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20824B - 液体喷射装置、压力调节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液体喷射装置、压力调节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020824B
CN107020824B CN201611064100.6A CN201611064100A CN107020824B CN 107020824 B CN107020824 B CN 107020824B CN 201611064100 A CN201611064100 A CN 201611064100A CN 107020824 B CN107020824 B CN 10702082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pressure
valve
diaphragm portion
diaphrag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06410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020824A (zh
Inventor
佐藤雅彦
松本圭次
木村仁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0208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208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0208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2082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96Ink pumps, ink valv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65Prevention or detection of nozzle clogging, e.g. cleaning, capping or moistening for nozzles
    • B41J2/16517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 B41J2/1652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by driving a fluid through the nozzles to the outside thereof, e.g. by applying pressure to the inside or vacuum at the outside of the print head
    • B41J2/16526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by driving a fluid through the nozzles to the outside thereof, e.g. by applying pressure to the inside or vacuum at the outside of the print head by applying pressure onl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06Refilling of the cartridge
    • B41J2/17509Whilst mounted in the printer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体喷射装置、压力调节装置。所述液体喷射装置具备压力调节机构,该压力调节机构被设置在能够向液体喷射部供给液体的液体供给路径上,并且具有能够将所述液体收纳于内部且内部的容积通过隔膜部进行位移而发生变化的液体收纳部,所述隔膜部具有截面为波浪形状的环状波纹部,该环状波纹部在所述隔膜部承受压力时发生变形。

Description

液体喷射装置、压力调节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例如喷墨式打印机等液体喷射装置以及在液体喷射装置中对液体的压力进行调节的压力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作为液体喷射装置的一个示例,已知一种通过从喷墨头(液体喷射部)向介质喷射从油墨罐(液体供给源)所供给的油墨(液体)从而实施印刷的喷墨式打印机。而且,在这种打印机中,存在一种具备对向喷墨头供给的油墨的压力进行调节的缓冲器(压力调节装置)的打印机(例如专利文献1)。
该缓冲器具备通过挠性膜(隔膜部)而被分隔的压力可变室(流体室)和头侧液室(液体收纳部)。并且,缓冲器具备通过油墨路径(连通路径)而与头侧液室连接的罐侧液室(液体流入部)和对油墨路径进行开闭的阀(开闭阀)。
而且,挠性膜根据压力可变室的压力而进行位移,并将压力可变室的压力向头侧液室进行传递,且在压力可变室的压力上升的情况下使阀开阀。
但是,头侧液室是通过挠性膜以覆盖开口部的方式而与之被接合从而被形成的。因此,为了使挠性膜易于进行位移,需要在使挠性膜挠曲的状态下进行接合。但是,当以此方式接合时,会在挠性膜上形成褶皱。
此外,压力可变室的压力越大,挠性膜向使头侧液室的容积减少的方向位移的程度越大。即,例如在实施强制性地使阀开阀并供给加压了的油墨的清洁的情况下,与印刷时相比,挠性膜较大程度地位移。而且,当挠性膜较大程度地位移时,存在挠性膜的挠曲或褶皱的状态将发生变化,从而阀的开闭动作或进行开阀的压力变得不稳定的情况。
另外,这样的课题并不限于喷墨式打印机,在液体喷射装置以及于液体喷射装置中对液体的压力进行调节的压力调节装置中,为大致共同的课题。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178889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鉴于这样的实际情况而完成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开闭阀稳定地开闭的液体喷射装置、压力调节装置。
在下文中,对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方法及其作用效果进行记载。
解决上述课题的液体喷射装置具备:液体供给路径,其能够从液体供给源向对致动器进行驱动从而从喷嘴喷射液体的液体喷射部供给所述液体;压力调节机构,其被设置在该液体供给路径上;加压机构,其能够对向该压力调节机构供给的所述液体进行加压,其中,所述压力调节机构具有:液体流入部,从所述液体供给源供给的所述液体流入该液体流入部中;液体收纳部,其能够将所述液体收纳于内部且内部的容积通过隔膜部进行位移而发生变化;连通路径,其使所述液体流入部与所述液体收纳部连通;开闭阀,其在施加于所述隔膜部中的作为所述液体收纳部的内表面的第一面的压力与施加于所述隔膜部中的作为所述液体收纳部的外表面的第二面的压力相比较低,且施加于所述第一面的压力与施加于所述第二面的压力之差在预定值以上时,从在所述连通路径中使所述液体流入部与所述液体收纳部不连通的闭阀状态变为使所述液体流入部与所述液体收纳部连通的开阀状态,所述隔膜部具有受压部和截面为波浪状的环状波纹部,所述受压部在所述开闭阀的开闭时承受压力,所述环状波纹部被设置在该受压部与所述隔膜部的外缘部之间,并在所述隔膜部承受压力时发生变形。
根据该结构,在隔膜部中,环状波纹部根据施加于第一面与第二面的压力之差而发生变形。即,由于即使在隔膜部的接合时不使隔膜部挠曲也能够使隔膜部变形,因此能够减少在对隔膜部进行接合的情况下产生的褶皱。因此,例如即使在供给通过加压机构而被实施了加压的液体从而实施清洁的情况下,也能够使隔膜部的变形稳定。因此,伴随着隔膜部的变形而进行开闭的开闭阀能够稳定进行开闭。
在上述液体喷射装置中,优选为,所述隔膜部中的至少所述环状波纹部通过单层而构成,所述单层以选择聚乙烯、聚丙烯、聚酯、聚苯硫醚、聚酰亚胺以及聚酰胺的材料为主要成分。
在例如用粘合剂将多个薄膜粘贴在一起从而构成隔膜部的情况下,需考虑各个薄膜的熔点或厚度等的不同来形成环状波纹部。对于该点,根据该结构,由于隔膜部通过适当的材料的单层而构成,因此能够容易地形成波浪部。
在上述液体喷射装置中,优选为,所述隔膜部中的至少所述环状波纹部具有内层和气体阻隔层,所述内层以选自聚乙烯、聚丙烯、聚酯、聚苯硫醚、聚酰亚胺以及聚酰胺的材料为主要成分,所述气体阻隔层与该内层相比气体阻隔性较高,所述气体阻隔层被设置在与所述内层相比靠所述第二面侧处。
根据该结构,由于隔膜部通过包括气体阻隔层在内的多个层而被构成,因此能够降低透过了隔膜部的气体进入到液体收纳部内的可能性。
在上述液体喷射装置中,优选为,所述液体喷射装置还具备流体室,所述流体室以覆盖所述隔膜部的所述第二面的方式而形成,所述流体室具有阻碍流体从该流体室流出的流体阻力部。
根据该结构,由于具备流体室,从而即使液体收纳部内的液体的溶剂成分经由隔膜部而蒸发,也能够将蒸发的溶剂成分保留在流体室内。即,与不具备有流体室从而溶剂成分向大气中扩散的情况相比,由于具备流体室,从而能够提高隔膜部的第二面侧的湿度。因此,能够抑制液体收纳部内的液体的溶剂成分的蒸发。此外,流体室内的流体在通过流体阻力部而受到阻力的同时流出。因此,即使在隔膜部发生了位移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流体室内的湿度的下降,并且减少流体室内的压力的变动。
在上述液体喷射装置中,优选为,所述液体喷射装置还具备开阀机构,所述开阀机构将所述开闭阀设为开阀状态,在由所述开阀机构实现的所述开闭阀的开阀状态下,将通过所述加压机构而被实施了加压的所述液体向所述液体喷射部进行供给。
根据该结构,由于开阀机构能够强制性地将开闭阀设为开阀状态,因此能够将通过加压机构而被实施了加压的液体向液体喷射部进行供给,从而理想地实施液体喷射部的清洁。
在上述液体喷射装置中,优选为,所述开阀机构在以覆盖所述隔膜部的所述第二面的方式而形成的流体室内具有膨胀收缩部,所述膨胀收缩部能够进行膨胀以及收缩并且能够在膨胀状态下对所述隔膜部进行按压,通过使所述膨胀收缩部膨胀,从而将所述隔膜部向使所述液体收纳部的容积变小的方向进行按压,并将所述开闭阀设为开阀状态。
根据该结构,开阀机构通过使膨胀收缩部膨胀从而将隔膜部向使液体收纳部的容积变小的方向进行按压。因此,开阀机构能够适当地实施隔膜部的按压。
在上述液体喷射装置中,优选为,所述开阀机构对所述隔膜部中的所述受压部进行按压。
根据该结构,由于开阀机构对隔膜部中的受压部进行按压,因此与对受压部以外的部分进行按压的情况相比,能够降低使环状波纹部翻转的可能性。因此,能够使隔膜部的位移稳定。
在上述液体喷射装置中,优选为,所述开阀机构具有压力调节部,所述压力调节部能够对形成于所述隔膜部的所述第二面侧的流体室内的压力进行调节,通过将所述流体室内的压力调节为与大气压相比较高的压力,从而将所述隔膜部向使所述液体收纳部的容积变小的方向进行按压,并将所述开闭阀设为开阀状态。
根据该结构,开阀机构通过对流体室内的压力进行调节从而将隔膜部向使液体收纳部的容积变小的方向进行按压。因此,开阀机构能够适当地将开闭阀设为开阀状态。
在上述液体喷射装置中,优选为,所述液体喷射装置还具备:开阀机构,其将所述开闭阀设为开阀状态;接触部,其被设置在所述液体收纳部内,并被设置为在由所述开阀机构实现的所述开闭阀的开阀状态下,能够与所述环状波纹部接触。
根据该结构,能够在以环状波纹部与接触部接触的方式而使隔膜部进行位移的情况下,以及以环状波纹部与接触部不接触的方式而使隔膜部进行位移的情况下,使液体收纳部内的液体的流动发生变化。
此外,解决上述课题的压力调节装置具备压力调节机构,所述压力调节机构被设置在能够从液体供给源将所述液体以被实施了加压的状态向对致动器进行驱动从而从喷嘴喷射液体的液体喷射部进行供给的液体供给路径上,并且,所述压力调节机构具有:液体流入部,从所述液体供给源供给的所述液体流入所述液体流入部中;液体收纳部,其能够将所述液体收纳于内部且内部的容积通过隔膜部进行位移而发生变化;连通路径,其使所述液体流入部与所述液体收纳部连通;开闭阀,其在施加于所述隔膜部中的作为所述液体收纳部的内表面的第一面的压力与施加于所述隔膜部中的作为所述液体收纳部的外表面的第二面的压力相比较低,且施加于所述第一面的压力与施加于所述第二面的压力之差在预定值以上时,从在所述连通路径中使所述液体流入部与所述液体收纳部不连通的闭阀状态变为使所述液体流入部与所述液体收纳部连通的开阀状态,所述隔膜部具有受压部和截面为波浪状的环状波纹部,所述受压部在所述开闭阀的开闭时承受压力,所述环状波纹部被设置在该受压部与所述隔膜部的外缘部之间,并在所述隔膜部承受压力时发生变形。
根据该结构,能够取得与上述液体喷射装置相同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液体喷射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模式图。
图2为印刷区域与非印刷区域的模式俯视图。
图3为开闭阀闭阀的状态下的压力调节装置和供给机构的模式图。
图4为隔膜部的剖视立体图。
图5为图3中的F5部分的放大图。
图6为多个压力调节装置和压力调节部的模式图。
图7为开闭阀开阀的状态下的压力调节装置和供给机构的模式图。
图8为第二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射装置中的加压机构的模式图。
图9为第三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射装置中的加压机构的模式图。
图10为图9中的F10-F10线向视剖视图。
图11为开闭阀开阀的状态下的压力调节装置的模式图。
图12为清洁时的压力调节装置的模式图。
图13为对清洁时的液体的流动进行说明的液体收纳部的模式图。
图14为第四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射装置中的压力调节装置的模式图。
图15为图14中的F15-F15线向视剖视图。
图16为清洁时的压力调节装置的模式图。
图17为第五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射装置中的压力调节装置的模式图。
图18为图17中的F18部分的放大图。
图19为压力调节装置的第一改变例的模式图。
图20为压力调节装置的第二改变例的模式图。
图21为压力调节装置的第三改变例的模式图。
图22为压力调节装置的第四改变例的模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而对液体喷射装置和压力调节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液体喷射装置11具备喷射液体的液体喷射部12和将液体从作为液体的供给源的液体供给源13向液体喷射部12进行供给的供给机构14。并且,液体喷射装置11还具备被配置在与液体喷射部12对置的位置处的支承台112、将介质113向输送方向Y进行输送的输送部114、使液体喷射部12在扫描方向X上进行移动并在介质113上实施印刷的印刷部115。另外,支承台112在与介质113的输送方向Y正交(交叉)的介质113的宽度方向(扫描方向X)上延伸。
此外,支承台112、输送部114以及印刷部115被组装在通罩壳或框架等而被构成的主体116中。而且,在主体116上安装有能够进行开闭的罩117。
输送部114具备:分别被配置在输送方向Y上的支承台112的上游侧以及下游侧的输送辊对118、119;被配置在输送辊对119的下游侧并对介质进行引导的引导板120。而且,当输送辊118、119被输送电机(省略图示)驱动而在对介质113进行夹持的同时进行旋转时,介质113将在被支承台112以及引导板120支承的同时,沿着支承台112的表面以及引导板20的表面而被输送。
印刷部115具备沿着扫描方向X而延伸设置的导向轴122、123和被该导向轴122、123引导并能够在扫描方向X上进行往复移动的滑架124。该滑架124伴随着滑架电机(省略图示)的驱动而进行移动。
而且,在滑架124的铅直方向Z侧的端部上安装有至少一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两个)液体喷射部12。即,液体喷射部12彼此以在扫描方向X上分离预定的间隔,并且在输送方向Y上错开预定的距离的方式而配置。而且,液体喷射部12从形成在喷嘴形成面18上的多个喷嘴19喷射液体。
如图2所示,在扫描方向X上液体喷射部12未与输送中的介质113对置的区域即非印刷区域中,设置有擦拭单元126、冲洗单元127以及盖单元128。
擦拭单元126具有对喷嘴形成面18进行擦拭的擦拭器130。本实施方式的擦拭器130为可动式,通过擦拭电机131的动力而实施擦拭动作。
冲洗单元127具有接收油墨的液体接收部132。液体接收部132通过可动式的带而构成,并且通过冲洗电机133的动力而进行移动。另外,冲洗是指以预防以及消除喷嘴19的堵塞等为目的,与印刷无关地从全部的喷嘴19强制性地喷射(排出)油墨滴的动作。
盖单元128具备覆盖两个液体喷射部12的各喷嘴19的开口的两个盖134和使盖134升降移动的压盖电机135。
如图3所示,液体喷射部12具备对液体中的气泡或异物进行捕捉的喷射部过滤器16和对穿过了喷射部过滤器16的液体进行贮留的共用液室17。并且,液体喷射部12还具备使被形成在喷嘴形成面18上的多个喷嘴19与共用液室17连通的多个压力室20。该压力室20的壁面的一部分通过振动板21而形成,并且共用液室17与压力室20通过连通孔22而连通。并且,在振动板21中的与面向压力室20的部分相反的一侧的面上,且在与共用液室17不同的位置处,配置有被收纳于收纳室23内的致动器24。
致动器24例如为在被施加驱动电压的情况下进行收缩的压电元件。在伴随着该致动器24的收缩而使振动板21变形之后,如果解除驱动电压的施加,则容积发生了变化的压力室20内的液体将以液滴的形式而从喷嘴19被喷射。即,液体喷射部12对致动器24进行驱动从而从喷嘴19喷射液体。
液体供给源13例如为能够对液体进行收纳的收纳容器,既可以为通过对收纳容器进行更换从而对液体进行补给的墨盒,也可以为被固定于安装部26上的收纳罐。在液体供给源13为墨盒的情况下,安装部26对液体供给源13以能够拆装的方式而进行保持。另外,液体供给源13以及供给机构14针对每种从液体喷射部12喷射的液体而设置有至少一组(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四组)。
此外,供给机构14具备液体供给路径27,该液体供给路径27能够将从在液体的供给方向A上成为上游侧的液体供给源13供给的液体以被实施了加压的状态向成为下游侧的液体喷射部12进行供给。另外,液体供给路径27的一部分也与循环路径形成部28协同工作而作为循环路径发挥功能。即,循环路径形成部28对共用液室17与液体供给路径27进行连接。而且,在循环路径形成部28上,设置有在循环路径中使液体向循环方向B循环的循环泵29。
而且,在液体供给路径27中的与连接有循环路径形成部28的位置相比靠液体供给源13侧处,设置有通过使液体从液体供给源13向供给方向A流动从而将液体朝向液体喷射部12进行加压供给的加压机构31。并且,在液体供给路径27中的与连接有循环路径形成部28的位置相比靠下游侧的也作为循环路径而发挥功能的部分处,从上游侧起依次设置有过滤单元32、静态混合器33、液体贮留部34以及压力调节机构35。
加压机构31具备使具有挠性的挠性部件37往复运动从而向液体施加压力的容积泵38和分别设置在液体供给路径27上的容积泵38的上游和下游的单向阀39、40。
容积泵38具有通过挠性部件37而被隔开的泵室41和负压室42。并且,容积泵38还具备用于对负压室42进行减压的减压室43和被设置在负压室42内并朝向泵室41侧对挠性部件37施力的施力部件44。此外,单向阀39、40在液体供给路径27中容许从上游侧朝向下游侧的液体的流动,并限制从下游侧朝向上游侧的液体的流动。即,加压机构31通过施力部件44经由挠性部件37而对泵室41内的液体进行施力,从而能够对向压力调节机构35供给的液体进行加压。因此,加压机构31对液体进行加压的加压力通过施力部件44的施力而被设定。
过滤单元32对液体中的气泡或异物进行捕捉,并被设置为能够通过将罩117打开而进行更换(参照图1)。此外,静态混合器33使液体的流动发生方向转换或分割等变化,从而使液体中的浓度的偏差减小。而且,液体贮留部34将液体贮留在通过弹簧45而被施力的容积可变的空间中,从而对液体的压力的变动进行缓解。
接下来,对压力调节装置47进行说明。
如图3所示,压力调节装置47具备被设置在液体供给路径27上并构成该液体供给路径27的一部分的压力调节机构35和与压力调节机构35接合的开阀机构48。
压力调节机构35具备主体部52,该主体部52中形成有供从液体供给源13经由液体供给路径27而供给的液体流入的液体流入部50和能够将液体收纳在内部的液体收纳部51。另外,液体供给路径27和液体流入部50通过壁部53而被分隔,并且通过形成在壁部53上的贯穿孔54而被连通。此外,贯穿孔54通过过滤部件55而被封堵。即,液体供给路径27的液体穿过过滤部件55而流入到液体流入部50中。此外,液体收纳部51的壁面的一部分通过隔膜部56而被构成。并且,液体流入部50和液体收纳部51通过连通路径57而被连通。
压力调节机构35具备开闭阀59,该开闭阀59能够于在连通路径57中使液体流入部50和液体收纳部51不连通的闭阀状态(如图3所示的状态)与使液体流入部50和液体收纳部51连通的开阀状态(如图7所示的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开闭阀59具有能够将连通路径57切断的阀部60和通过从隔膜部56承受压力而进行移动的移动部61。即,移动部61被设置为,能够以与朝向使液体收纳部51的容积减小的方向进行位移的隔膜部56接触的状态而进行移动。
此外,在液体流入部50内设置有上游侧施力部件62,并且在液体收纳部51内设置有下游侧施力部件63。另外,上游侧施力部件62和下游侧施力部件63朝向使开闭阀59闭阀的方向施力。
如图3、图4所示,隔膜部56具有在开闭阀59的开闭时从开阀机构48承受压力的受压部56A。并且,隔膜部56具有截面为波浪形状的环状波纹部56C,该环状波纹部56C被设置在受压部56A与隔膜部56的外缘部56B之间,并在隔膜部56承受压力时发生变形。即,大致圆盘状的隔膜部56的中央部被设为受压部56A。而且,环状波纹部56C的以受压部56A为中心的同心圆的凹部和凸部从受压部56A起交替形成至外缘部56B。即,隔膜部56的作为液体收纳部51的内表面的第一面56a以及作为液体收纳部51的外表面的第二面56b被形成为波纹状。
并且,隔膜部56具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三个)层。具体而言,隔膜部56具有:位于液体收纳部51的内侧的内层101;位于液体收纳部51的外侧的外层102;位于内层101与外层102之间并且与内层101或外层102相比气体阻隔性较高的气体阻隔层103。即,内层101构成第一面56a,气体阻隔层103被设置在与内层101相比靠第二面56b侧处。并且,外层102构成第二面56b,气体阻隔层103被设置在与外层102相比靠第一面56a侧处。
内层101和外层102分别以选自聚乙烯、聚丙烯、聚酯、聚苯硫醚、聚酰亚胺以及聚酰胺的材料为主要成分而形成。此外,气体阻隔层103以二氧化硅(SiO2)为主要成分而形成。而且,内层101、外层102、气体阻隔层103通过粘合或蒸镀、涂布等而被形成为一体。
如图3所示,在隔膜部56中,第一面56a承受液体收纳部51内的液体的压力,第二面56b承受大气压。而且,隔膜部56根据液体收纳部51内的压力而进行位移。此外,通过隔膜部56产生位移,从而液体收纳部51的内部的容积发生变化。
而且,当施加于第一面56a的压力与施加于第二面56b的压力相比较低,并且施加于第一面56a的压力与施加于第二面56b的压力之差成为预定值(例如1kPa)以上时,开闭阀59将从闭阀状态变为开阀状态。另外,预定值是指,根据上游侧施力部件62的施力、下游施力部件63的施力、为了使隔膜部56进行位移所需的力、为了通过阀部60而将连通路径57切断所需的按压力(密封载荷)、作用于阀部60的表面上的液体流入部50内的压力以及液体收纳部51内的压力而确定的值。即,上游侧施力部件62和下游施力部件63的施力越大,预定值变得越大。此外,该上游侧施力部件62和下游施力部件63的施力以使液体收纳部51内的压力成为能够在喷嘴19中的气液界面处形成弯液面64的范围的负压状态(例如在施加于第二面56b的压力为大气压的情况下,为-1kPa)的方式而被设定。
另外,气液界面是指液体与气体相接的边界。而且,弯液面64是指液体与喷嘴19相接而形成的弯曲的液体表面,优选为,在喷嘴19中形成有适合于液体的喷射的凹状的弯液面64。
此外,开阀机构48具备:在隔膜部56的第二面56b侧形成压力调节室66的膨胀收缩部67;对膨胀收缩部67进行按压的按压部件68;能够对压力调节室66内的压力进行调节的压力调节部69。
膨胀收缩部67通过例如橡胶或树脂而形成为气球状,并能够伴随着压力调节部69对压力调节室66的压力进行调节而进行膨胀以及收缩。此外,按压部件68呈有底圆筒形状,并在被形成于底部的插穿孔70中插穿有膨胀收缩部67。
如图3、图5所示,在按压部件68中,内侧面的开口部71侧的端部被进行倒角从而被倒圆角。并且,在开口部71上形成有环状的环状凹部71a,并且在环状凹部71a内形成有突起部71b。而且,环状凹部71a的大小D1(深度)与隔膜部56的大小D2(厚度)相比较小。因此,通过按压部件68被安装在压力调节机构35上从而使隔膜部56被按压部件68和主体部52夹压。
如图3所示,按压部件68通过以开口部71被压力调节机构35封堵的方式而被安装在压力调节机构35上,从而形成了覆盖隔膜部56的第二面56b的流体室72。而且,膨胀收缩部67被收纳于流体室72内。另外,流体室72内的压力被设为大气压,从而在隔膜部56的第二面56b上作用有大气压。
即,压力调节部69通过将压力调节室66内的压力调节为与流体室72的压力即大气压相比较高的压力而使膨胀收缩部67膨胀。并且,由于压力调节部69使膨胀收缩部67膨胀,从而开阀机构48将隔膜部56向使液体收纳部51的容积变小的方向进行按压。此外,此时,开阀机构48对隔膜部56中的受压部56A进行按压。另外,移动部61被设置在与受压部56A相接的位置处,并且开阀机构48经由受压部56A而对移动部61进行按压。而且,隔膜部56中的与移动部61相接的区域的面积大于连通路径57的截面面积。
如图6所示,压力调节部69具备:对流体进行加压的加压泵74;对加压泵74和膨胀收缩部67进行连接的连接路径75;被设置在连接路径75上的检测部76以及流体压调节部77。另外,连接路径75的下游侧分支,并且分别与所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四个)的多个压力调节装置47的膨胀收缩部67连接。
即,通过加压泵74而被实施了加压的流体经由连接路径75而向各个膨胀收缩部67被供给。并且,检测部76对在连接路径75中所供给的流体的压力进行检测,流体压调节部77以在所供给的流体的压力与预定的压力相比较高的情况下开阀而使流体排出,从而使流体成为预定的压力的方式进行调节。
此外,液体喷射装置11具备根据检测部76所检测出的流体的压力而对加压泵74的驱动进行控制的控制部78。另外,该控制部78也对液体喷射装置11中的各个机构的驱动全面地进行控制。
接下来,对调节向液体喷射部12被供给的液体的压力的压力调节装置47的作用进行说明。
那么,如图3所示,当液体喷射部12喷射液体时,被收纳于液体收纳部51内的液体会经由液体供给路径27而向液体喷射部12被供给。于是,液体收纳部51内的压力会降低。
另外,施加于第一面56a的压力与施加于第二面56b的压力的差压越大,隔膜部56越向使液体收纳部51的容积减小的方向挠曲变形。而且,当移动部61伴随着隔膜部56的变形而被按压从而进行移动时,开闭阀59将成为开阀状态。
此外,液体流入部50内的液体通过加压机构31而被加压。因此,当开闭阀59开阀时,液体从液体流入部50向液体收纳部51被供给,从而液体收纳部51内的压力上升。于是,隔膜部56以使液体收纳部51的容积增大的方式而发生变形。而且,当施加于第一面56a的压力与施加于第二面56b的压力之差与预定值相比较小时,开闭阀59将从开阀状态变为闭阀状态从而对液体的流动进行限制。
以此方式,压力调节机构35通过使隔膜部56进行位移而对向液体喷射部12被供给的液体的压力进行调节,从而对作为喷嘴19的背压的液体喷射部12内的压力进行调节。
接下来,对为了液体喷射部12的维护,使液体强制性地从液体供给源13向液体喷射部12流动而实施加压清洁的情况下的作用进行说明。
那么,如图6所示,控制部78对加压泵74进行驱动,并向膨胀收缩部67供给被实施了加压的流体。
如图7所示,被供给有流体的膨胀收缩部67进行膨胀,并且对隔膜部56中的与移动部61接触的区域即受压部56A进行按压。即,开阀机构48通过克服上游侧施力部件62以及下游侧施力部件63的施力而使移动部61移动,从而使开闭阀59成为开阀状态。另外,由于压力调节部69与多个压力调节装置47的膨胀收缩部67连接,因此这些压力调节装置47的开闭阀59均为开阀状态。即,开阀机构48使开闭阀59成为开阀状态。
此外,由于此时隔膜部56向使液体收纳部51的容积减小的方向发生变形,因此被收纳于液体收纳部51内的液体向液体喷射部12侧被挤出。即,由于隔膜部56对液体收纳部51进行按压的压力被传递至液体喷射部12,从而使弯液面64被破坏并使液体从喷嘴19溢出。即,开阀机构48以使液体收纳部51内的压力高于使至少一个弯液面64被破坏的压力(例如,在气液界面处,液体侧的压力与气体侧的压力相比高出3kPa的压力)的方式而对隔膜部56进行按压。并且,开阀机构48通过对隔膜部56进行按压,从而无论液体流入部50内的压力如何均会使开闭阀59成为开阀状态。即,开阀机构以大于如下按压力的按压力来对隔膜部56进行按压,所述按压力为,在将加压机构31对液体进行加压的压力加上前文所述的预定值所得到的压力施加于隔膜部56上的情况下所产生的按压力。
而且,液体喷射装置11通过在开阀装置48对隔膜部56进行按压而实现的开闭阀59的开阀状态下定期对减压部43进行驱动,从而将通过加压机构31而被实施了加压的液体向液体喷射部12进行供给。即,当负压室42伴随着减压部43的驱动而被减压时,挠性部件37将向使泵室41的容积增大的方向发生变形。于是,液体会从液体供给源13向泵室41流入。而且,当通过减压部43而实现的减压被解除时,挠性部件37将被施力部件44向使泵室41的容积减少的方向施力。即,泵室41内的液体经由挠性部件37而被施力部件44加压,从而穿过下游侧的单向阀40而向液体供给路径27的下游侧被供给。
而且,由于开闭阀59被维持为开阀状态,因此当加压机构31对液体进行加压时,加压力会经由液体流入部50、连通路径57、液体收纳部51而向液体喷射部12传递,从而使液体从喷嘴19排出。
并且,在结束加压清洁的情况下,液体喷射装置11在液体通过加压机构31而被实施了加压的状态下,解除通过开阀机构48而实现的隔膜部56的按压状态,从而使开闭阀59成为闭阀状态。并且,液体喷射装置11在将开闭阀59从开阀状态设为闭阀状态的过程中,对液体喷射部12的致动器24进行驱动。即,当致动器24被驱动时,液体从喷嘴19被喷射,并且对应于所喷射的量的液体从液体收纳部51向液体喷射部12被供给。因此,开闭阀59在使液体从液体流入部50流动到液体收纳部51中的状态下闭阀。
此后,液体喷射装置11实施使擦拭器130对喷嘴形成面18进行擦拭的擦拭,并且对致动器24进行驱动而实施冲洗。这样,在喷嘴19中形成弯液面64。
接下来,对将压力调节机构35和开阀机构48接合而对压力调节装置47进行制造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如图7所示,本实施方式的主体部52通过吸收激光而发热的光吸收性树脂(例如聚丙烯)或通过对光进行吸收的色素而被着色的树脂所形成。
此外,隔膜部56具有使激光透过的透过性以及挠性。而且,隔膜部56是通过如下的方式而被成型的,即,加热器或热风对平坦的薄片进行加热而使所述薄片以与模具相一致的方式变形。即,隔膜部56的环状波纹部56C例如通过对模具与薄片之间的间隙进行减压而成型的真空成型、对薄片进行加压而使之紧贴在模具上的压制成型或利用模具夹紧薄片的冲压成型等而成型。
而且,按压部件68通过透过激光的透光性树脂(例如聚苯乙烯或聚碳酸酯)而形成。即,隔膜部56的透明度与主体部52的透明度相比较高,且与按压部件68的透明度相比较低。
那么,如图7所示,首先,通过使膨胀收缩部67插穿于插穿孔70中的按压部件68和主体部52而对隔膜部56进行夹持(夹持工序)。然后,隔着按压部件68而照射激光(照射工序)。于是,主体部52对透过了按压部件68的激光进行吸收而发热。然后,主体部52、隔膜部56、按压部件68通过所产生的热量而被熔敷。因此,在制造压力调节装置47时,按压部件68还作为对隔膜部56进行按压的夹具而发挥功能。
根据上述第一实施方式,能够获得以下的效果。
(1)隔膜部56的环状波纹部56C根据施加于第一面56a与第二面56b的压力之差而发生变形。即,由于即使在隔膜部56的接合时不使隔膜部56挠曲,也能够使隔膜部56发生变形,因此能够减少在对隔膜部56进行接合的情况下产生的褶皱。因此,即使在例如供给通过加压机构31而被实施了加压的液体从而实施清洁的情况下,也能够使隔膜部56的变形稳定。因此,能够使伴随着隔膜部56的变形而进行开闭的开闭阀59稳定地进行开闭。
(2)由于隔膜部56通过包括气体阻隔层103在内的多个层而被构成,因此能够降低透过了隔膜部56的气体进入到液体收纳部51内的可能性。
(3)由于开阀机构48能够强制性地使开闭阀59成为开阀状态,因此能够将通过加压机构31而被实施了加压的液体向液体喷射部12进行供给,从而理想地实施液体喷射部12的清洁。
(4)开阀机构48通过使膨胀收缩部67膨胀从而将隔膜部56向使液体收纳部51的容积变小的方向进行按压。因此,开阀机构48能够适当地实施隔膜部56的按压。
(5)由于开阀机构48对隔膜部56中的受压部56A进行按压,因此与对受压部56A以外的部分进行按压的情况相比,能够降低使环状波纹部56C翻转的可能性。因此,能够使隔膜部56的位移稳定。
第二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附图来对液体喷射装置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该第二实施方式中,加压机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不同。并且,由于在其他方面与第一实施方式基本相同,因此通过对同一结构标注同一符号而省略重复的说明。
如图8所示,液体供给源83通过外轮廓壳体84和液体袋85而被构成,其中,所述外轮廓壳体84被形成为气密状态,所述液体袋85被收纳于外轮廓壳体84内并且能够以装入有液体的状态而进行变形,外轮廓壳体84与液体袋85之间的空间被设为加压室86。
而且,加压机构88通过对加压室86进行加压从而对向压力调节机构35被供给的液体进行加压。即,加压机构88具备与加压室86连接的加压路径89与被设置在加压路径89上的开放阀90、供给泵91和空气压调节部92。另外,开放阀90通过开阀而容许加压路径89中的空气的流动,通过闭阀而限制空气的流动。供给泵91经由加压路径89而向加压室86供给空气。空气压调节部92与开阀机构48所具备的流体压调节部77相同,对被供给的空气的压力进行调节。
而且,通过供给泵91在开放阀90开阀的状态下被驱动,从而对加压室86进行加压。然后,通过在供给泵91对加压室86进行了加压的状态下使开放阀90闭阀,从而加压室86内被维持在加压状态。
接下来,对为了液体喷射部12的维护,使液体强制性地从液体供给源83向液体喷射部12流动而实施加压清洁的情况下的作用进行说明。
那么,在液体喷射装置11中,以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方式对开阀机构48进行驱动从而使开闭阀59开阀。然后,在开闭阀59的开阀状态下,变更加压机构88对液体进行加压的加压力。即,控制部78在例如对供给泵91进行驱动从而通过第一加压力而对液体进行了加压之后,使供给泵91的驱动变化,而通过与第一加压力不同的第二加压力来对液体进行加压。另外,第一加压力既可以大于第二加压力,也可以小于第二加压力。
而且,当加压力产生发生变化时,作为每单位时间流过液体供给路径27并从液体喷射部12被排出的液体的量的流量将产生变化。即,例如通过大于第二加压力的第一加压力而对液体进行了加压的情况下的流量多于通过第二加压力而对液体进行了加压的情况下的流量。
根据上述第二实施方式,除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1)至(5)的效果之外,还能够获得以下的效果。
(6)由于无论液体流入部50内的压力如何均能够使开闭阀59成为开阀状态,因此即使变更通过加压机构88而对液体进行加压的加压力,开闭阀59也会维持开阀状态。因此,由于能够通过例如与液体喷射部12的状态相对应的加压力来供给液体,因此能够更加适当地实施清洁。
第三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附图来对液体喷射装置的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该第三实施方式中,压力调节装置与第一实施方式以及第二实施方式的情况不同。而且,由于在其他方面与第一实施方式以及第二实施方式是基本相同的,因此通过对同一结构标注同一符号而省略重复的说明。
如图9所示,液体供给路径27经由过滤部件55而被连接在液体流入部50中的与对上游侧施力部件62进行支承的壁部53不同的位置处。此外,在开闭阀59中,移动部61和阀部60分别作为不同的部件而被设置。而且,移动部61与隔膜部56被设为一体。具体而言,移动部61被粘合在受压部56A的第一面56a侧。并且,在移动部61中形成有能够与凸部59a卡合的卡合凹部61a。
此外,在流体室72上连接有连接路径75。即,开阀机构48具有能够对被形成在隔膜部56的第二面56b侧的流体室72内的压力进行调节的压力调节部69。而且,开阀机构48通过将流体室72内的压力调节为与大气压相比较高的压力而将隔膜部56的第二面56b整体向使液体收纳部51的容积变小的方向进行按压,从而使开闭阀59成为开阀状态(参照图12)。
如图9、图10所示,在液体收纳部51内设置有接触部105,该接触部105被设置为,在由开阀机构48实现的开闭阀59的开阀状态(参照图12)下,能够与环状波纹部56C接触。即,接触部105从形成有连通路径57的侧壁部51a朝向隔膜部56侧突出形成。此外,接触部105呈大致圆环状,并且在接触部105的中央部分处形成有与连通路径57连通并在铅直方向Z上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为沿着铅直方向Z而延伸)的第一槽部105a。并且,在接触部105与液体收纳部51的周壁部51b之间形成有第二槽部105b。另外,接触部105的铅直方向Z上的下端部分延伸至周壁部51b。并且,接触部105以距侧壁部51a的高度从第二槽部105b趋向中央而逐渐变低的方式被形成。
而且,在液体收纳部51中形成有使液体向液体喷射部12侧流出的液体供给路径27,该液体供给路径27被形成在液体收纳部51中的与铅直方向Z上的下端相比靠上方的位置且周壁部51b的旁边。即,第二槽部105b穿过液体收纳部51的铅直方向Z上的上方而对第一槽部105a和液体供给路径27进行连接。
接下来,对调节向液体喷射部12被供给的液体的压力的压力调节装置47的作用进行说明。
那么,如图11所示,当液体喷射部12喷射液体时,被收纳于液体收纳部51中的液体经由液体供给路径27而向液体喷射部12被供给。于是,液体收纳部51内的压力下降,从而隔膜部56向使液体收纳部51的容积减小的方向挠曲变形。于是,与隔膜部56一起进行移动的移动部61对凸部59a进行按压。
而且,当阀部60进行移动,从而液体流入部50与连通路径57连通时,通过加压机构31而被实施了加压的液体流入部50内的液体会经由连通路径57而向液体收纳部51被供给。
另外,此时隔膜部56的位移量与开阀机构48对隔膜部56进行按压的情况下的位移量相比较少。因此,在隔膜部56与接触部105之间存在间隙,并且被供给至液体收纳部51中的液体穿过该间隙而从液体供给路径27流出。而且,由于此时的流速与加压清洁时的流速相比较慢,因此当在被供给至液体收纳部51内的液体中含有气泡时,气泡会滞留在液体收纳部51的上方。
此外,当压力调节机构35不具备下游侧施力部件63,并且液体收纳部51的压力上升时,隔膜部56将通过弹性而从使液体收纳部51的容积减少的位置向使容积增大的方向进行位移。
接下来,对为了液体喷射部12的维护,使液体强制性地从液体供给源13向液体喷射部12流动而实施加压清洁的情况下的作用进行说明。
那么,如图12所示,控制部78对加压泵74进行驱动,从而将被实施了加压的流体向流体室72供给。于是,隔膜部56向使液体收纳部51的容积减小的方向挠曲变形,从而使开闭阀59成为开阀状态,并且环状波纹部56C与接触部105接触。
如图13所示,当被实施了加压的液体经由连通路径57被供给至液体收纳部51时,液体将如实线箭头标记所示那样,流动于由第一槽部105a以及第二槽部105b和隔膜部56包围而成的空间。并且,液体将如虚线箭头标记所示那样,流动于由接触部105和环状波纹部56C包围而成的空间。即,液体以穿过液体收纳部51的上部的方式而在液体收纳部51内流动,并与滞留在上部的气泡一起向液体供给路径27流出,而且从喷嘴19排出。
根据上述第三实施方式,除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以及第二实施方式的(1)至(6)的效果之外,还能够获得以下的效果。
(7)开阀机构48通过对流体室72内的压力进行调节,从而将隔膜部56向使液体收纳部51的容积变小的方向进行按压。因此,开阀机构48能够适当地将开闭阀59设为开阀状态。
(8)能够在以环状波纹部56C与接触部105接触的方式而使隔膜部56进行了位移的情况下,以及以环状波纹部56C与接触部105不接触的方式而使隔膜部56进行了位移的情况下,使液体收纳部51内的液体的流动发生变化。
第四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附图来对液体喷射装置的第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该第四实施方式中,压力调节装置与第一实施方式至第三实施方式的情况不同。而且,由于在其他方面与第一实施方式至第三实施方式基本相同,因此通过对同一结构标注同一符号而省略重复的说明。
如图14、图15所示,在液体收纳部51内,以在径向上错开位置的方式而形成有半径不同的大致圆环状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两个)接触部105。而且,在接触部105上,于铅直方向Z的上方形成有切口部107。
如图16所示,接触部105被形成在,当隔膜部56向使液体收纳部51的容积减少的方向移动时,与从环状波纹部56C的第一面56a侧观察到的凹部相对应的位置处。
接下来,对为了液体喷射部12的维护,强制性地使液体从液体供给源13向液体喷射部12流动而实施加压清洁的情况下的作用进行说明。
那么,如图16所示,控制部78对加压泵74进行驱动,从而将被实施了加压的流体向流体室72进行供给。于是,隔膜部56向使液体收纳部51的容积减小的方向挠曲变形,从而使开闭阀59成为开阀状态,并且环状波纹部56C与接触部105接触。
如图15所示,当被实施了加压的液体经由连通路径57而被供给至液体收纳部51时,液体将如实线箭头标记所示那样穿过切口部107而流动于由接触部105、周壁部51b以及隔膜部56包围而成的空间。即,液体以穿过液体收纳部51的上部的方式而在液体收纳部51内流动,并与滞留在上部的气泡一起向液体供给路径27流出。
根据上述第四实施方式,除上述第一实施方式至第三实施方式的(1)至(8)的效果之外,还能够获得以下的效果。
(9)例如,在环状波纹部56C的凹凸翻转了的情况下,能够通过使环状波纹部56C和接触部105接触从而使翻转状态恢复为正常状态。
第五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附图来对液体喷射装置的第五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该第五实施方式中,压力调节装置与第一实施方式至第四实施方式的情况不同。而且,由于在其他方面与第一实施方式至第四实施方式基本相同,因此通过对同一结构标注同一符号而省略重复的说明。
如图17所示,在压力调节机构35上,通过以覆盖隔膜部56的第二面56b的方式而安装按压部件68,从而形成了流体室72。并且,隔膜部56通过以选自聚乙烯、聚丙烯、聚酯、聚苯硫醚、聚酰亚胺以及聚酰胺的材料为主要成分的单层而构成。
如图18所示,流体室72具有阻碍流体从流体室72的流出的流体阻力部72a。流体阻力部72a为形成在主体部52与按压部件68之间的细孔,并使流体室72与大气连通。
接下来,对调节向液体喷射部12被供给的液体的压力的压力调节装置47的作用进行说明。
如图17所示,隔膜部56由单层构成,不具有气体阻隔层103。因此,存在被收纳于液体收纳部51中的液体的一部分有气化并穿过隔膜部56的情况。另外,由于隔膜部56的第二面56b侧被设为流体室72,因此穿过了隔膜部56的气体(水蒸气)会滞留在流体室72内。
而且,隔膜部56根据液体收纳部51内的压力而进行移动。即,当液体从液体喷射部12被喷射从而液体收纳室51内的压力下降时,隔膜部56将以使液体收纳部51的容积减少的方式而进行移动。并且,当液体从液体流入部50被供给从而液体收纳部51内的压力上升时,隔膜部56将以使液体收纳部51的容积增大的方式而进行移动。
此外,流体室72的容积伴随着隔膜部56进行移动而发生变化。即,当隔膜部56向使流体室72的容积增大的方向进行位移时,空气将经由流体阻力部72a而流入到流体室72内。而且,当隔膜部56向使流体室72的容积减少的方向进行位移时,流体室72内的流体将在通过流体阻力部72a而受到阻力的同时流出。
根据上述第五实施方式,除了上述第一实施方式至第四实施方式的(1)至(9)的效果之外,还能够获得以下的效果。
(10)例如在利用粘合剂而将多个薄膜粘贴在一起从而构成隔膜部的情况下,需要考虑各薄膜的熔点或厚度等的不同而形成环状波纹部56C。对于这一点,由于隔膜部56通过适当的材料的单层而被构成,因此能够容易地形成环状波纹部56C。
(11)由于具备流体室72,从而即使液体收纳部51内的液体的溶剂成分经由隔膜部56而蒸发,也能够将蒸发的溶剂成分保留在流体室72内。即,与不具备流体室72从而溶剂成分向大气中扩散的情况相比,由于具备流体室72,从而能够提高隔膜部56的第二面56b侧的湿度。因此,能够抑制液体收纳部51内的液体的溶剂成分的蒸发。此外,流体室72内的流体在通过流体阻力部72a而受到阻力的同时流出。因此,即使在隔膜部56进行了位移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流体室72内的湿度的下降,并且减少流体室72内的压力的变动。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也可以通过如下方式来进行变更。
·如图19所示,也可以将膨胀收缩部67设为侧面为蛇腹状的风箱(第一改变例)。即,膨胀收缩部67在压力调节室66被加压时,风箱将以蛇腹延伸的方式而进行伸展,当压力调节室66的加压被解除时,风箱将进行收缩。
·如图20所示,开闭阀59也可以通过以轴94为中心而进行摆动从而在开阀状态和闭阀状态之间进行切换(第二改变例)。通过使开闭阀59摆动,从而与使开闭阀59向上游侧施力部件62的施力方向移动的情况相比,能够使开闭阀59的开阀动作稳定。另外,开闭阀59以轴94被轴承部95和支承部96夹持的方式而被支承。而且,在开闭阀59的与轴94相比靠一端侧设置有阀部60,并且另一端侧通过上游侧施力部件62而被施力。即,上游侧施力部件62向使阀部60封堵连通路径57的方向而对开闭阀59施力。
·如图21所示,开闭阀59也可以被设置在液体收纳部51中(第三改变例)。
·如图22所示,在液体收纳部51内也可以具备被悬臂支承的板簧108(第四改变例)。而且,板簧108可以通过顶端被隔膜部56按压发生变形,从而使开闭阀59开阀。另外,板簧108通过与被隔膜部56按压的部分相比靠基端部侧的部分来对开闭阀59进行按压。
根据该第四改变例,板簧108成为杠杆。即,板簧108的基端部为支点,被隔膜部56按压的板簧108的顶端部为力点,对开闭阀59进行按压的作用点位于支点与力点之间。因此,板簧108能够将隔膜部56进行按压的力改变为更大的力而对开闭阀59进行按压。
·如图22所示,压力调节装置47也可以具备过滤单元32。此外,液体喷射装置11也可以采用不具备静态混合器33或液体贮留部34的结构。
·在上述各个实施方式中,开阀机构48也可以通过使空气从形成于压力调节室66上的喷出口喷出,从而对隔膜部56进行按压。另外,优选为,喷出口被形成在与隔膜部56的受压部56A对置的位置处。即,也可以通过伴随着压力调节部69将压力调节室66内的压力调节为与大气压相比较高的压力而从喷出口喷出的空气的压力,来对隔膜部56中的受压部56A进行按压。
·在上述各个实施方式中,液体喷射装置11也可以具备多个压力调节部69。例如,压力调节部69可以针对每个开阀机构48而设置。
·在上述各个实施方式中,移动部61也可以被设置在隔膜部56的第二面56b侧。即,开阀机构48也可以经由移动部61而对隔膜部56进行按压。
·在上述各个实施方式中,液体喷射装置11也可以采用不具备循环路径形成部28以及循环泵29的结构。
·在上述各个实施方式中,向压力调节室66或流体室72供给的流体也可以采用空气等气体,或者水、油等液体。
·在上述各个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通过对液体室72的压力进行变更,从而对使开闭阀59从闭阀状态变为开阀状态的液体收纳部51的压力进行变更。即,由于隔膜部56根据施加于第一面56a的压力与施加于第二面56b的压力之差而进行位移,因此能够通过对施加于第二面56b的压力的大小进行变更,从而对开闭阀59开阀的条件进行变更。
·在上述各个实施方式中,在使开闭阀59从开阀状态变为闭阀状态的过程中,也可以不对致动器24进行驱动。
·在上述各个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解除了通过加压机构31、88而实施的液体的加压之后,解除由开阀机构48实现的隔膜部56的按压状态,而使开闭阀59从开阀状态成为闭阀状态。
·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开闭阀59的开阀状态下,将加压机构88对液体进行加压的加压力设为固定。此外,也可以根据例如液体喷射部12的状态或实施加压清洁的频率而对加压机构88对液体进行加压的加压力进行变更。
·在上述各个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具备多个加压机构31、88或种类不同的加压机构,并通过选择实施驱动的加压机构从而变更对液体进行加压的加压力。此外,作为加压机构,能够任意选择齿轮泵、螺杆泵、活塞泵等。
·在上述各个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采用不具备移动部61的结构。
·在上述各个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形成于环状凹部71a内的突起部71b沿着开口部71而形成为环状。此外,既可以将突起部71b连续地形成为环状,也可以断续地形成为环状。并且,也可以在环状凹部71a的一部分上形成突起部71b。
·在上述各个实施方式中,开阀机构48也可以在以液体收纳部51内的压力高于使弯液面64被破坏的压力的方式而对隔膜部56进行按压时,不以大于如下按压力的按压力来对隔膜部56进行按压,所述按压力为,在将加压机构31对泵室41内的液体进行加压的压力(在采用了加压机构88的情况下,为对液体袋85内的液体进行加压的压力)加上前文所述的预定值所得到的压力施加于隔膜部56上的情况下产生的按压力。
在加压清洁中,在液体从喷嘴19被排出的情况下,由于在与加压机构31的泵室41相比靠下游侧(在采用了加压机构88的情况下,为与液体袋85相比靠下游侧)的液体供给路径27、液体流入部50、连通路径57中也流动有液体,因此会产生由于液体的流动而导致的压力损失。因此,在液体从喷嘴19被排出的情况下,液体收纳部51内的压力为,从加压机构31对泵室41内的液体进行加压的压力(在采用了加压机构88的情况下,为对液体袋85内的液体进行加压的压力)减去与上述的压力损失相对应的量所得到的压力。考虑该压力损失,例如开阀机构48也可以以大于如下按压力的按压力来对隔膜部56进行按压,所述按压力为,在将从加压机构31对泵室41内的液体进行加压的压力(在采用了加压机构88的情况下,为对液体袋85内的液体进行加压的压力)中减去与前文所述的压力损失相对应的量并加上前文所述的预定值所得到的压力施加于隔膜部56上的情况下产生的按压力。
·在上述各个实施方式中,开阀机构48也可以以液体收纳部51内的压力低于使弯液面64被破环的压力的方式来对隔膜部56进行按压。
·在上述各个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采用不具备压力调节部69的结构。例如,开阀机构48也可以通过例如凸轮机构等而机械性地使开闭阀59开阀。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第二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采用不具备膨胀收缩部67的结构。此外,在第二实施方式至第四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采用具备膨胀收缩部67的结构。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至第四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采用不具备压力调节部69的结构。此外,流体室72也可以具有流体阻力部72a。
·在上述各个实施方式中,流体阻力部72a也可以通过在按压部件68上开孔而使液体室72与大气连通从而被形成。此外,流体阻力部72a也可以采用蜿蜒的弯道。并且,流体阻力部72a也可以采用在流体室72内的压力较高的情况下开阀,在流体室72内的压力较低的情况下闭阀的阀。
·在上述各个实施方式中,液体喷射装置11也可以采用不具备开阀机构48的结构。例如,液体喷射装置11也可以具备对盖134内进行抽吸的抽吸机构,并在盖134覆盖喷嘴19的状态下使抽吸机构对盖134内进行抽吸从而使开闭阀59开阀。即,在液体喷射部12被压盖的状态下盖134内成为负压时,液体将从喷嘴19被排出。于是,由于液体收纳部51内的压力下降,因此隔膜部56向使液体收纳部51的容积减少的方向进行位移,从而使开闭阀59开阀。
·在上述各个实施方式中,液体喷射装置11也可以采用不具备液体室72的结构。
·在上述各个实施方式中,隔膜部56也可以通过内层101、外层102、气体阻隔层103中的两层而构成。此外,内层101和外层102也可以以不同的材料为主要成分而构成。此外,隔膜部56也可以为四层以上。而且,隔膜部56的层数在受压部56A、外缘部56B、环状波纹部56C中也可以不同。例如,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环状波纹部56C为单层,而受压部56A和外缘部56B为多层。此外,例如,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环状波纹部56C为多层,而受压部56A和外缘部56B为单层。
·在上述各个实施方式中,气体阻隔层也可以通过在内层101和外层102的至少一个层上蒸镀铝或氧化铝(Al2O3)等金属或金属氧化物而形成。
·在上述各个实施方式中,在隔膜部56为单层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注塑成型。此外,环状波纹部56C只需在分别从第一面56a侧以及第二面56b侧进行观察的情况下,形成有至少一个凸部和至少一个凹部即可。
·在上述各个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受压部56A上以与环状波纹部56C同样的方式形成环状的凹部和凸部。
·在上述各个实施方式中,液体喷射装置也可以为喷射或者喷出油墨以外的其他的液体的液体喷射装置。另外,作为从液体喷射装置以微小量的液滴的形式而被喷出的液体的状态,还包括粒状、泪状、在丝状后拉出尾状物的状态。此外,在此所说的液体,只要为能够从液体喷射装置喷射出的材料即可。例如,只需物质为液态时的状态即可,还包括粘性较高或较低的液状体、胶体、凝胶水、其他的无机溶剂、有机溶剂、溶液、液状树脂、液状金属(金属熔液)那样的流状体。此外,不仅是作为物质的一个状态的液体,还包括由颜料或金属粒子等固体物构成的功能材料的粒子溶解、分散或混合于溶剂而得到的液体等。作为液体的代表性示例,可列举出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油墨或液晶等。在此,油墨是指包括一般的水溶性油墨以及油性油墨、凝胶油墨、热熔性油墨等各种液体组合物的物质。作为液体喷射装置的具体示例,例如存在有,喷射以分散或溶解的方式而含有液晶显示器、EL(电致发光)显示器、面发光显示器、滤色器的制造等所使用的电极材料或颜色材料等材料的液体的液体喷射装置。此外,也可以为喷射用于生物芯片制造的生物体有机物的液体喷射装置、作为精密移液器而被使用并喷射作为试料的液体的液体喷射装置、印染装置或微分配器等。并且,也可以为,在手表或照相机等精密器械中精确地喷射润滑油的液体喷射装置、为了形成用于光通信元件等的微小半球透镜(光学透镜)等而将紫外线固化树脂等透明树脂液喷射在基板上的液体喷射装置。此外,也可以为,为了对基板等进行蚀刻而喷射酸性或碱性等的蚀刻液的液体喷射装置。
于2015年12月1日所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5-234476号和于2015年9月25日所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5-187842号的全部公开内容以援引的方式被合并于本申请中。
符号说明
A:供给方向;B:循环方向;D1:大小;D2:大小;X:扫描方向;Y:输送方向;Z:铅直方向;11:液体喷射装置;12:液体喷射部;13:液体供给源;14:供给机构;16:喷射部过滤器;17:共用液室;18:喷嘴形成面;19:喷嘴;20:压力室;21:振动板;22:连通孔;23:收纳室;24:致动器;26:安装部;27:液体供给路径;28:循环路径形成部;29:循环泵;31:加压机构;32:过滤单元;33:静态混合器;34:液体贮留部;35:压力调节机构;37:挠性部件;38:容积泵;39:单向阀;40:单向阀;41:泵室;42:负压室;43:减压部;44:施力部件;45:弹簧;47:压力调节装置;48:开阀机构;50:液体流入部;51:液体收纳部;51a:侧壁部;51b:周壁部;52:主体部;53:壁部;54:贯穿孔;55:过滤部件;56:隔膜部;56a:第一面;56b:第二面;56A:受压部;56B:外缘部;56C:环状波纹部;57:连通路径;59:开闭阀;59a:凸部;60:阀部;61:移动部;61a:卡合凹部;62:上游侧施力部件;63:下游侧施力部件;64:弯液面;66:压力调节室;67:膨胀收缩部;68:按压部件;69:压力调节部;70:插穿孔;71:开口部;71a:环状凹部;71b:突起部;72:流体室;72a:流体阻力部;74:加压泵;75:连接路径;76:检测部:77:流体压调节部;78:控制部;83:液体供给源;84:外轮廓壳体;85:液体袋;86:加压室;88:加压机构;89:加压路径;90:开放阀;91:供给泵;92:空气压调节部;94:轴;95:轴承部;96:支承部;101:内层;102:外层;103:气体阻隔层;105:接触部;105a:第一槽部;105b:第二槽部;107:切口部;108:板簧;112:支承台;113:介质;114:输送部;115:印刷部;116:主体;117:罩;118:输送辊对;119:输送辊对;120:引导板;122:导向轴;123:导向轴;124:滑架;126:擦拭单元;127:冲洗单元;128:盖单元;130:擦拭器;131:擦拭电机;132:液体接收部;133:冲洗电机;134:盖;135:压盖电机。

Claims (17)

1.一种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压力调节机构,其被设置在能够从液体供给源向从喷嘴喷射液体的液体喷射部供给所述液体的液体供给路径上,并且具有能够将所述液体收纳于内部且内部的容积通过隔膜部进行位移而发生变化的液体收纳部;
加压机构,其能够对向所述压力调节机构供给的所述液体进行加压,
所述隔膜部具有截面为波浪状的环状波纹部,该环状波纹部在该隔膜部承受压力时发生变形,
所述压力调节机构具有:
液体流入部,从所述液体供给源供给的所述液体流入该液体流入部中;
所述液体收纳部;
连通路径,其使所述液体流入部与所述液体收纳部连通;
开闭阀,其在施加于所述隔膜部中的作为所述液体收纳部的内表面的第一面的压力与施加于所述隔膜部中的作为所述液体收纳部的外表面的第二面的压力相比较低,且施加于所述第一面的压力与施加于所述第二面的压力之差在预定值以上时,从在所述连通路径中使所述液体流入部与所述液体收纳部不连通的闭阀状态变为使所述液体流入部与所述液体收纳部连通的开阀状态,
所述隔膜部具有在所述开闭阀的开闭时承受压力的受压部,
所述环状波纹部被设置在所述受压部与所述隔膜部的外缘部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膜部中的至少所述环状波纹部通过单层而构成,该单层以选自聚乙烯、聚丙烯、聚酯、聚苯硫醚、聚酰亚胺以及聚酰胺的材料为主要成分。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膜部中的至少所述环状波纹部具有内层和气体阻隔层,
所述内层以选自聚乙烯、聚丙烯、聚酯、聚苯硫醚、聚酰亚胺以及聚酰胺的材料为主要成分,
所述气体阻隔层与该内层相比气体阻隔性较高,
所述气体阻隔层被设置在与所述内层相比靠所述第二面侧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体喷射装置还具备流体室,所述流体室以覆盖所述隔膜部的所述第二面的方式而形成,
所述流体室具有阻碍流体从该流体室的流出的流体阻力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体喷射装置还具备开阀机构,所述开阀机构将所述开闭阀设为开阀状态,
在由所述开阀机构实现的所述开闭阀的开阀状态下,将通过所述加压机构而被实施了加压的所述液体向所述液体喷射部进行供给。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阀机构在以覆盖所述隔膜部的所述第二面的方式而形成的流体室内具有膨胀收缩部,所述膨胀收缩部能够进行膨胀以及收缩并且能够在膨胀状态下对所述隔膜部进行按压,
通过使所述膨胀收缩部膨胀,从而将所述隔膜部向使所述液体收纳部的容积减小的方向进行按压,并将所述开闭阀设为开阀状态。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阀机构对所述隔膜部中的所述受压部进行按压。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阀机构具有压力调节部,所述压力调节部能够对形成于所述隔膜部的所述第二面侧的流体室内的压力进行调节,
通过将所述流体室内的压力调节为与大气压相比较高的压力而将所述隔膜部向使所述液体收纳部的容积变小的方向进行按压,并将所述开闭阀设为开阀状态。
9.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接触部,所述接触部在所述液体收纳部内以能够与所述环状波纹部接触的方式而被设置。
10.一种压力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压力调节机构,该压力调节机构被设置在能够从液体供给源向从喷嘴喷射液体的液体喷射部供给所述液体的液体供给路径上,并具有能够将所述液体收纳于内部且内部的容积通过隔膜部进行位移而发生变化的液体收纳部,所述隔膜部具有截面为波浪状的环状波纹部,该环状波纹部在该隔膜部承受压力时发生变形,
所述压力调节机构具有:
液体流入部,从所述液体供给源供给的所述液体流入该液体流入部中;
所述液体收纳部;
连通路径,其使所述液体流入部与所述液体收纳部连通;
开闭阀,其在施加于所述隔膜部中的作为所述液体收纳部的内表面的第一面的压力与施加于所述隔膜部中的作为所述液体收纳部的外表面的第二面的压力相比较低,且施加于所述第一面的压力与施加于所述第二面的压力之差在预定值以上时,从在所述连通路径中使所述液体流入部与所述液体收纳部不连通的闭阀状态变为使所述液体流入部与所述液体收纳部连通的开阀状态,
所述隔膜部具有在所述开闭阀的开闭时承受压力的受压部,
所述环状波纹部被设置在所述受压部与所述隔膜部的外缘部之间。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压力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膜部中的至少所述环状波纹部通过单层而构成,该单层以选自聚乙烯、聚丙烯、聚酯、聚苯硫醚、聚酰亚胺以及聚酰胺的材料为主要成分。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压力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膜部中的至少所述环状波纹部具有内层和气体阻隔层,
所述内层以选自聚乙烯、聚丙烯、聚酯、聚苯硫醚、聚酰亚胺以及聚酰胺的材料为主要成分,
所述气体阻隔层与该内层相比气体阻隔性较高,
所述气体阻隔层被设置在与所述内层相比靠所述第二面侧处。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压力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流体室,所述流体室以覆盖所述隔膜部的所述第二面的方式而形成,
所述流体室具有阻碍流体从该流体室的流出的流体阻力部。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压力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开阀机构,所述开阀机构将所述开闭阀设为开阀状态,
所述开阀机构在以覆盖所述隔膜部的所述第二面的方式而形成的流体室内具有膨胀收缩部,所述膨胀收缩部能够进行膨胀以及收缩并且能够在膨胀状态下对所述隔膜部进行按压,
通过使所述膨胀收缩部膨胀,从而将所述隔膜部向使所述液体收纳部的容积减小的方向进行按压,并将所述开闭阀设为开阀状态。
15.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压力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开阀机构,所述开阀机构将所述开闭阀设为开阀状态,
所述开阀机构对所述隔膜部中的所述受压部进行按压。
16.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压力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开阀机构,所述开阀机构将所述开闭阀设为开阀状态,
所述开阀机构具有压力调节部,所述压力调节部能够对形成于所述隔膜部的所述第二面侧的流体室内的压力进行调节,
通过将所述流体室内的压力调节为与大气压相比较高的压力而将所述隔膜部向使所述液体收纳部的容积变小的方向进行按压,并将所述开闭阀设为开阀状态。
17.如权利要求10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压力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接触部,所述接触部被设置在所述液体收纳部内,并且以能够接触的方式而被设置在所述环状波纹部上。
CN201611064100.6A 2015-12-01 2016-11-28 液体喷射装置、压力调节装置 Active CN10702082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234476 2015-12-01
JP2015234476A JP6679900B2 (ja) 2015-12-01 2015-12-01 液体噴射装置、圧力調整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20824A CN107020824A (zh) 2017-08-08
CN107020824B true CN107020824B (zh) 2019-11-12

Family

ID=587780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064100.6A Active CN107020824B (zh) 2015-12-01 2016-11-28 液体喷射装置、压力调节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944087B2 (zh)
JP (1) JP6679900B2 (zh)
CN (1) CN10702082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702056B2 (ja) * 2016-07-25 2020-05-27 株式会社リコー 液体供給装置、液体を吐出する装置、立体造形装置
DE202017003026U1 (de) * 2017-06-09 2017-08-31 Jan Franck Vorrichtung zum Spülen oder Betreiben eines mit einem vorgeschalteten Druckdämpfer ausgerüsteten Tinten- oder Tintenstrahl-Druckkopfs
JP7087303B2 (ja) * 2017-08-24 2022-06-2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キャップ装置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JP7130930B2 (ja) * 2017-09-13 2022-09-0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および液体吐出装置の制御方法
JP2019051613A (ja) * 2017-09-13 2019-04-0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および液体吐出装置の制御方法
JP7095243B2 (ja) * 2017-09-13 2022-07-0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および液体吐出装置の制御方法
CN110126471A (zh) * 2018-02-08 2019-08-16 亿码(厦门)标识科技有限公司 按压式供墨墨盒
JP2019162804A (ja) * 2018-03-20 2019-09-2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装置
EP3546228B1 (en) * 2018-03-26 2022-03-02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Liquid supply unit and liquid injection device
JP7073893B2 (ja) * 2018-05-08 2022-05-2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装置、液体充填方法及び気泡排出方法
JP2019202469A (ja) * 2018-05-23 2019-11-2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及び液体吐出装置の制御方法
WO2020004760A1 (ko) * 2018-06-28 2020-01-02 조성암 압출 펌핑모듈 및 이를 이용한 다아이프램 유체공급장치
JP7040361B2 (ja) * 2018-08-29 2022-03-2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装置及び液体噴射装置のメンテナンス方法
JP7247637B2 (ja) * 2019-02-15 2023-03-2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装置
JP7283129B2 (ja) * 2019-02-28 2023-05-3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供給装置及び液体吐出装置
JP7451972B2 (ja) * 2019-11-29 2024-03-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液吐出ユニット、液吐出装置および液吐出方法
JP7417191B2 (ja) * 2020-01-30 2024-01-1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装置
JP2022018679A (ja) * 2020-07-16 2022-01-2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装置、液体噴射装置のメンテナンス方法
CN111660676B (zh) * 2020-07-24 2021-04-23 广东智慧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喷墨打印机的墨盒
JP2024067237A (ja) * 2022-11-04 2024-05-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ヘッドおよび膜部材

Family Cites Families (3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119131C2 (de) * 1981-05-14 1983-06-16 Robert Bosch Gmbh, 7000 Stuttgart Dämpferelement
JPH05133471A (ja) * 1991-03-12 1993-05-28 Dxl Internatl Inc ダイヤフラム・アセンブリ
US5719609A (en) * 1996-08-22 1998-02-17 Hewlett-Packard Compan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dundant sealing of a printhead pressure regulator
JPH10238507A (ja) * 1997-02-26 1998-09-08 Nippon Thermostat Kk 負圧アクチュエーター
ES2362979T3 (es) * 1998-07-15 2011-07-18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Unidad de suministro de tinta.
JP3755328B2 (ja) * 1999-03-23 2006-03-15 東海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ダイアフラム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アキュムレータ
EP1300246A4 (en) * 2000-07-07 2008-02-06 Seiko Epson Corp INK SUPPLY UNIT FOR INK JET PRINTER AND DIAPHRAGM VALVE
JP2002370375A (ja) * 2001-06-18 2002-12-24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ト装置、インクタンクおよびインク供給方法
US7156507B2 (en) * 2001-11-12 2007-01-02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injector
US7278718B2 (en) 2002-01-22 2007-10-09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injecting apparatus
JP4032953B2 (ja) 2002-01-22 2008-01-1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装置
JP4258462B2 (ja) * 2004-11-19 2009-04-3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圧力調整弁、機能液供給装置および描画装置
CN1990253A (zh) * 2005-12-29 2007-07-04 珠海天威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喷墨打印机墨盒及其压力平衡装置
JP4935603B2 (ja) * 2007-05-31 2012-05-23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滴噴射装置
JP4937071B2 (ja) * 2007-09-28 2012-05-23 東海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ダイヤフラム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アキュムレータ
JP5114229B2 (ja) * 2008-01-30 2013-01-09 株式会社ミマキエンジニアリング ダンパ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US8113612B2 (en) * 2009-02-27 2012-02-14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Ink delivery system
JP2011110853A (ja) * 2009-11-27 2011-06-09 Mimaki Engineering Co Ltd 液体循環システム
US8534808B2 (en) 2010-02-08 2013-09-17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and cleaning method in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JP2011206921A (ja) * 2010-03-26 2011-10-20 Seiko Epson Corp 自己封止ユニット、流路ユニット、液体噴射ヘッドユニット及び液体噴射装置、並びに自己封止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流路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及び液体噴射ヘッド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
JP5614095B2 (ja) * 2010-05-18 2014-10-2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装置
JP5655519B2 (ja) 2010-11-19 2015-01-2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供給バルブユニット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JP5900729B2 (ja) 2011-10-27 2016-04-06 株式会社ミマキエンジニアリング ダンパ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5942410B2 (ja) * 2011-12-14 2016-06-2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バルブユニット、液体噴射ユニット、および液体噴射装置、並びにバルブ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
JP6019954B2 (ja) * 2012-01-23 2016-11-02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6041732B2 (ja) 2013-03-28 2016-12-14 株式会社ミマキエンジニアリング ダンパー装置
JP6142719B2 (ja) 2013-08-01 2017-06-0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
JP6124758B2 (ja) * 2013-10-07 2017-05-10 株式会社ミマキエンジニアリング 圧力緩衝器の製造方法
JP2015074121A (ja) * 2013-10-07 2015-04-20 株式会社ミマキエンジニアリング 圧力緩衝器
JP6381133B2 (ja) * 2015-03-30 2018-08-29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プリントヘッド用インク供給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20824A (zh) 2017-08-08
JP2017100333A (ja) 2017-06-08
JP6679900B2 (ja) 2020-04-15
US9944087B2 (en) 2018-04-17
US20170151805A1 (en) 2017-06-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20824B (zh) 液体喷射装置、压力调节装置
CN107020820B (zh) 液体喷射装置、压力调节装置
CN102555476B (zh) 液体供给阀单元及液体喷射装置
US8474959B2 (en) Liquid container and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US9914307B2 (en)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and maintenance method of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US8465121B2 (en) Fluid ejecting apparatus and wiping method
US8491110B2 (en)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JP5245975B2 (ja) 液体供給装置、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JP6672773B2 (ja) 液体噴射装置及び液体噴射装置のメンテナンス方法
JP2017109446A (ja) 液体噴射装置及び圧力調整装置
US9592672B2 (en)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JP2011245679A (ja) メンテナンス装置、流体噴射装置及びメンテナンス方法
JP2010208186A (ja) 脱泡機構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JP2010228149A (ja) 流体供給装置、流体噴射装置、及び流体供給方法
JP2010228148A (ja) 液体供給装置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JP2010228238A (ja) バルブユニット、流体供給装置、流体噴射装置、バルブ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及びバルブユニットの製造装置
JP5707995B2 (ja) 液体噴射装置
JP2005288967A (ja) 液体噴射装置
JP2011251473A (ja) メンテナンス装置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JP2013184454A (ja) 液体接触部材および液体噴射装置
JP2010214711A (ja) 流体供給装置及び流体噴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