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465604A - 联合收割机 - Google Patents

联合收割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465604A
CN106465604A CN201610465560.3A CN201610465560A CN106465604A CN 106465604 A CN106465604 A CN 106465604A CN 201610465560 A CN201610465560 A CN 201610465560A CN 106465604 A CN106465604 A CN 1064656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equipment
emission
attitude
grain box
heat shie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46556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465604B (zh
Inventor
米田豊
富永俊夫
松本健
佐岛圭介
下田洋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bot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ubo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bota Corp filed Critical Kubot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64656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656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4656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6560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DHARVESTING; MOWING
    • A01D41/00Combines, i.e. harvesters or mowers combined with threshing devices
    • A01D41/12Details of combines
    • A01D41/1208Tanks for grain or chaff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DHARVESTING; MOWING
    • A01D41/00Combines, i.e. harvesters or mowers combined with threshing devices
    • A01D41/12Details of combin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DHARVESTING; MOWING
    • A01D69/00Driving mechanisms or parts thereof for harvesters or mow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3/00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combustion air intake or gas exhaust of propulsion units
    • B60K13/04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combustion air intake or gas exhaust of propulsion units concerning exhaus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N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F01N13/00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or parts thereof, having pertinent characteristic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1N1/00 - F01N5/00, F01N9/00, F01N11/00
    • F01N13/08Other 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exhaust condui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Y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SPECTS CROSS-CUTTING VEHICLE TECHNOLOGY
    • B60Y2200/00Type of vehicle
    • B60Y2200/20Off-Road Vehicles
    • B60Y2200/22Agricultural vehicles
    • B60Y2200/222Harves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bines (AREA)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 Exhaust Gas After Treat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联合收割机,该联合收割机以不存在对其他装置的配置结构增加限制、或者在上方侧的外表面较多地堆积秆屑等这些不利之处的状态配备废气处理装置。本发明提供的联合收割机具备:原动部(8),其位于机体前部侧,并且具备发动机(34);谷粒箱(6),其位于原动部(8)的后方侧,将脱粒后的谷粒储存;废气处理装置(58),其对发动机(34)的废气进行净化处理;废气处理装置(58)在谷粒箱(6)的下方以在俯视时与谷粒箱(6)重叠的状态配备,在谷粒箱(6)与废气处理装置(58)之间,具备阻断废气处理装置(58)的热量的隔热罩(76)。

Description

联合收割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联合收割机,详细地说,涉及一种具备对发动机的废气进行净化处理的废气处理装置的联合收割机。
背景技术
在以往的联合收割机中,具有例如具备使发动机的废气中含有的粒子状物质和氮氧化物等减少的废气处理装置的联合收割机,有的废气处理装置在沿机体横向并列配备的脱粒装置与谷粒箱的左右中间位置以长度方向沿着机体前后方向的姿态支承于机体框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193120号公报
在上述以往结构中,由于废气处理装置以其长度方向沿着机体前后方向的姿态配备于机体,因此在机体框架上需要俯视时较大的设置空间,并且废气处理装置的上方侧的外表面具有较大的面积。
其结果,由于在机体框架上需要俯视时较大的设置空间,因此存在对设置在机体框架上的其他装置的配置结构增加限制这一不利之处。而且,由于废气处理装置的上方侧的外表面具有较大的面积,因此也存在伴随着收割作业而产生的秆屑等尘埃较多地堆积于废气处理装置的上方侧的外表面、受到秆屑等带来的负面影响的隐患较大这一不利之处。
发明内容
因此,迫切期望以不存在对其他装置的配置结构增加限制、或者在上方侧的外表面较多地堆积秆屑等这些不利之处的状态配备废气处理装置。
本发明的联合收割机的结构特征在于,
具备:原动部,其位于机体前部侧,并且具备发动机;谷粒箱,其位于所述原动部的后方侧,将利用脱粒装置脱粒后的谷粒储存;废气处理装置,其对所述发动机的废气进行净化处理;
所述废气处理装置在所述谷粒箱的下方以在俯视时与所述谷粒箱重叠的状态配备成长度方向沿着机体上下方向的纵向姿态,
在所述谷粒箱与所述废气处理装置之间,具备阻断所述废气处理装置的热量的隔热罩。
根据本发明,废气处理装置由于配备成长度方向沿着机体上下方向的纵向姿态,因此俯视时的设置空间变小,对设置在机体框架上的其他装置的配置结构增加限制的隐患较少。
由于废气处理装置以在俯视时与谷粒箱重叠的状态设置,因此废气处理装置的上方侧为被谷粒箱覆盖的状态。其结果,即使秆屑等尘埃伴随着收获作业而飞散,在废气处理装置的上方侧的外表面堆积尘埃的隐患也较少。
废气处理装置在俯视时与谷粒箱重叠,而为了增加谷粒箱的谷粒储存量,需要使谷粒箱与废气处理装置在上下方向上靠近。然而,在本结构中,由于在谷粒箱与废气处理装置之间具备隔热罩,因此能够防止从废气处理装置产生的热量传递到储存于谷粒箱的谷粒。
因此,能够避免对储存于谷粒箱的谷粒带来热量的负面影响,并且能够以不存在对其他装置的配置结构增加限制、或者在上方侧的外表面较多地堆积秆屑等这些不利之处的状态配备废气处理装置。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所述废气处理装置以进入所述谷粒箱的机体前部侧中的处于脱粒装置一侧的下方的状态配备,所述隔热罩将所述废气处理装置的周围中的上部侧部位、与所述脱粒装置相反的一侧所对应的部位及后部侧部位各自所对应的部位覆盖。
根据本结构,由于废气处理装置以进入谷粒箱的机体前部侧中的处于脱粒装置一侧的下方的状态配备,因此能够在与搭载于机体前部的驾驶部的下方的发动机靠近的部位设置废气处理装置。这样,由于能够在靠近发动机的部位设置废气处理装置,因此废气通流路径变短,受到尘埃带来的负面影响的隐患较少。
由于废气处理装置以进入谷粒箱的机体前部侧中的处于脱粒装置一侧的下方的状态配备,因此通过由隔热罩将废气处理装置的周围中的上部侧部位、与脱粒装置相反的一侧所对应的部位及后部侧部位各自所对应的部位覆盖,隔热罩能够良好地覆盖与谷粒箱相对的部位。
因此,隔热罩能够通过覆盖与谷粒箱相对的部位,防止从废气处理装置产生的热量传递到储存于谷粒箱的谷粒。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
所述谷粒箱在主视时形成为下部变窄状,并且在该下部变窄状的倾斜面部分的机体前部侧形成有朝箱内方凹入的凹入部,所述凹入部由呈沿着纵向的姿态且呈沿着前后方向的姿态的内里侧纵面、呈沿着纵向的姿态且呈沿着左右方向的姿态的后侧纵面、位于上侧的上侧面的各面围成,
所述废气处理装置以进入所述凹入部的状态配备,
所述隔热罩将与所述谷粒箱的所述凹入部中的所述内里侧纵面、所述后侧纵面、所述上侧面分别相对的部位覆盖而隔热。
根据本结构,谷粒箱为了将收获物朝设置于下端部的输送绞龙等输送装置流下引导而形成了下部变窄状的倾斜面部分。并且,在该倾斜面部分形成有用于供废气处理装置进入的凹入部。换句话说,能够利用为了引导谷粒流下而预先倾斜的倾斜面部分的下方侧的空间以进入凹入部的状态配备废气处理装置。能够以不扩宽俯视时的设置空间为前提,紧凑地配备废气处理装置。
凹入部由呈沿着纵向的姿态且呈沿着前后方向的姿态的内里侧纵面、呈沿着纵向的姿态且呈沿着左右方向的姿态的后侧纵面、位于上侧的上侧面的各面围成。并且,隔热罩将分别与谷粒箱的凹入部中的内里侧纵面、后侧纵面、上侧面相对的部位覆盖而隔热。
因此,能够通过利用存在于倾斜面部分下方的空间,尽可能避免谷粒箱的容量减少、并且以不扩宽俯视时的设置空间为前提配备废气处理装置。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
所述凹入部中的所述上侧面被设为越朝向所述脱粒装置侧越位于更高的位置的倾斜姿态,
所述隔热罩的上部面被设为沿着所述凹入部中的所述上侧面的倾斜姿态。
根据本结构,谷粒箱中的用于供废气处理装置进入的凹入部的上侧面被设为越朝向脱粒装置即箱外方侧越位于更高的位置的倾斜姿态。即,上侧面与下部变窄状的倾斜面部分相同,能够将收获物朝输送装置流下引导。
隔热罩的上部面被设为沿着谷粒箱的上侧面的倾斜姿态。在倾斜姿态的上部面与废气处理装置之间形成空间。通过形成该空间,从而防止从废气处理装置产生的热量滞留,容易使其扩散。并且,由于隔热罩的上部面为倾斜姿态,因此能够防止尘埃堆积于隔热罩的上部面的上侧。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
所述废气处理装置的周围中的面向所述脱粒装置的机体横侧部位成为不被所述隔热罩覆盖而是开放的状态,在侧视时,开放的该部位与所述脱粒装置中的分选风的进气口重叠。
根据本结构,废气处理装置的周围中的面向脱粒装置的机体横侧部位开放并且在侧视时与分选风的进气口重叠。若脱粒装置工作而从进气口吸入空气,则废气处理装置周围的高温空气也被一并吸入。从进气口吸入的空气在脱粒装置内被作为分选风供给,与分选出的秆屑等一起向机体外方排出。
因此,能够利用分选风的进气结构抽吸废气处理装置周围的高温空气并向外部排出,能够抑制废气处理装置周围的温度上升。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在所述隔热罩中的与所述脱粒装置侧相反的一侧的侧面形成有通气部。
根据本结构,在利用脱粒装置中的分选风的进气结构抽吸废气处理装置周围的高温空气时,通过在隔热罩的与脱粒装置侧相反的一侧的侧面上形成的通气部,朝废气处理装置的周围抽吸外部空气。
当发动机在脱粒装置未工作的状态下工作时,虽然不通过进气口抽吸废气处理装置周围的高温空气,但是能够通过通气部使废气处理装置周围的高温空气向外方排出。其结果,不会在隔热罩与废气处理装置的周围之间的狭窄的空间内滞留高温的空气,能够发挥散热效果。
因此,在脱粒装置工作时,不仅能够抽吸废气处理装置周围的高温空气而将其向外部排出,还能够将低温的外部空气向废气处理装置周围供给,能够更进一步地抑制废气处理装置周围的温度上升,并且,在脱粒装置未工作时,能够防止热量滞留,发挥散热效果。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所述废气处理装置的周围中的面向所述原动部的机体前部侧部位成为不被所述隔热罩覆盖而是开放的状态。
根据本结构,废气处理装置的周围中的面向原动部的机体前部侧部位开放,成为废气处理装置的周围与原动部连通的状态,因此容易配备使废气从发动机朝废气处理装置通流的排气管。另外,原动部具备发动机,被设想为因发动机所产生的热量而成为高温,因此无需在原动部与废气处理装置的周围之间进行隔热。
附图说明
图1是联合收割机的整体侧视图。
图2是联合收割机的整体俯视图。
图3是联合收割机前部的横剖俯视图。
图4是表示脱粒装置与排气管的位置关系的纵剖后视图。
图5是联合收割机前部的右侧视图。
图6是原动部的左侧视图。
图7是表示转动支承构造的纵剖侧视图。
图8是谷粒箱的后视图。
图9是谷粒箱的俯视图。
图10是谷粒箱的立体图。
图11是谷粒箱的立体图。
图12是排气管的纵剖主视图。
图13是隔热罩的立体图。
图14是隔热罩的横剖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5 排气装置
6 谷粒箱
6a 倾斜面部分
6b 内里侧纵面
6c 后侧面
6d 上侧面
8 原动部
26 通气部
58 第二废气处理装置(废气处理装置)
76 隔热罩
77 上部面
82 通气部(多孔状部件)
Q1 凹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应用于半喂入型的联合收割机的情况进行说明。
〔整体结构〕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发明的联合收割机在利用左右一对履带式行驶装置1、1进行自动行驶的行驶机体的前部设置有对植立谷秆进行收割的收割部2。在行驶机体的前部右侧设置有周围被驾驶棚3覆盖的驾驶部4,在行驶机体的后部,以沿横向并列的状态设置有对利用收割部2收割的谷秆进行脱粒处理的脱粒装置5和将通过脱粒处理获得的谷粒储存的谷粒箱6。以位于行驶机体的驾驶部4中的驾驶座席7的下方的状态设置有原动部8,并设置有将储存于谷粒箱6的谷粒向机体外部排出的卸谷装置9。
在该实施方式中,当定义机体的前后方向时,沿作业状态下的机体行进方向定义,当定义机体的左右方向时,以沿机体行进方向观察的状态定义左右。即,图1及图2中用附图标记(F)表示的方向是机体前侧,图1及图2中用附图标记(B)表示的方向是机体后侧。图2中用附图标记(L)表示的方向是机体左侧,图2中用附图标记(R)表示的方向是机体右侧。
收割部2具备分禾件10、多个扶禾装置11、推子型的收割装置12和纵输送装置13等,分禾件10对成为收割对象的植立谷秆的株根进行分禾引导,扶禾装置11将分禾后的植立谷秆扶起为纵向姿态,收割装置12将扶起后的植立谷秆的株根切断,纵输送装置13将收割谷秆一边变更姿态以使其从纵向姿态逐渐变为横倒姿态,一边将其向后方输送而供给到脱粒装置5。
脱粒装置5一边利用脱粒喂送链5a与夹持导轨5b夹持供给来的收割谷秆的株根侧并朝向机体后方输送,一边将穗尖侧向脱粒室14供给并进行脱粒处理。脱粒室14由脱粒装置5的左右两侧的横侧壁15、顶板16、前部壁17、后部壁18划分形成。在该脱粒室14的内部,具备被横跨前部壁17与后部壁18转动自如地支承且被绕前后轴心驱动旋转的脱粒筒19、沿着其下方侧的外周且沿前后方向观察时呈圆弧状的筛网20(图4参照)等,通过脱粒筒19与筛网20采捋处理收割谷秆的穗尖侧来进行脱粒处理。
脱粒处理后的处理物被下方的分选部21分选成谷粒与秆屑等。谷粒被未图示的一次物输送绞龙向脱粒装置5的横向右侧外侧搬出,之后被扬谷输送机22扬送,输送到谷粒箱6的内部。谷粒箱6储存从脱粒装置5送入的谷粒。之后,储存于谷粒箱6的谷粒被卸谷装置9向外部搬出。
如图4所示,分选部21一边利用未图示的摆动分选装置将脱粒处理物摆动移送一边进行比重差分选,并通过由风选机23产生的分选风将秆屑等吹走而将其从形成于脱粒装置5的机体后端部的排尘口(未图示)向外部排出。风选机23设于脱粒装置5的机体前部侧下方位置。风选机23在沿机体左右方向延伸的驱动轴24的外周部一体旋转自如地设有多个叶片体25。如图4及图5所示,在脱粒装置5的风选机23所在部位处的左右两侧的横侧壁15上形成有进气口26。风选机23通过使驱动轴24被驱动旋转而使叶片体25旋转,从而一边从左右的进气口26抽吸外部的空气,一边将该抽吸的空气朝向分选部21作为分选风而输送。
脱粒装置5能够将顶板16与脱粒筒19等一体地向上方开放,从而容易地进行将附着于筛网20的堵塞谷秆除去的作业和作业结束后的检查修理等维护作业。
如图2及图4所示,脱粒室14中的具备前部壁17、后部壁18、脱粒筒19、顶板16等的上部构造体27一体地经由支承臂28绕位于机体右侧(谷粒箱侧)的前后轴心X转动自如地支承于下部框架体29。横跨上部构造体27与下部框架体29地设有液压缸30。通过对该液压缸30进行伸缩操作,从而将上部构造体27设为能够在靠近下部框架体29而使顶板16关闭的关闭位置和上升摆动而使顶板16和脱粒筒19等开放的维护用的打开位置(图4的虚拟线所示的位置)之间进行摆动开闭。
〔驾驶部周围的开闭构造〕
如图3所示,驾驶部4具备驾驶座席7、位于驾驶座席7的前方的车前外板31、位于该车前外板31与驾驶座席7之间的底板部32、相对于驾驶座席7位于机体左右方向内侧(左侧)的侧板33等。驾驶部4的上方侧被驾驶棚3覆盖。驾驶座席7支承于发动机罩35的上部,该发动机罩35覆盖在原动部8所具备的柴油型式的发动机34的上方。
如图5所示,发动机罩35具备位于发动机34的机体前方侧的前板部35a、位于发动机34的机体上方侧的上表面部35b、以与上表面部35b的后方相连的状态形成于驾驶座席7的后方的供气室构成部35c等,从而形成了发动机室。
如图2及图3所示,发动机罩35、车前外板31、侧板33、底板部32、驾驶座席7、驾驶棚3等一体地连结,形成了驾驶部构造体36。如图2及图5~图7所示,该驾驶部构造体36绕驾驶座席7的左后部侧的上下轴心Y1转动自如地支承于机体框架37。
接下来,详述驾驶部构造体36的转动支承构造。
如图3、图5~图7所示,在驾驶部4的左后部侧部位,从机体框架37立设有筒状的支承部件38。另一方面,在驾驶部构造体36的背部的左侧部位,经由臂部39一体地连结有在上下方向上较长地延伸的转动支点部件40。转动支点部件40被从上方插入到支承部件38,并被支承为绕上下轴心Y1转动自如。因此,驾驶部构造体36构成为能够在位于机体内方侧的退避姿态与向机体横向外侧方伸出的伸出姿态之间进行姿态切换。
进一步说明,如图7所示,支承部件38具备位于径向内方侧的内筒部件41和位于径向外方侧的外筒部件42。内筒部件41位于下侧,外筒部件42位于上侧,并且内筒部件41与外筒部件42以局部嵌合的状态通过螺栓43连结。通过利用螺栓将一体地形成于内筒部件41的下部的下端部的凸缘部45以将内筒部件41的下部外嵌安装于焊接固定在机体框架37上的固定销44的状态连结于机体框架37,从而将内筒部件41固定于机体框架37。外筒部件42的上下长度比内筒部件41的上下长度长。
在支承部件38的内部,具备限制转动支点部件40在轴心方向上的位置并转动自如地承接支承转动支点部件40的轴承部46。即,如图7所示,在支承部件38的内部,利用内筒部件41的上端部形成了缩径部47。比缩径部47更靠下部侧部位的内径小于比缩径部47更靠上部侧部位的内径。
如图7所示,在缩径部47的内周部具备滑动引导用的衬套48。并且,在转动支点部件40的下端部,以向下方突出的状态设有外径比转动支点部件40的外径小的转动轴部49。转动支点部件40的下端部被内筒部件41的上侧端面承接支承,并且转动轴部49与设置于缩径部47的内周部的衬套48嵌合,从而绕上下轴心Y1转动自如地支承于支承部件38。形成于转动支点部件40的下端部的转动轴部嵌入到衬套48中,转动支点部件40的下端面抵接支承于内筒部件41的上端面41a,使得转动支点部件40转动自如地承接支承于内筒部件41。
因此,内筒部件41的上端部作为轴承部46发挥功能,并且在转动轴部49与设置于缩径部47的内周部的衬套48之间构成了滑动部53。另外,转动支点部件40的上端部被托架50绕上下轴心Y1转动自如地支承,托架50与脱粒装置5的横侧壁15连结。
内筒部件41与外筒部件42在它们彼此嵌合的部位被螺栓在沿周向隔开间隔的多个部位沿径向连结。在解除该螺栓连结的状态下,能够将内筒部件41与外筒部件42分离。若解除内筒部件41与外筒部件42的连结并从内筒部件41拆下外筒部件42,则内筒部件41的上端部为向外方开放的状态。这样,能够在内筒部件41的上端部向外方开放的状态下容易地更换衬套48。
根据上述结构,驾驶部构造体36经由转动支点部件40绕上下轴心Y1转动自如地支承于支承部件38。并且,具有发动机罩35的驾驶部构造体36绕上下轴心Y1转动自如地支承于机体框架37,且驾驶部构造体36在如图2的实线所示那样位于机体内方侧以覆盖原动部8的上方的退避姿态和如图2的双点划线所示那样向机体外方侧伸出以使原动部8的上方开放的伸出姿态之间自如地切换姿态。通过将驾驶部构造体36切换成伸出姿态,原动部8的上方会较大地开放,因此将易于进行原动部8的维护作业。
〔谷粒箱〕
如图8所示,谷粒箱6的底部在主视时为形成为大致V字形的下部变窄状,在谷粒箱6的最下端部,具备将储存的谷粒向机体后部侧外方输送的输送绞龙51。由输送绞龙51输送到了机体后部侧外方的谷粒被卸谷装置9(参照图1、图2)输送而排出到机体外方。
如图1所示,卸谷装置9具备将由输送绞龙51输送来的谷粒朝向上方纵向输送的纵向绞龙输送机9A和与该纵向绞龙输送机9A的上部连接、并且将谷粒横向输送至前端的排出口52的横向绞龙输送机9B。
如图10所示,谷粒箱6在机体主视时形成为下部变窄状,并且在下部变窄状的底部倾斜面6a的机体前部侧形成有俯视时呈大致矩形且在机体主视时呈大致菱形的第一凹入部Q1。第一凹入部Q1是由呈沿着纵向的姿态且呈沿着前后方向的姿态的内里侧纵面6b、呈沿着纵向的姿态且呈沿着左右方向的姿态的后侧纵面6c和位于上侧的上侧面6d的各面围成的凹入部。
如图11所示,在第一凹入部Q1的上侧,形成有由以靠近脱粒装置5右侧的横侧壁15的状态设置的沿着纵向的姿态的前部左侧面6e、从该前部左侧面6e的上端部朝脱粒装置5的上方向左斜上方延伸的上部斜面6f、从该上部斜面6f的上端部向上方延伸的沿着纵向的姿态的延长侧纵面6g、位于前面侧的前部面6h和位于后部侧的后部面6i形成的鼓出部6A。通过如此形成朝脱粒装置5的上方鼓出的鼓出部6A,使谷粒储存量增加。
如图10及图11所示,形成有作为凹槽的第二凹入部Q2,第二凹入部Q2与第一凹入部Q1的机体后方侧相连,且越靠机体后部侧越位于上方。第二凹入部Q2形成为由内里侧纵面6k、底部面6l和上部面6m的各面围成的槽状,内里侧纵面6k以从右侧纵面6j进入箱内方侧的状态形成,该右侧纵面6j自底部倾斜面6a的上端部起沿纵向形成,底部面6l为越靠机体后部侧越位于上方的倾斜姿态,上部面6m为越靠机体后部侧越位于上方的倾斜姿态。后述的排气管75以进入该第二凹入部Q2的状态配备。
形成有与第二凹入部Q2的机体后方侧相连且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三凹入部Q3。第三凹入部Q3在谷粒箱6的右侧部以从底部倾斜面6a沿上下方向延长至箱上端部且向箱内方侧(机体右侧)凹入的状态形成。第三凹入部Q3是由鼓出部6A的后部面6i、位于后部侧且呈越靠机体左侧越位于机体后部侧的倾斜姿态的后部侧纵面6n和位于最内里侧的宽度窄的内里侧纵面6o包围形成。扬谷输送机22以进入该第三凹入部Q3的状态配备。
以将第三凹入部Q3的后部侧纵面6n与后部侧的左侧面6p之间的棱角部的下部侧部位切开的状态,形成有与第三凹入部Q3的机体后方侧相连且在俯视时呈大致菱形(参照图9)的第四凹入部Q4。第四凹入部Q4是由呈纵向姿态且呈朝向前后姿态的内侧纵面6q、呈纵向姿态且呈从内侧纵面6q的前端起越靠机体内侧越位于机体前部侧的倾斜姿态的后侧纵面6r和与底部倾斜面6a大致平行的倾斜姿态的上侧面6s的各面围成的凹入部。在该第四凹入部Q4中,以进入状态配备有将在脱粒装置5的分选部中产生的带枝梗的稻谷等二次物还原到脱粒室14中的二次还原装置(未图示)。
在谷粒箱6的后部左侧部位,形成有用于允许未图示的排秆输送装置的通过的第五凹入部Q5。如图11所示,横跨后部侧的左侧面6p与位于后面侧的后部面6t设置有越靠机体后部侧越位于机体右侧的倾斜姿态的倾斜面6u,从而形成了第五凹入部Q5。
前部左侧面6e与后部侧的左侧面6p在机体左右方向上设于大致相同的位置,鼓出部6A的延长侧纵面6g设于比前部左侧面6e和后部侧的左侧面6p更向机体右方突出的位置。第二凹入部Q2的内里侧纵面6k和第四凹入部Q4的内侧纵面6q在机体左右方向上设于大致相同的位置。
如图2所示,谷粒箱6绕纵向绞龙输送机9A的旋转轴芯即上下轴芯Y2转动自如地支承于机体框架37,被设为在向机体内方侧退避的通常作业姿态(图2的实线所示的状态)和向机体横侧外方伸出的伸出姿态(图2的双点划线所示的状态)之间自如地变更姿态。在将驾驶部构造体36切换成伸出姿态时,需要预先将谷粒箱6切换成伸出姿态。
〔原动部〕
如图3及图5所示,原动部8具备发动机34、空气滤清器54、发动机冷却用的散热器55、冷却风扇56等。空气滤清器54设置于发动机罩35的供气室构成部35c,如图1及图2所示,预滤器54a设置于驾驶棚3的棚顶部的后部右侧部位。并且,如图3、图5及图6所示,原动部8具备减少发动机34的废气中含有的粒子状物质的第一废气处理装置57和减少由该第一废气处理装置57处理后的废气中含有的氮氧化物的第二废气处理装置58(相当于本发明中的废气处理操作)。
第一废气处理装置57具备捕集废气所包含的柴油颗粒的为公知技术的柴油颗粒捕集过滤器(DPF)(未图示),通过使废气通过而使柴油颗粒减少。
第二废气处理装置58利用公知技术的选择催化还原(SCR)进行废气的净化处理。具体而言,将作为还原剂的一例的尿素水喷射到废气中而水解,生成氨,使该氨(NH3)与废气中含有的氮氧化物(NOx)进行化学反应,还原成氮(N2)与水(H2O),从而使废气中含有的氮氧化物减少。
如图3及图6所示,第一废气处理装置57配备于发动机罩35的内部。即,第一废气处理装置57以比驾驶座席7偏向机体左侧的状态且以长度方向沿着机体前后方向的状态配备在处于侧板33的下方且发动机34的上部的机体横向宽度方向内方侧部位。并且,第一废气处理装置57利用机体前后两侧的一对支承部59、60连结支承于发动机34。
如图6所示,在第一废气处理装置57的机体前部侧的下侧部位具备废气导入口61,废气导入口61与发动机34侧的排气管63连接。如图3所示,在第一废气处理装置57的机体后部侧的右侧部位具备废气出口部62。
如图3及图6所示,第二废气处理装置58以处于发动机罩35的外部且在俯视时位于驾驶部4的机体后方侧的状态设置。第二废气处理装置58位于谷粒箱6的前部下方,并且以俯视时与谷粒箱6重叠的状态配备。
如上所述,谷粒箱6在主视时形成为下部变窄状,且在该下部变窄状的底部倾斜面6a形成有朝箱内方凹入的第一凹入部Q1。并且,同时如图8所示,第二废气处理装置58以进入第一凹入部Q1的状态配备。
如图5及图6所示,第二废气处理装置58具备对从第一废气处理装置57供给来的废气喷射供给尿素水的圆筒形状的定量部64和呈直径比定量部64大的圆筒形状且进行还原处理的主体处理部65。定量部64与主体处理部65在各自的下部一体地连结,并以使被定量部64喷射供给了尿素水的废气供给到主体处理部65的方式连通。圆筒形状的定量部64及主体处理部65分别沿顺着圆筒形状的中心轴的方向较长地形成。
主体处理部65以使沿着圆筒形状的中心轴的方向沿着机体上下方向的姿态配备。圆筒形状的定量部64相对于主体处理部65位于机体右侧,圆筒形状的定量部64以平行于主体处理部65排列的状态配备成使沿着圆筒形状的中心轴的方向沿着机体上下方向的姿态。
因此,第二废气处理装置58以沿着圆筒形状的主体处理部65及定量部64的圆筒形状的中心轴的方向即长度方向沿着上下方向的状态配备成纵置姿态。
如图3及图6所示,第二废气处理装置58被上部侧的连结支承部66及下部侧的连结支承部67支承于转动自如地支承驾驶部构造体36的支承部件38的外筒部件42。即,上部侧的连结支承部66及下部侧的连结支承部67分别在外筒部件42的外周部一体地固定有侧视时呈L字形的连结托架68。在第二废气处理装置58的主体处理部65的外周部,在与上下两侧的连结托架68对应的部位固定有横向支承体69。通过利用螺栓将上下两侧的横向支承体69连结于上下两侧的连结托架68,将第二废气处理装置58支承于外筒部件42。
如图3所示,在第一废气处理装置57的机体后部侧的机体右侧(机体横向宽度方向外方侧)形成有废气出口部62。如图3及图5所示,在第二废气处理装置58中,在相对于主体处理部65位于机体右侧的定量部64的上部侧部位形成有废气供给部70。
如图3所示,第一废气处理装置57的废气出口部62和第二废气处理装置58的废气供给部70经由作为连接部件的连通连接管71而连通连接。连通连接管71利用法兰连结于第一废气处理装置57的废气出口部62,并且利用法兰连结于第二废气处理装置58的废气供给部70。
连通连接管71具备有着挠性的波纹管71A,为可挠曲变形的结构。通过设置波纹管71A,防止经由橡胶安装件支承于机体框架37的发动机34的振动传向第二废气处理装置58,以稳定状态支承第二废气处理装置58。
如图3及图5所示,在驾驶部4的底板部32的下方侧,具备将作为向第二废气处理装置58供给的还原剂的尿素水储存起来的尿素水箱72。尿素水箱72支承于机体框架37。构成为利用泵将尿素水箱72的尿素水通过配管向第二废气处理装置58给送,对此以下将不再详述。另外,未喷射而剩余的尿素水返回到尿素水箱72。
如图6所示,在第二废气处理装置58的主体处理部65的上部侧且机体后部侧部位具备废气流出管73。废气流出管73具备从第二废气处理装置58的废气出口部74朝机体后方侧水平或者大致水平地延伸的基端侧部73a和从该基端侧部73a的伸出端起以从朝向机体后方的状态弯曲成朝向机体后上方的方式延伸的弯曲前端侧部73b。具备排气管75,该排气管75将由第一废气处理装置57及第二废气处理装置58处理并通过废气流出管73而排出的废气向外部排出。关于该排气管75,见后述。
〔隔热罩〕
如图3、图6、图8、图13及图14所示,具备位于谷粒箱6与第二废气处理装置58之间而阻断第二废气处理装置58的热量的隔热罩76。该隔热罩76以将第二废气处理装置58的周围中的上部侧部位、与脱粒装置5相反的一侧所对应的部位及后部侧部位各自所对应的部位覆盖的状态设置。进一步说明,隔热罩76被设为将与谷粒箱6的第一凹入部Q1中的内里侧纵面6b、后侧纵面6c、上侧面6d分别相对的部位覆盖而隔热。
谷粒箱6的第一凹入部Q1中的上侧面6d形成为与底部倾斜面6a大致平行的倾斜姿态。即,上侧面6d形成为与内里侧纵面6b相连的机体右侧(与脱粒装置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处于最低的位置、且越朝向机体左侧(脱粒装置侧)越位于更高的位置的倾斜姿态。
如图13所示,将隔热罩76的与谷粒箱6的上侧面6d相对的部位覆盖的上部面77以沿着谷粒箱6的上侧面6d的方式设为越朝向脱粒装置5侧越位于更高的位置的倾斜姿态。通过如此使上部面77为倾斜姿态,能够扩宽第二废气处理装置58的上方侧的空间,防止由第二废气处理装置58产生的热量滞留在狭窄的空间内,容易使热量扩散。
倾斜姿态的隔热罩76的上部面77被分割成基端侧部分77a和与其相连的延长侧部分77b。基端侧部分77a与和谷粒箱6的内里侧纵面6b相对的内里面78及和谷粒箱6的后侧纵面6c相对的后侧面79一起一体地形成。上部面77的延长侧部分77b的下端部利用螺栓将多个部位连结固定于上部面77的基端侧部分77a。通过解除螺栓连结,能够拆下延长侧部分77b。
如图13及图14所示,将与谷粒箱6的后侧纵面6c相对的部位覆盖的隔热罩76的后侧面79具备沿着后侧纵面6c的倾斜面部分79a、沿着机体左右方向的横向延伸设置面部分79b和位于横向延伸设置面部分79b与上部面77的延长侧部分77b之间的上部侧延伸设置面部分79c,覆盖与谷粒箱6的后侧纵面6c相对的部位的大致整个区域。在横向延伸设置面部分79b的上部侧部位形成有供废气流出管73插入的插入部80。上部侧延伸设置面部分79c具备作为通气部的多孔状部件81。多孔状部件81由网体形成。多孔状部件81并不局限于网体,也可以是穿设了多个孔的多孔状板体等。
在将与谷粒箱6的内里侧纵面6b相对的部位覆盖的隔热罩76的内里面78(相当于与脱粒装置5侧相反的一侧的侧面)具备作为通气部的多孔状部件82。多孔状部件82由网体形成。多孔状部件82并不局限于网体,也可以是穿设了多个孔的多孔状板体等。
在内里面78的机体前部下方侧,形成有朝脱粒装置5侧凹入的凹入部83。通过形成凹入部83,确保了在将谷粒箱6切换成伸出姿态的状态下用于供作业者将手放入原动部8的作业空间。
如图14所示,第二废气处理装置58的周围中的、面向脱粒装置5的机体横向左侧部位成为不被隔热罩76覆盖而是开放的状态。在侧视时,该开放的部位与脱粒装置5中的风选机23的分选风的进气口26重叠。通过使风选机23进行旋转工作,从而在通过进气口26抽吸外部的空气时,一起抽吸第二废气处理装置58的周围的空气。
第二废气处理装置58的周围的空气因由第二废气处理装置58产生的热量而成为高温。在风选机23工作的收割作业中,这种高温的空气被风选机23抽吸,在通过脱粒装置5内之后,向机体外侧排出。此时,伴随着利用风选机23抽吸第二废气处理装置58的周围的空气,原动部8内的空气也一并被抽吸。而且,由于外部的低温的空气通过内里面78的多孔状部件82而被抽吸,因此第二废气处理装置58的周围的空气的温度降低。
如路上行驶时那样,在风选机23未工作的状态下,第二废气处理装置58的周围的空气不会被风选机23抽吸,但第二废气处理装置58的周围的空气通过内里面78的多孔状部件82而向外方排出,因此不会在隔热罩76的内部的狭窄空间内滞留热量。
隔热罩76进行多处螺栓固定而被固定支承于机体侧的未图示的支承部。在将谷粒箱6切换成伸出姿态时,隔热罩76留在机体侧。在将谷粒箱6切换成伸出姿态之后将驾驶部构造体36切换成伸出姿态而进行维护作业的情况下,将隔热罩76的上部面77中的延长侧部分77b及上部侧延伸设置面部分79c拆下。由此,能够避免驾驶部构造体36伴随着转动而与隔热罩76干涉。上部侧延伸设置面部分79c与上部面77的延长侧部分77b一体地连结,操作较为容易。
如此,隔热罩76以在与第二废气处理装置58之间、以及在与谷粒箱6之间隔开间隔的状态设置,利用空气形成隔热层,使得来自第二废气处理装置58的热量难以传递到谷粒箱6。
第二废气处理装置58的周围中的面向原动部8的机体前部侧部位成为不被隔热罩76覆盖而是开放的状态。能够以不与隔热罩76相干涉为前提良好地配备将原动部8所具备的第一废气处理装置57与第二废气处理装置58连接的连通连接管71。
〔排气管〕
排气管75在脱粒装置5与谷粒箱6之间以排气口84比脱粒装置5的上端更靠上方的方式朝上方延伸设置。在排气管75的上端部形成有排气口84,该排气管75的上端部朝脱粒装置5侧延伸设置。
如图4及图12所示,排气管75具备位于第二废气处理装置58侧的作为上下延伸设置管的第一排气管75A和位于排气口84侧的作为排气管75上端部的第二排气管75B。第一排气管75A从与第二废气处理装置58的废气出口部74对应的部位起以向后上方倾斜的姿态沿上下方向延伸设置。第二排气管75B相对于第一排气管75A弯曲而朝脱粒装置侧延伸设置。
第一排气管75A从废气流出管73的出口部延伸至相当于脱粒装置5的上端部的位置。如图12所示,该第一排气管75A形成位于内侧的圆筒形状的内管85和位于外侧的圆筒形状的外管86的双重管构造,而且具备将外管86中的谷粒箱6的第二凹入部Q2侧覆盖的、剖面大致U字形的罩部件87。这样,在内管85的内部流通的废气的热量不会传递到外方侧。
内管85以插入到外管86内的状态固定于外管86,并从外管86的端部朝上方侧突出。外管86的机体前部侧部位经由安装托架88支承于脱粒装置5的右侧的侧壁。外管86的机体后部侧部位支承于连结部件89,连结部件89用于将扬谷输送机22支承于脱粒装置5的右侧的侧壁。罩部件87通过螺栓连结固定于外管86所具备的安装托架90。
如图12所示,第二排气管75B被设为比第一排气管75A的内管85的直径大,第二排气管75B的排气流动方向上游侧部位与内管85的排气流动方向下游侧部位沿排气流动方向重叠,在它们之间沿径向形成有间隙。在伴随着排气的流动的喷射作用(エジェクタ作用)下,能够从间隙中将外部空气抽吸到内部而进行废气的冷却。
在第二排气管75B形成有排气口,第二排气管75B相对于第一排气管75A弯曲而朝向脱粒装置5侧。第二排气管75B由剖面呈大致圆形的圆筒状体构成,并以在沿机体前后方向观察时越是朝向上方越是朝脱粒装置5侧呈大致圆弧状弯曲的方式朝脱粒装置5侧延伸设置成弯曲状。并且,在第二排气管75B的前端部的端面形成有排气口84。排气口84形成为上缘比下缘更向远离谷粒箱6的一侧即机体左侧突出的形状。排气口84以使圆筒状体的上侧比下侧更靠外方侧的倾斜姿态形成为沿前后方向观察时的直线状。
并且,如图4所示,第二排气管75B的排气口84形成为排气口84的下缘比上缘更向谷粒箱6侧退避的倾斜形状,以允许脱粒装置5的上部构造体27向打开位置摆动。
排气管75的前端部比谷粒箱6的上端更靠下方,并且排气管75的前端部比处于收纳位置的卸谷装置9的横向绞龙输送机9B更靠下方。因此,不仅是将横向绞龙输送机9B收纳于收纳位置的状态,即使因机体振动等而脱离收纳位置,也不用担心排气管75干涉横向绞龙输送机9B。
从发动机34排出的废气被第一废气处理装置57进行使柴油颗粒减少的净化处理,并被第二废气处理装置58进行使废气中含有的氮氧化物减少的净化处理,结束净化处理的废气通过排气管75而向机体外部排出。
〔其他实施方式〕
(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隔热罩76仅覆盖第二废气处理装置58的周围中的上部侧部位、与脱粒装置5相反的一侧所对应的部位及后部侧部位各自所对应的部位,而第二废气处理装置58的周围中的面向脱粒装置5的机体横侧部位及面向原动部8的机体前部侧部位成为开放的状态,但也可以取代该结构,采用面向脱粒装置5的机体横侧部位及面向原动部8的机体前部侧部位也被隔热罩76覆盖的结构。
(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采用了在隔热罩76中的与脱粒装置5侧相反的一侧的内里面78具备通气部(多孔状部件82)的结构,但也可以采用不具备这种通气部的结构。
(3)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采用了隔热罩76的上部面77设为倾斜姿态的结构,但也可以取代该结构,采用上部面77设为水平姿态的结构。
(4)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采用了隔热罩76将利用选择催化还原(SCR)进行废气的净化处理的第二废气处理装置58覆盖的结构,但也可以采用将使废气中含有的氮氧化物减少的第一废气处理装置57覆盖的结构。
(5)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应用于半喂入型联合收割机的情况,但本发明也能够应用于全喂入型联合收割机(普通型コンバイン)。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能够应用于具备对发动机的废气进行净化处理的废气处理装置的联合收割机。

Claims (11)

1.一种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原动部(8),其位于机体前部侧,并且具备发动机(34);
谷粒箱(6),其位于所述原动部(8)的后方侧,将利用脱粒装置(5)脱粒后的谷粒储存;
废气处理装置(58),其对所述发动机(34)的废气进行净化处理;
所述废气处理装置(58)在所述谷粒箱(6)的下方以在俯视时与所述谷粒箱(6)重叠的状态配备,
在所述谷粒箱(6)与所述废气处理装置(58)之间,具备阻断所述废气处理装置(58)的热量的隔热罩(7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废气处理装置(58)配备成长度方向沿着机体上下方向的纵向姿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废气处理装置(58)以进入所述谷粒箱(6)的机体前部侧中的处于脱粒装置(5)一侧的下方的状态配备,
所述隔热罩(76)将所述废气处理装置(58)的周围中的上部侧部位、与所述脱粒装置(5)相反的一侧所对应的部位及后部侧部位各自所对应的部位覆盖。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谷粒箱(6)在主视时形成为下部变窄状,并且在该下部变窄状的倾斜面部分(6a)的机体前部侧形成有朝箱内方凹入的凹入部(Q1),
所述凹入部(Q1)由呈沿着纵向的姿态且呈沿着前后方向的姿态的内里侧纵面(6b)、呈沿着纵向的姿态且呈沿着左右方向的姿态的后侧纵面(6c)、位于上侧的上侧面的各面围成,
所述废气处理装置(58)以进入所述凹入部(Q1)的状态配备,
所述隔热罩(76)将与所述谷粒箱(6)的所述凹入部(Q1)中的所述内里侧纵面(6b)、所述后侧纵面(6c)、所述上侧面(6d)分别相对的部位覆盖而隔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入部(Q1)中的所述上侧面(6d)被设为越朝向所述脱粒装置(5)侧越位于更高的位置的倾斜姿态,
所述隔热罩(76)的上部面(77)被设为沿着所述凹入部(Q1)中的所述上侧面(6d)的倾斜姿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废气处理装置(58)的周围中的面向所述脱粒装置(5)的机体横侧部位成为不被所述隔热罩(76)覆盖而是开放的状态,在侧视时,开放的该部位与所述脱粒装置(5)中的分选风的进气口(26)重叠。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隔热罩(76)中的与所述脱粒装置(5)侧相反的一侧的侧面形成有通气部(8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废气处理装置(58)的周围中的面向所述原动部(8)的机体前部侧部位成为不被所述隔热罩(76)覆盖而是开放的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谷粒箱(6)在主视时形成为下部变窄状,并且在该下部变窄状的倾斜面部分(6a)的机体前部侧形成有朝箱内方凹入的凹入部(Q1),
所述凹入部(Q1)由呈沿着纵向的姿态且呈沿着前后方向的姿态的内里侧纵面(6b)、呈沿着纵向的姿态且呈沿着左右方向的姿态的后侧纵面(6c)、位于上侧的上侧面的各面围成,
所述废气处理装置(58)以进入所述凹入部(Q1)的状态配备,
所述隔热罩(76)将与所述谷粒箱(6)的所述凹入部(Q1)中的所述内里侧纵面(6b)、所述后侧纵面(6c)、所述上侧面(6d)分别相对的部位覆盖而隔热。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废气处理装置(58)的周围中的面向所述脱粒装置(5)的机体横侧部位成为不被所述隔热罩(76)覆盖而是开放的状态,在侧视时,开放的该部位与所述脱粒装置(5)中的分选风的进气口(26)重叠。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废气处理装置(58)的周围中的面向所述原动部(8)的机体前部侧部位成为不被所述隔热罩(76)覆盖而是开放的状态。
CN201610465560.3A 2015-08-21 2016-06-23 联合收割机 Active CN10646560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63931 2015-08-21
JP2015163931A JP6512996B2 (ja) 2015-08-21 2015-08-21 コンバイン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65604A true CN106465604A (zh) 2017-03-01
CN106465604B CN106465604B (zh) 2020-10-09

Family

ID=582021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465560.3A Active CN106465604B (zh) 2015-08-21 2016-06-23 联合收割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512996B2 (zh)
KR (1) KR102568127B1 (zh)
CN (1) CN106465604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22682A (zh) * 2018-06-22 2019-12-31 株式会社久保田 联合收割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842950B2 (ja) * 2017-02-28 2021-03-17 株式会社クボタ コンバイン
JP6489451B2 (ja) * 2017-03-24 2019-03-27 井関農機株式会社 コンバイン
JP6432852B1 (ja) * 2017-05-25 2018-12-05 井関農機株式会社 コンバイン
JP6516171B2 (ja) * 2017-09-20 2019-05-22 井関農機株式会社 コンバイン
JP6436407B1 (ja) * 2017-11-27 2018-12-12 井関農機株式会社 コンバイン
JP2019140931A (ja) * 2018-02-19 2019-08-29 株式会社クボタ コンバイン
JP7273465B2 (ja) * 2018-06-15 2023-05-15 ヤンマーパワー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コンバイン
JP6960887B2 (ja) * 2018-06-22 2021-11-05 株式会社クボタ コンバイン
JP7004612B2 (ja) * 2018-06-22 2022-01-21 株式会社クボタ コンバイン
JP6644246B1 (ja) 2018-09-13 2020-02-12 井関農機株式会社 コンバイン
KR20200034567A (ko) 2018-09-21 2020-03-31 가부시끼 가이샤 구보다 콤바인
US11732633B2 (en) * 2022-01-04 2023-08-22 Caterpillar Inc. Exhaust discharge system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036173A (ja) * 2009-08-11 2011-02-24 Mitsubishi Agricult Mach Co Ltd コンバイン
CN103004357A (zh) * 2006-09-06 2013-04-03 株式会社久保田 联合收割机
JP2013243994A (ja) * 2012-05-29 2013-12-09 Iseki & Co Ltd コンバイン
DE102012112156A1 (de) * 2012-12-12 2014-06-12 Claas Selbstfahrende Erntemaschinen Gmbh Selbstfahrender Feldhäcksler
JP2015010478A (ja) * 2013-06-26 2015-01-19 ヤンマー株式会社 農作業車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461170B2 (ja) * 2009-12-29 2014-04-02 三菱農機株式会社 コンバイン
JP2013138628A (ja) * 2011-12-28 2013-07-18 Iseki & Co Ltd コンバイン
JP5971859B2 (ja) * 2013-01-15 2016-08-17 ヤンマー株式会社 コンバイン
JP6066787B2 (ja) * 2013-03-15 2017-01-25 ヤンマー株式会社 コンバインのエンジン装置
JP6016122B2 (ja) 2013-03-28 2016-10-26 井関農機株式会社 コンバイン
JP2015008638A (ja) * 2013-06-26 2015-01-19 井関農機株式会社 コンバイン
JP6133768B2 (ja) * 2013-12-27 2017-05-24 ヤンマー株式会社 コンバイン
US9662968B2 (en) * 2014-02-14 2017-05-30 Cnh Industrial America Llc Mounting assembly for a diesel oxidation catalyst system of a work vehicle
JP5761402B2 (ja) * 2014-02-28 2015-08-12 井関農機株式会社 コンバイン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04357A (zh) * 2006-09-06 2013-04-03 株式会社久保田 联合收割机
JP2011036173A (ja) * 2009-08-11 2011-02-24 Mitsubishi Agricult Mach Co Ltd コンバイン
JP2013243994A (ja) * 2012-05-29 2013-12-09 Iseki & Co Ltd コンバイン
DE102012112156A1 (de) * 2012-12-12 2014-06-12 Claas Selbstfahrende Erntemaschinen Gmbh Selbstfahrender Feldhäcksler
JP2015010478A (ja) * 2013-06-26 2015-01-19 ヤンマー株式会社 農作業車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22682A (zh) * 2018-06-22 2019-12-31 株式会社久保田 联合收割机
CN110622682B (zh) * 2018-06-22 2023-11-07 株式会社久保田 联合收割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512996B2 (ja) 2019-05-15
KR102568127B1 (ko) 2023-08-21
CN106465604B (zh) 2020-10-09
JP2017038578A (ja) 2017-02-23
KR20170022863A (ko) 2017-03-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65604A (zh) 联合收割机
JP5774914B2 (ja) 収穫機
JP5908222B2 (ja) 収穫機
CN103355056B (zh) 联合收割机
KR102656750B1 (ko) 콤바인
CN202773462U (zh) 脱粒装置
CN106465605A (zh) 联合收割机
JP7220611B2 (ja) コンバイン
JP6512995B2 (ja) コンバイン
WO2018016321A1 (ja) コンバイン
JP5667523B2 (ja) 収穫機
JP2018113992A (ja) 収穫機
CN203378263U (zh) 联合收割机
CN207460826U (zh) 联合收割机
CN202587887U (zh) 脱粒装置用脱粒筒
TWI727064B (zh) 聯合收割機
CN111373923A (zh) 收割机
JP7080021B2 (ja) 農用作業機
CN109699280A (zh) 联合收割机
CN203661661U (zh) 联合收割机
WO2018016322A1 (ja) コンバイン
CN110892820A (zh) 联合收割机
JP6868224B2 (ja) コンバイン
CN111373921A (zh) 收割机
KR102671318B1 (ko) 콤바인 및 탈곡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