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765273A - 动力传递装置 - Google Patents

动力传递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765273A
CN105765273A CN201480063365.7A CN201480063365A CN105765273A CN 105765273 A CN105765273 A CN 105765273A CN 201480063365 A CN201480063365 A CN 201480063365A CN 105765273 A CN105765273 A CN 1057652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fferential mechanism
gear
gear ring
driver pinion
working 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6336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765273B (zh
Inventor
鸟居武史
川村和也
西久保僚辉
山本慎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isin AW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isin AW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isin AW Co Ltd filed Critical Aisin AW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7652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652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7652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6527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 F16H57/048Type of gearings to be lubricated, cooled or heated
    • F16H57/0482Gearings with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57/0483Axle or inter-axle differentia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2Gearboxes; Mounting gearing therein
    • F16H57/031Gearboxes; Mounting gearing therein characterised by covers or lids for gearbox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 F16H57/042Guidance of lubricant
    • F16H57/0421Guidance of lubricant on or within the casing, e.g. shields or baffles for collecting lubricant, tubes, pipes, grooves, channels or the like
    • F16H57/0423Lubricant guiding means mounted or supported on the casing, e.g. shields or baffles for collecting lubricant, tubes or pip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 F16H57/042Guidance of lubricant
    • F16H57/0421Guidance of lubricant on or within the casing, e.g. shields or baffles for collecting lubricant, tubes, pipes, grooves, channels or the like
    • F16H57/0424Lubricant guiding means in the wall of or integrated with the casing, e.g. grooves, channels, hol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2Gearboxes; Mounting gearing therein
    • F16H2057/02039Gearboxe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F16H2057/02043Gearboxe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for vehicle transmiss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s (AREA)

Abstract

在动力传递装置(20)中,覆盖差速齿轮(50)的一部分的腔室壁板(70)包含工作油盛接部(100),所述工作油盛接部(100)具有底部(110)和遮挡部(120),所述底部(110)的至少一部分被配置在主动小齿轮(44)的侧方、且差速器齿圈(45)的上方,所述遮挡部(120)从底部(110)的主动小齿轮(44)的相反侧的端部向差速器齿圈(45)的径向外侧,沿着该差速器齿圈(45)的轴向而延伸出,工作油盛接部(100)的底部(110)在主动小齿轮(44)的侧方、且差速器齿圈(45)的上方具有越远离遮挡部(120)越向下方倾斜的第1倾斜部(111),以使得将工作油向主动小齿轮(44)与差速器齿圈(45)的啮合部侧引导。

Description

动力传递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动力传递装置,该动力传递装置具备:变速器;主动小齿轮,其传递来自变速器的动力;差速器齿圈,其配置在主动小齿轮的下方,并且与主动小齿轮啮合;差速齿轮,其连接于差速器齿圈;以及罩部件,其覆盖差速齿轮的至少一部分。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众所周知的该种动力传递装置具备:减速齿轮(主动小齿轮),传递来自自动变速器的动力;末端传动齿轮(差速器齿圈),与减速齿轮啮合,并且与差速器壳体啮合;以及末端传动齿轮罩,覆盖末端传动齿轮的一部分,通过将随着末端传动齿轮的旋转而搅起的油沿着末端传动齿轮罩的内表面向减速齿轮与末端传动齿轮的啮合部引导,从而对减速齿轮进行润滑、冷却(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该动力传递装置中,在末端传动齿轮罩的中间设置有窗口部,随着末端传动齿轮的旋转而搅起的油的一部分经由该窗口部向末端传动齿轮罩的外部排出。另外,在减速齿轮的附近,设置形状与该减速齿轮的外周的形状对应的减速齿轮罩(遮挡结构)。据此,可以由减速齿轮罩(reductiongearcover)遮挡从窗口部向减速齿轮的旋转方向的反方向飞散的油,抑制减速齿轮的旋转阻力的增加。
另外,作为该种动力传递装置,熟知一种具备收容变速机构或差速装置(差速齿轮)的壳体部件,并且具备腔室壁板(reservoirplate)(罩部件)的装置,该腔室壁板与壳体部件一起构成用于配置该差速装置的差速器腔,该腔室壁板包围该差速装置的至少一部分(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该动力传递装置的腔室壁板被配置为从壳体部件的相反侧覆盖差速装置,并且紧贴从壳体部件沿该差速装置的齿圈(差速器齿圈)的外周面延伸的凸筋部件的内周面。据此,在该动力传递装置中,使油不会流入差速装置的齿圈(差速器齿圈)的周围,抑制该齿圈的旋转阻力的增加。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发明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12-220004号
专利文献2:国际专利公开公报第2011/121861号
发明内容
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动力传递装置中,优选如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动力传递装置那样,尽可能从末端传动齿轮(差速器齿圈)的下部将油排出,以降低该末端传动齿轮的旋转阻力。然而,此时,由于末端传动齿轮的旋转而搅起的油减少,因此,无法向减速齿轮(主动小齿轮)与末端传动齿轮的啮合部供给足够的油,可能无法良好地地对啮合部进行润滑、冷却。
因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即使在由于差速器齿圈的旋转而搅起的工作油的量较少的情况下,也可以良好地对主动小齿轮与差速器齿圈的啮合部进行润滑、冷却。
本发明的动力传递装置具备:变速器;主动小齿轮,其传递来自所述变速器的动力;差速器齿圈,其配置在所述主动小齿轮的下方,并且与该主动小齿轮啮合;差速齿轮,其连接于所述差速器齿圈;以及罩部件,其覆盖所述差速齿轮的至少一部分,其特征在于,
所述罩部件包含工作油盛接部,所述工作油盛接部具有底部和遮挡部,其中,所述底部的至少一部分被配置在所述主动小齿轮的侧方且配置在所述差速器齿圈的上方,所述遮挡部从所述底部的在位于所述主动小齿轮的相反侧的所述差速器齿圈的轴向上延伸的端部向所述差速器齿圈的径向外侧延伸,
所述底部具有第1倾斜部,所述第1倾斜部设置在所述主动小齿轮的侧方且在所述差速器齿圈的上方,其越远离所述遮挡部则越向下方倾斜,以使其将工作油向所述主动小齿轮与所述差速器齿圈的啮合部一侧引导。
在该动力传递装置中,覆盖差速齿轮的至少一部分的罩部件包含工作油盛接部,该工作油盛接部具有底部和遮挡部,所述底部的至少一部分被配置在主动小齿轮的侧方,并且是被配置在差速器齿圈的上方,所述遮挡部从底部的位于主动小齿轮的相反侧且在差速器齿圈的轴向上延伸的端部向差速器齿圈的径向外侧延伸出。据此,例如,对变速器所包含的构成元件(elements)进行润滑、冷却之后,向主动小齿轮飞散的工作油可以由该工作油盛接部的遮挡部以及底部良好地盛接。并且,工作油盛接部的底部在主动小齿轮的侧方且在差速器齿圈的上方具有第1倾斜部,该第1倾斜部越远离遮挡部则越向下方倾斜,以使其将工作油向主动小齿轮与差速器齿圈的啮合部一侧引导。据此,可以将工作油盛接部的底部上的工作油经由第1倾斜部良好地向主动小齿轮与差速器齿圈的啮合部供给。因此,在该动力传递装置中,即使在由于差速器齿圈旋转而搅起的工作油的量较少的情况下,也可以良好地对主动小齿轮与差速器齿圈的啮合部进行润滑、冷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动力传递装置的概略结构图。
图2是表示图1的动力传递装置所包含的自动变速器的各变速挡与离合器以及制动器的工作状态的关系的工作表。
图3是表示动力传递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动力传递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动力传递装置所包含的腔室壁板的主视图。
图6是表示动力传递装置所包含的腔室壁板的侧视图。
图7是表示动力传递装置所包含的腔室壁板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附图,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
图1是本发明的动力传递装置20的概略结构图。该图所示的动力传递装置20与搭载在前轮驱动式的车辆的未图示的发动机的曲轴连接,并且可以将来自发动机的动力向左右的驱动轮(前轮)DW传递。如图所示,动力传递装置20包含变速箱壳体(transmissioncase)22、收容于变矩器壳体221内的流体传动装置(起步装置)23、油泵24、收容于驱动桥壳体(transaxlecase)222内的自动变速器25、齿轮机构(齿轮列)40、差速齿轮(差速机构)50等,并且所述变速箱壳体22包含变矩器壳体221和与该变矩器壳体221连接的驱动桥壳体222。
流体传动装置23构成为液力变矩器,并且所述液力变矩器具有:输入侧的泵轮23p,其连接于发动机的曲轴;输出侧的涡轮23t,其连接于自动变速器25的输入轴26;导轮23s,其配置于泵轮23p以及涡轮23t的内侧来对工作油从涡轮23t向泵轮23p的流动进行整流;单向离合器23o,其将导轮23s的旋转方向限制在一个方向;以及锁止离合器23c等。另外,流体传动装置23也可以构成为不具有导轮23s的液力耦合器。
油泵24构成为齿轮泵,所述齿轮泵具备:泵总成,其由泵体和泵罩构成;外齿齿轮,其经由轮毂连接于流体传动装置23的泵轮23p。油泵24通过来自发动机的动力来驱动,吸引存储于在变速箱壳体22的下部形成的工作油储存室60(参照图3以及图4)的工作油(ATF),向未图示的液压控制装置压送。
自动变速器25构成为8级变速式的变速器,如图1所示,包含双小齿轮式的第1行星齿轮机构30、拉威挪式的第2行星齿轮机构35、用于变更从输入侧到输出侧的动力传递路径的4个离合器C1、C2、C3以及C4、2个制动器B1以及B2、和单向离合器F1。
第1行星齿轮机构30具有:太阳齿轮(sungear)31,为外齿齿轮;齿圈32,其与该太阳齿轮31同心配置,且为内齿齿轮;以及行星架34,保持多个可以自由自转、且可以自由公转的2个小齿轮33a、33b的组,所述小齿轮33a、33b的组相互啮合,并且一方与太阳齿轮31啮合,另一方与齿圈32啮合。如图所示,第1行星齿轮机构30的太阳齿轮31固定于变速箱壳体22,第1行星齿轮机构30的行星架34与输入轴26以可一体旋转的方式连接。另外,第1行星齿轮机构30构成为所谓的减速齿轮,使传递给作为输入元件的行星架34的动力减速并从作为输出元件的齿圈32输出。
第2行星齿轮机构35具有:第1太阳齿轮36a以及第2太阳齿轮36b,为外齿齿轮;齿圈37,与第1以及第2太阳齿轮36a,36b同心配置,且为内齿齿轮;多个短小齿轮38a,与第1太阳齿轮36a啮合;多个长小齿轮38b,与第2太阳齿轮36b以及多个短小齿轮38a啮合,并且与齿圈37啮合;行星架39,其保持可自由自转(自由旋转)且可自由公转的多个短小齿轮38a以及多个长小齿轮38b。第2行星齿轮机构35的齿圈37作为自动变速器25的输出部件来发挥作用,从输入轴26向齿圈37传递的动力经由齿轮机构40、差速齿轮50以及驱动轴28向左右的驱动轮传递。另外,行星架39经由单向离合器F1由变速箱壳体22来支承,该行星架39的旋转方向由单向离合器F1限制在一个方向。
离合器C1是多板摩擦式液压离合器,该离合器具有由活塞、多个摩擦片或分隔板(separatorplate)、供给工作油的油腔等构成的液压伺服机构,可以将第1行星齿轮机构30的齿圈32与第2行星齿轮机构35的第1太阳齿轮36a相互连接,并且可以解除两者的连接。离合器C2是多板摩擦式液压离合器,该离合器具有由活塞、多个摩擦片或分隔板、供给工作油的油腔等构成的液压伺服机构,可以将输入轴26与第2行星齿轮机构35的行星架39相互连接,并且可以解除两者的连接。离合器C3是多板摩擦式液压离合器,该离合器具有由活塞、多个摩擦片或分隔板、供给工作油的油腔等构成的液压伺服机构,可以将第1行星齿轮机构30的齿圈32与第2行星齿轮机构35的第2太阳齿轮36b相互连接,并且可以解除两者的连接。离合器C4是多板摩擦式液压离合器,该离合器具有由活塞、多个摩擦片或分隔板、供给工作油的油腔等构成的液压伺服机构,可以将第1行星齿轮机构30的行星架34与第2行星齿轮机构35的第2太阳齿轮36b相互连接,并可以解除两者的关系。
制动器B1是多板摩擦式液压制动器,该制动器具有由多个摩擦片或分隔板、供给工作油的油腔等构成的液压伺服机构,将第2行星齿轮机构35的第2太阳齿轮36b固定到变速箱壳体22上以使其无法旋转,并且可以解除第2太阳齿轮36b在变速箱壳体22上的固定。制动器B2是多板摩擦式液压制动器,该制动器具有由多个摩擦片或分隔板、供给工作油的油腔等构成的液压伺服机构,并且将第2行星齿轮机构35的行星架(planetarycarrier)39固定到变速箱壳体22上以使其无法旋转,并且可以解除行星架39在变速箱壳体22上的固定。
另外,单向离合器F1包含连接(固定)于第2行星齿轮机构35的行星架39的内圈、外圈、多个楔块、多个弹簧(板簧)、保持器等,当外圈相对于内圈向一方向旋转时,经由各楔块来传递转矩,并且当外圈相对于内圈向另一方向旋转时,使两者相对旋转。另外,单向离合器F1也可以为具有辊式这样的楔块式以外的结构的离合器。
这些离合器C1~C4、制动器B1以及B2接受未图示的液压控制装置进行的工作油的给排来进行动作。图2示出表示自动变速器25的各变速段与离合器C1~C4、制动器B1以及B2、和单向离合器F1的工作状态的关系的工作表。自动变速器25按照图2的工作表所示的状态控制离合器C1~C4、制动器B1以及B2,能够提供前进1~8挡的变速挡与后退1挡以及2挡的变速挡。另外,离合器C1~C4、制动器B1以及B2的至少任意一个设为爪形离合器这样的啮合卡合元件。
齿轮机构40具有:反转驱动齿轮41(counterdrivegear),连接于自动变速器25的第2行星齿轮机构35的齿圈37;反转从动齿轮43(counterdrivengear),固定于与自动变速器25的输入轴26平行地延伸的中间轴42,并且与反转驱动齿轮41啮合;主动小齿轮44,与反转从动齿轮43间隔规定的间隔而形成(或固定、连接)于中间轴42,并且经由反转驱动齿轮41、反转从动齿轮43以及该中间轴42来传递来自自动变速器25的动力;以及差速器齿圈45,被配置在主动小齿轮44的下方(参照图3),并且与该主动小齿轮44啮合。中间轴42配置成,不仅与输入轴26平行,还与差速器齿圈45的轴向以及差速齿轮50的轴向(驱动轴28的轴向)平行。
如图1所示,差速齿轮(机构)50具有:一对(2个)小齿轮51;一对(2个)侧齿轮52,分别固定于驱动轴28,并且以成直角的方式与一对小齿轮51啮合;小齿轮轴53,其支承一对小齿轮51;差速器壳体54,其收容一对小齿轮51以及一对侧齿轮52,并且连接(固定)上述的差速器齿圈45。在本实施方式中,各小齿轮51以及各侧齿轮52构成为直齿锥齿轮。另外,在各小齿轮51与差速器壳体54之间,配置未图示的小齿轮垫圈,在各侧齿轮52与差速器壳体54之间,配置未图示的侧垫圈。并且,差速器壳体54通过变速箱壳体22经由未图示的轴承与驱动轴28同轴且自由旋转地支承。
接着,参照图3至图7,针对动力传递装置20的主要部分进行说明。图3以及图4是表示配置于变速箱壳体22(驱动桥壳体222)内的主动小齿轮44、差速器齿圈45以及差速齿轮50的周边的结构的图。变速箱壳体22的内部通过图5至图7所示的腔室壁板(罩部件)70和该变速箱壳体22,划分为配置差速器齿圈45以及差速齿轮50的差速器腔(省略图示)和储存工作油的工作油储存室60。另外,在图3以及图4中,省略形成在反转从动齿轮43、主动小齿轮44以及差速器齿圈45的外周的轮齿的图示。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上”、“下”表示动力传递装置20搭载于车辆时的竖直方向上的“上”、“下”。
腔室壁板70包含:筒状部(覆盖部)71,从外侧覆盖差速齿轮50的包含上部的一部分;凸缘部72,从筒状部71的差速器齿圈45侧(图3中的内侧)的端部以与差速器齿圈45的侧表面45a(参照图3)对置的方式向该差速器齿圈45的径向(差速齿轮50的径向,即,驱动轴28的径向。以下,简称为“径向”)外侧延伸;以及差速器齿圈包围部73,从凸缘部72的外周缘部72a延伸出。由这些筒状部71、凸缘部72以及差速器齿圈包围部73构成的腔室壁板70由树脂一体成形。但是,腔室壁板70也可以由树脂以外的材料来成形。
筒状部71从凸缘部72的内周部向差速器齿圈45的轴向(差速齿轮50的轴向,即驱动轴28的轴向。以下简称为“轴向”)延伸。如图3以及图4所示,筒状部71以沿差速齿轮50的差速器壳体54的外周面的一部分而延伸的方式形成,主要包围差速器壳体54的安装差速器齿圈45的部分和除去位于该差速器齿圈45的相反侧的端部后的部分。另外,筒状部71具有为了避免与变速箱壳体22(变矩器壳体221)相互干涉而形成的切口部71s。另外,在筒状部71的上侧的外周面上,具有固定于变矩器壳体221(参照图1)的固定端711t,并且形成有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固定部711。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变矩器壳体221经由螺栓紧固在形成于图3以及图4所示的驱动桥壳体222的端面的多个螺孔。
另外,如图7所示,在筒状部71的上侧的外周面上形成有沿着该外周面的圆周方向延伸的孔部71o,孔部71o在上述固定部711的侧方贯穿该筒状部71。为了使工作油可以滴入差速齿轮50的小齿轮轴53以及差速器壳体54(参照图1)的间隙而在筒状部71上形成孔部71o。并且,从孔部71o的附近的筒状部71的外周面在上方延伸设置有壁部71w,使壁部71w从凸缘部72以及固定部711(以及后述的限制壁72w)的相反侧包围孔部71o。壁部71w在孔部71o的周围从固定部711的端面以与凸缘部72对置的方式在筒状部71的圆周方向延伸,并且延伸到凸缘部72的附近,大致形成为L字形。但是,也可以从筒状部71上省略壁部71w。
如图4所示,凸缘部72具有为了避免与主动小齿轮44相互干涉而形成的切口部72s。据此,凸缘部72沿筒状部71的外周圆弧形(大致C字形)地延伸。另外,在凸缘部72的外周缘部72a的下部设置有密封保持部74,在该密封保持部74上,沿外周缘部72a安装有未图示的密封件(sealmember)。另外,在凸缘部72的外周缘部72a,形成有固定于变矩器壳体221以及驱动桥壳体222的第1~第3固定部721,722,723。第1固定部721形成于在筒状部71上形成的固定部711的上方。并且,如图3等所示,在第1固定部721与筒状部71的固定部711之间,凸缘部72具有从该凸缘部72的表面向筒状部71侧突出并且从筒状部71(固定部711)的表面向径向外侧延伸的限制壁72w。但是,限制壁72w也可以从凸缘部72上省略。
差速器齿圈包围部73以从上方覆盖差速器齿圈45的外周面的大概4分之1左右的方式,从凸缘部72的外周缘部72a向筒状部71的轴向相反侧延伸。如图4至图6所示,在该差速器齿圈包围部73以及凸缘部72形成有开口部73o。开口部73o被形成为使其从差速器齿圈包围部73的轴向的大致中央部到达凸缘部72的径向的大致中央部。该开口部73o形成为:从差速器齿圈45的最下点来观察时形成在该差速器齿圈45的主要旋转方向(搭载有动力传递装置20的车辆前进行驶时的旋转方向)的下游侧,并且相对于主动小齿轮44与差速器齿圈45的啮合部形成在该主要旋转方向的上流侧。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以及图4所示,驱动桥壳体222具有内周面222n和凸筋部222r,所述内周面222n沿着差速器齿圈45的外周呈圆弧状延伸,所述凸筋部222r形成为具有与该内周面222n相同的曲率半径的内周面并包围差速器齿圈45的一部分。并且,腔室壁板70以凸缘部72的外周缘部72a经由未图示的密封件而紧贴内周面222n与凸筋部222r的内周面的方式配置在变速箱壳体22内。另外,形成于筒状部71的固定部711的固定端711t和形成于凸缘部72的外周缘部72a的第1~第3固定部721,722,723被固定于变矩器壳体221和驱动桥壳体222。
据此,可以通过密封件良好地抑制储存在工作油储存室60中的工作油经由凸缘部72的外周缘部72a与变速箱壳体22的内周面222n以及凸筋部222r的内周面之间流入差速器腔内。另外,即使工作油流入差速器腔内,也可以将由于差速器齿圈45旋转而搅起的该差速器腔内的工作油从形成于腔室壁板70的差速器齿圈包围部73的开口部73o良好地向工作油储存室60侧排出。其结果,可以良好地抑制工作油滞留在差速器腔内,因此可以进一步降低差速器齿圈45的旋转阻力(搅拌阻力)。
如上述那样构成的腔室壁板70在凸缘部72的外周部还包含工作油盛接部100,工作油盛接部100设置于第1固定部721的主动小齿轮44的侧方。工作油盛接部100具有底部110和遮挡部120,底部110的至少一部分以位于主动小齿轮44的侧方且位于差速器齿圈45的上方的方式从凸缘部72的外周缘部72a延伸出,所述遮挡部120从底部110的位于主动小齿轮44的相反侧的在轴向上延伸的端部向径向外侧延伸出。该工作油盛接部100的整体或至少一部分可以与筒状部71、凸缘部72以及差速器齿圈包围部73一体成形,也可以在独立地成形之后固定于凸缘部72。
底部110由第1倾斜部111和第2倾斜部112构成,所述第1倾斜部111从凸缘部72的外周缘部72a延伸出,所述第2倾斜部112在轴向上相对于第1倾斜部111配置在与差速齿轮50即凸缘部72相反的一侧。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底部110即第1以及第2倾斜部111,112在轴向上分别越接近差速齿轮50即越接近凸缘部72则越向下方倾斜。另外,第2倾斜部112也可以从底部110上省略。第1以及第2倾斜部111,112也可以相对于轴向水平地形成。
如图3至图5所示,第1倾斜部111被配置在主动小齿轮44的侧方且配置在差速器齿圈45的上方,并且使其大致沿着差速器齿圈45的外周而形成。其结果,第1倾斜部111被形成为:其至少一部分越远离遮挡部120则越向下方倾斜,以使其将工作油向主动小齿轮44与差速器齿圈45的啮合部侧引导。另外,也可以使第1倾斜部111整体越远离遮挡部120越向下方倾斜。
如图3所示,第2倾斜部112以位于中间轴42以及反转从动齿轮43的侧方的方式,与第1倾斜部111相邻地形成。另外,如图5所示,第2倾斜部112越接近遮挡部120越向下方倾斜。另外,如图3至图7所示,在第2倾斜部112的与遮挡部120相反的一侧即中间轴42以及反转从动齿轮43一侧的缘部112a的一部分,形成有向上方延伸的壁部112w。该壁部112w被配置为使其在主动小齿轮44与反转从动齿轮43轴向位置之间较之该主动小齿轮44的外径(outsidediameter)更接近中间轴42。
另外,如图3以及图5所示,底部110具有沿遮挡部120而延伸,并且在底部110的凸缘部72侧的端部开口的凹部(槽)110o。凹部110o以与凸缘部72的外周缘部72a相比向该凸缘部72的径向内侧凹陷的方式在第1以及第2倾斜部111,112两者上连续地形成。该凹部110o在相对于凸缘部72的顶部向主动小齿轮44的相反侧偏置的位置开口。但是,凹部110o也可以从底部110省略。
遮挡部120形成为板形,从底部110的第1以及第2倾斜部111、112的位于主动小齿轮44或中间轴42、反转从动齿轮43的相反侧且在轴向上延伸的端部向径向外侧延伸出。如图6所示,遮挡部120包含第1遮挡部121和第2遮挡部122,所述第1遮挡部121形成为与第1倾斜部111大致相同的宽度(使其延伸到比第1倾斜部111稍微更靠第2倾斜部112一侧),所述第2遮挡部122从第1遮挡部121延伸到第2倾斜部112的位于凸缘部72相反侧的端部。如图3至图5所示,第1遮挡部121的上端形成为朝向主动小齿轮44侧弯曲,以使其避免与驱动桥壳体222相干涉,并且朝向该第1遮挡部121飞散的工作油不会流入差速器腔内。如图3所示,第2遮挡部122为了避免与驱动桥壳体222相互干涉,形成为比第1遮挡部121低。
如图4所示,如上述那样构成的工作油盛接部100相对于主动小齿轮44被配置在自动变速器25的输入轴26(参照图4的虚线)的相反侧。据此,在将主动小齿轮44的附近配置于输入轴26周围的离合器C1和离合器C3等润滑、冷却之后,可以通过工作油盛接部100的底部110以及遮挡部120良好地盛接由于该离合器C1和离合器C3的旋转而从输入轴26周围向主动小齿轮44飞散的工作油。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底部110除了位于主动小齿轮44的侧方的第1倾斜部111之外,还设置有位于中间轴42、反转从动齿轮43的侧方的第2倾斜部112,因此,还可以由该第2倾斜部112良好地盛接从输入轴26周围向中间轴42和反转从动齿轮43飞散的工作油。另外,第2倾斜部112越接近遮挡部120越向下方倾斜,在第2倾斜部112的中间轴42侧(遮挡部120的相反侧)的缘部112a的一部分,形成有向上方延伸的壁部112w。据此,可以更好地抑制由第2倾斜部112盛接的工作油从该缘部112a流出并流入差速器腔内。
并且,工作油盛接部100的第1倾斜部111为了将工作油向主动小齿轮44与差速器齿圈45的啮合部侧引导而越远离遮挡部120越向下方倾斜。因此,在动力传递装置20中,可以将底部110上的工作油经由第1倾斜部111良好地向主动小齿轮44与差速器齿圈45的啮合部供给。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以及第2倾斜部111,112在轴向上越接近差速齿轮50、即越接近凸缘部72越向下方倾斜。因此,可以将盛接于第2倾斜部112的工作油顺利地向第1倾斜部111引导,并且可以将工作油从第1倾斜部111沿主动小齿轮44与差速器齿圈45的啮合部全面地供给。
这样,在动力传递装置20中,可以使用由于差速器齿圈45的旋转而搅起的工作油以外的工作油,即从输入轴26周围飞散来的工作油来对主动小齿轮44与差速器齿圈45的啮合部进行润滑、冷却。其结果,通过腔室壁板70来划分差速器腔与工作油储存室60,以使差速器腔内尽可能不会滞留工作油,据此,即使由差速器齿圈45搅起的工作油的量比较少,也可以良好地对主动小齿轮44与差速器齿圈45的啮合部进行润滑、冷却。另外,只要可以盛接朝向主动小齿轮44飞散的工作油,工作油盛接部100可以不一定配置在主动小齿轮44的与输入轴26相反的一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以及第2倾斜部111,112在轴向越接近凸缘部72越向下方倾斜,因此,盛接于第1以及第2倾斜部111,112的工作油的一部分从第1倾斜部111经由凸缘部72向筒状部71的外周面流下来。并且,到达筒状部71的外周面的工作油经由形成于该筒状部71的外周面的孔部71o而向差速齿轮50的小齿轮轴53以及差速器壳体54的间隙供给。据此,可以经由该间隙将工作油主要向配置于小齿轮51与差速器壳体54之间的未图示的小齿轮垫圈供给,对该小齿轮垫圈进行润滑、冷却。
另外,在第1以及第2倾斜部111,112,形成有沿遮挡部120而延伸,并且在凸缘部72的外周缘部72a开口的凹部110o,因此,将碰撞遮挡部120的工作油和盛接于第1以及第2倾斜部111,112的工作油汇聚在该凹部110o中,并且可以从该凹部110o良好地向凸缘部72流下来。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倾斜部112越接近遮挡部120越向下方倾斜,因此,可以更好地将盛接于第2倾斜部112的工作油汇聚在凹部110o中。
另外,在凸缘部72上,如上所述,在形成于工作油盛接部100的主动小齿轮44的相反侧的侧方的第1固定部721与筒状部71的固定部711之间,形成有限制壁72w,所述限制壁72w从该凸缘部72的表面向筒状部71侧突出,并且从筒状部71(固定部711)的表面朝向差速器齿圈45的径向外侧延伸。据此,可以由限制壁72w良好地限制工作油在该凸缘部72的表面向主动小齿轮44的相反侧流动,即,向远离孔部71o的方向流动,可以更好地将工作油向孔部71o侧引导,并且所述工作油从相对于凸缘部72的顶部在向主动小齿轮44的相反侧偏置的位置开口的凹部110o流下来。
另外,如上所述,在筒状部71设有上方延伸的壁部71w,使壁部71w从凸缘部72、固定部711以及限制壁72w的相反侧包围孔部71o。据此,可以由壁部71w和固定部711良好地抑制从凸缘部72的表面和限制壁72w向筒状部71的外周面传递的工作油向远离孔部71o的方向流动,并且由该壁部71w与固定部711的端面将工作油暂时地存储在孔部71o的周围,更好地将工作油向该孔部71o引导。
这样,在该动力传递装置20中,在筒状部71形成有将从盛接部100向凸缘部72流下来的工作油向差速齿轮50引导的孔部71o。据此,可以不使用从油泵24供给的工作油进行润滑,即不使用强制润滑而良好地对差速齿轮50进行润滑。其结果,可以降低油泵24的驱动负荷,良好地抑制该油泵24的大型化和油泵24的驱动造成的损失(损耗转矩)的增加。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本发明的动力传递装置具备:变速器;主动小齿轮,其传递来自所述变速器的动力;差速器齿圈,其配置于所述主动小齿轮的下方,并且与该主动小齿轮啮合;差速齿轮,其连接于所述差速器齿圈;以及罩部件,其覆盖所述差速齿轮的至少一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罩部件包含工作油盛接部,所述工作油盛接部具有底部和遮挡部,所述底部的至少一部分被配置于所述主动小齿轮的侧方、且是配置于所述差速器齿圈的上方,所述遮挡部从所述底部的位于所述主动小齿轮的相反侧且在所述差速器齿圈的轴向上延伸的端部向所述差速器齿圈的径向外侧延伸,所述底部在所述主动小齿轮的侧方、且所述差速器齿圈的上方具有越远离所述遮挡部越向下方倾斜的第1倾斜部,以使得将工作油向所述主动小齿轮与所述差速器齿圈的啮合部侧引导。
在该动力传递装置中,覆盖差速齿轮的至少一部分的罩部件包含工作油盛接部,所述工作油盛接部具有底部和遮挡部,所述底部的至少一部分被配置于主动小齿轮的侧方、且是被配置于差速器齿圈的上方,所述遮挡部从底部的位于主动小齿轮的相反侧且在差速器齿圈的轴向上延伸的端部向差速器齿圈的径向外侧延伸出。据此,例如在对变速器所包含的构成元件进行润滑、冷却之后,朝向主动小齿轮飞散的工作油可以被该工作油盛接部的遮挡部以及底部更好地盛接。并且,工作油盛接部的底部在主动小齿轮的侧方、且差速器齿圈的上方具有而越远离遮挡部越向下方倾斜的第1倾斜部,以使得为了将工作油向主动小齿轮与差速器齿圈的啮合部侧引导。据此,可以将工作油储存部的底部上的工作油经由第1倾斜部良好地向主动小齿轮与差速器齿圈的啮合部供给。因此,该动力传递装置即使在由于差速器齿圈旋转而搅起的工作油的量少的情况下,也可以良好地对主动小齿轮与差速器齿圈的啮合部进行润滑、冷却。
另外,所述工作油盛接部的所述底部也可以具有第2倾斜部,所述第2倾斜部在所述轴向上配置在所述第1倾斜部的与所述差速齿轮相反的一侧,并且越接近所述遮挡部越向下方倾斜,所述第1以及第2倾斜部也可以在所述轴向上越接近所述差速齿轮越向下方倾斜。这样,通过对工作油盛接部设置越接近遮挡部则越向下方倾斜的第2倾斜部,可以由第2倾斜部盛接朝向主动小齿轮飞散的工作油,并且可以良好地抑制该盛接的工作油从第2倾斜部的遮挡部的相反侧的缘部流出。并且,通过使第1以及第2倾斜部越接近差速齿轮越向下方倾斜,从而可以将第2倾斜部所盛接的工作油顺利地向第1倾斜部引导,并且将全部工作油从第1倾斜部沿着主动小齿轮与差速器齿圈的啮合部进行供给。
另外,所述主动小齿轮可以连接于相对于所述轴向平行配置的中间轴,也可以在所述第2倾斜部的中间轴侧的缘部的至少一部分上形成朝向上方延伸的壁部。据此,可以更好地抑制由第2倾斜部盛接的工作油从该第2倾斜部的中间轴侧的缘部流出。
另外,所述中间轴也可以具有与所述主动小齿轮间隔规定的间隔而配置的反转从动齿轮,所述壁部也可以配置为:在所述主动小齿轮与所述反转从动齿轮的轴向位置之间,较之所述主动小齿轮的外径使所述壁部更接近所述中间轴。
另外,所述工作油盛接部也可以配置在所述主动小齿轮的与所述变速器的输入轴相反的一侧。据此,对配置在变速器的输入轴周围的旋转元件等进行润滑、冷却之后,由于该旋转元件等的旋转而从输入轴周围向主动小齿轮飞散的工作油可以被该工作油盛接部更好地盛接。
另外,本发明的动力传递装置还可以具备壳体,所述壳体收容所述变速器、所述主动小齿轮、所述差速器齿圈以及所述差速齿轮,所述罩部件也可以将所述壳体内划分为配置所述差速器齿圈以及所述差速齿轮的差速器腔和存储工作油的工作油储存室。这样,通过由罩部件分隔差速器腔与工作油储存室,从而即使在由差速器齿圈搅起的工作油的量较少的情况下,本发明的动力传递装置也可以使用由于差速器齿圈旋转而搅起的工作油以外的工作油良好地对主动小齿轮与差速器齿圈的啮合部进行润滑、冷却。
另外,所述罩部件也可以具有开口部,该开口部从所述差速器齿圈的最下点来观察,形成于该差速器齿圈的主要的旋转方向的下游侧,且较所述主动小齿轮与所述差速器齿圈的所述啮合部形成于所述主要的旋转方向的上流侧。
并且,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的外延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变更。另外,用于实施上述发明的方式只不过是发明的内容所记载的发明的具体的一个方式,并没有限定发明的内容所记载的发明的要素。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可以适用于动力传递装置的制造业等中。

Claims (7)

1.一种动力传递装置,其具备:
变速器;
主动小齿轮,其传递来自所述变速器的动力;
差速器齿圈,其配置在所述主动小齿轮的下方,并且与该主动小齿轮啮合;
差速齿轮,其连接于所述差速器齿圈;以及
罩部件,其覆盖所述差速齿轮的至少一部分,
其特征在于,
所述罩部件包含工作油盛接部,该工作油盛接部具有:
底部,其至少一部分被配置在所述主动小齿轮的侧方且配置在所述差速器齿圈的上方;和
遮挡部,其从所述底部的在位于所述主动小齿轮的相反侧的所述差速器齿圈的轴向上延伸的端部向所述差速器齿圈的径向外侧延伸,
所述底部在所述主动小齿轮的侧方且在所述差速器齿圈的上方具有第1倾斜部,该第1倾斜部越远离所述遮挡部则越向下方倾斜,以使其将工作油向所述主动小齿轮与所述差速器齿圈的啮合部一侧引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工作油盛接部的所述底部具有第2倾斜部,该第2倾斜部在所述轴向上相对于所述第1倾斜部而配置在与所述差速齿轮相反的一侧,并且越接近所述遮挡部越向下方倾斜,
所述第1倾斜部和第2倾斜部在所述轴向上越接近所述差速齿轮则越向下方倾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动小齿轮连接于相对于所述轴向平行配置的中间轴,
在所述第2倾斜部的所述中间轴侧的缘部的至少一部分上形成有向上方延伸的壁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间轴具有反转从动齿轮,该反转从动齿轮与所述主动小齿轮隔开规定的间隔来配置,并且传递来自所述变速器的动力,
所述壁部被配置为:使其在所述轴向上的所述主动小齿轮与所述反转从动齿轮之间比所述主动小齿轮的外径更接近所述中间轴。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工作油盛接部相对于所述主动小齿轮被配置在与所述变速器的输入轴相反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动力传递装置还具备壳体,该壳体收容所述变速器、所述主动小齿轮、所述差速器齿圈以及所述差速齿轮,
所述罩部件将所述壳体内部划分为:配置所述差速器齿圈和所述差速齿轮的差速器腔;和存储工作油的工作油储存室。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罩部件具有开口部,该开口部形成为:从所述差速器齿圈的最下点来观察时形成于该差速器齿圈的主要旋转方向的下游侧,并且相对于所述主动小齿轮与所述差速器齿圈的所述啮合部形成于所述主要旋转方向的上流侧。
CN201480063365.7A 2013-12-26 2014-12-17 动力传递装置 Active CN10576527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69519A JP6233013B2 (ja) 2013-12-26 2013-12-26 動力伝達装置
JP2013-269519 2013-12-26
PCT/JP2014/083408 WO2015098650A1 (ja) 2013-12-26 2014-12-17 動力伝達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65273A true CN105765273A (zh) 2016-07-13
CN105765273B CN105765273B (zh) 2018-04-24

Family

ID=534785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63365.7A Active CN105765273B (zh) 2013-12-26 2014-12-17 动力传递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385963B2 (zh)
JP (1) JP6233013B2 (zh)
CN (1) CN105765273B (zh)
DE (1) DE112014004707B4 (zh)
WO (1) WO2015098650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17182A (zh) * 2016-10-06 2018-04-17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
CN111094800A (zh) * 2017-11-02 2020-05-01 加特可株式会社 动力传递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11133231A (zh) * 2017-11-02 2020-05-08 加特可株式会社 驱动力传递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12189105A (zh) * 2018-05-17 2021-01-05 加特可株式会社 动力传递装置
CN113048226A (zh) * 2019-12-10 2021-06-29 东洋电机制造株式会社 铁路车辆用齿轮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523612B2 (ja) * 2014-03-27 2019-06-05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動力伝達装置
JP6188616B2 (ja) * 2014-03-27 2017-08-30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動力伝達装置
JP6575415B2 (ja) * 2016-03-30 2019-09-18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動力伝達装置
WO2018029923A1 (ja) * 2016-08-10 2018-02-1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トランスファー装置及び動力伝達装置
JP7445697B2 (ja) * 2022-03-30 2024-03-0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動力伝達装置の潤滑構造
DE102023200384A1 (de) 2023-01-18 2024-07-18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Getriebeeinheit für ein Kraftfahrzeug und Ölbehälter zur Bevorratung und Verteilung von Öl in einer solchen Getriebeeinhei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670471A (en) * 1927-01-19 1928-05-22 Morgan Construction Co Lubricant distributor
JP2011007208A (ja) * 2009-06-23 2011-01-13 Aisin Ai Co Ltd 変速機
WO2011121861A1 (ja) * 2010-03-31 2011-10-06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車両用変速機
JP2012082967A (ja) * 2012-01-30 2012-04-26 Aichi Machine Industry Co Ltd 変速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646498B2 (ja) * 1997-12-26 2005-05-11 スズキ株式会社 トランスミッションの潤滑装置
US8167758B2 (en) * 2008-12-08 2012-05-01 American Axle & Manufacturing, Inc. Drive axle assembly with gear mesh lubrication systems for lubricating gear mesh and/or differential bearings
JP4770947B2 (ja) * 2009-03-02 2011-09-14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の動力伝達装置
JP5329351B2 (ja) 2009-09-08 2013-10-3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変速機
US8371978B2 (en) 2010-03-31 2013-02-12 Aisin Aw Co., Ltd. Vehicle transmission
JP5551573B2 (ja) * 2010-11-26 2014-07-16 株式会社ニフコ 潤滑オイル収集案内具
JP5738004B2 (ja) * 2011-03-01 2015-06-17 マツダ株式会社 介在部材の保持構造、介在部材、及びがたつき防止部材
JP5879729B2 (ja) * 2011-04-14 2016-03-08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動力伝達装置
JP5480873B2 (ja) 2011-11-24 2014-04-2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変速機
JP2013119918A (ja) 2011-12-08 2013-06-17 Aisin Seiki Co Ltd 動力伝達装置
CN104487740B (zh) * 2012-07-24 2017-05-03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挡板和具有该挡板的变速器
FR2998024B1 (fr) * 2012-11-13 2014-10-24 Renault Sa "differentiel de vehicule automobile comportant un carter muni de moyens de recuperation d'huile"
JP6131172B2 (ja) * 2013-11-08 2017-05-1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変速機の潤滑構造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670471A (en) * 1927-01-19 1928-05-22 Morgan Construction Co Lubricant distributor
JP2011007208A (ja) * 2009-06-23 2011-01-13 Aisin Ai Co Ltd 変速機
WO2011121861A1 (ja) * 2010-03-31 2011-10-06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車両用変速機
JP2012082967A (ja) * 2012-01-30 2012-04-26 Aichi Machine Industry Co Ltd 変速機
JP5312622B2 (ja) * 2012-01-30 2013-10-09 愛知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変速機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17182A (zh) * 2016-10-06 2018-04-17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
CN107917182B (zh) * 2016-10-06 2020-08-04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
CN111094800A (zh) * 2017-11-02 2020-05-01 加特可株式会社 动力传递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11133231A (zh) * 2017-11-02 2020-05-08 加特可株式会社 驱动力传递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11094800B (zh) * 2017-11-02 2023-03-28 加特可株式会社 动力传递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12189105A (zh) * 2018-05-17 2021-01-05 加特可株式会社 动力传递装置
CN113048226A (zh) * 2019-12-10 2021-06-29 东洋电机制造株式会社 铁路车辆用齿轮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385963B2 (en) 2019-08-20
US20160298756A1 (en) 2016-10-13
JP6233013B2 (ja) 2017-11-22
DE112014004707T5 (de) 2016-07-21
DE112014004707B4 (de) 2019-08-22
JP2015124822A (ja) 2015-07-06
CN105765273B (zh) 2018-04-24
WO2015098650A1 (ja) 2015-07-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765273A (zh) 动力传递装置
CN100591957C (zh) 行星齿轮组
US8523725B2 (en) Lubricating structure of speed change mechanism
CN107631014A (zh) 具有改进润滑的堆叠行星齿轮组件
CN106233041B (zh) 动力传递装置
WO2014208160A1 (ja) 動力伝達装置
US20170009872A1 (en) Power transfer device
CN105324595A (zh) 动力传递装置
CN106104088B (zh) 动力传递装置
US10563749B2 (en)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CN106104086B (zh) 动力传递装置
CN105556176A (zh) 动力传递装置
US8152675B2 (en) Device for optimizing the feed function of the ring gear of a differential with regard to the maximum flow rate
CN105473902A (zh) 动力传递装置
CN106133399B (zh) 动力传递装置
CN105026797A (zh) 动力传递装置
JP2015124823A (ja) 動力伝達装置
US11215274B2 (en) Lubrication mechanism for vehicle drive-force transmitting apparatus
JP6575415B2 (ja) 動力伝達装置
JP2015143559A (ja) 動力伝達装置
JP2014199064A (ja) オイルポンプ
US11319971B2 (en) Vehicle driving apparatu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