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683671B - 热源机运转台数控制装置、热源系统、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热源机运转台数控制装置、热源系统、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683671B
CN105683671B CN201480057465.9A CN201480057465A CN105683671B CN 105683671 B CN105683671 B CN 105683671B CN 201480057465 A CN201480057465 A CN 201480057465A CN 105683671 B CN105683671 B CN 10568367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source
source machine
operating number
pump
lo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5746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683671A (zh
Inventor
立石浩毅
二阶堂智
松尾实
大内敏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Air Condition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Air Condition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Air Condition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Air Condition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6836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836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6836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8367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8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 F24F11/83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s to heat-exchangers
    • F24F11/8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s to heat-exchangers using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D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ELEMENTS OR COMPONENTS THEREFOR
    • F24D19/00Details
    • F24D19/1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4D19/1006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water heating syst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8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 F24F11/83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s to heat-exchang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3/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 F24F3/06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arrangements for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 for the subsequent treatment of primary air in the room un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3/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 F24F3/06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arrangements for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 for the subsequent treatment of primary air in the room units
    • F24F3/065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arrangements for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 for the subsequent treatment of primary air in the room units with a plurality of evaporators or condens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在负载设备和向该负载设备供应热介质的热源机之间所具备的、将热介质移送到负载设备的泵的运转台数发生变化时,在由于该运转台数的变化而变动的值或时间中的至少一个满足规定条件前,基于泵的运转台数变化前负载设备的状态,决定热源机的运转台数。根据上述构成,不会受到由于二次泵的增减所致的流量测量值或负载测量值过渡性变化的影响,可以适当地控制热源机的运转台数。

Description

热源机运转台数控制装置、热源系统、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源机运转台数控制装置、热源系统、控制方法以及程序。
依据于2013年12月3日向日本提出专利申请的特愿2013-250198号本申请主张优先权,并在此处援用其内容作为参考。
背景技术
存在一种技术,其在制冷制暖等热源系统中,根据空调机的需用负载,增减将冷水或温水等介质送出到空调机的热源机的运转台数(专利文献1)。在这种热源系统中,多数情况下除了设置将热介质压送至热源机的一次泵以外,另外还在热源机和空调机之间设置二次泵,用于将热介质再压送到与热源机相分离的空调机。此外,采用这种构成时,热源机和二次泵一般是分别独立地进行控制。
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基于负载侧的要求,例如根据流入主管的热介质流量的测量值(主管流量)或空调机的负载测量值,决定热源机的台数。具体为,按如下方式进行控制:如果主管流量或负载测量值增加,则对热源机的运转台数进行增段;如果主管流量或负载测量值减少,则对运转台数进行减段。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0-25793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这些主管流量或空调机的负载测量值会受到二次泵动作的影响。尤其是在增减二次泵的运转台数之后,主管流量或负载测量值会发生过渡性增减,所显示的值和其后处于静定状态时的值不同。
图14A~图14C是用于说明在二次泵增段后主管流量暂时增加的图。
图14A~图14C是用时序表示随着空调机需用负载的增加,为了由第1台“二次泵1”正在运转的状态切换为2台运转,而启动第2台“二次泵2”时这些泵的频率和主管流量的行为的图。图14A表示在时刻“t71”之前以50Hz运转“二次泵1”,之后,结合2台运转这一情况,为了使各泵以均等的频率运转,而将“二次泵1”的输出频率连续地降低至25Hz为止的情况。图14B表示首次对“二次泵2”赋予和“二次泵1”相同的频率指令值,在时刻“t71”使其启动时“二次泵2”的频率的行为。表示“二次泵2”在启动后,为了以和“二次泵1”相同的频率运转,泵先以50Hz动作,然后很快稳定为以目标25Hz运转的情况。图14C表示在“二次泵2”启动后,受“二次泵2”动作的影响,主管流量也暂时增加的情况。另外,在图14A~图14C中,表示的是以和“二次泵1”相同的频率使“二次泵2”动作时的示例,即便使“二次泵2”不同于“二次泵1”,从尽可能低的频率逐渐增大频率至25Hz,但由于通常情况下泵可获取的频率指令值都存在下限值,因此,仍然无法避免由于“二次泵2”的启动所致的主管流量过渡性增大。
这种情况下,如果通过例如主管流量控制热源机的运转台数,则由于时刻“t71”后主管流量的暂时增加,有可能导致热源机运转台数增段1台。但是,该主管流量的增加是暂时性的,不久之后主管流量就会恢复原值。在这种状态下,根据主管流量的暂时变化而决定的热源机的运转台数有可能并不适当。此外,随着二次泵的增减,流量会发生过渡性地增减,据此逐一增减段热源机的运转台数这样的操作是无益的,从系统稳定运转的观点出发也并不理想。如上所述,根据现有的方法,不考虑二次泵的增减段的影响,根据主管流量等的测量值增减运转台数,从而有可能会出现依照过渡性的主管流量或负载测量值来增减热源机运转台数的情况。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以解决上述问题的热源机运转台数控制装置、热源系统、控制方法以及程序。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第1方式,热源机运转台数控制装置具备热源机运转台数切换部,其在负载设备和向所述负载设备供应热介质的热源机之间所具备的、将所述热介质移送到所述负载设备的泵的运转台数发生变化时,在由于所述运转台数的变化而变动的值或时间中的至少一个满足规定条件前,基于所述泵的运转台数变化前所述负载设备的状态,决定所述热源机的运转台数。
根据本发明的第2方式,所述时间相关的规定条件是指从所述泵的运转台数发生变化的时刻开始,经过预先设定的时间或者根据运转条件而设定的时间。
根据本发明的第3方式,所述变动的值相关的规定条件是指由于所述泵的运转台数变化而变动的所述泵的频率在规定期间变为规定范围值。
根据本发明的第4方式,所述变动的值相关的规定条件是指由于所述泵的运转台数变化而变动的所述热源机的热源机输出值与所述负载设备的负载测量值的差分值在规定期间变为可以视作所述热源机输出值与所述负载测量值相等的规定范围值。
根据本发明的第5方式,所述热源机运转台数控制装置具备二次旁路阀控制部,其控制二次旁路调节阀的阀门开度,以调节与所述泵并联连接的二次旁路的流量;所述二次旁路阀控制部在所述泵的运转台数发生变化时,控制所述二次旁路调节阀,以使从所述泵向所述负载设备移送的热介质流量变为目标流量。
根据本发明的第6方式,所述热源机运转台数控制装置具备:热源机运转台数切换部,其基于负载设备相关的测量值,决定向所述负载设备供应热介质的热源机的运转台数;以及二次旁路阀控制部,其控制二次旁路调节阀的阀门开度,以调节与泵并联连接的二次旁路的流量,所述泵位于所述负载设备和所述热源机之间,用于将所述热介质移送到所述负载设备;所述二次旁路阀控制部在所述泵的运转台数发生变化时,控制所述二次旁路调节阀,以使从所述泵向所述负载设备移送的热介质流量变为目标流量。
根据本发明的第7方式,热源系统具备:负载设备;热源机,其供应多个热介质;多个泵,其将所述热源机供应的热介质移送到所述负载设备;二次泵控制装置,其控制所述泵的运转台数;以及上述第1至第6方式所述的热源机运转台数控制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8方式,热源机运转台数控制方法是在负载设备和向所述负载设备供应热介质的热源机之间所具备的、将所述热介质移送到所述负载设备的泵的运转台数发生变化时,在由于所述运转台数的变化而变动的值或时间中的至少一个满足规定条件前,热源机运转台数切换部基于所述泵的运转台数变化前所述负载设备的状态,决定所述热源机的运转台数。
根据本发明的第9方式,所述热源机运转台数控制方法是热源机运转台数切换部基于负载设备相关的测量值,决定向所述负载设备供应热介质的热源机的运转台数;二次旁路阀控制部控制二次旁路调节阀的阀门开度,以调节与泵并联连接的二次旁路的流量,所述泵位于所述负载设备和所述热源机之间,用于将所述热介质移送到所述负载设备,进而,在所述泵的运转台数发生变化时,二次旁路阀控制部控制所述二次旁路调节阀,以使从所述泵向所述负载设备移送的热介质流量变为目标流量。
根据本发明的第10方式,程序使热源机运转台数控制装置的计算机作为如下机构发挥功能:在负载设备和向所述负载设备供应热介质的热源机之间所具备的、将所述热介质移送到所述负载设备的泵的运转台数发生变化时,在由于所述运转台数的变化而变动的值或时间中的至少一个满足规定条件前,基于所述泵的运转台数变化前所述负载设备的状态,决定所述热源机的运转台数的机构。
根据本发明的第11方式,程序使热源机运转台数控制装置的计算机作为如下机构发挥功能:基于负载设备相关的测量值,决定向所述负载设备供应热介质的热源机运转台数的机构;以及控制二次旁路调节阀的阀门开度,以调节与泵并联连接的二次旁路的流量,进而,在所述泵的运转台数发生变化时,控制所述二次旁路调节阀,以使从所述泵向所述负载设备移送的热介质流量变为目标流量的机构,所述泵位于所述负载设备和所述热源机之间,用于将所述热介质移送到所述负载设备。
发明效果
根据上述本发明的方式,不会受到由于二次泵的增减所致的流量测量值或负载测量值过渡性变化的影响,可以适当地控制热源机的运转台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至三实施方式的热源系统的概略图。
图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热源机运转台数控制装置的功能方块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热源机运转台数控制装置的处理流程的第一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热源机运转台数控制装置的处理流程的第二图。
图5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热源机运转台数控制装置的功能方块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热源机运转台数控制装置的处理流程的第一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热源机运转台数控制装置的处理流程的第二图。
图8是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热源机运转台数控制装置的功能方块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热源机运转台数控制装置的处理流程的第一图。
图10是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热源系统的概略图。
图11是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热源机运转台数控制装置的功能方块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热源机运转台数控制装置的处理流程的第一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热源机运转台数控制装置的处理流程的第二图。
图14A是用于说明在二次泵增段后主管流量暂时增加的第一图。
图14B是用于说明在二次泵增段后主管流量暂时增加的第二图。
图14C是用于说明在二次泵增段后主管流量暂时增加的第三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图4、图14A、图14B、图14C,对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热源系统进行说明。
图1是第一至三实施方式的热源系统的概略图。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热源系统具备:热源机30-1、热源机30-2、一次泵10-1、一次泵10-2、流量计11-1、流量计11-2、温度计12-1、温度计12-2、温度计13-1、温度计13-2、二次泵20-1、二次泵20-2、二次泵20-3、负载设备40、流量计41、温度计42、温度计43、配管50、配管51、配管52、配管55、热源机运转台数控制装置60。
此外,将一次泵10-1、一次泵10-2统称为一次泵10。同样,将流量计11-1、流量计11-2统称为流量计11,将温度计12-1、温度计12-2统称为温度计12,将温度计13-1、温度计13-2统称为温度计13,将二次泵20-1、二次泵20-2、二次泵20-3统称为二次泵20,将热源机30-1、热源机30-2统称为热源机30。
热源机30是对空调机等负载设备供应热介质的装置。由热源机30送出的热介质沿符号15所示的方向流过配管50、51、52。
在本实施方式中,热介质例如为水(温水、冷水)。此外,热介质也可以为空气或专用气体等。本说明书中将冷却用及加热用介质一并记做热介质。
一次泵10向热源机30压送热介质。在本实施方式的热源系统中,热源机30及一次泵10的组合并联连接,设置有多个。一个热源机30及一次泵10经由作为支管的配管51,连接至作为主管的配管50。配管55是为了使二次泵20的入口侧与热源机30的入口侧的差压稳定而设置的连通管。
流量计11是用于测量配管51中热介质流量的流量计。温度计12是用于测量从负载返回到热源机30的热介质在配管51中的温度(回水温度)的温度计。温度计13是用于测量向负载送出的热介质在配管51中的温度(供水温度)的温度计。这些流量计11、温度计12、13在热源机30及一次泵10的各个组合中设置于各配管51中。
二次泵20将热源机30供应的热介质向负载设备40移送。二次泵20的设置目的在于对热介质再次进行压送,使其到达与热源机30相分离的负载设备40。在热源机30和负载设备40之间并联连接、设置有多个二次泵20,一个二次泵20经由作为支管的配管52,连接至作为主管的配管50。
负载设备40例如为制冷制暖装置等的空调机,对移送来的热介质进行散热或者吸热,然后使热介质向热源机30回流。
流量计41是用于测量配管50中热介质的主管流量的流量计。温度计42是用于测量配管50中热介质向负载供应的供水温度的温度计。温度计43是用于测量配管50中热介质从负载回流的回水温度的温度计。
热源机运转台数控制装置60是结合负载设备40所需要的需用负载,进行热源机30的运转台数增减控制的装置。
另外,在图1中,热源机30及一次泵10各有2台,二次泵20设置有3台,但并不限定于所述台数。例如,也可以各设置6台热源机30及一次泵10,设置9台二次泵20。
此外,该热源系统中具备二次泵控制装置80,用于控制二次泵20的运转台数,以根据负载设备40的需用负载,调节热介质的流量。
图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热源机台数控制装置的功能方块图。
使用图2,对本实施方式的热源机运转台数控制装置60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热源机运转台数控制装置60具备:热源机运转台数切换部101、二次泵运转台数变更检测部102、负载侧供水温度获取部103、负载侧回水温度获取部104、负载侧主管流量获取部105以及存储部200。
热源机运转台数切换部101检测热源机30及一次泵10的运转台数,使用负载设备相关的测量值(需用负载、流量、回水温度等)判断负载设备40的状态,并根据该状态决定热源机30的适当的运转台数,进行热源机30及一次泵10的启动、停止。尤其是在二次泵20的运转台数发生变化时,在满足由于该变化而变动的值或时间相关的规定条件前,基于运转台数发生变化前负载设备的状态,决定热源机30等的运转台数。
当二次泵20的运转台数变更时,二次泵运转台数变更检测部102会检测出运转台数发生了切换。例如,二次泵运转台数变更检测部102可以从二次泵控制装置80获取表示二次泵20的运转台数变更的信息,检测运转台数的变更。
负载侧供水温度获取部103获取温度计42所测定的热介质温度,并与获取该温度的时刻相对应地记录到存储部200中。
负载侧回水温度获取部104获取温度计43所测定的热介质温度,并与获取该温度的时刻相对应地记录到存储部200中。
负载侧主管流量获取部105获取流量计41所测定的热介质流量,并与获取该流量的时刻相对应地记录到存储部200中。
存储部200保存热源机运转台数切换部101决定热源机30及一次泵10的运转台数所需要的各种参数等信息及各测定器所测定的温度、流量信息固定期间。
接着,针对热源机运转台数切换部101决定热源机30及一次泵10的运转台数的方法进行说明。决定热源机30等的运转台数的方法有多种多样,以下针对其中的代表性方式,即“基于主管流量的控制方式”和“基于系统负载测量值的控制方式”进行说明。
(基于主管流量的控制方式)
基于主管流量的控制方式是指将主管流量视作负载设备40的需用负载,如果主管流量测量值高于规定的增段流量阈值,则对热源机30的运转台数进行增段,如果主管流量测量值低于规定的减段流量阈值,则对热源机30的运转台数进行减段的方式。主管流量测量值是流量计41所测定的热介质的流量。
规定的增段流量阈值及减段流量阈值与热源机30的运转台数相对应地被存储到存储部200中。例如,热源机30的运转台数为1台时,为了增加为2台,将增段流量阈值规定为“X1”,运转台数为2台时,为了增加为3台,将增段流量阈值规定为“X2”,运转台数为2台时,为了减少为1台,将减段流量阈值规定为“Y2”。
本控制方式中,热源机运转台数切换部101读出存储于存储部200中的当前运转台数的增段流量阈值及减段流量阈值,与从负载侧主管流量获取部105获取的流量计41所测定的主管流量进行比较。继而,在上述示例的情况下,如果当前运转台数为1台,主管流量高于“X1”m3,则热源机运转台数切换部101将运转台数增段为2台;如果当前运转台数为2台,主管流量低于“Y2”m3,则减段为1台。
(基于系统负载测量值的控制方式)
基于系统负载测量值的控制方式是指将系统负载测量值视作负载设备40的需用负载,如果系统负载测量值高于规定的增段负载阈值,则对热源机30的运转台数进行增段,如果系统负载测量值低于规定的减段负载阈值,则对热源机30的运转台数进行减段的方式。关于系统负载测量值,考虑到了各种各样的定义,例如可以通过下述公式(1)计算的值。
系统负载测量值=主管流量×(|回水温度-供水温度|)
×热介质的比热×热介质的比重
···(1)
在公式(1)中,主管流量是流量计41所测定的值,回水温度是温度计43所测定的值,供水温度是温度计42所测定的值。
和基于主管流量的控制方式中的增段流量阈值及减段流量阈值一样,基于系统负载测量值的控制方式中规定的增段负载阈值及减段负载阈值也是按运转台数预先设定,并存储于存储部200中。或者,也可以通过计算,算出这些阈值。
以下公式(2)为计算增段负载阈值的一例方法。
增段负载阈值=(热源机30-1的额定负载)×0.8
···(2)
根据该公式,在某1台热源机30-1启动的状态下,如果根据公式(1)计算的系统负载测量值超过该热源机30-1的额定负载的80%,则热源机运转台数切换部101会启动其他热源机30-2。
此外,以下公式(3)为计算减段负载阈值的一例方法。
减段负载阈值=(热源机30-1的额定负载)×0.6
···(3)
根据该公式,在例如额定负载相等的2台热源机30-1、热源机30-2启动的状态下,如果根据公式(1)计算的系统负载测量值低于1台热源机30-1的额定负载的60%,则热源机运转台数切换部101会对热源机30减段1台。
接下来,使用图14A~图14C,针对根据以上所述方式对热源机30及一次泵10的段数进行增减时的问题进行说明。
图14A是用于说明在二次泵增段后主管流量暂时增加的第一图。图14B是用于说明在二次泵增段后主管流量暂时增加的第二图。图14C是用于说明在二次泵增段后主管流量暂时增加的第三图。
使用图14A~图14C,针对二次泵的运转台数由1台增段到2台对于主管流量的影响进行说明。图14A~图14C所示状况为,1台二次泵20已启动,根据负载设备的要求,要启动第2台二次泵20。此外,设计为2台泵以相同频率运转,此时2台泵的频率是基于预先根据需用负载而设定的吐出压力而设定。
图14A是表示第1台二次泵20-1的频率的时间进程的曲线图。该曲线图表示在启动第2台的时刻“t71”之前使二次泵20-1以50Hz运转,然后慢慢降低频率,最终以25Hz运转时的频率的行为。
图14B的曲线图表示对第2台二次泵20-2赋予和二次泵20-1相同的频率指令值,在时刻“t71”启动时的频率的行为。和二次泵20-1的情况一样,使二次泵20-2的频率从50Hz慢慢降低,不久就变为25Hz。
图14C的曲线图表示使2台二次泵如图14A、图14B所示动作时流量计41所测定的主管流量的行为。如该图所示,如果使第2台二次泵启动,则主管流量暂时增大,然后立即稳定为二次泵20增段前的流量。
如此,在图1所示具备二次泵的热源系统中,可以发现如下现象:随着二次泵的增减段,之后主管流量会过渡性地增大或减少,然后很快变为静定状态这一现象。在这种热源系统中,如果利用上述“基于主管流量的控制方式”或“基于系统负载测量值的控制方式”对热源机30及一次泵10的运转台数进行控制,则将基于过渡性地增大或减少的主管流量或者使用主管流量算出的系统负载测量值,决定热源机30等的运转台数。如果根据这种暂时性的需用负载的变动切换热源机30等的运转台数,之后,变为静定状态时就需要再次将运转台数恢复为原样,或者由于不是最佳热源机运转台数,系统效率会降低等,会出现相关问题。
因此,本实施方式考虑到主管流量的这种过渡性变化,对热源机30及一次泵10的运转台数进行控制。具体为,在从二次泵20的运转台数发生变化的时刻开始到经过规定时间这一期间,热源机运转台数切换部101基于二次泵20的运转台数变化前的需用负载,对热源机30的运转台数进行控制。这里,规定时间是例如表示供应给负载设备40的热介质主管流量变动变为静定的期间、预先设定的时间。以下,针对该方法进行说明。
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热源机运转台数控制装置的处理流程的第一图。
使用图3的处理流程,对热源机运转台数控制装置60根据“基于主管流量的控制方式”决定热源机30的运转台数的处理进行说明。
其前提为:图1所示热源系统运转,热源机运转台数控制装置60根据负载设备40的需用负载的增减,控制热源机30及一次泵10的运转台数,热源系统另外所具备的二次泵控制装置80控制二次泵的运转台数。例如,负载设备40为制冷装置,使用者要将温度设定由28℃变更为25℃,需用负载增大,随之,如有需要,二次泵控制装置80将会增加二次泵的运转台数。
首先,二次泵运转台数变更检测部102检测二次泵有无增减段(步骤S1)。检测出二次泵的增减段时,二次泵运转台数变更检测部102会将检测的时刻记录到存储部200中(步骤S2)。如果没有检测出二次泵的增减段,进入步骤S3。
接着,热源机运转台数切换部101计算记录于存储部200中的前一次二次泵运转台数变更时的时刻到当前时刻的经过时间。此外,热源机运转台数切换部101从存储部200中读出过渡状态持续时间。过渡状态持续时间是表示从二次泵运转台数变更后(图14A~图14C的“t71”)到主管流量的过渡性变化变为静定,主管流量的变动进入规定范围内为止的期间(图14B~图14C的“a1”)的值,预先存储于存储部200中。接着,热源机运转台数切换部101将该过渡状态持续时间与计算出的经过时间进行比较(步骤S3)。
关于该过渡状态持续时间,也可以测定例如热介质在热源系统的循环路径中循环一次所需要的时间,应用该测定值。此外,该过渡状态持续时间可以是预先设定的设定值,也可以由热源系统管理者根据各二次泵20的特性或热介质循环路径的长度、空调机(负载设备40)拥有的水量、主管流量测量值等运转条件,自由设定。
比较的结果如果是从二次泵的增减段开始经过过渡状态持续时间以上(步骤S3=是),则热源机运转台数切换部101经由负载侧主管流量获取部105,获取流量计41所测定的最新的主管流量测量值(步骤S4)。
另一方面,如果从二次泵的增减段开始没有经过过渡状态持续时间(步骤S3=否),则热源机运转台数切换部101从存储部200中读出负载侧主管流量获取部105在前一次二次泵增减段之前最后所记录的、流量计41的测量值,作为最新的主管流量测量值(步骤S5)。
然后,热源机运转台数切换部101使用最新的主管流量测量值,根据“基于主管流量的控制方式”判断热源机30等的增减。
具体为,热源机运转台数切换部101使用当前的热源机30的运转台数,读取存储于存储部200中、与当前的热源机30的运转台数相对应的增段流量阈值。
然后,对步骤S4或步骤S5所获取的最新的主管流量测量值与增段流量阈值进行比较(步骤S6)。
比较的结果如果是最新的主管流量测量值高于增段流量阈值(步骤S6=是),则热源机运转台数切换部101决定将热源机30及一次泵10各增段1台,并启动1台当前正在停止的热源机30及一次泵10(步骤S7)。
比较的结果如果是最新的主管流量测量值在增段流量阈值以下(步骤S6=否),则进入步骤S8的处理。
接着,热源机运转台数切换部101使用当前的热源机30的运转台数,读取存储于存储部200中、与当前的热源机30的运转台数相对应的减段流量阈值。然后,对最新的主管流量测量值与减段流量阈值进行比较(步骤S8)。
比较的结果如果是最新的主管流量测量值低于减段流量阈值(步骤S8=是),则热源机运转台数切换部101决定将热源机30及一次泵10各减段1台,并使1台当前正在启动的热源机30及一次泵10停止(步骤S9)。
比较的结果如果是最新的主管流量测量值在减段流量阈值以上(步骤S8=否),则进入步骤S10的处理。
最后,热源机运转台数切换部101根据规定方法,判定热源系统是否通过使用者等的操作而被停止。热源系统的运转停止时(步骤S10=是),本处理流程结束。如果继续运转(步骤S10=否),则重复步骤S1开始的处理。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基于主管流量的控制方式”,在主管流量随着二次泵20的增减段而发生变动期间,由于是基于增减段前所测量的主管流量,控制热源机30的运转台数,因此,可以不受随着二次泵20的增减段所致的主管流量过渡性变动的左右,控制热源机30的运转台数。
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热源机运转台数控制装置的处理流程的第二图。
使用图4的处理流程,对热源机运转台数控制装置60根据“基于系统负载测量值的控制方式”决定热源机30的运转台数的处理进行说明。另外,对于和图3相同的处理标注相同符号,简单说明。
首先,二次泵运转台数变更检测部102检测二次泵20的增减(步骤S1),如果检测出增减,将检测时刻记录到存储部200中(步骤S2)。
接着,热源机运转台数切换部101对从前一次二次泵运转台数变更时刻到当前时刻的经过时间与过渡状态持续时间进行比较(步骤S3)。
比较的结果如果是从二次泵的增减开始经过过渡状态持续时间以上(步骤S3=是),则热源机运转台数切换部101经由负载侧主管流量获取部105,获取流量计41所测定的最新的主管流量测量值(步骤S4)。继而,热源机运转台数切换部101经由负载侧供水温度获取部103,获取温度计42所测定的最新的供水温度测量值,经由负载侧回水温度获取部104,获取温度计43所测定的最新的回水温度测量值(步骤S11)。然后,热源机运转台数切换部101根据公式(1),算出最新的系统负载测量值,并存储到存储部200中(步骤S12)。
另一方面,如果从二次泵的增减段开始没有经过过渡状态持续时间(步骤S3=否),则热源机运转台数切换部101从存储部200中读出在前一次二次泵20增减段之前最后所记录的系统负载测量值,作为最新的系统负载测量值(步骤S13)。
然后,热源机运转台数切换部101使用最新的系统负载测量值,根据“基于系统负载测量值的控制方式”判断热源机30等的增减。
首先,热源机运转台数切换部101例如根据公式(2)算出增段负载阈值。然后,对步骤S12或步骤S13所获取的最新的系统负载测量值与增段负载阈值进行比较(步骤S14)。
比较的结果如果是最新的系统负载测量值高于增段负载阈值(步骤S14=是),则热源机运转台数切换部101将热源机30等增段1台(步骤S7)。
比较的结果如果是最新的系统负载测量值在增段负载阈值以下(步骤S14=否),则进入步骤S15的处理。
接下来,热源机运转台数切换部101例如使用公式(3)算出减段负载阈值。然后,对最新的系统负载测量值与减段负载阈值进行比较(步骤S15)。
比较的结果如果是最新的系统负载测量值低于减段负载阈值(步骤S15=是),则热源机运转台数切换部101将热源机30等减段1台(步骤S9)。
最后,热源机运转台数切换部101判定热源系统的运转状态,如果继续运转,则重复步骤S1开始的处理;如果热源系统停止,则本处理流程结束。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基于系统负载测量值的控制方式”,在系统负载测量值随着二次泵20的增减段而发生变动期间,由于是基于增减段前的系统负载测量值控制热源机30的运转台数,因此,可以不受随着二次泵20的增减段而出现的系统负载测量值过渡性变动的左右,控制热源机30的运转台数。
<第二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5~7,对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热源系统进行说明。
图5是本实施方式的热源机运转台数控制装置的功能方块图。
本实施方式的热源机运转台数控制装置60具备二次泵频率检测部109,这一点和第一实施方式不同。本实施方式的其他构成和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二次泵频率检测部109分别从各个二次泵20获取泵的频率,并与泵的频率的获取时刻相对应地记录到存储部200中。泵的频率是泵的输出频率,逻辑上与泵的转速或吐出流量成比例的值。或者,二次泵频率检测部109也可以从二次泵控制装置80获取泵的频率(频率指令值)。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当二次泵20的运转台数发生变化时,在根据该变化而变动的二次泵20的频率变为静定前的期间,热源机运转台数切换部101基于二次泵20的运转台数变化前的需用负载,控制热源机30的运转台数。
图6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热源机运转台数控制装置的处理流程的第一图。图7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热源机运转台数控制装置的处理流程的第二图。使用图6、7,对本实施方式中的处理进行说明。
首先,使用图6的处理流程,针对将过渡状态持续时间调节为适当值,控制热源机30等的运转台数的增减方法进行说明。
本处理流程是第一实施方式中图3及图4的处理流程中关于步骤S3的判定的处理。
前提是:如图3或者图4所说明,在受到二次泵20的增减段影响的状态下,根据二次泵增减段前最后所记录的主管流量或系统负载测量值,控制热源机30的运转台数。此外,将使用这些二次泵增减段前的主管流量或系统负载测量值,进行热源机30运转台数控制的状态称为前次值保持状态。
首先,二次泵运转台数变更检测部102检测二次泵20的增减,并将增减段的时刻记录到存储部200中(图3、4的步骤S1、S2)。
然后,热源机运转台数切换部101判定是否从二次泵的增减开始经过过渡状态持续时间(步骤S3)。
如果从二次泵的增减开始没有经过过渡状态持续时间(步骤S3=否),则热源机运转台数切换部101从存储部200读出二次泵频率检测部109所记录的各二次泵20的频率,判定规定期间内各二次泵20各自的频率变动是否在规定范围内(步骤S16)。例如,如果最新的60秒内各二次泵20的频率变动在±3Hz以内,则热源机运转台数切换部101判定频率的变动在规定范围内。
判定的结果为频率的变动在规定范围内时(步骤S16=是),即便从二次泵20的增减段开始的经过时间在过渡状态持续时间以内,仍视作已摆脱二次泵的增减所致的过渡性状况,变为静定状态,热源机运转台数切换部101解除前次值保持状态。继而,本实施方式中热源机30的运转台数控制的处理流程进入图3及图4的步骤S4的处理。
判定的结果为频率的变动不在规定范围内时(步骤S16=否),热源机运转台数切换部101继续前次值保持状态。然后,如果是图3的处理,则本实施方式中热源机30的运转台数控制的处理流程进入步骤S5,如果是图4的处理流程,则进入步骤S13。
至此,图6的处理流程结束。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步骤S16中的判定处理可以和第1实施方式组合使用,也可以单独使用。这种情况下,如图7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热源机30的运转台数控制的处理流程开展步骤S16的处理,取代图3及图4的处理流程中步骤S3的处理。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无论二次泵20的增减所致的过渡性状态是否已结束,变为静定状态,都有可能会继续前次值保持状态。这种情况下,对于实际的需用负载的变动,热源机30的响应会延迟。或者,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无论过渡性状态是否继续,都有可能会解除前次值保持状态。这种情况下,无法充分地抑制二次泵20的增减所致的过渡性状态对于热源机30的运转台数控制的影响。
另一方面,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基于频率的判断(步骤S16),当二次泵20的频率在固定期间包含在固定范围内时,判断二次泵20的增减所致的过渡状态已变为静定状态,并进行前次值保持状态的解除,从而可以在更适当的时刻解除前次值的保持。
另外,如图6所示,与第一实施方式组合时,如果可以在设定过渡状态持续时间时保留一定的余裕,使得无论过渡性状态是否继续,均无解除前次值保持状态的可能性,则如图6的处理流程所示,若根据二次泵20的频率的变动来判断前次值保持状态的解除时刻,则可以解决上述问题。
此外,在泵的增减段之后有意识地继续增加或减少泵的频率这类情况下,不仅根据二次泵20的频率变动进行判断,还根据过渡状态持续时间进行判断,两者相组合,可以防止相关期间内始终继续为前次值保持状态。
<第三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8~10,对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热源系统进行说明。
图8是本实施方式的热源机运转台数控制装置的功能方块图。
本实施方式的热源机运转台数控制装置60具备热源侧供水温度获取部106、热源侧回水温度获取部107、热源侧主管流量获取部108,这一点和第一实施方式不同。本实施方式的其他构成和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热源侧供水温度获取部106获取温度计13所测定的热介质温度,并与获取该温度的时刻相对应地记录到存储部200中。
热源侧回水温度获取部107获取温度计12所测定的热介质温度,并与获取该温度的时刻相对应地记录到存储部200中。
热源侧主管流量获取部108获取流量计11所测定的热介质流量,并与获取该流量的时刻相对应地记录到存储部200中。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当二次泵20的运转台数发生变化时,在根据该变化而变动的热源机热源输出值与负载设备的负载测量值的差分值变为静定状态前的期间,热源机运转台数切换部101基于二次泵20的运转台数变化前的需用负载,控制热源机30的运转台数。
图9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热源机运转台数控制装置的处理流程的第一图。
使用图9的处理流程,针对按照不同于第二实施方式的方法将过渡状态持续时间调节为适当值,控制热源机30的运转台数的方法进行说明。
本处理流程是第一实施方式中图3及图4的处理流程中关于步骤S3的判定的处理。
首先,二次泵运转台数变更检测部102检测二次泵20的增减,并将增减段的时刻记录到存储部200中(图3、4的步骤S1、S2)。然后,热源机运转台数切换部101判定是否从二次泵的增减段开始经过过渡状态持续时间(步骤S3)。
如果从二次泵的增减段开始没有经过过渡状态持续时间(步骤S3=否),则热源机运转台数切换部101从存储部200读出规定期间内负载侧供水温度获取部103所记录的负载侧供水温度、负载侧回水温度获取部104所记录的负载侧回水温度、负载侧主管流量获取部105所记录的负载侧主管流量,并使用公式(1),算出各个测量值的记录时刻的系统负载测量值。此外,热源机运转台数切换部101从存储部200读出规定期间内热源侧供水温度获取部106所记录的热源侧供水温度、热源侧回水温度获取部107所记录的热源侧回水温度及热源侧主管流量获取部108所获取的热源侧流量,通过以下公式(4),算出热源机30-1的热源机输出值。
热源机30-1的热源机输出值=流量计11-1所测定的值×
(|温度计12-1所测定的值-温度计13-1所测定的值|)
×热介质的比热×热介质的比重
···(4)
对于运转状态下的其他热源机30-2等,热源机运转台数切换部101也同样计算热源机输出值。然后,热源机运转台数切换部101对计算的各热源机30的热源机输出值进行合计,计算各个测定值的记录时刻运转中的所有热源机30的热源机输出值。继而,热源机运转台数切换部101计算算出的系统负载测量值与热源机输出值的差分值,判定规定期间该差分值的变动是否在规定范围内(步骤S17)。
判定的结果为差分值的变动在可以视作系统负载测量值与热源机输出值相等的规定范围内时时(步骤S17=是),热源机运转台数切换部101视作已处于静定状态,解除前次值保持状态。继而,本实施方式中热源机30的运转台数控制的处理流程进入图3及图4的步骤S4。
判定的结果为差分值的变动不在规定范围内时(步骤S17=否),热源机运转台数切换部101继续前次值保持状态。然后,如果是图3的处理,则本实施方式中热源机30的运转台数控制的处理流程进入步骤S5,如果是图4的处理流程,则进入步骤S13。
至此,图9的处理流程结束。
在热源系统正常运转时系统负载测量值与热源机输出值一致,因此,在规定期间系统负载测量值与热源机输出值的差分值进入可视作系统负载测量值与热源机输出值相等的固定范围内时,可以判断伴随二次泵20的增减而出现的过渡性状态被消除,进入正常运转状态。
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是使用更直接的表示热源系统状态的系统负载测量值与热源机输出值,评估热源系统的运转状态,因此,可以在更适当的时刻解除前次值的保持。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步骤S17中的判定处理可以和第一实施方式组合使用,也可以单独使用。此外,也可以和第二实施方式组合。
另外,在以上说明中所示的是在配管51中设置流量计11、温度计12、温度计13各1台,计算热源机30的热源机输出值的示例,也可以在热源机30附近所具备的配管50中设置流量计11、温度计12、温度计13,计算所有热源机30的热源机输出值。
<第四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0~13,对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热源系统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只适用于主管流量过渡性上升的情况,原则上是关于二次泵增段时热源机30的运转台数的控制。
图1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热源系统的一例的图。在本实施方式的热源系统中,与二次泵组并列地设置有二次旁路53。二次旁路53具有使二次泵20移送的热介质回流到二次泵组的入口侧,调节从二次泵20流向负载设备40的热介质流量的作用。再者,二次旁路53中具备二次旁路调节阀54。二次旁路调节阀54调节流过二次旁路53的热介质的流量。
图11是本实施方式的热源机运转台数控制装置的功能方块图。
本实施方式的热源机运转台数控制装置60具备二次旁路阀控制部111,这一点和第一实施方式不同。本实施方式的其他构成和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二次旁路阀控制部111控制二次旁路调节阀54的阀门开度,以便使通过二次旁路回流的热介质达到期望的流量。二次旁路阀控制部111具有开展PI(ProportionalIntegral,比例积分)等反馈控制的功能。
图12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热源机运转台数控制装置的处理流程的第一图。
使用图12的处理流程,对第四实施方式中热源机30的增减段的控制方法进行说明。另外,对于和图3所说明的处理相同的处理标注相同符号,简单说明。
前提是,开展控制使得二次泵增段前后主管流量相等。
首先,二次泵运转台数变更检测部102检测二次泵20的增减,并将增减段的时刻记录到存储部200中(图3、4的步骤S1、S2)。然后,热源机运转台数切换部101判定是否从二次泵的增减开始经过规定时间(步骤S3)。
如果从二次泵的增段开始没有经过过渡状态持续时间(步骤S3=否),首先,二次旁路阀控制部111将增段前的主管流量设定为目标流量(步骤S19)。接着,二次旁路阀控制部111经由负载侧主管流量获取部105获取最新的主管流量(步骤S20)。然后,二次旁路阀控制部111计算预先设定的目标流量与最新的主管流量的偏差(步骤S21),并对二次旁路调节阀54进行反馈控制以使偏差为零(步骤S22)。
在经过存储部200中所存储的过渡状态持续时间前的期间,二次旁路阀控制部111继续控制二次旁路调节阀54,以抵消二次泵的增段所致的主管流量过渡性增加。
另一方面,如果从二次泵20的增段开始经过过渡状态持续时间(步骤S3=是),则二次旁路阀控制部111开展控制,使二次旁路调节阀54的阀门开度为正常运转时所用的规定值,而非二次泵增段时所用的规定值(步骤S18)。
之后的处理步骤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处理流程中图3及图4的步骤S4之后相同。
在本实施方式中,热源机运转台数切换部101并不像第一至三实施方式那样,在从二次泵20的增减段时开始到满足规定条件为止的期间,使用二次泵增减段前的主管流量或系统负载测量值,控制热源机30的运转台数。热源机运转台数切换部101在二次泵20增减段时,仍然正常按照“基于主管流量的控制方式”或“基于系统负载测量值的控制方式”的方法控制热源机30的运转台数。但是,和第一实施方式一样,在经过过渡状态持续时间前的期间,二次旁路阀控制部111控制二次旁路调节阀54,抑制主管流量的暂时性增减,从而使得热源机运转台数切换部101不进行不适当的热源机30的增减段。
根据本实施方式,无需进行主管流量测量值或系统负载测量值的替换,便能控制热源机30的运转台数。也就是说,具有如下优势:热源机运转台数切换部101对运转台数的控制可以和正常状态下二次泵增减段时的操作相同。
另外,关于二次旁路阀控制部111进行反馈控制的期间,可以像第二实施方式那样设定为二次泵频率进入规定范围前的期间,或者像第三实施方式那样,设定为系统负载测量值与热源机侧热源机输出值的偏差进入规定范围前的期间。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二次旁路阀控制部111也可以和第一至三实施方式组合。与第一实施方式组合时的一例处理流程如图13所示。
图13是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图3所说明的“基于主管流量的控制方式”中组合本实施方式的处理流程。以下,仅对与图3的处理流程不同之处进行阐述。
在本处理流程中,在步骤S3中热源机运转台数切换部101判定从二次泵的增段开始没有经过过渡状态持续时间时(步骤S3=否),热源机运转台数切换部101保持前次值,控制热源机30的运转台数(步骤S5)。此外,与此同时,二次旁路阀控制部111控制二次旁路调节阀54,抑制二次泵增段所致的主管流量的变动(步骤S23)。步骤S23的处理内容是相当于图12中步骤S19~步骤S22的处理。
如此,通过组合本实施方式和第一实施方式,可以防止二次泵增段时随着主管流量过渡性增加,热源机30不适当地增段。此外,通过二次旁路调节阀54的控制,可以缩短主管流量处于过渡性状态的期间,或者抑制主管流量暂时性的增加量,从而可以更加稳定地运用热源系统。另外,在二次泵增段时可以缩短前次值保持状态的维持时间,因此,对于解决相对于实际的需用负载的变动,热源机30的响应会延迟这一问题也有效果。和其他第二或第三实施方式组合时,上述内容也一样。
另外,上述热源机运转台数控制装置内部具有计算机。并且,上述热源机运转台数控制装置的各处理过程以程序的形式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中,计算机读出该程序并运行,从而开展上述处理。这里,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是指磁盘、光磁盘、CD-ROM、DVD-ROM、半导体存储器等。此外,也可以利用通信线路将该计算机程序传送到计算机中,接收到该传送的计算机运行该程序。
上述程序也可以是用于实现所述部分功能者。再者,也可以是和已记录到计算机系统中的程序组合,实现所述功能者,即所谓的差分文件(差分程序)。
除此之外,在不超出本发明要旨的范围内,可以将上述实施方式中的构成要素替换为众所周知的构成要素。另外,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并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可在不超出本发明要旨的范围内适当地进行各种变更。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上述热源机运转台数控制装置、热源系统、控制方法及程序,不会受到二次泵的增减所致的流量测量值或负载测量值过渡性变化的影响,可以适当地控制热源机的运转台数。
符号说明
10 一次泵
11 流量计
12、13 温度计
20 二次泵
40 空调机
41 流量计
42、43 温度计
50、51、52、55 配管
53 二次旁路
54 二次旁路调节阀
60 热源机运转台数控制装置
80 二次泵控制装置
101 热源机运转台数切换部
102 二次泵运转台数变更检测部
103 负载侧供水温度获取部
104 负载侧回水温度获取部
105 负载侧主管流量获取部
106 热源侧供水温度获取部
107 热源侧回水温度获取部
108 热源侧主管流量获取部
109 二次泵频率检测部
111 二次旁路阀控制部
200 存储部

Claims (7)

1.一种热源机运转台数控制装置,其具备
热源机运转台数切换部,所述热源机运转台数切换部在负载设备和向所述负载设备供应热介质的热源机之间所具备的、将所述热介质移送到所述负载设备的泵的运转台数发生变化时,在由于所述运转台数的变化而变动的值或时间中的至少一个满足规定条件前,基于所述泵的运转台数变化前所述负载设备的状态,决定所述热源机的运转台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源机运转台数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时间相关的规定条件是指
从所述泵的运转台数发生变化的时刻开始,经过预先设定的时间或者根据运转条件而设定的时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热源机运转台数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变动的值相关的规定条件是指
由于所述泵的运转台数变化而变动的所述泵的频率在规定期间变为规定范围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源机运转台数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变动的值相关的规定条件是指
由于所述泵的运转台数变化而变动的所述热源机的热源机输出值与所述负载设备的负载测量值的差分值在规定期间变为可以视作所述热源机输出值与所述负载测量值相等的规定范围值。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源机运转台数控制装置,
具备:
二次旁路阀控制部,其控制二次旁路调节阀的阀门开度,以调节与所述泵并联连接的二次旁路的流量;
所述二次旁路阀控制部在所述泵的运转台数发生变化时,控制所述二次旁路调节阀,以使从所述泵向所述负载设备移送的热介质流量变为目标流量。
6.一种热源系统,其具备:
负载设备;
热源机,其供应多个热介质;
多个泵,其将所述热源机供应的热介质移送到所述负载设备;
二次泵控制装置,其控制所述泵的运转台数;以及
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源机运转台数控制装置。
7.一种热源机运转台数控制方法,其中,在负载设备和向所述负载设备供应热介质的热源机之间所具备的、将所述热介质移送到所述负载设备的泵的运转台数发生变化时,在由于所述运转台数的变化而变动的值或时间中的至少一个满足规定条件前,热源机运转台数切换部基于所述泵的运转台数变化前所述负载设备的状态,决定所述热源机的运转台数。
CN201480057465.9A 2013-12-03 2014-07-04 热源机运转台数控制装置、热源系统、控制方法 Active CN10568367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50198A JP6288496B2 (ja) 2013-12-03 2013-12-03 熱源機運転台数制御装置、熱源システム、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3-250198 2013-12-03
PCT/JP2014/067970 WO2015083394A1 (ja) 2013-12-03 2014-07-04 熱源機運転台数制御装置、熱源システム、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83671A CN105683671A (zh) 2016-06-15
CN105683671B true CN105683671B (zh) 2018-12-21

Family

ID=532731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57465.9A Active CN105683671B (zh) 2013-12-03 2014-07-04 热源机运转台数控制装置、热源系统、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655868B2 (zh)
JP (1) JP6288496B2 (zh)
KR (1) KR101854549B1 (zh)
CN (1) CN105683671B (zh)
DE (1) DE112014005507T5 (zh)
WO (1) WO201508339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577811B1 (ko) * 2013-08-27 2015-12-15 주식회사 경동나비엔 에어 핸들러 시스템의 난방 중 온수사용 판단방법
JP6361074B2 (ja) * 2015-05-13 2018-07-25 三菱重工サーマ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台数制御装置、エネルギー供給システム、台数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11049624B2 (en) * 2015-12-07 2021-06-29 Ge-Hitachi Nuclear Energy Americas Llc Nuclear reactor liquid metal coolant backflow control
CN105928057A (zh) * 2016-06-27 2016-09-07 嘉兴意米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模块化的智能供暖系统
CN106568282B (zh) * 2016-11-08 2019-04-0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二次泵系统的水泵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7655057B (zh) * 2017-09-07 2023-04-18 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网源一体协调供热系统及控制方法
JP7235460B2 (ja) * 2018-09-13 2023-03-08 三菱重工サーマ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制御装置、熱源システム、冷却水入口温度下限値の算出方法、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KR102585448B1 (ko) 2019-10-15 2023-10-06 노재명 대수 제어 시스템 및 방법
JP7455627B2 (ja) * 2020-03-24 2024-03-26 東芝キヤリア株式会社 熱源システム
CN112178860B (zh) * 2020-09-28 2022-05-03 广东Tcl智能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风冷冷热水机组的运行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CN112728617B (zh) * 2021-02-05 2021-12-03 广州大学城能源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热力供应系统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153324A (ja) * 2004-11-26 2006-06-15 Yamatake Corp 運転台数制御方法および装置
JP2011153829A (ja) * 2010-01-26 2011-08-11 Meidensha Corp 回転検出器の取付機構
JP2011185560A (ja) * 2010-03-10 2011-09-22 Hitachi Cable Ltd 冷水循環システ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3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12518Y2 (zh) * 1985-03-29 1990-04-09
JPS61253501A (ja) * 1985-05-02 1986-11-11 Yamatake Honeywell Co Ltd 冷温水機の運転台数制御方法
JPH07117266B2 (ja) * 1990-09-14 1995-12-18 ダイキンプラント株式会社 熱源機器の運転台数制御方法
JP2828547B2 (ja) * 1992-08-14 1998-11-25 大阪瓦斯株式会社 熱源機の台数制御装置
JPH10213339A (ja) * 1997-01-30 1998-08-1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空気調和装置
JP3371091B2 (ja) * 1998-06-24 2003-01-27 株式会社山武 熱源機器制御装置
JP3277323B2 (ja) * 1998-06-24 2002-04-22 株式会社山武 熱源機器制御装置
JP3354891B2 (ja) * 1999-03-09 2002-12-09 ダイダン株式会社 熱源台数制御装置
JP3550336B2 (ja) * 2000-02-10 2004-08-04 ダイダン株式会社 冷暖房システム
JP3365997B2 (ja) * 2000-09-18 2003-01-14 ダイダン株式会社 一次・二次ポンプ方式熱源変流量システム
JP2003262384A (ja) * 2002-03-08 2003-09-19 Yamatake Corp 空調熱源システムおよび空調熱源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
JP4173981B2 (ja) * 2002-09-11 2008-10-29 株式会社山武 2次ポンプ方式熱源変流量制御方法および2次ポンプ方式熱源システム
JP2004257707A (ja) * 2003-02-27 2004-09-16 Hitachi Plant Eng & Constr Co Ltd 熱源機器の適正容量制御方法及び装置
JP3688694B2 (ja) * 2003-06-30 2005-08-31 三建設備工業株式会社 空調システム
JP4440147B2 (ja) * 2005-03-10 2010-03-24 新日本空調株式会社 2ポンプ方式熱源設備における運転制御方法
JP3957309B2 (ja) * 2005-03-23 2007-08-15 新日本空調株式会社 2ポンプ方式熱源設備の運転制御方法
JP2007000067A (ja) * 2005-06-23 2007-01-11 Iseki & Co Ltd コンバイン
JP4669335B2 (ja) * 2005-07-12 2011-04-13 ダイダン株式会社 空調熱源システムにおける熱媒搬送装置の制御方法
JP4563891B2 (ja) * 2005-08-11 2010-10-13 株式会社山武 運転台数制御装置および方法
JP4865397B2 (ja) * 2006-04-24 2012-02-01 株式会社山武 熱源変流量制御装置および方法
JP2007303725A (ja) * 2006-05-10 2007-11-22 Yamatake Corp 熱源機運転台数決定装置および方法
JP2008070067A (ja) * 2006-09-15 2008-03-27 Yamatake Corp 冷凍機運転台数決定装置および方法
JP5209244B2 (ja) * 2007-07-24 2013-06-12 アズビル株式会社 空調制御システムおよび空調制御方法
JP2009030821A (ja) * 2007-07-24 2009-02-12 Yamatake Corp 送水制御システムおよび送水制御方法
JP5001098B2 (ja) * 2007-09-06 2012-08-15 アズビル株式会社 熱源制御装置および熱源制御方法
JP2009121722A (ja) * 2007-11-13 2009-06-04 Yamatake Corp 送水圧制御システムおよび送水圧制御方法
JP5227247B2 (ja) * 2009-04-28 2013-07-03 株式会社大気社 熱源システム運転方法及び熱源システム
JP5515166B2 (ja) * 2009-04-28 2014-06-11 株式会社大気社 熱源システム
JP5195696B2 (ja) * 2009-09-01 2013-05-08 日立電線株式会社 冷水循環システム
ES2712923T3 (es) * 2009-09-09 2019-05-1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Dispositivo acondicionador de aire
JP5246118B2 (ja) * 2009-09-18 2013-07-24 日立電線株式会社 冷水循環システム
JP5511838B2 (ja) * 2009-10-28 2014-06-0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JP5404333B2 (ja) 2009-11-13 2014-01-29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熱源システム
JP5284295B2 (ja) * 2010-01-28 2013-09-11 株式会社アレフネット 熱源制御システムおよび熱源制御方法
JP5840466B2 (ja) * 2011-11-22 2016-01-06 三機工業株式会社 熱源ポンプの変流量制御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153324A (ja) * 2004-11-26 2006-06-15 Yamatake Corp 運転台数制御方法および装置
JP2011153829A (ja) * 2010-01-26 2011-08-11 Meidensha Corp 回転検出器の取付機構
JP2011185560A (ja) * 2010-03-10 2011-09-22 Hitachi Cable Ltd 冷水循環システ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5108461A (ja) 2015-06-11
JP6288496B2 (ja) 2018-03-07
WO2015083394A1 (ja) 2015-06-11
KR101854549B1 (ko) 2018-06-08
US20160290674A1 (en) 2016-10-06
KR20160057472A (ko) 2016-05-23
US10655868B2 (en) 2020-05-19
CN105683671A (zh) 2016-06-15
DE112014005507T5 (de) 2017-03-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83671B (zh) 热源机运转台数控制装置、热源系统、控制方法
CN104949262B (zh) 热源装置
DK2726792T3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balancing a group of consumers in a fluidtransportsystem
EP3371515B1 (en) A local thermal energy consumer assembly and a local thermal energy generator assembly for a district thermal energy distibution system
EP2837898B1 (en) Air-conditioning system
CN107112755B (zh) 用于操作包括制冷系统的至少一个分布式能源的方法
RU2648211C2 (ru)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а для балансирования группы потребителей в системе транспортировки текучей среды
CN104334754B (zh) 冷却过程的控制
CN101852135A (zh) 用于控制压缩机抽气冷却的系统和方法
RU2014126365A (ru) Способ регулирования температуры помещения в одном или группе из нескольких помещений, а такж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выполнения способа
CN105940272A (zh) 热源设备
CN113260944A (zh) 用于在区域供热网中的生产故障或不足期间平衡质量流量的方法和系统
JP2016015398A (ja) 冷却システムの冷媒漏洩検知方法
EP3779302A1 (en) Control device, outdoor unit, and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JP2015514957A (ja) 二次回路内の冷媒の供給方法
JP2007139201A (ja) 貯湯式給湯装置
JP2007132528A (ja) 給湯装置
JP2009243718A (ja) 熱媒体の搬送システム
JP4260787B2 (ja) 地域熱供給システム及び地域熱供給システムの熱供給プラント切換え方法
JP5748437B2 (ja) 給湯装置
Kummert et al. Transient thermal analysis of a data centre cooling system under fault conditions
JP4266375B2 (ja) 地域熱供給システム
MARSHALL SEYMORE Simplified Chiller Sequencing
JP6282186B2 (ja) 冷却システムの冷媒漏洩検知方法
CN106246520B (zh) 一种核电厂除盐水泵的自动控制装置和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801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Applicant after: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y refrigeration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Applicant before: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