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08315B - 片材製造裝置 - Google Patents

片材製造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08315B
TWI608315B TW105132847A TW105132847A TWI608315B TW I608315 B TWI608315 B TW I608315B TW 105132847 A TW105132847 A TW 105132847A TW 105132847 A TW105132847 A TW 105132847A TW I608315 B TWI608315 B TW I60831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iner
shutter
powder
mounting
storage contain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328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716888A (zh
Inventor
Shigeo Fujita
Masayuki Kobayashi
Kaneo Yoda
Toshiaki Yamagami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520347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7075027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523141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7094650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7168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168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083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08315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21PAPER-MAKING; PRODUCTION OF CELLULOSE
    • D21FPAPER-MAKING MACHINES; METHODS OF PRODUCING PAPER THEREON
    • D21F9/00Complete machines for making continuous webs of pap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96Arrangements or disposition of the complete developer unit or parts thereof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5/08 - G03G15/0894
    • G03G15/0898Arrangements or disposition of the complete developer unit or parts thereof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5/08 - G03G15/0894 for preventing toner scattering during operation, e.g. sea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65/00Loading or unloading
    • B65G65/30Methods or devices for filling or emptying bunkers, hoppers, tanks, or like containers, of interest apart from their use in particula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or their application in particular machines, e.g.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 B65G65/34Emptying devices
    • B65G65/40Devices for emptying otherwise than from the top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65/00Loading or unloading
    • B65G65/30Methods or devices for filling or emptying bunkers, hoppers, tanks, or like containers, of interest apart from their use in particula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or their application in particular machines, e.g.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 B65G65/34Emptying devices
    • B65G65/40Devices for emptying otherwise than from the top
    • B65G65/46Devices for emptying otherwise than from the top using screw conveyors
    • B65G65/463Devices for emptying otherwise than from the top using screw conveyors arranged vertically or substantially vertically within the container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1/0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 D04H1/4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 D04H1/58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by applying, incorporating or activating chemical or thermoplastic bonding agents, e.g. adhesives
    • D04H1/6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by applying, incorporating or activating chemical or thermoplastic bonding agents, e.g. adhesives the bonding agent being applied in dry state, e.g. thermo-activatable agents in solid or molten state, and heat being applied subsequently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65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new developer
    • G03G15/0875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new developer cartridges having a box like shap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77Arrangements for metering and dispensing developer from a developer cartridge into the development unit
    • G03G15/0881Sealing of developer cartridges
    • G03G15/0886Sealing of developer cartridges by mechanical means, e.g. shutter, plug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1/0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 D04H1/7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forming fleeces or layers, e.g. reorientation of fibres
    • D04H1/72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forming fleeces or layers, e.g. reorientation of fibres the fibres being randomly arranged
    • D04H1/732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forming fleeces or layers, e.g. reorientation of fibres the fibres being randomly arranged by fluid current, e.g. air-lay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2215/0167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sing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 G03G2215/0174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sing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plural rotations of recording member to produce multicoloured copy
    • G03G2215/0177Rotating set of developing uni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Nonwoven Fabrics (AREA)
  • Coating Apparatus (AREA)
  • Containers And Packaging Bodies Having A Special Means To Remove Contents (AREA)
  • Basic Packing Technique (AREA)

Description

片材製造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片材製造裝置及片材製造裝置用之粉體收納容器。
先前,揭示一種開閉機構,其具備收納碳粉(粉體)之粉匣容器與自該粉匣容器供給碳粉之碳粉盒,且具有使密封粉匣容器之開口部之膜及蓋構件連動而進行開閉之容器側蓋構件(容器側遮板)、及開閉碳粉盒之碳粉接收口之盒側蓋構件(盒側遮板)(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
再者,已知一種顯像劑容器,其包含具有使所收納之顯像劑流出之開口部之容器本體、及可自由開閉開口部且可滑動之滑蓋(例如參照專利文獻2)。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昭63-243978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實開昭59-77151號公報
然而,上述專利文獻1之構成因其於開閉碳粉盒之碳粉接收口之盒側蓋構件(盒側遮板)位於開啟位置之情形時須收納該盒側蓋構件而需要較大之空間,故不利裝置之小型化。
再者,若粉匣容器之容器側遮板(容器側蓋構件)長期處於可開閉之狀 態,例如於將粉匣容器安裝至碳粉盒之情形等時,有因容器側遮板意外開啟以致產生粉體散亂等問題之虞。
再者,上述專利文獻2之構成則存在下述問題,亦即於將上述容器安裝至記錄裝置之卸料斗後,在滑開滑蓋而使顯像劑自開口部朝卸料斗流出之際,於例如滑蓋自容器本體被卸除之情形時,則於卸料斗與容器本體之間形成與滑蓋厚度等同之空間而導致顯像劑自該空間飛散。
本發明係為解決上述課題之至少一部分而完成者,其可作為以下之形態或應用例而實現。
[應用例1]本應用例之片材製造裝置係具備供安裝收納粉體之容器之安裝部且製造包含上述粉體與纖維之片材者,其特徵在於上述安裝部具有用於接收來自上述容器之上述粉體之導入口、及用於開閉上述導入口之第1遮板;上述第1遮板可與上述容器對上述安裝部之裝卸連動地於開啟上述導入口之開啟位置與關閉上述導入口之關閉位置之間移動;上述第1遮板具備複數個遮板構件,且於上述開啟位置,將上述複數個遮板構件重疊而收納。
根據本應用例之片材製造裝置,其具有可與容器對安裝部之裝卸連動地於使導入口開啟之開啟位置與關閉導入口之關閉位置間移動之第1遮板。且,第1遮板具備複數個遮板構件,於開啟位置,因複數個遮板構件經重疊而收納,故可將用於收納之空間抑制為較小,可謀求片材製造裝置之小型化。
[應用例2]於上述應用例之片材製造裝置中,較佳為,上述容器及上述安裝部可沿第1方向相對移動,且具有遮板移動機構,其係於上述容器相對於上述安裝部沿上述第1方向移動時,用以使上述第1遮板移動以開閉上述 導入口。
根據本應用例,可藉由遮板移動機構,與容器之安裝(容器之移動)連動地進行第1遮板之開閉。
[應用例3]於上述應用例之片材製造裝置中,較佳為,上述遮板移動機構具有設置於上述第1遮板之第1卡合部,上述第1卡合部係與設置於上述容器之第2卡合部卡合,且與上述容器沿著上述第1方向之移動連動地使上述第1遮板沿上述第1方向移動而開閉上述導入口。
根據本應用例,可藉由設置於第1遮板之第1卡合部與設置於容器之第2開合部之卡合,與容器之安裝(容器之移動)連動地進行第1遮板之開閉。
[應用例4]於上述應用例之片材製造裝置中,較佳為,上述安裝部具有:載置部,其載置上述容器,且具有可於安裝起始位置與中間位置之間沿上述第1方向移動地支持上述容器之支持部;及滑動部,其具有用以使上述載置部朝與上述第1方向交叉之第2方向移動之凸輪槽,且用以使上述容器於上述中間位置與上述安裝完成位置之間移動。
根據本應用例,可藉由以使容器朝與第1方向交叉之第2方向移動之狀態將其載置於載置部並移動而進行容器之安裝。藉此,容器之安裝可藉由使容器移動至距安裝部一定距離之位置後,朝下方移動而進行,從而可將容器確實地載置於安裝部而進行安裝。且,可提高容器與安裝部之密封性(密著性)。
[應用例5]於上述應用例之片材製造裝置中,較佳為,上述滑動部具有用以操作該滑動部之柄部,且以於上述容器位於上述安裝起始位置時上述柄部位於上述容器之下方、上述容器位於上述中間位置時上述柄部位於較上述容器更靠安裝方向近前側之方式設置。
根據本應用例,於容器未處於中間位置時,換言之,至少容器位於安裝起始位置時,因柄部位於容器之下方,故較難進行柄部之操作。藉此,可防止柄部之誤操作。
另,本說明書中之「容器之下方」,乃指對於容器而言為導入口側之位置;「安裝方向近前側」,乃指對於以安裝起始位置、中間位置之順序排列之方向而言為近前側,亦即位於與以安裝起始位置、中間位置之順序排列之方向相反之方向之側(安裝起始位置側)。
[應用例6]於上述應用例之片材製造裝置中,較佳為,上述柄部具有支持位於上述安裝起始位置之上述容器之柄支持部。
根據本應用例,因可由設置於柄部之柄支持部支持在安裝起始位置之容器,故可防止載置於載置部時之容器之傾倒。且,於容器被支持(載置)於柄支持部之狀態下,因載置部無法朝第2方向移動,故可抑制誤操作。
[應用例7]於上述應用例之片材製造裝置中,較佳為,上述載置部具有抵接部,其係於上述容器自上述安裝起始位置到達至上述中間位置之前,抵接於設置於沿著安裝方向之上述容器之一側之凸部而阻止上述容器之移動。
根據本應用例,可藉由設置於容器之安裝方向近前側之凸部抑制容器之反方向安裝即誤安裝。
[應用例8]於上述應用例之片材製造裝置中,較佳為,上述容器具有:用以供給所收納之上述粉體之開口、用以開閉上述開口之第2遮板、及用以將上述第2遮板鎖定於蓋住上述開口之關閉位置之鎖定機構;且上述安裝部具有鎖定解除機構,其於安裝上述容器且位於上述安裝結束位置時,用以解除上述第2遮板之鎖定。
根據本應用例,由於藉由鎖定機構,使第2遮板於容器安裝完成之前無法開啟,故可防止因誤操作等所導致之粉體之散亂。
[應用例9]於上述應用例之片材製造裝置中,較佳為,上述鎖定機構具有用以藉卡合於上述第2遮板而將上述第2遮板鎖定於關閉位置之彈性部;且上述鎖定解除機構於上述容器自上述中間位置朝上述安裝完成位置移動時,使上述彈性部變形而解除上述第2遮板之鎖定。
根據本應用例,因於容器自中間位置朝安裝完成位置移動時使彈性部變形而解除第2遮板之鎖定,故可大致於容器安裝完成之同時解除鎖定。因此,可於安裝容器後立即進行第2遮板之開啟。
[應用例10]本應用例之片材製造裝置用之粉體收納容器係安裝於片材製造裝置而收納粉體者,其特徵在於具有:開口,其用以將所收納之上述粉體供給至上述片材製造裝置;遮板,其用以開閉上述開口;及鎖定機構,其用以將上述遮板鎖定於蓋住上述開口之關閉位置;上述鎖定機構具有彈性部,該彈性部具備與上述遮板卡合之卡合部;藉由上述彈性部之變形,解開上述卡合部與上述遮板之卡合,而解除上述遮板之鎖定。
根據本應用例之片材製造裝置用之粉體收納容器,於由鎖定機構將遮板鎖定於蓋住開口之關閉位置之狀態下,彈性部因安裝容器而變形,從而解除卡合部與遮板之卡合,藉此,可防止於粉體收納容器之安裝前或安裝中途遮板意外開啟之情形,可防止由誤操作導致之粉體之散亂。
[應用例11]本應用例之粉體供給裝置之特徵為包含:收納室,其收納粉體,且具備用以注入上述粉體之導入口、及用以供給上述粉體之導出部;粉體收納容器,其收納上述粉體,且具備用以將上述粉體自上述導入口送至上述收容室之開口、與用以開閉上述開口之開閉部;於上述開口開啟而 使上述收納室與上述粉體收納容器連通時,利用重力而將收納於上述粉體收納容器之上述粉體注入至上述收納室;且具備封閉部,其用以將於上述開口開啟而使上述收納室與上述粉體收納容器連通時形成之、使上述收納室或上述粉體收納容器之至少任一者與外部連通之大氣連通路徑封閉。
根據該構成,於自粉體收納容器向收納室注入粉體時形成之收納室與粉體收納容器之間之大氣連通路徑被封閉部封閉。藉此,可防止粉體自大氣連通路徑飛散。
[應用例12]上述應用例11之粉體供給裝置之特徵為上述粉體收納容器之上述開閉部具備可裝卸地設置於上述粉體收納容器而用以開閉上述開口之第1遮板、及用以裝卸上述第1遮板之裝卸口;上述裝卸口係於上述第1遮板被卸除時開啟而形成上述大氣連通路徑之至少一部分;且上述封閉部具備第2遮板,其係於上述第1遮板被卸除時,於上述裝卸口與上述開口之間封閉上述大氣連通路徑。
根據該構成,於第1遮板被卸除時形成之大氣連通路徑於第1遮板被卸除時係由第2遮板封閉。藉此,可確實地防止粉體之飛散。
[應用例13]上述應用例12之粉體供給裝置之上述粉體收納容器之特徵為具備引導部,其引導為了進行上述第1遮板之裝卸之移動;且上述封閉部具備對上述第2遮板賦能之賦能構件;上述第2遮板係藉由被上述賦能構件賦能而位於與沿著上述引導部而移動之上述第1遮板抵接之第1位置,且若上述第1遮板朝卸除方向移動而離開上述第2遮板,則位於封閉上述大氣連通路徑之第2位置。
根據該構成,藉由總是對第2遮板朝第1遮板側賦能,可與第1遮板之卸除連動地立即封閉大氣連通路徑。
[應用例14]上述應用例13之粉體供給裝置之上述第2遮板之特徵為至少與上述第1遮板之抵接部係由彈性構件形成。
根據該構成,因第2遮板無間隙抵接第1遮板,故可防止粉體之飛散。
[應用例15]上述應用例11至應用例14中任一例之粉體供給裝置之上述粉體收納容器之特徵為具備設置於上述開口周圍之第1鍔部;且上述收納室具備設置於上述導入口周圍之第2鍔部;於上述粉體收納容器安裝至上述收容室時,上述第1鍔部與上述第2鍔部抵接;上述封閉部設置於至少上述第1鍔部或上述第2鍔部之任一者。
根據該構成,可容易地設置封閉部。
[應用例16]本應用例11至應用例15中任一例之片材製造裝置之特徵為具備:混合部,其將由上述粉體供給裝置供給之黏結樹脂粉體與纖維於大氣中予以混合;及片材形成部,其使經上述混合部混合之混合物堆積並對其加熱而形成片材。
根據該構成,可防止因黏結樹脂粉體之飛散所致之裝置污染或片材污染等問題。
[應用例17]本應用例之粉體收納容器係收納粉體者,其特徵為具備:用以供給粉體之開口;用以開閉上述開口之第1遮板;用以裝卸上述第1遮板之裝卸口;及於上述第1遮板被卸除時蓋住上述裝卸口之第2遮板。
根據該構成,於第1遮板被卸除時,裝卸口被第2遮板蓋住。藉此,可防止粉體自裝卸口飛散。
[應用例18]本應用例之粉體收納容器係收納粉體者,其特徵為具備:用以供給粉體之開口;用以開閉上述開口之第1遮板;用以裝卸上述第1遮板之裝卸口;及第2遮板,其封閉自上述裝卸口卸除位於關閉上述開口之關 閉位置之上述第1遮板時所移動之路徑,即上述開口與上述裝卸口之間之路徑部分。
根據該構成,因於第1遮板被卸除時由第2遮板遮斷開口與裝卸口之間之路徑,故可防止粉體自裝卸口飛散。
7‧‧‧管
10‧‧‧供給部
12‧‧‧粗碎部
20‧‧‧解纖部
40‧‧‧篩選部
45‧‧‧第1坯片形成部
46‧‧‧網帶
47‧‧‧拉張輥
48‧‧‧吸引部(抽氣機構)
49‧‧‧旋轉體
50‧‧‧混合部
50A‧‧‧混合部
52‧‧‧粉體供給部
52A‧‧‧粉體供給裝置
54‧‧‧管
56‧‧‧鼓風機
60‧‧‧堆積部
70‧‧‧第2坯片形成部
72‧‧‧網帶
74‧‧‧拉張輥
76‧‧‧抽氣機構
80‧‧‧片材形成部
82‧‧‧加壓部
84‧‧‧加熱部
85‧‧‧軋輥
86‧‧‧加熱輥
90‧‧‧切斷部
92‧‧‧第1切斷部
94‧‧‧第2切斷部
100‧‧‧片材製造裝置
100A‧‧‧片材製造裝置
102‧‧‧製造部
102A‧‧‧製造部
104‧‧‧控制部
110‧‧‧容器連接部
111‧‧‧第1基座法蘭
112‧‧‧作為容器之遮板之第2遮板
113‧‧‧第2基座法蘭
113a‧‧‧作為凸部之法蘭凸部
114‧‧‧容器部
114a‧‧‧剖面積較小之部位
114b‧‧‧剖面積較大之部位
114c‧‧‧連接部位
115a‧‧‧開口
115b‧‧‧開口
116a‧‧‧作為彈性部之板彈簧
116b‧‧‧作為彈性部之板彈簧
117‧‧‧切槽壁部
117a‧‧‧切槽壁部
118‧‧‧切槽壁部
118a‧‧‧凹槽壁部
119‧‧‧端壓部
119a‧‧‧引導面
119b‧‧‧突起部
120‧‧‧載置部
120b‧‧‧載置部之下表面
121‧‧‧支持部
121b‧‧‧支持部之下表面
122‧‧‧載置引導部
123‧‧‧彈簧凸部
124‧‧‧遮板凹部
125‧‧‧開口
126‧‧‧密封構件
127‧‧‧作為第2卡合部之貫通孔
128‧‧‧作為抵接部之端壁部
130‧‧‧第1遮板
131‧‧‧作為遮板構件之第1板部
131a‧‧‧第1承受槽
132‧‧‧作為遮板構件之第2板部
132a‧‧‧第2承受槽
133‧‧‧作為遮板構件之第3板部
133a‧‧‧第3承受槽
134‧‧‧作為遮板構件之第4板部
134a‧‧‧第4承受槽
135‧‧‧第1引導銷
136‧‧‧第3引導銷
140‧‧‧滑動部
142‧‧‧柄部(把持部)
142a‧‧‧柄支持部
143‧‧‧滑動板
143a‧‧‧滑動板之上端面
144‧‧‧滑動板
145‧‧‧凸輪槽
146‧‧‧第1滑動引導部
147‧‧‧第2滑動引導部
148‧‧‧作為第1卡合部之凸肩銷
148a‧‧‧細徑部
148b‧‧‧大徑部
148c‧‧‧段部
149‧‧‧退避凹部
150‧‧‧作為容器之粉體收納容器(粉匣)
151‧‧‧固定部
151a‧‧‧固定部之上表面
152‧‧‧收納室(卸料斗)
153‧‧‧導入口
155‧‧‧固定引導部
156a‧‧‧板彈簧退避槽
157‧‧‧前部引導件
158‧‧‧凸緣
159‧‧‧容器法蘭
160‧‧‧移動區域
161‧‧‧長槽孔
162‧‧‧上部引導件
200‧‧‧安裝部
224‧‧‧容器部
250‧‧‧作為容器之粉體收納容器(粉匣)
530‧‧‧收納室
531‧‧‧引導部
532‧‧‧側面引導部
532a‧‧‧突起部
533‧‧‧端面引導部
533a‧‧‧突起部
540‧‧‧收納箱
541‧‧‧導入口
542‧‧‧導出部
543‧‧‧螺桿
543a‧‧‧旋轉軸
543b‧‧‧葉輪部
545‧‧‧搬送路徑
545a‧‧‧供給口
550‧‧‧第2鍔部
560‧‧‧粉體收納容器
560a‧‧‧側面部
560b‧‧‧端面部
560c‧‧‧上表面
561‧‧‧容器部(收納部、貯存部)
562‧‧‧開口
563‧‧‧開閉部
565‧‧‧第1遮板
565a‧‧‧突起部
567‧‧‧裝卸口
568a‧‧‧引導部
568b‧‧‧引導部
568c‧‧‧引導部
568d‧‧‧引導部
569‧‧‧第1鍔部
570‧‧‧大氣連通路徑
570a‧‧‧上壁面
580‧‧‧封閉部
581‧‧‧第2遮板
581a‧‧‧端部
582‧‧‧抵接部
583‧‧‧固定構件
591‧‧‧彈簧構件
F1‧‧‧箭頭符號
G‧‧‧粉體收納容器之重心
m1‧‧‧箭頭符號
m2‧‧‧箭頭符號
P1‧‧‧位置
P2‧‧‧位置
P3‧‧‧位置
P11‧‧‧第1位置
P12‧‧‧第2位置
Q2‧‧‧箭頭符號
R‧‧‧方向
S‧‧‧片材
V‧‧‧坯片
W‧‧‧坯片
圖1係表示片材製造裝置之構成之概略構成圖。
圖2係表示片材製造裝置之粉體供給部之概略外觀之立體圖。
圖3A係表示粉體供給部之構成概略之前剖視圖。
圖3B係表示粉體供給部之構成概略之圖3A之A-A剖視圖。
圖3C係表示粉體收納容器(粉匣)之移動狀態之概略圖。
圖4係表示粉體收納容器(粉匣)之安裝部之概略之立體圖。
圖5係表示第1遮板(遮板移動機構)之構成之立體圖。
圖6係表示第1遮板(遮板移動機構)之構成之立體圖。
圖7係表示構成鎖定機構之彈性體之配置圖。
圖8係表示粉體收納容器(粉匣)之安裝部之動作之前視圖。
圖9係表示安裝部之動作之圖8之B-B剖視圖。
圖10係表示粉體收納容器(粉匣)之載置狀態之立體圖。
圖11係表示安裝有粉體收納容器(粉匣)之安裝部之概略之立體圖。
圖12係表示粉匣(粉體收納容器)之外觀之前視立體圖。
圖13係表示粉匣(粉體收納容器)之外觀之後視立體圖。
圖14A係表示第2遮板之鎖定機構之鎖定狀態之立體圖。
圖14B係表示第2遮板之鎖定解除機構之鎖定解除狀態之立體圖。
圖15A係表示第1基座法蘭之切槽部之立體圖。
圖15B係表示第1基座法蘭之切槽部之俯視圖。
圖15C係表示第1基座法蘭之切槽部之變化例之俯視圖。
圖16係表示變化例之粉體收納容器(粉匣)之外觀之前視立體圖。
圖17係表示變化例之粉體收納容器(粉匣)之外觀之後視立體圖。
圖18係表示粉體供給裝置之構成之概略外觀圖。
圖19係表示粉體供給裝置之構成之概略外觀圖。
圖20係表示粉體供給裝置之構成之側剖視圖。
圖21係表示粉體收納容器之構成之前視剖視圖。
圖22係表示粉體收納容器之構成之內側俯視圖。
圖23係表示大氣連通路徑之構成之側剖視圖。
圖24係表示大氣連通路徑之構成之立體圖。
圖25係表示封閉部之動作之側剖視圖。
圖26係表示封閉部之動作之側剖視圖。
圖27係表示封閉部之動作之立體圖。
圖28係表示片材製造裝置之構成之概略圖。
以下,關於本發明之實施形態,參照圖式進行說明。另,於以下之各圖中,為使各構件等成為可識別程度之大小而以有別於實物之方式顯示各構件等之尺寸。且,以下所說明之構成為本發明之一例者,並非限定各構成部分之個數(數量)及配置等者。再者,有將重力方向作為「下方」、「下側」,將與重力方向相反之方向作為「上方」、「上側」,將重力方向與反重力方向合稱「上下方向」而進行說明之情形。
(第1實施形態)
對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進行說明。
首先,對片材製造裝置之概略構成進行說明。片材製造裝置係具備下述構件之裝置:混合部,其將包含由粉體供給部供給之黏結樹脂之粉體與纖維於空氣中予以混合;及片材形成部,其使經混合部混合之混合物堆積並對其加熱而形成片材。以下,一面參照圖1及圖2,一面說明片材製造裝置之構成。圖1係表示片材製造裝置之構成之概略構成圖。圖2係表示片材製造裝置之粉體供給部之概略外觀之立體圖。
如圖1所示,片材製造裝置100具備供給部10、製造部102、及控制部104。製造部102係製造片材。製造部102具有粗碎部12、解纖部20、篩選部40、第1坯片形成部45、旋轉體49、混合部50、堆積部60、第2坯片形成部70、片材形成部80、及切斷部90。
供給部10對粗碎部12供給原料。供給部10係例如用以對粗碎部12連續投入原料之自動投入部。由供給部10供給之原料係例如包含廢紙或漿片等之纖維者。
粗碎部12將由供給部10供給之原料於空氣中裁斷為細片。細片之形狀或大小為例如數cm見方之細片。於圖示之例中,粗碎部12具有粗碎刃14,藉由粗碎刃14可裁斷所投入之原料。作為粗碎部12,可使用例如切碎機(shredder)。經粗碎部12裁斷後之原料係經卸料斗1接收後經由管2而被移送(搬送)至解纖部20。
解纖部20對經粗碎部12裁斷之原料進行解纖。此處,所謂「解纖」係指將由複數條纖維黏結而成之原料(被解纖物)打散為一條一條纖維者。解纖部20亦具有使附著於原料之樹脂粒、墨水、碳粉或滲出防止劑等物質自纖維分離之功能。
將通過解纖部20者稱為「解纖物」。「解纖物」亦有除了經打散之解纖物纖維以外,亦包含於打散纖維時自纖維分離之樹脂(用以使複數條纖維彼此黏結之樹脂)粒、墨水、碳粉等色劑或滲出防止材、紙力增強劑等添加劑之情形。
解纖部20係以乾式進行解纖。將如此般並非於液體中而是於大氣中(空氣中)進行解纖等處理者稱作乾式。作為解纖部20,於本實施形態中,係使用葉輪粉碎機。解纖部20具有產生如抽吸原料並排出解纖物之氣流之功能。藉此,解纖部20可利用自身所產生之氣流自導入口22將原料與氣流一起抽吸,並進行解纖處理,將解纖物搬送至排出口24。已通過解纖部20之解纖物經由管3而被移動至篩選部40。另,將解纖物自解纖部20搬送至篩選部40之氣流,可使用解纖部20所產生之氣流,亦可設置鼓風機等氣流產生裝置而使用其氣流。
篩選部40係自導入口42導入經解纖部20解纖之解纖物,並根據纖維之長度進行篩選。作為篩選部40,可使用例如篩(sieve)。篩選部40具有網(過濾器、濾網),可篩分較網格之大小更小之纖維或粒子(通過網者,第1篩選物)、及較網格之大小更大之纖維、未解纖片或團塊(未通過網者,第2篩選物)。例如,第1篩選物係經由管7被移動至混合部50。第2篩選物係自排出口44經由管8而返回解纖部20。具體而言,篩選部40係由馬達旋轉驅動之圓筒篩。作為篩選部40之網,可使用例如金網、將開孔之金屬板展延而成之延展金屬、及以衝壓機等於金屬板形成孔而成之沖壓金屬。
第1坯片形成部45將通過篩選部40之第1篩選物搬送至混合部50。第1坯片形成部45包含網帶46、拉張輥47、及吸引部(抽氣機構)48。
吸引部48可將通過篩選部40之開口(網之開口)而分散於空氣中之第1 篩選物吸引於網帶46上。第1篩選物堆積於移動之網帶46上而形成坯片V。網帶46、拉張輥47及吸引部48之基本構成與後述之第2坯片形成部70之網帶72、拉張輥74及抽氣機構76相同。
坯片V藉由經過篩選部40及第1坯片形成部45而形成為含有大量空氣而呈柔軟及蓬鬆狀態。堆積於網帶46之坯片V被投入至管7而搬送至混合部50。
旋轉體49可於坯片V被搬送至混合部50之前切斷坯片V。於圖示之例中,旋轉體49具有基部49a、及自基部49a突出之突部49b。突部49b具有例如板狀之形狀。於圖示之例中,突部49b設置有4個,4個突部49b等間隔設置。藉由基部49a朝方向R旋轉,突部49b可以基部49a為軸而旋轉。可藉由利用旋轉體49切斷坯片V而例如減小供給至堆積部60之每單位時間之解纖物量之變動。
混合部50混合已通過篩選部40之第1篩選物(由第1坯片形成部45搬送至之第1篩選物)與包含黏結樹脂之粉體。混合部50具有供給粉體之粉體供給部(粉體供給裝置)52、搬送第1篩選物與粉體之管54、及鼓風機56。管54與管7連接。
混合部50可藉由鼓風機56產生氣流,於管54中一面混合第1篩選物與粉體一面進行搬送。另,混合第1篩選物與粉體之機構並不特別限定。
粉體供給部(粉體供給裝置)52具備收納室152、安裝部200、及粉體收納容器150(參照圖3A)。如圖2所示,粉體供給部52係對作為根據所收納粉體之種類而分類之容器之每個粉體收納容器150各排列複數個。另,圖2中,雖為便於說明而示出未配置粉體收納容器150而露出安裝部200之部位,但粉體收納容器150可被安裝於所有安裝部200,亦可如該圖所示,安 裝於較適當位置之安裝部200;其安裝位置並無規定。
此外,自根據所形成之片材S之規格而選擇之粉體供給部52對管54供給粉體。另,起始於粉體供給部52之粉體搬送路徑之供給口分別連接(連通)於管54,收納室152之粉體係經由搬送路徑而供給至管54內。自粉體供給部52供給之粉體包含用以使複數條纖維黏結之樹脂。在樹脂供給時點,複數條纖維並未黏結。樹脂係於通過片材形成部80時熔融而使複數條纖維黏結。另,關於粉體供給部(粉體供給裝置)52之詳細構成,將於後文(參照圖3至圖15)進行說明。
自粉體供給部52供給之粉體係熱塑性樹脂或熱硬化性樹脂,例如為AS樹脂、ABS樹脂、聚丙烯、聚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丙烯酸樹脂、聚酯樹脂、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聚苯醚、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耐綸、聚醯胺、聚碳酸酯、聚縮醛、聚苯硫醚、聚醚醚酮等。該等樹脂可單獨或適當混合使用。
另,自粉體供給部52供給之粉體除了用以使纖維黏結之樹脂外,亦可根據所製造片材種類而包含用以使纖維著色之著色劑(例如將青色顏料、洋紅顏料、黃色顏料等顏料與樹脂混煉粉碎而得者)、用以抑制纖維凝集之氧化矽等凝集抑制劑、用以使纖維等不易燃之難燃劑(例如氫氧化鋁等無機氫氧化物、磷酸胍、硫酸三聚氰胺、多聚磷酸三聚氰胺等)、除臭劑(例如活性碳或沸石等)、芳香劑(例如白檀或沉香香木粉末、咖啡粉末或茶粉末、竹粉末、橙皮粉末等天然粉末、及將檜木油或薰衣草香料等之油以三聚氰胺樹脂膠囊化而得之芳香膠囊等)。
如圖1所示,經混合部50混合之混合物(第1篩選物與至少包含黏結樹脂之粉體之混合物)係自管54被移送至堆積部60。
堆積部60係自導入口62導入已通過混合部50之混合物,解開交織之解纖物(纖維)而使其分散揚落於空氣中。進而,堆積部60係於自粉體供給部52供給之粉體樹脂為纖維狀之情形時,解開交織之樹脂。藉此,堆積部60可使混合物以較佳之均勻性堆積於第2坯片形成部70。
作為堆積部60係使用旋轉之圓筒篩。堆積部60具有網,使已通過混合部50之混合物所含有之較網格之大小更小之纖維或粒子(通過網者)落下。堆積部60之構成與例如篩選部40之構成相同。
另,堆積部60之「篩(sieve)」亦可不具有篩選特定對象物之功能。即,作為堆積部60使用之「篩」係指具備網者,堆積部60亦可將被導入至堆積部60之混合物全部落下。
第2坯片形成部70使通過堆積部60之通過物堆積而形成坯片W。第2坯片形成部70例如具有網帶72、拉張輥74、及抽氣機構76。
網帶72係一面移動一面將通過堆積部60之開口(網之開口)之通過物堆積。網帶72係由拉張輥74拉張而成為使通過物不易通過但使空氣通過之構成。網帶72係藉由拉張輥74自轉而移動。藉由網帶72一面連續移動、一面使通過堆積部60之通過物連續降落堆積,而於網帶72上形成坯片W。
抽氣機構76設置於網帶72之下方(與堆積部60側相反側)。抽氣機構76可產生朝向下方之氣流(自堆積部60朝向網帶72之氣流)。藉此,可提高自堆積部60之排出速度。
如以上般,藉由經過堆積部60及第2坯片形成部70(坯片形成步驟)而形成含有大量空氣而呈柔軟及蓬鬆狀態之坯片W。將堆積於網帶72之坯片W搬送至片材形成部80。
另,於圖示之例中,設置有將坯片W調濕之調濕部78。調濕部78可透 過對坯片W添加水或水蒸氣而調節坯片W與水之量比。
片材形成部80對堆積於網帶72之坯片W進行加壓加熱而形成片材S。關於片材形成部80,可藉由對坯片W中摻混之解纖物及包含黏結樹脂之粉體之混合物施加熱,而使混合物中之複數條纖維相互經由包含黏結樹脂之粉體而黏結。
片材形成部80具備:加壓部82,其對坯片W加壓;及加熱部84,其加熱經加壓部82加壓後之坯片W。加壓部82係由一對軋輥85構成,其對坯片W施加壓力。坯片W其厚度因加壓而變小,坯片W之密度增高。加熱部84具備一對加熱輥86。以加熱輥86加熱經軋輥85加壓後之坯片W,使樹脂熔融而使纖維黏結,藉此成形片材S。此處,軋輥85(加壓部82)可對坯片W施加較由加熱輥86(加熱部84)施加至坯片W之壓力更高之壓力。另,軋輥85或加熱輥86之數量並未特別限定。
切斷部90切斷由片材形成部80形成之片材S。於圖示之例中,切斷部90具有沿與片材S之搬送方向交叉之方向切斷片材S之第1切斷部92、及沿平行於搬送方向之方向切斷片材S之第2切斷部94。第2切斷部94切斷例如通過第1切斷部92之片材S。
藉由以上,形成單張特定尺寸之片材S。將經切斷之單張片材S排出至排出部96。
接著,關於上述片材製造裝置100之粉體供給部(粉體供給裝置)52之構成,一面參照圖3A至圖15,一面進行說明。
粉體供給部52具備:收納粉體之片材製造裝置100用之容器(以下稱粉體收納容器);及收納室,其具有供安裝該粉體收納容器,供自所安裝之粉體收納容器之導入口投入粉體之安裝部。粉體供給部52於導入口開啟之收 納室與開口開啟之粉體收納容器連通時,藉由重力使收納至粉體收納容器之粉體投入至收納室。另,粉體收納容器亦可稱作粉匣。以下,對片材製造裝置100之粉體供給部之具體構成進行說明。
圖3A至圖15係用於說明粉體供給部之構成概略之圖。圖3A係表示粉體供給部之構成概略之前剖視圖,圖3B係圖3A之A-A剖視圖,圖3C係表示粉體收納容器(粉匣)之移動狀態(安裝動作)之概略圖。圖4係表示構成粉體供給部之收納室之粉體收納容器(粉匣)之安裝部之概略之立體圖。圖5係表示安裝部之第1遮板(遮板移動機構)之構成之立體圖,圖6係表示第1遮板(遮板移動機構)之構成之立體圖,圖7係構成鎖定機構之彈性體之配置圖。圖8係表示粉體收納容器(粉匣)之安裝部之動作之前視圖,圖9係表示安裝部之動作之圖8之B-B剖視圖。圖10係表示粉體收納容器(粉匣)之載置狀態之立體圖,圖11係表示安裝有粉體收納容器(粉匣)之安裝部之概略之立體圖。圖12及圖13示出粉體收納容器(粉匣)之外觀,圖12為前視立體圖,圖13為後視立體圖。圖14A及圖14B表示第2遮板之鎖定機構及鎖定解除機構,圖14A係表示鎖定狀態之立體圖,圖14B係表示鎖定解除狀態之立體圖。圖15A、圖15B、圖15C表示第1基座法蘭之切槽部,第15A為立體圖,圖15B為俯視圖,圖15C為表示變化例之俯視圖。
如圖3A、圖3B、圖3C及圖4所示,粉體供給部52具備收納室152、安裝部200、及包含容器部114之粉體收納容器(粉匣)150。另,粉體收納容器150相當於容器。本實施形態之粉體供給部52係以粉體收納容器150可對安裝部200裝卸地構成。具體而言,如圖3A及圖3B所示,於收納室152之上方配置有安裝部200,進而,於安裝部200之上方,配置有包含容器連接部110之粉體收納容器150。
安裝部200具備:導入口153,其用以接收自作為容器之粉體收納容器150供給之包含黏結樹脂之粉體;第1遮板130,其用以開閉導入口153;及遮板移動機構,其包含固定部151、固定引導部155及凸肩銷148等,用以使第1遮板130沿箭頭符號Q2之方向(參照圖3A)移動(開閉)。
再者,安裝部200具備:載置部120,其具有以可使粉體收納容器150於安裝起始位置(圖3C所示之位置P1)及中間位置(圖3C所示之位置P2)之間沿第1方向(圖3C所示之箭頭符號F1)移動之方式支持之支持部121、與後述之載置引導部122;及鎖定解除機構,其於粉體收納容器150位於安裝完成位置(圖3C所示之位置P3)時,用以解除將於後文詳述之作為設置於粉體收納容器150之容器之遮板之第2遮板112之鎖定。
進而,安裝部200具備滑動部140,其具有用以使載置部120沿上下方向(第2方向)移動之凸輪槽145及第1引導銷135,而用以使粉體收納容器150於位於中間位置(位置P2)與安裝完成位置(位置P3)之間之移動區域160沿上下方向移動。
另,「第1方向」係指圖3C所示之箭頭符號F1,即粉體收納容器150與安裝部200可相對移動之一方向。且,「第2方向」係指與第1方向交叉之方向,即大致沿重力方向之方向。
再者,鎖定機構包含分別配置於粉體收納容器150所含之容器連接部110之兩側之端部之作為彈性部之板彈簧116a、116b。另,鎖定解除結構包含安裝部200所含之載置部120與第1遮板130。鎖定機構及鎖定解除機構係使安裝部200與容器連接部110可關連性進行鎖定解除及鎖定(卡合)動作。詳細之說明將於後文之粉體收納容器150所含之第2遮板112之說明中進行。
此處,關於安裝部200之粉體收納容器150之安裝動作,使用圖3C、圖10及圖11進行說明。首先,於安裝起始位置即位置P1,將粉體收納容器150載置於載置部120(圖10之立體圖所示之狀態)。此時,載置部120係後述之滑動部140之柄部(把持部)142被朝近前側(與第1方向為相反側)拉出而成為朝固定部151上方拉起之狀態。且,被拉出之柄部(把持部)142位於粉體收納容器150之下方,設置於柄部(把持部)142之柄支持部142a亦與載置部120共同支持粉體收納容器150。
如此,藉由使拉出之柄部(把持部)142位於粉體收納容器150之下方,因柄部(把持部)142之操作較難進行,而可防止柄部(把持部)142之誤操作。再者,因可藉由該柄部(把持部)142使所安裝之粉體收納容器150之重心G位於柄支持部142a與載置部120之方向,故可使載置粉體收納容器150之際之姿勢保持穩定,可防止載置時之粉體收納容器150之傾斜或傾倒。
接著,於安裝起始位置即位置P1,使載置於載置部120之粉體收納容器150於載置部120上朝圖中箭頭符號F1之方向(第1方向)滑行,換言之滑動而使其朝中間位置即位置P2移動。此時,粉體收納容器150係以設置於固定引導部155之前部(第1方向側之端部)之前部引導件157(參照圖3A)作為止動器,以容器連接部110抵接於前部引導件157之位置作為第1方向上之停止位置。然後,將容器連接部110插入至自前部引導件157突出之上部引導件162與構成載置部120之支持部121之間而限制粉體收納容器150朝上方之移動。如此,於中間位置即位置P2,粉體收納容器150由構成載置部120之載置引導部122(參照圖3B)、前部引導件157及上部引導件162定位。
接著,於中間位置即位置P2,使載置於載置部120之粉體收納容器150對於每個載置部120移動至圖中箭頭符號F2之方向(第2方向)即下方而使載 置部120之下表面121b與固定部151之上表面151a抵接(圖11之立體圖所示之狀態)。具體而言,藉由將因粉體收納容器150移動至中間位置(位置P2)而於上方空出而較易握持之柄部(把持部)142朝圖中箭頭符號F1之方向(第1方向)按壓,使載置部120朝下方移動,而安裝於安裝完成位置即位置P3。另,關於該朝下方之移動,將於後文之滑動部140之說明中予以詳述。藉由以上所說明之一連串動作,結束粉體收納容器150之安裝,完成供給粉體之準備。
另,於卸除粉體收納容器150之情形時,可藉由進行與上述相反順序之動作而卸除粉體收納容器150。具體而言,首先,藉由拉出柄部(把持部)142而使載置部120及粉體收納容器150移動至中間位置(位置P2),接著,使粉體收納容器150朝與圖中箭頭符號F1相反之方向滑動而移動至安裝起始位置即位置P1。繼而,於安裝起始位置即位置P1,朝上方而卸除粉體收納容器150。
一面同時參照圖6及圖7,一面對第1遮板130及遮板移動機構進行說明。如圖3A及圖6所示,因第1遮板130用於開閉導入口153,故設置於收納室152之上方且於固定部151與粉體收納容器150之間。第1遮板130可與粉體收納容器150對安裝部200之裝卸連動地於開啟導入口153之開啟位置與關閉導入口153之關閉位置之間移動。第1遮板130具備複數個作為遮板構件之第1板部131、第2板部132、第3板部133、及第4板部134。
於在關閉位置成為導入口153側之第4板部134之兩側端部,設置有兩個凸肩銷148。於本實施形態中,該凸肩銷148相當於第1卡合部。凸肩銷148貫通後述之支持部121之長槽孔161(參照圖4)而突出於支持部121之上方。另,作為構成第1遮板130之複數個遮板構件,並非限定於上述四個(4 片)構成;且遮蓋構件之片數並無規定。
兩個凸肩銷148(第1卡合部)在安裝起始位置(圖3C所示之位置P1),將粉體收納容器150載置至載置部120時,細徑部148a插入至設置於作為配置於容器連接部110之彈性部之板彈簧116a、116b(參照圖3B及圖7)之貫通孔127(第2卡合部)。於本實施形態中,凸肩銷148相當於第1卡合部,貫通孔127相當於第2卡合部。可藉由如此卡合之凸肩銷148之細徑部148a與板彈簧116a、116b之貫通孔127,而與粉體收納容器150之裝卸及自安裝起始位置(圖3C所示之位置P1)至中間位置(圖3C所示之位置P2)之移動連動地進行第1遮板130之開閉。
具體而言,如圖7所示,可藉由該凸肩銷148與粉體收納容器150之裝卸及自安裝起始位置(圖3C所示之位置P1)至中間位置(圖3C所示之位置P2)之移動連動地朝沿著箭頭符號Q1之方向(第1方向)移動,並與之相應地,拉出或按入第1板部131、第2板部132、第3板部133及第4板部134而進行第1遮板130之開閉。另,第1板部131、第2板部132、第3板部133及第4板部134之移動方向之端部成為突出部,可藉由各突出部彼此抵接而進行移動。
第1遮板130係於開啟位置時,複數個遮板構件(第1板部131、第2板部132、第3板部133及第4板部134)經重疊而收納,於關閉位置時,複數個遮板構件由兩個凸肩銷148分別拉出而蓋住導入口153。另,於圖3A中,以兩點鏈線(假想線)表示拉出狀態之複數個遮板構件。
第1板部131、第2板部132、第3板部133及第4板部134係如圖5所示,於與粉體收納容器150之自安裝起始位置至中間位置之移動方向(第1方向)交叉之方向(第3方向)之固定部151之兩側之端部,沿第1方向立設有固定引 導部155。於固定引導部155,沿第1方向形成有承受槽。承受槽包含與第1板部131對應之第1承受槽131a、與第2板部132對應之第2承受槽132a、與第3板部133對應之第3承受槽133a、與第4板部134對應之第4承受槽134a。第1板部131、第2板部132、第3板部133及第4板部134係藉由形成於固定引導部155之各承受槽引導而移動。如此,本形態之安裝部200係以包含第1遮板130及開閉第1遮板130之遮板移動機構而構成。
固定部151係如圖3A及圖3B所示,位於載置部120與收納室152之間,固定於片材製造裝置100本體。固定部151具有立設於與粉體收納容器150之該移動方向(第1方向)交叉之第3方向之兩側之端部之固定引導部155。於固定部151之中央部,設置有貫通固定部151之表背之導入口153。且,於固定部151之上表面,於導入口153之第3方向之兩側,設置有用以於凸肩銷148移動時,防止凸肩銷148與固定部151干涉之退避凹部149(參照圖5)。退避凹部149係沿導入口153之邊緣朝第1方向延伸而配置。另,退避凹部149可為貫通孔,亦可為有底之槽。於固定引導部155,配設有長孔狀之貫通槽即第1滑動引導部146、及自固定引導部155突出且固定之第2引導銷136(參照圖4)。
載置部120如圖3A及圖3B所示具有:支持部121,其位於固定部151之上方,以於安裝起始位置(圖3C所示之位置P1)及中間位置(圖3C所示之位置P2)之間沿第1方向移動之方式支持粉體收納容器150;及載置引導部122,其立設於與粉體收納容器150之該移動方向(第1方向)交叉之第3方向之載置部120之兩側之端部。於支持部121之中央部,設置有貫通支持部121之表背之開口125。於開口125之第3方向之兩側,沿第1方向設置有貫通支持部121之表背且可供凸肩銷148滑動之長槽孔161(參照圖4)。另,凸肩銷 148貫通長槽孔161而朝支持部121之上方突出。於兩側之載置引導部122,以朝正交於載置引導部122之立設面之方向突出之方式分別各設有兩個第1引導銷135。第1引導銷135可藉由於設置於後述之滑動部140之凸輪槽145中滑動而使載置部120沿上下方向(第2方向)移動。
載置引導部122係於將粉體收納容器150載置於載置部120時位於對於自安裝起始位置(圖3C所示之位置P1)朝向中間位置(圖3C所示之位置P2)之方向(第1方向)而言為相反方向之端側,設置有作為抵接部之端壁部128。作為抵接部之端壁部128設置於將粉體收納容器150載置於載置部120時,會與作為後述之第2基座法蘭113之端部之凸部之法蘭凸部113a產生干涉之位置且不會與未設置法蘭凸部113a之側之第2基座法蘭113產生干涉之位置。端壁部128可與後述之第2基座法蘭113之端部之法蘭凸部113a一起防止粉體收納容器150之逆向載置,可限定粉體收納容器150之載置方向。
滑動部140具有使載置部120沿上下方向(第2方向)移動而使粉體收納容器150於中間位置(圖3C所示之位置P2)至安裝完成位置(圖3C所示之位置P3)之間移動之功能。以下,一面參照圖4、圖8及圖9,一面對滑動部140之構成及動作進行說明。
如圖4所示,滑動部140具備:滑動板143、144;設置於滑動板143、144之凸輪槽145;第1引導銷135,其自立設於載置部120之兩側之載置引導部122突出而設,經由設置於固定引導部155之第1滑動引導部146而抵接於滑動板143、144之上端面143a;第2引導銷136,其自固定引導部155突出而固定;及第2滑動引導部147,其設置於滑動板143、144而供第2引導銷136插入。
此處,立設於固定部151之固定引導部155位於滑動板143、144與載置引導部122之間。且,各滑動板143、144兩側之端之中之位於與第1方向為相反側之一端係固定於柄部(把持部)142之兩端部。換言之,兩個滑動板143、144固定於隔著柄部(把持部)142之兩側。
柄部(把持部)142可藉由按壓(使朝第1方向移動)或拉起(使朝與第1方向相反之方向移動)柄部(把持部)142而操作滑動部140(使其動作)。另,柄部(把持部)142較佳係設置為於粉體收納容器150位於安裝起始位置(圖3C所示之位置P1)時,位於粉體收納容器150之下方,於粉體收納容器150位於中間位置(圖3C所示之位置P2)時,位於較粉體收納容器150更靠安裝方向近前側(與第1方向為相反側)。再者,於柄部(把持部)142之兩側端部,設置有自柄部(把持部)142朝上方突出之柄支持部142a。該柄支持部142a可與載置部120一起支持位於安裝起始位置(圖3C所示之位置P1)時所載置之粉體收納容器150。
藉由如此配置柄部(把持部)142,由於粉體收納容器150未位於中間位置(圖3C所示之位置P2)時,換言之,至少粉體收納容器150位於安裝起始位置(圖3C所示之位置P1)時,柄部(把持部)142位於粉體收納容器150之下方,故柄部(把持部)142之操作較難進行,而可防止誤操作。
另,所謂「粉體收納容器150之下方」,係指對於粉體收納容器150而言為導入口153側,所謂「安裝方向近前側」,係對於以安裝起始位置(圖3C所示之位置P1)、中間位置(圖3C所示之位置P2)之順序排列之方向(第1方向)而言為相反側之近前側,即安裝起始位置(圖3C所示之位置P1)側。
凸輪槽145係具有供第1引導銷135插入且滑動之寬度且貫通滑動板143、144之貫通槽,具有自位於滑動板143、144之中央部之水平部145b 逐漸朝向上表面之傾斜部145a,且於滑動板143、144之上端面143a側開口。另,滑動部140係於立設於固定部151之固定引導部155之外側設置於2處。且,凸輪槽145、第1引導銷135、第2引導銷136與第2滑動引導部147係於滑動板143、144之各者,各設置於2處。
以下,關於滑動部140之動作,一面參照圖8及圖9一面進行說明。另,載置部120係藉由自重或所載置之粉體供給部52之重量而常時朝鉛垂方向(第2方向)下方施加力(重力)。滑動部140可利用載置有於上述載置部120中載置之粉體供給部52之載置部120之重量或滑動部140之自重,使滑動板143、144於沿著第1方向(箭頭符號m1)之前後方向移動,而使載置部120於沿著第2方向(箭頭符號m2)之上下方向移動。
具體而言,藉由朝自固定部151遠離之方向(與第1方向為相反方向)拉出柄部(把持部)142,而使固定於載置引導部122之第1引導銷135順著凸輪槽145之傾斜部145a朝上方滑動,而成為到達至滑動板143、144之上端面143a並與之抵接之狀態(圖8及圖9所示之狀態)。第1引導銷135因受固定引導部155之第1滑動引導部146引導,故可使載置引導部122相對於固定引導部155朝上方移動。且,第1引導銷135與滑動板143、144之上端面143a之抵接狀態成為可將粉體收納容器150安裝於載置部120之狀態。該狀態相當於將粉體收納容器150安裝於載置部120之安裝起始位置(圖3C所示之位置P1)。
另一方面,藉由使柄部(把持部)142朝靠近固定部151之方向(以箭頭符號m1表示之第1方向)移動,而使固定於載置引導部122之第1引導銷135順著凸輪槽145之傾斜部145a朝下方滑動,而成為到達至位於滑動板143、144之中央部之水平部145b並與之抵接之狀態。與上述同樣地,第1引導銷135 因受固定引導部155之第1滑動引導部146引導,故可使載置引導部122相對於固定引導部155朝下方(圖9中以箭頭符號m2表示之方向)移動。即,可藉由該移動,使粉體收納容器150及載置部120自(圖3C所示之位置P2)朝安裝完成位置(圖3C所示之配置P3)移動,可將載置有粉體收納容器150之載置部120安裝於固定部151。另,第1引導銷135與滑動板143、144之水平部145b之抵接狀態相當於粉體收納容器150及載置部120抵接於固定部151之狀態(安裝位置)即安裝完成位置(圖3C所示之位置P3)。
如圖3A及圖3B所示,本實施形態之收納室152形成為水平方向上之收納室152之剖面積朝鉛垂方向下方逐漸縮小。所謂可收納至收納室152之粉體,並非為特別限定之形態,而亦可為例如經粉碎之非定形、合成造粒而得之球形、長寬比高之棒狀、纖維狀、包含該等混合物等之形態。且,其大小亦不特別限定。
收納室152具有鍔部,於該鍔部之部分連接於固定部151之下方。因此,設置於固定部151之導入口153係設置於收納室152之上方,對應於該導入口153安裝有收納粉體之粉體收納容器150,且以對自所安裝之粉體收納容器150經由導入口153朝收納室152側利用重力移送(供給)粉體之方式構成。於收納室152之下方之底部,雖未圖示但設置有送出粉體之導出部。
其次,一面參照圖3A、圖3B、圖3C、圖12及圖13,一面對作為片材製造裝置100用之容器之粉體收納容器(粉匣)150進行說明。如圖3A、圖3B及圖3C所示,作為片材製造裝置100用之容器之粉體收納容器150具備容器連接部110、及連接於容器連接部110之容器部114。容器部114內為收納部,於容器部114內,收納有含有黏結樹脂之粉體。容器部114係經由容器連接部110而連接於安裝部200,並經由安裝部200對收納室152供給粉體。 另,圖12及圖13中,顯示作為容器之粉體收納容器(粉匣)150之外觀,於圖12中顯示有自正面側觀看之立體圖,於圖13中顯示自背面側觀看之立體圖。
容器連接部110具備第1基座法蘭111、作為粉體收納容器(粉匣)150之遮板之第2遮板112、第2基座法蘭113、配置於第1基座法蘭111及第2基座法蘭113之間之作為彈性部之板彈簧116a、116b、及配置於第1基座法蘭111之下表面之密封構件126。
第1基座法蘭111於中央部設置有貫通表背面(上側面及下側面)之開口115a。於中央部之開口115a之第3方向之兩側,各固定有一個作為彈性部之板彈簧116a、115b。板彈簧116a、116b係於第1基座法蘭111之內側(第1方向側)配置有貫通孔127,以設置有貫通孔127之側可朝第2方向(上方)變形之方式,以近前側(與第1方向為相反側)之固定部固定於第1基座法蘭111(參照圖7)。板彈簧116a、116b係設置有貫通孔127之側可以該固定部為支點朝第2方向(上方)彈性變形。
再者,於第1基座法蘭111之背面(與第2基座法蘭113為相反側之下表面),設置有包圍開口115a之外周之帶框狀之密封構件126。密封構件126係例如以具有彈性之樹脂等形成,可提高供容器部114連接之容器連接部110與載置部120之密著性。
又,於圖3A、圖3B及圖3C中雖未圖示,但於第1基座法蘭111之第1方向之內側之端部之第3方向兩側之角部,設置有切除該角部之一部分而形成之切槽部作為用以防止與凸肩銷148干涉之退避部。另,關於該切槽部,將於後文進行詳細說明。
第2基座法蘭113配置於第1基座法蘭111之上方,於中央部設置有貫通 表背面(上側面及下側面)之開口115b。開口115b配置於與第1基座法蘭111之開口115a大致重疊之位置,於第2遮板112開啟時,與開口115a一起使粉體通過。第2基座法蘭113於與第1基座法蘭111對向之側之面,設置有可收納板彈簧116a、116b,且可使板彈簧116a、116b變形之板彈簧退避槽156a、156b。即,板彈簧116a、116b係以收納於該板彈簧退避槽156a、156b內之方式,配置於第1基座法蘭111上。
於將粉體收納容器150載置於載置部120時,於位於對於自安裝起始位置(圖3C所示之位置P1)朝向中間位置(圖3C所示之位置P2)之方向(第1方向)為相反方向之第2基座法蘭113之端部兩側之兩個角部,設置有作為自第2基座法蘭113之表面(上表面)突出之凸部之法蘭凸部113a。作為該凸部之法蘭凸部113a可限定載置粉體收納容器150時之載置方向。
具體而言,於將粉體收納容器150逆向而載置之情形時,法蘭凸部113a與設置於載置部120之載置引導部122之端壁部128產生干涉,而使粉體收納容器150無法自安裝起始位置(圖3C所示之位置P1)移動至中間位置(圖3C所示之位置P2)。另一方面,因位於自安裝起始位置(圖3C所示之位置P1)朝向中間位置(圖3C所示之位置P2)之方向(第1方向)之端部並未設置與法蘭凸部113a相同之突起,故可使粉體收納容器150自安裝起始位置(圖3C所示之位置P1)移動至中間位置(圖3C所示之位置P2)。
另,作為凸部之法蘭凸部113a只要設置於位於對於自安裝起始位置(圖3C所示之位置P1)朝向中間位置(圖3C所示之位置P2)之方向(第1方向)為相反方向之側之第2基座法蘭113之端部側之至少一角即可,可發揮相同之功能。於該情形時,設置於載置部120之載置引導部122之端壁部128設置於將粉體收納容器150逆向載置時,與法蘭凸部113a產生干涉之側之載 置引導部122。且,圖3A、圖3B及圖3C中雖未圖示,但於第2基座法蘭113之第1方向之內側之端部之第3方向兩側之角部(與第1基座法蘭111之切槽部對向之位置),設置有用以防止與凸肩銷148之干涉之貫通孔。
作為粉體收納容器(粉匣)150之遮板之第2遮板112開閉第1基座法蘭111之開口115a及第2基座法蘭113之開口115b。第2遮板112可藉由於第1基座法蘭111及第2基座法蘭113間所構成之槽內滑動而進行開閉。另,第2遮板112係以可於粉體收納容器150位於安裝完成位置(圖3C所示之位置P3)時動作之方式被鎖定機構鎖定。被鎖定之第2遮板112可由鎖定解除機構解除鎖定而動作。
鎖定機構係用以卡合於第2遮板112而將第2遮板112鎖定於蓋住開口115a、115b之關閉位置之機構。鎖定解除機構係於粉體收納容器150位於安裝完成位置(圖3C所示之位置P3)時,解除設置於粉體收納容器150之第2遮板112之鎖定而可進行開啟動作之機構。
鎖定機構具有作為彈性部之板彈簧116a、116b(參照圖3B及圖7)。板彈簧116a、116b係如圖3B及圖7所示,配置於第1基座法蘭111之上述第3方向之兩側之端部,以沿第1方向並行之方式設置為帶狀。
此處,一面參照圖14A及圖14B,一面對第2遮板112之鎖定機構及鎖定解除機構進行詳細說明。
如圖14A及圖14B所示,鎖定機構包含配置於容器連接部110之作為彈性部之板彈簧116a、116b(參照圖3B及圖7)、設置於板彈簧116a、116b之彈簧凸部123、及設置於第2遮板112之遮板凹部124。且,鎖定解除機構包含載置部120、及設置於第4板部134(第1遮板130)之凸肩銷148。另,因板彈簧116a、116b為彼此相同之構成,且進行相同之動作,故以下之說明中, 使用其一板彈簧116b進行說明。
首先,對藉由鎖定機構鎖定第2遮板112之模式進行說明。於圖14A中,顯示有藉由板彈簧116b鎖定第2遮板112之狀態。如圖14A所示,於板彈簧116b,設置有朝鄰接而配置之第2遮板112突出之彈簧凸部123。且,於與彈簧凸部123對向之第2遮板112,設置有以能夠收納彈簧凸部123之方式凹入之遮板凹部124。板彈簧116b係於粉體收納容器150(容器連接部110)到達至安裝完成位置(圖3C所示之位置P3)之期間,處於抵接於第1基座法蘭111之狀態,構成彈簧凸部123被收納、卡合於遮板凹部124之卡合狀態。藉由此種卡合狀態第2遮板112經由板彈簧116b而被卡合(鎖定)於第1基座法蘭111,於鎖定解除前之期間,處於無法動作(滑動)之狀態。
接著,對藉由鎖定解除機構解除第2遮板112之鎖定之機制進行說明。鎖定解除機構係於粉體收納容器150位於安裝完成位置(圖3C所示之位置P3)時,解除設置於粉體收納容器150之第2遮板112之鎖定。於粉體收納容器150到達至安裝完成位置(圖3C所示之位置P3)之情形時,可將第2遮板112開啟。另,若於此外之位置意外開啟第2遮板,則有粉體散亂之虞,故而不佳。
於圖14B中,顯示有解除藉由板彈簧116b鎖定第2遮板112之狀態。如圖14B所示,若粉體收納容器150自中間位置(圖3C所示之位置P2)朝安裝完成位置(圖3C所示之位置P3)移動而載置部120開始下降,則凸肩銷148對於板彈簧116b相對地朝上方移動,凸肩銷148之細徑部148a插入至設置於板彈簧116b之貫通孔127。
其後,若進而使粉體收納容器150朝安裝完成位置(圖3C所示之位置P3)移動而載置部120下降,則進而相對地朝上方移動之凸肩銷148之大徑 部148b之肩部148c(參照圖15B)抵接於板彈簧116b,並朝上方頂起板彈簧116b而使其變形。
伴隨該板彈簧116b之變形,設置於板彈簧116b之彈簧凸部123亦朝上方移動,解除與第2遮板112之遮板凹部124之卡合,並解除藉由板彈簧116b之鎖定。藉此,第1基座法蘭111經由板彈簧116b之鎖定被解除,第2遮板112可進行釋離動作。另,設置於板彈簧116b之貫通孔127之直徑係構成為大於凸肩銷148之細徑部148a之直徑,且小於凸肩銷148之大徑部148b之直徑。
容器部114係供收納粉體之收納部。如圖12及圖13所示,於容器部114之開口側,設置有包含朝四個方向突出之凸緣158之容器法蘭159。容器部114係於該容器法蘭159連接於容器連接部110上。另,凸緣158包含用以提高容器部114之強度之補強材之功能。容器部114係以水平方向上之容器部114之剖面積朝鉛垂方向上方逐漸增大之方式形成。另,本形態之容器部114係採用如下構成:於鉛垂方向下方側、即連接於容器連接部110之側,設置有水平方向上之剖面積相對較小之部位114a,於鉛垂方向上方側,設置有剖面積相對較大之部位114b。再者,於本形態中,剖面積相對較小之部位114a與剖面積相對較大之部位114b之連接部位114c係以朝鉛垂方向上方逐漸增大之方式形成。藉由設為此種形態,利用重力將粉體經由導入口153而移動(供給)至收納室152側。另,於本形態中,雖示出剖面形狀大致呈四角形之例,但剖面形狀並非限定於四角形,而亦可為例如圓形、橢圓形、多角形等其他形狀。
接著,參照圖15A及圖15B,對與板彈簧116a、116b之貫通孔127、作為第1卡合部之凸肩銷148、及第1基座法蘭111相關之第1基座法蘭111之切 槽部進行說明。該切槽部係為防止與插入至板彈簧116a、116b之貫通孔127之凸肩銷148之干涉而設。因此,切槽部位於與板彈簧116a、116b之貫通孔127對向之部位,以具有至少可收納凸肩銷148之大徑部148b之開闊度而設。
具體而言,切槽部設置於第1基座法蘭111之位於第1方向之內側之端部之第3方向兩側之角部,以具有兩個切槽壁部117、118而構成。切槽部係於第1遮板130關閉之狀態,亦即包含容器連接部110之粉體收納容器150於安裝起始位置即位置P1(參照圖3C)載置於載置部120時,位於較設置於第1遮板130之凸肩銷148之大徑部148b之外形更靠外側。另,板彈簧116a、116b之貫通孔127位於該切槽部之上部與第2基座法蘭113之間,可藉由將凸肩銷148之細徑部148a插入至該貫通孔127而進行第1遮板130之開閉。且,可藉由將凸肩銷148之肩部148c按抵至該貫通孔127而使板彈簧116a、116b朝上下方向彈性變形。
再者,切槽部可設為如圖15C所示之變化例之構成。變化例之切槽部係於兩個切槽壁部117a、118a與設置於與一個切槽壁部118a對向之位置之細長形狀之端壓部119之三方向具有壁部,且朝一個方向開口之構成。端壓部119係形成為具有引導面119a與突起部119b之細長形狀且可彈性變形。本變化例之切槽部可由兩個切槽壁部117a、118a與可變形之端壓部119之突起部119b夾著凸肩銷148之大徑部148b而進行第1基座法蘭111與凸肩銷148之定位。
以上,根據本實施形態,可獲得以下之效果。
(1)根據本實施形態之片材製造裝置100,其具有可與作為容器之粉體收納容器150(粉匣)對安裝部200之裝卸連動地於開啟導入口153之開啟位 置與關閉導入口153之關閉位置間移動之第1遮板130。且,第1遮板130具備複數個作為遮板構件之第1板部131、第2板部132、第3板部133及第4板部134,於開啟位置,第1板部131、第2板部132、第3板部133及第4板部134經重疊而收納。藉此,可將用以收納第1遮板130之空間抑制為較小,可謀求片材製造裝置100之小型化。
(2)可藉由包含設置於安裝部200之作為第1卡合部之凸肩銷148,或設置於作為配置於容器連接部110之彈性部之板彈簧116a、116b之作為第2卡合部之貫通孔127等之遮板移動機構,而與粉體收納容器150之安裝(容器之移動)連動地進行第1遮板130之開閉及收納動作。
(3)可藉由設置於第1遮板130之作為第1卡合部之凸肩銷148與設置於作為容器之粉體收納容器150之作為第2卡合部之貫通孔127(板彈簧116a、116b)之卡合,而與粉體收納容器150之安裝或移動連動地進行第1遮板130之開閉。
(4)可藉由將作為容器之粉體收納容器150載置於朝與第1方向(自近前側朝內側之安裝方向)交叉之第2方向(上方)移動之狀態之載置部120上並使其移動而進行粉體收納容器150之安裝。藉此,粉體收納容器150之安裝可藉由移動至距安裝部200一定距離之位置後,朝下方移動而進行,可將粉體收納容器150確實地載置及安裝於安裝部200。且,可提高粉體收納容器150與安裝部200之密封性(密著性)。
(5)於作為容器之粉體收納容器150並未位於中間位置(圖3C所示之位置P2)時,換言之,至少粉體收納容器150位於安裝起始位置(圖3C所示之位置P1)時,因柄部(把持部)142位於粉體收納容器150之下方,故柄部(把持部)142之操作較難進行,因無法容易進行操作,而可防止誤操作。
(6)因可由設置於柄部(把持部)142之柄支持部142a支持安裝起始位置(圖3C所示之位置P1)之粉體收納容器150,故可防止載置於載置部120時之粉體收納容器150之傾斜或傾倒。且,因於粉體收納容器150被支持(載置)於柄支持部142a之狀態下,無法進行按入柄部(把持部)142之動作,故無法於安裝起始位置(圖3C所示之位置P1),使載置部120朝第2方向(下方)移動。藉此,可抑制與朝第2方向(下方)之移動相關之誤操作。
(7)可藉由設置於構成粉體收納容器150之第2基座法蘭113之安裝方向近前側之作為凸部之法蘭凸部113a與設置於載置引導部122之近前之端側之端壁部128之干涉(抵接),可抑制粉體收納容器150之前後方向為相反方向之安裝即誤安裝。
(8)藉由限制(卡合)第2遮板112之動作之鎖定機構,於粉體收納容器150之安裝完成(安裝完成位置(圖3C所示之位置P3))之前,均無法開啟設置於粉體收納容器150之容器連接部110之第2遮板112,故可防止由誤操作等所導致之粉體之散亂。
(9)因於粉體收納容器150自中間位置(圖3C所示之位置P2)移動至安裝完成位置(圖3C所示之位置P3)時,藉由凸肩銷148使作為彈性部之板彈簧116a、116b變形而解除第2遮板112之鎖定,故幾乎可於完成粉體收納容器150之安裝之同時解除鎖定。因此,可於粉體收納容器150安裝於安裝完成位置(圖3C所示之位置P3)後立即進行第2遮板112之開啟。
(10)根據本實施形態之片材製造裝置100用之粉體收納容器(粉匣)150,係以於蓋住開口115a、115b之關閉位置,鎖定機構鎖定遮板(第2遮板112)之狀態,將粉體收納容器(粉匣)150安裝於安裝部200。其後,於安裝於安裝部200時,藉由設置於安裝部200之凸肩銷148使作為彈性部之 板彈簧116a、116b變形而解除利用以彈簧凸部123及遮板凹部124構成之卡合部之遮板卡合(鎖定)。藉此,可防止於粉體收納容器(粉匣)150之安裝前或安裝時,遮板(第2遮板112)意外開啟,可防止因誤操作等所導致之粉體之散亂。
(第2實施形態)
接著,對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進行說明。
首先,對本實施形態之粉體供給裝置之構成進行說明。粉體供給裝置係下述之裝置,其具備:收納室,其供收納粉體,且具備用以注入粉體之導入口、及用以供給粉體之導出部;及粉體收納容器,其係收納粉體,且具備用以將粉體自導入口送入至收納室之開口、及用以開閉開口之開閉部;於開口開啟使收納室與粉體收納容器連通時,利用重力將收納於粉體收納容器之粉體注入至收納室;且具備封閉部,其用以將於開口開啟使收納室與粉體收納容器連通時形成之使收納室或粉體收納容器之至少任一者與外部連通之大氣連通路徑封閉。以下,對具體構成進行說明。
圖18及圖19係表示粉體供給裝置之構成之概略立體圖,圖20係表示粉體供給裝置之構成之側剖視圖,圖21係表示粉體收納容器之構成之前視剖視圖,圖22係表示粉體收納容器之構成之內側俯視圖。
如圖18及圖19所示,粉體供給裝置52A具備收納室530與粉體收納容器560。另,本實施形態之粉體供給裝置52A係以粉體收納容器560可對收納室530裝卸地構成。
具體而言,於收納室530之上方,設置有引導部531。該引導部531具有側面引導部532與端面引導部533。且,使粉體收納容器560之兩側之側面部560a隨引導部531之側面引導部532滑動,直至粉體收納容器560之端 面部560b被按入至抵接於端面引導部533為止。藉此,收納室530與粉體收納容器560之位置對準。
再者,於引導部531之側面引導部532及端面引導部533之上方,形成有突起部532a、533a,該突起部532a、533a之面與粉體收納容器之上表面560c相接。藉此,粉體收納容器560對於收納室530固定。
另,於自收納室530卸除粉體收納容器560之情形時,可藉由使粉體收納容器560之兩側之側面部560沿著引導部531之側面引導部532朝與安裝方向相反之方向滑動而將其卸除。
收納室530係如圖20所示,具備收納粉體之收納箱540、用以對收納箱540注入粉體之導入口541、及用以供給粉體之導出部542。
本實施形態之收納箱540係以水平方向上之收納箱540之剖面積朝鉛垂方向下方逐漸變小之方式形成(參照圖19)。作為可收納至收納箱540之粉體,並非為特別限定之形態,而亦可為例如經粉碎之非定形、合成造粒之球形、長寬比高之棒狀、纖維狀、及包含該等混合物等者。且,其大小亦不特別限定。
導入口541設置於收納箱540之上方,對應於該導入口541而安裝收納有粉體之粉體收納容器560,且構成為利用重力而將粉體自所安裝之粉體收納容器560經由導入口541移送(注入)至收納箱540側。另,於導入口541之周圍,設置有第2鍔部550。
導出部542設置於收納箱540之下方之底部。本實施形態之導出部542具備螺桿543。螺桿543具備自收納箱540之內部延伸至收納箱540之外部之旋轉軸543a、及設置於旋轉軸543a之外表面之螺旋狀之葉輪部543b。於旋轉軸543a之一端連結有馬達(未圖示),藉由驅動該馬達而使葉輪部543b旋 轉。且,於旋轉軸543a之另一端側,設置有搬送路徑545。
搬送路徑545形成為管狀,且自收納箱540朝外方延伸。螺桿543配置於搬送路徑545內。另,如圖20所示,螺桿543之一部分配置於搬送路徑545內,螺桿543之另一部分係以露出於收納箱540內之底部之狀態配置。如此,藉由驅動馬達,使螺桿543旋轉驅動而搬送收納箱540內之粉體。具體而言,收納箱540內之粉體係由葉輪部543b沿搬送路徑545搬送,並自設置於搬送路徑545之供給口545a供給(排出)。另,亦可設為於收納室530之收納箱540內具備用以攪拌粉體之攪拌器之構成。
粉體收納容器560係如圖20、圖21及圖22所示,具備收納粉體之容器部(收容部、貯存部)561、開口562、及用以開閉開口562之開閉部563。開閉部563具備第1遮板565。第1遮板565可裝卸地設置於粉體收納容器560。第1遮板565呈平板狀。且,開閉部563具備引導用以進行第1遮板565之裝卸之移動之一對引導部568a、引導部568b、一對引導部568c、及引導部568d。一對引導部568a與一對引導部568c分別隔著開口562而對向配置。
引導部568a、568b於第1遮板565之背面引導,引導部568c於第1遮板565之側面及上表面引導。引導部568d係於第1遮板565之安裝時與第1遮板565之一端面抵接而限制第1遮板565之位置(關閉位置)。且,由引導部568b與引導部568c形成用以裝卸第1遮板565之裝卸口567。可自裝卸口567插入第1遮板565並使其沿著引導部568a、568b、568c移動。而且,若將第1遮板565插入至其插入方向側之端部抵接於引導部568d之位置,則可關閉開口562。且,可藉由使第1遮板565朝反方向(卸除方向)移動而開啟開口562。
另,亦可於第1遮板565之與引導部568a、568b、568c對應之部分設置膜體或海綿等彈性構件。若如此,可提高引導部568a、568b、568c與第 1遮板565之間之氣密性而防止容器部561內之粉體朝外部之飛散,同時可提高第1遮板565相對於引導部568a、568b、568c之滑動性。
於第1遮板565之卸除方向側之端部,設置有朝向上方之突起部565a。該突起部565a成為於例如將第1遮板565安裝於粉體收納容器560,或自粉體收納容器560卸除第1遮板565時之把持部。且,於開口562之周圍,設置有第1鍔部569。於本實施形態中,亦可於第1鍔部569,設置引導部568a~568d與開口562。
接著,對自粉體收納容器560朝收納室530注入粉體之方法進行說明。首先,對收納室530安裝粉體收納容器560。具體而言,一面使設置於收納室530之第2鍔部550之引導部531與粉體收納容器560之第1鍔部569之端面部560b對準,一面使粉體收納容器560移動,並按入至粉體收納容器560之端面部560b抵接於端面引導部533為止。藉此,對收納室530安裝粉體收納容器560。此時,成為第1鍔部569與第2鍔部550抵接之狀態。
接著,自粉體收納容器560卸除第1遮板565。具體而言,使第1遮板565沿著引導部568a、568b、568c朝外方(突起部565a自裝卸口567離開之方向)緩緩移動並最終自裝卸口567抽出第1遮板565。藉此,粉體收納容器560之開口562完全開啟而與收納室530之導入口541連通。利用重力將收納於粉體收納容器560之粉體注入至收納室530。另,關於第1遮板565未被完全卸除而仍留在粉體供給裝置52內之構成,因其需要例如支持第1遮板565之空間,而有礙於裝置之小型化,而且,於將複數個粉體供給裝置52並置之情形時,有妨礙鄰接之粉體收納容器560之裝卸之虞。因此,於本實施形態中,以自粉體收納容器560卸除第1遮板565之方式構成。
此處,圖23係表示大氣連通路路徑之構成之側剖視圖,圖24係表示大 氣連通路徑之構成之立體圖,如圖23及圖24所示,於粉體收納容器560之開口562開啟,使收納室530與粉體收納容器560連通時,形成使收納室530或粉體收納容器560之至少任一者與外部連通之大氣連通路徑570。
於本實施形態中,於自粉體收納容器560側觀察時,形成有自粉體收納容器560之開口562經由裝卸口567而與大氣連通之大氣連通路徑570。另,自收納室530側觀察之情形時,形成有自收納室530之導入口541經由粉體收納容器560之裝卸口567而與外氣連通之大氣連通路徑570。
如此,於本實施形態中,收納室530與粉體收納容器560之各者之供收納粉體之區域(收納箱540與容器部561)係藉由大氣連通路徑570(卸除第1遮板565時所形成之空間)而與大氣連通。另,裝卸口567構成大氣連通路徑570之一部分。
若自粉體收納容器560卸除第1遮板565,則於粉體收納容器560,自裝卸口567至開口562,形成與第1遮板565之大小相當之空間(連通路徑)。如此,若於該狀態下自粉體收納容器560對收納室530注入粉體,則會導致粉體自粉體供給裝置52A經由大氣連通路徑570而飛散。因此,於本實施形態中,設置有用以封閉大氣連通路徑570之封閉部580。另,本實施形態之封閉部580設置於粉體收納容器560之第1鍔部569。以下,對具體之構成進行說明。
本實施形態之封閉部580具備第2遮板581。第2遮板581係於自粉體收納容器560卸除第1遮板565時,蓋住裝卸口567與開口562之間之大氣連通路徑570(不存在第1遮板565之空間之一部分)者。
第2遮板581係如圖20及圖22所示為平板狀,於自底面側觀察粉體收納容器560時,俯視下(參照圖22)其呈長方形。且,係形成為俯視下第2遮板 581之長邊長度較大氣連通路徑570之寬度長。具體而言,較隔著開口562而對向配置之引導部568a間之距離或裝卸口567(第1遮板565)之寬度長。
第2遮板581係由設置於第1鍔部569之固定構件583可搖動地支持。例如,以藉由於第2遮板581之兩短邊部設置突部,並於固定構件583設置支持該突部之槽部(孔部)而可搖動地構成。第2遮板581配置於裝卸口567與開口562之間(例如引導部568a與引導部568b之間)。因裝卸口567與開口562之間為大氣連通路徑570之一部分,故可藉由設置於該位置而封閉大氣連通路徑570。另,於本實施形態中,於側剖視下,第2遮板581配置於第1遮板565之下方(下表面側)(參照圖20)。
再者,封閉部580具備作為對第2遮板581朝第1遮板565側賦能之賦能構件之彈簧構件591。以第2遮板581可藉由彈簧構件591之賦能力而位於(位移於)第1位置P11(參照圖20)與第2位置P12(參照圖26)地構成。具體而言,可將兩個螺旋捲彈簧用作彈簧構件591,使螺旋捲彈簧之一端部卡於設置於第2遮板581之兩短邊部之各者之卡止部,使螺旋捲彈簧之另一端卡於設置於固定構件583之卡止部。且,第2遮板581係藉由彈簧構件591朝第1遮板565側被賦能。
圖25及圖26係表示封閉部之動作之側剖視圖,圖27係表示封閉部之動作之立體圖。
如圖20所示,於將第1遮板565安裝至粉體收納容器560且蓋住開口562時,第2遮板581因被賦能構件591賦能而與第1遮板565之下表面抵接。與第1遮板565抵接之第2遮板581之抵接部582較佳為由彈性構件(例如橡膠材料或膜材料)形成。藉由抵接部582使用彈性構件,可使其無間隙抵接於第1遮板565,從而可防止粉體之飛散。另,此時之第2遮板581之位置為 第1位置P11。
此外,如圖25所示,使第1遮板565沿著引導部568a、568b、568c朝外方(卸除方向)移動。此時,第2遮板581保持第1位置P11。即,第2遮板581係其抵接部582抵接於第1遮板565之下表面之狀態。
接著,如圖26所示,若使第1遮板565朝外方(卸除方向)進一步移動,則第2遮板581其抵接部582自第1遮板565遠離,藉由彈簧構件591之賦能力而移動,而成為與位於上方之引導部568c抵接之狀態。此處,於將第1遮板565自粉體收納容器560卸除時,因引導部568c形成大氣連通路徑570之一部分,故以下亦將引導部568c之下表面稱為大氣連通路徑570之上壁面570a。
即,第2遮板581之抵接部582係被彈簧構件591賦能而抵接於大氣連通路徑570之上壁面570a。此時之第2遮板581之位置為第2位置P12。如此,因第2遮板581自第1位置P11朝第2位置P12之移動(位移),於自粉體收納容器560卸除第1遮板565時可成為大氣連通路徑570之空間被第2遮板581封閉。
此處,第2遮板581之搖動支點側之端部581a(與抵接部582對向之端部)較佳為呈彎曲形狀。藉此,可使第2遮板581自第1位置P11順暢地移動至第2位置P12。且,第1遮板565之安裝方向側之端部(抵接於第2遮板581之側之端部)較佳設為曲面(圓弧狀)或斜面。更詳細而言,較佳為以卸除第1遮板565時,第2遮板581之抵接部582可自第1遮板565之抵接面朝大氣連通路徑570之抵接壁面(上壁面570a)緩緩移行之方式形成。藉此,可使第2遮板581之抵接部582(抵接部之582前端部)總是抵接於第1遮板565之抵接面或大氣連通路徑570之抵接壁面,可更確實地抑制粉體之飛散。
再者,於將第1遮板565自粉體收納容器560卸除時,可由第2遮板581之抵接部582拂拭附著於第1遮板565之抵接面之粉體。
接著,對本實施形態之片材製造裝置之構成進行說明。本實施形態之片材製造裝置係具備將由粉體供給裝置供給之黏結樹脂粉體與纖維於大氣中混合之混合部、及使經混合部混合之混合物堆積並對其加熱而形成片材之片材形成部之裝置。
另,本實施形態之片材製造裝置100A其替代粉體供給裝置52而設置有上述粉體供給裝置52A之點不同於第1實施形態之片材製造裝置100。以下,對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之構成構件標註相同之符號,並省略或簡略化該等之說明,而僅對與第1實施形態之不同點進行說明。
圖28係表示片材製造裝置之構成之概略圖。如圖28所示,本實施形態之片材製造裝置100A具備供給部10、製造部102A、及控制部104。製造部102A製造片材。製造部102A具有粗碎部12、解纖部20、篩選部40、第1坯片形成部45、旋轉體49、混合部50A、堆積部60、第2坯片形成部70、片材形成部80、及切斷部90。
混合部50A對通過篩選部40之第1篩選物(由第1坯片形成部45搬送至之第1篩選物)與黏結樹脂粉體進行混合。混合部50A具有供給黏結樹脂粉體之粉體供給裝置52A、搬送第1篩選物與黏結樹脂粉體之管54、及鼓風機56。管54與管7連接。
混合部50A可藉由鼓風機56而產生氣流,並於管54中,一面將第1篩選物與黏結樹脂粉體進行混合一面搬送。另,使第1篩選物與黏結樹脂粉體混合之機構並不特別限定。
粉體供給裝置52A具備收納室530與粉體收納容器560。另,因粉體供 給裝置52A之構成細節係與上述構成相同,故省略相關說明(參照圖18至圖27)。另,粉體供給裝置52A之搬送路徑545之供給口545a連接(連通)於管54,收納室530之黏結樹脂粉體係經由搬送路徑545而被供給至管54內。
自粉體供給裝置52A供給之黏結樹脂粉體包含用以使複數條纖維黏結之樹脂。於樹脂供給時點,複數條纖維並未黏結。樹脂係於通過片材形成部80時熔融而使複數條纖維黏結。
自粉體供給裝置52A供給之黏結樹脂粉體為熱塑性樹脂或熱硬化性樹脂,例如為AS樹脂、ABS樹脂、聚丙烯、聚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丙烯酸樹脂、聚酯樹脂、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聚苯醚、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耐綸、聚醯胺、聚碳酸酯、聚縮醛、聚苯硫醚、聚醚醚酮等。該等樹脂可單獨或適當混合使用。
另,自粉體供給部52A供給之黏結樹脂粉體除用以使纖維黏結之樹脂外,亦可根據所製造片材之種類而包含用以使纖維著色之著色劑、用以防止纖維凝集之防凝集劑、及用以使纖維等不易燃之難燃劑。通過混合部50A之混合物(第1篩選物與黏結樹脂粉體之混合物)係經由管54而被移送至堆積部60。
以上,根據本實施形態,可獲得以下之效果。
自粉體收納容器560卸除第1遮板565時所形成之大氣連通路徑570係被第2遮板581蓋住。藉此,可確實地防止粉體供給裝置52A中之粉體之飛散。
再者,可防止由黏結樹脂粉體之飛散造成之片材製造裝置100A之污染或片材S之污染等問題。
另,本發明並非限定於上述實施形態,而可對上述實施形態施以各種 變更或改良等。以下,示出各種變化例。另,亦可對變化例進行組合。
(變化例1)上述實施形態之粉體收納容器150對於收納室152而言配置於鉛垂方向上方,但並非限定於該構成。例如,亦可為粉體收納容器150對於收納室152配置於斜上方之構成。即使如此,亦可將收納至粉體收納容器150之粉體藉由重力而注入至收納室152。
(變化例2)再者,雖設為使第1遮板130沿第1方向(水平方向)移動而進行開閉之構成,但移動方向並不特別限定。例如,亦可為使第1遮板130朝斜上方或斜下方移動而進行開閉之構成。即使如此,亦可獲得與上述相同之效果。
(變化例3)再者,雖設為使第2遮板112沿第1方向(水平方向)移動而將其卸除之構成,但卸除(裝卸)方向並不限定。例如,亦可為使第2遮板112朝斜上方或斜下方移動而將其卸除之構成。即使如此,亦可獲得與上述相同之效果。
(變化例4)再者,構成粉體收納容器150之容器部114之構成並非限定於上述構成,而是只要所收納之粉體可藉由重力而供給至收納室(卸料斗)152側,則其構成並無限定。例如,作為構成粉體收納容器150之容器部114之變化例,可應用具備如圖16及圖17所示之構成之容器部224之粉體收納容器250之構成。另,圖16及圖17示出變化例之粉體收納容器(粉匣)之外觀,圖16為前視立體圖,圖17為後視立體圖。
圖16及圖17所示之本變化例之粉體收納容器(粉匣)250係替代上述第1實施形態之容器部114,而於容器連接部110上連接容器部224。於容器部224之開口側包含朝四方向突出之凸緣258之容器法蘭259連接於容器連接部110。另,容器連接部110係與上述實施形態同樣地,以包含第1基座法 蘭111、作為容器之遮板之第2遮板112、第2基座法蘭113及作為凸部之法蘭凸部113a而構成。本變化例之容器部224係以水平方向上之容器部224之剖面積朝鉛垂方向上方大致相同之方式形成。且,本變化例之粉體收納容器250相較於構成上述實施形態之粉體收納容器150之容器部114,為容器部224之高度(長度)縮短,且減小粉體收納容積之構成。如此之本構成之粉體收納容器250可適用於必要收納量相對較少之粉體。另,於本變化例中,雖顯示剖面形狀為大致四角形之例,但剖面形狀並非限定於四角形,而亦可為例如圓形、橢圓形、多角形等其他形狀。
(變化例5)上述實施形態之封閉部580係設置於粉體收納容器560(第1鍔部569)側,但並非限定於該構成。例如亦可將封閉部580設置於收納室530(第2鍔部550)側。即使如此,亦可獲得與上述相同之效果。
(變化例6)於上述實施形態中,於側剖視下,係將第2遮板581配置於第1遮板565之下方(下表面側),但並非限定於此。例如亦可構成為將第2遮板581配置於第1遮板565之上方(上表面側),對第2遮板581朝第1遮板565之上表面賦能(朝下方賦能)。即使如此,亦可獲得與上述相同之效果。
(變化例7)上述實施形態之第2遮板581封閉裝卸口567與開口562之間之大氣連通路徑570,但並非限定於該構成。例如亦可為由第2遮板581直接蓋住裝卸口567之構成。即使如此,亦可獲得與上述相同之效果。
(變化例8)上述實施形態之粉體收納容器560對於收納室530配置於鉛垂方向上方,但並非限定於該構成。例如亦可為粉體收納容器560對於收納室530配置於斜上方之構成。即使如此,亦可使收納至粉體收納容器560之粉體藉由重力而注入至收納室530。
(變化例9)於上述實施形態中,係設為使第1遮板565朝水平方向移動 而將其卸除之構成,但卸除(裝卸)方向並不限定。例如亦可為使第1遮板565朝斜上方移動而將其卸除之構成。即使如此,亦可獲得與上述相同之效果。
52‧‧‧粉體供給部
110‧‧‧容器連接部
111‧‧‧第1基座法蘭
112‧‧‧作為容器之遮板之第2遮板
113‧‧‧第2基座法蘭
114‧‧‧容器部
115a‧‧‧開口
115b‧‧‧開口
120‧‧‧載置部
121‧‧‧支持部
121b‧‧‧支持部之下表面
122‧‧‧載置引導部
125‧‧‧開口
126‧‧‧密封構件
130‧‧‧第1遮板
131‧‧‧作為遮板構件之第1板部
132‧‧‧作為遮板構件之第2板部
133‧‧‧作為遮板構件之第3板部
134‧‧‧作為遮板構件之第4板部
142‧‧‧柄部(把持部)
142a‧‧‧柄支持部
148‧‧‧作為第1卡合部之凸肩銷
150‧‧‧作為容器之粉體收納容器(粉匣)
151‧‧‧固定部
151a‧‧‧固定部之上表面
152‧‧‧收納室(卸料斗)
153‧‧‧導入口
155‧‧‧固定引導部
157‧‧‧前部引導件
162‧‧‧上部引導部
200‧‧‧安裝部
Q2‧‧‧箭頭符號

Claims (9)

  1. 一種片材製造裝置,其係具備供安裝收納粉體之容器之安裝部,且製造包含上述粉體與纖維之片材者,其特徵在於,上述安裝部具有:用以接收來自上述容器之上述粉體之導入口;及用以開閉上述導入口之第1遮板;上述第1遮板可與上述容器對上述安裝部之裝卸連動地於開啟上述導入口之開啟位置與關閉上述導入口之關閉位置間移動;上述第1遮板具備複數個遮板構件,且於上述開啟位置,將上述複數個遮板構件重疊而收納。
  2. 如請求項1之片材製造裝置,其中上述容器及上述安裝部可沿第1方向相對移動;且具有於上述容器相對於上述安裝部沿上述第1方向移動時、用以使上述第1遮板移動以開閉上述導入口之遮板移動機構。
  3. 如請求項2之片材製造裝置,其中上述遮板移動機構具有:第1卡合部,其設置於上述第1遮板;且上述第1卡合部係與設置於上述容器之第2卡合部卡合,且與上述容器沿著上述第1方向之移動連動地使上述第1遮板沿上述第1方向移動而開閉上述導入口。
  4. 如請求項2或3之片材製造裝置,其中上述安裝部具有:載置部,其供載置上述容器,且具有可於安裝起始位置與中間位置之間沿上述第1方向移動地支持上述容器之支持部;及滑動部,其具有用以使上述載置部朝與上述第1方向交叉之第2方向移動之凸輪槽,且用以使上述容器於上述中間位置與上述安裝完成位置之間移動。
  5. 如請求項4之片材製造裝置,其中上述滑動部具有用以操作該滑動部之柄部;且其以如下方式設置:於上述容器位於上述安裝起始位置時,上述柄部位於上述容器之下方,於上述容器位於上述中間位置時,上述柄部位於較上述容器更靠安裝方向近前側。
  6. 如請求項5之片材製造裝置,其中上述柄部具有柄支持部,其支持位於上述安裝起始位置之上述容器。
  7.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片材製造裝置,其中上述載置部具有抵接部,其係於上述容器自上述安裝起始位置到達至上述中間位置之前,抵接於設置於沿著安裝方向之上述容器之一側之凸部而阻止上述容器之移動。
  8. 如請求項4之片材製造裝置,其中上述容器具有:開口,其用以供給所收納之上述粉體;第2遮板,其用以開閉上述開口;及鎖定機構,其用以將上述第2遮板鎖定於蓋住上述開口之關閉位置;且上述安裝部具有:鎖定解除機構,其於安裝上述容器且位於上述安裝完成位置時,用以解除上述第2遮板之鎖定。
  9. 如請求項8之片材製造裝置,其中上述鎖定機構具有卡合於上述第2遮板而用以將上述第2遮板鎖定於關閉位置之彈性部;且上述鎖定解除機構係於上述容器自上述中間位置朝上述安裝完成位置移動時,使上述彈性部變形而解除上述第2遮板之鎖定。
TW105132847A 2015-10-15 2016-10-12 片材製造裝置 TWI60831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203478A JP2017075027A (ja) 2015-10-15 2015-10-15 粉体供給装置、シート製造装置、粉体収容容器
JP2015231418A JP2017094650A (ja) 2015-11-27 2015-11-27 シート製造装置、およびシート製造装置用の粉体収容容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16888A TW201716888A (zh) 2017-05-16
TWI608315B true TWI608315B (zh) 2017-12-11

Family

ID=585180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32847A TWI608315B (zh) 2015-10-15 2016-10-12 片材製造裝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345742B2 (zh)
EP (1) EP3363753B1 (zh)
CN (1) CN108137249B (zh)
TW (1) TWI608315B (zh)
WO (1) WO201706486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551608B2 (ja) * 2016-08-23 2019-07-3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製造装置
CN109095019B (zh) * 2018-07-03 2023-10-20 上海城投污水处理有限公司 送料密封系统及其采用的对接密封方法
JP7144281B2 (ja) * 2018-10-29 2022-09-29 東京エレクトロン株式会社 粉末供給装置、溶射装置、粉末供給方法及び溶射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139069A (ja) * 2004-11-12 2006-06-01 Canon Inc 現像剤供給容器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739803Y1 (zh) * 1969-06-16 1972-12-01
JPS5977151U (ja) 1982-11-15 1984-05-25 コニカ株式会社 現像剤容器
JPH07101326B2 (ja) 1987-03-31 1995-11-01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トナ−カ−トリツジ
JP4380309B2 (ja) 2003-12-03 2009-12-09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739803B2 (ja) * 2005-01-14 2011-08-03 株式会社ビームセンス X線ステレオ透視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ステレオ観察方法
JP5092544B2 (ja) * 2007-05-29 2012-12-05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251321B2 (ja) * 2008-07-14 2013-07-31 株式会社湯山製作所 薬剤包装装置
JP2010183351A (ja) * 2009-02-05 2010-08-19 Nikon Corp 画像データ保持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
JP6609898B2 (ja) * 2013-10-01 2019-11-2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製造装置、シート製造方法、及びこれらにより製造されるシート、並びに、これらに用いる複合体、その収容容器、及び複合体の製造方法
JP6269235B2 (ja) * 2014-03-26 2018-01-3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製造装置
JP6551608B2 (ja) * 2016-08-23 2019-07-3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製造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139069A (ja) * 2004-11-12 2006-06-01 Canon Inc 現像剤供給容器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80299805A1 (en) 2018-10-18
WO2017064867A1 (ja) 2017-04-20
TW201716888A (zh) 2017-05-16
CN108137249A (zh) 2018-06-08
EP3363753A4 (en) 2019-05-15
US10345742B2 (en) 2019-07-09
EP3363753A1 (en) 2018-08-22
EP3363753B1 (en) 2022-07-06
CN108137249B (zh) 2019-1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08315B (zh) 片材製造裝置
CN102946772B (zh) 咖啡饮料系统、研磨咖啡包装盒及相关方法
CN100402375C (zh) 药剂供给装置
TW200400142A (en) Medicine supply apparatus
US7845495B2 (en) Product packaging system with lock release
TWI650220B (zh) 片材製造裝置及片材製造裝置之控制方法
CN102020084A (zh) 污秽物处理装置用膜片收容匣
CN101229852B (zh) 药剂供给装置
TW201109249A (en) Film-accommodating cassette for dirtied article
JP2020158911A (ja) 添加剤収容具
MX2014004586A (es) Dispositivo para separar espacios entre si.
US20120181204A1 (en) Paper shellpak container
JP6551608B2 (ja) シート製造装置
JP4692638B2 (ja) 飲料調理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飲料提供装置
CN105050460A (zh) 具有阻隔性能的分配装置
JP4713440B2 (ja) メダル貸出機
JP2017094650A (ja) シート製造装置、およびシート製造装置用の粉体収容容器
TWI702024B (zh) 飲品沖泡裝置
CN109642372A (zh) 薄片制造装置
TWI300755B (en) Medicine dispensing apparatus
JP5463930B2 (ja) 飲料抽出装置
JP2017075027A (ja) 粉体供給装置、シート製造装置、粉体収容容器
CA3148016A1 (en) Child-resistant package
US20240104993A1 (en) Article supply device and article supply device set
JP2019173201A (ja) 解繊処理装置、および、繊維原料再生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