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966080A - 液体收容体、液体收容体单元以及液体供给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液体收容体、液体收容体单元以及液体供给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966080A
CN105966080A CN201610137674.5A CN201610137674A CN105966080A CN 105966080 A CN105966080 A CN 105966080A CN 201610137674 A CN201610137674 A CN 201610137674A CN 105966080 A CN105966080 A CN 1059660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face
box body
navigation
depen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13767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966080B (zh
Inventor
木村尚己
工藤圣真
西牧幸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9660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660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9660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660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2Mounting within the print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06Refilling of the cartridg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06Refilling of the cartridge
    • B41J2/17509Whilst mounted in the print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12Guards, shields or dust excluders
    • B41J29/13Cases or cover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降低液体到达视认面的可能性的技术。液体收容体具有液体保持部、视认面和收容体引导路径。上述液体保持部能够保持液体,并具有配置有液体注入口的注入口形成面;上述视认面与注入口形成面交叉,并能够从外部对液体收容部的液面进行观察确认;上述收容体引导路径将存在于注入口形成面上的液体向与朝向视认面的方向不同的方向引导。

Description

液体收容体、液体收容体单元以及液体供给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关于具有液体收容部和液体注入口的液体收容体的技术。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一种液体收容体,其具有能够收容液体的液体收容部和用于向液体收容部注入液体的液体注入口(例如,专利文献1、2)。使用者能够从液体注入口向液体收容部注入液体。专利文献1、2所公开的液体收容体具有能够从外部观察确认液体收容部的液面的视认面。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4-5482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12-14401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上述技术中,例如,当从液体注入口向液体收容部注入液体时,存在液体从液体注入口中溢出,或液体不慎滴下至液体注入口周围的情况。
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技术中,液体收容体针对(i)液体注入口的周围,(ii)从液体注入口的周围到视认面的部分,或(iii)从液体注入口的周围到与视认面不同的面的部分,设有用于吸收液体的吸收材料。此外,该液体收容体具有倾斜面和凸部,上述倾斜面配置有液体注入口,并以低于视认面所处一侧的方式倾斜,上述凸部设于倾斜面中与视认面的分界部分并用于阻隔液体。
存在例如由于搬运液体收容体,而对液体收容体施加了振动,使液体收容体的姿势发生变化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存在于倾斜面的液体可能会沿着配置有凸部或吸收材料的部分以外的液体收容体的面而到达视认面。特别是,被吸收材料吸收的液体可能会漏出并到达视认面。
在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技术中,进一步公开有一种底面覆盖部件,在向液体消耗装置供给液体时的液体供给姿势下,上述底面覆盖部件构成底面。该底面覆盖部件具有用于保持液体的槽状的液体保持部。在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技术中,在从液体注入口向液体收容部注入液体的注入状态下,视认面位于比液体保持部更靠近下侧的位置。在该注入状态下,由于底面覆盖部件相对设置面竖立设置,因此存在于液体保持部的液体可能会流入视认面侧。
在液体附着于视认面的情况下,可能会难以从外部透过视认面对液体收容部的液面进行观察确认。因此,人们期望有一种技术,能够降低液体附着于视认面的可能性。并且,人们也期望有一种技术,能够降低液体附着于液体收容体的周围的可能性。此外,在现有技术中,人们期望实现低成本化、节省资源化、制造的容易化、以及提高使用方便性等。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至少一部分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并能够通过下述实施方式或适用例来实现。
(1)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液体收容体,其具有能够收容用于供给至液体消耗装置的液体的液体收容部、和用于向上述液体收容部注入上述液体的液体注入口。该液体收容体具有液体保持部、视认面以及收容体引导路径。上述液体保持部能够保持上述液体,并具有配置有上述液体注入口的注入口形成面;上述视认面与上述注入口形成面交叉,并能够从外部对上述液体收容部的液面进行观察确认;上述收容体引导路径将存在于上述注入口形成面上的上述液体向与朝向上述视认面的方向不同的方向引导。
根据该实施方式,能够通过收容体引导路径对存在于注入口形成面上的液体向视认面的流动进行抑制。因此,能够降低液体到达视认面的可能性。
(2)上述实施方式的液体收容体,其可进一步具有抑制部,上述抑制部对存在于上述收容体引导路径的上述液体向上述视认面的流动进行抑制。
根据该实施方式,即使在从收容体引导路径流出的液体流向视认面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抑制部降低液体到达视认面的可能性。由此,能够降低液体附着于视认面的可能性。
(3)上述实施方式的液体收容体,其进一步具有与上述注入口形成面以及上述视认面交叉的侧壁,上述收容体引导路径包含形成于上述侧壁的开口部,上述抑制部也可包含突出部,上述突出部从上述侧壁中形成有上述开口部的部分与上述视认面所处一侧部分之间的位置向具有平行于上述视认面的方向成分的方向突出。
根据该实施方式,即使在流过开口部的液体流向视认面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突出部降低液体到达视认面的可能性。
(4)上述实施方式的液体收容体,其中,上述突出部也可构成上述收容体引导路径的至少一部分。
根据该实施方式,能够利用共通的部件来形成构成收容体引导路径的部件和构成抑制部的部件。
(5)上述实施方式的液体收容体,其进一步具有形成上述视认面的视认面形成壁,上述突出部可为上述视认面形成壁中上述视认面的相反侧的面。
根据该实施方式,没有必要以不同的壁来形成突出部和视认面。
(6)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液体收容体单元,其具有液体收容体和盒体,上述液体收容体具有能够收容用于供给至液体消耗装置的液体的液体收容部、和用于向上述液体收容部注入液体的液体注入口;上述盒体收容上述液体收容体。该液体收容体单元的上述盒体具有下盒体,上述下盒体具有盒体凹部和盒体引导路径形成部。上述盒体凹部位于上述盒体的内侧,并且上述液体收容体所处一侧形成开口,上述盒体凹部能够贮留液体。上述盒体引导路径形成部位于上述盒体的内侧,并配置于比上述盒体凹部的底面更高的位置,上述盒体引导路径形成部用于将上述液体向上述盒体凹部引导。
根据该实施方式,能够通过盒体引导路径形成部将流入下盒体的内侧的液体向盒体凹部引导。
(7)上述实施方式的液体收容体单元,其中,上述液体收容体具有液体保持部、视认面以及收容体引导路径。上述液体保持部能够保持上述液体,并具有配置有上述液体注入口的注入口形成面;上述视认面与上述注入口形成面交叉,并能够从外部对上述液体收容部的液面进行观察确认;上述收容体引导路径将存在于上述注入口形成面上的上述液体向与朝向上述视认面的方向不同的方向引导,上述收容体引导路径也可与上述盒体凹部相连通。
根据该实施方式,收容体引导路径与盒体凹部相连通,因此能够使收容体引导路径的液体流通至盒体凹部。
(8)上述实施方式的液体收容体单元,其中,上述下盒体进一步具有形成上述盒体引导路径形成部的盒体引导路径形成壁,上述盒体引导路径形成壁也可具有把持部,上述把持部形成于上述盒体引导路径形成部的相反侧的部分,并能够进行把持。
根据该实施方式,能够利用盒体引导路径形成壁形成盒体引导路径形成部和把持部。
(9)上述实施方式的液体收容体单元,其中,上述盒体具有上盒体,上述液体收容体也可固定于上述上盒体。
根据该实施方式,能够将液体收容体固定于上盒体。
(10)上述实施方式的液体收容体单元,其中,上述下盒体具有形成上述盒体凹部的上述底面的底面形成部件,当处于从上述液体收容体单元向上述液体消耗装置供给上述液体的使用状态时,以及当处于从上述液体注入口向上述液体收容部注入上述液体的注入状态时,上述下盒体也可以上述底面形成部件中上述盒体凹部的上述底面的相反侧的面面向设置面的方式配置。
根据该实施方式,当处于使用状态以及处于注入状态时,能够降低存在于盒体凹部的液体流出至视认面和液体收容体单元的外侧的可能性。
(11)上述实施方式的液体收容体单元,其中,上述盒体凹部也可与废液贮留部相连通,上述废液贮留部用于贮留上述液体消耗装置所具有的消耗后的液体。
根据该实施方式,能够降低流通至盒体凹部的液体溢出至周围的可能性。
(12)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液体收容体,上述液体收容体具有能够收容用于供给至液体消耗装置的液体的液体收容部、和用于向上述液体收容部注入液体的液体注入口。该液体收容体具有液体保持部、视认面以及引导路径。上述液体保持部能够保持上述液体,并具有配置有上述液体注入口的注入口形成面;上述视认面与上述注入口形成面交叉,并能够从外部对上述液体收容部的液面进行观察确认;上述引导路径将存在于上述注入口形成面的上述液体向与朝向上述视认面的方向不同的方向引导,并与设于上述液体消耗装置的废液贮留部相连通。
根据该实施方式,能够通过引导路径降低存在于注入口形成面的液体到达视认面的可能性。并且,能够使引导路径的液体流通至液体消耗装置的废液贮留部。
(13)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液体供给装置,上述液体供给装置具有能够收容用于供给至液体消耗装置的液体的多个液体收容体。该液体供给装置的多个液体收容体分别具有液体收容部、液体补充口、液体保持部以及视认面。上述液体收容部能够收容上述液体;上述液体补充口用于向上述液体收容部补充上述液体;上述液体保持部能够保持上述液体,并具有配置有上述液体补充口的液体补充口形成面;上述视认面与上述液体补充口形成面交叉,并能够从外部对上述液体收容部的液面进行观察确认。上述多个液体收容体中的其中一个上述液体收容体的上述液体收容部的容积大于其他上述液体收容体的上述液体收容部的容积,并且上述其中一个液体收容体的上述液体保持部具有比上述其他液体收容体的液体保持部更高的液体保持力。
一般而言,液体收容部的容积较大的其中一个液体收容体将比其他液体收容体从液体补充口注入更多的液体。因此,当补充液体时,可能会有更多的液体飞散至其中一个液体收容体的液体补充口的周围。根据该实施方式,其中一个液体收容体的液体保持部具有比其他液体收容体的液体保持部更高的液体保持力,因此能够通过液体保持部保持更多的液体。由此,能够降低液体到达视认面的可能性。
(14)上述实施方式的液体供给装置,其中,上述液体保持部也可包含将液体补充口形成面作为底面的凹部。
根据该实施方式,能够通过凹部保持液体。
(15)上述实施方式的液体供给装置,其中,上述液体保持部也可包含液体吸收体。
根据该实施方式,能够通过液体吸收体保持液体。
(16)上述实施方式的液体供给装置,其可进一步具有收容体引导路径,上述收容体引导路径将存在于上述液体补充口形成面上的上述液体向与朝向上述视认面的方向不同的方向引导。
根据该实施方式,能够对存在于液体补充口形成面上的液体向视认面的流动进行抑制。因此,能够进一步降低液体到达视认面的可能性。
上述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所具有的多个构成要素并非全都是必要的构成要素,为了解决一部分或全部上述课题,或是为了达成本说明书所记载的一部分或全部效果,可以适当地对上述多个构成要素中的一部分进行变更、删除、替换为其他新的构成要素、或删除一部分限定内容。此外,为了解决一部分或全部上述课题,或是为了达成本说明书所记载的一部分或全部效果,也可以将上述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包含的一部分或全部技术特征与上述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所包含的一部分或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组合,从而构成本发明的一个独立的实施方式。
例如,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能够以具备液体保持部、视认面、和收容体引导路径等多个要素中的1个以上要素的装置的形式来进行实现。即,该装置可以具有液体保持部,也可不具有液体保持部。此外,该装置可以具有视认面,也可不具有视认面。此外,该装置可以具有收容体引导路径,也可不具有收容体引导路径。此外,例如,在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能够以具备盒体凹部和盒体引导路径形成部等多个要素中的1个以上要素的装置的形式来进行实现。即,该装置可以具有盒体凹部,也可不具有盒体凹部。此外,该装置可以具有盒体引导路径形成部,也可不具有盒体引导路径形成部。此外,该装置也能够以具备液体收容部、液体补充口、液体保持部和视认面等多个要素中的1个以上要素的装置的形式来进行实现。即,该装置可以具有液体收容部,也可不具有液体收容部。此外,该装置可以具有液体补充口,也可不具有液体补充口。此外,该装置可以具有液体保持部,也可不具有液体保持部。此外,该装置可以具有视认面,也可不具有视认面。根据如上各种实施方式,能够解决装置的小型化、低成本化、节省资源化、制造的容易化、提高使用方便性等各种课题中的至少一种课题。并且,上述液体收容体或液体收容体单元的各实施方式的一部分或全部技术特征中的任一个都可适用于该装置。
应予说明,本发明能够以各种实施方式来进行实现,除了液体收容体和液体收容体单元以外,也能够以具有液体收容体和液体消耗装置的液体消耗系统,或具有液体收容体单元和液体消耗装置的液体消耗系统等形式进行实现。
附图说明
图1为作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液体消耗系统的外观图。
图2为液体收容体单元的外观立体图。
图3为液体收容体的外观立体图。
图4为液体收容体的外观立体图。
图5为液体收容体的正面图。
图6为液体收容体的右视图。
图7为液体收容体的上表面图。
图8为液体收容体的底面图。
图9为液体收容体的背面图。
图10为液体收容体的左视图。
图11为液体收容体的外观立体图。
图12为液体收容体的外观立体图。
图13为液体收容体的外观立体图。
图14为液体收容体的正面图。
图15为液体收容体的右视图。
图16为液体收容体的上表面图。
图17为液体收容体的底面图。
图18为液体收容体的背面图。
图19为液体收容体的左视图。
图20为盒体主体的分解立体图。
图21为下盒体的外观立体图。
图22为上盒体的外观立体图。
图23为从背面侧观察液体收容体单元的图。
图24为用于说明安装机构的图。
图25为用于说明作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液体收容体的图。
图26为用于说明作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液体收容体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A.第一实施方式:
A-1.对液体消耗系统1的说明:
图1为作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液体消耗系统1的外观图。在图1中绘制有相互正交的XYZ轴。应予说明,在其他图中也根据需要绘制有与图1相对应的XYZ轴。
液体消耗系统(液体喷射系统)1具有作为液体消耗装置(液体喷射装置)的打印机10和液体收容体单元30。在液体消耗系统1(液体收容体单元30)的使用状态下,打印机10以及液体收容体单元30设于由X轴方向和Y轴方向所规定的水平面。即,Z轴方向成为铅直方向(上下方向)。此外,-Z轴方向为铅直向下方向,+Z轴方向为铅直向上方向。液体消耗系统1(液体收容体单元30)的使用状态为能够从液体收容体单元30向打印机10供给作为液体的墨水的状态。
打印机10为喷墨打印机。打印机10具有向纸等记录媒介喷出墨水的记录头14、将记录头14收容于内部的筐体12、和废液贮留部76。筐体12为大致长方体形状。筐体12具有前表面(第1面,第1壁)102、左侧面(第2面,第2壁)104、右侧面(第3面,第3壁)106、上表面(第4面,第4壁)107、底面(第5面,第5壁)108、和背面(第6面,第6壁)109。各个面102、104、106、107、108、109构成作为打印机10的外壳的筐体12。在前表面102设有将纸等记录媒介排出的排出托架16。
前表面102与背面109相对。左侧面104与右侧面106相对。前表面102、背面109、左侧面104和右侧面106为相对于打印机10的设置面大致垂直的面。上表面107与底面108相对。上表面107与底面108为相对打印机10的设置面大致水平的面。左侧面104和右侧面106分别与前表面102及背面109相交叉。在此,“大致垂直”或“大致水平”除了完全“垂直”或“水平”的意思以外,还包含大体“垂直”或“水平”的意思。即,各个面102、104、106、107、108、109并非完全的平面,而是包含凹凸等的面,因此在外观上只要为大致“垂直”或大致“水平”即可。
左侧面104与右侧面106相对的方向为X轴方向。前表面102与背面109相对的方向为Y轴方向。上表面107与底面108相对的方向为Z轴方向。X轴方向为打印机10的“宽度方向”,Y轴方向为打印机10的“深度方向”,Z轴方向为打印机10的“高度方向”。
记录头14为可在主扫描方向(X轴方向)上移动的结构。在筐体12的内部沿Y轴方向输送记录媒介的同时,从记录头14喷出墨水,从而对记录媒介进行印刷(记录)。应予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记录头14为可在主扫描方向上移动的结构,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记录头14也可为沿X轴方向延伸、位置被固定的行式头。
废液贮留部76配置于筐体12的内部。废液贮留部76贮留消耗后的墨水。废液贮留部76为用于回收未被使用的液体(在本实施方式中,为未被用于印刷的墨水)的容器。废液贮留部76与用于除去记录头14的液体排出口内的异物(例如气泡)的冲洗机构部78相连通。详细而言,废液贮留部76与冲洗机构部78通过作为后述管道的连通路77而连通。冲洗机构部78从记录头14的液体排出口对墨水进行抽吸。被以如上方式抽吸的墨水作为未被用于印刷的墨水(废液)而贮留于废液贮留部76。
液体收容体单元30安装于筐体12的外壁面。在本实施方式中,液体收容体单元30安装于筐体12的右侧面106。液体收容体单元(罐单元,液体供给装置)30具有盒体40和配置于盒体40的内侧的多个液体收容体50K~50Y。多个液体收容体50K~50Y分别以能够从外部对其一部分(设有后述上限部LM的视认面501)进行观察确认的方式配置于盒体40的内侧。由此,能够从盒体40的外侧对收容于液体收容体50K~50Y的墨水量(墨水的液面)进行观察确认。多个液体收容体50K~50Y沿Y轴方向排列。
盒体40具有收容液体收容体50K~50Y的盒体主体44和可开闭地安装于盒体主体44的盖部42。盖部42在关闭的状态下主要形成盒体40的上表面。盒体40的内侧形成收容液体收容体50的空间部。关于盒体40的详细结构将在后文中陈述。
液体收容体50K收容黑色的墨水。液体收容体50C收容青色的墨水。液体收容体50M收容品红色的墨水。液体收容体50Y收容黄色的墨水。多个液体收容体50K~50Y分别通过所对应的流通管(液体供给管)99K~99Y而与记录头14相连通。多个液体收容体50K~50Y各自所收容的墨水通过打印机10所具有的泵等供给机构(未图示),经过所对应的液体供给管99K~99Y而被供给至记录头14。通过这种方式,液体供给管99K~99Y使液体收容体50K~50Y和打印机10(详细而言,为记录头14)相互连接,并用于向打印机10供给墨水。
在对多个液体收容体50K~50Y不加区分地使用的情况下,使用符号“50”。此外,在对作为流通管的多个液体供给管99K~99Y不加区分地使用的情况下,使用符号“99”。应予说明,液体收容体50的个数虽然为4个,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液体收容体50的个数可为3个以下,也可为5个以上。此外,液体收容体单元30虽然安装于筐体12的右侧面106,但也可安装于筐体12的其他面(例如左侧面104)。
液体收容体单元30所具有的连通路77设有2个。连通路77与盒体40的下盒体44B的内部相连通。应予说明,关于连通路77以及盒体40的详细情况将在后文中陈述。
图2为液体收容体单元30的外观立体图。在图2所示的液体收容体50K中,栓部件200被从液体注入口(液体补充口,液体接受口)52上卸下。在从液体收容体50向记录头14供给墨水时的液体收容体50(液体收容体单元30)的使用状态以及在从液体注入口52向液体收容体50的内部(后述液体收容部)注入墨水时的液体收容体50(液体收容体单元30)的注入状态下,液体注入口52向铅直向上方向开口。液体注入口52在使用状态下被栓部件200塞住。在向液体收容体50的内部注入墨水时,使用者在如图2所示将盖部42打开后,将栓部件200从液体注入口52上卸下。然后,从液体注入口52向液体收容体50的内部注入墨水。
如图1所示,盒体40在关闭状态下为大致长方体形状。盒体40具有构成外壳的第1面401~第6面406。第1面(盒体第1壁,盒体正面)401与第2面(盒体第2壁,盒体背面)402相对。第3面(盒体第3壁,盒体第1侧面)403与第4面(盒体第4壁,盒体第2侧面)404相对。在盖部42关闭的状态下,第5面(盒体第5壁,盒体上表面)405与第6面(盒体第6壁,盒体底面)406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面401与第2面402在X轴方向上相对,第3面403与第4面404在Y轴方向上相对,第5面405与第6面406在Z轴方向上相对。第1面401~第4面404为相对设置面大致垂直的面。第5面405构成盒体40的上表面,第6面406构成盒体40的底面。X轴方向为盒体40的“深度方向”,Y轴方向为盒体40的“宽度方向”,Z轴方向为盒体40的“高度方向”。
第1面401具有视认部445,该视认部445以能够从外部对上限部LM进行观察确认的方式形成。视认部445为形成于第1面401的开口。应予说明,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视认部445也可由透明的部件或半透明的部件来形成开口部分,以代替开口。第2面402通过螺丝等安装部件安装于筐体12(图1)。第2面402形成有用于配置液体供给管99(图1)的开口(未图示)。如此,第2面402为面向筐体12的背面,第1面401为隔着收容液体收容体50的空间而与背面402相对的正面。
盒体主体44以液体注入口52的一部分(上端部)位于外侧的方式收容液体收容体50。应予说明,盒体主体44也可以下述方式收容液体收容体50:液体注入口52的一部分(上端部)不位于外侧,在用于塞住液体注入口52的栓部件200被卸下的状态下,能够从外部对液体注入口52的一部分(上端部)进行观察确认。盒体主体44主要形成第1面401~第4面404、第6面406。盒体主体44具有上盒体44A和下盒体44B。在液体收容体单元30的使用状态及注入状态下,上盒体44A位于比下盒体44B更靠近上方的位置。
上盒体44A主要形成第1面401、第2面402、第3面403、以及第4面404。下盒体44B主要形成第6面406。即,下盒体44B为盒体主体44的底部。作为盒体主体44(盒体40)的底部的下盒体44B在铅直方向上位于比液体注入口52以及视认部445更靠近下方的位置。此外,作为底部的下盒体44B构成与设置面相接的盒体40的底面。
在盒体主体44的+Z轴方向侧的面上形成有4个栓部件配置部491,用于配置从液体注入口52上卸下的栓部件200。栓部件配置部491具有凹部和从凹部的底面突出的突起491T。突起491T位于比后述盒体凹部434(图21)和后述盒体引导路径形成部441(图21)更高的位置。
盖部42(图2)主要形成作为上表面的第5面405。如图2所示,盖部42具有作为第2面402(图1的筐体12)侧的端部的轴侧端部40fa和作为第1面401侧的端部的自由端部40fb。盖部42通过自由端部40fb以轴侧端部40fa为中心的旋转而实现开闭。
A-2.液体收容体50的详细结构:
图3为液体收容体50K的外观立体图。图4为液体收容体50K的外观立体图。图5为液体收容体50K的正面图。图6为液体收容体50K的右视图。图7为液体收容体50K的上表面图。图8为液体收容体50K的底面图。图9为液体收容体50K的背面图。图10为液体收容体50K的左视图。利用图3~图10对收容黑色墨水的液体收容体50K进行说明。应予说明,在图3~图10中,省略可拆卸地安装于液体注入口52的栓部件200(图2)的图示。
液体收容体50K(图3)具有形成有液体注入口52的液体收容体主体58和膜部件300。在液体收容体主体58中,作为一个侧面的第3面503侧为开口的凹形。膜部件300以塞住第3面503侧的开口的方式通过熔敷等密封地安装于液体收容体主体58。详细而言,膜部件300密封地安装于液体收容体主体58的一个侧面中的施加有图6的单阴影线(single hatching)的部分。因此,膜部件300形成第3面503。通过液体收容体主体58和膜部件300间隔形成后述空气室53、大气连通路55以及液体收容部51。
液体收容体50K具有液体收容部51(图3)、液体注入口52(图3)、大气导入口56(图3)和液体导出部54(图8)。液体收容部51能够收容用于供给至打印机10的墨水。液体注入口52能够向液体收容部51注入墨水。随着液体收容部51的墨水的消耗,大气导入口56能够将大气导入液体收容部51。液体导出部54能够将墨水向外部(在本实施方式中为打印机10)导出。液体收容体50K(图6)进一步具有与大气导入口56相连的空气室53、和连接空气室53与液体收容部51的大气连通路55。大气连通路55为蜿蜒状的流路。由此,能够为了抑制液体收容部51内墨水的蒸发而确保流路的长度。应予说明,在墨水向大气导入口56逆流的情况下,空气室53具有能够保持规定容量以上的墨水的容积。应予说明,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省略空气室53和大气连通路55,使大气导入口56直接与液体收容部51相连。
液体注入口52(图3)为筒状。液体注入口52与液体收容部51相连。液体导出部54与液体收容部51的底部相连通。液体导出部54上连接有液体供给管99(图1)。液体收容部51的墨水经过液体导出部54和液体供给管99而向记录头14流通。随着液体收容部51中墨水的消耗,液体收容部51的墨水液面下降,同时,空气被从大气导入口56导入液体收容部51。
液体收容体50K(图3、图4、图8)具有形成外壳的多个面(壁)501~507。详细而言,液体收容体50K具有第1面(收容体第1壁,收容体正面)501、第2面(收容体第2壁,收容体背面)502、第3面(收容体第3壁,收容体第1侧面)503、第4面(收容体第4壁,收容体第2侧面)504、第5面(收容体第5壁,收容体上表面)505、第6面(收容体第6壁,收容体底面)506和连接面(第7面,收容体连接壁)507。
当处于液体注入口52向铅直向上方向开口的液体收容体50K的第1状态时,第5面505位于比液体收容部51(液体收容体50K的内部)更靠近上方的位置。当处于第1状态时,第6面506位于比液体收容部51(液体收容体50K的内部)更靠近下方的位置。第1面501与第2面502相对。第3面503与第4面504相对。第5面505与第6面506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面501与第2面502在X轴方向上相对,第3面503与第4面504在Y轴方向上相对,第5面505与第6面506在Z轴方向上相对。连接面507(图4)为连接作为平面的第1面501以及第4面504的曲面。X轴方向为液体收容体50K的“深度方向”,Y轴方向为液体收容体50K的“宽度方向”,Z轴方向为液体收容体50K的“高度方向”。“第1状态”是指与液体收容体50的注入状态以及使用状态相同的状态。
第1面501以能够从外部对液体收容部51内墨水的液面进行观察确认的方式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面501由透明或半透明的部件形成,因此能够从外部对液体收容部51内墨水的液面进行观察确认。因此,也将第1面501称为“视认面501”。
视认面501(图4)与形成有液体注入口52的注入口形成面(液体补充口形成面)520交叉。本实施方式中,“交叉”除了指2个要素(例如,面)实际交叉的情况外,也包括在延长一方的要素的情况下延长的部分(例如,延长面)与另一方的要素交叉的情况。在本实施方式中,视认面501与注入口形成面520实际交叉。视认面501与注入口形成面520的+X轴方向侧端部交叉。当处于液体收容体50的第1状态时,视认面501为大致垂直的平面。当处于第1状态时,视认面501具有位于比注入口形成面520更靠近上方的位置的第1凹部形成壁(上部壁)501A和位于比注入口形成面520更靠近下方的下部壁501B。上部壁501A从后述收容体凹部532的注入口形成面520延伸,并形成间隔形成收容体凹部532的壁的一部分。在下部壁501B上设有上限部LM,用于识别能够收容于液体收容部51内的墨水的上限。上限部LM具有水平的直线部LMA。使用者以墨水面到达直线部为基准,停止向液体收容部51注入墨水。
第5面505设有作为液体保持部的收容体凹部532。当处于第1状态时,收容体凹部532向铅直向上方向开口。收容体凹部532具有形成收容体凹部532的底面的注入口形成面520、和从注入口形成面520的边缘部竖立设置并间隔形成凹形的第1~第4凹部形成壁501A、510、517、518。
注入口形成面520形成第5面505的一部分。注入口形成面520配置有液体注入口52。当处于液体收容体50的第1状态时,注入口形成面520为大致水平的平面。如图7所示,注入口形成面520的外形为大致矩形。
当处于第1状态时,第1凹部形成壁501A为位于形成视认面501的视认面形成壁501C中比注入口形成面520更靠近上方的位置的部分。即,第1凹部形成壁501A由视认面形成壁501C的一部分形成。在此,视认面形成壁501C的+X轴方向侧的面为视认面501。
作为开口部形成壁的第2凹部形成壁(侧壁)510与第1凹部形成壁501A(视认面501)交叉。第3凹部形成壁518与第1凹部形成壁501A交叉。第2和第3凹部形成壁510、518在Y轴方向上相对。第4凹部形成壁517与第2和第3凹部形成壁510、518交叉,并与第1凹部形成壁501A在X轴方向上相对。第2凹部形成壁510上形成有后述开口部511。
由于收容体凹部532内配置有液体注入口52,因此液体注入口52的周围被多个壁501A、510、517、518包围。通过这种方式,在墨水从液体注入口52泄漏的情况下,或注入墨水注入时墨水溢出至液体注入口52的周围的情况下,能够将墨水保持于收容体凹部532内。收容体凹部532的注入口形成面520上也可配置海绵等多孔部件(液体吸收体)。此外,也可省略收容体凹部532,而将液体吸收体配置于注入口形成面520上,或也可将液体吸收体配置于收容体凹部532的注入口形成面520上。在本实施方式中,收容体凹部532与液体吸收体中的至少一方相当于为了解决课题的“液体保持部”。
如图3及图4所示,液体收容体50K具有收容体引导路径530,上述收容体引导路径530将存在于注入口形成面520(收容体凹部532内)的墨水从注入口形成面520向与朝向视认面501的方向(+X轴方向)不同的方向引导。在本实施方式中,收容体引导路径530将存在于注入口形成面520的墨水向从第3面503朝向第4面504的方向(+Y轴方向)引导。收容体引导路径530主要由开口部511、作为第5面505的一部分的引导路径底面533和突出部(突出壁)522间隔形成。流经收容体引导路径530的墨水到达连接面507。到达连接面507的墨水流过连接面507上并流向第6面(收容体底面)506侧。然后,到达后述下盒体44B的盒体凹部。当处于第1状态时,引导路径底面533位于铅直方向上比注入口形成面520更靠近下方的位置。
开口部511形成于第2凹部形成壁510。开口部511在第1状态下的铅直方向上配置于注入口形成面520附近。在注入口形成面520(收容体凹部532)贮留有一定量以上的墨水的情况下,墨水经过开口部511而流通至收容体凹部532的外侧。在流经收容体引导路径530的墨水的流动方向上,开口部511形成收容体引导路径530的一端(上流端)。从收容体凹部532的内侧朝向外侧开口的开口部511的开口方向为与从注入口形成面520朝向视认面501的方向(+X轴方向)不同的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开口方向为+Y轴方向。即,开口方向与从注入口形成面520朝向视认面501的方向(+X轴方向)正交。应予说明,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开口方向优选不具有从注入口形成面520朝向视认面501的方向(+X轴方向)的成分。此外,在另一其他实施方式中,视认面501优选不位于开口方向上。通过这种方式,能够降低存在于注入口形成面520的墨水流经收容体引导路径530而到达视认面501。
突出部522也作为对存在于收容体引导路径530的墨水向视认面501的流动进行抑制的抑制部而发挥作用。突出部522从引导路径底面533竖立设置。突出部522从第2凹部形成壁510连续延伸至连接面507为止。突出部522从第2凹部形成壁(开口部形成壁,侧壁)510中形成有开口部511的部分和视认面501所处一侧部分(视认面侧部分)510X(图4)之间的位置向具有与视认面501平行的方向成分的方向突出。在本实施方式中,突出部522向与视认面501平行的方向(Y轴方向)突出。
如图3以及图4所示,液体收容体50K具有设于第5面505的安装孔HTc。安装孔HTc用于将液体收容体50K固定于上盒体44A。
图11为液体收容体50C的外观立体图。图12为液体收容体50C的外观立体图。图1为液体收容体50C的外观立体图。图14为液体收容体50C的正面图。图14为液体收容体50C的正面图。图15为液体收容体50C的右视图。图16为液体收容体50C的上表面图。图17为液体收容体50C的底面图。图18为液体收容体50C的背面图。图19为液体收容体50C的左视图。液体收容体50C、50M、50Y的结构相同,因此在下文中利用液体收容体50C进行说明。应予说明,在图11~图18中,省略可拆卸地安装于液体注入口52的栓部件200(图2)的图示。收容黑色墨水的液体收容体50K和收容青色、品红色、黄色墨水的液体收容体50C、50M、50Y的区别点主要在于液体收容体50C、50M、50Y不具有连接面507、收容体引导路径530P的结构和突出部522P的结构。关于其他结构,由于液体收容体50K与液体收容体50C、50M、50Y的结构相同,因此对相同的结构附上相同的符号,同时适当省略说明。
液体收容体50C具有构成外壳的多个面(壁)501~506。液体收容体50C不具有连接面507(图4),如图19所示,视认面501与第4面504直接相连。
如图12所示,与液体收容体50K相同,液体收容体50C的第5面505形成有作为液体保持部的收容体凹部532P。如图19所示,收容体凹部532P的第2凹部形成壁(开口部形成壁)510与液体收容体50K不同,并由第4面504的一部分(上部)形成。
如图13所示,液体收容体50C具有从第4面504(第2凹部形成壁510)突出的突出部522P。如图13以及图19所示,突出部522P为视认面501的相反侧的面,上述视认面501作为视认面形成壁501C的第1面。突出部522P为从第2凹部形成壁(开口部形成壁,侧壁)510中形成有开口部511的部分与视认面501所处一侧的部分510X(图13)之间的位置向具有与视认面501平行的方向成分突出的面。在本实施方式中,突出部522P向与视认面501平行的方向(Y轴方向)突出。此外,突出部522P从第1状态中的第4面504的上端延续至下端而形成。与突出部522相同,突出部522P也作为对存在于收容体引导路径530的墨水向视认面501的流动进行抑制的抑制部而发挥作用。
收容体引导路径530P将存在于注入口形成面520(收容体凹部532内)的墨水从注入口形成面520向与朝向视认面501的方向(+X轴方向)不同的方向引导。收容体引导路径530P主要由开口部511、第4面504和突出部522P间隔形成。如图13所示,流经收容体引导路径530P的墨水从开口部511向第6面(收容体底面)506侧流动。然后,到达后述下盒体44B的盒体凹部。
A-3.关于液体收容体50K、50C、50M、50Y的液体保持部:
作为其中一个液体收容体的液体收容体50K与作为其他液体收容体的液体收容体50C、50M、50Y相比,其液体收容部51的容积更大。由此,液体收容体50K能够比液体收容体50C、50M、50Y收容更多的墨水。另一方面,液体收容体50K与液体收容体50C、50M、50Y相比,需要将较多的墨水从液体注入口52注入液体收容部51。
液体收容体50K的收容体凹部532(图4)具有比液体收容体50C、50M、50Y的收容体凹部532P(图12)更高的液体保持力。在此,“液体保持力”由能够保持液体的墨水量大小来表示。液体保持力越高,则能够保持更多的液体。在本实施方式中,收容体凹部532以能够比收容体凹部532P保持更多的墨水的方式形成。即,收容体凹部532的容积比收容体凹部532P的容积更大。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收容体凹部532的注入口形成面520的面积大于收容体凹部532P的注入口形成面520的面积,从而具有如下关系:收容体凹部532的容积大于收容体凹部532P的容积。
通过这种方式,液体收容体50K的收容体凹部532的液体保持力比其他液体收容体50C、50M、50Y的收容体凹部532的液体保持力更高,因此在更多的墨水飞散至液体注入口52的周围的可能性较高的液体收容体50K中,能够通过收容体凹部532保持更多的墨水。由此,能够降低墨水到达视认面501的可能性。
在此,在使用液体吸收体作为液体保持部,来代替收容体凹部532、532P的情况下,使液体收容体50K的液体吸收体(第1液体吸收体)能够比液体收容体50C、50M、50Y的液体吸收体(第2液体吸收体)吸收更多的墨水。例如,在使用相同材质的液体吸收体的情况下,第1液体吸收体的体积比第2液体吸收体的体积更大。此外,也可以第1液体吸收体每单位体积的液体保持量大于第2液体吸收体每单位体积的液体保持量的方式来选择材质等,以使第1液体吸收体的液体保持力高于第2液体吸收体的液体保持力。
A-4.盒体40的详细结构:
图20为盒体主体44的分解立体图。图21为下盒体44B的外观立体图。如图20所示,上盒体44A和下盒体44B通过螺丝等安装部件BT而彼此安装。应予说明,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上盒体44A和下盒体44B也可通过一体成形等而设为一体。
下盒体44B具有第1盒体凹部434A、第2盒体凹部434B和盒体引导路径形成部441。
第1和第2盒体凹部434A、434B(图21)位于盒体40的内侧,并且向液体收容体50所处一侧(+Z轴方向侧)开口。第1和第2盒体凹部434A、434B在Y轴方向(液体收容体50的排列方向)上隔着盒体引导路径形成部441而配置。在对第1和第2盒体凹部434A、434B不加区分地使用的情况下,使用“盒体凹部434”。
盒体凹部434具有盒体凹部434的底面435和盒体凹部形成壁437,上述盒体凹部形成壁437间隔形成从底面435的边缘部竖立设置的凹形。盒体凹部434能够贮留规定量的墨水。盒体凹部434与收容体引导路径530、530P(图4、图13)相连通。例如,盒体凹部434与收容体引导路径530、530P可通过直接相连而连通,也可通过其他流路而连通。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经过收容体引导路径530的墨水流经连接面507上并向铅直向下方向流动(图4)。然后,从连接面507上滴落的墨水到达盒体凹部434。此外,例如,到达收容体引导路径530P的下流端(第4面504的下部)的墨水直接到达盒体凹部434或经由盒体引导路径形成部441而到达盒体凹部434。
盒体凹部形成壁437具有与筐体12相对的相对壁437A。相对壁437A为盒体40的第2面402(图2)的一部分。相对壁437A上形成有与连通路77(图1)的一端部相连的连接孔部439。连接孔部439为从相对壁437A向盒体40的外方突出的筒状。盒体凹部434和废液贮留部76(图1)通过连接孔部439和连通路77而连通。在盒体凹部434内贮留有规定量以上的墨水的情况下,盒体凹部434的墨水经过连接孔部439和连通路77而向废液贮留部76(图1)流通。应予说明,也可在连通路77的路径途中设置泵,以使存在于盒体凹部434的墨水向废液贮留部76流通。也可在盒体凹部434的底面435配置海绵等多孔部件(液体吸收部件)。通过这种方式的话,能够进一步降低墨水从盒体凹部434漏出至盒体40的外侧的可能性。如上所述,也可认为收容体引导路径530、530P(图4、图13)为通过其他部件(盒体凹部434、连通路77)而与废液贮留部76相连通,并将存在于注入口形成面520的墨水向与朝向视认面501的方向不同的方向引导的引导路径。通过该引导路径,能够降低存在于注入口形成面520的墨水到达视认面501的可能性。此外,能够使引导路径的墨水流通至打印机10的废液贮留部76。
盒体引导路径形成部441(图21)位于盒体40的内侧。在液体收容体单元30的使用状态以及注入状态下,盒体引导路径形成部441配置于比盒体凹部434的底面435更高的位置。盒体引导路径形成部441为面。作为面的盒体引导路径形成部441上形成有槽状的盒体引导路径449。盒体引导路径449为用于将存在于盒体引导路径形成部441的墨水引导至盒体凹部434的流路。盒体引导路径449沿Y轴方向(液体收容体50的排列方向)延伸。盒体引导路径449从第1盒体凹部434A持续延伸至第2盒体凹部434B。
下盒体44B(图21)中的底面435以及盒体引导路径449由板状的底面形成部件700而形成。也将底面形成部件700称为“盒体引导路径形成壁700”。底面形成部件700中底面435的相反侧的面为第6面406。当处于液体收容体单元30的使用状态,以及处于液体收容体单元30的注入状态时,第6面406以面向设置面的方式配置。即,当处于液体收容体单元30的使用状态,以及处于液体收容体单元30的注入状态时,下盒体44B以底面435位于铅直方向下侧的方式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当处于液体收容体单元30的使用状态,以及处于液体收容体单元30的注入状态时,第6面406与设置面相接。
下盒体44B(图21)具有从底面435突出的多个第1突起425AK、425AC、425AM、425AY和从底面435突出的多个第2突起425BK、425BC、425BM、425BY。在此,2个突起425AK、425BK对应液体收容体50K并位于液体收容体50K的正下方。2个突起425AC、425BC对应液体收容体50C并位于液体收容体50C的正下方。2个突起425AM、425BM对应液体收容体50M并位于液体收容体50M的正下方。2个突起425AY、425BY对应液体收容体50Y并位于液体收容体50Y的正下方。在此,在对第1突起425AK、425AC、425AM、425AY不加区分地使用的情况下,使用符号“425A”。并且,在对第2突起425BK、425BC、425BM、425BY不加区分地使用的情况下,使用符号“425B”。第1突起425A的+Z轴方向侧的前端与第2突起425B的+Z轴方向侧的前端分别配置于比盒体凹部434和盒体引导路径形成部441更高的位置(+Z轴方向侧的位置)。
第1突起425A与第2突起425B为向铅直向上方向侧开口的筒状结构。第1突起425A与第2突起425B隔着液体收容部51而配置于与液体注入口52(图2)和栓部件配置部491(图2)相对的一侧(-Z轴方向侧)。液体收容体50的一部分进入第1突起425A及第2突起425B的内部。在此,在未对液体收容体50施加外力的状态下,筒状结构的第1突起425A的底部与筒状结构的第2突起425B的底部分别与进入其中的液体收容体50的一部分隔开间隔而配置。另一方面,当将栓部件200安装于液体注入口52时,或当将栓部件200配置于栓部件配置部491时,存在对液体收容体50和上盒体44A中栓部件配置部491所配置处的周围施加向铅直向下方向侧的外力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存在液体收容体50向-Z轴方向侧发生位移的情况。在液体收容体50向-Z轴方向侧发生位移的情况下,第1突起425A与第2突起425B各自的底部与液体收容体50的一部分抵接,从而支承液体收容体50。
下盒体44B(图20)进一步具有把持部49,上述把持部49设于与盒体引导路径形成部441相对的一侧(盒体40的外表面侧)的面(第6面406)。把持部49为凹部。把持部49从相对壁437A延伸至盒体40的第1面401侧为止。即,把持部49除了向凹形的底面相对的一侧(-Z轴方向侧)开口以外,也向第1面401侧(+X轴方向侧)开口。把持部49的+X轴方向侧的开口具有一定程度的大小,使得人的手能够插入把持部49内。在搬运包含打印机10和液体收容体单元30的液体消耗系统1时,能够将手从把持部49的+X轴方向侧的开口插入把持部49内从而对把持部49进行把持。
图22为上盒体44A的外观立体图。图23为从背面侧观察液体收容体单元30的图。图24为用于说明安装机构60的图。在图23中,为了易于说明,以与Y轴方向和Z轴方向平行的截面横截液体收容体单元30。
如图22所示,上盒体44A具有用于穿过液体注入口52的插通孔482。穿过插通孔482的液体注入口52的一部分位于上盒体44A的外侧(图2)。上盒体44A设有用于分别穿过多个插通孔482的多个液体注入口52和作为开口的多个视认部445。并且,上盒体44A成为设有插通孔482的上表面与包含设有作为视认部445的开口的侧面的3个侧面形成一体的盒体。上盒体44A的下表面为开放状。具体而言,上盒体44A的下表面形成有开口。因此,形成容易将液体注入口52穿过插通孔482,并且容易制造的结构。此外,上盒体44A的与打印机10相对的一侧的侧面(第2面)402也为开放状。因此,只要将液体收容体50和液体剩余量传感器以及其配线(未图示)等安装于上盒体44A之后,使之与打印机10的盒体一体化即可,因此容易制造。此外,上盒体44A也可与打印机10的盒体形成一体。在这种情况下,进一步容易制造。
如图23所示,液体收容体50通过安装机构60固定于上盒体44A。如图24所示,安装机构60具有第1安装部61、第2安装部65和作为安装具的螺丝BTa、BTb、BTc。第1安装部61为一块的板状。第1安装部61的Y轴方向的两端部设有插通孔631。2个螺丝BTa(在图中只图示1个)分别穿过插通孔631并螺合于形成于上盒体44A的安装孔HTa(图22)。由此,第1安装部61被固定于上盒体44A。如图24所示,设有4个第2安装部65,与4个液体收容体50C、50M、50Y、50K相对应。螺丝BTc设于第2安装部65并穿过插通孔(未图示)而螺合于安装孔HTc(图3),从而使第2安装部65固定于液体收容体50。此外,第2安装部65具有安装孔HTb。螺丝BTb穿过第1安装部61所具有的插通孔641并螺合于安装孔HTb,从而使第2安装部65固定于第1安装部61。如上所述,液体收容体50通过安装机构60而固定于位于比下盒体44B更靠近上侧的位置的上盒体44A。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液体收容体50并未固定于下盒体44B,而是与盒体凹部434的底面435隔开间隔而配置。因此,容易将下盒体44B卸下,并容易将下盒体44B卸下后将蓄积于盒体凹部434的墨水丢弃。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如图4以及图13所示,液体收容体50具有作为抑制部的突出部522、522P,上述抑制部对存在于收容体引导路径530、530P的墨水向视认面501的流动进行抑制。由此,即使在从收容体引导路径530、530P流出的墨水流向视认面501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突出部522、522P降低墨水到达视认面501的可能性。由此,能够降低墨水附着于视认面501的可能性。
此外,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如图4以及图13所示,突出部522、522P从形成有开口部511的侧壁510中的形成开口部511的部分、和视认面501所处一侧的部分510X之间向平行于视认面的方向突出。由此,即使在流过开口部511的墨水流向视认面501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突出部522、522P降低墨水到达视认面501的可能性。
此外,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如图4以及图13所示,突出部522、522P构成收容体引导路径530、530P的一部分。由此,能够使用共通的部件来形成构成收容体引导路径530、530P的部件和构成抑制部的部件。
此外,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如图13以及图19所示,突出部522P为视认面形成壁501C中视认面501的相反侧的面。由此,没有必要以不同的壁来形成突出部522P和视认面501。
此外,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如图21所示,下盒体44B具有能够贮留墨水的盒体凹部434和用于将墨水引导至盒体凹部434的盒体引导路径形成部441。由此,能够通过盒体引导路径形成部441将流入下盒体44B的内侧的墨水引导至盒体凹部434。因此,能够降低存在于下盒体44B的墨水漏出至盒体40的周围的可能性。
此外,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如图4、图13、图23所示,收容体引导路径530、530P与盒体凹部434相连通。由此,能够使收容体引导路径530、530P的墨水流通至盒体凹部434。
此外,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如图20所示,盒体引导路径形成壁700具有把持部49,上述把持部49形成于盒体引导路径形成部441的相反侧的部分,并能够把持。由此,能够利用盒体引导路径形成壁700形成盒体引导路径形成部411和把持部49。
此外,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如图23以及图24所示,液体收容体50并不固定于下盒体44B,而是固定于上盒体44A。由此,能够通过将下盒体44B从上盒体44A上卸下而容易地进行对贮留于盒体凹部434的墨水的处理等下盒体44B的维护作业。
此外,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当处于液体收容体单元30的使用状态以及注入状态时,下盒体44B以盒体凹部434的底面435的相反侧的面(第6面)406与设置面相接的方式配置。由此,当处于使用状态以及处于注入状态时,由于底面435不会变为竖立设置状态,因此能够降低贮留于盒体凹部434的墨水流出至视认面501或液体收容体单元30的外侧的可能性。
此外,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盒体凹部434与废液贮留部76相连通。由此,能够降低流通至盒体凹部434的墨水向周围溢出的可能性。
B.第二实施方式:
图25为用于说明作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液体收容体50Ka的图。图26为用于说明作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液体收容体50Ca的图。第一实施方式的液体收容体50K(图4)与第二实施方式的液体收容体50Ka(图25)的区别点在于收容体引导路径530a的结构和液体收容体50Ka不具有作为抑制部的突出部522(图4)。此外,第一实施方式的液体收容体50C(图13)与第二实施方式的液体收容体50Ca(图26)的区别点在于收容体引导路径530P的结构。关于第二实施方式的其他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对相同的结构附上相同的符号,同时省略说明。此外,收容青色墨水的液体收容体50Ca和收容品红色或黄色墨水的液体收容体的结构相同。因此,在此利用液体收容体50Ca进行说明。此外,第二实施方式的液体收容体50Ka、50Ca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地收容于盒体40(图1),并用作液体消耗系统1的结构部件。
如图25所示,液体收容体50Ka具有一端部与开口部511(图4)相连的管道800。管道800的另一端部位于下盒体44B的盒体凹部434。如图26所示,液体收容体50Ca具有一端部与开口部511(图13)相连的管道801。管道801的另一端部位于下盒体44B的盒体凹部434。应予说明,管道800、801的另一端部也可与废液贮留部76相连。管道800、801构成收容体引导路径530a、530Pa的一部分。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收容体引导路径530a、530Pa能够将存在于注入口形成面520的墨水向与朝向视认面501的方向(+X轴方向)不同的方向(+Y轴方向以及-Z轴方向)引导。
C.变形例:
应予说明,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超出其主旨的范围内能够以各种形式进行实施,例如可为如下所述的变形。
C-1.第1变形例: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抑制部522、522P虽然由从侧壁510突出的部件形成(图4,图12),但并不限定于此,只要为能够对存在于收容体引导路径530、530a的墨水向视认面501的流动进行抑制的部件即可。例如,可在从开口部511到视认面501的路径(例如,图4的连接面507和图12的第4面504)上配置海绵等多孔部件,或设置能够保持液体的槽。此外,抑制部也可为对突出的部件、多孔部件和槽进行组合而构成。
C-2.第2变形例:
液体收容体50K的突出部522(图4)也可设于连接面507。具体而言,也可设置以与形成于第5面505上的突出部522连续的方式从连接面507的上部延伸至下部为止的突出部。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进一步降低流经收容体引导路径530的墨水到达视认面501的可能性。
C-3.第3变形例: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图23以及图24所示,液体收容体50虽然通过安装机构60而固定于上盒体44A,但也可通过螺丝等直接固定于上盒体44A,或也可固定于下盒体44B。
C-4.第4变形例: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液体收容体单元30或液体收容体50虽然配置于筐体12的外侧,但也可配置于筐体12的内侧。在这种情况下,筐体12也可以能够从外部进行向液体收容体50注入墨水的操作等相对液体收容体50的操作的方式,形成为一部分可开闭的结构。
C-5.第5变形例:
此外,本发明能够以以下的实施方式来实现。应予说明,括号内的符号与上述实施方式的符号相对应。
[实施方式1]
一种液体收容体(50),其具有能够收容用于供给至液体消耗装置(10)的液体的液体收容部(51)、和用于向上述液体收容部(51)注入上述液体的液体注入口(52),并具有:
注入口形成面(520),上述注入口形成面(520)作为收容体凹部(532)的底面,当处于上述液体注入口(52)向铅直向上方向(+Z轴方向)开口的上述液体收容体(50)的第1状态时,上述收容体凹部(532)向铅直向上方向开口,并配置有上述液体注入口(52);
视认面(501),上述视认面(501)与上述注入口形成面(520)交叉,并能够从外部对上述液体收容部(51)的液面进行观察确认,当处于上述第1状态时,上述视认面(501)具有位于比上述注入口形成面(520)更靠近下方的部分(501B);
收容体引导路径(530),上述收容体引导路径(530)将存在于上述收容体凹部(532)内的上述液体向与朝向上述视认面(501)的方向(+X轴方向)不同的方向(+Y轴方向)引导;以及,
抑制部(522、522P),上述抑制部(522、522P)对存在于上述收容体引导路径(530)的上述液体向上述视认面(501)的流动进行抑制。
根据该实施方式,即使在从收容体引导路径流出的液体流向视认面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抑制部降低液体到达视认面的可能性。由此,能够降低液体附着于视认面的可能性。
[实施方式2]
如实施方式1所述的液体收容体(50),其中,
上述收容体凹部(532)具有从上述注入口形成面(520)竖立设置并间隔形成凹形的凹部形成壁(501A、510、517、518),
上述收容体引导路径(530)包含开口部(511),上述开口部(511)形成于上述凹部形成壁(501A、510、517、518),从上述收容体凹部(532)的内侧向外侧开口的开口方向(+Y轴方向)为与朝向上述视认面(501)的方向(+X轴方向)不同的方向。
根据该实施方式,能够通过开口部容易地将收容体凹部内的液体向与朝向视认面的方向不同的方向引导。
[实施方式3]
实施方式2所述的液体收容体(50),其中,
上述凹部形成壁(501A、510、517、518)的一部分由形成上述视认面(501)的视认面形成壁(501A)形成,
上述开口部(511)形成于上述凹部形成壁(501A、510、517、518)中的与上述视认面形成壁(501A)不同的壁(510)。
根据该实施方式,能够通过开口部容易地将收容体凹部内的液体向与朝向视认面的方向不同的方向引导。
[实施方式4]
如实施方式2或实施方式3所述的液体收容体(50),其中,
上述凹部形成壁(501A、510、517、518)具有开口部形成壁(510),上述开口部形成壁(510)形成有上述开口部(511),并与上述视认面(501)交叉,
上述抑制部(522、522P)包含突出部(522),上述突出部(522)从上述开口部形成壁(510)中的形成有上述开口部(511)的部分与上述视认面(501)所处一侧部分(510X)之间的位置突出。
根据该实施方式,能够通过开口部容易地将收容体凹部内的液体向与朝向视认面的方向不同的方向引导。
C-6.第6变形例: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液体收容体单元30虽然具有用于将墨水供给至打印机10的液体收容体50和用于收容液体收容体50的盒体40,但本发明也可适用于收容其他液体的液体收容体以及消耗其他液体的液体消耗装置。使用收容其他液体的液体收容体的液体消耗装置列举如下。
(1)传真装置等图像记录装置
(2)用于制造液晶显示器等图像显示装置所用的滤色器的色材喷射记录装置
(3)用于形成有机EL(Electro Luminescence)显示器、面发光显示器(FieldEmission Display)等的电极的电极材料喷射装置
(4)对含有用于制造生物芯片的生物有机物的液体进行喷射的液体消耗装置
(5)作为精密移液管的试料喷射装置
(6)润滑油的喷射装置
(7)树脂液的喷射装置
(8)利用精确定位来对钟表或相机等精密仪器消耗润滑油的液体消耗装置
(9)为了形成光通信元件等中所用的微小半球透镜(光学透镜)等而向基板喷射紫外线固化树脂液等透明树脂液的液体消耗装置
(10)喷射用于对基板等进行蚀刻的酸性或碱性蚀刻液的液体消耗装置
(11)具有喷出其他的任意微量液滴的液体喷头的液体消耗装置
应予说明,“液滴”是指从液体消耗记录装置或液体消耗装置中喷出的液体的状态,也包括粒状、泪滴状、线状拖尾的形态。此外,这里所说的“液体”只要为液体喷射记录装置或液体喷射装置能够进行喷射的材料即可。例如,“液体”可为物质为液相状态时的材料,高粘性或低粘性的液态材料、以及溶胶、凝胶水、其他无机溶剂、有机溶剂、溶液、液状树脂、液状金属(金属熔液)等液态材料也属于“液体”范畴。此外,也不仅限于作为物质的一种状态的液体,由颜料或金属粒子等固体物组成的功能材料的粒子溶解、分散或混合于溶剂后的产物等也属于“液体”范畴。此外,作为液体的代表例,可以列举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墨水或液晶。在此,墨水包括一般的水性墨水、油性墨水、以及胶状墨水、热熔性墨水等各种液体状组合物。此外,在将经紫外线照射会发生固化的UV墨水收容于该液体收容部并与打印机连接的情况下,由于液体收容袋悬于设置面之上,因此降低了设置面的热量传导至液体收容部而使墨水发生固化的可能性。
C-7.第7变形例: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或变形例,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能够以各种结构进行实现。例如,为了解决一部分或全部上述课题,或者为了实现一部分或全部上述效果,可以适当地将与记载于发明内容中的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特征相对应的实施方式或变形例的技术特征进行替换或组合。并且,若该技术特征在本说明书中并未被说明为必要的技术特征,则可以适当地进行删除。
符号说明
1…液体消耗系统
10…打印机
12…筐体
14…记录头
16…排出托架
30…液体收容体单元
40…盒体
40fa…轴侧端部
40fb…自由端部
42…盖部
44…盒体主体
44A…上盒体
44B…下盒体
49…把持部
50(50C、50M、50Y,50K,50Ca,50Ka)…液体收容体
51…液体收容部
52…液体注入口
53…空气室
54…液体导出部
55…大气连通路
56…大气导入口
58…液体收容体主体
60…安装机构
61…第1安装部
65…第2安装部
76…废液贮留部
77…连通路
78…冲洗机构部
99,99K…流通管
102…前表面
104…左侧面
106…右侧面
107…上表面
108…底面
109…背面
200…栓部件
300…膜部件
401…第1面
402…第2面
403…第3面
404…第4面
405…第5面
406…第6面
425A(425AK、425AC、425AM、425AY)…第1突起
425B(425BK、425BC、425BM、425BY)…第2突起
434…盒体凹部
434A…第1盒体凹部
434B…第2盒体凹部
435…底面
437…盒体凹部形成壁
437A…相对壁
439…连接孔部
441…盒体引导路径形成部
445…视认部
449…盒体引导路径
482…插通孔
491…栓部件配置部
501…第1面(视认面)
501A…第1凹部形成壁(上部壁)
501B…下部壁
501C…视认面形成壁
502…第2面
503…第3面
504…第4面
505…第5面
506…第6面
507…连接面
510…第2凹部形成壁(侧壁)
510X…视认面侧部分
511…开口部
517…第4凹部形成壁
520…注入口形成面
522、522P…抑制部(突出部)
530、530a、530P…收容体引导路径
532、532P…收容体凹部
533…引导路径底面
631…插通孔
641…插通孔
700…底面形成部件
800…管道
801…管道
HTa…安装孔
LM…上限部
HTb…安装孔
HTc…安装孔
LMA…直线部

Claims (16)

1.一种液体收容体,其具有:液体收容部,所述液体收容部能够收容用于供给至液体消耗装置的液体;和液体注入口,所述液体注入口用于向所述液体收容部注入所述液体;并且,所述液体收容体具有:
液体保持部,所述液体保持部能够保持所述液体,并具有配置有所述液体注入口的注入口形成面;
视认面,所述视认面与所述注入口形成面交叉,并能够从外部对所述液体收容部的液面进行观察确认;以及,
收容体引导路径,所述收容体引导路径将存在于所述注入口形成面上的所述液体向与朝向所述视认面的方向不同的方向引导。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收容体,其中,
所述液体收容体进一步具有抑制部,所述抑制部对存在于所述收容体引导路径的所述液体向所述视认面的流动进行抑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收容体,其中,
所述液体收容体进一步具有与所述注入口形成面及所述视认面交叉的侧壁,
所述收容体引导路径包含形成于所述侧壁的开口部,
所述抑制部包含突出部,所述突出部从所述侧壁中的形成有所述开口部的部分与所述视认面所处一侧部分之间的位置向具有与所述视认面平行的方向成分的方向突出。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体收容体,其中,
所述突出部构成所述收容体引导路径的至少一部分。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液体收容体,其中,
所述液体收容体进一步具有形成所述视认面的视认面形成壁,
所述突出部为所述视认面形成壁中所述视认面的相反侧的面。
6.一种液体收容体单元,其具有:
液体收容体,所述液体收容体具有:液体收容部,所述液体收容部能够收容用于供给至液体消耗装置的液体;和液体注入口,所述液体注入口用于将向所述液体收容部注入液体;以及,
盒体,所述盒体收容所述液体收容体,
所述盒体具有下盒体,
所述下盒体具有:
盒体凹部,所述盒体凹部位于所述盒体的内侧,并且所述液体收容体所处一侧形成开口,所述盒体凹部能够贮留液体;以及,
盒体引导路径形成部,所述盒体引导路径形成部位于所述盒体的内侧,并配置于比所述盒体凹部的底面更高的位置,所述盒体引导路径形成部用于将所述液体向所述盒体凹部引导。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体收容体单元,其中,
所述液体收容体具有:
液体保持部,所述液体保持部能够保持所述液体,并具有配置有所述液体注入口的注入口形成面;
视认面,所述视认面与所述注入口形成面交叉,并能够从外部对所述液体收容部的液面进行观察确认;以及,
收容体引导路径,所述收容体引导路径将存在于所述注入口形成面上的所述液体向与朝向所述视认面的方向不同的方向引导,
所述收容体引导路径与所述盒体凹部相连通。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液体收容体单元,其中,
所述下盒体进一步具有盒体引导路径形成壁,所述盒体引导路径形成壁形成所述盒体引导路径形成部,
所述盒体引导路径形成壁具有把持部,所述把持部形成于所述盒体引导路径形成部的相反侧的部分,并且能够进行把持。
9.如权利要求6至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液体收容体单元,其中,
所述盒体具有上盒体,
所述液体收容体固定于所述上盒体。
10.如权利要求6至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液体收容体单元,其中,
所述下盒体具有底面形成部件,所述底面形成部件形成所述盒体凹部的所述底面,
当处于从所述液体收容体单元向所述液体消耗装置供给所述液体的使用状态时,以及处于从所述液体注入口向所述液体收容部注入所述液体的注入状态时,所述下盒体以所述底面形成部件中所述盒体凹部的所述底面的相反侧的面面向设置面的方式配置。
11.如权利要求6至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液体收容体单元,其中,
所述盒体凹部与废液贮留部相连通,所述废液贮留部用于贮留所述液体消耗装置所具有的消耗后的液体。
12.一种液体收容体,其具有:液体收容部,所述液体收容部能够收容用于供给至液体消耗装置的液体;和液体注入口,所述液体注入口用于向所述液体收容部注入液体;并且,所述液体收容体具有:
液体保持部,所述液体保持部能够保持所述液体,并具有配置有所述液体注入口的注入口形成面;
视认面,所述视认面与所述注入口形成面交叉,并能够从外部对所述液体收容部的液面进行观察确认;以及,
引导路径,所述引导路径将存在于所述注入口形成面上的所述液体向与朝向所述视认面的方向不同的方向引导,并与设于所述液体消耗装置的废液贮留部相连通。
13.一种液体供给装置,其具有多个液体收容体,所述多个液体收容体能够收容用于供给至液体消耗装置的液体,其中,
所述多个液体收容体分别具有:
液体收容部,所述液体收容部能够收容所述液体;
液体补充口,所述液体补充口用于向所述液体收容部补充所述液体;
液体保持部,所述液体保持部能够保持所述液体,并具有配置有所述液体补充口的液体补充口形成面;以及,
视认面,所述视认面与所述液体补充口形成面交叉,并能够从外部对所述液体收容部的液面进行观察确认,
所述多个液体收容体中的其中一个所述液体收容体的所述液体收容部的容积大于其他所述液体收容体的所述液体收容部的容积,
所述其中一个液体收容体的所述液体保持部具有比所述其他液体收容体的液体保持部更高的液体保持力。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液体供给装置,其中,
所述液体保持部包含将所述液体补充口形成面作为底面的凹部。
15.如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液体供给装置,其中,
所述液体保持部包含液体吸收体。
16.如权利要求13至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液体供给装置,其中,
所述液体供给装置进一步具有收容体引导路径,所述收容体引导路径将存在于所述液体补充口形成面上的所述液体向与朝向所述视认面的方向不同的方向引导。
CN201610137674.5A 2015-03-12 2016-03-11 液体收容体、液体收容体单元以及液体供给装置 Active CN10596608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49559 2015-03-12
JP2015049559A JP6554835B2 (ja) 2015-03-12 2015-03-12 液体収容体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66080A true CN105966080A (zh) 2016-09-28
CN105966080B CN105966080B (zh) 2019-12-27

Family

ID=568863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137674.5A Active CN105966080B (zh) 2015-03-12 2016-03-11 液体收容体、液体收容体单元以及液体供给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889671B2 (zh)
JP (1) JP6554835B2 (zh)
CN (1) CN105966080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49704A (zh) * 2017-07-12 2019-01-22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容纳容器
TWI774588B (zh) * 2016-06-10 2022-08-11 日商精工愛普生股份有限公司 墨水補給容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1544002S (zh) * 2015-04-24 2016-02-15
JP1544003S (zh) * 2015-04-24 2016-02-15
JP1544004S (zh) * 2015-04-24 2016-02-15
JP1543768S (zh) * 2015-04-24 2016-02-15
JP1543767S (zh) * 2015-04-24 2016-02-15
JP6888427B2 (ja) * 2017-05-31 2021-06-1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体供給装置
JP6969162B2 (ja) * 2017-05-31 2021-11-2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廃液収容体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JP7013780B2 (ja) * 2017-10-10 2022-02-0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装置
JP7406442B2 (ja) * 2020-04-10 2023-12-27 株式会社丸山製作所 液体吐出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020495A (ja) * 2010-07-15 2012-02-02 Seiko Epson Corp 液体収容容器、および、液体噴射システム
CN102582258A (zh) * 2011-01-14 2012-07-18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容器单元以及液体喷射系统
US20120249628A1 (en) * 2011-03-29 2012-10-04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Fluid ejection device and moisturizing fluid supply control method
CN103568581A (zh) * 2012-08-10 2014-02-12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容纳体、消耗装置、供给系统和容纳体单元
JP2015020347A (ja) * 2013-07-19 2015-02-0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タンクユニット、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ー、インクタンク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215097B2 (ja) * 2006-12-05 2009-01-2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廃液回収機構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JP6115080B2 (ja) 2012-08-10 2017-04-1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供給システム、液体収容体、液体消費装置
JP6127406B2 (ja) * 2012-08-10 2017-05-1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体、液体消費装置
JP2014037057A (ja) * 2012-08-10 2014-02-27 Seiko Epson Corp 液体収容体、液体消費装置
JP6036018B2 (ja) * 2012-08-31 2016-11-3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装置
JP6260196B2 (ja) * 2013-10-23 2018-01-1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容器および液体噴射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020495A (ja) * 2010-07-15 2012-02-02 Seiko Epson Corp 液体収容容器、および、液体噴射システム
CN102582258A (zh) * 2011-01-14 2012-07-18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容器单元以及液体喷射系统
US20120249628A1 (en) * 2011-03-29 2012-10-04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Fluid ejection device and moisturizing fluid supply control method
CN103568581A (zh) * 2012-08-10 2014-02-12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容纳体、消耗装置、供给系统和容纳体单元
JP2015020347A (ja) * 2013-07-19 2015-02-0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タンクユニット、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ー、インクタンク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74588B (zh) * 2016-06-10 2022-08-11 日商精工愛普生股份有限公司 墨水補給容器
CN109249704A (zh) * 2017-07-12 2019-01-22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容纳容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554835B2 (ja) 2019-08-07
JP2016168730A (ja) 2016-09-23
US9889671B2 (en) 2018-02-13
CN105966080B (zh) 2019-12-27
US20160263902A1 (en) 2016-09-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66080A (zh) 液体收容体、液体收容体单元以及液体供给装置
CN205800522U (zh) 栓部件以及液体收容体单元
CN102381041B (zh) 液体收容容器、液体喷射系统、以及液体供给系统
KR101443548B1 (ko) 용기 유닛 및 액체 분사 시스템
RU2647384C2 (ru) Контейнер для хранения жидкости и жидкостно-струй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CN107187207B (zh) 液体收容容器及液体喷射装置
TWI594896B (zh) Liquid container and liquid jetting system
CN102336061B (zh) 液体收纳容器和液体喷射系统
JP5644279B2 (ja) 液体収容容器、及び、液体噴射システム
CN202283816U (zh) 液体收纳容器、液体喷射系统、以及液体供给系统
CN202826730U (zh) 液体容纳容器、液体喷射系统以及液体供应系统
CN102336062B (zh) 液体收纳容器、液体喷射系统以及液体供给系统
CN105050816A (zh) 液体收容容器、液体收容容器单元、液体喷射系统、液体喷射装置
CN104553338A (zh) 液体收容容器、液体喷射装置
CN106183425A (zh) 液体收容体、液体供给装置、液体喷射系统
JP2010208265A (ja) 液体収容容器
CN104908434A (zh) 液体容纳容器
CN107081965A (zh) 液体容纳体和液体喷射装置
CN109291646A (zh) 液体喷出装置
JP6311778B2 (ja) 液体収容容器、及び、液体噴射システム
CN110341316A (zh) 液体喷射装置
CN105966076A (zh) 罐单元、液体喷射系统、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JP6048518B2 (ja) 液体収容容器、及び、液体噴射システム
CN105966078A (zh) 液体收容体单元、液体供给装置、盒体以及液体消耗装置
JP2023131889A (ja) 再充填インク容器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