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826730U - 液体容纳容器、液体喷射系统以及液体供应系统 - Google Patents

液体容纳容器、液体喷射系统以及液体供应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826730U
CN202826730U CN 201220376353 CN201220376353U CN202826730U CN 202826730 U CN202826730 U CN 202826730U CN 201220376353 CN201220376353 CN 201220376353 CN 201220376353 U CN201220376353 U CN 201220376353U CN 202826730 U CN202826730 U CN 2028267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interior chamber
state
chamber
ope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220376353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清水芳明
小桥胜
石泽卓
高本彻也
山田阳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8267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826730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体容纳容器、液体喷射系统以及液体供应系统。在包括液体注入部和大气连通路的液体容纳容器中,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能够减小液体流入大气连通路的可能性的技术。液体容纳容器包括:液体容纳室;液体注入部,能够被堵塞;以及大气开放流路,作为其一端的空气导入口在液体容纳室中开口,作为另一端的大气开放口与大气连通,大气开放流路用于向液体容纳室导入空气。大气开放流路包括:内部室,被形成在液体容纳容器的内部,并具有空气导入口;以及大气连通路,作为其一端的内部室开口在内部室中开口,另一端是大气开放口。内部室在内部流路的至少一部分中具有弯曲流路,内部流路是从空气导入口至内部室开口的流路。

Description

液体容纳容器、液体喷射系统以及液体供应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体容纳容器、液体喷射系统以及液体供应系统。
背景技术
作为液体喷射装置的一例的打印机从记录头向记录对象物(例如,印刷纸张)喷出墨水而进行印刷。作为向记录头供应墨水的技术,已知有从墨罐的墨水导出部经由管向安装在打印机上的记录头供应墨水的技术(例如,专利文献1、2)。在专利文献1和2的技术中,墨罐具有液体注入路(也称作“墨水填充口”或“液体注入部”),使用者通过取下盖子能够容易地从液体注入路注入(补充)墨水,盖子被可取下地安装于液体注入路。另外,墨罐除具有液体注入路以外,还具有与罐内部连通并用于向内部导入空气的大气连通路(通气孔)(例如,专利文献1)。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文献特表平11-50487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3-127427号公报。
具有液体注入路和大气连通路的墨罐有时在运送时等处于各种各样的状态。在墨罐处于各种各样的状态的情况下,由于墨罐内部的墨水流入大气连通路,墨罐有时会发生各种不良情况。例如,存在墨水流入大气连通路导致墨水漏出到外部的情况。另外,例如,存在下述的情况:在大气连通路中具有气液分离膜的情况下,气液分离膜被墨水浸湿导致阻止液体通过而允许气体通过的气液分离膜的本来的功能受损。
如上所述的问题是具有液体注入部和大气连通路的液体容纳容器共同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在具有液体注入部和大气连通路的液体容纳容器中减小液体容纳容器中容纳的液体流入大气连通路的可能性的技术。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至少一部分而做出的,并且能够实现为以下的方式或应用例。
[应用例1]
一种液体容纳容器,包括:
液体容纳室,所述液体容纳室用于容纳所述液体;
液体注入部,所述液体注入部是用于向所述液体容纳室注入所述液体的液体注入部,所述液体注入部能够被堵塞;以及
大气开放流路,作为所述大气开放流路的一端的空气导入口在所述液体容纳室中开口,作为所述大气开放流路的另一端的大气开放口与大气连通,所述大气开放流路用于向所述液体容纳室导入空气,
所述大气开放流路包括:
内部室,所述内部室被形成在所述液体容纳容器的内部,并具有所述空气导入口;以及
大气连通路,作为所述大气连通路的一端的内部室开口在所述内部室中开口,所述大气连通路的另一端是所述大气开放口,
所述内部室在内部流路的至少一部分中具有弯曲流路,所述内部流路是从所述空气导入口至所述内部室开口的流路。
根据应用例1所记载的液体容纳容器,由于内部流路具有弯曲流路,因此,即使在液体从空气导入口流入内部室的情况下,也能够减小液体到达内部室开口的可能性。由此,能够减小液体容纳室中容纳的液体流入大气连通路的可能性。
[应用例2]
如应用例1所记载的液体容纳容器,其中,
所述弯曲流路为蜿蜒行进状。
根据应用例2所记载的液体容纳容器,由于弯曲流路为蜿蜒行进状,因此能够进一步减小液体到达内部室开口的可能性。由此,能够进一步减小液体容纳室中容纳的液体流入大气连通路中的可能性。
[应用例3]
如应用例2所记载的液体容纳容器,其中,
在上下方向与注入状态相反的相反注入状态下,所述弯曲流路至少沿上下方向蜿蜒行进,所述注入状态是指从所述液体注入部向所述液体容纳室注入所述液体时的状态。
根据应用例3所记载的液体容纳容器,由于弯曲流路在相反注入状态下沿上下方向蜿蜒行进,因此,即使在相反注入状态下液体流入内部室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液体在弯曲流路中向内部室开口行进。由此,能够减小相反注入状态下液体流入大气连通路的可能性。
[应用例4]
如应用例1至应用例3中任一项所记载的液体容纳容器,还具有:
分隔壁,所述分隔壁是被配置在所述内部室中并且将所述内部室分隔为多个空间的分隔壁,并具有使相邻的两个所述空间连通的连通口,
所述弯曲流路通过设置所述分隔壁而被形成。
根据应用例4所记载的液体容纳容器,通过在内部室中设置分隔壁,能够容易地形成弯曲流路。
[应用例5]
如应用例4所记载的液体容纳容器,其中,
所述内部室具有多个所述分隔壁,
所述多个分隔壁包括第一和第二分隔壁,所述第一和第二分隔壁在上下方向与注入状态相反的相反注入状态下相对于水平面处于立起设置状态,所述注入状态是指从所述液体注入部向所述液体容纳室注入所述液体时的状态,
作为设于所述第一分隔壁上的所述连通口的第一连通口和作为设于所述第二分隔壁上的所述连通口的第二连通口在所述相反注入状态下分别位于不同的高度处。
根据应用例5所记载的液体容纳容器,通过在内部室中设置第一和第二分隔壁能够容易地使弯曲流路蜿蜒行进。
[应用例6]
如应用例5所记载的液体容纳容器,其中,
在所述内部流路中,所述第一分隔壁位于比所述第二分隔壁靠近所述空气导入口的那侧,
在所述相反注入状态下,所述第一连通口位于比所述第二连通口靠下侧的位置处。
根据应用例6所记载的液体容纳容器,即使在相反注入状态下液体从空气导入口流入内部室并且液体从第一连通口进一步流入到内部室开口侧的情况下,通过第二分隔壁也能够阻碍液体向内部室开口侧的行进。而且,通过具有第二分隔壁,能够在相反注入状态下,使用更少的液体量使第一连通口被液体充满。当第一连通口处于被液体充满的状态时,能够抑制隔着第一连通口的两侧的气液交换,从而能够抑制液体向内部室开口侧的进一步流入。即,与没有第二分隔壁的情况相比,能够在液体从空气导入口流入内部室之后更早的时刻使第一连通口被液体充满。由此,能够抑制液体向内部室开口侧的进一步流入。
[应用例7]
如应用例6所记载的液体容纳容器,其中,
所述内部室通过内部室分隔壁而被分隔形成,
所述第一连通口位于所述内部室分隔壁中的、在所述相反注入状态下隔着所述内部室位于下侧的底面壁的附近,
所述第二连通口位于所述内部室分隔壁中的、在所述相反注入状态下隔着所述内部室位于上侧的上面壁的附近。
根据应用例7所记载的液体容纳容器,能够形成在相反注入状态下进一步具有高低差的蜿蜒行进的弯曲流路,因此,即使在相反注入状态下液体从空气导入口流入内部室的情况下,也能够进一步减小液体到达内部室开口的可能性。由此,能够进一步减小在相反注入状态下液体容纳室的液体流入大气连通路的可能性。
[应用例8]
如应用例7所记载的液体容纳容器,其中,
所述第一连通口与所述底面壁相接,
所述第二连通口与所述上面壁相接。
根据应用例8所记载的液体容纳容器,能够有效地利用内部室中的配置有第一和第二分隔壁的空间来形成相反注入状态下进一步具有高低差的蜿蜒行进状的弯曲流路。由此,能够进一步减小相反注入状态下液体容纳室的液体流入大气连通路的可能性。
[应用例9]
如应用例4所记载的液体容纳容器,其中,
所述分隔壁在上下方向与注入状态相反的相反注入状态下相对于水平面处于立起设置状态,所述注入状态是指从所述液体注入部向所述液体容纳室注入所述液体时的状态,
所述连通口在所述相反注入状态下位于比所述内部室开口靠下侧的位置处。
根据应用例9所记载的液体容纳容器,即使在相反注入状态下液体从空气导入口流入内部室的情况下,在内部室的液面达到内部室开口的高度之前连通口也被液体充满。由此,能够抑制隔着连通口的两侧的气液交换,从而能够抑制液体向内部室的进一步流入。由此,能够减小液体容纳室的液体经由内部室开口流入大气连通路的可能性。
[应用例10]
如应用例4记载的液体容纳容器,其中,
所述分隔壁在上下方向与注入状态相反的相反注入状态下相对于水平面处于立起设置状态,所述注入状态是指从所述液体注入部向所述液体容纳室注入所述液体时的状态,
所述连通口在所述相反注入状态下位于比所述内部室开口靠上侧的位置处。
根据应用例10所记载的液体容纳容器,即使在相反注入状态下液体从空气导入口流入内部室的情况下,通过分隔壁也能够抑制液体向内部室开口侧的流入。由此,能够减小液体容纳室的液体经由内部室开口流入大气连通路的可能性。
[应用例11]
如应用例1至应用例10中的任一项所记载的液体容纳容器,还包括:
片材部件,所述片材部件是堵塞从所述内部室开口至所述大气开放口的所述大气连通路的流路的中途的片材部件,所述片材部件允许气体通过而阻止液体通过。
根据应用例11所记载的液体容纳容器,能够减小片材部件被液体浸湿的可能性,因此能够减小片材部件的本来的功能受损的可能性。
[应用例12]
一种液体喷射系统,包括:
液体容纳容器,所述液体容纳容器是如应用例1至应用例11中任一项所记载的液体容纳容器;
液体喷射装置,所述液体喷射装置具有用于向对象物喷射所述液体的喷头;以及
流通管,所述流通管连接所述液体容纳容器和所述液体喷射装置,并且使所述液体容纳室的所述液体向所述液体喷射装置流通。
根据应用例12所记载的液体喷射系统,能够提供包括减小了液体流入大气连通路的可能性的液体容纳容器的液体喷射系统。
[应用例13]
一种液体供应系统,包括:
液体容纳容器,所述液体容纳容器是应用例1至应用例11中任一项所记载的液体容纳容器;
副罐,所述副罐具有向喷头中流通的所述液体流经的液体流动路,所述喷头用于向对象物喷射所述液体;以及
流通管,所述流通管连接所述液体容纳容器和所述副罐,并且使所述液体容纳容器的所述液体向所述副罐流通。
根据应用例13所记载的液体供应系统,能够提供包括减小了液体流入大气连通路的可能性的液体容纳容器的液体供应系统。
此外,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各种方式实现,除上述的液体容纳容器、液体喷射系统、液体供应系统以外,能够以上述的液体容纳容器的制造方法、使用上述的液体喷射系统或液体供应系统被喷射液体的对象物等方式实现。另外,本实用新型的液体容纳容器不限于向喷头直接供应液体的方式,也能够以在中途位置经由副罐等向喷头间接供应液体的方式实施。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例的液体喷射系统1的图;
图2是用于说明液体喷射系统1的第二图;
图3是概念上示出从大气开放口至液体导出部的路径的图;
图4是用于对墨水供应的原理进行说明的图;
图5是墨罐30的第一外观立体图;
图6是墨罐30的第二外观立体图;
图7是墨罐30的第三外观立体图;
图8是用于进一步说明墨罐30的图;
图9是用于进一步说明墨罐30的图;
图10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例的效果之一的图;
图11是用于说明第二实施例的墨罐30a的图;
图12是用于说明第三实施例的墨罐30b的图;
图13是示出关于评价试验的结果的图。
符号说明
1液体喷射系统
10壳体
12喷墨打印机
13纸张供应部
14纸张排出部
16滑架
16a供墨针
17记录头
20副罐
24软管
30,30a,30b液体容纳容器(墨罐)
32容器主体(内部室分隔室、空气容纳室分隔壁)
34薄膜
50罐单元
51壳体
54上面壳体
56第一侧面壳体
57底面壳体
58第二侧面壳体
202液体接受部
204墨水贮存室
206过滤器
208墨水流动路
300大气开放流路
302塞部件
304液体注入路
304m一端开口
304p另一端开口
304YP开口方向
305内部室
305P弯曲流路
305Vt内部流路
306液体导出部
310大气连通路
312气液分离室
313堤坝
314连通流路
316片材部件
317大气开放口
318内部室开口(空气室开口)
320连通流路
322薄膜
330空气容纳室
330Z突出部
330B1上面壁
330B2底面壁
331第一分隔空气容纳室
332第二分隔空气容纳室
333第三分隔空气容纳室
334分隔壁
334t连通口
335第四分隔空气容纳室
340液体容纳室
348另一端
349液体出口
350液体室连通路
351空气室侧开口
352空气导入口
370C1第一壁
370C2第二壁
370C3第三壁(底面壁)
392第二分隔壁
392t第二连通口
394第一分隔壁
394t第一连通口
G气泡
d1稳定时水头差
LA大气接触液面
LF液面
sf水平面
LB1第一状态识别部
LB2第二状态识别部
LM1第一状态表示线
LM2第二状态表示线
具体实施方式
接下来,按照以下顺序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A~D.各种实施例及实验结果:
E.变形例:
A.第一实施例:
A-1.液体喷射系统的构成:
图1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例的液体喷射系统1的图。图1的(A)是液体喷射系统1的第一外观立体图。图1的(B)是液体喷射系统1的第二外观立体图,并且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液体容纳容器30的图。另外,在图1中示出了为了确定方向而相互正交的XYZ轴。此外,在图1以后的图中根据需要也示出了相互正交的XYZ轴。
如图1的(A)所示,液体喷射系统1包括作为液体喷射装置的喷墨打印机12(也简称作“打印机12”)以及配置在打印机12的外部的罐单元50。打印机12包括纸张供应部13、纸张排出部14、滑架(副罐安装部)16、以及四个副罐20。四个副罐20分别容纳不同颜色的墨水。具体而言,四个副罐20是容纳黑色墨水的副罐20Bk、容纳青色墨水的副罐20Cn、容纳品红色墨水的副罐20Ma、容纳黄色墨水的副罐20Yw。四个副罐20被搭载在滑架16上。
放置在纸张供应部13中的印刷纸张被运送到打印机12内部,印刷后的印刷纸张被从纸张排出部14排出。
滑架16能够沿主扫描方向(纸宽方向、X轴方向)移动。这种移动通过步进马达(图未示)的驱动经由正时带(图未示)进行。滑架16的下表面设置有记录头(图未示)。从该记录头的多个喷嘴向印刷纸张上喷射墨水来进行印刷。记录头能够采用使用压电元件从喷嘴喷射(喷出)墨水的方式、使用发热体在记录头内产生气泡而从喷嘴喷射(喷出)墨水的方式等。此外,正时带或滑架16等构成打印机12的各种部件通过被容纳在壳体10内部而受到保护。
如图1的(A)和图1的(B)所示,罐单元50包括壳体51以及作为容纳在壳体51中的液体容纳容器的墨罐30。如图1的(A)所示,壳体51包括上面壳体54、第一侧面壳体56、第二侧面壳体58、以及底面壳体57。壳体51可由聚丙烯(PP)或聚苯乙烯(PS)等合成树脂成形。在本实施例中,壳体51使用聚苯乙烯成形,并且被染上预定颜色(例如,黒色)变得不透明。通过壳体51,罐单元50被更稳定地设置在预定的位置(例如,桌子或架子等的X轴和Y轴所规定的水平面)上。
四个墨罐30容纳与四个副罐20所容纳的颜色相对应的墨水。即,四个墨罐30分别容纳黑色墨水、青色墨水、品红色墨水、黄色墨水。各墨罐30能够从预定的部分从外部识别墨水的液面。此外,墨罐30能够容纳比副罐20更多的量的墨水。
容纳了各色墨水的墨罐30通过软管(管)24与用于容纳相应的颜色的墨水的副罐20连接。软管24由合成橡胶等具有可挠性的部件形成。当墨水从记录头被喷射并且副罐20的墨水被消耗时,墨罐30的墨水经由软管24被供应给副罐20。由此,液体喷射系统1能够长时间不中断动作地连续地持续印刷。此外,本实用新型的液体供应系统由墨罐30、副罐20、连接墨罐30和墨罐20的软管24构成。此外,墨罐30由于作为墨罐30其自身或罐单元50被运送,因而可处于各种各样的状态。
图2是用于说明液体喷射系统1的第二图。图2的(A)是示出墨罐30处于使用状态时的液体喷射系统1的图。图2的(B)是示出墨罐30处于注入状态时的液体喷射系统1的图。在此,“使用状态”是指向打印机12供应墨水时置于水平面上的墨罐30的状态。在“使用状态”下,后述的液体注入路304向水平方向开口。但是,开口被塞部件302堵塞。另外,在使用状态下,后述的液体容纳室340和空气容纳室330处于在水平方向上排列的状态。此外,在使用状态下后述的空气导入口352位于比容纳于液体容纳室340中的液体的液面靠下方的位置。另外,“注入状态”是指向墨罐30注入墨水时设置在水平面上的墨罐30的状态。在“注入状态”下,后述的液体注入路304向上开口。另外,在注入状态下,后述的液体容纳室340和空气容纳室330处于在铅垂方向上排列的状态。此外,在注入状态下,后述的空气导入口352当液体容纳室340中容纳有在使用状态下液体容纳室340中容纳的液体的液面位于直线LM1(“第一状态表示线LM1”)时的液量时,位于比液体容纳室340中容纳的液体的液面靠上的位置。
如图2的(A)所示,在使用状态下,墨罐30以一部分的壁(第一壁)370C1从外部可视的状态设置。在使用状态下,第一壁370C1是相对于由X轴和Y轴规定的水平的设置面处于立起设置状态的壁。另外,如图2的(B)所示,第一壁370C1在墨罐30的注入状态下构成墨罐30的底面。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在使用状态下,第一壁370C1是相对于设置面大致垂直的壁。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壁”也可称作“壁部”。
如图2的(A)所示,第一壁370C1上设置有第一状态识别部LB1(也称作“补充开始识别部LB1”)。第一状态识别部LB1用于使使用者识别在使用状态下墨罐30处于应该向内部补充墨水的第一状态(也称作“补充开始状态”)。详细地,第一状态识别部LB1是为了识别在墨罐30的使用状态下内部的墨水被消耗从而内部的墨水液面达到第一高度而设置的。第一状态识别部LB1包括在使用状态下呈水平的直线LM1(“第一状态表示线LM1”或“补充开始表示线LM1”)。使用者在墨水液面到达第一状态表示线LM1时向墨罐30内部补充墨水。
如图2的(B)所示,在向墨罐30内部注入(补充)墨水时,使用者使墨罐30的状态从使用状态变化到液体注入路(也称作“液体注入管”)304向铅垂上方(Z轴正方向)开口的注入状态。然后,使用者将上面壳体54打开。使用者将塞部件302从液体注入路304取下,并将墨水从液体注入路304向内部注入。在此,液体注入路304相当于“液体注入部”。
在此,通过打开上面壳体54,能够从外部视认与第一壁370C1不同的第二壁370C2。第二壁370C2是相对于设置面处于立起设置状态的壁。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壁370C2是在注入状态下相对于设置面大致垂直的壁。
第二壁370C2上设置有第二状态识别部LB2(也称作“补充结束识别部LB2”)。第二状态识别部LB2用于使使用者识别在注入状态下墨罐30处于墨水向内部的补充(注入)结束的第二状态(也称作“补充结束状态”)。详细地,第二状态识别部LB2是为了识别在墨罐30的注入状态下向内部补充墨水从而内部的墨水液面达到第二高度而设置的。第二状态识别部LB2包括在注入状态下呈水平的直线LM2(也称作“第二状态表示线LM2”或“补充结束表示线LM2”)。使用者在墨水液面到达了第二状态表示线LM2时停止墨水的补充。
A-2.墨罐30的概略:
在说明墨罐30的详细结构之前,为了容易理解,参照图3对从大气开放口317至液体导出部306的路径(流路)在概念上进行说明。图3是概念上示出从大气开放口317至液体导出部306的路径(流路)的图。在此,以流体从大气开放口317向液体导出部306的流动为基准,将大气开放口317作为上游侧,将液体导出部306作为下游侧。
从大气开放口317至液体导出部306的流路被大致分隔为大气开放流路300和液体容纳室340。大气开放流路300中,作为其一端的空气导入口352在液体容纳室340中开口,作为另一端的大气开放口317向外部开口。即,大气开放口317与大气连通。在使用状态下,在空气导入口352附近形成与大气直接接触的液面,通过从空气导入口352向液体容纳室340的墨水中导入空气,从而向液体容纳室340导入空气。
大气开放流路300从上游依次包括大气连通路310和位于墨罐30内部的内部室305。内部室305从上游依次包括空气容纳室330和液体室连通路350。
大气连通路310中,作为其一端的内部室开口318(也称作“空气室开口318”)在空气容纳室330中开口,作为另一端的大气开放口317向外部开口,由此使空气容纳室330与外部连通。大气连通路310具有连通流路320、气液分离室312、连通流路314。连通流路320中,其一端与大气开放口317连接,另一端与气液分离室312连接。连通流路320的一部分是细长的流路,并抑制贮存在液体容纳室340中的墨水的水分由于扩散从大气开放流路300向外部蒸发。
在气液分离室312的从上游至下游之间为了堵塞流路而配置有片材部件(薄膜部件)316。该片材部件316具有允许气体通过而阻止液体通过的性质。对于片材部件316,例如可使用GORE-TEX(注册商标)等。通过以堵塞从内部室开口318至大气开放口317的路径(流路)的中途的方式配置该片材部件316,抑制了从液体容纳室340倒流的墨水流入片材部件316的上游侧。此外,该片材部件316一旦被墨水浸湿,其作为气液分离膜的本来的功能受损,而存在空气难以透过的情况。具体而言,片材部件316被墨水浸湿、之后变干燥时,墨水成分使片材部件堵塞,因此空气难以透过。
连通流路314使气液分离室312和空气容纳室330连通。在此,连通流路314的一端是内部室开口318。
空气容纳室330的流路截面积大于液体室连通路350,具有预定的容积。由此,能够贮存从液体容纳室340倒流过来的墨水,能够抑制墨水流入比空气容纳室330靠上游侧的位置。另外,空气容纳室330具有至少一部分弯折的流路305P(也称作“弯曲流路305P”)。
液体室连通路350中,作为其一端的空气室侧开口351在空气容纳室330中开口,作为另一端的空气导入口352在液体容纳室340中开口,由此使空气容纳室330和液体容纳室340连通。此外,液体室连通路350优选流路截面积小至可形成、维持弯液面(液面架桥)的程度。
此外,也将从空气导入口352至内部室开口318的流体的流路称作“内部流路305Vt”。
液体容纳室340容纳墨水,并使墨水从液体导出部306的液体出口349经由软管24向副罐20(图1)流通。
为了更容易理解,使用图4对墨罐30向副罐20供应墨水的原理进行说明。图4是用于对从墨罐30向副罐20供应墨水的原理进行说明的图。图4中示出了从Y轴正方向侧观察墨罐30时的墨罐30。另外,图4示意性示出了软管24及打印机12的内部的情况。
本实施例的墨罐30利用马略特的瓶的原理向打印机12供应墨水。
液体喷射系统1被设置在预定的水平面sf上。墨罐30的液体导出部306和副罐20的液体接受部202经由软管24连接。副罐20由聚丙烯或聚苯乙烯等合成树脂成形。副罐20具有墨水贮存室204、墨水流动路208、以及过滤器206。滑架16的供墨针16a插入墨水流动路208中。过滤器206在墨水中混入异物等不纯物时,通过捕获这些不纯物来防止不纯物流入记录头17。墨水贮存室204的墨水由于记录头17的吸引,流经墨水流动路208、供墨针16a而被供应给记录头17。被供应给记录头17的墨水经由喷嘴向外部(印刷纸张)喷射。
在注入状态下从液体注入路304向液体容纳室340注入墨水后、使用塞部件302密封液体注入路304并使其成为使用状态时,液体容纳室340内的空气膨胀,液体容纳室340变为负压。此外,由于从记录头17吸引液体容纳室340的墨水,液体容纳室340维持为负压。
在使用状态下,空气导入口352位于比第一状态表示线LM1靠下侧的位置。在本实施例中,空气导入口352被形成在分隔形成液体容纳室340的容器主体32中的、在使用状态下隔着液体容纳室340而位于下侧的壁上。如此,即使液体容纳室340的墨水被消耗、液体容纳室340的液面下降,与大气直接接触的液面(大气接触液面)LA也长时间地(墨水液面达到第一状态表示线LM1的程度的时间)维持在固定的高度。另外,在使用状态下,空气导入口352被配置为位于比记录头17更低的位置。由此,产生水头差d1。另外,在使用状态下在液体室连通路350的空气导入口352附近区域中形成有作为弯液面的大气接触液面LA的状态下的水头差d1也称作“稳定时水头差d1”。
由于墨水贮存室204的墨水被记录头17吸引,从而墨水贮存室204处于预定的负压以上。当墨水贮存室204变为预定的负压以上时,液体容纳室340的墨水经由软管24被供应给墨水贮存室204。即,流出到记录头17的量的墨水从液体容纳室340被自动地补充给墨水贮存室204。换言之,跟由与墨罐30内的空气容纳室330(即,大气)接触的墨水液面(大气接触液面)LA和记录头(具体地,喷嘴)之间的铅垂方向上的高度的差所产生的水头差d1相比,来自打印机12侧的吸引力(负压)变大一定程度,由此墨水被从液体容纳室340供应给墨水贮存室204。
随着液体容纳室340的墨水被消耗,空气容纳室330的空气经由液体室连通路350被导入液体容纳室340的墨水中,在液体容纳室340的墨水中空气变为气泡G。由此,液体容纳室340的液面下降。另一方面,由于与大气直接接触的大气接触液面LA的高度维持固定,因此水头差d1维持固定。即,通过记录头17的预定的吸引力,能够从墨罐30向记录头17稳定地供应墨水。
A-3.墨罐的详细结构:
图5是墨罐30的第一外观立体图。此外,在图5中示出了在容器主体32中安装薄膜316、322之前的状态。墨罐30为大致柱体形状(详细地,大致直角柱形状)。墨罐30具有容器主体32以及薄膜34、316、322。容器主体32由聚丙烯等合成树脂成形。另外,容器主体32是半透明的。由此,使用者能够从外部确认内部的墨水的状态(墨水的水位)。
在使用状态下,构成墨罐30的侧面的侧面壁上形成有大气连通路310。气液分离室312的形状为凹状形状,并在凹状的底面上形成有开口。气液分离室312和连通流路314经由底面的开口连通。连通流路314的末端为内部室开口318(图3)。
包围气液分离室312的底面的内壁的整周上形成有堤坝313。薄膜316被粘接在堤坝313上。另外,薄膜322以覆盖大气连通路310中形成在容器主体32的外表面上的流路的方式被粘接在容器主体32上。由此,形成连通流路320,并且防止墨罐30内部的墨水向外部漏出。此外,为了延长从大气开放口317至气液分离室312的距离,连通流路320的一部分沿气液分离室312的外周形成。由此,能够抑制容器主体32内部的墨水中的水分从内部室开口318(图4)向外部蒸发。
流经大气连通路310的空气在其中途位置通过作为粘接于堤坝313上的气液分离膜的薄膜316。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容纳在容器主体32内部的墨水向外部漏出。
液体导出部306为筒状并且在内部具有流路。软管24与该液体导出部306连接。另外,液体导出部306的另一端348向外部开口。
图6是墨罐30的第二外观立体图。图7是墨罐30的第三外观立体图。以下,主要使用图6说明墨罐30的进一步的结构。此外,图7省略了薄膜34(图5)。
墨罐30在使用状态和注入状态下为不同的状态。具体地,在使用状态和注入状态下,墨罐的液体注入路304的面向外部的开口方向304YP的朝向是不同的。在本实施例中,开口方向304YP在使用状态下为水平方向(X轴方向),在注入状态下为铅垂方向(具体地,是作为Z轴上方向的铅垂上方向)。在此,开口方向304YP是与另一端开口304p的开口面垂直的方向,是从另一端开口304p面向外部的方向。另外,开口方向不限于上述,使用状态下的开口方向304YP具有水平方向成分即可,注入状态下的开口方向304YP具有铅垂上方向成分即可。另外,使用状态下的开口方向304YP优选与水平方向所成的角度小于45°,更优选是水平方向。另外,注入状态下的开口方向304YP优选具有铅垂上方向成分并且与铅垂方向所成的角度小于45°,更优选是铅垂方向(具体地,铅垂上方向)。此外,向外部开口的另一端开口304p意味着将堵塞液体注入路304的塞部件302从液体注入路304取下时的状态。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液体注入路304是从一端开口304m至另一端开口304p笔直延伸的流路。由此,如果从其他的观点考虑墨罐30的注入状态和使用状态,则能够以如下方式规定。即,在本实施例中,“注入状态”是液体注入路304沿铅垂方向延伸的状态,“使用状态”是液体注入路304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状态。此外,“注入状态”和“使用状态”不限于上述,“注入状态”是液体注入路304沿具有铅垂方向成分的方向延伸的状态即可,“使用状态”是液体注入路304沿具有水平方向成分的方向延伸的状态即可。另外,“注入状态”优选是液体注入路304沿与铅垂方向所成的角度小于45°的方向延伸的状态,更优选是沿铅垂方向延伸的状态。另外,“使用状态”优选是液体注入路304沿与水平方向所成的角度小于45°的方向延伸的状态,更优选是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状态。另外,在使用状态和注入状态下,构成墨罐30的底面的壁部是不同的。即,在使用状态下第三壁370C3构成底面,在注入状态下第一壁370C1构成底面。
如图6所示,容器主体32是一个侧面开口的凹状形成体,容器主体32的开口使用薄膜34堵塞从而在内部形成多个小腔室。具体而言,主要形成液体容纳室340和内部室305(空气容纳室330以及液体室连通路350)。即,容器主体32(外壁和内部的肋等)和薄膜34作为分隔形成各腔室的分隔壁发挥功能。此外,在图6中,对容器主体32中的通过热溶敷等安装有薄膜34的部分,标注阴影。液体容纳室340、液体室连通路350、空气容纳室330分别为柱体形状。
液体容纳室340在使用状态下形成纵长的空间。用于向液体容纳室340注入液体的液体注入路304与液体容纳室340连通。作为液体注入路304的一端的一端开口304m在液体容纳室340中开口,作为液体注入路304的另一端的另一端开口304p向外部开口。换言之,液体容纳室340具有液体注入口,液体注入口是用于注入液体的一端开口304m。
空气容纳室330具有将内部分隔为多个空间331、332、333、335的三个分隔壁334、392、394。三个分隔壁334、392、394分别具有连通口334t、392t、394t。被各分隔壁334、392、394分隔的相互邻接的两个空间通过连通口334t、392t、394t连通。在本实施例中,按照从空气导入口352向内部室开口318的顺序,空气容纳室330被三个分隔壁334、392、394分隔为第一至第四分隔空气容纳室331、332、333、335。即,三个分隔壁334、392、394被设置在从空气导入口352至内部室开口318的流路305Vt(图3)之间。此外,连通口334t、392t、394t是通过在分隔壁334、392、394的端面部分(贴附有薄膜34的部分)上形成缺口并将薄膜34贴附于端面部分而形成的。连通口334t、392t、394t是比内部流路305Vt的其他的部分的流路截面积小很多的开口面积。例如,连通口334t、392t、394t可以是小至所需的最低限度的空气能够向液体容纳室340流通的程度的开口面积。在此,分隔壁394也称作“第一分隔壁394”,分隔壁392也称作“第二分隔壁392”。另外,连通口394t也称作“第一连通口394t”,连通口392t也称作“第二连通口392t”。在流体从空气导入口352向内部室开口318流动的方向中,第一分隔壁394位于比第二分隔壁392靠近空气导入口352的那侧。
第一和第二分隔壁394、392为长方形的板状。另外,第一和第二分隔壁394、392为相互平行的关系。第一和第二连通口394t、392t位于第一和第二分隔壁394、392的角部中的不同的角部,而不是位于第一和第二分隔壁394、392的角部中的相对应的角部。在本实施例中,在图6中,第一连通口394t位于第一分隔壁394中X轴正方向侧的角部,第二连通口392t位于第二分隔壁292中X轴负方向侧的角部。
内部室开口318位于与分隔形成空气容纳室330的空气容纳室分隔壁32、34分离的位置。具体地,内部室开口318由从分隔空气容纳室330的壁330B2向内侧突出的筒状的突出部330Z形成。即,突出部330Z的一端侧端面形成内部室开口318。
在此,在墨罐中,也将上下方向与注入状态相反的状态称作“相反注入状态”。在相反注入状态下,第一壁370C1构成墨罐30的上面。另外,在分隔形成包括空气容纳室330的内部室305的内部室分隔壁32、34中,将相反注入状态下隔着内部室305位于下侧的壁作为底面壁330B2,将相反注入状态下隔着内部室305位于上侧的壁作为上面壁330B1。
图8是用于进一步说明墨罐30的图。图8示出了相反注入状态下的墨罐30被设置在由Y轴和Z轴规定的预定的水平面sf上的状态。另外,底面壁330B2中的设置有第一和第二分隔壁394、392的区域构成了水平面。由此,也可考虑将以下记载的“水平面sf”替换为“底面壁330B2”。此外,图8是从Y轴正方向侧观察墨罐30的图。
在相反注入状态下,空气容纳室330位于比液体容纳室340靠下侧的位置。另外,在相反注入状态下,内部室开口318位于比液体容纳室340靠下侧的位置。
在墨罐30的相反注入状态下,第一和第二分隔壁394、392相对于水平面sf处于立起设置状态。在此,立起设置状态是指从下方向上方延伸的状态。在本实施例中,在相反注入状态下,第一和第二分隔壁394、392沿铅垂方向(X轴方向)延伸。即,在相反注入状态下,第一和第二分隔壁394、392为与水平面sf垂直的壁。此外,第一和第二分隔壁394、392优选以与铅垂方向呈45°以下的角度相对于水平面sf立起设置。
第一分隔壁394从底面壁330B2延伸至分隔壁334。第二分隔壁392从底面壁330B2延伸至上面壁330B1。
在相反注入状态下,第一连通口394t和第二连通口392t位于在铅垂方向上相互不重叠的高度位置上。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通口394t位于比第二连通口392t靠下侧的位置。具体地,第一连通口394t与底面壁330B2相接,第二连通口392t与上面壁330B1相接。换言之,第一连通口394t在底面壁330B2附近的位置处开口,第二连通口392t在上面壁330B1附近的位置处开口。
另外,在相反注入状态下,第一连通口394t位于比内部室开口318靠下侧的位置。另外,在相反注入状态下,第二连通口392t位于比内部室开口318靠上侧的位置。
第一和第二分隔壁394、392使得内部流路305Vt(图3)中的从第二分隔空气容纳室332至第四分隔空气容纳室335的流路成为弯折的弯曲流路305P。弯曲流路305P为相反注入状态下沿上下方向蜿蜒行进的形状。
图9是用于进一步说明墨罐30的图。图9示出了注入状态下墨水在液体容纳室340中被容纳至第二状态表示线LM2的高度的状态。此外,墨水用点表示。
墨罐30以如下的状态被运送:在注入状态下从液体注入路304向液体容纳室340注入墨水,使用塞部件302堵塞了液体注入路304。在墨罐30被运送时,液体导出部306的内部流路被构成为使用盖子或薄膜等堵塞使墨水不会从液体导出部306向外部漏出。在注入状态下,内部室开口318所在的空气容纳室330位于比液体容纳室340靠上侧的位置。另外,在注入状态下,墨水在内部被注入至第二状态表示线LM2时的液面LF位于比空气容纳室330靠下侧的位置。
如上所述,第一实施例的墨罐30在从空气导入口352至内部室开口318的内部流路305Vt(图3)的一部分具有弯曲流路305P(图8)。由此,在墨罐30的有限的内部空间内能够延长内部流路305Vt。由此,即使在墨罐30由于运送等变为各种各样的状态的情况下,也能够减小液体容纳室340的墨水到达内部室开口318的可能性。由此,能够减小位于从内部室开口318至大气开放口317的中途位置的片材部件316(图3)被墨水浸湿的可能性。
另外,由于弯曲流路305P为蜿蜒行进状,因此能够进一步延长从空气导入口352至内部室开口318的内部流路305Vt(图3),从而能够进一步减小墨水到达内部室开口318的可能性。
特别是,在相反注入状态下弯曲流路305P沿上下方向蜿蜒行进(图8)。由此,即使墨罐30由于运送等长时间处于相反注入状态的情况下,也能够减小墨水到达内部室开口318的可能性。
另外,墨罐30在流体从空气导入口352向内部室开口318的流动方向上通过位于空气导入口352侧的第一分隔壁394和位于内部室开口318侧的第二分隔壁392形成在相反注入状态下沿上下方向蜿蜒行进的弯曲流路305P。由此,能够进一步减小相反注入状态下墨水经过弯曲流路305P到达内部室开口318的可能性。特别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通口394t与底面壁330B2相接,第二连通口392t与上面壁330B1相接。由此,能够有效地利用配置有第一和第二分隔壁394、392的空气容纳室330来形成进一步存在高低差的弯曲流路305P。
另外,在相反注入状态下,第一分隔壁394的第一连通口394t位于比第二分隔壁392的第二连通口392t靠下侧的位置上。由此,在相反注入状态下墨水从空气导入口352流入内部室305的情况下,能够使用更少的墨水量使第一连通口394t被墨水充满。
图10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例的效果之一的图。图10是示出相反注入状态的墨罐30。另外,墨水用点表示。如图10所示,由于第一连通口394t位于比第二连通口392t靠下侧的位置,能够使用更少的墨水量形成第一连通口394t被墨水充满的状态(“第一流入状态”)。在液体注入路304被塞部件302堵塞并且液体导出部306的墨水出口被盖子等堵塞的状态下,空气向墨罐内部的流入将仅从大气开放口317进行。在此,在第一流入状态下,空气向第一连通口394t的流通被墨水阻塞,从而能够抑制隔着第一连通口394t的两侧的气液交换。由此,能够减小墨水比第一流入状态进一步流入空气容纳室330的可能性。
另外,第二分隔壁392位于被内部室开口318和第一分隔壁394夹持的位置。由此,墨水被第二分隔壁392拦截,从而能够在墨水流入液体室连通路350及空气容纳室330之后更早的时刻形成第一连通口394t被墨水充满的状态。即,能够在更早的时刻抑制墨水向墨水的内部室开口318侧的进一步流入。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在空气容纳室330设置第一和第二分隔壁394、392,能够容易地形成弯曲流路305P。另外,第一和第二分隔壁394、392成为阻碍壁,由此能够抑制墨水从空气导入口352向内部室开口318的行进。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液体注入路304的一端开口304m位于液体容纳室340内(图6)。即,在注入状态下从液体注入路304注入墨水时,墨水被直接注入到液体容纳室340而不经由空气容纳室330。由此,能够减小墨水被过多地注入墨罐30内导致墨水向空气容纳室330导入的可能性。由此,能够将大气接触液面LA进一步维持在固定高度,由此能够更稳定地维持稳定时水头差d1(图4)。另外,由于能够减小墨水注入时、墨水导入空气容纳室330中的可能性,因此能够减小墨水经由内部室开口318流入大气连通路310的可能性。
B.第二实施例:
图11是用于说明第二实施例的墨罐30a的图。图11的(A)是示出注入状态下的墨罐30a的示意图,图11的(B)是示出相反注入状态下的墨罐30a的示意图。另外,在图11的(B)中,墨水用点表示。第二实施例的墨罐30a与第一实施例的墨罐30的差异在于墨罐30a没有第二分隔壁392(图9)。由于第二实施例的墨罐30a的其他的结构是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结构,因此对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
如图11的(A)所示,在墨罐30a中,从空气导入口352至内部室开口318的内部流路305Vt中的至少连通口394t的附近区域构成弯折的弯曲流路305Pa。另外,对构成弯曲流路305Pa的区域标注粗线。由于墨罐30a具有弯曲流路305Pa,因此,能够延长内部流路305Vt,并且能够减小墨水从空气导入口352到达内部室开口318的可能性。另外,由于墨罐30a具有第一分隔壁394,因此能够容易地形成弯曲流路305Pa。此外,第一分隔壁394构成阻碍壁,从而能够抑制墨水从空气导入口352向内部室开口318的行进。
如图11的(B)所示,在相反注入状态下,第一连通口394t位于比内部室开口318靠下侧的位置。因此,即使在相反注入状态下墨水流入空气容纳室330的情况下,在墨水达到内部室开口318的高度之前第一连通口394t也被墨水充满。由此,能够抑制第一连通口394t的两侧的气液交换,从而能够抑制墨水向空气容纳室330的进一步流入。由此,能够减小墨水到达内部室开口318的可能性。
C.第三实施例:
图12是用于说明第三实施例的墨罐30b的图。第三实施例的墨罐30b与第一实施例的墨罐30的差异在于墨罐30b没有第一分隔壁394。第三实施例的墨罐30b的其他的结构是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结构,因此对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
在墨罐30b中,从空气导入口352至内部室开口318的内部流路305Vt中的至少连通口392t的附近区域构成弯折的弯曲流路305Pb。另外,对构成弯曲流路305Pb的区域标注粗线。由于墨罐30b具有弯曲流路305b,因此,能够延长内部流路305Vt,并且能够减小墨水从空气导入口352到达内部室开口318的可能性。另外,由于墨罐30b具有第二分隔壁392,因此能够容易地形成弯曲流路305P。此外,第二分隔壁392构成阻碍壁,从而能够抑制墨水从空气导入口352向内部室开口318的行进。
D.实验例:
图13是示出关于评价试验的结果的图。图13的纵轴表示墨水流入比例。墨水流入比例是流入第一空间的墨水量与空气容纳室330中的内部流路305Vt的流动方向上位于比连通口334t(图8)靠内部室开口318侧的位置的第一空间(例如,在第一实施例中,第二至第四分隔空气容纳室332、333、335)的容积的比例。
评价试验是准备空气容纳室330的构造不同的样品No.1~No.3并对各个样品进行的试验。样品No.1是从第一实施例的墨罐30(图9)去除了第一和第二分隔壁394、392的墨罐。样品No.2是第二实施例的墨罐30a(图11)。样品No.3是第一实施例的墨罐30(图9)。
评价试验进行了晃动评价试验和振动评价试验这两个试验。评价试验所使用的样品No.1~No.3是在注入状态下向液体容纳室340注入墨水直至第一状态表示线LM1并在其后使用塞部件302堵塞液体注入路304的样品。另外,评价试验所使用的样品No.1~No.3是使用盖子堵塞了液体导出部306的顶端开口以使墨水不会从液体导出部306漏出的样品。
晃动评价试验是通过使样品No.1~No.3处于空气容纳室330位于比液体容纳室340靠下侧的位置的状态(相反注入状态)并将三个样品并排地用手沿X轴方向、Y轴方向、Z轴方向随意地晃动15分钟左右而进行的。振动评价试验是通过使用振动试验机以1.5G的加速度沿X轴方向、Y轴方向、Z轴方向将样品No.1~No.3分别各振动1小时而进行的。
如图13所示,具有第一和第二分隔壁394、392并且形成蜿蜒行进的弯曲流路305P的样品No.3与其他的样品相比墨水流入比例较低。另外,具有第一分隔壁394的样品No.2与样品No.1相比墨水流入比例较低。
由上述的评价试验结果也可知,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的墨罐30、30a能够减小墨水向具有空气容纳室330的内部室305的流入量,从而能够减小墨水到达内部室开口318的可能性。
E.变形例:
此外,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或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以各种方式实施,例如也可以进行如下的变形。
E-1.第一变形例:
在上述实施例中,墨罐30、30a、30b通过从空气导入口352向液体容纳室340的墨水中导入空气而将空气导入到液体容纳室340中,但不限于这种结构。即,只要是具有液体注入路304和大气开放流路300的墨罐,就能够应用本实用新型。例如,也可以将本实用新型应用于以下的结构的墨罐:在使用状态下空气导入口352位于比墨水液面靠上侧的位置并且随着墨水的消耗从空气导入口352向液体容纳室340导入空气。
E-2.第二变形例:
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在空气容纳室330中设置分隔壁来形成弯曲流路305P,但也可以使形成空气容纳室330的壁自身弯曲来形成弯折的弯曲流路。如此,也能够抑制墨水从空气导入口352向内部室开口318的流动,从而能够减小墨水到达内部室开口318的可能性。
E-3.第三变形例:
在上述实施例中,墨罐30、30a、30b具有分隔壁334,但至少包括第一和第二分隔壁394、392中的任一者即可。如此,也能够与上述实施例同样地减小墨水到达内部室开口318的可能性。
E-4.第四变形例: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和第二连通口394t、392t与内部室分隔壁32、34相接,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通过在第一和第二分隔壁394、392上分别形成贯穿孔来形成第一和第二连通口394t、392t。
E-5.第五变形例: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连通口394t与底面壁330B2相接地设置,第二连通口392t与上面壁330B1相接地设置,但不限于此。例如,第一连通口394t也可以设置在底面壁330B2的附近,第二连通口392t也可以设置在上面壁330B1的附近。
E-6.第六变形例:
在上述实施例中,作为液体容纳容器以用于打印机12的墨罐30、30a、30b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例如,本实用新型能够应用于以下的液体容纳容器,所述液体容纳容器能够向具有液晶显示器等的色料喷射头的装置、具有在有机EL显示器、面发光显示器(FED)等的电极形成中使用的电极材料(导电浆体)喷射头的装置、具有在生物芯片的制造中使用的生物有机物喷射头的装置、作为精密移液管的具有试料喷射头的装置、印染装置、微分配器等液体喷射装置供应液体,并且具有可安装地安装了塞部件的液体注入路和大气连通路。在对上述的各种液体喷射装置使用液体容纳容器时,将与各种液体喷射装置所喷射的液体的种类相应的液体(色材、导电浆、生体有机物等)容纳于液体容纳容器内部即可。另外,本实用新型也可作为具有各种液体喷射装置和用于各种液体喷射装置的液体容纳容器的液体喷射系统、具有喷头和液体容纳容器的液体供应系统应用。

Claims (25)

1.一种液体容纳容器,包括:
液体容纳室,所述液体容纳室用于容纳所述液体;
液体注入部,所述液体注入部是用于向所述液体容纳室注入所述液体的液体注入部,所述液体注入部能够被堵塞;以及
大气开放流路,作为所述大气开放流路的一端的空气导入口在所述液体容纳室中开口,作为所述大气开放流路的另一端的大气开放口与大气连通,所述大气开放流路用于向所述液体容纳室导入空气,
所述大气开放流路包括:
内部室,所述内部室被形成在所述液体容纳容器的内部,并具有所述空气导入口;以及
大气连通路,作为所述大气连通路的一端的内部室开口在所述内部室中开口,所述大气连通路的另一端是所述大气开放口,
所述内部室在内部流路的至少一部分中具有弯曲流路,所述内部流路是从所述空气导入口至所述内部室开口的流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容纳容器,其中,
所述弯曲流路为蜿蜒行进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容纳容器,其中,
在上下方向与注入状态相反的相反注入状态下,所述弯曲流路至少沿上下方向蜿蜒行进,所述注入状态是指从所述液体注入部向所述液体容纳室注入所述液体时的状态。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容纳容器,还具有:
分隔壁,所述分隔壁是被配置在所述内部室中并且将所述内部室分隔为多个空间的分隔壁,并具有使相邻的两个所述空间连通的连通口,
所述弯曲流路通过设置所述分隔壁而被形成。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体容纳容器,其中,
所述内部室具有多个所述分隔壁,
所述多个分隔壁包括第一和第二分隔壁,所述第一和第二分隔壁在上下方向与注入状态相反的相反注入状态下相对于水平面处于立起设置状态,所述注入状态是指从所述液体注入部向所述液体容纳室注入所述液体时的状态,
作为设于所述第一分隔壁上的所述连通口的第一连通口和作为设于所述第二分隔壁上的所述连通口的第二连通口在所述相反注入状态下分别位于不同的高度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体容纳容器,其中,
在所述内部流路中,所述第一分隔壁位于比所述第二分隔壁靠近所述空气导入口的那侧,
在所述相反注入状态下,所述第一连通口位于比所述第二连通口靠下侧的位置处。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体容纳容器,其中,
所述内部室通过内部室分隔壁而被分隔形成,
所述第一连通口位于所述内部室分隔壁中的、在所述相反注入状态下隔着所述内部室位于下侧的底面壁的附近,
所述第二连通口位于所述内部室分隔壁中的、在所述相反注入状态下隔着所述内部室位于上侧的上面壁的附近。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体容纳容器,其中,
所述第一连通口与所述底面壁相接,
所述第二连通口与所述上面壁相接。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体容纳容器,其中,
所述分隔壁在上下方向与注入状态相反的相反注入状态下相对于水平面处于立起设置状态,所述注入状态是指从所述液体注入部向所述液体容纳室注入所述液体时的状态,
所述连通口在所述相反注入状态下位于比所述内部室开口靠下侧的位置处。
1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体容纳容器,其中,
所述分隔壁在上下方向与注入状态相反的相反注入状态下相对于水平面处于立起设置状态,所述注入状态是指从所述液体注入部向所述液体容纳室注入所述液体时的状态,
所述连通口在所述相反注入状态下位于比所述内部室开口靠上侧的位置处。
11.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体容纳容器,还包括:
片材部件,所述片材部件是堵塞从所述内部室开口至所述大气开放口的所述大气连通路的流路的中途的片材部件,所述片材部件允许气体通过而阻止液体通过。
12.一种液体喷射系统,包括:
液体容纳容器,所述液体容纳容器是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容纳容器;
液体喷射装置,所述液体喷射装置具有用于向对象物喷射所述液体的喷头;以及
流通管,所述流通管连接所述液体容纳容器和所述液体喷射装置,并且使所述液体容纳室的所述液体向所述液体喷射装置流通。
13.一种液体供应系统,包括:
液体容纳容器,所述液体容纳容器是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容纳容器;
副罐,所述副罐具有向喷头中流通的所述液体流经的液体流动路,所述喷头用于向对象物喷射所述液体;以及
流通管,所述流通管连接所述液体容纳容器和所述副罐,并且使所述液体容纳容器的所述液体向所述副罐流通。
14.一种液体容纳容器,包括:
液体容纳室,所述液体容纳室用于容纳所述液体;以及
大气开放流路,作为所述大气开放流路的一端的空气导入口在所述液体容纳室中开口,作为所述大气开放流路的另一端的大气开放口与大气连通,所述大气开放流路用于向所述液体容纳室导入空气,
所述大气开放流路包括:
内部室,所述内部室被形成在所述液体容纳容器的内部,并具有所述空气导入口;以及
大气连通路,作为所述大气连通路的一端的内部室开口在所述内部室中开口,所述大气连通路的另一端是所述大气开放口,
所述内部室在内部流路的至少一部分中具有弯曲流路,所述内部流路是从所述空气导入口至所述内部室开口的流路。
15.一种连续墨水供应容器,包括:
液体容纳室,所述液体容纳室用于容纳所述液体;以及
大气开放流路,作为所述大气开放流路的一端的空气导入口在所述液体容纳室中开口,作为所述大气开放流路的另一端的大气开放口与大气连通,所述大气开放流路用于向所述液体容纳室导入空气,
所述大气开放流路包括:
内部室,所述内部室被形成在所述液体容纳容器的内部,并具有所述空气导入口;以及
大气连通路,作为所述大气连通路的一端的内部室开口在所述内部室中开口,所述大气连通路的另一端是所述大气开放口,
所述内部室在内部流路的至少一部分中具有弯曲流路,所述内部流路是从所述空气导入口至所述内部室开口的流路。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连续墨水供应容器,其中,
所述弯曲流路为蜿蜒行进状。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连续墨水供应容器,其中,
在从所述液体注入部向所述液体容纳室注入所述液体时的状态下,
所述弯曲流路至少沿上下方向蜿蜒行进。
18.如权利要求15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连续墨水供应容器,还具有:
分隔壁,所述分隔壁是被配置在所述内部室中并且将所述内部室分隔为多个空间的分隔壁,并具有使相邻的两个所述空间连通的连通口,
所述弯曲流路通过设置所述分隔壁而被形成。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连续墨水供应容器,其中,
所述内部室具有多个所述分隔壁,
所述多个分隔壁包括第一和第二分隔壁,所述第一和第二分隔壁在上下方向与注入状态相反的相反注入状态下相对于水平面处于立起设置状态,所述注入状态是指从所述液体注入部向所述液体容纳室注入所述液体时的状态,
作为设于所述第一分隔壁上的所述连通口的第一连通口和作为设于所述第二分隔壁上的所述连通口的第二连通口在所述相反注入状态下分别位于不同的高度处。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连续墨水供应容器,其中,
在所述内部流路中,所述第一分隔壁位于比所述第二分隔壁靠近所述空气导入口的那侧,
在所述相反注入状态下,所述第一连通口位于比所述第二连通口靠下侧的位置处。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连续墨水供应容器,其中,
所述内部室通过内部室分隔壁而被分隔形成,
所述第一连通口位于所述内部室分隔壁中的、在所述相反注入状态下隔着所述内部室位于下侧的底面壁的附近,
所述第二连通口位于所述内部室分隔壁中的、在所述相反注入状态下隔着所述内部室位于上侧的上面壁的附近。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连续墨水供应容器,其中,
所述第一连通口与所述底面壁相接,
所述第二连通口与所述上面壁相接。
23.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连续墨水供应容器,其中,
所述分隔壁在上下方向与注入状态相反的相反注入状态下相对于水平面处于立起设置状态,所述注入状态是指从所述液体注入部向所述液体容纳室注入所述液体时的状态,
所述连通口在所述相反注入状态下位于比所述内部室开口靠下侧的位置处。
24.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连续墨水供应容器,其中,
所述分隔壁在从所述液体注入部向所述液体容纳室注入所述液体时的状态下相对于水平面处于立起设置状态,
所述连通口在所述相反注入状态下位于比所述内部室开口靠上侧的位置处。
25.如权利要求15至24中任一项所述的连续墨水供应容器,还包括:
片材部件,所述片材部件是堵塞从所述内部室开口至所述大气开放口的所述大气连通路的流路的中途的片材部件,所述片材部件允许气体通过而阻止液体通过。
CN 201220376353 2011-07-28 2012-07-30 液体容纳容器、液体喷射系统以及液体供应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826730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65019A JP5862093B2 (ja) 2011-07-28 2011-07-28 液体収容容器、液体噴射システム、及び、液体供給システム
JP2011-165019 2011-07-2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826730U true CN202826730U (zh) 2013-03-27

Family

ID=454078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20376353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826730U (zh) 2011-07-28 2012-07-30 液体容纳容器、液体喷射系统以及液体供应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862093B2 (zh)
CN (1) CN202826730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28075A (zh) * 2016-02-29 2017-09-05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供应装置和液体喷射系统
CN107128074A (zh) * 2016-02-29 2017-09-05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供给装置、印刷装置及液体喷射系统
CN109016850A (zh) * 2014-06-12 2018-12-18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盒和液体消耗装置
CN109421380A (zh) * 2017-08-31 2019-03-05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罐
TWI688430B (zh) * 2015-07-30 2020-03-21 高野雅彰 脈動流體或斷續流體的生成裝置、包含脈動流體或斷續流體的生成裝置的機械裝置及脈動流體或斷續流體的生成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48929B2 (ja) * 2012-02-10 2016-07-0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US9254672B2 (en) 2012-03-19 2016-02-09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Vent through a printhead support structure
EP2839962B1 (en) * 2013-08-19 2018-11-07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Ink container
JP6307887B2 (ja) * 2014-01-14 2018-04-1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容器およびプリンター
JP2017030158A (ja) * 2015-07-29 2017-02-0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体、液体噴射システム
US10696058B2 (en) 2016-02-29 2020-06-30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supply device, liquid jetting system, and liquid jetting device
CN107264050B (zh) 2016-03-31 2020-06-26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JP6911280B2 (ja) * 2016-03-31 2021-07-2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タンク
JP7363200B2 (ja) 2019-08-29 2023-10-1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211686A (ja) * 2002-01-16 2003-07-29 Canon Inc 液体貯蔵容器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ヘッドカートリッジ
JP5338415B2 (ja) * 2009-03-23 2013-11-1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容器、液体収容容器の製造方法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16850A (zh) * 2014-06-12 2018-12-18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盒和液体消耗装置
TWI688430B (zh) * 2015-07-30 2020-03-21 高野雅彰 脈動流體或斷續流體的生成裝置、包含脈動流體或斷續流體的生成裝置的機械裝置及脈動流體或斷續流體的生成方法
CN107128075A (zh) * 2016-02-29 2017-09-05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供应装置和液体喷射系统
CN107128074A (zh) * 2016-02-29 2017-09-05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供给装置、印刷装置及液体喷射系统
CN107128074B (zh) * 2016-02-29 2019-05-2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供给装置、印刷装置及液体喷射系统
CN109421380A (zh) * 2017-08-31 2019-03-05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862093B2 (ja) 2016-02-16
JP2011240706A (ja) 2011-1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826730U (zh) 液体容纳容器、液体喷射系统以及液体供应系统
CN203198406U (zh) 液体容纳容器、液体喷射系统以及液体供应系统
CN102381040B (zh) 液体收容容器、液体喷射系统、以及液体供给系统
CN102582258B (zh) 容器单元以及液体喷射系统
TWI462842B (zh) Liquid storage containers and liquid injection systems
CN202283816U (zh) 液体收纳容器、液体喷射系统、以及液体供给系统
CN203063281U (zh) 液体收纳容器、液体喷射系统以及液体供给系统
CN102336063B (zh) 液体容纳容器、罐单元以及液体喷射系统
CN202144145U (zh) 液体收纳容器和液体喷射系统
CN102381041B (zh) 液体收容容器、液体喷射系统、以及液体供给系统
CN102336062B (zh) 液体收纳容器、液体喷射系统以及液体供给系统
JP6311778B2 (ja) 液体収容容器、及び、液体噴射システム
JP6048518B2 (ja) 液体収容容器、及び、液体噴射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327

Termination date: 2021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