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50816A - 液体收容容器、液体收容容器单元、液体喷射系统、液体喷射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液体收容容器、液体收容容器单元、液体喷射系统、液体喷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050816A
CN105050816A CN201480010545.9A CN201480010545A CN105050816A CN 105050816 A CN105050816 A CN 105050816A CN 201480010545 A CN201480010545 A CN 201480010545A CN 105050816 A CN105050816 A CN 1050508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wall portion
ink
liquid
storage contai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1054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050816B (zh
Inventor
木村尚己
工藤圣真
金谷宗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0508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508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0508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5081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06Refilling of the cartridge
    • B41J2/17509Whilst mounted in the print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13Inner struct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2Mounting within the print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2Mounting within the printer
    • B41J2/17523Ink conn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53Outer struct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02Framework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12Guards, shields or dust excluders
    • B41J29/13Cases or cover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液体收容容器,其特征在于,具有收容部65以及墨水注入部101;上述收容部65能够收容墨水;上述墨水注入部101与收容部65连接,并且能够将墨水注入收容部65;收容部65具有:第5壁85、第3壁83以及隔板125;上述第5壁85与墨水注入部101交叉;上述第3壁83具有透光性,并且与第5壁85交叉;上述隔板125位于墨水注入部101和第5壁85交叉的交叉部和第3壁83之间。

Description

液体收容容器、液体收容容器单元、液体喷射系统、液体喷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体收容容器、液体收容容器单元、液体喷射系统、液体喷射装置等。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液体喷射装置的一个例子,已知有喷墨打印机。在喷墨打印机中,可以通过将作为液体一例的墨水从喷头中喷出到印刷用纸等印刷媒介上,从而对印刷媒介进行印刷。在这样的喷墨打印机中,以往,已知有将贮留于作为液体收容容器的一例的墨水罐中的墨水供给至喷头的结构。在该墨水罐中设有墨水注入口。使用者可以从墨水注入口向墨水罐中补充墨水。(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应予说明,在下文中,有时将在喷墨打印机等液体喷射装置上添加墨水罐等液体收容容器的结构称作液体喷射系统。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2-5130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述的墨水罐中,由于墨水罐本体为半透明,因此使用者能够从外部确认墨水罐内部的墨水量。在该墨水罐中,构成墨水罐本体的壁部中的一部分设有上限线。使用者能够一边透过设有上限线的壁部确认墨水罐内的墨水量,一边将墨水从注入口注入墨水罐内。将设有上限线的壁部称为视认部。而且,使用者在墨水罐内的墨水液面达到上限线时,能够掌握墨水罐内墨水量达到了上限的情况。可是,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述的墨水罐中,视认部靠近注入口,因此在将墨水从注入口注入墨水罐内时,被注入的墨水有时会在墨水罐的内侧覆盖视认部。如果发生这种情况,则视认部的视认性会受到损害,导致使用者难以掌握墨水罐内的墨水量。即,在以往的液体收容容器中,存在难以掌握液体量的课题。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至少一部分上述课题而完成的,能够通过以下方式或适用例来实现。
[适用例1]一种液体收容容器,其特征在于,具有:液体收容部以及液体注入部;上述液体收容部能够收容液体;上述液体注入部与上述液体收容部连接,并且能够将上述液体注入上述液体收容部;上述液体收容部具有:第1壁部、第2壁部以及隔板;上述第1壁部与上述液体注入部交叉;上述第2壁部具有透光性,并且与上述第1壁部交叉;上述隔板位于上述液体注入部和上述第1壁部交叉的交叉部与上述第2壁部之间。
根据该适用例的液体收容容器,当从液体注入部向液体收容部内注入液体时,能够以隔板来遮挡从液体注入部流向第2壁部的液体。由此,即使液体从液体注入部向第2壁部飞散,也能够较好地抑制液体附着于第2壁部。由此,容易透过第2壁部来掌握液体收容容器内的液体量。
[适用例2]上述液体收容容器,其特征在于,上述液体收容部在收容有上述液体的状态下具有位于上述第1壁部下方的底壁,上述隔板在从上述第1壁部向上述底壁的方向上延伸。
根据该适用例,容易在较广的范围内从液体注入部开始遮挡第2壁部,因此容易以隔板来遮挡从液体注入部流向第2壁部的液体。
[适用例3]上述液体收容容器,其特征在于,上述液体收容部具有:第3壁部以及第4壁部;上述第3壁部与上述第1壁部及上述第2壁部交叉;上述第4壁部与上述第1壁部及上述第2壁部交叉;上述隔板为从上述第3壁部突出的突出部,上述隔板的至少一部分与上述第1壁部之间形成有间隙。
根据该适用例,当将液体从液体注入部注入液体收容部内时,被关进由第1壁部、第2壁部、隔板、第3壁部和第4壁部所围成的空间里的大气容易从隔板与第1壁部之间的间隙逸出。由此,由第1壁部、第2壁部、隔板、第3壁部和第4壁部所围成的空间内的液面容易根据从液体注入部注入的液体的量而适当地上升。因此,容易正确地掌握液体收容部内的液体量。
[适用例4]上述液体收容容器,其特征在于,上述液体收容部具有:第3壁部以及第4壁部;上述第3壁部与上述第1壁部及上述第2壁部交叉;上述第4壁部与上述第1壁部及上述第2壁部交叉;上述隔板为从上述第3壁部突出的突出部,上述隔板的至少一部分与上述第4壁部之间形成有间隙。
根据该适用例,当将液体从液体注入部注入液体收容部内时,被关进由第1壁部、第2壁部、隔板、第3壁部和第4壁部所围成的空间内的大气容易从隔板与第4壁部之间的间隙逸出。由此,由第1壁部、第2壁部、隔板、第3壁部和第4壁部所围成的空间内的液面容易根据从液体注入部注入的液体的量而适当地上升。因此,容易正确地掌握液体收容部内的液体量。
[适用例5]上述液体收容容器,其特征在于,上述隔板中的上述交叉部侧的一端与上述第2壁部之间的距离小于上述隔板中的上述交叉部侧的相反侧的另一端与上述第2壁部之间的距离。
根据该适用例,隔板从其交叉部侧的一端向着另一端而逐渐远离第2壁部。因此,容易使从液体注入部注入的液体远离第2壁部,因此更加容易抑制液体附着于第2壁部。
[适用例6]上述液体收容容器,其特征在于,在将上述液体注入上述液体注入部时的状态下,上述隔板的至少一部分位于上述交叉部的铅直下方。
根据该适用例,当从液体注入部注入的液体从交叉部向铅直下方滴落时,能够以隔板来缓和液体下落的冲击,因此能够减少由于下落而导致的液体飞散。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液体附着于第2壁部。
[适用例7]上述液体收容容器,其特征在于,上述隔板构成筒状结构,上述筒状结构从上述交叉部开始延伸。
根据该适用例,将液体注入液体收容容器内时,容易通过筒状结构来抑制液体向第2壁部飞散。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液体附着于第2壁部。
[适用例8]上述液体收容容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2壁部的内壁涂布有对上述液体具有防液性的物质。
根据该适用例,即使液体附着于第2壁部,也容易从第2壁部上去除液体,因此容易维持第2壁部的视认性。由此,能够更容易地透过第2壁部来掌握液体收容容器内的液体量。
[适用例9]一种液体收容容器单元,其特征在于,具有:盖部、支承部、以及如技术方案1~8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收容容器;上述液体收容容器配置于上述盖部与上述支承部之间。
根据该适用例,在盖部与支承部之间配置了液体收容容器的液体收容容器单元中,能够容易地掌握液体收容容器内的液体量。
[适用例10]一种液体喷射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液体喷射系统具有:上述液体收容容器单元、液体喷射装置以及管道;上述液体喷射装置具有液体喷头;上述管道能够从上述液体收容容器单元的上述液体收容容器向上述液体喷头供给液体;上述液体收容容器单元固定于上述液体喷射装置的外周。
根据该适用例,在具备液体收容容器单元、液体喷射装置和管道的液体喷射系统中,能够容易地掌握液体收容容器内的液体量。
[适用例11]一种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液体喷射装置具有:盖部、支承部、上述液体收容容器、液体喷头以及管道;上述液体收容容器配置于上述盖部和上述支承部之间;上述液体喷头配置于上述盖部和上述支承部之间;上述管道配置于上述盖部和上述支承部之间,并且能够从上述液体收容容器向上述液体喷头供给液体。
根据该适用例,在具备液体收容容器、液体喷头和管道的液体喷射装置中,能够容易地掌握液体收容容器内的液体量。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液体喷射系统的立体图。
图2为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液体喷射系统的立体图。
图3为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液体喷射系统的立体图。
图4为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打印机的机构单元的立体图。
图5为表示实施例1中的墨水罐的分解立体图。
图6为表示从薄片部件侧观察实施例1中的墨水罐时的侧面图。
图7为表示实施例1中的盒体的立体图。
图8为表示实施例1中的盒体的立体图。
图9为以XZ平面横截实施例1的墨水罐中的墨水注入部及大气连通口时的截面图。
图10为表示从薄片部件侧观察实施例1中的墨水罐时的侧面图。
图11为表示实施例2中的墨水罐的分解立体图。
图12为以XZ平面横截实施例2的墨水罐中的墨水注入部及大气连通口时的截面图。
图13为表示实施例1及实施例2中墨水罐的第3壁的图。
图14为表示实施例1及实施例2中墨水罐的第3壁的图。
图15为表示实施例1及实施例2中墨水罐的第3壁的图。
图16为表示实施例1及实施例2中墨水罐的第3壁的图。
图17为表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复合机的立体图。
图18为表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复合机的立体图。
图19为表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打印机的立体图。
图20为表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打印机的机构单元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包含作为液体喷射装置一例的喷墨打印机(以下,称为打印机)的液体喷射系统为例,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应予说明,在各附图中,为了使各自的结构达到可认识程度的大小,结构和部件的比例尺会有所不同。
(第一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液体喷射系统1具有作为液体喷射装置一例的打印机3和墨水罐单元5。打印机3具有第1盒体6。第1盒体6构成打印机3的外壳。墨水罐单元5具有第2盒体7和多个(2个以上)墨水罐9。第1盒体6和第2盒体7构成液体喷射系统1的外壳。墨水罐9为液体收容容器的一个例子。液体喷射系统1能够利用作为液体一例的墨水对印刷用纸等印刷媒介P进行印刷。
应予说明,在图1中,附有相互正交的坐标轴XYZ轴。在此以后的示意图中也根据需要附有XYZ轴。在XYZ轴的各轴中,箭头的朝向表示+方向(正方向),与箭头的朝向相反的朝向表示-方向(负方向)。在液体喷射系统1被使用的状态下,液体喷射系统1配置于通过X轴和Y轴规定的水平平面。在液体喷射系统1的使用状态下,Z轴为与水平平面正交的轴,-Z轴方向为铅直朝下的方向。
在第1盒体6中收容有打印机3的机构单元10(图4)。机构单元10为在打印机3中执行印刷动作的机构部分。关于机构单元10的详细情况将在后文中陈述。如图1所示,多个墨水罐9被收容于第2盒体7内,并分别收容有供于印刷的墨水。在本实施方式中设有4个墨水罐9。在4个墨水罐9中每个墨水罐9中墨水种类都不同。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墨水的种类采用了黑色、黄色、洋红、青色4种。而且,收容黑色墨水的墨水罐9、收容黄色墨水的墨水罐9、收容洋红墨水的墨水罐9和收容青色墨水的墨水罐9各设有1个。在液体喷射系统1中,多个墨水罐9设于第1盒体6的外侧。因此,在液体喷射系统1中,多个墨水罐9没有内置于覆盖机构单元10的第1盒体6中。
此外,在打印机3中设有排纸部11。在打印机3中,印刷媒介P从排纸部11中排出。在打印机3中,设有排纸部11的面为正面13。并且,打印机3在与正面13交叉的上表面15上具有操作面板17。操作面板17上设有电源按钮18A和其他的操作按钮18B等。墨水罐单元5设于第1盒体6中与正面13和上表面15交叉的侧部19。第2盒体7上设有窗口部21。窗口部21设于第2盒体7中与正面23和上表面25交叉的侧部27。窗口部21具有透光性。而且,在与窗口部21重叠的位置上设有上述4个墨水罐9。因此,使用液体喷射系统1的操作者能够透过窗口部21辨认4个墨水罐9。在本实施方式中,窗口部21设为形成于第2盒体7上的开口。操作者能够透过作为开口的窗口部21辨认4个墨水罐9。应予说明,窗口部21并不限定为开口,例如,也可采用具有透光性的部件来构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各墨水罐9的窗口部21相对的部位的至少一部分具有透光性。从各墨水罐9的具有透光性的部位能够确认墨水罐9内的墨水。因此,操作者透过窗口部21确认4个墨水罐9,从而能够确认各墨水罐9中的墨水量。即,在墨水罐9中,能够将与窗口部21相对的部位的至少一部分用作可以确认墨水量的视认部。在各墨水罐9中,与窗口部21相对的部位设有表示墨水量上限的上限标记28和表示墨水量下限的下限标记29。操作者能够以上限标记28及下限标记29为记号而掌握各墨水罐9中的墨水量。应予说明,第1盒体6和第2盒体7互相分开地构成。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第2盒体7能够从第1盒体6上分离。第2盒体7通过安装螺钉31而结合于第1盒体6。此外,如图2所示,第2盒体7覆盖4个墨水罐9的至少一部分,例如正面、上表面、侧面。
此外,墨水罐单元5具有支撑框架32。4个墨水罐9被支撑框架32支承。支撑框架32与第1盒体6分开构成。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支撑框架32能够从第1盒体6上分离。支撑框架32通过安装螺钉33而结合于第1盒体6。如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墨水罐单元5(图1)安装于第1盒体6的外侧。
如表示机构单元10的立体图即图4所示,打印机3具有印刷部41和供给管43。印刷部41具有托架45、印刷头47和4个中继单元49。印刷头47和4个中继单元49搭载于托架45。供给管43具有可挠性,被设于墨水罐9和中继单元49之间。墨水罐9内的墨水经由供给管43被输送至中继单元49。中继单元49将来自墨水罐9的经由供给管43供给的墨水转送到印刷头47。印刷头47将供给的墨水以墨滴的方式喷出。
此外,打印机3具有媒介输送机构(未图示)和印刷头输送机构(未图示)。媒介输送机构以来自未图示的发动机的动力驱动输送辊51,从而沿Y轴方向输送印刷媒介P。印刷头输送机构将来自发动机53的动力通过同步齿形带55传递至托架45,从而沿X轴方向输送托架45。印刷头47搭载于托架45。因此,能够利用印刷头输送机构通过托架45在X轴方向上输送印刷头47。应予说明,印刷头47在与印刷媒介P相对的状态下被托架45支承。利用媒介输送机构及印刷头输送机构改变印刷头47相对印刷媒介P的相对位置的同时,通过从印刷头47喷出墨水而对印刷媒介P进行印刷。
对关于墨水罐9的各种实施例进行说明。应予说明,在下文中,为了在每个实施例中识别墨水罐9,在每个实施例中墨水罐9的符号上附注不同的字母。
(实施例1)
对实施例1中的墨水罐9A进行说明。如图5所示,墨水罐9A具有作为墨水罐本体一例的盒体61A和薄片部件63。盒体61A例如以尼龙或聚丙烯等合成树脂来构成。此外,薄片部件63利用合成树脂(例如,尼龙或聚丙烯等)而形成膜状,并且具有可挠性。在本实施方式中,薄片部件63具有透光性。墨水罐9A具有使盒体61A和薄片部件63接合的结构。盒体61A上设有接合部64。在图5中,为了简单易懂地表示结构,对接合部64画有影线。盒体61A的接合部64上接合有薄片部件63。在本实施方式中,盒体61A和薄片部件63通过熔敷接合。
如图6所示,墨水罐9A具有收容部65和连通部67。连通部67具有大气室68和连通路73。在墨水罐9A中,收容部65内收容有墨水。应予说明,在图6中,表示了从薄片部件63侧观察墨水罐9A的状态,并隔着薄片部件63在图中表示出盒体61A。收容部65、大气室68和连通路73被接合部64互相分隔。盒体61A具有第1壁81、第4壁84、第5壁85、第2壁82、第3壁83、第6壁86、第7壁87和第8壁88。第5壁85的与收容部65侧相反的一侧配置有大气室68和连通路73的一部分。从薄片部件63侧平视第1壁81时,收容部65被第4壁84、第5壁85、第2壁82和第3壁83包围。应予说明,第3壁83与第2盒体7的窗口部21相对。即,在墨水罐9A中,第3壁83包含具有透光性的部位。
此外,从薄片部件63侧平视第1壁81时,大气室68被第5壁85、第6壁86、第7壁87和第8壁88包围。应予说明,收容部65的第1壁81和大气室68的第1壁81互为同一壁。即,在本实施方式中,收容部65和大气室68共有第1壁81。如图7所示,第4壁84、第5壁85、第2壁82及第3壁83分别与第1壁81交叉。第5壁85位于比第4壁84更靠近Z轴方向的一侧。第4壁84和第5壁85隔着第1壁81互相相对。第3壁83位于比第2壁82更靠近X轴方向的一侧。第2壁82和第3壁83隔着第1壁81互相相对。第2壁82与第4壁84及第5壁85分别交叉。第3壁83也与第4壁84及第5壁85分别交叉。
第4壁84、第5壁85、第2壁82和第3壁83从第1壁81向-Y轴方向突出。由此,以第1壁81为主壁,从主壁向-Y轴方向延伸的第4壁84、第5壁85、第2壁82和第3壁83构成凹部91。凹部91形成为向Y轴方向形成凹状的朝向。凹部91向-Y轴方向,即向薄片部件63(图5)侧开口。换言之,凹部91设为向Y轴方向,即向与薄片部件63(图5)侧相反的一侧形成凹状的朝向。而且,如果将薄片部件63接合于盒体61A,则凹部91被薄片部件63塞住,从而构成收容部65。应予说明,第1壁81~第8壁88分别不限于平坦的壁,也可为包含凹凸的壁。
如图6所示,第6壁86从第5壁85向第5壁85的与第4壁84侧相反的一侧,即向第5壁85的+Z轴方向侧突出。第7壁87从第5壁85向第5壁85的与第4壁84侧相反的一侧,即向第5壁85的+Z轴方向侧突出。第7壁87位于比第6壁86更靠近X轴方向的一侧。第6壁86与第7壁87设于隔着大气室68互相相对的位置。第8壁88位于比第5壁85更靠近Z轴方向的一侧。第5壁85与第8壁88设于隔着大气室68互相相对的位置。第6壁86与第5壁85及第8壁88分别交叉。第7壁87也与第5壁85及第8壁88分别交叉。
第6壁86、第7壁87和第8壁88从第1壁81向-Y轴方向突出。由此,以第1壁81为主壁,从主壁向-Y轴方向延伸的第5壁85、第6壁86、第7壁87和第8壁88构成凹部99。凹部99形成为向Y轴方向形成凹状的朝向。凹部99向-Y轴方向,即向薄片部件63(图5)侧开口。换言之,凹部99设为向Y轴方向,即向与薄片部件63(图5)侧相反的一侧形成凹状的朝向。而且,如果将薄片部件63接合于盒体61A,则凹部99被薄片部件63塞住,从而构成大气室68。应予说明,第2壁82~第8壁88从第1壁81突出的突出量设定为互相相同。
第2壁82和第6壁86具有断层差。第2壁82位于比第6壁86更靠近第3壁83的一侧,即比第6壁86更靠近X轴方向的一侧。此外,第3壁83和第7壁87具有断层差。第7壁87位于比第3壁83更靠近第2壁82的一侧,即比第3壁83更靠近-X轴方向的一侧。而且,在从薄片部件63侧平视第1壁81的状态下,第3壁83和第7壁87之间设有墨水注入部101。墨水注入部101设于第5壁85。
如图7所示,盒体61A上设有伸出部105。连通路73设于伸出部105。在第5壁85上比第7壁87更靠近X轴方向侧的区域中,伸出部105具有沿凹部91的开口边缘从第5壁85向Z轴方向侧伸出的部位105A。部位105A也在第7壁87上沿凹部99的开口边缘从第7壁87向X轴方向侧伸出。此外,伸出部105具有从第8壁88向Z轴方向侧伸出的部位105B。此外,伸出部105具有在第6壁86上沿凹部99的开口边缘从第6壁86向-X轴方向侧伸出的部位105C。此外,伸出部105具有在第2壁82上沿凹部91的开口边缘从第2壁82向-X轴方向侧伸出的部位105D。连通路73以设于伸出部105的向与薄片部件63(图5)侧相反的一侧形成凹状的槽108的方式构成。
在此,如图7所示,凹部91内设有凹部109。凹部109被第9壁111、第10壁112、第11壁113和第3壁83包围。凹部109设为从第4壁84向第4壁84的与第5壁85侧相反的一侧,即从第4壁84向-Z轴方向侧形成凹状的朝向。第9壁111及第10壁112分别设于第4壁84,从第4壁84向第4壁84的与第5壁85侧相反的一侧,即从第4壁84向-Z轴方向侧突出。
第9壁111位于第3壁83和第2壁82之间,隔着第11壁113与第3壁83相对。第10壁112位于第1壁81和薄片部件63(图5)之间,隔着第11壁113与薄片部件63相对。第11壁113位于比第4壁84更靠近与第5壁85侧相反的一侧,即比第4壁84更靠近-Z轴方向的一侧。第11壁113与第5壁85相对。第9壁111与第4壁84、第10壁112和第11壁113交叉。第10壁112与第4壁84、第3壁83和第11壁113交叉。第11壁113与第3壁83交叉。
如图7所示,包围凹部109的第9壁111、第10壁112、第11壁113和第3壁83构成供给部114。供给部114上设有连接部115。连接部115设于第9壁111。连接部115设于与第9壁111的凹部109侧相反的一侧。连接部115从第9壁111向与凹部109侧相反的一侧,即从第9壁111向第2壁82侧突出。如图8所示,连接部115形成筒状。连接部115上形成有供给口116。供给口116为形成于连接部115的开口,是来自墨水罐9A的墨水的出口。连接部115上连接了供给管43(图4)。收容于墨水罐9A的墨水从连接部115经由供给口116而被输送至供给管43。被输送至供给管43的墨水通过供给管43而被引导至印刷头47。
此外,如图7所示,第8壁88上设有大气连通部117。大气连通部117上设有大气连通口118。大气连通口118为形成于大气连通部117上的开口,从大气连通部117向墨水罐9A的外侧开口。大气连通部117从第8壁88向第8壁88的与第5壁85侧相反的一侧,即向第8壁88的Z轴方向侧突出。在平视第8壁88时,即于XY平面平视第8壁88时,大气连通口118设于与凹部99重叠的位置。大气连通口118使盒体61A的外侧与凹部99的内侧连通。大气连通口118为可将盒体61A外侧的大气导入凹部99内侧的大气通路。应予说明,在盒体61A中,接合部64沿凹部91、凹部99、凹部109及连通路73各自的轮廓设置。
如图5所示,薄片部件63隔着第2壁82~第8壁88与第1壁81相对。薄片部件63在平视下具有覆盖凹部91、凹部99、凹部109及伸出部105(图7)的大小。薄片部件63熔敷于接合部64。由此,凹部91、凹部99、凹部109及连通路73被薄片部件63密封。因此,薄片部件63能够看作是盒体61A的盖子。
如图6所示,连通路73具有连通口121和连通口122。连通口121为向大气室68内侧开口的开口部。连通口122为向收容部65内侧开口的开口部。大气室68从连通口121通过连通路73并经由连通口122而与收容部65连通。根据上述内容,收容部65通过连通路73、大气室68及大气连通口118而与墨水罐9A的外部连通。即,连通部67使大气连通口118和收容部65相连通。从大气连通口118流入大气室68内的大气通过连通路73而流入收容部65内。
墨水注入部101设于第5壁85。如图7所示,墨水注入部101设于由第7壁87、伸出部105、第3壁83和第1壁81围成的凹部131内。如上所述,伸出部105向比第5壁85更靠近第8壁88的一侧突出。此外,第7壁87也向比第5壁85更靠近第8壁88的一侧突出。同样地,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壁81及第3壁83分别向比第5壁85更靠近第8壁88的一侧突出。而且,伸出部105与第7壁87及第3壁83双方交叉。此外,第1壁81与第3壁83及第7壁87双方交叉。因此,在第5壁85中比第7壁87更靠近第3壁83的一侧的区域,形成由第7壁87、伸出部105、第3壁83和第1壁81围成的凹部131。凹部131设为从第5壁85侧向第4壁84侧形成凹状的朝向。
根据上述结构,墨水注入部101被第7壁87、伸出部105、第3壁83和第1壁81包围。换言之,第5壁85中由第7壁87、伸出部105、第3壁83和第1壁81围成的区域内设有墨水注入部101。而且,凹部131具有墨水承接部的功能。墨水承接部能够承接例如从墨水注入部101溢出的墨水和注入时滴落的墨水。如此,凹部131具有作为承接墨水的墨水承接部的功能。
在此,如图5所示,收容部65内设有隔板125。在墨水罐9A中,隔板125能够划分为第1隔板125A和第2隔板125B。第1隔板125A和第2隔板125B在屈曲部127相连。第1隔板125A位于第3壁83和第2壁82之间,沿Z轴延伸。第1隔板125A在与屈曲部127侧相反的一侧与第5壁85相连。第1隔板125A位于比第2壁82侧更靠近第3壁83的一侧。第2隔板125B位于第5壁85和第4壁84之间,从屈曲部127向第2壁82侧延伸。第2隔板125B向随着从屈曲部127侧向第2壁82侧而逐渐靠近第4壁84的方向倾斜。
如图6所示,隔板125设于第1壁81,从第1壁81向薄片部件63(图4)侧,即向-Y轴方向侧突出。隔板125上设有切口部128和切口部129。切口部128及切口部129分别设于隔板125的与第1壁81侧相反的一侧,即薄片部件63(图4)侧的端部。切口部128及切口部129分别形成从薄片部件63(图4)侧向第1壁81侧形成凹状的朝向。切口部128设于第1隔板125A。
切口部129设于第2隔板125B。如图5所示,在第1隔板125A中,切口部128从第5壁85侧向第4壁84侧延伸。切口部128与第5壁85相连。切口部129设于第2隔板125B中屈曲部127和与屈曲部127侧相反的一侧的端部之间。隔板125中,在切口部128和切口部129之间的区域设有接合部64。此外,隔板125中,在比切口部129更靠近第2壁82侧的区域设有接合部64。薄片部件63也与隔板125中的接合部64接合。而且,如果在接合部64上接合薄片部件63,则在切口部128及切口部129中分别于薄片部件63和隔板125之间形成间隙。在切口部128中,第5壁85和隔板125的至少一部分之间形成间隙。此外,在切口部129中,薄片部件63和隔板125的至少一部分之间形成间隙。
图9为以XZ平面横截墨水注入部101及大气连通口118时的截面图,如图9所示,墨水注入部101具有开口132和侧壁133。开口132为设于第5壁85的贯通孔。开口132也为墨水注入部101与收容部65交叉的交叉部。开口132于第5壁85中与收容部65交叉。作为墨水注入部101的结构,也可以采用侧壁133向收容部65的内侧突出的结构。即使在侧壁133向收容部65的内侧突出的结构中,也将墨水注入部101和收容部65交叉的交叉部定义为开口132。凹部91通过作为贯通孔的开口132而与凹部91的外侧相通。侧壁133设于第5壁85的与第4壁84侧相反的一侧,包围开口132的周围,从而形成墨水注入路。侧壁133从第5壁85向与第4壁84侧相反的一侧突出。应予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侧壁133从第1壁81及第3壁83向与第4壁84侧相反的一侧突出。利用侧壁133能够阻碍蓄积于凹部131的墨水流入开口132。
图10为从薄片部件63侧观察墨水罐9A时的侧面图,如图10所示,在墨水罐9A中,收容部65的内部收容有墨水141。在图10中,为了简单易懂地表示结构,省略薄片部件63的图示,并且对接合部64画有影线。收容部65内的墨水141被从形成于连接部115的供给口116(图8)供给至印刷头47。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将液体喷射系统1用于印刷的状态下,供给口116连接供给管43,并且墨水注入部101上加盖143。收容部65内的墨水141经由中继单元49而被吸取至供给管43内,从而从供给口116到达印刷头47。
随着使用印刷头47印刷,收容部65内的墨水141被输送至印刷头47侧。因此,随着使用印刷头47印刷,收容部65内的压力变得低于大气压。如果收容部65内的压力变得低于大气压,则大气室68内的大气通过连通路73流入收容部65内。由此,容易将收容部65内的压力保持为大气压。根据上述内容,墨水罐9内的墨水141被供给至印刷头47。如果墨水罐9中的收容部65内的墨水141被消耗,墨水141的余量变少,则操作者能够从墨水注入部101向收容部65内补充新的墨水。
在此,如上所述,收容部65内设有隔板125。因此,从墨水注入部101注入收容部65内的墨水被隔板125向远离第3壁83的朝向,即从第3壁83侧向第2壁82侧引导。由此,容易避免从墨水注入部101注入收容部65内的墨水直接落在第3壁83上。因此,从墨水注入部101向收容部65内注入墨水时,能够较高地维持第3壁83的透光性。所以从墨水注入部101向收容部65内注入墨水时,第3壁83能够正确地反映收容部65内的墨水液面。因此,从墨水注入部101向收容部65内注入墨水时,容易正确地掌握收容部65内的墨水的液面。
此外,如图9所示,隔板125的第1隔板125A位于比开口132更靠近第3壁83的一侧,该开口132为墨水注入部101与第5壁85的交叉部。因此,隔板125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开口132与第3壁83之间,该开口132为墨水注入部101和第5壁85的交叉部。因此,从墨水注入部101向收容部65内注入墨水时,能够以隔板125遮挡从注入部101流向第3壁83的墨水。由此,即使墨水从墨水注入部101向第3壁83飞散,也能够较好地抑制墨水附着于第3壁83上。因此,从墨水注入部101向收容部65内注入墨水时,能够较高地维持第3壁83的透光性。所以从墨水注入部101向收容部65内注入墨水时,第3壁83能够正确地反映收容部65内的墨水的液面。因此,从墨水注入部101向收容部65内注入墨水时,容易正确地掌握收容部65内的墨水的液面。
应予说明,在实施例1中,收容部65与液体收容部相对应,墨水注入部101与液体注入部对应,第5壁85与第1壁部相对应,第3壁83与第2壁部相对应,第4壁84与底壁相对应,第1壁81与第3壁部相对应,薄片部件63与第4壁部相对应。
此外,在墨水罐9A中,切口部128中第5壁85与隔板125的至少一部分之间形成间隙。由此,从墨水注入部101向收容部65内注入墨水时,被关入由第5壁85、第3壁83、第1壁81和薄片部件63所围成的空间内的大气容易从第5壁85与隔板125的至少一部分之间的间隙逸出。因此,从墨水注入部101向收容部65内注入墨水时,由第5壁85、第3壁83、第1壁81和薄片部件63所围成的空间内的墨水的液面能够适当地上升。因此,从墨水注入部101向收容部65内注入墨水时,容易正确地掌握收容部65内的墨水的液面。因此容易正确地掌握收容部65内的墨水量。
此外,在墨水罐9A中,切口部129中薄片部件63与隔板125的至少一部分之间形成间隙。由此,从墨水注入部101向收容部65内注入墨水时,被关入由第5壁85、第3壁83、第1壁81和薄片部件63所围成的空间内的大气容易从薄片部件63与隔板125的至少一部分之间的间隙逸出。因此,从墨水注入部101向收容部65内注入墨水时,由第5壁85、第3壁83、第1壁81和薄片部件63所围成的空间内的墨水的液面能够适当地上升。因此,从墨水注入部101向收容部65内注入墨水时,容易正确地掌握收容部65内的墨水的液面。因此容易正确地掌握收容部65内的墨水量。
此外,在墨水罐9A中,如图9所示,隔板125中的第5壁85侧的一端与第3壁83之间的距离小于隔板125中的与第5壁85侧相反的一侧的另一端与第3壁83之间的距离。因此,隔板125从其第5壁85侧的一端向另一端而逐渐远离第3壁83。由此,容易使从墨水注入部101注入收容部65内的墨水远离第3壁83。因此容易避免从墨水注入部101注入收容部65内的墨水直接落在第3壁83上。
此外,在墨水罐9A中,如图9所示,隔板125中的第2隔板125B位于开口132的铅直下方,该开口132为墨水注入部101与第5壁85的交叉部。即,在-Z轴方向平视开口132时,第2隔板125B的至少一部分与开口132重叠。因此,当从墨水注入部101向收容部65内注入的墨水从开口132向铅直下方滴落时,能够以隔板125来缓和墨水下落的冲击,因此能够减少由于下落而导致的墨水飞散。由此,容易抑制由于下落而飞散的墨水附着于第3壁83。因此从墨水注入部101向收容部65内注入墨水时,第3壁83能够更加正确地反映收容部65内的墨水的液面。因此,从墨水注入部101向收容部65内注入墨水时,容易更加正确地掌握收容部65内的墨水的液面。
应予说明,切口部128与切口部129所形成的位置不限于薄片部件63侧的端部。切口部128与切口部129也可设于第1壁81侧。只要当从墨水注入部101注入墨水时,切口部128具有能够使被关入第3壁83与隔板125之间的大气经由切口部128向墨水注入部101移动的功能,则不限定切口部128的位置。
此外,只要当从墨水注入部101向收容部65内注入墨水时,隔板125能够以隔板125遮挡从墨水注入部101流向第3壁83的墨水,则其不限于被区分为第1隔板125A和第2隔板125B的形态。作为隔板125的形态,例如,也可以采用只有第1隔板125A的形态。
(实施例2)
对实施例2中的墨水罐9B进行说明。除了与实施例1中的墨水罐9A的隔板125的结构不同以外,墨水罐9B具有与实施例1的墨水罐9A相同的结构。因此,在下文中,对墨水罐9B的结构中与墨水罐9A相同的结构,附上与实施例1相同的符号而省略详细的说明。如图11所示,墨水罐9B具有作为墨水罐本体一例的盒体61B和薄片部件63。盒体61B由例如尼龙或聚丙烯等合成树脂来构成。薄片部件63与实施例1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盒体61B中,在收容部65内设有隔板151。隔板151是墨水注入部101的延续部分,并被设为筒状。图12是以XZ平面横截墨水注入部及大气连通口的截面图,如图12所示,隔板151从墨水注入部101与收容部65交叉的交叉部153沿Z轴延伸。筒状的隔板151与第5壁85相连,从第5壁85向第4壁84侧延伸。筒状的隔板151包围墨水注入部101的开口132。交叉部153也能够定义为设于第5壁85的开口132。
应予说明,在墨水罐9B中,虽然采用侧壁133和隔板151相连的结构,但隔板151的结构并不限定于此。作为隔板151,例如,也可采用从开口132的外侧来包围开口132的结构。在这种情况下,侧壁133与隔板151之间形成断层差。
根据实施例2中的墨水罐9B,从墨水注入部101向收容部65内注入墨水时,容易通过筒状的隔板151抑制墨水从墨水注入部101向第3壁83飞散。由此,能够较好地抑制墨水附着于第3壁83上。因此,从墨水注入部101向收容部65内注入墨水时,能够较高地维持第3壁83的透光性。所以从墨水注入部101向收容部65内注入墨水时,第3壁83能够正确反映收容部65内墨水的液面。因此,从墨水注入部101向收容部65内注入墨水时,容易正确地掌握收容部65内墨水的液面。
应予说明,在实施例2中,收容部65与液体收容部相对应,墨水注入部101与液体注入部相对应,第5壁85与第1壁部相对应,第3壁83与第2壁部相对应,第4壁84与底壁相对应,第1壁81与第3壁部相对应,薄片部件63与第4壁部相对应。此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墨水罐单元5与液体收容容器单元相对应。
上述实施例1及实施例2中可以分别采用提高了在收容部65内侧第3壁83对墨水的防液性的结构。根据该结构,从墨水注入部101向收容部65内注入墨水时,即使飞散的墨水附着于第3壁83,也容易从第3壁83上除去墨水。因此,从墨水注入部101向收容部65内注入墨水时,能够更好地维持第3壁83的透光性。所以从墨水注入部101向收容部65内注入墨水时,第3壁83能够正确地反映收容部65内墨水的液面。因此,从墨水注入部101向收容部65内注入墨水时,容易更正确地掌握收容部65内墨水的液面。
作为提高对墨水的防液性的结构,例如,可列举以对墨水发挥防液性的材料来形成盒体61A和盒体61B的方法。此外,作为提高对墨水防液性的结构,例如,也可采用从收容部65的内侧在第3壁83涂布对墨水具有防液性的物质(以下,称为防液物质)的方法。作为这样的防液物质,例如,可列举含有氟树脂和氟化合物的涂料。作为涂布防液物质的区域,也可以采用第3壁83的整个区域和仅仅第3壁83的一部分中的任一种。
在仅在第3壁83的一部分上涂布防液物质的情况下,例如,如图13所示,可列举仅涂布第3壁83的沿Y轴的宽度中的一部分区域155的方法。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如果在上限标记28与下限标记29之间连续涂布防液物质,则从墨水量的上限到下限都能够容易地确认墨水的液面。此外,并不限定于在第3壁83上设置1个区域155的方法,也可以采用沿Y轴在第3壁83上排列设置多个区域155的方法。
作为仅在第3壁83的一部分上涂布防液物质的方法,例如,如图14所示,可列举仅涂布第3壁83的沿Z轴的高度中的一部分区域157的方法。在图14所示的例子中,表示了多个区域157沿Z轴排列的结构。在该结构中,沿Z轴排列的多个区域157的间隔可为均等也可为不均等。
此外,在仅涂布第3壁83的沿Z轴的高度中的一部分区域157的情况下,例如,如图15所示,多个区域157的沿Z轴的高度尺寸H1在多个区域157中可为均等也可为不均等。在图15所示的例子中,表示了高度尺寸H1在多个区域157中不均等的例子。
此外,作为仅涂布第3壁83的沿Z轴的高度中的一部分区域157的方法,例如,如图16所示,也可以采用涂布包含上限标记28的区域157A和包含下限标记29的区域157B的方法。通过该方法,至少能够容易正确地掌握墨水量的上限和下限。
(第二实施方式)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多个墨水罐9并未内置于覆盖机构单元10的第1盒体6中。即,在第一实施方式中,采用将多个墨水罐9配置于第1盒体6的外侧的结构。可是,也可以采用将多个墨水罐9内置于第1盒体6的结构。下面,对将多个墨水罐9内置于盒体内的结构,以作为液体喷射系统一例的复合机为例作为第二实施方式而进行说明。
如图17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复合机500具有打印机503和扫描器单元505。在复合机500中,打印机503和扫描器单元505互相重叠。在使用打印机503的状态下,扫描器单元505位于打印机503的铅直上方。应予说明,在图17中附有相互正交的坐标轴XYZ轴。对在此以后的附图也根据需要附上XYZ轴。图17中的XYZ轴以及图17以后的XYZ轴,以图1中的XYZ轴为准。此外,在复合机500中,对于与液体喷射系统1和液体喷射系统100相同的结构,附上与液体喷射系统1和液体喷射系统100中的符号同样的符号并省略详细的说明。
扫描器单元505为平板式,具有图像传感器等摄像元件(未图示)、原稿台和盖子。扫描器单元505能够通过摄像元件将记录于纸等媒介的图像等读取为图像数据。因此,扫描器单元505作为图像等的读取装置而发挥作用。如图18所示,扫描器单元505形成为可相对打印机503的盒体507旋转的结构。而且,扫描器单元505的原稿台的打印机503侧的面,覆盖打印机503的盒体507并且也具有作为打印机503的盖子的功能。
打印机503能够利用作为液体一例的墨水对印刷用纸等印刷媒介P进行印刷。如图19所示,打印机503具有盒体507和作为液体收容容器一例的多个墨水罐9。盒体507为构成打印机503外壳的一体成形的部件,并收容有打印机503的机构单元511。多个墨水罐9被收容于盒体507内,并分别收容有供于印刷的墨水。在打印机503中设有4个墨水罐9。4个墨水罐9中的墨水的种类互不相同。在打印机503中,作为墨水的种类,采用了黑色、黄色、洋红和青色4种。而且,墨水的种类互不相同的4个墨水罐9各设有1个。
此外,打印机503具有操作面板512。操作面板512上设有电源按钮513和其他的操作按钮514等。操作打印机503的操作者能够在与操作面板512相对的状态下,操作电源按钮513或操作按钮514。在打印机503中,将设有操作面板512的面作为正面。在打印机503的正面上,盒体507上设有窗口部515。窗口部515具有透光性。而且,在与窗口部515重叠的位置上设有上述4个墨水罐9。因此,操作者可以透过窗口部515辨认4个墨水罐9。
在打印机503中,与各墨水罐9的窗口部515相对的部位具有透光性。从各墨水罐9的具有透光性的部位能够确认墨水罐9内的墨水。因此,因此,操作者通过透过窗口部515确认4个墨水罐9,从而能够确认各墨水罐9中的墨水的量。在打印机503中,由于窗口部515设于打印机503的正面,因此操作者在面对操作面板512的状态下,能够透过窗口部515确认各墨水罐9。因此,操作者能够在操作打印机503的同时,掌握各墨水罐9中墨水的余量。
图20为表示机构单元511的立体图,如图20所示,打印机503具有印刷部41和供给管43。印刷部41及供给管43分别具有与液体喷射系统1和液体喷射系统100中的印刷部41及供给管43相同的结构。在打印机503中,与液体喷射系统1和液体喷射系统100相同,媒介输送机构也通过利用来自图中未示出的发动机53的动力驱动输送辊51,从而沿Y轴方向输送印刷媒介P。此外,在打印机503中,与液体喷射系统1和液体喷射系统100相同,印刷头输送机构将来自发动机53的动力通过同步齿形带55传递至托架45,借此沿X轴方向输送托架45。印刷头47搭载于托架45上。因此,能够利用印刷头输送机构通过托架45在X轴方向上输送印刷头47。在利用媒介输送机构及印刷头输送机构改变印刷头47相对印刷媒介P的相对位置的同时,从印刷头47中喷出墨水从而对印刷媒介P进行印刷。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液体喷射装置也可为喷射、喷出或涂布并消耗墨水以外的其他液体的液体喷射装置。应予说明,作为从液体喷射装置中喷出的微量的液滴的液体形状,也包含了粒状、泪状、线状拖尾的形状。此外,这里所指的液体只要为可被液体喷射装置消耗的材料即可。例如,可为在液相状态下的物质,包括粘性较高或较低的液体、溶胶、凝胶水(gelwater)、其他的无机溶剂、有机溶剂、溶液、液状树脂、液状金属(金属熔液)般的流体状物质。此外,不仅可为作为物质的一种状态的液体,还包括由颜料或金属粒子等固体物组成的机能材料的粒子在溶剂内溶解、分散或混合而成的物质等。作为液体的代表例,除上述各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墨水以外,也列举了液晶等。在此,墨水包含一般的水性墨水及油性墨水、以及胶状墨水(gelink)、热熔性墨水(hotmeltink)等各种液体组合物。作为液体喷射装置的具体例子,例如有对以分散或溶解的形式含有电极材料或色材等材料的液体进行喷射的液体喷射装置,上述电极材料或色材等材料用于制造液晶显示器、EL(电致发光)显示器、面发光显示器、滤色器等。此外,也可为喷射在制造生物芯片(biochip)中所使用的生物有机物的液体喷射装置、喷射用作精密吸管的试样的液体的液体喷射装置、印染装置或微型分配器等。并且,也可为利用精确定位(pinpoint)对时钟或照相机等精密机械喷射润滑油的液体喷射装置、为了形成用于光通信元件等的微小半球透镜(光学透镜)等而向基板喷射紫外线固化树脂等透明树脂液的液体喷射装置。此外,也可为喷射用于对基板等进行蚀刻的酸或碱等蚀刻液的液体喷射装置。
符号说明
1,100…液体喷射系统、3…打印机、5…墨水罐单元、6…第1盒体、7…第2盒体、9…墨水罐、10…机构单元、11…排纸部、13…正面、15…上表面、17…操作面板、18A…电源按钮、18B…操作按钮、19…侧部、21…窗口部、23…正面、25…上表面、27…侧部、28…上限标记、29…下限标记、31…安装螺钉、32…支撑框架、33…安装螺钉、41…印刷部、43…供给管、45…托架、47…印刷头、49…中继单元、51…输送辊、53…发动机、55…同步齿形带、61…盒体、63…薄片部件、64…接合部、65…收容部、67…连通部、68…大气室、73…连通路、81…第1壁、82…第2壁、83…第3壁、84…第4壁、85…第5壁、86…第6壁、87…第7壁、88…第8壁、91…凹部、99…凹部、101…墨水注入部、105…伸出部、105A,105B,105C,105D…部位、108…槽、109…凹部、111…第9壁、112…第10壁、113…第11壁、115…连接部、116…供给口、117…大气连通部、118…大气连通口、121,122…连通口、125…隔板、125A…第1隔板、125B…第2隔板、127…屈曲部、128…切口部、129…切口部、131…凹部、132…开口、133…侧壁、141…墨水、143…盖、151…隔板、153…交叉部、155…区域、157,157A,157B…区域、500…复合机、503…打印机、505…扫描器单元、507…盒体、511…机构单元、512…操作面板、513…电源按钮、514…操作按钮、515…窗口部、P…印刷媒介。

Claims (11)

1.一种液体收容容器,其特征在于,具有:
液体收容部,所述液体收容部能够收容液体;以及,
液体注入部,所述液体注入部与所述液体收容部连接,并能够将所述液体注入所述液体收容部,
所述液体收容部具有:
第1壁部,所述第1壁部与所述液体注入部交叉;
第2壁部,所述第2壁部具有透光性,并且与所述第1壁部交叉;以及,
隔板,所述隔板位于所述液体注入部和所述第1壁部交叉的交叉部与所述第2壁部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收容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体收容部在收容有所述液体的状态下具有位于所述第1壁部下方的底壁,
所述隔板在从所述第1壁部朝向所述底壁的方向上延伸。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体收容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体收容部具有:
第3壁部,所述第3壁部与所述第1壁部及所述第2壁部交叉;以及,
第4壁部,所述第4壁部与所述第1壁部及所述第2壁部交叉,
所述隔板为从所述第3壁部突出的突出部,
所述隔板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第1壁部之间形成有间隙。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收容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体收容部具有:
第3壁部,所述第3壁部与所述第1壁部及所述第2壁部交叉;以及,
第4壁部,所述第4壁部与所述第1壁部及所述第2壁部交叉,
所述隔板为从所述第3壁部突出的突出部,
所述隔板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第4壁部之间形成有间隙。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收容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板中的所述交叉部侧的一端与所述第2壁部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隔板中的所述交叉部侧的相反侧的另一端与所述第2壁部之间的距离。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体收容容器,其特征在于,
在将所述液体注入所述液体注入部时的状态下,所述隔板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交叉部的铅直下方。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体收容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板构成筒状结构,
所述筒状结构从所述交叉部开始延伸。
8.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收容容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2壁部的内壁涂布对所述液体具有防液性的物质。
9.一种液体收容容器单元,其特征在于,具有:
盖部;
支承部;以及,
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收容容器,所述液体收容容器配置于所述盖部与所述支承部之间。
10.一种液体喷射系统,其特征在于,具有: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体收容容器单元;
液体喷射装置,所述液体喷射装置具有液体喷头;以及,
管道,所述管道能够从所述液体收容容器单元的所述液体收容容器向所述液体喷头供给液体,
所述液体收容容器单元固定于所述液体喷射装置的外周。
11.一种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盖部;
支承部;
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收容容器,所述液体收容容器配置于所述盖部与所述支承部之间;
液体喷头,所述液体喷头配置于所述盖部与所述支承部之间;以及,
管道,所述管道配置于所述盖部与所述支承部之间,并且能够从所述液体收容容器向所述液体喷头供给液体。
CN201480010545.9A 2014-01-14 2014-12-09 液体收容容器、液体收容容器单元、液体喷射系统、液体喷射装置 Active CN10505081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03960A JP6307887B2 (ja) 2014-01-14 2014-01-14 液体収容容器およびプリンター
JP2014-003960 2014-01-14
PCT/JP2014/006151 WO2015107595A1 (ja) 2014-01-14 2014-12-09 液体収容容器、液体収容容器ユニット、液体噴射システム、液体噴射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50816A true CN105050816A (zh) 2015-11-11
CN105050816B CN105050816B (zh) 2017-12-19

Family

ID=535425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10545.9A Active CN105050816B (zh) 2014-01-14 2014-12-09 液体收容容器、液体收容容器单元、液体喷射系统、液体喷射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2) US9586407B2 (zh)
EP (1) EP3095604A4 (zh)
JP (1) JP6307887B2 (zh)
CN (1) CN105050816B (zh)
TW (1) TWI604959B (zh)
WO (1) WO2015107595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72724A (zh) * 2017-01-31 2018-08-07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容器的制造方法以及液体容器
CN109249704A (zh) * 2017-07-12 2019-01-22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容纳容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07887B2 (ja) * 2014-01-14 2018-04-1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容器およびプリンター
JP6503685B2 (ja) 2014-01-28 2019-04-2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供給装置
JP1543768S (zh) * 2015-04-24 2016-02-15
JP1543767S (zh) * 2015-04-24 2016-02-15
JP1544002S (zh) * 2015-04-24 2016-02-15
JP1544004S (zh) * 2015-04-24 2016-02-15
JP1544003S (zh) * 2015-04-24 2016-02-15
US10160218B2 (en) 2016-06-28 2018-12-25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Printer
WO2018003473A1 (ja) 2016-06-28 2018-01-0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容器および液体噴射装置
WO2018149467A1 (en) * 2017-02-16 2018-08-23 Hp Indigo B.V. Liquid dispenser
JP2018171766A (ja) * 2017-03-31 2018-11-0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タンク及び液体消費装置
JP6988174B2 (ja) 2017-05-31 2022-01-0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タンク
JP6748617B2 (ja) * 2017-08-31 2020-09-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タンク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7073998B2 (ja) 2018-09-18 2022-05-2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タンク
JP7183222B2 (ja) * 2020-08-20 2022-12-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容器及び記録装置
CN114261210A (zh) * 2021-11-12 2022-04-01 田志广 一种云打印机用墨盒自动吸墨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69466A (zh) * 2003-11-28 2005-01-26 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喷墨打印机墨盒
US20050270347A1 (en) * 2004-06-02 2005-12-0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container
CN101462410A (zh) * 2008-12-31 2009-06-24 珠海纳思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喷墨打印机的墨盒
CN202123803U (zh) * 2011-07-15 2012-01-25 郑秀芹 一种易充墨盒
US20130235126A1 (en) * 2012-02-28 2013-09-12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197743A (ja) * 1995-01-27 1996-08-06 Fujitsu Ltd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JP2001301196A (ja) * 2000-04-21 2001-10-30 Canon Inc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20040001128A1 (en) * 2002-06-27 2004-01-01 Chao-Jung Hung Inkjet cartridge
CN201099042Y (zh) 2007-08-23 2008-08-13 珠海天威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墨盒
JP5282746B2 (ja) 2010-02-26 2013-09-0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容器
JP5622028B2 (ja) 2010-04-30 2014-11-1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5440794B2 (ja) 2010-04-30 2014-03-1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RU2533107C2 (ru) 2010-07-15 2014-11-20 Сейко Эпсон Корпорейшн Контейнер для жидкости и система выталкивания жидкости
JP5691308B2 (ja) 2010-09-03 2015-04-0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容器、及び、液体噴射システム
JP5552931B2 (ja) 2010-07-15 2014-07-1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容器、および、液体噴射システム
JP5862093B2 (ja) * 2011-07-28 2016-02-1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容器、液体噴射システム、及び、液体供給システム
JP2013248781A (ja) * 2012-05-31 2013-12-12 Seiko Epson Corp 液体容器
US9421781B2 (en) 2012-10-15 2016-08-23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Recording apparatus
JP2015030234A (ja) * 2013-08-06 2015-02-1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タンク
JP6307887B2 (ja) * 2014-01-14 2018-04-1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容器およびプリンター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69466A (zh) * 2003-11-28 2005-01-26 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喷墨打印机墨盒
US20110069126A1 (en) * 2003-11-28 2011-03-24 Jinming Feng Ink Cartridge
US20050270347A1 (en) * 2004-06-02 2005-12-0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container
CN101462410A (zh) * 2008-12-31 2009-06-24 珠海纳思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喷墨打印机的墨盒
CN202123803U (zh) * 2011-07-15 2012-01-25 郑秀芹 一种易充墨盒
US20130235126A1 (en) * 2012-02-28 2013-09-12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72724A (zh) * 2017-01-31 2018-08-07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容器的制造方法以及液体容器
CN109249704A (zh) * 2017-07-12 2019-01-22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容纳容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095604A4 (en) 2018-02-21
JP6307887B2 (ja) 2018-04-11
JP2015131434A (ja) 2015-07-23
US9586407B2 (en) 2017-03-07
US20170129246A1 (en) 2017-05-11
US20160052286A1 (en) 2016-02-25
TWI604959B (zh) 2017-11-11
US9950535B2 (en) 2018-04-24
CN105050816B (zh) 2017-12-19
EP3095604A1 (en) 2016-11-23
TW201540540A (zh) 2015-11-01
WO2015107595A1 (ja) 2015-07-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50816A (zh) 液体收容容器、液体收容容器单元、液体喷射系统、液体喷射装置
CN204398529U (zh) 液体收容容器及液体喷射装置
CN204296205U (zh) 液体容纳容器
CN203937333U (zh) 液体喷射装置、罐
CN204547345U (zh) 液体收容容器、液体喷射系统、液体喷射装置
CN204398531U (zh) 液体收容容器及液体喷射装置
CN204398530U (zh) 液体收容容器、液体喷射装置
JP5896070B2 (ja) 液体噴射装置
CN105008136A (zh) 墨水匣单元、喷墨打印机、墨水匣
CN203410165U (zh)
CN104553320A (zh) 液体喷射系统
US20170028735A1 (en) Liquid container and liquid ejection system
JP5958601B2 (ja) 液体収容容器、プリンター、および、複合機
CN104582975A (zh) 液体收容容器、液体收容容器单元、液体喷射系统、液体喷射装置
JP6372085B2 (ja) 液体噴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