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253671A - 一种适用于cot控制的内部纹波补偿电路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适用于cot控制的内部纹波补偿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253671A
CN106253671A CN201610715295.XA CN201610715295A CN106253671A CN 106253671 A CN106253671 A CN 106253671A CN 201610715295 A CN201610715295 A CN 201610715295A CN 106253671 A CN106253671 A CN 1062536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mos
ripple
inductive current
circuit
nmos tub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71529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253671B (zh
Inventor
明鑫
李天生
徐俊
王卓
张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Original Assignee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filed Critical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Priority to CN201610715295.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253671B/zh
Publication of CN1062536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536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2536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5367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0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0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1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02M3/14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3/15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2M3/156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e.g. switching regulato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0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0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1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02M3/14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3/15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2M3/156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e.g. switching regulators
    • H02M3/1566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e.g. switching regulators with means for compensating against rapid load changes, e.g. with auxiliary current source, with dual mode control or with inductance vari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Amplifiers (AREA)

Abstract

一种适用于COT控制的内部纹波补偿电路,属于电源管理技术领域。包括电感电流采样电路、电感电流纹波信息预放大电路、采样保持电路和纹波叠加电路;电感电流采样电路将电感电流纹波信息进行采样,作为后续纹波补偿的关键信号;电感电流纹波信息预放大电路将上述采样的电感电流纹波信息进行放大;采样保持电路对采样的纹波进行直流量的提取,保证在叠加时纹波是交流量;纹波叠加电路将上述得到的电感电流采样信息、电感电流直流量信息、反馈电压信息以一定的符号之后得到最后对反馈电压的补偿信息。本发明不需要额外的采样电路,在外部电容很小时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克服了传统COT控制的次谐波振荡,同时使稳定性设计具有均一性。

Description

一种适用于COT控制的内部纹波补偿电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源管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恒定导通时间(Constant OnTime,COT)控制架构的内部纹波补偿电路的设计。
背景技术
相比于电压控制模式和峰值电流控制模式,COT控制模式不需要传统意义上的误差放大器,这使得COT控制模式能够在保持精度的基础上提供更快的瞬态响应;COT控制模式所提供的全输入电压范围内的稳频,对于抗电磁干扰特性等等都有很大的意义;同时COT控制模式在轻载下的效率的提升符合现阶段电子产品的发展趋势。COT控制架构在电源管理芯片当中备受青睐。
如图1为传统基于COT控制架构的降压型变换器原理框图以及其关键波形图,不需要误差放大器以及电流采样的电路模块,直接将输出电压的反馈信号VFB(包含直流信息和交流纹波信息)与内部产生的基准信号VREF进行比较。其触发机制在于,当反馈电压VFB触碰到内部基准信号VREF时,环路比较器触发由单次计时器电路决定的固定导通时间Ton。传统意义上的COT控制的交流纹波信息来自输出电容的纹波,随着集成化的推广陶瓷电容成为主流,在电容ESR较小时,传统COT控制降压型变换器由于输出电压变化而导致相位滞后的问题将会产生次谐波震荡。
为解决由于纹波相位滞后导致的次谐波振荡问题,额外的纹波补偿电路被引入到传统的COT控制架构中,存在两种纹波补偿方法,一为片上纹波补偿,二为片内纹波补偿。片内补偿以其实现形式多样化,补偿精确以及易于集成等特点成为了当下电源芯片中最常见的补偿形式。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的COT控制架构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内部纹波补偿电路,旨在增强COT控制架构降压行变换器的环路稳定性。本发明提出的内部纹波补偿电路不需要额外的采样电路,同时采用过流等必备的变换器模块实现对采样幅值的限制以及纹波放大倍数的独立于工艺及温度的漂移,使得稳定性设计具有均一性。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适用于COT控制的内部纹波补偿电路,包括电感电流采样电路、电感电流纹波信息预放大电路、采样保持电路和纹波叠加电路;
电感电流采样电路将电感电流信息进行采样后的电感电流信息作为后续纹波补偿的关键信号输入到电感电流纹波信息预放大电路;电感电流纹波信息预放大电路将上述采样的电感电流采样信息进行放大后的电感电流采样信息输入到采样保持电路;采样保持电路对电感电流纹波信息预放大电路输入的电流电感采样信息的纹波进行直流量的提取得到电感电流直流量信息,保证在输入到纹波叠加电路进行叠加时纹波是交流量;纹波叠加电路将反馈电压信息和上述得到的电感电流采样信息、电感电流直流量信息加以一定的符号之后得到最后对反馈电压的补偿信息。
具体的,所述电感电流采样电路包括:由上功率管MNH、下功率管MNL、第一电感LS、输出电容的ESR电阻RCO、第一电阻RL和第一电容CO组成的降压行变换器的功率输出级,以及由第一NMOS管MN1、第二NMOS管MN2、第二电阻RLPF、第二电容CLPF和第一反相器INV2构成的采样电路;开关节点LX接上功率管MNH的源极、第一电感的LS一端、下功率管MNL的漏极和第一NMOS管MN1的漏极;上功率管MNH的栅极接上功率管驱动信号HS,其漏极接输入电压Vin;下功率管MNL的栅极接下功率管驱动信号LS,其源极接功率地PGND;第一电感LS的另一端与输出电容的ESR电阻RCO相连,其连接点作为降压变换器的输出电压端VO;输出电容的ESR电阻RCO的另一端通过第一电容CO接功率地PGND,第一电阻RL作为负载电阻接在降压变换器的输出电压端VO和功率地PGND之间;第一NMOS管MN1的栅极接开关信号G1,开关信号G1通过第一反相器INV2之后接第二NMOS管MN2的栅极;第一NMOS管MN1的源极和第二NMOS管MN2的漏极接第二电阻RLPF的一端,第二电阻RLPF的另一端作为采样输出端VISENSE;第二NMOS管MN2的源极接功率地PGND,第二电容CLPF接在采样输出端VISENSE和功率地PGND之间。
具体的,所述上功率管驱动信号HS和下功率管驱动信号LS之间存在死区时间。
具体的,所述电感电流纹波信息预放大电路包括第一PMOS管MP1、第二PMOS管MP2、第三PMOS管MP3、第四PMOS管MP4、第五NMOS管MN5、第六NMOS管MN6和由第三NMOS管MN3、第四NMOS管MN4构成的第二级共栅放大器;第一PMOS管MP1的栅极和第二PMOS管的栅极作为电感电流纹波信息预放大电路的差分输入端,第一PMOS管MP1的栅极接功率地信号(PGND),第二PMOS管MP2的栅极接电感电流采样电路的采样输出端VISENSE;第一PMOS管MP1和第二PMOS管MP2的源极接由内部电源电压流入的第一偏置电流Ib1,第一PMOS管MP1的漏极接第三NMOS管MN3的源极,并通过第二偏置电流Ib2连接模拟地GND,第二PMOS管MP2的漏极接第四NMOS管MN4的源极,并通过第二偏置电流Ib2连接模拟地GND;第三NMOS管MN3和第四NMOS管MN4的栅极接偏置电压信号Vb,第三PMOS管MP3的漏极和栅极相连作为节点A并连接第三NMOS管MN3的漏极以及第五NMOS管MN5的栅极,第四PMOS管MP4的栅极和漏极相连作为节点B并连接第四NMOS管MN4的漏极以及第六NMOS管MN6的栅极,第三PMOS管MP3的源极、第四PMOS管MP4的源极、第五NMOS管MN5的漏极和第六NMOS管MN6的漏极接电源电压VCC,第五NMOS管MN5的源极和第六NMOS管MN6的源极通过第三偏置电流Ib3接模拟地GND;第五NMOS管MN5的源极和第六NMOS管MN6的源极作为电感电流预放大电路的第一差分放大输出端V1和第二差分放大输出端V2
具体的,所述采样保持电路包括第一传输门TG1、第二传输门TG2、第三电阻R1、第四电阻R2、第三电容C1、第四电容C2和第二反相器INV3;第一传输门TG1的输入端接电感电流预放大电路的第一差分输出端V1,第二传输门TG2的输入端接电感电流预放大电路的第二差分输出端V2,第二反相器INV3的输入端接控制信号S/H控制第一传输门TG1的高有效端和第二传输门TG2的低有效端,控制信号S/H通过第二反相器INV3后控制第一传输门TG1的低有效端和第二传输门TG2的高有效端;第一传输门TG1的输出端通过第三电阻R1与第三电容C1的串联结构后接地,第二传输门TG2的输出端通过第四电阻R2和第四电容C2的串联结构后接地;第一传输门TG1的输出端V3和第二传输门TG2的输出端V4作为采样保持电路的输出信号。
具体的,所述纹波叠加电路包括第五PMOS管MP5、第六PMOS管MP6、第七PMOS管MP7、第八PMOS管MP8、第九PMOS管MP9、第十PMOS管MP10、第五电阻R3和第六电阻R4;第五PMOS管MP5和第六PMOS管MP6、第七PMOS管MP7和第八PMOS管MP8、第九PMOS管MP9和第十PMOS管MP10构成三对差分输入对管,第五PMOS管MP5的栅极接反馈电压VFB、第六PMOS管MP6的栅极接内部基准箝位电压VREF;第七PMOS管MP7的栅极接采样保持电路的第二传输门TG2的输出端V4,第八PMOS管MP8的栅极接采样保持电路的第一传输门TG1的输出端V3,第九PMOS管MP9接电感电流预放大电路的第二差分放大输出端V2,第十PMOS管MP10接电感电流预放大电路的第一差分放大输出端V1;第五PMOS管MP5、第七PMOS管MP7和第十PMOS管MP10的漏极相连作为第一输出VO1,并通过第五电阻R3与模拟地GND相连,第六PMOS管MP6、第八PMOS管MP8和第九PMOS管MP9的漏极相连作为第二输出VO2,并通过第六电阻R4与模拟地GND相连;第五PMOS管MP5和第六PMOS管MP6的源极接由内部电源电压流入的第四偏置电流Ib4,第七PMOS管MP7和第八PMOS管MP8的源极接由内部电源电压流入的第五偏置电流Ib5,第九PMOS管MP9和第十PMOS管MP10的源极接由内部电源电压流入的第六偏置电流Ib6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的内部纹波补偿电路,不用外部采样电路时在外部电容ESR很小的情况下依旧能够保持良好的稳定性,很好的克服了传统COT控制的次谐波振荡,同时通过电路上的优化设计稳定性设计独立于工艺角等的漂移。
附图说明
图1是传统COT控制模式降压型变换器框图及其关键波形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适用于COT控制的内部纹波补偿电路中提出的具有内部纹波补偿的COT V2控制模式降压型变换器框图。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适用于COT控制的内部纹波补偿电路中的内部纹波补偿细节图。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适用于COT控制的内部纹波补偿电路中电感电流采样电路实现图。
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适用于COT控制的内部纹波补偿电路中电感电流纹波信息预放大电路实现图。
图6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适用于COT控制的内部纹波补偿电路中采样保持电路实现图。
图7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适用于COT控制的内部纹波补偿电路中纹波叠加电路实现图。
图8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适用于COT控制的内部纹波补偿电路中差分放大器跨导与输入差模幅值变化示意图。
图9是集成有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适用于COT控制的内部纹波补偿电路的降压型变换器最坏情形仿真关键波形图。
图10是集成有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适用于COT控制的内部纹波补偿电路的降压型变换器最优情形仿真关键波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阐述。
本发明提出的适用于COT控制的内部纹波补偿电路如图2系统TOP图中的内部纹波补偿部分所示,主要由电感电流采样电路、电感电流纹波信息预放大电路、采样保持电路、纹波叠加电路四部分组成。电感电流采样电路将电感电流纹波信息进行采样,作为后续纹波补偿的关键信号;电感电流纹波信息预放大电路将上述采样的电感电流纹波信息进行放大;采样保持电路对采样的纹波进行直流量的提取,保证在叠加时纹波是交流量;纹波叠加电路将上述得到的电感电流采样信息、电感电流直流量信息、反馈电压信息以一定的符号之后得到最后对反馈电压的补偿信息。通过采样将电感电流信息的交流量叠加在反馈电压上,弥补由于输出电容ESR较低而导致的纹波电压相位滞后的现象,进而解决由相位滞后引起的次谐波震荡问题。采样部分通过下功率管MNL的导通电阻Rds_on对电感电流进行半周期采样,得到采样信息VISENSE既包含直流分量同时也包含交流分量,将采样信息进行预放大之后,利用采样保持电路将VISENSE的直流信息提取出,以上得到两对电压一对是VISENSE对功率地PGND差分放大之后的信息V1和V2,另一对是采样保持信息V3和V4。在纹波叠加模块通过一定的正负号与第三对电压VFB和VREF进行叠加,得到第一输出VO1和第二输出VO2,第一输出VO1=VFB+K*VISENSE为反馈电压VFB与具有交流和直流信息的采样信号K*VISENSE叠加,第二输出VO2=VREF+K*VISENSE|dc为参考电压电压VREF与具有纹波直流信息K*VISENSE|dc叠加,将VO1和VO2送至环路比较器的两个输入端,当VO1和VO2相等时触发下一周期,通过以上分析得到:
V1-V2=-K·VISENSE=K·ILRds_on
V3-V4=K·VDC=K·IS/HRds_on
则最后的叠加周期触发点满足:
V O 1 = V O 2 ⇔ V F B + K · ( I L R d s o n - I S / H R d s o n ) = V R E F
现阶段对COT控制环路的稳定性可由以下公式刻画:
其中品质因数Q3决定了在1/2fsw处的双极点会不会落在系统带宽内部,即稳定性问题。系统稳定性良好需要Q3>0,则为足够的Ri值,Ri即为采样增益。具体每一部分电路完成的功能以及在系统稳定性的考虑上如何设计,以下根据实际电路详细说明。
如图4所示,电感电流采样电路包括,由上功率管MNH、下功率管MNL、第一电感LS、输出电容的ESR电阻RCO、第一电阻RL和第一电容CO组成的降压行变换器的功率输出级,以及由第一NMOS管MN1、第二NMOS管MN2、第二电阻RLPF、第二电容CLPF和第一反相器INV2构成的采样电路;开关节点LX接上功率管MNH的源极、第一电感的LS一端、下功率管MNL的漏极和第一NMOS管MN1的漏极;上功率管MNH的栅极接上功率管驱动信号HS,其漏极接输入电压Vin;下功率管MNL的栅极接下功率管驱动信号LS,其源极接功率地PGND;第一电感LS的另一端与输出电容的ESR电阻RCO相连,其连接点作为降压变换器的输出电压端VO;输出电容的ESR电阻RCO的另一端通过第一电容CO接功率地PGND,第一电阻RL作为负载电阻接在降压变换器的输出电压端VO和功率地PGND之间;第一NMOS管MN1的栅极接开关信号G1,开关信号G1通过第一反相器INV2之后接第二NMOS管MN2的栅极;第一NMOS管MN1的源极和第二NMOS管MN2的漏极接第二电阻RLPF的一端,第二电阻RLPF的另一端作为采样输出端VISENSE;第二NMOS管MN2的源极接功率地PGND,第二电容CLPF接在采样输出端VISENSE和功率地PGND之间;上功率管驱动信号HS和下功率管驱动信号LS之间存在死区时间。
开关信号G1和下功率管驱动信号LS同时序,保证在下功率管MNL开启时将开关节点LX的节点电压信息通过采样管MN1,得到电感电流信息:
VISENSE=VLX=-ILRds_on
而在上功率管MNH开启时间内,通过放电管MN2,使得采样信息为0。在采样电路的设计当中由RLPF以及CLPF构成的低通滤波器,需要将有效的开关信息全部通过,同时所设计滤波器的频率不能过高,保证能够将噪声滤除,需要将滤波频率设计在噪声源的最小频率一半以下,则有:
2 f S W , m a x ≤ ω L P F ≤ 1 2 f N o i s e , min
电感电流纹波信息预放大电路如图5所示,包括,第一PMOS管MP1、第二PMOS管MP2、第三PMOS管MP3、第四PMOS管MP4、第五NMOS管MN5、第六NMOS管MN6和由第三NMOS管MN3、第四NMOS管MN4构成的第二级共栅放大器;第一PMOS管MP1的栅极和第二PMOS管的栅极作为电感电流纹波信息预放大电路的差分输入端,第一PMOS管MP1的栅极接功率地信号(PGND),第二PMOS管MP2的栅极接电感电流采样电路的采样输出端VISENSE;第一PMOS管MP1和第二PMOS管MP2的源极接由内部电源电压流入的第一偏置电流Ib1,第一PMOS管MP1的漏极接第三NMOS管MN3的源极,并通过第二偏置电流Ib2连接模拟地GND,第二PMOS管MP2的漏极接第四NMOS管MN4的源极,并通过第二偏置电流Ib2连接模拟地GND;第三NMOS管MN3和第四NMOS管MN4的栅极接偏置电压信号Vb,第三PMOS管MP3的漏极和栅极相连作为节点A并连接第三NMOS管MN3的漏极以及第五NMOS管MN5的栅极,第四PMOS管MP4的栅极和漏极相连作为节点B并连接第四NMOS管MN4的漏极以及第六NMOS管MN6的栅极,第三PMOS管MP3的源极、第四PMOS管MP4的源极、第五NMOS管MN5的漏极和第六NMOS管MN6的漏极接电源电压VCC,第五NMOS管MN5的源极和第六NMOS管MN6的源极通过第三偏置电流Ib3接模拟地GND;第五NMOS管MN5的源极和第六NMOS管MN6的源极作为电感电流预放大电路的第一差分放大输出端V1和第二差分放大输出端V2
由于通过导通电阻采样而得的电感电流信息通常较小,在应用于纹波补偿时需要进行预先放大,采用全差分运放进行预放大能够有效地防止由于功率地引入的而产生的噪声信息,为保证在全应用范围内放大倍数的均一性,预放大倍数需要设计为独立于工艺偏差以及温度漂移,本发明提出的预放大电路,采用二极管连接形式的PMOS作负载,使得放大倍数成为放大的差分输入对管以及二极管链接的负载管的尺寸比,同时通过在版图上输入对管和负载管匹配进一步减小工艺偏差,则有:
K = g m 3 g m 7 = ( W / L ) m 3 ( W / L ) m 7
采样保持电路如图6所示,包括,第一传输门TG1、第二传输门TG2、第三电阻R1、第四电阻R2、第三电容C1、第四电容C2和第二反相器INV3;第一传输门TG1的输入端接电感电流预放大电路的第一差分输出端V1,第二传输门TG2的输入端接电感电流预放大电路的第二差分输出端V2,第二反相器INV3的输入端接控制信号S/H控制第一传输门TG1的高有效端和第二传输门TG2的低有效端,控制信号S/H通过第二反相器INV3后控制第一传输门TG1的低有效端和第二传输门TG2的高有效端;第一传输门TG1的输出端通过第三电阻R1与第三电容C1的串联结构后接地,第二传输门TG2的输出端通过第四电阻R2和第四电容C2的串联结构后接地;第一传输门TG1的输出端V3和第二传输门TG2的输出端V4作为采样保持电路的输出信号。
预放大之后的纹波信息依旧是直流量和交流量的叠加效果,通过采样保持电路实现对纹波信息直流量的近似提取,居于直流量提取的精确性考虑,采样保持时间要足够短;同时居于保持信息的不变的能力上而言,采样保持的时间需要足够长,折衷以上二者,将采样保持时间设计在20~30ns之间。同时R1、R2的加入,增加了采样保持电路的带宽:
纹波叠加电路如图7所示,包括:第五PMOS管MP5、第六PMOS管MP6、第七PMOS管MP7、第八PMOS管MP8、第九PMOS管MP9、第十PMOS管MP10、第五电阻R3和第六电阻R4;第五PMOS管MP5和第六PMOS管MP6、第七PMOS管MP7和第八PMOS管MP8、第九PMOS管MP9和第十PMOS管MP10构成三对差分输入对管,第五PMOS管MP5的栅极接反馈电压VFB、第六PMOS管MP6的栅极接内部基准箝位电压VREF;第七PMOS管MP7的栅极接采样保持电路的第二传输门TG2的输出端V4,第八PMOS管MP8的栅极接采样保持电路的第一传输门TG1的输出端V3,第九PMOS管MP9接电感电流预放大电路的第二差分放大输出端V2,第十PMOS管MP10接电感电流预放大电路的第一差分放大输出端V1;第五PMOS管MP5、第七PMOS管MP7和第十PMOS管MP10的漏极相连作为第一输出VO1,并通过第五电阻R3与模拟地GND相连,第六PMOS管MP6、第八PMOS管MP8和第九PMOS管MP9的漏极相连作为第二输出VO2,并通过第六电阻R4与模拟地GND相连;第五PMOS管MP5和第六PMOS管MP6的源极接由内部电源电压流入的第四偏置电流Ib4,第七PMOS管MP7和第八PMOS管MP8的源极接由内部电源电压流入的第五偏置电流Ib5,第九PMOS管MP9和第十PMOS管MP10的源极接由内部电源电压流入的第六偏置电流Ib6
纹波叠加点路将反馈电压信息,电感电流的纹波信息进行叠加,具体如下:反馈电压VFB、内部基准箝位电压VREF、预放大的电感电流纹波信息即V1和V2以及其差分的输出的直流量信息即V3和V4,通过差分输入对流过相同的负载电阻RD的形式,以一定的正负号相加,完成对反馈电压的纹波补偿即如下形式:
VFB,Com=VFB+K·VIL,Ripple|ac+dc-K·VIL,Ripple|dc
后两项分别为V1和V2以及V3和V4,同时将基准电压VREF加入,以下输入形式即可完成,VFB、V1、V4在同一负载的差分对输入端,VREF、V2、V3在同一负载的差分对输入端。则此时通过该纹波叠加模块之后的新周期触发点如下:
V R E F = V F B + G m 2 G m 1 KR d s _ o n · I L | a c
其中Gm1为VFB和VREF输入差分对的跨导,Gm2为V1、V2以及V3、V4输入差分对的跨导(由于ΔVin1,2≈ΔVin3,4),已知差分对的跨导与差分输入电压差ΔVin大小具有如图8所示的关系。纹波叠加电路的设计中另一个问题需要考虑,为了使得稳定性因素不随温度以及工艺漂移,Gm1和Gm2必须相等。功率管的导通电阻Rds_on随温度及工艺角的漂移量较大(1/2Rds_on,TT~2Rds_on,TT),而在常规设计中差分对管的线性输入范围,即图8中的区域I范围为,-200mV~200mV。为使在全温度、工艺角下降压变换器的环路稳定性良好,必须通过限制实际的输出功率大小(输出最大负载电流IL)实现,在COT控制当中由电流限模块实现该功能,电流限设计过小将会限制芯片的市场而此时系统环路的稳定性更均一,在满足较大部分的需求时通过提升差分对管的线性输入范围可以实现。实际设计中,为保证稳定性的均一,所设定电流限应满足如下:
I L i m , T T ≤ ΔV i n , m a x K · R d s _ o n , m a x
其中K为纹波预放大倍数,ΔVin,max为差分对管的最大线性输入范围。
图9为所设计内部纹波补偿电路在实际COT控制降压型变换器中的最坏仿真情况,最坏情形为最大的Ton,以及最低温下的最小Rds_on,从仿真图看出,所设计纹波补偿电路在最坏情形下依然能够使得系统稳定;图10为最优情形下的仿真情况。从对比图发现,所涉及内部纹波补偿电路具有良好的工艺及温度稳定性。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会意识到,这里所述的实施例是为了帮助读者理解本发明的原理,应被理解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这样的特别陈述和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发明公开的这些技术启示做出各种不脱离本发明实质的其它各种具体变形和组合,这些变形和组合仍然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适用于COT控制的内部纹波补偿电路,包括电感电流采样电路、电感电流纹波信息预放大电路、采样保持电路和纹波叠加电路;
电感电流采样电路将电感电流信息进行采样后的电感电流信息作为后续纹波补偿的关键信号输入到电感电流纹波信息预放大电路;电感电流纹波信息预放大电路将上述采样的电感电流采样信息进行放大后的电感电流采样信息输入到采样保持电路;采样保持电路对电感电流纹波信息预放大电路输入的电流电感采样信息的纹波进行直流量的提取得到电感电流直流量信息,保证在输入到纹波叠加电路进行叠加时纹波是交流量;纹波叠加电路将反馈电压信息和上述得到的电感电流采样信息、电感电流直流量信息加以一定的符号之后得到最后对反馈电压的补偿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适用于COT控制的内部纹波补偿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感电流采样电路包括:由上功率管(MNH)、下功率管(MNL)、第一电感(LS)、输出电容的ESR电阻(RCO)、第一电阻(RL)和第一电容(CO)组成的降压行变换器的功率输出级,以及由第一NMOS管(MN1)、第二NMOS管(MN2)、第二电阻(RLPF)、第二电容(CLPF)和第一反相器(INV2)构成的采样电路;开关节点(LX)接上功率管(MNH)的源极、第一电感的(LS)一端、下功率管(MNL)的漏极和第一NMOS管(MN1)的漏极;上功率管(MNH)的栅极接上功率管驱动信号(HS),其漏极接输入电压(Vin);下功率管(MNL)的栅极接下功率管驱动信号(LS),其源极接功率地(PGND);第一电感(LS)的另一端与输出电容的ESR电阻(RCO)相连,其连接点作为降压变换器的输出电压端(VO);输出电容的ESR电阻(RCO)的另一端通过第一电容(CO)接功率地(PGND),第一电阻(RL)作为负载电阻接在降压变换器的输出电压端(VO)和功率地(PGND)之间;第一NMOS管(MN1)的栅极接开关信号(G1),开关信号(G1)通过第一反相器(INV2)之后接第二NMOS管(MN2)的栅极;第一NMOS管(MN1)的源极和第二NMOS管(MN2)的漏极接第二电阻(RLPF)的一端,第二电阻(RLPF)的另一端作为采样输出端(VISENSE);第二NMOS管(MN2)的源极接功率地(PGND),第二电容(CLPF)接在采样输出端(VISENSE)和功率地(PGND)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感电流采样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功率管驱动信号(HS)和下功率管驱动信号(LS)之间存在死区时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COT控制的内部纹波补偿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感电流纹波信息预放大电路包括第一PMOS管(MP1)、第二PMOS管(MP2)、第三PMOS管(MP3)、第四PMOS管(MP4)、第五NMOS管(MN5)、第六NMOS管(MN6)和由第三NMOS管(MN3)、第四NMOS管(MN4)构成的第二级共栅放大器;第一PMOS管(MP1)的栅极和第二PMOS管的栅极作为电感电流纹波信息预放大电路的差分输入端,第一PMOS管(MP1)的栅极接功率地信号(PGND),第二PMOS管(MP2)的栅极接电感电流采样电路的采样输出端(VISENSE);第一PMOS管(MP1)和第二PMOS管(MP2)的源极接由内部电源电压流入的第一偏置电流(Ib1),第一PMOS管(MP1)的漏极接第三NMOS管(MN3)的源极,并通过第二偏置电流(Ib2)连接模拟地(GND),第二PMOS管(MP2)的漏极接第四NMOS管(MN4)的源极,并通过第二偏置电流(Ib2)连接模拟地(GND);第三NMOS管(MN3)和第四NMOS管(MN4)的栅极接偏置电压信号(Vb),第三PMOS管(MP3)的漏极和栅极相连作为节点(A)并连接第三NMOS管(MN3)的漏极以及第五NMOS管(MN5)的栅极,第四PMOS管(MP4)的栅极和漏极相连作为节点(B)并连接第四NMOS管(MN4)的漏极以及第六NMOS管(MN6)的栅极,第三PMOS管(MP3)的源极、第四PMOS管(MP4)的源极、第五NMOS管(MN5)的漏极和第六NMOS管(MN6)的漏极接电源电压(VCC),第五NMOS管(MN5)的源极和第六NMOS管(MN6)的源极通过第三偏置电流(Ib3)接模拟地(GND);第五NMOS管(MN5)的源极和第六NMOS管(MN6)的源极作为电感电流预放大电路的第一差分放大输出端(V1)和第二差分放大输出端(V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COT控制的内部纹波补偿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采样保持电路包括第一传输门(TG1)、第二传输门(TG2)、第三电阻(R1)、第四电阻(R2)、第三电容(C1)、第四电容(C2)和第二反相器(INV3);第一传输门(TG1)的输入端接电感电流预放大电路的第一差分输出端(V1),第二传输门(TG2)的输入端接电感电流预放大电路的第二差分输出端(V2),第二反相器(INV3)的输入端接控制信号(S/H)控制第一传输门(TG1)的高有效端和第二传输门(TG2)的低有效端,控制信号(S/H)通过第二反相器(INV3)后控制第一传输门(TG1)的低有效端和第二传输门(TG2)的高有效端;第一传输门(TG1)的输出端通过第三电阻(R1)与第三电容(C1)的串联结构后接地,第二传输门(TG2)的输出端通过第四电阻(R2)和第四电容(C2)的串联结构后接地;第一传输门(TG1)的输出端(V3)和第二传输门(TG2)的输出端(V4)作为采样保持电路的输出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COT控制的内部纹波补偿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纹波叠加电路包括第五PMOS管(MP5)、第六PMOS管(MP6)、第七PMOS管(MP7)、第八PMOS管(MP8)、第九PMOS管(MP9)、第十PMOS管(MP10)、第五电阻(R3)和第六电阻(R4);第五PMOS管(MP5)和第六PMOS管(MP6)、第七PMOS管(MP7)和第八PMOS管(MP8)、第九PMOS管(MP9)和第十PMOS管(MP10)构成三对差分输入对管,第五PMOS管(MP5)的栅极接反馈电压(VFB)、第六PMOS管(MP6)的栅极接内部基准箝位电压(VREF);第七PMOS管(MP7)的栅极接采样保持电路的第二传输门(TG2)的输出端(V4),第八PMOS管(MP8)的栅极接采样保持电路的第一传输门(TG1)的输出端(V3),第九PMOS管(MP9)接电感电流预放大电路的第二差分放大输出端(V2),第十PMOS管(MP10)接电感电流预放大电路的第一差分放大输出端(V1);第五PMOS管(MP5)、第七PMOS管(MP7)和第十PMOS管(MP10)的漏极相连作为第一输出(VO1),并通过第五电阻(R3)与模拟地(GND)相连,第六PMOS管(MP6)、第八PMOS管(MP8)和第九PMOS管(MP9)的漏极相连作为第二输出(VO2),并通过第六电阻(R4)与模拟地(GND)相连;第五PMOS管(MP5)和第六PMOS管(MP6)的源极接由内部电源电压流入的第四偏置电流(Ib4),第七PMOS管(MP7)和第八PMOS管(MP8)的源极接由内部电源电压流入的第五偏置电流(Ib5),第九PMOS管(MP9)和第十PMOS管(MP10)的源极接由内部电源电压流入的第六偏置电流(Ib6)。
CN201610715295.XA 2016-08-24 2016-08-24 一种适用于cot控制的内部纹波补偿电路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25367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715295.XA CN106253671B (zh) 2016-08-24 2016-08-24 一种适用于cot控制的内部纹波补偿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715295.XA CN106253671B (zh) 2016-08-24 2016-08-24 一种适用于cot控制的内部纹波补偿电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53671A true CN106253671A (zh) 2016-12-21
CN106253671B CN106253671B (zh) 2018-10-26

Family

ID=575952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715295.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253671B (zh) 2016-08-24 2016-08-24 一种适用于cot控制的内部纹波补偿电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253671B (zh)

Cited B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12422A (zh) * 2018-05-18 2018-09-07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固定导通时间控制的降压型dc-dc转换器
CN108717158A (zh) * 2018-08-29 2018-10-30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适用于死区时间控制的负压检测电路
CN108880253A (zh) * 2018-08-07 2018-11-23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自适应纹波增强方法
CN109358688A (zh) * 2018-09-11 2019-02-19 意美旭智芯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恒电压输出控制方法及电路
CN109742945A (zh) * 2019-01-04 2019-05-10 泉芯电子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基于cot控制的内部纹波补偿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CN111510130A (zh) * 2020-05-15 2020-08-07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能够用于同步cot模式开关电源开关频率的锁相环电路
CN112600397A (zh) * 2020-12-31 2021-04-02 成都思瑞浦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降压式变换电路片内集成的纹波电路
CN112710886A (zh) * 2020-12-02 2021-04-27 江苏应能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电流采样电路
CN112803736A (zh) * 2021-03-08 2021-05-14 江苏硅国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减小dc-dc变换器输出纹波的电路及方法
CN113037262A (zh) * 2021-03-12 2021-06-25 电子科技大学 用于高功率密度降压型开关变换器的开关电流积分器
CN113630121A (zh) * 2021-08-19 2021-11-09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采样保持与膝点检测电路
CN114337271A (zh) * 2022-01-04 2022-04-12 上海南芯半导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变换器的异常多脉冲消除电路
CN114337267A (zh) * 2021-12-28 2022-04-1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cot架构的电压控制电路、方法及电源设备
CN114640247A (zh) * 2022-04-26 2022-06-17 合肥工业大学 一种全周期的电感电流采样电路
WO2023067992A1 (ja) * 2021-10-21 2023-04-27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スイッチング電源装置
CN116131580A (zh) * 2023-03-03 2023-05-16 西安航天民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片内纹波采样电路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284609A1 (en) * 2005-06-03 2006-12-21 Intersil Americas Inc. Constant-on-time power-supply controller and related system and method
US20110234188A1 (en) * 2010-03-25 2011-09-29 Liang-Hsiang Chiu Buck Converter with Internal Ripple Compensation
CN102868298A (zh) * 2012-09-12 2013-01-09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用于cot控制模式的开关调整器中的定时器
CN104158392A (zh) * 2014-09-05 2014-11-19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用于dc-dc变换器的纹波补偿控制电路
CN105356734A (zh) * 2015-11-18 2016-02-24 浙江大学 一种基于COT控制含纹波补偿的Buck电路电源管理芯片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284609A1 (en) * 2005-06-03 2006-12-21 Intersil Americas Inc. Constant-on-time power-supply controller and related system and method
US20110234188A1 (en) * 2010-03-25 2011-09-29 Liang-Hsiang Chiu Buck Converter with Internal Ripple Compensation
CN102868298A (zh) * 2012-09-12 2013-01-09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用于cot控制模式的开关调整器中的定时器
CN104158392A (zh) * 2014-09-05 2014-11-19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用于dc-dc变换器的纹波补偿控制电路
CN105356734A (zh) * 2015-11-18 2016-02-24 浙江大学 一种基于COT控制含纹波补偿的Buck电路电源管理芯片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KUAANG-YAO(BRAIN)CHENG ET AL.: "Adaptive Ripple-Based Constant On-Time Control with Internal Ramp Compensations for Buck Converters", 《APPLIED POWER ELECTRONICS CONFERENCE AND EXPOSITION (APEC), 2014 TWENTY-NINTH ANNUAL IEEE》 *
刘争光等: "基于纹波补偿的恒定导通时间控制Buck变换器", 《电源技术》 *

Cited By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12422B (zh) * 2018-05-18 2020-09-25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固定导通时间控制的降压型dc-dc转换器
CN108512422A (zh) * 2018-05-18 2018-09-07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固定导通时间控制的降压型dc-dc转换器
CN108880253A (zh) * 2018-08-07 2018-11-23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自适应纹波增强方法
CN108717158A (zh) * 2018-08-29 2018-10-30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适用于死区时间控制的负压检测电路
CN109358688A (zh) * 2018-09-11 2019-02-19 意美旭智芯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恒电压输出控制方法及电路
CN109742945A (zh) * 2019-01-04 2019-05-10 泉芯电子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基于cot控制的内部纹波补偿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CN109742945B (zh) * 2019-01-04 2024-03-08 泉芯电子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基于cot控制的内部纹波补偿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CN111510130A (zh) * 2020-05-15 2020-08-07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能够用于同步cot模式开关电源开关频率的锁相环电路
CN111510130B (zh) * 2020-05-15 2023-03-03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能够用于同步cot模式开关电源开关频率的锁相环电路
CN112710886A (zh) * 2020-12-02 2021-04-27 江苏应能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电流采样电路
CN112600397A (zh) * 2020-12-31 2021-04-02 成都思瑞浦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降压式变换电路片内集成的纹波电路
CN112803736A (zh) * 2021-03-08 2021-05-14 江苏硅国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减小dc-dc变换器输出纹波的电路及方法
CN112803736B (zh) * 2021-03-08 2022-06-21 江苏硅国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减小dc-dc变换器输出纹波的电路及方法
CN113037262A (zh) * 2021-03-12 2021-06-25 电子科技大学 用于高功率密度降压型开关变换器的开关电流积分器
CN113037262B (zh) * 2021-03-12 2022-05-17 电子科技大学 用于高功率密度降压型开关变换器的开关电流积分器
CN113630121A (zh) * 2021-08-19 2021-11-09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采样保持与膝点检测电路
WO2023067992A1 (ja) * 2021-10-21 2023-04-27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スイッチング電源装置
CN114337267A (zh) * 2021-12-28 2022-04-1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cot架构的电压控制电路、方法及电源设备
CN114337271A (zh) * 2022-01-04 2022-04-12 上海南芯半导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变换器的异常多脉冲消除电路
CN114640247A (zh) * 2022-04-26 2022-06-17 合肥工业大学 一种全周期的电感电流采样电路
CN114640247B (zh) * 2022-04-26 2024-03-29 合肥工业大学 一种全周期的电感电流采样电路
CN116131580A (zh) * 2023-03-03 2023-05-16 西安航天民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片内纹波采样电路
CN116131580B (zh) * 2023-03-03 2023-09-19 西安航天民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片内纹波采样电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53671B (zh) 2018-10-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253671A (zh) 一种适用于cot控制的内部纹波补偿电路
CN106257812B (zh) 一种基于COT控制含均流功能两相Buck电路的电源管理芯片
CN104158392B (zh) 一种用于dc-dc变换器的纹波补偿控制电路
CN107659151A (zh) 无需外部采样电阻的Buck负载电流检测电路及方法
WO2014032369A1 (zh) 一种基于纹波控制的单电感双输出开关电源
CN107168453A (zh) 一种基于纹波预放大的全集成低压差线性稳压器
CN108445947A (zh) 一种应用于dc-dc转换器芯片的快速瞬态响应电路
CN106685230B (zh) 一种基于峰值电流模式控制的峰值电流控制单元
CN206962700U (zh) 无需外部采样电阻的Buck转换器负载电流检测电路
CN106787652A (zh) 一种适用于降压变换器输出直流失调的动态消除电路
CN102141816A (zh) 一种外接mos的电流模式电流感应部分电路及其方法
CN107656124A (zh) 无需外部采样电阻的Boost负载电流检测电路及方法
CN109274344A (zh) 一种四输入运算放大器及其应用的采样电路和采样方法
CN203423624U (zh) 一种高稳定性反激式dc-dc变换器
CN101839941A (zh) 信号感测放大器
CN113078817B (zh) 适用于迟滞控制高频双相Buck变换器的相间电流均衡控制系统
CN108021168A (zh) 一种适用于开关电容稳压器的变频变压调制电路
CN101483408B (zh) 无源混频器
CN107565928A (zh) 一种高倍增系数的电容倍增器
CN105207489B (zh) 一种反激式开关电源的环路控制方法及电路
CN103401431B (zh) 一种高稳定性反激式dc-dc变换器
CN103458586A (zh) 跨导放大器及led恒流驱动电路
CN104753346B (zh) 一种提高buck电路的效率的技术
CN109444524A (zh) 一种原边绕组谐振波谷采样电路及采样方法
CN104935151A (zh) 交换式电源转换器内建补偿电路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026

Termination date: 2021082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