物、也即加成物等。这些物质中,从与羟基的反应性的观点考虑,优选三羟甲基丙烷改性的芳香族聚异氰酸酯,特别优选三羟甲基丙烷改性甲苯二异氰酸酯。
交联剂(B)的含量相对(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100质量份优选为0.01质量份以上,特别优选为0.05质量份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1质量份以上。此外,交联剂(B)的含量优选为10质量份以下,特别优选为1质量份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5质量份以下。
(2)第二微粒
作为本实施方式中的粘着剂层13(粘着性组合物P)中所含有的第二微粒131,例如可举出二氧化硅、碳酸钙、氢氧化铝、氢氧化镁、粘土、滑石、二氧化钛等无机类微粒、丙烯酸树脂、聚苯乙烯树脂、聚乙烯树脂、环氧树脂等有机类透光性微粒、由具有无机与有机的中间结构的含硅化合物构成的微粒(例如,硅酮树脂的微粒、也即Momentive PerformanceMaterials Japan Inc.制Tospearl系列)等。这些物质中,从抑制眩光的效果的观点考虑,优选丙烯酸树脂微粒及由具有无机与有机的中间结构的含硅化合物构成的微粒。此外,由具有无机与有机的中间结构的含硅化合物构成的微粒即使添加少量也发挥该效果,且可良好地维持粘着成分的粘着性,因此特别优选。以上的微粒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组合两种以上来使用。
作为上述丙烯酸树脂微粒,例如可举出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均聚物或由甲基丙烯酸甲酯与乙酸乙烯酯、苯乙烯、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等单体的共聚物等构成的物质。
作为第二微粒131的形状,可以为球状等规定形状,或形状可以为非特定的无规则形状,但优选光漫射均匀的球状微粒。第二微粒131的基于离心沉降透光法的平均粒径优选为0.8μm以上,特别优选为1μ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2μm以上,更进一步优选为3.5μm以上。此外,该平均粒径优选为10μm以下,特别优选为6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μm以下。第二微粒131的平均粒径在上述范围内,由此可轻松地将粘着片1的雾度值设定于上述范围内,且可有效地抑制产生眩光及退色。特别是,在防眩性层的雾度值为15%以下的情况下,第二微粒131的上述平均粒径为3.5μm以上,由此可非常有效地抑制产生眩光。
另外,本说明书中的基于离心沉降透光法的平均粒径为:将微粒1.2g与异丙醇98.8g充分进行搅拌作为测定用试样,且使用离心式自动粒度分布测定装置(HORIBA,Ltd.制,CAPA-700)进行测定的平均粒径。
第二微粒131的折射率优选为1.40以上,特别优选为1.41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42以上。此外,该折射率优选为1.60以下,特别优选为1.58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56以下。
此外,所述(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与第二微粒131的折射率差优选为0.01以上,特别优选为0.02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05以上。由此,可更有效地发挥抑制产生眩光的效果。另一方面,上述折射率差的上限并不受约束,但从不使粘着剂层13的总光线透射率恶化的观点考虑,优选为0.2以下,特别优选为0.1以下。
粘着剂层13(粘着性组合物P)中的第二微粒131的含量优选为0.4质量%以上,特别优选为1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2.5质量%以上。此外,粘着剂层13中的第二微粒131的含量优选为30质量%以下,特别优选为15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9质量%以下。通过粘着剂层13中的第二微粒131的含量为0.4质量%以上,粘着剂层13的雾度值变高,由此可轻松地将粘着片1的雾度值设定于上述范围内,且可有效地抑制产生眩光及退色。此外,该含量为30质量%以下,由此粘着成分的凝聚力的减少得到抑制,且粘着片1可轻松地发挥所期望的粘着力。
此外,粘着性组合物P中的第二微粒131的含量相对上述粘着成分100质量份优选为0.5质量份以上,特别优选为0.8质量份以上,进一步优选为3质量份以上。此外,该含量优选为30质量份以下,特别优选为15质量份以下,进一步优选为8质量份以下。通过粘着性组合物P中的第二微粒131的含量为0.5质量份以上,粘着剂层13的雾度值变高,由此可轻松地将粘着片1的雾度值设定于上述范围内,且可有效地抑制产生眩光及退色。此外,该含量为30质量份以下,由此粘着成分的凝聚力的减少得到抑制,且粘着片1可轻松地发挥所期望的粘着力。
(3)各种添加剂
粘着性组合物P可以依需要而含有各种添加剂、例如硅烷偶联剂、折射率调整剂、抗静电剂、增粘剂、抗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光稳定剂、软化剂、填充剂等。另外,粘着性组合物P在粘着剂层中直接或以反应状态显示所残留的各种成分的混合物,在干燥工序中所去除的成分、例如后述聚合溶剂或稀释溶剂并不包含于粘着性组合物P中。
从改善所得到的粘着剂的粘着力的观点考虑,粘着性组合物P优选含有硅烷偶联剂。作为硅烷偶联剂,为分子内具有至少一个烷氧基甲硅烷基的硅酮化合物,优选与粘着成分的相容性良好且有透光性。
作为所述硅烷偶联剂,例如可举出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等含聚合性不饱和基硅化合物、3-缩水甘油醚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2-(3,4-环氧环己基)乙基三甲氧基硅烷等具有环氧结构的硅化合物、3-巯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巯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3-巯基丙基二甲氧基甲基硅烷等含巯基硅化合物、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N-(2-氨基乙基)-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N-(2-氨基乙基)-3-氨基丙甲基二甲氧基硅烷等含氨基硅化合物、3-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异氰酸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或它们的至少一个与甲基三乙氧基硅烷、乙基三乙氧基硅烷、甲基三甲氧基硅烷、乙基三甲氧基硅烷等含烷基硅化合物的缩合物等。这些物质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组合两种以上来使用。
粘着性组合物P中的硅烷偶联剂的含量相对粘着成分100质量份优选为0.01质量份以上,特别优选为0.05质量份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1质量份以上。此外,该含量优选为2质量份以下,特别优选为1质量份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5质量份以下。
(4)粘着剂层的形成方法
粘着剂层13例如可通过使用如上述的粘着性组合物P来形成。
粘着性组合物P可通过混合粘着成分、第二微粒131及所需要的添加剂来制备。在粘着成分含有(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的情况下,首先制备(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且依需要添加交联剂(B)。
(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可通过将构成聚合物的单体单元的混合物以通常的自由基聚合法进行聚合来制备。(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的聚合可依需要使用聚合引发剂来通过溶液聚合法等进行。作为聚合溶剂,例如可举出乙酸乙酯、乙酸正丁酯、乙酸异丁酯、甲苯、丙酮、己烷、甲乙酮等,可以并用两种以上。
作为聚合引发剂,可举出偶氮类化合物、有机过氧化物等,可以并用两种以上。作为偶氮类化合物,例如可举出2,2’-偶氮二异丁腈、2,2’-偶氮双(2-甲基丁腈)、1,1’-偶氮二(环己烷1-腈)、2,2’-偶氮双(2,4-二甲基戊腈)、2,2’-偶氮双(2,4-二甲基-4-甲氧基戊腈)、二甲基2,2’-偶氮双(2-甲基丙酸酯)、4,4’-偶氮双(4-氰基戊酸)、2,2’-偶氮双(2-羟基甲基丙腈)、2,2’-偶氮双[2-(2-咪唑啉-2-基)丙烷]等。
作为有机过氧化物,例如可举出过氧化苯甲酰、叔丁基过氧化苯甲酸酯、氢过氧化枯烯、过氧化二碳酸二异丙酯、过氧化二碳酸二正丙酯、二(2-乙氧基乙基)过氧化二碳酸酯、叔丁基过氧化新癸酸酯、叔丁基过氧化新戊酸酯、(3,5,5-三甲基己酰)过氧化物、二丙酰过氧化物、二乙酰基过氧化物等。
另外,上述聚合工序中,通过添加2-巯基乙醇等链转移剂,可调节所得到的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
若可得到(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向(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溶液添加第二微粒131,并依需要添加交联剂(B)及添加剂,充分进行混合,由此得到以溶剂进行稀释的粘着性组合物P(涂布溶液)。
作为将粘着性组合物P进行稀释来用作涂布溶液的稀释溶剂,例如可使用己烷、庚烷、环己烷等脂肪族烃、甲苯、二甲苯等芳香族烃、二氯甲烷、氯化乙烯等卤代烃、甲醇、乙醇、丙醇、丁醇、1-甲氧基-2-丙醇等醇、丙酮、甲乙酮、2-戊酮、异佛尔酮、环己酮等酮、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等酯、乙基溶纤剂等溶纤剂类溶剂等。
作为如此制备的涂布溶液的浓度、粘度,其在可涂覆的范围内即可,并无特别限制,可依状况而适当选定。例如,以粘着性组合物P的浓度成为10~40质量%的方式进行稀释。另外,再得到涂布溶液时,稀释溶剂等的添加并非为必要条件,若粘度为可涂覆粘着性组合物P的粘度等,则可以不添加稀释溶剂。
在如上述制备粘着性组合物P之后,该粘着性组合物P的涂布溶液例如涂布于剥离片14的剥离面来形成涂膜,并干燥该涂膜,进而使其固化,由此可在剥离片14上形成粘着剂层13。涂膜的固化例如可通过加热处理来进行。另外,加热处理之后,可以依需要,在常温(例如,23℃、50%RH)设定1~2星期左右的养护期间。
作为涂布粘着性组合物P的涂布溶液的方法,例如可利用棒涂布法、刮刀涂布法、辊涂布法、刮板涂布法、模具涂布法、凹版涂布法等。
加热处理中的加热温度优选为50℃以上,特别优选为70℃以上。此外,加热温度优选为150℃以下,特别优选为120℃以下。加热时间优选为10秒钟以上,特别优选为50秒钟以上。此外,加热时间优选为10分钟以下,特别优选为2分钟以下。另外,可以将粘着性组合物P的涂膜的干燥通过这种加热处理来进行。
在粘着性组合物P的粘着成分含有(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及交联剂(B)的情况下,通过粘着性组合物P的加热处理,(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通过交联剂(B)而交联,且形成交联结构。
(5)粘着剂层的物性等
粘着剂层13的雾度值优选为10%以上,特别优选为2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30%以上,最优选为50%以上。此外,粘着剂层13的雾度值优选为80%以下,特别优选为7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60%以下。粘着剂层13的雾度值为10%以上,由此可轻松地将粘着片1的雾度值设定于上述范围内,且可有效地抑制产生眩光。而且,由于无需将防眩性层12的雾度值设为过高,因此还可有效地抑制产生退色。特别在防眩性层的雾度值为15%以下的情况下,粘着剂层13的雾度值为50%以上,由此可非常有效地抑制产生眩光。另一方面,粘着剂层13的雾度值为80%以下,由此显示面板的能见度更优异。
粘着剂层13的厚度优选为5μm以上,特别优选为10μ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5μm以上。此外,粘着剂层13的厚度优选为100μm以下,特别优选为50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0μm以下。粘着剂层13的厚度为5μm以上,由此可轻松地将粘着片1的雾度值设定于上述范围内,并且粘着片1可有效地发挥所期望的粘着力。此外,粘着剂层13的厚度为30μm以下,可有效地防止制备过程中所产生的残留溶剂或气泡的混入,使粘着力的稳定性及光学特性优异。
2.防眩性层
本实施方式的粘着片1中,防眩性层12含有第一微粒121。防眩性层12在与基材11相反一侧的面具有凹凸结构。该凹凸结构优选为由第一微粒121而产生。即,该凹凸结构通过第一微粒121而形成,优选使用模具等而并非与第一微粒121无关地形成。从而,因第一微粒121而形成的凹凸结构还有时在防眩性层12的表面以不均匀的方式形成。另外,图1中,以一个第一微粒121形成一个凸部的方式描绘,但还可以根据第一微粒121的粒径等,并通过多个第一微粒121形成一个凸部。
防眩性层12若可形成该凹凸结构且具有透光性,则还可以由以往所使用的材料构成。此外,在不损伤粘着片1所发挥的防眩性的范围内,防眩性层12还可以为发挥其他功能的层。例如,防眩性层12可以为硬涂层,或还可以为损伤修复层。特别优选防眩性层12为硬涂层。
防眩性层12例如可由含有第一微粒121的防眩性组合物形成。防眩性组合物中,除了第一微粒121外,还含有基质成分。
(1)第一微粒
第一微粒121可以为无机微粒,也可以为有机微粒,并且,还可以为具有无机与有机的中间结构的微粒,但从所形成的防眩性层12的硬度的观点考虑,优选为无机微粒。作为无机微粒,例如可举出由二氧化硅、二氧化铝、二氧化钛、二氧化锆、氧化锡、氧化铟、氧化镉、氧化锑等构成的微粒。这些物质中,优选为二氧化硅微粒。另外,微粒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组合两种以上来使用。
第一微粒121设为形状可以为球状等规定形状,或形状可以为非特定的无规则形状,但从防眩性更优异的观点考虑,优选为无规则形状。
第一微粒121的基于离心沉降透光法的平均粒径优选为0.8μm以上,特别优选为1.0μ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5μm以上。此外,该平均粒径优选为10μm以下,特别优选为8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μm以下。第一微粒121的平均粒径为0.8μm以上,由此粘着片1可有效地发挥防眩性。另一方面,第一微粒121的平均粒径为10μm以下,由此可有效地减少产生眩光。
防眩性层12(防眩性组合物)中的第一微粒121的含量优选为2质量%以上,特别优选为8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4质量%以上。此外,防眩性层12中的第一微粒121的含量优选为30质量%以下,特别优选为25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0质量%以下。防眩性层12中的第一微粒121的含量为2质量%以上,由此粘着片1可有效地发挥防眩性。此外,该含量为30质量%以下,由此可有效地减少产生退色。
此外,防眩性组合物中的第一微粒121的含量相对上述基质成分100质量份优选为2质量份以上,特别优选为8质量份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4质量份以上。此外,该含量优选为30质量份以下,特别优选为25质量份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0质量份以下。防眩性组合物中的第一微粒121的含量为2质量份以上,由此粘着片1可有效地发挥防眩性。此外,该含量为30质量份以下,由此可有效地减少产生退色。
(2)基质成分
作为基质成分,可使用以往所使用的具有透光性的树脂等。例如,作为该树脂,可使用聚烯烃类树脂、丙烯酸类树脂、聚酯类树脂、苯乙烯类树脂、ABS类树脂、氯乙烯类树脂、氟类树脂、聚碳酸酯类树脂、聚酯型氨基甲酸酯类树脂、氨基甲酸酯类树脂、酚醛类树脂、尿素类树脂、三聚氰胺类树脂、不饱和聚酯类树脂、环氧类树脂、硅类树脂、聚氨酯类树脂、聚苯乙烯、聚乙烯醇、聚偏二氯乙烯等。
作为防眩性层12而形成硬涂层的情况下,防眩性组合物含有固化性丙烯酸类树脂来作为基质成分,特别优选含有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另外,作为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可适当使用公知的物质。
(3)其他成分
除了上述成分以外,本实施方式中的防眩性组合物还可以含有各种添加剂。作为各种添加剂,例如可举出光聚合引发剂、紫外线吸收剂、抗氧化剂、光稳定剂、抗静电剂、流平剂、硅烷偶联剂、抗老化剂、热聚合抑制剂、着色剂、折射率调整剂、表面活性剂、保存稳定剂、增塑剂、润滑剂、消泡剂、有机填充材、润湿性改良剂、涂面改良剂等。
(4)防眩性层的形成方法
防眩性层12例如可通过使用如上述的防眩性组合物而形成。
防眩性组合物可通过混合基质成分、第一微粒121及所需要的添加剂来制备。
作为用于稀释防眩性组合物来作为涂布溶液的稀释溶剂,只要是可溶解基质成分等,则可并无特别限定地使用。通过使用溶剂,可进行涂布性的改良、粘度调整、固体成分浓度的调整等。
作为溶剂的具体例,可举出甲醇、乙醇、异丙醇、丁醇、辛醇等醇类、丙酮、甲乙酮、甲基异丁酮、环己酮等酮类、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乳酸乙酯、γ-丁内酯等酯类、乙二醇单甲醚(甲基溶纤剂)、乙二醇单乙醚(乙基溶纤剂)、二乙二醇单丁醚(丁基熔纤剂)、丙二醇单甲醚等醚类、苯、甲苯、二甲苯等芳香族烃类、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乙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等酰胺类等。
如上述制备防眩性组合物之后,将该防眩性组合物的涂布溶液例如涂布于基材11的一面来形成涂膜,将该涂膜进行干燥,固化,由此可在基材11上形成防眩性层12。另外,在作为防眩性层12而形成硬涂层的情况下,作为基质而优选地使用上述的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还可以依需要于防眩性组合物添加流平剂等。
防眩性组合物的涂布液的涂布通过通常方法进行即可,例如可通过作为用于涂布粘着性组合物P的涂布溶液的方法而例示的上述方法来进行。涂布防眩性组合物的涂布液之后,优选将涂膜于40℃以上且120℃以下干燥30秒钟以上且5分钟以下左右。
涂膜的固化可根据所使用的基质成分来进行,例如可通过加热处理或活性能量射线的照射来进行。特别是在作为基质成分而使用上述的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的情况下,防眩性组合物的固化优选在氮气气氛下,相对涂布组合物的涂膜通过紫外线、电子束等活性能量射线的照射来进行。紫外线照射可通过高压汞灯、Fusion H灯、氙灯等来进行,优选紫外线的照射量为照度50mW/cm2以上且1000mW/cm2以下、光量50mJ/cm2以上且1000mJ/cm2以下。另一方面,电子束照射可通过电子束加速器等来进行,电子束的照射量优选为10krad以上且1000krad以下。
(5)防眩性层的物性等
防眩性层12的雾度值优选为5%以上,特别优选为1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2%以上。此外,防眩性层12的雾度值优选为50%以下,特别优选为4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0%以下。防眩性层12的雾度值为5%以上,由此可轻松地将粘着片1的雾度值设定于上述的范围内,且可有效地抑制产生眩光。另一方面,防眩性层12的雾度值为50%以下,由此可有效地抑制产生退色。
防眩性硬涂层12的厚度优选为1μm以上,特别优选为2μm以上。此外,该厚度优选为15μm以下,特别优选为10μm以下。防眩性硬涂层12的厚度于上述范围内,由此可有效地发挥防眩性。
防眩性层12的与基材11相反一侧的面中的算数平均表面粗糙度(Ra)优选为0.01μm以上,特别优选为0.1μ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15μm以上。此外,该算数平均表面粗糙度(Ra)优选为10μm以下,特别优选为1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5μm以下。算数平均表面粗糙度(Ra)于上述范围内,由此防眩性层12发挥优异的防眩性。另外,将本说明书中的算数平均表面粗糙度(Ra)通过依据JIS B0601:2013,并使用接触式粗糙度仪(例如,MitutoyoCorporation.制,产品名“SV3000S4”)来测定的粗糙度曲线来求出。
防眩性层12的与基材11相反一侧的面中的最大高度粗糙度(Rz)优选为0.1μm以上,特别优选为0.5μ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μm以上。此外,该最大高度粗糙度(Rz)优选为20μm以下,特别优选为10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4μm以下。最大高度粗糙度(Rz)在上述范围内,由此防眩性层12可抑制眩光的同时发挥优异的防眩性。另外,将本说明书中的最大高度粗糙度(Rz)通过依据JIS B0601:2013,并使用接触式粗糙度仪(例如,MitutoyoCorporation.制,产品名“SV3000S4”)来测定的粗糙度曲线来求出。
本实施方式的粘着片1中,在将防眩性层12作为硬涂层的情况下,形成在基材11上的状态下的该防眩性层12的依据JIS K5600-5-4测定的铅笔硬度优选为HB以上,特别优选为H以上。硬涂层具有这种铅笔硬度,由此可发挥所希望的硬度、抗刮擦性。另外,硬涂层的铅笔硬度的上限值并无特别限制,但从可得到粘着片1的优异的柔软性的观点考虑,优选为9H以下,特别优选为6H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H以下。
3.基材
作为基材11,只要具有透光性,且可将粘着片1的雾度值设定于上述的范围内的材料构成即可。通常,基材11由塑料薄膜构成。
作为塑料薄膜,例如可举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酯等聚酯薄膜、聚氨酯薄膜、聚乙烯薄膜、聚丙烯薄膜、三乙酰纤维素等纤维素薄膜、聚氯乙烯薄膜、聚偏二氯乙烯薄膜、聚乙烯醇薄膜、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薄膜、聚苯乙烯薄膜、聚碳酸酯薄膜、丙烯酸树脂薄膜、降冰片烯类树脂薄膜、环烯烃树脂薄膜等塑料薄膜、两种以上所述薄膜的层叠体等。塑料薄膜还可以经单轴延伸或双轴延伸。
关于基材11的厚度,通常设定为10μm以上且500μm以下,优选为50μm以上,特别优选为80μm以上。此外,基材11的厚度优选为300μm以下,特别优选为150μm以下。
4.剥离片
本实施方式中的粘着片1中,出于直至使用粘着片1时保护粘着剂层11的目的,剥离片14可层叠于粘着剂层13的与基材11相反一侧的面。剥离片14在使用粘着片1时被剥离。
作为剥离片14,例如可使用聚乙烯薄膜、聚丙烯薄膜、聚丁烯薄膜、聚丁二烯薄膜、聚甲基戊烯薄膜、聚氯乙烯薄膜、氯乙烯共聚物薄膜、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薄膜、聚萘二甲酸乙二酯薄膜、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薄膜、聚氨基甲酸酯薄膜、乙烯乙酸乙烯酯薄膜、离聚物树脂薄膜、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薄膜、乙烯-(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薄膜、聚苯乙烯薄膜、聚碳酸酯薄膜、聚酰亚胺薄膜、氟树脂薄膜等。此外,也可使用它们的交联薄膜。而且,还可以使用它们的层叠薄膜。
上述剥离片14的剥离面(与粘着剂层13相接的表面)中优选实施剥离处理。作为剥离处理中所使用的剥离剂,例如可举出醇酸类、硅酮类、氟类、不饱和聚酯类、聚烯烃类、蜡类的剥离剂。
关于剥离片14的厚度,并无特别限制,通常为20μm以上且150μm以下。
5.粘着片的物理性质等
粘着片1的雾度值为35%以上,优选为40%以上,特别优选为50%以上。此外,粘着片1的雾度值为95%以下,优选为85%以下,特别优选为80%以下。若粘着片1的雾度值小于35%,则无法充分抑制产生眩光。另一方面,若粘着片1的雾度值大于95%,则使用粘着片1的显示面板的能见度降低。
从进一步发挥防飞散性的观点考虑,粘着片1的厚度优选为16μm以上,特别优选为60μ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00μm以上。此外,从贴附等的易操作性的观点考虑,粘着片1的厚度优选为600μm以下,特别优选为300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90μm以下。
粘着片1的防眩性层12侧的面中的60度镜面光泽度优选为5以上,特别优选为1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5以上。此外,该60度镜面光泽度优选为100以下,特别优选为8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60。60度镜面光泽度于上述范围内,由此可减少向防眩性层12的表面的法线方向的反射光。另外,将本说明书中的60度镜面光泽度依据JIS Z8741:1997,并使用光泽度计(例如,NIPPON DENSHOKU INDUSTRIES CO.,LTD.制,产品名“VG2000”)来测定。
6.粘着片的制备方法
本实施方式的粘着片1例如可通过在制作粘着剂层13与剥离片14的层叠体、及防眩性层12与基材11的层叠体之后,贴合前者的层叠体的粘着剂层13侧的面与后者的层叠体的基材11侧的面来制备。
上述的粘着剂层13与剥离片14的层叠体例如可通过使用粘着性组合物P在剥离片14上形成粘着剂层13而得到。此外,上述的防眩性层12与基材11的层叠体例如可通过使用防眩性组合物在基材11上形成防眩性层12而得到。
作为本实施方式的粘着片1的制备方法,并不限定于如上述贴合两个层叠体的方法。例如,在基材11的一个面涂布防眩性组合物,并进行固化来形成防眩性层12之后,在基材11的另一面涂布粘着性组合物P,并进行固化来形成粘着剂层13,由此可得到粘着片1。该情况下,在形成粘着剂层13之后,还可以在粘着剂层13中的与基材11相反一侧的面层叠剥离片14。
7.粘着片的使用方法
本实施方式的粘着片1可贴附于显示面板中的可观察到覆盖材料一侧的面。在制备显示面板时,粘着片1可以贴附于覆盖材料,并且,根据购买组装有显示面板的产品的最终消费者,还可以贴附于该显示面板的覆盖材料上。
通过使用本实施方式的粘着片1,例如可制备图2所示的电容式的触控面板10。
本实施方式中的触控面板10通过从下而上依次具备显示体模组7、在所述显示体模组7上经由粘着剂层6而层叠的薄膜传感器5、在所述薄膜传感器5上经由粘着剂层4而层叠的、被图案化的带透明导电膜3的保护玻璃2、在保护玻璃2上经由粘着剂层13而贴附的粘着片1(对剥离片14已进行剥离)而构成。即,该触控面板10中,粘着片1设置于保护玻璃2的表面侧(与显示体模组7相反一侧)。
上述触控面板10中,在保护玻璃2设置有透明导电膜3,但并不限定于此,透明导电膜3可以设置于其他部位。
作为上述显示体模组7,例如可举出液晶(LCD)模组、发光二极体(LED)模组、有机电致发光(有机EL)模组、电子纸等。该些显示体模组7、尤其液晶(LCD)模组即使为高清模组,触控面板10中,通过上述粘着片1的粘着剂层13而发挥后述的优异的效果(尤其抑制眩光及退色的效果),且显示性能优异。另外,在使用非高清显示体模组7的情况下,也充分发挥上述优异的效果。
粘着剂层6及粘着剂层4通过所希望的粘着剂或粘着片而形成即可。作为上述所希望的粘着剂,可举出丙烯酸类粘着剂、橡胶类粘着剂、硅酮类粘着剂、聚氨基甲酸酯类粘着剂、聚酯类粘着剂、聚乙烯醚类粘着剂等,其中优选为丙烯酸类粘着剂。
薄膜传感器5通常由基材薄膜51和被图案化的透明导电膜52构成。作为基材薄膜51,并无特别限定,例如可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薄膜、聚萘二甲酸乙二酯薄膜、聚碳酸酯薄膜、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薄膜、三乙酰纤维素薄膜、聚丙烯薄膜等。
作为透明导电膜52,例如可举出由铂、金、银、铜等金属、氧化锡、氧化铟、氧化镉、氧化锌、二氧化锌等氧化物、锡掺杂氧化铟(ITO)、氧化锌掺氧化铟、氟掺氧化铟、锑掺氧化锡、氟掺氧化锡、铝掺氧化锌等复合氧化物、硫属化物、六硼化镧、氮化钛、碳化钛等非氧化化合物等构成,其中优选由锡掺氧化铟(ITO)构成。
另外,上述触控面板10中的薄膜传感器5的透明导电膜52在图2中位于薄膜传感器5的上侧,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位于薄膜传感器5的下侧。
作为保护玻璃2的玻璃材料,并无特别限定,例如可举出化学强化玻璃、无碱玻璃、石英玻璃、钠钙玻璃、含钡-锶玻璃、铝硅酸玻璃、铅玻璃、硼硅酸玻璃、钡硼硅酸玻璃等。保护玻璃2的表面上可以设置有所希望的功能性层。
关于保护玻璃2的厚度,并无特别限定,通常为0.5mm以上,优选为0.7mm以上。此外,该厚度通常为2.0mm以下,优选为1.5mm以下。
上述触控面板10中,透明导电膜3被图案化并设置于保护玻璃2。作为透明导电膜3的材料,可使用与上述薄膜传感器5的透明导电膜52相同的材料。另外,透明导电膜3及薄膜传感器5的透明导电膜52中,通常由一方构成X轴方向的电路图案,且由另一方构成Y轴方向的电路图案。
在制备触控面板10的情况下,剥离粘着片1的剥离片14,将所露出的粘着剂层13贴附于保护玻璃2的表面侧(不存在透明导电膜3的一侧)之后,可以使用附带该粘着片1的保护玻璃2,且通过常规方法来制备触控面板10,也可以通过常规方法制备触控面板(未贴附有粘着片1的状态下的触控面板10)之后,将粘着片1贴附于保护玻璃2的表面侧(与显示体模组7相反一侧)。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粘着片1,防眩性层12含有第一微粒121,且在防眩性层12中的与基材11相反一侧的面具有凹凸结构,由此来自外部的入射光在该凹凸结构中散射。由此,可发挥优异的防眩性。此外,粘着片1的雾度值在上述范围内,由此来自显示体模组的显示光透过粘着片1时被适当均匀化,其结果,可抑制产生眩光。而且,由于粘着剂层13含有第二微粒131,因此粘着剂层13具有较高的雾度值。由此,无需为了在整个粘着片1上实现上述范围的雾度值而将防眩性层12的雾度值设为过高。其结果,可抑制产生退色。
以上所说明的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而记载,而并非为了限定本发明而记载。然而,上述实施方式中所揭示的各要素旨包含所有属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的设计变更和等同物。
例如,防眩性层12中的与基材11相反一侧的面中可以设置有保护片(该保护片在安装组装有粘着片1的产品的中途或结束之后从粘着片1剥离)等其他层,并且,可以于基材11与防眩性层12之间,或基材11与粘着剂层13之间设置有其他层。
实施例
以下,通过实施例等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范围并不限定于该些实施例等。
〔制备例1〕
在乙酸乙酯中,对丙烯酸正丁酯60质量份、丙烯酸甲酯20质量份、及丙烯酸2-羟基乙酯20质量份进行共聚来制备(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以后述的方法对该(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进行测定的结果,为50万。此外,对该聚合物的折射率进行测定的结果为1.48。另外,该折射率为使用阿贝折射仪(ATAGO CO.,LTD,制,产品名“阿贝折射仪4T”),且通过Na光源、波长:约590nm,并依据JIS K7142而测定。
将通过上述工序而得到的(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100质量份(表示固体成分换算值。以下相同。)、作为异氰酸酯类交联剂的三羟甲基丙烷改性甲苯二异氰酸酯(TOYO INKCO.,LTD.制,产品名“BHS8515”)0.25质量份及作为第二微粒的、由具有无机与有机的中间结构的含硅化合物构成的微粒(Momentive Performance Materials Japan Inc.制,产品名“Tospearl 120”,平均粒径:2.0μm,折射率:1.43)0.25质量份进行混合,并以乙酸乙酯进行稀释来充分搅拌,由此得到粘着性组合物的涂布液。
〔制备例2~制备例16〕
如表1所示变更第二微粒的种类及添加量,除此之外,以与制备例1相同的方式制备粘着性组合物的涂布液。
〔制备例17〕
不添加第二微粒,除此之外,以与制备例1相同的方式制备粘着性组合物的涂布液。
另外,表1中所记载的省略号等的详细内容如以下。
[第二微粒]
硅酮类微粒(2μm):由具有无机与有机的中间结构的含硅化合物构成的微粒(Momentive Performance Materials Japan Inc.制,产品名“Tospearl120”,平均粒径:2.0μm,折射率:1.43)
硅酮类微粒(4.5μm):由具有无机与有机的中间结构的含硅化合物构成的微粒(Momentive Performance Materials Japan Inc.制,产品名“Tospearl 145”,平均粒径:4.5μm,折射率:1.43)
丙烯酸类微粒(2.5μm):由PMMA/聚苯乙烯共聚物构成的微粒(Sekisui PlasticsCo.,Ltd.制,产品名“SSX-A02RFE”,平均粒径:2.5μm,折射率:1.555)
丙烯酸类微粒(3.5μm):由PMMA/聚苯乙烯共聚物构成的微粒(Sekisui PlasticsCo.,Ltd.制,产品名“XX-20LA”,平均粒径:3.5μm,折射率:1.555)
在此,所述的重均分子量(Mw)为使用凝胶渗透色谱(GPC)法,且在以下条件下进行测定(GPC测定)的聚苯乙烯换算的重均分子量。
<测定条件>
·GPC测定装置:TOSOH CORPORATION制,HLC-8020
·GPC柱(以如下顺序透过):TOSOH CORPORATION制
TSK guard column HXL-H
TSK gel GMHXL(×2)
TSK gel G2000HXL
·测定溶剂:四氢呋喃
·测定温度:40℃
〔实施例1〕
1.粘着剂层的形成
使用刮刀涂布机将如上述制备的制备例3的粘着性组合物的涂布液涂布于剥离片(LINTEC Corporation制,产品名“SP-PET3811”,厚度:38μm)的剥离处理面来形成涂膜之后,将该涂膜于90℃下,加热处理1分钟,在剥离片上形成厚度25μm的粘着剂层,该剥离片为以硅酮类剥离剂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薄膜的单面进行了剥离处理的剥离片。由此,得到剥离片与粘着剂层的层叠体。
2.防眩性层的形成
将含有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的丙烯酸类树脂(Arakawa ChemicalIndustries,Ltd.制,产品名“Beamset 575CB”)和作为第一微粒的平均粒径1.5μm的无定形二氧化硅颗粒进行混合来得到防眩性组合物。该防眩性组合物中的无定形二氧化硅颗粒的含量为13.5质量%。而且,以甲苯对该防眩性组合物进行稀释来得到防眩性组合物的涂布液。
之后,使用线棒#10将上述防眩性组合物的涂布液涂布于作为基材的附带易粘接层的聚酯薄膜(TOYOBO CO.,LTD.制,Cosmoshine A4300,厚度:125μm)的易粘接层侧的面,并于70℃下,干燥1分钟。
接着,在氮气气氛下,通过紫外线照射装置(EYE GRAPHICSCO.,LTD.制,UVPF-A1),并于下述条件下照射紫外线在基材上形成作为厚度3μm的防眩性层的硬涂层。由此,得到基材与防眩性层的层叠体。
[紫外线照射条件]
·光源:高压汞灯
·灯的功率:2kW
·传送带速度:4.23m/min
·照度:240mW/cm2
·光量:307mJ/cm2
另外,依据JIS K5600-5-4对形成于基材上的状态的该防眩性层的铅笔硬度进行测定的结果为2H。
3.粘着片的制备
将通过上述工序1而得到的层叠体的粘着剂层中与剥离片相反一侧的面和通过上述工序2而得到的层叠体的基材中与防眩性层相反一侧的面进行贴合来制备粘着片。
〔实施例2~实施例12、比较例1~比较例5〕
如表2所示变更粘着性组合物,除此之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备粘着片。
〔实施例13~实施例24、比较例6~比较例10〕
如表3所示变更粘着性组合物,并且将防眩性组合物中的第一微粒的含量变更为15.5质量%,除此之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备粘着片。另外,依据JIS K5600-5-4对形成于基材上的状态中的该防眩性层的铅笔硬度进行测定的结果为2H。
〔实施例25~实施例38、比较例11~比较例13〕
如表4所示变更粘着性组合物,并且将防眩性组合物中的第一微粒的含量变更为17.5质量%,除此之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备粘着片。另外,依据JIS K5600-5-4对形成于基材上的状态的该防眩性层的铅笔硬度进行测定的结果为2H。
〔实施例39~实施例46、比较例14~比较例20〕
如表5所示变更粘着性组合物,并且将第一微粒变更为平均粒径4.5μm的无定形二氧化硅颗粒,进而将防眩性组合物中的第一微粒的含量变更为4质量%,除此之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备粘着片。另外,依据JIS K5600-5-4对形成于基材上的状态中的该防眩性层的铅笔硬度进行测定的结果为2H。
〔实施例47~实施例57、比较例21~比较例23〕
如表6所示变更粘着性组合物,并且将第一微粒变更为平均粒径4.5μm的无定形二氧化硅颗粒,进而将防眩性组合物中的第一微粒的含量变更为12.5质量%,除此之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备粘着片。另外,依据JIS K5600-5-4对形成于基材上的状态中的该防眩性层的铅笔硬度进行测定的结果为2H。
〔试验例1〕(雾度值的测定)
使用作为制备例1~制备例16而制备的粘着性组合物的涂布液的每一个来制作由剥离片(SP-PET3801)/粘着剂层(厚度:25μm)/剥离片(SP-PET3811)的结构构成的测定用片材。对于该测定用片材的粘着剂层,使用雾度测定仪(NIPPON DENSHOKU INDUSTRIES CO.,LTD.制,NDH2000),并依据JIS K7136:2000测定雾度值(%)。将该结果作为粘着剂层的雾度值(%)而示于表2~表6。
此外,对于实施例及比较例中所使用的基材与防眩性层的层叠体,使用雾度测定仪(NIPPON DENSHOKU INDUSTRIES CO.,LTD.制,NDH2000),并依据JIS K7136:2000测定雾度值(%)。将该结果作为防眩性层的雾度值(%)而示于表2~表6。
而且,对于实施例及比较例的各粘着片,计算出分别所使用的粘着剂层、防眩性层及基材的雾度值(%)的合计值来作为粘着片的雾度值(%)而示于表2~表6。
〔试验例2〕(总光线透射率的测定)
使用雾度测定仪(NIPPON DENSHOKU INDUSTRIES CO.,LTD.制,NDH5000),并依据JIS K7361-1:1997对通过上述试验例1而制作的测定用片材的总光线透射率(%)进行测定。将测定结果作为粘着剂层的总光线透射率(%)而示于表2~表6。
〔试验例3〕(表面粗糙度的测定)
通过实施例及比较例而制作的基材与防眩性层的层叠体中,依据JISB0601:2013,并通过使用接触式粗糙度仪(Mitutoyo Corporation.制,产品名“SV3000S4”)而测定的粗糙度曲线来求出防眩性层表面的算数平均表面粗糙度(Ra;单位μm)及最大高度粗糙度(Rz;单位μm)。将结果示于表2~表6。
〔试验例4〕(60度镜面光泽度)
通过实施例及比较例而制作的粘着片中,使用光泽度计(NIPPONDENSHOKUINDUSTRIES CO.,LTD.制,商品名“VG2000”),并依据JISZ8141:1997来对防眩性层侧表面的60度镜面光泽度进行测定。将结果示于表2~表6。
〔试验例5〕(眩光的评价)
对通过实施例及比较例而得到的粘着片的剥离片进行剥离,将所露出的粘着剂层贴附于平板电脑终端(Apple Inc.制,iPad)的显示面。进而,以成为全绿色的发光的方式对平板电脑终端的显示面进行调整,并用肉眼观察确认粘着片所带来的抑制眩光的效果。
此外,制作如下片材(参考例1),也即并不在防眩性组合物中添加第一微粒,而且未设置有粘着剂层,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备的片材。此外,制作如下粘着片(参考例2),也即将防眩性组合物中的第一微粒的含量设为25质量%,除此之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备,且得到的防眩性层的雾度值为60%的粘着片。而且,制作粘着片(参考例3),也即作为防眩性组合物中的第一微粒而使用平均粒径12μm的无定形二氧化硅颗粒,且将其含量设为4质量%,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备,且得到的防眩性层的雾度值为10%的粘着片。而且,对于参考例1~参考例3的片材或粘着片,用肉眼观察确认眩光程度。
而且,将参考例1及参考例2中的眩光程度设为5,将参考例3中的眩光程度设为0(最大眩光),且随着眩光程度的减少而设定数值从0向5增大的6个阶段的基准,并基于该基准对实施例及比较例的粘着片的结果进行评价。将该评价结果示于表2~表6。
〔试验例6〕(退色的评价)
对通过实施例及比较例而得到的粘着片的剥离片进行剥离,且将所露出的粘着面贴附于黑色丙烯酸板上。而且,通过肉眼观察对粘着片的发白程度进行评价。该评价中,将上述参考例1中的发白程度设为5,将上述参考例2中的发白程度设为0(最大发白程度),且随着发白程度的减少而设为数值从0向5增大的6个阶段。将结果示于表2~表6。
〔试验例7〕(防眩性的评价)
对通过实施例及比较例而得到的粘着片的剥离片进行剥离,且将所露出的粘着面贴附于黑色丙烯酸板上。然后,在该丙烯酸板的上方点亮3波长荧光灯,并肉眼观察反射于粘着片的该3波长荧光灯,由此对粘着片的防眩性进行评价。该评价中将上述参考例1中的3波长荧光灯的轮廓的模糊情况设为0,将上述参考例2中的3波长荧光灯的轮廓的模糊情况设为5(最大防眩性),且随着轮廓的模糊增大而设为数值从0向5增大的6个阶段。将结果示于表2~表6。
[表1]
[表2]
[表3]
[表4]
[表5]
[表6]
从表2~表6可知,根据实施例的粘着片,可实现较高的防眩性,且可实现同时抑制眩光及退色。特别是从表3及表6可知,即使在选择可发挥较高的防眩性的防眩性层的情况下,在实施例的粘着片中,产生眩光的现象得到了有效抑制。此外,例如,若对比较例1的粘着片和实施例37的粘着片进行比较,虽然在眩光及防眩性方面得到相同的评价,但对于退色,实施例37的粘着片得到更高的评价,由此可知,在实施例的粘着片中,产生退色的现象也得到了有效抑制。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粘着片例如可适用于针对显示面板中的可观察到覆盖材料一侧的面的贴附。
Claims (9)
1.一种粘着片,其具备基材、设置于所述基材的一个面侧的防眩性层及设置于所述基材的另一面侧的粘着剂层,所述粘着片的特征在于,
所述防眩性层含有第一微粒,
所述防眩性层在所述防眩性层中的与所述基材相反一侧的面具有凹凸结构,
所述粘着剂层含有第二微粒,
所述粘着片的雾度值为35%以上且95%以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着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粘着剂层的雾度值为10%以上且80%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着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粘着剂层中的所述第二微粒的含量为0.4质量%以上且30质量%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着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微粒的平均粒径为0.8μm以上且10μm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着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粘着剂层含有(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着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微粒的平均粒径为0.8μm以上且10μm以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着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眩性层的雾度值为5%以上且50%以下。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着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眩性层为硬涂层。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着片,其特征在于,其贴附于显示面板中的可观察到覆盖材料一侧的面。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5-196289 | 2015-10-01 | ||
JP2015196289A JP6676325B2 (ja) | 2015-10-01 | 2015-10-01 | 粘着シート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033795A true CN107033795A (zh) | 2017-08-11 |
CN107033795B CN107033795B (zh) | 2021-02-23 |
Family
ID=584918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875824.2A Active CN107033795B (zh) | 2015-10-01 | 2016-09-30 | 粘着片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6676325B2 (zh) |
KR (1) | KR102569616B1 (zh) |
CN (1) | CN107033795B (zh) |
TW (1) | TWI707023B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164173A (zh) * | 2017-09-29 | 2020-05-15 |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 透明粘合膜 |
CN111378393A (zh) * | 2018-12-25 | 2020-07-07 | 琳得科株式会社 | 保护片及层叠体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9065874A1 (ja) * | 2017-09-29 | 2019-04-04 |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 透明粘着フィルム |
JP7164980B2 (ja) * | 2018-07-12 | 2022-11-02 | 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 粘着シートおよび防眩性シート |
JP7469109B2 (ja) * | 2020-03-31 | 2024-04-16 |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 光学用粘着剤組成物及び光学積層体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363932A (zh) * | 2007-08-08 | 2009-02-11 |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 偏振板、其制造方法、光学薄膜以及图像显示装置 |
JP2009075248A (ja) * | 2007-09-19 | 2009-04-09 | Lintec Corp | 防眩性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CN101544876A (zh) * | 2008-03-28 | 2009-09-30 | 琳得科株式会社 | 用于等离子显示器的压敏粘接剂组合物及粘着片 |
JP2013056962A (ja) * | 2011-09-07 | 2013-03-28 | Lintec Corp | 粘着性組成物、粘着剤および粘着シート |
KR20150094156A (ko) * | 2014-02-10 | 2015-08-19 | 도레이첨단소재 주식회사 | 재박리성이 우수한 비산방지필름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2122714A (ja) * | 2000-10-12 | 2002-04-26 | Tomoegawa Paper Co Ltd | 光拡散性粘着層、光拡散性粘着シート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
JP4082965B2 (ja) * | 2002-08-28 | 2008-04-30 | 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 防眩性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 |
JP2007047722A (ja) * | 2004-12-22 | 2007-02-22 | Nitto Denko Corp | 防眩性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2007225972A (ja) * | 2006-02-24 | 2007-09-06 | Toppan Printing Co Ltd | 光拡散フィルム、光学部材、背面投射型スクリーン及び背面投射型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
JP5058253B2 (ja) * | 2007-05-29 | 2012-10-24 | 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 防眩性光透過性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 |
WO2009025360A1 (ja) * | 2007-08-22 | 2009-02-26 | Sumitomo Chemical Company, Limited | 複合偏光板、積層光学部材及びそれらを用いた画像表示装置 |
JP5251775B2 (ja) * | 2009-07-27 | 2013-07-31 | 日本ゼオン株式会社 | 光学積層体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光学積層体 |
JP2011168652A (ja) | 2010-02-16 | 2011-09-01 | Lintec Corp | 飛散防止用粘着シート、飛散防止ガラスパネル、および携帯情報端末機器 |
JP5592671B2 (ja) * | 2010-03-02 | 2014-09-17 | 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 防眩性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偏光板 |
JP2012035431A (ja) | 2010-08-04 | 2012-02-23 | Lintec Corp | 保護フィルム用粘着シート |
JP5974894B2 (ja) * | 2010-10-22 | 2016-08-23 |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 防眩性フィルム、偏光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
US20160041312A1 (en) * | 2013-04-05 | 2016-02-11 |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 Optical film and surface light emitting body |
-
2015
- 2015-10-01 JP JP2015196289A patent/JP6676325B2/ja active Active
-
2016
- 2016-09-29 KR KR1020160125372A patent/KR102569616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6-09-30 CN CN201610875824.2A patent/CN107033795B/zh active Active
- 2016-09-30 TW TW105131551A patent/TWI707023B/zh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363932A (zh) * | 2007-08-08 | 2009-02-11 |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 偏振板、其制造方法、光学薄膜以及图像显示装置 |
JP2009075248A (ja) * | 2007-09-19 | 2009-04-09 | Lintec Corp | 防眩性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CN101544876A (zh) * | 2008-03-28 | 2009-09-30 | 琳得科株式会社 | 用于等离子显示器的压敏粘接剂组合物及粘着片 |
JP2013056962A (ja) * | 2011-09-07 | 2013-03-28 | Lintec Corp | 粘着性組成物、粘着剤および粘着シート |
KR20150094156A (ko) * | 2014-02-10 | 2015-08-19 | 도레이첨단소재 주식회사 | 재박리성이 우수한 비산방지필름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YOUNG-MIN KANG: "Haze defects dueto pellicle adhesive", 《JAPANESE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 * |
余凤斌 等: "等离子显示器用滤光膜的研制", 《电子元件与材料》 *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164173A (zh) * | 2017-09-29 | 2020-05-15 |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 透明粘合膜 |
CN111378393A (zh) * | 2018-12-25 | 2020-07-07 | 琳得科株式会社 | 保护片及层叠体 |
CN111378393B (zh) * | 2018-12-25 | 2024-01-30 | 琳得科株式会社 | 保护片及层叠体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6676325B2 (ja) | 2020-04-08 |
KR20170039590A (ko) | 2017-04-11 |
TW201718800A (zh) | 2017-06-01 |
KR102569616B1 (ko) | 2023-08-22 |
CN107033795B (zh) | 2021-02-23 |
TWI707023B (zh) | 2020-10-11 |
JP2017066329A (ja) | 2017-04-0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033795A (zh) | 粘着片 | |
TWI687491B (zh) | 防眩性硬化塗佈層積薄膜 | |
CN101542195B (zh) | 背光系统及带有粘合剂的光学薄片 | |
JP6498991B2 (ja) | 粘着シートおよび表示体 | |
TW201825625A (zh) | 圖像顯示裝置 | |
KR102245858B1 (ko) | 점착제층 및 비산 방지 점착 시트 | |
CN105992803B (zh) | 粘着片及层叠体 | |
JP6356786B2 (ja) | 粘着シートおよび積層体 | |
KR20140030245A (ko) | 광 확산성 점착제 조성물, 광 확산성 점착 시트, 편광판 및 액정 표시 패널 | |
KR20150087278A (ko) | 펜던트 (메트)아크릴로일 기를 포함하는 접착제, 용품 및 방법 | |
KR102278242B1 (ko) | 점착성 조성물, 점착제 및 점착시트 | |
JP2011116916A (ja) | 粘着剤組成物、及び粘着シート | |
KR102232335B1 (ko) | 점착성 조성물, 점착제 및 점착 시트 | |
JP4936107B2 (ja) | 光拡散フィルム | |
TWI649395B (zh) | Double-sided adhesive sheet | |
CN107227132A (zh) | 粘着性组合物、粘着剂、粘着片及显示体 | |
CN106054437A (zh) | 带粘合剂层的偏振膜组、液晶面板及液晶显示装置 | |
KR101342183B1 (ko) | 편광판 및 액정 표시 장치 | |
KR20140141532A (ko) | 광산란 점착 필름, 편광판 및 액정 표시 장치 | |
TWI793226B (zh) | 黏著劑、黏著片及顯示體 | |
KR102298392B1 (ko) | 점착 시트 | |
CN106536664A (zh) | 遮光性两面粘着部件用丙烯类粘着剂组成物、遮光性两面粘着部件以及图像显示装置 | |
JP2018085121A (ja) | 積層体 | |
CN108459365A (zh) | 具有位置检测功能的影像显示装置 | |
KR101735842B1 (ko) | 정전용량방식 터치패널용 화질향상필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