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794699A - 液体喷射系统 - Google Patents
液体喷射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794699A CN106794699A CN201580047689.6A CN201580047689A CN106794699A CN 106794699 A CN106794699 A CN 106794699A CN 201580047689 A CN201580047689 A CN 201580047689A CN 106794699 A CN106794699 A CN 10679469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quid
- liquid injection
- face
- tank
- storage contain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06—Refilling of the cartridg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13—Inner structur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2—Mounting within the printe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2—Mounting within the printer
- B41J2/17523—Ink connection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66—Ink level or ink residue control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53—Outer structure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液体喷射系统,上述液体喷射系统使用户对向液体喷射装置供给液体的液体收容容器的操作容易进行。液体喷射系统1具有打印机2、罐单元3和供给管4。打印机2在上盒体5和下盒体6之间收容具备印刷头的机构单元10。罐单元3在罐上盒体7和罐下盒体8之间收容罐9。在罐上盒体7的上表面71形成开口74,在罐上盒体7的侧面73形成4个窗口部75。开口74面向罐9的墨水注入部95,窗口部75面向形成于罐9的上限标识28。如果使罐单元3滑动从而向打印机2的近前拉出,则形成于侧面73的窗口部75向外部露出。因此,可以从打印机2侧确认墨水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体喷射系统,上述液体喷射系统具有收容液体的液体收容容器和喷射由液体收容容器供给的液体的液体喷射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通常使用一种具备液体喷射装置和液体收容容器的液体喷射系统,上述液体喷射装置具备喷射墨水等液体的液体喷射部,上述液体收容容器向液体喷射部供给液体。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该种液体喷射系统的一个例子。在专利文献1中,在作为液体喷射装置的一例的喷墨打印机的侧面安装有装入了墨水罐的罐盒体。在罐盒体的侧面(配置有喷墨打印机的一侧的相反侧的侧面)设置有确认窗。当向墨水罐补充墨水时,将罐盒体从喷墨打印机中取出,倾倒罐盒体以形成使墨水罐的注入口朝向上方的补充姿势。在注入墨水后,将罐盒体恢复原姿势,并安装于喷墨打印机上。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05132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专利文献1中,在罐盒体的侧面中,用于确认墨水罐内的墨水量的确认窗设置于与配置喷墨打印机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的侧面。因此,在喷墨打印机的宽度较大的情况下,用户必须移动至液体喷射系统的宽度方向的外侧进行注入墨水、观察视认窗、确认墨水量等操作。因而,用户的操作负担较大。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使用户对液体收容容器的操作容易进行的液体喷射系统。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液体喷射系统的特征在于,其具备:液体喷射装置、液体收容容器和导管,上述液体喷射装置可喷射液体,上述液体收容容器可收容上述液体,上述导管连接上述液体喷射装置和上述液体收容容器,并可将上述液体从上述液体收容容器供给至上述液体喷射装置;上述液体收容容器的外壁中朝从上述液体收容容器朝向上述液体喷射装置的第1方向的第1面,相对上述液体喷射装置的外壁中朝从上述液体喷射装置朝向上述液体收容容器的第2方向的第2面,可由第一位置向与上述第一位置不同的第二位置相对移动;在上述液体收容容器的上述第1面设置有当处于上述第二位置时可观察确认上述液体收容容器的内部的视认部。
根据本发明,能够移动液体收容容器,并使朝向液体喷射装置的第1面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通过该动作,可从形成于液体收容容器的第1面的视认部观察确认液体收容容器的内部。在这样的结构中,当确认液体收容容器的内部时,可从液体喷射装置侧观察液体收容容器的视认部,而不需要进行从与液体喷射装置相反的一侧观察液体收容容器的操作。因此,可使对液体收容容器的操作容易进行。例如,可减轻确认液体收容容器内的液体量时的操作负担。
在本发明中,优选当上述第1面处于上述第一位置时,上述视认部面向上述液体喷射装置,当上述第1面处于上述第二位置时,上述视认部不面向上述液体喷射装置。这样,通过移动液体收容容器,能够在可观察确认视认部的状态和无法观察确认视认部的状态之间切换。
在本发明中,优选上述第1面从上述第一位置朝向上述第二位置的第3方向与上述第1方向或上述第2方向交叉;上述液体收容容器具备第1液体收容部和第2液体收容部,上述第1液体收容部具有第1液体注入口,上述第2液体收容部具有第2液体注入口且其容积大于上述第1液体收容部;上述第1液体收容部位于上述第2液体收容部的上述第3方向侧;当将与上述第3方向相反的方向设为第4方向时,上述第2液体注入口设置于比上述第2液体收容部的朝向上述第4方向的第4面更靠近上述第2液体收容部的朝向上述第3方向的第3面的位置。这样,在排列容积不同的液体收容部时,可将液体注入口汇集配置于容积较小的液体收容部侧。通过将液体注入口汇集配置,可提高将液体注入液体收容部的操作的操作效率。
此时,优选上述视认部具有第1视认窗和第2视认窗,上述第1视认窗可观察确认上述第1液体收容部,上述第2视认窗可观察确认上述第2液体收容部;上述第2视认窗设置于比上述第2液体收容部的上述第4面更靠近上述第3面的位置。这样,可将多个视认窗汇集配置于容积较小的液体收容部侧。通过汇集配置视认部,可提高确认多个液体收容部的液体量的操作的操作效率。
或者,在本发明中,优选上述液体收容容器从上述第一位置朝向上述第二位置的第3方向与上述第1方向或上述第2方向交叉;上述液体收容容器具备第1液体收容部和第2液体收容部,上述第1液体收容部具有第1液体注入口,上述第2液体收容部具有第2液体注入口,且其容积大于上述第1液体收容部;上述第1液体收容部位于上述第2液体收容部的上述第3方向侧;上述视认部具有第1视认窗和第2视认窗,上述第1视认窗可观察确认上述第1液体收容部,上述第2视认窗可观察确认上述第2液体收容部;当将与上述第3方向相反的方向设为第4方向时,上述第2视认窗设置于比上述第2液体收容部的朝向上述第4方向的第4面更靠近上述第2液体收容部的朝向上述第3方向的第3面的位置。这样,可将多个视认窗汇集配置于容积较小的液体收容部侧。通过汇集配置视认部,可提高确认多个液体收容部的液体量的操作的操作效率。
在本发明中,优选在上述液体喷射装置的上述第2面设置有液体喷射装置侧卡合部,在上述液体收容容器的上述第1面设置有液体收容容器侧卡合部,上述液体喷射装置侧卡合部与上述液体收容容器侧卡合部以使上述液体收容容器可相对上述液体喷射装置滑动的方式卡合。这样,可使液体收容容器滑动并将其向操作者侧拉出。因此,容易进行为确认液体量而移动液体收容容器的操作。另外,即使在将液体喷射系统设置于有限的空间的情况下,也可容易地将液体收容容器移动至可确认液体量的位置。
在本发明中,优选上述液体喷射装置的底面具有延长部分,上述液体收容容器载置于上述延长部分,上述第1面为上述延长部分的朝向上述液体收容容器的面,在上述第1面设置有液体喷射装置侧卡合部,上述第2面为上述液体收容容器的朝向上述延长部分的面,在上述第2面设置有液体收容容器侧卡合部,上述液体喷射装置侧卡合部与上述液体收容容器侧卡合部以使上述液体收容容器可相对上述液体喷射装置滑动的方式卡合。这样,在设置延长部分并于其上载置液体收容容器的情况下,可将滑动式卡合部设置于延长部分和液体收容容器之间。因此,通过滑动液体收容容器并将其向操作者侧拉出,可容易地进行为了确认液体量而移动液体收容容器的操作。另外,即使在将液体喷射系统设置于有限的空间的情况下,也可容易地移动液体收容容器。
在本发明中,优选在上述液体喷射装置的上述第2面设置有在从上述第一位置朝向上述第二位置的方向上延伸的装置侧导管用开口部,在上述液体收容容器的上述第1面设置有在从上述第一位置朝向上述第二位置的方向上延伸的容器侧导管用开口部,上述导管经由上述装置侧导管用开口部与上述液体喷射装置的内部连通,并且经由上述容器侧导管用开口部与上述液体收容容器的内部连通。这样,如果将导管配置为通过形成于液体喷射装置和液体收容容器的相对的面的开口部,则可以简单的路径拉绕导管。另外,可减少导管向外部露出。
在本发明中,优选当从上述第1方向平视上述液体喷射系统时,在上述第一位置与上述第二位置的任意位置,上述装置侧导管用开口部的至少一部分与上述容器侧导管用开口部的至少一部分重合。这样,如果无论在处于液体收容容器的移动范围的一端(第一位置)和另一端(第二位置)的任意位置的情况下都能维持导管的连接状态,则即使液体收容容器发生移动也可维持导管的连接状态。
在本发明中,优选上述液体收容容器具有可检测收容于上述液体收容容器的液体的余量的余量检测部,当上述液体收容容器的上述第1面配置于上述第二位置时,可通过上述视认部观察上述液体收容容器所收容的液体的量,当上述液体收容部的上述第1面配置于上述第一位置时,可通过上述余量检测部检测上述液体收容容器所收容的液体的量。这样,在拉出液体收容容器并注入液体时可一边通过视认部确认液体量一边进行注入,在液体注入操作结束并使液体收容容器回到原来的位置的状态下,可通过余量检测部检测液体余量。
在本发明中,优选具备与上述余量检测部连接的配线,在上述液体喷射装置的上述第2面设置有在从上述第一位置朝向上述第二位置的方向上延伸的装置侧配线用开口部,在上述液体收容容器的上述第1面设置有在从上述第一位置朝向上述第二位置的方向上延伸的容器侧配线用开口部,上述配线经由上述装置侧配线用开口部与上述液体喷射装置的内部连接,并且经由上述容器侧配线用开口部与上述液体收容容器的内部连接。这样,可以简单的路径拉绕配线。另外,可减少配线向外部露出。
在本发明中,优选当从上述第1方向平视上述液体喷射系统时,在上述第一位置与上述第二位置的任意状态下,上述装置侧配线用开口部的至少一部分与上述容器侧配线用开口部的至少一部分重合。这样,如果在无论处于液体收容容器的移动范围的一端(第一位置)和另一端(第二位置)的任意位置的情况下都能维持配线的连接状态,则即使液体收容容器发生移动也可维持配线的连接状态。
接着,本发明可设为如下结构:其具备:液体喷射装置、液体收容容器以及导管,上述液体喷射装置可喷射液体;上述液体收容容器位于上述液体喷射装置内,并可收容上述液体;上述导管连接上述液体喷射装置和上述液体收容容器,可将上述液体从上述液体收容容器供给至上述液体喷射装置,在上述液体收容容器的外壁中面向上述液体喷射装置的内壁的面中的朝第1方向的第1面,相对在上述液体喷射装置的内壁中面向上述液体收容容器的外壁的面中的朝与上述第1方向相反的第2方向的第2面,可由第一位置向与上述第一位置不同的第二位置相对移动,在与上述液体收容容器的上述第1面相反的一侧的第3面,设置有当上述第1面处于上述第二位置时可观察确认上述液体收容容器的内部的视认部。
这样,在本发明中,可移动内置于液体喷射装置内的液体收容容器,使作为液体收容容器的朝向液体喷射装置的面的第1面相对液体喷射装置的第2面进行相对移动,通过该动作,可从形成于液体收容容器的第3面的视认部观察确认液体收容容器的内部。在这样的结构中,当确认液体收容容器的内部时,可从液体喷射装置的宽度方向的内侧观察液体收容容器的视认部,而不需要进行从液体喷射装置的宽度方向的外侧观察液体收容容器的操作。因此,可容易地进行对液体收容容器的操作。例如,可减轻确认液体收容容器内的液体量时的操作负担。
在本发明中,优选当上述第1面处于上述第一位置时,上述视认部面向上述液体喷射装置,当上述第1面处于上述第二位置时,上述视认部不面向上述液体喷射装置。这样,通过使液体收容容器移动,能够在可观察确认视认部的状态和无法观察确认视认部的状态之间切换。
在本发明中,优选上述第1面从上述第一位置朝向上述第二位置的第3方向与上述第1方向或上述第2方向交叉,上述液体收容容器具备第1液体收容部和第2液体收容部,上述第1液体收容部具有第1液体注入口,上述第2液体收容部具有第2液体注入口,且其容积大于上述第1液体收容部,上述第1液体收容部位于上述第2液体收容部的上述第3方向侧,当将与上述第3方向相反的方向设为第4方向时,上述第2液体注入口设置于比上述第2液体收容部的朝向上述第4方向的第4面更靠近上述第2液体收容部的朝向上述第3方向的第3面的位置。这样,在排列容积不同的液体收容部时,可将液体注入口汇集配置于容积较小的液体收容部侧。通过将液体注入口汇集配置,可提高将液体注入液体收容部的操作的操作效率。
此时,优选上述视认部具有第1视认窗和第2视认窗,上述第1视认窗可观察确认上述第1液体收容部,上述第2视认窗可观察确认上述第2液体收容部,上述第2视认窗设置于比上述第2液体收容部的上述第4面更接近上述第3面的位置。这样,可将多个视认窗汇集配置于容积较小的液体收容部侧。通过汇集配置视认部,可提高确认多个液体收容部的液体量的操作的操作效率。
或者,在本发明中,优选上述液体收容容器从上述第一位置朝向上述第二位置的第3方向与上述第1方向或上述第2方向交叉,上述液体收容容器具有第1液体收容部和第2液体收容部,上述第1液体收容部具有第1液体注入口,上述第2液体收容部具有第2液体注入口,且其容积大于上述第1液体收容部,上述第1液体收容部位于上述第2液体收容部的上述第3方向侧,上述视认部具有第1视认窗和第2视认窗,上述第1视认窗可观察确认上述第1液体收容部,上述第2视认窗可观察确认上述第2液体收容部,当将与上述第3方向相反的方向设为第4方向时,上述第2视认窗设置于比上述第2液体收容部的朝向上述第4方向的第4面更靠近上述第2液体收容部的朝向上述第3方向的第3面的位置。这样,可将多个视认窗汇集配置于容积较小的液体收容部侧。通过汇集配置视认部,可提高确认多个液体收容部的液体量的操作的操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模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液体喷射系统的说明图(主视图和分解立体图)。
图2为表示罐单元的第1位置和第2位置的说明图。
图3为罐的分解立体图。
图4为罐单元的截面图。
图5为模式性地表示设置于打印机的侧面和罐单元的侧面的卡合部以及开口部的配置的说明图。
图6为模式性地表示打印机和罐单元的卡合状态的说明图。
图7为模式性地表示装置侧开口部的保护结构的说明图。
图8为模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液体喷射系统的说明图。
图9为模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液体喷射系统的说明图。
图10为模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液体喷射系统的说明图。
图11为模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5所涉及的液体喷射系统的说明图。
图12为模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6所涉及的液体喷射系统的说明图。
图13为模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7、8所涉及的液体喷射系统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适用本发明的液体喷射系统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
图1为模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液体喷射系统的说明图,图1(a)为液体喷射系统的主视图,图1(b)为液体喷射系统的分解立体图。另外,图2为表示罐单元的第1位置和第2位置的说明图,图2(a)表示罐单元和打印机并排的状态(第1位置)、图2(b)表示将罐单元相对打印机向前拉出的状态(第2位置)。在图1、图2中,附有相互正交的坐标轴XYZ轴。对在此以后的示意图也根据需要附有XYZ轴。在XYZ各轴中,箭头的方向表示+方向(正方向),与箭头方向相反的方向表示-方向(负方向)。在液体喷射系统1的使用状态下,液体喷射系统1配置于水平的平面XY面。在液体喷射系统1的使用状态下,Z轴朝向铅直方向,-Z方向为铅直向下方向。
如图1(a)、图1(b)所示,实施方式1的液体喷射系统1具有作为液体喷射装置一例的打印机2、作为液体收容容器一例的罐单元3和作为液体供给管一例的供给管4。罐单元3贮留作为液体一例的墨水。打印机2为喷墨打印机。液体喷射系统1通过打印机2输送印刷用纸等印刷媒介P,并经由供给管4将墨水从罐单元3供给到打印机2,从而对印刷媒介P进行印刷。罐单元3相对打印机2配置于+X方向侧,能够相对打印机2在Y轴方向上滑动。罐单元3通常如图2(a)所示,位于与打印机2在X轴方向上并排的第1位置3A。在此状态下,进行打印机2的印刷动作等。另外,如图2(b)所示,将罐单元3相对打印机2拉出至近前侧(+Y方向侧)的第2位置3B。在此状态下,可进行罐单元3内的墨水量的确认等。
打印机2具备上盒体5、下盒体6和机构单元10。上盒体5与下盒体6在Z轴方向上相对。机构单元10收容于上盒体5和下盒体6之间。机构单元10为执行印刷动作的机构部分。上盒体5具备朝向+Y方向的正面51、朝向+Z方向(铅直向上方向)的上表面52和朝向+X方向(第2方向)的侧面53(第2面)。正面51设置有排出印刷媒介P的排纸部54。
打印机2的机构单元10支承于下盒体6。机构单元10具备印刷头(省略图示)、头移动机构(省略图示)和媒介输送机构(省略图示)等。头移动机构具备搭载印刷头的托架(省略图示)。头移动机构通过来自发动机的动力经由同步齿形带等传递至托架,从而使托架沿X轴方向移动。媒介输送机构以来自发动机的动力驱动输送辊,从而沿Y轴方向输送印刷媒介P。在托架上设置有连接有供给管4的一端的中继单元。印刷头经由中继单元与供给管4连接。供给管4具有可挠性。印刷头为喷墨头,经由中继单元和供给管4将由罐单元3供给的墨水以墨滴的方式喷出。打印机2通过媒介输送机构以及头移动机构,使印刷头相对印刷媒介P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同时,从印刷头喷出墨滴对印刷媒介P施行印刷。
罐单元3具备罐上盒体7、罐下盒体8和作为液体收容部的一例的罐9。罐上盒体7与罐下盒体8在Z轴方向上相对。罐9收容于罐上盒体7和罐下盒体8之间。罐9收容用于印刷的墨水。在实施方式1的罐单元3中,收容黑色墨水的罐9Bk、收容黄色墨水的罐9Y、收容品红色墨水的罐9M和收容青色墨水的罐9C各设置有一个(参照图1(b))。应予说明,罐9的数量也可为4以外的数量,收容的墨水种类也可与上述4种颜色的墨水不同。
供给管4包含与罐9的数量根数相同的管子。在实施方式1中,作为供给管4,具备与罐9Bk连接的供给管4、与罐9Y连接的供给管4、与罐9M连接的供给管4和与罐9C连接的供给管4的4根管子。4根管子构成对应4种颜色的墨水的4个系统的墨水流路。在具备机构单元10的印刷头上设置有按照墨水颜色喷出4种颜色的墨水的4组墨水喷嘴。
罐上盒体7具备朝向+Z方向的上表面71、朝向+X方向的侧面72、和朝向-X方向(第1方向)的侧面73(第1面)。罐上盒体7的上表面71设置有4个开口74。另外,如图1(b)所示,在罐上盒体7的侧面73上设置有4个窗口部75(视认部)。窗口部75为贯穿侧面73的开口。如图1所示,罐单元3在从4个窗口部可观察确认的位置收容上述4个罐9(9Bk、9Y、9M、9C)。罐上盒体7具备与罐下盒体8卡合的未图示的卡合部。组装罐上盒体7和罐下盒体8时,将罐上盒体7的卡合部与罐下盒体8的被卡合部相卡合,从而将罐上盒体7固定在罐下盒体8上。
如图1(b)所示,在4个罐9(9Bk、9Y、9M、9C)中,罐9Y、9M、9C为相同的形状和相同的容积。另外,罐9Bk在Y轴方向上的尺寸大于其他罐,容积也大于其他罐。图3为罐9的分解立体图。以下,参照图3,对4个罐9(9Bk、9Y、9M、9C)的共通的结构进行说明。将罐9的朝向-X方向的面,即,从罐上盒体7的窗口部75进行观察确认的面设为罐9的正面91。另外,将朝向+X方向的面设为罐9的背面92。罐9具有盒体61和薄片部件63。薄片部件63由合成树脂(例如,尼龙和聚丙烯等)形成膜状,并具有可挠性。薄片部件63通过熔敷等接合方法与盒体61接合。
在罐9的内部设置有收容部65、大气室68和连通路69。收容部65与大气室68通过连通路69连通。收容部65内收容墨水。在罐9中,在朝向+Z方向的上表面93上设置有墨水注入部95。另外,上表面93的一部分向+Z方向伸出,在此设置有大气连通口96。另外,在罐9中,从朝向-Z方向的底面94伸出有供给部97。从供给部97突出有筒状的连接部97a。在连接部97a上连接有供给管4(4Bk/4Y/4M/4C)。收容于罐9的墨水从设置于连接部97a的前端的供给口送出至供给管4。
在罐9上设置有检测罐9内的墨水的未图示的墨水传感器。墨水传感器为例如使用设置于收容部65底部的棱镜等的光学式传感器。通过在收容部65的底部设置光学式传感器,可检测出罐内的墨水余量少于规定量(接近用完)的情况。或者,也可使用其他检测方式的传感器。例如,也可以是电极方式的传感器。电极方式的传感器是指,在收容部65的底部附近设置一对电极,通过测定在电极间流过的电流值,来判断电极间是否存在墨水的墨水传感器。另外,与墨水传感器连接的配线与供给管4一起通过罐9的背面92侧,并被拉绕向打印机2的内部。当罐单元3位于第1位置3A并使用液体喷射系统1时,墨水传感器可检测墨水。
图4为横截罐单元3的截面图,图4(a)为沿XZ面横截的截面图,图4(b)为模式性地表示沿YZ面横截的截面结构的说明图。4个罐9(9Bk、9Y、9M、9C)载置于罐下盒体8。如图4(a)所示,在罐下盒体8中,载置有各罐9的底面94的部位设置有2个载置部221、2个凹部223、第1卡合部225和第2卡合部227。另一方面,罐9的底面94设置有被支承部183、2个凸部185和第1被卡合部187。罐9配置为底面94的被支持部183载置于罐下盒体8的2个载置部221,底面94的2个凸部185插入罐下盒体8的2个凹部223内。在此状态下,罐9的第1被卡合部187与罐下盒体8的第1卡合部225卡合,罐9的第2被卡合部191与罐下盒体8的第2卡合部227卡合。由此,罐9固定于罐下盒体8。
如图4(b)所示,在罐上盒体7和罐下盒体8之间收纳有4个罐9(9Bk、9Y、9M、9C)的状态下,可分别从形成于罐上盒体7的上表面71的4个开口74接触到各罐的墨水注入部95。墨水注入部95在印刷时被盖部件(省略图示)堵塞。在罐9(9Bk、9Y、9M、9C)收容于罐上盒体7和罐下盒体8之间的状态下,可卸下盖部件,从墨水注入部95注入墨水。
如图1(b)、图4(b)所示,罐上盒体7的4个开口74在Y轴方向上排列。另外,4个罐9从-Y方向侧朝向+Y方向侧,按罐9Bk、9Y、9M、9C的顺序排列。罐9Y、9M、9C为同一形状。另一方面,与其他罐9Y、9M、9C相比罐9Bk在Y轴方向的尺寸更大,容积也大于其他罐9Y、9M、9C。在4个罐9中,容积较小的罐9Y、9M、9C(第1液体收容部)均相对容积最大的罐9Bk(第2液体收容部)而位于+Y方向侧(第3方向侧)。因此,容积较小的罐9Y、9M、9C的墨水注入部95(95Y、95M、95C)(第1液体注入口)相对容积最大的罐9Bk的墨水注入部95Bk(第2液体注入口)而位于+Y方向侧(第3方向侧)。
罐9Bk、9Y、9M、9C分别具备朝向+Y方向侧(第3方向侧)的侧面98(第3面)和朝向-Y方向侧(第4方向侧)的侧面99(第4面)。如图3所示,朝向+Y方向侧的侧面98由薄片部件63构成,朝向-Y方向侧的侧面99由盒体61构成。容积最大的罐9Bk的墨水注入部95设置于罐9Bk的上表面93中比朝向-Y方向侧的侧面99更靠近朝向+Y方向侧的侧面98的位置。因此,4个墨水注入部95汇集配置于罐上盒体7的上表面71上偏向+Y方向侧的位置。
如图1(b)所示,在罐上盒体7和罐下盒体8之间收纳有罐9Bk、9Y、9M、9C的状态下,罐9Bk、9Y、9M、9C的一部分从形成于罐上盒体7的侧面73的4个窗口部75向罐上盒体7的外侧露出。9Bk、9Y、9M、9C的正面91位于从窗口部75可见的位置。如图3所示,在罐9(9Bk、9Y、9M、9C)的正面91形成有表示墨水量上限的上限标识28。上限标识28形成于面向窗口部75的位置。
当罐单元3处于第1位置3A时,4个窗口部75面向打印机2的上盒体5的侧面53且被打印机2遮挡,而在将罐单元3拉出至第2位置3B的状态下,4个窗口部75不面向侧面53且不被打印机2遮挡。因此,当将罐单元3拉出至第2位置3B时,由从窗口部75可见的罐9的部位可观察确认罐9内的墨水量。由于在从窗口部75可见的罐9的部位上设置有上限标识28,所以当向罐9注入墨水时,可从窗口部75观察确认罐9内的墨水量达到了预先设定的上限量。
罐上盒体7的窗口部75含有可观察确认罐9Bk的窗口部75(第2视认窗)、可观察确认罐9Y的窗口部75(第1视认窗)、可观察确认罐9M的窗口部75(第1视认窗)和可观察确认罐9C的窗口部75(第1视认窗)。这4个窗口部75为同一形状,在罐上盒体7的侧面73上从-Y方向朝向+Y方向按顺序排列。在容积最大的罐9Bk的正面91上比朝向-Y方向侧的侧面99更靠近朝向+Y方向侧的侧面98的位置形成有上限标识28。而且,在可观察确认该上限标识28的位置,换言之,在比罐9Bk的侧面99更靠近侧面98的位置设置有可观察确认罐9Bk的窗口部75(第2视认窗)。因此,4个窗口部75汇集配置于罐上盒体7的侧面73上偏向+Y方向侧的位置。
图5、图6为模式性地表示设置于打印机2的侧面和罐单元3的侧面的卡合部以及开口部的配置的说明图,图5(a)表示设置于打印机2的侧面53的卡合部和开口部,图5(b)表示设置于罐单元3的侧面73的卡合部和开口部。另外,图6为模式性地表示打印机2和罐单元3的卡合状态的说明图,图6(a)表示罐单元3位于第1位置3A的状态,图6(b)表示罐单元位于第2位置3B的状态。图5、图6表示沿-X方向观察打印机2和罐单元3的侧面时(即,沿从罐单元3朝向打印机2的方向观察时)的配置。
如上所述,打印机2具备朝+X方向(第2方向)的侧面53(第2面),该+X方向为朝向罐单元3的方向,在该侧面53形成有在Y轴方向上平行地延伸的2根导轨55、56(液体喷射装置侧卡合部)。导轨55在侧面53的下端附近的位置,从靠近侧面53的+Y方向的侧端边缘的位置延伸至靠近侧面53的-Y方向的侧端边缘的位置。另一方面,导轨56相对导轨55位于+Z方向侧。导轨56从侧面53的Y轴方向的大致中央的位置延伸至与导轨55的+Y方向的端部相同的位置。应予说明,在图1(b)中,省略导轨55、56的图示。
另一方面,罐单元3具备朝-X方向(第1方向)的侧面73(第1面),该-X方向为朝向打印机2的方向,在该侧面73形成有在Y轴方向上延伸的导轨76(液体收容容器侧卡合部)。导轨76的Z轴方向的位置(高度)与设置于打印机2侧的导轨55、56之间的槽状部分的高度相同,导轨76卡合于导轨55、56之间。打印机2侧的导轨55、56和罐单元3侧的导轨76卡合为使罐单元3相对打印机2在X轴方向和Z轴方向上不能相对移动,并且,罐单元3相对打印机2在Y轴方向上可滑动。导轨55、56和导轨76形成于与上述窗口部75不重合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相对窗口部75位于-Z方向侧(下侧)。应予说明,在图1(b)中,省略导轨76的图示。
导轨76的+Y方向侧的端部设置有前方侧防脱部77,-Y方向侧的端部设置有后方侧防脱部78。当罐单元3位于第1位置3A时,前方侧防脱部77从+Y方向抵接于导轨55、56。另外,当罐单元3位于第2位置3B时,后方侧防脱部78从-Y方向抵接于导轨55。因此,罐单元3的可移动范围为从第1位置3A至第2位置3B的范围,罐单元3不会脱离该范围而移动。当罐单元3位于第1位置3A时,罐单元3的侧面73相对打印机2的侧面53,位于第一位置73A。当罐单元3位于第2位置3B时,罐单元3的侧面73相对打印机2的侧面53,位于与第一位置73A不同的第二位置73B。第二位置73B为相对第一位置73A向+Y方向侧(第3方向侧)移动的位置。
在打印机2的侧面53形成有在导轨55和导轨56之间的位置沿Y轴方向延伸的装置侧开口部57。另外,在罐单元3的侧面73形成有在导轨76的Z轴方向的大致中央位置沿Y轴方向延伸的容器侧开口部79。装置侧开口部57和容器侧开口部79在Z轴方向的位置(高度)相同,在Z轴方向的开口宽度也相同。装置侧开口部57在打印机2的侧面53上在从Y轴方向的一端到另一端的范围延伸,容器侧开口部79只在罐单元3的侧面73中靠近+Y方向侧一端的区域延伸。
当罐单元3处于第1位置3A和第2位置3B的任意位置时,装置侧开口部57和容器侧开口部79的至少有一部分从X轴方向观察时重合。供给管4通过装置侧开口部57和容器侧开口部79重合的部分,从罐单元3的内部被拉绕向打印机2的内部。即,供给管4经由装置侧开口部57与打印机2的内部连通,经由容器侧开口部79与罐单元3的内部连通。因此,当罐单元3在第1位置3A和第2位置3B之间移动时,能够维持打印机2和罐单元3通过供给管4的连接。另外,在这样的结构中,供给管4不向外部露出。因此,不必担心用户不小心接触并损伤供给管4。
当罐单元3处于第1位置3A和第2位置3B的任意位置时,容器侧开口部79被打印机2的侧面53覆盖而不向外部露出。因此,可防止灰尘和异物等进入罐单元3的内部。另一方面,当罐单元3处于第1位置3A时,装置侧开口部57被罐单元3的侧面73覆盖而不向外部露出,而当罐单元3处于第2位置3B时,其-Y方向侧的部分不被罐单元3的侧面73覆盖,形成向外部露出的状态。
图7为模式性地表示装置侧开口部57的保护结构的说明图。在打印机2的侧面53安装有保护部件58,以堵塞装置侧开口部57向外部露出的部分。保护部件58可由例如橡胶和合成橡胶等弹性部件形成。在保护部件58形成有供供给管4通过的狭缝59。除去供供给管4通过的空间,保护部件58堵塞装置侧开口部57。因此,打印机2的内部不向外部露出,并可防止灰尘和异物等进入打印机2的内部。
装置侧开口部57和容器侧开口部79不仅作为供供给管4通过的开口,也兼用为供与设置于罐9的墨水传感器连接的配线通过的开口。即,装置侧开口部57兼用作装置侧配线用开口部和容器侧配线用开口部。另外,容器侧开口部79兼用作装置侧配线用开口部和容器侧配线用开口部。被从墨水传感器拉绕至打印机2的内部的配线配置为通过装置侧开口部57和容器侧开口部79。即,配线经由装置侧开口部57与打印机2内部连接,并经由容器侧开口部79与罐单元3的内部连接。这样,当罐单元3在第1位置3A和第2位置3B之间移动时,维持打印机2和墨水传感器通过配线的连接,并且,配线不向外部露出。
应予说明,也可在打印机2的侧面53设置2个开口,一个作为装置侧导管用开口部,另一个作为装置侧配线用开口部。例如,也可将装置侧开口部57在Z轴方向上分割成两部分,一个作为装置侧导管用开口部,另一个作为装置侧配线用开口部。同样地,也可在罐单元3的侧面73设置2个开口,一个作为容器侧导管用开口部,另一个作为容器侧配线用开口部。
如上所述,供给管4含有与罐9Bk连接的供给管4、与罐9Y连接的供给管4、与罐9M连接的供给管4和与罐9C连接的供给管4的4根管子。4根供给管用捆扎带等捆扎,配置为通过装置侧开口部57和容器侧开口部79。供给管4从捆扎位置延伸至罐9侧的部分具有余长部分,其为使得供给管4能够随着罐单元3在第1位置3A和第2位置3B之间移动而弯曲或延伸的长度。即,当罐单元3位于第1位置3A时,与位于最靠近+Y方向侧的罐9C连接的供给管4C的松弛程度最大,余长部分最长。另一方面,当罐单元3位于第2位置3B时,与位于最靠近-Y方向侧的罐9Bk连接的供给管4Bk的松弛程度最大,余长部分最长。这样,供给管不会形成超过必要地松弛的状态。
(作用效果)
如上所述,在实施方式1的液体喷射系统1中,罐单元3可滑动地卡合在打印机2的朝向+X方向侧的侧面53,使罐单元3沿+Y方向滑动而向近前拉出,可使罐单元3的朝向-X方向的侧面73向外部露出。通过这个动作,能够从形成于罐单元3的朝向-X方向的侧面73的窗口部75观察确认罐单元3的内部,并且能够从窗口部75观察确认罐9内的墨水量。这样,滑动罐单元3而将其向近前侧拉出的操作容易进行。另外,确认罐单元3的内部时,可从打印机2侧(-X方向侧)观察罐单元3的窗口部75,不需要进行从与打印机2相反的一侧(+X方向侧:液体喷射系统1的宽度方向的外侧)观察罐单元3的操作。因而,无需在液体喷射系统1的宽度方向的外侧确保操作空间。因此,即使在液体喷射系统1设置于有限的空间的情况下,也可容易地将罐单元3移动至可确认墨水量的位置。因而,能够容易地进行对罐单元3的操作。例如,可减轻确认墨水量时的操作负担。
另外,在实施方式1中,4个罐9排列在拉出罐单元3时的移动方向(Y轴方向)上,在4个罐9中,将收容作为颜料墨水的黑色墨水的罐9Bk配置于最靠近-Y方向侧(拉出罐单元3时的移动方向的最后方侧/从液体喷射系统1的正面观察时的里侧)。在这样在配置下,为了将罐单元3拉出至可确认黑色墨水的墨水量的位置,罐单元3的移动量较长。因此,在确认黑色墨水的墨水量时,罐单元3大幅移动,从而使罐9Bk内的墨水被大幅搅拌。因而,可防止颜料的沉降。
另外,在实施方式1中,在4个罐9中,当将容积最大的罐9Bk配置于最靠近-Y方向侧时,将该罐9Bk的墨水注入部95设置于罐9Bk的上表面93中比朝向-Y方向侧的侧面99更靠近朝向+Y方向侧的侧面98的位置。另外,对于面向罐9Bk的窗口部75,也配置于比罐9Bk的侧面99更靠近侧面98的位置。在这样的配置下,4个墨水注入部95汇集配置于罐上盒体7的上表面71中偏向+Y方向侧的位置。另外,4个窗口部75汇集配置于罐上盒体7的侧面73中偏向+Y方向侧的位置。这样,由于将墨水注入部95和窗口部75汇集配置于拉出罐单元3的方向侧(近前侧),所以在确认墨水量时或注入墨水时,可减小拉出罐单元3所需要的空间。另外,可提高确认墨水量时的工作效率,也可提高注入墨水时的工作效率。
另外,在实施方式1中,连接打印机2和罐单元3的供给管4和配线被拉绕为通过形成于打印机2的+X方向侧的侧面53的装置侧开口部57和形成于罐单元3的-X方向侧的侧面73的容器侧开口部79。这样,通过穿过形成于相对的面的开口,可以简单的路径拉绕供给管4和配线。另外,在实施方式1中,即使罐单元3在第1位置3A和第2位置3B之间移动,装置侧开口部57和容器侧开口部79也不会向外部露出。因此,可防止供给管4和配线向外部露出。另外,可防止灰尘和异物等进入打印机2和罐单元3的内部。
另外,在实施方式1中,在将罐单元3定位于第1位置3A的状态下,可通过墨水传感器检测出墨水余量,在将罐单元3拉出至第2位置3B的状态下,可从窗口部75确认墨水量。因此,可在将罐单元拉出至第2位置3B来确认墨水量的同时注入墨水。另外,在使罐单元3回到第1位置3A并向打印机2供给墨水期间,可通过墨水传感器检测墨水余量。因此,墨水的注入操作容易进行。另外,可在印刷中等时候了解墨水余量减少的情况。
(变形例)
(1)在实施方式1中,装置侧开口部57在第2位置3B向外部露出,虽然安装了保护部件58以堵塞该部分,但也能够使装置侧开口部57形成为在第2位置3B不向外部露出,而容器侧开口部79在第2位置3B向外部露出。此时,优选在容器侧开口部79的向外部露出的部位设置与保护部件58同样的保护结构。或者,装置侧开口部57和容器侧开口部79双方也可形成为,当处于第1位置3A和第2位置3B的任意位置时,被罐单元3的侧面73以及打印机2的侧面53覆盖而不向外部露出。此时,不需要设置保护结构。
(2)在实施方式1中,罐单元3的窗口部75形成于罐9的正面91中与附有表示墨水量上限的上限标识28的部位(参照图3)同样高度处,但也可在罐9的正面91附上表示墨水量的下限的下限标识,并在与下限标识同一高度处形成窗口部75。或者,也可以将上限标识28和下限标识二者均附于罐9的正面,并以可从外部观察确认上述两种标识的方式形成窗口部75。在形成下限标识以及可观察确认该下限标识的窗口部75的情况下,当将罐单元3拉出至第2位置3B时,可确认罐9内的墨水量是否低于预先设定的下限量。因此,可确认墨水余量减少的情况。
(实施方式2)
图8为模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2的液体喷射系统的说明图,图8(a)表示罐单元3位于与打印机并排的第1位置的状态,图8(b)表示罐单元相对打印机位于上方的第2位置的状态。以下,省略与实施方式1相同结构的说明,只对不同结构进行说明。在实施方式2的液体喷射系统101中,罐单元103可相对打印机102在Z轴方向上滑动。如图8(b)所示,在罐单元103的朝向-X方向的侧面设置有沿Z轴方向而不是Y轴方向延伸的导轨176。此外,在打印机102的朝向+X方向的侧面设置有沿Z轴方向而不是Y轴方向延伸的导轨(省略图示)。打印机102的导轨和罐单元103的导轨176在Z轴方向上可滑动地卡合。
实施方式2的罐单元103通常如图8(a)所示,位于与打印机102在X轴方向上并排的第1位置103A。在此状态下,进行打印机102的印刷动作等。另外,如图8(b)所示,将罐单元103相对于打印机102拉出至上方(+Z方向侧)的第2位置103B。在第2位置103B,设置于罐单元103的4个窗口部75向外部露出。因此,与实施方式1相同,即使在将液体喷射系统101设置于有限的空间的情况下,也可容易地将罐单元103移动至可确认墨水量的位置。因而,可容易地进行对罐单元103的操作。例如,可减轻确认墨水量时的操作负担。
(实施方式3)
图9为模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3的液体喷射系统的说明图,图9(a)表示4个罐单元位于与打印机并排的第1位置的状态,图9(b)表示罐单元之一相对打印机位于上方的第2位置的状态。实施方式3的液体喷射系统201具备在Y轴方向上排列的4个罐单元203Bk、203Y、203M、203C、打印机202和供给管(省略图示)。罐单元203Bk、203Y、203M、203C分别具备与打印机202的朝向+X方向的侧面相对的侧面,并且可相对打印机202在Z轴方向上滑动。即,罐单元203Bk、203Y、203M、203C和打印机202之间设置有利用与实施方式2相同的导轨的滑动结构。4个罐单元203Bk、203Y、203M、203C分别可相对打印机202独立滑动。
罐单元203C可从如图9(a)所示的第1位置203A移动至如图9(b)所示的第2位置203B。罐单元203C中收容有罐9C,在朝向-X方向的侧面形成有窗口部75。罐单元203C具备在移动至第2位置203B时在-X方向的侧面上露出的窗口部75,在第2位置203B,从窗口部75可观察确认罐9C。罐单元203Bk、203Y、203M均与罐单元203C相同,具备在向+Z方向滑动时在-X方向的侧面露出的窗口部75,从该窗口部75可观察确认内部的罐9Bk、9Y、9M。
这样,在实施方式3中,单独滑动4个罐单元203Bk、203Y、203M、203C使窗口部75露出,可进行墨水量的确认操作以及墨水的注入操作。因此,与实施方式1、2相同,即使在将液体喷射系统201设置于有限的空间的情况下,也可容易地将罐单元203Bk、203Y、203M、203C移动至可确认墨水量的位置。因此,可减轻确认墨水量时等的操作负担。
(实施方式4)
图10为模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4的液体喷射系统的说明图,图10(a)表示省略了罐单元的状态,图10(b)表示罐单元相对打印机位于近前侧的第2位置的状态。实施方式4的液体喷射系统301具备罐单元303、打印机302和供给管(省略图示)。打印机302具备上盒体305、下盒体306和机构单元(省略图示)。上盒体305具备朝向+X方向的侧面353(第2面)。罐单元303具备朝向侧面353一侧(-X方向)的侧面373(第1面)。下盒体306具备位于上盒体305的-Z方向侧的第1区域361和比上盒体305的侧面353更向+X方向侧伸出的第2区域362(延长部分)。在第1区域361和上盒体305之间形成有收容机构单元的空间。罐单元303配置于下盒体306的第2区域362上。
在实施方式4中,上盒体305的侧面353和罐单元303的侧面373之间未设置有导轨等可滑动的卡合结构。作为替代,在下盒体306的第2区域362的上表面形成有导轨363。另外,在罐单元303的底面形成有与导轨363卡合的导轨(省略图示)。罐单元303的底面的导轨和下盒体306的第2区域362的导轨363以使罐单元303可相对打印机302在Y轴方向上滑动的方式卡合。
罐单元303通常如图10(a)中虚线所示,位于与打印机302在X轴方向上并排的第1位置303A。在此状态下,进行打印机302的印刷动作等。另外,如图10(b)所示,将罐单元303相对打印机302拉出至近前侧(+Y方向侧)的第2位置303B。在此状态下,可进行罐单元303内的墨水量的确认等。因此,与实施方式1~3同样地,即使在将液体喷射系统301设置于有限的空间的情况下,也可容易地将罐单元303移动至可确认墨水量的位置。因此,可减轻确认墨水量时等的操作负担。
(实施方式5)
图11为模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5的液体喷射系统的说明图,图11(a)表示罐单元收容于打印机内部的状态,图11(b)表示将罐单元相对打印机向近前拉出的状态。实施方式5的液体喷射系统401具备罐单元403、打印机402和供给管4。打印机402具备上盒体405、下盒体406和机构单元10。机构单元10和罐单元403收容于上盒体405和下盒体406之间。罐单元403的收容空间设置于机构单元10的+X方向侧。
罐单元403具备罐上盒体407和罐下盒体408。罐上盒体407具备朝向+Z方向的上表面471、朝向+X方向的侧面472(第1面)、和朝向-X方向的侧面473(第3面)。与实施方式1的罐单元3同样地,在罐上盒体407的上表面471设置有4个开口74。另外,在罐上盒体407的侧面473设置有4个窗口部75。在罐上盒体407和罐上盒体408之间与上述各实施方式同样地收容有4个罐9Bk、9Y、9M、9C,以使上述4个罐面向窗口部75。在4个罐9Bk、9Y、9M、9C连接有供给管4。罐单元403内的墨水经由供给管4供给至机构单元10。
上盒体405具备朝向-X方向侧的内壁面451(第2面)和朝向+Y方向的前表面452。如果使罐单元403收容于上盒体405的内部,则罐上盒体407的侧面472面向上盒体405的内壁面451。罐单元403可相对打印机402在Y轴方向上滑动。在上盒体405的前表面452设置有可取出和放入罐单元403的开口453。应予说明,也可设置开闭开口453的开闭盖。罐单元403通常如图9(a)所示,位于收容于打印机402的内部的第1位置403A。在此状态下,进行打印机402的印刷动作等。另外,如图9(b)所示,可将罐单元403相对打印机402拉出至近前侧(+Y方向侧)的第2位置403B。
当罐单元403处于第1位置403A时,罐上盒体407的侧面472位于面向上盒体405的内壁面451的第一位置472A,当罐单元403处于第2位置403B时,罐上盒体407的侧面472位于与第一位置472A不同的第二位置472B。第二位置472B为从第一位置472A向+Y方向移动后的位置。罐单元403的4个窗口部75以及4个开口74在第1位置403A被上盒体405覆盖隐藏。另一方面,在第2位置3B(即,侧面472移动至第二位置472B的状态),罐单元403的4个窗口部75以及4个开口74不隐藏于上盒体405。因此,通过将罐单元403拉出至第2位置403B,可确认罐单元403内的墨水量,并能够向罐单元403注入墨水。因此,与实施方式1~4同样地,可容易地进行对罐单元403的操作。例如,可减轻确认罐单元403内的墨水量的操作以及向罐单元403注入墨水的操作的操作负担。
另外,实施方式5的罐单元403的通过YZ面横截的截面结构与实施方式1的罐单元3相同(参照图4(b))。即,罐单元403内置有4个罐9Bk、9Y、9M、9C,其中,将与其他罐9Y、9M、9C相比容积最大的罐9Bk配置于最靠近-Y方向侧,罐9Bk的墨水注入部95Bk配置于比罐9Bk的朝向-Y方向侧的侧面99更靠近朝向+Y方向侧的侧面98的位置。另外,面向罐9Bk的窗口部75形成于比罐9Bk的朝向-Y方向侧的侧面99更靠近朝向+Y方向侧的侧面98的位置。其结果为,4个窗口部75汇集配置于罐上盒体407的侧面473中偏向+Y方向侧的位置。这样,通过将墨水注入部95和窗口部75汇集配置于拉出罐单元3的方向的近前侧,在确认墨水量时和注入墨水时,可减小拉出罐单元403所需要的空间。另外,可提高确认墨水量时的工作效率,也可提高注入墨水时的工作效率。
(实施方式6)
图12为模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6的液体喷射系统的说明图,图12(a)表示罐单元的立体图,图12(b)表示将罐单元相对打印机向前拉出的状态。实施方式6的液体喷射系统501具备罐单元503和打印机402。实施方式6仅在罐单元503的结构方面与实施方式5不同,其他的结构与实施方式5相同。实施方式6的罐单元503具备罐下盒体508和载置于罐下盒体508的4个罐9Bk、9Y、9M、9C。罐下盒体508具备载置有4个罐9Bk、9Y、9M、9C的基座部581和从基座部581的-X方向的端部边缘朝+Z方向竖起的侧面582。侧面582形成有供被捆扎的供给管4和配线(省略图示)通过的开口583。
罐单元503可从收容于打印机402内部的第1位置(省略图示)相对打印机402拉出至近前侧(+Y方向侧)的第2位置503B。在第2位置503B,4个罐9Bk、9Y、9M、9C在载置于罐下盒体508的状态下向外部露出。因此,通过将罐单元503拉出至第2位置503B,可确认罐单元503内的墨水量,并能够向罐单元503注入墨水。因此,与实施方式5同样地,可容易地进行对罐单元503的操作。例如,可减轻确认罐单元503的墨水量的操作以及向罐单元503注入墨水的操作的操作负担。
在实施方式6中,在4个罐9Bk、9Y、9M、9C的各个罐中,朝向+Y方向的侧面98(参照图3)由树脂制盒体构成,朝向-Y方向的侧面99由薄膜上的薄片部件构成。这样,当将罐单元503拉出至第2位置503B时,薄片部件的面不会向外部露出。因此,可降低不小心损伤罐而发生墨水泄漏等的风险。
应予说明,在实施方式5、6中,也可将罐单元403/503相对打印机402的滑动方向设为Z轴方向而不是Y轴方向。此时,在打印机402的上表面设置有可取出和放入罐单元403/503的开口和开闭盖即可。另外,也可将实施方式6的罐单元503作为如实施方式1~4般配置于打印机的外部的外置方式的罐单元来使用。
(实施方式7、8)
图13为模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7、8的液体喷射系统的说明图,图13(a)为实施方式7的液体喷射系统的主视图,图13(b)为实施方式8的液体喷射系统的主视图。如图13(a)所示,实施方式7的液体喷射系统601具备打印机602以及罐单元603、供给管4和扫描器单元604。打印机602、罐单元603以及供给管4与实施方式5、6的液体喷射系统401、501同样地构成。扫描器单元604载置于打印机602的上表面(朝向+Z方向侧的面)。
另外,如图13(b)所示,实施方式8的液体喷射系统701具备打印机702、配置于打印机702的+X方向侧的罐单元703、供给管4和扫描器单元704。罐单元703与实施方式1、4同样地,相对打印机702以可在Y轴方向上滑动的方式卡合。扫描器单元704载置于罐单元703和打印机702的上表面(朝向+Z方向侧的面)。
根据如实施方式7、8所述的布置,在搭载有扫描器单元的液体喷射系统中,可容易地进行对罐单元的操作。例如,可容易地确认罐单元内的墨水量。
符号说明
1……液体喷射系统、2……打印机(液体喷射装置)、3……罐单元(液体收容容器)、3A……第1位置、3B……第2位置、4……供给管(导管)、5……上盒体、6……下盒体、7……罐上盒体、8……罐下盒体、9……罐、9Bk……罐(第2液体收容部)、9Y……罐(第1液体收容部)、9M……罐(第1液体收容部)、9C……罐(第1液体收容部)、10……机构单元、28……上限标识、51……正面、52……上表面、53……侧面(第2面)、54……排纸部、55……导轨(液体喷射装置侧卡合部)、56……导轨(液体喷射装置侧卡合部)、57……装置侧开口部(装置侧导管用开口部、装置侧配线用开口部)、58……保护部件、59……狭缝、61……盒体、63……薄片部件、65……收容部、68……大气室、69……连通路、71……上表面、72……侧面、73……侧面(第1面)、73A……第一位置、73B……第二位置、74……开口、75……窗口部(视认部、第1视认窗、第2视认窗)、76……导轨(液体收容容器侧卡合部)、77……前方侧防脱部、78……后方侧防脱部、79……容器侧开口部(容器侧导管用开口部、容器侧配线用开口部)、91……正面、92……背面、93……上表面、94……底面、95……墨水注入部(第1液体注入口、第2液体注入口)、96……大气连通口、97……供给部、97a……连接部、98……侧面(第3面)、99……侧面(第4面)、101……液体喷射系统、102……打印机(液体喷射装置)、103……罐单元(液体收容容器)、103A……第1位置、103B……第2位置、176……导轨、183……被支承部、185……凸部、187……第1被卡合部、191……第2被卡合部、201……液体喷射系统、202……打印机(液体喷射装置)、203Bk……罐单元(液体收容容器)、203Y……罐单元(液体收容容器)、203M……罐单元(液体收容容器)、203C……罐单元(液体收容容器)、203A……第1位置、203B……第2位置、221……载置部、223……凹部、225……第1卡合部、227……第2卡合部、301……液体喷射系统、302……打印机(液体喷射装置)、303……罐单元(液体收容容器)、303A……第1位置、303B……第2位置、305……上盒体、306……下盒体、353……侧面(第2面)、361……第1区域、362……第2区域(延长部分)、363……导轨(液体喷射装置侧卡合部)、373……侧面(第1面)、401……液体喷射系统、402……打印机(液体喷射装置)、403……罐单元(液体收容容器)、403A……第1位置、403B……第2位置、405……上盒体、406……下盒体、407……罐上盒体、408……罐下盒体、451……内壁面(第2面)、452……前表面、453……开口、471……上表面、472……侧面(第1面)、472A……第一位置、472B……第二位置、473……侧面(第3面)、501……液体喷射系统、503……罐单元(液体收容容器)、503B……第2位置、508……罐下盒体、581……基座部、582……侧面、583……开口、601……液体喷射系统、602……打印机(液体喷射装置)、603……罐单元(液体收容容器)、604……扫描器单元、701……液体喷射系统、702……打印机、703……罐单元、704……扫描器单元、P……印刷媒介。
Claims (17)
1.一种液体喷射系统,其特征在于,具有:
液体喷射装置,所述液体喷射装置可喷射液体;
液体收容容器,所述液体收容容器可收容所述液体;以及
导管,所述导管连接所述液体喷射装置和所述液体收容容器,并可将所述液体从所述液体收容容器供给至所述液体喷射装置,
所述液体收容容器的外壁中朝从所述液体收容容器朝向所述液体喷射装置的第1方向的第1面,相对所述液体喷射装置的外壁中朝从所述液体喷射装置朝向所述液体收容容器的第2方向的第2面,可由第一位置向与所述第一位置不同的第二位置相对移动,
在所述液体收容容器的所述第1面设置有当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可观察确认所述液体收容容器的内部的视认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射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
当所述第1面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视认部面向所述液体喷射装置,
当所述第1面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视认部不面向所述液体喷射装置。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体喷射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
所述第1面从所述第一位置朝向所述第二位置的第3方向与所述第1方向或所述第2方向交叉,
所述液体收容容器具有:
第1液体收容部,所述第1液体收容部具有第1液体注入口;和
第2液体收容部,所述第2液体收容部具有第2液体注入口,且其容积大于所述第1液体收容部,
所述第1液体收容部位于所述第2液体收容部的所述第3方向侧,
当将与所述第3方向相反的方向设为第4方向时,所述第2液体注入口设置于比所述第2液体收容部的朝向所述第4方向的第4面更靠近所述第2液体收容部的朝向所述第3方向的第3面的位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体喷射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
所述视认部具有:
第1视认窗,所述第1视认窗可观察确认所述第1液体收容部;和
第2视认窗,所述第2视认窗可观察确认所述第2液体收容部,
所述第2视认窗设置于比所述第2液体收容部的所述第4面更靠近所述第3面的位置。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体喷射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
所述液体收容容器从所述第一位置朝向所述第二位置的第3方向与所述第1方向或所述第2方向交叉,
所述液体收容容器具有:第1液体收容部,所述第1液体收容部具有第1液体注入口;和第2液体收容部,所述第2液体收容部具有第2液体注入口,且其容积大于所述第1液体收容部,
所述第1液体收容部位于所述第2液体收容部的所述第3方向侧,
所述视认部具有:
第1视认窗,所述第1视认窗可观察确认所述第1液体收容部;和
第2视认窗,所述第2视认窗可观察确认所述第2液体收容部,
当将与所述第3方向相反的方向设为第4方向时,所述第2视认窗设置于比所述第2液体收容部的朝向所述第4方向的第4面更靠近所述第2液体收容部的朝向所述第3方向的第3面的位置。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喷射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
在所述液体喷射装置的所述第2面设置有液体喷射装置侧卡合部,
在所述液体收容容器的所述第1面设置有液体收容容器侧卡合部,
所述液体喷射装置侧卡合部与所述液体收容容器侧卡合部以使所述液体收容容器可相对所述液体喷射装置滑动的方式卡合。
7.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喷射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
所述液体喷射装置的底面具有延长部分,
所述液体收容容器载置于所述延长部分,
所述第1面为所述延长部分的朝向所述液体收容容器的面,
在所述第1面设置有液体喷射装置侧卡合部,
所述第2面为所述液体收容容器的朝向所述延长部分的面,
在所述第2面设置有液体收容容器侧卡合部,
所述液体喷射装置侧卡合部与所述液体收容容器侧卡合部以使所述液体收容容器可相对所述液体喷射装置滑动的方式卡合。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喷射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
在所述液体喷射装置的所述第2面设置有在从所述第一位置朝向所述第二位置的方向上延伸的装置侧导管用开口部,
在所述液体收容容器的所述第1面设置有在从所述第一位置朝向所述第二位置的方向上延伸的容器侧导管用开口部,
所述导管经由所述装置侧导管用开口部与所述液体喷射装置的内部连通,并且经由所述容器侧导管用开口部与所述液体收容容器内部连通。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体喷射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
当从所述第1方向平视所述液体喷射系统时,在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的任意位置,所述装置侧导管用开口部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容器侧导管用开口部的至少一部分重合。
10.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喷射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
所述液体收容容器具有可检测收容于所述液体收容容器的液体的余量的余量检测部,
当所述液体收容容器的所述第1面配置于所述第二位置时,可通过所述视认部观察所述液体收容容器所收容的液体的量,
当所述液体收容容器的所述第1面配置于所述第一位置时,可通过所述余量检测部检测所述液体收容容器所收容的液体的量。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液体喷射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
具有与所述余量检测部连接的配线,
在所述液体喷射装置的所述第2面设置有在从所述第一位置朝向所述第二位置的方向上延伸的装置侧配线用开口部,
在所述液体收容容器的所述第1面设置有在从所述第一位置朝向所述第二位置的方向上延伸的容器侧配线用开口部,
所述配线经由所述装置侧配线用开口部与所述液体喷射装置的内部连接,并且经由所述容器侧配线用开口部与所述液体收容容器的内部连接。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液体喷射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
当从所述第1方向平视所述液体喷射系统时,在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的任意状态下,所述装置侧配线用开口部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容器侧配线用开口部的至少一部分重合。
13.一种液体喷射系统,其特征在于,具有:
液体喷射装置,所述液体喷射装置可喷射液体;
液体收容容器,所述液体收容容器位于所述液体喷射装置内,可收容所述液体;以及
导管,所述导管连接所述液体喷射装置和所述液体收容容器,并可将所述液体从所述液体收容容器供给至所述液体喷射装置,
在所述液体收容容器的外壁中面向所述液体喷射装置的内壁的面中的朝第1方向的第1面,相对在所述液体喷射装置的内壁中面向所述液体收容容器的外壁的面中的朝与所述第1方向相反的第2方向的第2面,可由第一位置向与所述第一位置不同的第二位置相对移动,
在所述液体收容容器的与所述第1面相反的一侧的第3面,设置有当所述第1面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可观察确认所述液体收容容器的内部的视认部。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液体喷射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
当所述第1面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视认部面向所述液体喷射装置,
当所述第1面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视认部不面向所述液体喷射装置。
15.如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液体喷射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
所述液体收容容器从所述第一位置朝向所述第二位置的第3方向与所述第1方向或所述第2方向交叉,
所述液体收容容器具有:
第1液体收容部,所述第1液体收容部具有第1液体注入口;和
第2液体收容部,所述第2液体收容部具有第2液体注入口,并且其容积大于所述第1液体收容部,
所述第1液体收容部位于所述第2液体收容部的所述第3方向侧,
当将与所述第3方向相反的方向设为第4方向时,所述第2液体注入口设置于比所述第2液体收容部的朝向所述第4方向的第4面更靠近所述第2液体收容部的朝向所述第3方向的第3面的位置。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液体喷射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
所述视认部具有:
第1视认窗,所述第1视认窗可观察确认所述第1液体收容部;和
第2视认窗,所述第2视认窗可观察确认所述第2液体收容部,
所述第2视认窗设置于比所述第2液体收容部的所述第4面更靠近所述第3面的位置。
17.如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液体喷射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
所述第1面从所述第一位置朝向所述第二位置的第3方向与所述第1方向或所述第2方向交叉,
所述液体收容容器具有:
第1液体收容部,所述第1液体收容部具有第1液体注入口;和
第2液体收容部,所述第2液体收容部具有第2液体注入口,并且其容积大于所述第1液体收容部,
所述第1液体收容部位于所述第2液体收容部的所述第3方向侧,
所述视认部具有:
第1视认窗,所述第1视认窗可观察确认所述第1液体收容部;和
第2视认窗,所述第2视认窗可观察确认所述第2液体收容部,
当将与所述第3方向相反的方向设为第4方向时,所述第2视认窗设置于比所述第2液体收容部的朝向所述第4方向的第4面更靠近所述第2液体收容部的朝向所述第3方向的第3面的位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140909.5A CN108382074B (zh) | 2014-09-08 | 2015-09-04 | 液体喷射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4-182012 | 2014-09-08 | ||
JP2014182012A JP6402985B2 (ja) | 2014-09-08 | 2014-09-08 | 液体噴射システム |
PCT/JP2015/004507 WO2016038863A1 (ja) | 2014-09-08 | 2015-09-04 | 液体噴射システム |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140909.5A Division CN108382074B (zh) | 2014-09-08 | 2015-09-04 | 液体喷射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794699A true CN106794699A (zh) | 2017-05-31 |
CN106794699B CN106794699B (zh) | 2018-07-20 |
Family
ID=5545863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140909.5A Active CN108382074B (zh) | 2014-09-08 | 2015-09-04 | 液体喷射系统 |
CN201580047689.6A Active CN106794699B (zh) | 2014-09-08 | 2015-09-04 | 液体喷射系统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140909.5A Active CN108382074B (zh) | 2014-09-08 | 2015-09-04 | 液体喷射系统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962946B2 (zh) |
JP (1) | JP6402985B2 (zh) |
CN (2) | CN108382074B (zh) |
WO (1) | WO2016038863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199862A (zh) * | 2020-01-31 | 2021-08-03 | 佳能株式会社 | 液体喷射装置和液体罐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988174B2 (ja) | 2017-05-31 | 2022-01-05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タンク |
JP6748617B2 (ja) * | 2017-08-31 | 2020-09-02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タンク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JP7078094B2 (ja) * | 2020-11-17 | 2022-05-31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供給装置 |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890786A (ja) * | 1994-09-28 | 1996-04-09 | Fujitsu Isotec Ltd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の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
CN101844448A (zh) * | 2009-03-27 | 2010-09-29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图像记录设备 |
CN102336061A (zh) * | 2010-07-15 | 2012-02-01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液体收纳容器和液体喷射系统 |
CN102371771A (zh) * | 2010-08-23 | 2012-03-14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印刷系统、印刷设备、控制方法以及控制设备 |
CN102381042A (zh) * | 2010-09-03 | 2012-03-21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液体供应系统以及具有该液体供应系统的液体消耗装置 |
US20120162326A1 (en) * | 2010-12-28 | 2012-06-28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Ink cartridge and ink bag unit |
CN202293665U (zh) * | 2010-09-03 | 2012-07-04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液体供应系统、以及具有液体供应系统的液体消耗装置 |
US20130258006A1 (en) * | 2012-03-30 | 2013-10-03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Ink cartridge |
CN103568581A (zh) * | 2012-08-10 | 2014-02-12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液体容纳体、消耗装置、供给系统和容纳体单元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434603A (en) * | 1991-06-19 | 1995-07-18 | Hewlett-Packard Company | Ink cartridge with passageway for ink level indicator |
JPH05340791A (ja) * | 1992-06-11 | 1993-12-21 | Canon Inc | 液面検知手段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US6293143B1 (en) * | 2000-03-23 | 2001-09-25 |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 Ink level sensing device and method therefor |
US6966640B2 (en) * | 2003-10-14 | 2005-11-22 | Teng-Kuei Lee | Ink cartridge for an ink jet printer |
EP2067622B1 (en) * | 2006-09-29 | 2011-12-28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Liquid cartridge and recording system |
JP4530065B2 (ja) * | 2008-03-03 | 2010-08-25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装着装置 |
JP5300364B2 (ja) * | 2008-03-31 | 2013-09-25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タンク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JP5341697B2 (ja) * | 2008-11-26 | 2013-11-13 | 株式会社セイコーアイ・インフォテック |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残量表示方法 |
JP2010228376A (ja) * | 2009-03-27 | 2010-10-14 | Brother Ind Ltd | インク供給装置、及び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判定方法 |
JP5929166B2 (ja) * | 2011-12-22 | 2016-06-01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印刷流体カートリッジ及び規制部材 |
JP6127406B2 (ja) * | 2012-08-10 | 2017-05-17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液体収容体、液体消費装置 |
JP6115080B2 (ja) * | 2012-08-10 | 2017-04-19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液体供給システム、液体収容体、液体消費装置 |
JP6083186B2 (ja) * | 2012-10-15 | 2017-02-22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記録装置 |
JP2014136400A (ja) * | 2013-01-18 | 2014-07-28 | Seiko Epson Corp | 液体収容容器、及び液体収容容器のセット |
US9481180B2 (en) * | 2013-03-01 | 2016-11-01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Liquid container, liquid container unit, liquid ejecting system, and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
JP6492393B2 (ja) | 2013-10-23 | 2019-04-03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液体噴射システム |
-
2014
- 2014-09-08 JP JP2014182012A patent/JP6402985B2/ja active Active
-
2015
- 2015-09-04 CN CN201810140909.5A patent/CN108382074B/zh active Active
- 2015-09-04 US US15/509,454 patent/US9962946B2/en active Active
- 2015-09-04 WO PCT/JP2015/004507 patent/WO2016038863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5-09-04 CN CN201580047689.6A patent/CN106794699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890786A (ja) * | 1994-09-28 | 1996-04-09 | Fujitsu Isotec Ltd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の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
CN101844448A (zh) * | 2009-03-27 | 2010-09-29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图像记录设备 |
CN102336061A (zh) * | 2010-07-15 | 2012-02-01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液体收纳容器和液体喷射系统 |
CN102371771A (zh) * | 2010-08-23 | 2012-03-14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印刷系统、印刷设备、控制方法以及控制设备 |
CN102381042A (zh) * | 2010-09-03 | 2012-03-21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液体供应系统以及具有该液体供应系统的液体消耗装置 |
CN202293665U (zh) * | 2010-09-03 | 2012-07-04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液体供应系统、以及具有液体供应系统的液体消耗装置 |
US20120162326A1 (en) * | 2010-12-28 | 2012-06-28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Ink cartridge and ink bag unit |
US20130258006A1 (en) * | 2012-03-30 | 2013-10-03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Ink cartridge |
CN103568581A (zh) * | 2012-08-10 | 2014-02-12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液体容纳体、消耗装置、供给系统和容纳体单元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199862A (zh) * | 2020-01-31 | 2021-08-03 | 佳能株式会社 | 液体喷射装置和液体罐 |
US11511548B2 (en) | 2020-01-31 | 2022-11-29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Liquid ejection apparatus and liquid tank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70274663A1 (en) | 2017-09-28 |
JP6402985B2 (ja) | 2018-10-10 |
US9962946B2 (en) | 2018-05-08 |
JP2016055477A (ja) | 2016-04-21 |
CN106794699B (zh) | 2018-07-20 |
CN108382074A (zh) | 2018-08-10 |
CN108382074B (zh) | 2019-08-23 |
WO2016038863A1 (ja) | 2016-03-1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794699B (zh) | 液体喷射系统 | |
CN103395293B (zh) | 液体供应系统以及具有该液体供应系统的液体消耗装置 | |
CN105050816B (zh) | 液体收容容器、液体收容容器单元、液体喷射系统、液体喷射装置 | |
JP6498098B2 (ja) | 記録装置および液体収容部材 | |
CN109572205A (zh) | 液体供应装置 | |
CN106004058B (zh) | 罐、罐单元以及液体喷射系统 | |
TWI462842B (zh) | Liquid storage containers and liquid injection systems | |
CN204398529U (zh) | 液体收容容器及液体喷射装置 | |
CN104968501A (zh) | 液体收容容器及液体喷射装置 | |
CN104972744A (zh) | 液体喷出装置 | |
CN107433771A (zh) | 液体喷射装置 | |
CN103223781B (zh) | 液体容纳容器以及液体消耗装置 | |
JP2016190402A (ja) | インクボトル及びインクタンクとインクボトルとのセット | |
CN102381041A (zh) | 液体收容容器、液体喷射系统、以及液体供给系统 | |
CN105966080A (zh) | 液体收容体、液体收容体单元以及液体供给装置 | |
CN107405926B (zh) | 液体供给装置以及印刷装置 | |
CN104786662B (zh) | 液体喷射系统、液体喷射装置、以及收容单元 | |
CN105799332B (zh) | 液体喷射装置 | |
CN107009751A (zh) | 罐、罐单元、液体喷射系统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 |
CN208881368U (zh) | 用于测量来自喷墨打印机的打印头的槽的溢流的设备 | |
CN104582975B (zh) | 液体收容容器、液体收容容器单元、液体喷射系统、液体喷射装置 | |
JP6098449B2 (ja) | 保護キャップ | |
JP6347142B2 (ja) | 吐出試験方法及び液体吐出装置 | |
CN207535498U (zh) | 墨容纳单元及具有其的喷墨打印机 | |
JP2012000855A (ja) | 画像記録装置及び画像記録装置梱包体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