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31414B - 薄片制造装置、薄片制造方法以及由此制造出的薄片和用于此的复合体及其收纳容器 - Google Patents

薄片制造装置、薄片制造方法以及由此制造出的薄片和用于此的复合体及其收纳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531414B
CN105531414B CN201480050650.5A CN201480050650A CN105531414B CN 105531414 B CN105531414 B CN 105531414B CN 201480050650 A CN201480050650 A CN 201480050650A CN 105531414 B CN105531414 B CN 10553141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lex
fiber
resin
thin slice
tempera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5065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531414A (zh
Inventor
上野芳弘
関俊
関俊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to CN201811196134.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338595B/zh
Publication of CN1055314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314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5314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3141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1/0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 D04H1/7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forming fleeces or layers, e.g. reorientation of fibre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1/0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 D04H1/4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 D04H1/58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by applying, incorporating or activating chemical or thermoplastic bonding agents, e.g. adhesives
    • D04H1/6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by applying, incorporating or activating chemical or thermoplastic bonding agents, e.g. adhesives the bonding agent being applied in dry state, e.g. thermo-activatable agents in solid or molten state, and heat being applied subsequently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1/0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 D04H1/7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forming fleeces or layers, e.g. reorientation of fibres
    • D04H1/72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forming fleeces or layers, e.g. reorientation of fibres the fibres being randomly arranged
    • D04H1/732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forming fleeces or layers, e.g. reorientation of fibres the fibres being randomly arranged by fluid current, e.g. air-lay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1/0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 D04H1/7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forming fleeces or layers, e.g. reorientation of fibres
    • D04H1/72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forming fleeces or layers, e.g. reorientation of fibres the fibres being randomly arranged
    • D04H1/736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forming fleeces or layers, e.g. reorientation of fibres the fibres being randomly arranged characterised by the apparatus for arranging fibr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 Y02W30/64Paper recycl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Nonwoven Fabrics (AREA)
  • Dry Formation Of Fiberboard And The Like (AREA)
  • Moulding By Coating Moulds (AREA)
  • Processing And Handling Of Plastics And Other Materials For Molding In General (AREA)
  • Pap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通过在液体较少的状态下实施纤维与粉体树脂的混合,从而能够制造出在强度或色调较为优异的薄片的薄片制造装置。本发明所涉及的薄片制造装置具备:混合部,其使纤维与一体地具有树脂和着色材料的复合体进行混合;粘合部,其使所述纤维与所述复合体进行粘合。此外,本发明所涉及的薄片制造装置具备:混合部,其使纤维与一体地具有树脂和凝集抑制剂的复合体进行混合;粘合部,其使所述纤维和所述复合体进行粘合。

Description

薄片制造装置、薄片制造方法以及由此制造出的薄片和用于 此的复合体及其收纳容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薄片制造装置、薄片制造方法以及由此制造出的薄片和用于此的复合体及其收纳容器。
背景技术
自古以来实施一种使纤维状的物质堆积,并使结合力作用于所堆积的纤维的相互之间从而获得薄片状或薄膜状的成形体的方法。作为其典型示例,可列举出通过使用了水的抄造(抄纸)来造纸的方法。目前,抄造法依然作为造纸的方法之一而被广泛地应用。利用抄造法所制造的纸在通常的多数情况下具有使来源于例如木材等的纤维素的纤维相互缠绕,并通过粘合剂(纸力增强剂(淀粉糊、水溶性树脂等))而相互部分地被粘合的结构。
通过抄造法,能够以均匀性良好的状态使纤维堆积,此外,在纤维之间的结合使用纸力增强剂等的情况下,对于该纸力增强剂也能够使其在纸面内以均匀性良好的状态进行分散(分布)。但是由于抄造法为湿式,因此需要使用大量的水,此外,纸张被形成之后,产生脱水/干燥等的需要,因此耗费的能量和时间非常多。此外,使用后的水作为排水而需要适当地进行处理。因此难以符合近年来节能、环保等的要求。此外用于抄造法的装置多数情况下需要水、电、排水设备等大型的公共设施或基础设施,从而难以实现小型化。从这些观点出发,作为代替抄造法的纸张的制造方法,期待一种使用称为干式法的完全或几乎不使用水的方法。
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通过干式方式对废纸纸浆和热熔性粉末进行混合解纤,并通过热压机等而对其成形而得到的废纸板。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09-01990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制造薄片时,为了对薄片的色调进行调整,有时会调配着色材料(颜料等)。专利文献1中未公开使用着色材料的内容。在使用着色材料的情况下,仅简单地将着色材料进行混合而制成薄片时,存在因摇动、冲击、摩擦等外力而造成颜料脱离的情况。
此外,对热熔性粉末也仅简单地进行混合时,存在热熔性粉末彼此凝集的情况。在该情况下,当制成薄片时,会出现热熔性粉体变得疏松的部分,在该部分处纸浆彼此无法充分地粘合,从而成为薄片的强度降低的课题。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的至少一部分而被完成的,并且能够作为以下的方式或适用例而实现。
本发明所涉及的薄片制造装置的一个方式具备:混合部,其使纤维与一体地具有树脂和着色材料的复合体进行混合;粘合部,其使所述纤维与所述复合体进行粘合。
根据这种薄片制造装置,由于复合体一体地具有着色材料以及树脂,因此着色材料不易从复合体脱离。而且,由于对复合体与纤维进行粘合,因此着色材料也不易从纤维脱离。因此,能够制造出抑制了色差的薄片。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薄片制造装置中,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所述复合体还一体地具有凝集抑制剂。
根据这样的薄片制造装置,由于复合体还一体地具有凝集抑制剂,因此能够对与附近的复合体发生凝集的情况进行抑制。当复合体以分体的方式具有凝集抑制剂的情况下,如果凝集抑制剂未存在于复合体与复合体之间,则不会发挥凝集抑制效果,但在本发明所涉及的复合体中,由于一体地具有凝集抑制剂,因此能够切实地起到凝集抑制效果。因此,在混合部中,由于复合体相对于纤维能够分散地被混合,从而进一步实施均匀的混合,因此能够制造出机械强度更高、色调的均匀性更良好的薄片。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薄片制造装置中,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所述复合体为粉体。
根据这样的薄片制造装置,在混合部中,由于复合体为粉体,因此与鞘状等其他形状的复合体相比,复合体更易于进入纤维与纤维之间,因而能够进一步均匀地进行混合,从而能够制造出机械强度更高、色调的均匀性更良好的薄片。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薄片制造装置中,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所述复合体的大小在所述纤维的粗细以下。
根据这样的薄片制造装置,当复合体的大小大于纤维的粗细时将难以进入纤维与纤维之间,与此相对,由于复合体的大小在纤维的粗细以下,因此易于进入纤维与纤维之间,从而在混合部中可进一步实施混合,因此能够制造出机械强度更高、色调的均匀性更良好的薄片。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薄片制造装置中,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所述着色材料被内包在所述树脂中。
根据这样的薄片制造装置,由于着色材料位于与树脂的表面相比靠内侧的位置处,因此即使进行用手指搓擦所制造出的薄片等的摩擦,着色材料也不易从树脂脱落,从而能够制造出色调的均匀性更良好的薄片。
本发明所涉及的薄片制造方法的一个方式包括:将纤维与一体地具有树脂和着色材料的复合体进行混合的工序;使所述纤维与所述复合体进行粘合的工序。
根据这样的薄片制造方法,由于通过复合体的树脂而使着色材料易于被保持,从而能够制造出着色材料不易脱离的薄片。
本发明所涉及的薄片的一个方式中,在原料中包含纤维与一体地具有树脂和着色材料的复合体,并且所述纤维与所述复合体被粘合在一起。
由于这样的薄片通过复合体的树脂而使着色材料被保持,因此着色材料不易脱离。
本发明所涉及的收纳容器的一个方式中,所述收纳容器对复合体进行收纳,所述复合体与纤维进行混合而被使用并且一体地具有树脂和着色材料。
这样的收纳容器能够容易地对复合体进行运输、保管。
本发明所涉及的复合体的一个方式中,所述复合体一体地具有树脂以及着色材料,并且与纤维进行混合而被使用。
这样的复合体在与纤维进行混合时,由于通过树脂而使着色材料易于被保持,因此能够使着色材料不易脱离。
本发明所涉及的复合体的一个方式中,所述复合体被用于薄片制造装置,并且一体地具有树脂以及着色材料。
由于这样的复合体通过树脂而使着色材料易于被保持,因此能够使着色材料不易从所制造出的薄片上脱离。
本发明所涉及的薄片制造装置的一个方式具备:混合部,其使纤维与一体地具有树脂和凝集抑制剂的复合体进行混合;粘合部,其使所述纤维与所述复合体进行粘合。
根据这样的薄片制造装置,由于复合体一体地具有凝集抑制剂以及树脂,因此树脂的凝集被抑制。因此,树脂被分散在这个薄片中,从而能够制造出高强度的薄片。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薄片制造装置中,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所述复合体为粉体。
根据这样的薄片制造装置,由于复合体为粉体,因此与鞘状等其他形状的复合体相比,在进行混合时复合体更易于进入纤维与纤维之间。因此,能够进一步均匀地进行混合,从而能够制造出高强度的薄片。
本发明所涉及的薄片制造方法的一个方式包括:使纤维与一体地具有树脂和凝集抑制剂的复合体进行混合的工序;使所述纤维与所述复合体进行粘合的工序。
根据这样的薄片制造方法,通过与树脂成为一体的凝集抑制剂而使树脂不易凝集,从而能够制造出高强度的薄片。
本发明所涉及的薄片的一个方式中,在原料中包含纤维与一体地具有树脂和凝集抑制剂的复合体,所述纤维与所述复合体被粘合在一起。
这样的薄片通过与树脂成为一体的凝集抑制剂而使树脂不易凝集,从而成为高强度。
本发明所涉及的收纳容器的一个方式中,所述收纳容器对复合体进行收纳,所述复合体与纤维进行混合而被使用并且一体地具有树脂与凝集抑制剂。
这样的收纳容器能够容易地对复合体进行运输、保管。
本发明所涉及的复合体的一个方式中,所述复合体一体地具有树脂以及凝集抑制剂,并且与纤维进行混合而被使用。
由于这样的复合体在与纤维进行混合时,通过成为一体的凝集抑制剂而使树脂不易凝集,因此树脂相对于纤维而易于分散。
本发明所涉及的复合体的一个方式中,所述复合体被用于薄片制造装置中,并且一体地具有树脂以及凝集抑制剂。
由于这样的复合体通过成为一体的凝集抑制剂而使树脂不易凝集,因此树脂易于遍及整个薄片而分散。因此,由于能够制造出高强度的薄片,因而能够有效地使用在薄片制造装置中。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薄片制造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模式图。
图2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薄片制造装置的模式图。
图3为表示薄片制造装置的结构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4为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复合体的截面的若干示例的模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若干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以下进行说明的实施方式为对本发明的示例进行说明的方式。本发明丝毫不被限定于以下的实施方式,并且还包含在不改变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所实施的各种变形方式。另外,在以下所说明的全部结构并不一定都是本发明的必要的结构。
1.薄片制造装置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薄片制造装置1000具备混合部100和粘合部200。图1为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薄片制造装置1000的主要部分的模式图。图2为本实施方式的薄片制造装置1000的模式图。图3为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薄片制造装置1000的结构的一个示例的图。薄片制造装置1000至少具备混合部100和粘合部200。
1.1混合部
混合部100具有使纤维(纤维材料)与一体地具有树脂和着色材料的复合体进行混合的作用。在混合部100中至少使纤维以及复合体进行混合。
在本说明书中,在言及纤维时,存在指一条纤维的情况和指多条纤维的集合体(例如像棉那样的状态)的情况,此外,在言及纤维材料时,是指包含有多条纤维的材料,并且包含纤维的集合的含义以及成为薄片的原料的材料(粉体或棉状的物体)的含义。
此外,在本说明书中,在言及复合体时,是指以树脂作为主要成分且与其他成分一体地形成的粒子。虽然其他成分是指着色材料、凝集抑制剂等,但也包含具有与成为主成分的树脂不同的形状、大小、材质或功能的成分。
此外,本说明书中,在言及着色材料时,包含指能够对薄片进行着色的物质其本身的情况和指由能够对薄片进行着色的物质组成的粒子的集合(粉体)的情况。而且,在言及着色材料时,还包含薄片的原材料的含义。
此外,在本说明书中,“使纤维和复合体进行混合”定义为,在固定容积的空间(系统)内使复合体位于纤维与纤维之间。
只要混合部100能够对纤维(纤维材料)和复合体进行混合,则其结构成、构造及结构等不被特别限定。此外,混合部100中的混合的处理方式既可以为批次处理(分批处理),也可以为逐次处理、连续处理中的任意一种。此外,混合部100既可以以手动的方式而进行工作,也可以以自动的方式而进行工作。另外,虽然混合部100至少对纤维材料及复合体进行混合,但也可以混合其他成分。
作为混合部100中的混合的处理,能够例示出机械的混合、流体力学的混合。作为机械的混合,可列举出将纤维(纤维材料)以及复合体导入至例如亨舍尔搅拌机或鼓风机等中并通过旋转的叶片而进行搅拌的方法、将纤维(纤维材料)以及复合体封入至袋中并使该袋进行振动的方法等。此外,作为流体力学的混合的处理,例如,可列举出向大气等气流中导入纤维(纤维材)及复合体并使它们在气流中相互扩散的方法。在所涉及的向大气等气流中导入纤维(纤维材料)以及复合体的方法中,既可以向使纤维材料的纤维通过气流而流动(输送)的管等中投入复合体,也可以向使复合体的粒子通过气流而流动(输送)的管等中投入纤维(纤维材料)。另外,由于在所涉及的方法的情况中,管等之中的气流为湍流时混合的效率更高,因此更为优选。
混合部100在薄片制造装置1000的原料(的一部分)的流动方向上被设置在后文所述的粘合部200的上游侧。在混合部100与粘合部200之间也可以包含有其他的结构。作为这样的其他结构,例如,可列举出将被混合在一起的纤维(纤维材料)以及复合体的混合物成形为料片状的成形部等。另外,通过混合部100而被混合在一起的混合物(以下有时会将其称为“混合材料”)也可以通过薄片成形部等其他的结构而被进一步混合。
如图1所示,作为混合部100,在为了输送纤维而采用了如上所述的管86的情况下,存在有在通过大气等气流而使纤维流动的状态下导入复合体的方法。作为在混合部100采用管86的情况下的气流的产生单元,可列举出未图示的鼓风机等,只要可获得上述的作用,便能够适当地使用。
虽然在混合部100中采用管86的情况下的复合体的导入能够通过阀的开闭操作、操作者的手来实施,但也能够使用图1、2所示的作为复合体供给部150的螺旋送料器或未图示的盘式送料器等来实施。由于通过使用这些送料器能够缩小气流的流动方向上的复合体的含量(添加量)的变动,因此更为优选。此外,在通过气流而对复合体进行输送并向该气流中导入纤维材料的情况下也同样如此。
在本实施方式的薄片制造装置1000中,混合部100优选为选择干式的方式的部件。在此,混合中的“干式”是指,并非在水中而是在空气中进行混合的状态。即,混合部100既可以在干燥状态下发挥作用,也可以在存在有作为杂质而存在的液体或有意添加的液体的状态下发挥作用。在有意添加液体的情况下,优选为,在后续的工序中,以用于通过加热等而去除所涉及的液体的能量、时间不会变得过大的程度而进行添加。
1.2.粘合部
本实施方式的薄片制造装置1000具备粘合部200。粘合部200被设置在至少与上述的混合部100相比靠原材料的流动的下游侧。
粘合部200具有将在上述的混合部100中被混合在一起的纤维(纤维材料)以及复合体、即混合材料成形为预定的形状的作用。在粘合部200中被成形的纤维以及复合体的成形体(薄片)中,纤维与复合体成为被粘合在一起的状态。
在本说明书中,“使纤维和复合体进行粘合”是指,纤维和复合体不易分离的状态、复合体的树脂被配置在纤维与纤维之间并且通过复合体而使纤维与纤维不易分离的状态。此外,粘合包含粘结的概念并且包含两种以上的物体接触而不易分离的状态。此外,在通过复合体而使纤维与纤维粘合在一起时,可以为纤维与纤维平行或交差,也可以为在一条的纤维上粘合有多条纤维。
在粘合部200中,通过向在混合部100中被混合在一起的纤维以及复合体施加热量,从而通过复合体而使多条纤维粘合在一起。当作为复合体的构成成分之一的树脂为热塑性树脂的情况下,加热至其玻璃转化温度(软化点)或熔点(结晶性聚合物的情况)附近以上的温度时,树脂将软化或熔化,而温度降低则发生固化。树脂软化而以与纤维缠绕的方式接触,从而能够通过树脂固化而使纤维与复合体相互粘合。此外,通过在固化时粘合其他的纤维,从而使纤维与纤维粘合在一起。在复合体的树脂为热固化性树脂的情况下,可以加热至软化点以上的温度,也可以加热至固化温度(发生固化反应的温度)以上而使纤维与树脂粘合在一起。另外,优选为,树脂的熔点、软化点、固化温度等低于纤维的熔点、分解温度、碳化温度,并且优选为,以形成这种关系的方式而组合并选择两者的种类。
此外,在粘合部200中,除了向混合材料施加热量之外,还可以施加压力,在该情况下,粘合部200具有将混合材料成形为预定的形状的作用。虽然所施加的压力的大小可以根据被成形的薄片的种类而被适当调节,但是可以设定在50kPa以上且30MPa以下。所施加的压力越小,则获得间隙率越大的薄片,而所施加的压力越大,则获得间隙率越小的(密度越高的)薄片。
作为粘合部200的具体的结构,除了如图1、2所示的加热辊76、张紧辊77之外,还可列举出砑光辊、热压成型机、电热板、暖风送风机、红外线加热器、闪光定影器等。
1.3.其他的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的薄片制造装置1000中,除了上述的混合部100、粘合部200之外,还可以适当具有用于预处理的结构、用于中间处理的结构、用于后处理的结构等。图2模式化地图示了薄片制造装置1000的一个示例,图3图示了薄片制造装置1000的结构的一个示例。
作为用于预处理的结构,为对向混合部100被导入的纤维(纤维材料)或复合体实施处理的结构,可列举出在空气中将作为原料的纸浆薄片或废纸等裁断的粗碎部10(碎纸机等)、在空气中将原料解开为纤维状的解纤部20、在空气中从被解纤后的解纤物中对杂质(碳粉或纸力增强剂)或因解纤而变短的纤维(短纤维)进行分级的分级部30、在空气中从解纤物中筛选较长的纤维(长纤维)或未被充分地解纤的未解纤片的筛选部40等。作为用于中间处理的结构,为在到将通过混合部100而被混合在一起的复合体以及纤维(混合材料)导入至粘合部200为止的期间内实施适当的处理的结构,可列举出在空气中使混合材料进行分散并降下的分散部60、使从分散部60降下来的混合材料在空气中堆积并成形为料片的形状等的薄片成形部70等。此外,粘合部200也可以为薄片成形部70的一部分。作为用于后处理的结构,为对通过粘合部200而被形成的薄片S实施处理的结构,可列举出根据需要而使薄片S干燥的干燥部80(图3)、将所形成的薄片收卷为卷筒状的收卷部90、将所形成的薄片裁断为标准大小的裁断部92(图3)、通过薄膜或包装纸等对被收卷或被裁断的薄片进行包装的包装部94(图3)等。
本实施方式的薄片制造装置1000也可以具有上述例示的结构以外的结构,并且可以包含上述例示的结构且根据目的而适当具有多个结构。各个结构的顺序未被特别地限定,能够根据目的而适当地进行设计。
以下,对各个结构的概要进行说明。
粗碎部10在空气中对纸浆薄片或所投入的薄片(例如A4尺寸的废纸)等原料进行裁断而使之成为细片。虽然细片的形状或大小未被特别地限定,但是例如为几cm的方形的细片。在图示的示例中,粗碎部10具有粗碎刃11,并能够通过粗碎刃11而将所投入的原料裁断。也可以在粗碎部10中设置用于连续地投入原料的自动投入部(未图示)。
通过粗碎部10而被裁断的细片在由漏斗15接收之后,经由第一输送部81而被输送至解纤部20。第一输送部81与解纤部20的导入口21连通。第一输送部81以及后文叙述的第二~第六输送部82~86的形状例如为管状。另外,在图示的示例中,第六输送部86构成混合部100的一部分,并且由于与上述的管86相同,因此将符号设为共通。
解纤部20对细片(被解纤物)进行解纤处理。解纤部20通过对细片进行解纤处理,从而生成被解开为纤维状的纤维。
在此,“解纤处理”是指,将由多条纤维粘合在一起而形成的细片解开成一条一条的纤维的处理。将通过了解纤部20的物质称为“解纤物”。在“解纤物”中,除了被解开的纤维之外,有时还会包含在解开纤维时从纤维中分离出的树脂(用于使多条纤维彼此粘合的树脂)、防渗剂等添加剂、油墨、碳粉等色料。在此后的记载中,“解纤物”为通过了解纤部20的物质中的至少一部分,也可以混杂有在通过了解纤部20之后所添加的物质。
解纤部20使添加剂、色料从纤维中分离。添加剂、色料与解纤物同时从排出口22被排出。解纤部20通过旋转刃而对从导入口21被导入的细片进行解纤处理。解纤部20在空气中以干式的方式而进行解纤。
解纤部20的结构未被限定,可例示出如下结构,即,通过转子旋转而产生气流,并且利用该气流而对被解纤物进行解纤的结构。解纤部20也可以具有产生气流的机构。在该情况下,解纤部20能够通过自身产生的气流而从导入口21对细片与气流一齐进行抽吸,并进行解纤处理,且向排出口22进行输送。
如图2所示,从排出口22被排出的解纤物经由第二输送部82而被导入至分级部30中。另外,在使用不具有气流产生机构的解纤部20的情况下,也可以将产生用于将细片向导入口21进行引导的气流的机构另行设置在解纤部20的上游或下游侧。
分级部30从解纤物中分离并去除添加剂、色料。作为分级部30而使用气流式分级机。气流式分级机为,产生旋转气流并根据离心力和被分级的物质的尺寸、密度而进行分离的机器,并且能够通过气流的速度及离心力的调节而对分级点进行调节。具体而言,作为分级部30而使用旋风分离器、弯管射流分离机、涡流分级机等。尤其是旋风分离器,由于结构简便,因此能够作为分级部30而优选使用。在下文中,对作为分级部30而使用了旋风分离器的情况进行说明。
分级部30至少具有导入口31、被设置在下部的下部排出口34、被设置在上部的上部排出口35。在分级部30中,使伴有从导入口31被导入的解纤物的气流进行圆周运动,由此,在被导入的解纤物上施加有离心力,从而被分离为第一分级物(被解开的纤维)、与第一分级物相比而较小且密度较低的第二分级物(添加剂、色料)。第一分级物可作为薄片的原料而被使用。由于第二分级物在形成薄片时成为阻碍物,因而被去除。例如,当碳粉被包含在薄片中时,薄片的白度会降低。此外,当与纤维相比较小的物质被包含在薄片中时,薄片的强度会降低。第一分级物从下部排出口34被排出,并通过第三输送部83而被导入至筛选部40的导入口46。另一方面,第二分级物从上部排出口35通过第四输送部84而被排出至分级部30的外部。如此,树脂通过分级部30而被排出至外部,因此即使通过后文叙述的复合体供给部150而对树脂进行供给,也能够防止树脂相对于解纤物而过剩的情况。
另外,虽然记载了通过分级部30而分离为第一分级物与第二分级物的情况,但是并不是能够准备地分离。存在第一分级物中的较小的物质或密度较低的物质与第二分级物一起被排出至外部的情况。还存在第二分级物中的密度较高的物质或与第一分级物缠绕在一起的第二分级物与第一分级物一起被导入至筛选部40中的情况。此外,由于在原料不是废纸而是纸浆薄片的情况下,不包含相当于第二分级物的物质,因此作为薄片制造装置1000也可以省略分级部30。
筛选部40在空气中将被实施了解纤处理的解纤物筛选为通过筛选部40的“通过物”和未通过的“残留物”。作为筛选部40而使用圆筒状的筛子。如图2所示,筛选部40具有导入口46和排出口47。筛选部40为旋转式的筛子,并且使能够通过筛子的大小的物质通过,而不使无法通过第一开口42的大小的物质通过。筛选部40能够通过筛子而从被实施了解纤处理的解纤物中筛选出与固定的长度相比较短的纤维(通过物)。
未通过筛选部40的筛子的残留物,如图1所示,从排出口47被排出,并经由作为返回流道的第五输送部85而被输送至漏斗15,再次返回至解纤部20。
通过了筛选部40的筛子的通过物在由漏斗16接收之后,经由第六输送部86(管86)而被输送至分散部60的导入口66。在第六输送部86上设置有用于供给使纤维彼此(使解纤物彼此)粘合的复合体(后文所述)的供给口151。
复合体供给部150在空气中从供给口151向第六输送部86(管86)供给复合体。即,复合体供给部150在筛选部40的通过物从筛选部40朝向分散部60的路径上(筛选部40与分散部60之间)供给复合物。作为复合体供给部150,只要能够向第六输送部86(管86)供给复合体则不被特别地限定,可使用螺旋送料器、循环式送料器等。对于从复合体供给部150被供给的复合体将在后文叙述。
筛选部40的通过物以及复合体通过第六输送部86(管86)的结果为,混合材料在到达分散部60之前的期间被形成。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薄片制造装置1000中,混合部100被构成为包含复合体供给部150以及第六输送部86(管86)。另外,混合材料也可以在分散部60中被进一步混合。因此,也可以将分散部60作为混合部100。
分散部60对缠绕在一起的通过物进行拆解。而且,在从复合体供给部150被供给的复合体为纤维状的情况下,分散部60对缠绕在一起的复合体进行拆解。此外,分散部60使通过物、复合体均匀地堆积在后文叙述的堆积部72上。
作为分散部60,使用筛子。分散部60为,能够通过电动机(未图示)而进行旋转的旋转式的筛子。
分散部60具有导入口66。分散部60与筛选部40在结构上的不同为,不具有排出口(相当于筛选部40的排出口47的部分)。
分散部60的筛子的筛孔尺寸的上限为5mm。通过将筛孔尺寸设为5mm以下,从而不会使纤维彼此缠绕而成的结块通过,而是对其进行拆解再使之通过。即使在第六输送部86内被混合时存在缠绕在一起的纤维或复合体,也会在通过分散部60时被拆解。因此,纤维、复合体以均匀的厚度、密度而堆积在后文所述的堆积部72上。
另外,“对缠绕在一起的纤维进行拆解”包含,将缠绕在一起的纤维完全拆解的情况(成为全部的纤维被拆解开的状态的情况)和以缠绕在一起的纤维能够通过筛子的程度将缠绕在一起的纤维的一部分拆解的情况。“对缠绕在一起的复合体进行拆解”的含义也相同。
另外,“均匀地堆积”是指,被堆积的堆积物以相同的厚度、相同的密度而被堆积的状态。但是,由于并不是堆积物全部被制造为薄片,因此只要成为薄片的部分均匀即可。
通过了分散部60的解纤物以及复合体被堆积在薄片成形部70的堆积部72上。如图1、2所示,薄片成形部70具有堆积部72、拉伸辊74、加热辊76、张紧辊77、收卷辊78。薄片成形部70使用通过了分散部60的解纤物以及复合体而使薄片成形。在图示的示例中,薄片成形部70的加热辊76以及张紧辊77构成了上述的粘合部200。
薄片成形部70的堆积部72接收通过了分散部60的解纤物以及复合体并使之堆积。堆积部72位于分散部60的下方。堆积部72为接收解纤物以及复合体的部件,例如网带。网带上形成有通过拉伸辊74而被拉伸的网。堆积部72通过拉伸辊74自转而进行移动。通过在堆积部72连续地移动的同时,解纤物以及复合体连续地从分散部60降下并积累,从而在堆积部72上形成厚度均等的料片。
被堆积在薄片成形部70的堆积部72上的解纤物以及复合体随着堆积部72的移动而通过加热辊76,从而被加热以及被加压。通过加热而使树脂作为粘合剂而发挥作用,从而使纤维彼此粘合,并且通过加压而使其变薄,从而形成薄片S。也可以进一步使其通过未图示的砑光辊,从而使表面平滑化。在图示的示例中,薄片S在收卷辊78中被收卷。通过以上内容,从而能够制造出薄片S。
2.纤维
在本实施方式的薄片制造装置1000中,作为原料的一部分而被使用的纤维(纤维材料)未被特别地限定,能够使用广泛的纤维材料。作为纤维,可列举出天然纤维(动物纤维、植物纤维)、化学纤维(有机纤维、无机纤维、有机无机复合纤维)等,更详细而言,可列举出由纤维素、丝绢、羊毛、棉、大麻、大麻槿、亚麻、苎麻、黄麻、蕉麻、剑麻、针叶树、阔叶树等形成的纤维,由人造纤维、莱赛尔纤维、铜铵纤维、维尼纶、丙烯酸、尼龙、芳纶、聚酯、聚乙烯、聚丙烯、聚氨酯、聚酰亚胺、碳、玻璃、金属形成的纤维等,可以将它们单独使用,也可以适当混合进行使用,还可以作为进行了精制等的再生纤维而使用。作为原料,只要包含这些纤维中的至少一种即可。此外,纤维可以被干燥,也可以含有或含浸有水、有机溶剂等液体。此外,也可以实施各种表面处理。此外,纤维的材质既可以为纯物质,也可以为包含杂质、添加物及其他成分等多种成分的材质。
作为本实施方式的薄片制造装置1000中所使用的纤维的基本的形状,为绳(string)状、条带(ribbon)状,所述纤维可以为独立的一条纤维,此外还可以为多条相互缠绕而作为整体成为绳状或条带状。此外,作为纤维材料,可以为形成棉状的形态的材料,而且也可以为多条纤维相互部分地进行了物理性、化学性结合的形态的材料。此外,作为纤维的结构,既可以为由一种材质形成的所谓的单纤维,也可以为材质从中心部朝向外周部而连续地或阶段性地变化的纤维。作为材质从纤维的中心部朝向外周部而阶段性地变化的纤维,可列举出所谓的芯鞘构造的纤维。而且,纤维作为整体可以是直线状的形状,也可以为曲线状的形状,而且还可以为卷曲的形状。此外,对于纤维的截面的形状也未特别地进行限定,可以为圆形、椭圆形、多边形或将它们组合后的形状。此外,还可以为纤丝化的纤维。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使用的纤维为独立的一条纤维时,其平均直径(截面不是圆形的情况下,为与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长度中的最大长度或为假设为具有与截面面积相等的面积的圆时的该圆的直径(圆当量直径))平均在1μm以上且1000μm以下,优选在2μm以上且500μm以下,更优选在3μm以上且200μm以下。
虽然本实施方式的薄片制造装置1000中使用的纤维的长度未被特别地限定,但是在独立的一条纤维中,沿着该纤维的长度方向的长度在1μm以上且5mm以下,优选在2μm以上且3mm以下,更优选在3μm以上且2mm以下。由于在纤维的长度较短的情况下,难以与复合体粘合,因此存在薄片的强度不足的情况,但是只要在上述范围内便能够获得足够强度的薄片。沿着纤维的长度方向的长度也可以为,根据需要而对独立的一条纤维的两端以不会发生断裂的方式进行拉伸,并以该状态置为大致直线状的状态时的两端之间的距离(纤维的长度)。此外,对于纤维的平均长度,作为长度-长度加权平均纤维长度,在20μm以上且3600μm以下,优选在200μm以上且2700μm以下,更优选在300μm以上且2300μm以下。另外,对于纤维的长度,也可以有偏差(分布),对于独立的一条纤维的长度,也可以在由100以上的n条纤维所获得的分布中,在假定了正态分布的情况下,σ在1μm以上且1100μm以下,优选在1μm以上且900μm以下,更优选在1μm以上且600μm以下。
纤维的粗细、长度能够通过各种光学显微镜、扫描型电子显微镜(SEM)、透射型电子显微镜、光纤测试仪等进行测量。此外,在用显微镜观察的情况下,通过根据需要而适当地实施观察样品的预处理,从而能够进行截面观察、根据需要而对独立的一条纤维的两端以不会发生断裂的方式进行了拉伸的状态下的观察。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棉状”是指,通过一条较长的纤维或多条纤维相互缠绕或部分地相互接触,从而具有三维的体积较大的外形的状态。即,棉状是指,通过纤维的缠绕或部分的接触而被形成的立体的形状,并且在该形状之中包含有气体的状态。另外,无论多条纤维之间是否粘合,棉状这样的用语均被使用。
3.树脂与着色材料的复合体
在本实施方式的薄片制造装置1000中,作为原料的一部分而被使用的复合体一体地具有树脂以及着色材料。
复合体一体地具有树脂以及着色材料的状态是指,树脂或着色材料在薄片制造装置1000内及/或在所制造的薄片S中,相对于复合体不易变得散乱(不易脱落)的状态。即,复合体一体地具有树脂以及着色材料的状态是指,通过树脂而使着色材料相互粘着的状态、着色材料被结构性(机械性)地固定在树脂中的状态、树脂与着色材料通过静电力、范德华力等而凝集的状态以及树脂与着色材料被化学键合的状态。此外,复合体一体地具有树脂以及着色材料的状态既可以为着色材料被内包在树脂内的状态,也可以为着色材料附着在树脂上的状态,并且也包括这两种状态同时存在的状态。另外,这些情况在后文叙述的一体地具有树脂与凝集抑制剂的情况中也相同。
图4针对一体地具有树脂以及着色材料的复合体的截面而模式化地图示了若干方式。作为一体地具有树脂以及着色材料的复合体的具体的方式的一个示例,可列举出,如图4(a)~(c)所示的、具有在树脂1的内部分散地内包有单个或多个着色材料2的结构的复合体3,如图4(d)所示那样在树脂1的表面上附着有单个或多个着色材料2的复合体3。在本实施方式的薄片制造装置1000中,作为复合体而能够使用这样的复合体3的集合(粉体)。
图4(a)为表示具有在构成复合体3的树脂1之中分散有多个着色材料2(被描绘为粒子)的结构的复合体3的一个示例。这种复合体3成为以树脂1作为母体并且着色材料2作为域(domain)而分散的所谓的海岛结构。由于在该示例中,着色材料2处于被树脂1包围的状态,因此着色材料2不易穿过树脂部分(母体)而向树脂1之外脱离。因此,在薄片制造装置100内受到各种处理时或被成形为薄片时,着色材料2处于不易从树脂部分脱落的状态。该情况下的复合体3内的着色材料2的分散状态既可以为着色材料2相互接触,也可以为在着色材料2之间存在树脂1。此外,虽然在图4(a)中着色材料2整体分散,但是也可以偏向一侧。例如,在该图中,着色材料2也可以仅位于右侧或左侧。作为偏向一侧的情况,可以如图4(b)那样在树脂1的中央部分配置有着色材料2,也可以如图4(c)那样在靠近树脂1的表面的部分配置有着色材料2。另外,树脂1也可以具有中央附近的母粒子4与其周围的壳5。在此,母粒子4和壳5既可以互为同种类的树脂,也可以为不同种类的树脂。
图4(d)所示的示例为在由树脂1形成的粒子的表面附近埋有着色材料2这样的方式的复合体。虽然在该示例中,着色材料2露出于复合体3的表面,但是通过与树脂1的粘结(化学性的、物理性的结合)或由树脂1实现的机械性的固定,从而成为不易从复合体3脱落的状态,并且这种复合体3也能够作为一体地具有树脂1及着色材料2的复合体3而优选地使用在本实施方式的薄片制造装置1000中。另外,在该示例中,着色材料2不仅存在于树脂1的表面,也存在于树脂1的内部。
虽然例示了一体地具有树脂及着色材料的复合体的若干方式,但是只要是在薄片制造装置1000内受到各种处理时或被成形为薄片时着色材料不易从树脂脱落的方式,则并不限定于这些方式,即使是通过静电力或范德华力而使着色材料附着在树脂的粒子的表面上的状态,只要着色材料不易从树脂粒子脱落即可。此外,即使是将上述例示的多个方式相互组合的方式,只要是着色材料不易从复合体脱落的方式,则能够采用任意的方式。
着色材料具有将通过本实施方式的薄片制造装置1000而被制造出的薄片的颜色设为预定的颜色的作用。作为着色材料,可以使用染料或颜料,从在复合体中与树脂成为一体的情况下获得更良好的遮盖力、显色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使用颜料。
作为颜料,其颜色、种类均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使用一般的油墨所使用的各种颜色(白色、蓝色、红色、黄色、蓝绿色、品红色、黄色、黑色、特殊颜色(珍珠色、金属光泽)等)的颜料。颜料既可以为无机颜料,也可以为有机颜料。作为颜料,可以使用日本特开2012-87309号公报、日本特开2004-250559号公报中记载的公知的颜料。此外,也可以使用氧化锌、氧化钛、锑白、硫化锌、黏土、二氧化硅、白炭黑、滑石、矾土白等白色颜料等。这些颜料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适当混合使用。另外,在使用白色颜料的情况下,使用由含有以上述例示的颜料之中的氧化钛为主要成分的粒子(颜料粒子)的粉体形成的颜料,由于氧化钛的折射率较高,因此从易于以较少的调配量来提高所制造的薄片S的白度这一点出发,更为优选。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着色材料这样的用语以用于着色的材料的含义而被使用。此外,在本说明书中,在言及颜料的情况下,也包含多个该单位粒子(颜料粒子)集合而形成的粉体的含义。此外,单位粒子(颜料粒子)是指,难以通过通常的粉碎方式而进一步缩小的粒子。例如,在材质为氧化钛的白色颜料中,该单位粒子(颜料粒子)可以为,将氧化钛的微结晶作为一次粒子并使多个该一次粒子集合而成的粒子。该情况下的一次粒子之间的凝集存在化学性的结合或者形成双晶而凝集的情况,从而多数情况下,机械性粉碎较为困难。此外,一个颜料粒子的结构可以为其本身为一次粒子,也可以为一次粒子的结合体。
使复合体一体地具有树脂以及着色材料的方法在采用上述的图4(a)~(d)中的任意一种结构的情况下均不被特别地限定,能够适当地使用公知的方法。作为一个示例,记录了获得上述的图4(a)的方式的复合体的方法。作为获得图4(a)的方式的复合体的方法,可列举出将预定的树脂加热至软化点以上的温度并与颜料(着色材料)进行混炼的熔融混炼法、使树脂在水、溶剂中溶解或膨胀并与颜料进行混合的方法。作为在这些方法中可使用的装置,可列举出混炼机、班伯里密炼机、单螺杆挤出机、多螺杆挤出机、双辊挤出机、三辊挤出机、连续式混炼机、连续式双辊挤出机等。在采用这些方法的情况下,为了使颜料更均匀地分散在树脂内,可以预先对颜料进行疏水化处理。此外,在熔融混炼之前存在颜料的凝集块的情况下,预先利用搅拌机等对该凝集块进行解碎的操作,对于使颜料均匀地分散到树脂内是较为有效的。
而且,在混炼之后,利用适当的方法进行造粒,并通过粉碎从而能够获得复合体。粉碎可以使用公知的粉碎方法来进行。作为所使用的粉碎机,可列举出锤式粉碎机、针磨机、绞磨机、粉碎机、涡轮粉碎机、盘磨机、筛分磨机、气流磨机等,并且能够将这些适当组合而获得树脂粒子。此外,粉碎的工序可以阶段性地实施,例如首先以粒径大致成为1mm左右的方式粗略地进行粉碎,之后以成为目标的粒径的方式细致地进行粉碎等。在这样的情况下,在各个阶段均能够适当地使用例示的装置。为了进一步提高复合体的粉碎的效率,也能够使用冷冻研磨法。以此方式而获得的复合体有时会具有各种大小,为了形成为目标大小的复合体,可以使用公知的分级装置来进行分级。只要采用如上所述的方法,便能够获得如图4(a)所示的结构的复合体。
复合体中的着色材料的含量优选为超过质量百分比0%且在质量百分比50%以下。复合体中的着色材料的含量在由质量份(额外添加:着色材料相对于树脂的添加量)表示时,为超过0质量份且在100质量份以下。从所制造出的薄片获得足够的强度、着色的观点和抑制着色材料从复合体的脱落的观点以及复合体的形状的稳定性(对复合体因冲击等而发生脆性破坏的情况进行抑制)的观点出发,复合体中的着色材料的含量优选在质量百分比1%以上且质量百分比50%以下,进一步优选在质量百分比2%以上且质量百分比30%以下,更优选在质量百分比3%以上且质量百分比20%以下。
4.树脂与凝集抑制剂的复合体
也可以在复合体或包含复合体的粉体中调配凝集抑制剂。凝集抑制剂具有在被调配在复合体中的情况下,与未被调配在复合体中的情况相比,使一体地具有树脂以及着色材料的复合体不易相互凝集的作用。作为凝集抑制剂,可使用各种凝集剂,但是由于在本实施方式的薄片制造装置1000中不使用或几乎不使用水,因此优选为使用被配置(涂敷(覆盖)等)在复合体的表面上的类型的凝集剂。另外,当仅考虑到凝集抑制的效果时,复合体可以不一体地具有着色材料,也可以不使用着色材料。即,在本实施方式的薄片制造装置1000中,作为原料的一部分而被使用的复合体也可以一体地具有树脂以及凝集抑制剂。
作为这样的凝集抑制剂,可列举出由无机物形成的微粒子,并通过将其如图4(d)所示那样配置在复合体的表面上,从而能够获得非常优异的凝集抑制效果。因此,在图4(d)中,也可以将符号2作为凝集抑制剂。
另外,凝集是指同种或异种的物体通过静电力或范德华力而以物理接触的方式存在的状态。此外,在于多个物体的集合体(例如粉体)中未发生凝集的状态这一情况下,并不一定是指构成该集合体的全部物体以离散的方式而被配置的情况。即,未发生凝集的状态中也包括构成集合体的物体的一部分凝集在一起的状态,这种凝集在一起的物体的量在集合体整体的质量百分比10%以下,优选在质量百分比5%以下的程度,该状态包含在多个物体的集合体中“未发生凝集的状态”。另外,虽然在将粉体等装袋的情况下,成为粉体的粒子彼此以接触的方式而存在的状态,但是通过柔和的搅拌、利用气流而实现的分散、自由落下等,施加不会破坏粒子的程度的外力,从而能够使粒子处于离散的状态,这种情况也包含在未发生凝集的状态内。
作为凝集抑制剂的材质的具体示例,可列举出二氧化硅、氧化钛、氧化铝、氧化锌、氧化铈、氧化镁、氧化锆、钛酸锶、钛酸钡、碳酸钙。另外,虽然例示的凝集抑制剂的材质的一部分与着色材料的材质相同,但是在凝集抑制剂的粒径小于着色材料的粒径这一点上不同。因此,凝集抑制剂对所制造的薄片的色调没有显著影响,因而在本说明书中能够区别于上述的着色材料。但是,由于在对薄片的色调进行调节时,即使凝集抑制剂的粒径较小,有时也会产生若干光的散射等效应,因此更优选为考虑这种效应。
虽然凝集抑制剂的粒子的平均粒径(数均粒径)没有被特别限定,但是优选为0.001~1μm,更优选为0.008~0.6μm。凝集抑制剂的粒子接近所谓的纳米颗粒的范畴,由于粒径较小,因此一般情况下为一次粒子,但是,也可以是多个一次粒子结合而成为高次粒子。只要凝集抑制剂的一次粒子的粒径在上述范围内,便能够良好地涂敷在树脂的表面上,从而能够赋予充分的凝集抑制效果。当在复合体的表面上配置凝集抑制剂时,不同的复合体与复合体之间将存在有凝集抑制剂,从而能够抑制凝集。当将复合体与凝集抑制剂形成为分体时,在不同的复合体与复合体之间不一定存在有凝集抑制剂,因此存在复合体彼此凝集的情况。
如果将凝集抑制剂添加到复合体时的添加量相对于复合体100质量份而设为0.1质量份以上且5质量份以下,则能够获得上述效果,从提高该效果及/或抑制凝集抑制剂从所制造的薄片上脱落的情况等的观点出发,相对于复合体100质量份而优选设为0.2质量份以上且4质量份以下,更优选设为0.5质量份以上且3质量份以下。
作为将凝集抑制剂配置(涂敷)在复合体的表面上的方法,未被特别地限定,可以在通过上述的熔融混炼等而形成复合体时将凝集抑制剂与树脂以及着色材料一起进行调配。但是,当以此方式进行调配时,凝集抑制剂的大部分被配置在复合体的内部,因此相对于凝集抑制剂的添加量的凝集抑制效果变小。从凝集抑制剂的凝集抑制机制出发,更优选为凝集抑制剂尽可能地被配置在复合体的表面上。虽然作为将凝集抑制剂配置在复合体的表面上的方式,可列举出涂敷、覆盖等,但不一定要对复合体的整个表面进行覆盖。此外,虽然覆盖率可以超过100%,但是当成为大约300%以上时,存在使复合体与纤维粘合的作用受损的情况,因此根据状况而适当地选择覆盖率。
作为将凝集抑制剂向复合体的表面进行配置的方法,可以考虑各种方法,虽然仅使两者混合并通过静电力或范德华力而使凝集抑制剂附着于复合体的表面,也能够起到效果,但有脱落的可能性。因此,优选为,将复合体与凝集抑制剂投入至高速旋转的搅拌机中而均匀地混合的方法。作为这样的装置而能够使用公知的装置,即能够使用FM搅拌机、亨舍尔搅拌机、超级搅拌机等来实施。通过这样的方法能够将凝集抑制剂的粒子配置在复合体的表面上。通过这样的方法而被配置的凝集抑制剂的粒子存在至少一部分以侵入或嵌入复合体的表面的状态而被配置的情况,从而能够使凝集抑制剂不易从复合体脱落,由此能够稳定地起到凝集抑制效果。此外,当使用这样的方法时,能够在几乎或完全不含有水的系统中容易地实现上述配置。此外,即使存在未侵入复合体的粒子,也能够充分地获得这样的效果。另外,凝集抑制剂的粒子侵入或嵌入复合体的表面的状态能够通过各种电子显微镜而进行确认。
如果复合体表面上的覆盖凝集抑制剂的比例(面积比:在本说明书中有时将其称为覆盖率)在20%以上且100%以下,则能够获得充分的凝集抑制效果。覆盖率通过通过向FM搅拌机等装置的加料来进行调节。而且,如果凝集抑制剂、复合体的比表面积为已知,则也能够通过加料时的各个成分的质量(重量)来进行调节。此外,覆盖率能够通过各种电子显微镜来进行测量。另外,在凝集抑制剂以不易从复合体脱落的方式而被配置的情况下,能够使复合体一体地具有凝集抑制剂。
当在复合体中调配有凝集抑制剂时,由于能够使复合体的凝集非常不易发生,因此能够在混合部100中更容易地使复合体与纤维材料混合。即,当在复合体中调配有凝集抑制剂时,复合体会迅速地在空间内扩散,从而形成非常均匀的混合材料。
作为能够通过凝集抑制剂而使复合体与纤维通过由空气流或搅拌机实现的搅拌而非常良好地进行混合的理由,可列举出在将凝集抑制剂配置在复合体的表面上的情况下存在复合体容易带静电的倾向这一理由,通过该静电而抑制了复合体的凝集。此外,根据发明人的研究可知,通过该静电而附着在纤维上的复合体即使在受到机械性的冲击等的情况下,也不易从纤维脱离的可能性较高。根据这些倾向,可以认为在复合体中调配有凝集抑制剂的情况下,复合体一旦附着在纤维上,便变得不易脱离,并且可以认为即使不使用纤维与复合体的混合以外的特殊的方法,也能够迅速地混合。此外可知,成为混合材料之后,在纤维上的复合体的附着较为稳定,从而不会发现复合体的脱离现象。
5.复合体整体
复合体除了上述的树脂、着色剂、凝集抑制剂之外,也可以包含其他成分。作为其他成分,例如,可列举出有机溶剂、表面活性剂、防霉剂/防腐剂、抗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氧吸收剂等。
作为与着色剂或凝集抑制剂形成复合体的成分的树脂的种类,可以为天然树脂、合成树脂中的任意一种,也可以为热塑性树脂、热固化性树脂中的任意一种。在本实施方式的薄片制造装置1000中,构成复合体的树脂优选为常温下为固体的树脂,如果鉴于利用粘合部200中的热量而对纤维进行粘合的情况,则更优选为热塑性树脂。
作为天然树脂,可列举出松香(rosin)、达玛脂、乳香脂、柯巴脂、琥珀、虫胶、麒麟竭、山达脂、松脂(colophony)等,可以将它们单独使用或适当地混合使用,此外,也可以对它们适当地进行改性。
作为合成树脂中的热固化树脂,可列举出酚树脂、环氧树脂、三聚氰胺树脂、尿素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醇酸树脂、聚氨酯、热固化性聚酰亚胺树脂等热固化性树脂。
此外,作为合成树脂中的热塑性树脂,可列举出AS树脂、ABS树脂、聚丙烯、聚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丙烯酸树脂、聚酯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苯醚、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尼龙、聚酰胺、聚碳酸酯、聚甲醛、聚苯硫醚、聚醚醚酮等。这些树脂可以单独使用或适当地混合使用。此外,可以进行共聚物化、改性,作为这种树脂的系统,可列举出苯乙烯系树脂、丙烯酸系树脂、苯乙烯-丙烯酸系共聚合树脂、烯烃系树脂、氯乙烯系树脂、聚酯系树脂、聚酰胺系树脂、聚氨酯系树脂、聚乙烯醇系树脂、乙烯醚系树脂、N-乙烯系树脂、苯乙烯-丁二烯系树脂等。
此外,虽然在图4的示例中,复合体的外形形状均模式化地表示为接近于球形的形状,但复合体的外形形状并不被特别地限定,也可以为圆盘状、不定形等形状。但是,由于在复合体的形状尽可能接近于球形时更易于在混合部100中配置在纤维与纤维之间,因此更为优选。
被粉碎的复合体的体积平均粒径d对所形成的薄片S内的复合体的分散状态产生影响。在将被调配在薄片S中的复合体的量设为固定的情况下,如果复合体的体积平均粒径d较大,则配置有复合体的部分的纤维之间的粘合力增强,但是由于复合体的个数变少,因此薄片S面内的复合体的分散(分布)变得稀松,从而出现纤维之间的粘合力较弱的部分,因此作为薄片S,强度降低。另一方面,在将被调配于薄片S中的复合体的量设为固定的情况下,如果复合体的体积平均粒径d较小,则在薄片S面内复合体易于均匀地分散(分布),因此作为薄片S的强度也会提升。
虽然这种优选的体积平均粒径d依赖于薄片S的复合体的调配量,但调配量在质量百分比5%以上且质量百分比70%以下的情况下,体积平均粒径d优选在1μm以上且100μm以下,更优选在5μm以上且35μm以下。
此外,复合体的大小(体积平均粒径d)也可以根据构成纤维材料的纤维的粗细(平均直径D)来进行调节。对于复合体的大小(体积平均粒径d),从使混合部100中的纤维与复合体更均匀地进行混合的观点出发,复合体的体积平均粒径d优选为与构成纤维材料的纤维的粗细(平均直径D)相比较小。
虽然在混合部100中混合有上述的纤维(纤维材料)和复合体,但它们的混合比率可以根据所制造的薄片S的强度、用途等来适当地进行调节。如果所制造的薄片S为复印纸张等事务用途,则复合体相对于纤维的比例在质量百分比5%以上且质量百分比70%以下,从在混合部100中获得良好的混合的观点以及在将混合物成形为薄片状的情况下不易受到重力的影响的观点出发,优选在质量百分比5%以上且质量百分比50%以下。
6.作用效果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薄片制造装置1000,即使在液体较少的状态(干式)下,也能够在混合部100中良好地实施纤维与复合体的混合。而且,在粘合部200中使一体地具有树脂以及着色材料的复合体与纤维粘合。此外,通过复合体一体地具有树脂以及着色材料,从而通过将纤维彼此粘合的树脂而使着色材料易于被保持,因此能够制造出着色材料不易脱离的薄片。
此外,当将凝集抑制剂与树脂设为一体而形成为复合体的情况下,能够显著地减少复合体彼此之间的凝集。当复合体彼此发生凝集时,由于复合体集中到一部分,从而出现复合体较少的部分。在复合体较少的部分中,纤维彼此的粘合力变得较弱,从而作为薄片S的强度会不足。当能够减少复合体彼此的凝集时,复合体将被均匀地分散,从而能够制作出强度良好的薄片S。此外,在该复合体与着色材料成为一体时,着色材料也会均匀地分散,从而能够制作出薄片S的色调的均匀性良好的(抑制了色差的)薄片S。由此,即使不使用湿式抄造,通过干式法也能够使纤维材料与一体地具有凝集抑制剂的复合体均匀地进行混合。此外,树脂的分散也会变得良好,从而能够制造出强度优异的薄片S。另外,通过将树脂以及着色材料设为一体,从而能够制造出色调良好的薄片S。由于一体地具有着色材料及/或凝集抑制剂与树脂的复合体通过与纤维混合而被均匀地混合,因此仅进行混合也具有效果。虽然在混合的状态下难以确认是否均匀地混合,但是通过使纤维和复合体进行粘合,从而易于确认作为薄片S的强度、色调的均匀性等。另外,在将树脂与着色材料、树脂与凝集抑制剂设为分体的情况下,在输送、使用的过程中,可能会存在它们的一部分(例如10%)一体化的情况。但是,像这样在后期进行一体化的物质易于脱离,并且10%左右一体化也不会起到效果。在本申请中,由于作为一体化的复合体而进行供给,并且着色材料、凝集抑制剂的70%以上与树脂成为一体,因此会起到效果。
另外,通过对纤维的粗细与复合体的粒径适当地进行调节,从而没有色差,并且也可对复合体从纤维材料的脱离进行抑制。由此,能够提供保存性与运输性较优异的料片等薄片S。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薄片制造装置1000,能够采用几乎或完全不使用水的方法来制造薄片S,并且不需要制造设备的供排水设备等。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薄片制造装置1000,由于不特别需要使用水的部分,因此易于小型化。因此,能够提高设置位置的自由度。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薄片制造装置1000,不需要用于脱水干燥的电力等能量,从而能够在达成低成本化的同时,实现在抄造法中无法实现的短时间内的薄片S的制造。
7.薄片制造方法
本实施方式的薄片制造方法包括:对纤维与一体地具有树脂以及着色材料或一体地具有树脂以及凝集抑制剂的复合体进行混合的工序;使该纤维和该复合体进行粘合的工序。由于纤维、树脂、着色材料、复合体以及粘合与在上述的薄片制造装置的项目中叙述的内容相同,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薄片制造方法可以包括选自如下工序中的至少一个工序,即,在空气中对作为原料的纸浆薄片或废纸等进行切断的工序;在空气中将原料拆解为纤维状的解纤工序;在空气中从被解纤的解纤物中对杂质(碳粉、纸力增强剂)或由于解纤而变短的纤维(短纤维)进行分级的分级工序;在空气中从解纤物中筛选较长的纤维(长纤维)或未被充分地解纤的未解纤片的筛选工序;在空气中使混合材料在分散的同时降下的分散工序;在空气中使降下的混合材料堆积并成形为料片的形状等的成形工序;根据需要而使薄片进行干燥的干燥工序;将所形成的薄片收卷为卷筒状的收卷工序;对所形成的薄片进行裁断的裁断工序;以及对所制造的薄片进行包装的包装工序。由于这些工序的详细内容与在上述的薄片制造装置的项目中叙述的内容相同,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
8.薄片
通过本实施方式的薄片制造装置1000或薄片制造方法而被制造出的薄片S主要是指至少以上述的纤维作为原料,并成为薄片状的产品。但是,并不限定于薄片状,也可以为板状、料片或具有凹凸的形状。本说明书的薄片可以分类为纸与无纺布。纸例如包括以纸浆或废纸作为原料并成形为薄片状的形态等,且包括以笔记或印刷为目的的记录纸、壁纸、包装纸、彩色纸、图画纸、肯特纸(kent paper)等。无纺布为,与纸相比而较厚、低强度的物质,并且包括普通的无纺布、纤维板、纸巾、厨房用纸、清洁器、过滤器、液体吸收材料、吸音体、缓冲材料、垫子等。
9.收纳容器
本实施方式的收纳容器对与纤维进行混合而被使用,并且一体地具有树脂以及着色材料或一体地具有树脂以及凝集抑制剂的上述的复合体进行收纳。
本实施方式的复合体通过送料器或阀的开闭而被供给至混合部100。本实施方式的复合体作为外观而以粉体的状态被供给。因此,例如,也能够以在复合体被制造出之后,通过管等而直接被供给至混合部100的方式来构成装置。但是,根据装置的设置位置,考虑到复合体作为商品而进入流通路径,从而有时会在制造出复合体之后实施输送、保存的情况。
本实施方式的收纳容器具有对复合体进行收纳的收纳室,并且能够将复合体收纳在该收纳室内。即,本实施方式的收纳容器能够称为复合体的盒,并且能够容易地对复合体进行运输、保管。
收纳容器的形状未被特别地限定,能够设为适合于薄片制造装置1000的盒的形状。收纳容器例如能够由一般的高分子材料形成。此外,收纳容器可以为箱状的牢固的形态,也可以为薄膜(袋)状的柔韧的形态。构成收纳容器的材质优选为由与被收纳的复合体的材质相比,玻璃转化温度或熔点较低的材料构成。
对复合体进行收纳的收纳室只要能够对复合体进行收纳并保持则不被特别地限定。收纳室可以由薄膜、成形体等形成。在收纳室由薄膜形成的情况下,收纳容器可以以包含对形成收纳室的薄膜进行收纳的成形体(筐体)的方式被形成。此外,收纳室也可以由比较牢固的成形体形成。
形成收纳室的薄膜或成形体由高分子、金属的蒸镀膜等构成,可以采用多层结构。在收纳容器由薄膜或成形体等多个部件形成的情况下,可以形成熔敷部分或粘合部分。此外,在被收纳的复合体(粉体)因与大气接触而受到变质等影响的情况下,薄膜或成形体优选为,由气体透过率较小的材质形成。在形成收纳室的薄膜或成形体的材质中的与被收纳的复合体相接触的部分的材质优选为,相对于复合体而较为稳定。
收纳室的形状以及容积不被特别地限定。虽然收纳室中收纳有复合体,但也可以与复合体一起收纳相对于该复合体而为惰性的固体或气体。被收纳于收纳室内的复合体的体积也不被特别地限定。
收纳室也可以具有流通口,所述流通口能够将收纳室内部与收纳容器的外部进行连通,并且将复合体取出至收纳容器的外部。此外,收纳室也可以形成流通口以外的其他流通通道。作为这样的其他流通通道,例如,可以通过开放阀等而被构成。在收纳室设置开放阀的情况下,虽然开放阀被配置的位置不被特别地限定,但是存在如下情况,即,如果在输送、运输、使用时的通常的姿势下,相对于重力的作用方向而配置在相反侧,则在收纳室内产生了压力等情况下将该压力向大气进行释放时不易排出复合体,因此为优选的情况。
10.改变及其他事项
虽然在本实施方式的薄片制造装置、薄片制造方法中,如上所述,完全不使用谁或仅使用少量的水,但是根据需要,也能够以调湿等为目的,通过喷雾的方式等适当添加水分而制造薄片。
在本说明书中,对于“均匀”这一用语,在言及均匀的分散或混合的情况下,是指在能够定义两种以上或两相以上的成分的物体中,一种成分相对于其他成分的相对的存在位置在整个系统中相同,或在系统的各个部分中互为相同或实质上等同。此外,着色的均匀性或色调的均匀性是指,在俯视观察薄片时无颜色的深浅,而为相同的浓度。但是,虽然在本说明书中,通过使凝集抑制剂与树脂成为一体,从而均匀地分散,或者色均匀性变得较好,但并不一定要相同。在一体地制造凝集抑制剂与树脂的过程中,也会出现未成为一体的树脂。此外,还存在虽然未凝集但处于树脂彼此稍微分离的状态的情况。因此,虽然说相同,但也并不是全部的树脂的距离均相同,并且浓度也并不是完全相同的浓度。只要在被制造为薄片时,在满足拉伸强度且满足外观的着色均匀性的范围内,在本说明书中便可视作均匀。另外,在本说明书中,着色的均匀性、色调的均匀性和色差以相同的含义而被使用。
在本说明书中,使用“均匀”“相同”“等间隔”等表示密度、距离、尺寸等相等的词汇。虽然优选为这些相同,但由于很难完全相同,因此也包括由于误差或偏差等的累加,使值不相等而发生偏移的情况。
另外,在对纤维和树脂的粉体进行混合的情况下,如果像现有技术那样,在系统内部存在有水的状态(湿式),则通过水的作用而使树脂(粉体)的凝集被抑制,因此易于获得均匀性良好的混合物或良好的纸。但是,目前在制造再生纸时,从废纸到再生纸,一气呵成地以干式的方式进行制造的技术未必被充分地确立。
此外,根据发明人的研究可知,作为其理由之一,将对纤维与树脂粒子进行混合的工序设为干式的情况较为困难。即,可知当仅以干式的方式而不花费任何的心思来对纤维与树脂的粉体进行混合时,纤维与树脂的粉体不会被充分地混合,并且在该状态下成形(堆积)为薄片状而获得纸的情况下,该纸面内的树脂的分散变得不均匀从而成为机械性强度不充分的纸。此外,还可知,在干式方式下纤维与树脂粒子被混合时,由于范德华力等凝集力而容易产生树脂粒子的凝集,从而容易成为不均匀的分散。
11.实验例
在下文中示出实验例而进一步对本发明进行说明,但本发明丝毫不限定于以下的示例。
11.1.实验例1
(1)一体地具有树脂以及着色材料的复合体的制造
(着色材料与树脂的一体化)
通过高速搅拌机(日本Coke工业株式会社制、商品名“FM型搅拌机FM-10C”)对聚酯树脂(东洋纺织株式会社制、商品名“Vylon 220”、玻璃转化温度:54℃、软化温度:96℃)1700份、铜酞菁蓝颜料(东洋色彩株式会社制、商品名LIONOL BLUE FG-7330)300份进行处理,从而获得树脂颜料混合物。从双螺杆挤出机(东芝机械株式会社制、商品名“TEM-26SS”)的漏斗供给该树脂颜料混合物,并实施熔融混炼,且进行造粒,从而获得约3mm直径的颗粒(pellet)。由于此时未出现颜料从颗粒脱离的现象,因此判断为树脂以及着色材料成为了一体。
(复合体的尺寸的调节)
将通过上述的方式而获得的颗粒冷却至室温附近之后,在锤式粉碎机(株式会社Dalton制、商品名“Labomill LM-05”)中实施粉碎直至成为直径1mm以下的粒子。利用气流磨机(日本Pneumatic株式会社制、商品名“PJM-80SP”)进一步对该粉碎后的粒子实施粉碎,从而获得最大粒径在40μm以下的复合体。通过气流分级机(日本Pneumatic株式会社制、商品名“MDS-3”)对该复合体的粉碎物进行分级,从而使复合体的体积平均粒径d成为10μm。
(2)凝集抑制剂向复合体的涂敷
将未涂敷的复合体100重量份和作为凝集抑制剂的超微粒子二氧化钛(富士钛工业株式会社制、商品名“SST-30EHJ”)1重量份投入至混合器(Waring公司制、商品名“瓦氏高速捣碎器7012型”)中,并以转数15600rpm实施60秒的混合。将实施了该处理的复合体(一体地具有树脂以及着色材料)置于玻璃容器中并放置24小时之后,未观察到放置后的复合体凝集而成为块状(粘连)的情况,而是维持了具有流动性的粉粒体的状态。由此确认了如下情况,即,维持了被涂敷(一体地具有树脂以及着色材料)并且未发生凝集的状态。
(3)纤维
使用粉末纤维素(日本制纸株式会社制、商品名“KC Flock W-50S”)。该纤维的平均直径为19μm(以下,将该纤维标记为X)。
(4)混合材料的制造
将通过上述的(2)而获得的一体地具有树脂以及着色材料的复合材料5重量份和上述的纤维X的20重量份投入至混合器(Waring公司制、商品名“瓦氏高速捣碎器7012型”)中,并以转数3100rpm实施7秒钟的混合,从而获得将复合体和纤维混合在一起的混合材料。
(5)薄片的制造
将通过上述(4)而获得的混合材料40重量份投入至筛孔0.6mm的直径200mm的金属筛子中,并使用电动振筛机(株式会社Retsch公司制、商品名“AS200”)而使混合材料堆积在直径180mm(板厚1mm)的氟树脂涂层铝圆板(住友电工精细高分子株式会社制、商品名“SUMIFLON涂层铝”)。
此时金属筛子上残留了少许的混合材料2重量份。由于堆积的混合材料为体积较大的棉状的形态,因此进一步放在相同直径的氟涂层铝板上,并进行加压而使其压缩。在由铝圆板夹持该成形的混合材料的状态下,置于热压机中并保持60秒钟,之后,进行压力释放,从压力机中取出,并进行放置直到成为常温为止。之后,通过将被实施了热成形的混合材料从铝板上剥下,从而获得薄片(纸)。
11.2.实验例2
(1)一体地具有树脂以及着色材料的复合体的制造
(着色材料与树脂的一体化)
以与实验例1相同的方式而获得颗粒。
(复合体的尺寸的调节)
直到获得最大粒径40μm的复合体为止与实验例1相同。通过气流分级机(日本Pneumatic株式会社制、商品名“MDS-3”)对复合体进行分级,从而使复合体的体积平均粒径d成为20μm。
(2)凝集抑制剂向复合体的涂敷
以与实验例1相同的方式实施。
(3)纤维
以与实验例1相同的方式实施。
(4)混合材料的制造
以与实验例1相同的方式实施。
(5)薄片的制造
以与实验例1相同的方式实施。
11.3.实验例3
(1)一体地具有树脂以及着色材料的复合体的制造
(着色材料与树脂的一体化)
以与实验例1相同的方式实施。
(复合体的尺寸的调节)
以与实验例1相同的方式实施(10μm)。
(2)凝集抑制剂向复合体的涂敷
以与实验例1相同的方式实施。
(3)纤维
将牛皮纸(王子材料株式会社制、商品名“OK未晒牛皮纸”)切断为宽度10mm、长度30mm的纸片,并在常温下通过干式纸浆解纤机(熊谷理机工业株式会社制No.2535)对其进行处理,从而获得棉状的纤维。使该棉状的纤维通过筛孔5mm的金属筛子而去除混在纤维中的未解纤物并进行使用。对该纤维的纤维直径进行测量后为33μm(以下,将该纤维标记为Y)。
(4)混合材料的制造
将通过上述(2)而获得的复合体5重量份、上述的纤维Y的20重量份投入至混合器(Waring公司制、商品名“瓦氏高速捣碎器7012型”)中,并以转数3100rpm实施7秒钟的混合从而获得将复合体与纤维混合在一起的混合材料。
(5)薄片的制造
将通过上述(4)而获得的混合材料40重量份投入至筛孔约3mm的直径200mm的金属筛子中,并使用电动振筛机(株式会社Retsch公司制、商品名“AS200”)而使混合材料堆积在直径180mm(板厚1mm)的氟树脂涂层铝圆板(住友电工精细高分子株式会社制、商品名“SUMIFLON涂层铝”)上。此时金属筛子上残留了少许的混合材料2重量份。由于堆积的混合材料为体积较大的棉状的形态,因此进一步放在相同直径的氟涂层铝板上,并进行加压而使其压缩。在由铝圆板夹持该混合材料的状态下,置于热压机中并保持60秒钟,之后,进行压力释放,从压力机中取出,并进行放置直到成为常温为止。之后,通过将被实施了热成形的混合材料从铝板上剥下,从而获得了薄片(纸)。
11.4.实验例4
(1)一体地具有树脂以及着色材料的复合体的制造
(着色材料与树脂的一体化)
以与实验例1相同的方式实施。
(复合体的尺寸的调节)
以与实验例2相同的方式实施(20μm)。
(2)凝集抑制剂向复合体的涂敷
以与实验例1相同的方式实施。
(3)纤维
以与实验例3相同的方式实施。
(4)混合材料的制造
以与实验例3相同的方式实施。
(5)薄片的制造
以与实验例3相同的方式实施。
11.5.实验例5
(1)一体地具有树脂以及着色材料的复合体的制造
(着色材料与树脂的一体化)
以与实验例1相同的方式实施。
(复合体的尺寸的调节)
将以与实验例1相同的方式而获得的颗粒冷却至室温附近之后,在锤式粉碎机(株式会社Dalton制、商品名“Labomill LM-05”)中实施粉碎直至成为直径1mm以下的粒子。利用气流磨机(日本Pneumatic株式会社制、商品名“PJM-80SP”)进一步对该粉碎后的粒子实施粉碎,从而获得最大粒径在60μm以下的复合体。通过气流分级机(日本Pneumatic株式会社制、商品名“MDS-3”)对该复合体进行分级,从而获得体积平均粒径d为35μm的、树脂以及着色材料成为一体的复合体。
(2)凝集抑制剂向复合体的涂敷
以与实验例1相同的方式实施。
(3)纤维
以与实验例3相同的方式实施。
(4)混合材料的制造
以与实验例3相同的方式实施。
(5)薄片的制造
以与实验例3相同的方式实施。
11.6.实验例6
(1)一体地具有树脂以及着色材料的复合体的制造
(着色材料与树脂的一体化)
以与实验例1相同的方式实施。
(复合体的尺寸的调节)
将以与实验例1相同的方式而获得的颗粒冷却至室温附近呢之后,在锤式粉碎机(株式会社Dalton制、商品名“Labomill LM-05”)中对颗粒实施粉碎直至成为直径在1mm以下的粒子为止。利用气流磨机(日本Pneumatic株式会社制、商品名“PJM-80SP”)进一步对该粉碎后的粒子实施粉碎,从而获得最大粒径在25μm以下的复合体。通过气流分级机(日本Pneumatic株式会社制、商品名“MDS-3”)对该复合体进行分级,从而获得体积平均粒径d为5μm的、树脂以及着色材料成为一体的复合体。
(2)凝集抑制剂向复合体的涂敷
将通过上述(1)而获得的未涂敷的复合体100重量份和作为凝集抑制剂的超微粒子二氧化钛(富士钛工业株式会社制、商品名“SST-30EHJ”)2.5重量份投入至混合器(Waring公司制、商品名“瓦氏高速捣碎器7012型”)中,并以转数15600rpm混合30秒钟之后,静止120秒,然后再以相同转数混合30秒钟。将实施了该处理的复合体置于玻璃容器中并放置24小时之后,未观察到放置后的复合体凝集而成为块状(粘连)的情况,而是维持了具有流动性的粉粒体的状态。由此确认了如下情况,即,维持了被涂敷(一体地具有树脂以及着色材料)并且未发生凝集的状态。
(3)纤维
以与实验例1相同的方式实施。
(4)混合材料的制造
以与实验例1相同的方式实施。
(5)薄片的制造
以与实验例1相同的方式实施。
11.7.参考例1
(1)一体地具有树脂以及着色材料的复合体的制造
(着色材料与树脂的一体化)
未实施。
(树脂粒子的尺寸的调节)
在本示例中未使用复合体,而是使用了未一体地具有着色材料的树脂粒子。通过锤式粉碎机(株式会社Dalton制、商品名“Labomill LM-05”)对聚酯树脂(东洋纺织株式会社制、商品名“Vylon 220”)2000份(颗粒)实施粉碎直至成为直径1mm以下的大小为止。利用气流磨机(日本Pneumatic株式会社制、商品名“PJM-80SP”)进一步对该树脂粒子的粒状体实施粉碎,从而获得了最大粒径在40μm以下的粉粒体。使所获得的粉粒体通过开口100μm的金属筛子从而去除异物以及粗大粒。通过气流分级机(日本Pneumatic株式会社制、商品名“MDS-3”)对该粉粒体进行分级,从而获得了体积平均粒径d为10μm的树脂粒子。
(2)凝集抑制剂向树脂粒子的涂敷
(凝集抑制剂向树脂粒子的涂敷)
未实施。
(3)纤维
以与实验例1相同的方式实施。
(4)混合材料的制造
将铜酞菁蓝颜料(东洋色彩株式会社制、商品名LIONOL BLUE FG-7330)0.75重量份、通过上述(1)而获得的树脂粒子4.75重量份、超微粒子二氧化钛(富士钛工业株式会社制、商品名“SST-30EHJ”)0.05重量份以及上述(3)的纤维X的20重量份投入至混合器(Waring公司制、商品名“瓦氏高速捣碎器7012型”)中,并以转数3100rpm混合7秒钟,从而获得了由纤维、树脂粒子、颜料(着色材料)、凝集抑制剂组成的混合材料(树脂与着色材料成为分体)。
(5)薄片的制造
以与实验例1相同的方式实施。
11.8.参考例2
(1)一体地具有树脂以及着色材料的复合体的制造
(着色材料与树脂的一体化)
以与实验例1相同的方式实施。
(复合体的尺寸的调节)
将以与实验例1相同的方式而获得的颗粒冷却至室温附近后,将颗粒导入锤式粉碎机(株式会社Dalton制、商品名“Labomill LM-05”)中,并实施粉碎直至成为直径1mm以下的粒子为止。利用气流磨机(日本Pneumatic株式会社制、商品名“PJM-80SP”)进一步对该粒状体(粉粒体)实施粉碎,从而获得最大粒径在70μm以下的复合体。使所获得的复合体通过开口100μm的金属筛子从而去除异物以及粗大粒。通过气流分级机(日本Pneumatic株式会社制、商品名“MDS-3”)对该复合体进行分级,从而获得体积平均粒径d为50μm的、一体地具有树脂以及着色材料的复合体。
(2)凝集抑制剂向复合体的涂敷
以与实验例1相同的方式实施。
(3)纤维
以与实验例1相同的方式实施。
(4)混合材料的制造
以与实验例1相同的方式实施。
(5)薄片的制造
以与实验例1相同的方式实施。
11.9.参考例3
(1)一体地具有树脂以及着色材料的复合体的制造
(着色材料与树脂的一体化)
以与实验例1相同的方式实施。
(复合体的尺寸的调节)
将以与实验例1相同的方式而获得的颗粒冷却至室温附近后,将颗粒导入锤式粉碎机(株式会社Dalton制、商品名“Labomill LM-05”)中,并实施粉碎直至成为直径1mm以下的粒子为止。利用干式粉碎机(株式会社Sugino机械制、商品名“干式粉碎机DB-180W”)进一步对将该粉碎品实施粉碎,从而获得最大粒径在130μm以下的复合体(粉粒体)。使所获得的复合体通过开口400μm的金属筛子从而去除异物以及粗大粒。通过气流分级机(日本Pneumatic株式会社制、商品名“MDS-3”)对该复合体进行分级,从而获得体积平均粒径d为80μm的复合体(树脂以及着色材料成为一体)。
(2)凝集抑制剂向复合体的涂敷
以与实验例1相同的方式实施。
(3)纤维
以与实验例3相同的方式实施。
(4)混合材料的制造
以与实验例1相同的方式实施。
(5)薄片的制造
以与实验例3相同的方式实施。
11.10.参考例4
(1)一体地具有树脂以及着色材料的复合体的制造
(着色材料与树脂的一体化)
未实施。
(树脂粒子的尺寸的调节)
除了未使用复合体而使用未一体地具有着色材料的树脂粒子以外,以与参考例2相同的方式实施,从而获得体积平均粒径d为50μm的粉粒体。
(2)凝集抑制剂向树脂粒子的涂敷
(凝集抑制剂向树脂粒子的涂敷)
未实施。
(3)纤维
以与实验例1相同的方式实施。
(4)混合材料的制造
将铜酞菁蓝颜料(东洋色彩株式会社制、商品名LIONOL BLUE FG-7330)0.75重量份、通过上述(1)而获得的树脂粒子4.75重量份、上述纤维X的20重量份投入至混合器(Waring公司制、商品名“瓦氏高速捣碎器7012型”)中,并以转数3100rpm混合7秒钟,从而获得由纤维、树脂粒子、颜料组成的混合材料(树脂粒子与着色材料成为分体)。
(5)薄片的制造
以与实验例1相同的方式实施。
11.11.测量以及评价方法
(粒径的测量方法)
复合体或树脂粒子的粒径的测量通过使其悬浮于水中并使用湿流式粒径/形状分析装置(Sysmex株式会社制、商品名“FPIA-2000”)来实施。其结果记载于表1中。另外,当使复合体或树脂粒子悬浮时,相对于悬浮液100重量份而添加2重量份的表面活性剂(花王株式会社制、商品名“EMULGEN120”),并实施1分钟的超声波处理,从而成为消除了悬浮液的凝集的状态。
(纤维材料的纤维直径的测量方法)
纤维材料的纤维直径的测量通过使纤维悬浮于水中并利用光纤测试仪(Lorentzen&Wettre公司制、“Fiber Tester”)来实施。将所获得的纤维的平均直径D记载于表1中。
(混合材料中的复合体或树脂粒子的体积平均粒径d以及纤维的平均直径D的关系)
对于混合材料中的复合体或树脂粒子的体积平均粒径d以及纤维的平均直径D的关系,根据d/D的值以及是否满足d≤D的关系,以将满足的情况记为“○”,不满足的情况记为“×”,在值的±10%的范围内满足的情况记为“△”的方式而记载于表1中。
(薄片的拉伸强度测量方法)
在从通过上述的方法而获得的薄片(纸)中切出JIS K7162的1BA的试片(全长75mm)之后,实施拉伸试验。该试验基于JIS K7161,在室温23℃、相对湿度50%的环境下实施。将各个示例的破裂点的强度(MPa)值记载于表1中。
(薄片(纸)的着色均匀性的评价方法)
从通过上述的方法而获得的薄片(纸)中切出宽度15mm、长度120mm的试片,并利用分光浓度计(X rite公司制、商品名“X-Rite 528”)在蓝绿色模式下对距端部20mm、40mm、60mm、80mm、100mm的位置的光学反射浓度实施测量。在将此时的光学反射浓度的最大值设为A、最小值设为B时,将成为C=100×(A-B)/A(%)的值C在5%以下的情况判定为“○”(无色差),将超过5%且在10%以下的情况判定为“△”,将大于10%的情况判定为“×”(有色差)。
(薄片(纸)的着色材料脱离评价方法)
以981Pa的压力将通过上述的方法而获得的薄片(纸)挟持在挟持体中并对纸进行移动。以将着色材料附着在挟持体上的情况记为“×”(有脱离,不合格)、未附着的情况记为“○”(无脱离,没有问题)的方式而记载于表1中。也可以利用在通过手指摩擦纸时在手指上是否附着有着色材料的方式来代替该评价。
(薄片(纸)的品质判断)
对于在各个示例中所获得的薄片(纸)实施了感官试验。使20岁以上且50岁以下的男女20名对各个示例的纸的触感、手感、外观进行确认,并以将其中15名以上判断为可作为纸而使用的情况记为“○”、这以外的情况记为“×”的方式而记载于表1中。
11.12.实验结果
关于各个实验例以及各个参考例,将样品的特征、纤维材料的种类、纤维材料的纤维直径、复合体或树脂粒子的构成、薄片(纸)的拉伸强度、薄片(纸)的着色材料的脱离、薄片(纸)的着色均匀性以及品质判断结果汇总于表1中。
【表1】
在使用未一体地具有树脂以及着色材料的复合体即树脂以及着色材料为分体的混合物的参考例1、4中,观察到了着色材料的脱离。与此相对,在使用一体地具有树脂以及着色材料的复合体的其他各个示例中,未观察到着色材料的脱离。可知通过复合体一体地具有树脂以及着色材料从而使大部分的着色材料经由树脂而与纤维粘合,因此不会发生脱离。另一方面,可知在将树脂以及着色材料简单地混合在一起的情况下,着色材料未经由树脂而附着在纤维上,因此用手指摩擦的程度的压力便会脱离。
而且,在使用一体地具有树脂以及凝集抑制剂的复合体的实验例1~6中,着色均匀性变得良好。这是由于通过使用以涂敷的方式而将凝集抑制剂与树脂一体化的复合体,从而使复合体的凝集被抑制,由此使复合体均匀地分散。由此,可以说当使树脂与凝集抑制剂成为一体时,具有使树脂均匀地分散的效果。
此外,使用一体地具有树脂与凝集抑制剂的复合体的实验例1~6与使树脂和凝集抑制剂分体的参考例2相比,薄片的拉伸强度较为良好。这是由于虽然在使树脂与凝集抑制剂分体的情况、树脂与树脂之间配置有凝集抑制剂的情况下具有凝集抑制的效果,但在树脂与树脂之间没有凝集抑制剂的情况下树脂与树脂将会凝集,从而树脂不会均匀地分散。因此,存在纤维与纤维未通过树脂而被粘合的部位,从而作为薄片的强度会降低。另一方面,当使树脂与凝集抑制剂成为一体时,会使树脂均匀地分散,因此作为薄片的强度不会降低而成为良好的值。
此外,根据参考例2~4可辨别出,当d/D较大地超过1时,拉伸强度将劣化。这是由于如果复合体的直径较大,则在将相同重量的复合体混合于纤维中时,复合体的数量(粒子的个数)将变少,从而对纤维与纤维进行粘合的复合体的个数将变少。此外,认为由于复合体的直径变大从而难以进入纤维与纤维之间也是一个原因。虽然在实验例2、5中d/D稍微超过1,但拉伸强度未劣化。因此可以说只要d/D在1以下则拉伸强度不存在问题。另外,由于d/D在1以下,因此复合体的大小在纤维的粗细以下。此外,从实验例1、3、4、6的结果可知,只要满足d≤D,则即使改变纤维或树脂的直径也不会存在问题。另外,从实验例6的结果可知,d/D优选在0.26以上,从实验例3的结果可知,更优选在0.30以上。
从表1可明确,在为了对混合材料进行着色而添加着色材料(颜料)的情况下,为了消除着色材料(颜料)从该混合材料的脱离,使着色材料(颜料)与复合体一体化,并且利用凝集抑制剂对复合体进行涂敷(凝集抑制剂也与复合体一体化)的方式是非常有效的。另外,可以认为这是由于复合体与着色材料以相同的方式分散,并且可知在湿式方式中也是有效的。
可知,在将相对于复合体而未一体化的(分体的)凝集抑制剂、纤维以及复合体混合在一起的方法(外部添加)中,由于抑制复合体的凝集的效果较小,从而复合体的凝集未被显著地消除,因此难以使纤维与复合体充分均匀地进行混合。
与此相对,辨别出,通过在将凝集抑制剂相对于复合体而进行了涂敷(一体化)之后,与纤维进行混合,从而可获得着色均匀性优异的混合材料以及薄片。即,可知为了减少混合材料以及薄片的色差而使着色均匀性优异,用于着色的颜料(着色材料)与复合体一体化的方式是较为有效的。此外,复合体并非鞘状而是粉体,从而还具有易于分散在纤维之间的效果。
此外,由表1可知,通过使用将一体地具有树脂以及着色剂及/或凝集抑制剂的复合体与纤维混合而成的混合材料来实施成形,从而获得的薄片(纸)具有成形后的着色均匀性(色调的均匀性)较为优异并且拉伸强度较为优异的特性。可知,为了获得这样的薄片(纸),使复合体一体地具有颜料且使该复合体与凝集抑制剂一体化,而且使用满足“复合体的体积平均粒径d≤纤维的平均直径D”的关系的混合材料来进行成形的方式是极为有效的。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还能进行各种改变。例如,本发明包括与在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结构实质相同的结构(例如,作用、方法以及结果相同的结构,或者目的以及效果相同的结构)。此外,本发明包括将在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结构中的非本质的部分置换后的结构。此外,本发明包括实现与在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结构相同的作用效果的结构或者能够达成相同的目的的结构。此外,本发明包括在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结构中附加了公知技术的结构。
另外,本发明适用于要求拉伸强度在39MPa以上的薄片。一般情况下,纸与无纺布相比,拉伸强度要求更高的值。这是由于例如在被用于打印机等中时,破损会成为问题。因此,由于与无纺布相比本发明更适用于纸,因此可以将薄片置换为纸。但是,用于无纺布也不存在问题。
符号说明
1…树脂;2…着色材料(凝集抑制剂);3…树脂粒子;4…母粒子;5…壳;10…粗碎部;11…粗碎刃;15、16…漏斗;20…解纤部;21…导入口;22…排出口;30…分级部;31…导入口;34…下部排出口;35…上部排出口;40…筛选部;46…导入口;47…排出口;60…分散部;66…导入口;70…薄片成形部;72…堆积部;74…拉伸辊;76…加热辊;77…张紧辊;78…收卷辊;80…干燥部;81…第一输送部;82…第二输送部;83…第三输送部;84…第四输送部;85…第五输送部;86…第六输送部(管);90…收卷部;92…裁断部;94…包装部;100…混合部;150…复合体供给部;151…供给口;200…粘合部;1000…薄片制造装置。

Claims (15)

1.一种薄片制造装置,具备:
混合部,其使纤维与一体地具有树脂和着色材料的复合体进行混合;
粘合部,其使所述纤维与所述复合体进行粘合,
所述复合体的所述树脂的熔点、软化点、固化温度被设定为低于所述纤维的熔点、分解温度、碳化温度,
在所述粘合部中,通过加热以使所述复合体的所述树脂软化而使多条所述纤维与所述复合体粘合在一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片制造装置,其中,
所述复合体还一体地具有凝集抑制剂。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薄片制造装置,其中,
所述复合体为粉体。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薄片制造装置,其中,
所述复合体的大小在所述纤维的粗细以下。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薄片制造装置,其中,
所述着色材料被内包在所述树脂中。
6.一种薄片制造方法,包括:
将纤维与一体地具有树脂和着色材料的复合体进行混合的工序;
使所述纤维与所述复合体进行粘合的工序,
所述复合体的所述树脂的熔点、软化点、固化温度被设定为低于所述纤维的熔点、分解温度、碳化温度,
在所述进行粘合的工序中,通过加热以使所述复合体的所述树脂软化而使多条所述纤维与所述复合体粘合在一起。
7.一种薄片,其中,
原料中包含纤维与一体地具有树脂和着色材料的复合体,所述树脂具有与所述纤维的熔点、分解温度、碳化温度相比而较低的熔点、软化点、固化温度,
通过所述复合体的所述树脂在利用加热而软化之后再固化,从而使多条所述纤维通过所述复合体而被粘合在一起。
8.一种复合体,其中,
所述复合体与纤维进行混合而被使用并用于使多条所述纤维粘合在一起,并且,所述复合体一体地具有树脂以及着色材料,所述树脂具有与所述纤维的熔点、分解温度、碳化温度相比而较低的熔点、软化点、固化温度。
9.一种复合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复合体被用于薄片制造装置,
其中,用于使多条纤维粘合在一起的树脂一体地具有着色材料,所述树脂具有与所述纤维的熔点、分解温度、碳化温度相比而较低的熔点、软化点、固化温度。
10.一种薄片制造装置,具备:
混合部,其使纤维与一体地具有树脂和凝集抑制剂的复合体进行混合;
粘合部,其使所述纤维与所述复合体进行粘合,
所述复合体的所述树脂的熔点、软化点、固化温度被设定为低于所述纤维的熔点、分解温度、碳化温度,
在所述粘合部中,通过加热以使所述复合体的所述树脂软化而使多条所述纤维与所述复合体粘合在一起。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薄片制造装置,其中,
所述复合体为粉体。
12.一种薄片制造方法,包括:
使纤维与一体地具有树脂和凝集抑制剂的复合体进行混合的工序;
使所述纤维与所述复合体进行粘合的工序,
所述复合体的所述树脂的熔点、软化点、固化温度被设定为低于所述纤维的熔点、分解温度、碳化温度,
在所述进行粘合的工序中,通过加热以使所述复合体的所述树脂软化而使多条所述纤维与所述复合体粘合在一起。
13.一种薄片,其中,
原料中包含纤维与一体地具有树脂和凝集抑制剂的复合体,所述树脂具有与所述纤维的熔点、分解温度、碳化温度相比而较低的熔点、软化点、固化温度,
通过所述复合体的所述树脂在利用加热而软化之后再固化,从而使多条所述纤维通过所述复合体而被粘合在一起。
14.一种复合体,其中,
所述复合体与纤维进行混合而被使用,用于使多条所述纤维粘合在一起,并且一体地具有树脂以及凝集抑制剂,所述树脂具有与所述纤维的熔点、分解温度、碳化温度相比而较低的熔点、软化点、固化温度。
15.一种复合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复合体被用于薄片制造装置中,
其中,用于使多条纤维粘合在一起的树脂一体地具有凝集抑制剂,所述树脂具有与所述纤维的熔点、分解温度、碳化温度相比而较低的熔点、软化点、固化温度。
CN201480050650.5A 2013-10-01 2014-07-30 薄片制造装置、薄片制造方法以及由此制造出的薄片和用于此的复合体及其收纳容器 Active CN10553141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96134.XA CN109338595B (zh) 2013-10-01 2014-07-30 薄片制造装置和复合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06157 2013-10-01
JP2013-206157 2013-10-01
JP2014-124057 2014-06-17
JP2014124057A JP6609898B2 (ja) 2013-10-01 2014-06-17 シート製造装置、シート製造方法、及びこれらにより製造されるシート、並びに、これらに用いる複合体、その収容容器、及び複合体の製造方法
PCT/JP2014/004012 WO2015049821A1 (ja) 2013-10-01 2014-07-30 シート製造装置、シート製造方法、及びこれらにより製造されるシート、並びに、これらに用いる複合体及びその収容容器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196134.XA Division CN109338595B (zh) 2013-10-01 2014-07-30 薄片制造装置和复合体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31414A CN105531414A (zh) 2016-04-27
CN105531414B true CN105531414B (zh) 2018-11-09

Family

ID=52778428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196134.XA Active CN109338595B (zh) 2013-10-01 2014-07-30 薄片制造装置和复合体
CN201480050650.5A Active CN105531414B (zh) 2013-10-01 2014-07-30 薄片制造装置、薄片制造方法以及由此制造出的薄片和用于此的复合体及其收纳容器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196134.XA Active CN109338595B (zh) 2013-10-01 2014-07-30 薄片制造装置和复合体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3) US20160230320A1 (zh)
EP (2) EP3054043B1 (zh)
JP (1) JP6609898B2 (zh)
CN (2) CN109338595B (zh)
BR (1) BR112016006828A2 (zh)
TW (3) TWI672210B (zh)
WO (1) WO201504982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248690B2 (ja) * 2014-02-21 2017-12-2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製造装置および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JP6361209B2 (ja) * 2014-03-25 2018-07-2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製造装置、シート製造方法及びシート
JP6264986B2 (ja) * 2014-03-26 2018-01-2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製造装置
JP6413522B2 (ja) 2014-09-09 2018-10-3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製造装置、シート製造方法及びこれらにより製造されるシート、並びに、これらに用いる複合体及びその収容容器
JP6439929B2 (ja) 2015-02-06 2018-12-1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製造装置及びシート製造方法
JP6519337B2 (ja) * 2015-06-18 2019-05-2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製造装置
JP6596984B2 (ja) * 2015-07-01 2019-10-3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製造装置、シート製造方法及びシート製造装置の制御方法
US10843373B2 (en) * 2015-07-03 2020-11-24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Sheet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sheet manufacturing method, resin powder, and sheet
TWI608315B (zh) * 2015-10-15 2017-12-11 Seiko Epson Corp 片材製造裝置
EP3378981B1 (en) * 2015-11-20 2021-01-13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Sheet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resin powder
JP6551608B2 (ja) * 2016-08-23 2019-07-3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製造装置
CN109642374B (zh) * 2016-08-31 2022-02-25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薄片制造装置以及薄片制造装置的控制方法
JP7047442B2 (ja) 2017-03-01 2022-04-0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製造装置
JP7003422B2 (ja) * 2017-03-08 2022-01-2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シート製造装置、及びシート製造方法
JP6874459B2 (ja) 2017-03-27 2021-05-1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製造装置、及び、シート製造装置の制御方法
JP6988277B2 (ja) 2017-08-31 2022-01-0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製造装置
JP6919476B2 (ja) 2017-09-29 2021-08-1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結合素材、シート製造装置、シート製造方法およびシート
JP7021494B2 (ja) * 2017-09-29 2022-02-1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処理装置、シート製造装置およびシート処理方法
TWI727265B (zh) 2018-02-28 2021-05-11 日商精工愛普生股份有限公司 網材形成裝置及片材製造裝置
CN108442171A (zh) * 2018-03-22 2018-08-24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以秸秆为原料制备的瓦楞纸芯材料及方法
JP7234525B2 (ja) 2018-07-24 2023-03-0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製造用結合素材、収容容器、シート製造装置、シート製造方法及び粉体セット
JP2020041242A (ja) 2018-09-12 2020-03-1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製造用結合素材、収容容器、シート及びシート製造装置
KR102137990B1 (ko) * 2019-01-16 2020-07-27 신동수 부직포 재활용 방법
CN110512356B (zh) * 2019-09-06 2021-08-24 天津工业大学 一种连续纤维流铺排成型系统
JP2021161568A (ja) 2020-03-31 2021-10-1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繊維成形体製造用原料および繊維成形体の製造方法
JP2021183728A (ja) 2020-05-21 2021-12-0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繊維同士を結合させるためのでんぷん複合体、繊維構造体、繊維構造体製造装置
EP4166300A1 (en) * 2020-06-10 2023-04-19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Fiber-dispersing resin composite material, molded body, and composite member
JP7491097B2 (ja) * 2020-07-07 2024-05-2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結合材、繊維体形成装置及び繊維体形成方法
JP2023056635A (ja) 2021-10-08 2023-04-2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結合材および成形体の製造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86100950A (zh) * 1985-02-05 1986-11-05 可乐丽股份公司 层状织物及其生产工艺
CN101068965A (zh) * 2004-07-15 2007-11-07 赫克西安特殊化学品有限责任公司 热固性塑料复合纤维成型件及生产方法
CN101718024A (zh) * 2009-12-15 2010-06-02 汕头市奥山服饰有限公司 保暖絮片及其制造方法
CN101990586A (zh) * 2008-04-03 2011-03-23 Usg内部股份有限公司 非织造材料以及制造此类材料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65788A (en) * 1985-12-02 1989-09-12 Sheller-Globe Corporation Method for forming fiber web for compression molding structural substrates for panels and fiber web
JPH0359070A (ja) 1989-07-28 1991-03-14 Toray Ind Inc 繊維接着用粉体
JPH06218827A (ja) * 1992-07-22 1994-08-09 Toshiba Corp 繊維強化基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DE4306808A1 (de) * 1993-03-04 1994-09-08 Wacker Chemie Gmbh Vernetzbare Dispersionspulver als Bindemittel für Fasern
JPH0760846A (ja) 1993-05-28 1995-03-07 Mitsubishi Chem Corp 繊維強化複合材料の製造方法
JPH08120551A (ja) * 1994-10-21 1996-05-14 Komatsu Felt Seizosho:Kk 防虫・抗菌フェルト及び不織布並びにその製造方法
DE4441765A1 (de) * 1994-11-24 1996-05-30 Teodur Nv Bindemittelzusammensetzung zur Herstellung von Faservliesen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Faservlies-Formteilen
US5569489A (en) * 1995-06-06 1996-10-29 Kasmark, Jr.; James W. Machine and method of making a filter
JPH0919907A (ja) * 1995-07-10 1997-01-21 New Oji Paper Co Ltd 古紙ボード
US5958554A (en) * 1996-06-05 1999-09-28 Mat, Inc. Reconstituted leather product and process
JPH11335955A (ja) 1998-05-21 1999-12-07 Toray Ind Inc 不織布
US6391806B1 (en) 1999-06-18 2002-05-21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Flexible, cut resistant, and absorbent fibrous sheet materials
US6592983B1 (en) * 1999-06-18 2003-07-15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Absorbent sheet material having cut-resistant particles and methods for making the same
JP2001113509A (ja) 1999-10-22 2001-04-24 Nishimatsu Constr Co Ltd 繊維板の製造装置及び繊維板の製造方法
CN1337426A (zh) * 2000-08-03 2002-02-27 菊水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含着色树脂薄片的涂装材料、含树脂薄片的水性涂料组合物、多彩花纹形成用涂装材料以及挠性片状表面装饰材料
JP2004250559A (ja) 2003-02-19 2004-09-09 Seiko Epson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用の白色顔料インク組成物
JP2006002141A (ja) 2004-05-17 2006-01-05 Seiko Epson Corp 水性顔料インク組成物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6160874A (ja) * 2004-12-07 2006-06-22 Daicel Degussa Ltd 樹脂粒子の製造方法
CN101133111B (zh) * 2005-03-03 2012-04-25 瓦克化学股份公司 氧化硅化合物在固体聚乙酸乙烯酯树脂的制备中作为自由流动剂的用途
JP4548188B2 (ja) * 2005-04-07 2010-09-22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繊維集合体の製造方法
CN102216393B (zh) * 2008-11-13 2014-10-29 住友电木株式会社 复合体组合物和复合体
JP4874348B2 (ja) * 2009-02-05 2012-02-1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ポリプロピレン着色成形品及びポリプロピレン着色成形品の製造方法
JP5673375B2 (ja) * 2011-06-14 2015-02-18 住友ベークライト株式会社 繊維樹脂複合構造体、成形体の製造方法及び成形体
CN104011276A (zh) * 2011-12-22 2014-08-27 帝人株式会社 无序毡和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JP6127992B2 (ja) * 2014-01-23 2017-05-1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製造装置及びシート製造方法
JP6269235B2 (ja) * 2014-03-26 2018-01-3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製造装置
JP6439929B2 (ja) * 2015-02-06 2018-12-1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製造装置及びシート製造方法
JP6525716B2 (ja) * 2015-05-08 2019-06-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86100950A (zh) * 1985-02-05 1986-11-05 可乐丽股份公司 层状织物及其生产工艺
CN101068965A (zh) * 2004-07-15 2007-11-07 赫克西安特殊化学品有限责任公司 热固性塑料复合纤维成型件及生产方法
CN101990586A (zh) * 2008-04-03 2011-03-23 Usg内部股份有限公司 非织造材料以及制造此类材料的方法
CN101718024A (zh) * 2009-12-15 2010-06-02 汕头市奥山服饰有限公司 保暖絮片及其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31414A (zh) 2016-04-27
CN109338595A (zh) 2019-02-15
EP4015691B1 (en) 2023-04-05
JP6609898B2 (ja) 2019-11-27
WO2015049821A1 (ja) 2015-04-09
US20160230320A1 (en) 2016-08-11
TW201825253A (zh) 2018-07-16
EP3054043A4 (en) 2017-04-19
US20210222336A1 (en) 2021-07-22
TWI656955B (zh) 2019-04-21
US11001949B2 (en) 2021-05-11
JP2015092032A (ja) 2015-05-14
TW201927504A (zh) 2019-07-16
US20190316283A1 (en) 2019-10-17
BR112016006828A2 (pt) 2017-08-01
EP3054043A1 (en) 2016-08-10
TWI624343B (zh) 2018-05-21
TWI672210B (zh) 2019-09-21
TW201513983A (zh) 2015-04-16
EP4015691A1 (en) 2022-06-22
EP3054043B1 (en) 2022-03-16
CN109338595B (zh) 2021-07-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31414B (zh) 薄片制造装置、薄片制造方法以及由此制造出的薄片和用于此的复合体及其收纳容器
CN104805721B (zh) 薄片制造装置以及薄片制造方法
CN104947488B (zh) 薄片制造装置
EP3626884B1 (en) Sheet manufacturing composite
CN106414827B (zh) 纸制造装置、纸制造方法以及由此制造出的纸
CN104947489B (zh) 薄片制造装置
EP2995708B1 (en) Sheet manufacturing method
CN106471170B (zh) 薄片制造装置
CN110382760A (zh) 薄片、薄片制造装置、以及薄片制造方法
CN108350634A (zh) 薄片制造装置、薄片制造方法以及树脂粉体
JP6311369B2 (ja) シート製造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