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01431B - 一种高稳定性反激式dc-dc变换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稳定性反激式dc-dc变换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401431B
CN103401431B CN201310371223.4A CN201310371223A CN103401431B CN 103401431 B CN103401431 B CN 103401431B CN 201310371223 A CN201310371223 A CN 201310371223A CN 103401431 B CN103401431 B CN 10340143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id
source
pmos
drain electrode
resist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37122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401431A (zh
Inventor
江金光
汪家轲
王江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University WHU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University WH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University WHU filed Critical Wuhan University WHU
Priority to CN201310371223.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401431B/zh
Publication of CN1034014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014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4014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0143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c-Dc Converters (AREA)
  • Amplifi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稳定性反激式DC-DC变换器,该变换器在反激式拓扑中采用了电压和电流两个反馈环路,使得变换器装置的瞬态响应加快。并采用了新型的频率补偿电路。其中频率补偿电路主要包括误差放大器、密勒电容控制单元和动态零点控制单元。通过米勒电容控制单元,可以使用较小的补偿电容代替传统主极点补偿中的大补偿电容,这样既节省了面积又提高系统瞬态响应。通过动态零点控制单元,可以使引入的零点在输出有波动的情况下很好的抵消系统的第一非主极点,保证系统的稳定性。本发明能够使补偿电阻和电容均集成于芯片之上,实现内部补偿,节省了芯片的面积;同时电路结构简单,可靠性好,并且相位裕度能达到90°,系统的稳定性很好。

Description

一种高稳定性反激式DC-DC变换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开关电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稳定性反激式DC-DC变换器。
背景技术
在便携式电子产品中,系统的各个部分对于工作电源的要求不尽相同,而且各个部分的供电电源一般都是单独供应的,这样能最大可能的保持各个部分的独立。反激式(Fly-back)开关电源结构在便携式电子产品中应用很广泛,主要是因为反激式开关电源的结构简单,所用器件少能大量节约成本,同时更重要的是,反激式开关电源很容易实现多输出,这样通过一个反激式的开关电源控制电路就能实现多种不同电源的输出,这样也能降低电路的复杂度,减小电源的空间,提高便携式电子产品的集成度,进一步减少成本。
传统的反激式变换器的反馈环路采用电压控制环,此种反馈环路的优点是电路结构简单且易于设计,但其缺点也很明显,即动态响应速度慢,不能满足高速应用要求。为了提高系统的动态响应速度,需要在原有的电压反馈环基础上加入电流反馈环路。在电流反馈环路中,采样到的反馈信号无需通过瞬态效应较慢的误差放大器,直接加到PWM比较器一端,实现对输出信号的控制。因此,加入电流反馈环路后能较大的提高系统的瞬态响应速度。
然而,在额外加入电流控制环路后,变换器的稳定性会存在较大的问题。在电流控制模式中,控制环路由电压控制环和电流控制环组成,当系统的占空比大于50%时,电流控制环就会不稳定。
为了分析加入电流控制环路后反激式变换器的系统稳定性,应从其闭环传输函数进行分析。为了简化分析,把反馈网络和频率补偿电路去掉,则其剩下部分的传输函数为:
T ( s ) p = 1 1 + s L D ′ ′ 2 R + s 2 LC D ′ ′ 2 [ V g ( s ) D D ′ ′ + V g ( s ) + V ′ D ′ ′ ( 1 - LI ′ s D ′ ′ ( V g ( s ) + V ′ ′ ) ) ] H ( s )
其中 D ′ ′ = D ′ n , V ′ = V n , I ′ = I n , G g 0 = D D ′ ′ , G d 0 = V g + V ′ D ′ ′ , H ( s ) = R f 2 R f 1 + R f 2
由以上的分析可知,在不考虑频率补偿电路和反馈网络的零极点的情况下,系统存在一个二阶极点此二阶极点在单位增益内会引起一个大的相移,因此系统不稳定,容易产生振动。:
为了解决二阶极点所带来的不稳定性,一般常用的方法是采用主极点补偿法,。这种方法是在误差放大器的输出端接一个大的电容Cc,从而在系统的传输函数中引入一个低频主极点p1,并使单位增益带宽内只有此主极点,保证其在单位增益带宽处的相位裕度为90°。
然而传统的主极点频率补偿方法限制了系统的瞬态响应。因为当输出电压因输入电压或者负载电流突变而变化时,则必须快速改变误差放大器的输出电压Va,使PWM调制器给出调整后的占空比D使输出电压快速稳定。而Va的变化是经过误差放大器对输出端的大补偿电容Cc的充放电来实现的,显然大的补偿电容Cc直接降低了Va的变化,故系统的动态响应速度很慢。除此之外,大的补偿电容不能集成,增大了整个电路的面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
一种高稳定性反激式DC-DC变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变压器T、功率开关管Sn、LC滤波网络、电阻反馈网络、电流检测单元、误差放大器及其频率补偿电路、PWM调制器控制与驱动电路;其中功率开关管Sn连接到输入电源端和逻辑控制与驱动电路;变压器T的输出接到LC滤波网络,输入接到电源输入端;LC滤波网络的输出端分别接有电阻反馈网络和电流检测单元;误差放大器相应的频率补偿电路接在误差放大器的输出端;误差放大器负向输入端接有电阻采样网络的输出,正向输入端接基准电压Vref,其输出端接到PWM调制器的输入端;PWM调制器的输入端分别接有误差放大器的输出和电流检测单元的输出,输出端接的是逻辑控制与驱动电路;振荡器OSC分别给PWM调制器和逻辑控制与驱动电路提供时钟。
在电压反馈环路中,输出电压经过电阻采样网络的采样得到采样电压信号bVo,采样电压信号经误差放大器和频率补偿网络后输入到PWM调制器中。在电流反馈环路中,通过电流采样网络采样LC滤波网络中的电感电流,采样到的电流信号直接输入到PWM比较器中,这样就避免了通过瞬态响应较慢的误差放大器。当输出有变化时,通过采样输出电感的电流,可以直接将变化反应到PWM调制器中,然后通过PWM调制和逻辑控制得到开关信号,从而调整开关管的通断来调节输出电压。这样系统的瞬态响应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通过采用电压和电流两个反馈环,既提高了系统的瞬态响应又保证了输出电压的精度。
在上述的一种高稳定性反激式DC-DC变换器,LC滤波器网络包括滤波电感L、滤波电容Co,电阻Resr为滤波电容Co的等效电阻,与滤波电容相串联;所述滤波电容Co和等效电阻Resr串联后跨接在滤波电感L和地之间;所述滤波电感L一端连接前级变压器网络T的输出,另一端和滤波电容Co及其等效串联电阻Resr相连并作为LC滤波器网络的输出。
在上述的一种高稳定性反激式DC-DC变换器,电流检测网络包括采样电阻Rsense,第一分压电阻组RS1、RS2,第二分压电阻组RS3、RS4,反馈电阻Rf和误差放大器EA;电阻Rsense两端分别接有分压电阻RS1和分压电阻RS3;分压电阻RS2和分压电阻RS1相串联,另一端接地;分压电阻RS4和分压电阻RS3相串联,另一端接地;误差放大器的正输入端接在分压电阻RS2和分压电阻RS1之间,负输入端接在分压电阻RS3和分压电阻RS4之间,输出即为采样电压Vsense;反馈电阻Rf跨接在误差放大器负输入端和输出之间。
在上述的一种高稳定性反激式DC-DC变换器,PWM调制器电路连接方式如下:电流源Ib的正极连接到电源电压,负极连接到NMOS管M0的漏端;NMOS管M0的栅端与其漏端相连,并与NMOS管M5的栅端相连,M0源端接地;NMOS管M5漏端与NMOS管M1源端相连,M5源端接地;NMOS管M6漏端与NMOS管M7漏端相连,M6源端接地;NMOS管M1和NMOS管M2栅端分别是PWM调制器的两个输入端,漏端分别接PMOS管M3和PMOS管M4的漏端,PMOS管M3漏端与栅端短接,源端接正电源;PMOS管M4栅端接PMOS管M3栅端,源端接正电源;PMOS管M7栅端接PMOS管M4漏端,源端接正电源,漏端接NMOS管M6的漏端;PMOS管M8栅端接PMOS管M7漏端,源端接正电源,漏端接NMOS管M9漏端;NMOS管M9栅端接PMOS管M7漏端,源端接地,漏端接PMOS管M8漏端;PMOS管M10栅端接PMOS管M8漏端,源端接正电源,漏端接NMOS管M11漏端;NMOS管M11栅端接PMOS管M8漏端,源端接地,漏端接PMOS管M10的漏端。
针对传统主极点补偿方法带来的需要很大补偿电容Cc的问题,本发明采用了新型的频率补偿电路。其基本原理如下:新型频率补偿电路主要包括密勒电容控制单元和动态零点控制单元两个部分。
在上述的一种高稳定性反激式DC-DC变换器,频率补偿电路包括密勒电容控制单元和动态零点控制单元;密勒电容控制单元包括电容Cm和电流放大器;电流放大器包括NMOS管MC1-MCN,NMOS管MC1-MCN栅端连接在一起,它们有相同的偏置电压Vb;NMOS管MC1-MCN漏端连接在一起,最后连到误差放大器输出端Vc;NMOS管MC1-MCN源端连接在一起,与电容Cm相连;其中N值可根据所需要补偿电容Cm的大小选取合适值,这里取值为10,补偿电容为lnf。
根据密勒效应可知,当补偿电容跨接于第一级输出端和第二级输出端时,在第一级输出端所看到的等效电容等于补偿电容乘以第二级的放大倍数。上述所说的是电压模式的密勒效应,同理对于电流模式的也一样。如图6所示,设流过电容法C的电容为Ic,而另一条与电容C并联的支路电流为KxIC,则从节点A往下看,所看到的等效电流和电容为:
Ieq=kxIC+IC
Ceq=(1+kx)C
同理,对本发明提出的动态Miller乘法电容也一样。如图5所示,设N1节点处的电压VN1,流过第一个频率补偿管Mc1的电流为I1。若无后面的Mc2-McN频率补偿管,则从N1节点往地看到的补偿电容C′eq=CC,这与传统的频率补偿电路一样。但是当把Mc2-McN频率补偿管加上去之后,则此时从节点N1处所看到的等效电容为:
C eq = I ceq s V n 1 = I c 1 + ( N - 1 ) kI c 1 s V n 1 = [ 1 + ( N - 1 ) k ] C C
在电流模式反激式变换器中,若按照传统的频率补偿,在误差放大器的输出端加1μF的补偿电容以获得一个低频主极点,很显然这么大的电容是不能集成到PWM控制器里的,而且很占整个电路板的面积。然而,若采用本发明提出的电流乘法电路,当Mc2-McN与Mc1的宽长比k取1000,后面的频率补偿管数目N取100时,用10p的补偿电容就可以达到和传统的频率补偿一样的补偿效果。很显然采用新型的频率补偿电路节省了很大的芯片面积,同时因为新型频率补偿电路的补偿电容很小,其充放电时间很短暂,即系统的瞬态响应速度很快。
动态零点控制单元连接方式如下:运放A1的两输入端分别接在电容Cm和电阻R1,输出端接在NMOS管M12的栅端;NMOS管Mm漏端接电容Cm,栅端接电阻R2,源端接地;电阻R1一端接地,一端接运放A1输入;NMOS管M12漏端接运放A3的输入端,源端接电阻R1的一端;运放A3两输入端分别接M12漏端和NMOS管M13漏端,输出端分别接PMOS管M14和PMOS管M15的栅端;NMOS管M13栅端接NMOS管M12栅端,源端接电阻R2一端;PMOS管M14的栅端和PMOS管M15的栅端相连后接运放A3的输出,漏端分别接运放A3的两个输入端,PMOS管M14和PMOS管M15源端都与正电源相连;电阻R2一端与NMOS管M13和NMOS管M16源端相连,另一端接地;NMOS管M16源端与NMOS管M13源端相连,栅端与NMOS管M17栅端相连,漏端接到运放A4的一个输入端;运放A4的两个输入端分别接到NMOS管M16和NMOS管M17的漏端,输出接到PMOS管M18和PMOS管M19的栅端;NMOS管M17的源端接电阻R3的一端,栅端接到运放A2的输出端,漏端接到运放A4的输入端;电阻R3的一端接M17的源端,另一端接地;PMOS管M18和PMOS管M19的栅端相连,漏端分别接到运放A4的输入端,源端都接到正电源;运放A2的两输入端分别接NMOS管M17的源端和NMOS管M20的栅端,输出端接到NMOS管M17的栅端;NMOS管M20的源端接到电阻Rs的一端,栅端接运放A2的输入端,漏端接到电阻R4的一端;电阻R4的一端接正电源,另一端接NMOS管M20的漏端;电阻Rs的一端接NMOS管M20的源端,另一端接地;电流源Is的一端接正电源,另一端接NMOS管M20的源端;运放A1、A2、A3、A4均采用误差放大器。
其中运放A1、电阻R1和M1构成第一个电压-电流转换器,运放A2、电阻R3和M5构成第二个电压-电流转换器,其转换后的电流大小为:
I1=VDs/R1,I2=VC/R3
M2和M3、M6和M7构成电流镜,为了保证电流I1和I2的准确镜像,在电流镜中加入了两个运放,其中A3的两个输入分别接在M2和M3的漏极,输出端接在它们的栅极,A4的接法类似。这样M2和M3、M6和M7的漏栅源极电压都相等,电流就能够准确的镜像。经过两路电流镜像后,流过电阻R2的电流为:
Isum=I1+I2=VDS/R1+VC/R3
在本发明设计的动态零点控制单元电路中,M2和M3、M6和M7的宽长比都是相同的,且电阻R1、R2和R3的阻值分别为2R、R和R。则有:
VGS=IsumR2=R2(VDS/R1+VC/R3)=VDS/2+VC
电阻RS、R4和MOS管M9以及电感电流的检测值IS构成控制电压产生电路,图中RS和IS用来检测电感电流的大小,其具体的实现将在4.5小节中介绍。由图可知,此时控制电压为:
VC=VTHN+ISRS
这样,最后的动态零点的表达式为:
z 0 dyn = 1 C eq R V = μ n C ox W L I S R S [ 1 + ( N - 1 ) k ] C m
采用新型补偿电路后,系统主极点ω0处在低频位置;同时ω1、ω2和Z1都处在高频处,都是在单位增益带宽之外,且零点可以抵消非主极点对相位的影响。故系统在单位增益带宽之内只有一个主极点ω0,位于频率补偿电路的输出端,由电流乘法电路引入。这样,在理想情况下,系统的相位裕度能达到90°。
在上述的一种高稳定性反激式DC-DC变换器,误差放大器电路包括偏置电路、差分输入对电路和负载级放大电路;
所述偏置电路包括其正极连接到电源电压的电流源Ibias,电流源Ibias负极连接到NMOS晶体管Mb1的漏极;晶体管Mb1的漏极连接到电流源上,栅极连接到NMOS晶体管Mb4的栅极上,源极连接到NMOS晶体管Mb2的漏极;晶体管Mb2的漏极连接到晶体管Mb1的源级,栅极连接到晶体管Mb1的漏极上,源极连接到地;NMOS晶体管Mb3的漏极连接到晶体管Mb4的源极,栅极连接到晶体管Mb2的栅极,源极连接到地;NMOS晶体管Mb4的漏极连接到PMOS晶体管Mb5的漏极,栅极连接到NMOS晶体管Mb1的栅极,源极连接到NMOS晶体管Mb3的漏极;PMOS晶体管Mb5的漏极连接到NMOS晶体管Mb4的漏极,栅极连接到PMOS晶体管M27的栅极,源极连接到电源电压;NMOS晶体管Mb6的漏极连接到NMOS晶体管Mb7的源级,栅极连接到NMOS晶体管Mb2的栅极,源极连接到地;NMOS晶体管Mb7的漏极连接到PMOS晶体管Mb8的漏极,栅极连接到NMOS晶体管Mb4的栅极,源极连接到NMOS晶体管Mb6的漏极;PMOS晶体管Mb8的漏极连接到NMOS晶体管Mb7的漏极,栅极连接到其漏极,源极连接到电源电压;PMOS晶体管Mb9的漏极连接到PMOS晶体管M21的源级,栅极连接PMOS晶体管Mb8的栅极,源极连接到电源电压。
偏置电路中,Mb1和Mb7的宽长比为1:1,Mb8和Mb9的宽长比为1:2,Mb1的漏极接入偏置电流Ibias,通过电流镜像后流过Mb9的电流为2Ibias,这样可以给每个差分支路提供Ibias的电流。差分输入对电路中,M1和M2构成差分对,分别输入反馈电压和基准电压;负载级放大电路中,M3、M4与Mb1的宽长比为10:1,M5、M6与Mb2的宽长比为10:1,M7、M8与Mb5的宽长比为10:1。因为流过Mb1、Mb2和Mb3的电流均为Ibias,故流过M4、M6、M8和M10的电流增加至10Ibias,这样增加了频率补偿电路的电流驱动能力,提高了系统的动态响应速度。除此之外,M7-M10构成共源共栅电流镜,增加了频率补偿电路的输出电阻,提高了系统的增益。
在上述的一种高稳定性反激式DC-DC变换器,所述电阻反馈网络包括两个串联的反馈电阻Rf1和反馈电阻Rf2。电阻Rf1一端接LC滤波网络101的输出,另一端接电阻Rf2;电阻Rf2一段接电阻Rf1,另一端接地。差分对输入电路包括第一输入PMOS管M21、第二输入PMOS管M22;第一输入PMOS管M21的漏极连接到M25的漏极,栅极连接电阻反馈网络中反馈电阻Rf1和反馈电阻Rf2之间,源极连接晶体管Mb9的漏极;第二输入PMOS管M22的漏极连接到晶体管M26的漏极,栅极连接到基准电压,源极连接到晶体管Mb9的漏极。
在上述的一种高稳定性反激式DC-DC变换器,负载级放大电路的连接方式是,NMOS晶体管M25的漏极连接到PMOS晶体管M27的漏极,栅极连接NMOS晶体管Mb1的栅极,源极连接到NMOS晶体管M23的漏极;NMOS晶体管M26的漏极连接到PMOS晶体管M28的漏极,栅极连接到NMOS晶体管M25的栅极,源极连接到NMOS晶体管M24的漏极;NMOS晶体管M23的漏极连接到NMOS晶体管M25的源极,栅极连接到晶体管Mb2的栅极,源极连接到地;NMOS晶体管M24的漏极连接到NMOS晶体管M26的源极,栅极连接到NMOS晶体管M23的栅极,源极连接到地;PMOS晶体管M27的漏极连接到NMOS晶体管M25的漏极,栅极连接到PMOS晶体管Mb5的栅极,源极连接到PMOS晶体管M29的漏极;PMOS晶体管M28的漏极连接到NMOS晶体管M26的漏极,栅极连接到PMOS晶体管M27的栅极,源极连接到PMOS晶体管M30的漏极;PMOS晶体管M29的漏极连接到PMOS晶体管M27的源极,栅极连接到PMOS晶体管M27的漏极,源极连接到电源电压;PMOS晶体管M30的漏极连接到PMOS晶体管M28的源极,栅极连接到PMOS晶体管M29的栅极,源极连接到电源电压。
因此,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1.本发明设计的高稳定反激式DC-DC变换器采用了电压反馈环路和电流反馈环路两个环路,既提高了系统的瞬态响应又保证了输出电压的精度;2.本发明相对于传统频率补偿而言,在误差放大器的输出端,以一个小的补偿电容取代了大的补偿电容,实现了系统的频率补偿,同时该频率补偿电路面积小,可以集成到芯片里面,节省了芯片面积;3.本发明中的误差放大器采用折叠式共源共栅运算放大器的结构,且共源共栅电流镜的宽长比为10:1,即误差放大器的输出电流为10Ibias,这样加快了对补偿电容CC的充放电速度,提高了系统的动态响应速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硬件连接的示意图。
图2是LC滤波网络电路图。
图3是电流检测网络电路图。
图4是PWM调制器电路。
图5是新型频率补偿电路。
图6是误差放大器电路。
图7是控制逻辑和驱动电路。
图8a是系统未补偿时的开环频率响应曲线。
图8b是系统未补偿时的开环相位响应曲线
图9a是系统采用本发明提出的补偿电路后的开环频率响应曲线。
图9b是系统采用本发明提出的补偿电路后的开环相位响应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本发明的硬件连接的示意图,该变换器包括变压器T、功率开关管Sn、LC滤波网络101、电阻反馈网络102、电流检测单元103、误差放大器和频率补偿电路104、PWM调制器105控制与驱动电路106。其中功率开关管Sn连接到输入电源端和逻辑控制与驱动电路106,变压器T的输出接到LC滤波网络101,输入接到输入电源端。LC滤波网络101有输出端分别接有电阻反馈网络102和电流检测单元103。误差放大器(EA)和频率补偿模块输入端分别接有电阻采样网络102的输出和基准电压Vref,其输出端接到PWM调制器的输入端。PWM调制器的输入端分别接有误差放大器的输出和电流检测单元103的输出,输出端接的是逻辑控制与驱动电路106。振荡器OSC分别给PWM调制器105和逻辑控制与驱动电路106提供时钟。
图2是LC滤波网络电路图,包括滤波电感L、滤波电容Co及其等效串联电阻RESR
图3是电流检测网络电路图,包括采样电阻Rsense,分压电阻RS1、RS2,反馈电阻Rf和误差放大器。Rsense两端分别接有分压电阻RS1,分压电阻RS1和RS2相串联。误差放大器的两输入端分别接有两个电阻分压网络的输出,输出即为采样电压Vsense。反馈电阻Rf跨接在误差放大器两端。
图4是PWM调制器电路,其连接方式如下:电流源Ib的正极连接到电源电压,负极连接到NMOS管M0的漏端;M0的栅端与其漏端相连,并与NMOS管M5和M6的栅端相连,M0源端接地。NMOS管M5漏端与NMOS管M1和M2源端相连,M5源端接地。NMOS管M6漏端与NMOS管M7漏端相连,M6源端接地。NMOS管M1和M2栅端分别是PWM调制器的两个输入端,漏端分别接PMOS管M3和M4的漏端。PMOS管M3漏端与栅端短接,源端接正电源。PMOS管M4栅端接M3栅端,源端接正电源。PMOS管M7栅端接M4漏端,源端接正电源。PMOS管M8栅端接M7漏端,源端接正电源,漏端接NMOS管M9漏端。NMOS管M9栅端接M7漏端,源端接地。PMOS管M10栅端接M8和M9漏端,源端接正电源,漏端接NMOS管M11漏端。NMOS管M11栅端接M8和M9漏端,源端接地。
图5是新型频率补偿电路,主要包括密勒电容控制单元501和动态零点控制单元502两个部分。密勒电容控制单元501主要由电容Cm和电流放大器组成。电流放大器由NMOS管MC1-MCN组成,MC1-MCN栅端连接在一起,最后连到偏置电压Vb;MC1-MCN漏端连接在一起,最后连到误差放大器输出Va;MC1-MCN源端连接在一起,最后连到电容Cm。动态零点控制单元502连接方式如下:运放A1的两输入端分别接在电容Cm和电阻R1,输出端接在NMOS管M12的栅端;NMOS管Mm漏端接电容Cm,栅端接电阻R2,源端接地;电阻R1一端接地,一端接运放A1输入;NMOS管M12漏端接运放A3的输入端,源端接电阻R1的一端。运放A3两输入端分别接M12漏端和NMOS管M13漏端,输出端PMOS管M14和M15的栅端;NMOS管M13栅端接M12栅端,源端接电阻R2一端。PMOS管M14和M15的栅端相连,漏端分别接运放A3的两个输入端,源端都与正电源相连;电阻R2一端与M13和M16源端相连,另一端接地;NMOS管M16源端与M13源端相连,栅端与M17栅端相连,漏端接到运放A4的一个输入端。运放A4的两个输入端分别接到M16和M17的漏端,输出接到M18和M19的栅端;NMOS管M17的源端接电阻R3的一端,栅端接到运放A2的输出端,漏端接到运放A4的输入端。电阻R3的一端接M17的源端,另一端接地。PMOS管M18和M19的栅端相连,漏端分别接到运放A4的输入端,源端都接到正电源;运放A2的两输入端分别接M17的源端和M20的栅端,输出端接到M17的栅端;NMOS管M20的源端接到电阻Rs的一端,栅端接运放A2的输入端,漏端接到电阻R4的一端;电阻R4的一端接正电源,另一端接M20的漏端;电阻Rs的一端接M20的源端,另一端接地;电流源Is的一端接正电源,另一端接M20的源端。运放A1、A2、A3、A4均采用图6所示的误差放大器电路。
图6是误差放大器电路,主要偏置电路、差分输入电路和负载级放大电路组成。在偏置电路中,电流源Ibias的正极连接到电源电压,负极连接到Mb1管的漏极;晶体管Mb1的漏极连接到电流源上,栅极连接到Mb4的栅极上,源极连接到Mb2的漏极;晶体管Mb2的漏极连接到Mb1的源级,栅极连接到Mb1的漏上,源极连接到地;晶体管Mb3的漏极连接到Mb4的源极,栅极连接到Mb2的栅极,源极连接到地;晶体管Mb4的漏极连接到Mb5的漏极,栅极连接到Mb1的栅极,源极连接到Mb3的漏极;晶体管Mb5的漏极连接到Mb4的漏极,栅极连接到M7的栅极,源极连接到电源电压;晶体管Mb6的漏极连接到Mb7的源级,栅极连接到Mb2的栅极,源极连接到地;晶体管Mb7的漏极连接到Mb8的漏极,栅极连接到Mb4的栅极,源极连接到Mb6的漏极;晶体管Mb8的漏极连接到Mb7的漏极,栅极连接到其漏极,源极连接到电源电压;晶体管Mb9的漏极连接到M1的源级,栅极连接大类Mb8的栅极,源极连接到电源电压。差分输入电路包括第一输入PMOS管M1、第二输入PMOS管M2。第一输入PMOS管M1的漏极连接到M5的漏极,栅极连接电阻R1,源极连接Mb9的漏极;第二输入PMOS管M2的漏极连接到M6的漏极,栅极连接到基准电压,源极连接到Mb9的漏极。在负载级放大电路中,晶体管M3的漏极连接到M7的漏极,栅极连接其Mb1的栅极,源极连接到M5的漏极;晶体管M4的漏极连接到M8的漏极,栅极连接到M3的栅极,源极连接到M6的漏极;晶体管M5的漏极连接到M3的源极,栅极连接到Mb2的栅极,源极连接到地;晶体管M6的漏极连接到M4的源极,栅极连接到M5的栅极,源极连接到地;晶体管M7的漏极连接到M3的漏极,栅极连接到Mb5的栅极,源极连接到M9的漏极;晶体管M8的漏极连接到M4的漏极,栅极连接到M3的栅极,源极连接到M10的漏极;晶体管M9的漏极连接到M7的源极,栅极连接到M7的漏极,源极连接到电源电压;晶体管M10的漏极连接到M8的源极,栅极连接到M9的栅极,源极连接到电源电压。
图7为系统未补偿时的开环频率响应曲线,其中上面的图是其幅度频率响应曲线,横坐标是频率,单位是赫兹,纵坐标是幅度,单位是分贝;下面的图是其相位频率响应曲线,横坐标是频率,单位是赫兹,纵坐标是相位,单位是度。从系统的开环频率响应曲线可知:1)、未补偿时单位增益内只有两个双极点,该极点由滤波电路单元引入;2)、在0dB之前时,系统的相位偏移已经达到了180°,即系统的相位裕度是0°,远低于系统稳定时45°的相位裕度要求。很显然,采用未采用频率补偿电路时,系统不能够稳定的工作。
图8为系统采用本发明提出的补偿网络后的开环频率响应曲线,其中上面的图是其幅度频率响应曲线,横坐标是频率,单位是赫兹,纵坐标是幅度,单位是分贝;下面的图是其相位频率响应曲线,横坐标是频率,单位是赫兹,纵坐标是相位,单位是度。从系统的开环频率响应曲线可知:1)、单位增益内只有一个主极点,该极点由频率补偿电路引入;2)、在0dB时,系统的相位偏移为90°,即系统的相位裕度是90°,远大于系统稳定时45°的相位裕度要求。很显然,采用本发明提出的频率补偿电路,系统能够很稳定的工作。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Claims (6)

1.一种高稳定性反激式DC-DC变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变压器T、功率开关管Sn、LC滤波网络、电阻反馈网络、电流检测单元、误差放大器及其频率补偿电路、PWM调制器控制与驱动电路;其中功率开关管Sn连接到输入电源端和逻辑控制与驱动电路;变压器T的输出接到LC滤波网络,输入接到电源输入端;LC滤波网络的输出端分别接有电阻反馈网络和电流检测单元;误差放大器相应的频率补偿电路接在误差放大器的输出端;误差放大器负向输入端接有电阻采样网络的输出,正向输入端接基准电压Vref,其输出端接到PWM调制器的输入端;PWM调制器的输入端分别接有误差放大器的输出和电流检测单元的输出,输出端接的是逻辑控制与驱动电路;振荡器OSC分别给PWM调制器和逻辑控制与驱动电路提供时钟;
LC滤波器网络包括滤波电感L、滤波电容Co,电阻Resr为滤波电容Co的等效电阻,与滤波电容相串联;所述滤波电容Co和等效电阻Resr串联后跨接在滤波电感L和地之间;所述滤波电感L一端连接前级变压器网络T的输出,另一端和滤波电容Co及其等效串联电阻Resr相连并作为LC滤波器网络的输出;
电流检测网络包括采样电阻Rsense,第一分压电阻组RS1、RS2,第二分压电阻组RS3、RS4,反馈电阻Rf和误差放大器EA;电阻Rsense两端分别接有分压电阻RS1和分压电阻RS3;分压电阻RS2和分压电阻RS1相串联,另一端接地;分压电阻RS4和分压电阻RS3相串联,另一端接地;误差放大器的正输入端接在分压电阻RS2和分压电阻RS1之间,负输入端接在分压电阻RS3和分压电阻RS4之间,输出即为采样电压Vsense;反馈电阻Rf跨接在误差放大器负输入端和输出之间;
PWM调制器电路连接方式如下:电流源Ib的正极连接到电源电压,负极连接到NMOS管M0的漏端;NMOS管M0的栅端与其漏端相连,并与NMOS管M5的栅端相连,M0源端接地;NMOS管M5漏端与NMOS管M1源端相连,M5源端接地;NMOS管M6漏端与NMOS管M7漏端相连,M6源端接地;NMOS管M1和NMOS管M2栅端分别是PWM调制器的两个输入端,漏端分别接PMOS管M3和PMOS管M4的漏端,PMOS管M3漏端与栅端短接,源端接正电源;PMOS管M4栅端接PMOS管M3栅端,源端接正电源;PMOS管M7栅端接PMOS管M4漏端,源端接正电源,漏端接NMOS管M6的漏端;PMOS管M8栅端接PMOS管M7漏端,源端接正电源,漏端接NMOS管M9漏端;NMOS管M9栅端接PMOS管M7漏端,源端接地,漏端接PMOS管M8漏端;PMOS管M10栅端接PMOS管M8漏端,源端接正电源,漏端接NMOS管M11漏端;NMOS管M11栅端接PMOS管M8漏端,源端接地,漏端接PMOS管M10的漏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稳定性反激式DC-DC变换器,其特征在于,频率补偿电路包括密勒电容控制单元和动态零点控制单元;所述密勒电容控制单元包括电容Cm和电流放大器;电流放大器包括NMOS管MC1-MCN,NMOS管MC1-MCN栅端连接在一起,它们有相同的偏置电压Vb;NMOS管MC1-MCN漏端连接在一起,最后连到误差放大器输出端Vc;NMOS管MC1-MCN源端连接在一起,与电容Cm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稳定性反激式DC-DC变换器,其特征在于,动态零点控制单元连接方式如下:运放A1的两输入端分别接在电容Cm和电阻R1,输出端接在NMOS管M12的栅端;NMOS管Mm漏端接电容Cm,栅端接电阻R2,源端接地;电阻R1一端接地,一端接运放A1输入;NMOS管M12漏端接运放A3的输入端,源端接电阻R1的一端;运放A3两输入端分别接M12漏端和NMOS管M13漏端,输出端分别接PMOS管M14和PMOS管M15的栅端;NMOS管M13栅端接NMOS管M12栅端,源端接电阻R2一端;PMOS管M14的栅端和PMOS管M15的栅端相连后接运放A3的输出,漏端分别接运放A3的两个输入端,PMOS管M14和PMOS管M15源端都与正电源相连;电阻R2一端与NMOS管M13和NMOS管M16源端相连,另一端接地;NMOS管M16源端与NMOS管M13源端相连,栅端与NMOS管M17栅端相连,漏端接到运放A4的一个输入端;运放A4的两个输入端分别接到NMOS管M16和NMOS管M17的漏端,输出接到PMOS管M18和PMOS管M19的栅端;NMOS管M17的源端接电阻R3的一端,栅端接到运放A2的输出端,漏端接到运放A4的输入端;电阻R3的一端接M17的源端,另一端接地;PMOS管M18和PMOS管M19的栅端相连,漏端分别接到运放A4的输入端,源端都接到正电源;运放A2的两输入端分别接NMOS管M17的源端和NMOS管M20的栅端,输出端接到NMOS管M17的栅端;NMOS管M20的源端接到电阻Rs的一端,栅端接运放A2的输入端,漏端接到电阻R4的一端;电阻R4的一端接正电源,另一端接NMOS管M20的漏端;电阻Rs的一端接NMOS管M20的源端,另一端接地;电流源Is的一端接正电源,另一端接NMOS管M20的源端;运放A1、A2、A3、A4均采用误差放大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稳定性反激式DC-DC变换器,其特征在于,误差放大器电路包括偏置电路、差分输入对电路和负载级放大电路;
所述偏置电路包括其正极连接到电源电压的电流源Ibias,电流源Ibias负极连接到NMOS晶体管Mb1的漏极;晶体管Mb1的漏极连接到电流源上,栅极连接到NMOS晶体管Mb4的栅极上,源极连接到NMOS晶体管Mb2的漏极;晶体管Mb2的漏极连接到晶体管Mb1的源级,栅极连接到晶体管Mb1的漏极上,源极连接到地;NMOS晶体管Mb3的漏极连接到晶体管Mb4的源极,栅极连接到晶体管Mb2的栅极,源极连接到地;NMOS晶体管Mb4的漏极连接到PMOS晶体管Mb5的漏极,栅极连接到NMOS晶体管Mb1的栅极,源极连接到NMOS晶体管Mb3的漏极;PMOS晶体管Mb5的漏极连接到NMOS晶体管Mb4的漏极,栅极连接到PMOS晶体管M27的栅极,源极连接到电源电压;NMOS晶体管Mb6的漏极连接到NMOS晶体管Mb7的源级,栅极连接到NMOS晶体管Mb2的栅极,源极连接到地;NMOS晶体管Mb7的漏极连接到PMOS晶体管Mb8的漏极,栅极连接到NMOS晶体管Mb4的栅极,源极连接到NMOS晶体管Mb6的漏极;PMOS晶体管Mb8的漏极连接到NMOS晶体管Mb7的漏极,栅极连接到其漏极,源极连接到电源电压;PMOS晶体管Mb9的漏极连接到PMOS晶体管M21的源级,栅极连接PMOS晶体管Mb8的栅极,源极连接到电源电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稳定性反激式DC-DC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阻反馈网络包括两个串联的反馈电阻Rf1和反馈电阻Rf2,电阻Rf1一端接LC滤波网络101的输出,另一端接电阻Rf2;电阻Rf2一段接电阻Rf1,另一端接地;差分对输入电路包括第一输入PMOS管M21、第二输入PMOS管M22;第一输入PMOS管M21的漏极连接到M25的漏极,栅极连接电阻反馈网络中反馈电阻Rf1和反馈电阻Rf2之间,源极连接晶体管Mb9的漏极;第二输入PMOS管M22的漏极连接到晶体管M26的漏极,栅极连接到基准电压,源极连接到晶体管Mb9的漏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高稳定性反激式DC-DC变换器,其特征在于,负载级放大电路的连接方式是,NMOS晶体管M25的漏极连接到PMOS晶体管M27的漏极,栅极连接NMOS晶体管Mb1的栅极,源极连接到NMOS晶体管M23的漏极;NMOS晶体管M26的漏极连接到PMOS晶体管M28的漏极,栅极连接到NMOS晶体管M25的栅极,源极连接到NMOS晶体管M24的漏极;NMOS晶体管M23的漏极连接到NMOS晶体管M25的源极,栅极连接到晶体管Mb2的栅极,源极连接到地;NMOS晶体管M24的漏极连接到NMOS晶体管M26的源极,栅极连接到NMOS晶体管M23的栅极,源极连接到地;PMOS晶体管M27的漏极连接到NMOS晶体管M25的漏极,栅极连接到PMOS晶体管Mb5的栅极,源极连接到PMOS晶体管M29的漏极;PMOS晶体管M28的漏极连接到NMOS晶体管M26的漏极,栅极连接到PMOS晶体管M27的栅极,源极连接到PMOS晶体管M30的漏极;PMOS晶体管M29的漏极连接到PMOS晶体管M27的源极,栅极连接到PMOS晶体管M27的漏极,源极连接到电源电压;PMOS晶体管M30的漏极连接到PMOS晶体管M28的源极,栅极连接到PMOS晶体管M29的栅极,源极连接到电源电压。
CN201310371223.4A 2013-08-22 2013-08-22 一种高稳定性反激式dc-dc变换器 Active CN10340143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371223.4A CN103401431B (zh) 2013-08-22 2013-08-22 一种高稳定性反激式dc-dc变换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371223.4A CN103401431B (zh) 2013-08-22 2013-08-22 一种高稳定性反激式dc-dc变换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01431A CN103401431A (zh) 2013-11-20
CN103401431B true CN103401431B (zh) 2016-01-27

Family

ID=495650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371223.4A Active CN103401431B (zh) 2013-08-22 2013-08-22 一种高稳定性反激式dc-dc变换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40143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93751B (zh) * 2014-11-20 2017-05-10 无锡中感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高精度快速响应的直流‑直流转换器
CN112636698A (zh) * 2020-08-21 2021-04-09 苏州芯智瑞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cmos放大器电路及在射频识别的应用及包含该电路的集成电路
CN113517806B (zh) * 2021-09-13 2022-01-28 上海晶丰明源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反激变换器的控制器芯片及反激变换器、开关电源系统
CN116885945A (zh) * 2023-07-17 2023-10-13 北京同芯科技有限公司 改善dc-dc线性瞬态响应的电路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91480A (zh) * 2004-04-14 2005-11-02 株式会社瑞萨科技 电源设备和开关式电源设备
CN2888736Y (zh) * 2006-03-17 2007-04-11 崇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用于轻负载操作的节能电路的软切换式功率转换器
CN2927486Y (zh) * 2005-03-31 2007-07-25 美国凹凸微系有限公司 控制可变输出dc电源的最大输出功率的电路
CN203423624U (zh) * 2013-08-22 2014-02-05 武汉大学 一种高稳定性反激式dc-dc变换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115317B2 (ja) * 2008-05-12 2013-01-09 ミツミ電機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ング電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91480A (zh) * 2004-04-14 2005-11-02 株式会社瑞萨科技 电源设备和开关式电源设备
CN2927486Y (zh) * 2005-03-31 2007-07-25 美国凹凸微系有限公司 控制可变输出dc电源的最大输出功率的电路
CN2888736Y (zh) * 2006-03-17 2007-04-11 崇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用于轻负载操作的节能电路的软切换式功率转换器
CN203423624U (zh) * 2013-08-22 2014-02-05 武汉大学 一种高稳定性反激式dc-dc变换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01431A (zh) 2013-11-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423624U (zh) 一种高稳定性反激式dc-dc变换器
CN100492244C (zh) 一种低压差的电压调节器
CN202110462U (zh) 一种基于动态零极点跟踪技术的ldo
CN102290991B (zh) 一种电流模式的dc-dc变换器的频率补偿装置
CN102541134A (zh) 一种基于动态零极点跟踪技术的ldo
CN105811889B (zh) 一种前馈补偿式跨导运算放大器
CN100549898C (zh) 利用双向非对称缓冲器结构提高性能的ldo电路
CN109274344B (zh) 一种四输入运算放大器及其应用的采样电路和采样方法
CN105138064A (zh) 一种高带宽高电源纹波抑制比的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电路
CN103401431B (zh) 一种高稳定性反激式dc-dc变换器
CN103490616B (zh) 电流模dc-dc转换器
US20060091866A1 (en) Power circuit
CN105573396A (zh) 一种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电路
CN105955390A (zh) 低压差线性稳压器模块、芯片及通信终端
CN105071651A (zh) 一种环路补偿方法及电路
CN100549900C (zh) 电流发生装置以及应用该电流发生装置的反馈控制系统
CN108776500A (zh) 一种基于频率补偿和瞬态响应改善电路的无片外电容ldo
CN103354419B (zh) 基于恒定跨导放大器和电容乘法器的片上全集成补偿网络
CN201708696U (zh) 一种适用于输出电源电压连续变化的Buck变换器电路
CN209014996U (zh) 一种用于大功率ldo的动态零极点追踪补偿电路
CN102412724B (zh) 具有片内频率补偿的电压模dc/dc电路
CN108880228A (zh) 一种基于零极点追踪机制的环路补偿系统
CN104753346B (zh) 一种提高buck电路的效率的技术
CN107968583A (zh) 开关电源的线损补偿装置、集成电路及开关电源
CN101976949B (zh) 基于差分结构的快速抗干扰电流采样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