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23404A - 薄片体输送装置及具备该薄片体输送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薄片体输送装置及具备该薄片体输送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523404A
CN105523404A CN201510671568.0A CN201510671568A CN105523404A CN 105523404 A CN105523404 A CN 105523404A CN 201510671568 A CN201510671568 A CN 201510671568A CN 105523404 A CN105523404 A CN 1055234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et
guide portion
posture
conveying device
aligning rol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67156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523404B (zh
Inventor
辰巳英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Original Assignee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filed Critical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55234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234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5234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2340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00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 B65H5/26Duplicate, alternate, selective, or coacting fee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00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 B65H3/66Article guides or smoothers, e.g. movable in oper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00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 B65H5/36Article guides or smoothers, e.g. movable in oper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9/00Registering, e.g. orientating, articles; Devices therefor
    • B65H9/004Deskewing sheet by abutting against a stop, i.e. producing a buckling of the sheet
    • B65H9/006Deskewing sheet by abutting against a stop, i.e. producing a buckling of the sheet the stop being formed by forwarding means in stand-b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4/00Parts for transporting or gui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60Other elements in face contact with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61Longitudinally-extending strips, tubes, plates, or wires
    • B65H2404/611Longitudinally-extending strips, tubes, plates, or wires arranged to form a channel
    • B65H2404/6111Longitudinally-extending strips, tubes, plates, or wires arranged to form a channel and shaped for curvilinear transport path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Registering Or Overturning Sheets (AREA)
  • Feeding Of Articles By Means Other Than Belts Or Rollers (AREA)
  • Paper Feed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薄片体输送装置具备用于输送薄片体的薄片体输送路、第1输送构件、第1引导部、第2引导部、校准辊对、第3引导部和引导构件。第1输送构件在薄片体输送路中输送薄片体。第1引导部向规定方向引导由第1输送构件输送的薄片体。第2引导部具备弯曲面,沿弯曲面引导由第1引导部引导的薄片体。第3引导部配置于第2引导部与校准辊对之间。引导构件配置于第2引导部的沟部,向输送方向延伸。引导构件能在第1姿势和第2姿势之间变更姿势,第1姿势是上游侧引导部从薄片体输送路陷进沟部内部、下游侧引导部从沟部向薄片体输送路突出的姿势,第2姿势是下游侧引导部从薄片体输送路陷进沟部内部、上游侧引导部从沟部向薄片体输送路突出的姿势。

Description

薄片体输送装置及具备该薄片体输送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输送薄片体的薄片体输送装置以及具备该薄片体输送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被配置于图像形成装置的装置主体的用于输送薄片体的薄片体输送装置。对于薄片体输送装置而言,已知用于校正被输送的薄片体的倾斜输送(偏斜,skew)的技术。形成薄片体输送路的弯曲引导件根据薄片体的倾斜输送量而被转动。由此,输送路的长度在薄片体宽度方向的两端部发生变化,薄片体的倾斜输送得以校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以简易的结构校正薄片体的倾斜输送的薄片体输送装置以及具备该薄片体输送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本发明的一方面所涉及的薄片体输送装置具备用于输送薄片体的薄片体输送路、第1输送构件、第1引导部、第2引导部、校准辊对、第3引导部和引导构件。第1输送构件在所述薄片体输送路中输送所述薄片体。第1引导部将由所述第1输送构件输送的所述薄片体向规定的方向引导。第2引导部具备弯曲面,沿着所述弯曲面引导由所述第1引导部引导的所述薄片体。第2引导部在与所述薄片体的输送方向交叉的薄片体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具备沿着所述输送方向形成于所述弯曲面的沟部。校准辊对在比所述第2引导部靠近所述薄片体的输送方向下游侧隔开间隔而配置,通过让所述薄片体的顶端部抵接于该校准辊对来校正所述薄片体的倾斜输送,并输送该薄片体。第3引导部被配置于所述第2引导部与所述校准辊对之间。第3引导部将所述薄片体向所述校准辊对引导。引导构件被配置于所述沟部,沿着所述弯曲面向所述输送方向延伸。所述引导构件具备一对支点部、上游侧引导部和下游侧引导部。一对支点部从所述引导构件的所述薄片体宽度方向的两端部延伸设置,以能转动的方式被所述第2引导部支承。上游侧引导部相对于所述支点部向所述输送方向上游侧延伸。下游侧引导部相对于所述支点部向所述输送方向下游侧延伸。所述引导构件能够绕所述支点部转动。引导构件能在第1姿势和第2姿势之间变更姿势,所述第1姿势是所述上游侧引导部从所述薄片体输送路陷进所述沟部的内部,并且所述下游侧引导部从所述沟部向所述薄片体输送路突出的姿势,所述第2姿势是所述下游侧引导部从所述薄片体输送路陷进所述沟部的内部,并且所述上游侧引导部从所述沟部向所述薄片体输送路突出的姿势。引导构件,在由所述第1输送构件输送的所述薄片体的顶端部到达所述第2引导部时处于所述第1姿势,在所述薄片体的顶端部经过所述第2引导部的所述输送方向下游侧时将姿势从所述第1姿势变更为所述第2姿势,进一步,在所述薄片体的顶端部到达所述校准辊对后将姿势从所述第2姿势变更为所述第1姿势。
另外,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如上所述的薄片体输送装置和图像形成部。图像形成部在由所述校准辊对输送的所述薄片体上形成图像,或者,根据由所述校准辊对输送的所述薄片体的原稿图像在薄片体上形成图像。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结构,能以简易的结构校正薄片体的倾斜输送。
附图说明
图1是具备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薄片体输送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放大剖视图。
图2A和图2B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薄片体输送装置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3A和图3B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引导构件的姿势的剖视图。
图4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薄片体输送装置中校正薄片体的倾斜输送的情形的俯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变形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引导构件的立体图。
图6是本发明的变形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薄片体输送装置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放大剖视图。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1是所谓的黑白打印机,但在其它实施方式中,图像形成装置也可以是彩色打印机、传真机、具备这些功能的数码复合机或者在薄片体上形成图像的其它装置。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使用的“上”、“下”、“前”、“后”、“左”、“右”等表示方向的用语只是为了说明清楚,而并不用于限定图像形成装置的原理。
图像形成装置1具备装置主体10,该装置主体10收容用于在薄片体S(S1、S2)上形成图像的各种装置。图像形成装置1具备薄片体提供部2(薄片体输送装置)和图像形成部3。薄片体提供部2向图像形成部3输送薄片体S。图像形成部3在从薄片体提供部2输送来的薄片体S上形成图像。图像形成部3采用公知的电子照相技术,包含图中未示出的感光鼓、显影装置、曝光装置、转印装置及定影装置。形成有图像的薄片体S被排出到配置于装置主体10的上面部的图中未示出的薄片体排出部。另外,图像形成部3也可以采用公知的喷墨技术等其它的图像形成技术。
薄片体提供部2具备薄片体提供盒20(薄片体收容部)、抽取辊21、薄片体提供辊22(第1输送构件)和减速辊23。
薄片体提供盒20在内部收容薄片体S1(第1薄片体)。薄片体提供盒20具备图中未示出的升降板。升降板使薄片体S1的前头边缘抵接于抽取辊21。薄片体提供盒20能从装置主体10向前方拉出,并能向后方安装到装置主体10。如图1所示,用于输送薄片体S1的主输送路SP(薄片体输送路)被从薄片体提供盒20延伸设置到图像形成部3。从图1所示的剖面观察,主输送路SP大致呈U字形状。
抽取辊21配置于由升降板推升的薄片体S1的前头边缘上。抽取辊21被旋转驱动,将收容于薄片体提供盒20中的薄片体S1向前方送出。薄片体提供辊22配置于抽取辊21的下游侧。薄片体提供辊22被旋转驱动,将薄片体S1进一步向下游送出(输送)。减速辊23与薄片体提供辊22相对配置,具有将由抽取辊21送出的多张薄片体S1分开的功能。在本实施方式中,减速辊23以能旋转的方式被薄片体提供盒20支承。
薄片体提供部2还具备薄片体引导件24(第1引导部)、弯曲引导件25(第2引导部)、下方引导件26、从动滚轮27、上方引导件28(第3引导部)以及校准辊对29。薄片体引导件24、弯曲引导件25、下方引导件26及上方引导件28是引导薄片体S1的引导机构。
薄片体引导件24被配置于薄片体提供盒20。薄片体引导件24是与薄片体提供辊22相对配置的弯曲面,被形成为沿着薄片体S1的输送方向让顶端向上倾斜。薄片体引导件24将由薄片体提供辊22输送的薄片体S1向上方(规定的方向)引导。另外,所述减速辊23被配置于薄片体引导件24的薄片体宽度方向(左右方向)的中央部。
弯曲引导件25被配置于薄片体引导件24的上方。弯曲引导件25具备弯曲面25A(图2A、图2B)。弯曲引导件25将由薄片体引导件24引导的薄片体S1沿着弯曲面25A向水平方向(后方)引导。弯曲引导件25呈使具有规定厚度的板状构件弯曲的形状。
下方引导件26与弯曲引导件25相对配置。下方引导件26与弯曲引导件25之间界定主输送路SP的一部分。下方引导件26还在比弯曲引导件25靠近薄片体的输送方向下游侧,与上方引导件28之间界定主输送路SP的一部分。
从动滚轮27以能旋转的方式被下方引导件26的前端部支承。从动滚轮27促进薄片体S1在主输送路SP中的输送。
上方引导件28被配置于弯曲引导件25和下方引导件26的上方。另外,上方引导件28被配置于弯曲引导件25与校准辊对29之间,将薄片体S1向校准辊对29引导。另外,如图1所示,上方引导件28的输送方向上游侧被配置成相对于弯曲引导件25的输送方向下游侧的端部向上方离开。并且,上方引导件28呈朝校准辊对29使顶端向下倾斜的倾斜形状。通过让上方引导件28倾斜,主输送路SP被设定为朝向校准辊对29逐渐变窄。
校准辊对29在比弯曲引导件25靠近薄片体S1的输送方向下游侧隔开间隔而配置。校准辊对29具备校准辊30和从动辊31。通过在校准辊对29的旋转被停止的状态下使薄片体S1的顶端部抵接于校准辊30的周面,对薄片体S1的倾斜输送加以校正。由此,在薄片体S1上形成的图像的位置得以调整。另外,校准辊对29根据图像形成部3的图像形成时机被旋转驱动,将薄片体S1向图像形成部3输送。
此外,如图1所示,所述弯曲引导件25以覆盖薄片体引导件24、薄片体提供辊22及从动滚轮27的上方的方式被配置。另外,下方引导件26在比从动滚轮27靠近输送方向上游侧,界定主输送路SP之中沿上下方向延伸设置的区域的后方部分。进一步,下方引导件26在比从动滚轮27靠近输送方向下游侧,界定主输送路SP之中沿水平方向延伸到校准辊对29为止的区域的下方部分。
此外,薄片体提供部2具备手动薄片体提供盘32(薄片体载置部)、盘支点部33、手动输送路SQ和送出辊34(第2输送构件)。
手动薄片体提供盘32以能转动的方式被安装于装置主体10的前侧壁部。在手动薄片体提供盘32上载置薄片体S2(第2薄片体)。盘支点部33是手动薄片体提供盘32转动时的支点。手动输送路SQ是用于输送薄片体S2的输送路,与主输送路SP的输送方向下游侧相连通。送出辊34被配置于手动薄片体提供盘32的后侧且上方引导件28的前侧。送出辊34被旋转驱动,将薄片体S2经由上方引导件28与弯曲引导件25的输送方向下游侧的端部之间向校准辊对29输送。
另外,在薄片体提供盒20的下方层叠配置有其它薄片体提供盒的情况下,从该其它薄片体提供盒送出来的薄片体经过形成于薄片体提供盒20的连通输送路SR被送入主输送路SP。
如上所述,由抽取辊21及薄片体提供辊22从薄片体提供盒20送出来的薄片体S1以U形转弯的方式在主输送路SP中被输送。即,薄片体S1在由薄片体引导件24向上方引导之后,在与弯曲引导件25紧密接触的状态下被弯曲引导件25及从动滚轮27向后方引导。薄片体S1的顶端部被从弯曲引导件25的输送方向下游侧的端部移交到上方引导件28。接着,薄片体S1的顶端部被上方引导件28引导而到达校准辊对29的夹缝部后停止。之后,薄片体S1的后端部还被薄片体提供辊22进一步输送。由此,在薄片体S1的顶端侧形成图1的虚线所示的弯曲部。另外,为了形成这种弯曲部,沿着薄片体S1的输送方向从薄片体提供辊22到校准辊对29的距离被设定为比薄片体S1在输送方向的长度短。此外,在薄片体提供辊22与校准辊对29之间配置有旋转驱动的其它输送辊的情况下,可以将从该输送辊到校准辊对29的距离设定为比薄片体S1的长度短。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弯曲引导件25的输送方向下游侧大致沿着水平方向延伸到比从动滚轮27靠近输送方向下游侧。由此,从弯曲引导件25的输送方向下游侧的端部脱离的薄片体S1的顶端部以小角度与上方引导件28相抵接。因此,能够降低向薄片体S1施加的负荷。换言之,在弯曲引导件25的输送方向下游侧的端部被配置于比从动滚轮27靠近输送方向上游侧的情况下,薄片体S1以更大的角度与上方引导件28相抵接。
另一方面,如上所述,在弯曲引导件25的输送方向下游侧的端部被配置于靠近校准辊对29的位置的情况下,用于在薄片体S1的顶端部上形成弯曲部的弯曲形成部RA(图1)变小。此时,由于在薄片体S1上形成的弯曲部也变小,导致校正薄片体S1的倾斜输送(偏斜)的效果降低。只要提高薄片体提供辊22的输送能力,就能提高薄片体S1的偏斜校正效果,但是,在这种情况下,薄片体S1的顶端部容易滑过校准辊对29的夹缝部。而且,为了防止薄片体S1滑过去而增大校准辊对29的夹缝压力的情况下,校准辊30的驱动负荷增大,需要设置具有较高输出转矩的驱动马达。无论采用哪一种方式,都导致薄片体提供部2及图像形成装置1的成本增加。如上所述,在主输送路SP之中从薄片体提供盒20到校准辊对29为止的区域呈U字形状的情况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既能降低向薄片体S1的顶端部施加的负荷,又能高精度地校正薄片体S1的倾斜输送。此时,为了抑制薄片体提供部2的大型化,较为理想的是以简易的结构解决上述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本实施方式中,薄片体提供部2具备可动引导肋50(引导构件)。图2A和图2B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薄片体提供部2的一部分的立体图。图3A和图3B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可动引导肋50的姿势的剖视图。图4是示意性地表示在薄片体提供部2中校正薄片体S1的倾斜输送的情形的俯视图。参照图2A,所述弯曲引导件25具备沟部25B。沟部25B是一种沟,在弯曲引导件25上的与薄片体S1的输送方向交叉的薄片体宽度方向(左右方向)的中央部,沿着薄片体S1的输送方向形成于弯曲面25A。沟部25B在薄片体宽度方向上具有规定的宽度,被形成为沿薄片体S1的输送方向延伸。
可动引导肋50以沿着弯曲面25A向薄片体S1的输送方向延伸的方式被配置于沟部25B。可动引导肋50是沿着弯曲面25A弯曲的圆弧形状的板状构件,具备与薄片体S1的薄片体面抵接的侧端部。可动引导肋50具备一对引导支点部51(支点部)、入口侧引导部52(上游侧引导部)和出口侧引导部53(下游侧引导部)。
一对引导支点部51(图2A、图3A)是从可动引导肋50的薄片体宽度方向的两端部延伸设置的轴部,以能转动的方式被弯曲引导件25支承。入口侧引导部52是在可动引导肋50中相对于引导支点部51向输送方向上游侧延伸的部分。出口侧引导部52是在可动引导肋50中相对于引导支点部51向输送方向下游侧延伸的部分。此外,如图2A所示,出口侧引导部53的输送方向下游侧的端部被配置于弯曲引导件25的输送方向下游侧的端部(引导顶端部25L)。可动引导肋50能够绕引导支点部51转动。出口侧引导部53的输送方向下游侧的端部也可以配置于弯曲引导件25的输送方向下游侧的端部(引导顶端部25L)的附近。
可动引导肋50能在第1姿势(图2A、图3A)和第2姿势(图2B、图3B)之间变更姿势。在第1姿势下,可动引导肋50的入口侧引导部52从主输送路SP陷进沟部25B的内部,出口侧引导部53从沟部25B向主输送路SP(向下方)突出。另外,在第2姿势下,可动引导肋50的出口侧引导部53从主输送路SP陷进沟部25B的内部,入口侧引导部52从沟部25B向主输送路SP(向左方)突出。可动引导肋50在由薄片体提供辊22输送的薄片体S1的顶端部到达弯曲引导件25时处于第1姿势。此外,可动引导肋50在薄片体S1的顶端部经过弯曲引导件25的输送方向下游侧时其姿势从第1姿势变更为第2姿势。并且,在薄片体S1的顶端部到达校准辊对29后,可动引导肋50的姿势从第2姿势变更为第1姿势。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可动引导肋50不受外力的情况下,可动引导肋50利用其自重所带来的绕引导支点部51的旋转力矩成为第1姿势。因此,通过可动引导肋50的重心配置,可以将可动引导肋50的基本姿势设为第1姿势。
在薄片体S1被薄片体提供辊22输送,并由薄片体引导件24(图1)向上方引导时,弯曲引导件25的输送方向上游侧沿着薄片体宽度方向处于平坦状态。因此,薄片体S1的顶端部不会接触可动引导肋50的上游侧端部,而被弯曲引导件25稳定地引导。不久,在薄片体S1的顶端部到达弯曲引导件25的输送方向下游侧时,处于第1姿势的可动引导肋50的出口侧引导部53被薄片体S1向上方按压。由此,可动引导肋50绕引导支点部51转动,将姿势变更为第2姿势(图2B、图3B)。此时,弯曲引导件25的输送方向下游侧沿着薄片体宽度方向成为平坦。因此,薄片体S1的顶端部能被稳定地从弯曲引导件25移交到上方引导件28。
进一步,在薄片体S1的顶端部到达校准辊对29并停止后,薄片体S1的顶端侧在弯曲形成部RA开始弯曲。弯曲形成部RA包括弯曲引导件25与上方引导件28之间的台阶部。此时,在弯曲引导件25上,薄片体S1的薄片体面将入口侧引导部52向前方按压,并与弯曲面25A紧密接触。因此,可动引导肋50绕引导支点部51转动,将姿势重新变更为第1姿势(图2A、图3A)。
此时,在弯曲引导件25的输送方向下游侧,出口侧引导部53从弯曲面25A向下方突出,从而薄片体S1的薄片体面从弯曲面25A向下方离开而形成空间。因而,参照图2A及图4,在出口侧引导部53的薄片体宽度方向的两侧形成与弯曲形成部RA连通的辅助弯曲形成部RB。由此,可以形成比图1的虚线表示的薄片体S1的弯曲部更向输送方向上游侧大幅度地扩张的薄片体S1的弯曲部。
参照图4,因为倾斜输送而薄片体S1的顶端部中的右侧部分先到达校准辊30的情况下(图4的箭头DA),利用弯曲形成部RA及右侧的辅助弯曲形成部RB形成薄片体S1的弯曲部。在本实施方式中,沿着输送方向从薄片体提供辊22(图1)到校准辊对29的距离比薄片体S1在所述输送方向的长度短。因此,可以利用薄片体提供辊22的输送力形成薄片体S1的弯曲部。并且,薄片体S1的后端侧利用薄片体提供辊22的输送力向箭头DB所示的方向回转。然后,薄片体S1的顶端部中的左侧部分晚点到达校准辊30(图4的箭头DC),从而校正薄片体S1的倾斜输送。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让出口侧引导部53从弯曲面25A突出,薄片体的薄片体面被出口侧引导部53按压从弯曲面25A弹开。因此,能提高薄片体S1回转(扭转)的自由度,增进薄片体S1的弯曲部形成及倾斜输送校正的效果。另外,出口侧引导部53随着可动引导肋50的转动可以从弯曲面25A向上方陷进,因此能增大突出时(第1姿势)的出口侧引导部53相对于弯曲面25A的突出高度。因而,能将辅助弯曲形成部RB向上下方向及前后方向大幅度地扩张。此外,薄片体S1的输送方向的后端侧被夹持在薄片体提供辊22(图1)与减速辊23(图1)之间的夹缝部。因此,如图4所示,薄片体S1的输送方向后端侧不会回转。如上所述,在薄片体S1的输送方向顶端侧形成弯曲部。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由圆弧形状的板状构件构成的简易的可动引导肋50能稳定地校正薄片体的倾斜输送。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可动引导肋50利用薄片体S1的按压力转动,可以形成用于校正薄片体S1的倾斜输送的空间。因此,即使在因薄片体的种类或环境的变化等发生薄片体S1的输送速度或弯曲量不一致的情况下,也能够稳定地校正薄片体S1的倾斜输送。此时,由于在弯曲形成部RA及辅助弯曲形成部RB确保薄片体S1的弯曲部形成区域,即使薄片体S1被薄片体提供辊22较强地压入校准辊对29侧,也能防止已经被校正的薄片体S1再进行倾斜输送。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具备弯曲形成部RA及辅助弯曲形成部RB,薄片体提供辊22无需为了形成弯曲部而将薄片体S1较强地压入校准辊对29侧。因此,可以防止薄片体S1的顶端部滑过校准辊对29的夹缝部。另外,可以降低为了防止薄片体S1的上述滑过而增大夹缝部的夹缝压力需要使具有较高旋转力矩的驱动马达与校准辊对29相连结的必要性。
进一步,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载置于手动薄片体提供盘32的薄片体S2通过送出辊34经由上方引导件28与弯曲引导件25的引导顶端部25L之间被输送到校准辊对29。在薄片体S2的顶端部与校准辊对29抵接并停止后,通过送出辊34的输送力在薄片体S2的顶端部上形成弯曲部。此时,薄片体S2在校准辊对29与弯曲引导件25的引导顶端部25L之间形成向下方突出形状的弯曲部(图1的虚线在上下方向呈被反转的形状)。由此,薄片体S2的倾斜输送得以校正。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弯曲引导件25的输送方向下游侧来校正薄片体S1及S2的倾斜输送,其中,所述弯曲引导件25的输送方向下游侧是主输送路SP与手动输送路SQ的汇合部。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薄片体提供部2及具备该薄片体提供部的图像形成装置1,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采用如下变形实施方式。
(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可动引导肋50利用其自重所带来的绕引导支点部51的旋转力矩成为第1姿势的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采用在引导支点部51配置图中未示出的螺旋弹簧(施力构件)的方式。在此情况下,螺旋弹簧绕引导支点部51对可动引导肋50施力,以使可动引导肋50成为第1姿势。即,施力构件在图3A中绕引导支点部51对可动引导肋50施加向逆时针方向的力。
(2)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可动引导肋50由板状构件构成的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图5是本发明的变形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可动引导件60(引导构件)的立体图。可动引导件60是沿着弯曲面25A(图2A)弯曲的三角柱形状的构件,具备与薄片体S1的薄片体面抵接的棱线60A。另外,可动引导件60具备入口侧引导部62(上游侧引导部)和出口侧引导部63(下游侧引导部)。可动引导件60绕引导支点部61转动。在引导支点部61设有施力弹簧61S(施力构件)。施力弹簧61S绕引导支点部61对可动引导件60施力,以使可动引导件60成为第1姿势。即使采用这样的结构,通过让出口侧引导部63从沟部25B(图2A)向下方突出,也能形成与弯曲形成部RA连通的辅助弯曲形成部RB(图2A)。由此,可以形成比图1的虚线表示的薄片体S1的弯曲部更向输送方向上游侧大幅度地扩大的薄片体S1的弯曲部。另外,通过三角柱形状的可动引导件60,可以稳定地按压薄片体S1的薄片体面。由此,能够稳定地校正薄片体S1的倾斜输送。此外,利用由施力弹簧61S施加的力,可以将可动引导件60的基本姿势稳定地设为第1姿势。另外,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地,也可以采用通过可动引导件60的自重所带来的绕引导支点部61的旋转力矩来使可动引导件60成为第1姿势的方式。
(3)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主输送路SP的上游侧部分呈U字形状的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本发明也可以适用于薄片体S1被向上方引导后通过弯曲引导件25在水平方向上引导而到达校准辊对29的其它输送路。
(4)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薄片体提供部2用作薄片体输送装置来进行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图6是本发明的变形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薄片体输送装置的剖视图。在本变形实施方式中,将自动原稿输送装置7用作薄片体输送装置。自动原稿输送装置7向原稿读取位置X输送作为薄片体的原稿薄片体。自动原稿输送装置7具备原稿载置盘70、原稿输送部71和原稿排出盘72。此外,自动原稿输送装置7具备第1输送路73、第2输送路74、第3输送路75、翻转输送路76、中间输送路77和原稿汇合部7S。进一步,自动原稿输送装置7具备抽取滚轮710、薄片体提供滚轮711(第1输送构件)、校准辊对712和中间输送辊713。
在原稿载置盘70上堆放多张原稿薄片体。原稿输送部71在将原稿载置盘70上的原稿薄片体一张张地输送使其经过原稿读取位置X后,向原稿排出盘72排出。图中未示出的原稿读取部与原稿读取位置X相对配置。
载置于原稿载置盘70上的原稿薄片体通过抽取滚轮710及薄片体提供滚轮711被送入第1输送路73。进一步,原稿薄片体通过校准辊对712在第2输送路74中向下方输送而经过原稿读取位置X,并且,通过中间输送辊713从排出口75S向原稿排出盘72排出。
另一方面,在原稿薄片体的双面形成有原稿图像的情况下,利用图中未示出的输送切换部,使原稿薄片体通过中间输送辊713送入翻转输送路76。原稿薄片体在中间盘76S上翻转(转回)后,从中间输送路77再被送入第2输送路74,并通过校准辊对712向原稿读取位置X输送。
在本变形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与上述的实施方式同样的第1、第2及第3引导部适用于中间输送路77与第1输送路73相汇合的原稿汇合部7S。由此,原稿薄片体在原稿汇合部7S的附近形成弯曲部,可以在原稿薄片体的倾斜输送被校正的状态下稳定地读取原稿图像。

Claims (10)

1.一种薄片体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薄片体输送路,用于输送薄片体;
第1输送构件,在所述薄片体输送路中输送所述薄片体;
第1引导部,将由所述第1输送构件输送的所述薄片体向规定的方向引导;
第2引导部,具备弯曲面,沿着该弯曲面引导由所述第1引导部引导的所述薄片体,其中,该第2引导部在与所述薄片体的输送方向交叉的薄片体宽度方向的中央部还具备沿着所述输送方向形成于所述弯曲面的沟部;
校准辊对,在比所述第2引导部靠近所述薄片体的输送方向下游侧隔开间隔而配置,通过让所述薄片体的顶端部抵接于该校准辊对来校正所述薄片体的倾斜输送,并输送该薄片体;
第3引导部,被配置于所述第2引导部与所述校准辊对之间,将所述薄片体向所述校准辊对引导;以及
引导构件,被配置于所述沟部,沿着所述弯曲面向所述输送方向延伸,其中,
所述引导构件具备:
一对支点部,从所述引导构件的所述薄片体宽度方向的两端部延伸设置,以能转动的方式被所述第2引导部支承;
上游侧引导部,相对于所述支点部向所述输送方向上游侧延伸;以及
下游侧引导部,相对于所述支点部向所述输送方向下游侧延伸,其中,
所述引导构件能够绕所述支点部转动,并能在第1姿势和第2姿势之间变更姿势,所述第1姿势是所述上游侧引导部从所述薄片体输送路陷进所述沟部的内部,并且所述下游侧引导部从所述沟部向所述薄片体输送路突出的姿势,所述第2姿势是所述下游侧引导部从所述薄片体输送路陷进所述沟部的内部,并且所述上游侧引导部从所述沟部向所述薄片体输送路突出的姿势,
所述引导构件,在由所述第1输送构件输送的所述薄片体的顶端部到达所述第2引导部时处于所述第1姿势,在所述薄片体的顶端部经过所述第2引导部的所述输送方向下游侧时其姿势从所述第1姿势变更为所述第2姿势,进一步,在所述薄片体的顶端部到达所述校准辊对后其姿势从所述第2姿势变更为所述第1姿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片体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构件,通过让处于所述第1姿势的所述下游侧引导部被所述薄片体按压而绕所述支点部转动,其姿势变更为所述第2姿势。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薄片体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构件的所述下游侧引导部中所述输送方向下游侧的端部被配置于所述第2引导部的所述输送方向下游侧的端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薄片体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沿着所述输送方向从所述第1输送构件到所述校准辊对的距离比所述薄片体在所述输送方向的长度短。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薄片体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构件是沿着所述弯曲面弯曲的具备与所述薄片体的薄片体面抵接的侧端部的圆弧形状的板状构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薄片体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构件呈沿着所述弯曲面弯曲的具备与所述薄片体的薄片体面抵接的棱线的三角柱形状。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薄片体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构件利用其自重所带来的绕所述支点部的旋转力矩成为所述第1姿势。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薄片体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施力构件,绕所述支点部对所述引导构件施力,以使所述引导构件成为所述第1姿势。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薄片体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薄片体收容部,收容作为所述薄片体的第1薄片体,所述第1输送构件从所述薄片体收容部送出所述第1薄片体;
薄片体载置部,用于载置第2薄片体;以及
第2输送构件,经由所述第3引导部与所述第2引导部的所述输送方向下游侧的端部之间,将载置于薄片体载置部的所述第2薄片体向所述校准辊对输送。
10.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薄片体输送装置;以及
图像形成部,在由所述校准辊对输送的所述薄片体上形成图像,或者,根据由所述校准辊对输送的所述薄片体的原稿图像在薄片体上形成图像。
CN201510671568.0A 2014-10-16 2015-10-13 薄片体输送装置及具备该薄片体输送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10552340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211385A JP5970520B2 (ja) 2014-10-16 2014-10-16 シート搬送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211385 2014-10-1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23404A true CN105523404A (zh) 2016-04-27
CN105523404B CN105523404B (zh) 2017-11-24

Family

ID=557484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671568.0A Active CN105523404B (zh) 2014-10-16 2015-10-13 薄片体输送装置及具备该薄片体输送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561923B2 (zh)
JP (1) JP5970520B2 (zh)
CN (1) CN105523404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56948A (zh) * 2017-02-15 2017-07-18 江门市金伦纸业有限公司 一种打印纸加工设备前导机构
CN108689190A (zh) * 2017-04-03 2018-10-23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片材搬送装置以及具备片材搬送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JP2019220774A (ja) * 2018-06-18 2019-12-26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シート搬送装置、画像読取り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12193904A (zh) * 2019-07-08 2021-01-08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30728B2 (ja) * 2015-05-25 2018-05-30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7218306A (ja) * 2016-06-09 2017-12-14 株式会社リコー 搬送ガイド部材、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読取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73077A (ja) * 1994-09-05 1996-03-19 Canon Inc 搬送装置
JPH08225186A (ja) * 1995-02-20 1996-09-03 Canon Inc 給紙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354119A (zh) * 2000-11-20 2002-06-19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纸张进给装置和图像成形设备
CN1403880A (zh) * 2001-08-31 2003-03-19 日立工机株式会社 纸张歪斜校正装置以及成像装置
JP2003192180A (ja) * 2001-12-25 2003-07-09 Canon Inc シート搬送装置、シート給送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読取装置
CN101920857A (zh) * 2009-06-11 2010-12-22 株式会社理光 片材运送装置,使用其的图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39301B2 (ja) 1985-07-25 1995-05-01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シ−ト紙の斜送り矯正装置
JPH08157107A (ja) * 1994-11-30 1996-06-18 Toshiba Corp 給紙装置
JPH11157695A (ja) * 1997-11-25 1999-06-15 Nec Niigata Ltd 用紙搬送装置
JP2003118890A (ja) * 2001-10-17 2003-04-23 Fuji Xerox Co Ltd 搬送ローラ、搬送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193317A (ja) * 2005-01-17 2006-07-27 Canon Inc 用紙反転装置及びこの用紙反転装置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131403A (ja) * 2005-11-10 2007-05-31 Fuji Xerox Co Ltd シート整合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646008B2 (ja) * 2008-06-30 2011-03-09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媒体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73077A (ja) * 1994-09-05 1996-03-19 Canon Inc 搬送装置
JPH08225186A (ja) * 1995-02-20 1996-09-03 Canon Inc 給紙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354119A (zh) * 2000-11-20 2002-06-19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纸张进给装置和图像成形设备
CN1403880A (zh) * 2001-08-31 2003-03-19 日立工机株式会社 纸张歪斜校正装置以及成像装置
JP2003192180A (ja) * 2001-12-25 2003-07-09 Canon Inc シート搬送装置、シート給送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読取装置
CN101920857A (zh) * 2009-06-11 2010-12-22 株式会社理光 片材运送装置,使用其的图像形成装置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56948A (zh) * 2017-02-15 2017-07-18 江门市金伦纸业有限公司 一种打印纸加工设备前导机构
CN108689190A (zh) * 2017-04-03 2018-10-23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片材搬送装置以及具备片材搬送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US10787332B2 (en) 2017-04-03 2020-09-29 Konica Minolta, Inc. Sheet conveyance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JP2019220774A (ja) * 2018-06-18 2019-12-26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シート搬送装置、画像読取り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059821B2 (ja) 2018-06-18 2022-04-26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搬送装置、画像読取り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12193904A (zh) * 2019-07-08 2021-01-08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23404B (zh) 2017-11-24
JP5970520B2 (ja) 2016-08-17
US20160107856A1 (en) 2016-04-21
US9561923B2 (en) 2017-02-07
JP2016078977A (ja) 2016-05-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23404A (zh) 薄片体输送装置及具备该薄片体输送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JP4569675B2 (ja) 原稿搬送装置
CN104519217B (zh) 图像读取装置
US20130043643A1 (en) Sheet feeding device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JP2015016980A5 (zh)
JP2012065064A (ja)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20120261872A1 (en) Sheet stacking device and sheet folding device
CN103052579A (zh) 片材进给装置、成像装置和图像扫描装置
JP5884518B2 (ja) 給紙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158427A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338923A (ja) 給紙方法、給紙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20070090587A1 (en) Versatile paper feeding device of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5388722A (zh) 薄片体排出装置及具备该薄片体排出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JP2007269481A (ja) シート材給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20210107302A1 (en) Transporting device and processing device
JP2017088300A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H11246081A (ja) 給紙装置
JP2002255385A (ja) 給紙装置
JP2591113Y2 (ja) 給紙装置
JP6222034B2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3806552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8083707A5 (zh)
JP3317680B2 (ja) 原稿搬送装置
JP2002037460A (ja) ペーパーサポート,給紙装置,記録装置
JP5295729B2 (ja) 紙受け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